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

第1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摘要】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日益剧增,旅游业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并缓解压力的重要选择。新疆环塔里木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文章把阿拉尔市旅游营销策略作为讨论的课题,从旅游营销的涵义出发,分析了目前阿拉尔旅游营销策略的现状,在对阿拉尔旅游市场总体情况和目标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品牌旅游产品、完善配套设施、制定灵活多样的价格策略、加强宣传与推广、重视和开发旅游宣传推广等策略,并且采用波士顿矩阵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如何改善阿拉尔旅游营销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环塔里木地区;阿拉尔市;波士顿矩阵;营销策略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编号:2013bah27f01)。

【作者简介】郭文杰,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林特色经济、西域文化与屯垦经济;喻晓玲,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林特色经济;廖肇羽,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西域文化、西域屯垦经济。

一、旅游营销概述

阿拉尔市是新疆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建设西部旅游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它不是旅游大市,更不是旅游强市,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处于探索性的起步阶段,且名片效益不高,急需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营销策略。旅游营销策略是限制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对阿拉尔旅游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对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旅游市场营销定义及方法

旅游市场营销是指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营销的方法主要有:旅游品牌营销、旅游体验营销、旅游网络营销、旅游整合营销、旅游互动营销等。

(二) 旅游营销的特点及其意义

旅游市场营销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旅游营销与游客的个性存在直接的联系,旅游营销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策划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旅游营销是管理过程的集合体,管理优劣与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和取得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三是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不仅需要旅游企业收集信息,还需要旅游企业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游客。

成功的旅游市场营销是利用旅游资源获取经济价值的关键,其有利于将景区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广泛宣传,还有利于达到旅游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与社会效益三者共赢的效果。

二、阿拉尔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 阿拉尔市旅游的地域环境现状阿拉尔故称“昆岗”, 维吾尔语意为“绿色的岛屿”,地处丝绸之路上的龟兹于阗道,是当代丝绸之路旅游环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阿克苏河与和田河、叶尔羌河三河交汇之处的塔里木河上游,东邻沙雅县,西依阿瓦提县,南、北靠阿克苏市,东北接新和县。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60公里,总面积4196平方公里。

(二) 阿拉尔市旅游市场情况

阿拉尔市旅游客源大都来自阿克苏市、阿图什市、图木舒克市等邻近市,且以阿拉尔市的居民在县区之间的旅游居多,远程市场客源少。因此将阿拉尔旅游来源市场划分为以下三类:一级市场为新疆区内旅游市场。其中,疆内游客主要为阿拉尔本地人士,短线旅游是主流,旅游消费较低,但旅游市场份额大且相对稳定。二级市场为乌鲁木齐、库尔勒、阿克苏3个城市圈。这3个城市圈经济实力强,居民出游率高,旅游支付能力强,在阿拉尔地区旅游市场占据重要位置。三级市场是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场,由于距离远,交通不便,在旅游客源市场中所占份额非常小,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的逐渐便利,会使长距离旅游成为可能。

(三) 阿拉尔市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配套设施方面,目前阿拉尔市有3家旅行社,星级酒店1家,社会旅馆2家,总床位近4000个。旅游汽车公司2家,旅游专用车20辆,注册农家乐20家,商务大厦5座,餐饮服务场所186家,休闲服务场所69处,综合购物市场408家,运动场馆10处。直接从事旅游业4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000人(数据来源于阿拉尔市黄页)。

(四) 阿拉尔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阿拉尔市经过60 年的屯垦建设,在旅游景区、宾馆酒店、旅游交通等建设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目前已拥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参见表1)。但整体来说,阿拉尔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其旅游资源禀赋极不相符,它拥有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却还处于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独特的品味和文化内涵吸引力并不存在,这也阻碍了阿拉尔市旅游业的高层次开发,使旅游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阿拉尔市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 营销理念的短板

1.营销理念上的滞后。首先,旅游市场竞争压力大,阿拉尔在营销理念上存在由市场调研不足导致的观念性错误。另外,旅游宣传的对象以及区域不够明确,依旧采取传统的推销方式,使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能力弱。其次,滞后的旅游营销理念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匹配。其主要表现在:第一,阿拉尔市经济的发展与其滞后的营销理念冲突频发。第二,仅仅依靠对景区本身景点的扩展,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重新包装和创新、旅游营销渠道、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水平提升,进而导致阿拉尔市旅游营销水平落后于新疆全区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第三,景区营销合作少,管理滞后导致阿拉尔地区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不明显。

2.售后服务意识意识不强,规模效应不明显。旅游产品有着三种类型:核心、有形和扩展,目前阿拉尔市旅游营销做到了对核心和有形产品的打造,而忽略了对扩展的关注,尤其是售后方面。在旅游活动时应能让游客感觉惊喜,不仅满足其视觉的需求,而且满足其内心和精神的需求,这就要求提高对旅游产品的售后服务意识。

