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

第1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 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 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 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 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 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政治课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汾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习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习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志英.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

第2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技校;思想政治课;情感教育;必要性

技校,是技工学校的简称。在我国,技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职高(职业高中)、中专(中等专业学校)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其目标在于培养各类型的技术人才。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技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更加侧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出的一般都是实用型人才,他们是国家未来掌握高技能的产业技术工人,是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当代中国,随着自身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对于产业技术工人已不仅仅是要求其具备高技能,更要求其具备高素质,这正是时代对于产业技术工人的两个最基本要求。因而,对于技校,亦需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不能仅仅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产业技术工人素质的灵魂和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素质,这意味着我们在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时,必须要加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上是就国家、社会发展的层面而言。除此之外,就学生自身发展的层面而言,加强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备高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其在工作上的顺利发展乃至整个人生也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意义。在技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重要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技校需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效果。

一、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概括而言,思想政治课在技校中不受重视,遭受“冷遇”,教学效果极差。所谓不重视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校领导、老师的不重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往往以学校后勤人员、外聘老师甚至是学生兼职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代课老师。这自然也造成了这些代课老师的不重视,缺乏应有的教学热情,其结果就是在教学方法、知识体系上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这门课的客观需求。其二是技校学生的不重视,在思想政治课上纪律散漫、漠视课堂,往往表现为无故旷课、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甚至大声聊天等等。

领导不重视、教师无热情、学生无心情,这便是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真实写照。显然,这样的思想政治课根本没有起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乃至综合素质了。

2.针对这一现状的原因分析

面对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必须要予以改变。而改变现状,就需要首先了解造成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二是技校教育的特殊性。

(1)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近些年,中国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的德育也逐渐为大家所熟悉并重视。然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中,德育大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当前,中国的教育在实际中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还是要让位于升学考试,大部分学校只是将德育看成知识教育的一部分。面对应试教育的状况,各学科的教学普遍采用的还是“智能教育”模式,一味的追求认知、高智商,走上了一条“唯理智主义教育”的歧路。

然而,一种教育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对于思想政治这样一门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来说,若单纯的以老师为中心,采取“说教式”、“一言堂”、“填鸭式”等方式,忽视了本应当是教学主体的学生,那么学生除了记住一些生硬的抽象的词句以应付考试以外,其认知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得不到任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本应当带来的德育功能无从发挥、展现,学生也易对乏味的课堂产生懈怠、漠视,逐渐形成老师无热情、学生无心情的恶性循环。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主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成为一种摆设。

因此,传统应试教育所采用的教育模式,是不适用于思想政治课的,反而成为限制思想政治课真正教学效果的桎梏。

(2)技校教育的特殊性。技校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与普通的中等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技校更侧重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学校和学生对实习操作高度重视,即使是在理论课方面,也以专业课为主,而思想政治课这种表面上与动手操作能力无关的课程,则不可避免的遭到“冷遇”。其结果就是:技校领导不予重视,代课教师不够认真,甚至对于一些学生和家长来说,上技校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手艺、技术,完全是冲着专业而来,而认为与专业表面上无关的思想政治课不过是一种附设,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也就不予关注、丧失兴趣。另外,技校学生毕业后需直接面对社会,不再继续在学校中学习,便形式一种终结性的教育观念,由于没有了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凡是跟技术无关的课程,厌学情绪更加凸显,这自然也表现在思想政治课中。

第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技校的招生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初中毕业生,二是高中毕业生,三是社会再就业人员。在这三者之中,初中毕业生占到了绝对多数,且大多为没有考上高中的落榜生,加上传统观念认为上技校前途不佳,这些都决定了技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为:其一,个性心理的特殊性。技校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叛逆感处于上升期、缺乏自我独立生活能力、思想尚显幼稚、是非观念淡薄、缺乏奋斗目标,加之社会价值的评判,使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自卑、内心过于敏感、挫败感较强。所有这些,都对以传统教育模式来教学的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二,文化素质的特殊性。技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但考高中落榜的学生,其入学起点普遍较低、自身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根本对继续学习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倘若还是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必然与他们以前的文化课成绩一样较差,那么,旷课、上课睡觉这类现象便不足为奇了。

