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

第1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师范生就业体制的市场化,基础教育对师范毕业生的需求标准日趋专业化和成熟化,人们对教育者素质的期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教学论”是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随着学习化的理念和历史科学的发展,“历史教学论”这门课程应该呈现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实效性,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缩短师范生的职业成熟期,是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责任。2003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也对“历史教学论”课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1.结合中学课程改革实际,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由于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发展迅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精简了对“历史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讲述,注重联系中学课程改革的实际,主要介绍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剖析《历史课程标准》,讲解研究性学习、校本研究和校本课程的理论,对于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重点讲授。为配合理论讲授,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学课改的感性认识,我们邀请省、市的教研专家作有关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有时也请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来学院介绍中学实施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使师范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我们对“历史教学论”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相继开设了“历史教学论”的后续课程,“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教师行为学”、“历史教学与多媒体”、“历史教育教学的评价”等专业选修课。“教育研究的方法”作为专业必修课,重点讲授。使师范生在实习前就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研究的几个基本环节;掌握课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呈现;学会运用观察、问卷、临床、历史文献和经验总结等一般研究方法。有时也请学院内一些专家作关于“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专题讲座,强化师范生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实际科研工作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行教育实习,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便利,为他们做毕业论文提供思路,更为他们成为研究型、科研型教师打下较好的基础。

2.强调师范生的主体参与,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就是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知识乃明了原因,为学习的概念部分,技能,乃明了方法,为学习的应用部分。“历史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实践问题。

首先,在学习教育理论时,将原来的“大班制的讲授式”改为“小班型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鼓励师范生独立思考,尝试对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反思;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不仅能够抓住教学中的模棱两可和困境,也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体验实践,迁移知识,使教学理论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加深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理解,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情境。在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师范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教学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在学习教学设计时,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充分利用一些中学高级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提高师范生分析、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同学备课3~4节。第二步,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学方法,组织师范生到重点中学听示范课,并且参与讲评;也聘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来校作示范教学,讲解教学设计方法,这样师范生在获得实践体验的基础上能够发现自己教案的不足,及时修改。第三步,师范生模拟中学课堂教学的程序,在微格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录像回放,修改不足,在学科教学论教师的组织下,全班学生参与对讲课者进行全面的评价。使每个学生知道上好一堂课的标准,也对如何评价一堂课有了清晰的思路,达到了共同提高。第四步,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推广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师范生多渠道获得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养了师范生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获取、查询、处理、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

3.强化教学技能的训练

教学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去完成的智力或体力活动的一种动作系统,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我们将教学技能训练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认识教学技能: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师范生明确教学技能训练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播放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断和往届学生的教育实习公开课和教学大赛的教学录像,组织师范生进行简单的点评;鼓励综合素质强、组织教学能力强的师范生作示范练讲,并录像,然后组织讲评。通过这些活动,使师范生明确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质要求,增强责任感,激发学习训练的动机。

第二,掌握教学技能: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师范生亲自实践,通过模仿和简单的教育实践,增加感性认识。这一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微格教室进行,先练习课前导入,然后进行二十分钟的教学实践,最后进行四十五分钟的全程教学训练。这种分解训练,使每个人有多次练习的机会。为解决人浮于事的状况,我们把师范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先由师范生自己组织练习,教师按照练习的程度,逐个小组进行考核检查,合格的进行下一个教程,不合格的继续训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每个人基本都能讲三到四遍。

第三,强化教学技能: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师范生提供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相处的机会,即教育见习。在本科学习的第五、六学期,各有两周的教育见习。教育见习的主要任务是跟踪听课,深入班级了解班级工作等。见习期间,要求师范生有听课记录、有教案、评课记录、个人总结、调查报告。回校后开展成果汇报,并对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反复练习,为开展教育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实践教学技能: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育实习,锻炼学生的各种技能。在教学设计环节,强调在教材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抓教学的各个环节,说课―备课―写课―试讲―上课―评课,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熟练为止。尤其是试讲阶段,通过备课组试讲―实习点试讲―面向指导教师试讲―最后才能走上讲台。通过层层把关,鞭策学生认真对待,很好地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第五,展示教学技能:这一阶段是教育实习的成果汇报。通过两个方面为实习生创造一个展示平台,一个是实习点的公开课;另一个是教学大赛。公开课是各个实习点的教学成果展示。具体做法是:教育实习接近尾声时,每个实习点都要选择一名优秀生上教学公开课。公开课是实习点的教学成果展示,各个实习点的教师和实习生都非常重视,我们学院的专业教师也都要参加公开课,数名专业教师的到来,不但给予专业知识、教学技巧等知识的指点,学生更是受到精神鼓舞。教育实习后的教学大赛是我们学院的传统和特色。每年教育实习结束后,我们学院都正式下发关于教学大赛的通知,通知面向全体实习生。大赛分初赛和决赛,初赛由教学院长、历史系主任、教学论教师和辅导员组织,推选不参加教学大赛的学生当评委。评选出八名同学参加决赛,决赛由实习学校派出教学校长和历史组教研组长担当评委。公开课和教学大赛强化了实习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基本功,课堂技巧和应变能力大幅度提高。

4.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

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除了要靠教学内容来体现,靠教学方式和组织管理机制来落实外,积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激励、制约、调整、反馈的重要保证,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机制。因此,我们对“历史教学论”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总结和分析以往考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创建并实施了一套符合“历史教学论”课程特点和需要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理论考核(40%),着重考核学生对新课程理论、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等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第二层次为教学能力的形成性评价(30%),包括教案编写、课堂试讲、语言表达以及参与的程度等;第三层次为素质教育考核,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0%)。例如:教学评价、课件制作、试题的编排及科研课题参与等。

这套评价体系已经过多轮教学的试用,学生的反馈调查表明:95%以上的学生非常满意,特别是对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很喜欢。如试讲展示、课件制作、参与课题研究等。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很累,但收获很大。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的心理素质、组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对教师这个职业的丰富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5.强化师范生的科研意识

