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现代老年医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老年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老年医学

第1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医学;医疗模式

0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9%,多达1.19亿,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超过少儿人口数,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高达4.5亿人。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家庭社会压力的增大,若处理不当,社会不稳定因素、矛盾等激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与中国医疗服务现状的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专家前辈经验和自身临床实习的实践及体会浅谈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及改善的相关建议。

1 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医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为了让自己的国民安度晚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善老年医学及其医疗服务。自20世纪50年代起,北京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出振兴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事业开始,有关老年医学的委员会及杂志陆续成立或创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都将老年医学项目列入其中,更多的学者投入到长寿和衰老的研究中,老年医学的医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年疾病的诊治规范不断完善,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1]。近几年,新的医疗政策、医疗保险和医疗相关法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治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城乡、农村等医疗保险的推广,普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缓解了社会矛盾。媒体和广播等都出台了一系列饮食、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节目,让全民参与,注重生活方式,关注自身健康,减轻和缓解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服务系统的压力,逐步建立良性循环。

1.2 我国老年医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老年医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2-3]:

1.2.1 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老年医学科来自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干部的保健诊疗任务,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老年病科,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科,自1998年起,才面向全体老年人。另外,国内养老机构很是多,但只具备养老功能,而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我在华西医院老年科实习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机体退行性病变,有很多慢性的基础疾病,这是每个老年人都会遇到的,不加干预可能恶化,干预则需要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监控其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维持目前衰退的机体的稳定,因为老年人病情多复杂,多变化。这部分病人是无需住院的,一方面本身医院的环境,各种耐药菌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很多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增加了医疗服务系统和患者求医治病的压力,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2.2 医疗理念-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

符合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医疗模式尚未确立,一般医院的老年科仍沿袭着单病诊疗的传统医疗模式,仅关注的疾病本身,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出现或潜在的其他问题,未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习期间,发现老师们经常会耐心的给患者们讲解他们的病情,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负面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如此,如一些基层医院。在和老年患者的交谈中发现,老年人的医从性很好,配合度很高,但他们往往很焦虑、很担心、很恐慌,这些负面情绪很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如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很多时候这类患者情绪的变化是致命的。

1.2.3 规范化和重视度

我国尚未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专科职称考评标准,不利于规范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和提高老年医学执业人员的水平,也不利于吸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到老年医学事业中。其次,老年医学的交流平台匮乏,缺少全国、两岸及世界性的老年医学交流大会,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医学的投入力量不够,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够[1]。

2 美国老年医学的新理念与医疗模式

美国老年医学打破了传统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病诊疗的传统亚专科片段医疗服务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目前的医疗模式有[3]:1)老年病房。由老年科专科医生组成的团队专门收治老年病人,更有效地诊治疾病并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2)老年髋部骨折专诊。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容易摔倒,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该医疗模式下医生负责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和康复,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3)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ACE)。为老年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间锻炼、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性病长期管理等的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如何发展我国现代老年医学

综合考虑我国的医疗现状和美国老年医学的理念与医疗模式,结合自身的实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老年医学[1-3]:

3.1 医学理念

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患者个人病情特点的同时,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患者心理健康、功能评估与康复。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2 医疗模式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联合,提供给更多的老年人更优质的诊疗保健服务。

3.3 诊治规范

尽快制定老年病诊治规范,如《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诊治》、《老年心房纤颤诊治》等。

3.4 老年医学研究和教育

老年医学研究应涵盖基础、临床及预防研究。它们紧密相关,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老年医学和服务大众。同时,编写适合国情、适合相应层次的老年医学教材,吸进更多优秀的专科人才从教,于各地建立培训基地以提高医疗人员水平来满足社会需求。

4 小结

面对全社会的老龄化,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有生力量将以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为前提,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将成为潜在的社会部稳定因素。因此,我们亟需打破现状,通过完善教育方式、加强老年医学研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模式等各种方法发展现代老年医学,改善医疗现状,有效地预防并诊治老年患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和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小鹰,王建业,于普林.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32(01):01-02.

