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语文教育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育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育研究报告

第1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第2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02(2015)06-0052-04

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发展的今天,作为高校图书馆,尤其是高师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作用并竭力彰显其教师教育特色,成了图书馆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目标。伴随科教兴国和人才发展战略等举措的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工作受重视的程度愈来愈高,对优秀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就显得尤为急迫。所以,在发展教师教育的大背景下,及时探讨教师教育信息文献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经验得失,对推进我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借助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用于教师教育信息一体化研究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对于整合我校的教师教育资源及建设高水平的信息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思路

1.1建设内容

教师教育特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要求高师图书馆从调整文献结构入手,探索信息时代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新理念,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科学管理,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具体如下:第一,把突出馆藏特点,形成教师教育特色,视为高师图书馆整个馆藏资源建设的工作重心。故文献资源采集方面要以系统性、适用性、完整性和针对性为原则,做到目标明确。根据教师教育一体化以及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特点统筹规划,并结合需求收集文献信息资源,然后对其实行优化管理,进而将教师教育文献资源建设真正纳入到统一管理的轨道上来。第二,进行文献信息资源整合。一方面整合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数据库与网络资源以及各高校之间等文献信息资源,防止信息割据;另一方面将图书馆现有馆藏、学校的特有教学资源以及网络获取资源加以提炼和重新组合而进行整合。通过信息技术将资源有效整合到信息资源中心,为师生获取各种所需文献资料提供便利。第三,开发教师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强化教师教育信息服务功能。如:开展定题信息跟踪服务;为教师提供迫切需要的、最新的、最先进的资料和动态信息;综述性信息资料;抓好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等。第四,推动建设以网上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网络在线教学系统、网上虚拟实验室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大型仪器设备远程共享、信息网络开放实验室为基础的科研协作平台并开展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逐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干训、师训提供多方位服务和远程信息服务等。

1.2建设思路

基于先进的终身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优势,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信息咨询到信息推送,积极地为教师教育提供更为及时、丰富和更具针对性的资源服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适用于教师信息中心的全套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以及整合型分布教师教育资源库建设方案。表现为:第一,借助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用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第二,结合教育学院多年来示范教育和教师培训的办学实际,进行针对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第三,先进的教师职后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信息中心的发展趋势和成败。教师信息中心不应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它将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职后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和效益日趋明朗。故此在设计建设时,一定要着眼长远,总体规划。第四,教师信息中心应注重资源的整合,调动各文献积极因素参与建设。应本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优选技术方案。注意避免“资源孤岛”现象的产生,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高师图书馆构建教师教育信息文献保障体系的途径

2.1树立为教师教育服务新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高师图书馆领导层要积极更新理念,深入了解教师教育改革的紧迫感,明白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实质需求及工作现状,把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所需文献资源纳入到图书馆资源未来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以确保其相关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服务模式上,一方面可借助网上共享信息,把大量分散的、开放的教师教育资源(如网易公开课等)收集起来,分类整理后转载于图书馆网站;另一方面还可以师生用户当下的和未来可能的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师生用户动态数据库,并通过微信、短信及E-mail等方式把各种信息推送服务于读者。此外,还可通过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实现与用户的及时交流与沟通。最后,图书馆要利用现代先进设备,不断更新服务模式,提供丰富的如信息指导、馆际互借、信息导航、文献订购等网上服务项目,积极地为师生提供高效且多样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努力提升为教师教育服务的水平。

2.2构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馆藏资源文献保障系统

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文献资源馆藏体系建设,不仅是整个学校教师教育建设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建设之重点。图书馆首先是学校的图书馆,因此它要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与办学特色进行文献资源建设。迎合当前之需,高师图书馆首先须制订好教师教育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总体规划设计,以此参与到学校教师教育建设之中,进而建成符合本校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围绕教师教育一体化特色,图书馆首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关类文献资源进行大范围采集;其次从其内含继续教育特点看,则应及时采购能满足教师教育所需最新信息资源;最后根据教师教育素质教育的特点要求,辅助收藏尽可能多的通识类图书,以满足构建教师教育特色馆藏及文献保障系统。唯此,方能提高师范生及在职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此外,在教师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必须加强教师教育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具体为:第一,通过对管理软件的更新,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构建功能齐备、内容翔实、更新及时、运行通畅的数字图书馆。第二,加大对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引进工作,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三,单独构建教师教育学科资源库,并实现与相关资源的有效对接。第四,联合各院系资料室,科学整合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全校资源平台,建设符合高师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教师教育特色文献信息系统。最后,图书馆在馆藏发展过程中应追求与他馆藏书的差异性,优先开发本馆馆藏特色数据资源,并建立为满足该校或一定区域范围内资源需求的专题数据库,与此同时加强与各高师院校间的联系,加大对数据库建设投资力度,并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共同研发网上数据库,开展定题、引文检索、科研查新服务等。

