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

第1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但由于煤炭企业在生产计划经济管理上存在指标不平衡、市场观念落后和环保意识欠缺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目前,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改善煤炭企业现状最有利的途径。

 

1 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指标不平衡,统计工作不完整

 

综合指标构成企业计划。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根据计划人员的工作经验实行分散性指标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技术经济的深入研究,在技术交流上无法统一配合,不能形成技术经济的指标体系。而对于指标不平衡的矛盾问题,企业管理者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解决,从而无暇顾及计划工作的内在情况。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计划工作效率便提不上去。在统计信息上,要求信息需要有层次性和目标性。但由于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统计信息时,仅限于在企业范围之内统计,对企业外的信息全然不知;又因为统计工作只抓报表的完成度,忽略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再者,统计数据的效果不理想,使工作咨询与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导致企业计划对信息的需求量无法满足,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1.2 市场观念落后,忽视经营计划

 

企业生产最重要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因此,大多煤炭企业都以生产作为企业计划的依据,大量开发煤炭资源,忽略对市场方向的调研。另外,运行部门在企业计划管理的工作上,以“卖家心理”上的市场需求不断地生产产品,而忽略“买家心理”上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不能满足市场价格上的销售,从而出现大量产品库存堆积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资源的消耗,还浪费了企业不少的资金。为了减少产品的库存量,企业会采用降低产品价格或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这不利于企业的资金运作,且经济损失严重。在经营计划上,由于经营环境随市场变化,管理部门对经营活动难以控制,导致计划管理始终低于市场管理;又由于企业在经营计划的落实与监督上不严格,导致管理失效;再者,经营计划方案长期不创新,导致经营计划落空。

 

1.3 环保意识欠缺,安全意识薄弱

 

大多煤炭企业只看重经济,忽视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性。长期开发煤炭产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比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的钛、镍等重金属含量极高,如果长时间不处理,水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型悬浮体及碳煤粒,导致水中的动植物死亡;且污染体产生的气体被人体吸入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企业在开采煤矿时,对地表面也会造成影响,比如采矿区倒塌、水土流失等。在安全管理方面,由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在员工安全的管理上不够全面,导致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给员工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据相关数据统计,仅 2007年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就有2 345起,因此,煤炭企业应对煤炭生产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2 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指标平衡,完善统计工作

 

加强指标平衡,首先需去除分散性指标管理,提倡综合指标一体化。开展技术交流会,使指标间相互配合,利于促进计划工作的整体性;然后加强计划指标的研究。通过数据计算的方法,分析各指标间计划工作的协调性。提高计划工作的质量,有利于缓解指标间的制约关系。目前,企业管理者存在经验不足、计划操作不精练等问题,因此,企业应培养更多的全能型计划管理人才,提高计划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想完善统计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提高数据统计的质量。根据管理机制,严格核对员工的业绩报表。②积极收集外部信息。收集市场经济外部信息,并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加以整合。③重视数据分析,并对其进行预测。将基本的报表任务完成后,研究计划指标间的关系,着重分析数据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进度,并开展科学的预测工作。

 

2.2 树立管理观念,提高经营认知

 

树立计划管理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计划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从而优化和整顿企业自身的管理资源。计划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正确调配,合理利用经营活动对管理产生的效果,进而实现新的管理理念。由于欠缺合理的管理计划,许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很难立足,生存受到严重的考验。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多汲取外界的经营经验,重视销售能力的培养。计划管理作为企业的生产方向,应有的放矢,以效益为经营中心,全面优化计划工作。管理观念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因此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2.3 实行节约理念,建立安全机制

 

要实现此目标,需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合理排放污水,并对废水进行处理,将污染指数降到最低。处理后的废水可用来冲洗道路及煤矿器械。②对煤矿中遗留的煤柱和边角煤进行回收,用来填充坑洼道路;对生产中的废弃木头、铁质支架等进行回收,用于下次生产。在煤矿生产中,实行节约理念,将废弃物重复利用,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③在员工的安全问题上,应合理分配员工的劳动时间,提高员工的饮食营养;工作时,发配手套、头盔等护身工具,保证员工安全生产;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减少员工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数。

 

3 结束语

 

总之,煤炭企业应重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对策,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提升计划生产中的管理效果。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方向,树立管理观念,提高经营认知,完善统计工作,健全节约理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计划质量。

第2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预算管理的内涵和特征,以及推行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加强预算监督,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

关键词 预算管理 预算监督 考评体系 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管理方式的选择中,预算管理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到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国内企业而言,已置身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应该树立预算管理的意识,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将预算管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为企业经营服务。

一、预算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一)预算管理的内涵

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预算本身属于计划的范畴,但预算管理不等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不单纯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管理;预算管理是在市场背景下企业内部的管理,是计划与市场两种机制在企业层面上结合的体系。

预算不等于预测。预测是一种事先的估计,它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并且程序化不明显,而预算是根据预测所制定的几种方案,并从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必须是程序化的和书面形式的;预算是对预测的一种反映,是对预测的规划。预算不等于财务计划。预算属于计划的范畴,但不等于财务计划,它已远远超出了财务计划的范畴。预算与市场经济机制并不矛盾。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企业内部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或市场契约的成本,从而能够节约社会成本。为什么企业内部契约成本低?是因为企业内部存在一个能使之发挥这种作用的指挥家,这个指挥家就是预算。从机制上讲,预算化管理更能发挥作用,预算一旦确定,管理过程就是预算控制过程。

(二)预算管理的特征

1.综合性。一些管理上较为先进的企业已经在削弱企业内部职能的界限,使之能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综合协调,减少资源闲置现象。

2.战略性。要分析动态环境,包括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经济、金融、法律、自然环境等,预算管理也要将市场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预算不仅仅是某个时点的预算,而是一个滚动式的概念,是持续不断的。预算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的时期其预算管理也各不相同,特别对于目前国内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合并、企业兼并、企业拍卖、股份制等改革实践,在做预算时必须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否则,预算必然失真,缺乏可行性。

3.机制性。预算本身是个机制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程序性,需要立项、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等,机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预算风险。从预算本身的管理角度看,它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一种机制。