(二) 阿拉尔市旅游发展营销手段上的不足

1.营销方式单一、营销手段科技含量低。第一,从阿拉尔旅游营销手段上看,主要有两种:一是旅游形象设计;二是旅游推介。但大部分操作过于单一化。第二,未把阿拉尔旅游产品和阿拉尔的形象统一宣传,虽然做到了产品营销,但是形象没有树立到位。第三,目前阿拉尔市旅游市场营销中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范围狭窄,突出表现在对互众。近年来,阿拉尔在大力推介自身的品牌形象特色时,由于没有有效分析地域特色,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形象,外地游客市场疲软,季节差异性极大,宣传方式上都大同小异。在旅游品牌上,大都仅限于自治区给予的诸多称号,而在自身整体优势品牌的打造上欠缺力度。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运用。

2.促销力度和促销手段存在不足。由于目前阿拉尔市城市知名度不高,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尚未形成典型形象。由于不被人广泛所知,导致外来游客稀少,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旅游促销经费不充足。二是没有建立旅游促销长效机制。这就产生了旅游促销手段缺乏重点、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阿拉尔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旅游推广方式,进行全面、快速、有效的促销。

(三) 阿拉尔市旅游品牌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1.旅游品牌设计缺乏特色。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诉求就是要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提炼出来,并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于目标受

2. 旅游产品和分布短板。阿拉尔市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从总体上来看,种类较为齐全,涵盖了8大主类(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阿拉尔市具有一些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如天山、丝绸之路等属于世界级资源,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属于国家级难得的优质资源。但是在实际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分布、零星点缀”的格局,且大多数粗放开发,缺乏深度挖掘。

(四) 阿拉尔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宣传推广的不足

阿拉尔市旅游开发的知名度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等问题造成的,另外,在宣传手段、宣传措施、宣传工具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阿拉尔的对外宣传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而由于缺乏对现代宣传工具的使用,使得对阿拉尔市具有深刻领悟的游客少之又少,由此产生在结合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缺乏足够的力度和管理。

四、对阿拉尔市旅游业发展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一) 针对营销理念不足的策略

1.建立调研部门,掌握市场的动向,构建营销体制。第一,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调研缺乏深度,让阿拉尔旅游营销处在被动的局面。政府是旅游的引导性单位,因而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的旅游市场调研部门对旅游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从而把握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第二,构建高效率的旅游营销体制。树立起阿拉尔旅游形象,围绕不同层次类型的旅游市场,进一步创新提出有感染力且个性鲜明的营销口号,设计体现阿拉尔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相结合的旅游形象标志。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成立专门推广和宣传领导小组,扩大阿拉尔营销活动的范围。

2.完善和创新营销理念、拓展营销渠道。阿拉尔旅游业要取得长期有效的增长,必须完善和创新旅游营销的理念,制作旅游营销的战略计划,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阶段发展计划。深入挖掘游客的内在需求,设计出新颖有效的营销策略,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时期来合理有效地利用营销策略。政府可举办推介会,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深度推荐,联合旅游公司打造“印象阿拉尔”主题旅游、提供精品旅游路线等。

(二) 解决营销手段和促销力度不足的策略1.强化销售促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联合促销。组合传统促销手段,利用政企联合促销,加大中间商的促销作用。利用四大媒体,通过宣传、介绍、抽奖、促销、征文、开辟旅游专栏等形式将阿拉尔旅游产品信息传递给潜在旅游者,使阿拉尔的自然风貌、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在旅游者心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二是是举办大型促销活动。长期举办能够在国内外有强烈反响的旅游专题活动,进行系列推销,如举办红枣节、三五九旅爱国主义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等,同时印发大量有针对性的旅游宣传品。

2.采用价格策略。在旅游区运营的初期,对自驾游、团购、学生游等形式的客源市场采取一定的优惠策略,在区域内形成口碑效应,聚集人气。构建灵活的价格调节机制,对淡旺季、市场培育期(扩大市场规模) 和市场成熟期(消费层次选择)实行差别定价。主要做法是:首先,根据市场行情,对旅游产品进行灵活定价,迎合顾客的消费心理,减少旅游消费成本,增加吸引力,进而提高旅游产品的营销效益。其次,根据捆绑定价原理将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特点的旅游产品捆绑在一起进行定价,如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和千岛湖景区进行整合定价(前者为屯垦文化的代表,后者为自然风光度假胜地)。

(三) 处理品牌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策略

1.打造品牌,树立名片形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旅游需求的提升,旅游已经由原来单纯的资源竞争转变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竞争。菲利普·科特勒(1931) 认为:品牌化是赋予产品和服务一种品牌所具有的能力,其根本就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旅游品牌的建立能够极大地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同时提升旅游地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阿拉尔市应该树立鲜明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从多方面考虑旅游业发展。就阿拉尔市旅游而言,最为关键的有三点:一要充分展示有足够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二要有便利的交通网络;三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可以选择把阿拉尔市4A级景区和3A级景区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加大投入力度,打造出阿拉尔旅游文化名片。

2.明确市场定位,实施产品策略。分为两方面:第一,扩充产品结构。新产品开发是未来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对阿拉尔市来说,应始终树立“以产品开发作为营销先导”的理念,首先,要尽快更新传统产品,对传统线路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其次,不断推出新的有吸引力的新线路,开发新景点、新活动。第二,资源整合,深度挖掘。新疆环塔里木地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分布较为广泛,但从总体上来看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需进行资源整合,深度挖掘。波士顿矩阵将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作为决定产品结构的标准,在进行阿拉尔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整合时,可以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根据表3把阿拉尔市旅游资源分为5个等级,再应用据波士顿矩阵进行分析。