2.3加强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宣传推介工作

一定程度上,高师院校教学科研工作者、师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了解甚少,相当一部分教科人员鲜有关注、利用图书馆网站,对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数字资源相当不熟悉,使用过程也不如想象中顺畅,这些都对其有效利用率产生了不良影响。图书馆围绕教师教育特色服务时,应充分了解师生及教学科研工作者的文献需求情况,并与其进行直面沟通,开展课题追踪服务等,及时掌握国内外有关动态,并随着科研进程在不同阶段分别给予其不同时期相适应的所需文献资料。

2.4培养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学科馆员并建立制度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目标的确立和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促使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学科馆员由此应运而生,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也由此成为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个新趋势。教师教育学科馆员制度是指由熟知本馆或某类文献资源,有较强文献检索、咨询能力,了解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图书馆员为高师院校及有关院系和专业的职前职后用户提供专业化且针对性强的文献信息服务的一种制度。教师教育学科馆员专业性强,为读者推荐本馆特色馆藏是其工作基础,为适应教学科研需要,依读者信息反馈协助优化馆藏资源是其基本技能。因此,学科馆员从制度上保障了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依据教师教育专业设置高师院校图书馆相对应的学科馆员乃大势所趋。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不仅加强了图书馆与学院各院系间的联系,及时了解读者需求,适时补充馆藏,购置有关教师教育文献资料,促进信息系统建设;而且还能更好地参与到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建立起与相关教学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从而有效增强图书馆服务功能。另外,学科馆员与各院系间保持着长期联系的状态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从而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由此可见,建立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在高师图书馆的必要性。

2.5创建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教师教育学科资源导航系统既是师生及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教师教育资源的一个主要平台和重要窗口,也是高师图书馆有效组织利用文献资源的重要形式。因此,高师图书馆须迎合教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从本校教学科研实际需求出发,提供针对性强、质量高且准确又全面的文献资源,进而建立一个包含教师教育个网页、网络超媒体链接、相关专业网址、平台各类数据库以及网络数据库检索的良好导航信息等学科导航系统和网络服务平台。教师教育资源检索不仅要提供主题词、关键词、全文和分类检索等多元化、简单化的基本功能,还须添加综合检索、简介等其他高级检索途径,使教师教育对象能借助网络准确、迅速地查找到所需文献资源。

3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

3.1需求分析

考虑到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诉求,所以首先须得满足它的发展。师范生在职前教育过程中除应学习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等以养成教师教育素养外,还得了解有关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致概况,为将来投身教育事业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可通过到教师教育信息数字资源平台学习,促进职后的发展。其次,因师范生来自于各个专业,且每一专业知识结构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资源学习需求不一。因此,在平台建设方面,须在率先考虑资源的专业需求差异基础上,把各类资源以知识管理的方式按知识点和学科分类进行,做到清晰易懂、一目了然。

3.2设计思路

整个资源库的结构设计关系到数据库与数据库、数据库与字段、字段与字段间的链接质量及底层链接的实现,同时也牵涉到文献检索效果质量以及跨库检索功能的实现等。在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考虑能够实现与将来所引进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学科文献数据库以及通过多渠道科学分类、整合后的教师教育视频库等协同工作、跨库一体化检索,并实现信息咨询到信息推送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系统能积极主动地为教学提供更丰富、更及时、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3平台整体架构与模块功能设计

3.3.1平台架构平台架构最重要的出发点是通过对教师教育学科资源的整合,利用有特色的学科资源为教学与学习、教育研究以及教育管理与决策服务。因此,须依照本校学科特点及图书馆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教师教育信息资源来开展。它的内容整合建设从总体上说应涵括教师教育的文档、音频、视频、网页、数据库、图形及规则等其他资源等。通过统一的教师教育资源数字平台进行教师教育各专业学科资源的整合检索服务,为师生用户提供教师教育学科良好的学术信息环境及个性化服务平台,并对多种异构资源进行并发检索,最终实现平行检索、元搜索、跨库检索和集成检索等功能。其结构如图1所示:3.3.2模块设计教师教育信息数字资源数据库用户角色分为管理员及在校师生,平台则分为前台功能和后台管理。其对内为资源管理及处理平台,对外为沟通与展现的窗口。前台由资源中心、交流园地、本地检索及个性化服务构成;后台管理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平台的日常综合管理工作,由包含用户注册、增添、修改、删除用户信息组成的用户管理;对整个系统的备份、恢复及维护等安全设置的系统管理;负责在线交流、留言和审核信息内容等的论坛管理和对资源的处理、和使用、展现操作的资源管理等组成。具体如图2所示。

