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行政管理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管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管理教学

第1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1、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与现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相协调

鉴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与教育目标极不适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而采用案例教学恰恰能变填鸭式为启迪式,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交流。通过行政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阐疑、释惑,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使他们完全进入案例角色,成为解决难题的责任人,逼着他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对教师来说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教学反馈,根据这些反馈,教师便能有针对性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讲解、指导,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应用案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一直以来,普遍的教学活动都与实践脱节,一般的理论教学在内容上存在原理性、介绍性的内容多,操作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少等一些问题。这种情况使学生对行政管理的期望较小,课堂上理论仅限于空谈,渐渐成为行政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大缺失。即使学生的知识丰富了,也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因为知识并不仅仅等于能力,特别是对像行政管理学这样需要实际应用的学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的锻炼、对具体工作的规律了解和掌握程度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就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二、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恰当应用案例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所谓课堂气氛,指的是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所形成的某种占有优势的综合心理状态。对于一般院校来讲,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又总是无一例外地被课堂氛围所包围。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课堂案例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是案例教学发挥效能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感染和鞭策学生进取创新,而且能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真正建构者,成为课堂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结合教学内容精选行政案例

结合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行政案例,这是开展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保罗•R•劳伦斯说:“一个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行政管理学课程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案例库,积累的案例比较多是以国外的为主,案例的针对性不强,脱离中国实际,比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要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案例库的供应工作,除了借鉴书本、网络上的典型行政案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建立立足本地的案例库。鼓励老师把深入实际编写案例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可以采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或收集案例素材,老师对其中的材料进行取舍,修改完善从而形成教学用的案例,再用来进行案例教学,这样会使案例教学互动的空间更广更大。但在行政案例的选取过程中,必须保证行政案例的针对性和真实性。

3、老师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引导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发现和认识过程。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传授者,是中心和主角,学生是配角、被动的接受者。而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则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继而因势利导,铺设阶梯,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关键是要先设计好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还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感悟与体验,因为只有学生进入了角色,他们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实质,从而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应用中应克服的困难

1、案例选编应以国内为主

案例的选择是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由于目前许多案例都援引国外,我国内还缺少经过专业编写的典型案例,加之国内外行政环境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国外案例的过多使用会造成学生认知困惑,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国内现有资源,选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丰富国内案例教学的案例资源,为实施案例教学积累丰富的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2、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讨论

学生参与在案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中,学生是被动学习的。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传授、学生听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而且可能导致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该着力营造轻松、宽容、和富有人性化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勇于争辩。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案例教学的目标实现。

3、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角色的转换

第2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一)实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行政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未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培养造就,而案例教学是培育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二)满足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特征的需要

传统教学方式的授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明概念结构和知识体系,然后用例子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音像、阅读、习题和练习等有效方法传递技术、原则和具体事实。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对实践高度依赖性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贴近社会实际需要。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在该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适度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更需要加大案例教学方式的比重。不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其中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中,诸如行政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地方政府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技术等等,大多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

(三)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的需要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书中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既定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只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按照书本将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即可;而在案例教学中,因其是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贯通。要熟练地驾驭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地实践和摸索,决不是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培训或观摩他人的教学就可以运用自如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案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相关案例素材的搜集、编写必须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践。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担任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惟有持续不断地提高理论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四)针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生源特点因材施教的需要

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状况来看,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兴趣爱好广泛,具备一定文体特长,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全面。多年的办学实践表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才艺比赛等方面往往能取得优于校本部同类专业学生的成绩,他们在人际交往与沟通、组织与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更为突出。但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文化课成绩较差。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生源的特点决定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将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并提高教学效果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案例具体、形象、生动、有情节、吸引人,通过场景化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能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引导他们“思考,’、“发问”和“释疑”,促使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有效实施面临的障碍

目前,作为管理类专业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很多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都程度不同地采用案例教学法,但其在具体应用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在师资力量方面

