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医疗技术的分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技术的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技术的分类

第1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应用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在不断扩大,为了保障群众的正当权益,医院必须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审核。但是,医疗保险数据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大,传统的数据处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处理需求。在新形势下,数据清理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

一、数据清理关键技术

1.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概念。从1960年开始,数据库的功能就在不断增强,随后发展成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的功能有以下几个:一是查询语言,二是用户界面,三是优化查询处理,四是事物管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解决了数据储存问题。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果单一依靠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数据分析的,而且数据会积累越多,这就会导致重要数据的丢失和遗漏,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清理关键技术产生了。数据源中主要包括以下数据:一是结构化数据,二是半结构化数据,三是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清理掉没有价值的信息,进而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2.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特点。数据清理关键技术所处理的数据信息和规模非常大。传统的数据清理技术只具备数据的查询和维护功能,而数据清理关键技术还具备数据挖掘功能,能够发现数据的潜在规律,挖掘出重要数据。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可以及时对数据的变化作出反应,并自动作出调整,不定期更新数据结果,提高数据的利用率。3.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应用过程。数据清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个步骤都是相互管理的,缺一不可。在应用数据清理关键技术时,必须对用户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切实帮助用户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数据清理做准备。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确定数据的类型,明确数据的特点。技术人员在筛选数据的过程中,由于数据数量非常多,而且数据库中还会掺杂一些冗余的数据,无法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应用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去除掉多余的数据,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质量。在开展数据挖掘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建立模型也是数据清理的关键环节,技术人员需要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模型,而且要合理选择数据算法来确定模型的维度。建立数据模型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对现有数据挖掘和清理作出参考预测。当然,数据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的过程,而且每个用户的实际情况不同,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目前,比较常用的数据模型有以下几种:一是预测性模型,二是描述性模型。其中,描述性模式实际上就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预测性模型实际上就是对数据库现有的模型进行推断。预测性模型更加注重对未来的预测,而不是用来解决数据库现存的问题。预测性模型建立技术包括:一是关联性分析,二是数据分类,三是聚类分析,四是孤立点分析。关联分析可以确定数据库中关联数据的规则,这些规则具有一定的属性,关联性分析的根本目的是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二、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数据准备。要想发挥出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作用就必须应用数据清理关键技术,从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把数据清理出来,按照需求建立数据模型,在通过数据模型来分析数据的主题,为医疗管理作出决策提供中重要依据。要想保证医疗保费定额的准确定就需要保证数据模型的精准度,在建立数据模型时会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但是数据提取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建立模型之前技术人员不对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就会导致数据错误的出现,影响数据模型建立的进度,进而影响数据挖掘的效率。数据准备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数据集成,二是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是发挥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功能的关键,数据集成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把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原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并把数据导出制作成表格,这也是数据清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数据表格中异常的数据需要转换,形成统一的格式。2.建立模型。数据模型的构建必须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已有业务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实际需求把关联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整理成模型文件,这也是数据挖掘的关键环节。当然,根据数据的类型可以划分成多个模型文件。数据模型的构建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是选择数据源,二是确定模型维度,三是确定摘要和重要信息,四是构建数据模型关联图,五是构建数据模型。3.模型展示。模型展示实际上就是对模型内部数据进行查看和研究分析,对于模型内的数据需要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并对模型的维度进行钻取,选取出模型中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研究,而并非是整个模型。4.功能评价。相比于传统的医疗保险办理流程,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自动生成医疗保险定额指标,减轻了医疗保险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工作人员不需要再重复计算保额,提高了医疗保险反馈的效率。相关人员可以通过钻取数据模型来查找所需要的数据。采用数据关联计算方法可以从多角度分析数据,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住院费用情况,并对特定的病人给予特殊的关注度,在保证病人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对病人的医疗保险费用进行监测,配合医院的相关管理办法,提高医院的办事效率。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应用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并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能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应用水平。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种类比较多,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特点来选择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真正发挥出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作用,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三、结语

