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商业创新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创新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创新方案

第1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根据市文明委《关于在全市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广泛开展“共铸诚信荆州、服务工业兴市”主题创建活动的通知》(荆文明委〔2004〕1号)精神,结合工商部门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共铸诚信荆州、服务工业兴市”主题创建活动,旨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诚信建设重点,丰富创建思想内涵,发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逐步建立健全诚信制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环境,塑造诚信荆州形象,推动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形成,为“工业兴市”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促进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活动要求版权所有

(一)认真抓好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诚信教育是诚信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共铸诚信”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把加强诚信教育贯穿于主题创建活动的始终,围绕诚信主题,通过学习讨论、专题培训、宣传典型等形式,广泛开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让诚信观念人人皆知、入耳入脑、付之行动。要将诚信教育与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诚信服务、执法为民”的宣传教育,加强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奉公、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执法为民的良好作风取信于社会,为加强诚信建设做出表率。

(二)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在主题创建活动中,各单位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全市各级工商部门一是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市场、网吧、农资市场等存在的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市场准入制度两项改革,根据企业在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信用状况,分为不同信用类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即对守信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对警示企业建立预警机制、对失信企业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建立淘汰机制。要以落实“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契机,在中心城区普遍实施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商品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三是要着重解决工商执法人员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作为和乱作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合理减化办事环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做到亲民、利民、为民。四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三)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各单位要从服务用语、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等最基本的规范抓起,加快诚信制度建设。按照亲民、利民、为民和优质、便捷的要求,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办事程序,并向社会公开。在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要明确权限,公布程序,强化监督。要狠抓首办负责制、行政执法预警制、对外时效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的落实,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遏制失信行为,推动诚信建设。

(四)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各单位要注意发现、培养和宣传诚实守信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诚信氛围。大力宣传主题创建活动中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效,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主题创建活动中来。版权所有

三、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主题创建活动在市局统一领导下,由各县市局和市直各分局组织落实,市局人教科负责协调。各单位要把主题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主题创建活动具体要求,抓紧制定本单位的活动方案,及时做出安排部署。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排查出本单位在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主攻方向,明确阶段性目标。市直各单位要抓住中心城区集中整治环境活动的有利时机,掀起主题创建活动的热潮,以此推动面上整体工作深入开展。

第2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TRIZ理论是1946年由苏联以根里奇•阿奇舒勒(G.S.Ahshuller)为首的数百名专家从160万件高水平发明专利中归纳提炼出的一套技术创新方法理论体系。此后,国外致力于TRIZ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层出不穷。Ahs-huller等将原TRIZ理论的39个工程参数增加为48个[16],Nakagawa等提出了改进的USIT-TRIZ理论,将经典TRIZ的4阶段流程发展为6阶段解决流程[17]。经过众多学者不断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又加入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和理想解等基本原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TRIZ基本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随着专家学者对TRIZ理论与其他创新理论的深入整合研究,TRIZ理论逐渐在非工程技术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中,Baessler等将TRIZ理论中的矛盾冲突矩阵引入质量屋,构建了“基于顾客驱动的产品设计模型”[18];Ruchti等根据TRIZ系统化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流程,提出了解决商业与组织管理问题的12条双向原则[19]。尽管我国也只是近几年才引入TRIZ理论,但国内专家学者在利用TRIZ理论解决新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制造、商业模式等问题中的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其中,檀润华等根据TRIZ及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系统应用于产品创新模糊前端的设想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4种创新设想产生模式[20];石宇强等将TRIZ应用于生产流程优化,提出了基于经典IE与TRIZ的生产流程优化方法[21]。综上可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两种创新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于两者的融合研究,目前只有国内学者许崇春提出了将技术路线图、专利地图和TRIZ等创新方法融合集成,并应用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22]。然而创新的形式多样化且市场需求不确定,需从理论层面展开技术创新方法研究,寻找系统性强、普适性强、方向性强的技术创新模式。

2专利地图和TRIZ融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2.1融合原理分析

专利地图和TRIZ虽然均在专利信息挖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又自成体系。专利地图通过“可视化”图表形式挖掘专利数据中的市场需求、技术壁垒、研发重点等情报信息,有利于规划技术发展方向、突破技术壁垒障碍、拓展发展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且还可以为技术创新方案的制定提供预警信息[9]。TRIZ理论可以分析和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评估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的演进和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开发指明方向,可以准确地定义创新性问题和矛盾,打破知识领域的界限,运用合适的创新工具寻求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办法,实现技术的突破[16]。专利地图和TRIZ作为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工具,相互影响又相互补充。前者可以从宏观角度挖掘现有的专利信息,分析技术趋势、技术成熟度、技术生命周期、重点技术、核心技术、潜在或空白技术等内容,并指明技术发展方向;而后者可以从微观角度对技术难题进行系统分析,针对不同矛盾类型采用不同的解决工具,如技术矛盾矩阵、通用工程参数、发明原理、物场分析等工具。

2.2技术创新融合模式划分

基于上述分析,由于创新形式的多样化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有些技术创新是为了完成既定目标而展开的,有些技术创新是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积极寻求技术突破,也有一些则是为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进行的技术改进。这些创新动力来源的不同决定了专利地图和TRIZ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也直接决定着技术创新采取的融合模式不同。因此依据创新动力来源的不同,将专利地图和TRIZ融合模式划分为确定性目标推动型、非确定性目标驱动型和问题拉动型3种。1)确定性目标推动型模式。确定性目标推动型模式主要是指在既定的技术创新目标下,借助专利地图和TRIZ工具实现技术创新的模式,如图2所示。该融合模式的应用流程和特点为:首先,根据已确定的技术创新目标,利用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技术地图、专利权利地图3种工具展开技术分析,从技术整体发展趋势、技术生命周期、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观察技术创新动态,预测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其次,运用TRIZ理论对预测的技术难题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具体问题并发现问题的矛盾,针对不同矛盾类型采用不同的解决工具,如技术矛盾矩阵、通用工程参数、发明原理、物—场分析等工具,进而提出设计方案。最后,评估设计方案,确定最佳技术创新方案。2)非确定性目标驱动型模式。非确定性目标驱动型模式主要是指在未确定创新目标时,利用专利地图和TRIZ理论寻找创新目标,并采用相应的创新工具实现技术创新的模式,如图3所示。该融合模式的应用流程和特点为:首先,利用TRIZ理论中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分析和确认当前的技术状态,评估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的演进和行业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确定若干可以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创新目标。其次,利用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技术地图、专利权利地图3种工具,从重点技术、核心技术、潜在或空白技术等方面预测技术活跃度、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进化方向,进而确定最终技术创新目标。再次,依据创新目标,分析创新过程的具体问题,确定矛盾模型,采用发明原理、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等TRIZ工具解决矛盾,提出设计方案,并根据专利检索信息初次筛选设计方案,删除侵权类方案。最后,评估设计方案,确定最佳技术创新方案。3)问题拉动型模式。问题拉动型模式主要是指为解决实际中的技术问题,利用专利地图和TRIZ理论实现技术创新的模式,如图4所示。该融合模式的应用流程和特点为:首先,分析产品或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运用TRIZ理论对问题的情境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问题的主要矛盾,从而确定技术创新目标。其次,利用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技术地图、专利权利地图展开技术分析,预测技术活跃度、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进化方向,进而指明技术的改进方向。再次,采用发明原理、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等TRIZ工具解决矛盾,提出设计方案,并根据专利检索结果,初次筛选设计方案,删除侵权类方案。最后,评估设计方案,确定最佳技术创新方案。