第一,明星类。对于知名度高、市场反应好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重点开发。比如对五级四级资源的开发,4A和3A级风景区(见表1) 的推广、营销、投入力度应加大。第二,奶牛型。对于知名度高、市场反应好但自身资源品味却有限的资源,如三级资源和部分四级资源应当将重点放在挖掘其内涵,突出资源自身特点和优势上。第三,劣狗类,对于缺乏一定知名度,但是却有着高品味的资源优势,如二级资源中的环塔汽车拉力赛、塔克拉玛干自行车穿越赛、阿拉尔昆岗赛事中心、红枣文化节等,则应当将重点放在宣传、促销上。第四,问题类。对于缺乏知名度和保护性较强的资源。如一级资源中的维吾尔族歌舞、刀郎歌舞、古尔邦节、古清真寺等则应当遵从保护原则,挖掘其文化内涵,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做开发。

(四) 提升旅游宣传推广的策略

1.加强宣传推广。要提高阿拉尔地区的知名度,应加大宣传力度,在费用能够承受的条件下,尽可能选择权威性高、受众广的电视台(如旅游频道和综合频道)。区内可邀请新疆卫视拍摄并播放旅游专题节目,与发行量大的报纸联系组织旅游专版,利用广播、杂志、户外广告、交通工具、印刷品等大众媒体和特定媒体进行各种类型的广告宣传,在各车站、机场及高速公路出入口和部分收费站等位置分别设立大型旅游广告标牌,宣传的内容可以是各地风光、路线及相应的旅游攻略。除此之外,由市区政府组织,举办大型历史纪念活动、博览会、交易会、美食节等,并积极申请承办或与其他地区联合举办旅游活动,吸引媒体无偿报道和宣传,扩大阿拉尔旅游的影响力。

2.深化线路整合,加强联动效益。区内线路整合,加强区内联动,环塔里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除了典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外,还有着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等多种旅游资源形式。将各种旅游线路进行整合,加强地区间的联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南疆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五、结论

旅游业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产业,具有环保、低碳、重复利用率高的特点,能够促进就业和整个经济的良好运行。阿拉尔市应该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去开发和推广旅游资源。阿拉尔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开发前景巨大,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只有有效转化为实际可利用的旅游产品,树立现代化的营销理念,采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才能达到展示和推广阿拉尔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2]龚勋. 西昌市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

[3]阮永睿.黄山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36).

[4]郭利娟. 咸阳发展乡村旅游优劣势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 .林业经济,2012,(10):119.

[5]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阿拉尔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旅游发展规划[R].2014.

[6] 章尚正.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7]孟晓霞.周彤.鄂尔多斯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大众商务,2010,(2).

第2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1.旅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是确保“开工一批”,在既定计划内开工建设并力争完成年度计划和工程形象进度,形成有效投资。三墩旅游综合体力争在四季度前完成一期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和一期供地;长濂古民居文化街区项目完成设计方案调整,实施古民居文化街区建筑主体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完成工程量的60%;湖山半岛养生园年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三墩传统文化艺术博览园力争尽早开工实施建筑主体工程。二是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加大投资,发挥效益,凯兴开元五星级酒店力争完成土建基础工程,实施酒店主体工程建设;湖山温泉小镇力争完成一期主体工程。

2.高等级景区创建稳扎稳打。在现有基础上,以创建为载体,以提升为目标,加快景区产品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全力推进__金矿创5A。按照确保2017年,力争2016年完成创建的总体节奏,全力推进新游客接待中心用地场平并力争启动建设工程,实施金矿供水工程,力争完成国家景评委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二是力争完成黄金旅游度假区总规的市级评审和环评的评审以及度假区管理机构设置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再创两个四A景区工作。开展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创4A论证和贯标提升工作。长濂村景区在成功创建3A级景区的基础上,加快古民居文化街区工程和村庄区块的环境整治、立面改造、游览线建设和业态提升工程,为下步创4A奠定扎实基础;四是稳步推进景区提升工程。谋划实施南尖岩景区龙门景点开发、千佛山景区景区入口服务区改建和三期佛文化改造工程、神龙谷景区扩容和拓展工程、红星坪温泉扩建工程等。

3.招商引资工作见实见效。围绕谋储备、抓引进、促落地、见成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做好湖山旅游区环湖公路、水库堤坝等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谋划,为湖山旅游区块项目招商和环境打造奠定基础;二是对黄金省级度假区、清水源景区开发等一批前期工作和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进行重点招商推荐;三是重点做好乡村旅游民宿项目的洽谈,对正在对接的海鸟、华盛达等乡村旅游民宿项目投资商加强沟通,力争促成合作。

4.其他重点工作抓好抓实。一是做好《__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进行再明确,对发展方向进行再明晰,对发展布局进行再优化,对发展举措进行再强化,找准找对符合县情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做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工作,对照国家旅游局新修订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完成三年计划的阶段性目标,抓好建设提升工程。

1. 加快政策制定,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加快特色旅游村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力争8月底出台管理办法,并评定出__首批特色旅游村。同时委托专业团队制定我县民宿评定标准及管理办法,保障民宿科学、有序发展。