案例教学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满堂灌式的全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其中的角色类似于电影导演,导演水平的好坏高低直接决定着影片的质量。因此,案例教学对老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在许多独立学院还属于新办专业,师资力量原本就不足。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以及对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培训的缺乏,又使得能够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专业老师更是风毛麟角。由于该专业教师大多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因而其知识结构中政治理论知识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相对欠缺。另外,该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缺乏会对案例教学造成制约;进行案例教学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独立学院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许多老师没有主动地加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案例教学水平的热情和激情。即便是那些积极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在案例选择、编写、组织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其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在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建设方面

选择和编写好教学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客观性、时效性、思考性和难度适宜等特征。当前国内各高校自己编写的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案例教材并不理想,缺乏经典案例,而且案例更新跟不上社会变化的实践。每所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在加强学科建设,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总的来看,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所能选择和使用的案例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点案例多,综合性案例少;二是偏重定性研究,忽视定量分析;三是国内政府管理案例多,国外政府管理案例少;四是政府管案例多,非政府公共部门管理案例少;五是着重于描述说明,背景和数据材料介绍少;六是体系不统一。案例信息库建设的不重视与高校之问的相对封闭性,致使有限的案例信息库无法实现共享,由此导致案例教学所需的行政管理案例资源不够丰富。

(三)学生素质方面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个人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基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让学生直接运用行政管理理论知识来分析、研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尤其是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差,不少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是质疑批判;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寻找答案。由此导致学生对案例教学普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1)部分学生不重视案例讨论课,他们不愿意课前认真阅读案例材料、查找相关资料、撰写发言提纲;(2)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不习惯小组讨论问题,课堂发言不积极;(3)部分学习小组成员存在较严重的搭便车现象,直接影响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大多数学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也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四)基础设施方面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由于独立学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母体的教学资源,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现行的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院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滞后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更不能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教学安排方面

教学安排方面,许多独立学院一级行政管理专业要招好几个班,而专业教师人手不足,只能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以笔者所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教学规模常在60人以上,开班上课的人数偏多,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无法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难以调动和激励每一位同学参与进来,导致大部分同学消极应对,这种教学安排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推进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措施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案例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加强案例教学师资培育工程,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师资队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应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引进高层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开设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培训班,或者是组织相关承担案例教学任务的教师到其他高校(有条件的可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行案例教学观摩活动,以提高其案例教学技巧和教学技能;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加强独立学院与公共部门的互动,独立学院应创造条件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激励老师积极申报和参与政府公共部门的科研课题,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避免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有条件的独立学院还可以从政府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聘请部分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的领导干部,兼职担任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老师或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聘请有着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已退居二线的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干部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客座教授,以补充和增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

(二)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建设由于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搜集制作成本很高,为了提升案例教材的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指定在相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先的高校分别作为这些课程案例教材的主要搜集制作主体,引入竞争机制,优先拨付所需经费,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案例信息库建设,促进高校之间分工协作,克服各高校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三)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学生方面,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行政案例教学,消除学生对行政案例教学的心理障碍;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学习和领会,学生无形中就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养成虚心聆听他人说话的良好习惯,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增强其说服他人的能力。

(四)加大投入,加强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独立学院应从有限的财政中拨出资金,支持和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包括订购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图书资料,建立一些专用的案例教学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等,通过体制创新共享独立学院母体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已有的案例教学资源等。

(五)调整教学安排,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内容和方式在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的今天,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应采用小班形式,以笔者从事案例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来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人数规模应在20人左右为宜。教学评价或教学考核绝非教学活动的终止和总结,其本身也属于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引导教学的重要手段,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在案例教学初始,应明确告知学生有关课程考核的规则与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核,恰当安排学习计划和调整学习方法,避免诱发不良的应试心理而“死读书、读死书”。其次,在案例教学期间,加大平时考核在结业成绩中的权重。考核事项可包括分析案例写心得、撰写学期论文、难点热点辨析讨论、知识点自学答问、学习态度等方面。最后,优化考核考试制度。传统的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手段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业水平。因此,要实行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达到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围绕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历届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师要基于独立学院的“三本,’教育层次定位,结合“后大众’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背景,在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要求的基础上,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有计划地进行案例教学,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3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政管理;教学探究

引语

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行政管理的教学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资源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另外,开放自由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探索有关的行政管理课程知识。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在以前的行政管理教学中,教师掌握了课程教学地主动权,决定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进程。而网络资源可以方便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让学生掌握了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主动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优势