第2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老年病学作为独立二级学科,其课程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与水平是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素质老年病医生,使其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成为高效和高质量的老年健康服务者,则是发展老年医学的关键一步。我们开展老年病教学已经5年,现总结一下所存在的问题及探索今后的发展。

1 老年病学基础知识教育

在课程教授中,我们参照美国老年医学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除了讲授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知识外,还向学生介绍以下方面的内容: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包括疾病、功能障碍、症状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评估和管理方法);常见问题如: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等。以上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建立全面的老年病学科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2 老年人一体多病,但重点突出

老年病房中的患者年龄60~90岁,且以老干部居多,多数患者都存在一体多病的问题。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肝肾疾病合并发生于一名患者身上。在从接诊到临床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向学生强调“抓住重点问题,解患者之急”。在对患者的问诊过程中要对患者提供的病史进行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线索。对患者住院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透彻的理解。治疗过程中要针对目前最主要的病症对症下药,精简用药且要达到最优治疗效果。用药过程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老年人减量、禁忌的事项。如此接诊1例患者后,学生既对多种常见病有了全面的了解,又提高了他们抓住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贴近临床实践进行老年医学人文教育显得更重要

对于老年病学的人文知识传授,首先要贴近临床实践,引导学员从关注人生开始。让学生认识到衰老是一切高等生物包括人类必然经历的生物学过程,老年人是人类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周围社会环境的改变,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落感,老年人相对于其它人群,更加迫切需要亲情、友情以及其它形式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

老年人心理健康和人文关怀也是新医学模式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在老年病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医学教育缺乏态度、方法、价值、情感、责任等人文内涵,导致学生对学科以外更为重要的社会、伦理、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的增多、老年人心理健康失衡,使兼具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医学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4 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树立新型老年病诊治理念

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变化越来越明显。他们普遍注意身体锻炼和膳食营养,却忽略了心理健康。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转变,结合老年人心理特点进行疾病诊治,同时解决“身”和“心”两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重要。

针对以上老年人心理特点,在老年病学临床实习中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①耐心细致地观察,收集相关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治疗。②教授交谈沟通技巧,对于一些沉默寡言、有抑郁倾向的患者,通过促膝交谈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状况。交谈要充满同情心和耐心,通过表情、言语、眼神等表现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使其愿意倾诉并表达出身心的疾苦,以便于掌握患者的疾病信息,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以指导临床工作。对于一些有自卑心理的患者,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语气,消除其自卑心理,使其正视现实,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③不断向学生强调,交谈沟通的过程是平等的,就像是与家人朋友的聊天,要达到既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又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的目的。

老年病学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认真收集典型或疑难病案,设计多个模块,将教材与前沿知识相结合,制作的案例应既具有普遍性和经典型,又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通过多种形式病案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有益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5 结合老年病学特点,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综合素质

老年病学的特点要求带教教师既要强调树立全科医学意识,同时又要鼓励专业技术特长的发展。多数情况下,老年患者的疾病不是靠某一门专科知识能解决的,但是老年疾病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具体疾病,各个病例又有着相对突出的具体矛盾,因此还应鼓励老年病科医师在全面掌握通科知识基础上,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在授课当中,也应体现这种建立在通科意识上的专科特长,使教学内容在全面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和透彻。新时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无德无以为师”,带教教师的医德行为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德教育的效果,必须予以重视。渗透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医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老年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老年病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老年病教学与其他临床医学科目教学有所不同,它不仅是单纯的医学概念不同,同时还涉及到社会、心理、伦理等各方面因素。只有结合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才能使之学不乏味,教有良效。

总之,老年病学的教学思维也应适应新世纪医学发展的挑战,不断的提高与更新,探索与建立更适合老年医学特点的医学教育模式及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老年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渭临,章琳.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424-426.

张华,吴利平,孟华,等.关于提高老年病学教学质量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97-599.

[3]王凤玲,隋小芳,黄佳滨.老年病学教学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3,36(4):99.

[4]罗文利,柳达,文静,等.老年病学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临床和实验[J].医学杂志,2012,11(9):728-729.

[5]张华,吴利平,沈敏,等.如何提高八年制医学生老年病学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728-730.

第3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糖尿病保健操》新书上架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多年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杭建梅女士,为一般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设计的“糖尿病保健操”历经1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几百万人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汇集而成,相比一般的运动方法更具针对性。许多病人练后反映血糖下降,用药量大减。

专家简介:

杭建梅,出身于名医世家,从小随父母学习中医经络及西医解剖,先后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医疗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先后深造于北京协和医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糖尿病中心的糖尿病专业。既具有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又有厚实的中医底蕴。目前担任北京健恒糖尿病医院院长,北京因苏林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

读成语故事学健康之道享幸福人生

《成语淘宝话健康》新书上架

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本书围绕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养生总则、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依病养生、四时养生等。期望将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于中医学中的精华通过通俗的语言展示给广大读者,使大家能在赏味中国文化的同时品味中医文化,在读书之中掌握医学养生的道理,为防病祛病、养生保健、颐养天年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专家简介:

连增林,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药理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药新药研发,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西医结合、中药抗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20年。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973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课题。

身心、五脏、饮食、自然、人的平衡与协调

《中医养生的智慧》新书上架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00元,优惠价:25.5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本书从实际出发,来和大家一起从五脏、四肢,经络,饮食、起居等方面探讨人体养生和生活养生,以轻松欢快、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述来,使读者在中医文化的陶醉中领悟中医养生的奥秘。这些理论和方法简单易学,切合实用,对家庭养生和个人保健具有较高的价值。养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本书主要推广切合个人使用、简单易行、容易坚持的单、验养生法,这对提高全体国民的养生保健意识和养生保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简介:

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目前,张国玺研究员主要从事养生保健知识方面的研究和讲座活动,广受好评。

足是人之根足疗治全身

《足疗暖身养生法》新书上架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按一按,揉一揉,就能祛病强身吗?的确如此。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足疗的基础知识、足疗的基本手法,以采用专家足部按摩实图和穴位图的方式,针对一些常见的病症进行对症的足疗,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

另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中药足浴液的配方及疗效,这些配方操作简单,且效果显著。只要您按照本书的方法操作,就可以在家中尽享足疗的乐趣。

专家简介:

第4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1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

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血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1-2]。查显友等[3]选用高尿酸血症60人与健康对照组60人做病例对照,研究高尿酸血症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TG、LDL、VLDL等指标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2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

姚民秀等[5]对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进行了观察,结果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病人的空腹血糖、胰岛素、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病人和健康者,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于红等[6]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少及严重程度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高尿酸血症病人存在更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过高的血尿酸可损害胰岛β细胞而诱发2型糖尿病。

3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

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可能为:①尿酸盐结晶: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间质造成肾小管间质炎症、纤维化增加,且尿酸盐也可通过参与尿酸结石形成而损害肾脏;②非尿酸结晶:高尿酸血症能够促使肾皮质血管收缩诱导肾小球硬化,而且可通过激活RAAS系统参与肾脏损害[7]。Sanche-LozadaL等报道,即使是轻度血尿酸增高也会导致血管收缩、肾小球高压,引起肾脏损害[8]。

4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近年研究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增高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增加呈显著正相关[9]。血尿酸增加对高血压的发展起介质作用,不仅可促使高血压发展,而且还在高血压对其他器官的影响中发挥作用。杜苏丰等[10]通过对高血压病与血尿酸的关系研究发现,从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来看,血压高者血尿酸也增加,高尿酸血症又常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加重动脉硬化,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增加了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5讨论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它的发生常伴发多种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又称之为X综合症。近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正迅速上升,因此我们在注重人群的血压、血脂、血糖异常的同时,也应注意血尿酸的变化,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干预治疗,以减少患者慢性病或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湘源、肖玉兰.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5):280-283.

[2] 银广悦、丁俊丽、龚庆辉,等.脂肪肝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9):7-9.

[3] 查显友、周燕.老年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关系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5):355-356.

[4] 李健斋、王抒.北京市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2):217-220.

[5] 姚民秀、李盈、商永芳,等.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初步观察[J].齐鲁医学杂志,2007,22(5):394-396.

[6] 于红、于波.2型糖尿病并发症与高尿酸血症关系[J].实用新医药,2007,8(4):342.

[7] 王伟、李宏亮.代谢综合征与肾损害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o老年医学分册,2007,28(5):230-232.

[8]Claudia van Dijk,TomasBerl,PathogenesisofDiabeticNephropathy.ReviewsinEndocrine&MetabolicDisorders,2004,5:237-248.

第5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皇帝内经》中就明确地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一段记述,皇帝向岐伯请教人体衰老的原因,岐伯提出了传统养生方法的总原则,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养生保健,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不过度劳累等。并提出具体的养生方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我们称之为“三有”养生理论。

数千年前老祖宗提出的这些养生保健原则于方法,讲起来通俗易懂,做起来简单易行,但要真正坚持下来却并非易事。人们由于无知,由于偏见,往往失去健康时才懂得健康的重要,失去生命时才发现生命的可贵。近年来,老年疾病年轻化,中青年猝死人数增加,社会精英分子英年早逝。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在我国总体人群中,健康意识较强的人只占17%;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真正健康的人不到10%。