3结束语

第3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关键词】价值工程;施工方案;比选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于20世纪早期在美国产生,创始人是L.D.麦尔斯(Lawrence D.Miles)。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提出了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功能的概念,实现了同功能的不同材料之间的代用,进而发展成在保证产品功能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由于价值工程方法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用、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于1979年引进,现已在各行业中应用。

1.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为目的,通过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寻求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的一种管理技术。[1]

根据价值工程的基础原理,价值、功能和成本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价值(V)= 功能(F)/成本(C)。这里所讲的价值(Value)是指某种产品(劳务或工程)的功能与成本(或费用)的相对关系,也就是功能与成本的对比值。功能(Function)是指产品的用途和作用,即产品所担负的职能或者说是产品所具有的性能。成本(Cost)指产品周期成本,即产品从研制、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全部耗费的成本之和。衡量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功能(F)与成本(C)的比值如何。

2.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施工方案比选

根据价值工程主要的工作内容,价值工程可以分为准备、分析、创新与优选、实施和评价等四个阶段。其工作步骤实质上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

2.1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分析对象。从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可以将某种材料或设备的选择作为价值工程的分析对象,也可以将多个施工方案作为价值分析的对象、可以将各分部分项工程作为分析对象等。

2.2 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是价值工程活动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主要工作是针对选定对象分析其功能。它是通过分析,明确功能特性要求,弄清对象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有无功能不足或功能过剩,从而保证必要功能、剔除过剩功能并补充不足能力。

2.3 方案创新及优选

方案创新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能够可靠实现必要功能的新方案。同时,对新方案从功能和成本两个角度进行评价,计算新方案的价值,根据结果对各方案进行优劣分析,并选出最优的方案。

2.4方案实施和评价阶段

应用价值工程对方案优选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该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方案实施完成后,要进行总结评价和验收。

3.价值工程方法在外脚手架施工方案确定的中应用

某住宅小区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工程由连体地下室、商业裙楼及5栋独立塔楼组成。地下室2层,商业裙楼4层;1#、2#塔楼长51.55m,宽15.50m,高72m,且均为25层;3#、4#、5#塔楼长21.00m,宽39.40m,高100m,且均为33层。

3.1分析对象

外脚手架是在建筑施工阶段沿建筑周边搭设的,用于结构与装修施工作业而搭设的临时设施。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降低工程造价,满足结构施工需要,兼顾文明施工形象,施工单位拟对5栋独立塔楼的外脚手架方案进行比选。

3.2功能分析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经专家评议,认为外脚手架的功能应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安全可靠性(F1)、总费用(F2)、维护便利性(F3)、文明形象(F4)、施工难度(F5)。这些功能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拟采用0-1评分法确定各功能的重要程度,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功能重要程度计算表

功能 F1 F2 F3 F4 F5 得分 修正得分 功能权重

F1 × 1 1 1 1 4 5 0.3125

F2 0 × 1 1 1 3 4 0.2500

F3 0 0 × 0 0 0 2 0.1250

F4 0 0 1 × 1 2 3 0.1875

F5 0 0 1 0 × 1 2 0.1250

合计 10 16 1.0000

从表1可知,在考虑方案时,主要考虑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和总费用,同时兼顾外架的文明形象,并适当考虑维护的便利性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3.3方案创新和评价

3.3.1方案创新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单位拟采用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或电动爬升式外脚手架。

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每6层悬挑20a号工字钢梁,钢梁上设有双轨[14a号槽钢水平联梁,并配置2层钢梁和2套挑架系统供周转使用,每套挑架配5层。项目完工后,型钢可回收再利用。该方案造价约51.75万元。

电动爬升式外脚手架,以电动倒链为提升机,使整个外脚手架沿建筑物外墙或柱整体向上爬升。本项目拟采用成品电动提升系统。该方案造价约53.20万元。

3.3.2功能评价系数

根据价值工程方法,利用加权平均对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如表2所示。

3.3.3成本评价系数

成本评价系数为各方案的造价除以两方案的造价之和。如表3所示。

表2 各方案的功能评价表

项目功能 功能权重 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 电动爬升式外脚手架

功能得分 加权得分 功能得分 加权得分

F1 0.3125 8 2.5000 7 2.1875

F2 0.2500 7 1.7500 6 1.5000

F3 0.1250 5 0.6250 7 0.8750

F4 0.1875 8 1.5000 6 1.1250

F5 0.1250 8 1.0000 8 1.0000

方案加权合计 7.3750 6.6875

方案功能评价系数 0.5244 0.4756

3.3.4价值评价系数

价值评价系数为功能评价系数与成本评价系数的比值。如表3所示。

表3 各方案成本评价系数与价值系数计算表

方案名称 功能评价系数 估算造价

(万元) 成本评价系数 价值系数

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 0.5244 51.75 0.4931 1.0635

电动爬升式外脚手架 0.4756 53.20 0.5069 0.9382

合计 1.0000 104.95 1.0000

3.3.5方案评价

由表3可知,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的价值系数大于电动爬升式外脚手架的,根据价值工程原理,本工程应选用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方案。

4.结语

方案实施表明,钢梁悬挑式外脚手架安全可靠,满足了结构施工期间的需要,节省费用14500元,并且外观整洁美观,在各种检查评比中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因此该方案是成功的。实践证明,把价值工程的方法引入施工方案的选择,在做到保障施工工程质量和工期同时并举的基础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可以使工程的成本与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达到施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3]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95-213.

