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初中生的思想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的思想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的思想素质

第1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创新素质 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71-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任。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也是适应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尝试运用一些新方法和新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做如下尝试: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好奇能够让学生不断探索未知事物,通过探索慢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质疑行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求知好奇行为得到表扬后,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质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不要“读死书,死读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鼓励学生提问。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提问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修正答案。教师在进行试卷讲评时,要鼓励学生修正答案。通过修正答案,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创新能力;三是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进行话题讨论时,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要积极表扬那些发表不同观点的学生,让学生在表扬中继续发挥创新思维的潜力,通过创新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能够让学生创造更多新奇的想法和观点,能够不断提高创新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想法的机会,通过思考和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钻研新知识,通过鼓励与肯定让学生积极树立创新意识。

二 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又叫发散性思维,运用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索问题的答案,具有思路开阔、灵活多变等特点。灵活性是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流畅的思维能够激发想象力,开拓新思路,对于同一个问题能够创造出多种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将维护消费权、共同富裕等教学内容设置为辩论主题,让学生在激辩中形成创新思维。

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采取三种方法:一是提出一个观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实例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举例,这些例子可以涉及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二是提供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例如,针对“抗震救灾”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多角度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探索答案。这种做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以时政热点为话题,进行知识总结。如以“神七”为话题,让学生总结与“神七”相关的知识点,包括科技、教育、人才、创新等,通过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适当地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进而巩固知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 组织创新实践活动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是一个喜欢参与实践并具有强烈的自我变现欲望的群体,教师通过组织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参与表演、亲自体验生活、亲自调查访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还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创新实践活动,让实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以亲自参与实践的方式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例如,以“科教兴国”为主题,组织一次科技小发明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废旧物品,自行设计发明主题,制作自己理想的小发明。这一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经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亲自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完成发明创造。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发挥思维独创性的同时,还能提高想象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能力,教师还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求知欲望。

四 结束语

在现今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展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艺术

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有利的引导和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需要讲究艺术,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位学生。在此,谨对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做一简单探讨。

一、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意义

初中生大多是刚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仍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人生阅历不多,理解能力有限,对部分事情难以独立判断对错,而且容易冲动,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给予适当关爱,使学生在被爱包围的环境中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追悔莫及。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1.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大多较为敏感,自尊心强烈,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老师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存在隔阂,做不到对老师无话不谈,然而,初中班主任老师若想真正管理好班级,就需要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真诚相待,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敞开心扉,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初中班主任老师管理好班级的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内心对班主任老师产生亲近感,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有效展开。

2.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注意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

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升,关注学生内心理想的树立和品德的提高。然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模仿能力较强,班主任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时刻以一名班主任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

初中班主任老师就好像初中生在学校里的父母,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关心和爱护,关心每位学生的思想转变和学习状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 初中 学困生 厌学 辍学 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初中学生的流失情况持续回升,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农村初中学生的大量流失不仅阻碍了“普九”工作的进程,加大了“两基”工作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缺失、学生厌学、农民经济困难以及观念蔽障等。

一、农村初中生厌学现状的分析

1.农村初中生厌学现状的主要表现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目的性。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

2.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

(1)入学时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

厌学的一部分学生中,在小学的学习中基础没有打好,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的下游,已经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习惯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完全没有自信,总觉得已经学不好了,因此学习兴趣更加没有了。

(2)思想素质低,克服困难毅力差。

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就是“后进生”,平时纪律松散,毛病不少,老师的教育对他来说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即使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还是缺乏毅力去克服。

(3)骨子里既自卑又自负,利己主义严重,多功利思想。

这部分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吃不得半点亏。在初中生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借故不上课,严重的甚至逃学,成群结队,泡网吧,打群架,甚至敲诈小学生等,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学校的办学思想不端正。

3.解决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成功教育。

要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2)探索实施有效的方法途径,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

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

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

最后,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4)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虽然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还是对孩子宠爱有加,因此这部分学生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分析

1.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状

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辍学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其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极为不利。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2.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深层探究

(1)教育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与内部分配比例的不合理加剧了学生的流失。

(2)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造成的知识与价值的反差加剧了教育内缺凝聚力与外有吸引力的矛盾。

3.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1)凸显政府的职责,强化政府行为,促进农村教育法制化,加强教育督导与宣传,严格“普九”复查制度,提高巩固率,严防学生的显性与隐性流失。

(2)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立法,制止教育腐败行为,依法保障教育投资渠道的顺畅。政府在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的立法监督机制,杜绝教育腐败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现有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

第4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品 学生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92-01

0.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思品学科主要由心理、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国情常识组成,通过这门学科,培养学会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挂,从而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善于用正确的思维判断是非,而不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初中思品教学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把应试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上来。

