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运营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低碳经济;图书馆管理;节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并且随着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上的需要层次的逐渐提高,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信息化、知识化不仅是高校图书馆的主题事业,而且还支撑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新时期下的图书馆人,改变过去那种图书只是简单地阅读服务和外借读物的传统观念,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引进全新的管理理念,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好的担负起新时期科研与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本质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排放、低能耗为基本经济特征,以高效的利用与能源的清洁开发为基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大幅度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范围的研发温室气体等的减排技术,建设一个低碳型社会,从而维护生态平衡。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其实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其次,低碳经济是以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以及低碳技术为核心,它是继工业革命、农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全球经济形态下所涌现出的新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显然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经过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过渡阶段的主要特征,甚至会成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发展未来社会经济的主流模式。所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场涉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国家权益、价值观念以及人类命运的世界性革命,而且还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经济模式过渡到低碳能源经济模式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低碳经济和图书馆管理的结合
要想有效的对图书馆进行低碳管理,就需要从基础上结合实际,把低碳经济模式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当中。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图书馆管理,就是在建设与管理运行图书馆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节省资源、减少生活以及工作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等废弃废物的排放,通过缩减管理成本来提高管理效率,努力建设一个节约、绿色、高效、健康的工作氛围和阅读环境。可以通过贯彻低碳意识,建立一个低碳化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减少排放和降低能耗。
三.构建低碳图书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构建低碳图书馆实质上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实践与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对低碳经济理论模式的实践是一种双重探索,一方面探索了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另一方面破解了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资源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主要载体,还是确保能源安全,转变发展方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途径。而图书馆在当今社会中对传播信息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此更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及时的传达和学习最新国家政策,要在结合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的同时,更要认真地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并将其真正地应用到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和建设实践当中。
构建低碳图书馆是适应时展潮流趋势的体现,实现图书馆多元化节能性和高能多效性管理的低碳经济模式图书馆是一定阶段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产物。低碳图书馆属于一个正在不断成长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其社会职能和工作内容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且需要跑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社会环境的协调性与平衡性相保持,才会使得图书馆自身不断的健康发展。因而提供高效的创新型服务,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下对图书馆进行节能性管理,就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对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把图书馆的各要素跟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协调和平衡,从而使图书馆彻底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
四.图书馆的低碳发展模式
低碳图书馆建设是以低排放、低耗能、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能源体系为核心,改变图书馆馆理员以及读者的管理服务工作方式,将低碳化的理念全面融入到图书馆日常的信息管理服务工作当中,形成节约、健康、低碳的管理服务模式,为实现图书馆的低碳化逐步迈进。其次,图书馆作为公共阅读场所,每天都会接待大批的读者。因此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使用各种硬件设备都会产生大量的含碳化合物气体,包括电梯、空调、电脑等。通过结合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来完成或实现图书馆的节能管理服务,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式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变。
(一)图书馆员的低碳工作方式
首先,作为图书馆员,在工作当中应该做到尽量无纸化办公。平时在浏览资料和学习时,可以通过电脑上的电子版来进行阅读,如果是需要要携带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电子扫描到移动存储设备中,尽可能地少使用或不使用纸张。如果实在需要纸质资料的时候,可以将纸张的两面都进行复印或打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低碳消耗。其次,关于办公室的饮水机,在闲置不用时应该断开电源开关,并且避免反复加热;关于办公电脑,可通过适当调低电脑屏幕的亮度来减少电能消耗,同样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从而减少硬盘的工作量,平时不用电脑时应该将其设置为睡眠状态或关闭,这样维护电脑也省电既省电;在办公室尽量避免使用像空调这样的大功率电器,或者使用的时候温度应该调整到低能耗的水平,以此来缓轻电能损耗。
(二)图书馆的低碳管理服务
1.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渐渐跟不上数字时展的脚步,因此倡导低碳阅读主要的体现方式为电子阅读。一般情况下纸质资料都较为厚重而且还不方便较多数量的携带,所以我们应当宣传并普及电子阅读的使用效率,关于一些比较喜欢“宅”在家里的读者,我们可以向其免费提供电子书等的网上借阅服务,使读者只需在图书馆的相关网站上登陆就可下载获得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报刊或数据资源。与此同时,有条件的话图书馆还可以积极的引进一些其他各类数字资源,也就是除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外,适当的添加多媒体学习、VOD点播系统等设备,以此来满足广大读者不同的需求。
2.针对一些可以淘汰掉的书刊教材等,可以考虑将其进行循环利用,例如举办“图书漂流”、“图书公益特卖”等趣味活动,使得图书的资源价值和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地利用,用实际行动来倡导绿色节约意识,既能更好地提高全民阅读意识,又能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3.应当大力扩展文献传递和图书馆之间互借管理服务。将其当为一种重要文献信息的有效手段与保障机制,着重知识与信息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这种管理服务模式不仅使得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物理存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小,而且还分担了人力与资源成本,因此有利于节约成本;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从而提高了文献的使用率,更好的使广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在传递文献的方式上,选择电子邮件等方式也体现着低碳理念。
五.图书馆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
(一)个体读者的宣传
针对公众或者读者,图书馆可通过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有奖征文、征图等趣味活动,用文字、绘画及摄影作品的进行电子版形式征集,并将整理排版后的公众作品公布在图书馆网站上让公众自己去投票和点评。这不仅仅能够充分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与热情,而且还能在娱乐的过程中让读者认识和了解“低碳”的理念。或者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其他相应的主题讲座以及放映宣传片等宣传工作,大力普及低碳意识,树立读者的低碳生活理念,努力积极倡导低消耗、低能量、低代价、低开支的工作方式和低碳生活。
(二)组织读者的宣传
对于企业和单位,图书馆可以通过无偿提供相关低碳技术等书刊资源,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当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时期,并且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设施不会被停止,与此同时对能源上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应当在低碳经济模式下进行战略性投资,尽可能的采用减少排放等技术。对于如何在生产工作或者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废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以使员工在阅读相关刊物书籍时获取相关信息,逐渐提升员工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加大对低碳技术学习的力度。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而产生的环境与能源问题也随之日益加剧,因此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建设低碳经济模式的图书馆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图书馆不仅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是图书馆向公众宣传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人文理念的价值意义。为此,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去实践图书馆的低碳经济运营管理服务模式。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尽力减少能量的损耗,并尽可能的去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共同构建一个节约资源、低碳排放、可持续发展、健康和谐的低碳经济模式图书馆体系,携手推动低碳经济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余来文。谭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J].中国石化,2009(12):14一16
【关键词】公共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制度建设;社区
【Abstract】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national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This article Dongguan Village(community)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of 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work of card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reference.
