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信运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基础设施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指引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十二五”时期,累计投资800多亿元,其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投资就达到了400多亿元,路网改造、农村公路、公路水路运输站、机场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扩大中,路网形成。从“十五”到“十一五”仅仅五年的时间里,高速公路新增里程986公路,甘肃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
1甘肃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
甘肃省收费公路里程4032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13.3万公里的5.1%,全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65.70亿元;2015年,全省收费公路里程4172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13.8万公里的5.5%,全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为73.59亿元。最近5年来,甘肃省公路养护总里程达到11.28万公里。截止到2016年,甘肃省对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提高到了198亿元,其增长速度约为2010年的300倍,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甘肃省积极推行“通过贷款方式来建设公路,建成后以收费方式来偿还贷款”政策,同时申请国家补助,先后将800多亿投资到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上来,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的作用,推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除此之外,较现阶段的省道车辆行驶速度高出1.5倍,相距500km左右的两个地区可当日往返,相距900km左右的两个地区可当日到达,4/5以上的县城可在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路网直通的城市包括兰州、嘉峪关及张掖等一些重点旅游城市。同时也推动了该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甘肃电信高速公路移动信号覆盖共物理基站11个,新建4G数据基站与2G语音基站共站6个,建设投资381.23万元。目前电信公司高速公路沿途2G语音覆盖56.5KM,覆盖率67.42%,4G覆盖25.91KM,覆盖率30.92%,基本实现连续覆盖,4G平均下行吞吐率为61.7mb?ps。在本次通信工程建设中,为保障高速公路全线语音畅通,甘肃电信积极与集团公司沟通,紧急调拨6套2G基站用于高速公路信号覆盖建设,按时完成基站开通工作。
2甘肃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问题
2.1管理体制不灵活
高速公路管理就是公共产品所供给的一个范围,政府机构通过对现有公共部门的利用实现对高速公路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际上这种管理就是一种垄断行为的表现。由于长时间的垄断,致使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对市场改革创新形成障碍,失去了市场机制原有的动力与驱动,最终给高速公路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原来的计划性向市场性转换,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各行业的市场体制不断得以健全与完善,在这种形势下,政府职能也同样发生了转变。目前,在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政府管理机构逐渐由原来的直接管理转变成对高速公路的监督与管理,这种监管职能的转变与市场体制相适应,同时也逐渐取代了政府集中管理与集中垄断。
2.2运营管理资金短缺
甘肃省高速公路建设实行统一标准补助的形式,由于各市、县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的权限极为有限,在项目前期规划过程中往往出现工作经费短缺的现象,且新建项目的配套资金很难落实或在长时间内无法落实,很多地方的高速公路建设严重存在资金缺乏的现象,地方财政在这方面的补助力度不高。所以,已建高速公路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不高,很多技术标准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高速公路最低要求,由此造成公路质量无法保证的现象,给后续的高速公路管理养护形成更大的工作压力。
3甘肃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公路管养体制
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推进高速公路管养体制深入改革及实施方案》及甘肃省出台的高速公路管护政策等,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一些先进的公路管养体制,甘肃省在高速公路管养过程中应严格遵照“国家统一部署、各级政府分级管理、以县为责任主体单位、省市扶持监督具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甘肃省高速公路管养体制。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管理养护机构,管理机构应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安排管理养护人员的岗位与职责,科学部署管理人员。市交通局、县交通局可成立相应的高速公路管理处,同时以市、县为单元建立相应的高速公路管护团队,对高速公路管养人员予以合理部署和安排。原则上讲,高速公路需要配备1名公路管理养护人员/2公里。
3.2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高速公路沿线的所有可利用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通过广告的方式实现对公路名称的拍卖,基于以上各种方式来拓展高速公路管养的筹资渠道。通过高速公路建设,增加当地税务增收,进而为当地高速公路管养提供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高速公路管养质量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管养资金多与少,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相应的资金来源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所以,在高速公路管养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有效资金的充分利用,进而为高速公路管养质量提供保障。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监督力量、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管养公积金管理制度,进而为公路的管养工作创造更多的资金来源。
4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往往与其管理模式不匹配,高速公路管理的滞后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没有节约资源,而且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困难。所以,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高速公路管理的创新,以求确保两者之间协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建军.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交通世界,2015.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维护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主要由监控、收费、通信三大系统及供配电设施组成,是确保高速公路实现快捷、安全、舒适功能的必要部分,是确保高速公路高效运营的重要方式。
1、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特点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贯穿于高速公路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布于高速公路全线,是高速公路路上信息跟踪、反馈、的主要手段。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管理中的机电系统的支撑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具体特点:
1.1技术集成程度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一项技术高度密集的系统工程,它综合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闭路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交通工程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
1.2涉及面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涉及很多其他行业的管理部门。如:电力、电信、消防、供水、环保、环卫等部门,对于与有关的其行业管理问题,它们都会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提出各种要求,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1.3设备分布面广。在高速公路沿线及各个收费站、各级管理中心、各个隧道、各个大桥,都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的存在,点多线长面广。
1.4设备故障率偏高。大部分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处于开放环境下,甚至有的在户外,尘土、水气、撞击、振动等容易对系统设备造成极大的损害,进一步使比较精密的设备在恶劣的环境下全天持续运行,会导致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故障率偏高,致使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
1.5技术更新很快。在信息时代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各种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快,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工作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装备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使其更好的服务高速公路交通。
2、加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措施
