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商业管理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管理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管理理念

第1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定义

商业银行的管理经营中,银行的业务发展中长期坚持、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表现出在管理中人的重要地位以实现“以人为本”的实际管理。

随着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企业的管理者逐渐发现企业员工的内在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才能等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员工来说,工作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自我的生存,也是为了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为了促使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成长,在企业中就必须建立健全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随着国家社会的进步,在如今这个人文社会中,尊重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保证企业能持续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对人的尊重放在第一位,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员工被激发出在工作中源源不断地动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发展的更长远。

在企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对员工所在的工作环境要进行改善,同时为了促进员工自身更好地发展,要注重对员工进行沟通交流,重视员工所提出来意见,帮助每一位员工解决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为了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将员工的激情、潜力激发出来,员工有激情的工作,是企业经营、生产处于优秀运营状态的根本所在。

在企业中,对人才要重视,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选拔人才,同时对现有的人才挖掘出其更多的潜力,充分发挥出人才在工作中的实际作用,给予员工展示自身,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出对工作的高度热情、对企业的献身精神。发挥出应有的人才作用,对提高企业效益有巨大促进作用。在企业中管理层有计划地培养员工,在企业中所有的岗位都必须是公平竞争。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其基本组成,将企业内外的有关利益者相结合,作为企业发展的切入点,不仅仅是关注企业内部的人员,同时还关注所有的相关利益者,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商业银行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中所制定的奖励机制,基本上都是根据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程度判定,仅仅关注任务本身是否完成,对所进行的工作人员很少考虑,奖励机制中缺乏对人性化的考虑。其奖励的手段过于单一,过度的使用物质进行激励员工,极少地会从精神上考虑相关的奖励,这种过于物质化的建立机制,不能联系到员工自身的价值体现以及未来个人发展,激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员工在精神上的压力不足,仅仅是强调任务指标,这种任务的完成是依靠外在压力,不能从精神上,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度以及积极性。

长期的经营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思路的核心所在,但在实际中,很多的商业银行不同程度的将经营行为短期化,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服务渠道、对客户服务、网点布局中还体现在商业银行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对员工的培养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机制,缺乏长远性,在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中,要靠员工,其员工的素质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使用员工方面没有长远的考虑。商业银行在对银行的宣传方面的没有长期的影响力,社会上的渗透力弱。在银行经营的压力下,其管理层大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对于银行的宣传以及文化构建方面没有重视。

部分的商业银行在运营时,对任务指标的关注大于了对员工的关怀程度,对员工的意见不重视,与员工之间没有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在银行中没有相关的员工关爱机制,会造成员工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幸福感,在工作中带有一种负面的心理,对工作失去热情,具体表现在平时工作的单一,对员工的关怀不足,员工在工作中体现不了自身价值,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对工作用消极的态度应付,没有工作的动力热情。

三、真正实践“以人文本”管理理念的措施

企业最高决策者的观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时,只能是由管理层开始改变,然后在逐步延伸到公司的所有员工中。要想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实处,就必须改变原本的思想,改变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看法,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管理中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进而将这种管理理念融入现有的管理体系中。在银行中充分地将现有人才的潜力挖掘出来,使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出其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在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对相关的人才培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对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其素质,对人才储备的工作要做好,根据现有人才的不同工作经验、能力,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提供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平台,最大化地发挥出每个人的价值。

在商业银行中建立真实有效的员工管理机制,其中包括环境、约束、激励机制等方面,将机制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结合,管理机制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基本,约束、激励为手段,这样能大大地促?M银行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环境机制主要是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此种环境中,能使人心情愉悦,愉快的进行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银行与员工的双赢发展。

随着目前社会进入快节奏的时代,工作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任务指标越来越高,员工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如此,因此对员工压力管理的工作就非常重要。应对员工工作的意见、看法认真倾听,与员工交流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思想上真正的关爱员工,杜绝管理层对员工区别对待,避免粗暴、单一的管理方式,处理问题时要会换位思考,改变以往的上位者形象。在银行中建立起员工关爱中心,制定员工释压制度,通过不同的交流、娱乐方式释放员工压力。

四、结语

在目前的商业银行中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相应的管理中,但是由于银行对该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地影响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着核心重要的地位,是当代商业银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核心,依靠、尊重、关心、激励人将人的价值在实际中体现出来,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内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人才的才能发挥程度决定了该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同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走向现代化的基本所在。商业银行对业务的开展中,无论是其银行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思想还是所用管理方式中,都围绕着“人”进行。

第2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随着“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在我国的确立,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其发展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不但是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硬件设施。截至2002年底,我国有17000多家企业的650多万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积累的资金已达500亿元。但总体来看,企业年金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预测,随着企业年金市场启动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各金融机构都在厉兵秣马,争取在这个潜力极大的市场上分一杯羹。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企业年金市场是需要各家商业寿险公司通盘考虑,认真准备的新课题。

2开拓企业年金市场的环境分析

2.1政策环境

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中正式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规范为企业年金,进一步明确了对发展企业年金的支持态度。至此,企业年金的发展逐步升温。虽然目前我国还缺乏统一规范的企业年金法规和明确的税收优惠措施,企业年金基金运作的外部法律环境也有待进一步健全,但是政府已经明确鼓励保险行业成为企业年金市场的中坚力量,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之下,有关企业年金的相关立法工作相信不久就可以完成。

2.2企业年金市场的供需环境

根据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结构调整的目标,基本养老预期保障水平的减少将会增强个人老年风险自保意识,从而为其他补充形式的保障模式释放较大的需求空间。同时,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确立使企业认识到发展企业年金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劳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企业年金计划。根据2001年太平人寿对企业年金需求市场的调研显示,目前对企业年金计划有需求或潜在需求的企业团体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以电力、电信、石化、银行等行业部门为代表的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第二类是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第三类是受国外母公司影响的跨国企业和三资企业;第四类是成熟的大中型民营企业。

但由于历史和制度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年金产品,企业年金计划主要由寿险公司和国家社保管理机构来提供。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企业年金计划应主要由寿险公司、私人行业管理机构、金融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和银行)来管理,或者直接由企业建立并经营。国家社保管理机构经营企业年金,国家必须对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最后支付承担责任。国家由后台走向前台,加重了国家的保障负担,也有悖于世界社会保障私有化管理的潮流。企业自行管理则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投资管理经验而使基金受损。因此二者都不能代表企业年金的发展方向。企业年金应由包括寿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进行经营管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寿险公司所提供的企业年金计划实质上大多是一些具有养老保险机能的团体分红/投资连结保险,同时在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3寿险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环境