如今,人们对医疗保险管理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数据清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和水平。当然,在应用数据清理关键技术之前,技术人员必须对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内部原有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数据模型,通过对数据模型的钻取来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医疗保险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内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生成,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提高了医疗保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在保证病人治疗效果的同时为病人提供治疗费用。在应用数据清理关键技术之前,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应用方案。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对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明确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应用的目的,全方位考虑,提高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应用水平,完善医疗保险管理系统,为人们的医疗提供保障,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钟杰.数据清理关键技术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2]冯永,吴开贵,熊忠阳,吴中福.面向商业OLAP的并行数据抽取接

第2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RFID技术 医疗设备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335-01

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先进的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中得以应用,用作医疗诊断、医学研究、医疗教学等活动中,该技术在医院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显著,已然成为医院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设施。而医院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医疗设备的管理问题,而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显著促进器械管理水平的提升,极大的提升医疗设备的运行效率。

一、RFID技术简述

RFID技术属于一项无线通讯技术,可利用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读写,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在识别系统和目标见构建相应的光学或机械接触[1]。而该技术的使用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英军通过该技术设别敌军或者友军的飞机,到了21世纪初期阶段,美国国防部规定为其供应物资的所有企业必须通过RFID标签进行供货,由此实现对军用物资的实时监管。后来,沃尔玛也规定为其提供商品的所有企业必须在商品中植入RFID芯片,从而方便商品管理,上述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工作。RFID和条形码比较类似,相较于条形码,RFID的部署更加灵活,便于管理,可以进行批次读取[2]。从狭义方面讲,RFID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有读写器、电子标签以及后台服务器。读写器和服务器在安全通道实现互相之间的通讯。从广义方面讲,RFID系统的构成部分含有物联网结构相关构成元素,也就要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二、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一)RFID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系统将RFID电子标签当作标识,医院中所有设备都装置一个配套的电子标签,同时唯一性[3]。利用上位机终端或者信息管理平台对医疗设备进行盘点、折旧、查询、维护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主要操作模式为设备的提交、执行、查询,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预测,及时维修问题和故障设备,由此设备相关管理形式均统一于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中,进行集散化管理,便于信息共享。器材的日常管理重要功能是将新购买设施计算机或者上位机终端生成RFID标签,而这一标签是唯一的,管理员可以结合器械的购买时间、器械名称,利用科室对标签内容进行定义。管理人员仅仅需要利用专业的RFID终端阅读设施标签,标签相关数据信息则会在RFID终端中自动储存。标签阅读完毕,利用上位机和相关终端进行连接,从而对标签中内容进行读取,同时将标签实行删除、借用和转移等操作。设备盘点功能主要是指利用专业的RFID终端现场快捷的盘点相关医疗设施器材[4]。生成RFID标签利用通讯设备将其送进上位机,生成设施管理报表。设备折旧管理能够进行折旧申请、生成标签,并对其标签进行备份、折旧恢复,严格管理折旧设施。设备查询管理主要指的是可以提供医疗器械在线查询、医疗器材使用记录、医疗设施转移的标签记录。医疗器械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双向传送,可以进入互联网以及医院内部的局域网,进行数据共享;与此同时,针对不同操作员设置各种操作权限,还具有信息恢复、信息备份功能,保障RFID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转。

(二)RFID技术在患者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在医疗处理过程中,我们一般情况下利用病患标识卡、住院服号等形式标识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同时是利用以上标识对患者病历信息进行识别,进而对其展开相应的治疗。以上方式极易酿成医疗事故,出现错误的数据。对这一医疗管理进行完善,可以使医疗事故发生率降低,在利用患者标识方面医院依然没有寻找到更加搞笑的办法。利用RFID技术,对于这一问题医院可以较好的进行处理。所有病患佩戴其对应的腕带标识,医院内部的上位机以及服务器上均保存着病患对应的病历,医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手持RFID终端,利用这一标识的唯一性对患者信息进行准确的读取,与此同时,医护工作者同样可以结合病患当前的病情实时写入最新数据,比如病患最新的检查数据、应用药物等各项数据,由此可以提高病患救治效率。患者的标识可以精准的确认病患身份。标识必须保障形式统一以及身份唯一;病患医疗档案同其自身的标识进行一一对应。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同样应当携带卡式RFID标识,由此可以帮助医院强化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减少医院的工作量,尤其是病患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及时找到救治的医生。利用RFID的优势含有:协助医疗工作者确定病患的身份;对高危区进行实时监控防止人员意外闯入;进一步强化限制措施,预防传染病流行;防止其他紧急状况的发生时,医疗人员或者病患在没有经过授权出入医院;加密医护工作者以及病患的信息,防止没有授权的人员对数据信息的操作。