2.1 从源头确保机电系统品质,为维护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源头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品质,必须从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起就要规范管理,挑选最优的承包单位,细化合同管理,为工程的建设营造最佳的条件。监理工作是工程的生命线,为确保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建成后能发挥最大的投资效果,满足营运的需要,必须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为以后的维护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遵守行业法规,建立完善制度和操作规程,切实严格执行。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与电力、通信、消防、环保、水利、环卫、防雷等行业都有密切关系,必须注重相关的行业法规。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对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整体服务水平是极其必要的。具体来说,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涵盖以下内容:管理和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机电系统维护管理的值勤制度;机电设施的巡查制度;机电设备的故障抢修制度、机电设备的预防性养护制度;机电系统维护管理工作中的安全作业制度;机电设备的操作和养护规程等。遵守相关的行业法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证维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 明确维护组织体系与职责范围。
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维护制度中应明确维护的组织体系,提出相应的职责范围。其主要包括:执行与机电系统维护工作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各系统的工作运行状况,消除潜在隐患,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对故障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恢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等。如果在施工维护管理期间,施工单位需安排技术人员加强系统的看护检查,对潜在的安全故障进行提前控制防范。
2.4 注重安全管理,有效提升维护管理。
安全管理是机电系统维护期间的重点工作,通过维护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才能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若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必会给系统、公路带来相当大的破坏性。要考虑到高速公路的交通位置、与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紧密性,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管理时采取了定期检测、信号报警等方式,有效的控制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2.5 利用网络管理,提升维护管理效率。
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机电系统中,构成综合性的机电控制模式,为系统监控值班人员提供极大的方便。日常的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常会出现无法及时检测到系统的异常而引起系统故障,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后,将在计算机上形成智能监控系统,对机电系统中发出的异常信号及时传递,极大的提升维护管理效率。
2.6 采用适宜的维护模式,做好保养检测工作。
各运营单位可以根据系统设备复杂程度及要求进行合理分类,如果存在自行维护难度大、费用高, 可采取竞标择优选择维修合作单位。机电工程维护主要由日常保洁、事前保养检测和事后修复等部分组成,各部分费用依次递增,前面工作好了,后面工作就会少做。一般日常保洁大多数路段都做得很好,但存在事前保养检测却做的不到位,进一步导致事后修复工作量大,付出的代价势必增加。因此,势必要夯实事前保养检测工作, 以“延缓衰老”。
2.7 重视维护管理者的技术培训工作。
虽然在委托型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可不直接参与维护过程,但要掌握其相关技术,才会对其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对维护工作的宏观管理,就必须注重维护管理者的技术培训工作。
2.8 切实加强维护管理专项工程的统一性、高效性。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管理要切实解决机电设备运营维护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降低设备停机时间、维护成本,对机电系统维护管理就要做到系统全方位的管理,来保障高速公路的高效畅通。还要不断采用和更新信息技术,对其数据进行深度的技术挖掘,将会为领导决策、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参考价值。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设备资源进行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 来细化机电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考核力度, 强化维修资金的控制, 提高系统管理运营效率与水平,有效的节约工作时间和管理经费。通过集中处理全省共性的事务来降低维护成本,达到提高运营效率和节约维护费用的目的。所以,不断完善现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管理、维护、维修、升级办法,加速机电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统一筹划各路段机电系统配置,极大提升了全省监控网络、通讯干线的完好率,保障机电系统正常平稳运行。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延伸,良好的机电维护管理为高速公路正常的运营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源头建设抓起,来夯实机电设备维护,提升维护管理水平,推进高速公路持续快速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一、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目前在国内呼叫中心的很多管理者认为,外包呼叫中心就是什么业务都要做,以至于目前全国各地,大至上千座席外包型呼叫中心也虽然有自己的所长。各呼叫中心的地域不同,背景和资源不同,人员结构也有异,所以各外包型呼叫中心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公司的市场定位。从某种程度上说,定位决定地位。
1.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增值业务营销,客户满意度调查。外包型呼叫中心可以以电信行业的外包业务为起步业务,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直坚持运营。
1)运营管理方面
电信运营商熟悉如何处理呼叫和运营呼叫中心,而且有的电信运营商涉足呼叫中心领域较早,具有多年丰富的话务管理经验,拥有有专业水平的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因而客户服务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可以从电信运营商处学习运营管理知识。
2)客户资源方面
电信运营商有许多全国统一的特服号,同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些客户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多发展机会,同时企业在客户中宣传自己的业务也相对容易。特别是电话营销的发展趋势---数据库营销,电信运营商的客户资源可以为外包型的呼叫中心提供很好的市场竞争力。所以需要一直坚持运营。
3)品牌资源方面
利用电信运营商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企业能够加强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群。各运营商的客服热线都有较好的社会认可度。
4)网络资源方面
外包型呼叫中心需要借用电信运营商的线路资源
5)资金实力方面
电信运营商拥有雄厚的资金。外包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可以使外包型呼叫中心有良好的现金流。
2.政府热线:12345市长热线、工业园区热线等
1)业务简单易操作;
2)容易争取政府政策型补贴。
3.企业热线、产品营销:企业客服热线、企业产品满意度调查、产品营销(即电子商务,呼叫中心从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的一个发展趋势。
4.保险业、金融业:外包型呼中心的高端业务。单个产值较高,因此称为效能型业务,与电信运营商的增值业务(效率型)业务刚好相反。因涉及到的知识太专业以及用户的普遍认可度不高,所以目前还需有较长的时间发展。
第二、努力拓展市场
呼叫中心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市场的拓展方式也会随着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而有所区别。呼叫中心行业有个特点,业务承接只与企业相关而与个人客户无关,所以类似于媒体广告之类的宣传效果不大。一个新建立的外包型呼叫中心,要让客户了解,很大程度要依赖市场人员的辛勤工作,将我信息传递给客户,再将市场的信息带回给企业,慢慢积累客户。
第三、重视品牌建设
呼叫中心的宣传方式与其成长阶段有关。在呼叫中心运转中,不仅要依靠市场人员打市场,也要进行相应的品牌建设。许多呼叫中心都不设市场部门,即使有也从事的是销售的职能。外包呼叫中心可以找到许多免费的宣传方式,帮助企业打出品牌。
第四,降低人员流失率
外包呼叫中心的一大问题就是人员流失率高,许多外包型呼叫中心的人员流失率在70%以上。人员流失带给企业的将是成本的提高、业务质量很难保障。如果没有一支良好的团队,很难想象企业如何能够维持下去。目前许多外包型呼叫中心管理者一提到降低成本,就想从人员身上动脑筋,降低薪酬与福利,这样做的效果很槽糕,对企业来说得不偿失,短期看确实降低了成本,可是如果把招聘、培养新人的成本算上,企业肯定是亏本的。此外,现在年轻人的参与意识很高,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参与意识,并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除了事业留人,还要在感情留人方面下功夫。
1.完善招聘时对人员的甄选。
话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话务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才能适应,不仅在语音,表达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员工心态方面也要求是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职业兴趣方面也与话务行业较为吻合等,这些在招聘人员过程中均需要仔细考虑到。
2.通过多种渠道缓解员工工作压力:
1)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并及时给员工相应的培训、指导和反馈;提升服务人员技能,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和提升人员对角色的认知、掌握必要的工作技巧如: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等多方面的技能。
2)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压力管理的认识,使其掌握一定的压力管理技巧;同时企业还应当。
3)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减压场所,如增设运动设施,娱乐场所等。
3.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1)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包括对公司的最新看法、意见和建议,以及工作状态、工作情绪、个人生活问题等,并在第一时间对调查结果作出反馈。
2)公司的人文关怀。除了正常的节日关怀慰问外,还要体现在话务员的医疗保健方面。话务行业时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话务员每天至少要处理客户两、三百个电话,长此以往容易使话务员产生咽喉方面的疾病,根据本人对部分话务员的休假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发现将近50%的病因为咽喉病。因此,完善员工的医疗保健,并定期组织开展体检,从长远出发提高员工的整体健康水平,也是体现公司人文关怀的一项重要因素。
4.为一线话务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部分呼叫中心缺乏对人员的能力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呼叫中心内部一线服务人员多处于迷茫状态,无法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也给他们带来工作不确定性的压力。通过建立呼叫中心内部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话务员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员工能够清晰客观的认识自己,抛弃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太高的目标,使员工站在最合适的定位上,处于一个最佳的平衡状态,既不会因为定位过高而面临过度压力,也不会因为定位过低而面临匮乏压力。
5.进行有技巧的离职面谈。
如果流失员工有一半人是主动辞职的,是否意味着呼叫中心的基础管理工作出了问题。再进一步,如果员工的流失总是因为对呼叫中心整体工作氛围的厌倦而产生的,是否意味着我们在管理方式、人事政策、培训、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这些信息获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员工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相关改善措施。
6.加强员工的情绪管理,调整员工的工作心态。
高昂的、正面的情绪可以使员工积极向上,低迷的、负面的情绪会使员工缺乏工作动力。因此,进行员工情绪管理,培养员工形成积极良好的工作心态对员工的工作心态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要求一线班长对本组员的情绪变化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可以通过员工面谈,积极的辅导方式对员工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团队建设,开展各种团队拓展活动也是调控情绪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第五、不要禁锢管理者的思维
目前,不断有电信等自建的呼叫中心将一部分座席外包出来,转做外包呼叫中心。除了做外包业务,外包呼叫中心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呢?与自建呼叫中心相比,外包呼叫中心在运营经验方面、对不同业务的理解方面以及市场的敏感度方面都要略胜一筹,许多业务模式我们也可以做,外包呼叫中心如果利用这些优势,找到自己可以承担的业务,无论是人员还是资金方面,都可以有所保障。
关键词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运维体系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处在现代化社会中,电网建设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加快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维工作可以为电力系统中多项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也有利于电力资源整体利用效率的提升。所以探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体系的应用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的意义,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效率,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建立高效采集运维体系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稳定运行同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采集运维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要强化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力度,可以为系统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高效采集运维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基于成本费用、管理步骤和岗位分配等层面,完善采集运维体系结构。
采集运维体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省市级别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控中心,对系统开展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2)在各个县区构建运维体系班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用电信息系统的业务操作、工作维护和信息采集等实施全面的运行管控;
(3)推动台区智能表改进工作的开展,完成相应的安装及调试操作,并注重对现场互感器、电表等设施的控制,确保各个环节都满足管理规程的规定;
(4)强化对采集运维团队的构建力度,针对运维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逐步提升运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扩大采集运维体系的应用范围,保障电力系统各项设备的正常工作;
(5)将SIM卡的管理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运营商要统一性的对通信卡进行等级处理,保障卡片的功能和作用;
(6)结合实际采集运维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体制,为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全面落实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2加快采集系统实用化进程
2.1自动化抄表
应基于SG186营销、电能信息采集两大系统的基础上,借助这两大系统的数据交互,通过自动抄表的途径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在自动化抄表的方式下,可以降低运维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对用电信息进行定期的采集,并校验和核对电能表的示数,确保现场搜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还可以实时性的监测用电状况是否正常,统计用电数据,凭借自动化抄表的优势掌握用户的耗电量,计算缴纳的费用,及时发现存在的偷电、电能表计量不准确等各项问题。
2.2台区线损的日常管理
构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后,还要针对台区线损进行有效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系统搜集到的数据信息,根据计算和分析的结果,以电压等级为依据对整个电网进行区域性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变台和线路进行高效化的管理,确保线损管理考评的可靠程度,实现系统、合理的管理,对电力系统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开展台区线损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检测系统中各个智能表的运行状况,对采集的用电信息进行整理及研究,查看是否存在线损的状况,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台区线损问题的发生几率。
2.3用户的远程费控功能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还应具备远程费控的功能,扩大全面费控的覆盖范围,使广大的电力系统用户都能享受到该功能带来的优势,实施预先缴纳电费,并在后期进行费用结算的业务。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提供用户的实际耗电数据信息,这就为远程费控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用电费用的剩余状况进行提示,保证用户用电的持续性。如果用户没有根据规定进行及时性的缴费,就会出现跳闸的状况,限制用户的使用,增强电力系统运营效率。
2.4拓展有序用电功能应用
针对用电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采集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用的体现,可以将相关的用电总量、电力负荷供应给运营维护人员,便于电力运营商做好相应的业务规划和用电方案等工作。在全面了解用户用电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对电力负荷、相关设施、电量指标进行科学的配置,高效处理高峰用电问题,确保用电方案的执行效果。
3结语
构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也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针对用户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在日常工作中要全面落实系统的维护操作,针对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高效的运营管理及建设,结合实际运用状况,综合性分析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一套健全的采集运维体系。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加大用电信息系统运维体系人力资源培训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制度,逐步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王金风,李世成,王慧茹.浅谈提高用电信息系统抄表成功率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41-43.