二、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技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若要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必须要有相应的对策,否则高素质将无从谈起,也必将影响所谓的高技能。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和技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此,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应对之策。

第一,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情感教育是与传统“智能教育”相对的概念,所谓的情感教育模式,就是指老师和学生利用教材,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组成的实施“情、理、能”和谐发展的整体教学活动。“智能教育”模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感情的交流,单纯的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当做知识灌输给学生,纯粹对学生将“理”,不仅老师与学生距离太远,且课程缺乏吸引力,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而情感教育模式以情感作为教育手段,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所学的内容。因此,情感教育这对于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无疑是一种更为适合甚至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第二,针对技校教育的特殊性而言:技校学生个性心理的特殊性和文化素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教育模式对他们的无效。文化素质较低并不是问题,因为这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将差距赶上,关键在于他们个性心理的特殊性,这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去学习。学生的个性心理必然要通过情感的沟通才能了解,情感教育作为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就为老师了解进而帮助学生提供了前提,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赞扬,激励他们自主学习、自我进步,逐步克服不自信乃至自卑的心理,进而认可自己,这对其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合适的,更是必要的。

三、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所需把握的原则

在技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还需结合技校学生的特殊性,把握相应的原则。

首先,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由于技校学生个性心理的特殊性,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只有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才可能消除他们不自信的心理以及传统价值评判上认为技校学生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在这一基础上,老师才有与学生沟通的可能,也才可能进一步去帮助学生。

其次,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和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学生才敢于主动学习,进而不断进步,形成一个学习-进步-学习的良性循环。

第三,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中教学过程中,可采取诗歌、图画、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感知和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其内在情感因素,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讨论,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情感教育的核心在于情感,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和目的在于德育,只有内在的情才可能产生德,而德也需要通过情予以表达和展现并反作用于情,德与情之间这一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技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情感教育很可能是一种最为适合、效果最佳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沈付刚,李爱丽,薛亚东.浅谈技校的情感教育[J].职业,2007,(8).

[2]卢惠璋.技校生,我拿什么吸引你――浅谈技校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3]黄志彬.让情感教育走进技校政治课堂[J].中国科技财富,2010,(8).

[4]林明江.改进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探讨[J].价值工程,2010,(10).

第3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高中政治教学之所以需要创新,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着一定弊端,教学手段存在着一定限制,教学目的存在着一定偏差,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也应该在以上几个方面上进行创新,打破现有的教学思维格局,寻找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创新

现行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思维方式、方法仍然以课程标准+课本为主,当然这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浓缩课程标准+课本,扩展知识点的学习

众所周知,政治理论教学的核心就是课程标准,而书本则是课程标准的扩展,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要采用课程标准+课本为主体,但这并不是说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紧紧的固定在这样的一个框框中,而应该大力浓缩这样一个框框,选取知识点所涉及的生动、鲜活的实际例子,融入到知识点中去,课程标准+课本好比一个圆心,而实际例子则好比一个圆,圆心是固定的,而圆可以无限地扩展,扩展的面积越大,则对学生的影响力就会越强,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就会越高,当然,学习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2.突破思维桎梏,采用“反向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选取一个知识点,然后举一些现实中的例子,比如就“抓重点”这个概念来说,在教学中,教师会先分析什么是重点,怎样才能抓住重点,然后再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教学,其实学生在接受了政治理论之后,往往自己就会联想到现实中的例子,所以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疏散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利用“反向思维法”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不良的效果的出现,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之前,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采取由事例到理论的反向做法。

二、教学模式方面的创新:

1.时事批判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我来谈时事”,让学生关注时事大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如开展“南海局势”论坛,让学生对各国的态度和举动进行分析,批判地认识各种言论现象背后的本质。所选时事要新鲜真实,贴近实际,实践表明,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在论坛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和极大的兴趣,并科学合理地接受相关政治基本知识,也培养他们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2.自主学习