4.市场性。预算本身是仿市场的,因此预算管理是以效益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做保障进而全面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化的计划管理模式。

二、对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思考

预算管理有着严密的程序性,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要耗费较多的人、财、物力,成本较高,对于小企业而言,如果以较大的耗费去搞预算,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小企业有个经营计划就可以了,搞预算的价值并不大。但对于大中型企业、超大型企业、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而言,预算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国有企业的经验教训

国有企业从计划体制下的统收统支到后来的承包制,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很多企业,大都是依靠经营目标、任期目标来笼统地进行企业规划,实际上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由此也造成了很多的弊端和失误,收益和成本不能进行有机的配比,花钱上大手大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经营资源的浪费。后来,随着预算管理的推行,情况有所改观。

(二)世界级企业的先进做法

在现代化的企业治理中,尤其对企业集团而言,实行预算管理是十分普遍的。一些世界级企业,其综合经济实力已经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的综合国力,在这样的企业治理中如果忽视预算的作用,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许多的国际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采用预算管理,并且把预算视为企业的商业机密严格的保密,也有不少竞争对手通过搞到对方的预算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力地位。

(三)企业预算编制要体现严肃性和科学性

企业的预算不同于政府预算,要将市场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在预算的编制程序和管理上要更为严格和合理,为企业集团的有效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企业预算与政府财政预算、百姓家政计划

一国政府每年都编制财政预算,以规范和控制国家这个庞大机器运转所需的各项支出以及各项收入。量入为出是老百姓过日子的一种家政理财手段,它也反映了一种朴素的预算思想。政府预算和家政理财虽各有特点,但它们共同的一点是合理节约支出,平衡收支。企业集团的预算除了考虑降低耗费外,更多的要考虑收入,必须将控制成本与增加收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企业的中心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企业的预算必须在市场和竞争这个大环境中做,必须处理好收支关系,企业集团的成本可以做得较高,甚至也可以在执行中突破预算,但必须有相应的收入来补偿。

(五)不同企业预算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预算尽管是大型企业集团治理企业的有效手段,但它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不同的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适合企业的预算管理方式,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比如,制造业的预算可能考虑降低生产成本的因素要多一些,而服务业则对经营和管理成本并不特别看重,而对成本合理控制并通过增加收入进行补偿的方式更为热衷。就同一企业集团而言,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在生产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生产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对预算侧重点的考虑上,也是各不相同的。要使预算做到科学合理,就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深入实践,细分预算对象,考虑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因素,掌握足够大的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预算做到科学、严谨,可行性强,不致流于形式。

(六)预算与企业经营计划的关系

企业经营计划是对企业一年或一个经营期间目标的一种描述,是粗线条的,而预算是对经营计划的归类分解和细化,并用会计专业语言进行组合、阐述和解释,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和严谨化,可操作性强,权威性强。

(七)预算管理与预算成本的关系

预算是一项需要掌握大量信息量,投入大量精力去做,才能收到较好效果的工作。要经过立项、可行性分析、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的严格程序,投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因此,要求企业集团预算编制的时间要充分,信息量要充足,避免以偏概全;既然有必要投入较大的成本搞预算,就一定要经过严肃科学的论证,力求合理化,避免数字游戏;监督和奖惩措施必须配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八)预算管理与人本主义的关系

预算管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集团应该掌握好合理分权的度,过分分权容易各自为战,忽视集团整体利益。但如果事事都实行集权式管理,则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比如说对财务管理实行垂直领导、会计委派制、预算审批制等,采取集权式管理,而对于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则交由企业自主管理。

(九)预算与财会基础工作的关系

良好的财会基础工作是编制一个科学、严谨的预算的前提。只有财会基础工作做好了,预算所需的信息才不会失真,才会充分,预算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企业集团仍须强调企业的财会基础工作,保障预算的客观效果。

三、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强化对预算的保障作用

任何好的方案,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对预算管理而言,应采取有力的监督手段和保障措施。在监督机构上,企业集团审计部和财会部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责,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集团决策部门,以便于预算管理机构进行比较和纠偏。

四、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

预算作为一种价值化的目标体系,在期末终了,对其执行和完成情况,也应通过合理的程序进行考评,奖优罚劣,体现客观公正,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此,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预算考评体系应包括预算考评指标的设立,预算考评的组织领导机构、人员构成,预算考评的时间,预算考评的结果和用途等。合理的考评制度对企业集团的预算推行和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必须体现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把预算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第3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2

物资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要合理解决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以及质量等方面的矛盾,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实现物流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

一、现代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物资储备较多,占用资金大,物资周转率及资金利用率较低。

2.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备品备件储备的实用性、必要性掌握不足,致使库存物资长期积压得不到有效利用,管理方法单一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3.物资采购工作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信息交流和利用网络技术从多渠道、多方面收集的信息不够。

4.库存管理工作薄弱,清仓利库工作滞后,致使库存物资积压和浪费严重。

二、加强物资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物资计划是在实际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好预算,在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的专业审查后,编制出物资计划。

(1)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加强物资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生产设备实际情况,结合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计划,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在企业经营计划、成本预算的指导下,按照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指导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物资管理日常工作。物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既严谨、程序化又繁杂、常态化的工作,具有每项管理程序多,涉及部门多、人员多、手续多等特点,其中包括计划书、采购书、盘点表、验收单、到货物资反馈单以及在库物资明细台账、维护保养台账、盘库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库管交接记录、报废物资管理台账、账务办理等,因此要求从事物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经济管理知识和熟练的专业知识,还须具有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综合业务素质,才能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3)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以计划管理为指导,实行物资归口管理,集中采购。增强“节能降耗,增收节支”意识,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按照“急、难、耗、备”的顺序,合理安排、利用流动资金,努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劳动消耗。

(4)科学分析物资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物资需求与耗用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是提升物资管理水平,合理安排物资调配与供应,保障安全生产和准确判断、决策物资购、耗、存的必要手段。按照物资实际需求,结合近年物资的耗用情况,分析在某系统、某设备、某种类、某品牌的物资使用频次、消耗数量、周转次数、资金占用比率、期初期末库存数量等指标,查找其需求变化之规律,确定物资合理库存量(日平均需要量×合理库存周转期),为科学规律、准确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物资采购工作不仅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在物资采购之前,要明确企业所需物资的质量及技术要求,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同时对备选供应商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设备状况、品质控制能力及财务信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和资质符合要求,做到同种物资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同等服务比信誉。