“科研兴校”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共识。各个学校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多样的科研活动,这些科研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因此,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问题意识,树立科研意识就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教学论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为激发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创新意识,我校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在本科生阶段开展科学研究训练。先后设立了“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师范生教育实习、见习模式的研究”;“提高师范生从事技能实效性的研究”等与中学教育教学紧密关联的科研课题。第二,充分利用教育实习的契机,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在下实习点之前,我们聘请实习学校的校长先行对实习生进行了高中新课改的情况介绍;在实习动员大会上,专门请系主任做关于“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怎样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专题讲座。学院根据高中课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关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习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调查。如:结合自己的实习体验,为师范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撰写一份建议书;有人说“实习是走过场”,是工作前的”镀金”,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有什么好的建议;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师范生如何为新课程做准备;了解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对师范毕业生的期望;调查中学教师搞科研有那些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你认为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更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了解所在学校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等。第三,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开展大学和中学教师间的学术研究和合作。近几年,学科教学论教师联合本市几所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开展了几项省级、校级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互动的模式研究”等。在与中学教师合作研究中,师范生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师范生教学、科研有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大促进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我们经过对比发现,历史专业的学生思想比较积极,思维活跃,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论和现象都有自己的思考,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科研的意识比较强烈,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教学技能,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缩短了职业适应期。

作者简介:

第2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为贯彻落实《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及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龙江省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认识

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既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师范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合格师资,既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进一步推进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既可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主动地联系和接收河学院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做到政策支持、机制健全、经费保障、管理规范、指导得力,使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得以进一步推进,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精心组织,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条件

各地要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的中小学校,建立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支教基地学校,完善管理、服务、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积极支持顶岗实习支教师生的工作,选派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担任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的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对顶岗实习支教学生既热情关心,又严格管理,使他们积极投入工作,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要合理配置人、财、物等教育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顶岗实习支教师生提供必备的住宿、饮食、交通、医疗等条件。要在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积极稳妥地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顶岗实习支教师生全过程的安全。要按规定为顶岗实习支教师生接转临时组织关系,设立党、团小组,组织他们按时参加所在学校的组织活动,对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办理教师资格证等方面提供便利。要协同配合河学院,做好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追踪调研工作。

三、扎实推进,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铺开顶岗实习支教工作

各地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河学院抓好此项工作,共同推进。河学院要在与爱辉区、孙吴县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市更大范围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农村推进顶岗实习支教工作,2启动在市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在全市铺开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同时,河学院也要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各地乡镇中小学教师开展短期培训。

第3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7-02

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在第30个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因此,高等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1],有责任、有义务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然而,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导致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脱节。

一、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1.建立三方联动的师范生和教育硕士招生、就业机制。自2010年起,学校充分发挥本校毕业生在陕北地区政府部门和中小学中人员多、分布广的人力资源优势,由高校牵头,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参与,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教育实习基地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在增进三方相互了解、深度融合的同时,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中支持和引导作用,厘清生产者与用户的共生共荣关系,逐步确立了由中小学负责向政府部门提供用人数量与规格,政府部门依据本地区教师的整体需求情况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计划,高校依据人才需求计划制定招生计划,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对师范生的选拔和实验班课程体系设置,鉴定协同培养协议,实现高校招生与中小学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2.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教师发展机制。陕北地区基础教育底子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从事教学研究的气氛不浓,学历结构整体偏低。因此,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学校坚持从陕北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岗位双向互聘、管理岗位双向互换”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在全面提升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双方教师育人能力和教育技能的不断提升。

3.建立四年不间断的培养机制。前两年,高校在完成学科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专业通识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聘请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或领域专家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聘请中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和德育负责人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师修养等数学教师基本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师范生遴选工作,组建实验班,并完成实验班学生校内外导师遴选;第三年,依据实验班课程体系和协同培养协议,高校完成学科专业课教学,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教育技能类课程教学,双方共同制定教育见习和学生兼职辅导实施方案并完成相关的指导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协同培养协议的落实与督查工作,保证协同培养质量;第四年,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下,高校与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并在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真正形成前两年打基础、第三年提能力、第四年促卓越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4.建立三方共同承担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机制。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2]。过去学校教育实习时间为6周,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近几年,三方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增加教育实践经费的投入、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硕士生的“双导师制”和“兼职辅导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出台实践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等举措,为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搭建了优质的实践平台。

5.建立三方多途径交流、研讨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资深中小学教师上示范课,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数学课授课模式有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引导他们及时跟进、不落伍;二是聘请中小学教师讲解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理念,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含,深入理解高科技时代数学教育的本质;三是校校间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及时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措施;四是组织专业教师在中小学进行短期挂职教学,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亲身体验,促使他们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能动性;五是建立了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兼职辅导的机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六模块”协同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坚持以提高师范类人才能力为核心,将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构建由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学科专业课模块、教育技能课模块(包括专业见习和兼职辅导)、综合实践模块(校内模拟、中小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六个模块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依据课程特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教学中,以专家报告、专业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分组讨论、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在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模块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30%左右;在教育技能模块教学中,使用现场观摩、探究式、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60%左右;在实践教学模块,采用模拟法、示范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50%左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作用,依托“三位一体”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等,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着力强化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实践方式上采取名师讲堂、教育见习、兼职辅导、校内试讲、混合编队实习、顶岗实习等,使中小学全程参与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深化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高效运作;在教育实践的内容上,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践实施方案,将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理想信念、职业技能、班主任工作、谈心与家访、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等纳入到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中,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和深入理解,在提升他们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参加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提升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认知能力。通过每年参加省、市中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推进会,使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深入学校、进入课堂,现场感受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倾听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线专家名师导学、导教,并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过程中,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大力推进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在三方的共同参加下,通过举办三字一话、“祖国・社会・人民与我”演讲比赛、“读・思・行”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必读书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数学竞赛、名师导航、中小学数学示范课等系列活动,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全方位、多渠道充分认知教师职业,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立志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6.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近几年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全方位改变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搭建了以政策与法规、经典案例、名师讲堂、难点赏析、精品课件、精品教案、教学研讨、师生互动等内容为板块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了师范类人才传统单一的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方式和途径,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全面提升本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是实现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无缝对接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为本地区基础教育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民教师仍有众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第4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第5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 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67-01

