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环境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洁净手术室;环境;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43-02
手术室医院感染与环境消毒质量密切相关,洁净手术室为手术提供了一个安全、洁净的环境。洁净手术室要求最大限度的达到和保持接近无菌的清洁环境,减少手术切口感染[1]。如何维护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达到最佳净化效果,降低手术感染率,严格环境管理既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我院于2003年开始启用洁净手术室,在实践中对存在问题不断整改、规范,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形成了一套洁净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环境介绍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10间洁净手术室,其中百级、千级手术室2间,万级手术室6间,走廊和辅助间为十万级,手术室分三个通道,即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标识清晰。手术室与供应室在大楼同一层,手术室和供应室的污染区和无菌区设置一条通道联系在一起,实行一体化管理。
2 存在问题
在洁净手术室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级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人员流动频繁,各区域门不能保持关闭状态;保洁工人医疗卫生知识匮乏,清洁卫生制度落实不到位,无人员监管;物品运送流程不合理,物品未经清洁后直接进入洁净区;洁净系统维护与管理不受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护理人员对洁净系统的维护知识缺乏,无系统管理等缺陷。
3 管理干预对策
3.1 人员培训与管理 人为因素是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科学、严格的管理是确保手术质量的关键[2]。因此,要加强进入洁净手术室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手术科室人员学习环境卫生学知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提高各级人员控制感染的意识,医院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严禁进入手术室。严格管制手术室门户,限制每室参观人数在两人以内,手术患者穿干净病人服,戴隔离帽,由轮椅或平车运送至手术室并在门口使用交换车才能进入手术室。严格管理手术间,手术人员不得乱窜手术间,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巡回护士术前应将手术所需的物品准备齐全,减少术中进出手术间的次数,严禁在手术期间抖动敷料,以减少生物和非生物性微粒的污染。日常管理中,保持洁净手术室各区域门关闭状态,随意进出洁净环境造成空气流通过频易导致空气污染,我们制作醒目标识牌于各区域之间的门上提高手术人员在洁净区内随手关门的依从性,护士长加强巡视随时监管。
3.2 保洁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有研究[4]表明,清洁卫生对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做好洁净手术室的清洁消毒,保证清洁卫生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手术室清洁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每日早晨湿式擦手术间的物体表面,湿式拖地,如术中血液污染地面,及时清洁,手术结束后对室内所有物品包括墙壁、地面、吊顶、仪器设备等进行擦拭,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清洗1次。我们建立了清洁卫生质量登记本,各区域卫生有专人负责、有实施记录,加强质量控制手段,定期对保洁工人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日常保洁工作手术室护士参与指导督促,护士长每周抽查环境清洁卫生质量,不断完善清洁消毒工作,为洁净手术室的净化效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3 严格区分洁污流程 我院手术室是三通道布局,医护人员、手术患者、清洁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无菌器械敷料经洁净流线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一次性物品除去外包装后经洁净流线进入一次性物品间。手术间后门通往走廊为污染通道,手术结束后污敷料、垃圾等经此通道运走。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由供应室人员到手术间后门处回收,运至供应室去污区进行清点、清洗,经过灭菌后的无菌包经无菌通道进入手术间,避免了无菌包运输过程中被污染。各区域的器械车、设备车固定放置,设置标识,严禁跨区使用,每周彻底清洁表面及车轮。外来手术器械直接送至供应室,经过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进入手术间使用;新进设备物品应先安装,表面清洁擦拭后才能进入洁净手术室,减少尘埃粒子,避免污染手术间。
3.4 多部门合作洁净系统维护 对洁净手术室系统的有效维护,是保证空气质量的前提,但洁净手术室运行系统较为复杂,日常维护需医院多部门合作完成。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洁净手术室综合效能进行维护与管理[5]。学习了解洁净系统工作原理,关注空气洁净度、温湿度、风速等质量指标,配合后勤部门每年定期对洁净手术室尘埃粒子、静压差、温湿度、换气次数等指标进行监测,每月洁净系统空调维护保养,制定运行手册,有每次检查记录。手术室质控护士应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监控,密切关注空气洁净度及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每月配合院感科人员进行手术室空气质量监测,对异常指标进行全科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护士长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合理安排手术间,每台手术之间有自净时间,减少交叉感染,掌握初效、中效、高效滤器及过滤网使用情况,到期及时联系设备科等部门更换,保证手术室空气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丽,王煜.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缺陷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4):34-35.