2. 加快产品打造,丰富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实施农家乐综合体、乡村旅游景区化示范村建设等加快现有农家乐产品的提档升级;同时加快车前、珠村畈、大洞源等中高端民宿产品建设,填补我县中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空白。

3.探索产业融合,增加乡村旅游收入。探索通过产业融合,将__超高的乡村旅游人气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收益,鼓励开发例如果蔬采摘、蔬菜采摘+乡村民宿旅游类型旅游项目、产品,通过乡村旅游增加我县原生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将我县原生态农产品包装成各类旅游商品,以点带面,营造一个乡村旅游点带动一方农产品旅游商品销售的局面,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旅游富民强县。

(三)以市场营销为突破,推进县域旅游品牌建设

1.加强活动宣传。利用节庆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对宣传效果的放大作用,以夏季举办的北界红提节、应村乡自行车爬坡赛、高坪乡村爱情节、生态体育运动年等节庆活动,宣传展示__高山避暑、运动休闲、蔬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活力和魅力;联合景区、乡村旅游点共同策划主题活动,每个季节都推出不同主题、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围绕专题活动开展营销宣传,力求形象宣传与吸引游客相辅相成。

2.深入开展专题宣传。针对主要针对客源增长较快的苏南各主要城市,以及上海等地开展了专题推介活动,下半年在福建闽北城市、福州、温州等地开展专题推介活动,同时继续保持上半年各主要城市的宣传推广、巩固取得的宣传成果;针对杭长高铁的开通,以及年底丽水通高铁的契机,做好高铁游的宣传推广,将宣传推广的纵深沿高铁沿线的城市逐步推进,开辟新的宣传市场。

3.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升级__旅游公众微信号的功能,强化微信平台的宣传效果;继续开展游客车辆来源地分析系统的建设安装工作,力争日趋完善我县的游客大数据收集系统。

1.深入标准化建设不懈怠。对《关于推进非星级酒店服务质量规范的实施方案

第3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呼伦贝尔 城市品牌 视觉形象塑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由原本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转移到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上,旨在通过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塑造来提升城市发展的实力。作为内蒙古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呼伦贝尔有辽阔的草原、浩瀚雄伟的原始森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突出的区域优势,造就了呼伦贝尔独一无二的魅力,对塑造和传播城市品牌形象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目前,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富有生命力、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呼伦贝尔城市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对呼伦贝尔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呼伦贝尔具有以下的优势:在地域方面,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草原”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亚洲最美湿地――额尔古纳、中国最大原始森林――大兴安岭。在文化方面,呼伦贝尔是蒙古族的发源地,并且是“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聚居地,还具有俄罗斯族异国情调的地域文化,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文化。在发展愿景方面,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提出在未来城市品牌的定位方面,不仅要建立在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还须着眼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态势。这些为呼伦贝尔进一步塑造好作为具有绚美民俗的北方少数民族特色风貌的草原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寻找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形象的核心理念

呼伦贝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将城市的地域特征、草原文化、多彩民俗的特点作为塑造城市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通过深入调研,笔者认为,深厚的草原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基础。这些特征是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形象差异性定位的支点,具有差异性和前瞻性。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应该是以打造草原风光为主,草原文化、多彩民俗为特色的城市。城市品牌核心理念确立后,为了充分体现城市理念及核心价值,可将城市品牌的核心定位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提炼,并确定出城市Slogan(口号):观大美草原,赏绚美民俗。

二、确定城市文化的品牌视觉基因

通过对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分析,可以寻找到城市品牌文化的视觉基因。在收集到的诸多代表着呼伦贝尔城市文化的视觉元素中,依据识别性、差异性和前瞻性原则,进行仔细的分类与筛选。从地域特征上,笔者寻找到了地域环境文化的基因――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雄鸡之冠、陆路口岸;从文化特征上,发掘民族文化基因――那达慕、狩猎、捕鱼、撮罗子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从时代特征上,发掘精神动力的文化基因――积极向上、民族交融。

三、塑造呼伦贝尔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识别方案

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将城市品牌的核心理念通过直接、简练、形象、具体的视觉语言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公众能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直接接收到城市品牌形象,并对城市特色以及发展理念产生认同并识别。这是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升华,使其更直观且鲜明有力,为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形象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传播效应。

(一) 设计城市品牌视觉形象标志

呼伦贝尔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标志设计,其整体创作思路以表现“观大美草原、赏绚美民俗”这一独特的城市Slogan。标志的核心形象是以眼睛为主要视觉元素,柔美的曲线勾勒出眼睛的外形。标志整体造型是延展开来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五彩的睫毛代表呼伦贝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四季风光,贴切反映出城市口号。这一标志不仅在视觉上清晰的传达出了呼伦贝尔的地域及人文特点,也更加突出了作为旅游城市视觉享受的属性。

(二) 设计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辅助图形

对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辅助图形设计,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现“观大美草原,赏绚美民俗”这一独特的内涵理念,进一步渲染城市品牌的形象个性,形成更具识别性与视觉冲击力的形象体系。辅助图形的设计沿用标志设计的整体框架,眼睛与睫毛的轮廓不变,在其边缘用细线勾勒,曲线的柔美表达出呼伦贝尔多姿多彩的风情,博大宽广的胸怀。大草原上的各种民族风情元素,如勒勒车、草原、民族服饰等作为辅助图形中眼睛与睫毛内的填充内容,丰富了城市品牌的视觉传达效果和营造出品牌的系统性。此外,辅助图形具有形状和比例方面的灵活性,可在不同环境和媒介中充分表现,使品牌形象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效果。