此模式由学生担当授课者,由学生分组备课:独立分析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目标,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组织上课评课,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此模式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上课的基本技能,至于学生把握的重点难点教师不需干预,怎样组织材料也让该小组的学生独立完成。课后学生和教师评价必须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主动性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实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完善的目的。

3.自编练习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依然延续考试评价制度,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会做题。究其原因是脱离了“参考答案”,现今有些地方中考仍采用开卷评价,三年下来学生已习惯了依赖课本和老师,等待老师给“标准答案”。学生不会从多方位、多视角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种深信标准答案不能自拔的做法严重桎梏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予以纠正或消除,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时常利用“自编自答”练习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整理知识,分析知识点,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时政资料自己编写练习题,自己完成答案或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或同桌交换练习做出答案。这种自编自答的模式可以增强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方面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目标,侧重于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忽视了学生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必须改革,创新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与高素质具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创新型人才必具备如下素质:一是自然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和大脑。二是人文素质,即科学的思想素质,进步的、高尚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等。就人个体而言,创新的动力和毅力主要来自人文素质。三是科学素养,即具有科学精神和较渊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般科学方法等。科学素养越高,创新的概率也就越高。四是能力素养,它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能力包括潜能和实际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重点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扎实优良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包括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无论何时都是知识、觉悟和能力的统一,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总目标下,它特别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因为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创造性素质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天职。

第4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一、强化德育意识

(1)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德育在现实中被削弱的危险性,从而把升学教育转移到公民素质上来,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束缚.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结束“口头上重视,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

(2)要正确地认识传授知识与德育辩证统一的关系。传授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如若离开知识教育的传授去讲德育,或若离开德育进行知识教育,都只能把政治课引向歧途。

(3)应充分认识到政治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竭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妄图实现其“不战而胜”的图谋,攻心为上,潜移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激烈的。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紧迫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

二、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从自己的教育对象出发,努力做到从备课、讲课、作业和考核等各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避免无的放矢。.

(1)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必须了然在胸,讲起来才有针对性。

(2)讲课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提高其思想觉悟的中心环节,是真理与谬论直接交锋的战场。教师应在讲清概念、原理的同时;fx,-i学生的模糊认识,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

(3)作业和考试要结合学生思想。思想政治课的作业不能停留在填概念、背原理的水平,而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要进行改革,使其发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教学作用,逐步实现从知识、能力、觉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发展,深化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三、要增强教学信度

教学实践表明:教育者所施加的一切影响,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思考认可,方能付诸行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做到入耳人心,而信度的增强,也就成为强化德育功能的关键了。如何增强信度呢?

(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增强信度的前提。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坚持疏导原则,这是增强信度的有效途径。疏导就是如同大禹治水采用疏通河道一样,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坚持疏导:一要摆事实,即要善于公开地肯定那些现有的事实,而不是肯定那些感觉到的似是而非的“事实”。二是要抓住“热点”,引入教学,这是增强时效性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做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有心人,以有效的途径去捕捉学生中间的‘热点”问题。

四、要变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促使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实现和强化德育功能的主要手段。

(1)讲究“灌输艺术”唤起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入口处”。这就要求教师熔现实生活、教材内容、学生思想状况于一炉,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活泼地教学。