三、RFID技在医疗设备管理中运用前景展望

(一)成本问题

未来RFID技术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投资回报率会更加明显,而执行成本是当前主要的技术难题。标签芯片费用高昂也会是该技术的重大障碍。而RFID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普及,其性能会大幅提升,成本也会明显下降。

(二)安全及隐私保护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关注。为更加安全的使用医疗仪器,在ICU以及类似环境下运用RFID,一方面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核查,另一方面采取电磁干扰测试。保障RFID信号不给医疗器械形成干扰,而保护个人隐私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所以,未来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从技术层面确保患者隐私。

(三)标准制定

标准问题是RFID技术领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RFID技术具备相应国际标准。在我国相关技术仅仅局限于行业标准,尚且缺乏国家标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一项国家标准并同国际标准进行合理的兼容。此外因为医疗环境具备一定的使用特殊性,因此一方面人们需要对RFID这类全新的无线通信谨慎进行操作,另一方面,RFID技术的医疗应用标准需要加快制定速度。

结束语

综上,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医疗设备引进规模显著扩大,医院面临更加严峻的医疗器械设施管理难题。对此,当前很多医院逐步开始利用RFID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改善了设备管理困境,极大的提升医疗的信息化水平。为了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该技术的使用情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此外我们还了解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该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优势也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 刘晓华,田金,许锋.RFID定位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医疗设备,2013,02:39-42.

[2] 史今驰,于敏,王彦.RFID技术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06:120-122.

第3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遗传算法 数据挖掘技术 医疗大数据 应用

医疗行业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医疗大数据所包含数据信息更加驳杂,借助医疗大数据能够有效的转变传统的决策依据。同时,借助医疗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完成对患者的相关病情研究,并合理对患者进行用药。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大数据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明显。基于此,本文分析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大数据中的应用,分别对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和具体在医疗大数据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 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

1.1 数据挖掘

医院对日常患者信息收集、药物信息录入和相关管理信息充斥着医院的数据库,导致数据数量日渐增加。而这些庞大的数据信息中,涵盖了作用明显的数据信息和作用不显著的数据信息。而为了从这些驳杂的医疗信息中,获取有效的病例信息、药物信息,需要选择有效技术类型。数据挖掘技术则是一种从海量数据、存在噪声和模糊的数据中进行目标信息的提取,并对相近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借助数据挖掘可以为医院完成治疗预测和降低医疗成本、明确各类药物的基本情况,实现对药物副作用的发现、辅助公共卫生检测,积极推动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的医疗大数据挖掘中,可以对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实践序列和的关联规则和回归预测等方法进行应用,从而完成对医疗大数据的有效挖掘,进而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保障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相关决策的效率。

1.2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建立在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适应度值情况,先在某一特定种群中选取一定数值的染色体,并通过对种群进行迭代,从而获得满足终止条件的最优解。遗传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方式,促使种群完成自然选择。且遗传算法的关键内容主要以染色体编码、种群初始化和适应度函数等。常见的遗传算法实例有人工鱼群算法、蚁群算法等。

借助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有效完成对医疗大数据中的数据信息的攫取,并获得有效医疗数据信息为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2 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大数据中的应用

2.1 数据挖掘对象

从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能力上看,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完成对任意类型的数据信息存储的数据信息挖掘。根据医疗大数据的基本情况,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对象是互联网的相关医疗数据信息和医院内部的患者病例、药物信息、费用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内容。其具体的数据挖掘目标是根据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完成对目标信息的获取。

2.2 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改进

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改进有效的将遗传算法和k-means算法相结合,在具体的医疗大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具体的算法设计如下:

(1)编码方案和种群初始化;设聚类中心的坐标为d维,k个簇的每个染色体长度为k×d,染色体为{P1,P2,P3……Pk},其中Pi={Pj1,Pj2,Pj3……Pjd}。对于对应的每条染色体,随机从n个对象中的k个为的初始聚类中心坐标。