3.4数据采集与加工

对于经过一定标准和规范进行筛选和评估后的入库文献,可依据各高师图书馆馆藏具体情况分别在搜集、加工处理方面区别对待。整个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通用数据著录标准,严格对待其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确保系统中的每一子系统均能合符检索、管理与共享等全方位要求。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加工处理时,首先,确定具体建设目标。视学校资源覆盖面及馆藏具体情况等多方因素选择资源;其次,进行数据筛选时可从现行各高师图书馆馆藏出发,确定准备纳入教师教育保障体系的有关资源。同时整理出相应的文献清单为一级保障文献,再参照引文索引原理,进一步加以归纳、去重和整理,形成二级保障文献。对于教师教育涵盖的个别领域,可采用同样方法分别做到三、四级,直至满意;最后,对照保障文献清单进行采集加工、本地资源检索及去重处理。图书馆在建设资源数据库时,对入藏文献可直接导入相关数据并进行标记。而对于缺藏文献的收集则须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补采、数字化加工、馆际互借、电子资源链接等,以保障该体系文献的齐备。

3.5系统应用与实现

教师教育信息文献保障平台建设工作的完成,可确保师生通过检索获得三级文献保障清单以上各自所需纸质版或电子版相关文献资源,以满足其自身文献信息需求。同时,开放式系统应用平台可随着教师教育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与调整,及时有效地反映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4结语

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文献保障体系紧紧围绕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需求,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而建立起来的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它的实体系统通常包含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其终极建设目标为网络环境下以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资源网络体系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相关文献信息为目标的教师教育信息文献保障服务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应使高师图书馆有限的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得以高效利用,最终实现为教师教育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方敏.构建“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发挥师范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资源优势[J].图书馆建设,2008(5).

[2]张鸿军,乔贵春.师范生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3]胡振华.面向教师教育学科的数字资源平台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4).

[4]靳惠.教师教育特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服务创新[J].档案管理,2013(3).

[5]曹太英.高师图书馆如何为教师教育服务[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6]欧阳建超.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5(18).

[7]杨秋实,张敏霞.高校主干课程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第3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英文报刊 英语教学 高职高专 非专业英语学生

一、当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参加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观察到非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及英语能力方面的欠缺。一方面,非专业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动机弱。学生通过高考或面向中职自主招生途径进入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薄弱、原英语能力较差的情况。在此前提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低,拒绝英语学习的趋势明显,整体学习氛围淡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重视和指导不够。高职阶段,学生几乎没有英语学习压力。笔者调查的广东的高职院校,绝大部分院校仅在一年级设置每周四学时的公共英语课程,而一年的英语教学往往是以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或B级为目标,对于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没有硬性要求。其中,有些院校甚至认为英语学习对于专业建设没有价值,出现了取消英语课程的讨论。少数专业设有短期专业英语,如《汽车英语》、《房地产英语》等,课程的课时少,着眼于增加专业词汇,并不注重学生长远的语言能力发展。就公共英语课程本身的设置来讲,学校投入的努力是不够的。课程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课堂为主,局限在教材和过级试题的讲解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教材的学习多有不适应,其过程不能契合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的需求,更不符合高职高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就如何改进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水平问题,笔者尝试使用英文报刊这一本科院校常用的阅读材料,辅助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力求寻找有效教学途径。

二、英文报刊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辅助材料的优势分析

根据端木义万的观点(2005),报刊具有内容新颖、资料丰富、语言现代、词语实用的特点。英文报刊题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有趣,能及时提供政治、经济、文教、娱乐、科技、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英文报刊表达较为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生活、可读性强,其常用词语使用恰当,使用频率高,实用性强,因而便于运用、交际。

英文报刊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英语教学材料。首先,英文报刊的特点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根据应惠兰的调查(2001),学习者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材料的需求主要为:语言实用性强,难易度适中;话题有趣味性、知识性;增加叙事类文章的比例;标题本身有吸引力,激发好奇心。英文报刊作为学习材料,恰恰能满足学习者阅读输入需求,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并且能为学生读懂,切实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其次,英文报刊的时效性满足高职教材设计要求。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要求教材每三年一换,防止使用老化过时的知识结构或信息。英文报刊推陈出新的属性能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持续的活力。再次,作为一种带有丰富时代信息的媒介,英文报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反馈,高职高专学生的工作表现为“上手快,从事辅助工作踏实称职,然而知识结构不足,独立业务能力平庸”。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英文报刊,可以在知识、信息和语言上紧跟时代步伐,有助于培养适应和胜任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涉外工作者而言,还可以跟踪外国文化动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职业化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

三、英文报刊辅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笔者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英文报刊辅助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研究范围为一个52人的自然班,男生24人,女生28人,高考英语成绩与其他专业无明显区别。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没有兴趣”或“兴趣较弱”,在自我评价中约55%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被动听讲”,约79%每天课外自主学习英语时间在30分钟以下,仅有18%表示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出于“个人爱好”,并有10%表示“有较强信心”。随机抽样访谈中,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重视或不理解,普遍认为“不是英语专业,不需要上那么多英语课”,以及“希望老师在英语课上多讲点中文,因为听不懂英文讲解”。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水平,并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本次研究主要使用英文报刊在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三种教学活动。