[2] 泮葵芬,施海丹,黎鸫鸫,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2):254-255.
[3] 郭丽娟,李兴方,娄燕,等.手术室感染控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08-109.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7.224
健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测员组成,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清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督促,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健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订各项制度,并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工作以制度为指南,以制度管理医护行为。如一般工作制度、参观制度、洗手步骤、卫生保洁人员的工作制度、空气消毒工作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无菌操作规范、熏箱的管理制度等。
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杂志和消毒技术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1]。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并向全科人员汇报传达,实现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更新。
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手术室布局及环境管理: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2],布局按功能流程和隔离预防原则设双通道,患者与医务人员物流通道分开,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手术室每日及术后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500mg/L)对地板进行湿式拖擦消毒1次,每天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60分钟,每周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1次,每季度用指示卡监测紫外线强度1次,每周清洁空调滤网1次,每周固定卫生日进行全面清洁。每月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监测,各项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并记录。
手术物品管理:手术器械、物品一用一灭菌,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灭菌前彻底清洗,提高灭菌效果,一次性物品使用前严格查对,符合后使用。
人员管理:建立管理和监督体系,护士长每天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检查各项制度和无菌操作落实情况,将无菌操作与感染控制的环节检查、监督贯穿于始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减少手术间门开启次数。
缩短手术时间管理:空气消毒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在人员流动下,细菌数会恢复消毒前的水平。当空气中菌落数达到700~1800cfu/m3时则有传播致病的危险[3]。因此缩短手术时间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对策。做好此方面工作,首先术前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第二是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和取得术者的指导,使手术配合默契,熟练地配合手术。第三加强手术器械、物品、药品的定量、定位、定人管理,使手术所有用物的准备充分,随时可用,随时有用,减少手术中等物品、等维修器械、设备的时间。第四加强术中器械、物品管理,避免清点有误反复查找而延长手术时间。
手术人员的防护管理:个人防护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在职教育,加大免疫注射等相关知识的科普力度,增强手术人员的监测、控制、危险因素评估和自身防护意识,使医护人员树立“任何患者血液及污染血液的物品都存在潜在感染”的观念。参与手术的人员术前做好皮肤自查,规范着装,必要时戴护目镜。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及锐利物品时提高防范意识,不可存在侥幸心理。
手术后污物管理:手术后污染物分别按非感染手术、感染手术、特异性感染手术的消毒-灭菌原则分类消毒处理,以保证下一工作环节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医院感染专业队伍规范化管理初探.2002,12(1):59-60.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名高龄疗养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男性80名,女性20名,年龄都在66-90岁之间,平均年龄72.5±6.3岁,疗养时间10-30d,平均疗养时间20±8.3天。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研究组和对照组,且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疗养时间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风险管理对策
1.2.1加强安全教育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责任落实到人。在疗养员入院后要及时安排责任护士,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主动陪同和带领高龄疗养员对基本环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主动的到病房与其进行交流,耐心、细致的讲授护理疗养相关的保健知识以及安全的注意事项。1.2.2加强细节管理创造良好的疗养环境。首先要加强环境管理,在浴室、卫生间等易滑地方设置扶手以及防滑提醒标志。其次是加强生活用品管理,在浴室内配置木凳及防滑垫,保证室内地面干燥,使用防滑拖鞋。再次是创造便利的交流环境。高龄疗养员的安置尽量安排在光线充足并离护士站较近的地方,利于护理人员和疗养员之间的交流,从而也避免疗养员过于劳累。最后,要给高龄疗养员配置腕带,保证其在院外遭遇意外或者困难时能够及时的找到联系。1.2.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疗养院应对高龄的疗养员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保障高龄疗养员的疗养安全。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疗养员发生安全风险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高龄疗养员的疗养护理安全性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风险因素
(1)环境因素,疗养院环境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是影响疗养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5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内光线不好、地面潮湿等环境因素造成的[4-5]。(2)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应急抢救能力、专业技术及责任安全意识等都会影响高龄疗养员的安全。(3)病理因素:高龄疗养员多存在慢性病,而且通常难以适应以及旅途劳累等原因造成病情的恶化以及心理的紧张焦虑,增加安全风险。(4)心理因素:高龄疗养员一般自尊心强、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愿意麻烦他人,造成安全隐患。(5)生理因素:高龄疗养员听力以及记忆功能都减退、行动力、平衡力也都变差,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
3.2结果分析
一、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涉危行业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组成执法工作组,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根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名录》及相关规定,对辖区内产生危废的企业(涉及医院、汽修行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在检查过程中,详细掌握了危废产生的种类、数量、储存及处置等情况,切实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危废管理处置工作严格化、责任化、规范化。将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消灭在源头。
二、主要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涉危行业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聚焦危险废物“暂存场所是否规范、是否落实三防措施”、“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悬挂标识标牌、是否设有台账记录”、“处置去向是否合规”等方面,通过现场查看、询问负责人,对中路卫生院存在的医废暂存间分类、储存不规范,无分类隔板,转运合同到期要求立行立改,重新设置医废暂存间,立即和有资质的公司重新签订合同,检查中未发现违法行为;对其余9家汽修行业存在的无标识标牌、危废暂存间设置不合理、有渗漏情况,无管理台账等问题要求立行立改,设置标识标牌,规范化危废暂存间、做好“三防”,如实做好台账记录,检查中未发现违法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此次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现场监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规范化管理长抓不懈。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院感防控; 共同提高; 有效途径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如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是暴发。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既有管理过程上的协同交叉性,又有管理效果上的依赖唇齿性,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医院感染控制水平[1]。
