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还不能接触社会,所以其成长环境比较简单,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家庭教育得当,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也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很激烈,孩子整日处在一个不安、动荡的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就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这种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对孩子以后各个阶段的教育以及成长都产生难以抹灭的负面影响。
其次,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孩子回到家以后,会模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分析家长的行为和言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种有利于思想健康发展的行为可能会被抹杀,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实践行为,也是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应用教学课较少,对于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把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讲到,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此时,就需要家庭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力。而家庭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好坏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带动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家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受旧观念的束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并且只需要由学校来负责即可。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在这种错误想法的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对。有些家长坚持棍棒教育。对于孩子,总是采取一些过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还有些家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威性,从不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一种畏惧感。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正确影响,有时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中学生成长;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个体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生理成熟的过程中其心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甚至个体心理的发展比生理的成熟更加重要。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个体的生理逐渐趋于成熟,但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却刚刚步入正轨,滞后发展的心理与发展成熟的生理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另外,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也在影响着个体的成长。
一、中学生成长现状
中学生的成长分为生理成长与心理成长两部分,而且这两方面的成长速度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因此我们分别对两者的成长现状进行研究。
(一)中学生的生理成长
第一,个体在儿童阶段,其大脑的发展已经十分接近成人的水平,因此个体在步入中学后其大脑基本上发育成熟,这为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初中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个体的生长发育进入高峰期。首先,初中生的身高迅速增长;其次,初中生的体重也会明显增加;再次,第二特征开始出现,例如:男生嗓音变粗、喉结突出,女生嗓音变细等;最后,初中生的身体机能开始接近成人的正常水平。
生理发育对初中生的心理活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造成了初中生内心的多种冲突。
(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其心理发展极为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认知思维继续发展。个体的认知思维在幼年就开始出现并发展,到了中学阶段由于大脑发育基本完成,中学生的认知思维获得了巨大发展。其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抽象思维,并且其思维的组织性、灵活性、敏捷性等都获得较大的发展。这阶段,中学生会独立思考,对于问题、事物和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
第二,情感发展趋于稳定。随着神经系统逐渐的发展完善,中学生的情感也逐渐的趋于稳定。在中学阶段,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学生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对于友谊、爱情等感情有了更加强烈的体验。
第三,意志逐渐提高。中学生的意志开始有了明显的提高,其行为的目的性更强、行为更加果断,同时个人的自制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因此中学生能够克服小学阶段的任性以及行为的随意,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效率。
第四,个性心理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初中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的发展成熟,中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其行为的自信与独立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并且中学生开始重视自尊的需要。但是,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避免中学生发展步入歧途,学校与教师有必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这正是我们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初衷所在。那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成长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各中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仅仅是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最主要的是因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生观念形成十分重要
我们都知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中学阶段又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一度甚嚣尘上,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国外的资本主义腐朽观念开始传入国内,这些都影响了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学生虽然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强,在错综复杂的各色信息中,中学生会将错误的观点当成正确的观点,如果中学生依照错误的观点行事,很容易铸成大错。
目前来说,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灌输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的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水平逐渐接近成人,这促使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和成人一样的待遇,但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习惯于将初中生当做孩子对待,这会严重的损害初中生的自我实现愿望,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使中学生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
在初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个体真正成熟的标志,中学生虽然有想做成人的意识但是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却远逊于成人。一旦人际交往受挫,初中生很可能产生消极、自闭的心理问题,这十分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同时帮助学生处理人际之间矛盾,从而使学生和他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它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中,我们对中学生成长发展特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价值观念和人格方面入手,分析了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为中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玉红.初中思想品德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重要性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6-02