(1)市场调研。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与物资需求有关的各种经济因素,系统地收集物资消耗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了解物资需求与消耗的历史状况,找出市场供应、储备情况、价格变动情况和波动规律与趋势,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编制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2)需求预测。生产需求变化的情况很多,要研究生产资料购买力增减变动、构成比例、主要及关键物资的需求量和需求品种、规格、型号的变化与时间的要求;要分析生产需求在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规模、构成比例等数量资料的变化规律;随时掌握生产需求的周期特点以及研究生产物资需求的偶然性与特殊性。随着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使用,物资的需求也将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各类生产物资在品种、规格、质量、性能、价格、数量以及包装、运输、交货日期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研究分析其比例关系,不断调整经营结构,是防止物资供应渠道断链、失调的重要手段。

第4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企业效益;跟踪管理;综合统计;经营目标

0 引言

在发电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个最终的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必然要求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制定,必须考虑相关专业计划指标的变化,要紧紧围绕完成企业预期经营目标,追求企业经营整体效益最优,而不是每个专业计划指标的最优。这也需要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协调平衡各项专业计划,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1 综合计划的编制方法

综合计划是指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汇总和衔接企业各专业计划为基础、经综合平衡并优化的企业年度计划。综合计划应涵盖涉及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在编制综合计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计划的可行性。制定计划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上下级之间要不断的进行交流,使计划具备实现的可能性。要积极的参考基层计划执行人员的意见,强化民主意识,加强计划的可操作性。

(2)计划的激励性。计划指标的确定要先进合理,反映经营成果的计划指标的值原则上应是逐年进步的。

(3)计划的弹性与刚性。计划的弹性是指计划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当外界条件、经济环境和自身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计划也能相应的做出改变。计划的刚性是指计划值的大小不能随意的进行改变,否则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

(4)计划的一致性。计划的总指标与分指标要相互配合,彼此之间没有冲突,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

(5)计划的可度量性。对计划的完成要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一是,质量的衡量标准;二是,数量的衡量标准。这些衡量标准是执行人员进行自我控制的准绳,同时又是检查、考核和评价的依据。

综合计划的编制流程为:

(1)企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中期计划确定利润总额,结合上年度的具体经营情况给出指导性利润额,并下达各项指导性计划指标和重点工作内容。

(2)各职能部门接到企业本部/关于编制和上报下年度综合计划建议的通知后,由各职能部门组织综合计划的制定工作,编制各部分专业计划上报企业计划发展部。

(3)各专项计划草案由计划指标和相应的指标编制依据、说明两部分组成。专项计划草案需经部门领导审阅批准后提交企业计划发展部。

(4)企业计划发展部对各部门上报的综合计划的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提出修改意见,由企业有关部门对各专项计划进行修改完善。计划发展部根据修改完善后的各专项计划,编制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草案提交企业审定。

(5)经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企业计划发展部负责下达给企业系统各部门执行。

2 综合计划的跟踪管理

综合计划的跟踪管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各单位和部门必须及时迅速地将本单位的综合计划分解下达,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综合计划的顺利实施。

(2)对于企业下达给各单位的综合计划不得随意调整。根据电力市场和客观环境等实际情况,确需调整的,须由计划执行方及时提出调整计划的申请并说明调整的理由,按原计划的报批程序报批,按批准调整后的计划执行。

(3)为了跟踪综合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质量,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做到信息反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

(4)企业计划发展部根据企业系统各单位和部门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分别形成企业系统各季度、半年及全年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5)企业计划发展部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年初对上年度企业系统各单位和部门综合计划的编制、执行情况和分析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和情况通报。

(6)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应纳入厂内综合承包责任书考核的范围,并作为厂内综合承包考核兑现的主要依据。

3 综合统计的实施方法

综合统计管理作为发电企业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是判定发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行状况、核算经济活动进行结果和确定经济活动再循环的重要依据。

综合统计是发电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主要统计数据最后向外(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管理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企业各部门综合性数据,编制经济技术指标,安全生产等企业综合性的报表或结果,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对外报表的审核,保证各项指标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负责编报报送地方统计局的综合统计表。

综合统计管理是发电企业运营绩效的量化反映形式。基本特征表现为采集、口径、组态三点。约束条件表现为数据的及时性。在理解与解决以上特征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与实施的综合统计管理才能成为发电企业监控运营、考核绩效的可靠工具。

综合统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形成,电力统计工作也由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向为市场体制服务过渡,提供完备的月、季、年统计指标数据与考核;综合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数据)。

综合统计是发电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主要统计数据最后向外(或向上级主管部)报送的管理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本企业各部门综合性数据,编制经济技术指标,安全生产等企业综合性的报表或结果,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对外报表的审核,保证各项指标数据的及时性、唯一性和准确性;负责编报报送地方统计局,电力局,供电局的综合统计表。所以综合统计具有以下特点:

(1)统计的准确性:即各类指标的统计均应该准确;

(2)统计的实时性:各类数据应该及时的汇总计算并上报;

(3)统计的复杂性:数据量大,数据点多,应做到任务合理分担。

发电企业综合统计工作应采取“计划部牵头负责、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对外数据在计划部统一口径”的模式,避免同一指标在不同部门统计分析数据各异的混乱局面,而且各专业分工负责统计工作责任明确,思路清晰,数据来源清楚,统计方法科学规范,既方便了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又方便了企业各类报表数据统计和统一口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使企业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由发电企业计划发展部制定出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计算方法,企业各部门严格按照此方法执行;

(2)发电企业各职能部门于每月初根据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按时根据综合计划职责分工范围内的统计指标填报专业统计报表,报表上报各自单位的计划发展部门,形成企业的统计报表由计划发展部门归口管理;