一、实习!人生的转折点

师范生大多数人最终要走上教书育人之路,但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进一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却不容易;这就需要师范生树立新观念,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经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实习阶段的深化提高、应聘就业等环节,这些环节是互为因果关系,而教育实习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合格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训练环节,它在整个师范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实习教学工作是在前一阶段教学技能训练基础上的逻辑延续,教学技能的掌握是实习教学工作的直接保证。这里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把教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现理论到实践,模拟到现实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谁做得好,谁就会首先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就会感受得到作为教师受到学生信任的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就会对今后的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反之,教育实习上课时内容、动作、表情很不谐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们个个满脸迷茫,自己心里极不舒服感觉对不住学生,课后又不能静下心反复回忆课堂教学程序,找出自己缺陷,再针对问题解决,教育实习过程勿敷衍了事。这样对于今后的应聘找工作,对于今后工作岗位上的实践都会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阴影。这说明了师范生应对教学实习一定要十分重视,否则一步不慎,步步皆输。

其次实习工作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于接下来的应聘工作岗位作了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是应聘前难得的现场训练,如果在教育实习阶段约两个月的工作当中能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和发现中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自己和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的差距,找出自己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的长和短,扬长避短,总结和提高,抢占先机,或许在座的的同学们在今后的招聘工作中就会出类拔萃获得满意的岗位。从这样的角度看:实习!是人生的转折点。当然如果经过实习你实在感觉到自己不适应当老师的,也可以另谋高位的,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因此,实习!也是人生的决择点。

二、主动转变角色,以标准的老师形象参加教学实习

先讲一个小故事:一天夜里,凉风习习。一位住校的班主任先在校园内跑步,又到东边的小花园内练了一会儿气功,然后返回教学楼,恰逢毕业班的同学晚自习休息,同学三三两两地步出教学楼。他进了楼,想观察一下同学们晚自习课间活动情况,不料在他的班走廊处,听到两位同学正在吵架,吵得十分难听并有肢体的接触现象。这位班主任的愉悦心情,顿时被气恼所代替,立即让那两位学生到办公室。

见到班主任,学生立即害怕起来,此时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真的可以扮演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角色。

他可以扮演一个大发雷霆的莽撞角色,使自己生一顿气,也使学生生一顿气;也可以扮演一个不负责任、听之任之的角色,结果学生愈来愈淘气,教师的威信也越来越低;也可以扮演有极丰富的经验的教师角色,给学生分析吵架的弊端危害,帮学生订出避免吵架的措施,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可以扮演对学生只会训斥、挖苦一通,别的方面一筹莫展的角色,使师生之间的心理上有了隔膜;还可以扮演学生外祖母的角色,先施之以关心,后再进行教育指正;又可以扮演学生的严父、慈母、兄长、亲属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和爱护,在温暖中改正错误;还可以扮演学生的好朋友的角色,扮演和学生一起淘气的伙伴的角色,再现学生淘气时的心理,然后使其心悦诚服地一起将错误思想捆绑起来;当然也可以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分析学生犯错的心理原因,然后帮助其排除障碍,,,,,

总之,面对虽然是两位吵架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却有许多处理这个问题角色的选择。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各种角色的选择。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许多角色。

同学们!在今天之前,或许我们扮演的角色:在家里父母的是掌上明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师范学院里是处处要老师操心的学生。可是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会主动转变角色,一旦进入实习的学校面对你所任教的学生,面对你所管理的学生,你就是一个教师,要以一个标准的教师角色参加实习工作!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三、 实习工作要求

1.实习生的基本守则

1.1自觉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主动接受原任课老师共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要专心致志,不得擅自离开实习学校。

1.2尊重实习学校领导,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原任教师、班主任的指导,严格遵守请示汇报制度,对实习学校的教职工要有礼貌,不许在学生面前议论实习学校的人和事。

1.3教书育人,严于律已,言传身教,举止端庄,衣着整洁,朴素大方,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4必须按实习学校的要求保守秘密,未经实习学校正式公布的决定,不得向中学生透露。

2.教学工作注意事项

2.1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师范技能

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也是自己圆满完成实习的前提,这需要平时的不断积累与锻炼。

2.2多听听不同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特色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需要对待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进入学校,不要急于上课,而是应该认真听课,从听课中,体会对于这个班,老师是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应变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等。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够上好第一节课,为自己的实习生活开一个好头。

2.3备课要充分

教案一定要自己写,不要照抄参考书上的,参考书上的教案并不完全适合五彩纷呈的实际教学。要面对自己的学生以及自己教学特点来备课;教案必须经原任课老师审核才能实施上课。

2.4认真灵活地上课

组织教学要激发起学生注意,调动起全部感官功能迎接老师上课。引入新课要有新意,概念的教学,知识点、技能点的教学要条理分明,有层次。整个教学过程要有激情,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对于课堂上所犯的错误要随机应变,冷静的对待;有时可采用把球抛

给学生的办法来解决,对于自己的知识缺陷要真诚,不能故意掩饰。由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师范技能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教学小结要简明扼要。

2.5自身才艺的展现

实习中会遇到班级开展许多活动,这时如果自身拥有出众的才艺,就不妨展现展现,这也是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威信的一种方式。

四、学会协调,构建舒心的实习环境

实习生进入一所学校,在一般性的欢迎会后,就进入了实习的实质性阶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和这所学校你所跟的班主任或任课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沟通的方式是听原老师上课,了解教学进度,了解班级学生基础情况,备课后请老师审阅核准等。同时在你们和指导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一般的指导师也会跟着自己的直觉在心中建立起对你的信任度,然后直接影响着他对你的指导热情及工作的放手程度。

要与组内的同学团结互助。一个人的力量往往的微薄的,但是10个人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却是强大的,有可能同组的同学并不同班,平时接触也不多,但是大家既然被分在了一个实习小组,就是一家人了,彼此之间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实习过程中都应该真诚相待。

组内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同分在同一个学校内、一个小组内,存在竞争是在所难免的,平时多组织组内的听课与评课,大家听完课后一起坐下来讨论一下这堂课的亮点与不足,借此共勉。同学之间不能相互控拆台,特别是到了实习后期更不能干扰老师对你们的打分,评定工作。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每天都要带着舒心的微笑、带着青春活力,构建和谐实习环境,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第6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XXXX年,校友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根据校友办工作职责,现就联络校友、服务校友、宣传学校,服务学校发展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绩