【Key words】Public electronic reading room;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ading room;Community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是国家文化部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根据文件要求,各省市都已经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东莞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市建设,通过2011和2012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设了覆盖全市的588个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以东莞市图书馆为管理中心的市-镇-村三级管理模式。本文重点就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制度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制度建设概况
2012年,按照东莞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方案,提出的“到2012年底全市将实现镇街、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的要求。为了保障按时、按国家中心标准完成建设和开展服务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东莞根据国家文化部文件要求,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并以文广新局公文方式下发各镇街,要求参照执行为确保全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制定了以下标准和规范:
1.1 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标准
参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度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及《公共电子阅览室标牌样式》的通知(办社文发[2011]31号文)、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社文办函[2009]371号)及广东省文化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粤文社[2011]2号)要求,在建设标准中,规定了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对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建设面积、设备配置、网络带宽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些规定为各镇街建设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提供了依据,并为实现全市公共电子阅览室达到统一模式奠定了基础。
1.2 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标识系统标准
参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度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及《公共电子阅览室标牌样式》的通知(办社文发[2011]31号文)和东莞图书馆总分馆标识系统,对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标牌进行了统一设计,并形成了《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标识系统标准》,在该标准中,对标识形态、色彩、尺寸、字体、材质、文字内容以及环境色调等提出了详尽的要求,为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统一标识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1.3 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家具配置标准
为了实现统一连锁店的效果,我们借鉴苹果手机专卖店风格,设计符合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家具形态、色彩,同时,融入了家具灵活多变的元素,并将这些形成标准。为各镇街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家具采购提供参考和依据。确保了所建立的新型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家具设备在形态、颜色上的高度统一。
1.4 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运营管理规范
根据东莞市总分馆管理模式、网络构架、设备配置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运行管理规范。内容涉及管理设备日常开启、检查、关闭,读者上机登记办法,无线设备接入方法,PC机日常维护,系统备份及还原等。对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正确管理设备、开展服务起到了指导作用。
1.5 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规范
参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文化部办公厅办社文发[2010]31号)和《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粤文社[2011]2号)文件,结合东莞实际情况,对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人员要求、服务内容、开放时间、宣传活动、读者满意度调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使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如何开展服务、人员如何配备、明确服务内容、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和读者调查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2 存在问题分析
制度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服务和管理。如何做好制度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分析和解决。
2.1 制定的制度是否能有效地执行
比如,我们在服务规范中就提出了每周开放服务的时间要求,但个别村(社区)还是我行我素,不按照制度去做。为此,我们针对类似的问题展开分析,将一些关键的执行成效纳入到各镇街文化考评中,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定期的检查、打分,对镇街社区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开展、运行情况等进行监管。因为各镇街文化考评直接关系到各镇街党委和政绩挂钩,各镇街非常重视文化考评的结果。因此,制定的制度得到了较好地执行。
2.2 运营管理规范中涉及到一些技术要求,因村(社区)都存在缺乏技术人员的情况,无法按照制度去执行
针对基层缺乏技术人员的情况,我们制定了基层人员培训制度,通过市文广新局下发正式的人员培训通知,由图书馆组织业务骨干,对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在资源利用、开展读者服务、宣传培训、设备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不定期的集中培训。同时,搭建QQ群,建立良好的实时沟通渠道,及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更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等方式直接解决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技术问题。通过上述措施,运营管理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得到了较好地贯彻执行,并形成发现问题-记录反馈问题-解决问题-汇总下发的工作流程,提高基层技术人员水平的同时,也保障了了基层运行管理规范的顺利开展。
2.3 出台的制度还有很多遗漏
比如,网络出了问题,如何解决?找谁解决?这些是不是也需要纳入到制度体系中来?我们把这些问题进行分解,找来相关的提供商,共同交流和协商,制定网络、设备技术支持和维护制度,通过及时的电话、网上沟通,在最短的时间找到相关人员,并尽快处理故障,并要求将处理结果备案,如果是常见问题,还汇总发送各镇街管理人员。
通过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东莞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经过了建设、开放、完善的过程,已经逐步形成了较全面和健全管理、运营的各项制度,并在示范区创建验收中,收到了业界的认可。
3 对制度建设的思考
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应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从体系化、集群管理着手,从已经建设的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运行中,总结归纳,并提炼出符合实际的建设标准、管理规范,保证建立受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人欢迎,并得到充分利用的社(下转第223页)(上接第215页)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成为我们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 制度范围和内容有待补充和完善
通过东莞市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制度建设的制定、运用,我们发现建设之初制定的制度和规范还存在覆盖范围小、有一些工作中需要规范的内容尚没有纳入标准规范中。
3.2 急需制定资源配备制度
在这个制度建设中缺乏资源配备方面的内容,这也是目前全国图书馆非常关注的内容,因为它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开展服务的核心因素,没有好的内容、没有适合市民需要的资源,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就没有活力、没有吸引力。希望国家相关管理机构及早制定相应的资源配备制度,确定资源范围、内容、使用办法、知识版权授权等制度和规范标准,以确保已经建立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有充足的资源保障,开展读者服务。
3.3 制定资金保证制度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运行、管理与开展服务都需要有持续的资金保证。目前,无论是国家、各省市相关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资金保证机制和制度,来确保后续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从上至下提出公共电子阅览室资金保障制度,并直接和考核挂靠,形成绩效管理模式,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持续、有效地开展。
4 结语
公共电子阅览室推进计划是我们国家站在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文化建设,要想把这个项目做实,一定要在制度上多下功夫,使基层社区在建设、运行、管理与服务方面都有法可依,只有这样,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才能得到持续、有效发展。东莞市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是国家文化部公共电子室推进计划的试点之一,尤其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设、运行、管理与服务模式,并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在业内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东来.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与思考[J].哈尔滨:图书馆建设,2012(1).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水平的先进性。随着社区的新型城市化发展,公共图书馆在创建新文化,打造“新型城市化发展标杆”,向智慧社区迈进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社区图书馆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为此,需要开发一个针对社区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该系统既能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程度的应用需求,还能使图书馆的管理透明,流程化。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出现也更好地适应了这种信息化、数据化的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了多样的软硬件资源,扎根于全、新、准的网络化资源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研究现状
目前存在很多大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根据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应用上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一些基础的借阅功能的实现,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不能实现联网功能,更多的是网下操作。图书馆更多的应用都是针对大型的单位,社区图书馆系统的发展还不完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馆藏文献,图书的数量的增多,读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之中,读者与图书馆的借阅往来也在增多,这些增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工作压力也在上升。所以,这些就要求开发人员设计出一个不仅给管理员提供方便,又能为读者带来便捷,然而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四)研究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是本课题所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当今时代,它在各行各业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正呈现出一个继续向前发展的势头,并与其他的信息理设备共同运用在管理信息的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进步,中小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可观的。社会上对这些开发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要求上都是急切需要的,所以开发人员必须从完善设计方法中满足用户对系统功能的真正的需求。
软件开发方法中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并且受到软件技术人员的青睐,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领域,也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主要途径。社区图书馆也因此收获到了惊人的经济效益。
本文所介绍的一个基于ASP.NET 的小型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了解到计算机在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由于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短时间内实现其全部功能比较困难,所以本系统只介绍社区图书馆的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借阅信息,系统管理的核心功能。 二、系统分析
在系统的分析阶段,最为基本的工作任务就是用户和分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用户把自己的真正需求传达给系统分析员,最终形成系统说明书和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在系统后期的设计实施过程中,主要的指导性文件就是系统的说明书,后期对系统进行验证也需要审核合格的说明书。