第4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三大因素影响软件定义

近几年来,随着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技术的兴起,“软件定义的概念变得热门起来。仔细研究其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兴起的必然性。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研究院院长方之熙认为,三个因素推动了“软件定义”走到今天的位置。

硬件方面,在过去,通用微处理器性能还不高,可编程设备比较简单,不能实现太复杂的功能;而专用处理器的功能相对单一,不能适用太多应用。如今,半导体产业高度发达,在摩尔定律下,不断刷新集成电路集成度的更新纪录,随之而来的是硬件性能和速度指数级别的提升。硬件演进的直接结果是通用处理器的性能可以支持大规模与高速度的软件,把软件定义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软件方面,新的软件技术,如软件优化和虚拟化,大大提升软件性能,软硬件的适用范围变得更广。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工具帮助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新的算法,如数据识别、挖掘、机器学习,大大提升软件能力,使得软件更加强大、更加优化、更加智能,在高性能的通用处理器支持下,可以处理各种更复杂的情况并提供最合适或最优的解决方法或系统配置,凸显软件定义的优势。

此外,客户对降低成本的需求推动了商业产品的通用处理器进入各种专业应用领域。以前这些专业应用领域主要是专用处理器的天下,如DSP。这些专用器件的性能高,成本也高,相关软件既少且贵,开发与维护都不容易。商业产品的通用处理器随着硬件的发展演进,计算速度有了极大提高,性能与能效均可同专用器件一比高低。而商业产品的通用处理器及其相关软件的一个极大优势是物美价廉,维护方便。商业产品的通用处理器进入传统的专业处理器应用领域,带火了“软件定义”的概念。

基于硬件上的软件定义

英特尔开发的软件定义基站是一个典型例子。基站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基站是基于专用器件的。英特尔的研究表明,采用通用处理器,替代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定义基站是可行和现实的。通过与无线技术专家和计算技术专家的深入合作,英特尔开发出了支持 LTE 基站的高性能无线信号处理算法,在英特尔新一代的服务器上运行,获得了出色的算法和数据移动效率。

方之熙表示,由于采用了软件定义基站,英特尔可以进一步使用很多成熟的IT技术 (如虚拟化、云技术),从而能在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和形态上进行创新。英特尔通过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合作,得以成功支持协作式无线接入网络。这种协作式网络集中处理多个基站信号,有效地降低资本和营运成本、共享处理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有效解决当今移动运营商面临的诸多挑战。此外,运用了软件定义,无线通信系统便可容易支持不同的无线标准,从2G、3G到4G都能支持。在无线通信领域里引入商品化的通用计算平台,新算法与新方案更容易实现,大大加快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速度。

第5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张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5/16期撰文指出,之所以提出和推进高职的评估,主要有三点理由:一是我国的高职办学时间普遍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对于如何办好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处在探索中,迫切需要把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经验提升总结后推广应用。二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不可避免地存在本科压缩饼干现象。三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推广辐射到全国1000多所其他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并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管理机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评估的定位,最基本的是两条,一是评软不评硬。软的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怎么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办学最根本的东西。二是评动不评静。就是评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要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看学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高职的评估原则有四条:1.不搞形式。2.不造假。3.不影响老师和学生的正常教学和实践活动。4.通过评估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推进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者指出,为了做到评估不影响或少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教学和学习活动,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职评估。高职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就是由原来的本科的压缩饼干式转变成一个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转化。为此,强调两个成系统:一是基础课教学要成系统;二是实践环境要成系统。作者最后还提出了扎实做好高职评估的几点建议:1.要加强对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宣传和培训。2.学校要建立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3.注意防止四个情结。一是学校的优秀情结;二是专家组的主体情结;三是量化情结;四是本科情结。

试论高职新评估方案的特色

何锡涛在《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草案)》(以下简称“新方案”)相对于现行的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老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评估从事务走向精神。评估新方案的制定者,勇于自我否定。新方案是贯彻与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引导高职院校和评估专家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新方案试评的组织者,勇于敢为人先。新方案试评的实施者,勇于改革治理。新方案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暂行)》的建立和运行。因此,新方案要求参评学校填写采集平台的各项数据。这对参评学校是一种挑战,必须对以往的管理行为进行改革和治理,使其能适应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采集平台的运行。新方案试评的执行者,勇于学习与提升。作为评估专家,应会使用采集平台,并能从学校提供的状态数据中发现问题,作出分析判断,这是完成评估任务的重要前提。二、工作从普查走向重点。首先是事前重点明确。其次是反馈重点突出。三、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新方案要求高职院校真正做到人人与评估有关,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平台的各项数据的填写.它不是由学校指定某个专人来做的,而是要求相关人员来填写,以体现数据的原始性。同时,随着平台的完善和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评估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随时随地都可以对学校进行评估。四、专家从裁判变为医生。新方案淡化了结论,更注重实效。在实施过程中,强调评与被评的双方平等交流,共同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专家重在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思路与方法。此时,专家的职能主要是当“医生”,尽可能客观地准确地指出病症,给出“处方”。专家要当好一个称职的“医生”,必须具有两种能力。一是会用“医疗工具”――采集平台,二是掌握“化验指标”――评估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策略

陈运超在《江苏高教》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作为普通高校,为什么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其实这一直就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希望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现实困境,这个问题就须予以认真思考并做出相应回答。作者指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些天然的优势:第一,社会认可。第二,面向行业办学的经验积累。第三,良好的师资基础。第四,良好的教育教学组织水平。第五,基本的实验实习条件。第六,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作者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设置相对独立的体系,屏蔽历史惯性。设置相对独立的培养体系应首先设置相对独立的机构。不应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专业设置于相应的普通院校之中,与各普通教育专业混合一体;而应该把一所大学之中所设立的高等职业专业集中起来,成立专门的高等职业学院,并通过这个学院来建构自己的培养体系,包括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所谓“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在利用本校原有的实验设备外,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固定的实验教学基地、相对独立的专业实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同时,应该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建立相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和大纲、教材体系和实验实习体系。(二)延伸与业界的合作,强化职业特色。应该把过去业已建立的业界合作关系保持并发扬下去,并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拓展这样的关系,努力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得到基本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三)提升培养的层次,彰显独特优势。为了合理分工和定位,避免不合理竞争,形成两类院校各安其位、相互补充、互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四)职教成果反哺普教,构建和谐发展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发展,其教育教学的成果可以反哺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形成及特点分析