我国的寿险业务自恢复以来一直呈高速度增长态势。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寿险公司的业务量增幅有所减少。时下一直热销的银行保险由于银行拿走了大部分利润分额,寿险公司实际获得的利润十分有限。同时,我国低技术含量的银行保险还随时都有被银行长期存款业务所取代的风险。加入WTO后,寿险公司还要面临外国同行的竞争压力。因此,寿险公司开拓传统业务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传统业务资源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被开发殆尽。而企业年金业务却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发占领该市场,就能顺利实现寿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来寿险业务的第二次高速发展时期。

2.4寿险公司的比较优势和竞争环境

一般认为,寿险公司在进入企业年金市场方面具有如下优势:雄厚的精算技术力量;强大的销售能力;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年金产品;具有管理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匹配的能力;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年金计划设计、账户管理、投资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世界各国职业(私人)年金计划的发展经验也说明:寿险公司往往是年金基金的首选经办机构。结合我国实际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国内寿险公司加大了产品创新的力度,投资联结保险、万能保险和分红保险相继出现。这些寿险产品的设计更加注重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寿险公司对客户个人帐户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费率和年金领取金额相对灵活。这些条件使寿险公司在管理DC型企业年金计划时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在开拓企业年金业务方面,寿险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外国寿险公司。由于对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目前银行还仅以基金保管人的身份涉足企业年金市场。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还没有发育到自由和成熟的阶段,证券投资基金尚处于试点之中,基金公司发挥的作用有限。在对风险的规避与对高回报率的追求方面,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企业年金基金目前还不能通过二级金融中介机构大举进入资本市场。选择寿险公司来经办应该是时下比较稳妥可行的办法。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将是企业年金的理想经办机构。

3商业寿险公司开拓企业年金市场的主要途径

国外寿险业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介入企业年金领域。1996年,美国私人管理的养老金计划总资产的25%投资于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安信保险金融集团是美国最大的401(K)计划提供机构,该集团在美国管理的雇员退休计划超过300万计划成员。2000年加拿大寿险总保费的25%来自于年金产品,达到253亿加元。从国际经验来看,商业寿险公司在企业年金的方案设计,筹资、账户管理和投资管理以及养老金给付等几个价段都可以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寿险公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参与企业年金市场。

3.1保险合同模式

企业年金发起人可以直接同保险公司签定合同,由企业和职工定期向寿险公司缴费或由企业直接为员工购买寿险公司的养老型产品的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养老保障。这种方式是目前保险公司参与企业年金市场的主要途径。寿险公司所提供的养老型保险产品主要是传统团体寿险和眼下正在热销的万能保险、投资连结团体寿险。后者是寿险产品的创新,兼有保险和证券投资的特点。它可以让客户获得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的投资帐户的投资收益,同时也可以为客户提供权益报告,多种途径帐户查询、变更、投资转换等服务,特别适合于中小型企业和DC型养老金计划。但传统寿险业务也不能忽视,该产品不强调个人帐户管理,为受益人提供统一的定额养老金,比较适合大型企业的DB型养老金计划。

3.2帐户管理人

企业年金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是资本密集型的工作,它要求管理者能够提高客户化的信息,高效率的服务和低管理成本。同时在信息时代,帐户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愈加突显。这些要求都远非一般企业年金计划发起企业所能承担的。寿险公司近年来经营投资连结产品,积累了个人帐户管理经验。许多保险公司还拥有高效率的年金管理信息系统甚至自身的计算机网络体系。这些条件为保险公司提供帐户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日后提高能够全面的捆绑式股务提供了良好的依托平台。

3.3投资管理人

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年金运作的关键,它主要通过基金的投资管理来实现。寿险公司在基金投资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发起企业提供投资建议,具体负责资产的投资组合策略,从而弥补发起企业投资知识匮乏的不足,更好地完成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3.4受托人

目前,英美等国家的企业年金计划大都采用养老信托基金的方式来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和个人缴费所形成的资产交由受托人管理,收益人为养老金的给付对象。信托方式具有管理成本低,形式灵活的特点。商业寿险公司一旦成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就可以为发起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既可以直接负责行政管理和投资管理,也可以委托其他金融机构来代行其职。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寿险公司未被允许作为投资基金的发起人参与该领域的投资。因此,寿险公司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和受托人身份承担相应的委托管理业务尚存在法律障碍。但随着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对混业经营的逐渐放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寿险公司就可以涉足上述领域。为此,寿险公司应早做准备,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质量。

4对寿险公司开拓企业年金市场的措施建议

4.1强化产品开发设计,提高产品的灵活性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型寿险产品同构率较高,产品设计的灵活度较差。在年金产品的设计方面,必须顾及到不同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同一计划中的个人风险偏好也不尽相同。寿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应不断适应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为企业“量身度做”年金产品的能力。以美国安信保险为例。该公司为香港强积金提供信托、行政和投资管理服务时,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提供不同系列极具灵活性的分类计划,包括安信强积金200系列、600系列和800系列等。其中800系列是适合大型企业的,由12个基金组成,分别属于保本、保证、保守、平稳和进取的投资组合。国内寿险公司在企业年金产品的灵活性开发方面应在如下方面下工夫:

(1)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投资组合选择。

(2)增强个人帐户的可携带性,方便人才的合理流动。

(3)为进入年金受领期的员工提供多种给付方式。

(4)为DB型计划增加抗通贷膨胀的设计。

4.2加速自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

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年金经办机构的资格认定方案还未出台,但毫无疑问的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金融企业才最有可能获得经办资格认定。国内寿险公司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加速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和监督稽核机制,更好地完成企业年金经办人的工作。

4.3加速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对企业年金理论的研究工作。

企业年金由于为老年生活提供保障,因此不同于普通商业保险产品。经办企业年金业务需要社会保障,证券投资,个人帐户管理,保险精算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国内的寿险公司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同时,寿险公司对企业年金市场和商业年金市场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年金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以有效提高企业年金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5利用现有客户资源,打造公司品牌

企业年金不同于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和员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企业年金经办机构。为了更多地吸引客户,商业寿险公司应着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为此不但要制定实施长期,系统的竞争战略,依靠产品、服务、人才、技术的综合实力来赢得客户;更重要的是在公众面前竖立起具有社会亲和力的企业品牌形象。鉴于养老产品对基金安全性的倚重,在影响力的品牌应该给公众一种“稳妥可靠”的印象,而不仅仅是“不断创新”“业绩优秀”的广告式说词。寿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巩固发展现有的客户资源和团体寿险的市场地位;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加大管理透明度;降低管理费用等方面。