[2] 李晓莉,王长胜.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7):88.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参与单位众多,且不同项目实施阶段参与方不同,组织模式和运作方式也不同。综合现有信息系统项目组织结构,采用如图1所示的项目组织结构,强调不同部门、阶段的协同,图1中的虚线表示双方的沟通、交流、合作、协同等。对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具体实施,采用技术开发单位和生产组织单位共建、共管的机制。设置项目总经理岗位一个,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及实施,同时分管财务部和商务部。设置项目副总经理岗位两个,一名项目副总经理主要分管硬件部、采购部和系统集成部的工作;另一名项目副总经理分管软件部和测试部的工作。为保证项目的成功运行,各部门成立项目技术管理小组,该小组由熟悉该领域的人员负责。如硬件部由资深高级硬件工程师负责;软件部由系统分析员负责,由多位熟悉至少一个专业的高级程序员、程序员组成。这种项目型组织结构,有利于项目总经理充分调用项目内资源,项目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保证项目进度,能够对客户需求和高层的意图做出更快的响应。各部门之间由项目总经理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保证设备、信息、知识、经验、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共享。各部门人员可由地理上分散的研发单位的人员共同组成。
二、基于协同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
(一)协同论
协同论(synergetics)也称“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论以揭示自组织过程的一般规律为其研究内容,即研究系统中要素之间怎样进行相互配合与合作才能形成系统层次上的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新结构。物联网应用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关于协同的特征也必然符合协同论的一般规律。
(二)基于协同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的必要性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组织层面复杂,相对于一般的信息系统项目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与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要求。将协同管理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管理中,能协同项目中不同的参与方,使项目中分散的参与方成为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率,加快项目进度。运用协同论对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构建适合于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组织协同管理模式,对于提高项目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组织协同分析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的各研发单位可以分布在不同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为共同完成项目而联合在一起,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和交流,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终使项目顺利完成。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中的协同包括如下内容。
1.异地协同
项目根据需要可分成若干子项目,由各异地研发单位分工负责一个或多个子项目。在整个过程中,为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异地各研发单位必须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
2.部门内协同
各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分为若干个分部门,由项目经理负责部门的具体工作。同一部门的各分部门之间需协同工作。从管理的角度看,项目经理要接受项目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又要指导、监督其领导下的分部门,对其负责的部分进行部署与安排。
3.部门间协同
由于项目任务量非常大,涉及面又广,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所以项目各部门之间需要协同,如硬件部和软件部、硬件部和采购部等都需要协同。
4.项目组织与外部单位协同
有些项目组织以外的单位对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帮助、支持作用,这就需要项目组织与外部单位协同,以获得外部单位的授权、许可或帮助。协同的方法主要是报告、请示、汇报、沟通、说明等。与外部单位的协同主要包括与政府相关部门(如科技部门、环保部门、建设部门等)、社会服务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协同,其中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协同是重点。
(四)项目组织协同对策
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协同关系复杂,需要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才能提高项目协同度。因此可在项目成员之间建立一个高效的动态联盟,以增强项目参与各方之间交流、沟通的有效性,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项目总经理是动态联盟的总盟主,对应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建立一级联盟项目,协调整体联盟项目的运行,负责与外部单位的协同。项目副总经理为副总盟主,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为二级盟主,建立该部门的顶层联盟项目,协调、管理该部门联盟项目的运行。同时,作为子项目,该项目需连接到一级联盟项目中,由其统一协调和管理。各部门由上至下进行任务分解,每个盟员(部门或项目成员)把盟主下达的每项任务都作为小项目来管理。采用阶段管理与职能管理相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在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阶段内部协同管理、阶段间协同管理。同时,每个部门也采用职能管理,即从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角度,将联盟项目管理分为进度、成本、资源、控制等多方面的管理,与传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区别在于:每个部门的管理还存在联盟管理、部门内部管理、项目内部管理等不同层次的管理方式,其中联盟管理包括与盟主项目其他部门的协商、对盟员项目的监管、协调、与其他相关盟员的协商等。
三、物联网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从技术架构来看,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服务层、专业管理与决策层等4层。其中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核心层。网络层由互联网、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络(2G/3G/4G)无线通信网和近距离无线通信网等组成,负责传递、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服务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应用服务层提供了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物联网应用系统经由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将感知层传送来的信息作为输入,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融合和处理,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供专业管理与决策层分析和使用,并通过网络将信息以文字、图表、语言、视频等多种方式发送至用户的手机、PDA、PC、等终端设备中。专业管理与决策层主要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服务等。
四、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实施中的技术管理
(一)RFID选择
根据具体的应用选择相应的硬件设备,如物流、医药等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可选择RFID标签及RFID读卡器。建议选择高频、超高频或微波射频识别系统并尽量选用国内生产厂商。若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操作距离要求3米以上,则要选择超高频或微波射频识别系统。环境、智能家居等行业可选择支持ZigBee、Wi-Fi等技术的传感器节点。
(二)移动通信网络选择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开展了3G业务,选择移动通信平台时要尽量选择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并考虑到今后技术的扩展。我国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为TD-LTE,中国移动在广东、浙江省的大城市采用由现有TD-SCDMA平滑升级的办法建设TD-LTE,经过四年多的产业化、国际化推动,我国主导的TD-LTE含有多项中国自己的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成为4G国际标准,而且得到了国际制造、运营等产业和市场的广泛支持。因此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建议选择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络。
(三)应用服务层软件
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7,应用服务层软件要做到向下、向上兼容,即在WindowsXP、7、8操作系统上均能运行,也要能在iOS、Android、WindowsPhone等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运行,以适应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手机的时代。软件版本升级要方便,要支持在线升级或离线升级。
(四)数据库选择在数据库选择方面,主要考虑ORACLE或DB2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DB2均可作为物联网应用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具体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选择何种数据库主要考虑开发者对两者的熟悉程度、价格、所采购的硬件设备等综合考虑。
(五)安全管理
做好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技术层面,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风险。如在设备终端采用防火墙、防毒软件等措施,在传输信息时采用加解密、攻击防御等安全措施。实施对整个应用系统的有效监管,确保系统各层的安全可靠。