陆素菊在《职教通讯》2008年第9期撰文指出,从日本战后经济成长和发展轨迹发现,被西方职业教育研究者称为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日本企业内教育,以OJT(On the Job Training,实务培训又称在岗培训)为核心,培养了大量具有“高技能”的企业技术工人,满足了以制造业为支柱的日本产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在这一意义上,“高技能”成就了日本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的总体实力,推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腾飞。一般认为,技能是指人们应用知识和经验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它通过练习和重复实践获得。所谓“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能进行技术革新,取得相应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证书的人。作为可测量的指标,技能的宽度是指一个操作工作能够应对的岗位数量,以及这类操作工的比例。技能的深度包括:能够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消除问题的比例;适应各种变化对岗位工作的再分配和生产方式调整的实现程度。在技术工人的技能形成过程中,通过轮岗(rotation)形式实现有宽度的OJT,经过前段较为复杂的工位操作,然后进入后段较为复杂的工位,从扶助作业,到独自应对“非一般性操作”,这是日本企业技术工人形成的一般过程,而技能的宽度则反映在能应对不同岗位的“非一般性操作”之中。这种广泛的OJT的技能形成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同一工作场所各个岗位之间以及与相邻场所岗位之间的工作轮换(rotation),实现技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的成熟;二是通过定期的轮岗,形成长期的工作经验;三是通过轮岗形成技能是日本职场的惯例,并非取决于某个企业经营者的方针。与蓝领工人的技能形成相比,白领员工的技能要求更高,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同样是OJT,但由于专业基础知识对技能的重要性,Off-JT的作用在白领员工的技能形成中更重要。日本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形成根基于日本企业内教育最为核心也是最具特色的OJT。这一企业人才开发方式之所以得以普遍推行,主要得益于具有日本特色的企业终身雇佣制、内部劳动力市场、员工内部晋升和年功工资制等企业劳动制度的保障。就特点而言,首先,对于技能的形成,企业OJT的效用无可替代。第二,实施OJT使技能的形成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伴相生。第三,为促进长期的技能形成,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研究

余祖光在《职教论坛》2007年第7期(上)撰文指出,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内涵需要从改革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它是以职业教育为对象的服务。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其中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服务体系就是既务实又富有远见的一条重要措施。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法律地位的确立是随着1996年《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而实现的。《职业教育法》还就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最主要的任务作了专项规定。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扩大。作者将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界定为:为满足职业教育相关机构和个人的多种专门需要,由多个社会化服务系统组成的整体。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一般由服务对象及其服务需求、服务提供者及其服务产品、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等6个要素构成。服务体系属于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自身包括了若干子服务系统,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也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服务。构成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子系统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直接服务于职业院校的各种需求的维度对其划分为招生、学生资助、师资建设、教材发展、实训基地和就业安置等类型;按照服务职业教育整体工作可以分为科学研究、评估服务、学术社团、传播与宣传、竞赛与会展和评奖等。作者认为,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分为总体作用和具体作用两个方面。解决好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挥好其重要作用,就要解决好其发展运行机制问题。在发展机制的问题上,首先,要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体系重要性、紧迫性的共识,强化发展的法律政策依据。其次,要结合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发展的引导规划,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整体规划、分工实施。第三,要明确职业教育服务的经费来源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最后,要明确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在运行机制问题上,首先,要确立顾客需求与发展导向的机制。其次,要确立政府规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运行机制是政府统筹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第三,保证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第四,引进第三方买单的合作新机制。最后,公共服务的开展和服务产业的市场供给是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发展中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应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英国继续教育改革探析

吴雪萍、项晓勤在《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撰文指出,英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继续教育大国。为了重振继续教育,英国教育和技能部(DFES)相继于2002年发表了《为了每一个人的成功――改革继续教育和培训》,2005年发表了《14岁-19岁教育和技能》白皮书,2006年发表了《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遇》白皮书。2006年,英国还颁布了《继续教育和培训法》,由此确立了英国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律基础。英国继续教育改革的动因如下:1.解决技能短缺问题的需要;2.建设全纳社会的需要;3.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需要。为此,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1.改革继续教育的管理机构。2006年,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发表了题为《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遇》白皮书,首次对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做出全面的规划,即确定教育和技能部、学习和技能委员会、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三级管理框架,并对每一级管理部门的职能作了清晰的划分。2.调整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2000年9月,教育和技能部正式实施了改革后的课程和资格体系。与新的课程与资格体系相配套,教育部门在继续教育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措施,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和雇主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第一,改造国家职业资格课程体系。第二,开发“关键技能”课程。第三,实施“职业卓越中心”计划。3.提高继续教育师资质量。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英国教育部门采取了积极举措。第一,加强教师初始培训。第二,实施教师“继续专业发展”计划。第三,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4.完善继续教育的经费资助制度。为确保每一个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英国教育和技能部联合学习和技能委员会以及地方教育当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经费资助制度,并通过改革使之进一步完善。第一,变更经费管理机构。第二,增加对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第三,明确继续教育经费资助的优先领域。第四,实施“三年经费协议”计划。5.完善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英国教育和技能部为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制定了详细的策略,并采取措施来督促各机构,确保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以质量为中心。第一,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保障机构。第二,开发继续教育教学标准。第三,建立新的质量评估体系。作者最后指出,继续教育改革具有如下特点:1.法律保障。英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的立法。《教育改革法》、《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为了每个人的成功―改革继续教育和培训》、《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遇》和《继续教育和培训法》一系列文件和法案的颁布提高了继续教育的地位,明确了政府和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责任,明确了政府和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责任,保证了继续教育的财政拨款,为英国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企业参与。英国政府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同时,非常注意吸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继续教育改革。不仅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反映雇主对人才的要求,而且在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中也充分考虑雇主的需求,邀请来自工商业界的雇主代表参与继续教育改革方案的设计。3.全民动员。英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系统面向16岁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以后的学习者,主要的涉及群体是16岁-19岁年龄段的学生,同时还包括数量众多的成人学习者、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残疾人、少数民族学生、义务教育的辍学生等,可以说继续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英国国内人数最多、年龄跨度最大、教育水平最参差不齐的一个群体。4.社会监督。继续教育作为英国受益面最广的教育,它的运作时刻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中,尤其是近年来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大讨论的热点问题之时,如何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6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问:Schreier先生,drupa2008过后整个印刷界都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特别是在西方工业国家。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外,数字媒体也逐渐成为了传统印刷品的直接竞争对手。这是否意味着古登堡时代即将终结?

答:完全不是这样。就算在书刊印刷发明500多年后的今天,印刷业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过去几年中,整个行业环境都经历了一场巨变。两年前的经济危机和目前的欧元区动荡,都给印刷市场带来了非同小可的影响,而这个影响还将持续下去。西方工业国家的印刷市场长期以来都处于高位停滞的状态,而与此同时,亚洲等印刷新兴地区市场则在快速成长。在中国,仅2009年一年印刷业总产值就达420亿欧元,且短短6年间印刷市场容量扩大了1倍。

这种地区性发展差异的产生原因显而易见。西方工业国家的印刷业基本上处于一种稳定的高位发展状态,而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所有可见的经济领域内都有大量“被压抑的需求”,其中也包括印刷业。尤其在包装印刷领域,即使西方工业国家对包装印刷的需求也非常强烈。业内预计,到2014年全球包装印刷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17%。

问:但是在其他印刷领域,营业额都在下降。说到底还是数字媒体从传统印刷那里抢走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答:的确是这样。当前智能手机、Twitter、Facebook、Google+等社交网络正在迅速发展,并为传统的沟通交流创造了一种全新方式。从这方面来说,虽说过去印刷只能当个配角,因为印刷媒体向来不适用于数字分享,但如今这一点也在不断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推出功能强大的网络印刷产品,通过增强现实、智能标签等应用手段,借由众多跨领域技术将印刷和社交网络二者的优势完美结合。因此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绝对不是一方取代另一方,也不是古登堡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殊死决斗,相反我们正处于一场激动人心的融合过程的开端,而这场融合将会开拓一个充满新机遇的新世界。

问:这种前景具体来说是怎样的?在您看来哪些才是印刷业的新机遇呢?