第3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一、生产管理精细化

在生产管理中,认真学习**炼化“生产管理上‘精耕细作’、现场管理上‘精雕细刻’、成本管理上‘精打细算’、技术管理上‘精益求精’,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对照先进根据我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查问题、找漏洞、寻差距、找原因,制定出各装置细致的管理目标和以及达到该目标要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到每一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的各环节。认真做好主要生产车间的装置运行情况监控,对馏出口质量、操作纪律执行情况、现场跑、冒、滴、漏和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及“防冻防凝”等工作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车间进行整改,如无法立即整改的,要求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时间。上半年共进行操作纪律检查18次,查出各种问题及隐患共30多条,检查结果在调度会、内部网进行通报,对能耗管理方面的“地、老、坏”现象在宣传栏等进行曝光,同时按照考核办法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通过不断的检查和督促,目前各车间的操作纪律执行良好,馏出口质量达到目标要求,现场跑、冒、滴、漏现象大大减少,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已经基本消失,一季度的未发生一起设备、管线冻坏事故,上半年未发生上报总公司的非计划停工事故。

科室技术员每天深入到车间了解生产实际,从装置达标、水、气风质量指标合格率、装置操作平稳率等几个方面检查装置的运行情况。加强股管理基础,建立了原油质量、馏出口质量、外排污水等质量台帐,并定期分析,为合理调整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专业管理深入一线

在按照公司要求,多产液化气的生产方案调整过程中,和车间一起按照实际情况多次调整反应温度,对于催化装置干气、液化气的产量、质量进行跟踪、统计、核算,对使用丙烯助剂情况,以及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吸收稳定岗位出现的新问题和产品收率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提高公司效益,改善产品结构取得了基础数据。

在装置检修中,制定了高、低压瓦斯系统吹扫方案,化学清洗方案,对开、停工方案,提出指导性建议。在装置停工阶段,派专人对各系统吹扫过程进行跟踪,监控,每天总结进度,使停工过程安全、平稳、正常,装置按期交到检修队伍手中。检修过程中,及时了解进度,做好各项配合工作。装置开工、调整时,派技术员对装置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使装置尽快恢复平稳操作,质量合格。有一名同志被评为检修工作先进个人。

去年我们被总部点名批评的一点就是能耗高。在今年能源管理过程中,狠抓现场检查,使各部门的员工都能树立起节能的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能源计量不准、计量器具投入不全这种情况,我们对无法测量的单元根据设计值和全公司的平衡确定流量,各车间建立了周、月报制度,根据周报表预计分公司及各车间本月能耗完成情况,并适当调整计划。在下旬根据本月完成情况及下月的生产安排进行反复的测算,依据全年的能耗计划制定下月的能耗计划。细化各项用能管理,针对很多水冷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差非常小,甚至没有温差的现象,经过多次的督促和检查,促使车间对各冷却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差控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来,减少了循环水的用量。目前节水减排项目已经实施了5项,其它4个项目也将按照计划于今年实施完毕。节水减排项目的实施,必将使我公司的用水水平逐步提高。完善了气分装置的能耗管理工作,完成了计划指标。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了多项活动,节能知识答题、节能合理化建议、节能征文等,还进行了悬挂横幅、节能板报评选等活动,同时在分公司网络、电视上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厂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

针对原油性质的改变对装置操作的影响,对沥青中质原油、塔里木原油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总结,从操作参数、产品质量方面为车间提出指导意见。

在生产事故管理中,负责三起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求,年初对C版程序文件进行了修订,修改了《生产运行调度控制程序》、《生产计划控制程序》等三个程序文件,形成了D版文件,并在全科室进行了宣贯,元月份完成了内部审核工作,关闭了二个不合各项,二月份配合完成了认证审核工作。在一体化管理整合标准知识培训中,对全处室人员进行了一整天集中培训,使大家基本掌握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基本知识,共组织了二次管理体系标准知识考试,为公司开展一体化管理体系打好理论基础。

二月份在人力资源处安排下,在全公司组织了一次相关部门和生产车间参加的能源管理知识培训,为基层车间做好能源管理工作做好知识储备。6月初完成了内控制度的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上半年在炼油专业达标方面经济指标完成的不好,轻质油收率46.67%,比指标低4.83%,加工损失率1.13%,比指标高0.09%,吨油完全成本174元/吨,比指标高5元/吨。各装置能耗偏高,常压装置1~6月能耗为13.64千克标油/吨,与总公司的考核指标,相差4.14千克标油/吨,沥青装置1~6月能耗为13.95千克标油/吨,从7月开始车间燃料油、燃料气消耗与统计完全统一后,常压装置、沥青装置能耗将上升5个单位,这在中石化企业中是非常高的。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在生产过程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控制没有到位,造成效益的大量流失。能源管理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各装置普遍存在着无计量或计量不准的问题,无法反映出装置的真实水平,新鲜水、循环水、蒸汽等都无法进行平衡,难以准确考核。针对这些情况

确定下半年工作重点是:

1、继续认真开展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完成制定出的各装置的管理目标,认真检查考核。操作纪律检查继续深入进行。

2、做好全公司降低炼油综合损失的活动,对调和车间、原油车间油品脱水和生产装置维修排放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随意发生。对常压渣油350℃馏出量≥8%的情况要严格控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3、抓好装置节能及能源达标工作,找出各装置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降低各装置的能耗。只有主要炼油装置的能耗下降,才能确保完成全年指标。继续加强现场管理,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加快实施节水减排项目,以解决冬季蒸汽供应不足的问题。

第4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一、企业年金管理风险控制的基本特征

企业年金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一般养老金的缴费核定和征集、基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个人专户管理、投资管理、委托保管、基金待遇审核支付等过程,还涉及到方案设计、计划报备、设立企业年金理事会等项工作,风险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由企业年金的资金性质所决定的。同时,由于企业年金管理过程的复杂性,且参与者众多,因此,它会具有相对较长的风险控制链。

1、企业年金的性质决定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要为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在退休后提供一部分收入来源。如果说,基本养老保险60%的目标替代率(即员工退休后可以从基本养老保险中获取相当于退休前水平60%的收入)能够使员工退休后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那么,企业年金计划的目标则是使参与计划的员工在退休后生活水平不致下降太多。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年金的性质和基本养老保险类似,都是员工在退休之后的“养命钱”,这一性质决定了企业年金基金具有强烈的低风险偏好,对它的管理应是低风险导向的,使年金资产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反过来,风险控制措施得力与否也决定了企业年金计划是否会具有足够吸引力,能使员工积极参与,所以,它也是影响到企业年金长远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2、企业年金管理的风险控制链长

根据有关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基金将实行个人帐户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方当事人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帐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受益人等。在各方当事人之间,会形成各种关系。

不难发现,在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许多个当事人,尤其是投资管理环节,可能会选取多家机构,分别运作。因此,企业年金管理的风险控制链条较之一般的资产管理或基金管理业务显得更长。

此外,企业年金管理无论对于监管当局、对于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还是对于完成帐户管理、托管、投资等功能的机构而言,都属于新生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补充完善,受托投资管理人对企业年金资产管理的理念、原则、风格及需求等也都还需要有了解、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我国的金融市场和监管体制也正处于重大改革和创新阶段,这些都有可能给企业年金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