(3)计划发展部将各职能部门上报的统计报表汇总,汇总报表统一上报企业管理层,并向企业领导汇报各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样形成的最终统计报表不仅统一了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保证了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而且在上报数据的时间上也得到了统一,给企业决策层提供了准确的数字依据。实现了企业对内对外各类数据口径的统一性。企业各职能部门有权限对综合统计报表进行查询和调用。

4 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

经济活动分析应该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4.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包括综合指标、盈利指标、偿债能力、流动能力、所有者权益类指标。对反映发电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比较考核期与基期(或计划)在成果指标上的差异;影响因素分析揭示指标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变动造成的,每个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成果指标的变化,以便确定关键因素,找出控制的重点,即时采取措施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进一步提高成果指标的目的。初步形成对发电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全面认识。

4.2 发电企业生产分析

包括电力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和发电生产经济指标完成分析两部分,其中电力产量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和生产设备的利用效果分析;其中发电生产经济指标完成分析包括厂用电率分析、供电煤耗分析,机组可靠性分析等。

4.3 发电企业财务分析

包括经营情况分析、电价趋势分析、电费回收情况分析、煤炭储备与煤炭价格趋势分析、资产经营情况分析、人力资源与劳动工资分析和资本性支出分析等。

4.4 发电市场分析

包括电力需求分析和发电企业在市场所占份额及其竟价上网情况分析。其中电力需求分析是指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其市场需求情况关系密切,因此,发电企业要时刻关注各行业的用电变化趋势。进行用电形势分析、潜在用电市场分析、市场预测,有利于安排生产、检修、基建计划。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综合计划管理也可以把发电企业的决策、管理和操作三个层次有机地贯穿起来,形成有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这大大提高了发电企业计划编制、执行、跟踪、考核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了决策管理层对发电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俊,吴至复.一种新型的基于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52-55.

第5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2011年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是指在战略的指引下,按照企业的经营方针,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如何支配企业源来达到预期经营目标而制订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年度经营计划并不是组织每年的赢利计划,而是基于执行的组织经营计划,主要侧重点在于营销,实现赢利的需求,就必须兼顾组织环境,执行效率等客观因素。“经营=组织工作X生产工作X营销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年度经营计划,必然是考虑到组织工作,生产工作和营销工作的综合性计划,而不是单纯地讨论如何完成销售额的指标分解计划。不但要探讨如何制定各掊门的工作目标,还要研究如何实现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将引导企业成功走出依据经验制订计划的风险陷阱,让企业依据逻辑,依据数据,依据科学完善经营体系,实现最关键三个转变:从经营机会到经营能力的转变!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的转变!从经营个体到经营组织的转变!一位优秀的总经理是思考者而非执行者,他需要考企业未来的生存模式和经营形态,同时需要合理地调配各种资源——资金,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在某一段时间内实现的战略规划。企业内部,系统层级的工作必须由总经理主导,只有总经理才有足够的权力及能力协调好复杂的战略规划问题,系统层级的工作是宏观且长远的经营行为,决定企业的生存状态。计划层级总经理是制定年度计划者,而非执行者,总监是企业的计划层级管理者,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战略目标生成实现目标的计划,并保障这些计划得以实现。总监主要实现两个职能:一是生成“策略”的职能,要根据企业的战略要示,分析出具体的执行策略,也就是做计划;二是“管理”职能,要能够有效的监督,管理,控制计划的落实。项目层级总经理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资源的综合评估结果制订战略目标:五年内公司要成为行业内第一。营销总监根据这个目标设定五年中每一年的工作计划,第一年将市场占有率扩大为40%。根据这个计划,部门经理就必须拟定出一系列工作项目,比如说提高产品终端覆盖率,提升经销商满意度,改进产品性能或包装,降低零售价格等。。。。

这些项目依次完成之后,市场占有率扩大40%的计划将补实现。项目层级的管理者是部门经理,主要工作职责是制订,管理并监控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层级是企业最重要的管控层级,从项目的执行数量和质量上就可以清晰地评估企业计划的实施情况。任务层级任务层级对执行者的管理素养要求不高,更偏重于执行能力。活动层级活动层给是企业管理中最细致而又最频繁的工作,通常由助理和秘收来完成。由于活动层给的工作庞杂且随机性很强,所以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忽视对该层级工作的管理。“管理是一种实践”,对行为过分苛责必然使管理的艺术性荡然无存,把人管理成机器设备并不是管理的目的。用项目管理描述年度经营计划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总经理是一个公司的系统管理者,总监是计划管理者,部门经理是项目管理者,主管是任务管理者,普通员工是活动管理者。现在很多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其实是忽略了项目层级的管理内容,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计划,但是没有做好计划层级与项目层级之间的衔接,将计划直接下达到任务层级中:比如说某企业计划把年销售额提升2人亿,却不计算这两个亿到底从哪儿提升,只知道想要提高销售额就必须扩大生产,加大促销力度等,于是,该企业在算清楚达成计划 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后,就开始疯狂的生产产品,铺天盖地地进行促销活动。可是到年底一算帐,无论计划是否完成,企业的利润都非常低。销售额的提升并不等于利润也相对应的提升这就是缺少对项目层级管控的结果,正常情况应该是这样:首先,提出两个亿的销售增长幅度,其次,要进行一次系统的,详细的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生成若干的经营策略,再次,各个部门根据已生成的经营策略拟定达成指标的一系列工作项目,最后,根据工作项目分解出合理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企业领导者是通过对工作项目的考评来监控年度经营计划的实施情况,而不是盲目的监管任务层级的工作,无的放矢般在市场中乱撞。年度经营计划并不是口号,企业管理者要根据经营目标,制定出一系列支持目标的项目,再有效的管理这些项目确保其顺利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计划。计划也才是有意义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因为没有能力将计划分解成支撑计划的工作项目,或是没有意识到经营管理的重点,所以被迫管理任务层级的工作,由此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及企业市场前景的自我毁灭。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项目以一套独特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事务为前提的,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项目的六个主要特征项目主要特征 A、明确的目标 其结果只可能是一种期望的产品,也可能是一种所希望得到的服务等 B、独立性质 项目与项目之间相对独立 C、资源成本的约束性 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运用各种资源来实施,而资源是有限的 D、项目实施的一次性 每个项目只进行一次 E、项目的不确定性 项目的具体实施中,外部和内部因素总是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项目存在不确定性 F、结果的不可逆转性 结果确定在项目结束时 项目管理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按照传统的做法,当企业设定了一个项目后,至少会有好几个部门参与这个项目,包括财务部、市场部、行政部等,而不同部门在运作项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须时行协调,而这些无疑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影响项目实施的效率。