2.在制度层面,在项目立项、研发过程中要做好信息安全规划工作,制定好信息安全策略,做好相关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制定与之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涉及到保密数据、隐私、安全等核心时,落实安全责任。
3.在管理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在注重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围绕维护公共安全这一目标,加强对市场、企业、相关系统的监管,防止物联网或相关技术被不良企图者左右。对相关研发机构,应当明确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安全责任,对物联网应用企业,应将其纳入特殊行业管理范畴,加大管理力度。
五、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营管理
其中,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简称BCM)是一项综合管理流程,它能使企业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和相关影响,制订响应、业务和连续性的恢复计划,其总体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地响应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响。
不过,要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仅仅依靠数据备份还远远不够。由于对灾难预知的不足,许多做了数据备份的企业未能从中获利的例子并不少见。那么,国内的现状如何?企业如何才能建好灾难备份中心,并制定合适的灾难恢复计划?针对这些问题,本栏目特组织了“业务连续性管理”专题,希望对企业及其他机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有所助益。
外包与自建该如何选择?用户该如何挑选合适的服务商?广发行用自己的实践与经验对此作出了解答。
在进行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时,是采取自建还是外包模式?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目前无疑还需要用户不断摸索和实践。
在广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广发行)的灾备中心建设中,我们选择了外包模式。广发行成立于1988年9月,是第一家经国务院和中国银行批准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总部设在广州,目前在全国有26家分行、500多个局域网点,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渤海地区。经过仔细分析后,我们认为通过外包模式来建立我们的灾难备份中心更为合适。
采用外包模式
2003年,广发行完成了全行的数据集中工作,与此同时,银行领导开始考虑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分析,广发行最终决定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建立灾难备份中心。
选择外包模式来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广发行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考虑。
首先,通过外包服务建设专业的灾难备份中心机房设施和业务恢复的环境,广发行不必自己去建设灾难备份中心,以及机房的环境。
其次,通过外包服务,广发行可以获取专业、科学的咨询服务。这种咨询服务不仅包括风险、业务影响的问题,也包括了整个应急响应体系的建设,以及灾难备份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第三,广发行可以通过外包服务获取信息系统和数据的灾难备份与业务恢复能力。
第四,通过外包服务,广发行可以建立健全灾难备份中心的运营管理体系,保障银行灾难备份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保障灾难备份中心的可用性和快速响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广发行首先对整个灾难备份中心做整体规划,然后分步实施。建设的范围包括银行的日常业务,如信用卡业务、银行卡交易渠道。另外,广发行的灾备中心还包括了一个呼叫中心。将呼叫中心的接口加进灾难备份中心,广发行的考虑是:客户服务中心是与客户沟通的很好的渠道,当灾难发生时,它可以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渠道。
模式选择费心思
为什么广发行会选择外包的模式来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呢?这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建立灾难备份中心,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金投入问题。这是所有的银行都会遇到的问题。起初,广发行也考虑过自己建设灾难备份中心,也做过相应的计划、方案和预算。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广发行发现,自己建设灾难备份中心,银行要自己建大楼、装修机房、买相应的系统软硬件,预计需要投入大概一个亿的资金。而且自建中心还要投入大量的设施维护费用和人工费用等,仅中心运营费一年就需要一千万元左右。而通过外包的方式来建设灾难备份中心,费用比自建要划算得多。
其次,建设的周期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广发行自己建设灾难备份中心,从开始到实施,起码要18个月,特别一期的工作是最难控制的阶段,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就不止18个月了。而通过外包服务的方式,从开始到完成最多只用10个月。
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的信息技术、很多的业务管理信息,以及大量的外部资源,这需要专业的协调、沟通和管理能力,难度相当大,而银行往往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如果采用外包的方式,让更专业的公司来做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效果会更好。
灾难备份中心的运营和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的运行管理队伍,这不太可能完全由生产中心来负责,所以就一定要成立相应的专职队伍。而这样一支队伍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三年是不可能的。
建设灾难备份中心最终是为了应用,是为了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然而,灾难备份中心的可用性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自己建设灾难备份中心的话,灾难备份中心可用性管理是银行内部IT部门来管理的。这种在繁忙的工作当中进行内部管理,很有可能被放到次要的位置上,这很容易把灾备的工作搞砸。而采取外包服务的方式,银行就可以通过严格的合同来约束灾难备份中心公司的相应服务,这是广发行考虑外包模式的重要原因。
虽然外包的模式有很多优点,但是外包不是大撒把,银行把灾难备份中心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会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所以,在灾备项目招标过程中,一定要有很明确的安全要求,系统安全的管理、数据的管理、密钥的管理,是不能外包出去的,最关键的东西要由自己来掌握。而且外包灾难备份中心建设必须有相当严格的安全管理技术流程,能够符合行内相应的管理要求,并且要和外包服务公司签一个很详细的保密协议。
仔细选择服务商
当前,外包服务商水平良莠不齐,怎样才能选择到合适的外包服务公司呢?
灾难备份中心对银行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涉及到银行的安全,因此外包服务商一定要相当专业。外包服务商的选择是有一定学问的,对服务商要有严格细致的要求,在选择时一定要非常仔细。灾难备份中心建设的成本相当高,如果银行跟某一家公司签了合同,进行了开工建设,这个时候若再想换一家公司,对银行来说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
以外包模式建设灾备中心的银行,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要认真考察服务商的专业性、稳定性、整体服务质量以及管理的经验。服务商要有专业的技术、稳定的队伍、完整的服务体系和丰富的项目经验。
稳定的队伍相当重要,最好将服务商的队伍稳定性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服务公司员工的出差、人员的更换,都要求进行审查,由银行做出决定。这是因为如果外包公司队伍不稳定的话,一方面建设风险会比较大,另外一方面外包公司如果没有很好的成长空间,公司的业务发展很难跟得上银行灾备中心的发展 。
对服务商的数据中心也要有相应的要求。数据中心和生产中心的距离最好在一百公里以上,且银行、电力、通信等公共的资源不能在一个区里面,最好用多个路由分开。处理中心的网络环境也要符合国家标准。灾难备份中心要有安保的机构,安防的技术要能够达到要求。数据中心最少要有两家电信供应商。
另外,还应要求灾难备份中心必须有突发事件快速应急响应的能力,在可能的灾难发生的时候,灾难备份中心要能够帮助银行尽快恢复业务。
服务商必须在灾难备份系统设计实施方面要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信息安全能力,还有灾难演练方面的能力,以及灾难备份中心运营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服务商必须要有多年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经验。
同时,服务商对重要的信息系统要有完整、详细的操作细则,且操作要可审计,要求灾难备份中心每一项操作银行都能进行审计,灾难备份中心操作过的最终都要通过银行的检验,实现可审计的管理。
服务商数据中心要能实现访问控制。除了系统网络访问有严格的控制外,进入机房也要严格控制,要求灾难备份中心机房分安全等级,什么样的等级能进哪里。这些都要有协议约定。
严把质量关
把灾难备份中心外包给服务商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要建立服务商质量评估分析制度,要签订合同规定服务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付款。要对服务商每一段时间的执行结果把好关,如果达不到要求,还会有相应的惩罚办法。
对外包服务商的质量考核要相当严格,除了签订严格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合同,并对服务商要实时现场考核、审计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更,及时调整数据中心的管理。另外,要通过定期的演练来考核服务商的应急恢复能力,而且预案要切实、易用、灵活、反应迅速,易于银行领导了解、学习。
从整个项目的管理来看,要注意两方面:第一,银行要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理制度,要组织严密、权责明确;第二,银行的相关人员要稳定,生产中心有一套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与服务商的外包灾难备份中心生产管理制度配套。这两个制度必须要协调。
【摘要】广电与通讯业汇流的当下,网络视频技术不断革新,终端多样化高度发展。网络视频使用行为碎片化、私密化,广电监管体系和电信监管体系间职权不清、规范各异、利益纷争,内容监管成为棘手难题。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传统内容管理方法濒临失效,笔者建议不妨改变监管方式:一方面,降低准入门槛,通过立法明确规则,尝试分级制;另一方面,变堵为疏,监管转向后端,并建立整合信息平台。
关键词 网络视频 内容监管 困局 解决路径