二、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及其种类

现代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衡量与控制等互相联系的不同阶段。准确识别企业年金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是进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一步。

实行企业年金计划,最终目的是为参与该计划的员工提供退休后的一部分收入来源,因此,在整体上,企业年金管理的风险控制也应从受益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从参与计划后,直至取得最终收益的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风险;另一方面,作为资产管理机构,在企业年金管理中主要扮演的角色就是投资管理人,因此,需要重点分析的是投资管理风险。

1、信用风险

企业年金管理中的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签订合同或达成协议的各个参与方发生违约行为的风险。从图1中不难发现,企业年金的运作,是以信托关系及委托关系为基础开展的。企业和职工与企业年金受托人之间是信托关系;而受托人与帐户管理人、投资机构、托管银行之间是委托关系。这两种关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基于对受托人或人的信任而建立起来的,所以,受托人或人的信用如何,是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问题,信用风险也就成为了进行企业年金管理时首先要考虑的风险。很自然地,企业和职工都希望受托人能够真正代表他们,克尽职守地履行信托合同,监督企业年金的运作,保障他们的利益;而勤勉尽责的受托人也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具有良好信用的机构,开展帐户管理、年金基金托管及投资管理等工作。

但是,与公募基金相比,企业年金涉及的当事人更多,特别是对年金资产保值增值负有重任的投资管理人可能会交由多家机构分别担任,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当事人数量,从而加大了在各当事人中发生违约行为的可能性。同时,在信息披露方面,企业年金也不会像公募基金一样,采取面向整个市场、完全公开的方式,而是仅仅面向相关当事人及监管部门进行披露。公开方式的一个优点在于,即使不是基金合同的当事人,例如研究机构或个人、独立评级机构,也可以定期得到关于基金投资组合、运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它们的介入扩大了对基金运作进行监督的参与者范围,会在外部形成更为强大的压力,促使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勤勉尽职。

企业年金的运作则没有这样高的透明度。虽然相关法律法规为保证透明度,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信息披露进行了规定,但是,信息的接受者通常只包括当事各方,以及监管机构,范围远小于公募基金。相比较而言,企业年金运作受到的市场约束较之公募基金要松散。

信用风险最终的表现形式是违约,而违约又可以表现为很多具体形式,举例来说,帐户管理人未能够按时计算并支付企业年金待遇,托管人未能安全保管企业年金资产,致使其蒙受损失,投资管理人超越合同规定的投资范围或比例进行投资,等等。另一方面,投资管理中的一些风险,也常常最终通过信用风险表现出来。

2、投资管理风险

在企业年金管理运营的整个业务流程中,投资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方面,企业年金资产必须实现保值与增值,以维护企业年金计划受益人的利益,并扩大计划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它是员工未来的养老金,这一性质又使它不可能以冒很大风险为代价去博取高收益,而是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的根本性政策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安定。如果投资风险过大,不仅无法获取预期收益,还有可能危及养老保险的经济基础,损害投保企业利益。企业年金没有政府财政保障,风险自担,所以,安全性是其投资运营的首要原则。另一方面,企业年金的流动性要满足基金的备付需求和增值目的。收益性原则是指在符合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的条件下,追求适度的投资收益,以抵御通货膨胀对年金的侵蚀和威胁。因而,投资管理风险是企业年金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风险。如果说,信用风险是很多其他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那么,投资管理风险就是发生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并且常见的诱因。

投资管理风险主要还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管理时,由于市场整体或单只证券的波动性所造成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别是投资收益低于目标值甚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根据现资组合理论,市场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前者是市场中所有证券同时承受的风险,它往往由一些宏观因素引发,例如政策变动、利率升降、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周期等等,并且不能被有效的投资组合规避掉。后者是单只证券所特有的风险,它由发行债券或股票的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违约风险或所在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而引发。通过适当的分散化投资,非系统风险可以降低,以至消除。

3、操作风险

在现代风险管理框架中,操作风险是一个覆盖面相对较广的风险类型。在企业年金的管理中,导致操作风险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投资管理人制度上存在缺陷、人员素质上存在不足,或者技术支持没有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具体包括:

(a)制度风险,即由于公司制度存在漏洞或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导致的风险。它有可能造成执行任务的员工权限过大、缺少监督等后果,从而为不良后果的产生埋下隐患。

第5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一、生产管理精细化

在生产管理中,认真学习**炼化“生产管理上‘精耕细作’、现场管理上‘精雕细刻’、成本管理上‘精打细算’、技术管理上‘精益求精’,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对照先进根据我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查问题、找漏洞、寻差距、找原因,制定出各装置细致的管理目标和以及达到该目标要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到每一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的各环节。认真做好主要生产车间的装置运行情况监控,对馏出口质量、操作纪律执行情况、现场跑、冒、滴、漏和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及“防冻防凝”等工作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车间进行整改,如无法立即整改的,要求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时间。上半年共进行操作纪律检查18次,查出各种问题及隐患共30多条,检查结果在调度会、内部网进行通报,对能耗管理方面的“地、老、坏”现象在宣传栏等进行曝光,同时按照考核办法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通过不断的检查和督促,目前各车间的操作纪律执行良好,馏出口质量达到目标要求,现场跑、冒、滴、漏现象大大减少,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已经基本消失,一季度的未发生一起设备、管线冻坏事故,上半年未发生上报总公司的非计划停工事故。

科室技术员每天深入到车间了解生产实际,从装置达标、水、气风质量指标合格率、装置操作平稳率等几个方面检查装置的运行情况。加强股管理基础,建立了原油质量、馏出口质量、外排污水等质量台帐,并定期分析,为合理调整生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专业管理深入一线

在按照公司要求,多产液化气的生产方案调整过程中,和车间一起按照实际情况多次调整反应温度,对于催化装置干气、液化气的产量、质量进行跟踪、统计、核算,对使用丙烯助剂情况,以及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吸收稳定岗位出现的新问题和产品收率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为提高公司效益,改善产品结构取得了基础数据。

在装置检修中,制定了高、低压瓦斯系统吹扫方案,化学清洗方案,对开、停工方案,提出指导性建议。在装置停工阶段,派专人对各系统吹扫过程进行跟踪,监控,每天总结进度,使停工过程安全、平稳、正常,装置按期交到检修队伍手中。检修过程中,及时了解进度,做好各项配合工作。装置开工、调整时,派技术员对装置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使装置尽快恢复平稳操作,质量合格。有一名同志被评为检修工作先进个人。