立项目的五个核心内容立项目的目的是将客户需求,具体的关键问题和策略落实为可操作的项目。客户并不单单指企业外部的服务客户,还要建立企业内部客户的概念。比如说,市场部需要开展一次促销活动,那么市场部就成为销售部的客户,销售部需要无条件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如果销售部的这次促销活动没有达到市 场部的预期,这个项目就是失败的。五个问题 五个核心内容 A.做什么? A.项目名称 B.做到什么程度? B.项目目标 C.谁来做? C.项目经理 D.什么时间做? D.时间计划 E.需要多少资源? E.资源需求 核心一:每个项目都要用一个具体的项目名称,给项目命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项目名称要简单,清晰地表达核心工作,明确而无歧义。核心二:项目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期望结果,即项目所能交付的成果或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实际就是一种追求预定目标的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项目目标应该是被清楚定义。并且以最终实现的目标。目标是什么?企业要知道调研的结果,比如说:了解一级市场的容量,检测现有品牌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了解与评估消费者对售后服务中未满足的需求,消费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只有把这些具体的目标量化出来,才叫做制定好了项目目标。核心三:每个项目必须有专门的项目经理,并且只能有一名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就相当于企业法人,要对整个项目负责到底。很多企业想提高效率而同时设立两个项目经理是不科学的,因为多人管理往往产生出了成绩相互争功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的情况。项目的管理者不仅仅是项目执行者,他还参与项目的需求确定,项目选择、计划直至项目收尾的全过程,并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处理跨域解决的复杂问题,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核心四:时间计划立项过程中常被管理者忽视的就是时间问题。“时间待定”是绝对不可以出现在项目单上的,所有项目一定都要有清晰的时间规划,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截止。核心五:资源需求要清晰地列出项目的资源需求。资源需求分为人力资源需求与资源需求两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旦资金需求被确定下来,原则上就不能轻易做出调整,至少项目经理无权更改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假如实在需要追加项目预算,则需要上升到总经理层面进行二次审批,否则,公司年度的整体预算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立项的步骤第一步:分层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生产成本年度经营策略之后,企业各个部门上根据每一条经营策略或经营目标,提出本部门应该完成哪些工作才能执行经营策略或完成经营目标。分层是项目全集的过程,工作项目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本年度需求分析出来。策略/需求 XX部 XX部 XX部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任务一 任务一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二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三 任务三 第二步:打包:打包是工作项目剪辑的过程。根据各个部门工作项目的重要性以及紧迫程度,部门总监适当合并或增删某些项目,以求用最少的资源保障经营策略顺利实施。以体现工作中的公平原则,项目的工作量大小应该接近。所以在确定项目时若遇到过大的项目模块,则可选择该模块的下一层级模块展开立项。若遇到过小的项目模块,则可选择模块的上一层级模块展开立项,或是与同一级相关的模块合并,另外遇到该层级没有下延模块时,则可选择其上一级层的模块展开立项。第三步:确定项目名称和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项目最终状态的体现,能反映项目最终完成的一种明确状态,有可衡量性。量化分为两种形式:一、一种状态的描述(如:XX时间内完成营销政策制订报告)二、有明确的数据指标(如:XX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3个百分点)通常用如下格式表达[项目目标] 在 年 月 日前,完成/提交 ; 标准为:1、、、、、、、、、、、、 2、、、、、、、、、、、、要以点形式清晰表达标准的关键指标,指标最好唯一,三条以内为宜,否则项目评估就会非常复杂。第四步:确定项目经理、资源需求和项目排期一位出色的项目经理大约可以同时监管3-6个项目,时间排期要注意平衡每个月度的项目管理,以平衡预算支出和项目经理精力。项目时间跨度以3-6月为宜,项目排期时必须注意市场规划和项目间的逻辑关系。

第6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生产;企业管理;经济效益;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煤矿行业的市场竞争,而现代企业若要从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不断提高各项业务活动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降低不必要的资金、资源消耗,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率。 以下,本文针对煤矿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简要阐述其他几种有利于提高效益的管控措施。

一、煤矿企业的经营、生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首先,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体系贯彻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实现对生产预算、材料预算、工资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的全面管理,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考核与分析四个环节整体实现体系化管理。其中财务管理是预算管理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应进行重点管理,将财务工作重点转移到支出前管理,从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管理,形成事前预算管理机制,对事中进行监督控制,事后实行全面考核的管理方式,整体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其次,加强前期生产设计阶段的地质勘测工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生产设计阶段应有效的加强地质勘测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整体勘测工作要分步开展,保证月度、年度及远期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将其运用到生产当中去,实现采矿工艺及技术水平的提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实现企业整体精细化管理。为更好的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协调统一,在制定生产规模及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成本要素的细化。将全面成本管理及精细化管理有效结合,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将成本逐层细化,全面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最后,在企业生产阶段,要进行全面管理,实现企业成本合理化。通过全面预算及计划管理制度,整体实现资金事前控制,将企业成本进行细分,根据企业及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政治形式,科学合理的实行成本控制,将其根本落实到生产过程中,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细化,并逐步形成良性发展,从根本上提升煤矿企业的竞争力。

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其他管理事项

1.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将工资总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合理制定井上与井下,直接生产环节与辅助生产环节比例,并根据各个环节职能及技能的要求,合理进行岗位分配,避免人员缺失及过剩造成成本增加,将工资总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结合煤矿生产进度、组织工作面,实行循环作业,以保证开采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提升开采效率,制定劳动规范,合理压缩人工成本。企业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加强流程管理,明确工程单价,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鼓励员工积极性,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企业合理的成本支出。