1 护理工作中凸显的院感防控问题
1.1 护理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知不足。一是个别护理人员对工作中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认识不到位,院感控制意识缺乏。二是部分护理人员片面理解工作职责,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感染预防与我无关、自有专职人员。岂不知护理工作的诸多环节都是以做好感染工作为前提,有些护理实施细节就是感染预防的具体体现。再者,对感染知识掌握不全、理解不透,学习不够,导致实际操作中不规范、不到位、不全面,结果产生这样那样的纰漏或问题。
1.2 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监管不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为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越来越彰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部分护士长对这一新兴学科接受慢,认识不足,还是老思想、老方法、老习惯,没有全新的大护理观念,对感染监控管理中“隐性”和“内涵”质量的管理认识肤浅,导致在管理中不能发现或即便发现了护士违规操作也不能及时给予批评纠正,一些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医生等不能严格要求。
1.3 医院现有的消毒、隔离等所需保障设施不健全。如住院病房内洗手池太少,重点病房内没有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等等,还有快速手消毒剂配备较少等。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尤为突出。
1.4 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人们常说观念支配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一些工作人员总以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时间紧、工作量大等为借口,再加上个别手消毒剂刺激性味道较重等,总不能按规范洗手、按标准操作。
1.5 个别护理人员慎独精神较差,标准预防不到位。由于自我认知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不戴口罩,特别是中午班、夜班单独值班时最为常见,甚至是在执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也不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1.6 病区环境、公共设施、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这一点在基层医院表现较为突出,有受医院办院条件差限制原因、也有医院重视程度不够原因。医院聘用护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感染防控意识淡薄,象抹布、拖把的使用虽然经过多次培训,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意交叉使用现象时有发生,极易导致交叉污染。
2 护理管理中提升控感水平的有效途径
当今,感染管理越来越成为医院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高水平管理的标志,也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尺。
2.1 加强宣教力度,营造群防群治氛围。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门新兴专业,因此,一定要加强院感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了解做好感染工作的重大意义,让每一个从业人员都把感染预防与控制做为自己的一项责任和义务,营造出良好氛围。
2.2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健全感染防控制网络[2]。医院感染管理学,无论是对新同志还是老同志,还都是一个新领域,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医务人群,开展专项培训和分层培训,建设起感染培训网络。凡是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及见习实习同学等,都要进行一次系统全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对现有医护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对聘用护工进行感染责任和专业应用培训;同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还要随时进行感染新要求的强化培训,使人人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己有责,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预防和开展医院感染的发生。
2.3 加强护士长感染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把感染管理落到实处。护士长是科室领导者、组织者和引领者,更是各项工作落实的执行者和责任人。要进一步转变护士长的观念,针对护理和感染等工作,要强化“一岗双责”机制建设。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做为一项日常重要内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并随时监督执行,及时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并利用周会、学习日等切实加大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教育,让护理人员面对在控制院内感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始终赋予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感染监控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群体最佳效应。
2.4 加强感染管理运行机制,保障责任落实。对医院感染的控制要采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是各科室要制定出消毒、隔离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科室护士长要检查、落实、督导制度的实施;二是充分发挥各种质控小组的作用,不定期按照消毒、隔离考核标准进行评估、分析,对存在问题及时指正,并进行整改落实;三是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每周都要到各科室进行全面或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给予反馈,并在全院周会上公布,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2.5 加强医院内环境管理,清除污染源[3]。要切实加强医院内环境的管理,始终保持病房公共设施及医疗设备清洁卫生,如床头桌、洗手池、座便器、心电监护仪、血压计等都是易污染源,每天都一定要加强这些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病房拖把、摸布等器物一定要严格分区,专区专用,及时消毒。病人出院后对床单元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并定期对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
2.6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手卫生设施,杜绝人为传播渠道。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而洗手是医感防控中最简单却最有效地环节。因此,医院要建立健全手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为把制度落到实处,结合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操作多特点,科室一定要按标准给医护人员配备便捷的洗手设施,重点病房内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及无味、无刺激性的手消毒剂等等。再者,院感染科每周要到临床科室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督导检查,每月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总数和致病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反馈、通报,督导整改。
实践证明,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既有交叉从属性又有相对独立性,感染控制管理许多方面都是通过严谨的护理过程来实现的,加强护理管理已成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而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等,又是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风萍,吴文.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106-4107.
