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第1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医改难题 从容应对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曾国洪出席了大会,并就医院信息化建设新形势作了重要指示。曾国洪表示,今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并提出在2012年~

2015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主要目标中,把医药卫生信息化作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了“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医药卫生的监管得到加强”的工作目标要求,这为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如何解决基层医生水平有限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信息化建设应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给出更多、更好的答案。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手段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医院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一个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医院的整体实力、管理水平,以及科研能力。通过信息化系统,医院和医生可以得到很多珍贵的临床数据,并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整理,为医学事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都要重视信息化对于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作用。面对医改为医院提出的改革要求,医院的管理者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曾国洪在发言中始终强调,医院信息化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和区域医疗协同,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共享能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热点突出 百花齐放

第2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一、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济源市作为全省首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市之一,从2010年3月份起在12个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从去年12月份起在477 个农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确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品规和我省确定的200种增补药物品规,实行全省统一采购、企业统一配送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增补了29种习惯性用药,实行零差价销售,并按基本药物政策报销。切实加强基本药物配送,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功能齐全、经营规范” 的药品配送网络,做到了基本药物配送“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车辆到位、网络到位、服务到位”,确保了急救药品第一时间送到、一般药品按需送达、偏远山区不超过24小时送达,满足了基本药物实施单位的需求;创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机制,由配送企业直接配送到村,减轻了镇级药品管理负担;实行基本药物款项集中支付,在市财政设立基本药物资金结算专户,对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采购、统一配送,每月卫生院将药品款上缴专户,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配送企业,避免了拖欠货款等现象发生。全面实现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累计处理各类预警信息956条,处理率100%,确保了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

二、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一)建立收支核定补偿机制。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原则,以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实际发生数为基数,综合考虑职能转变、取消药品加成等影响收支的因素,核定收支补助标准。2012年经常性收支差额核定以2011年核定数为基础进行微调,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新进在编人员、选拨高校生的工资及各项社会保障费等人员经费给予增加,对2011年安排的临时聘用人员的清退补偿款予以核减,结合实际收入完成情况对收入任务进行重新认定,核定补助1548万元,基本保障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在资金的拨付上,按照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药补助资金的90%,分月及时拨付,剩余10%待年底经绩效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结算。

(二)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机制。按照人口总数比例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核定,核定后的编制为682个,新增编制159个。对基层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进行岗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例达到86%,突出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竞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基层医疗机构聘用的197名计划外人员清退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

(三)是实行绩效工资机制。制定了《济源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明确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基础性绩效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按单位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行为、劳动纪律、医德医风等考核结果,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从根本上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发生。改革后,在职职工人均月收入达到2400元左右,达到全市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

三、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实施,我们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办法》,量化了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标准,在镇卫生院设立了公共卫生服务站,明确了镇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将35%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交给村卫生室承担,由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对其进行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将相应比例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拨付给村卫生室。

四、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通知》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要求。一是确保农村卫生室和人员实现“双覆盖”,每个村至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每个卫生室人员按辖区常住人口的1.2‰的比例配备,至少保证有1名乡村医生。二是以镇卫生院“院建院管”为形式,对农村卫生室实行“八统一(统一机构设置、绩效考核、基本保障、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药械供应、档案规范)、两独立(财务独立、责任独立)”的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硬件设施标准化、运营管理规范化、指导监督体系化、服务质量优质化。三是落实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对年满65岁、连续工作10年以上、到龄退出、不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月给予300元生活补助。新规的实施,进一步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巩固了基层网底建设。

第3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人才能力

框架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步放缓,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改革步入深水区,医疗卫生体制与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进一步落实,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2017〕67号)中提道:要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文件同时还提出了公立医院的管理目标,即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也要适应医改政策的要求。推动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符合医改政策的方向,有助于推动医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迈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智能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会计行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从事基础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会计人员需要升级和更新观念,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才能把握时代机遇,迎接风险挑战。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定位还比较模糊,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才能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并且推动医院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尝试构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原则

(一)以公立医院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医改中明确了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应符合医院发展的需求。管理会计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价值创造[1]。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是以需求为导向,促进符合公立医院发展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以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提升为目标长期以来,公立医院会计人员大部分时间集中于传统财务核算工作和简单机械的财务分析,在医院战略规划、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与决策支持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管理会计人才能力亟需提升。通过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促使医院会计人员的升级转型,培养高素质的医院管理会计人才。

(三)以国内国外经验为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于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比较早,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2003年的《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EP2)中提出的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也积累一定的经验,2019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团体标准(T/CACFO004),将管理会计人才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4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水平进行了描述。这些有益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我们构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时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二、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基本能力

(一)信息分析能力是指对各项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甄别、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信息分析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提供一些无效的分析,其目的在于能够指导医院业务活动,服务医院的管理,最终能够为医院创造价值。

(二)决策支撑能力是建立在信息分析能力的基础之上,同时需要对环境、机会、风险和未来做出判断,才能对决策起到支撑作用。是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人格素养和创新精神等在决策方面的综合表现[2]。

(三)风险管理能力是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诸如医疗风险、政策风险、医闹风险、信息泄露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要保障医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

(四)沟通协调能力是指成功有效地与人、部门或者组织进行沟通、协作、谈判的能力。管理会计强调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这必然需要和单位内部不同层级的人、部门或者对外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因此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会计人员都非常重要。

三、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

本文采用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构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如表1所示)。首先,根据医院管理会计人员所处的环境和服务目标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对应的角色定位分别是助理型、实务型和管理型。然后,确定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会计人才履行的基本职能,根据职能分析其核心胜任能力,再将能力按照知识、技能、价值观进行分解。最后,分别确定不同层级的培养实施方案。在此,提出一个假设,假设高级人才都是经过初级到中级逐步发展而来,能力要素存在连续性,故在高级人才相关表述中不再重复低、中级人才具备的能力要素[3]。

四、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实施建议

公立医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实施除了医院自身积极的措施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

第4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难点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全面预算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手段,通过预算对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资源进行配置,使企业实现预期内的经营规划及目标。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目标,对预期内的各种活动,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以预算的方式进行规划、预计、测算、和描述,对预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系列管理活动。《医院会计制度》于2012年在我国正式实施,其中提出医院要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

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条件的影响而发展滞后,现代的很多医疗单位沿袭了以前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更多是担负起社会责任。由于相关人员的忽视,很多医院的预算管理只存在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这种做法降低了预算对于医院的影响力,使预算管理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因和作用

公立医院虽然是公益事业单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备企业化经营的特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落实《医院财务制度》的必然选择。全面预算明确规定了医院各科室的任务和要求,有利于协调各个科室之间的关系。实行全面预算能够规范医院的各种经济活动,贯彻落实内控管理制度。实行预算管理有利于降低医院的成本,促进医院更稳定的发展。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薄弱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中的预算管理方法,大部分医院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医院的公益性。医院进行预算管理也不过是为了完成管理部门的要求、获取财政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这一方案使医院有了追求利益的空间,如果医院不能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就可能使经费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医院对预算管理的实施范围不清楚。预算管理的范围包括多个方面,除了财务部门外,还牵扯到医疗设备、医疗收支、固定资产管理等其他部门,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和部门。实施预算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任务,只有调动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才能保证信息对称、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

目前医院的编制预算方法主要是根据上年的相关数据,结合当年的业务增长数据,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增量预算法,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灵活性差、弹性少,不能充分分析医院发展的情况。因此编制出的预算会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再者医院的预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任务,也需要业务部门的参与。虽然医院也会执行预算编制流程,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专业培训,就会对预算管理的原则和要求理解不清晰,再加上个人因素,最终导致预算的编制不符合实际。当预算编制不能发挥效力,就会增加管理难度,预算的考核也无法正常进行。

(三)预算管理的范围不全面

全面预算通常由业务预算(即经营预算)、专项预算(即投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部分组成。目前的医院预算中包含的范围有限。医疗工作量、收入中预算没有覆盖到各个科室,因此在分析后续预算时会缺少依据。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支出的数额范围远远超过了预算中所列出的范围,没有编制的科室和部门甚至会随意编造预算数据。这些都会导致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合理、范围不全面,不利于提高预算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四)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逐渐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医院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住院病人管理、挂号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预算管理中,必将提高预算结果的科学性,但实际上只有少数的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到科学技术,我国医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限,发展也才刚刚开始,真正要全面实施全面预算信息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难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管理机构,来领导编制、执行分析和改进的整个过程,并且要不断地改进。而现在的大多数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有的医院甚至没有设置预算管理的的人员,就算有的医院建立了但也是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分工不明确,有关预算管理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加上财务部门的权利和职能有限,很难掌握医院的总体情况,所以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比较困难。

(六)难以保证预算考评体系

公平预算考评能够有效的评价各个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但是在现在的预算考评实践中,有着考评指标不健全、考评对象不明确等问题。医院需要制定一系列体现考核公平性的指标,仅靠“预算执行率”这一指标是远远不够的。相关专业人员应该为保证预算考评体系公平而共同努力。