1.利用英文报刊实现窄式阅读。窄式阅读指的是阅读关于同一话题的若干篇文章,可以使学习者比较自如地阅读英文原版读物。学生的英语阅读困难不仅存在于词汇句式的不熟悉,而且存在于对文章主题和背景的不了解。窄式阅读的优点在于随着一话题的反复出现,学生会慢慢积累相应背景知识,并频繁接触一部分相关词汇及表达,能较快理解话题主旨并较有效地掌握词汇句式。笔者主要采用口碑较好、受众较多的《21世纪报》作为阅读材料,根据该报丰富的资讯,找出与原教材课文相似的话题文章,并安排在学习课文之前快速阅读难度较低的报刊文章,或者在结束课文学习之后安排详读难度较大的报刊文章,如当学生遇到讨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文章,Campus一版提供了大量相似的可读材料。

2.结合本专业背景知识,利用英文报刊训练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英语,实现语言媒介功能。作为国际语言,英语应该是其他专业学习的良好媒介。据此,笔者注意在学生完成专业项目的学习之后,利用阅读英文报刊,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如在学生完成旅游线路设计实训之后,要求学生阅读Vibe版,了解城市旅游资讯或大型活动资讯,并用英语做口头简要介绍。由于有专业知识的支撑和专业学习的驱动,原本困难的话题变得简单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最后由于语言输出的需求,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都得到了强化。

3.利用英文报刊组织自主英语学习。学生在自主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不懂得如何选择自主学习的材料及方式,往往局限于朗读课文和默写单词,学习形式枯燥无趣难以坚持,且所学习的内容容易遗忘,效果不佳。英文报刊能满足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练习需求。因此,笔者指导学生在早读时间朗读21世纪报指定的版面和话题范围,之后进行带话题口语交流练习,如复述或讨论,并在自修时间就最近交流内容摹写话题文章,做到有意义有步骤地语言表达练习,而不是流于泛泛,只能反复使用自己已熟练的部分句式和内容。

以上的教学活动遵循了语言学习的科学方法,还注重服务于专业学习,颇受学生欢迎。在近八个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慢慢有了良好的反馈。对比最初的数据,仅有约21%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较弱”,没有“完全没有兴趣”,超过50%学生的课文自主学习实践超过一小时,最令人振奋的改变是约17%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很有信心”,并有约38%“较有信心”。在抽样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表示“挺喜欢阅读英文报刊”,以及“对英语学习不再那么排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同“使用英文报刊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对口语的提高却认为“不明显”。

四、结语

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能力,为学生未来长远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使命,也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任务不容或缺的部分,教学队伍应该有决心、有信心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英文报刊辅助高职高专非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其实践过程还有若干问题未能解决,如增设的英文报刊教学环节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实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班,其模式在高职常见的合班公共英语大班的执行效果还有待考究,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应惠兰,徐慧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第4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才能够相互间进行顺利的沟通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读错甚至读不出单词,也写不出正确的单词,他们花在单词记忆上的实际时间也不少,但是反而效果不好。还有些学生掌握了单词的基本意思之后,换个语境和搭配就不懂了。在听说训练时也常因不认识单词儿听不懂说不出;阅读时遇到生词就更是无计可施了,不会运用词汇知识去猜测词义,有点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及影响阅读速度,又影响理解。基于学生词汇学习的现状,我对课堂英语单词如何教学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主要是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英语词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会导致那些不良后果,帮助老师及及时的发现问题。

三、研究意义

虽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是基于理论,而本次研究是基于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发现词汇教学的问题,本次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更实用、更有效。

四、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访谈主要是通过网上聊天进行的。

五、研究对象

访谈对象为绵阳中学教书的老师,这位老师是研究者大学期间的同学。老师教授的初一英语。

六、研究过程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整理,现将问答内容整理如下。

1、一般在什么时候教单词?

学单词一般是在学习一个新的单元之前,会拿出专门的一节课教单词,单词处理不好,课文基本没法上,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每个单元之前。

2、在教单词的时候是怎么教的,具体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教单词都是先教读音,让学生跟读,教完读音后会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自己读,再找同学起来读,或者让同学起来读,全部跟读。学生都差不多会读了之后会挑选重点单词讲用法词组,这时候一般情况会举例子,让学生能够在句子中体会到单词的具体用法。

3、是怎么挑选重点单词的?具体用法会讲很多么?

后边的单词表都分黑体跟斜体,重点非重点都很明了,而且根据我们学英语的用英语的经验那些单词经常用哪些单词用法比较多都比较清楚,不过有时候也会参考下考纲,看下考纲的具体要求。讲单词用法的时候都是补充几个短语、句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比如说,讲map这个单词时,会补充下中国地图China map 世界地图 World map,主要目的是扩充下词汇,也不会讲太多,讲多了学生也记不住。

4、 怎么教学生记单词?

学生都学过音标,平时学单词的时候我都会要求学生边读边记,课后也会让他们写单词,边写边读边记。

5、 经常给学生布置写单词的作业么?让他们怎么写?

学完单词都要布置,平时学课文的时候也经常布置,不让他们经常写他们就都忘了。怎么写?就是让他们写几遍单词几遍汉语意思,不过有时候学对话的时候也会让他们抄写有新单词的句子,这样既能记单词又能记句子。

6、 学生对抄单词的反应怎么样?作业能保质保量完成么?