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满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的现象,有些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对人们的发展形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1.2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克服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既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又会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出现心理冲突比较多的时期,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1.3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的思想情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有效对初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重视,同时还要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运用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之中,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此将几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2.1 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却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以生活中与学生联系十分密切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也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反思,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做到心领神会,这样不仅能够指导学生的思想,还能够达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的目的。
2.2 思想品德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要。进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的进行思考,才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进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要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感悟,进而受到更多的启发。
2.3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小组讨论法是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然而想要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就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就是训练学生实际应用思想品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针对目前的热门话题"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一方面应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去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57-02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我国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公民。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须“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说明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已经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积极呼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但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处在缺失状态。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落实中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教学的设计、实施的价值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育是多重目标的全面教育,即英语教育应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进行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般能按照新课标要求,从英语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但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目标和智力发展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高尚道德情操、人格素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目标的落实,把学生看成被动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形同虚设,造成缺失。
(二)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忽视对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挖掘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的中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和句子等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思想品德教育内涵的挖掘,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英语的思维思考问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只注重教材知识的学习,没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致使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
(三)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师只有综合考虑教学各有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加以组合运用,才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较多地为语言法中的讲解法、重复练习法等传统的方法,教学的顺序也是程式化的课前预习――单词学习――短语学习――语法讲解――课文翻译――重点语句的语法分析――课后作业(单词、短语、课文背诵,语法理解等)。即便有教师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互联网选择翻转课堂、对分课堂、自主学习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也只是蜻蜓点水,将重点回归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内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主要靠升学和排名,没能充分合理地挖掘教学方法的内涵,发掘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致使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四)初中英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管理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过程。通过课堂组织纪律的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管理上由于班额较大,学生人数较多,管理存在得过且过现象。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怕影响教学进度,没能很好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草草了事。管理中没能用足够的时间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即便发现一些思想不端或行为不端的苗头,在教学管理中也是无暇顾及,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及时引导处理。有些教师为了充分运用课堂时间,课堂常规中应有的规矩礼貌也被忽略,对成绩好的学生的一些不端行为网开一面,视而不见,致使初中英语教学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够充分,造成初中英语教学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五)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考核忽略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分
教学工作的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进行的检查和评定。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上级部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以升学率,获得学习、竞赛奖励等为准;学校对教师、班级工作考核同样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准,教师、学生评优评奖仍然以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这就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工作考核中处于“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紧张起来不要”的软指标行列,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受重视。教学工作考核,大多依赖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绩以外的因素涉及较少,形成教师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思想品德教育、体育、美育,造成初中英语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是青少年人生的设计师,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行、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教师有高尚的生活旨趣和良好的认知风格,其言传身教就能深入学生心灵,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确信教师的教育,并转化为自我要求。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生活旨趣脱俗。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通过初中英语教学多重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提出应对人的思维、语言能力、品质、意志、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进行教育。初中英语教师不仅在教学设计中实现目标的多样化,也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每一个环节,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通过发掘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学过程之中,要研究和掌握教材的特点,发掘其思想教育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交际用语中的文明礼仪,不同的问候语“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Thank you very much.”“Can I help you ? ”“Could you please ...?”