(一)可行性分析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对系统进行了解。
1. 经济可行性
当代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的运用也得到了极大地普及。本系统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可以通过相关的系统调查收集,所以,本系统的开发所需成本低,系统在日常的维护中的费用也是比较少的,这些都减轻了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人工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容易出错的现象,提高了经济效益。所以依据上述的考虑分析,该系统在投入和在效益上都是经济可行的。
2. 技术可行性
在评价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时,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系统中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只有符合开发者需要的软件和硬件才是可行的,另外,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上是否能使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等。
3. 社会可行性
越来越多的社区图书馆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因此图书馆就需要一种管理系统来为之服务,协助他们来完成社区图书馆管理这一庞大的工作。该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查询读者、采购员、书商、交易信息很是方便。
(二)需求分析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存储显得越发的重要,无论是在其数量上,还是其规模上,图书都在发生着与日俱增的变化。管理图书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用户对图书馆的需求是在动态的变化的,因为图书和用户的信息在是变化的,所以必须对图书馆进行非静态的管理,可是如果这些任务由人工去做的话,工作量是的庞大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开发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其实用意义的。本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了四个大的功能模块,包括图书信息管理模块、读者信息管理模块、借阅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1. 图书信息管理
图书是社区图书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该达到的功能如下所示。
(1)添加图书类别:增添图书的类别,对采购的图书、期刊等进行类别的归档,方便后来对图书进行编码摆放等。
(2)图书类别管理:对馆藏的图书进行类别的管理,合并或者重新分类,确定书籍、文献、著作的馆藏地点,修改、删除类别的设置等。
(3)添加图书信息:增添馆藏著作、文献、书籍等;图书信息管理:对馆藏著作、文献、书籍的馆藏地点,库存等进行设置,可进行修改更新和删除等。 (4)图书信息查询:读者对馆藏著作、文献、书籍的检索,便于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寻找馆藏的具置。
2. 读者信息管理
读者的管理是对读者类别和对读者的信息进行管理,其应该达到的功能如下。
(1)添加读者类别:添加读者的类别,把读者分为一般读者和VIP读者等,对其进行类别的归档,方便后来对读者进行权限设置管理等。
(2)读者类别管理:管理社区读者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管理,为后期的读者层级权限奠定基础。我们需要对读者的读者类型名字,借阅数量、借阅天数和续借天数等权限进行新的设置、修改、删除等。
(3)添加读者信息:增添社区读者会员,扩大社区影响力度,对会员信息进行录入,便于后期管理等。
(4)读者信息管理:图书馆中读者的增减的管理,对读者基本信息的更新维护,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可进行修改更新和删除等。
(5)查看借阅信息:读者可以查看自己的借阅记录,也可以进行续借,借阅的图书文献应在逾期前及时归还,否则应付一定的赔偿责任。
3. 借阅信息管理
借阅信息管理是对读者的借阅和归还的系统管理,其应该达到的功能如下。
(1)图书借阅管理:通过登记读者编号和图书编号进行借书,但在借阅之前,管理员必须查看该读者是否有逾期书籍未归还,如有逾期书,则不予借阅。
(2)图书归还管理:管理员需每天查看当天到期或者逾期的读者,及时联系他们归还图书。
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社区图书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该达到的功能需求如下。
(1)采购信息管理:馆藏著作、文献、书籍的采购员的基本信息的修改更新和删除的设置,采购员采购的图书类型的说明,根据采购的图书类型,采购书名,采购员名字进行采购员信息的检索筛选;添加采购员:对图书馆新进的采购人员进行增添设置;采购记录:采购员对馆藏著作、文献、书籍的每次采购都会有记录登记,对这些记录修改更新和删除,并且根据采购员的编号,采购员的采购图书文献类型,采购编号可以对采购记录进行查询;添加采购记录:对采购员的采购进行系统的录入,包括采购的图书类型、图书价格、图书数量等。
(2)书商信息管理:图书馆的采购离不开采购的货源,即书商,对书商的基本信息的修改更新和删除的设置,采购员采购的图书类型的说明,根据采购的图书类型,书商编号,出售编号进行与书商来往的交易信息的检索筛选;添加书商:对图书馆采购人员有新的采购来源的书商信息进行增添设置;出售记录:管理员会对采购员与不同书商的交易往来有记录登记,对这些记录修改更新和删除,并且根据编号,书商售卖的图书文献类型,出售编号可以对书商的出售记录进行查询;添加出售记录:对采购员的采购进行系统备份的录入,包括书商的图书类型、图书价格、图书数量等。
(3)修改密码:当前账户可以进行密码的修改,经修改更新后,下次登录可用新密码,当读者忘记自己密码而无法登陆时,可联系管理员在读者信息管理中进行密码的更新设置。
(4)关于系统:描述了该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了不同人员在系统中的角色扮演,便于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系统。
(三)业务流程分析
在业务流程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系统中的每一个业务进行管理,认识和了解业务模块所涉及的的内容及数据的存储、对信息进行输入和输出的控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这些将会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我们在此过程中应该用尽量标准的符号描述出来,绘制成符合标准的系统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TFD)属于一种业务关系,通过对系统内部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也就是使用规定的、精练的符号和连线来描述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便于阅读和理解。业务流程图的符号说明如图1所示。
管理员拥有最大的权限,可以对整个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包括对读者,采购记录,图书等的一系列管理,另外管理员也可以享有系统提供的任何功能权限,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四)稻萘鞒谭治
数据流程图是在进行结构化的系统分析时候的最主要的工具,通过运用数据流图描述数据的流动,存储和处理时所采用的逻辑关系,也称作逻辑数据流图,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经常说到的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符号如图3所示。
顶层数据流程图如图4所示。
本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5所示。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规格为新系统制定技术实现方案,即提出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部分。
(一)系统概要设计
1. 设计目标
通过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可以得出, 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运行使用时,应该能够实现下面的要求:页面的呈现简洁、亲切;信息的存储牢靠、简要;数据的归类精确、明了;查找与检索性能高效、灵活;不同的身份拥有不同的权限,同种用户也有级别的权限分层;容易维护和控制。 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通过对图书馆进行详细的调研后,对图书馆现存的问题以及目前系统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然后对新开发的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开发出既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又契合当代图书馆的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
依照图书馆的详细情况,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以下的功能。
用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用户类型管理。
书籍管理:书籍类型管理,书籍信息管理。
借阅管理:借阅信息录入,归还信息录入,借阅查询,书籍逾期浏览。
系统查询:图书查询,读者查询,采购信息查询。
采购管理:添加采购员,采购员管理,采购记录管理。
出售管理:添加书商,书商管理,出售记录管理。
图书馆信息;修改密码;退出登录
通过以上的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如图6所示。
(二)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概要说明
数据库系统还未出现之前,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加工数据,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使人们把重点开始放在共享数据库的阶段。它的出现使管理员更加容易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又有利于对应用程序的维护,数据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相容性也得到了提升。计算机行业中,最快的发展技术就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部分的设计对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管理系统必须有一个好的数据库与之匹配,所以,开发人员需要根据系统的特性设计出合适的数据库。
由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数据信息量不大,对数据库没有太高的性能要求,所以,该系统使用了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名称为DB_KBLibrary.MDF。本数据库包含11个数据表,如图7所示。
2. 数据库概念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E-R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E-R图是用统一的图形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图例说明如下图8所示。
按照上面各个章节对该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设计出了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的实体主要有社区图书馆实体、读者实体、图书实体、采购员实体,书商实体和管理员实体等。下面介绍几个主要实体的E-R图。
一个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这个外在的建筑体是首先要有的,因此,图书馆信息的存储要求建立一个图书馆实体来保存图书馆的详细信息。图9所示的就是图书馆实体E-R图。
在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图书文献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关于图书信息的存储需要建立一个图书实体来进行存储。图10所示的就是图书信息实体的E-R图。
图书馆的又一重要的角色就是读者,没有读者,没有用户的图书馆,一个社区图书馆也就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创建了一个读者实体,用来存储读者的详细信息。读者实体E-R图如图11所示。
社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需要管理员进行操作,包括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出售,采购信息等。所以,数据库需要创建一个管理员实体。管理员实体E-R图如图12所示。
D书的采购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社区图书馆的采购员也是图书馆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体,与之相对应的,书商是与采购员来往的商人,他们是图书文献资料的来源,两个实体E-R图如图13,14所示。
系统的总E-R图如图15所示。
3. 数据库逻辑设计
通过上面对数据库的概念进行设计之后,我们需要将实现的E-R图变为关系模型,这也是在对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时段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将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数据库关系模型能够帮助理解数据库中复杂的表数据关系,把原本复杂的数据整理成较为清晰的关系模型。下面是本系统的数据库关系模型。
登录信息表(登录账号,密码,身份);
读者表(读者编号,读者密码,读者名字,读者性别,读者生日,读者类型名字,读者电话,读者邮件,读者地址,读者照片。读者备注);
图书表(图书编号,图书名字,图书类型编号,图书类型名字,作者,出版社,图书价格,图书数量,图书简介,存放位置); 书商表(书商编号,书商名字,书商电话,出售书名,图书类型名字,图书类型编号,书商邮件,书商地址,书商照片,书商备注);
采购员表(采购员编号,采购员名字,采购员性别,采购员电话,采购书名,图书类型名字,图书类型编号,采购员邮件,采购员地址,采购员照片,采购员备注);
读者类型表(读者类型编号,读者类型名字,借阅数量,借阅天数,续借天数);
图书类型表(图书类型编号,图书类型名字,处理标志);
借阅表(借阅编号,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是否归还,续借日期,是否续借);
采购表(采购编号,采购员编号,图书类型名字,图书类型编号,图书数量,图书价格);
出售表(出售编号,书商编号,图书类型名字,图书类型编号,图书数量,图书价格)。
4. 数据库表设计
数据库表设计是对数据库中表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定义,使其在数据库存储的过程中有一个所属定位。数据库表反映了各个实体的字段名称、字段类型、长度、主键,这些都是了解数据库表结构的一个最为基础的准备。需要根据实体E-R图进行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这样,数据库的表结构才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周贺来,张恺,吕琦.管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郑阿奇.SQL Server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叶俊洁.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03).
[4]刘琛.基于ASP.NET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5]胡慧晶.中山市三乡理工学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6]孙宁.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山|大学,2010.
[7]吕建辉.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7.
[8]孙兵.农村社区图书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 (01).
[9]孔玉华.广州市萝岗区社区自助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云南大学,2015.