如何走出亚健康,如何远离疾病,保有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的“养生治未病”,预防为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三有”养生理论,做自己的健康管家吧。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就是要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生物规律,适度地调节饮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则对健康长寿有益。相反,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成为致病因素,如《养亲奉老书》就曾指出:“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意思是说,如果饮食不注意节制生冷食物,或过饥过饱,或五味调和无度,便会引发疾病。

饮食有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时定量:是指饮食时间和数量要有规律,要做到基本均衡。

饮食定时,是指每日的进餐时间要基本固定,按时进餐。

传统饮食养生学提倡每日的三餐时间为:早餐6~7时,午餐12时左右,晚餐18~19时进餐。按时进餐不但可以保证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对健康有益。现在有许多年青人不重视早餐,甚至不吃早餐是错误的。

饮食定量,是指每日的进食量要基本固定,饥饱适宜,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每日三餐中,以早餐最为重要,午餐次之,晚餐则要适当少吃一些,俗话说的“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是有道理的。三餐的比例应该按照:早餐,占全日总热量的30%~35%;中餐,占全日总热量的40%左右;晚餐,占全日总热量的25%~30%来分配,这种进食量的分配比较适合生理活动和学习工作的需要。

早晨的食欲较差,但为了生理功能和学习工作的需必须摄入足够的热量,要选用体积小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午餐前后都是学习或工作的时间,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准备能量,所以应选择热量高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晚餐的食物应选择热量较低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寒热适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食品的温度要寒热适宜,二是指食物的性质要寒热适宜。食品温度的寒热适宜,是指不宜时食温度过冷或过热的食品。食物性质的寒热适宜,是指要根据自己的机体情况适当地选择不同性质的食物。

3,合理搭配:是指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避免偏食偏嗜。为保证人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饮食要多样化,不可偏食偏嗜。

4,清淡为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清淡饮食为主。

所谓饮食清淡,是指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饮食而言。低盐,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过咸,食盐的日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低脂,是指日常的饮食中油脂要少,油脂类的日摄入总量不要超过25克;低糖,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进食过多的甜食:低胆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起居有常

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之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之说。人们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所以清代名医张隐庵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长期的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

一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而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中医认为,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最佳时机。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而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一年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对起居和日常生活进行适当地调整。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在四季气候条件下生活,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起居规律。《黄帝内经》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意思是说,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有所不同,“春夏养阳”宜晚睡早起,而“秋冬养阴”则应“早卧早起”或“早卧晚起”。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作息时间适当调整。

贴心提示:起居冷热有讲究

在每日起居养生中,还应注意要长期坚持“冷面、温齿、热足”的保健方法。

冷面 是指用冷水(水温20℃左右)洗脸。在一般情况下从水龙头流出来的自来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可以直接用来洗脸。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脑,使人头脑更清醒,特别是早晨用冷水洗脸对大脑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以迅速驱除倦意,振奋精神。冷水洗面,还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缩,冷水刺激后血管又反射性地进行扩张,一张一弛,既促进了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又增强了面部血管和皮肤的弹性,所以除能够预防疾病外,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温齿 是指用温水(水温35℃左右)刷牙和漱口。我们知道人体的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刷牙或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给牙齿和牙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特别是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刷牙漱口时更要注意用温水。有研究资

料表明,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反之,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

热足 是指每晚在临睡前用热水(水温在45~50℃)洗泡脚和洗脚。从传统医学上讲,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点,有渚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从现代医学讲,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应用热水泡脚洗脚,从中医讲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并有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从西医讲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复疲劳的目的。

劳逸有度

传统养生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适度地劳动和休息都是必需的,安排合理不但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还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而有益于健康。

“过劳”,是指人体由于过度地劳累(透支体力)而有损身体健康而言;“过逸”,是指完全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而言。

中医所讲的“过劳”有“劳神过度”、“劳力过度”及“房劳过度”之分。

1,劳神过度:是指过度的脑力劳动和过重的精神压力。

中医理论认为,劳神过度则会耗伤心血,损伤脾气,轻则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及纳差,腹胀,便溏等症状,重则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害生命。所以,适当地减轻和正确地宣泄心理上的压力,并应用传统的精神养生方法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精神养生方法,像古代圣贤常把修身养性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如古人称修身养性以静坐为第一,观书为第二,看山水花木为第三,与良朋讲论为第四,教子弟为第五;并认为人生的十大乐事为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画意弈棋。古人怡养心神的养生之道迄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当然,在当今的现时生活中,人们的工作或学习都是紧张而忙碌的,很难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去游览名山大川,也很少有那种临渊观鱼,披林听鸟的机会。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精神养生的方法,努力做到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淡泊名利,摆脱世俗的烦恼,清心寡欲对健康长寿是十分有利的。