1、积极参与学生培养、就业实习等工作

一直以来校友工作聚焦学校的发展目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校友活动,将日常工作积极融入到学生培养、学生就业实习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中。5月25日,市重点中学优秀英语教师罗XX、何XX校友应邀为外语学院师生进行了“高中英语师范课”活动,这充分发挥了校友在加强英语师范生实践平台建设中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专家名师的引领和师范作用;校友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效促进了师范生的专业进步与成长。11月29日,工程与管理学院校友徐XX返校参加萍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为在校的大学生分享创业经历和经验,指导学弟学妹如何就业与创业。

2、进一步加强校友会的组织建设,为联络各地校友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一是继续推进校友总会的注册工作。今年以来,几次赴省教育厅咨询相关政策,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有关经验,为校友总会的注册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是加强了萍乡市各县区校友会的筹建工作;上半年,利用招生宣传的好时机,处负责同志带队,先后到安XX区、经济开发区、XX溪、XX等地拜访校友,联络筹建校友分会事宜;下半年邀请部分在本市创业的青年校友返校座谈,校友们积极为校友会建设献言献策;安排人员主动上门去市内校友企业拜访学习,联络感情,征求意见;建立“XX学院XX地区校友”微信群,进群校友近300人。

3、精心做好校友服务工作

一是为返校聚会校友做好服务工作,今年以来我们热情接待了XX级经贸、XX级财会、XX级英本、XX级图形、XX级生化、XX级体教、XX级旅游等十余个返校聚会的班级,让校友们重新享受了一段温馨的校园时光。二是依托学生志愿者组织为外地校友提供信息咨询和事务代办服务,全年为学生办理转接党员档案、学籍档案、自考文凭证书等达一百多件。三是为校友企业招聘提供全程服务。12月10日校友工作站及教学学院工作站志愿者为校友企业返校、招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校友联络工作

一是筹建了“XX校友”微信平台,利用该平台及时更新母校新闻、上传校友工作资讯。平台的开通为学校与校友间的互动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了校友微信群、QQ群的建设,目前登记在册的各类校友群有XX个。众多校友参与零距离、频率高的对话和交流,进一步凝聚了校友情谊,新媒体的运用对促进学校和校友间的联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5、积极开展校友资料收集工作

一是发动毕业留校的教职员工提供所了解校友的信息,此举有效掌握了部分校友的动态和信息;二是从在校学生开始收集原始信息,建立准校友的档案。三组织学生参与寻访校友活动,不仅收集了部分校友信息,同时增强了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

6、继续做好校友捐赠助学工作

一是继续组织好“XXX奖学金”、“XXX奖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二是发动各个学院和教职工联络校友来校资助困难学生。XX学院的“一百助一”活动得到了众多校友的捐赠和支持。

二、工作中的创新

1、积极发动校友企业来校招聘,有力促进就业工作

今年邀请了XX律师事务所、深圳XX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来校招聘毕业生,并且通过校友工作站积极为校友招聘提供便利,为校友企业招聘人才与毕业生就业提供双项选择的平台。

2、不断强化校友工作站的志愿服务功能

通过加强校友工作站的队伍建设,强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主动服务校友,服务学校师生,为校友工作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成立的服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志愿者累计参与校友服务活动300余人次;参与招生、就业活动XX余人次,为校友提供咨询服务则不计其数。

第7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新疆是国家大力扶持特殊教育的省份之一。根据2008年国家《“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和2011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新疆新建改扩建30所特殊教育学校预计在2013年前后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一举措将新增上千名特殊教育教师。为此,新疆高校于2009年招收了第一批特殊教育专业的专科师范生,2010年又招收了第一批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师范生。新疆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已有三年,本文对新疆特殊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新疆目前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两所,本科层次1所,专科层次1所。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这两所高校,收集职前培养数据。此外,还选取了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乌市聋校、昌吉聋校、石河子特殊教育学校、喀什盲聋哑学校、巴州特殊教育学校、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塔城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博州特殊教育学校、哈密特殊教育学校10所特教学校的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上学校基本上覆盖了全疆特殊教育学校。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4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回收率90%。访谈特教学校的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46人。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新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采用 SPSS13.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招生情况

据调查统计,从本科、专科不同层次学校的规模来看,本科学校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专科招生规模较大,但整体招生规模都不大,这和特殊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很多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不太了解,毕业之后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是否容易就业都不太清楚,有不少学生是调剂到该专业的。

在性别比例方面,特殊教育专业中女生占到了绝大多数,但目前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都倾向于招聘男生。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失调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民族结构方面,汉族学生占到55.5%,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到44.5%,这一比例比较符合目前新疆各地州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南疆地区非常需要民汉兼通的特殊教育教师。

2.2 课程设置

新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设置的课程类型在名称上有些差异、大体可分为通史类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在选修课和必修课方面,专科层次的暂未开设选修课。

据调查问卷统计,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在康复训练技能和实践教学方面都是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的。在回答“你认为最需要增加哪方面的课程或课时量”这一问题时,选择“艺术方面的课程”的占27.3%,选择“康复训练技能课”的占57.8%,选择“增加手语、盲文、维吾尔语的课时量”的占6.3%,选择“其他”的占7.8%。在回答“你最欠缺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这一问题时,选择“学科专业知识”的占10.9% ,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占12.5% ,选择“实践教学技能”的占70.3%,选择“其他”的占5.5%。

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调查显示,在手语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和盲文运用方面,最高比例的选项都是一般水平。但在双语表达能力方面,51.6 %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得不好。

此外,新疆高校目前没有专门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职业认同教育,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2.3 教学情况

在教学方面,突出的问题在教学理论与特殊儿童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据调查问卷统计,在回答“教学方面,你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时,选择“教学理论与实际差距较大”的占46.9%,选择“缺少特殊教育专业教材”的占23.4%,选择“教材选择与课程不匹配”的占23.4%,选择“其他”的占5.5%。