答:新机遇的范围非常宽广。如在商业印刷领域,印刷企业和网络商可以为直邮、广告和海报添加二维码或其他图像识别系统,向消费者提供多平台跨媒体服务和产品活动;还有包装印刷,尤其是延伸包装或智能包装,如今越来越多包装上的二维码和智能标签能给消费者提供额外的产品信息;而在防伪印刷领域,则可将模拟码与数字码组合成防伪标签,随后通过相应智能手机软件,直接上网验证产品真伪。

当然,还不能忘了另一种几乎可以革新整个印刷界的应用:功能性印刷。其采用特殊印刷工艺及高分子塑料等特殊材料,可用于微型电子元件的制作,如PCB、太阳能电池、RFID标签、自发光墙纸等。目前,一些相关设备已面市并投入使用,并将在drupa2012展出。

问:万众瞩目的drupa2012即将开幕,这已是第15届drupa了。60多年来drupa一直是引领整个行业进步的展会。现在看来drupa2012中将会出现哪些大趋势?

答:最明显的一大趋势便是数字印刷的显著增长,其不仅适用于小批量印件,还将逐渐适用于书刊和标签等大批量印件;另一大趋势则是数字印刷和胶印的结合,二者的完美互补将为业内提供商机,尤其是一对一的个性化印刷已可获得胶印级的印刷质量;而这二者业务的结合也使网络印刷成为一大趋势,因为借此印刷企业既可一次性完成小批量订单,又可以像一站式服务一般应对复杂的印刷任务,因而可获得更多机会和利润;第四大趋势则是自动化,因为在价格压力持续增加的当下,印刷企业依然要和利润衰退作斗争,这就迫切需要一个标准化、自动化的工作流程。

问:印刷企业如何成功把握这些未来趋势?

答:要获得长期的成功,光有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任何想要给顾客提供更多服务的印刷企业都需要一个优化的盈利流程和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下一个大趋势: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通过这种手段,每一位员工都能确保跟上技术快速变化的节奏,并在工作中发挥最高水平。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印后加工和特殊应用以及绿色印刷,借此企业很容易脱颖而出。印刷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如能充分考虑这些大趋势,就能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做好万全的应对准备。在传统印刷媒体与跨媒体理念成功融为一体的当今,这种考虑显得尤为重要。

问:在电子书、平板电脑、Facebook等的冲击下,传统书籍和报纸似乎已经“落伍”了,要求实现跨媒体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您认为印刷在出版业中会有哪些机遇和发展空间呢?

答:的确,数字革命现在已经抢占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事实或许会让人吃惊,那就是:在电子书、平板电脑和Facebook活跃身影的背后,印刷品的产量依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持续增长。

然而不幸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从这一良好态势里获利。尤其是那些报纸印刷企业,他们必须明确在读者可以先于纸质报纸在网上读到所有新闻的当下,还能为读者提供怎样的附加价值,即使只能提供“隔夜”新闻,也必须找出办法,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媒体的可信度优势。但是正如其他印刷领域一样,传统印刷与电子媒体的结合将是共同的大趋势。这就是印刷业的未来。

印刷企业若想要了解未来的情形,可以参观drupa2012中位于7号厅的drupa创新园区。在那里,无论是年轻的公司还是多年历史的知名企业都将展出印刷业的创新方案。除了立体光栅在印刷中的应用,我们同样会惊喜地发现一些结合手机终端的印刷方案。当然还有许多不容错过的内容,如drupa为观众设计的一些推广手段等,相信将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问:从节能到绿色印刷材料的选择,再到“气候中立印刷”,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在印刷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drupa2012上会看到相关产品和技术展出吗?

答: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印刷企业,无论大小,都在关注渗透到整条价值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尤其在那些环境标准高的国家,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印刷企业短期内就会被踢出局。因此,印刷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可以兼顾环保和盈利的整体生产方案。

目前一些主流的可持续印刷生产方案可以在drupa创新园区的“绿色印刷”板块以及特设的MediaMundo@drupa板块中看到。当然供应商也会提供相关信息,如印刷生产中如何避免浪费、如何使用环保型耗材、如何减少能耗、降低二氧化碳和酒精排放等。

问:最新的行业进展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drupa2012?它们是否已经影响到了展会的结构和规模?

答:drupa2012的展出面积共计17万平方米,吸引了1800名展商,又将座无虚席。我确信任何来drupa参观的人都将亲身感受到全球印刷市场上发生的一切变革。

而展会的变化自然也是有的。如与drupa2008年相比,drupa2012中印前、软件、数字印刷、网络印刷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另外,4、5、8a、8b、9甚至10号厅的参观者都将看到一系列印前技术的相关展出。与数字印刷相关的创新方案供应商,这次也将拥有更多的展位,某些参展商预订的展位面积甚至是上届drupa的两倍。从地区来看,中国展商的数量急剧上升,本次展会他们预订了1.1万平方米的展位。

问:由于经济环境恶劣,自drupa2008以来印刷企业的自身定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纯的服务供应商逐渐转变成积极参与整条生产链的合作伙伴。印刷企业若想保持成功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答:在我看来,印刷企业如果想要获得中期或长期的成功,必须继续将自己定位在“客户咨询师”的位置上,努力为买家提供综合可信的咨询服务。因此那些拥有丰富经验和专家资源的印刷企业就具备了巨大优势:他们可以为顾客提供更高的附加值,从而使得自己在价格谈判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问:如今印刷买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印刷企业、市场决策者、出版商、创意人士和网络商等都在成为供应商的主要目标客户。drupacube项目就是为了这一复杂目标人群而设计的,请问这具体是一个怎样的项目呢?