2,劳力过度:是指过度的体力劳动,即较长时间从事超过个人机体能力所负担的劳动或活动。

劳力过度则耗伤元气,使得脏腑之气亏虚,而出现少气无力,四肢困倦,气短懒言,精神疲倦,形体消瘦等症状。劳力过度,主要是耗伤人体的元气,使所有的脏腑功能受损,正气亏虚,抗病能力下降等。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力过度的情况逐年减少故本文不赘述。

3,房劳过度(即过度):是指过于频繁的性生活。

房劳过度则耗伤肾精,而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减退(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性冷漠,不育)等症状。房劳过度,主要是损伤肾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是调节全身阴阳的根本,在人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医理论认为,损伤肾精不但会影响健康,还会影响寿命。因有关房劳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也不赘述。

4,过逸:会使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筋骨柔脆,脾胃呆滞。

近年来,一些白领阶层一方面是劳心过度,另一方面劳力过逸,也就是说体力劳动严重不足,机体的运动功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过逸,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使之气血生成不足,正气下降,抗病能力降低。可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短汗出,并易于感染疾病。

专家介绍:

张国玺教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保健国际研究院中华医学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中西结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等多项学术职务。

第6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是真实存在的资料,不能是页面无法显示或者已经删除的文献资料,这样的参考文献对论文来说是毫无价值意义的,这些也是论文中论点无法查证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鉴赏。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梁惠芳,柳启沛.175例60~79岁老人核黄素营养状况及抗氧化指标的研究.营养学报,2009,21(2):143-148.

[2]刘欣,胡朝辉.氧化-抗氧化体系与不同类型白内障之间关系.广东医学,2007,22(7):594-595.

[3]刘蕙珍,雷俊阳.PHA及rhIL-2对新鲜分离肝细胞体外实验观察.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11(4):59-60.

[4]张惠英.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6):690-691.

[5]任军.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14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28-129.

[6]许士凯,吴文国.现代抗衰老化学药物研究进展(之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7):2221-2225.

[7]许士凯,李广俊.现代抗衰老化学药物研究进展(之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359-2362.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赵荣.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384-385.

[2]孙睦,高普.自组织理论与中医抗衰老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5.

[3]蒋文波,徐献强,查丽,等.针灸对机体衰老的预防和延缓作用综述.吉林中医药,2006,26(7):58-59.

[4]吴中朝,王玲玲,徐兰凤.灸法抗衰老防老的理论依据.江苏中医,1994,15(10):25-26.

[5]朱斐.中医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550-551.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马历阳.衰老机制和延缓衰老的措施[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4):108.

[2]许士凯,王晓东.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临床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9):2497.

[3]黎雪如.枸杞多糖在微生物和免疫中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8,23(2):18.

[4]齐春会,张永祥,乔善义,等.六味地黄多糖体外对正常及衰老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2):157.

[5]甘璐,张声华.枸杞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3,25(2):200202.

[6]王玲,张才军,李维波,等.枸杞多糖-D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防治作用[J].河北中医,2000,22(2):159160.

[7]HarmanD.Aging:atheorybasedonfreeradicalandradiationchemistry[J].JGerontol,1956,11:298.

[8]王斌,李卫平.枸杞总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4):298.

[9]徐承水,房玉珍.枸杞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实验[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23(3):16.

[10]戴寿芝.浅析中药抗衰老的免疫调节作用现代[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3(2):219.

[11]文润玲.枸杞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枸杞[J].老年学杂志,1999,10(3):215.

第7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文明发轫之初,人类在实践中逐步积累了健康的经验,养生的观念和方法便已产生。我国养生理论的发端,可上溯到炎、黄二帝时期,商、周、春秋之后,经诸子百家思想浸润,养生理论和方法愈发丰富,汉唐时期发展更为迅速。至北宋末年,官方出版的《圣济总录》,共二百卷,二百多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等数十门类,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前数卷大量论述了养生保健,并对一些方法作了相当详尽的介绍。针灸学在宋元时期有了很大发展,除了不少针灸专著出版外,又出现了子午流注针法,主张依据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穴位,达到治疗保健目的。

老年医学在宋元时期有了很大的充实和发展,中医学出现了流派争鸣,产生了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他们分别采用泻火、攻邪、补土、滋阴等法防治疾病,这给中医老年病的防治开创了新的领域,同时极大地推动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里,先后产生了陈直、邹铉、邱处机等著名的养生学家,并有陈直《养老寿亲书》、邱处机《摄生消息论》等养生专著问世,使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方法日趋完备。