此外,新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双语表达能力偏低。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新疆特殊教育学校中不同民族的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沟通是一大障碍,急需既能用汉语又能用维吾尔语授课的双语教师。 少数民族毕业生不能较好地使用汉语授课,汉族毕业生不能使用维吾尔语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

2.4 见习、实习情况

数据表明,在见习和实习环节中突出的问题是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有效指导。有70.3% 的学生认为最欠缺实践教学技能,43.8%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中欠缺指导。在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中,每学期都安排有两周见习,还有为期一个学期的集中实习。见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整个见习、实习过程中大多依托实习学校的特教教师进行指导,分在不同学校见习、实习点的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有效沟通,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实践的盲目性较大。

3 建议

3.1 新疆特殊教育专业教材内容与本地特殊儿童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需要开发适合新疆本土特点的特殊教育教材,有效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新疆地处祖国西北,整体经济水平落后,环境给予特殊儿童的支持远不及发达城市。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在很多地区仍是个空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专业机构屈指可数。再加上一些地理文化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无论在认知能力还是在行为表现方面,新疆特殊儿童和发达地区特殊儿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第8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上午好!根据这次活动的安排,他们让我在这跟大家汇报我前段时间的专业成长经历。首先,我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学教师,我没有任何理由用我的立场去影响大家的思考。下面,我客观地汇报我当教师这接近10年来的过程,请各位多提指导意见。

一、初为人师

XX年我师范毕业,XX年分配上班,与大多数师范生一样,因为家庭经济原因,1997年,我以全县总分第五名的中考成绩考入hq师范。我姐姐也是hq师范毕业,现在在cg中心校本部,教过我的cl中学老师都说,我没有我姐姐悟性好。没有上高中、不聪明,那我只有用勤劳来弥补,我相信勤能补拙。三年的师范生活,在失意和彷惶中我加强学习,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活动中提高了我的教学基本功。

毕业实习时,我被学校安排在cg四小,当时,四小wmz校长让我们实习生上三节汇报课,其中我上的是五年级作文课,没想到,w校长注意到了我,课后她找我谈话并鼓励我无论实习回去后分配到哪儿都要争做一位名师。

XX年的暑假很快过去,直到9月开学,我们的分配还是没有一点消息,我们遇到hq教育史上第一次竞聘上岗考试,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我的一些同学都纷纷外出务工、上学、经商,也有的在家看书迎考,在没有任何门路的情况下,我只能留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机会有时真的是一只蝴蝶,你捉它时却捉不住,你坐下来,有时它却自己送上来了。 XX年9月14日上午,我记得那天正好下着雨,邻居转电活告诉我,工作有眉目了,让我到四小。我欣喜若狂,冒着大雨,连伞都没打坐车就上县城了。

见面之后,才知道w校长想让我做代课教师,我想都没想就欣然应允。学校把四年级原有的5个班各抽出一部分同学组成一个新班,让我任班主任,并配了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师。被人认可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由于四小家长选班的原因,当时分给我的七八十人真正来的只有四十多人,这四十多人中成绩好的极少,多是在原班正想打发出门的学生。现在想来,我很感谢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是来了,特别感谢的是w校长,她顶着很大的压力来安慰我,鼓励我俩能用事实说话,用真情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

看到w校长真诚和充满期待的目光,我特别感动,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都有。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本事,但十年寒窗苦读,谁不希望出身社会有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谁不希望学校校长能对自己刮目相看!

要舍得花时间去爱,这是我两年做代课教师的经验总结,一切成长都源自于热爱,我的成长、孩子们成长都是源自于一种热爱。两年时间,我没有办公室,一直都在教室。早上抱着学生的作业本去,晚上搂着学生的作业本回,教育真的是件很公平的工作,有付出真的就有回报,一年后,我们班由原来的40多人增至92人,路队走得是全校最好的,卫生是全校最干净的,班级文化布置,班里排的哑剧、小品、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以及考试成绩在全校也都是数一数二的。

二、村小经历

该来的迟早会来,上岗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了。听说我要分回老家教书,没有想到班里的学生家长自发地找到教育局和城关镇为我求情,更没有想到其中几个家长还真的帮上了忙,分配时把我留在了cg。回顾我分配工作的过程,我在想:如果当初我没有上好那节实习汇报课,如果我没有把起初分给我的那40多个孩子带好,在每个月只有280元的收入的情况下,如果我没有坚持两年,学生家长会毫无保留地帮助我吗?

按照规定,cg镇新进教师必须要到村小锻炼,我被分到了cg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小。这时,我最有感情的一届学生也毕业了。这个阶段是我最孤独最低迷的阶段,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都是有节律的,所谓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村小的工作更辛苦,需要付出的也更多。从XX至XX年的5年里,我几次受挫:参加省普通话测试员培训,我没有过关;参加第五届教坛新星评选,我连上课环节都没有进入;甚至后来在我第一次报材料评小高时,都被打回来了。

没有住房,没有对象,工资也只有四五百元,当时的一切真的让我看不到希望。后来,我冷静了,不知为什么,忽然就想看书,想学习,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小学数学专业杂志,我阅读的课外书籍、报纸有满满两蛇皮口袋。坦白地说,5年的村小经历,我是读了一点儿书的,这也应该算是一种积淀吧,我想这也是每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到的。

“甘于寂寞的人永远不会寂寞,不甘心寂寞的人才会永远寂寞。”5年的孤独让我饱受煎熬,煎熬催生了我的独立思考,思考和阅读让我的性格与价值观发生良性变化!这是我说的第二个阶段。

三、做到合格

我说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要时刻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一个合格的人。

XX年9月,我被中心校研究后调到四小。学校让我教一年级语文,我深知教一年级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何况我教的还是语文,XX年年9月,我参加指导员考试到了现在的小教办,我走后,我带的那个班学生家长要求学校先后换了4位语文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做到了一年级语文教师所应有的基本合格。坦白地讲,刚当教学指导员时,我自认为我是不合格的,在我们cg,年轻的指导员面对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或功成名就的骨干教师和小学校长,无形中就会觉得没有底气,培训、上课、交流时,不合格的负罪感包裹看我的情绪。