[10]王颖.社区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2.
[11]张希平.普洱学院图书馆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2.
[12]吴结明.裕洲小学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6.
[13]龙滔.基于.NET的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2.
[14]刘琛.基于ASP.NET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15]郭亚丽.中小型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07).
[16]萨师煊, 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述(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智慧教育;终身学习;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008-04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of Lifelong Learning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under Framework of Smart City: based on City of Ningbo Practice//YIN Tian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LEPSP’s design idea, con-
struction project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Ningbo Smart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Ningbo. It is expected to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education in other cities.
Key words smart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cloud platform
1 引言
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概念起源于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最初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分散的教育资源整合成一个平台,并以智慧化的手段来改变传统的学习和教育模式[1]。2009年,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 King进一步明确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即:学生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和资源的全球整合以及教育在21世纪经济中的关键作用[2]。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智慧教育的内涵得到扩展和完善,并成为我国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3]。我国学者祝智庭将智慧教育的内涵阐述为“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灵巧技术)构建智能化环境,让师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方法,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施为能力的人才”[4]。文献[5]认为智慧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能够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所不在地让学生接近学习入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学习服务。文献[6]认为智慧教育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可见,无论智慧教育以何种方式定义,其施的目标只有一个,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使教与学的过程变得便利化和多元化。
围绕上述基本目标,国际上已有很多国家制定了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如马来西亚的“智能学校”推进计划、韩国的《推进智慧教育战略实行计划》等[7]。在国内,有关智慧教育的研究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并涌现了大批以智慧校园、智慧教育装备、教育资源共享为代表的建设项目。但是由于这些项目大多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因此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低水平建设的现象。实际上,无论是智慧校园、教育装备,还是教育资源的共享,这些都应该是智慧教育服务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不应该彼此割裂。一个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综合性和扩展性较强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应该站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宏观视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打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整合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形成覆盖多层次需求的终身学习综合服务平台。
在此背景下,宁波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借助智慧教育体系发展框架,整合各类教育学习资源,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开展区域层面上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建设。本文在分析宁波教育信息化现状基础上,结合宁波智慧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阐述宁波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建设内容和应用展望,期望对国内其他城市的智慧教育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2 宁波市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推动情况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带动下,宁波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2010年,宁波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2012年,宁波又先一步开展城市层面的智慧教育课题研究;2014年,智慧教育项目被列为该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以3年1.4亿元的大投入进行建设。全市已经实现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并架设一条带宽1 G、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市、县(区)、校三级网络的互联互通,有效消除了校园“信息孤岛”,为宁波市的各级各类学校搭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校际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网络设施条件。
社区教育建设状况 近年来,宁波市的社区教育紧紧围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造学习型城市,共建美丽和谐家园”这一中心目标,大力推进“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2009年成立宁波社区大学,建立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之后,宁波社区教育实现“一年一进步、五年一跨越”。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组织领导体系和“以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民(村民)学校为主轴,城乡市民家庭学习点为辅助的‘4+1’”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基本构建起市、县、镇、村4个层级和学校、行业、社区、网络四大系统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这一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目前全市拥有海曙区、鄞州区、江东区3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北仑区、江北区、慈溪市、镇海区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8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初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终身学习典型,初步形成“一区一品,一市一特”的良好局面,为终身学习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宁波市于2010年建成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该图书馆由中心门户平台、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以及服务推广等三大项目构成,可为广大用户与读者提供各类型科技文献的免费查询服务,用户读者可通过即时下载或原文传递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文献全文,享用国内和国际重要的文献信息联盟的服务和全市主要图书馆联合目录查询服务等。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已建有15个馆藏目录数据库、16个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可供检索元数据达2.63亿条,文献种类包括中外文期刊、中外文标准、中外文专利、中外文博硕士论文、中外文会议论文、中外文图书、中文报纸以及词条、人物和信息咨询。同时引进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信息平台、谷歌(Google)学术搜索、国研网等国内外大型文献服务系统,购置GETD、TEPS、ART、PMTO等专业性质的资源库,新增新东方、考试资源库等教育学习类资源,能较好满足全市各类用户读者的需要。截至目前,共有注册用户80余万人,原文传递服务200余万篇,并在全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点。
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宁波市的终身学平台构建工作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和宁波综合教育实力的烘托与推动下形成一定氛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与一个“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便捷、实效、全纳的终身学平台目标建设还有较大的差距。如对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作用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缺乏足够动力,实施进程缓慢;领导协调机构不够明确,体系运作不够顺畅;平台建设的目标规划和职责任务等还没有得到明确落实,建设方案不够翔实;各层级社区教育单位各自为政,终身学习平台低层次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严重;体制机制、法律保障、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亟待加快推进。
3 智慧教育框架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目标 在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以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搭建“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的开放式、面向学习服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优质的教育与学习资源,通过同步直播、自主点播、个性化推送等方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支持与服务,为广大市民(教师、学生、社会大众)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所有人都能学习,终身都能学习的个人学习空间”。
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 智慧教育框架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遵循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分析传统教育模式,创新设计各业务服务,形成宁波智慧教育服务云总体框架。平台采取自主选学的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级别、不同专业领域培训的多层次需求。
如图1所示,终身学习公共服掌教架构可分为四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础设施服务层、平台服务层、软件服务层、客户端服务层。
1)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建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软硬件基础设备等组成的云基础架构及虚拟化、云存储系统等组成的云平台,实现资源的高效开放、按需分配、动态调整、灵活扩展。
2)平台服务层(PAAS):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包括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服务,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并实现与市平台其他产业云的数据交换。
3)软件服务层(SAAS):建立包括人人通网络空间及空中课堂、数字图书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系统。
4)客户端服务层:为各类用户提供教育教学、学习信息服务的统一门户入口。
平台建设基本内容
1)公共基础云平台。当前教育行业信息化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这进而导致系统资源浪费,管理困难,资源共享性弱,服务的对象狭窄,缺乏伸缩性、扩展性以及互动互通性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系统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和统一提供服务,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里面最为关键性的理念是“统一”,实现统一的前提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优先建设的是面向教育资源整合的公共基础云平台。
如图2所示,该平台应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IAAS)和平台服务(PAAS)两大构件。其中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系统等硬件部分,通过虚拟化技术提供基础硬件平台服务;平台服务包括认证、授权、数据管理等平台服务系统,主要由中间件、数据库以及开发平台等组成。
2)空中课堂。空中课堂是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通过“门户网站”“空中课堂直播平台”“人人通网络空间”“互动SNS社区”等模块的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名师网络教学、名师工作室网络答疑教学,实现市民的学习资源管理、网校直播互动课堂和在线点播学习等功能,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
3)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宁波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模块,开通宁波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运行环境与系统软硬件设施,并在内容、运营管理方面探索宁波终身学习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
①开展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专项活动,通过引进、自建和共建等多种方式,完善终身教育与学习资源,为市民提供广泛、有用的学习资源;
②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对全市各级终身教育服务机构的评估认证、注册与信息化管理;
③完成宁波市终身学习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基本完善,促进“人人、处处、时时”的泛在化终身学习环境形成。
4)数字图书馆。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整合全市各级图书馆藏资源,面向中小学、高校和社会公众,探索多样化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运营模式,连接前述各学习平台及教学管理系统,辅助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时增强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由于宁波市前期已有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基础,因此,此部分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充与整合。目前,宁波数字图书馆正加大力度开展手机图书馆和各高校的教育联盟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数字图书馆与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无缝集成。
4 结论与展望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育理念、生态环境和运作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趋势。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大力l展智慧教育,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作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宁波市智慧城市落地民生服务的关键举措。随着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推进,宁波在智慧教育应用领域的率先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接下来,宁波可在教学资源、教育服务推广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积累,并逐步探索“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建设机制,促进智慧教育平台的持续运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小花.2013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Z1):92-98.
[2]Rudd J, Davia C, Sullivan P. Education for a Smarter Planet: The Future of Learning[EB/OL].[2009-09-30].http:///redpapers-/pdfs/redp4564.pdf.
[3]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 2012,18(3):20-26.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7-15.
[5]张奕华.智慧教育与智慧学校理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15-17.