三、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预算工作职责

医院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包含各部门的三级管理体系,一级管理部门由院长和相关的部门主任组成,形成医院预算委员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拥有最高权力;二级管理部门由预算专职部门组成;三级管理部门是由基层预算单位组成。1.医院预算委员会负责合理制定医院的预算目标,协调在预算编制中出现的矛盾,审批对于预算的调整,并监督预算的实施情况。2.预算专职部门负责执行一级预算,由财务部门承担,隶属于医院预算委员会。3.相关科室的预算员负责接受医院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保证预算管理有效执行。

(二)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项目预算法、作业基础预算法。依据新制度规定,医院进行预算编制时,财务预算收支应以零为基点,然后对各项支出的合理性、收入的可行性、财务预算的数额大小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医院收支水平。医院在具体编制的过程中,应选用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对办公支出等固定项目使用定额预算,对药品和材料等的收支使用滚动预算等。总之,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保持灵活性,依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

(三)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医院要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医院预算的编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程序,设置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协调。医院要衔接好各个部门的管理,全面监控预算的执行,在所有需要预算的科室和部门都要建立必要的预算人员。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预算管理体制,建立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与利益挂钩的考评制度,依据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效果给予一定的奖惩。

(四)突出预算重点

进行全面预算时要有所侧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收支项目。例如重点侧重于战略密切相关的项目,细化资金流量大的项目,包括:资本支出、物资采购、人员薪资等;收入预算重点放在工作量、价格标准、核实医院人员数量等;按比例控制与收入相关的支出项目,包括卫生材料、药品、奖金等。全面预算突出重点,有利于提高预算效率。

(五)加强全面预算考核,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医院预算管理考核的实施主体包括院办公室、设备科、财务科等职能部门,负责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并协同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全院的预算工作进行分析、协调和监控。财务部门要考核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且要配合监审部门的工作,依据制度对医院的各项收支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对各种违规操作予以追究,以确保全面预算有效执行。

(六)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实施一体化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实现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加强各个部门与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存储记录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可以利用这一功能进行监督,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本文针对医院在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健全管理制度、全面预算需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全员参与意识以及实施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该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适合医院本身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且保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财参考文献:

[1]马莉珠.对公立医院实施全而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7):77-78.

[2]刘燕汝.公立医院全而预算管理实践难点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7):75-76.

[3]李素杰.浅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J].经营管理,2010(4).

第5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HRP 问题 建议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入发展,各类资本的进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外在的竞争力迫使公立医院从依赖外延的扩大转移到注重内涵的发展,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管理中要效益。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医院资源计划)系统的出现迎合了大部分医院管理者的需求,使医院可以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物流管理、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各个模块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以规范化、精确化的方法进行医院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医院运作效率的目标。近年来,国内有部分医院陆续开始了HRP在医院中的局部或全面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R医院是我国首家全面实行HRP的大型公立医院,其在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其他医院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意义。故本文对R医院HRP系统实施过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成因分析,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HRP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周期过长,财务模块重复上线

R医院于2008年全面上线HRP系统,2009年由于财务模块实际运行问题过多,将其撤下并继续实施了Ⅱ期工程,2010年初财务模块重新上线,2011年为了配合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启动Ⅲ期工程,重新升级系统。整个建设前后历时四年多,期间财务模块反复上线造成人员、费用及时间上的浪费。

(二)软件功能缺失,财务工作受限

R医院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选择的系统在多个方面都不适应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医疗行业内控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例如,财务模块缺少财务人员每月都需要用到的凭证打印、明细账打印、银行对账、月底结账等功能;系统初始配置里没有凭证号的设定,只有随机产生的流水号设定,且不保证流水号连续;不支持红字冲账,只能进行反向操作,导致部分会计科目累计发生额与实际不符;查询与调取数据的功能不支持明细账和凭证数据库间的交互查询;与主流办公软件WORD、EXCEL的交互性很差。以上细节都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业务流程不畅,财务数据延时

HRP系统上线后,R医院工作效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大大下降。第一,HRP节点繁多,流程规划不顺畅。当一项业务发起后,不但要按照设计的业务流模式关键点进行节点确认,同时还要按照医院原有的授权审批流程进行节点审批。一个业务,两套并行的审批流程,导致系统中节点成倍增加,流程无限的延伸。多重交叉的签字审批流程让具体经办人员无所适从。第二,系统操作性差,原来在一个页面上可以完成的步骤现在被业务流程拆分到了几个页面,且每一步操作都有延时,导致漏操作和误操作频频发生。第三,HRP要求大量业务数据都要上传到系统当中,导致每个节点的录入工作量比上线前大幅增加,同时由于上传数据过多过大导致系统的传输速度也受到影响。

由于业务流推动数据流的系统设置,以上业务流程不畅造成的影响最后集中体现为财务数据延时,具体表现为月底财务数据不能及时汇总,月度报表无法及时报送,最终影响医院领导层决策。

二、HRP实施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认识不足,目标过于理想化

R医院是国内首家试行HRP的医院,管理层对实施HRP管理后能达到的效果并不了解,也没有进行详细的医院状况调研,因此在上线初期提出的预期目标是全面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打造精细化、数字化医院。由于没有具体的目标分解,导致后期工作重点不明确,整个实施团队精力过于分散。

R医院对HRP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公司进行的HRP相关理念介绍和展示,过于重视HRP实施后的效果,忽视了HRP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和难题,导致在需求调研过程中过于追求理想化的效果,忽略了现实操作的难度。同时系统实施公司也是第一次在内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开展HRP的上线实施工作,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资料可以借鉴参考,故在功能模块选择上求大求全。最终R医院由于系统上线时制定的目标过大,重点不突出,模块选择上求大求全,导致业务流程设置脱离医疗业务实际,难以落地。

(二)追求品牌效应,忽视软件契合度

由于R医院是国内首家全面开展HRP管理的医院,在选择HRP软件时,无前例可循,缺少选择标准,只能通过产品演示效果来进行判断选择。但HRP系统大多都经历了多年的研发,和众多经济实体的实践应用不断改善,其具有复杂的逻辑关系和优良的可设置性。单凭短时间的展示,是无法将其功能很客观的体现出来的。而销售人员的素质和临场发挥水平也会影响医院决策层的观感。

一方面,由于各个软件的结构和完善过程不同,所以软件功能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哪些功能真正适用于医院的管理,哪些功能对医院来说只是产生系统冗余而缺乏实际意义,如果没有提前对医院现状进行真实的评估很难发现。R医院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软件功能无法契合医院的实际要求,导致系统需要的导入成本和日常作业所需人力成本远超预期。

另一方面,虽然同为HRP软件,基础原理趋同,但实际能够达到的效果则迥异。老牌的HRP软件由于是从MRP/MRP―Ⅱ/ERP演化过来的,更加侧重于物流方面的管理,业务流程的细化程度很高,结构稳定性更强,软件相对固化。但由于行业特点比较突出,客户化开发的难度较大,同时一些国外软件的界面友好度差,不符合国内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而国内一些HRP软件产品的前身是会计软件,在融入了ERP的理念后逐渐完善发展,相对更加侧重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比较切合行业会计制度,但在物流管理上功能相对比较单一,结构稳定性差,但客户化开发的难度较小,相对灵活。

(三)流程规划偏离实际,基础工作量增加

1.前期培训不足,流程规划脱离实际

R医院在实施前期重金邀请了三家业内知名公司进行了调研,这三家公司在进行需求调研时,发现各部门对未来工作的需求不清晰,无法准确的描述出自身业务的未来需求。只好依据公司以往的其他行业业务经验以及企业会计、金融方面制度规划新的流程。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让他规划如何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是不现实的,更加无法对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因为工具的改变会带来工作方式的做法,而知识无法以经验取代。因此,这种需求调研的传统做法有待改进。R医院在后期实施过程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各部门对新流程的认可度很低,认为过于繁杂,不适合医院的实际业务流程,要求重新开发。

我国的卫生行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适用的会计制度也是专门的行业会计制度,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内部监控也受行业特点的限制有别于其他经济主体,所以需求调研和流程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其行业特点。R医院在业务流程的重新规划由于是直接照搬的企业ERP流程,过于简单粗暴地打破了医院原有的科室之间的合作方式,改变了业务内容以及劳动强度,对医院原有的科室之间和岗位之间的平衡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所选HRP产品沿用了MRP阶段(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中的节点控制的理念。即将一个业务流分解为数个关键节点,通过对每一个节点的审批来推动下一个节点业务的发生,从而保证整个业务流的规范性和流畅性。但是目前医院现行的内控制度是采用授权审批,层级审批及三重一大集体讨论等方式来对业务的规范性进行控制。两者在控制理念上就有区别,如何将这两种控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层级的控制和闭环的控制两种体系的优势进行融合,是流程规划的重点,简单的叠加只会让整个业务流程的节点无限增加。这一切都导致最终财务数据产生的延时,影响财务日清月结工作。