(1)网络信息技术拓宽了行政管理课程专业知识、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网络的信息承载量远远超过了教材、书本所能够记载的。而网络信息方便的获取方式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得学生可以便利地检索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拓宽了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一个网络上将行政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集中,并进行合理的分类。这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受到信息载体的限制,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此外,音频、视频等媒体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单一的黑板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图像、视频来获取更直观的知识。这种直接的感性认识可以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接受。而在网络上检索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给予了学生在学习上前所未有的自由。

(2)网络给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联系提供了便利。网络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其高速的时效性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信息交换。透过网络,学生可以快捷地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获得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宽松、愉快的网络环境给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信息传递的高效率让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网络的出现使得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不再是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主宰者,而更像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种差异性教学方式,充分考虑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尽管网络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有着上述优势,但其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仍需要研究和探索。作为一个新的信息传递媒体,网络已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其对学生的影响可谓相当深远。但这些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很多学生上网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浏览各种网页,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学习。而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既多且杂,如何消除负面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是个严肃的问题。而且,网络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笔者认为,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网络教学的力度。从目前来看,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前景是很广阔的,但其现状却并不能够让人满意。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相当明显,学生们迫切希望在行政管理教学中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推广网络教学模式。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性地认识到,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成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这就需要我们加大网络教学的力度,将网络资源与行政管理教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掘网络教学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2)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随着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相继投入使用,可用于行政管理教学的网络资源已经越来越丰富。而很多专业的网站也提供了大量的行政管理教学资料。不管是马列主义经典理论,还是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乃至国内外时事评论,都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检索到。而且,网络上搭载的各种媒体以多样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资源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在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避免消极信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

在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教学的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突显了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行政管理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

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教学中,显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学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自身事务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科学化、行政组织合理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事行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管理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避免“填鸭式”灌输的有效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客观记载下来,经过教学准备,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真实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热爱行政管理学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社会学科,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行政生态环境使得行政工作不断面临挑战,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不同行政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揭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验证行政管理原理原则、引出某些原则或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案例,经过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做出合理的决策并从中认识到行政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已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教育界一直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系统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在高等院校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融汇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种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过程。它强调以案例为基础,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案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进而获取真实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与目的之一。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师生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的背景并对相关信息做出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知识点,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二是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要点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划分,选取恰当的行政管理学案例,通过重点和难点的讲述,有的放矢,更好地显示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三是统筹安排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什么、提炼什么、如何实现案例教学的预设效果、如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等问题,需要教师事前做出详细的系统安排,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点睛”作用,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相应地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主,尽管教学案例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已理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顺利地应用于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独立分析、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理论。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正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找出不同案例所蕴涵的基本管理规律,得出个人的分析见解,并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各自的独到之处,从而有助于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阶段

选择和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之所在。反映行政管理学的案例收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本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社会实践和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管理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写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功底和文字功夫。二是依靠教师本人,及时寻找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案例或者从电视、网络上下载视频案例。相对而言,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通过案例穿插、小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和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使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既突出了讲授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分析不设参考答案,允许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和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习惯了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激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给予学生较长的讨论时间和较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加强学生行政管理学思维能力的素质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所以,案例教学仅仅是行政管理学理论教学的辅手段,理论教学才是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正确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存在多种模式,有先讲案例后讲授理论、先阐明理论后给出案例或案例理论同步讲解等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模式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当才能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也需要改变传统被动的“灌输-接受”的学习角色,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平等沟通,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案例教学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管理考核问题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师生应当在各阶段中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主导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针对那些带有个人鲜明特色、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价值取向,教师和学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积极的认可和善意的指正,甚至对独特的见解报以热烈的回应。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评、案例讨论的发言考评、案例书面报告考评、案例考试考评。累计相加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考评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成绩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结语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评案,较好地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7(1).