1.培养初中生社会认知能力的意义

社会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的基本认识,能够对某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做出一定的评价和判断。社会认知能力与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不断学习中,社会认识能力也会得到增强。错误的社会认知加工会造成行为上的偏差,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困扰,甚至灾难。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当他们也有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会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本质,让学生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从行动中表达自己的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对策

2.1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社会认知意识

传统的政治教学偏重于应试教育,教师过于注重教材,常常以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道德素养及对法律法规的认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会的社会认知能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改革,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意识[1]。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一定的社会问题带入教学中,再与学生共同探讨社会问题,通过政治思维方式,全面认识社会问题,展开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学生常常经历却被忽视的问题引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巩固相应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想品德知识,例如,踩踏事件、环境保护问题等引发我们对生命进行思考,学生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同时也要注重素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符合初中学生的政治思维特点,从而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体会,能够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评价。在进行思品教学时,在引用生活实例时,要有理有据,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社会认知意识。

2.2利用多种教学途径,培养社会认知能力

在思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辩论环境,提升学生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学生能够形成感受到各种思想的融合,实现思维共鸣,在交流中获得进步[2]。在进行问题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例如,让学生对“为了帮助别人自己却受伤了,值不值?”进行辩论。通过问题的辨析,学生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认为值得,因为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也有的学生认为要客观看待问题,如果当时的情况对自己的安全十分不利,则不能够盲目施救,还应当有妥善的办法。通过创设问题,学生能够对是非、公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进行初中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较为真实的社会场景,激发学会的社会意识。例如,将我国在航空事业上取得成就的视频播放出来,通过观看,学会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油然而生,其社会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可以通过班级板报,将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制作班级信息栏,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能够根据政治学科的知识,理性分析问题,形成自我的判断力。

2.3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初中思品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教室,而应该通过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通常我们都说“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指学会的身体健康,还应表现在学生心理素质方面,促进学会身心健康,保持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积极人生态度,这对初中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3]。初中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应当在积极、和谐的氛围内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包容和理解的积极教育环境,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得到真正锻炼。例如,教师可以在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开展“争做好青年”额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项活动进行展开,可以是帮助敬老院的老人,也可以是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以及帮助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学习等等,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活动的完成度也更好。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在实践中,社会责任意识被激发,社会认知能力也得到锻炼[4]。

3.结语

初中思品是培养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科。初中思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社会认知力融合在政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力。初中思品教学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社会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并将这些意识逐渐融合到行动中去,不断提高其社会认知力,为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燕莉.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2,78(08):34-35..

[2]沈苏甜.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与学生社会认知力的有机融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2,78(08):70-71..

第5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后进生;德育;素质

所谓教书育人,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单单是知识引导与文化追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掌握为人处世的性情与素养,这对初中后进生来说更为如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素质教学,加强他们自身的品行教化与德育精神,教师应当在德育教学的工作中重点关注他们的行为,言传身教进行有策略、有方法性的德育习惯指导,以展现教师德育工作的成效与成果。下面我就两点谈起,分析如何更好地培养初中后进生的德育。

一、加强语言指导,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规范行为习惯与德育素养行为

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德育精神指导,尤其是注重后进生的素质培养,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与主题班会教育时间里,教师都可以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心未改的中学生进行语言性习惯指导与行为素质培养,来加强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品性习惯规则。对教师来讲,耐心细致而富有感染力和亲和感的语言指导,对后进生的心理安慰与精神鼓舞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时间通过创造性的寓言故事讲解或实例分析,对学生进行德育精神客观地描述与指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本身存在的行为规范与精神规则。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举行诸如“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懂得感恩、甘于奉献”“认真细心、持之以恒”等相关的主体班会,在班会实行期间要求学生进行手抄报制作,感想即兴演讲,故事讲说等内容,在充实的教育班会内容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的班级气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价值所在,真正感受到中学生应具备的德育素质与行为规范。

二、开展课外活动,持之以恒教导学生进行德育精神培养与素质教育创新

对学生来说,仅仅依靠校内时间的指导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十分注重学生在校外日常生活中的德育素质培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行为规范开始,要求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教师所要求的德育素质创新教育。对后进生来说,校外的时间正是他们活跃的时间,是他们进行个人品性素养习惯展现于养成的基础平台,教师要想获得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行为心理与品性道德习惯,就必须从课外实践出发,通过引导他们真正持之以恒的坚持校内所学所感的德育精神与规范行为,长期在日常生活中鼓舞他们进行德育精神培养与自身行为规范,并不断地监督、帮助他人进行有道德、有礼貌、讲文明的德育素质精神培养,这才是真正的德育落实并深入创新发展的体现。教师可以在课内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之后,开展“我是文明校园人”“德育的青春最美丽”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在校外的品与规范习惯进行鼓舞指导与评价对比,通过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品行素质行为进行褒奖与认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德育素质教育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初中生德育素质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提升当代初中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与品德习惯培养,教师应当加强后进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与主题班会的指导感染,并不断地加强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德育素质培养,真正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学生素质培养的重心。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感恩之心