反应还行吧,他们都知道抄单词是让他们记住单词的嘛,不过有时候单词多学生也会讨价还价,比如少些几遍汉语意思。大部分同学作业都能完成,每天小组长都会给我收作业,并且把没写的同学的名单给我,我会让他们课堂上在抄完,或者到办公室抄写。

7、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是不是对学单词的方法有成见?或者不想抄写的原因是不是单词已经都会写了?

不可能,不完成作业的学生都是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成绩都是倒数的,况且又不是只不完成英语作业,经常其他科目作业也完不成。

8、怎么检查单词呢?效果怎么样?

听写呗,不过一般会整个单元学完了再检查的,一个单元要结束的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听写单词听写句子。好学生当然都能写出来,不过一些差学生能给你写几个就不错了。

9、 怎么对待那些写的很差的同学?

罚抄单词,没写出来的一个写十遍。

10、写完后学生能记住么?

单词写的很差的都是一些成绩很差的学生,让他们罚抄单词只是一种形式,多半起不了作用,不过不罚写单词对只错了几个的不公平吧,他们会有成见的,索性让他们都抄。

七、研究结果

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教学问题也是导致英语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老师应该反思的问题。

八、研究结论

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分析,课堂教学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英语单词区分度不明确。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哪些单词只需要听说,哪些单词需要听说读写,对所有单词都做统一要求,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2、英语单词教学枯燥无味。单词课中只是单纯的教读音,用中文意思学习英语单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与中文意思建立联系,没有与所指代物体建立直接联系,用中文思路学习英语,导致英语语篇语法学习难度加大。

3、英语单词学习缺乏语境。单词孤立起来学习会导致学生不知道怎么用单词,导致学生虽然能背很多单词但是用不出来。

4、课堂中缺乏因材施教,对学生不公平。从老师对待差生的行为来看,老师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自己的教学方式一致。忽视了不同学生不同思维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并且缺乏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1]顾元华,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教学与管理》2011。

[2]刘维杰,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教学的探索与建议。《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

第5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缺陷补偿,我开展了“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课题研究活动。

此次实验的目的,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聋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聋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

二、理论假设

通过语文课教学的悉心培养,使耳聋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好学、乐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普遍提高,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够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通过实验,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被式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样本:以本校XX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组织形式: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

自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变量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4)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

(5)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

(2)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让耳聋学生在语言实践练习中提高口语表达力。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了三种有效途径:(一)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做好学生基本词汇的听说读写训练。(二)在活动中训练听说能力。(三)创设专题情境,训练听说能力。

(3)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语言表达提高可能。学生哪怕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

(4)强化记忆是聋生掌握语言的基础

聋生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充分发展耳聋学生的记忆优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材料和掌握语言规则和顺序,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a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对语言的记忆

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我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通过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容易记忆,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

b借助形象直观加强语言记忆

要合理选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强化语言记忆创造有利的条件。因为万物都是通过具体形象才能进入人的意识,当我们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到课文里的具体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后,就会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聋生将所感知的内容进行记忆。

(5)鼓励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新词新句的理解。通过表述,不但了解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表述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加工整理提升的过程。

(6)重视读的过程与指导。控制方法:朗读与讲解相结合、朗读与演示相结合、朗读与明理相结合、有朗读代替讲解。

(7)背诵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重视学生平时对词句的积累。要让学生在多学、多记、多知、多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在这方面,我注重对学生的检查指导。

(8)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耳聋学生的写话能力。通过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片和简单事物说写一段完整的话。通过强化仿写训练,加大学生写话的水平。通过说“心里话”的写话练习,提高学生驾御语言的能力。

4、因变量及控制措施

因变量

(1)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受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的直接影响。

(2)学生学习缺少持久性,经常学一会儿玩一会儿,发展缓慢。

(3)学生自卑心理强烈,防碍语言发展。

控制措施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找出自卑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由于听力残疾发生的时间、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语言水平、智力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耳聋学生在后天学习中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家庭环境对耳聋能够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尤其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管教态度和对儿童的期望水平、家庭是否稳定和谐,都将影响耳聋学生的发展。对这些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采取消除法。

四、实验方法

实验阶段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个别测试法及比较法。

五、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 XX、3 ——XX、6 )

此阶段是准备阶段,要对实验的班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实施方案。调查结果要真实可信,为此我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听力损失程度及原因、语言状况、智力情况、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吴浩:男,1994年7月出生。听力损失程度在91分贝-100分贝之间,属于一级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有语言基础,受过语言康复训练,能正确听(看)话,发音方法部分准确,个别音发不准。记忆力较好,接受能力强。说话水平比其他孩子好。上课时能够积极发言,对学习充满兴趣,但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

王强:男,1995年5月出生。单侧耳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语言基础好,能发出音,但个别音发不好或调值不对。虽然能说,但音义严重脱节,不知道所说何物,或看见事物说不出名称。智力一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比较认真,能够正确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