2.加大煤矿物资管理力度

整体加强企业材料管理,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加强材料及配件的合理配置,细化管理内容,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材料的精细化管理。针对单耗及材料目标管理实行双向管理,全面控制。通过考核、结算,制定奖惩制度。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产生,整体降低企业成本。整体实行清查对账,保证材料合理使用,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材料实行合理调剂。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对材料及设备进行回收,降低浪费及丢失造成的成本增加,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失。

3.对资源消耗的管控

全面加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对企业用水、用电、工资标准与生产经营计划相结合,实行考核制度,并实行定额管理,完善计量装置,整体控制企业水、电成本,避免浪费。在生产过程中,科学用电,实行合理调度,整体遵循躲峰填谷的原则,避开使用高峰期,缓解高峰期负荷。加强车辆管理并合理利用,避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产生,整体提升使用率,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4.加强重视机械设备管理

合理租赁生产设备,实现对设备投入及运行成本有效控制。煤炭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机械设备使用,设备的先进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整体进行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成本合理化。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并进行日常维护。将设备故障问题降到最低,做到及时解决,避免设备大修造成成本增加。设备使用过程中,合理选择设备型号,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安装,操作及维护人员要具备上岗证书,进而提升设备使用率,实现产量增加,成本得到控制。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及时检修设备,并保证设备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设备闲置的情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5.认真做好预算的分析、考核

提升预算分析能力,实行预算考核制度。针对每月预算进行合理分析并建立分析制度,全面贯彻预算执行,合理制定修改方案,全面保证月度、年度预算顺利执行。加强企业内部考核,并保证贯彻实施。整体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合理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若要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就必须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基础,加强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各种资源消耗的协调管理、监督控制,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支出,扩大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丁文冀:浅议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J].品牌(理论月刊),2011,(03) .

第7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一、生产计划概述

1.生产计划系统的概念。生产计划系统是包括预测职能、需求管理、作业计划、材料计划和能力计划等相关计划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

2.生产计划系统的层次。生产计划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战略计划、经营计划和作业计划。按计划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长期生产计划:一般是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制定一次,属于企业的战略计划;中期生产计划:一般为一年,也即年度的生产计划,属于战术性计划;短期生产计划,也称为生产作业计划,任务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订单,合理有效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个细节。

二、企业生产计划存在的问题

1.生产计划的预测性差。生产计划制定不但依据企业的订单,而且依赖于市场预测,市场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生产计划制定的有效性。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生产计划预测性不好,生产中频繁出现插单现象,致使企业的人力、物力限于紧张状态。

2.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性差。企业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互通信息,导致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工作衔接性差,数据的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浪费,企业办事效率低下。如生产部门计划生产A产品100件,但没有及时通知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没有采购相应的原材料,造成无法按客户要求的日期交货,此时两个部门人员都忙于推卸责任,都说不是自己的错,造成恶劣影响。

3.生产计划的柔性差。由于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是依据销售订单产生的,生产部门没能充分考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使生产计划不具有柔性和敏捷性,在企业追加订单时,不能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

4.企业的生产计划执行效率低下。生产计划制定好以后,由于生产组织方式差,各工段的进度不一致,常会出现等工现象,生产计划执行率差。如缺包装箱等问题,造成生产现场库存堆积,不能及时发货给客户,有时甚至延迟交货。

三、优化企业生产计划的方式

1.建立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体系是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通过硬性标准和约束机制,对企业的生产计划活动实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要制定符合自己内部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体制与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推动生产计划管理的提高。建立各部门之间更加严密的配合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便使所有部门的制度体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组成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

2.加强生产计划的基础建设。生产计划的基础建设包括收集、整理与生产计划有关的各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以及来自生产车间的各个工段上的基础数据。并建立考核生产计划完成率的各项指标,用数据说话,才是考核生产计划运行好坏的强有力的依据。于此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生产计划预测的准确性。

3.在企业内部开展先进管理模式。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需求日益多变。产品开发周期和交付周期越来越短,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逐渐替代过去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4.加强员工素质建设。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通过自我申请和企业调研的双重方式开展培训,具体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培训课程设置上要有阶梯性、层次性、分阶段完成培训内容。聘请或者任用有培训能力的专业人才担任培训师,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

5.加强对生产计划实施的监控。企业可以开展日会、周会、月会的形式,把相关人员聚集在一起,对相关事宜进行讨论。日会参加人可以为各部门中层领导,对过去24小时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需要与之配合的部门。周会是对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相应地,月会是对过去一个月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并汲取经验教训。也可让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生产计划人员每天固定时间召开日会,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如紧急插单,缺零部件等事件进行讨论,可以有效控制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6.实现企业工程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的集成。在先进生产计划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来达到企业工程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集成的目的,从而把企业打造成为整体协调、全面素质优化的现代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8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总监 委派机制

一、财务总监及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

财务总监即CFO,指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主管财务的领导。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财务总监受董事会聘任、委派,为维护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对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满足企业所有者经济监督的需要。

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是指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承担着理财、控制和监督职责,包括价值管理(理财)和行为管理(控制和监督)两个基本方面。在公司智力结构中的具体角色包括四方面:一是财务总监作为“战略计划管理者”,要将公司战略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建议并监督实施公司财务战略以支持公司推行其经营战略;二是财务总监作为“公司的价值管理者”,要将价值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全过程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并与CEO一起全方位培养公司的价值管理能力;三是财务总监作为“流程系统管理”者,要负责实施与公司战略计划相配套的价值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策略;四是财务总监作为“公司控制管理者”,要发挥卓越的能力,集战略管理控制能力、价值管理控制能力和业绩管理控制能力于一身。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两种模式的比较及建议

实务中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总监委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监督型”财务总监,即企业集团总部向子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只负责监督,不参与子公司的决策和运营。另一种是“实职型”财务总监,即委派的财务总监既参与公司的决策和运营,又代表股东对其他经营班子成员进行财务监督,这种模式被许多股份制企业采用,特别是在上市公司采用较多。