(2)适应度函数的选取,为了保障医疗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性,必须要对适应度函数进行合理选择,具体的适应度函数如下公式(1)所示:

(3)操作选择。为了完成对遗传算法的更好操作,需要对遗传算法的早熟问题进行控制,可以选择引入免疫机制。

按照上述方式,选择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可以有效使k-means算法快速收敛,从而有效减少算法所应用的时间,并获得最优解,为医疗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奠定基础。

2.3 应用实例

以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改进在血液系统疾病费用统计分析为例。在医院日常营业中,改进后的k-means算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患者等信息完成分组,且客观的显示血液疾病的分布情况,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改进,可以获取患者年龄和性别的基础信息,还可以的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分组下的临床生化指标特征进行解读,从而相关统计人员能得到目标数据。

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k-means算法应用到医疗费用数据的处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得到初始聚类中心情况,再根据遗传算法,完成对聚类中心的迭代和更改,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通过聚类结果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血液系统疾病的总例数和具体的治疗费用进行展示,从而使得相关结算人员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费用信息。选择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可以完成对医疗费用的预测,经过检验得知,具体预测准确性可以达到92.21%。

3 结束语

结合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算法优化,实现对医疗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在血液系统疾病费用的统计分析中,借助化后的算法可以完成对不同血液疾病的病例数和治疗费用等信息的获取,以达到降低医院治疗成本的效果,再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推动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借助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在提高医疗数据挖掘效率的基础上,更为直接的提高了数据挖掘的质量,为医院决策提供数据信息,这是符合现代医院大数据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宁,李祥,鹿珂珂.遗传算法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仪表技术,2015(12).

第4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3D;3D打印;医疗产品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57-02

一、3D打印产品在医疗应用中的问题

1.政策因素

目前,3D打印医学产品的商业链条还没有建立起来,应用还达不到普及的程度,因此对3D打印医学产品应用的各个链条进行系统的培训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建立可操作、低成本的商业交易模式,才能使各类专家和市场中介加入3D打印医学产品领域。如今骨科产品已经进入到临床应用,但也面临着审批难题。我国对3D打印医学产品的应用比较慎重,也没有一个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和规范。由于3D打印医学产品的个性化特征,现有的监管运作模式成本太高,如何化解风险以及正确认识这种个性化消费和商业模式,需要有关监管部门仔细研究。

2.缺乏行业标准指导

3D打印医学产品,由于其个性化特征,目前产品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没有标准,行业就没有参照系,少了相关的约束,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建立3D打印医学产品的全国性行业标准,集中优势资源,群策群力,推动3D打印医学产品的发展。

3.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3D打印医学产品的设备和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适合人体特性的3D打印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金属粉末的市场价格达2 000元/kg左右。普通3D打印机的价格也要数万元,用于制造人体器官模型的3D打印机的价格在120万―400万元人民币之间。价格太高是阻碍3D打印医学产品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4.打印材料没有突破

耗材是影响3D打印医学产品无法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目前3D打印医学产品的主要材料有树脂、塑料和金属等。要想使3D打印医学产品得到应用广泛,开发种类齐全、适合医学特点的材料显得极为迫切。对于移植材料,要求具有人体器官的硬度、质感、强度和相容性。对于生物医学打印材料,要求具有一定黏度,打印后可以快速固化形成,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

5.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企手里

3D打印医学产品的基础是“数字医学”和生物材料,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3D打印医学产品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数字化技术是3D打印医学产品的基础。我国数字医学与3D打印医学产品的发展比较落后,不少关键技术受制于外国。国外领先的原因主要是对生物材料的提取和应用做得好。关键核心器件国内几乎全依赖进口,大多数3D打印医学产品设备需要进口,投资成本巨大。

6.打印医学产品市场处于雏形阶段

除极少数医院外,大多数医院不敢也不愿意尝试应用3D打印医学产品,仅仅用作测试而已。因为目前3D打印医学产品没法纳入医保体系,医疗监督机构也没有研究这种技术的准入机制,所以,3D打印医学产品面临着有技术也无法临床应用的市场局面。