[2] 孙孝芹,崔霞,程军.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52-853.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安全隐患;措施
麻醉复苏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08t anesthesia careunit,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药作用未消失,生理功能未恢复,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加上患者家属对手术认识不足,对手术结果存在焦虑情绪,工作人员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复苏室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科对PACU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
1.1 环境因素 麻醉复苏室是接待全麻未拔管,病情不稳定的手术患者的专门区域,每天接收人员较多,周转速度较快,而全麻患者往往是手术难度大,病情较重,小儿患者等。护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各种消毒隔离措施,极易引起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病情恶化,还会造成患者后继治疗费用上的增多。
1.2 药物与设备因素 手术结束后由于、肌松药的药理作用,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若监护和治疗不当,则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康复。麻醉复苏室患者病情变化快,抢救分秒必争。呼吸机、气管插管车、心电图机、除颤仪、抢救车等不在备用状态,延误患者抢救,或者护理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而延误抢救。
1.3患者及家属因素 不论是全麻或局麻的术后患者,从麻醉中恢复过来,心理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主要生理功能尚未复原,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中。患者醒后躁动,易发生坠床、自行拔管及其他自我伤害行为。这时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保持有效沟通就特别重要。由于麻醉复苏室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患者由于意识不清或人工气道的建立,或为小儿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医护沟通的难度;有些家属不能理解麻醉复苏室的有关管理制度,例如家属不能进入等;患者家属对患者苏醒时间较长导致在外等待时间长,出现了焦虑、担心、恐惧情绪,有些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
2防范措施
2.1环境整改2009年2月本科将复苏室设置在邻近手术间及护士站的位置,由原2个相对独立的麻醉单元增至5个,每个床单位配备床头麻醉柜。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中心吸引、中心供氧。PACU配备急救车、除颤仪、保暖设备。仪器请专人定期检查,专人负责复苏室环境管理;手术车床定期验收。
2.2完善急救药品和设备:麻醉复苏室的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每天安排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专人管理,使护士在应对急救时能够得心应手、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减少护士的挫折感,同时也防止了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2.3加强患者安全护理 患者未完全清醒前有时出现兴奋、躁动不安、幻觉等,应加强安全护理。全麻术后常规约束双手、胸部、膝关节,并注意松紧,避开针头位置,固定好留置针、气管导管、伤口引流管及其他管道。按时吸痰.以防痰液堵塞呼吸道。术后患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于手术具体情况让主管医生负责解释,对于术后、饮食等其他注意事项应交代清楚。 2.4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PACU护士要熟悉护麻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急救复苏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麻醉监护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及使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越深,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疗技术规范。严格交接班,掌握患者手术过程各种情况,监测记录详细、准确。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院手术室的科学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5],它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心身健康。细心周到的护理,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顺利恢复的前提。本文从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复苏室的安全隐患问题,内因即医护人员自身因素、管理因素,外因即环境因素、药物因素、患者及家属因素,据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更全面地预见安全隐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培养慎独精神,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安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加强环境管理、仪器设备定时检修以保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与家属的良好沟通都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得喜.主编.现代麻醉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055.