四、制定呼伦贝尔城市文化品牌视觉形象的推广策略

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建立以后,要进一步宣传推广,让城市的视觉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为城市的推广和营销服务。应整合利用主流媒体,辅助以网络、新媒体等其他手段展开360度品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重点考虑推广策略、竞争对手及其他宣传方式的配合,注意与细分市场相吻合,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推广。如举办旅游品牌推介会和文化节庆活动时,可采用脉冲式排期,确定城市品牌宣传广告的排期、播出时段与密度,即在电视广告持续不间断播出的基础上,根据销售或需求的时机间隔性,在需求期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并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广告形式,形成有规律的脉冲式排期。加强城市品牌的精心管理与维护,抓住核心价值定位,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整合营销,才能使传播工作富有成效,从而促使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结语

呼伦贝尔市想要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就要在塑造城市品牌视觉形象与管理上做到未雨绸缪,积极打造城市品牌化之路。以城市运营的理念,持续、科学的推进城市市场化、城市品牌化与城市精神化战略。力邀专业机构与城市最高管理者一起作为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塑造的管理团队,进行系统的整体策划,再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持续不断地经营和推广,借助完整的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系统来扩大知名度,使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形象能够正确、规范、永续、健康的发展。

(注:本文为2012年度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提升内蒙古城市文化品牌的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C112)

参考文献:

[1]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第4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消费供给专项攻坚的要求,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适应差异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创新举措、落实责任,统筹促进传统和新兴消费、城市和农村消费、商品和服务消费、规模与品质消费,坚决控制减量、稳住存量、扩大增量,力争实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为全县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促进城乡消费。积极组织本地各大中型批零住餐企业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大力开展“欢乐购”、“让利打折”、“年货节”、嘉年华等促销活动。组织县内企业、、双杰等重点大型商超,围绕农村消费,利用乡镇每月固定的集市,开展以“迎新年、赶大集、促消费”为主的“送货下乡”活动,满足农村消费的同时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加强本地特色商品和品牌的宣传推广,开展本地特色产品“进超市”、“进社区”活动,为本土品牌产品搭建长期销售平台,提高本地特色商品和品牌曝光度;举办第二届“豐年货大集暨贫困村特产促销活动”,组织县内和域外招商的农产品企业开展“助力消费扶贫对接会”活动,2020年,继续开展消费扶贫“五进”长春活动,持续扩大特产走出去范围。通过开展“促销费”、“搞对接”、“进省会”等系列农商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县消费扶贫工作。

(二)稳定汽车消费。督促汽车销售企业以国家最新出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为契机,抓住汽车更新换代时间节点,大力宣传新能源车型购买补贴,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满足人们的汽车消费升级需求。引导一汽丰田宝友4s店、广大汽贸等汽车销售企业,通过购车让利、零利率、以旧换新等促销手段,开展“双12汽车销售团购会”、“周年店庆活动”、“2019收官之战专场团购会”等3场汽车促销活动。同时,完善、扩大汽车销售、保养、维护等服务网络,推动农村汽车消费。

(三)鼓励成品油消费。组织全县各中石油加油站以及汇程加油站等域内较大成品油流通企业,围绕“会员优惠”、“消费立减储值折扣”等主题开展系列促消活动,扩大成品油销售。

(四)升级家电类消费。组织引导县内海尔等大型家电类企业开展以旧换新和家电促销活动。协助秋力家电开展“我们正青春,秋力20年寻找同龄人”系列促销活动,以及秋力家电和五菱汽车携手联合开展“买家电、抽大奖,宝骏310汽车开回家”活动,实现汽车销售与家电零售额双增长。

(五)活跃餐饮消费。通过政府搭建消费平台,引导首届美食大赛获奖餐饮单位和县内特色饭店积极、广泛参与,聘请县内名厨、专业面点师傅以电视录制、网络直播的方式在东直园、天东阁、大福源红牛馆等知名饭店现场制作特色菜品、特色面点主食,开展“名店品名宴”、“名厨做名菜”、“名师做面点”、“网红品美食”等系列活动,促进餐饮消费。同时组织其他以狗肉、驴肉、铁锅炖、农家杀猪烩菜、清真为主的知名餐饮单位开展“消费满立减”活动和录制菜品视频转发赠送指定菜品的方式开展“我要当网红”等各类促销活动,积极推出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特色美食,不断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扩大本土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针对域外消费者指导商家通过网络宣传开展“品美食滑向海冰雪”活动,将美食与文旅相融合。委托第三方开展“我为美食做代言”活动,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来宣传推介美食。

(六)推动商圈消费。支持、、等商贸企业围绕传统节日开展贴近生活、特色鲜明的商品销售活动,繁荣节日市场。组织大型商贸企业参加第二届上海进口博览会,扩大智能家居、优质食品等消费品进口,满足城镇居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组织本地商贸流通企业、电商企业,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促销活动,指导、通过建立“内购优惠群”、“千人团购群”,以视频“秒杀人气商品”、群管理员“私人订制”、群小二“专职跑腿”的方式开展网络模式销售,同时协助商家与“美团”加强合作,以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消费。