(2)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确立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学与沸腾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可力求把课外阅读、影视广播、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同时,要使德育寓于所有学科之中形成合力,协同作战,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第5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高校辅导员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eam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AN Peiqiang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71)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organic system, the need fo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In reality, trapped in the system and a lot of practical factors, all advantag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 have not been the greatest play. How to integrate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order to achie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prot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key objectives and result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college counselors; integration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包含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涉及社会政治经济观点和宏观综合问题,这需要要经过一个选择、建构和整合的过程。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强制灌输,轻内容的有效组织,系统性、整体性不够,难以同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带来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于被控制,更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种种新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必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其中,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进一步融合和协作显得尤为迫切。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规范化和系统化。实际工作中,思政教育的工作效果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明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是做好本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1)受教对象二元特征明显。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他们关心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认可社会基本规范,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渴望适应社会,但同时又缺乏信仰,自律性不强,实用主义倾向明显,与前辈们相比,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更加自信,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要求独立自主,但长期以来“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实中不会合理安排时间,遇事容易冲动,面对一些大事和突发事件时希望得到师长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出现困惑时希望有人指点迷津,心理依赖性较强,他们具有开放性,适应新事物能力强,勇于创新,但情绪易波动,心理承受能力差。

(2)工作内容虚实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对象领域是无形的思想领域,他们自身须要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教育知识,要善于摸清受教育者的思想脉络和把握其心理特点,才能对受教者教之以理,导之以行,而这很难用具体的参数来衡量,同时,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还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经发展,将教育活动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大学生的内在现实需求直接沟通,让整个教育过程变成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和意义的过程,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与学习中始终做到自我反思与质疑,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滞后反馈,过程复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宽泛,如政治原则、思想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都是传授的内容,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导给学生,但做到这一点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结束,受自身个性、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与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们要经过长时间的比较、分析、选择,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由外化到内化,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且,其作用和效果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关注大学生们通过思考鉴别后形成的认识应是思政工作者更为关注的内容。这不像其他专业教育工作,一抓就有效,立竿见影,要求教育者立足现实,常抓不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思政课教学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整合乏力,教学效果不彰

在上述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下,要有效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难上加难。这需要高校各级行政机构、职能部门和各个教学单位协调联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师生情感关系疏远、教学院系之间和专兼职教师之间互动不足、合作缺失等现实问题。”①但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学校党政部门一般只从宏观角度予以组织和协调队伍成员,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由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任务,辅导员则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二者协调得当,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让思政课教师介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指导与验证,另一方面将提升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建设,深层次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征,让他们的工作更具效果。

但现实中,思政课因其学科特色,主要关注理论教育和普遍性知识的传授,大部分任课教师缺乏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渠道,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观念,不能真正为学生解答疑惑,教学时效性相对较弱,而辅导员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如入党入团、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帮困助困等,由于忙于具体事务,缺乏对理论的透彻理解,面对引发学生思想困惑的各种社会问题无法进行理论上的解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深度和说服力,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②这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日常教育明显分离的教育现实,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易造成学生的知行脱节,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队伍整合乏力的成因分析

(1)制度设计不合理。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对大部分院校而言,思政课教学部门、招生办、团委、学工部(处)等都是学校层面独立的部门,少数院校甚至存在更为细化的分工。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都有独立的部门利益考量,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缺乏彼此协作、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动力。③虽然很多高校基本都有一位校级领导统一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现有的分工体制决定了各部门还是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规划,追逐部门自身的利益和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培养无法在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合力比较弱,即使不少高校创设了各类沟通与合作机制,但体制上先天的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整体培养的问题。

(2)务实规划缺乏,计划性弱。虽然在各级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中,对学生道德水平、政治素质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的是学生思想领域,向来被看作是一项软约束的工作,很多高校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普遍感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制定有效的目标和规划,导致工作缺少计划性,这使得很多高校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往往都是务虚的,而且,在高校去“行政化”远未实现的情况下,学校分管领导或部门领导如果变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差异性也会非常大,这直接导致思政课教学院系和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明晰的目标概念和阶段概念。