第5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

行政管理学课程作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就当前而言,许多院校将培养适应于现代社会竞争的创新人才作为院校培养的重要目标。鉴于此,行政管理学程已经被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旅游管理,还有社会工作、农村区域发展等基础性课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行政管理学能够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操作技巧给予培养,促进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素养的提高。从这个意义而言,积极加强对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学生。

1.积极提教学质量的意义所在

1.1加强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第一,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积极加强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有助于提高公务员具素质,还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高。在校大学生是公务员重要来源人员,有助于提升未来行政管理活动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其意义很深远。此外,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国家的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等各个方面的了解,对公务员所具备的原则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第二,有助于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当前政府在管理中一再强调着管理的效率。但是在实际中,我们的政府机构中的管理一直处于一种低效率化的状态下,在加强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后,尤其是在管理中将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目标管理引入到具体的公共行政领域,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积极提高,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1]。

2.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2.1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模式不当和教学方法单一状况

由于行政管理课程学科的自身的特点,主要偏重于学科的理论上。对这些理论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办法是讲授法。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从属位置,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一堂课中,就是只负责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负责对知识的记忆。整个课堂气氛低沉,必然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的课堂采用讨论式的模式进行教学,但是讨论教学本质没有把握好,表面上课堂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由于讨论过程中没有深入地触及到课程的深层次的东西,最终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都是教学模式不当所造成的结果。

2.2在案例上存在缺陷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在具体案例资源上严重缺乏。当前,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所用的教本一般都是国家规划教材,且由于供行政管理教学的案例的缺乏,案例教学很困难。此外,就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来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只相当于知识的存储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不高,效果欠缺。當前,在市面中存在着具体的案例的教材,不过这些案例不是一种事例的汇编集合,就是一种经验的验证,有很多问题存在:有的案例只是对事例的叙述说明,缺少详实的背景材料的提供。有的仅仅注重定性层面上的研究,缺少定量层面的全面剖析。有的仅仅局限于知识点层面的案例,缺乏综合性的案例。总而言之,这些案例不全面。这都是客观因素因素所造成的结果。对这样不全面的案例整理起来不容易。

2.3对学生实践能力锻炼不够

毕竟行政管理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与此同时该学科还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一门学科。故而在行政管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行政管理纵深改革发展给予时刻地关注,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地结合。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和教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时间能力的锻炼特别缺乏,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不高[2]。

3.促进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策略

3.1还权于学生,加强能力的训练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由于学科自身的因素,理论性很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居于主体地位。原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属于主体地位却被剥夺,压制了学生积极参与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灵动性。鉴于此,在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还权于学生,加强能力的训练。教师应当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在课堂中只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故而还权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很多,如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对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行政协调”“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这些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2丰富案例题库,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案例总体缺乏,导致教学生动性欠缺。所以,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之前,应该加大编写案例的力度。关于案例教学法而言,该方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1920年),在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的讨论。就当前而言,在当代行政管理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时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的形式。从中我们也发现,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的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充分的案例。鉴于此,应该在案例上加大编写的力度。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客观和公正。最大可能地将事件有关的当事人给予在现。而在案例的内容的选取上,尽可能地选用适应形势理解能力,适用于我国现实的一些案例。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

3.3加大对实践实习的基地建设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实习的基地建设的力度,其目的在于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有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时机,促进学生对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整个情况的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新的是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实习基地中,学生是处于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之中,在真实的环境中能够深入到政府工作机构之中,在这种环境中逐步适应。例如,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积极引入诸如现场观摩方法等交学法,让学生有更深的体验。另外还可以采用实践调查法,如充分里利用节假日的时机,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展开专题调研活动[3]。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为了有哦小地提高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必须认识到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还权于学生加强能力的训练,丰富案例题库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加大对实践实习的基地建设,相信一定会促进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小宁.《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J].学理论,2014,(21):211-212. 

[2]徐仕强.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1):120-121. 