去年我们被总部点名批评的一点就是能耗高。在今年能源管理过程中,狠抓现场检查,使各部门的员工都能树立起节能的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能源计量不准、计量器具投入不全这种情况,我们对无法测量的单元根据设计值和全公司的平衡确定流量,各车间建立了周、月报制度,根据周报表预计分公司及各车间本月能耗完成情况,并适当调整计划。在下旬根据本月完成情况及下月的生产安排进行反复的测算,依据全年的能耗计划制定下月的能耗计划。细化各项用能管理,针对很多水冷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差非常小,甚至没有温差的现象,经过多次的督促和检查,促使车间对各冷却器的循环水进出口温差控制纳入到日常管理中来,减少了循环水的用量。目前节水减排项目已经实施了5项,其它4个项目也将按照计划于今年实施完毕。节水减排项目的实施,必将使我公司的用水水平逐步提高。完善了气分装置的能耗管理工作,完成了计划指标。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了多项活动,节能知识答题、节能合理化建议、节能征文等,还进行了悬挂横幅、节能板报评选等活动,同时在分公司网络、电视上进行大力宣传,在全厂营造了良好的节能氛围。

针对原油性质的改变对装置操作的影响,对沥青中质原油、塔里木原油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总结,从操作参数、产品质量方面为车间提出指导意见。

在生产事故管理中,负责三起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求,年初对C版程序文件进行了修订,修改了《生产运行调度控制程序》、《生产计划控制程序》等三个程序文件,形成了D版文件,并在全科室进行了宣贯,元月份完成了内部审核工作,关闭了二个不合各项,二月份配合完成了认证审核工作。在一体化管理整合标准知识培训中,对全处室人员进行了一整天集中培训,使大家基本掌握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基本知识,共组织了二次管理体系标准知识考试,为公司开展一体化管理体系打好理论基础。

二月份在人力资源处安排下,在全公司组织了一次相关部门和生产车间参加的能源管理知识培训,为基层车间做好能源管理工作做好知识储备。6月初完成了内控制度的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上半年在炼油专业达标方面经济指标完成的不好,轻质油收率46.67%,比指标低4.83%,加工损失率1.13%,比指标高0.09%,吨油完全成本174元/吨,比指标高5元/吨。各装置能耗偏高,常压装置1~6月能耗为13.64千克标油/吨,与总公司的考核指标,相差4.14千克标油/吨,沥青装置1~6月能耗为13.95千克标油/吨,从7月开始车间燃料油、燃料气消耗与统计完全统一后,常压装置、沥青装置能耗将上升5个单位,这在中石化企业中是非常高的。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在生产过程和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控制没有到位,造成效益的大量流失。能源管理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各装置普遍存在着无计量或计量不准的问题,无法反映出装置的真实水平,新鲜水、循环水、蒸汽等都无法进行平衡,难以准确考核。针对这些情况

确定下半年工作重点是:

1、继续认真开展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完成制定出的各装置的管理目标,认真检查考核。操作纪律检查继续深入进行。

2、做好全公司降低炼油综合损失的活动,对调和车间、原油车间油品脱水和生产装置维修排放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随意发生。对常压渣油350℃馏出量≥8%的情况要严格控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3、抓好装置节能及能源达标工作,找出各装置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降低各装置的能耗。只有主要炼油装置的能耗下降,才能确保完成全年指标。继续加强现场管理,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加快实施节水减排项目,以解决冬季蒸汽供应不足的问题。

第6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东西方;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逐步下降,而人才资源的作用正在不断上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加速了各国对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的需求。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跨入WTO的大门不断深入,势必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大举进入极具吸引力的中国市场,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世界经济浪潮的挑战,对企业也会产生诸多方面的巨大冲击。企业的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当然也不能例外。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而使得东西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入世以后国际化竞争的影响使得企业人才争夺战此起彼伏,人们称之为没有硝烟,没有战争宣言的战争。如何建立规范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对企业提出了极其严峻的考验,本文将以地处山东省的Z公司这一有代表性的制造类高新技术企业为典型,共同探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上东西方企业的差异。

一、人才管理理念上的差异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民族间文化的巨大差异。东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因而使东西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许多显著区别。

任何企业,无论东方西方,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想方设法赢得人才。基于这样的前提,东西方企业都通过种种方法吸引和挽留人才,但核心理念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从西方企业来看,主要是许以优厚的待遇,通过对个人的尊重、生活的改善等人性思维来吸引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路。而东方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强调以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来激励员工,吸引人才,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远,这在国有资产重组成立的Z公司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在有的情况下,权利本位较浓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尽管Z公司已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高层领导有很多是国资委直接派员,因而,对于Z公司来讲改革工作还任重道远。

二、人才选择方面的差异

每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不断招聘人才,为自己企业输送新的血液,但在人才选择标准上东西方存在巨大的差异。在选人方面,西方企业注重选取最好的人才,并且有一整套严谨的招聘程序,比如宝洁公司,在人员招聘时,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的严格的程序后,才能成为公司的员工,力求在应聘者中挑选个人能力最强的人加入公司,注重人才的创造性,张扬个性。而东方企业虽然也希望得到最优秀的人才,但多以品质德行排在第一位,不是一味追求最优秀的人才,不追求个人的突出能力,而是强调合适即可,希望获得适合于企业的能满足工作要求的人才。以Z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招聘时便提出:我不要求你最好,我只要求你好,适应公司节奏,懂得精诚合作,演奏和谐音符即可。

三、在用人方面的差异

东西方企业都希望在用人时发挥人才优势,达到人尽其才的理想状态。然而,西方企业在用人时以才为主,突出“个人英雄文化”,强调英雄个人的作用。对于高级的管理人才往往从外部直接招聘,等级观念不是很强,敢于提拔低层的年轻人,并且在员工的培训上,教多的依靠外部力量,与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培养适合公司所需的各类人才,重视管理者的培养。东方企业强调集体主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尤其对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求更严格。领导阶层多是从低层干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老员工,等级观念比较强,为了追求集体和谐可以适当牺牲个人才能的要求,小我要服从于大我。多注重培养技术人员的技能,往往忽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在这些方面,Z公司体现的尤其突出,公司的中高层技术领导大部分是从一线车间干起的普通员工逐步成长起来的。并且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技术人员的培训还是公司培训的重点,他们先后与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签定了培训计划。尽管如此,Z公司还是以技术人员的内部培训为主,较少的依靠外部力量。

从以上的简单比较可见,东西方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到底谁优谁劣,不可以“一刀切”。客观的讲,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世界最佳,只有企业本身最合适。随着经济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应在充分了解本企业文化理念和国外理念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企业中的中西方观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使不同的文化观念达到最佳的结合,双方势必互相影响,互相交融,发挥其最大优势。

对于Z公司而言,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西方观念与公司内的文化、制度等观念上的冲突不可避免,势必给其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文化,加强沟通,建立共同价值观念,积极进行跨文化沟通与培训,要认清现实,把握机遇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甘荣.WTO挑战与人力资源管理.异彩网经济版改革栏目.