我始终认为,既然干了这份职业,既使我不做那个最优秀的,我也应该做个基本合格的,不然我跟自己都说不过去。为此,我减少了喝酒、打牌、上网的时间,从刚开始的强迫自己到后来的形成习惯,从形成习惯到现在的成为自然,虽然现在我生活中高效率的时间还不够多,但也已经进步不少了。

为了做一名合格教学指导员,开拓眼界,提高自我,增强指导能力,我先后多次参加省内外培训,去年11月,我还和你们中心校的cfj校长到江西婺源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我经常上课、听课、参赛,动笔,现在我基本上能够完成教育局和中心校小教办交给我的工作,与全镇教师建立了良性的互助关系。今年三月,我参加组织并主持了教育局“三八”妇女节大会间的文艺演出活动;四月,我收到了刊登有我的教学随笔的cn级专业刊物;现在,我又正在参与全省统一的《基础训练》部分习题的编写工作,我负责的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部分内容。应该说,我已经充分完成了我自己给自己订下的要求:必须做个基本合格的人。我始终坚信:只有做到合格,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

四、参赛收获

至今,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观看特级教师的课是于永正老师的语文阅读课《月光曲》,虽然是教学录像,但对我的心灵是震憾性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小学的课原来真的可以上的这么好!

现在,非常幸运的是,我虽然做了一名教学指导员,暂时离开了讲台,但我却有更多的思考和学习时间。XX年年12月,我终于顺利通过撰写教学设计,上课和答辩等所有环节,获得第七届县教坛新星;去年10月,我参加了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按照比赛要求:参赛教师都是历届县教坛新星和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另外还包括每乡镇推荐的一名参赛选手。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我荣获了一等奖第一名;2010年11月,我作为hq县小学教学学科的三位赛选手之一奔赴sc参加全市优质课大赛。当时,我们在家准备的十几个课题我一个都没有抽到,我抽的偏偏是一节冷僻的三年级的除法计算课“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众所周知,计算课教学相对于游戏活动课和概念课教学不容易出彩,算理生涩难懂,算法枯燥无趣,陪同我们去的同伴都说我运气差。我在失落之余告诫自己不要气馁,作为一名参赛选手,惟一能做的就是把握自己。课型难度大,课不好上,评委老师打分自然心里有数,我应该相信评委!认真分析后,在sc三小四楼的多功能教室里,我巧设情境,组织学生注重算理,理清算法,加强后算,体现算法多样化和练习形式的多样性,最终这节课受到了评委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全市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一次小小的成功,激发了我不断进取的信心和动力,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注重了自我的约束和专业学习。

今年三月,我接到通知,说让我代表全省到北京参加第九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课程系列研讨会,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一个县城的普通教师,能在全国的赛场上课。后来省、市领导专家来指导看课时说,因为我在sc上的那节课给他们留的印象太好了。

为了圆满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不给各级领导脸上抹黑,我在以cxw老师为首的一大批小学数学同行的帮助下,进入了高度紧张的准备阶段。组委会要求上课教师自己带课去,内容的范围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面的课。于是我们根据要求精心进行选课、备课、设计。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参加县、市乃至全省比赛的经历我都有过,但在那一个月的认真准备时间里,我的压力还是很大。不认真肯定不行。

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我记得前两次试教,学生下课走后,我就呆住了,一脸的迷茫无助,一点儿感觉都找不到,可时不我 待啊,越找不到感觉我越着急,越着急我越睡不着觉,教学设计一改再改,整天茶不思饭不香,我没有一个晚上是在夜里十一二点之前睡着睡,为了一句话,一个板书细节设计我常常急得打转,好不容易在多次试教后有了一点感觉,等到市里上课时才发现,还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真正的提升是在省教科所带专家来听课之后,他们见多识广,高屋建瓴,特别是蚌埠市教科所陈涛老师听过课后给我提出了八个不足,并十分中肯地肯定了我们的总体设计,这是一次质的飞越,对我的影响也是颠覆性的。再后来,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常务副主编王永老师又通过电话和邮件的方式对我进行了细致地指导,使我们逐渐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志气。

在北京海淀区的现场课堂上,现在的相关报道也都说的比较详细了,我就不再重复了。应该说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有我平时参加活动时积累的上台经验,同时更多地是孩子们出彩了,中关村三小五(1)班51名孩子他们真的很棒,后来蚌埠市教科所陈涛老师在给我来信祝贺时也说到这一点!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在结束自我介绍之前,我想说:由普通老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由优秀教师成长卓越教师,由卓越教师成长为教育家,这是每一个当老师的都想追求的目标。但我认为首先一点是我们必须学会坚持,坚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坚持每天的点滴积累,坚持做好人好事。滴水穿石的关键不在水,而是在于时间,正如一首歌唱道:四个字,坚持到底。

第9篇:师范生实习汇报总结范文

关键词 卓越职教教师;培养理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19-0041-05

卓越职教教师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卓越职教教师,首先需要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个人素养与行为、科学人文素质和信息化素养等;其次,需要具备牢固的理论基础与高超的实践技能,在专业基础理论与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功底扎实,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再次,需要能够综合发挥与运用自身素养、知识和技能,胜任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引领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2014年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对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和加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组织保障提出了具体意见。其中,明晰当前师资培养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明确卓越职教教师培养的目标与理念,设计卓越职教教师培养的教学内容,是卓越职教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职教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的非定向性

一方面,培养目标的双重性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既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又是职业学校教师,使原本比其他专业更具复杂性的职教师资专业的培养更加无所适从。所培养的职教师范生毕业后面临双重就业去向,使本来缺乏吸引力的职校教师职业更加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双重性但又分割化的培养目标要求,职教教师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师范生实用的专业能力和部分教育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师范生核心能力的综合培养,这对职教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个人学习与成长,甚至是对整个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职教师资培养的非定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职教师资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将职教教师划分为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显然是满足不了职业学校的教学需求,同时,理实分离的职教教师培养出来的职教学生也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