高艳萍:女,1989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110分贝以上,属于全聋。耳聋原因先天性耳聋。无语言基础,发音器官萎缩,不能发音,也不能听(看)别人说话。智力水平一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庞燕:女,1993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在110分贝,属于全聋。能发部分音,口形较正确。智力水平一般。惰性强,不愿与人交流。发言不积极,对学习缺乏信心。

实施方案:结合教学与活动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大胆发言,主动探索,敢于提问。

1、使师生关系和协,加强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身为教师,要具备创设师生之间的和谐的情感氛围的能力,随时随地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公正无私甚至让学生崇拜的形象,用老师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导、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工作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一丝不苟地干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件事情,做到事无巨细,件件当大事来做,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这些,使我们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环境,给了他愉悦的心情,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崇拜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这种对人的喜欢会自然转变成对科目的喜欢的道理,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可谓,喜你亦喜你教之某某,归根结底,教师可使学生兴趣大增甚至调转。

2、多角度着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中外教育家们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用表扬与鼓励的动作、眼神、话语乃至物质奖励(一朵小红花、一只铅笔、橡皮、一块糖等)。让学生有自尊、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习知识。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的一些表现,天真、幼稚、不懂事、不讲理,老师千万不要跟孩子们一般见识,要有良好职业道德,课堂中学生的乱讲话、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打闹等问题,老师要沉稳应付,此时此地,不恰当地批评、发泄会伤害学生,会使他自尊心受损,降低自信,对学习无有兴趣。

第二阶段( XX、7 ——XX、7 )

此阶段注重如下训练。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愿望。

要使学生对教师所上的课发生兴趣,首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不会把上课当作一种负担。比如分角色朗读、自编作业题、适当运用彩色挂图、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等都可增强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把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其次,教师要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维妙维肖的表情,爱憎分明的态度,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此外,还可专门设计一些“兴趣课”,选择新颖生动的内容,把游戏和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6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三维动画教学 教学改革 现存问题

一、中职Maya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问题。

上好课程最重要的是教材,好的教材既可以作为教师的好帮手,又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软件。中职学校开设Maya课程,对应的好教材很少,大多数教材只讲四、五个实例,且全是关于建模的,maya软件中还有动画、材质、动力学、nCloth布料等多方面的内容,课堂上老师如果讲课本以外的拓展知识,上课没有及时学会,教材上没有,课后不易复习,那么学习效果将很不理想。

2.软件要求英文环境。

Maya软件是纯英文版的,2013版的虽说有汉化工具,但渲染时容易出错,maya要求纯英文的语言环境,但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英语尤其差,这门课程的学习让他们很吃力。如何在学习软件的同时掌握常用英文命令,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3.绘画功底差。

Maya课程一般在计算机专业开设,作为理科专业的学生,其绘画功底十分差,没有立体感,要想成为好的“建模师”,就要求绘画功底强、立体感强。如何加强学生的绘画功底是一大难题。

4.软件功能多,很难精通。

Maya作为三维动画功能最强大的工具,除了三大基础建模外,还包含了动画、材质、动力学、nCloth布料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每个部分还包含了大量纷繁芜杂的工具、按钮和命令等,如果只是粗略地学习,很容易就忘记了,更不要说深入掌握。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学生毕业后样样通、样样稀松,杂而不精的水平使得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想要找到较高水平的职位更困难。

二、Maya课程学习中常见问题的改革思路

中职Maya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现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思路,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1.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没有合适教材的问题,可以先在实践课上进行讲解练习,等学生掌握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完成这个实例需要的操作步骤,待老师修正后记在本子上,学生在总结过程中,既熟练了实例中英文指令,又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课下学生练习时就可以参考课上笔记。

2.项目教学法。

目前企业接到项目时会分阶段完成,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最终会走向企业,现在的教学应该是“产品式”教学,把一学期要讲的课程综合成一个大的项目,再将这个大项目再分成一个个子项目,开学初告诉学生本学期的最终目标是完成这个大项目,而每节课需完成一个子项目。运用这种方法时,可将大项目分为若干阶段,将每个阶段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和创作技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地讲授和强调,并在每个阶段完成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作业完成情况。同时,可以围绕企业设计开发三维动画实际项目,引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把学习目标划分为小目标,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落脚点和检验教学效果的依据。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Maya是一款操作性很强的软件,运用传统理论讲解与上机操作相分解的授课方式,学生掌握难度较大,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运用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课堂上,教师边操作边教学,利用广播教学软件,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较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里要提到的是,让学生明白制作思路与多种制作方法,这样当他们遇到同类问题时,就会自行灵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讲解“多边形建模”时,多边形建模常用命令有:加线、倒角、布尔、平滑、镜像复制等,如果只是单纯地一个命令接一个命令地讲解,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就算学会了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应将这些枯燥的命令与实例相结合,通过组装一台电脑学习所有多边形建模的基本命令。