(一)“纯监督型”财务总监模式的利弊

1.“纯监督型”财务总监模式的优点。(1)制度设计相对简单。这种模式下,企业集团总部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再根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制度进行微调即可。(2)财务总监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外派的财务总监只负责监督,不参与子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所以其独立性相对较强。(3)集团总部对委派财务总监的管控力度相对较强。集团总部与委派的财务总监签订劳动合同,财务总监作为集团总部的员工,人事关系保留在集团总部,享受集团总部的各种工资和福利待遇,由集团总部对其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其绩效奖金。若财务总监工作有渎职行为,派出机构可以扣发工资和绩效奖金,甚至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因此,集团总部对委派财务总监的管控力度较强。(4)财务总监汇报的情况会相对客观。由于委派财务总监不参与子公司的决策和运营,因此子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与财务总监无直接关系,集团总部对财务总监的考核着重其工作表现,一般不与子公司经营业绩好坏直接挂钩。因此,委派财务总监的工资、奖金等切身利益与子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无关。财务总监没有业绩粉饰的动因,汇报的情况会比较客观。

2.“纯监督型”财务总监模式的缺点。(1)“纯监督型”财务总监的法律地位欠缺。《公司法》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分立,各司其责,监督职责由公司监事会承担,而“纯监督型”财务总监游离于公司法设置的法人治理机构之外,其法律地位欠缺。(2)财务总监的监督作用可能会受限。“纯监督型”财务总监不参与子公司决策和运营,不分管公司的财务部门,没有纳入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正常签批流程。因此财务总监无法深入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公司的生产经营等实际情况,很难完全行使监督职责控制和降低企业风险,很多情况下只能起到形式上的监督和审查。(3)“纯监督型”财务总监的委派可能会影响子公司经营班子的和谐和团结。“纯监督型”财务总监的定位决定了其与企业经营班子其他成员处于一定的对立面,往往会被经营班子其他成员排挤和孤立,不利于企业经营班子的整体和谐和团结。这种情形下,财务总监也无法掌握足够的信息和线索,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督职责。(4)集团总部无法对财务总监实施有效激励,导致财务总监队伍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性过大。由于“纯监督型”财务总监只负责监督,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集团总部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考核往往不与子公司经营业绩挂钩,而只看其工作表现,而工作表现往往又难以量化。因此,财务总监实际工作的好坏在绩效考核中很难得到体现,考核所起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

(二)“实职型”财务总监模式的利弊

1.实职型财务总监模式的优点。(1)“实职型”财务总监法律地位明确,聘任依据充分。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推荐财务总监人选,由子公司董事会进行聘任,该财务总监相当于子公司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分管公司财务工作。因此,“实职型”财务总监的聘任依据充分,法律地位明确,成为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之一。(2)“实职型”财务总监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实职型”财务总监是子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相当于企业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能深入企业内部,完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全过程监督公司各项业务,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财务总监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时,还可对董事其他经营班子成员是否有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进行关注。(3)“实职型”财务总监有利于企业经营班子的和谐和团结。“实职型”财务总监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是公司领导班子中的核心一员,该定位避免了他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处于对立的地位,有利于领导班子的和谐和团结,更有利于实现价值的最大化。(4)集团总部能对“实职型”财务总监实施有效的激励,财务总监队伍的稳定性会较好。“实职型”财务总监是子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分管企业财务,因此,财务总监工作好坏与子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相关。集团总部对其进行评价和量化考核比较容易,一般将其直接纳入子公司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通过子公司董事会进行有效激励。由于财务总监工作的好坏通过考核得到了直接体现,且其薪水与同级别的企业副总经理一致。因此,财务总监的工作积极性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财务总监队伍的稳定性会较好。

2.“实职型”财务总监模式的缺点。(1)“实职型”财务总监独立性相对较弱。由于“实职型”财务总监既参与子公司的决策和运营,又负责监督其他经营班子成员,因此,与“纯监督型”财务总监相比,其独立性相对较弱。(2)集团总部对“实职型”财务总监的直接控制力可能有所减弱。“实职型”财务总监虽然是由集团总部委派,但由于其人事关系工资薪酬在子公司,其利益关系与子公司一致。因此,集团总部对财务总监的直接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3)财务总监的监督作用可能有所减弱。这种模式下,财务总监参与子公司的决策和运营,并且其工资、奖金等切身利益与子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相关。财务总监也成为“内部人”之一,有可能进一步成为“因内部人控制而损害股东权益的”一员,特别是当某些经营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与业绩指标好坏相背时,财务总监就做出与其监督定位相背的职业选择。

三、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选择及其关键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从法律角度、实务角度看,“实职型”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大型企业集团委派财务总监的最终选择。“实职型”财务总监委派制在运行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点:

(一)财务总监设定双重身份

双重身份是指财务总监既是集团总部派驻子公司的财务总监,代表集团总部履行对派驻子公司财务监督的职责,同时又是派驻子公司的总会计师,组织、管理派驻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活动。在履职过程中,当两种职责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财务总监要对集团总部负责。在双重身份下,财务总监可以相对充分地行使职权,通过直接参与派驻子公司决策,促使集团总部的管理目标、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现和严格贯彻,及时发现派驻子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派驻子公司的不规范行为。

(二)财务总监接受集团总部业绩考核

对委派的财务总监实行有效的约束控制、业绩考核及激励机制,是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安排上,可采取单向考核和双向考核两种方式。前者是指财务总监只接受企业集团总部的业绩考核,薪酬水平由企业集团总部决定并发放;后者是指财务总监同时接受企业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业绩考核,但以母公司的考核为主,薪酬水平由企业集团总部根据最终考核结果决定。企业集团总部在考核和薪酬安排上的绝对话语权和决定权,是财务总监有效行使职权的重要保障,这样能保障财务总监的财务监督职责能够充分发挥,保障企业集团总部的管理意图和要求贯彻和落实。

(三)执行联签制度

建立财务总监与总经理联签制度,明确需要执行联签的具体事项。具体事项的确定应遵循重要性原则,同时要体现企业集团总部的管理意图,可视派驻子公司的经营规模、业务特点、基础工作水平等因素差异确定,并报企业集团总部审批通过后执行。执行联签的重大事项主要有:开立公司银行账户;提供贷款担保、信用担保、债务担保、资产抵押、质押;超过年度预算和超过费用开支标准的损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项目的款项结算;超过规定限额的提取现金和银行转账结算;重大经营性垫付款项和非经营性垫付款项等。联签制度的执行,使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有效的制衡。