等的正确运用及内涵,不仅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友好待人、相互信任。固定搭配中的乐于助人的help sb. do / with sth,甘于奉献的devote oneself to,诚实守信的be honest with sb.等,蕴含思想品德教育成分。语法教学中,学although/but 时可以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学because/so 时可以教育学生了解付出和收获的关系等等。教学中教师不能就讲知识,而应充分发掘蕴含的思想品德成分,并作为教学重点加以突出,以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同时要发挥好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将不同教学方法本身包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加以积极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倡导运用自主学习法、“对分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在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效果,主要不是由教师教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学生如何接受,如何学决定的。只有在初中英语学习中“能学”“想学”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选择运用“对分课堂”时,不仅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对分课堂”进行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对分课堂”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上的对分,还包含学习责任的对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担当意识、自律意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五)通过教学管理,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和课堂常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并把执行规章制度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及安全教育,把耐心细致的说理疏导和必要的严格纪律约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习惯。教学组织管理中,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严格要求,规范日常行为。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要认真处理,通过突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六)通过对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加强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考核中,应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既考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评价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既考核学习结果,又评价学习过程;既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评价情感因素。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考核,也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实现学习考核的全面性和多样化。评优评奖也进行全面多样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通过全面考核评价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智力水平,还能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中英语教学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公民,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落到实处,绝不能缺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双语教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应对策略;研究分析
一、新疆地区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现状
思想品德教学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很长一段时间内围绕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而组织,教师认真备课,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但是即使如此,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存在衔接误差,究其原因是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语言引导上,刻意追求思想品德的宣传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没有内化到学生的心灵和行动中。因此必须关注当前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思想品德自觉规范意识,注重实效性,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凸显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与魅力。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教材及教学改革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无论是课程教学定位还是课程实施,都更侧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去践行、体验并感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而新疆初中思想品德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以当地语言为主,汉语教学很长时间内都不受重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也受到影响。新疆属于多民族地区,使用多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其思想道德教育也更具复杂性与层次性,需要认真对待。而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双语课程教学。
二、新疆地区开展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
中学作为学生人格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十分必要。而新疆地区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对其思想道德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在组织新疆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时必须做好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自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借助汉语的学习了解更多的汉语知识,做好知识学习视野的延伸。这些都是其后期成L发展的必备基石。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思想品德双语教学反响热烈,学习意向强烈,希望借助双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推进少数民族中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也在双语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竞争与参与意识,有助于民族团结并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虽然思想品德教育一直被当做基础重点课程来看待,但是其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中开展双语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其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增强。新疆地区民族众多,语言类型多样,但是汉语依然是主体语言,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一些专业名词,这些是汉语无法解释传达的。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引入少数民族语言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内容。而新疆地区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多是当地教师,课堂教学时都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汉语与母语交叉使用符合中学生的用语习惯,也可以在感情上拉近彼此距离,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也更全面具体地讲述传达思想品德课程的精髓,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从这个层面来说,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十分必要。
(三)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及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少数民族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借助双语教学的模式可以促进地区间的文化思想交流,有助于地区及民族间的融合团结,可以大大提升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最终引导少数民族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和国家归属感。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少数民族跟上时展的步伐,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大力推广双语思想品德教育实现优秀语言人才的输出,大大提升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带动民族团结。在双语教学推行的过程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及国家的认同归属感。
(四)有利于实现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与共同繁荣
新疆属于多民族地区,因此有着复杂的民族关系,也不排除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利用各种敏感问题挑起事端,打着民族宗教的名义开展各种形式的分裂活动,妄图破坏我国和平稳定的环境。因此利用双语教学做好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实现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团结。从国家稳定的宏观层面做好思想基础的奠定。使用双语教学,做好少数民族语言特点与规律的把握,让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思想品德教学推动民族繁荣与地区发展。