7.知识产权和社会道德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开发3D打印医疗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专利的申请和沉淀较多。中国正在步入成熟阶段,相关企业开发3D打印医学产品不注意知识产权的边界和保护是不现实的。制定3D打印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否则就会出现泛滥的现象。3D打印医学产品另一个问题是道德的底线,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打印、制造和移植?哪些打印行为违反道德规律?这些很难界定,如果打印出生物器官和活体组织,可能会遇到极大的道德挑战和争议。

二、拓展3D打印在医疗应用中的思路

1.建立3D打印医疗技术的国家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3D打印医疗技术也需要相关的国家标准。当然,3D打印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其标准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标准的建立能够促进3D打印医疗技术的发展,3D打印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不断丰富了标准的内容。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制定3D打印医疗技术的基础国家标准。可以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发展状况,制定具有操作性、低成本、促进市场细分和一定规模经营的国家标准。

2.将3D打印设置为学科专业

3D打印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高校的参与尤为重要,因为高校不仅涉及3D打印医疗技术的技术开发,更涉及3D打印医疗技术的人才培养。3D打印医疗技术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跨越医学、生物学、机械、冶金、软件等学科,这对高校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高校进行资源整合,进行交叉学科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合作产生创意的火花,进而发展3D打印医疗技术。

第5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RFID;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RFID全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其具有不局限于视线,识别的距离比光学系统要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制造业、食品加工、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等领域中。随着此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加之在以上各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并带来巨大的便利与效益,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越来越重视RFID技术的应用,并借助于RFID技术加速了医院的数字化进程。为实现医院流程优化,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起了很大作用。

1 RFID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RFID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其更多地应用于医院信息管理中,它的应用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也为医院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与效益。

1.1 医院患者管理

每位患者在入院时,医院为患者配带具有RFID标签的腕带,腕带中存储有患者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及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重要的信息。每条腕带都有一个唯一编码,与患者唯一对应,可通过此编码对应数据库中更详细的患者就诊及住院信息。医生或护士要了解病人的信息,只需通过随身携带的PDA,读取患者手腕的RFID智能腕带,通过视觉化的软件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每一位病人的所有病历信息、检查化验结果、体温变化信息、服药打针等各种准确信息,而无需再到电脑前进行查询,甚至翻阅大量患者的纸质病历。省时省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管理患者的效率,减少了出错几率,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如遇突发事件,紧急抢救患者时,快速及时的信息提供为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杜绝了人工识别会出现的医疗错误。

以前,患者在医院中活动时会出现不好寻找甚至走失的情况,也不寻找、打电话联系,甚至有时还存在患者走失的情况,而现在通过RFID智能腕带、监测读卡器及定位跟踪系统,用医院的监控电脑或医生的随身的PDA,即可掌握病人的物理位置,从而迅速找到他们并对其实施相应的医疗方案。从而实现了患者24小时即时状态监护,保障病人安全,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提高病院的管理水平。

RFID腕带在产科母婴识别,母婴配、儿科儿童身份核对也有着重要应用,在降低医疗事故,完善医疗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医院资产管理

在医院中应用RFID进行资产管理。应用主动式和被动式RFID标签来管理类似输液泵、病床、担架、轮椅等可移动的资产。通过RFID的使用,节约了寻找设备的人力和时间,强化了医院对资产管理的能力。一些案例表明,原以为缺少设备的医院,在使用RFID后,发现通过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就能满足医疗需要。换句话说,对已有设备数量、位置和使用状况的充分把握,使医院显著减少了新购设备的费用。

1.3 医院医疗垃圾管理

采用RFID技术,可明确每袋医疗垃圾的科室(病区)、种类、数量、重量以及何时、何人送到周转站,并可避免交叉感染。实现了对医疗垃圾的动态实时管理。不仅可以监测整个医疗垃圾处理的流程;而且可以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医疗垃圾进行追踪,防止整袋医疗垃圾的丢失;还可以有目的地追踪指定医疗垃圾的重量变化(减轻),抽查医疗垃圾周转站称重不准确的现象以及进行分装外流的现象,降低医疗垃圾的处理成本。

第6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1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的难点

1.1医疗质量的全程掌控

对医疗质量的评价不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效果进行单一评价就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而要纵观整个医疗过程,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由于每一个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要真正实现医疗质量的全程监控非常复杂。