(七)繁荣夜经济。推动兴东、、等商贸企业延长营业时间2-3个小时,通过实施放宽夜间管制,利用烧烤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娱乐休闲一条街、网红推介等方式开展夜间售卖、促销等活动,满足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时间的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夜间消费氛围。增设连接主要餐饮休闲街区、购物街区的城市夜间公交线路,并根据客流和消费者需求适时延长营运时间。积极和城市管理、交通、公安、环保等部门加强衔接沟通,将夜间消费区域纳入城市亮化美化工程,对餐饮街区、购物街区及区域内建筑实施不同主题风格的亮化美化,鼓励商家设置霓虹广告和亮化灯饰,提升街区夜间消费、休闲体验,活跃消费气氛。借助县老城改造契机,在凤凰城小区西侧路段打造成以旅游商品为主的半封闭式一条街,将墨宝文化园、旅游商品街、电商孵化基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八)扩大冰雪旅游。积极配合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持续打造冰雪旅游品牌。以向海保护区为平台,开展“冰雪嘉年华”、“冰雪旅游季”、“冰雪度假周”系列活动,加强冰雪旅游合作,集中展示推介“国家级湿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扩大“湿地冰雪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九)支持网红电商。充分发挥我县电子商务优势,积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新形式。依托省政府举办的“中国网红行”活动平台,谋划举办“县首届网红直播带货”活动。活动以我县特色农产品为主,重点打造一批市场占用率高、网络销量高的产品。

三、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建立商务、发改、文广旅、电商中心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调度、及时通报,确保工作落实。

(二)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制定符合实际的“消费供给专项攻坚行动方案”,针对本地消费市场增长的热点、特点、难点研究具体对策,申请专项促消资金对重点消费领域的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促销补贴。

第5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狭义的医疗旅游是在具备一定的旅游保健、疾病防治、急救护理、康复、美容、疗养等知识的前提下,为提供旅游者亲近自然的机会和环境,倡导旅游者参与健康时尚旅游活动,让旅游者开阔眼界、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广义的医疗旅游是指健康旅游,即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理念,强调通过旅游发展,在满足旅游者身心健康需求的同时,促进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改善和居民身心健康。本文所指医疗旅游即是广义的医疗旅游概念。

国际医疗旅游是指人们由于常住地的医疗服务不够完善或者太昂贵,被异地(尤其是异国)价格低廉、具有特色的医疗、保健、旅游等服务所吸引,到异地接受医疗护理、疾病治疗、保健等医疗服务与度假、娱乐等旅游服务的过程。国际医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保健方式,它寓休闲于治病,寓治病于休闲。将医疗、美容、健身、娱乐、休闲度假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国际医疗旅游最显著的特点。国际医疗旅游为病人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外在环境,并能帮助病人营造愉悦的心境,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身体的康复,而身体的康复又能促使精神面貌的好转,二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1.国际医疗旅游是最高价值的健康产业。医疗旅游是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产业,是全球外包服务业价值链条中最高价值产业的领域,近年来在各产业中异军突起。医疗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美国为例,为了获得廉价医疗服务,2010年到境外参加医疗旅游人数将增至600万人,且其目的地多为亚洲国家。据预测2010年国际医疗旅游行业的年营业额将上升到400亿美元。医疗旅游已经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多国家都把医疗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予以扶持和发展。例如印度、泰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

2.有利于提升北京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可以促进北京医疗机构升级为国际办医水平,创造健康事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为患者或公众提供安全、可靠和可信的国际化水准的医疗照顾;其次,创新医患之间合作、和谐、信任、安全和保障的氛围、制度和体系,倡导就医文明,彻底改善医生的执业和服务环境;最后,通过国际医疗旅游可以催生国际认证体系下的国际医院(或医院国际部)和国际医生,提高北京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旅游的国际经验

国际医疗旅游的兴起使医疗业出现全球化的趋势。以往到国外看病的大多是寻求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欠发达国家的高收入者,如今国际医疗旅游是以发达国家居民到发展中国家寻求收费低廉、质量上乘的医疗服务为主的反向就医。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国际医疗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则成为国际医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世界主要地区开展国际医疗旅游经验如下:

1.亚洲:亚洲目前正成为全球“国际医疗旅游中心”。国际医疗旅游每年为亚洲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东南亚更是国际医疗旅游的中心之心。早在20世纪70年代,泰国就以独特的变性手术成为了国际医疗旅游的首选地。随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的国际医疗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印度成为了全球最受青睐的医疗旅游目的地。2003年印度接待国外求医游客有15万人次,且这个人数每年大约递增15%。2004年马来西亚的国际医疗旅游者从2000年的7万多人增至10万多人。泰国仅Bumrungrad医院每年接待的100万人中,就有近一半是外国病人。

2.欧洲:欧洲的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备受关注,瑞士、德国、匈牙利、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都是有名的国际医疗旅游接待中心。最近几年,欧盟大力投资国际医疗旅游,用于发展旅游业近7800万欧元,很大部分用于医疗保健旅游,欧盟成员国的很多社会保障机构还为国民支付匈牙利温泉医疗的费用。