4.开设美术专业课程。

三维动漫制作人员要求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我们应在开设Maya课程前合理安排一些绘画课程,如素描、简笔画、速写等,等有了一定绘画基础后,再学习Maya课程时就轻松很多。

总之,三维动漫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培养企业需要的动漫人才,针对各种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坚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找到切实可行的、对学生就业有利的教学方式,这是教学工作者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一.学习过程

1、研究主题,确定选题

教师根据教材的单元专题设计本单元的研究主题,制定本单元探究的学习方案,交由学生讨论。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研究单元专题,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确定选题,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列举相关需要查找的学习资料。

2、提供网站,网上浏览

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网站,尤其是一些具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百度()和谷歌()以及与单元专题相关的网站等,输入关键字,便可快捷地搜寻有关内容,学生打开网页自主阅读。

3、整理资料,研究报告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将与自己选题有关的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归类、比较、分析,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经过小组交流,完成选题的研究报告。用Word文档编辑、保存。

4、网上交流,资源共享

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教师和同学,进行相互交流。也可以利用Word程序把所有的研究报告编辑成专题小报,印发交流。

二.意义所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的外部刺激”。也就是说,教学只是一种外部刺激,学生的学才是真正的认知过程。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学生想象,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学习七年级第二单元时,学生浏览了“北京大学网”,了解了北大的历史、精神、文化、师生、校园、现在等方方面面,深刻体会了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北大的向往经常流露在平时的言语与行动中。

2、人机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多媒体技术由于提供界面形象逼真,学生在网上浏览、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如在进行七年级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的探究时,学生根据各人的兴趣,有的以文学中的英雄为选题,有的以冰心诗歌为选题,还有的选择家乡的文学家为选题,三三两两组成学习小组在网上忙忙碌碌地寻找资料。课后有的认真探讨,有的激烈争论,经过认真的研究,有许多同学都完成了千字左右的研究报告。有一个小组研究《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性格与所用兵器的关系,研究报告资料丰富,观点新颖,可见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望着自己的成果,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实现课堂教学的“大语文教育思想”

第8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在首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上,多位学者都表示,现阶段高校急需建立新的艺术学科评价体系,将艺术学科的评价标准与传统科研评价体系区别开来。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从最开始依附于文学门下,到如今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但目前许多综合型高校的评价体系中,依然把论文著作、研究报告作为评价学科成果的标准,未能将艺术创造纳入体系。对于许多从事艺术实践和艺术创造的学者来说,无法把艺术实践和创作活动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评价。因此,艺术科研和艺术创作需要一套符合艺术特点和规律,以本学科、本艺术门类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应该把各种艺术创造和实践视为广义的创作活动,其作品应该视为广义的学术成果。作为一种知识创造、一种思想创造,各个学科评价的本质是相同的。要避免以形式评内容、以载体评内容,原创性、影响力和贡献度是评价所有知识劳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江 耘)

洋节泛滥 抵制不能靠发文

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深受年轻人推崇,相反,倒是中国的诸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受到年轻人的冷遇,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加重视传统节日无可厚非,但发文抵制“洋节”显然不合时宜。毕竟,现在全球文化已经逐步进入一个交融时代,社会应当给予广大年轻人更多的包容,让他们“零距离”感受全球文化,这对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大势也并非坏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许多传统节日往往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意义,教育引导广大民众用心感受这些特殊节日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乃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要想有效抵制“洋节”,绝不是靠一纸行政命令和公文就能达到效果的,其关键在于通过更多潜移默化的手段来增强传统民族文化的辐射力,要通过更多深入细致的思想感化,引导广大民众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信奉与坚守。

(周 歌)

语文课堂“假语文”泛滥成灾

当下学校语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概括地说,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贴标签式的生硬拔高,脱离语言文字的本体教学去渲染所谓思想性和人生意义;二是语文的元素,即字词句段篇和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解读浮于表面化,没有融化在语文教学中;三是语文课成为表演课,教师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学生成为群众演员;四是过度使用PPT课件、音乐和其他辅助手段;五是作为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普遍不高,比如讲课的声调语态,普遍娇声假气,再比如粉笔字,有些写得歪七扭八,还有课堂运用、课堂表达等都极缺语文素养。

第9篇:语文教育研究报告范文

一、网络文化与语文教育

(一) 网络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人类生存的方式,它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文化”既熟悉又陌生,“文化”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学派、文献都对文化进行了不同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如今,随着互联网推广的日益加深,网络文化也逐渐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网络文化”呢?“网络文化可以说是新兴的文化表述形式,具体来讲就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为基础,运用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形式符号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文化表述形态。”[1]。现如今,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一系列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网络文化反映的是现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它区别于其他的文化形态,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已成为独立的文化形态,并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存在。