明清时期的养神益身学说有了新的开拓。这一时期关于饮食调养的论述也极为丰富,尤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它对中医营养学的发展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重视老年养生,是明清时期养生保健的一大特点。

中国的养生学,自唐代孙思邈提出“养老大例”之后,研究的重点便开始逐渐转向老年人。但这种观点真正达到普及的程度,则是在明清两代。当时的大批老年医学专著中,都把颐养老人列为重要的养生内容,其中明代御医龚廷贤还在《世寿保元・衰老论》中,对衰老原因作为专题研究。此外,当时的许多非养生专著中的养生篇章也十分重视老人的保健与长寿问题。这些养生著作都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国养生学的思想宝库。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医学和养生保健的模式发生了转变,使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趋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以人为本。

我刊原执行总编辑周浩然先生是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大养生观理论并极力呼吁弘扬中国养生学的一位学者,他对养生学作了科学的阐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只有在体格的、心理的、社会的多个层面保持平衡和良好状态时,才能称为完全的健康。人们对生命发展的规律和生命价值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跨学科研究的大养生观正在悄然兴起。”

作为大养生观系统理论的奠基人,周浩然先生在其《树立科学的大养生观》的论著中作出进一步的论述:

第8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 R25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04-02

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笔者采用葛根素静脉滴注及西药辅以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2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第五版神经学中《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1],中医学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中的证候诊断部分进行辨证分型。

1.2一般资料

自2003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4.2±9.8)岁,病史最长2年,最短3个月,平均半年;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65.4±10.6)岁,平均病程半年,治疗组中医辨证分为两期、两型:①早期,患者症状较轻,无或轻度功能障碍,能够保持站立姿势,日常生活尚能自理;②晚期,患者症状较重,出现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③气血两虚型:病情轻,病程短,肢体颤抖不明显,头昏多汗,动作呆滞,色淡无华,舌质淡脉沉弱;肝肾阴虚型:年龄大,病情重,肢体抖动,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僵直,或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双目干涩,面色暗晦,舌红苔少脉弦细。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及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根据病情选用美多巴片125 mg,每日2次,口服,连用1周;然后改为美多巴片250 mg每日2次,口服,连用1个月,也可酌情选用安坦、金刚烷胺等,对出现副反应者对症处理。

2.2治疗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2.2.1中药针剂使用5%的葡萄糖250 mg加葛根素针400 mg,静脉滴注1次/d(有糖尿病者使用生理盐水),14 d为1个疗程,停药2 d后,行第2疗程,共治疗1个月。

2.2.2推拿治疗本病治疗以补为主、平补平泻相结合手法,重在益气行血,养血和血,育阴滋液,揉筋止痉,滑利关节。手法选择揉、摩、推、按、滚、擦、击、叩、抖、摇及梳理等。采用多部位按顺序治疗,具体过程:①患者坐位,医者先以轻柔手法按揉风池、风府,拿五经,掌根震击百会,举背震击大椎及腰阳关,然后由上而下直擦背部督脉3~5次,意在通关启闭,发动正气,调畅经络。②医者由上而下以单手拇指推桥弓穴,先左后右每侧各推30次,然后揉太阳,分推坎宫,掐揉头维、四神聪及百会,梳理舞蹈震颤控制区,最后以扫散法沿足少阳胆经由前至后进行操作,上述各部(穴)操作1~3 min。③患者暴露治疗部位,医者依次横擦其前胸、肩背、背部,以透热为度,然后拿捏肩井,按揉极泉。④医者由腋至腕直擦患者三阴经线并拿捏上肢,搓抹手指,掐揉甲根,属气血两虚者加揉胃俞、血海、足三里,肝肾阴虚者重擦督脉,揉命门、涌泉、至阴等,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应加强饮食营养,适当活动,保持情志舒畅。

2.3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随访1年无明显发作者;好转: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进步:症状稍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不明显;无变化:症状无改善;恶化:病情加重。

2.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3.1临床疗效

2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69.1%,经统计学处理 P

表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

3.2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有3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4讨论