当下的网络内容监管领域,视频是重中之重。据艾瑞咨询数据,截至2012 年5月,中国在线视频用户覆盖率达96%,超越搜索服务,成为互联网第一应用。①移动互联网方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底的数据显示,视频也占据了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60%左右,独霸大半壁江山。②
网络视频经历爆发式发展的同时,其所处的传播环境也正发生剧变——广电与通讯产业汇流,新的视频技术、终端不断涌现并接入网络,大型视频内容运营商频频竞合洗牌,普通用户则开始参与创造内容,并通过人际关系连结,使网络视频的收看和传播愈发明显地呈现出自主化、碎片化、社交化等诸多特性。
新形势下,传统内容管理方法濒临失效。如何建立更为实际、有效且利于行业发展的内容监管机制,成为国内当局、业界与学界都极为关注的课题。笔者试初步厘清这一问题的发展、现状与症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网络视频发展与监管变迁
监管是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控制和干预的一种行政手段,其目的应是增进公共利益或合法私人利益。从学术角度看,“内容监管”这一概念并不准确。但在国内实践中,“内容监管”是官方经常性用语,也逐步被各方接受。③
国内网络视频内容兴起于2000 年,方式主要是在线点播。2004 年,内容分销业务模式出现,视频点播网站转型为电信运营商的视频内容服务商。这一时期,网络视频服务形态单一,内容也不多,但展现出蓬勃活力。就此,总局(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本文简称“总局”)于2004 年7 月《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总局39 号令),这是当局首次出台明确条令,对网络视频监管。
此后的两三年时间,宽带技术和流媒体迅猛发展,视频网站迎来井喷式的草创和发展风潮。土豆网、56 网2005 年上线,优酷网2006 年建立。与此同时,大量盗版、不良内容被上传,管理缺位失序。针对这一乱象,总局成立了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并在2007 年12 月会同工信部共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总局56 号令)。此规定条文具体,在实际监管中适用较多。
技术发展、产业融合,网络视频播放终端多样化,促使总局更为具体的文件。如在IPTV、互联网电视等出现后,总局出台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2011 年12 月)。2012 年7 月,总局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则直指当时流行的自制剧、微电影内容。
尽管总局在不断调整政策,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其动作还是被行业实际状况远远抛在后面。
二、监管现状
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主管部门层面的行政监管和服务主体层面的自我监管。
1、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管
行政监管不直接针对内容,而是通过制定法规条文,实现对服务主体的管理。现有框架下,其监管依据主要有《行政许可法》,中办、国办关于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意见,及前述总局39 号令、56号令等。
根据以上条文,可把行政监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准入制度
包括:具备法人资格,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取得广电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有与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有满足审核需求的审核人员;有安全播出制度、技术;等等。此外,针对互联网电视等特定服务形态,还有更具体的牌照准入规定。
(2)审核管理制度
包括:“谁办网谁负责”原则;先审后播原则;“十不准”原则等。
(3)监管制度
包括:对从事网络视频服务的单位,由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属地管理原则;节目信息备案制度;投诉受理机制等。
(4)退出制度
2、服务主体的自我监管
视频服务单位依据主管部门的规定,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其核心是对视频内容进行审核,通常有以下几个环节。
(1)事先过滤
即整合可能涉违法侵权内容所常用的重点字词,设置“过滤库”,自动拦截、屏蔽相关内容。
(2)事中审核
一般是通过人力,对视频内容进行监看。虽然相关条文进行了规定,但不同服务主体的完成情况不尽相同,特别是中小网站,此环节几乎空白。
(3)事后删除
不合规、合法的视频内容被,在自查或监管下被发现,服务主体即对内容进行删除和下线处理。某些特殊时期,宣传主管部门也会要求对特定内容进行处理。如中日关系紧张时,视频网站上的日本动漫被一律叫停。
三、监管难题与症结
结合行业发展,现有监管体制在“谁来管”、“监管谁”以及“怎么管”这三个层面上,都有难以应对的问题。
1、谁来管——监管主体难题
三网融合大背景下,随着IPTV、手机视频、OTT 机顶盒等出现,通信与内容终端、移动和固定终端不再有明确分野。原本各自独立运行的广电和电信监管体系,来到一个双方都可管的重叠领地。除了职权不清、规范不明,还会有更深的利益纠葛。
广电和电信业的经营业务此前少有交叉,但视频内容与通信业务结合,前景诱人,双方利益之争就凸显出来。监管主导权,成为可用以争夺资源、打压异己的工具。2005 年底、沸沸扬扬的泉州广电叫停IPTV 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有业内人士就评论:“因部门利益之争推数字电视而弃电信网络不用,遭殃的还是百姓。”④
2、监管谁——监管对象难题
现有监管体制的方方面面——无论准入退出制度、主体监管,还是内容审核开展,监管对象都指向具体的、从事网络视频服务业务的法人代表。
但如今视频内容的传播,已远远不局限于通过网站收看这一大众传播模式。我们随时可以用手机“美拍”视频后分享朋友圈;也可以通过机顶盒,搜索转播境外节目;甚至个人开发一款app,去自动读取全网最热视频。
也就是说,网络视频内容的提供者个体化、隐形化,不再需要通过服务主体,就可以实现不定向传播。
3、怎么管——监管方式难题
现行网络视频内容监管方法,脱胎自传统广播电视管理办法。此模式基于传播渠道、人员明确且有限的环境,最终形成可控的监看管理体系。
但人们使用视频行为的碎片与互动化、使用场景的私密与移动化,都让监管部门不可能具有完备的监看能力。当下的传播,渠道是用户自选的、内容是海量生成的、环境是全球互联的,要延续以往自上而下的、多级管理的方式,无异于水中捞月。
在用户行为已然天翻地覆的情况下,监管方式也有必要寻求一种变革。在此,笔者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四、监管变革方向
1、降低准入,立法明确,尝试分级
如前所述,网络视频内容监管体制参考的是旧有广电制作管理办法,多以宣传纪律、工作经验的形式,由业内人士代代传承,其具体标准并不见诸于公开场合。
但在全民参与视频内容生产和传播的今天,秘而不宣的规则已无法适应时代。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可在现《广播电视条例》《电信法》等基础上制定),通过明文确立标准,凝聚共识,以法律为准绳划下网络视频内容的底线。此外,立法还有利于避免行政力量过多干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立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奖惩公开,促进业内自律,乃至提升全民媒介素养。若第一步立法顺利施行,可以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经验,进一步探索视频内容分级制度,将网络视频监管推向细化。
2、监管转向后端,建立信息平台
立法和自律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违规内容的处理,依然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传统以封堵、准入等方式进行前端“源头”监管难以奏效时,不妨改堵为疏,将监管环节向中后端移动。在源头上对视频内容只作技术标准方面的规范,待传播后再根据举报等进行监管,依照法律规定,对损害公共利益的内容和提供者进行惩罚。
也许有人认为,后端监管会导致不良内容进入公众视线后才被发现,仅仅是“马后炮”。实则不然。前端监管下,内容只要冲过第一道关卡,就可以畅行无阻,这也是为什么大量低俗视频仍大行其道的原因。而后端监管让不良信息及相关人员随时都有可能受到惩处,这无异于一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醒内容提供者加强自我约束。事实上,2012 年12 月《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生效,游戏、音乐先试行内容自审,这可为视频所借鉴。
可以与后端监管相结合的,是建立一个完备的、打通平台和渠道的内容提供者信息平台。这需要网络实名制的进一步推行。这个平台,既有助于追溯违法内容提供者,也可以让优秀内容的提供者得到奖励与名望,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和淘汰机制。
乱象往往是改革之先兆,而全新的体制或将在这一变动的时空下得以展露第一道曙光。我们有理由相信,变革和破局就在不远的前方。
参考文献
①《网络视频2013年发展趋势预测》,http://video.iresearch.cn/sharing/20130130/192345.shtml。
②《移动视频占据数据流量六成》,http://bc.tech-ex.com/2012/mobiletv/26395.html。
③黄薇莘,《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监管的探析》[J]《. 信息网络安全》,2010(8)
④邵芳卿,《IPTV 泉州被阻事件调查》,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4271642.html
【关键词】薪酬管理体系;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全世界的个主要城市里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发达的城市交通网络。我国是从1965年开始建造地铁的一期工程,当时是在首都北京。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交通的良好发展,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发展好城市交通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虽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较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起步稍晚,但是其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在全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轨道交通大大改善了其所经过的沿线交通状况,缓解了交通压力,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增值,可以说是带来了巨大的附加经济,可以肯定的说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由上述阐述不难看出,轨道交通的发展衍生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产业链,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已经不能仅仅以单纯的城市交通去看待它,而是应该将其放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多方面产业化的重要的城市产业。