[6]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高校 体育旅游专业学生 学习适应性
[作者简介]李玉洁(1973- ),女,河南社旗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74-03
一、研究基础
学生适应性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学生适应性研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真正从实践层面解决学生的适应性问题,首先须梳理适应性的概念。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有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学校等层面论述这一概念,笔者认为应从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去理解适应性的概念。显性表现具体包括学生适应有效性和学生适应过程的动态性与现实相关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学生对学业、人际关系、环境及自我适应的有效性,它的评价标准是认知、情绪、行为表现的恰当性;后者是指学生适应性发生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过程中,由于特定的个性特征和即时的情境累积在各种活动中所引发形成的情绪积淀。学生适应性的隐性是指适应性组织的自觉性和开放性,即任何一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积极地调节内在的平衡性。适应性的显性特征主要表现于学生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表现,而隐性特征更说明了个体心理适应的一种内在活动过程,即运行机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急剧扩张,招生数量逐渐增长,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群体优势逐渐消失,高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研究逐渐提上日程,尤其是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体育旅游专业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这是近年高校专业教学改革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以四年制本科在校体育旅游专业大学生(不包括成人教育类学生) 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286个,均是来自郑州大大体育学院等几所高校体育旅游专业的学生。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全面调查当前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6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97%。本论文基于问卷调查,辅以与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和体育旅游专业研究的专家、教师(以下简称教师)的访谈,在研究过程中与其进行深入的谈话,收集需要的指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三、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与分析
1.高校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方式的适应性调查。从图1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方式的适应性在年级上有很大差异,在性别上差异不大。大一中非常适应任课教师授课方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0%,比较适应的占总人数的50%;而大二的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方式的适应程度明显提高,非常适应的学生已占到了总人数的44.4%,不适应任课教师授课方式的学生比例由大一时的14%减少到大二时的7.7%。这主要是由于大一新生对于一种完全不同于高中的教师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经过一年适应期的大二学生已经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师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了。但大三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适应程度又有所下降,非常适应与比较适应教师授课方式的学生比例明显下降,男生为7.27%,10%,女生为0%,44.44%,其余学生均为一般适应程度。这主要是由于大三学生的阅历更加丰富、头脑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以及更有主见性,要求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区别于低年级,授课方式应该更加灵活,更加有针对性。
2.高校学生对图书馆利用程度的调查。如图2所示,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上升,大二的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最高,大三学生对图书馆的整体利用程度又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大一到大三中经常到图书馆查阅或借阅相关书籍的学生比例(即比较符合与很符合数据之和)分别为30%、89%、50%,不经常到图书馆查阅或借阅相关书籍的学生比例(即很不符合与较不符合数据之和)分别为60%、4%、13%。这主要是由于大一新生对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还比较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安排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因此,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应该尽早加以引导,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此外,学校图书馆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与使用培训,以尽早帮助学生熟悉与使用图书馆。大二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能够很好地安排课余时间,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高。大三学生由于意识到了就业的压力而增多了社会实践,因此在校的学习时间少了,去图书馆的次数也就随之减少了。
3.高校学生对实践课的认同度分析调查。如图3所示,高校学生对实践课的认同度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三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实践课,并认为实践课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大一中,有70%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即比较符合与很符合数据之和)实践课,男女生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大二中,有89%的学生比较喜欢(即比较符合与很符合数据之和)实践课,并且很喜欢的人数比例由大一时的40%上升到了66.6%,这主要是由于大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多对实践课的实践认知,加深了对所学专业及实践课的情感和偏好;在大三中,男女生之间对实践课的认同感存在较大差异,喜欢上实践课并认为实践课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即比较符合与很符合数据之和)的男女比例分别为82%、54%。可以看出女生对实践课的偏好程度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学习及实践,大部分女生对于体育旅游专业会感到力不从心,如攀岩、游泳、徒步、滑雪等户外课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一些体质差的女生会逐渐丧失对该专业及实践课的兴趣。
4.高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调查。从176页表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在年级间有很大差异,大一学生的愿意程度呈山峰状,一般愿意程度的居多,占到了总人数的40%,较愿意(很愿意与比较愿意数据之和)及不愿意(较不愿意与很不愿意数据之和)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专业学习上的学生比例呈平均分布,各占总人数的30%;大二中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最好,较愿意程度的男女学生各占到总人数的84%、86%,不愿意程度的男女生比例仅占到总人数的7%、8%;大三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最差,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对专业学习的态度好于男生。这主要是由于大一新生对体育旅游这个新兴专业还不十分了解,大部分同学对该专业还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刚接触这个专业的时候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二学生在适应体育旅游专业后,产生了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态度最好;大三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及受跨专业考研的影响,专业学习态度变得浮躁,尤其是男生更不能把心思很好地放在专业学习上。
四、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的路径分析
1.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变革任课教师授课模式。首先,高校应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引荐“以质取胜”的做法,实施教学内容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配套的方案,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有效提高教学起点,更新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按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职业岗位群的特殊要求来确定,基础课应以“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大体应以各占一半的比例进行配置。专业课要为实习实训课提供技术理论支持并与之紧密配合,强化课程设置的宽口径及国内与国外的衔接,如可开设国际旅游文化及地域文化等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应重视教学方法的训练性,提倡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方式。
通过上述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现实,教学方法死板单调,导致课堂气氛没有活力、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变革高校体育旅游专业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专业教师可通过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进行新教学模式的实践,认真总结,形成能体现自己教学风格和课程特点的体育旅游专业“模式群”。
2.加强课程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鉴于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依据体育旅游专业本身的特点,高校要重视适应性教学途径的探索,从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使体育旅游专业的教学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应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运用,大力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教育是体育旅游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极具潜力的教学手段,高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是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二是体育旅游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用实践充实教学;三是聘请行业成功人士和行业高管来校教学。让学生全方位感知体验体育旅游专业的学科内容和就业去向,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可实现校企双赢。
3.优化教学环境、人员环境和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环境是为教学的硬件,人员环境是影响教学的软件,学生能否学到真本领,能否在就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来讲取决于在校时是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所以,高校要增加师资设备的投入(如攀岩、跑酷等体育器材的购置,教师的实训和外引内培,加大图书馆专业图书的购置力度)。在良好的师生合作教育模式下,在健全的实训场馆、模拟设施的训练中,在优化的教学环境中形成一种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的教育资源,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规范着学生的行动,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在心理上给师生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能充分激发内在的动力,并作为一种最持久、最稳定的力量,激励师生振奋精神,团结向上。在实践的环境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学生勇于走出困境的人生品格,推动着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良性发展。
此外,本文仅是以体育旅游专业学生为例,研究点较窄,并不能代表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高校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研究就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吕慧,张涛.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9(6).
[2]聂艳霞.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J].高职研究,2008(6).