三、利用双语教学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宣传,做好对思想品德课双语教学的关注
思想上的关注带动行动上的落实,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实施得益于政府与教育部分的政策制度支持,更需要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思想重视与教学行为落实。基于当前新疆地区思想品德双语教学认识存在的误区,必须强化宣传让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提升教师及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的思想认识水平,让教育部分与政府部门做好该课程教学实施的关注与辅助。对于新疆地区来说,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对优秀的双语教师进行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发挥榜样带动作用。积极组织新疆地区思想品德双语教学工作宣讲团进行课程引导与宣讲,辅助与政府政策的支持,上行下效,有条不紊地推进思想品德双语教学,以新疆地区的稳定奠定双语思想品德实施的基础。当意识到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的价值,教学更为有效。
(二)关注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我们应该清晰客观地认识到当前新疆地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的基础现状,其起步晚,发展慢,教学尚不理想。多数基层干部和教学工作者摸索前行,没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在双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部分问题。因此做好教学方面的科研十分必要。通过新疆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科研立项,总结教学经验,克服教学实施障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教学指导思想,切切实实推进双语教学。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双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探讨,出版思想品德课双语教学期刊,其教学指导与辅助作用。利用网络创造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网站,鼓励教学工作者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借助科研带动新疆地区思想品德双语教学。
(三)关注思想品德双语教学队伍,奠定师资基础
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师资力量必须充足。确保有合格的师资队伍,确保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师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良好的教学能力。在师资建设方面需要着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思想品德双语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的教学培训引导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激发其教学奉献精神,并形成积极向上锐意改革的教改情怀。在培训过程中应关注培训力度,区域制定周密可操作的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具体实施方案,关注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专业训练,这是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基础。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尝试向内地输出的模式,也可以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优势,积极建立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示范基地,规范双语教学办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实施初期可以尝试实验班或者与内地高校的融合等。此外将考核纳入到教师的培训计划中,制定双语教师考核标准,加强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双语教师应该给予广泛的发展空间,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摒弃传统的单纯的汉语式培训,确保教师明确成长发展目标基础上不断进修完善自己,实现知识面的拓展。另一方面关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必须有责任心,在教学管理中开展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坚持为人师表的指导思想,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与规范,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去了解教师当前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教师考核的一方面。通过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师德教育的成效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巩固。新疆地区思想道德教育必要而迫切,加上地区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意味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加大对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的支出,确保经费到位
对于思想品德双语教学中的经费问题应该做好经费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教学的刀刃上,确保思想品德双语教学没有后顾之忧。思想品德双Z教学的经费主要涉及思想品德课程人员培训的费用、对应教材刊物的费用、科研探究的费用等等。一般来说双语教学的费用要高于单语教学的费用,而改善个体的职业前景并满足社会特定需求是确保经费收益合理的有效思路。教育规划人员应该做好教学预测与分析,将费用问题考虑到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政府应该建立并完善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投入机制,确保经费到位经费充足。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可以多渠道吸纳教育资金建立思想品德双语教学专用基金,切实保证思想政治课双语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此外以教育投资或者捐款的形式加大民间资金对双语教学的支持。经费投入充足并确保使用合理。
(五)在思想品德双语教学中与时俱进,关注教学实效
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发生转变,思想品德课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综合地区和民族的特殊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具体到新疆的思想品德双语教学,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借助学校地方课程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点,激发少数民族学生情感共鸣,让他们能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到双语教学模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当他们思想上认同就会形成稳定的心理认同感并体现在学习态度上。而这也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教学能力,清醒地认识理论,能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社会问题,引导纠正少数民族学生价值导向及认识上的偏差。
(六)遵循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基本规律,按部就班地推进
任何事物都有着既定的规律,对于思想品德双语教学来说也有着既定的规律。一定条件下仍然需要坚持灌输,但该灌输是建立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沟通交流基础之上。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双语教学时必须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起来,让思想品德双语教学渗透到他们生活中。借助少数民族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规律,合理选择民族语的使用时间,实现思想品德内容的高效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科学为基础才能确保教学实效性的达成,从而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对精神世界发展的自我需求。如果违背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的既定规律将无法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四、结束语
对于新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思想品德双语教学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当前背景下教学改革与教学高效推进的前提要求。虽然新疆地区中学在开展思想品德双语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和及时的解决都将成为思想品德双语教学的制约瓶颈,不利于当地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也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师与学生的内心,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实施。我们必须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思想品德双语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教学组织实施的正确流程。本文在简单论述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从既存问题的层面分析了新疆地区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双语教学的执行情况,提出了问题也进一步明确了双语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既存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思路,以期对当地的思想品德双语教学提供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吕颖.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17-120.