(3)评估机制尚不成熟,合作协调的内外压力缺乏。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要求思政教育必须内含实践教学以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质量评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也逐渐从工作任务的考评向质量评估转变,但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只能说才刚刚开始。在评估的诸多参数之中,事务类工作易于评估,如一定时期内开设了多少课时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否顺畅,班会是否定期召开,学生党员发展情况等,但是,思政教育的一个很大的特征是具有滞后性,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里面,在缺乏科学评估标准体系的条件下,如何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和辅导员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一直都是一个难题。从工作任务的考评转向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关键在于全面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课程与工作性质特殊,难获认同。在多数高校,思政课及其教师不被其他专业课教师认可,影响力不大是明显的事实,他们在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愿再投入精力从事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自然使得他们不愿把课程理论教学和学生对课程的实际需求密切结合,对辅导员而言,他们多数只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就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辅导员老师的角色转换。由于“非职业化”,一些在岗的辅导员从自身发展和前途考虑,不能也不愿潜心工作,不愿意在现行工作之外增加工作强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辅导员工作一直充当的是一个“跳板”的角色,因为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继承性得不到保证,自然没有动力去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合作。④

4 加强、改进队伍整合的路径选择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部门与队伍协调。可以把对口管理辅导员的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心理咨询室、军事教研室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的部门统为一体, 成立一个新的学生工作部(处), 负责对全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在新的部门中,重新统筹人员配置和职责划分,一方面要将原先大部分由辅导员承担的日常管理工作分离一部分出去,另一方面将原先分散于相关部门等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集中到辅导员手上,大大减少了行政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将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相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防止两支队伍整合流于形式,不能简单的将二者工作进行叠加,就是说双方不能做好分内之事后再从事对方的工作,而应弥补各自工作的短板,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现有的教学任务、科研压力等,兼职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宜界定在思想理论教育层面,通过讲座、指导社团活动、参与心理咨询等形式增加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注重从深层次解决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⑤同时,考虑到现有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及教学技能等因素,兼职思政课教师的主要工作宜界定于思政课教学当中的实践教学,依托长期和学生直接接触形成的对学生相较思政课教师更为准确直观的认识,辅导员参与实践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增加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厚度和深度。

(2)完善评估机制,强化监督。建立什么样的评价机制,对于工作开展带有明显的导向性功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反映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必须紧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极为丰富,在指标的设计中应考察德、能、勤、绩各个方面的表现。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在一段时间内才得以体现,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评估,评估工作应经常性、动态性地进行,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要针对大学生展开的,群体与个体的对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差别,评估工作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学位层次来设计评估要求和指标,只有这样,评估才切合实际,才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懂得扬弃,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形势和新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现实中看,诸多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注重不断推出新的品牌和项目,拓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但历史上形成的很多好的经验,却因为形式相对陈旧被忽略直至取消。但注重创新并不意味着全盘放弃传统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则。传统中也有精华,创新中的亮点要经过证明才能成为精华,传统中的精华则是已经被证明的,不能全部否定,但需要与时俱进,力争做到创新中有积淀,继承中有创新。

(4)“以德立身,以行立教”。思政课教师要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敬业精神,以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出现在学生面前,在坚持进行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克服教育内容单一和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的不足,把课程知识和思想与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思想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利用自媒体,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通过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能力和精神境界。要善用、活用思想和理论,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高校在聘用辅导员时,是比较重视起其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反映到现实中,在当前的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中,其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好的,管理能力素质次之,专业知识素质再次。从实际工作反馈来看,要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高校辅导员首先应提升专业知识素质,其次是管理能力素质,再次是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只有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更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引导、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的引路人,才能真正让学生“敬而受教”。

注释

① 倪洪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政治辅导员必要性之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② 朱立峰.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

③ 杨元华,解超,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2).

第6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诚 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文化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现今中国与世界不断融合和接轨的大的背景下,大学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严重,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不光光是节日,甚至我们大学生的衣食住行都已经渐去渐远。集体主义、爱国精神、团结友爱等优良传统不仅没有很好地得到继承,反而成为被抛弃的一类。传统文化没有成为熏陶高校学生思想的载体,反倒是培养大学生如何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5000多年发展历程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世界闻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入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市场经济下,个人利益得到重视,甚至成为制高点,不能兼顾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更甚者为了个人利益的实现而不择手段。这就亟需道德的约束,而道德的养成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具有使用价值的感念以及当今社会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诚”文化就贯穿其中。