(二)培养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养目标的非定向性导致培养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师资培养的双专业性再加上我国传统大学课程体系的影响,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从类型上看,大多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科学类课程和职业教育学类课程构成,各类课程又分为理论与实践两种形式。从层次上分,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该课程体系体现了大学课程体系的一般特点,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构建系统性和关联性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课程体系。而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课程大多由专业课程和占较小比例的教育课程叠加而成,使得培养的毕业生很难对职教师资专业产生专业和职业认同感;机械的课程结构也很难在他们脑中建构成完整的关于教师知识的结构体系。此外,我国现有职教师资培养的大多数课程,一方面没有针对未来教师的能力需求来设置,另一方面对能够显现职教教师培养特色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较为薄弱。这导致所培养的职教师范生缺乏对职教事业的认同感,如,职教师资所学的工程科学化内容一方面使得他们与其他普通本科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不具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所学的内容与所需教学的内容存在很大差距。

(三)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从关于职教教师能力需求的职校调研中获知,职教师资专业的毕业生在实践技能上并不占优势,这与我国当前职教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当前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组织不规范、理论实践两张皮、实践内容错位、带教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等弊病。就职教师资培养所开展的校外实习而言,包含职业学校实习和企业实习,由于缺乏稳固深层的合作关系,实践教学的形式化、随意性和不规范性问题突出;师资专业某些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内容存在着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错位的现象,如工程技术实践与职业技术实践之间的错位;职教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构成较为单一,缺乏一支能够实施“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缺乏规范性的过程控制和结果反馈,尤其缺少实践中和实践后的理实结合和认知反思。

(四)教学方法未凸显职教特色

职教师资培养一般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的方法,实践课采取“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步教学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灌入式、注入式方法,课堂上教师是中心、教材是中心,在整个教学中课堂又是中心”[2]。而“大学老师的教学法对职教专业师资的教学方法也有较大影响”[3],职教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会模仿甚至照搬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有助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在当今瞬息变化世界中最为关键能力的提升却是有限的,也使得职教师范生在之后的职业教育教学中难以转变既有的思维与方法,而需花大气力去适应职业教育的对象与教学方法。

(五)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单方面由高校的学科教师构成,而缺乏作为兼职教师的来自一线的职业学校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和企业高技能人才,这使得职教教师的培养较为封闭,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对未来教师的需求。

为解决当前职教教师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教育教学问题,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改革职教教师培养的教育教学机制是必然趋势。以卓越职教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契机,通过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改革教育教学和提升师资培养质量,一方面可以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4]职教教师,另一方面也以培养卓越职教教师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全面提高职教教师的培养质量。

二、卓越职教教师培养的理念与特点

(一)卓越职教教师的培养理论

为达成卓越职教教师的能力目标,必须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5]。

1.以人为本,能力为重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类型教育的基础和指向性目标,职教教师教育也不例外。职教教师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尤其是要以接受职教教师教育的师范生为本,尊重他们的选择和个性,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最终帮助职教师范生成人、成才,成为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能力为重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最核心要求,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高质量、高能力的学生,首先就要有高质量、高能力的职教教师,这就要求职教教师培养要做到以培养教师能力为重。选拔乐教适教的学生进入教师培养的行列,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出发点,遵循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律,分阶段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依据当前已经和正在开发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专业教师标准、培养标准和职教教师资格标准中的能力要求,提升职教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师德、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培养能力全面发展的职教教师。

2.三性融合,理实一体

面向跨界的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卓越教师的培养尤其需要体现师范性、职业性、专业性三性融合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特点。三性融合的关键是在三性基础上的融合,师范性、职业性和专业性三性共同贯穿于职教师资培养的始终,虽是不同的能力体现,但他们都是职教教师应具有的综合能力的不同方面,融合发酵方能形成职教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职教师资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上都要做到兼顾师范性、职业性和专业性,时时融合,而不是将这三性简单地叠加在一起。三性融合的特点要求在培养主体上实现高校、职校与企业的三元合作,在培养内容上实施体现三性特点和融合特点的课程教学,在培养评价上建立三元参与的评价机制。理实一体的培养理念要求是由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的思想对职教教师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要求决定的,职教教师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尤其是要引入实践环境和实践人员,规范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卓越职教教师的培养特征

1.高层次的职教教师教育目标

卓越职教教师是高层次的职教教师,虽然其层次不一定体现在高学历上,但教师必须具有适应与设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与个人发展较高的职业能力。高要求和高层次职教教师一方面需要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职业理念、全面的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职业教学能力,胜任和促进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

2.高要求的职教教师教育过程

由于职业教育的跨界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作为定向培养的职教教师需要在多个领域分阶段地成长与发展,这在培养的时间、内容和层次上都有较高要求。在培养时间上,职教教师的培养分阶段进行,涉及企业实践、大学学习、职校实习等阶段,而不是在有限的大学教育阶段试图完成所有素质的培养,再将素质不全面的半成品教师投入到职业学校课程中,之后再花大力气进行大量的补充培训。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并能为师范生入职后的继续学习提供有序衔接。在培养内容上,兼顾师范性、职业性和专业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培养层次上,其层次提升不仅是形式上教育阶段的拉长,更为重要的是职教教师培养需形成自身特色,形成符合职教发展规律、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特色课程、特色教学方法等。

3.专业化取向的职教教师教育

教师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业,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卓越职教教师需要依据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在专业化取向的职教教师教育中和在专业化的职教教师职业中不断成长,接受来自职业教育领域、职业领域和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逐步增强专业能力,成为卓越的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三、卓越职教教师培养的教学设计

(一)注重职教师范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未来职教教师具备专业方面和教育方面的专业化行动能力。除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外,无论在总培养目标还是在各课程的分目标中都应体现出培养未来教师的核心能力,如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品质,一方面,这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是职教教师未来需要传递给职校学生的能力与品质。大学的专业教育在促进人才的专业能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则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表明,核心能力应当尽可能连续地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进行开发和促进,并且体现在不同的学习模块中,如,研讨报告的独立计划和实施,职业教育实践研究的实施、纪录与反思,专业教学或专业相关项目的实施和评价等。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职业工作研究课程采用在理论与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职教师范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设计方法、实施调研、归档与总结、汇报与反思,在专业能力锻炼的同时也促进了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卓越职教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应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在对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中,融入能够促进师范生核心能力提升的要素。