[3]王佳,孟梅.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4]张晓丽,张淑华.运动员学生和非运动员学生社会适应性比较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5]张小艳,于可红.从旅游到体育旅游[J].浙江体育科学,2005(12).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81-01
1 学校需求分析
国家对中职学校评估体系中明确规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必须建有校园网,而且必须覆盖主要教学、办公和生活场所。同时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无粉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也急需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
1.1 调研情况
某校有几栋建筑需纳入校园网,信息点达到3000个左右。信息点的分布比较分散,涉及到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实习车间、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其中实验楼和学生宿舍为信息点密集区。主控室设在实验楼的三层。
1.2 需求功能
校内计算机要连入校园网,并且可以有条件、有管理地访问Internet,共享网上的信息和资源;不仅要具有网络的一般功能(如E-MAIL、FTP、BBS、搜索引擎等功能),还要有满足中职学校教学需要的功能(如视频点播VOC、实时远程教学、网络学校、网络电话、网上考试等功能)。另外,还必须符合学生用户的特点,在管理和控制上表现出色,防止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缺陷从内部攻击校园网或者利用各种手段逃避运营管理。
2 结构设计
网络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3 实现方案
校园网采用了标准的“万兆核心、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设计原则。为了方便管理,所有交换机统一采用神州数码品牌,网络核心层采用一台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DCRS-7616,将来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可采用两台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双星型连接。汇聚层交换机采用DCRS-5512G,根据地理位置和信息点密集程度,教学楼、实习车间和食堂共用一台汇聚交换机,图书馆和办公楼共用一台汇聚交换机,学生宿舍采用两台台汇聚交换机,总共采用五台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采用DCS-3526。
在核心层,依靠DCRS-7616高达768Gbps的背板交换能力和476MbpsL2/L3全线速包转发率,确保核心层的网络性能。同时,全冗余配置、可自愈系统设计、丰富的QoS策略及用户VLAN、多策略VLAN和ACL访问控制等保障了核心网络的应用要求和安全可靠的要求。
在汇聚层,通过交换能力达36Gbps的DCRS-5512G分担核心交换机的压力,同时拥有丰富的QoS策略、可多元绑定的安全策略和支持SNMP、CLI、Web、RMON等多种网络管理的特性,确保了汇聚层的性能与安全稳定。
在接入层,具有丰富灵活的接口,支持801.x认证部门级接入交换机DCS-3526,实现安全接入。三个层次的交换机通过计费服务器中的认证计费系统DCBI-2000和网络管理系统LinkManager3.0相互配合,实现对校园网的认证管理。这种分布式设计由内而外杜绝了安全隐患,确保了网络的高性能、无阻塞和高稳定性。
本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从性能上来看,在核心层采用万兆技术,解决了网络的带宽问题,网络带宽将是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优势所在,用户可以在网络上实施很多应用,如流媒体、批量数据的传输等。同时本网络采用三层网络结构,汇聚层用DCRS-5512进行汇聚交换,减轻了核心交换机的压力,同时保证了网络的高速、畅通。接入交换机DCS-3526支持多种流量管理技术和IEEE802.1X技术,保证网络顺利实施视频、数据等功能。
(2)从管理和维护来看,神州数码网络提供的认证计费系统DCBI-2000和网络管理系统LinkManager3.0都是采用全中文的操作界面,具备和适合学校应用的独特设计,可实现多种认证计费模型。而依靠LinkManager3.0强大的网络管理特性,可以实时监管校园网内各个角度的动态,通过管理策略自动对各类事件进行处理,防止学生访问非法网站和传播网络风暴,保证校园网的畅通。
4 局域网IP地址的管理
为了避免网内IP地址冲突,防止学生用户通过网络攻击校园网、逃避学校管理或者通过私设服务器逃避运营计费,必须对网内IP地址进行有效管理。具体方法有:
(1) 做好整个校园网终端用户计算机的命名和IP地址指定,根据用户的类别统一命名计算机,这样一看机器名,就知道是哪个部门哪台机器,方便管理,比如教务科1号机,我们就将其命名为“jiaowuke01”。同时统一规划、分配IP地址给每台终端机器,并建立IP地址分配登记表。如果学校申请的是B类IP地址,可以根据管理方便随意指定每个部门每台机的IP地址,如果学校申请的是C类IP地址,则要根据信息点的分布进行子网划分。
(2)统计每个终端机器网卡的MAC地址,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对应表。Win2k/XP用户在MS-DOS方式下键入命令ipconfig/all,可以获得本机IP地址和MAC地址,其中用16进制表示的12位数就是MAC地址。我们可以将此方法公布一下,然后要求相关用户将本机MAC地址抄录上报到网管中心,进行登记汇总。也可以用Windows优化大师,点击“系统性能优化”“系统安全优化”“附加工具”“Ping”,可以成批扫出IP地址和对应MAC地址。
(3)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
这要根据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办法。如果是采用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可使用命令:
ARP -s IP地址 MAC地址
例:ARP -s 192.168.1.168 00-00-E8-A2-3B-9B
就是将静态IP地址192.168.1.168与网卡地址00-00-E8-A2-3B-9B 的计算机绑定在一起了,即使别人盗用您的IP地址也无法通过服务器上网。
如果是通过路由器直接接入互联网,可以通过硬件防火墙来实现IP与MAC地址的绑定,一般的硬件防火墙都具有这个功能。
到这里似乎可以大功告成了,但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花了相当多精力构筑起来的防线不用多久又发生IP冲突了。原来,有的终端用户通过修改注册表、下载专用小工具等方法,没费多少力气就更改了本机的MAC地址,甚至于将本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改得和主服务器一模一样,搞得局域网内又鸡犬不宁。 为此必须采用基于交换机的MAC地址与端口绑定,将MAC地址与交换机的端口绑定。这样一来,终端用户如果擅自改动本机网卡的MAC地址,该机器的网络访问将因其MAC地址被交换机认定为非法而无法实现,自然也就不会对局域网造成干扰了。 绑定方法:登录进入交换机,输入管理口令进入配置模式,敲入命令:
(config)#mac_address_table permanent MAC地址以太网端口号,这样逐一将每个端口与相应的MAC地址绑定,保存并退出,就可以解决IP问题了。
参考文献
利用区位优势巧妙进行资源整合
何各庄村是朝阳区所属的15个行政乡之一――崔各庄乡的一个自然村。何各庄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落。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传统方式是“瓦片经济”,靠出租房屋为收入来源。政府将该区域规划为绿地后,何各庄就面临着发展出路和收入来源拓展问题。何各庄现有的2700亩地上,村民房屋占地只有100多亩,如何在现有规划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和潜在资源,既保护环境又获得良好增值作为一个命题被提出来。
何各庄村现有300多套房子,1000多户人家,何各庄村的房屋结构、机理保存较好,属于较典型的老北京风格。房屋结构和传统居住方式使整个村子的建筑风格何各庄一号院古朴,安宁。这在城区近地显得很突出。而其周围更汇集着多种优质资源,尤其是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何各庄毗邻中央别墅区,处于798艺术家集聚区与中央别墅区的中间地带,是联接两个高端消费区域的必经之地和“价值洼地”。何各庄特殊的区位优势,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就成为它独特的资源禀赋,吸引与整合资源就成为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看好何各庄村这一“风水宝地”。何各庄村果园餐厅的老板吴运涛就是其中之一。吴运涛是典型的文化商人。十多年前,他从海外归来后,在何各庄村的土地上,专心经营果园餐厅,把果园餐厅经营得有声有色。果园餐厅整体占地40亩,餐厅面积占地只有其中一亩,其余种满果树。这家餐厅是北京市排名前十名以内的西餐厅,提供正宗法式西餐。西餐厅的西餐用料全部自园内新鲜采摘。餐厅设计极有特色,果树掩映中的西餐厅古朴雅致,主要服务于周边中央别墅区高端人群。
成功经营果园餐厅十多年后,吴运涛又在一街之隔的何各庄一号院,发现并发掘出商机,吴运涛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何各庄一号院的改造者和设计者。传统的正房,东西厢房的现有房屋结构下,在保留房屋原有结构的同时,他主导进行了细致的内部设计装修和合理的功能划分。现在的何各庄一号院已被改造成一家雅致的社区中心易・阴阳社区中心,社区中心设有中医按摩养生,图书馆,瑜伽,素描绘画,烹饪等服务项目,主要服务于周围别墅区的太太人群。整个一号院的风格古朴典雅,装饰用具都是精心选配,吸引周边人群参与。高端人群的存在决定着高端需求能找到市场。
除了吴运涛改造的一号院外,何各庄村现有的一号地艺术园区,也聚集了众多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自发聚集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一号地艺术园区绽放着文化产业的活力。而隋唐风格的紫云轩茶事,力图重现隋唐时期的建筑气象,让人切身感受盛唐建筑风格的同时,将茶艺、茶道等文化氛围弥散在周边园区。
何各庄一号院的改造成功,果园餐厅的成功运营,以及一号地艺术园区的集聚效应,使崔各庄乡政府从中看到了何各庄发展的未来和要走的路。高端资源的存在,已有的资源禀赋,使崔各庄乡政府决定了何各庄要走高端路线,致力于建立面向别墅区人群和文化商人的高端综合居住业态,这是它的客户基础和资源禀赋所决定的,而何各庄的成功则在于它巧妙整合了周围资源。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创新管理运营方式
何各庄号院的改造成功像一粒种子,给何各庄的发展拓展出未来。一号院运营后,收到良好的市场反馈和投资回报。于是,紧邻之,何各庄吸引来更多的社会投资人,“李唐千秋”是一家雅致的餐厅,是何各庄村改造的第二个院子,改造后也颇受高端客户欢迎。这几个院子的成功有共同之处,就是不约而同走了高端路线,针对高端人群,为他们量身打造生活解决方案,从而在实践中探索出何各庄新的发展模式。
何各庄已有的产业基础和成功的改造案例提供了生动范本,何各庄现有的300多套房子在改造后,将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在此背景下,在崔各庄乡政府的牵线搭桥和何各庄村委会的配合下,统合多种资源的实体公司应运而生。崔各庄乡政府乡长助理付琳说,这种组织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出各方优势。这是“何各庄模式”成功的重要价值点之一。乡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条件。而村委会将当地村民的房子集中起来运营管理,房屋经由实体公司统运营管理,既发挥资源优势,又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环境,同时,村民获得房屋增值收益,社会资本获得投资回报。
在运营公司统一规划下,何各庄村房屋集中后再改造,提升品质。而村民的房产经由实体公司运营后明显增值。在“瓦片经济”状态下,村民年收入只有1.5万元,现在提则高到每年收入6到8万元。而且,按照与村委会签订的委托合同,村民的房屋每三年递增10%收益。
通过这一组织运营模式,政府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收入提高、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问题,还为当地税收带来稳定来源。社会资本则获得投资回报。付琳介绍说,在八股的社会资本中,就有高盛和鼎辉的投资者以个人名义入股,社会资本的踊跃进入恰是看到这里的商机。
政府总体规划主动引导发展方向
付琳介绍,未来运营公司将更多致力于对周边商业生态资源的整合与宜居生态的打造。在崔各庄乡的规划中,中央别墅区周围,毗邻着绿色休闲产业带,何各庄旁就是湿地公园。奥特莱斯shopmall、国际学校等高端生活配套设施也将慢慢进来。而何各庄周围以一号地艺术园区,紫云轩和果园餐厅等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元素特征的兴盛业态已渐成产业链。“要让短期游客来后能住下来,我们既提供购物业态,也提供绿色休闲采摘以及高端的有老北京风格的何各庄居住业态,力图打造使游客在乡里实现吃、住、游、玩一体化的产业链。”付琳说。
与此同时,在乡一级产业链形成的同时,何各庄村也致力于营造出一个有文化气息的更细致的高端综合居住生态。原有房屋规划中所有房子都用来居住,但后来发现仅是居住,没有相应的生活配套,难言是真正的高端,必须要有餐厅、娱乐休闲等高端生活配套,建立起一个满足高端需求的产业链生态才能使何各庄真正的高端居住业态落地生根。
[关键词]移动商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21-04
2015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7万亿美元,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近3981亿元,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达到3.58亿,企业微信营销推广率达75.3%。调查显示,美国有超过50%的消费者希望能够“即时购物”。移动商务是指用户运用手持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能够实时获得任何需要的信息服务、实施一切数据驱动的商务业务处理和价值的交换。移动商务的主要特点是灵活、简单、方便、安全,它能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设备的选择、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
一、研究背景