1.2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需要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医疗服务越来越追求人性化、透明化和及时性,医院的工作者必须不断完善医院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以满足病人提出的各种服务要求。

1.3新技术的有效评估难度加大

医学进步较为缓慢,而医疗技术的进步却极为迅速,对新兴医疗技术评估往往需要大量实例论证,这将面临大量医疗信息,仅凭手工提取有用信息不仅分析难度大、过程漫长,而且出错率高、评估效果较差。

1.4病人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没有安全保证就谈不上质量保证。病人在整个就诊过程中,环节众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医疗事故,这些环节若仅靠人力维持,不仅工作效率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很容易出现差错。

2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上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准确性,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全面采集病人信息,准确反映医院的运行状况,减少人为误差;第二,集约性,信息系统有利于统一整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数据信息,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准备;第三,实时性,信息系统可实时传递医务人员需要的数据资料,解决信息滞后问题,有效提高医疗服务和管理效率;第四,延展性,医院可根据需求对质量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医疗全过程,扩展医疗质量的控制手段,提高医院服务效能。

3信息技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电子健康档案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加快,电子健康档案在医疗质量监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该系统,医疗人员可随时随地获取患者信息、更新医疗记录、下医嘱、开药物处方,同时还可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充分利用电子健康档案,方便医院加强对患者、医疗关键流程及病历质量的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在医院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的支持和重视。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方便临床管理,满足医疗管理需求,避免自相矛盾的错误。

3.2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对医疗质量决策提供了较大帮助。可视化技术就是将不同方面的业务状态在同一张报表中集中体现出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反映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界面集成技术将决策平台和医院的各大办公系统有效结合在一起,相关医护人员只要通过统一的登录界面就可以进行办公和决策分析,决策平台和办公系统使用的是统一的用户管理,因此,需要实现账号、权限和角色分开管理,保障信息分级授权。

3.3数据集成系统的应用

数据集成是以所有管理对象为主线,将分散在医院各个部门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筛选、删除和加载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数据集成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指标分析的结果和数据模型的有效性。数据集成有实时统计和定时抽取两种,便于将业务的明细数据转化为用于分析的汇总数据,利于对门诊挂号、就诊进度的实时监控。若将两种数据集成的方式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数据集成效率,减轻系统业务负担。数据集成系统的应用,使医院质量管理的监控更加细致、全面,确保全面、系统地管理医院信息。

3.4临床系统的技术支持

第7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IOT)是一个近年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的技术。其应用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检测、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其技术框架可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核心技术包括RFID射频识别技术、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通信网关技术及上下文感知技术等。

1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n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并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识别技术。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后端计算机网络三部分组成。本项目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终端应用该项技术实现对伤病员二代身份证、军人保障卡及电子伤票信息的自动采集与识别。

2定位技术无线定位技术对于物联网系统构成是不可或缺的,它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被测物体的位置,测量参数一般包括传输时间、幅度、相位和到达角等。目前常见的定位技术主要主要有卫星定位、网络定位、LBS移动通讯定位等技术。本项目在民用医疗求援中实现伤病员定位功能主要采用GPS与手机LBS移动通讯相结合定位技术;在战时急救中通过自主研制单兵定位终端,采用卫星定位技术与网络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实现战场伤病员的搜救工作。

3无线传感网络(WSN)技术一个典型的传感器网络体系构建包括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群)、汇聚节点、网络和用户界面组成。本项目研制的智能衣、智能腰带等利用传感技术可自动采集伤病员体温、脉搏、血压、心电、血氧等生命体征信息,以救护车多协议综合通信网关为汇聚节点构成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对批量伤病员生命体征的远程监测。

4接入网关技术物联网接入网关设备是将多种接入手段整合起来,统一互联到接入网络的关键设备。本项目自主研发的多协议综合通信网关实现本地与多种医疗设备、生命体征传感设备的联接、数据采集与数据标准化转换;远程通信实现多种网络环境下的数据通信(3G、卫星或微波等),满足平时战时不同网络环境的需要;短距离无线/有线通信与远距离无线通信的协议转换与路由。