2.原始数据存储方式改变,基础工作量增加

R医院在系统上线后实现了业务自动转账与一体化核算,每一个节点的业务操作都预设会计分录,以保证各部门每一步操作都会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传递到总账系统,这就要求各业务部门必须详尽准确录入基础数据,使得各部门基础工作量增加。一方面是持续的基础数据设定工作导致工作量增加。建立全院统一的字典库以保证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HRP建设的基础,是整合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也是医院规范业务流程的起点。以前医院的字典库不能满足新的要求,故需整理的字典库比较多,包括科室、员工、固定资产、药品、耗材、供应商、医保机构、公疗单位、财务科目、科研项目等。另一方面,是细化工作流程导致流程节点的增加以及各类原始数据系统化后造成的日常业务工作量的增加。

以医院使用自有资金购买一项固定资产为例(如上图所示)。

R医院在系统上线后做到了采购全流程的管理,减少了财务和物流部门之间因为时差而产生的账账不符。但同样的采购活动,R医院设备处由原来的一次计算机操作增加到了三次,财务由原来的一次计算机操作增加到了两次。当流程在某一节点出现了操作错误,财务在最后环节发现时,根据HRP的逻辑,必须由前台业务流推动产生财务数据流,财务必须点击退回直至到达错误节点,更正后按正流程重新操作。在手工差错率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节点增加带来了操作步骤总数的剧增,必然带来操作错误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工作量成倍增加。

三、HRP实施的改进措施

(一)认真调研,细化目标

HRP的概念应该是“一个医院能够把可利用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不断改进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获取最大效益而制定相应的一种计划”。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或一套系统,而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整合,不断向前的理念。医院的HRP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决定实施HRP管理之前首先应认真分析医院自身存在的不足,认清医院近期或者中期发展的短板所在,分清哪些通过现有流程调整可以解决,哪些是需要通过引入新的流程,新的观念来完善。并根据目前医院的人员结构及各项基础来调配能调动的最大的资源确立实施的重点。应该避免大干快上,盲目追求创新,追求亮点导致脱离医院实际的情况发生。

(二)明确需求,谨慎选择

HRP产品的选择就如同做衣服一样,应当量体裁衣。医院要注重这个软件能否适应医院自身的管理体系和行业特点。HRP软件功能很多,但是不少功能对于有的医院而言根本用不到,还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及更新和维护来拖长实施进程。医院应在决定前将日常业务数据录入系统,安排各部门去检测它的真实工作情况和管理流程是否适合医院的需求。同时结合医院的中长期规划,谨慎选择更适合自身特点的产品,切忌追求品牌,盲目求全,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三)重视培训,改善流程

医院应该在上线之初,就将要使用的软件分部门进行培训,让各部门对其功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工作方式进行规划,再对前期整理的需求M行调研。组织各部门进行集体讨论和流程设计,以增进各部门之间的磨合,同时进一步调整流程。在此期间,实施方或第三方将其他单位的实施经验以及从他们视角的建议流程方案提出来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从而确定医院最终的实施方案。

四、结论及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HRP系统是医院的必然选择。R医院作为国内首家全面开展HRP管理的医院,在上线及后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对R医院上线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国内同类医院实行HRP管理积累了经验,为卫生行业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建议医院在开展HRP建设时应在事前对医院实际状况,人员结构及发展的瓶颈进行诊断;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开展HRP建设的预期目标,并结合自身医院特点谨慎选择系统软件和实施公司;在充分开展培训的基础上进行需求调研和流程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重视医院的基础数据整理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医院外部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医院的HRP建设不会一成不变,也将不断调整和完善,建议医院做好长期持续改进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闫世芳.ERP是否适合医院[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11).

[2]张永珍.浅谈HRP系统在综合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3(8).

[3]郑晓琳.医院HRP系统建设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企业文化,2014(1).

[4]费云.HRP在医院实施的效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5).

[5]姜天一,徐德林.HRP建设2.0开启医院信息化一体化时代[J].吉林医学信息,2014(8).

[6]李明,张蕾.医院应用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09(5).

第6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经营城市,就是以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对城市空间构成和城市功能载体的各类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延伸资源等进行市场化运作,最终建立完善的城市建设管理投融资体制。城市经营者必须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将城市整体进行市场经营和包装运作,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激活无形资产,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多样化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城市建设新机制,以此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投入,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围绕经营城市战略加快创新投融资体制,对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营城市理念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反映市场运作规律和市场机制。一般的观点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需巨额资金相比,财政收入和政府投资往往捉襟见肘。因此,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手段运作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转变以往由政府各部门管理政府各类资产的程序,实行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径。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转变政府统筹建设的固有模式,实行社会共建,充分吸收社会资本的力量,形成城市建设合力。

2.经营城市理念要求构建城市建设融资平台。要解决传统城市建设融资中存在的机构职能重叠、资源分散交错、多头利益难以协调的结构性难题,就必须打造多重类型的融资平台。如无锡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就逐步形成了城市投资发展公司、建设发展集团、交通产业集团、市政产业集团等多个投融资平台。这些融资平台的建立,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改变了政府财政出资的单一模式。

3.经营城市理念要求解决融资中的法律问题。城市建设管理,经常和土地、房产、动迁相联系,有时会面临诸多法律问题,如土地招拍挂如果不能取得国土部门颁发的权证,就不能获得银行贷款等融资。因此,需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进一步破解土地融资等融资难题,灵活采用“熟地出让”、“生地出让”和自主开发等模式,有效规避融资法律风险。

二、传统融资模式和政策性融资模式的特点概述

传统的城市建设融资模式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资金来源均为财政自由资金;二是政府一方面扮演了融资与被融资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成为了投资主体;三是中央和省、市级层面的政府紧紧把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和审批权限;四是项目规划、融资和资金使用、项目投用后的运营管理主导权也高度集中于各级政府。此模式虽然具有统一性强、集中度高等优点,由于政府可支配的收入和资金有限,而对市政道桥、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足,导致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落后,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随着20世纪末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中型城市纷纷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公司,政府财政部门将资产注入并委托其进行融资,这一般也被称为政策性融资模式。为了方便运作,政府财政部门一般会现将资金、存量和增量资本注入融资平台,委托其进行资本运作和投资管理,随后通过融资中介和金融机构接触,以抵押变现、贷款、转让等方式扩大融资。在融资决策中,政府决定具体投资项目,政策性投融资公司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由政府比选决定。在项目建设期间,投融资公司负责融资管理,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投融资公司进行监管和管理。在项目获得回报后,收益返还上缴至政府。该模式灵活引入了市场理念和投资收益机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融资风险和收益不统一。此类融资平台多采取国有独资公的结构,政府仍实际掌握融资和市场管理的主导权,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权一般又被多个政府部门掌握,因此,并没有实现融资主体在风险与收益上的统一。二是融资渠道过于集中。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出资、银行贷款以及基金国债等途经,通过市场扩大融资的比例依然很少。三是建设管理职能缺乏。政策性投融资公司只负责筹集资金和支付资金,扮演了政府的出纳角色,在建设前期没有项目决策权,在项目建设中也缺乏对全方位参与和管理能力。经营性项目收益和公益性项目支出均由政府进行使用和调配。

三、关于城市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方向

随着国内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投融资模式也逐渐无法适应资金需求,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模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能力和灵活程度也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创新投融资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一些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财权有限而事权繁重,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过度负债、资不抵债的情况。第二,地方政府长期隐性负债和政府下设的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问题,可以通过疏导和调整的方式得到彻底解决。第三,可适度采用资产证券化、PPP等新型融资工具,并允许地方政府适度举债。通过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管理与资本运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创新,就能实现在适度债务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合理运行。目前城市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一般有以下几个渠道和方向。一是建立完善的融资偿债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偿债机制,设立地方政府偿债基金,压降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通过财政专项预算、土地出让收益、国资收入统计、已有经营权转让等途经筹措偿债专项资金,在平台债务偿付与地方财政间设立了一道债务风险防火墙。二是引进民间投资。通过BT、BOT及PPP模式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进行项目合作,通过相关融资中介和金融机构引入战略投资人进行股权交易。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建、管全过程,可有效缓解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融资压力,实现良性示范效应和项目的滚动开发。三是重组各类经营资源。地方融资平台应实施项目差异化战略,根据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运作模式,优化各类资源组合,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业务优势。四是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地方融资平台目前的筹资渠道较少,多数情况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资金渠道单一、资金结构失调、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对金融市场各类工具熟悉程度较低。应进一步增强对资本市场常见的IPO、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杠杆的运用能力,并适度尝试和运用信托、票券等创新型融资工具。