第6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040-01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当下属于一个热门专业,再加上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学习行政管理专业也成了众多学生的追求,但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知识水平补给不能达到学校的需求,学生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不能更一步的结合提升,在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中不足的方面一一体现出来,其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尚在完善中。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理论与实践的不完善。

行政管理专业在当下发展中来看前景可望,但是,由于教师的理论教学可能偏多于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會有一些乏味,精神上从最开始的热血慢慢平缓,到最后只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相对来说,实践教学模式可能会较少一些,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不能够契合的融在一起,久而久之,教师信心缺失、学生激情减弱都是一些理论与实践不能完美结合的问题所在。

2.实践平台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

高校行政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够做好应对的措施。比如不能够在学生对行政管理陌生的时候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是实践的平台欠缺,实践的经费限制等一些问题。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要亲自投身在其中,高校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就是学生实习的问题关键所在,社会上一些企业不会选择录用实习生,或者录用的实习生职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存在着差异,不能够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学生实践技能不能提升,这种形式化的实践模式教学非但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认知,反而会浇灭学生的激情。

3.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至今,高校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到实践知识,也会对外聘请一些有实践技能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是说这种现象不好,而是聘请的工作人员实践教学虽说益处多多,但理论可能就会有些欠缺,教师与聘请的实践工作人员两者不能完美的契合指导,因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率与效果。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师资力量方面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学历都是很高的博士硕士,但是教师本身就是理论性知识强于实践性知识,这样就不能够对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建设性实践指导。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对于本专业外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多,运用的能力比较欠缺,对于专业实践不熟悉,缺乏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难以将教材理论知识有效的转化为实践教学中的技能。

4.不能掌握实际运用技能。

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运用于实践中,没有最初的实践哪来的理论,万事归根结底都出自于实践当中。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从事社会各个行业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可以通过书籍电视网络人际学习见识,但是各种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去探索运用,理论是了解这个事物,实践就是创造这个事物。理论掌握了就要去实践操作,运用技能,让理论和实践迸发前进,不然到最后就是说起理论侃侃上口,实践中却是个小白。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对策

1.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完善。

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过于省略化,两者有些相悖,完善实践教学模式需从优化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兴趣、增加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激情几点考虑。优化实践课程属于硬性,需要高校对行政管理实践课程的增加和调节,比如计算机课程,多一些类如排表、文字处理、文件管理之类的。培养学生兴趣激情基本是每个教师应该注重的,学生因为有兴趣才会理解学习的更快更多,可以从学生的思想点出发,让其从中感到兴趣,更想亲身实践的心态。

2.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平台的完善。

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高校可以在校内拓展一些实践类的活动也是可以的,更利于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提升,增加一些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维持,可以按照储备经费,教师人员安排合理的运用,如果是在社会企业中实践,高校应该与社会企业之间沟通协商,实习生主要以职业岗位对口为前提,这样学生不仅实践技能提升,兴趣增加,又能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的心态,积攒经验丰富阅历。

3.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以及素养。

行政管理专业包括的范围也是比较广,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学生学习的时候,高校的教师也是可以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教师理论经验丰富、实践经验充足,才能教出来更好的学生,教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继往开来的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按新课程标准大胆执教,从电子计算机中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和数据,制作多种教学课件,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这是科技现代化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教材,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及“照本宣科”的陈旧教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4.提升实际运用专业技能。

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校内活动、论坛、辩论类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口、手之间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加以相互探讨,相互实践学习,在课堂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趣味,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这几个方面应该更加贯彻在教学之中,也可进行实验式教学,带着学生离开课堂,去模拟的实习岗位去实践运用,之后做好各自实践心得,同学之间互相分享探讨。

总结:

在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这些年,社会对于这门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应该在高校培养行政管理人才方面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在理论知识普及下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不断的学习探究,增加经验,丰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娟.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J].智库时代,2017(16):143+145. 

[2]赵玉娴.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08):38-40. 

第7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4―0031―01

随着教育的普及发展,我国高校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校专业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在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其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工商管理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个人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体验,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前感受到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气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传统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弊端

1. 教学过程模式化。传统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学采用的是固定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材,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没有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工商行政管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2. 教学计划单一、教材陈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对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增加,其职能和岗位安排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但是其教学计划却没有与时俱进,且教材内容落后,不符合时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 毕业生对社会缺乏适应能力。工商管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习交流以及学习创新等,导致毕业之后的学生很难和竞争力强的社会就业环境相适应。