通过对国内近10年的文献分析,对移动商务的研究问题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研究(9.8%)、系统研究(9.9%)、技术与方法研究(22.2%)、安全研究(21.5%)、应用研究(36.6%)五个方面。[3]这种研究态势反映了移动商务源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终端用户将是移动商务首要关注的热点。移动商务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从事移动商务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它逐步成为所有从事和参与移动商务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培养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移动终端使用技术;既掌握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时代赋予商科院校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但是,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外大部分研究者将移动商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目光停留在电子商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身上,很少有研究把移动商务创新能力作为商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培养,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商科人才缺乏这方面的通识教育,与移动商务市场的应用脱节,很难适应移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本文主要探讨商科院校如何培养移动商务理论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移动商务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如图1所示,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移动商务的课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关于移动商务的理论水平;2.创设移动商务的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关于移动商务的实践应用能力;3.以国家、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移动商务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
开设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移动商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翻转课堂为主,结合案例教学、主题研讨、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向学生介绍移动商务发展的趋势与热点、企业信息移动化以及移动商务价值链、商业模式、商务整合及运营管理等相关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何克抗教授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论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2011 年美国学者Gerstein最先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翻转课堂将课堂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体验学习阶段、概念探究阶段、意义建构阶段以及展示应用阶段。国内部分学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相应的翻转课堂教学框架。
(一)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搭建翻转课堂教学框架
在移动商务课程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实践仿真平台,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框架,实施过程包括: 课前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课程教学主题,提供教学案例、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设学习、体验情境;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移动商务体验,分析案例,小组协作学习,寻找问题。在课堂中,首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情况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探究学习,最后进行学结。翻转课堂教学框架如图2所示。
(二)课前准备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完成以下课程的准备。
1. 采用主题教学法形式,教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主题
(1)移动商务基础和技术。
(2)移动商务价值链和商业模式。
(3)移动商务的应用和移动支付。
(4)移动商务资源的价值开发和移动商务的整合。
(5)移动商务安全和运营管理。
2. 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立教学案例
选取来自移动商务活动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案例,有助于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课程围绕教学主题,设立6个教学案例。
(1)移动商务基础和技术教学案例:剖析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
(2)移动商务价值链和商业模式教学案例:解读Olay微信营销。
(3)移动商务的应用教学案例:移动办公-爱德曼思。
(4)移动支付教学案例:支付宝钱包充值校园一卡通。
(5)移动商务资源的价值开发和移动商务的整合案例:可口可乐公司“数据空港”。
(6)移动商务安全和运营管理教学案例:手机钱包带来的便利与担忧。
3. 教师提供学习资源
在我校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学习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件、案例、教学视频、情境体验链接、习题等,主要采用微课程的形式。
4. 教师创设移动教学实践情境,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和移动商务体验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包括学习资源收集,移动商务实践,小组成员交互、协作学习等,培养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知识和信息、进行社会人际交往、处理商务活动的应用能力。
(1)移动学习。学生围绕相关主题,练习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平台中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2)移动支付体验。要求学生独自使用移动支付宝钱包进行一次校园卡的充值,体验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
(3)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和信息。要求学生使用校园即时通讯平台,进行成绩查询或查阅相关活动通知,一项与学习主题有关的调查问卷。
(4)尝试开发简单的APP应用服务软件。要求学生围绕与自身有关的信息需求,独立开发一套简单的APP应用服务软件。
5.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将学生每5人分为一组,每个组的成员前期独立完成上述资料和案例的探索工作后,进行成员间的分工协作。
(1)学习资料的整理。将成员各自从网上收集的每个主题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综合汇总。
(2)案例的研讨。查阅案例的详细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对案例进行剖析、讨论。
(3)体验国际商务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成不同角色,参与接近实际的国际商务运营活动的情境和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移动商务的协作能力。
(4)交流实践过程体验。小组成员分享移动商务的实践体验,挑选好的实践活动进行整理。
(5)准备成果汇报材料。以组为单位,每个组将学习成果制成PPT,准备好要提的问题,确定好主发言人、提问人、应答人和总结陈述人员。
(三)课堂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4个阶段组织教学。
1.小组呈现
每个小组由主发言人在讲台上向教师和同学们进行展示、汇报。汇报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围绕本次课程的学习主题,对理论部分概念的阐述和理解;第二部分是结合理论部分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体会(允许学生发现寻找新的案例),以及情境体验中的经验分享;第三部分是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寻求帮助和解答。
2.交流讨论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在听完该小组发言人的汇报后,由提问人代表该组学生提出一些与主题学习相关的问题,由汇报小组的应答人作为代表回答,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
由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安排任务或提出相关问题,由小组学生合作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和学习伙伴讨论该问题,或者通过手机上网查找相关的解决办法,根据教师任务发表自己的观点。
4.学结
首先由几个小组的陈述人代表小组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及已解决的疑难点,然后教师针对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对重点知识强调补充,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
(四)效果评价
教师从学生个人、各个小组以及整体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整体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和公平性。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50%)和论文(50%)组成。平时成绩的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课堂出勤×10%+独立探索×20%+小组协作及课堂表现×20%。
其中,独立探索的得分由小组成员之间根据学习资源收集、实践操作和协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给出;小组协作及课堂表现的得分由小组之间根据成果汇报的情况互评给出。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感兴趣的某个主题,分别从研究背景、理论基础、案例剖析、论文小结4个部分进行写作,时间为两周。
全校共有15个专业(方向)的160名学生选修了该课程,学生的出勤率近100%。每次课程学生都能按照教学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围绕教学的主题进行研讨。在实践中,学生自主开发了“微信订阅号服务平台”,该平台与我校教务系统、图书馆等系统对接,具有成绩查询、选课、课表查询、查空教室、预订图书馆座位、通知公告、学生活动等一系列功能,已经在学生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能力拓展训练
我们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鼓励学生立足于本专业,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利用近年来移动商务应用中的鲜活案例和成功经验,大胆申报创新创业类项目。
1.明确选题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移动商务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商务模式、发展前景和风险规避的原则,注重与企业联系,熟悉移动商务资源开发和价值开发的思路及途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选题分类如表1所示。
2.项目调研要充分
要求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大背景下,通过企业案例学习,能够从企业商业模式架构、商业模式设计方法开始,分析企业原有商业模式,探讨商业模式改进方案,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寻求企业最佳盈利模式,提升企业价值。
3.教师指导方法要科学、内容要全面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注重适时应用探究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
4.合理控制学生的项目实施进度
创新项目的研究团队能齐心协力、分工合作,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目前,已经有12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有5个项目的设计方案被企业采用,并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录用和发表研究论文12篇,高于学校其他专业的平均数3.5篇;有的创新项目还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项目申请成功率、项目结题率和项目的完成质量等多项指标表明,这些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移动商务创新能力,更能适应新的全球化商业活动。
四、总结与展望
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为全球移动商务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移动商务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框架;同时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实践仿真平台,从3个层次分别阐述了商科院校培养具备移动商务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研究适时地弥补了商科院校学生在移动商务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能更加适应新的全球化商业活动。将来,要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寻求与更多的企业合作,丰富课程的教学案例,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2] 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胡婧.基于文献计量的移动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11):49-51.