[2]Frerichs I。Pulletz s,Elke G,et a1.Patient examinations using e一1eccal impedance t09raphy―SOUlV.I of interference in the in―tensive caunit[J].Physiol Me.as,2011,32(12):1―10
[3]胡敏花,杨洁,蔡青,等.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4):99―100.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服务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6-132-03
Measures of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in outpatient pharmacy for western medicine
OUYANG Yu YAN Caixia LIAO Yif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Changping Hospital of Dongguan, Dongguan 52357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service quality in outpatient pharmacy in a hospital, and to summarize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Methods An outpatient pharmacy for western medicine in a hospital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Its service was observed and studied, its staff and patients were surveyed and related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study results. Results Insufficient staff allocation and uneven time arrangement could be seen in the pharmacy; Excessive number of patients and long waiting time we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rvice quality; dispensing time of pharmacists with occupational qualification was shorter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towards them was higher. Conclusion The pharmacy should open more service windows and allocate more staff members, and enhance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staff members. Service concepts should be changed actively, and therefore provide a full range of service such as consultation, guidance and prescription verification for patients. In addi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pharmacy.
[Key words] Outpatient; Pharmacy for western medicine; Service quality;Measures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政府在制定执行现代医疗体制改革方案过程中也明确将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纳入到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中[1]。门诊是医院重要的部门之一,其主要职能为对收治患者行初步的诊断,对病情较轻患者立即对症治疗,开据药方[2]。除中医院外,多数医院开据药方均以西药为主,因此西药房担负据药方开据药物、接待患者、解答患者疑惑、指导患者用药等职能,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总体印象,甚至影响患者治疗、康复水平,提高门诊西药房服务质量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就某院西药房服务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并以此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院门诊西药房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跨度2012年1月~2012年3月,同期工作人员16名,固定人员14名,流动人员2名;其中男12名,女2名;年龄23~48岁,平均(32.2±4.2)岁;文凭分布:大专8名,本科及以上8名;职业资格:职业药师4名,非职业药师12名。
1.2 方法
采用行为观察法,对药房工作人员在职期间的行为工作进行观察,记录相关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行门诊西药房服务质量评价与影响服务质量因素调查;对医师职业水平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基础知识、职业技能水平[4]。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3 讨论
3.1 改进方向
本次研究中该院为二级甲等医院,门诊日接待人次200人次以上,本次研究中门诊月接待量变化幅度较大,以2月份为最大,可能与2月份气温较低且处于春节期有关。2月份接待量较大,但工作人员配置人数反而下降,人均配药时间大幅度缩短,可见药房工作效率有改善的空间。
工作人员认为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为工作时间长、夜班过长、接待人数过多、未得到患者足够重视等,而受问询的200名患者则认为等待时间过长、人数太多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中不同学历间工作人员配药时间、患者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
3.2 提升硬件设施、增加人员配置
从该院门诊西药房的工作时间来看,已超出了常规8h工作制度规定;两班轮休、定期夜班的制度不合理,人员配置相对不足;因此建议增加西药房的窗口数量,增加工作人数,提高接待的能力[6]。
3.3 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吸收引进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与相关院校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实习制度,在工作繁忙、接待量相对较大的时间段可适度引入实习生,短期内可增加工作人员数量配置[7]。加强职业培训,制定规范科学的药房管理制度,提高配药效率;提升工作人员应变能力,促使后者面对突发事件能及时处理;坚持微笑服务,以患者为核心提供人性化服务,不仅可减少医患纠纷,还能有效降低因纠纷干扰正常工作的可能性[8]。
3.4 转变服务理念
研究中普遍存在工作程序化操作,药房工作集中在按处方配药上,患者主诉自己的需求后或出示药方后,工作人员直接配药,缺乏与患者间相互沟通、交流[9]。门诊西药房作为医疗机构重要部门之一,有别于传统的售药超市、商店,具有提供药学服务接受咨询、提供建议的职能,而该院大部分工作人员仅于窗口接待,据处方取药,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10]。药房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于患者取药时提供详尽的处方信息、加强校对与审方、加强用药交代、做好咨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11]。
3.5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建立健全门诊西药房管理制度:(1)建立科学的轮休、排班制度,保证工作人员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建立合理的夜班制度,以保障公平、公正[12];(2)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特别是应准确划分夜班、节假日、繁忙时间段薪酬水平[13];(3)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行处方无纸化,配合督促门诊纸质处方规范书写,建立药方信息透明制度[14];(4)规范患者行为,严肃处理行为不正当(如无理吵闹、插队、态度恶劣)患者[15]。
综上所述,药房应积极增加窗口、增加人员配置,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并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导、处方审核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全面提升药房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鲁继光.三级综合医院中药房管理浅述[J].时珍国医国药,2013,17(10):2537-2538.