四、项目投融资创新的具体模式分析

1.BT模式。目前,BT模式是运用比较广泛的政府投融资创新模式。BT是英文Build-Transfer的缩写,即项目发起人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投资承包人,由投资承包人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发起人回购,并由发起人向投资承包人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由无锡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负责建设的北中路大型互通立交、惠山隧道、杨胡路、刘闾路即采用了此种建设模式。在北中路大型互通立交的BT融资过程中,承包人上海建工集团组建了项目公司,并利用其自有资金筹集资金进行项目的投资建设。在项目实施完成后,按合同约定移交,由回购人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支付比例支付相应的回购款。在双方的合同约定中,对项目公司注册资金、公司的经营范围,建设期、回购期与回购宽限期、回购比例等、投资回报款等均予以了详细解释。与传统的建设融资方式相比,BT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可以减少发起人融资、投资、设计和施工等工作量,可以减少投资风险。而且BT方式一般采用固定价格合同,通过锁定工程造价和工期,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然而,BT模式也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项目监管难度大、回购费用高等问题。

2.BOT模式。BOT由BT模式演变而来,准确的解释为“基础设施特许权”模式,该模式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合为一体。地方政府在和民营资本达成协议后,向签订协议的民营资本颁布特许,允许其在特定期限内筹集资金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并负责管理养护和经营该设施,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获得合理回报。如杭州湾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即采用了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运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的BOT模式。宁波市和嘉兴市共同出资组建了大桥项目公司,相关民营企业各自出资成为股东。在大桥建设期间,各股东按既有比例逐年增资,大桥运营期间,将通行费收入按比例分成获得现金收益。使用BOT模式,可有效利用私人企业投资,减少政府公共借款和直接投资,缓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可以避免或减少政府投资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可提前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益,缩短项目建造期。

3.市政债券。市政债券主要是指以筹集资金进行市政类项目和公益项目建设为目的,由地方政府和政府授权者主导发行的有价证券。受《预算法》等我国法律的约束,目前地方政府在法律上还不被允许发行债券。然而,随着城镇化浪潮的不断前行,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市政类项目的不断增多,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投融资体制又无法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国家财政部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对发行地方债进行试点。可以预期,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发行市政债券将有可能成为一种融资新渠道。目前,国外发行市政债券已成为政府筹措资金并有效配置资源的常用方法。如美国地方政府就通过政府、政府机授权机构和直接使用债券机构这三大主题发行市政债券,积极介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发行市政债券不仅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动力,而且由于发行监管严格、披露信息全面,可以很好地提高地方财政的公开透明程度,有效约束预算,同时还能为市民和金融投资机构的资金保值增值提供更多选择,完善市场交易品类。

4.PPP模式。PPP模式英文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部门与私人资本进行合作的模式,在公路、铁路、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PPP模式中,政府为达到加快项目建设及有效运营管理的目的,赋予私营资本长期有效的特许经营权和运营收益权。该模式一般采用政府采购的形式,由政府部门与中标单位组成联合体签订特许合同,并由该联合体负责融资、建设及运营。政府通常与计划出资的金融机构达成书面协议,在不对项目作担保的前提下,方便联合体较为顺利进行融资、获得贷款。PPP模式是在国内项目融资的普及程度正不断提高,这得益于其突出的优点。PPP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的利润率,让私营资本充分参与到项目全过程,督促私营资本提高效能并平衡风险。同时,该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政府基础设施服务质量。2009年建成运营的北京地铁4号线采用了特许经营类PPP模式并收到了预期成效。在此模式中,北京市政府负责地铁4号线A段的投资建设。特许公司负责4号线B段的投资和建设。地铁4号线整体投用验收后,市政府将A段使用权交给特许公司,由特许公司在规定期限内负责4号线的运营管理、全部设施(含A、B两段)维护和站内招商经营。市政府牵头制定票价并对运营进行监督。该模式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且投资、运营、建设的主体明确、权责利清晰,通过适度竞争提升了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能力。

5.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与上述融资创新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属于新增资产的融资路径,而更多地是通过整合、盘活已有的存量资产筹措资金。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一般仅限于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以该项目所属资产收费权为依托,通过发行证券来实现证券化融资。该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是近几年来资本市场比较重要的融资创新。诸如收费高速公路、水运设施、市政公用类厂房等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享有收费与财政补贴等现金收入且现金流十分稳定,对此类资产,可通过资产证券化的途经,变现和盘活流动性较弱的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并为新项目建设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6.收益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一般适用于市政道桥、发电厂、学校宿舍、医院等项目,这些项目通过经营融资,获取一定收入,以此向债权人进行抵押。相比较传统融资对政府财政评级的高度重视,该模式有效回避了评价等级的影响,以项目投资的收益率和远期现金流进行定价和议价。同时,收益债券的融资不能用来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用途,只能用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从而对项目的运行产生了有效监管,杜绝了出售套现的投机情况。但收益债券的每个项目均需要单独发行,从项目论证、审批到发行等一系列工作均需逐项完成,因此发行成本普遍较高。在国外一些地方高速公路的融资建设中,该模式的运用较为普遍。

五、防范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可能出现的风险

不可否认,在坚持政策性融资模式为主的情况下,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选用合适的融资模式,可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建设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地方融资平台的有效运作,不仅使银行贷款产生了杠杆效应,同时有效利用了市场化机制,吸纳了大量闲余的社会资金,对解决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成效显著。然而,过度融资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已颇具规模,风险和隐患不断积累,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产生了一顶影响。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督促地方政府尽快排查清理地方融资债务,有效压缩清理不规范的融资平台。2014年,国家财政部又颁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要求各地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加强对地方债务的审计和风险评估防控。防范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评估并做实地方融资公司。为切实减轻政府负担,主动把成本收益相当的项目交办私营企业实施。对于收益无法还本付息,需要地方政府支持或代为付息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应统筹考虑平台的财务能力和政府债务承担能力,将政府信用支持形成的公司债务归入政府债券的范畴;而对于超出政府债务风控能力的,要限制债务性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负债。最后,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平台进行全面重组和针对性的收缩,把存留公司平台的资金做实。通过加强对平台高管、财务人员的管理培训,完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融资平台信息公示制度,将平台的负债情况、项目效益、融资来源以及资金流向等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广泛监督评议。

2.科学确定融资计划,动态监管融资风险。地方财政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实际偿还能力,结合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具体情况,详细比选各种融资方式和成本收益,科学确定平台的融资额度,确定融资期限、形式、规模、成本、还贷资金来源,确保融资计划的可行性。长期监控项目进展,定期计算资产负债率、现金流情况和还本付息金额,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有效防范、及时预警并化解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各类金融风险。

第7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span=““>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抢抓5G通信发展机遇,发挥5G对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结合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应用带动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具有X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5G网络的柔性化、个性化与云化部署,实现全市域覆盖,提供随时即取的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网络支撑能力,实现各行业间深度应用、融合赋能。

2020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X市中心城区建成区信号连续覆盖、县城区重点区域信号覆盖。启动建设X高新区应用示范区,重点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媒体、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4项5G示范应用。

2021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县城区建成区信号连续覆盖、重点乡镇信号覆盖。加快推进智慧机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公安、智慧养老、智慧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一批5G示范应用。

2022年,计划投资X亿元,建设5G基站X个,实现重点乡镇信号连续覆盖、所有普通乡镇信号覆盖。形成10项重点示范应用;积极培育一批5G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5G网络建设

1.统筹5G建设规划。加快X市通信基站专项规划(5G规划)的修改完善及审批工作步伐,明确铁塔、基站、机房、管线等设施的规模、布局、用地安排及相关控制要求。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设施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将交通干线与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基站纳入建设规划。国网X供电公司在电力建设规划中要统筹考虑5G基站建设规划,做好与5G基站建设规划的有效衔接。各级规划委员会要将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及其各区域办事处纳入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各类法定空间规划中的铁塔及相关站址配套设施规划。〔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通管办、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通信运营企业及铁塔公司等5G相关单位应加强横向联系,谋求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按照“园区优先、工矿区优先、城市优先”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配套通信设施,加快5G网络建设。在基站及铁塔建设方面,由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统筹集约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宏基站覆盖和“微基站+智慧杆塔”相结合的方式快速部署5G网络;在机房及管线建设方面,由各通信运营企业按照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快汇聚机房、传输管线建设进程。在5G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省直有关部门制定的多功能杆塔规范标准和“多杆合一”智能杆塔指导意见,统筹多功能智能杆塔规划建设和合理布局布点。〔责任单位: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加大公共资源开放力度。按照“铁塔统筹、政府支持、开放共享、服务社会”原则,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所属建筑物(含人防工程与人防疏散场所)和公共区域应免费为5G提供建设场地。各级政府要协调相关单位,免费开放公共场所、学校、展览馆、旅游景点、人防工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体育场等所属构筑物和机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地铁、铁路车站、公路客运站、公路服务区、医院、公共绿地、人防疏散场所、公共地下空间等公共区域,以及城市照明杆、交通标识杆、公安监控杆、非指挥工程的人防报警站(塔)等各类杆塔与地下通信管道、综合管廊资源;积极推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为5G网络站址建设提供场地支持。对没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要加强清理;对有政策依据的收费项目,参照最低标准收取,切实减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在资源占用、施工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各类资源资产拥有方应配合做好站址建设工作,积极向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提供各类基础性资料。〔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广体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国网X供电公司、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进5G示范应用