答:自2008年首届drupacube以来,drupa就为整个印刷业带来了这样一个新观念:单纯的技术将被应用取代。这使得drupa将关注重点转向新型客户群体,如印刷买家,这个群体并不只是在需求和兴趣上大相径庭,他们真是一群很难定义的群体。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会延续drupa2008相关研讨会上的理念,针对来自书籍、杂志和报纸出版,以及市场营销和包装行业的观众,分别设立一个由国内外业内人士共同参与的研讨板块。

第7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关键词:微型企业 融资问题 原因分析 解决方案

一、微型企业的定义

国外对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比较明确,主要是以雇员人数作为最重要的划分标准。有的国家也同时把资产总额、销售额和所在行业作为划分依据。最常见的微型企业划分标准为“10人以下的企业”。

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1年7月4日《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的类型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并明确给出了各行业的三种类型标准。这是中国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这一类别。此次规定的微型企业,一般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为微型企业,具体各行业存有差异。如,批发业是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物业管理为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则是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

二、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组织管理的不明确性

微型企业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缺乏管理工作内容。由于微型企业的组织者缺乏管理企业必要的专业知识,企业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全依靠管理者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使得微型企业的发展往往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与此同时,微型企业对财务的管理松散放任,财务报表往往存在做假账的现象。企业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且大都是通过正式的就业渠道不能就业的人,缺少一定的员工培训机制及人才引进制度,因此员工的素质普遍较为低下,无法根据社会形势做好对企业的转型工作。由于微型企业组织管理的不明确性,大多数微型企业的竞争力较差,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二)产品缺乏竞争力

微型企业的产品缺乏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创新方面,包括科技创新和工业设计创新,这两个方面在我国山寨工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山寨手机为例,我国的微型企业可以制造出各个品牌和型号的山寨手机,可是功能和用户体验度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以安卓手机为例,国际大厂商制造的安卓手机早已进入4.0时代,界面流畅且用户体验满意度较高,而山寨企业制造出的安卓手机仍然处于2.0时代,界面卡顿,无法满足新的APK软件的安装环境。山寨手机同样体现了微型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方面的匮乏,无法自主设计手机外观,只能依靠仿制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另外一个方面是产品成本过高。微型企业规模与大型企业相比相对较小,没有大型企业的规模经济,制造成本偏高,同时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必要劳动时间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劳动必要时间,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因此,银行选择贷款时势必会选择竞争力更强的大中型企业。

(三)融资渠道单一

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亲戚朋友和熟人,融资过程具有散、杂、慢的特点,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商业银行虽然能够提供商业贷款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其对微型企业的门槛较高,手续复杂且办理周期较长。此外,由于微型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能够得到的商业贷款资金有限,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单一的融资渠道制约了微型企业的发展。

(四)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银行对于微型企业的贷款条款还没有详细准则。银行贷款的门槛高,对于微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抵押等要求都较高,且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无法满足微型企业对资金的频繁需求。这些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微型企业在融资时处于弱势地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原因。

三、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创新方案

(一)建立企业合作关系

微型企业由于种种限制,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微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大型企业可以依靠企业优势得到商业贷款扶持微型企业,而微型企业也可利用其规模小的特点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使得微型企业加快改革速度,提高转型效率。微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特点都能够被充分发挥,使得两种企业均能够健康、快速、良好的发展。

(二)建立员工培训机制

微型企业的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这是短时间内微型企业无法改变的特点,但是微型企业可以依靠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员工素质,极大弥补家庭员工的弊端,同时发挥家庭员工凝聚力强的特点,提高微型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满足融资时的融资要求

(三)用保险公司帮助微型企业融资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保险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通过保险公司的创新,让保险公司创造一些适合微型企业的险种。微型企业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购买适合的保险,以降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同时,通过购买保险也可以增加银行对微型企业的信任,加大对其贷款的投入.

(四)创建多方资金担保

我国的民间融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易发生纠纷,政府可利用全社会的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为微型企业提供担保,以部分地方作为试点,试行由政府组织的担保计划,为一些能够盈利但是缺乏资金以及常规融资渠道的微型企业提供资金。考虑到投资可能具有的风险,结合上述保险公司的作用,为担保计划中的贷款打包,组合成金融产品并将其产业化或对其进行保险,将风险尽可能分散到社会的各个主体。政府牵头的资金担保不仅能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也能合理地引导民间投融资行为,减少由此产生的纠纷案件,使全社会的利益共享,达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四、总结

微型企业的概念虽然近年来才兴起,但微型企业的出现由来已久。多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为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做了各种调查研究,尽可能解决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微型企业本身结构混乱,使得微型企业的寿命往往只有数年,导致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本文根据长期的实地调研,从微型企业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数个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创新方法。然而,解决这个困难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多方努力,只有经过长期的摸索才能解决大部分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参考文献:

[1]付佳,延安.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网络财富, 2010(7).

第8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日语;毕业设计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一门课程,是对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检验,也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模式。在国外校企合作被称为“合作教育”,它是学校与企业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优势互补,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有效地将企业课堂融入校内课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对于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内容和任务要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这些都是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

二、国内外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研究现状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考核。日本的高职院校称为专门学校,不学原理,学的是手艺技术,其毕业生一般是做劳动者,如厨师,护士,技工等。1997年德国制定“职业教育改革计划”强调课程设置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占主导。德国高等职业院校入学资格相对宽松,但教学过程是很严格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学生要顺利毕业,必须通过中间考试,毕业考试、师考试和进修考试“,宽进严出”有效地保证了德国高职教育质量。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矛盾逐渐显现。宏观方面主要是从分析目前高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毕业设计方案的设想。如有的学者提出了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学计划、拓展传统的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将毕业设计改成“毕业作品”,强调选题的实用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微观方面主要是与日语、英语、园林等专业结合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如有的学者指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模式,提出通过“订单培养”模式、“校企互聘”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推进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等。以我校2015年实施的日语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理念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完成新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以便使得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创新性,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三、日语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日语专业从2015届毕业生开始实施“2.5+0.5”的模式,毕业设计是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毕业实践手册”。以本校日语专业2015届毕业生(4个班级、123人)的毕业设计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与以往有显著变化,如:取消了学术意义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内容根据学生类型可选择(实习、专升本)、毕业设计成果评价形式多样(毕业实践手册+视频+答辩)等。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地改进措施。

1、毕业设计1———完善毕业实践手册

从参加顶岗实习的毕业生提交的毕业设计1,即毕业实践手册中完成情况来看,填写过于简单。一方面是学生文字组织能力、撰写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所填的内容措辞上过于专业和繁琐,如“能力、知识、素质”、“岗位职业道德要求与工作规范”、“实践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本岗位工作流程和典型任务”和“本岗位操作规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修改和完善毕业实践手册,如把“能力、知识、素质”更加具体化为“语言运用能力、日语专业知识、综合职业素质”等。另外,毕业实践手册的部分内容和顶岗实习网络平台里的内容有较大部分的重复,建议毕业设计1改为中日文的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完成某个工作案例的呈现,案例主要可包括具体的工作岗位和真实的一个任务等。