近些年来,学生不感恩乃至恩将仇报的行为时常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具有现实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发挥的作用

从学校德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个主要阵地,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及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发挥导向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为马列主义,包含了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心理健康以及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包含了我国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文明成果,这些内容都包含了价值导向作用。而感恩属于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不但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最美好之情感。因此,就需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让学生树立荣辱观,时常怀有感恩之心。

2.促进教育作用

从现实来看,培养中学生感恩之心,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必定会按照教科书形式包含了教学内容,同时还会以专门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各种形式来体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才能让学生引起重视,通过各种氛围感染与影响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才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及地点表现出感恩行为。

二、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措施

从实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至关重要。因此,就需要依据实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感恩之心。

1.构建完整的感恩体系

初中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成长期,思想上还处于成长阶段,难免思想上存在偏颇,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许多初中生严重缺乏识恩知恩能力。而这些学生心底是善良的,不过是不知道怎样将心中感激之情转化成感恩行动。所以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感恩体系。

首先,把感恩教育归纳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必修课;学校的德育部门要在校园内宣传感恩,让感恩走进校园,走进课堂,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感恩教育,激发初中生的感恩之情。比如,在校园内设立感恩活动周、感恩文化节等等,让初中生怀着对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的感恩之心,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

其次,将感恩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采取多种授课模式,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学生才能在吸收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学会理解父母及老师,正确面对父母唠叨、教师严厉及社会关切,从而培养感恩认知。

最后,采取人性化管理。教师要以学生作为中心,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德育要求,对学生思想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在现实中,许多教师缺乏耐心,一发现初中生调皮捣蛋就生气,一味地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必定会给学生心目中留下怨言。在管理中,要以人性化管理疏导学生,并且教师也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去开导学生,让学生虽然接受批评但却能够感受到爱。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要多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并且实时进行指导。

2.创造良好的感恩环境

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够实现,而且在这个环境中还会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须要合理地利用环境,利用环境来宣传教育。

首先,利用校园环境的合理布局,营造出感恩教育的氛围。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就是校园,校园内的绿化、各种建筑、标志等都要作为校园文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学校相关文化,比如带领他们认识“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各种名言警句,同时还将一些典故及故事讲授给学生,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感恩。

其次,合理运用校园媒体实施感恩教育。学校要合理运用校园广播,多播放一些感恩的儿歌歌曲,让播音员播放感恩的故事。同时班主任要引导初中生在教室里建立感恩栏,每周让学生贴上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语,写上本周准备为父母做的一件事,到了下周让学生汇报事情的结果。

最后,以典型人物激励学生的感恩之心。要多收集班级上学生的事迹,尤其是和感恩相关的事迹。对于一些做得比较典型的事迹,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让学生上台讲述个人的体会,并且还要让其他学生感受这些事情,号召全体同学学习。通过树立这种典型,必然能起到典范作用,发挥激励作用。

事实上,人的精神支点即为感恩,拥有感恩之心之后才能够发挥无穷力量。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认清感恩的重要性,依据实况将感恩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7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初中政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思想教育学科,对于处于思想建立和三观可塑性良好的初中阶段来说,政治学科的教育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学校升学率的压力下,初中政治明显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由此也就引发了政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据实际教学经验,寻求总结了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束缚

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教学理念太过落后,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首先,教师重知识、轻能力。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完全不关心,只看重学生在知识层面的学习,而忽略学生是否将知识转换成为了能力,这样的教育观念下,教学质量当然也不会有所提高;其次,教师对政治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政治学科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往往重理论性学科,轻文科,认为政治就是死记硬背,就是文章阅读,没有将政治学科和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修养、三观培养联系起来,只上课,谈内容,而不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最后,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政治课程本身较枯燥乏味,文字性较强,所以学生对政治提不起兴趣,而教师没有将教学的首要任务放到培养兴趣上,只是单一的将原因归结为学生学习不努力、不认真。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激活课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却长期占据着初中政治课堂,尽管现代教育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但是能转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师还是少数,大多数教学模式仍旧是“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做笔记,划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

3、评价方式单一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考试,初中政治的教学评价方式当然也是如此。学校和教师都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测评模式,认为考试成绩高的学生,政治学的好,知识掌握的牢固,考试成绩差的学生,政治学的不好,知识掌握有问题,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就是政治学科的学习并不是知识点的掌握,不是考试题目的完美解答,更重要的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

二、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对策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将政治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只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文化的发展,人民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重视学生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教师要将对知识的讲解转换到能力的培养上,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正真愿意学习政治学科。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相关政治教学多媒体的利用,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将课堂移到户外,通过爱心活动、游览胜地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在这些社会实践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真实的体验到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好的理解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多元化评价方式

对于政治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而不只集中于对学生进行试卷考察。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户外实践调查,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报告进行一定的讨论或者演讲;还可以将学生平日里对别人的帮助,参加爱心活动等作为学生的德育分,对学生好的道德素质进行鼓励。在这些评价方式中,教师要切记给予学生极端的评价,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最佳的个人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潜力。

小结

综上所述,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式单一是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教学策略进行改善。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多储备政治知识,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质彬. 农村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6:48.