[4] Sun Kuh Noh. Design of application service of e-business card based on mobile device[C]. ComComAp,2012.
[5] 傅志辉.移动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42-144.
[6] 张红霞.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J].教育研究,2003(7):79-84.
[7]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编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Jackie Gerstein. 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http://scoop.it/t/the-flipped-classroom,2011.
[9] 钟晓流,宋述强.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1):58-64.
[10]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11] Norbayah M S, Norazah M S. Mobile phone usage for m-learning: comparing heavy and light mobile phone users.[J]. 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7(5):355-365.
【关键词】云计算 区域教育云 云服务
教育云是云计算应用于教育,并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教育云将会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务方式,并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云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云、教育管理云,学习云、数据存储云。教育云整合软硬件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使软件、硬件、资源、网络、存储等不同层面的联系呈现透明化和集约化,它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性、灵活性和易管理性[1]。
区域教育云及其服务
1.区域教育云
区域教育云是对一个行政空间(省、市)或者地理空间(西北,华中)内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出一个统一的平台,供本地区的用户进行管理和协作的一种教育云。区域教育就可以提前为国家教育云作好准备,同时也为教育云的建设积累经验。区域教育云的范围较小,所需要的资金比较少,涉及的建设个体也不算多,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2]。
2.区域教育云服务
区域教育云不是简单地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结合,它是这几个方面全方位的整合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总的来说区域教育云提供如下几种服务。
(1)教育资源服务:教育资源包括的种类很多,这里有名校的试题库、名师的授课录像、各种知识数据库,这些资源存放在云端可以供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下载和观看学习,所以说将来的课堂不一定是在教室[3],可能是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在宿舍、图书馆、车上甚至在卧室都可以学习,这也是教育云最基本的服务内容。
(2)教育管理服务:区域内的教育管理部门很多,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和各种资源,这些管理系统和教育资源可能会出现重复购买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如果区域教育云平台有上级的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运行和维护,各个下级部门统一注册上传资源,这样避免了重复建设,又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教育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能力。
区域教育云建设构架
根据区域教育云建设主体对区域教育云的需求和建设目标,可以将区域教育云设计成三层体系架构:资源提供层、云服务管理平台层、应用终端层。
1.资源提供层:资源提供层主要提供云管理平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教育行政机构所的各种政策、文件、人事、咨询等管理资源和其需要各级下属上传的各种资源[4]。学校提供的各种课件教学视频、名师课件、管理规章制度、高等院校图书馆提供的自建数据库、购买的国内外知识库资源。这些资源是区域云教育平台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区域云教育平台共享的主要内容,它们由建设单位根据云管理平台的指令和要求完成资源提供,资源部署和资源操作任务[5]。
2.云服务管理平台层:云服务管理平台层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管理、维护和更新,并对资源进行分类、存储、调用及时新信息,提供分资源管理平台给资源提供机构以便于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对终端用户进行管理,并跟踪终端用户的检索兴趣和浏览记录,实时提供推送服务。对整个云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管理,对平台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进行保护和管理。云服务管理平台是区域教育云平台的信息处理中心,是整个平台的大脑和心脏,因此云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必须系统地、有序地建设,这样才能避免将来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云服务平台可以分为多个模块,按照模块分别部署和建设,可以按照安全监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用户服务模块和运营管理模块来进行建设[6]。
3.终端应用层:终端应用层主要提供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口,包括物理的和软件的,需要开发出针对不同终端设备的接入模块,能满足尽可能多的终端设备,降低用户的接入成本。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查看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知识库等内容,也可以上传自己的教学课件和内容,可以进行在线交流,互动,进行协作创新,云服务平台能跟踪用户的检索词,浏览记录,智能分析用户的兴趣点,实时给用户提供相关内容,同时学生、教师、学院也可以在线完成数据上传、学籍注册、数据采集、文件传递等功能。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学习、沟通、交流。
区域教育云建设面临的挑战
区域教育云是国家教育云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区域教育云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例如:云计算本身的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应用系统的部署和迁移问题、个体之间的利益与管理体制会给教育云的建设带来人为的阻力、云服务的维护问题和托管问题等[7],这些问题都是区域教育云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主要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其一,区域教育云没有一个清晰的建设、应用、维护、服务、运行模式。社会上对教育云还在持观望态度,对新技术还有抵触情绪,这样就会使区域教育云建设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一个行政部门来牵头并协调各个部门,使人们认识教育云,了解教育云,最终形成一种默契,明白为什么建设区域教育云,建设区域教育云将会达到什么样的一种状态,这样才可能有建设区域教育云的动力。
其二,教育云还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各区域教育云可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和建设标准,这为将来国家教育云的建设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必须建立国家级别的教育云标准和范式,这样既有利于区域教育云的建设,有利于国家教育云的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存储、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利用平台,只有这样区域教育云才会有方向,建设起来也会比较顺利。
其三,存放在云平台上资源的安全性和云平台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考验。云平台的正常运转、平台上存储的资源的安全性都是将来区域教育云必须面对的问题。区域教育资源的广泛整合,大量的教育资源都存储在一个平台上,如果资源得不到完善的保存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永久丢失,对存储这么多资源的硬件设施也有很高的要求。平台集合了这么多的机构,访问量肯定要激增,或者遇到特殊的时段用户注册登陆人数激增,这些都会考验平台的性能,万一平台运行不是太好,反而会给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平台安全性和资源安全性对区域教育云都是巨大的挑战。
结论
教育云的建设将会呈现一个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是对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贡献,高效利用。对教育部门、教育结构、教学体系中的个体都有深远的影响和深入的革新 [8]。区域教育云可以将区域内的基础教育部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附属管理机构等包含在云端,使整个教育体系真正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来,教育链条中的参与者都可以从云端获取服务,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见解、心得共享云端,是教育信息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此环境下,区域教育云建设应当抓紧机遇,克服挑战,建设适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区域教育云。
参考文献:
[1]黄国洪,覃健诚,麦丽华.区域教育云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技术,2013,5:14-17.
[2]胡晓东.高职院校教育云平台的构建――以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99-101.
[3]刘志亮,张金隆.基于教育云的教育信息资源整合框架研究[J].情报杂志,2013,10:164-167.
[4]黄鑫云.计算及其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架构和应用模型研究[J].软件导刊,2013,8:80-82.
[5]张进宝,黄荣怀,张连刚.智慧教育云服务: 教育信息化服务新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6:20-22.
[6]王斌,李楠,孙月新,张海英.国家教育云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5:59-61.
[7]雷万云.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