(二)构建与能力体系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需要由与职教教师能力体系对应的课程领域构成。职教教师所应具备及职前培养阶段所应培养的职业理念与师德、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能力需要由相应的课程领域和具体课程来实现。根据能力体系中的能力维度、能力领域和能力条目,设置相应的课程类型、课程领域和课程。当然,课程领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课程也可能是相互交叉的。与能力体系对应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面向教师未来需达到的能力,使未来职教教师明确作为教师的能力要求,认识到课程设置的意义;二是体现“三性”和“三性融合”的特点,使未来职教教师明晰教师职业的复合性,体会到课程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三是体现知识、技能与素养相结合的特点,使未来职教教师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全方位理解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该课程体系,首先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概览性框架的认识和定向,如公共和职业素养类、专业科学类、职业教育学类、专业教学类、综合性课程等;其次,各课程类型及其下位的课程领域、模块和具体课程之间体现较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有利于职教教师进行系统思考和全面发展专业化能力。

(三)建设实践导向的课程内容

面对职业教育实践导向的发展需求,职教教师的实践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政府部门了一系列促进职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在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而无论是普通专业还是职教师资专业的毕业生都存在着实践上的缺陷。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职教教师的能力缺陷,职教教师培养首先应当进行反思与创新。

职教师资类专业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型专业,仅有理论或仅有实践或理论与实践分割的课程内容都是不适当的。卓越职教师资培养需要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导向,提高未来职教教师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实践和职业工作实践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职教教师培养的偏理论化问题,职教师资培养需要建设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构建体现职教师资培养要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职教师资培养中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的构建应以实践中职教教师的能力要求为导向,以教师的职业活动为核心,以教师的工作内容为抓手,整合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围绕教师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将实践世界的工作案例和教育教学案例以及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改革成果引入到培养内容中。在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将专业科学理论、职业技术理论与专业和职业实践相结合;在培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方面,将专业教学论与专业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方面,将职业教育学理论与职业教育的育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融入实践中至关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内容的培养。

(四)开发具有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

如前所述,我国职教师资培养课程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科学类课程和职业教育学类课程叠加而成。公共基础类课程是所有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职业教育学类课程所占比重较轻,专业科学类课程既有基础性和理论性的,也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其内容繁杂,指向专、精、深的学术性内容较多,结构比例不合理,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强,所占学时较多,因此在时间和容量上也挤占了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来说至关重要的应用性内容。因此,一方面,职教师资培养中各类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是课程设置及比重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

针对职业教育和职教教师的特点,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课程除了专业科学类和职业教育学类课程外,还应覆盖关于职业工作与技术及职业工作、技术与教育三者相互关联的课程内容。这部分课程内容应体现较强的职业技术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而非工程技术特点或普通教育特点。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及课程内容应体现将专业科学内容与职业工作世界和职业教育世界的内容相结合的特点,教会未来职教教师如何更好地适应与设计未来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内容。就职教教师所需掌握的职业技术内容来说,其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即职业教育领域内职业的发展与基本理论,如职业技术、职业劳动、职业规章、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理论,职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等;二是方法层面,即职业教育领域中职业的研究方法,利用职业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职业技术工作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职业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三是实践层面,即职业领域中的职业技术实践,如电气自动化职业技术人员在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操作、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检测、技术管理和销售服务等职业技术实践工作,未来职教教师应掌握这些职业技术实践内容,并在更高层面上对其进行反思以及结合职业教育教学进行设计。

(五)开展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对于面临着双实践挑战的职教教师来说,实践教学更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卓越职教师资培养中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教学要求建立完整的双实践教学体系,确立严格的各个实践阶段的目标要求,建设稳固的校校和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优秀的校外指导人员,保障充足的实践经费。职教师资培养机构需要与合作的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建立定期联系机制,与他们共同确定未来职教教师应达到的实践水平和标准,开发理实一体化的师范生双实践指导手册,制定详细的“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的要求与计划,加强实践过程中双方导师的教学伴随与指导,突出实践后对实践学习的总结和对实践内容的反思。

(六)创新以师范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对于创新职教师资培养的教学方法,国外大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给了我国很好的启示。如,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以师范生为中心,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包含研讨、讲座、练习、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其中以研讨课形式居多。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课程,促进师范生的行动能力。同时,也让师范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体验了方法的运用,增强他们的方法能力,也为未来职业学校教学做好准备。此外,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师范生的自主性、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师范生对某个问题或项目自我负责和合作式地展开计划、实施与评价。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中也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职教教师能力发展并影响他们未来教育教学。这要求,一方面,从事职教教师教育的高校教师转变观念,通过定期培训或深入职业学校一线,熟悉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与发展状况,掌握一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师范生;另一方面,聘请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使师范生了解和熟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其能力提升的各种教学方法,及早认识与适应职业教育教学。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要建立卓越职教教师培养的质量评价机制,一方面需要建立系统全面的教师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及相关标准,完整分析教师培养系统的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含培养背景、输入、过程、输出和结果等,监控教师培养系统的运作,控制和检查培养成果,如毕业生能否适应学校的工作岗位和改进教育教学,入职和专业发展是否顺利,社会满意度、学生反馈等,科学化地对职教教师的培养质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使职教师资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职教师资培养的质量评价中,如培养机构本身、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作为用人机构的职业学校、社会机构等,全方位地对职教教师的培养质量作出评价。

卓越职教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育教学改革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除了要在能力培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优化外,还需要在有力的财政支持、顺畅的生源入口和出口、多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多元化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得到充分和有效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95-101,118.

[2]陈永芳,姜大源.电气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状况的调查及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10-12.

[3][4][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师[2014]5号,2014年8月18日.

On the Training Concept and Teaching Design of Outstand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Xie Lihua, Yu Xiaojuan

Abstract Outstand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are the high-level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dema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embody the concept that is people-oriented, ability-valued, three-character-integrated and theory-and-practice integrated. During the teaching design period,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promoting the normal students’ core ability, constructing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system,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oriented curriculum content,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haracteristic training courses, carrying out the 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that is teachers’ ability-training-centered, and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quality-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alent trainings, etc.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