[2]段佳欣.中学思想品德课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问题;意识方法
一、我国初中思想品德“问题化教学”现状分析
“问题化教学”是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前在我国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时,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好奇的心理问题,这种心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很大,可以促进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积极性。“问题化教学”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在于挖掘、发展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在事物发生时,学生可以客观、冷静的对事物发生的原因、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通过仔细分析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可知,改革之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心已逐渐转移到“问题意识教学”,其教学目的是改变学生传统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育目标。
二、培养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是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培养自己行为习惯时处于被动状态。新课改思想品德教育则不同,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教学重点,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总处于主动状态,使学生形成相对自我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2)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要想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问题意识的教学作用,必须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地位”。问题意识教学将学生摆在了一个主体的位置上,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思考问题和学习,不仅增加了问题意识的培养作用,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思考和学习的乐趣。
(3)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培养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的问题目标,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和对事物的感官认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之后,对问题本质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探究类似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所以学生拥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方法
(1)树立新的思想品德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研究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主要依据,传统思想品德教学观念主要表现老师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以规范行为为教育中心。改革后的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则不同,老师作为引导对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剖析自己行为习惯的问题。如辽宁省实验中学初中部在《珍惜无价的自尊》教学中,老师让学生针对“自尊”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讨论的相关问题,如:自尊的表现在哪方面?自尊的价值在哪里?中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可以了解每个同学对自尊的想法,还能完善自己对自尊的看法。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意识教学对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意识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发现、总结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学生在面对思考问题时,会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而不是想怎样从老师那里获得答案。在《为坚强喝彩》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几个有关“坚强”的故事,学生阅读完这些故事后,老师让学生说出这些故事有关“坚强”的启示。之后提出一些“困难”问题,如:努力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中学生改如何面对困难?学生在困难中怎样学会成长?学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时,能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思想。
(3)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环境。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得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使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将教学主题生动的表现出来,感官上的刺激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改善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中的教育的目占有重要地位,在改革过程中,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们发现,要想突出、强化教育的和教学的目标,必须大力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是学生建立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提高初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
1 对新课程的反思
思想品德课不好上,上好了就更不容易,有人说思想品德课讲讲就行,太容易了,甚至有时都不用讲,可以取消,思想品德课真的可以取消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可以,因为中学思想品德课是有其价值的,那么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是什么?有人提出了它的经济价值,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思想品德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从这个高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从而提高国民的素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那么青少年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对他们进行高素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2 对新教材教学的体味
2.1 新教材以学生为本。变教本为读本,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纵观人教版《思想品德》第七、八、九年级的新教材。节节框框无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教材始终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体验哲理。如:七年级第三课《珍爱生命》的许多图片、故事资料、名言警句等。八年级教材《同侪携手共进》……九年级教材《选择希望人生》……。因此,我们就必须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把精力投放在对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上,以人为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视野开阔,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我所在学校学生有他的特殊性,他们以体育训练为主,自身有很多学习上阻碍,好动,敏感等,所以更应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
2.2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例如,初三教材安排了许多不同观点的辩论: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独立自主――对外开放……,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应采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2.3 新教材倡导教与学的统一,这种教学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师生在这种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进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培养创新意识。而学生学习方式由此更重视体验,体验是现代学习方法的突出特征。
2.4 新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回归――育人为目的。它通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表达课程目标。反映了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现在更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明确做什么样的人,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养,其目的就在于实践与行动,只有真实的理论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3 对新课标的理解
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突出了人文特点。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比如美国著名学者福山在其近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通过对欧美、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社会信任度差异的实证审察和分析,揭示了诸如诚信一类的“社会美德”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经济生活中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效果。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
3.2 加大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初中生大约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壬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等诸多内容