[2]王勇.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人才开发,2004(10).

[3]宋妍.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3).

[4]胡蓓,李毅.人才流失危机预测预警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2).

第7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商业综合性;设计原则;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外立面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越来越大,从而促进商业建筑的多元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商业综合体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将会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然而,由于商业综合体具有多功能性,多层次性以及地域性等特点,从而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和挑战。另外,相对于普通的商业建筑,其使用功能较多,复杂程度较大。因此,如何做好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城市商业综合体概述

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主要包括单栋综合体建筑和多栋综合体建筑2种类,其主要特点如下:

(1)单栋综合体建筑从外形上来看,属于内封闭建筑形态,出入口处仅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相连,入口较大,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常以此来彰显标志性外观;可以将单栋综合体建筑看成是开放性内街空间,即空间形态为线性空间;商场交通常以扶梯为主,其是结合坡道、室内景观电梯等元素而进行设计的。

(2)多栋综合体建筑。多栋综合体建筑占地面积比较大,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设计时常以原有的街道空间尺度为依托,对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进行整合,为购物者创造自然、亲切的氛围;该综合体会以一个片区街道为主轴,各种高档专卖店、普通综合性商店、步行街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2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

本人做过的项目都江堰百伦广场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1978.07O,建筑面积为111351O,主要包括图书档案馆、商场、办公、商业步行街、KTV,写字楼,娱乐楼,超市、停车库等多项功能。其中,1,2号楼为甲级写字楼,3号楼为大型综合商业建筑,共6层,分别由百货楼、娱乐楼和室内商业步行街、室外室外商业并联店等组成,地下室为两层,地下一层包括了超市,电器,非机动车库,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等组成,地下二层为机动车库和设备用房。

2.1 设计理念

本项目在设计上力求创造出具有现代化、时代化、高技化、造型美观新颖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尽力做到以人为本,建筑空间布局合理,体量组合协调一致,采用高新的玻璃材料,色彩处理淡雅明朗、简洁大方,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打造成当地的亮点建筑。

(1)建筑形体设计:将城市综合体设计成为新的区域地标性建筑,建筑形体要简洁、大方、活泼、鲜明,商业气氛浓厚。

(2)平面设计和功能分区:总平面设计以商业步行街为主轴,将各主力店贯穿连通,使各业态紧密联系,各业态之间以竖向分界。步行商业街也是一个竖向、平面的交通转换空间,起着空间平台的作用,方便联系各业态。所有轴线和分界面在中庭交汇,并在视线上相通,关系明确。

2.2 整体规划布局

(1)总平面布局。本项目划分为办公和商业综合体。以两条贯穿基地南北的室外步行街为主线,组织各功能空间。此步行街呈T形和U型,并在起始和中部设置休闲广场,形成人流停留活动的空间节点,丰富了室外空间的形态和层次。T字形的室外步行街,起到步移景移的效果,增加了空间的趣味。

(2)道路交通组织。建筑周边均设计有内部道路与用地南面、东面、西面的城市道路相交接,形成一个环行的交通体系,交通流线清晰,方便快捷。

1)车行出入口设置:本地块共设置3个车行出入口,东侧、西侧和南侧各设置一个出入口,车辆进入基地从3个车库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基地地面仅供消防车紧急使用;

2)人行出入口及行人组织:商业人流组织:基地共设置四个人行出入口供商业人流使用,于东侧设2个,西侧设置2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东侧入口处设置大型人流集散广场,作为基地的主要出入口,迎接来至四面八方的城市人流。北侧入口广场为室外步行街和室内步行街的共用起始广场,以此为起点,基地内部设置一条贯穿南北的U字形的室内步行街,作为行人主要的购物和游玩的通道。

(3)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希望通过硬质景观,绿化景观以及各种环境设施包括户外标识及灯光的搭配,形成有序友好的户外空间,以此来提升商业广场的价值,并带动整个地块以及周边地区的繁荣。

1)在外街空间,我们的景观元素主要来源于建筑外立面,是建筑立面在地面上的投影,富有现代感和节奏感的铺装风格和建筑外立面形成统一体系,强化了整个空间的个性。

2)内街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空间,我们采用的设计元素则来源于流淌的水流,由于建筑的风格硬朗现代,水流式的铺装弱化了建筑对内街空间的限定感,同时水流式的铺装还与室内空间相互贯穿,顺畅的游线使得各室内步行街入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破了室内外空间的界线,增强了内街和外街的连续性和互动性,从而使整个购物空间像顺畅的流水一般焕发出一种活力。

3)在绿化设计中,强调简洁与精致。在外街用整形的绿化结合泛光照明,突出商业氛围。在绿化带种植海藻等名贵植物,区别于周边环境。商业广场及酒吧街局部点缀香樟,布置移动绿化,增加绿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4)南面的广场设计主要包括水体、雕塑小品、室外家具等要素。其中,广场的水体设计以喷泉、瀑布等动态形式为主,其景观具有吸引人流,活跃气氛,烘托主题,提高人们审美情趣,调节广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而南面广场中雕塑小品的设计在符合场所特质的基础上,色彩宜鲜亮,造型宜大胆创新,从而增添场所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征,突出商业氛围。

2.3 功能分区

建筑主体功能为办公,裙房的功能也是以商业为主。1,2号楼布置在商业综合楼的东侧上部。1、2号甲级写字楼与综合楼之间设有2米高的设备层,七至十五层为写字楼的标准层,层高3.75米,3号楼的商业综合楼由高层的商业楼和多层的室内步行街组成,商业楼又由1~4层的百货区,娱乐区和5层的影楼酒楼组成。地下室设计为2层地下室,采用两个地块地下室连通设计,平面功能主要有设备用房、平战结合的地下停车库和自行车库。

2.4 外立面设计

本综合体建筑外立面设计力求简洁、大气、同时又能体现出时代特征,因此采用方形这一纯粹的几何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方形平面能保证有效的使用面积,从而提高建筑的经济性。正方形与长方形是最基本而稳定的几何形式,也是大型商业公建综合体整个平面设计的重要构图元素。同时,外空间立面设计充分考虑满足不同建筑功能及业态对于外窗的硬要求,餐饮类建筑都设有足够的外窗;百货类建筑在首层设置展示橱窗;影城的放映厅不设开窗;因此作为主要的组成构件,立面设计将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组合处理成有别于一般住宅建筑而倾向公建化的立面效果;同样作为每户独立分体空调外机位,也整体组织到建筑外空间之中。

3 结语

随着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不断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将会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城市经济综合体在彰显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好的提升城市项目区域价值和产业价值,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强化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功能与立面造型,以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第8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关键词:控制痰液粘稠度 脑外伤 气管切开 影响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0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79-01