2加强“诚”文化的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点,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诚”是道德的基点,甚至可以说是起点。“诚”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诚信,更是以一种道德状态的面貌出现。“诚”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如何就初步反映了这个人处事的最终结果。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首先都要有个“诚”的态度,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授业、解惑和传道时更要保持一颗诚心,唯有此,被教育者也才能诚意去听、去接受。在《说文解字・言部》中,解释诚为:“诚,信也。”现实社会中所提倡的诚信,也主要是在这个层面上被提倡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诚信更是所有市场经济主体所应遵守的。因此,在高校教育阶段,诚信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诚”是一种道德手段,在《大学》中表述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见,诚意在作为一种道德手段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是历代知识分子成材和修身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又如《中庸・第二十一章》中写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则诚矣”可见“诚”是见性的重要方法,诚是教化的重要内容,因此,“诚”文化必然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处于学生工作的核心之一,因此借助于传统文化中的“诚”文化通过多种主题形式的宣传,必定能够在学生中掀起一股以诚相待、不断改善自身思想素质的风潮。

3用“诚”文化加强师德建设,构建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新风尚

首先,要用“诚”的观念加强教师慎独自律、表里如一。高校教师要时时处处言行一致,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无因善小而不为,无因恶小而为之”。

其次,要用“诚”的行为促进教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教师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而应该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特征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和志趣,以诚之心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要用“诚”的信念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做大学问者,最根本的在于修德。《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强力灌输的思想未必是真正能够得到传承的思想,更谈不上影响。所以,高校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很重要,高校工作者就要秉承这一理念,以“诚”之心,做“诚”之事。彰明人自身固有的美德,在于革旧立新使人人都能自明其德,在于使社会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长期积淀而留下的精髓,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特点,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着时代精神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蕴含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特色,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培养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必然要对我国本土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但是,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只有那些有益于学生思想成长的传统文化,才能作为教育素材对学生展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而一个真正有道德、讲诚信的人才能真正地成为社会的栋梁,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第7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兴趣

职业高中是直接向社会输送建设者的地方,其教学的成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作为职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活跃课堂气氛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答题思路,或自己设计题肢,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我提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看待这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怎样消费才科学?”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二、运用幽默方式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所阐述的内容往往是严肃的道理。要使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原理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巧妙地运用漫画等幽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既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愿学、乐学的状态。例如,在教授“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时,我引用了这样的漫画启发学生去思考:这幅漫画内提到的规律是谁提出的?它体现的是什么规律?我们为什么只看到苹果落地,而没有看到万有引力定律呢?如此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懂得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本质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是人们认识本质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本质。

三、渗透校情教育

教学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我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举校园典型事例,每周校新闻,甚至是日新闻。例如,学习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带来的危害,叫学生现身说法;讲适度消费,举学校的贫困生一天的生活和学校的艰苦创业史以及典型的优秀毕业生等案例,这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媒体教育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设计的CAI课件,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例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做了一个正弦曲线变化的动画来演示价值规律的相关内容,在动画里没有生硬地演示这个曲线,而是穿插一些商品的实物:钢笔、面包、鞋子等,以及一些声音效果,增强了动画的表达效果,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8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德育渗透 有效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主要阐述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以期抛砖引玉。

二、立足教材抓住“德育”点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教材,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较多,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这个观念和意识。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仍然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为主,只是片面地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就无法抓住“德育”点。

举例来说,在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一课是讲述责任。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考试大纲,让学生掌握责任的概念及产生等知识点。显然的,这一课中涉及的“德育”点非常丰富。