(四)异地委派

异地委派可以保障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和执行力会更强,因为异地委派的财务总监与派驻公司之间没有历史关联,不易发生串通、舞弊等行为。在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建设初期,为了使财务总监更好地履行财务监督的职责,保持其在工作中的独立性,应考虑异地委派财务总监,不宜从派驻公司直接选派。在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运行一段时期,可考虑调整异地委派的方式,使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更加人性化,因为当制度执行进入相对成熟期后,财务总监对其身份的认知已更加深入,在经过异地委派后,其独立性的职业要求得到了强化。

(五)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在集团总部与财务总监之间,应通过报告制度建立稳定、畅通的沟通渠道,以确保集团总部及时获得派驻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做出科学的决策。报告的内容包括:派驻子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和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及变更情况;派驻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及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派驻子公司与财务活动有关的重大经营决策程序的执行情况;派驻子公司重大投资项目、重大经营计划和资金运作方案的实施进展和管理情况,以及派驻子公司相关经营、财务、管理等各方面情况。

(六)财务总监年度述职

年度结束后,集团总部应组织所有派驻子公司财务总监进行集体述职,由集团总部主要高管成员以及财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评委组,根据财务总监的述职情况进行评分。述职的主要内容包括年度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果、财务运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派驻子公司目前财务状况的整体评价以及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及计划。述职程序包括述职人做述职报告以及现场答辩、评委评分等环节,并根据述职报告结果进行奖惩。Z

参考文献:

第9篇: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公司行业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主营业务分析

一、公司行业

中核科技属于通用类设备,主营业务为工业阀门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设计概念为一带一路,融资证券,金改概念股,央企国企改革等。它的名称叫做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地域为江苏省,英文名称是SufaTechnologyIndustryCo.,Ltd.,Cnnc。产品名称包括核电阀门、核化工阀门、其他特阀(石油、石化、电力等)、水道阀门、铸锻件毛坯。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新区。注册资金3.83亿元。

二、基本面分析

截止到2015年12月22日,该公司市盈率(动态):186.25,每股收益:0.13元,净资产收益率:4.68%,分类:中盘股,市盈率(静态):176.36,营业收入:7.64亿元同比下降5.68%,每股净资产:2.88元,总股本:3.83亿股,市净率:11.48,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2.24%,每股现金流:-0.10元,流通A股:3.83亿股。

三、技术分析:移动平均线(MA)

MovingAverage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一)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MACD是GeralAppel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6月7日至13日当股价指数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与股价走势形成底背离,预示着股价即将上涨。

(二)随机指标(KDJ)

KDJ由GeorgeC.Lane创制。它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用来度量股价脱离价格正常范围的变异程度。

白色的K值在50的水平,并且K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D值,股价会产生较大的涨幅。

(三)相对强弱指标(RSI)

白色的短期RSI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长期RSI值,为买入信号;RSI的两个连续峰顶连成一条直线,RSI已向上突破这条线,即为买入信号。

未来可以看到均线还会继续上涨看好走红走高。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所处的阀门行业,长期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竞争日趋激烈。阀门产品是建设项目和工业装置中重要的设备配套部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工业用的阀门必然保持相当规模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鼓励关键阀门国产化,促进了阀门企业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公司作为国内阀门行业最早首家上市企业,设立时承续了发起人中核集团苏州阀门厂的全部阀门经营业务。公司相对于国内其他阀门经营厂商,阀门专业经营的历史最为长久,市场业绩最为突出,产品质量最为可靠,技术力量最为雄厚,产品种类最为广泛,品牌声誉最为著名,综合实力最为强盛。公司为阀门市场用户提供“高、难、特”定制产品和为工业建设项目提供整体阀门解决方案,是与其他同类阀门企业相比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经营特色。

长期以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阀门产品研制开发与生产制造经验,具有最为齐全的产品制造工艺链和阀门产业链,特别是与其他阀门企业相比,具有完整的铸锻造、焊接、检测等关键工序的专业设备设施和资源配置。公司主要承接大口径、高泵级特种阀门的各个行业工程项目订单,是国内最早和最多拥有API规范证书、ISO9001。

2008的DNV国际质量认证、欧供体CE认证、美国ABS、法国BV、挪威DNV、中国CCS船级社阀门等制造资格证书,以及美国ASMEN及NPT授权证书。公司于1995年就通过了核级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资格许可证,也是在国内机电行业中少数最早首批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和出口产品免验证书的企业。

公司作为国内核工业集团系统所属企业,在积极面向市场的同时,保持着为国防工业承担军品任务的业绩和能力。公司重视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自主创新,保持着很强的阀门自主科研开发能力,完善的科技开发体系,建有国内省部级工程阀门技术研发中心,有先进的科研验证手段和科研设施,拥有一大批行业内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阀门科研专家和技术骨干保障队伍。历年来,公司承担的一系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核能建设专用阀门主蒸汽隔离阀、爆破阀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关键阀门国产化等项目,相继取得了显著的科研开发成果。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0项。公司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实力和自主创新,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发挥品牌优势,抓住市场机遇,加快发展。

五、主营业务分析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2015年,是公司实现“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公司进一步落实年度工作部署和公司经营策略,制定好年度经营计划和重点工作安排:

1.积极开发阀门市场,扩大公司营销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阀门产业形势,公司进一步发挥企业优势,积极开拓国内阀门用户和国外阀门用户的两个市场。

一是密切关注全球市场动态,重点围绕国际工程项目制定营销策略,以走访交流为契机,展示公司优势,取得客户信任,顺利承接工程项目。二是深挖主流市场潜力,加强石油、石化、电力、煤化工等传统阀门市场的开发营销,保证了公司在国内石油石化、核电核化工等目标市场的优势地位。三是积极开发新兴市场,认真做好LNG、煤化工等市场的重点项目开发,努力承接订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加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关键高端阀门项目研发进展,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科研技术开发工作,加快核电站ACP1000主蒸汽隔离阀、AP1000爆破阀、CAP系列关键阀门、小堆ACP100关键阀门等一系列关键阀门国产化的技术研发项目和产业化应用的进度,确保公司在核能项目中关键阀门的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