震颤麻痹又叫帕金森综合征,病因尚未清楚,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多巴胺代谢异常,乙酰胆碱能神经相对占优势,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慌张步态等症状。现代医学主要以药物补充脑内多巴胺的不足和抑制乙酰胆碱能神经相对优势,从而调整二者的平衡,达到缓解病情目的,或以定向手术破坏丘脑核及苍白球来改善临床症状,且其毒副作用越来越大,以致出现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副反应,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祖国医学对本病认识很早,《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治准绳》指出:“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经持,风之象也。”从对症状的描述上,把本病归于“内风”“颤证”范畴,关于其病情,已经注意到壮年鲜有,中年以后始有,老年尤多。清代名医高鼓峰进一步分析到老年“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另有医家还认为气血虚损,亏乏,不能上充髓海,元神失养,使得对脏腑筋脉的正常活动不能任持,亦发为本病,表现为肢体颤震,筋惕肉跳诸证,治疗上针对病机特点,既要息风除颤,又须育阴养血,通过培补气血津液化源和加强其输布濡养作用,达到“治风先活治血,血行风自灭”目的。葛根为豆科属植物,其味甘,其性凉,入脾胃经,可解肌退热祛风,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葛根素是从葛根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仍具葛根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①葛根素有温和改善脑循环的作用,能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提高局部微血流量[3]。②葛根素能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学习记忆获得。③葛根素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本研究表明,葛根素治疗震颤麻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胆碱作用β受体阻滞作用及增加脑供血或改善脑循环作用有关。推拿治疗本病的原理在于通过多部位、多手法的操作,补脾胃以增补气血化源,养肝肾以填精益髓,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输布,滋阴柔筋熄风除颤,气血周流上养元神,从而标本兼治,依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推拿可从信息、能量和物质三方面进行调治,按摩有关头部经穴产生的生物电信息,可以作用于丘脑系统,从而对脑机能发挥良性作用;颈、胸、背部手法操作可使血流加速,尤其是促使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加强脑组织的气血灌注,改善脑黑质纹状体的供氧量,调动脑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推拿还可以增加中枢5-羟色胺含量,降低外周血中乙酰胆碱、组织胺的含量,进而调整多巴胺能神经与已酰碱能神经平衡,从总体上改善病情。

总之,葛根素联合推拿及配合西药治疗震颤麻痹相得益彰,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1(4):39.

[3]段重高.葛根素对金黄地鼠脑循环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1991,7(9):516.

第9篇:现代老年医学范文

关键词 居家养老;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4-0010-03

Influence of geriatric syndrome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people with the

home-based care

CHU Suping, FU Qiong, MO Liping, FENG Qiaozong

(Xinc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geriatric syndrome with the home-based care in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and to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Methods: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were investigated in 238 elderly people at the age of 65 and over by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in Xinchang Community.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238 elderly patients was (73.6±8.2) years old and their comorbidities were 2 to 10 kinds. The average number of suffering from geriatric syndrome in the elderly people was (4.6±2.6) kinds. Life satisfac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riatric syndrome. Conclusion: The geriatric syndrome exists widely in the elderly people with the home-based care and is the primary factor affecting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people.

KEY WORDS home-based care for the elderly people; elderl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geriatric syndrome; life satisfaction; influencing factor

老年综合征是一组老年患者罹患的由多种疾病或多种原因导致的相同的临床症候群[1],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2-3],而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LS)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4]。本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了老年人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了解其中的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和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新场社区65岁以上户籍人口为16 782人,在2016年3―5月期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新场镇抽取11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同时从16个自然村的2个村中抽取14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要求被调查对象思维清楚,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

共发放{查问卷256份,剔除18份不合格调查问卷后,有效问卷238份,问卷有效率为93.0%。其中男性95名,女性143名;年龄最小65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73.6±8.2)岁。

1.2 方法

老年综合征评估方案

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老年病区制定的标准化CGA流程及方案[5-6],进行适当简化以形成适宜在社区进行入户评估的CGA方案。对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的CGA测评主要包括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认知功能损害、抑郁或焦虑、睡眠障碍、跌倒高风险、尿失禁、便秘、慢性疼痛、营养不良和多重用药等。

以是否影响日常生活来判断老年人是否存在视力、听力和睡眠障碍;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筛查,MMSE分值

1.2.1 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的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对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生活满意度调查。生活满意度指数A共20个项目,其中12项反映正性情感。如项目1:当我老了以后发现事情似乎要比原先想象得好;项目2:与我所认识的多数人相比,我更好地把握了生活中的机遇;项目4:我现在和年轻时一样幸福。评分方法为同意正相问题得2分,不能确定得1分,不同意得0分。8项反映负性情感,如项目3:现在是我一生中最沉闷的时期;项目10:我感到老了、有些累了。评分方法为同意负向问题得0分,不能确定得1分,不同意得2分。满意度量表满分为40分,评分越高,生活满意程度越高[7]。