5上下文感知技术上下文感知(ContextAware-ness)计算是普适计算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上下文感知系统是指能感知用户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调整的系统。本项目自主研发的车载急救工作站运用该项技术实时感知伤病员生命体征变化、病史信息、抢救过程及伤病员健康档案,结合急救诊疗指南知识库,动态向一线抢救人员提供抢救措施指导服务。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现代数据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结合现代急救医疗规范要求,按照资源整合,信息集成共享、标准规范的原则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架构包括急救指挥中心子系统、移动远程急救子系统和医院急救子系统三部分(图1)。

1急救指挥中心子系统急救指挥中心子系统由数据存储层、服务层及应用层组成(图2)。其中数据层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即为系统的数据中心,存储数据包括病史体征数据库、急救预案、急救诊疗指南专家知识库及指挥调度数据库等;服务层为系统中间层,为上层应用系统存储或展现数据提供服务,其提供的服务有数据标准化转换服务、定位服务(GIS、GPS、北斗)、急救调度与管理服务、生命体征数据实时展现服务、急救诊疗指南知识库服务、急救监管统计分析服务、数据接口服务(医院HIS系统、电子健康档案、交通指挥系统、消息分发等);应用层为急救指挥中心提供相应的应用系统,包括指挥调度系统、GIS卫生地理信息系统等。

2移动远程急救子系统移动远程急救子系统主要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定位技术、WSN技术、通信网关技术及上下文感知技术等实现救治现场信息采集与传输,伤病员身份、病史、伤(病)情信息的采集与分类,伤病员体征信息实时采集与回传,连续音视频/图像信息采集与通信,抢救措施的实时记录,急救预案、急救诊疗指南的实时获取等。

3医院急救子系统医院急救子系统在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建立与救护车的数据通信链路,可实时获取救护车内伤病员生命体征信息、跟踪伤病员病情变化、进行连续音视频通信及远程救治指导等。医院急救子系统包括固定会诊终端与移动会诊终端两类。固定会诊终端配置于医院急诊中心,移动会诊终端配置于医院专家,可使专家随时随地加入到急救会诊中。

讨论

军地一体医疗急救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通信技术为纽带,实现了医疗急救过程中伤病员信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高效调度、协同救治等功能,创新医疗急救服务模式,提升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卫勤保障能力。

1创新医疗急救服务模式现行医疗急救服务模式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操作模式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军地一体医疗急救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把卫生地理信息系统、交通指挥系统、定位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与医疗急救系统结合,形成高效指挥调度、协同联合救治、规范标准操作的模式。如通过与急救指挥中心、医院专家系统实现数据与音视频通信,救护车急救现场可得到正确的调度指挥指令及专家的及时指导;通过急救诊疗专家知识库、急救工作站的应用可规范病史采集与现场急救操作,通过实时监控、定位、跟踪救护车信息可进行高效调度、记录抢救过程、规范急救流程。

第8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病案 管理 素质教育

病案是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由医疗、护理、医技人员共同完成的记录文件,是评价医疗、护理、医技等质量的客观依据,是临床教学、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资料。21世纪是信息时代,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医疗质量的管理和评定、医务人员技术考核和职称评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核算与评定等大量工作都需要以病案信息资料为依据,同时医疗、科研、教学的发展及社会保险、医疗纠纷、法律保护等都离不开病案信息资料。目前许多医院电子病历的应用,病人信息自动处理系统的建立,其目的是能够有效地管理病案和检索信息,为病人的医疗、为统计、科研及教学、为社会服务。病案科的职能也在逐步由传统的病案管理转向病案信息管理,力求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因此必须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素质及能力培养,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才能使病案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充分体现病案管理人员的价值。

一、知识结构

(一)医学知识 病案是临床医疗过程的完整记录,医疗知识贯彻始终,病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感染性疾病学等,才能准确地进行疾病的分类和编码,及时地提供信息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使病案管理从“保管型”向“开发利用型”转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也只有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才能对病案进行质量把关、监控。

(二)疾病分类知识 病案信息管理者应掌握疾病分类ICD-10及手术操作分类原则和技能,才能准确地进行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以保证病案资料检索的准确性,确保病案资料的再利用。由于疾病分类ICD-10能反映当前医学科学的认识水平,特别是城镇医保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疾病分类ICD-10在医疗付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医学、教学、科研、管理的需要,而且是医疗收费的科学管理的需要。