脑外伤指的是由于头部受到外伤而导致颅骨骨折、脑裂伤以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患者多数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对脑外伤的治疗,特别是急救治疗,应用最多的就是气管切开术,该治疗方式能够确保患者呼吸畅通、从而改善患者脑缺氧的状态,减轻脑水肿症状[1]。气管切开后的重要护理环节就是清除痰液,临床研究表明,气管切开后患者的痰液粘稠度与吸痰时间、吸痰负压有密切关系,而吸痰时间、吸痰负压会对患者脑外伤患者造成多方面的影响。我院就对控制痰液粘稠度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采取气管切开进行治疗的脑外伤患者126例,男83例,女43例,患者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为(46.5±12.9)岁。患者的致伤原因为:75例由于交通事故致伤,31例由于高空坠落致伤,20例由于打击致伤。126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为开放性颅脑损伤,84例患者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切开治疗,患者受伤至治疗时间为0.5―12小时,其中101例患者采取直接气管切开进行治疗,25例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进行治疗。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外伤气管切开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控制痰液粘稠度护理干预。①将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控制在II度,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分度标准为:I度为稀痰,痰液如米汤或白色泡沫,吸痰之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没有痰液滞留。II度为中度粘痰,痰液较I度痰液粘稠,吸痰之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有少量的痰液滞留,但用水易冲洗干净。III度为中度粘痰,痰液明显粘稠,呈黄色并且伴随有血痂,吸痰之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有大量的痰液滞留,且不易用水冲洗[2]。②通过湿化气道来控制痰液的粘稠度,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0.45%的氯化钠的方式进行气道湿化,以2―10ml/h的速度为宜,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速度,控制痰液粘稠度在II度为宜[3]。

1.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等吸痰情况,氧合指数、颅内压、格拉斯哥(CGS)评分等指标改善情况,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4]。

1.4 统计学方法。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吸痰时间、吸痰负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3 讨论

脑外伤患者多数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果不能够及时地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十分容易导致患者误吸,或发生坠积性肺炎,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缺氧。临床上常常采取气管切开,气管内负压吸引的方式,清除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气管内负压吸痰的方式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对患者的损害较大,临床研究表明,吸痰负压较高会使引发患者颅内压升高,加重患者缺氧、脑水肿,如果吸痰时间过长会延误患者的病情,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因此,降低吸痰负压、缩短吸痰时间是脑外伤气管切开护理的关键,而将痰液控制在合理的粘稠度,能够降低吸痰负压,缩短吸痰时间[5]。本次研究中,采取气道湿化的方式将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控制在II度,能够显著降低吸痰时间和吸痰负压,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参考文献

[1] 王俊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11,2(3):23

第9篇:商业管理理念范文

商务谈判水平往往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业绩。因此,“商务谈判”是一门提高学生就业后岗位胜任力的课程。同时,“商务谈判”需要学生掌握谈判的开局、报价、磋商、签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应用性专业课程。综合上述宏观环境和课程背景,做好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商务谈判”课程设计工作,意义重大。

下面将以A学院的真实课程改革设计为例,进行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商务谈判”项目教学法课程设计的探索。

图1“商务谈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一、课程设计定位

(一)“商务谈判”课程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

A学院是安徽省一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在A学院的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商务谈判”为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并且也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职业技能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在连锁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如图1。

(二)课程设计的立足点

1.

立足于H超市典型工作岗位――采购岗

H超市是全国知名的大型连锁超市,在安徽省有超过100家连锁门店。依据A学院与H超市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A学院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H超市的订单培养单位。

根据对连锁超市岗位职业分析,“商务谈判”课程对H超市的辐射岗位包括采购岗、店长(店助)岗、客服岗、店员岗等。根据对连锁超市各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找出完整体现本门课程职业技能要求,体现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需要的最典型岗位――采购岗。

因此,“商务谈判”课程的岗位立足点是H超市采购岗。接着通过对采购岗位职业活动的详细考察,并根据超市采购岗位的要求、职业行动过程的分析,归纳出采购岗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为“熟练掌握采购流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该岗位行动领域应当具备的典型能力“掌握采购谈判技巧”,从而按照能力要求整合出合乎谈判工作逻辑的细分学习领域,完成从职业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过渡。

2.

根据职业迁移和岗位后续发展要求,决定课程设计目标与内容

图2基于职业迁移和岗位提升的“商务谈判”课程设计

根据对近三年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基于毕业生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目标,“商务谈判”课程立足于连锁超市采购岗,毕业生从刚实习时候的采购员采购主管总部采购管理人员,根据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决定“商务谈判”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内容的选取。具体如图2所示。

二、课程设计思路

1.

总体思想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商务谈判”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为:“课上课下双线并行”。课上线是指在课堂上,通过课堂真实采购谈判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采购岗位的谈判职业技能;课下线是指在课下另外布置真实采购谈判项目作业,通过课下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础与前提

(1)根据超市品类管理理论,将超市商品分成两大类,作为谈判项目的商品载体。“商务谈判”课程根据典型连锁企业――H超市的商品归类,将超市商品分成“A类生鲜商品”和“B类日用百货商品”两大类,作为整门课的商务谈判工作任务过程的商品载体。两大类商品的采购谈判项目属于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工作项目。

(2)以校企合作协议中学生“顶岗实习”要求为基础,作为学生分组与项目开展的依据。

根据A学院与H超市集团的校企合作协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分组、分批去超市顶岗实习一个月(这一个月中,这一组的学生是不在课堂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依据校企合作协议的安排,我们将学生分成4个组。以一个班60个学生为例,一组15个人。每一组按校企合作协议的规定要求,依次去校企合作企业――H超市顶岗实习一个月。

在这样的前提下,“商务谈判”课程设计是专门为了校企合作协议而设计的:①顶岗实习为实现本门课程的真实企业工作场景项目实训提供环境基础;②依次、分批进行顶岗实习,为本课程设计中学生分阶段完成不同项目的前提和基础。

3.