1.2.2 评估流程

所有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评估前均需接受1周的CGA培训。调查人员对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入户CGA,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填写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之间的满意度得分差异比较用Z检验,对影响因素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新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

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中45.4%(108/ 238)有视力异常,34.5%(82/ 238)有听力下降,其中有5.9%(14/ 238)和8.0%(19/ 238)的老年人有严重听力及视力障碍并影响生活;34.5%(82/ 238)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其中54.9%(45/ 82)长期或间断性的服用各种镇静催眠类药物,而另外17.4%(15/ 86)的睡眠障碍患者没有服用任何药物;17.2%的患者(41/ 238)罹患慢性疼痛,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0例、颈肩关节疼痛12例、双膝骨关节炎11例,其他8例;16.0%(38/ 238)的老年人存在多重用药,18.9%(45/ 238)的老年人最近1年曾发生跌倒;便秘和尿失禁的发生比例分别为29.0%(69/ 238)和18.5%(44/ 238);焦虑、抑郁为13.9%(33/ 238);认知功能障碍为9.2%(22/ 238);35.7%(85/ 238)存在营养不良;44.1%(105/ 238)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社区居家老年人老年综合征症候平均数量为(4.6±2.6)种,有2种综合征者192人(80.7%),3种164人(68.9%),4种126人(52.9%),5种98人(41.2%)。

2.2 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情况

新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分总体较高,其分布水平、频数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高分数段,总平均分为(27.56±5.84),见表1。

2.3 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以经济状况、老年综合征症候数量、医疗费用支付、文化程度、配偶和居住状况为自变量,LSIA为因变量,以a=0.05对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对LS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老年综合征症候数量、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居住状况、配偶及文化程度。

3 讨论

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郊区的社区老年人多数采取居家养老的模式,因此,LS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老年人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多种疾病或多种原因导致的相同的临床症候群(如不能行走、跌倒、谵妄、尿失禁等),且不能确定其发病部位,也无法用一个传统的病名进行概括,因此需要多方面评估才能解决其健康问题[8]。老年人综合评估是老年临床医学实践中常用的工具之一[9]。

本研究发现,新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老年综合征广泛存在,其中45.4%的患者存在视力异常;34.5%存在听力下降;34.5%的患者有睡眠障碍,其中54.9%长期或间断性的服用各种镇静催眠类药物;17.2%罹患慢性疼痛;便秘和尿失禁的发生比例分别为29.0%和18.5%;焦虑、抑郁为13.9%;认知功能障K为9.2%;35.7%存在营养不良;44.1%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平均罹患老年综合征症候数量为(4.6±2.6)种。

调查显示,新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评分总体较高,分布水平、频数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高分数段,总得分为27.6±5.8,高于浙江省4个地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25.8±7.2[10]。

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年综合征症候数量、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居住状况、配偶及文化程度,其中罹患老年综合征症候数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国内报道较一致的结论是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11],本研究与国内其他同类研究的结果类似。

老年人综合征是影响居家养老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可以深入居民家中进行CGA服务,充分发挥其全科医学知识和团队整体作用,及时发现居家养老老年人老年综合征及所患的基础疾病,制定干预策略、调整治疗计划和提供护理服务,可提高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和居家养老成本[12]。

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明显相关[13],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必须从多个方面综合进行努力,构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对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从家庭到社会都应关心和爱护老年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使老年人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蹇在金. 老年人综合评估[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3): 177-181.

[2] 刘艺敏, 朱炎, 严浩军, 等.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25(6): 517-519.

[3] 储苏平, 傅琼, 盛丽华, 等. 上海城郊新场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5, 21(3): 184-186.

[4] 张悦, 王爱华, 杨兰, 等. 潍坊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全科护理, 2014, 12(10): 867-868.

[5] 王秋梅, 朱鸣雷, 曾平, 等.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老年综合症调查[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 14(2): 93-97.

[6] 康琳, 朱鸣雷, 刘晓红, 等. 住院患者老年综合评估规范及初步效果分析[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 14(2): 84-88.

[7]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75-79.

[8] 孙倩倩, 王双. 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3): 660-662.

[9] 宋岳涛. 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老年综合评估[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3): 9-11.

[10] 玲娜, 汪红明, 王毓敖. 浙江省4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7, 11(17): 3219-3221.

[11] Pal SK, Katheria V, Hurria A. Evaluating the older patient with cancer: understanding frailty and the geriatric assessment[J]. CA Cancer J Clin, 2010, 60(2): 1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