教师在讲述责任的同时,可以向学生阐述负责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通过现实案例的讲述,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负责任的可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领悟责任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他们树立责任意识,为其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奠基,而不只是向学生灌输基本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其中的“德育”点,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责任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改变自身的观念,以己身为出发点,改变学生不负责的做法,这也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涉及到素质和道德的教育,这是一种直接映射到学生心理的教育。同时,德育教育更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形象都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进行。也就是说,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以教师为榜样,在学生心中树立正面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简单的说,教师在上课时的举止、课间的行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却不一定能够胜任德育工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将自己塑造成为正面的形象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诚信、正直,要充满正能量,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观念和形象去感化、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只有维护正面的形象,才能让德育教育具有信服力,让学生愿意去模仿。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以教师为榜样,是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让学生进行模仿。但最基本的,则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教育中涉及的元素。因此,教师就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特殊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让学生领悟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地进行德育教育。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社会中暴力事件的报道。在观看当中,学生会深刻地了解到暴力事件造成的恶劣后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认识到出现暴力事件的原因,就是暴力分子没有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做出恶劣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恶劣的后果,了解到道德品质缺失带来的恶劣影响。此时,因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益。

五、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主体,在进行德育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抚慰、成长道路上的扶助和关爱。

造成学生道德品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灵在受到伤害的同时,受到了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灵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家庭的影响、同学之间的矛盾或者学习上的压力,都极有可能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

此时,如果没有他人的关爱,学生的心灵容易沦落,容易被外界不良的观念带入歧途。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的心灵,及时疏导和扶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关爱,用心灵的力量抚慰学生的创伤,抹除学生心中负面的情绪和心思,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勇敢的面对挫折、正确的看待社会现象。通过教师的关爱,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从而做到诚信、阳光向上,这也就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

第9篇:思想政治素质的概念范文

近年来,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个别地方甚至整个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地位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没有彻底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社会中负面观念对初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强烈,使得初中生当中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的现象加重。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生无法建立明确的是非观,无法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无法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够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和意识,维护我国礼仪大国的形象。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主要阐述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以期抛砖引玉。

二、立足教材抓住“德育”点

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教材,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较多,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这个观念和意识。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仍然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为主,只是片面的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就无法抓住“德育”点。

举例来说,在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一课是讲述责任。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考试大纲,让学生掌握责任的概念及产生等知识点。显然的,这一课中涉及的“德育”点非常丰富。

教师在讲述责任的同时,可以向学生阐述负责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通过现实案例的讲述,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负责任的可贵。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领悟责任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他们树立责任意识,为其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奠基,而不只是向学生灌输基本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其中的“德育”点,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对责任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改变自身的观念,以己身为出发点,改变学生不负责的做法,这也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以教师为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涉及到素质和道德的教育,这是一种直接映射到学生心理的教育。同时,德育教育更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形象都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进行。也就是说,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以教师为榜样,在学生心中树立正面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简单的说,教师在上课时的举止、课间的行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却不一定能够胜任德育工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将自己塑造成为正面的形象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做到诚信、正直,要充满正能量,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观念和形象去感化、影响和带动学生,教师只有维护正面的形象,才能让德育教育具有信服力,让学生愿意去模仿。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以教师为榜样,是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让学生进行模仿。但最基本的,则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教育中涉及的元素。

显然,德育教育虽然能够渗透进思想政治教学中,但并不是独立的形象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就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特殊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让学生领悟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的进行德育教育。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社会中暴力事件的报道。在观看当中,学生会深刻的了解到暴力事件造成的恶劣后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认识到出现暴力事件的原因,就是暴力分子没有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做出恶劣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恶劣的后果,了解到道德品质缺失带来的恶劣影响。此时,因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益。

五、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主体,在进行德育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关爱学生,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抚慰、成长道路上的扶助和关爱。

造成学生道德品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灵在受到伤害的同时,受到了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灵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家庭的影响、同学之间的矛盾或者学习上的压力,都极有可能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

此时,如果没有他人的关爱,学生的心灵容易沦落,容易被外界不良的观念带入歧途。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抚慰学生的心灵,及时疏导和扶正。

教师对学生进行关爱,用心灵的力量抚慰学生的创伤,抹除学生心中负面的情绪和心思,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勇敢的面对挫折、正确的看待社会现象。通过教师的关爱,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从而做到诚信、阳光向上,这也就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