二、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概述

对于传统工商行政管理教学的缺点,工商行政管理教学进一步加强了改革,设定了“以工商发展为本、面向全社会、重视实践能力”的改革目标。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工商行政管理职业发展为要求,以工商职业管理专业的能力发展为本位。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和实际发展不相适应的工商行政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建立一个能够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能力、独立应用知识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第二,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 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改革策略

1. 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确定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需要到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作,具体从事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等经济管理监督工作。但随着工商行政管理的不断发展,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转变,即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 由原来的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由原来的给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的观念转变为有教无类的观念。

2. 工商行政管理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构建一种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两个方面,其中专业的能力主要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法律的掌握能力、中介服务能力等。非专业的能力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社交能力、驾驶技能、书写能力、演讲能力等。教师要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对工商行政管理的需要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 重视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教学。工商行政管理教学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此,学校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在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同时,积极建立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引导学生利用技术实现学习的完善。

第8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国家教育部曾经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定性为:培养具有行政管理能力,具备政治、法学理论的专门人才,能够在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轻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1]。

2.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性差

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办学方针较为一致,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在进入社会后针对具体的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这就让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3.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中80%是理论类教学课程,而技术培养、操作能力类课程不到20%,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用。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如此比例不协调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是动手能力极差。

二、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

教育内容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目标进行,积极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精选主干课程,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优化课程设置有利于完善教学内容,所以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会出现强调课程设置改革却忽略教师授课内容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及经验水平制定有重点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讲授课理论与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学到更专业的知识;结合国外优秀教学理论,及时向学生讲述国外科研最新动态;并且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2.改革考核方式

以期末考试作为每学期的学习成果考核往往存在着偏重考核书本基础理论的问题,这样的考核办法不能对学生学习成果起到真正的检测作用。

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2]。完善期末考核试卷的试题内容,强调试卷考核的信度以及区分度,试卷考核应综合涉及认知、理解、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各方面内容。平时考核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作业布置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尽量布置具有实际性和研究探讨价值的论文。

3.创新教学方式

采取案例讨论法以及专题谈论法开展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案例讨论法是要基于基本原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在充分讨论中促使学生对具体问题深入挖掘,对知识熟练掌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专题讨论法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讨论结束之后老师要对观点给予总结归纳,巩固课堂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制定实践课程计划,联系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实践提供平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后让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聘请机关工作人员举办专业讲座,讲述在企业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和通过何种途径解决问题的具体案例,普及实践知识。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从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目标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 丽,王雪军.浅谈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

第9篇:行政管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12-0074-04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不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養模式。近年来,研究性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卓有成效。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1]研究性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质疑求知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与问题求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技能,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与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创新的意识”。[2]因此,研究性教学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2005年以来,扬州大学持续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三维式”研究性教学体系,包括纵向维度上的“三层面”(理念引领、制度构建和部署实施)和横向维度上的“三环节”(以学科思维训练为指向的研究性课堂教学、以能力拓展为指向的研究性实践教学和以自主学习为指向的研究性网络教学)。2014年以来,扬州大学将研究性教学引向深入,在全校遴选了包括行政管理在内的18个专业,在专业整体层面上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

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1999年,近年来在学校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些课程也陆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探索,但这些课程往往只做两三节课时的改革。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2014年行政管理专业被列入学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试点,这标志着研究性教学改革不再是小打小敲,而是全面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有机的系统工程。改革需要认真进行顶层设计并协同推进。但目前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一、行政管理专业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

推进研究性教学不只是某一个教学环节、某一些课程的要求,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改革举措”。[3]通过行政管理专业层面开展“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助于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成果也可推广到其他专业,具有借鉴意义。

(二)作用

1.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契合了公共管理实践需求,有利于达成专业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型专业。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担负着提供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时代使命,既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要应对风险社会来临的挑战。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有以下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应当知道行政管理专业是什么,熟悉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能力要求。这是知其然。第二层次: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又要了解这些理论知识背后的社会背景及相关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这是知其所以然。第三个层次:通过研究性学习与思考,提出适应时展需求的行政管理应当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应当如此的理由。这是在对已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综合集成基础上的创新,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充分体现。这是学以致用。

2.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公共管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课外创新活动不够等问题,使学生普遍以接受式学习为主。”[4]而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学习革命”,它是以教会学生“会学”为己任的。研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