“课上课下双线并行”的设计思路

围绕“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迁移能力、创新能力,设计“商务谈判”课上课下两条项目贯穿实训线。

“课上课下双线并行”的总体思路(如表所示):

(1)课上线即学校课堂――在课上线中,按照工作过程完成H超市两大类典型商品采购谈判项目任务,实现学生对采购岗位谈判职业技能的掌握。

在学校课堂中,根据典型连锁企业――H超市的商品归类(“A类生鲜商品”和“B类日用百货商品”两大类),每大类作为商务谈判的工作任务贯穿线,贯穿整个一学期的课程实训过程中。而学生在一个学期的时间中,完成两大类商品的采购谈判项目任务,以此锻炼学生的商务谈判开局、磋商、让步、签约的职业技能,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2)课下线为包括了H超市顶岗实习在内的所有的课下自学、浏览、顶岗、练习的一系列课下第二课堂的总称。

在课下线中,同样以完成H超市两大类商品采购谈判项目作为课程作业,通过课下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商务谈判”课程在课下线中,需要完成两项采购谈判实训作业:①由于每组学生都需要去超市顶岗实习一个月,因此需要完成A/B两类商品中的某一类商品在超市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真实的采购谈判项目作业。②以团队的形式完成A/B中另一类商品的采购谈判项目作业。

这样,通过课上课下两条贯穿项目线,完成四个典型商品采购谈判项目任务,做到“举一反三”,实现学生的可迁移的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商务谈判”课程具体设计

(一)课上线的详细设计

课上线是为了实现学生对采购岗位的谈判职业技能的掌握。

1.

课上线按照工作过程,完成H超市两大类典型商品采购谈判项目任务

(1)按照超市商品归类,完成H超市两大类商品采购谈判项目训练。在课上线中,按照H超市的商品归类(“A类生鲜商品”和“B类日用百货商品”),整学期在课堂上完成对这两大类商品的采购岗位的商务谈判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模拟。这两大类商品的品类、特点、属性、谈判方式均不相同,对于采购岗位来说,需要的谈判能力标准也有不同。所以在本门课的授课任务过程中,在一学期的时间里,将完成这两大典型连锁超市商品的采购谈判项目任务的模拟训练。

(2)根据品类管理理论,在两大类项目的设计上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能力提升。在情境设计时,我们设置“A类生鲜商品”和“B类日用百货商品”两大类典型商品的采购情境,根据连锁超市的商品品类管理分类,这两个采购谈判项目属于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工作项目,让学生在完成工作项目时,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在自我导向的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不断对比,寻求真知,并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推理、论证等技能。

2.

在两大类项目具体执行中,均实现独立项目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独立项目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指的是在两大类商品的主线之下,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商品作为项目主线进行采购谈判模拟。

(1)按照课上课下线,将两大类商品分别分成A1~A8、B1~B8商品,分配给不同的组完成独立的项目任务。独立项目指的是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保证各小组在“A类生鲜商品”和“B类日用百货商品”两大类商品之下,分别选择不同的生鲜类商品(A1~A8)和百货类商品(B1~B8)。例如,给出蔬菜类、肉食类、熟食类、水果类、家电产品类、化妆品类、服饰类、家居饰品类等商品的多种商品采购谈判需求,作为自己小组主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主线,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每类商品保证学生一组一项目,力求做到每组学生的采购谈判项目进度、深度、特点、要求各不相同,在锻炼学生独立思维、团队协作的同时,还能避免出现抄袭、雷同现象。

(2)在不同品种的商品分配过程中,根据商品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进行分配。“A类生鲜商品”和“B类日用百货商品”两条采购谈判主线下按不同小组详细划分不同的商品项目,我们在商品项目的选择设计上,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选题多样化且综合性强,分组多项目设计,规定商品与自选商品相结合,做到项目大小、难易程度因人而异,既有一定的限制,又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将最终完成的两大类商品A1~A8、B1~B8共16个谈判项目方案建成方案库。每个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组“A类生鲜商品”和“B类日用百货商品”的采购谈判项目,共四组学生,这样每个班就可以最终产生16个方案。将学生的采购谈判方案建成方案库,纳入“商务谈判”课程的网络资源库中来。经过几年的积累,方案库的资料会越发丰富,给后期的学生在网络学习时,以更加明确的学习指导。

(二)课下线的详细设计

课下线是为了通过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1.

课下线设计的总体思想

课下线设计的总体思路如图3所示。

2.

课下线第一步:网络课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1)通过网络课堂自学,实现“翻转课堂”。所谓“网络课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课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商务谈判”网络平台的学习中来,对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进行主动的、积极的学习,通过这种课下自学以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网络交流,完成课上课下线中采购谈判的工作任务。也就是通过自学,实现“翻转课堂”,在课下掌握应当掌握的商务谈判各项基本知识点,然后直接可以完成课上、课下采购谈判项目的工作任务模拟,提高学习效

图3课下线设计总体思想

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

(2)依托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平台,实现学生自主、交互式学习。基于信息化教育的政策背景和教育理念,“商务谈判”课程依托A学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商务谈判”的共享平台(该平台于2009年就已建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资源非常丰富的网络课程),展开课下网络课堂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商务谈判”网络平台中,A学院已经开发完成了:网络课程、课辅材料库、多媒体素材资源、通用主题资料库、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教学互动系统,等等。多年来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均可以利用该网络开放平台,已完全实现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截至2014年12月底,网站点击量已经超过55000次。且该网络平台也面向社会开放,在与其他院校的互动交流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

课下线第二步:完成H超市两大典型商品课下采购谈判项目实训作业

通过课上实训与网络自习之后,“商务谈判”课程在课下线中,需要完成两项采购谈判实训作业,以检验学生在课堂中采购谈判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1)由于每组学生都需要去超市顶岗实习一个月,通过这种学生轮流上岗的形式,每组学生需要完成A/B两类商品中的某一类商品在超市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真实的采购谈判项目作业。

(2)以团队课下实训模拟的形式完成A/B中另一类商品的采购谈判项目作业。

课下完成的“A类生鲜商品+B类日用百货商品”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将整个采购谈判的过程以图片、视频、方案文字等形成记录,作为本门课程课下的作业,上传至“商务谈判”精品课程网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并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的一部分。通过课下训练不同类型的产品采购谈判模拟,实现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的最终目标。

四、课程设计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完全围绕“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迁移能力、创新能力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作用:

(1)“将H超市真实采购谈判项目搬到课堂进行全仿真情景教学”+“学生去超市顶岗实习实训”,真正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谈判技能。

(2)通过将超市商品进行分类,分成两大典型商品进行采购谈判项目模拟,实现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谈判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的提升。

(3)本课程设计采取独立项目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不同品种的商品分配过程中,根据商品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进行分配,这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课上课下共完成两大类商品、四个不同品种商品的采购谈判项目任务,不同商品谈判工作过程和特点是有差异性的,在四种商品载体下完成采购谈判工作过程,使学生在重复训练谈判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出职业习惯,在每种载体的学习情境的差异性比较过程中,

循序渐进地培养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迁移能力。

(5)在四种商品载体下完成谈判项目,是由教师辅助到学生独立完成的渐进式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上线中,第一阶段(A商品)采购谈判过程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上完成第一种商品载体的项目任务;课上线第二阶段(B商品)采购谈判过程训练,由小组讨论、学生互助完成第二个商品载体的项目任务。在课下线中,学生以完成课下实训作业的形式,独立完成课下的商品采购谈判任务、超市顶岗实习谈判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