3.3 高度重视初中学生的逐步扩展生活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兴趣
在重视综合素质的社会大环境下,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品德教育基础的思想政治课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由于这门课程本身的过于刻板教条的特点,因而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知度并不十分高,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几乎为零,在一些随机采访中,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之所以学习思想政治课,主要也是学校的课程要求和为了应付考试。就学生本身而言,对于这门课程没有什么兴趣可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学科本身的内容设置,还是学校主抓数学语文等主流学科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是因为什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品德教育也是社会的必然需求。想要改变品德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我们必须审视和总结在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面临的问题
1.被动学习
思想政治这门课程,一直给人的感觉是过于严肃和刻板,课程内容也多以讲大道理为主,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会被动地,机械化地学习所谓的知识要点和考试内容。并没有真正领会课本中所表示的含义,单纯为了考试而学,忽略了开设这门课程真正的目的和宗旨。
2.缺乏能动性
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在实践作业和动手能力上都会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对于这门课程,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就会降低很多,甚至会没有。以至于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门课没有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以上是从客观和主管两方面,阐述了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培养兴趣不是一个口号,应该落实到行动当中去。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激发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兴趣的技巧
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从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育的生动性和人格化的理念,阻碍了一部分高位人才的出现。大多数人只注重结果而严重忽略了探求真理的过程,加速了人格的矮化。很显然,固守着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将很难适应不断更新换代的知识格局和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因而,若想让思想政治课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首先就要改变观念和思想。
1.变知识教育为能力教育
在教育体制改革日益变化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那种单纯的书本教育,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学习。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摒弃以往教师教授,学生强行技艺和背诵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转化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课堂也变得多样化起来。下面举一个具体的实例。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了解到礼仪的内涵和美,教师没有采用传统讲述的教学模式,而是组织班上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排演了小型的礼仪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演出。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观众,看着学生排演的各种礼仪情景剧。在所有的情景剧演完之后,教师进行了综合点评,并通过投票选出了在剧本和表演上都比较出众的小组进行表扬。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感受到礼仪的美丽,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要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
2.适当地给予鼓励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应该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认可,给予小小的鼓励。例如,在人教版《老师伴我成长》一课的学习中,课堂上教师就采取了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讲课,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走下讲台,从一个听课者的角度,感受学生的想法,并对于学生的讲课给予一定的鼓励。师生双方在角色互换的游戏中,不仅对于课本内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在此游戏中,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恩情,领会了课本所传递的真正意思。
3.改进传统教材,使之贴近生活
有人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源于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本太过于呆板和教条,学生对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源于教材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如果教材可以更加生活化,更好地贴近我们的生活,例如,在人教版《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的学习中,不是去背诵法律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和小实验来告诉我们法律带给我们哪些便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保障。这样相对生活的语言也更容易让我们理解和接受,自然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4.加入课堂讨论,在辩证中求进步
教育的主体是人,可以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主导着整个学习的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才能开拓自己的大脑,扩散自己的思路,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消费者权益》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采取辩论会的形式,一方扮演商家,一方扮演消费者,通过实际的辩论来体验双方的感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应尽的义务和拥有的权益。
综上所述,要想激发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兴趣,首先要看到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相应适合的措施,加以完善和修正。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技巧,才能让学生真正对这个学科产生兴趣和热情,才能让思想政治这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更富有人性化,让更多的人接受并且喜欢这门学科。使之成为理性基础上的具有感性色彩的学科,让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基础德育教育最具有广泛意义的学术工具,让刻板的政治理论变得更加生活化、人性化,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并且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与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学素质教育中渐渐凸显出了德育的重要性。然而,许多教育学者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的德育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德育机制缺乏现实意义与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德育内容局收集整理限于一般性的理论概括与经验总结,德育模式过于单一刻板,甚至违背了中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在我国,地理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品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改变传统德育过于抽象、空洞的说教模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中情感道德的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本文试图从“三生教育”的内涵、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等三方面对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这一问题作粗浅分析。
1 “三生教育”的内涵
“三生教育”由云南省首先提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中心,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深切地体现了中学“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的教学理念[1]。
2 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地理教育作为“三生教育”最好的教学资源与实施途径,通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1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由于中学地理知识内容的综合性与广泛联系性,使得地理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所以在
转贴于
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因素。而“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健康的收集整理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挖掘“三生教育”的广度及内含,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造中学德育品牌。
2.2 中学地理学科教育是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当今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2]36。随着科学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人类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地理科学的现实需要,也是“三生教育”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