2、毕业设计2———调整日文视频

日文视频拍摄的内容,现有方案要求填写顶岗实习所在单位的简介和岗位设置情况、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岗位工作的案例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2015届毕业生提交的视频中一部分同学更多地是工作场地的拍摄,对日语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建议如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可以提交日文视频。如从事与贸易及其他相关工作,可提交中文视频或者中日文相结合的视频,只要视频内容是真实包含顶岗实习所在单位的简介和岗位设置情况、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等相关内容即可。

3、毕业设计指导———提高企业参与度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即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我院日语教师基本上都有到企业实践的经验,对企业用人要求有一定了解,只是在共同指导一名学生实习,完成一个毕业设计时,缺少校内外老师之间的沟通,校内老师多于联系指导学生提交材料,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流于形式、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缺失沟通交流。因此要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交流合作,校内外教师共同认真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记录。

4、毕业设计答辩———侧重毕业实践与职业规划结合

在答辩环节,答辩学生介绍自己的自然情况,学习阶段的成绩表现以及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注意表述时候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做到思路清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老师点评学生的表述时,适当鼓励和提出希望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赞扬和自信。建议在提问环节,答辩小组的提问可以从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注重实践需求、敢于发表观点,问题可以侧重毕业设计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归纳以上4个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个毕业设计改革的新思路。

5、毕业设计验收———遵循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方案中有详细的毕业设计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的表现评价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还是关注学生提交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在评分环节主观性较强。毕业设计作为校内、校外衔接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可引入实习单位对各岗位员工的考核方法与标准,便于单位统一与员工一样考核,要坚持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并以企业评价为主的原则。

6、实践教学基地———尝试实践课程和学分认定

整理4个班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时发现,在校企合作紧密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的相对较好。如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学生所在的企业会主动与日语专业老师联系,如企业派专人到学校组织面试,中间出现的任何问题,校内外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有些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要求学生提前实习,面临学分认定困难的问题,高职日语专业今后可以尝试着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模式,如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训,提前半年学生去实习,实习阶段的学分可由企业给学生进行与校内课程相近的培训课程或者实习任务。四、结语目前各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在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地区的优势积极地探索毕业设计的改革。本课题结合本校日语专业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归纳了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出解决的对策。显而易见地是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校内教师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合作,扩大毕业设计范围、力求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与生产实践能力,让学生完成带有企业工作一线内容的毕业设计,形成更加完善的新方案,并希望对于其他院校的提供适当的参考。另外毕业设计改革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本课题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完善毕业设计方案,增加企业的参与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地布置毕业设计的内容,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分工协作,如何在价值取向上更多地考虑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等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薛兵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建设机制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4,(4)64-67.

[2]陈晓军,张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工科毕业设计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第9篇:商业创新方案范文

关键词:化工厂设计;概念设计;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TQ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6)05-0006-03

1新建工厂开展概念设计十分必要

化工厂是由若干生产装置(或化工单元)组成、从事化工品生产的场所。由于原料性质、产品要求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一般不会存在一模一样的装置,也不会存在一模一样的工厂。因此,工厂建设应该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是“制造”工厂这种“产品”的过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评价、企业决策、政府核准的关键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下称预可研)及其批复文件等为依据[1],一般来讲,装置预可研根据参考装置,或与装置工艺包(技术)提供方进行技术交流得到的资料来进行编制;工厂预可研根据参考工厂,或由设计单位在进行技术交流或掌握资料基础上进行编制。经验表明,根据有参考工厂预可研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比较准确,反之,则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误差较大,近些年建设的部分大型化工厂出现的问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了使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加准确,笔者建议要针对新建大型化工厂开展概念设计。在此之前,鲜有人开展化工厂概念设计,笔者认为这与我国化工建设的发展过程有关。过去在我国大型化工项目建设过程中,自主创新较少,自行设计工厂一般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可参考引进或成熟的工厂技术流程,所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比较准确。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原创性成果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新建大型化工厂中,由于没有同等规模的已建工厂或成功的项目可以参照,将实验室或中试技术直接用于工业化工厂建设,若仍采用传统建厂模式,显然风险会很大。为此,有些企业采取了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批复)前就基本完成了总体设计等策略,如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2年8月获得国家批复,2002年10月即完成了先期工程和一期工程的总体设计工作[2]。

2概念设计是化工新技术开发过程的必经阶段

化工新技术开发是从概念的形成,经过科研、设计、建设,使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或新产品付诸实施的整个过程,其研究范围一般包括基础研究、过程研究及工程研究、工程设计3个部分,详见图1。对此,原化工部制定的新技术开发管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3],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编写的手册也有介绍[4]。在化工新技术开发阶段,概念设计是工程研究的一个环节,它是应用研究到一定阶段后,按未来的生产装置规模所进行的假想设计。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研究和提供的概念及数据,确定流程和工艺条件以及主要设备的形式和材质、“三废”处理设施等,最终得出基建投资和产品成本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情况下,概念设计在中试以前进行。通过概念设计判断研究的工艺条件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充分,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对开发项目进行初步的经济评价,以确定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开发项目需要改进之处、还需要补充的试验内容和课题、有无必要建立中试装置,以及确定中试的规模、范围和必须通过中试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数据[5]。研究过程中的基础设计(BasicDesign,或FoundationDesign)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文件,是整个技术开发阶段的研究成果。一般情况下应在研究内容全部完成并通过鉴定后进行。基础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建设生产装置的一切要点,合格的工程设计人员应能根据基础设计完成一个能顺利投产,达到一定产量和质量的生产装置。基础设计内容包括设计基础、工艺流程说明、物料流程图与物流表、带控制点管道仪表流程图、设备表和设备规格书、对工程设计的要求、设备布置建议图、操作规程、消耗定额、有关技术资料和物性数据等,还应包括安全技术、环保技术和劳动保护说明。工程研究过程中的基础设计不是工程建设阶段的基础工程设计(BasicEngineeringDesign),它仅仅是基础工程设计的依据,依基础设计所建设的工业装置还需要实践检验;任何一个装置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全厂的一部分,采用新技术会改变工厂现状,对全厂会产生什么影响,也需要验证。因而在采用新技术、新方案建厂时,常常要求建设示范工程。