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交通行业的自身的一个巨大的飞跃,还带动了城市周边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给城市的布局还有相关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轨道交通是一个跨越多个领域的的多技术性的行业,其所运用的技术装备需要各个学科的支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轨道交通技术设备行业,例如轨道车辆的制造行业还有轨道交通的电气化技术行业的发展。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还带动了交通沿线房地产行业的兴起。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无外乎出行便利、基础设施齐全,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开发住宅、商场、及写字楼所收获的利益,例如一部分的物业经营所获得的收益,成为固定收入的同时还大大弥补了城市轨道在运营初期的支出。此外还有地铁内部的附加收入例如引进的广告投资等也是经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从以上所述不难看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就是指管理着地铁的运营以及轨道交通带动的周边的产业的综合开发,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本身的经营以及周边相关产业的综合运营,整合该企业所拥有的现有的资源,借助城市轨道发展的沿线不断的扩张延伸,开拓产业的经营范围,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产业链,真正的体现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于是,在这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下,一个资产运营管理的公司就应运而生。这个资产管理运营公司的工作范围就是负责城市交通轨道的日常运营,以及相关事务例如轨道的维护,客运流量的控制和票务的管理等。同时还将地铁内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地铁内不广告的投入管理以及物业、通讯等一些其他的相关业务也一并划入了城市轨道交通资产运营管理的公司工作范畴。
3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薪酬管理的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各个方面,横跨多个领域,不仅有自身地铁设备的相关方面,还涵盖了物业管理的开发和经营、地铁广告的招商与管理、租赁服务、电信运营与管理等各个领域,从深层次上来分析,也就是说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横跨多个行业,但是各个行业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即都是依托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立起来的,也就是地铁经济带来的附加利益。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依托地铁经济发展起来的产业与原先独立发展的它们在经营方式与盈利方式上可能就会有所不同[1]。当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其所带来的产业链似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当然这些横跨多行业的经营方式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根据实践积极的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其中薪酬体系的调整就是整个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调整的重中之重。
4企业薪酬管理的目标
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尤其对高科技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因为目前国家地铁项目的一些轨道设备还需从国外进口,因此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就需要机电一体化、工程建设、通信工程、铁道工程等各个行业的高科技人才。不仅在高科技方面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在技术工人的方面也需要很多的人员。例如我们乘地铁时就会看到的站务员,就是在地铁里有一个独立的透明玻璃房的位置,还有行车的值班员、值班站长等,当然我们平常接触最多的还有售票员、在地铁里维持秩序的督导员等。在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里,因为行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企业高层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就是一些专业人员例如会计师、经营师的配备也变得极为重要。以上种种就要求企业必须适应行业的发展来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而在这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对于薪酬体系的调整泽斯整个人力资源需要调整规划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来说,薪酬体系的建立目标主要包括人才高地的积聚作用和员工行为的导向作用两点[2]。
4.1人才高地的积聚作用
上文说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横跨的领域众多,因此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专业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对于基层有能力有专业素质的管理者、技术工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跨度之大,就会造成该企业人才供给缺乏平衡,也就会导致各个岗位人才的需求达不到满足。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调整薪酬的管理来适应这种高跨度的人才需求,吸引那些高高层次人员或紧缺人员。
4.2员工行为的导向作用
一个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这个公司的员工的行为。而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员工行为的导向应该侧重于对能力的导向。据研究,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员工的能力素质与企业的超常规的发展不匹配。因此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使其适应岗位发展的要求是当下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注重的问题,以此来作为薪酬的导向。
5薪酬设计的原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个好的成熟的薪酬管理机制能够长久的激励该企业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因为它解决了人力资源里最基础的问题即劳动价值分配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企业薪酬体系的时候应该遵守三个原则: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和员工的贡献性。何谓内部一致性,即在同一个部门的内部不同的职位之间或者是不同的专业技术之间进行比较,比较各个职位对于部门整体运作发展的贡献大小,这种比较影响着员工的薪酬水平。但同时要注重内部的均衡性,要根据行业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同一个部门内部的薪酬水平的高低激励着一个员工是否愿意对自身进行投资,以更加适应岗位的需求,间接的影响了这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公平也是在设计薪酬制度时所应当考虑的,只有员工觉得薪酬的设计时公平的,员工才会努力的去工作,这个薪酬制度才会产生激励作用。外部竞争性就是指一个企业在制定本公司的薪酬水平的时候,参照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如果一个企业所设定的薪酬水平低于同类竞争企业,那么就会造成人才流失的现象发生。但也并不是说高水平的薪酬设计就能网罗住高素质的人才,除了薪酬水平高以外,灵活多元化的薪酬结构以及专属于个人的私人定制,也可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员工的贡献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常说的业绩。员工的绩效成绩也决定了该员工的薪酬水平。业绩很直观的反映了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水平,一个完整明确的绩效奖励政策是薪酬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3]。
6结语
在设计一个企业的薪酬制度的时候,不能仅仅注重高薪这一个方面,要使员工形成努力才有收获,高付出高回报,不努力就没有回报的觉悟,只有制定一个是按照绩效进行分配的薪酬制度,才能更好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胜,著.薪酬管理食物手册(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转型;发展
一、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及其对南江县旅游发展的作用
(一)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概念与特点
1.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
不同的组织机构、专家学者对旅游电子商务概念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旅游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旅游电子商务实际上就是在旅游业中融入电子商务模式,利用电子商务模式所独有的特点,以互联网为主要交易场所,以互联网支付手段为交易手段,实现旅游产品的在线预订、在线支付以及实现整个服务过程的电子化,让整个过程变得简单,让旅行者购买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精神上的享受。
2.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1)打破时空限制。互联网的联系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旅游业通过互联网可以面向国内和国外消费者宣传,只要能使用联网的计算机就能享受服务,解决了中间交易的结算问题,交易方式方便快捷。
(2)成本低廉。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只有交易环节而无物流配送环节。一个旅游服务网站的管理费用仅仅体现在制作和后期维护上面。利用互联网进行旅游营销实现了营销宣传的无纸化,减少了宣传海报等工具的制作成本和印刷成本,同时满足科学环保发展的要求。
(3)满足旅行者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利用旅游电子商务推广平台以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旅行者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了解其性格爱好和旅游动向,根据其性格特点和个人喜好为其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
(4)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整合。景区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向旅行者推广本地的旅游相关的资讯。各旅游网站还可以互相合作运营,进行优劣互补,集聚旅游市场的利润点,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扩大旅游市场的目的。