加快行业应用带动,推动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依托X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着力打造新型产业集群应用场景,实施5G+智能化可复制可推广应用项目在重点领域产业转型升级。争取5G应用领域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4.智慧医疗。依托X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基于5G技术的创新业务试点,实现专网专线、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服务。基于5G网络开展医院医疗业务、人员管理、资产追踪等管理创新模式,将优势医疗资源辐射到县市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利用5G网络实现的远程业务支撑医联体等医疗协同和资源下沉,助力X贫困乡镇等扶贫业务的优质医疗资源下乡。同时,积极与省内和外省医疗单位开展远程医疗等互动业务,建立基于5G+云计算的以病患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形成省内5G智慧医疗创新业务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智慧机场。探索5G技术在X机场建设和运营中的创新应用,利用5G网络提升机场无线网络质量,实现机场内智能网络随时随地接入,供给旅客手机终端和工作人员移动设备最高性能的无线网络服务,部署5G终端展区、VR游戏体验、机械手臂互动、当地景区4K/8K直播等休闲娱乐区域,提升机场乃至整个X市的品牌效应,通过5G网络实现人流智能检测、信息实时推送、超清视频通话等能力,实现旅客在机场内全流程无纸化、人脸注册/购票、刷脸值机/托运、智慧航显、贵宾迎送、机舱复检、摆渡车提示和远机位复核等能力,通过智能监控摄像环境部署、无人物流车控制和智能芯片行李管控,实现行李全流程可视化监控、货物自动配送和快速减客分舱,极大提升机场物流管控和运营效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X区人民政府)

6.智慧园区。利用5G网络辅助X重点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5G速率、时延、连接能力在工业制造单位研发生产、物流运输、人物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适配应用。在X高新区内的台湾工业园建设5G基站120个,实现园区内区域全覆盖。通过5G网络承载现有业务系统,在重点安防区域、车间库房等安全重地布放高清摄像头980个,实时保证园区安全;在厂线连续布放高清摄像头、球镜200个,借助5G网络,实现园区数据可管可控、人与物灵活调度、生产制造降本提效,将5G与现代工业智造紧密结合完成商务模式应用落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X高新区管委会、X经开区管委会、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智慧交通。积极拓展5G与X市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应用场景,聚焦交通安全、道路建设、信息传递和指挥控制等方面的业务实现。构建路面交通5G智能监控网络,实现移动网络灵活布控,协助交通部门运维管理,实现交通安全高效实时监控预警,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将智慧路灯改造形成智慧路灯、无人机充电桩、信息中转站等多能力处理站点,将停车场改造成无人泊车、信息集散点等多功能智慧停车场,利用路面交通备件辅助智慧城市信息能力建设。在交通指挥中心建立“5G智慧综合指挥中心”,利用5G网络将所有监控、应用、智慧功能接入进行统一控制,整体提升X市内交通环境和流通能力。(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

8.智慧媒体。发挥广电优势,开展4K/8K超清直播、360°互动直播、VR/AR直播等创新应用场景的高新视频服务。借助5G实现媒体业务移动展开,实现移动超清直播、远程超清直播、多机位超清直播等服务,针对矿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以及热点事件进行5G直播,提升城市品牌效应。提供融合新媒体云播控业务、向用户提供新媒体业务,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交易、所需的基础设施服务,为管理部门进行内容管控和技术管理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9.智慧教育。建设校园5G无线网络,为教学和安防服务。在X推选创新教育示范点,进行5G与教育行业的业务创新试点。通过5G技术实现4K高清直播和全息远程教学的方式达到远程高清课堂直播、跨校联动,提升互动性和教学效果。通过5G技术加强校园安防力量,平安校园人脸识别与5G相结合,AR眼镜连接云端数据库,对采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实现人脸识别及告警,监控中心实时依据异常情况联动安保人员及时采取行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智慧旅游。5G智慧旅游平台应用为游客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在A级景区形成5G网络能力,实现5G数字化定制旅游。通过对用户业务数据的分析,接入5G实现景区导览服务,为每个游客提供游览服务,推荐景点信息及配套交通食宿等。接入5G实现AR辅助讲解,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推送不同的讲解材料,实现旅游信息定制化推送。随着基于5G的泛连接数据链的建立,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的专属定制服务。(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1.智慧公安。实行5G警务智能安防,将警务通、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装备集成到警用智能头盔中,运用5G+AR人脸识别技术,在人脸、车牌认证比对中实时获取被查人身份特征,大幅提高执法效率。推广便于单兵携带或车载的5G单兵布控安防系统,用于临时通道卡口检查安防、重要场所安全检查、突发事件现场人像采集记录和比对等。(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智慧养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与智能化,搭建具备老年信息管理、养老服务订单监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监管、养老服务机构信息管理、养老服务网点管理、分级分区运营管理、养老服务呼叫、养老服务智能健康管理等综合功能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和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智慧化养老服务,整合养老政策、服务、产品、设施等信息,推广智能养老产品和技术应用,以信息化平台和各类实体服务网点的线上线下结合运营方式,实现全市养老信息和资源互联互通,线上线下有效互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智慧应急管理。在整合改造气象、自然资源、水利、地震、农牧、林草等领域已建监测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地质、水旱、地震、气象、森林火灾、农业、城市主要基础设施等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分批次进行监测站点建设,通过后端云计算实现对灾害处置现场视频、语音、文本、图片、身份、定位等数据高效处理,大幅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指挥调度、评估分析、信息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4.智慧城市。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应用演进升级。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借助5G网络打造城市大脑,融合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社区等城市功能单元,增强城市运营和治理能力。充分发挥5G高性能无线网络能力,将智慧城市建设与5G网络相结合,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人防办)、市民政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广体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三)积极发展5G产业

15.培育引进5G企业。支持本地软件开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基础较好的企业,尽早布局5G产品研发等工作,培育本地5G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的5G领军企业落户我市。积极推动5G骨干企业与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对接合作。(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6.支持产业平台建设。鼓励围绕5G相关产业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产品认证、应用测试、产业监测分析等各类培育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各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5G产业研发创新、示范应用等公共平台建设,对首次通过国家、省级、市级认定的研发平台、企业孵化器和5G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受益财政采取后补助方式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7.加快产业链条培育。鼓励发展光交换、基带、中高射频、图像处理等5G高端芯片、元器件及砷化镓、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基于5G技术高超清视频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全息影像等终端产品。将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列入年度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对影响大、带动强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鼓励企业间开展协作配套,支持本地企业举办或参加国内外5G产品展销活动。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作用,对符合首台套采购政策规定的5G产品,可由采购人采取竞争性谈判、询价、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等非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首次采购。(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中国电信X分公司、中国移动X分公司、中国联通X分公司、X有线X网络有限公司、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工信局牵头,市直及中省驻市有关单位参与的部门协调机制,负责统筹推进全市5G建设和应用相关工作,协调解决5G建设中的跨部门重大问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5G网络建设、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区要定期向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公布免费开放站址资源清单,向市工信局报送半年和年度工作推进情况。中国铁塔X市分公司要及时收集5G基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交部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

(二)加强要素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5G站址用地支持力度,将站址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涉地县级政府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和用地报批资料的组织,切实做好用地服务。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指导建设方做好设计占用林地的手续办理工作。各供电企业要在用电申请、电力增容和转供电改造上为5G网络建设提供最大便利。电网扩容时要依据5G基站建设主体提出的用电负荷水平和安装位置明细预留5G基站用电需求。大力推进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鼓励参加市场化交易,简化申请报装程序;尚无法改直供电的5G基站应严格执行转供电最高限价。市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巡查力度,及时纠正转供电环节中发生的乱加价行为,对拒不纠正的坚决予以查处。市工信局要加强对频率资源的管理,规范公用干扰器使用,加大频率干扰查处力度,确保5G网络可靠运行。5G基站设置与使用单位应主动协调解决合法无线电台(站)使用单位的干扰问题,无线电台(站)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

(三)强化安全保障。

市委网信办要加强5G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的整体布局、顶层设计和综合防控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督导,实现基础信息网络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行。5G网络建设单位要严格依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提升5G应用安全防护能力,终端、网络、平台、应用层要按照“谁提供服务,谁保障安全”的原则,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四)优化审批流程。

严格执行光纤到户国省标准,将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光纤设施纳入市政公用服务报装、竣工并联验收范畴。严格按标准预留5G网络配套机房、电源、管道和屋面站址等,实现与工程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要合理规划5G等通信基础设施所需站址及配套资源,并在设计、施工环节同步实施。对其他既有工程,要加强5G等通信基础设施站址、配套资源的供给,积极落实5G规模部署所需的必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推动5G网络建设“最多跑一次”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满足5G网络快速规模组网需求。