[2] 刘亚飞,王善飞.西药房库房环境管理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空学杂志,2013,24(10):1228-1229.
[3] 李卫平,刘嘉,张蓉.网络一体化系统在我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3,31(41):3903-3905.
[4] 刘亚飞,王善飞.西药房库房环境管理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0):1228-1229.
[5] 郭少敏,张阳阳,孔晓岩.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2013,10(11):145.
[6] 郑斌.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3,31(27):35-36.
[7] 于金凤.医院药房药品差错的常见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79-280.
[8] 崔康.《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5):46-47.
[9] 刘美玲,叶肖栗,张小同.综合药房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1):73-74.
[10] 陈淑珠.门诊西药房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海峡药学,2013,25(11):213.
[11] 许虹娟.西药房中确保发药准确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95-96.
[12] 陈春玲,卢善亮,许建国,等.我院住院药房绩效管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J].中国药房,2013,31(41):3886-3887.
[13] 王俊苹.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49-250.
[14] 高静,周丽娟.我院2012年门诊西药房872例退药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235-237.
关键词:资源 节约 采购成本 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保证医院病源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各项成本、减少不必要支出、科学管理医院现有资源,是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手段。我院作为自治区直属的大规模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在医疗设备、药品、卫生材料等方面消耗量大,且日常开支纷杂多变,所以科学的管理医院现有资源、积极的在医院开展资源节约和效能建设,是关乎社会和医院历史性新发展的大事。本文结合我院的实践经验,重点从节约采购成本方面探讨了科学管理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医院所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一、节约采购成本对医院资源管理的意义
资源通常分为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四大类型,它是管理者为达到既定目标,在执行和完成任务时可以利用的基本单元集合。由于资源的类别复杂且数量庞大,对其的管理是一种复杂的决策过程,同时也是每一个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肩负着救死扶伤使命的公立医院来讲,由于病人就医时间和数量的不稳定性,加上医院的各项资源都是必须配备和极为宝贵的,所以科学管理资源对医院的运营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从另一角度来讲,医院又是各种材料高消耗的集体,各项资源更新频率高,因此采购在其整个的资源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医院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采购工作涉及面广、与外界打交道多,所以节约采购成本对一个医院的经营就显得至关重要。采购成本下降将会促使医院总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医院竞争力的增强。由于医院消耗性物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往往达到50%以上,因此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医院不断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据统计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仅药品、医用材料通过科学采购管理,7年来节约经费近亿元[1]。有文献表明:一般情况下,药品采购成本占药品总成本的90%以上,卫生材料采购成本占医疗总成本的20%以上,而设备采购成本更是由于各医院规模、地域以及实力水平不同而各不相同,但随着各医院竞争的加剧以及今后的发展,各种大型、尖端、高科技的医疗设备的购进更是各医院的首选, 由此可见控制采购成本是控制医院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控制好采购成本才能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
二、我院在节约采购成本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采购体系和监督体制
完善医院的采购体系不仅能规范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的核心价值就是用合适的价钱在规定的时间内采购到质量合格的产品。医院在采购制度中规定物品采购的论证、采购的批准权限、物品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药品、器械及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物品采购的规定和方式等。为确保医院采购活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切实保障医院的合法利益,我院特别成立了院级采购领导小组,决定医院采购工作中的一些重大事项,设立了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管理委员会专家库,并完善专家库的随机抽取系统,保证抽取的随机性。此外,我院在经费开支审批制度中对采购开支也进行了严格限定,要求药品、化学试剂、卫生材料、后勤服务中心根据使用情况每月编制采购付款计划表,经业务部门相关人员、业务部门和财务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院长审批,保证了采购资金的合理支付。此外,我院监察审计部定期对采购部门提出的采购计划和采购价格的执行情况,对物资采购内控制度、物资采购业务管理、物资采购合同、招投标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近年来杜绝了医院在采购工作中的腐败现象。
(二)实行物资集中采购制度
我院将分散在各分院、各科室使用的设备和卫生材料、保障物资、试剂等的采购,全部实行了统一计划、统一采购、集中保管、集中供应、集中付款。统一各类物资的使用,减少采购的类别,提高了采购服务的标准化。通过确定年需求量和年采购金额,充分利用规模效应,灵活运用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方式,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来降低流通成本和保障产品质量,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医院药品和卫生材料90%以上全部执行上级集中招标采购,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均实行立项论证评估制度,防止出现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的现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医院采购领导小组总负责、物资管理部门实施、财务部门支付货款、监察审计部进行审查监督的采购体系。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