3新建工厂开展概念设计已有先例

示范工程是新技术或新方案第一次工业化应用的工程,带有试验的性质,目的是总结出某种可供借鉴、参考的经验或典范,在此基础上对原示范工程设计进行完善,成为今后同类工程建设设计的基础;示范工程的新技术或新方案,可以是有一定风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原料、新厂址、新规模、新组合等一种或几种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具有推广价值。示范工程可以是一套生产装置(示范装置),也可以是一个综合工厂(示范工厂)。从某种意义上讲,示范工程在工程建设阶段相当于技术开发过程中进行的工业规模的“中试”,示范工程的工程设计可看作是“中试设计”,示范工程运行后所进行的完善设计可看作是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基础设计”。从技术开发过程研究规定需要开展概念设计来看,对有开发作用、示范作用的新型化工厂建设,在开展可行性研究之前,应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念设计。我们有时可以选取一个已经建成、运行良好、相关参数相同的工厂作为“参考工厂”。有“参考工厂”的工程设计看上去比较简单,似乎可以“翻版设计”,但实际上,由于厂址条件不同、技术改进,以及新规范、新标准的颁布带来的设计改变,新建工厂与“参考工厂”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在正式开展工程设计之前进行概念设计,在参考工厂的基础上找出变化的内容对工厂建设的影响,制定设计原则。众所周知,工程具有“一次性”和“成果不可挽回性”的特点,这意味着工程是一次性的,而工程成果的使用是重复、长期的,所以工程建设前期需要花大力气,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理顺与各种需求关系,理顺内部各主要装置与系统、辅助装置、公用工程的关系和配套需求,优化全厂工艺流程和各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否则在工程实施阶段进行修改或既成事实,均会增加工程投资或影响工程的使用。工程成果的不可挽回性决定了工程不能像其他事情那样做坏了可以重来,也不可试着做,工程必须确保成功,一旦工程失败就永远失去了重新实施原工程的机会。这也说明在工程建设实施前,需要深入开展前期工作的必要性。工程概念设计正是在工程前期研究、论证过程中,整体上深层次研究所要建设工程的一个环节,或者说机会,缺少这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在以后的建设中无法弥补。虽然对于化工工程建设阶段的概念设计在国内尚无规定,但在国内外的工程规划或研究中均有先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部(UnitedStatesDepartmentofEnergy)在组织煤炭资源利用技术开发时,曾组织过部分项目的概念设计,如格雷斯公司(W.R.GRACE&CO.)在部分专利商(设备供应商)的支持下,组织编制了“合成气示范工厂项目的商业化工厂概念设计与评价”(SynthesisGasDemonstrationPlantProgram,PhaseI.CommercialPlantConceptualDesignandEvaluation,1979)[6],该报告包含基础数据、商业化工厂设备清单及参数、工艺流程、区域平面布置图、技术经济比较研究、风险提示等内容;20世纪末,中国石化工程公司完成了“21世纪千万吨炼油厂概念设计(研究)”[7],指导了中石化镇海炼化、中海油惠州炼化、中石油广西石化等多个工厂的设计;辽宁大唐国际阜新煤制天然气公司组织完成了“面向城镇用户的现代煤制天然气工厂概念设计(研究)”[8],通过了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的评审并得到了应用。另外,在核电站设计过程中,尽管概念设计也不是规定的必经工程设计程序,但得到了高度重视,认为是初步设计的准备阶段,要从前期准备阶段开始[9]。

4工厂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

我们认为,工程设计阶段的工厂概念设计,其内容可以比照技术开发阶段概念设计的内容讨论全厂性问题,它通过分析设计需求和技术现状,找出满足需求的技术策略并在设计中体现,是设计者综合已有成果(如开发成果、文献数据以及类似的工程、操作数据和工作经验等),通过分析研究之后,按未来的工厂规模,从工程角度出发进行的预设计。通过这样一个设计,以暴露提出拟定的全厂流程、主要化工单元(装置)、设备结构、材质、控制方案、安全和环保等在工程设计中将会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途径及方案,并进行经济评价,调整技术策略。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原料和成品的规格,生产规模的估计,工艺流程图简要说明,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主要设备的尺寸、型号和材质的要求,检测方法,辅助工程和配套工程初步方案、全厂总图布置初步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和包括投资、成本的估算,投资回收预测的经济指标,“三废”治理的初步方案,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工厂概念设计是较为详细的技术方案,其深度应相当于预初步设计,对于不同的项目,其要求可有所不同。工厂的概念设计主要用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对开发的新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工业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全厂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哪些技术是可靠的,还缺哪些数据和需要验证的技术,对新技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二是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吸收、集成有关技术成果,研讨改进技术方案,争取转化率、收率、能耗、设备投资、安全、环保、占地、配套等的总体最优;三是做出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市场预测,分析产品及目标市场并提出对策,分析设备、材料的可获得性,哪些技术和设备由自己开发,哪些用已有的,哪些需要进口;四是提出工厂建设条件和运营的要求,以及厂址的满足情况,做出技术比较;五是找出工厂的特点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厂址所在地对工厂的要求,提出相互适应的措施;六是明确全厂性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配套要求,提出初步方案;七是对全厂总图布置进行论证和分析,提出满足要求的基本条件;八是暴露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能及时解决问题,以便集中力量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概念设计应在可行性研究之前进行。没有依托项目的示范工程的概念设计属于一个假想设计,应由开发单位联合设计单位完成,为投资方决策提供依据,或据此寻找投资方。有依托项目的示范工程的概念设计是一个预设计,应结合项目实际,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共同完成,从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开始进行,该项工作可以作为预可研阶段的专题研究,其成果可以作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总体设计的内容,为后续的初步设计或基础工程设计奠定基础。概念设计进行得越早,后续工程设计越主动。

5结语

大型化工厂建设投资大,技术复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从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把最有希望的方案设计出来作为设计工作的方向,这是一种系统化的分级决策过程,也正是概念设计的真谛,是工程设计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目前尽管工厂概念设计还不是规定的工程设计阶段,但设计是“制造”的基础,因而对于大型化工厂这样复杂的工程项目,在项目早期开展概念设计,以新的视角、科学定义项目内容、研究和制定建设策略、明确项目目标并对其给出初步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概念设计可以寻找最佳工艺流程(即选择过程单元以及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估算最佳设计条件,使全厂辅助工程、公用工程配置最优化、全厂布置最佳化。成功的概念设计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速度,提高开发的技术水平和工厂的运营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咨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2005:1.

[2]张玉卓.煤洁净转化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77.

[3]化学工业部.化工新技术开发管理条例.1986.

[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最新石化工程创新设计与技术改造实施手册(第一卷)[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7-9.

[5]倪进方.化工过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5-8.

[6]W.R.GRACE&CO.SynthesisGasDemonstrationPlantProgram,PhaseI.CommercialPlantConceptualDesignandEvaluation[R].1979.DOE/ET-77-C-01-2577.

[7]张维忠.21世纪千万吨/年级炼厂概念设计(研究)通过技术鉴定[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