(五)维护建设秩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阻挠施工或维护、非法逼迁、非法破坏、非法占用(或挪用)通信资源等一切妨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护的行为,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群众投诉集中的通信覆盖难点问题。市住建局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支持配合住宅小区光纤、管道、基站、各类通信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工作,严禁开发商或物业服务企业收取进场费、接入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任何不合理费用。市公安局负责联合通信管理、住建等部门依法查处破坏信息基础设施、阻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妨碍应急通信保障及通信设施抢修救险、违规干扰等违法行为。各级各部门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市政公用设施除外)等造成的信息基础设施迁移或损毁的,严格按照通信设施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对迁移或损毁的通信基站按照同等数量提供替代站址并保证传输便利,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确保5G网络通信质量不受影响。

第8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民间资本 PPP融资方式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简写,直译为“公私合伙制”,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由于PPP融资方式具有很多优越性,近二十年来,各国或国际组织都争相尝试将PPP的各种模式应用于本国或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全球PPP项目迅猛增长,并于1997年达到顶峰。伴随1997年亚洲、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危机的出现,全球PPP项目有所减少,之后在平稳中又开始逐渐回升。未来若干年内,全球很可能会出现PPP项目建设的新。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加快发展时期,由于国家财力及地方财力不雄厚,需要引入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建设基础设施,PPP融资方式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一、PPP融资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

风险是指人们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导致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风险存在于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运作也不例外。城市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的风险是指在PPP模式下,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有可能发生的对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产生干扰的不确定影响,因而可能导致项目受到损失或损害,进而导致项目失败。

以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为例。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面临许多风险,有些甚至关系到PPP项目的成败。

(一)特许权经营公共部分的风险

特许权经营公共部分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

1.项目外部风险。外部风险是指超出特定项目,不仅在PPP项目的基础要素里面是不可控制的,而且还会影响PPP协议的一些风险,如政治、法律及环境等。这些风险是管理者或发起人无法控制的,也不能通过契约再次分配,通常被留存在发起人那里。项目外部风险主要有:

第一,东道国和地区的风险。国家和地区的稳定性,包括征用国有化资产的强制拍卖、加征通行税或提高关税水平、增加税收和使用费、汇回本国利润、政府更替、财政政策的变化、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加的现行基础设施的债务等级;现行法律体制的稳定性,即在特许权时期法律的变革、社会冲突、全国性的或地方的法律不一致、进口和出口的规则变化、公司法的变更、标准和规格的变化、商法方面的负债和所有权法令的改变等。

第二,特许权协议。特许权协议的形式、特许权周期、在同意特许权方面的延期、来自现行的设备竞争等;法定权利义务的改变,供应协议的变化,纠纷的解决等。

第三,市场风险。对设备需求方面的改变,原料和耗材成本的增加,经济低迷,产品的质量及消费者对通行税的抵制等;压力团体的影响,外部因素对运作的影响,环境的冲击效果,环境改造的承诺等。

第四,货币流通风险。收入货币的可兑换性,汇率变动,货币贬值。

第五,自然生态因素风险。瘟疫和疾病,土地环境,不利的天气情况,物质障碍,在特许权期间的社会生态学方面的改变等。

2.项目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可以在PPP项目中被控制的要素。这些风险在一个项目中能通过一定的协议分配给项目合伙人或按成本价格转移出去或者被保险。基础设施项目的基本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履行合同的风险、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项目内在的风险主要有:

第一,需求/收入风险。政府可能承担一些收入风险,如果政府提供PPP项目收入支持担保,当交通量低于协议的预测值时,为了确保项目发展,政府将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二,技术风险(设计和建造)。公共部分可能留存从政府取得法定土地和同意建造与运营许可的风险。技术风险一定会被转移到建设者那里。

第三,责任风险。地方或国家政府可能承担那些在运营的设备被毁坏或侵害的责任风险财政风险。政府要提供包括软货款、担保和免税期等财务政策。

第四,私营部门风险。PPP的特许权风险将会由不同的投资人分担,如发起人和分包商之间透过契约转移部分风险。

PPP项目的私营部门内在风险主要表现在:

建造与设计风险――设备和资源的可用性,劳资关系,质量,工作技艺,伤害,建造周期,延期,建造程序,建造技术,工期,工程造价,保险,债券,无偿债能力,设计欠缺,设计寿命,信息的有效性,规格和标准的结合点,在建造期间的设计变更,以及由于项目需求导致的设计兼容性选择等。

科技风险――新技术的提供,作为在现行的科技方面的改变,开发费用等。

运作维护风险――运营环境,原料供给,能源,设备性能,操作车间,由于伤害或疏忽造成的操作中断,消耗品,经营方法,操作设备方法,运营管理模式,担保,营业成本的估计,节约资源的有效性,维护制度,关联设备的兼容性等。

贷款与回收风险――贷款的型式和来源,贷款的有效性,贷款周期,固定支付,现金流转折点,贴现率,回报率,支付计划,维修贷款的成本,备用贷款,资产负债比率,现有债务,契约,流通资金贷款等。

需求风险――需求和成长数据的正确性,对付增加需求的能力,在特许权时期结束后,现行设备与需求的联系等。

利息与通行税(费)风险――利率的形式,现有利率,利率的变更,庇护费,征收水准,货币收入,关税规则差异,管制费,获得或支付报酬等。

公平风险――制度上的支持,继续分配,报价的权益型式,股息支付的时间和数量等。

二、PPP模式下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为解决政府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将政府职能和作用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宏观职能是指国家或者省一级政府的“大”政府为PPP项目的实施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主要包括降低政治风险、完善法律法规、PPP融资模式的推广和人才的培养。

(一)降低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项目融资首先要考虑和面对的风险,这种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对项目产生决定性影响。如何规避和降低政治风险自然成为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政治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国家风险,如政治体制的崩溃,对项目实行国有化等;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稳定性风险,如税收制度的变更。

(二)完善法律、法规

PPP作为一种合同式的投资方式,涉及担保、税收、外汇、合同、特许权等诸多方面,内容复杂,文件繁多。因此,政府制定一套完善、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是此模式顺利,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这方面北京市政府已先行,2003年北京市颁布了《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办法》,对构建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的相关制度框架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领域积极推行。2005年12月1日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条例主要规范了特许经营项目的范围、特许经营方式、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的授予方式和程序、特许经营实施方案及其审定、特许协议的主要内容及特许协议各方的权利义务。北京市将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领域推进特许经营,同时,向北京郊区逐步推行特许经营制度。

(三)PPP融资模式的推广和人才的培养

PPP项目融资模式涉及招投标、谈判、融资、监督等诸多过程,程序复杂,专业性强。可以说此种模式的认知度和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项目顺利建设和实施的根本和保障。政府的宏观职能主要是从整体和态度上对采用PPP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前提保障,清除政策,法律等障碍,为此模式的开展和推广提供坚实稳定的宏观环境和氛围。

微观职能是指省一级或者地方政府的“小”政府为PPP项目的具体实践和操作所负担的责任和进行的支持。主要包括提供支持、进行合作与监督。

提供支持。首先是经济支持,包括:一是物质方面支持:保障原材料供应、提供可使用的劳动力等;二是提供优惠政策:如税收政策优惠、外汇优惠政策、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三是最低收益担保:如约束性长期协议,提供附加收益等。其次是行政支持,包括:减少审批手续,简化审批过程,提高政府效率;成立专项小组或者指定负责项目的主管部门来规范服务,统一思想,协调有关个方面的利益。还有其他方面的支持,如防止他人竞争的保护,对知识产权和其他一些秘密信息的保护,完工和运营方面的奖惩等。

合作与监督。政府参与PPP融资模式,要实现由合作和信任取代命令和控制。传统政府扮演的是领导命令的角色,对企业的营运决策产生巨大影响,有时直接决定企业的决策。PPP模式更注重的是合作与信任,几方共同完成项目,是平等互惠的关系。政府同时还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融资,如期建设,项目产品的顺利出售,最终完成项目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项目风险,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如期偿还债务,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可以防止项目产品价格过高等问题而产生的民怨,最终实现政府,公司,公众多赢的局面。政府的微观职能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参与问题的解决,从微观和具体环节上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当然,政府的宏观职能和微观职能也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在这里此种分类方式是为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更快更好的利用PPP项目融资模式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

三、影响PPP融资方式利用的障碍

(一)政府认知不足,领导缺乏重视

PPP项目融资模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目前在我国用得比较少。当前我们对此种模式研究不深刻,相关内容普及程度低,政府缺乏必要的了解。大部分领导不熟悉其具体内容和操作规范的要领,认为谈判既费时又费力,还要给项目一定的担保和政策优惠,不如传统的贷款或拨款省心,甚至部分领导习惯于建设方的寻租行为,因此对PPP兴趣不大,这显然减缓了投融资体制改革,也阻碍了PPP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二)实施背景不完善