1、公开招标采购
该方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投标的采购方式,目前大多数医院也都在采用此种方式。我院对该种方式的主要用于价格较高的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以及后勤物资的采购,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货比三家,引入更多竞争,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质优的物品。招标前招标小组要对采购数量,采购金额,价格趋势,目前价格水平、供应商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考虑后续的材料的耗费、维护、保养、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要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必须对整个采购流程中所涉及的成本进行评估。招标过程中医院还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对招标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组成专家评标小组,保证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2、竞争性谈判采购
即买卖双方为了各自的目标达成彼此认同的协定过程,要基于对市场和自身的充分了解和长远预期的协商。我院在一些专用设备的采购以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大型软件系统的购置上采纳此种方法,邀请供应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开发,并对其提出性能规格等方面的需求,借助了供应商的专业知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零星分散采购
即根据以往的购销合同以及对市场的了解,直接到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我院主要对一些需求量小、品种杂的物资采购时采用此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节省购置等待时间和谈判成本,效果显著。
(四)变化付款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根据医院资金情况、市场季节性的变化、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等情况,来选择采用货到付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这样将能带来较大的价格优惠。对于进口设备,外汇币种的选择和汇率走势也保持关注。我院在采购的相关制度里,明确医院从国外购买大型设备或材料时,应根据当时金融市场汇率情况,选择支付不同币种。
(五)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医院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医院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同时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地供货,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采购总成本。
通过上述讨论,采购成本的控制在医院资源管理中是重要的一环,但仅仅控制采购成本并不能保证整个资源管理过程的最优。ISO 9001: 2008 标准对资源管理从资源提供、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四方面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所以根据ISO 9000国际质量标准,我院除了在节约采购成本方面下功夫外,在人力资源管理、设施管理、工作环境管理方面也做出了很大努力。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和发达地区医院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在科学管理、节约资源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我院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和临床工作需要制定人力资源配置方案,保证了临床医师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两级人员值班的需要;有完善的岗位职务聘任制度并已实施;按相关要求合理配备医护人员;制定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准入、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由医务部负责医师定期考核、医德医风考核、制定医师考核方案并落实;建立了激励和奖惩制度,完善了医院绩效分配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实行按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和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机制;认真落实“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及对口支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各项要求;有重点学科建设的相关制度规定,并已有突出成就。
四、基础设施管理方面
为了保障和科学管理基础设施,医院保障部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职责明确;后勤保障服务流程合理,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一线为重点”,保障有力。
其细节管理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有后勤保障管理制度;服务做到“三下”(下送、下收、下修)、保证“三通”(水、电、气通)、及时处理“三漏”(水、电、气漏);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职工和患者食堂设置合理科学,配备营养师,为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有饮食卫生安全措施,食堂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量化分级管理达到B级或A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完善并认真执行;医疗废物分类、贮存器皿、设施,转运工具及过程、交接登记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个人防护到位并定期体检;有发生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的措施;污水管理及处置应取得环保部门的许可,有专人负责,定期监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保障组织,制定医疗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有保障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的工作制度,制定工作流程;各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和急救设备完好率达100%;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科室征求设备管理意见,并及时改进;具备应对重大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设备物资的组织调配,管理及保障机构,制定科学的应急调配方案。
五、环境管理方面