3.中东:中东国家具备高质量医疗旅游优势。擅长治疗女性不孕不育的约旦是中东医疗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地;沙特阿拉伯随着朝圣旅游的旺季,以美容、牙科为主的医疗旅游也兴盛起来;但在医疗技术与成本上领先中东的是伊朗,一个心脏搭桥术在美国、土耳其需$1.8万、英国要$4万、在伊朗仅需$1万;而迪拜、黎巴嫩等正由国际医疗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向医疗旅游目的地转变。中东虽无东南亚医疗收费低廉的优势,但他们坚持“以质取胜”,如迪拜修建卫生保健城,引进了大批德国一流医生。

4.拉美:目前拉美医疗旅游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整形美容方面,如阿根廷和巴西。它们收费低廉(不到美国的一半),吸引了众多美国人前往整形美容,使得加勒比海沿岸国家虽然距离美国很近,却只能努力发展特色医疗专科以增加吸引力,如古巴的皮肤专科。此外,南非的整形美容也在世界医疗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京市国际医疗旅游SWOT战略分析

SWOT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及威胁等列举出来,并将其相互匹配,从而获得决策性结论。该法有助于决策者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最多机会处,同时找到劣势,结合和参考竞争对手状况,得到自己差异化发展战略。北京市国际医疗旅游SWOT战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优势(Strength)

1.医疗旅游成本低廉。价格差异是现代医疗旅游发展最大的魅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医疗旅游价格相对低廉,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物价水平、药品价格、旅游价格等方面。平均价格甚至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

2.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拥有丰富且优质的天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掘成医疗保健旅游资源的潜力,是开展医疗旅游理想地区之一。

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北京市具备丰富的优质医疗技术资源,医疗硬件设备完善,医疗技术先进,可以提供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手术和治疗服务。目前国际医疗旅游需求可分为“治”为主和“疗”为主两大类。这些项目北京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3.中医疗养传统优势。传统中医独具特色,在疾病预防、养生康复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治疗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近些年中国中医在海外的影响也不断增强。

4.国际化程度高、辐射面广阔。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对国际医疗旅游者具有较强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

1.观念和服务较为滞后。北京市的医疗旅游尚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医疗机构医疗旅游观念亦较滞后,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尚存在一定差距,缺乏竞争力。

2.语言沟通尚存障碍。中国医疗机构无语言优势,国内医院即使是大型医院内无语言交流障碍的医护人员过少,加至双方在行为心理、思维方式等中外文化方面的差异,容易致使信息交流不便,影响医疗旅游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及安全感,不利于医疗旅游的开展。

3.医疗机构国际认证滞后。医疗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考察其医疗服务质量及效果,JCI认证作为各国医疗服务国际认证与国际医疗服务形象的评价标准,已经被广为接受。而中国国内许多大型综合医院尚未得到世界医疗界认可,国内仅有五家医院通过JCI认证(北京市1家),不利于医疗旅游的发展。

4.医疗旅游管理不规范、相关法令和政策不完善,使医疗旅游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而这一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医疗旅游的声誉及其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Opportunity)

1.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中国的医疗旅游产业还没真正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国内的中产阶层会更加关注健康,另一方面国外的游客前往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北京市健康旅游的优势也会日显突出。

2.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北京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奥运会的召开使世界各国居民对北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加快发展北京国际医疗旅游是很好的机会。

3.世界城市建设。北京既是中国的首都,又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城市,国际交流与合作频繁,这是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最佳机会。

四、威胁(Threat)

1.竞争环境激烈:亚洲目前正成为全球“国际医疗旅游中心”,周边国家和地区医疗旅游蓬勃发展,例如印度、泰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等国际医疗旅游发展已经呈现领先优势,对北京具有一定的威胁。

2.国内顾客外流:在发达国家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富贵人士住在医院临近的别墅等待就医、手术、康复。在瑞士的医院就有不少中国人在接受昂贵的美容手术。新兴和发展中的其它亚洲邻国或地区,如台湾、新加坡、印度和泰国等国际医院也加大了对我国患者的吸引,使中国成为其健康医疗旅游者最大增长国家。

五、战略选择

北京市国际医疗旅游SWOT分析矩阵图如图1所示:

结果分析,北京市国际医疗旅游应采取SO战略,充分发挥杠杆效应,通过北京的内部优势撬动外部机会,大力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促进健康产业、医疗服务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政策建议

1.建立北京国际医疗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卫生系统与旅游系统协调机制,在北京市卫生局和旅游局分设国际医疗旅游处,在北京市医院协会设国际医疗旅游专业委员会。旅游部门与医疗机构要相互协调,及时化解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医疗业与旅游业的对接与联动以实现共同发展。

2.构建北京国际医疗旅游管理机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市医疗旅游市场进行规范,从准入体系、评价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例如要严格审查医疗旅游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规范各旅游点的服务收费标准等,促进北京国际医疗旅游市场有序发展。

3.积极进行大型医疗机构试点。选择一、二家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服务与设施精良的医院(包括有实力的民办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试点和探索。引导试点医院设置国际医疗旅游服务项目及相关流程,逐步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项目。在注意防止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被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所侵占的同时,探索构建有能力承担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高端医疗园区和医疗团队。这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战略课题。有必要认真、系统地进行研究。