PPP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西方流行,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并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其经济目标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核心理念和措施。在英国,PPP被认为是政府提供现代、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提升国家竞争力战略的关键因素,被广泛应用到通信、交通、能源以及垃圾回收、医院等等领域。在我国,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投资体制滞后等诸多问题,同时,实践积累也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种方式的应用。

(三)职能部门缺位,专业人才匮乏

PPP模式的运作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进行结构融资、项目融资,需要在融资顾问、财务顾问、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专业化中介机构的共同协作下才能完成。广泛运用复杂的金融、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专业化机构和人才的支持是项目运作所必需的,而成熟完善的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是高质量、低成本完成项目融资任务的保证。在我国,虽然也有各种相应的顾问,但其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远不能达到要求,政府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部门来协调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甚至没有对应的负责机制和官员,造成责任分工不明确,无法及时解决项目出现的问题。我国现有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通晓法律、经济和工程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尤其缺乏熟悉国际工程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时也缺少专业的咨询服务公司。

(四)政府担心对项目失去控制

有人担心PPP的运用会导致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控制权的丧失,还有人担心把基础设施给私人投资建设和经营会带来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如项目使用费用老百姓是否能承受等。在一些PPP的运作模式中,民营机构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管理都是主要的承担者,政府对项目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政府和民营机构的一揽子合作协议中。在现实操作中,如果民营机构缺乏诚信和道德,蓄意欺骗政府部门,就有可能发生政府对公共项目短期或长期失去控制的局面。

(五)公共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私有企业的利益在于保证自己的投资回报率,这可能会与公共的利益相矛盾,如轨道交通环境的污染问题。如果PPP的结构条款设计得不合理,有可能引起整个项目的服务质量或经营效率的降低。比如,地方政府在设计收费方式和比例时,若设计标准不当,使民营机构达不到项目的收益率甚至亏损,其运作的积极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最终损害到公共的利益。

(六)劳工问题

在国外,地方政府对PPP中的劳工问题非常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型公共项目,建设和运营都会使用大量的人力,如何保证在民营机构的运营管理上不发生损害劳工利益的问题就变得很重要。

(七)技术问题

PPP在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很难在轨道交通项目开始之初准确估计客流需求量、收费标准、通货膨胀率、汇率等,进而影响收入的估计。这将使特许经营权者可能无法用足够的收入来补偿成本,更不可能赢利。此外,如果政府对特许经营权者不提供一定投资回报的保证,则可能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中。

(八)政府担保问题

为了减少和消除未来不确定现金流的风险,在一些轨道交通PPP形式中,政府可能会被要求以财务担保的方式承担一部分项目风险,如税收优惠、债务分担、收益保证、竞争限制等。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扭曲自由市场的效果和效率。

(九)法制障碍

现阶段中国尚没有成文的关于PPP应用的法律法规。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较早,其中大部分内容是针对BOT项目而不是针对PPP模式制定的,对于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如特许授权的形式、特许授权文件与其他合同的关系、项目运作中的风险管理等)均未涉足,因此国际上PPP项目融资的一些惯例和做法与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相冲突的。同时,现行的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款不支持政府为PPP项目融资提供的一些扶持措施,如一定程度的借贷、外汇兑换率及最低经营收入担保等。可见,法律不健全、不完善是制约PPP模式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PPP模式在应用中需注意的几点

(一)宣传PPP模式的基本思想和运作程序

其他国家已经积累了一些PPP运作的经验,政府有必要倡导并组织相关的专家详细研究别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验并根据中国的情况加以利用。这些研究包括PPP模式的理论基础、PPP的政策支持系统、实施PPP项目的组织机构、PPP项目的磋商过程及合同文本、风险分担机制、PPP项目评估、分行业的PPP案例研究、PPP的财务结构、PPP项目的监管和仲裁机制等等。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城市轨道建设PPP项目和国内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PPP项目在城市轨道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在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中逐渐进行试点、推广和规范。

(二)项目选择

在英国,PPP项目贯穿政府活动的各个层级,从中央政府到各大区直至市郡级政府,项目涵盖以下几个领域:一是交通领域,如道路、桥梁、轻轨等;二是教育领域,包括新建或修缮学校,建设大学生宿舍等;三是医疗卫生领域,如新建医院和医疗卫生设施;四是公检法领域,包括监狱、法院和警察局等;五是国防工程项目,如要塞、营房、军事培训院校、模拟设施、坦克运输车等;六是其他项目,包括水工程、废物管理、街道照明、消防站、政府办公楼、福利住房等。当然,在确定上述领域的具体项目是否采取PPP模式时,通常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在采用PPP模式选择项目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那些私人部门的参与不存在法规限制,国家鼓励私人部门参与、项目产出可以度量和定价、通过收费可以很快收回成本、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条件的项目,都可以考虑采用PPP模式。

(三)政府角色转换

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应该由过去在公共基础设施建中的主导者,转换为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监督、指导者和合作者。加快政府角色转变的步伐。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在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公用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其实现的关键就是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和有效执行。传统投融资模式是由政府部门以财政拨款或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投融资,并由国有企业进行建设、经营和管理,这种国家包揽的投融资模式使得国家成为基础设施项目惟一的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经营主体,不仅容易出现决策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造成普遍存在的“资金饥渴症”。PPP模式中政府和私人企业是以特许权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因而政府在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中的角色需要改变。政府应由过去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主导角色,变为与私人企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中的监督、指导以及合作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监督、指导以及合作者的角色。

(四)推行PPP模式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支撑

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是PPP模式顺利推行的保障。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为顺利推进PPP模式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组织、管理、协调PPP有关事宜。一开始在政府部门内部设立特别工作小组,2000年,英国政府又按照PPP模式设立专门机构PUK(Partnerships UK),其中英国政府占49%,私人企业占51%。PUK专门服务于公共部门的PFI项目,与公共部门共担风险、共享项目收益。它与政府公共部门合作,为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搭建合作平台,为政府公共部门提供专业服务。该机构主要为政府公共部门提供以下服务内容:一是快速而有效的推进政府项目的PPP模式;二是与私营部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为政府节约公共投资的成本;四昌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价值的保值和增值管理。

2.政府按照一定原则确定项目的重点和优先顺序。为了保证PPP模式的成功,政府对实施PPP的项目在一些领域进行了工作重点的优先排序,通常选择一些现实情况下比较容易操作的领域和项目,使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资源能够集中用于发展成功把握较大的项目。

3.有关PPP的法律准备。政府在一些领域制定或修订法律,以解决PPP与原有法律框架的兼容性。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必须要有一套完善、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既要保障项目参与者的权益,也要保证项目预期目标的完成和计划目的的实现。PPP项目实际是在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和合约的约束下运行的。PPP作为一种合同式的投资方式,需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使双方的谈判有章可循且标准规范。PPP项目的运作需要在法律层面上,对政府部门与企业部门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保护双方利益。建立清晰的法律、法规制度,充分尊重法律的尊严,做到有法必依,而不是朝令夕改,是在中国推广PPP模式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政府部门对PPP模式的最大支持应当体现在以透明的、具有可预见性的、建立在合理法律框架上的监管实践中。

4.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实现PPP模式。PFI(鼓励私人投资行动)也称作DBFO形式(设计、建造、融资与经营),是英国过去20年中最常见的PPP形式。除此之外,还有DBFT(设计-建造-融资-转让)、BOT(建造-运营-转让)、BOO(建造-运营-拥有)等多种方式。

(五)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PPP模式运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政府在设计风险分担机制时,要考虑到项目的吸引力,根据各方获利多少的原则设计相应需要承当的风险比例,要使项目参与者的各方都能接受所承担的风险。

(六)实施有效监管

政府要对PPP项目建设和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由于公用事业项目的特殊性,对于采取PPP模式的项目来说,政府依然要对其建设和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由于价格监管直接涉及被监管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分配,价格监管是监管的核心内容。监管部门通过不同类型价格监管的选择,可以有效激励被监管企业的努力程度。监管方式也要发生较大变化,要建立竞争性的监管框架,强调监管和竞争关系的相互依赖性,规范和缩小监管的范围和权限等。通常,一个采用PPP模式的项目,需要好多年才能收回,所以,政府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项目长期发展的监管程序和相应的监管规则。政府必须要加强对项目财务运行的监管,避免风险。

(七)放宽政府扶持政策

PPP模式推广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出基础设施领域,不是简单“国退民进”。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不仅要欢迎国际大型的私人企业和财团参与,也鼓励国内一些有实力的私人企业参与进来。由于城市轨道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等特点,再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使外商大多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应出台优惠的特殊权政策,比如允许投资者进行广告、商业及房地产的开发,让投资者确实感到有利可图,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外资。由于中国某些政策对私营经济还存在限制,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应用PPP模式很难使用条件优惠的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因此,政府应放宽此方面的政策,并允许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住房基金等大型基金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PPP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类PPP项目投资周期长,回报稳定,非常适合这些基金投资。放宽这些基金的投资限制,不仅能够改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局面,而且能够大大缓解各种基金的经营压力。另外,政府部门作为PPP模式的一方,其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要适应这种变化。对建设项目,应注重采用合同管理这种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经济手段。通过合同管理,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规模,达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当经济活动各方出现问题或纠纷时,主要依靠经济或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干预来解决。增强服务意识,超前做好项目选址、投融资方案、规划设计条件、土地供应方等方面的工作,对项目起导向作用。