(二)网络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其特殊、极其复杂、弹性极大的学科,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3]。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表现在综合性方面。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网络文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作为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具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征。网络文化背景下语文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知识的多寡,而是教他们学会在信息的海洋里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网络文化又可以丰富语文知识,增加语文教育内容,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教育素养”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网络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深入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课外语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膨胀和爆炸,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应接不暇,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因此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既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更多更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必将引起语文教育的新发展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产物,而教育则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过程’,它与文化同时发生和发展。”[4]教育既存在于文化的内部关系中,又存在于文化的外部关系中,同时还起着沟通文化内外部关系的作用。教育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它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可称之为文化的传承者。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构成,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是一种文化的生成和创造的过程,[5]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同时崛起。网络文化的出现以及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给语文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及效果等多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要学生“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等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教学方式”;“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积极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可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处理信息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也必将受到网络文化的广泛影响。网络文化的崛起打破了语文教育的单一垄断的局面,体现了当代社会的进步。事实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隐形课程。

(二)必将带来语文教育模式的变革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特殊文化形态,它依托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特定的语言、音效、影响等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和文化。

首先,语文教育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来进行教学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传统语文教育重视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大多以文本阅读为主。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在发生变化,阅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资料、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在选择阅读内容时也更加便捷,但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阅读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网上也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内容,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的欠缺和判断力的不足,对他们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而,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则是训练学生的浏览速度和质量,更多地关注和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检索和重组的能力。

其次,从师生关系方面看,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师生是面对面讲授,教师拥有的语文教育资源远远超过了学生,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这是一种纯粹的互动教学,但在实践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而在网络时代,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快捷性以及全民性的特征,语文老师不再是资源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必完全依赖教师来学习语文。现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水平在网上获取、利用和加工自己需要的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海洋中不会迷失方向。”[6]因此,在网络文化这一背景下,教师的功能和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和根本性的转变,这势必将动摇传统的师生关系。

最后,从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看,网络文化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还给他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知识更新的简捷渠道,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各种信息。师生间在知识占有量上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老师在学生心中不再享有知识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变为了平等的、双向的学习。网络虽然为师生们提供了平等、便捷的交流平台,这种仅仅凭借语言符号系统来交流知识的方式,其中虽然也可能有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但在情感体验方面的效果绝不能和传统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情感熏陶相比。因此,网络交流在给我们的交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常常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

(三)影响的双面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文化需求的增加,网络文化这个特殊的载体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它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贴近时代与生活。由于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客观盲目性,即对网络文化无从正确取舍,同时却又盲目追随。加上商业市场的冲击性,网络文化往往只注重声色感受,形式绚丽而内容枯竭。

一方面,多媒体和网络化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育,将大量的丰富的课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现代语文教育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多元的开放的网络文化又给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情感体验、语言规范化等方面造成很大干扰,这对语文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社会大环境才是真正的源头,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十分重要。

语文教育具有兼容性和吸纳性,面对网络文化的双面性,语文教育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多种元素的吸收,尤其是当下网络文化中的流行元素。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中积极性的一面,加以学习创新。

三、网络环境下语文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开阔新颖的网络文化为语文教育打开了新的途径,同时也给语文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有鉴于此,在二者共生共存的当代社会,要利用网络文化的发展,带动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还需注意如下几点:

(一)加强管理、注重引导

网络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时,也应该有一套适时调整控制的互联网管理规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需要协同全社会进行:国家加大监控力度;学校建立校园网筛选信息,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家长加强对家庭电脑的管理,合理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和浏览的内容,趋利避害。这样过滤式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但网络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性,这样被动的管理方式作用有限。因此,注重引导尤为重要。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获取信息,提高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并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物尽其用。

(二)关注语文思想教育的新内容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同时也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语文教育要有现代意识,在兼顾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要排斥网络文化。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了解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生活,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传播具有时代特点的观念,让学生接受新思想,把握学生的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这样语文教育才能扮演好指挥的角色,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寻找教学发展的突破口。

(三)突出情感教育,完善学生人格

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过程,促使个人身心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是人类求好的历程和成果。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就在于“立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的基本目的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要有生命力、自尊心,有独立的思想。

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的学科,它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品格、审美品格、创造品格的重任。在语文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注重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人文意识培育。教师在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应着重强化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其能正确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四)与时俱进,创新语文教育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任何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总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由互联网引爆的香港艺人“艳照门”风波,成为了一些学生热议的话题之一。2008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史记・陈冠希列传》的笔者就是凭借良好的文字功底加上当今备受热议的题材,获得了满分。这也体现了创新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语文教育正在与时俱进,不再拘泥于传统思维的教学模式。

从目前而言,对于网络文化带来的新问题,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冷静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改变教育理念,根据现在学生所处的具体社会现实,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将网络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创新语文教育。

注释:

[1]王苹,王娜.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济南:科技信息,2012,(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妍苹.文化与语文教育[J].南京:文教资料,2008,(3).

[5]曹明海.本体与阐释:语文教育的文化建构观[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3).

[6]何良玉.网络文化对语文教育的影响[J].太原:沧桑,2008,(01).

参考文献:

[1]陈庆妃.网络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7,(3).

[2]罗崇宏.论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J].柳州师专学报,2009,(01).

[3]刘金丽.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J].云南电大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