工作环境资源主要是指患者就医环境和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是医院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该项目代表了医院的形象,是医院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医院品牌的塑造不仅为自我宣传提供了基础,还能能帮助患者识别医疗服务,为患者购买和消费医疗服务起着导向作用。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对患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患者群,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医院的收益保持稳定和增长[4]。
我院对工作环境资源管理的规范主要有以下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以醒目的标识公布投诉电话、地址、接待时间和程序;专人负责投诉处理,职责明确,处理及时有记录;对投诉的问题及时向科室反馈,及时整改,检查落实;门诊大厅应设立导诊、咨询服务台、有专人服务并熟知各服务流程;门(急)诊提供轮椅、推车及候诊椅、饮水设施、电话等便民措施。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的数量、布局合理,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医院制定有规范、全面的服务指南,并有入院与出院、诊断与治疗、转科与转院程序的告知服务;各项服务流程合理、便捷,环节之间无缝链接;重危病人、行动困难病人、特殊诊疗病人实施转科、转院和诊疗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医院各场所环境、设施清洁、舒适,座椅干净,厕所保持整洁,无臭,有患者洗手设施;服务标识规范、醒目。
参考文献:
[1]关兵.医院采购成本的控制[J].中国医院,2008;12(9):63-64
[2]孙晓辉.控制采购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8): 44-45
【关键词】危险废物 环境管理 问题 对策 思考
2015年,危险废物的经营单位实际利用和处置量是1500万吨,大部分的危险废物都没有得到比较有效的监管,有的危险废物甚至被企业自行进行利用和处置,没有取得废物处置资质的企业会对一些废弃物进行接收和吸纳或者将其进行非法的倾倒或者掩埋。这种情况迫使我国必须加强对危险废物环节管理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一、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底数不清,去向不明
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危险废物监管的范围都仅仅局限在生产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当中,对于一些乡镇的医院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或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等产生的危险废物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收集。部分企业会把一些危险的废物列为副产品,或者将其当成一般的固体废物,没有进行相应的上报工作,甚至出现瞒报漏报的现象。
(二)处置设施布局不合理,转移难度比较大
截至2014年的年底,我国现存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利用处置设施的负荷率平均为32.2%,总的来说,设施的处理能力处于过剩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有着比较高利润的废物处理行业,例如废矿物油、废电路板等,它们的处置能力是处理严重过剩的状态。对于一些难以被利用或价值比较低的危险废物,例如:废酸、废盐等,缺少处置的设施。特别是在我国江苏和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他们的处置能力缺口比较大,而在中西部地区处置能力又出现过剩的情况。由于危险废物的转移手续是比较复杂的,同时周期长,因此一些处置能力富余的地区也不愿意接收跨地区的危险废物。
(三)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十分猖獗
企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处置成本比较高,而这些危险废物当中有的废物自身又含有比较高的利用价值,从而使得对危险废物进行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使得环境事故频频发生,成为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一种主要类型,不仅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会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影响。
二、我国危险废物环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固体的废物来说,生活废物、一般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是由不同的部门来进行管理的,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联防联控的机制。同时在分类收集和处置方面的体系也不够健全,企业在对他们进行处理的时候,混装现象十分严重,甚至会把一些处理难度比较大,同时处置成本又十分高的危险废物参杂在一般的固体废物当中,导致在转移和处置等环节风险非常突出。在我国关于危险废物的名录还存在着表述不清及覆盖度不够的情况,例如非有机溶液和含有有机溶液中的部分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有的城市对危险的废物进行经营许可资质总量控制的措施,从而造成在有的地方出现了垄断经营许可证的情况,最终出现坐地起价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获得资质,对公关监管人员进行贿赂或者在自身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从中牟取经济利益,从而违法违规的开展处置工作。一些有着较高利用价值下游企业愿意进行利用的危险废物,由于企业没有办法申请到资质或者不愿意去申请相关的资质,最终只能对这些废物进行焚烧或者填埋,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
三、改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对现有的基础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按照重点突出、综合利用和分类管理的原则,我国应该加快对相应管理办法及制度的重新修订和完善,利用制度的建设,更好地对现有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进行推动。其实我国应该实行分类管理的制度,对一些处置工艺比较复杂,标准比较严格,同时处置成本比较高的危险废物,要严格地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此外,对一些处置工艺比较简单,同时风险十分小,要求并不高,大多数企业都具备处置能力的危险废物,尽量地降低审批的门槛,同时对审批的程序进行简化,适当的开放经营许可。
(二)优化和推进减量化和综合利用
我国还应该科学地制定危险废物鉴定的标准,逐步的对名录中的危险废物明确有毒有害的物质浓度进行明确,尽量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此外,还应该加快建立一个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产品标准体系和技术的规范,强化综合利用过程的环境保护要求,把危险废物的处置设施配套建设情况作为环境综合评审的一个前置条件。
(三)严格环境的监管和执法
各级的环保部门应该摸清底数,全面的对辖区内的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进行掌握,同时落实企业的责任,对于不申报者进行严肃的查处。同时实行电子联单制度,加强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危险废物管理应用,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危险废物在转移和处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追溯。加强危险废物在处置过程中的监督性监测工作,确保污染和防治的设施能够正常的运行,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