3.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有利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研究性教学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彼此之间在尊重独特性、欣赏差异性的过程中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5]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通过参与、合作、交流、互动,不断激发思维火花,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平等,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二、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层面上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涉及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通修课和所有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按照学校有关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制度文件,行政管理专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要求每个教师撰写课程研究性教学计划,并在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专业层面上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从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新生进校后开始实施,至今已近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持续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机构,出台激励措施,但教师对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仍有待提高。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是全新的探索,涉及面广,因而学院成立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由专业负责人、学工等相关人员组成。该小组负责拟订与实施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方案,落实具体的教学任务,制定课时计算办法并分配相关经费。组织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相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开展广泛讨论,增强对教学改革难度和复杂性的思想准备,并以实施方案达成共识。但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力仍存在较大差异,对研究性教学的具体模式和操作方式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否需要统一开展研究性教学,存在不同的看法。

2.在全面推进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中,精力与时间耗费较多,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负担重。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几乎涉及所有的课程,每门课程至少要有70%的课时开展研究性教学。行政管理专业组织任课教师制定课程教学标准,撰写研究性教学大纲和教案,遴选或编撰案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学备课量大,事先要撰写实施计划,准备案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还要有教学互动。课后往往还要布置作业、阅读和实践训练项目。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更多,但教学效果不一定更好。学生课前要预习,准备案例,阅读指定书目,课中要参与讨论,课后要完成小论文等作业。因为每门课程都开展研究性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感到學习负担重,时间不够用,甚至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

3.以“四年一贯制”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但设计的系统性和推进的有序性欠缺。行政管理专业自2014级新生起,实施专业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并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涉及行政管理专业所有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虽以单门课程研究性教学为基点,但必须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定位的角度系统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来实现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通修课如公共政治课、高等数学、英语等与学科基础课如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等开展研究性教学,其要求和目标都不一样;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行政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社会学等在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和目标上也不相同。每一个课程类别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专业层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时,对各类别的课程特点和作用并未进行细分区分,缺乏对研究性教学的系统设计和有序推进。因此,虽然形式上是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但实际上仍是一门一门的单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拼凑。

4.将个性化教学提到重要位置,但对学生认知规律研究不够。研究性教学改革强调因材施教,学校相关文件也规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任务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也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释疑解惑。但目前对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研究仍然不够,对大学四年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专业标准仍然理解不深。因此,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可能会通用一个模板,不能体现不同年级学生所对应的能力标准。

5.研究性教学改革全过程实施,但协调组织乏力,联动性不强。研究性改革涉及教学全过程,但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教学方法创新,而应把它看作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几年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改革做到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研究性教学改革发挥了综合效应,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由于涉及主体众多,未能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因此,联动性仍有待提高。如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申报大学生科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往往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与研究性教学的联动性不够,形成了“两张皮”,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向科研的拓展延伸不够。

6.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尝试,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教学形式雷同化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目前,大多数课程采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趋同,手段兼容。[6]研究性教学可以基于案例驱动来开展,但不应仅限于案例教学,还应包括其他多种方法。对于行管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如果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发教学形式雷同进而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教学效果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维持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提高他们在研究性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单门课程层面上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各门课程都编写了研究性教学实施方案,但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按要求,教师每学期初都要提交该学期所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大纲和教案,但大多数大纲和教案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匹配、与社会需求不符合、与本门课程特点结合不充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了解不透,因而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在研究性教学方案中应确立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即课程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与研究目标、个人学习与发展目标。[6]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之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但目前大多数研究性教学方案中都没有明确这些要求,目标模糊。

2.案例教学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教学过程单调、程序化和走过场的现象。行政管理专业自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来,一开始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养成。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上课好像在“走程序”,布置案例、分组讨论、课堂交流、小结点评等依次进行。一些教师为了完成研究性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各个步骤,给学生一种“走过场”的感觉。