(三)计算机知识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将计算机引入病案管理,管理手段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步被计算机取代,计算机知识已是病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录音听打技术,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对病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构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应系统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操作、汉字输入法等,方能胜任新时期的病案管理工作。

(四)医院管理和统计学知识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应掌握医院管理学知识和单位管理动态,及时主动为上级领导部门提供医疗信息,为领导合理调整医疗结构正确决策当好参谋。由于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病案管理内容将不断扩展,病案管理专业与统计专业不再像从前那样严格区分,而成为不可分割的资源共享协作化管理的信息专业。病案管理将通过系统的统计,用数字指标反映医疗质量、疾病的分布状况,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利用宝贵的病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收集、分析、对比、预测,为医院管理、临床医学、教学、科研等提供科学依据及前瞻性建议。

(五)其他相关知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和社会保险的健全,人们法律观念和自身健康保护意识的增强,病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社会保险、医疗纠纷、法律保护等离不开病案信息资料。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卫生法律、医疗保险等知识,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并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二、年龄结构及身体条件

由于病案管理涉及范围广,知识面较宽,而且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取代落后的技术和理论,病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也需不断地更新。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应易于接受新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勇于开拓,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时展要求。

第9篇:医疗技术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病历档案 管理 重要性{2}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52-01

一、充分认识病历档案管理的作用

随着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历档案管理也逐渐引起了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其管理幅度也从原来的单纯服务型向学术型、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转变。

1.病历档案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工作基础。它记载了每个患者的疾病情况、诊疗方法和效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料,是主诊医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各项业务数据分析统计的最重要最原始资料之一。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分析、形成及工作质量分析,可以掌握医院的现状,了解医务人员的责任心,设备和医疗技术存在的问题,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进而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2.病历档案是医院科研教学的“教材”{3}。病人的病情存在许多相似和相近的症状,特别是疑难杂症,因而一份内容完整的病历档案,是医生对疾病正确诊断和实施诊疗方案不可或缺的依据,通过病历档案分析,综合分析病情,从而制定完善合理的诊治方案,疗效更加明显,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据有关文献报道,70%左右的医学论文是根据病历档案资料完成的,临床医师还可以在众多的病历档案中对某特定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促进临床工作,也可以做一些前瞻性研究。

3.病历档案是法律文书。它是医疗纠纷处理、案件诉讼、伤残评定、保险理赔等事件的法律依据和要件,是各方利益维权的重要文书。在医疗诉讼案件举证倒置的司法解释{4}中,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就意味着要承担医疗举证的法律义务,医疗机构如无正当理由和按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导致医疗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这就更说明了病历档案是解决医疗纠纷真实有效的凭证和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

二、多措并举促进病历档案规范化管理

1.加强法律意识。病历档案是一件重要的法律证据,在医疗事故或纠纷举证时,是法院做出支持或否定裁决的关键依据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提高预防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规范管理病历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病案资料,确保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分类清楚,组卷合理,装订规范;加强病案质量的在院和终末控制,保证病历书写的效率和效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料输入计算机,实现病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把病案管理系统和电子病历对接,把患者的索引查询、病案检索和监控、医疗数据统计等功能实现对接,增加病历档案系统的全息功能。

3.完善病历档案系统平台的软件开发。首先,开发小组要由计算机工程师、病案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同时其开发要遵循国际国内规范的标准,便于日后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使得它能很好地和医院其他内外相关系统对接。其次,增强该系统的各项统计查询功能,一是赋予各使用方不同的权限,达到浏览和监督的目的;二是利用系统自动分析数据、辨别问题和生成参考意见和建议,以满足医院管理和科研教学的需要。还要提高病历档案信息的检索质量和效率效果,根据不同用途或目的,开发不同的检索模块,通过设置不同的检索关键词或条件,全文检索、模糊检索或全息检索所要查询的内容。

三、结语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把各项现代技术成果应用到病历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当中,逐步提高医院管理、医疗文书和技术的水平,进而为科研、教学、卫生管理、医疗管理等各个使用者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料。

注释:

{1}浅谈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医学论文,2010

{2}陈智华,周永华.论病历档案的重要性及其科学管理.上海档案,2002(4)

{3}浅谈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