[2]彭贺新. 关于对初中政治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5:117.

[3]宋岩. 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新视角[J]. 吉林教育,2016,29:52.

[4]杨大治. 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J]. 考试周刊,2016,93:21.

第8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提高

思想品德课程是确保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即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抛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对不同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自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分析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分层要求、共同提高上,“导”的重点是疏导学生的心理、思维,最后落脚于“考”,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适时引入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

社会时事热点涉及国家、社会、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学生政治课上进行实践探究的重要资料,它能够起到巩固已学教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方面的教育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珍爱生命》的学习时,我们可以把“5·12汶川大地震”作为一个时事热点进行介绍。在地震发生后,国家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救援,中央财政紧急拨款,各地区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救援灾区的活动,包括提供救援物资,输送救援人员等,我们伟大的民众也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捐款捐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大地震中的一幕幕场景,强烈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生命是如此的宝贵!从那些被困废墟却不放弃生存希望的人身上,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和隐忍;从那些置危险于度外、无私付出、分秒必争进行营救的救援人员的身上,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爱心;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抗震救灾的热潮中,懂得了团结的巨大力量。当学校组织支援灾区的捐款活动时,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学生把自己全部的零花钱,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玩具、文具等捐献给灾区的感人场景,孩子们眼里含着热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在最危难的时刻,我们中华民族所体现出的最强大的民族情感和凝聚力!在初中的政治课中针对这些时事热点问题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能够从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自我体验中提升自己的情感,真正做到教育活动所提倡的“实现外在价值观、知识体系和规范等向个人内在精神的转化”。这种教育方式比传统的说教在效果方面要好得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是完成了初中阶段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师生有效互动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一起分析、评价多媒体中的材料,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讨论有争议的问题,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与平台,重视学生的看法,对每一位学生的意见进行点评,增加感情上的交流、心灵上的沟通,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潜力得到了无限发挥,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活动课的有效整合,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体现了与当代教育理念的相互融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例如,“时事评论课”,可以利用课件多角度、多方位呈现相关资料,既能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含量,又为学生进行评论提供充足的素材。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裴云,张锁翠.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偏差根源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7).

[2]王德荣.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Z5).

[3]韩爱军.谈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人文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09(7).

第9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一、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若干基本因素

所谓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因素,其实无外乎教师、学生及其相关的因素。此外,教学方法、模式以及外在的环境等,也会成为影响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些都需要引起关切。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情绪低落。学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首要考量因素,也是决定教学走向的重要主体。在当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这必然严重阻碍教学的整体进步。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要知道,只有学生真正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教学才能有序推进。

(2)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滞后。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有赖于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陷入“长篇大论”和“滔滔不绝”的授课泥淖中,整个教学工作缺乏活力,学生的兴致很难被激发,教学如同“一潭死水”,亟须改善这一局面。

(3)课堂教学气氛沉寂,教学策略死板。课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大本营,也是教学发展的核心基地。就目前很多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况看,课堂教学的问题和隐患是最大的。首先,很多思想品德课堂实际上沦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次,课堂教学的气氛十分沉寂,教学策略和新手段的应用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阶段。此外,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十分缺乏,使得思想品德教学很难博得学生们的喜爱,教学的质量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阻碍性因素”,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进度,而且阻碍了对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想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不断激发教学的活力和生命力。

(1)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主动与学生们多沟通、勤交流、密切互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协作、合作的氛围,让整个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气,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更具探究欲。只有师生关系处于和谐、融洽的局面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逐步培养起来。例如,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要随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对于授课过程中的疑难知识点与重点理论,教师可以采取逐步推进、逐个破解的方法,让学生们建立信心;在授课结束后,教师要走进课堂,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倾听学生们的呼声;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们交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2)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增进师生的了解和互动。在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引领和激发下,广大初中生可以围拢在教师周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在这样充满激发的活动中,学生们与老师之间的直接交流虽然不多,但是却饱含情感与斗志,却是师生关系塑造与维护的绝佳路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中,较为疏远的师生之间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拉近距离,培养默契;对于师生关系本来已经较为融洽的双方,在教学活动中二者还能更进一步交流、互动,从而使得师生关系更进一步。教师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进度和大纲要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体验思想品德知识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们增长见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互动、交流,而教师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学生们的“圈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