3.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研究性教学,但少数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不够。研究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求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虽然要转换角色,但仍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并对课堂节奏加以控制的主体。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都非常丰富,但缺乏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在讨论中针对学生的质疑、思考和反馈意见,教师也不一定都能及时调整内容和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对于案例与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的关联度、案例的大小与复杂程度、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匹配度等往往考虑不周全。另外,由于课程总课时是固定的,因此,需要把握好研讨、交流、分析的时间。但由于一些教师估计不充分,往往没有预案,现场掌控力弱,拖堂现象屡见不鲜。

4.研究性教学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受时空限制较多。研究性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的。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要设置一定的管理情境,以营造一种“在场感”。如果进行角色扮演,可能还需要一些道具。这对教室桌椅布局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时讨论耗时较长,不一定能完全按照目前节次时间要求准时准点下课。这些时空条件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具体实施也生了一定的影响。

5.考核方式不断改革,但教师和学生尚不能完全适应。考核方式改革是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开展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要探索新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行政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平时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变为平时成绩占70%,期终考试成绩占30%。而且期终考试的形式也不一定是闭卷,可以是开卷、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本门课程教学中,要全过程作好记录,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但一些教师记录不全,考核标准不明确,导致成绩考核的随意性。学生面对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也不太适应,尚未从传统的考试习惯中转变过来。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继承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传统,努力将行政管理专业建成具有特色、富有改革成效的专业。

(一)重视顶层设计,强化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不能仅仅是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单纯复制,它应该以系统的观点和战略的思维进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避免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碎片化、单一化。

行管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要着眼于从整体上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二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策略要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依据。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知识的逻辑顺序设计的,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有序、分层、组织化。教师也需要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

三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评估遵循学习成效导向原则。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成效的显现有一个过程,最终要以四年整体学习成效检验改革成果。这种评估重视学生学习成效,重视毕业生的能力标准。这就需要基于培养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目标实现。

因此,必须制定详细的行政管理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要坚持“三个符合”,即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政管理职业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该方案要贯通四年学习周期,协同教学各环节,覆盖全部课程,达成“四合”,即知识系统的有序整合、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与学的调适契合。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过程的精细化和组织化

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涉及多元主体,贯穿大学四年,涵盖所有课程,面广量大。要实现研究性教学的整体联动,就必须首先建立研究性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谋划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重点难点。

其次要制定相关制度,强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制度是各方主体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规范,涵盖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将各行動主体联结成一个互动整体,将研究性教学的先进理念转化为与教育相关者的自觉行动,从而确保研究性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科学展开。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课程设计规范、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行政管理专业任课教师研究性教学评价标准、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等。

(三)完善推进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活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

有效的机制能够保障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按既定方案向前推进和深入。一是要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导机制,坚持研究性教学改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二是要建立任课教师协作机制,坚持集体备课、全员教研、公开课教学等,促进教师之间互通共研机制的形成,使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成为专业整体研究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三是要建立课程内容整合机制,坚持统一的教学核心内容,明晰各课程的重点。四是要建立工作动力机制,坚持教学成果导向,强化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五是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坚持规范教学过程,强化对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及时跟踪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动态,及时调整产生的偏差,确保教学质量。

(四)做好支撑保障工作,确保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推进工作专业化和高效化

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除了思想认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以外,人、财、物的投入也很重要。

一是要保证充足的教师及辅助人员数量。研究性教学耗时费力,应给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辅人员,如聘请研究生担任助教等。要对教师开展经常性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以此确保研究性教学改革的专业化。二是要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网络平台、课程资源建设、校外参观实践、教师激励等都需要不少的经费,而且需要持续投入。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来说,图书资料也非常重要。要加大投入,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建设工作,包括网络资源库,并做好相应的服务。三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保障。在线教育课程建设、微课制作、师生网上互动等都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平台,需要专人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研究性教学活动的高效率。第四,学校还应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保障。要有一定数量的适合研究性教学特点的教室、讨论室,学生也应有自主学习的场所,图书馆可设置阅读室和小型讨论室。

以上措施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自的内在驱动力,形成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5] 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2] 高辉,郭文善,严长杰,刘巧泉,苏玉宁.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讯,2014(22):141-143. 

[3] 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2(8):10-12. 

[4] 杨运姣,罗超群.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98-503. 

[6] 王海兵.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的耦合及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10):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