(八)加强人才培养

PPP模式操作复杂,需要懂经济、法律、财务、合同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是缺少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在中国PPP模式尚属新生事物,并具有国际融资项目的性质,我们在这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要着重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复合型、开拓型人才,增强民营企业或外商的投资信心,确保项目立项、签约、实施能够高效率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朱巍,《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综合运输》2004年第10期。

[2]张晶,《PPP融资模式在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14期。

[3]王灏,《加快PPP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推动轨道交通市场化进程》,《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4]王灏,《伦敦地铁PPP模式中的仲裁机制研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2004年12月27日。

[5]夏爱平,李建中,《西部基础设施融资创新:一个PPP模式视角》,《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第1期。

第9篇:医院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一、全盟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近三年来,累计争取投入611.79万元,重点完善了沿山、沿河、沿交通线和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36个苏木文化站、117个嘎查文化室建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创作。“一团三队”共创作舞台艺术作品247部,其中3部歌曲等作品入选全区“五个一”工程奖,盟歌舞团在2004年全区文艺调演中获银奖。“西新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盟广播电视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实施了“村村通工程”,更新了部分设备,完成了308个广播电视盲点的覆盖,解决了部分地区长期听不到、看不到广播电视的问题;全盟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76.l%提高到2003年的88.3%。

(二)教育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结合“转移发展战略”的实施,撤并改造了部分中小学,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危房改造”等项工程,投入资金7600多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学环境。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基础教育以旗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全面落实,目前全盟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16%,辍学率控制在0.02%和0.74%以内,青壮年非文盲率稳定在97%以上。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实施,群众体育普及化程度明显提高,竞技体育工作稳步发展。

(三)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卫生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3年,全面完成苏木镇卫生院经费、人事、业务管理权上划,实行“旗办旗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了“病人选择医生”、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完成了城乡居民疾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91%以上,建立了全盟城乡居民健康数据平台。加大了疾病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建设力度,已建成盟、阿右旗疾控中心、盟急救中心、三旗传染病区。重点加强了农牧区卫生、预防保健、民族医药、科教兴医四项工作。阿左旗积极开展了新型农牧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参保农牧民达3万人。预防保健体系逐步完善;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97%以上;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全盟“十五”以来未发生重大疫情。

(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

坚持把计生工作作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综合保证指标和工作服务指标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继续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创新了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三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利益导向机制。三旗均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了1―2个“三结合”示范基地,盟直和三旗旗直部门启动了生育保险实施方案。

(五)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制定了《阿拉善盟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使旅游业逐步成长为全盟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先后完成了主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旅游基础条件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组建国内旅行社3家,星级宾馆3家,旅游景区(点)1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旅游定点单位23家,旅游商品及纪念品生产销售企业若干家。加大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和宣传促销工作力度。2003年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1亿元。“十五”期间,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亿元人民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文广事业发展积欠债务多

由于阿盟“两基”达标属低水平欠债达标,目前仅“两基”达标和巩固提高所欠债务已高达5950万元;盟民中、一中,为了满足高中教育规模扩大的需求,近年来贷款1856万元实施改扩建工程,每年支付利息就达136万元;与盟卫校、技校、师范合并后的电大承担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2004年基础建设缺口资金200万元。高额的债务已影响到各级教育部门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阿盟贷款1700万元率先在全区成立广电网络公司,但自治区网络公司至今没有接收阿盟分公司,不仅给阿盟广电事业发展和运营管理带来困难,而且每年需支付100多万元的利息,文广部门已到了无力承担的地步。目前全盟教育、文广口积欠债务已高达9706万元。

(二)服务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全盟社会事业部门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有367人,占到全盟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总数的60%以上。但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继续教育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称高、学历高、自身能力素质低”的现象。全盟社会系统82%的专业人员集中在盟旗所在地,不足18%的专业人员分布在基层苏木镇、嘎查村,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呆在机关、浮在上面,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人才资源闲置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各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要求之间的明显差距,也是目前全社会比较关注的病源和高中生源大量流失现象发生的症结所在。

(三)社会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不足

近三年来,全盟社会事业部门累计投入11561万元,其中国家、自治区投入的比重为60.2%,旗县为27.4%(其中49%以教育附加费形式投入),盟市仅占总投入的12.4%(其中52%以教育附加费形式投入),盟、旗财政对社会事业投入的增幅远远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事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社会事业发展的欠账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设备上。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更新速度缓慢。2003年以前,医疗系统没有增添先进的医疗设备,目前全盟10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仅有1台(中心医院CT机),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只有23台,且91%集中在旗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苏木镇卫生院、计生所设备简陋,正常的业务工作运转都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中苏木镇枢纽基础作用的发挥。文化设施严重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全盟苏木镇文化站房舍大部分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旧房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单一陈旧,专业艺术团体排练场所破损严重;演出器材、设备严重老化,无法适应舞台艺术演出的需要,遇到大型演出只能向周边地区租赁。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盟旗所在地缺乏高标准、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严重束缚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社会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是引不进、留不住人才。从2002年至今已外流优秀教师54名,近4年全盟卫生系统已累计减员296名专业技术人员。二是用不活现有人才。由于出口不畅、进口所限、激励机制不健全、用人制度不配套、新陈代谢功能不完善,使各单位急需人才不能引进,胜任不了工作的人员不能正常流出,院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吸纳,致使各单位冗员臃肿、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发展后劲不足。

三、“十一五”发展重点和前景展望

(一)文化广播电视方面,“十一五”期间建设阿拉善盟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文化馆站建设工程等;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积极进行定远营古城、曼德拉山岩画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定远营古城民居保护和修缮工作,继续做好居延遗址保护和管理工作,进行全盟文物普查;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抓好《阿拉善风韵》、《土尔扈特婚礼》等重点剧目创作;同时要做好传统文化抢救和保护,人才开发培养及重点专业艺术团体建设

广播电视要以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广播电视网络一体化的综合信息交换平台。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的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初步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以提高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传输、收看质量。继续加强广播电视的覆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按照“高起点建校,高质量办学”的思路,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满足社会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需求。重点抓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及相关项目建设,实施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结合起来,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全盟卫生事业发展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牧区卫生发展与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加强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基本相适应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重点建设好盟、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区和急救中心两个救治体系,苏木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四)旅游工作要以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努力开拓客源市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力争在2010年以前,树立“中国秘境阿拉善”的旅游总体形象,把阿盟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沙漠探险基地

重点建设四大旅游功能区:阿左旗山漠湖生态旅游区、巴丹吉林沙漠探险旅游区、居延文化旅游区、东风航天城高科技旅游区;五项旅游精品工程:贺兰山森林生态旅游精品工程、腾格里沙漠湖泊度假旅游精品工程、巴丹吉林世界级沙漠探险旅游精品工程、额济纳居延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东风航天城高科技旅游精品工程。

(五)民政工作要建立以低保为主体,临时救助为补充,社会互助和优惠政策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对口支援、临时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社会互助体系;在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和帮扶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老年人福利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重点建设巴彦浩特殡仪馆、老年人活动中心、敬老院等项目。

(六)继续加强乡镇以上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建设,全面推行“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牧区逐步建立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的保障制度和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

四、今后社会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和改善对社会事业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工作,要把社会事业建设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要进一步完善机构、加强领导、细化措施、量化目标、责任到人,为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方面分工负责的社会事业领导体制;要广泛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的整体合力、要认真抓好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发展社会事业的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力争做到财政预算中用于社会事业的经费在逐年递增的基础上,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增收的幅度。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创造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深化社会事业投资体制改革,依法放开社会事业投资领域;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社会事业和社会产业,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自身投入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资体制。

(三)加快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要大力实施以规划为先导,以资源整合和项目争取为切入点的重塑重组工程。要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重点加强盟民中和一中的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区一流的民族学校和重点高中。要全面实施农牧区卫生帮扶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加强中心医院和盟蒙医院建设。要继续实施好“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建设好多功能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要加强三旗、重点苏木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旗服务站达到甲级服务站标准;全盟二分之一的苏木镇达到甲级服务所标准。

(四)深化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

要牢牢把握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界限,依据不同性质加以分类指导,在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的原则下,该推向市场的要果断推向市场,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该政府承办的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其加快发展。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实施以激发活力为目的、以人事制度和分配激励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能力建设工程。要重点抓好基础教育课程和中小学人事制度两项改革,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要全力推进农牧区卫生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两项改革,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构筑城镇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在文广系统中引入竞争机制,畅通进出渠道,不断增强各单位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要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力推进依法管理进程,逐步建立健全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