(二)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1.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
旅游电子商务兴起于20世纪末期,在当时仅仅是将电子商务相关概念引入到旅游业中,不久就相继出现了众多旅游网站,当时的旅游网站能看到关于景区简单的图文介绍。
2.旅游电子商务的过度时期
随着旅游网站简单的图文介绍逐渐出现了在线寻找路线、酒店、机票等,但都不能实现在线交易,交易只能在线下进行,专门做旅游服务的网站也只能够充当中介商角色,为游客提供中介服务。
3.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时期
随着网上银行的出现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旅游产品的在线咨询不断提高,旅游网站不断的更新,依托于网上银行实现了旅游产品的在线预订。
(三)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南江县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1.为南江县旅游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推广渠道和市场渠道
旅游电子商务把推广渠道转移到网络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旅游信息营销市场无限扩大,且传递速度特别快,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是能连接互联网的地方都能够接收到营销信息,为南江县旅游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
2.为南江县旅游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满足旅行者的消费需求,为旅行者创造更加方便的旅游消费方式,同时也能让旅游管理者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将直接促进南江县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南江县经济发展,加快南江县的经济转型,早日实现向旅游产业的转变。
二、南江县发展电子商务旅游的条件
(一)南江县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交通设施
南江县旅游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银(川)昆(明)高速公路纵贯南江县境内,南江至成都部分已通车,南江至川陕界正在施工建设;广巴铁路(广元市一巴中市)广巴铁路已竣工通车,但部分线路等级太低;汉巴南快速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展望未来,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将会成为南江县经济发展的一大命脉,也将是旅行者进入南江的主要通道,给南江县旅游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旅游接待
南江县为适应旅游业发展和满足旅行者的需求,南江县提高了县城内的酒店服务质量,组织专业的调研团队对南江县境内酒店进行调研,并作出相应的整改。南江县的各旅游景点距离县城都较远,部分景区投资兴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旅游接待场所和服务设施正在不断整改建设中。
3.旅游景区建设
南江县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管理制度也陆续出台。在各种基础设施完善的前提下南江县旅游局开展了大力的宣传,入南江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旅游业发展大力促进了南江县的经济发展。
(二)南江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1.丰富的旅游资源
南江县被誉为“中国红叶之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直让南江县人民引以为傲。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光雾山风景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小巫峡景区、皇柏林、禹王宫、南江断渠,还有红四门――川东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墙城门建筑之一。2014年南江县光雾山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个产业的发展抓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首先,通往南江县的交通交通设施不断完善,银昆高速成巴段的开通为南江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小,而即将开通的南江至川陕高速路段也将大力助推南江县发展。其次,南江县经济处于转型的时期,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南江县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有了坚实的后盾。
3.满足旅游者消费方式的转变和适应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
消费者日趋变化的消费方式的需求的转变,促使南江县旅游业必须转向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进程下,依托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并得以快速的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在不断冲击各行各业传统的商务模式,旅游业也必须应用此模式为旅行者服务。
三、南江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旅游服务意识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游客回头率。南江县的经济、教育比较落后,交通设施差,对外文化交流少,导致服务意识淡薄。南江县旅游景区多数在边远的山区,在当地都居住的都是农民,旅游服务意识更是匮乏。
(二)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意识低
南江县旅游企业的业务模式多数还停留在旅行社或咨询处的原始模式,没有真正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缺乏电子商务意识,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网络购物这一简单层面上,有的企业甚至还不能接受这种模式。缺乏电子商务意识就不能很好的应用其商务模式,严重阻碍了南江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三)网络信息化程度较低
南江县由于地处山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较低,目前实现宽带网络宽带覆盖的地方只有乡镇上,大多数的村子都未连通宽带,旅游区的宽带连接也较狭窄,而且移动电信网络信号也是受到限制的。这严重阻碍了旅游产品信息的相互传递,不能实现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旅游网站信息匮乏,网站建设需加强
南江县旅游信息查询不够直接,且旅游信息不够全面,旅游信息的更新较慢。现在旅游都非常讲求实效性,更新较慢很难的到旅行者的认可。另外,南江县旅游网站的搭建存在诸多问题,网页流畅性差,且网页内容单一,不能够游客视觉上的冲击。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网络宣传,没有可信的网站和产品信息很难得到游客信任。
(五)缺乏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信息化建设要求比较高,一般的技术人员很难全面做到。而南江县发展旅游电商所需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能够完成网络信息通道的搭建连接和相关设备的维护调试工作、网站的建设、网页美工设计和网站后台基础代码的操作管理等基本能力的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必须兼备网络推广技术、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以及能够推断市场动向等方面的能力。南江县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南江县旅游电商的发展。
四、南江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服务理念宣传,增强民众服务意识
服务是现代消费者最注重的问题之一,在消费产品的同时也在消费服务。南江县需加强群众服务理念宣传,特别是景区内或周边的住户,把宣传语打到每个村落,增强群众服务意识。在县内中小学开展旅游服务知识教育,为旅游服务开展奠定基础。
(二)增强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意识
电子商务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南江县政府必须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正确的引导旅游企业走电子商务路线,实现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建设,请专业的人员组织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派遣人员学习电子商务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政府对实行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研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到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之中来。只有具备专业的运营管理知识,走正确的路线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加强网络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
南江县旅游业发展必须抓住网络通讯所带来的机遇,利用网络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南江县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打造网络化、信息化的旅游胜地,然后使景区酒店、宾馆、门票等人驻去哪儿、携程、美团等第三方信息咨询平台,增加景区信息的知名度;同时联合三大电信运营商,搭建通讯基础站点,实现移动网络的全覆盖。
(四)加强旅游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旅游信息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也是南江县经济转型的需要,南江县政府应该划入专项资金用于旅游网站的建设。同时聘请具有旅游网站设计经验的专业设计团队搭建旅游门户网站,并负责网站后期的更新维护,对网站信息进行更新编辑处理和接受游客的在线疑难解答。加强网站管理者和景区之间的信息联系,不断更新旅游信息,实现各部门间的亲密合作。
(五)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
人才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南江县必须注重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通过专业的研究分析制定周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执行。招商引资投入生产建设,扩大就业市场,并对旅游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返乡工作设立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南江县大学生返乡工作,减少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