4.规范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流程。据海外医疗与旅游机构的实践,在医疗旅游的前期,游客与医疗服务机构一般通过英特网或者医疗旅游服务中介公司进行联系。首先,医疗服务机构面向外界有关特色医疗项目,病人了解这些医疗信息以后,向医院介绍自己的病情与要求,医院据此做出科学的分析并拟定特殊的治疗与旅游方案,若病人同意医院给出的方案,医院或中介机构就办理预订机票、办理签证等手续,然后病人直接飞往目的地接收全程治疗和旅游服务,最后,医疗旅游者身体康复,并且享受旅游服务以后返回常住地。可参考规范北京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流程,并可因地制宜进行优化。

5.加强国际医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加强两方面的人才建设:一方面是国际医疗旅游管理人才,从国际医疗旅游主管部门(卫生局、旅游局)、医疗机构选送部分人员赴国际旅游开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更新观念,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人才,对医疗机构、旅游部门相关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语言培训,为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6.创建北京特色中医保健国际医疗旅游品牌。目前国际医疗旅游竞争较为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北京可以充分发挥医疗技术水平优势,尤其是要创建中医保健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建设一批集医治康复、养生保健、观光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旅游点,积极开拓中、高档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形成北京独具特色的医疗旅游品牌,吸引更多国外旅游者的目光,形成中医保健的文化潮流。

第6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结合各旅游目的地机构和金旅雅途提供的各种服务,通过互联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整合粤港澳三地的各种旅游资源和营销资源,为粤港澳旅游区提供有别于传统营销方式的高效的营销服务,促进粤港澳旅游区域化的形成和深化,及国际化的粤港澳区域旅游品牌的形成和推广,形成强大的营销合力。

国内外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其重心向亚太转移,我国的旅游业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均已跃居世界前列。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全国首个旅游信息化试点省份,广东省在加强自身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整合珠三角区域资源,联合港澳地区成功推动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的建设,并顺利实施其一、二期工程。

市场驱动建设

一项统计数据表明,香港同胞占内地入境总量的72.6%,全年入境的香港同胞5288.69万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为1796.15万人次,占到过夜旅游总量的66.4%。与此同时,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与赴内地的团体游客也分别呈大幅增长趋势。此外,一方面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旅行社在销售珠江三角洲的线路,另一方面粤港澳的外国游客均逐年稳步增加,出现出、入境游共同增长的局面。

面对巨大的旅游市场,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粤港澳旅游圈形象,有利于三地旅游业的发展,广东省也将因此受惠。但在规划建设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之前,广东省旅游局却发现相关旅游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不容乐观。

广东499家旅行社中有352家建立了网页,但只有21家有独立域名;广东7000家宾馆、酒店、招待所中1035家建立网页,但其中有在线订房业务的只有18家;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有18个市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但是包括信息查询、电子商务等在内的业务开展却一直不成熟。

市场需求逼迫广东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由此起步。

信息互联互通

对粤港澳的游客来讲,最让人头疼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奔波于不同的网站、信息平台、营销网络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而且信息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也得不到保证。

因此,建设伊始,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就注重与各种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先后实现与中国旅游营销系统、广东旅游电子政务网、广东旅游管理业务网、港澳方面的旅游管理机构网等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并为希望连入DM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企业提供标准接口。与此同时,还提供自助建站系统,旅游企业可通过此系统自动建立网站,并通过调用DMS上各种营销功能而建立企业旅游营销系统,大幅降低旅游企业信息化投入。

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在多个层次与粤港澳及全国各地的DMS、其他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互联互通,综合起来可以表示为网络互联、数据库互通、内容互动。

在数据互通上,粤港澳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来自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各地市最新的目的地旅游信息数据库,又为国家旅游局的中国旅游公共商务数据库提供数据,实现全国各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数据库互连和数据共享,同时与省、区域、国家的其他各级系统充分配合,提供和交换必要的资料和数据。

在信息内容上,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实现活力广东网的信息和内容管理,同时与广东省各地市目的地网站的信息和内容管理系统连接,形成多级的内容动态交互关系,由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旅游资讯信息收集机制,收集全面、实时、权威、准确的旅游信息,完善粤港澳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

活力广东网、香港旅游网、澳门旅游网通过多级内容管理系统与广东省各地市目的地网站、国家旅游局公共商务网(金旅雅途网)、全国各省市目的地网站实现内容层的互连和交互。这个内容互连的多级内容管理体系,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完整的旅游信息内容管理和流通渠道。

区域联合营销

人未动,通过“手机门户”就可查清旅游线路,预订酒店,往返车票也都订上。这是前不久北京游客小张前往粤港澳旅游的切身体会。

通过一二期建设,粤港澳旅游信息平台系统顺利实现了提供旅游信息的收集、处理、、更新等功能。旅游资讯查询、手机掌上通、GPS导航定位及网络电视等服务,在统一信息平台基础上,能够方便地提供给游客。同时,平台还广泛支持传统营销方式和业务,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旅游营销信息,可通过CMS(内容管理系统),处理、生成并发送到传统媒体和印刷品上。

第7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形象 构成要素 旅游决策

一、引言

旅游目的地形象(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TDI)这一概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旅游者消费决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和竞争分析的参照指标,因此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综合各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各种定义,笔者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指个人或团体对一特定旅游目的地所抱持的感知、印象、偏见、想象和情感思考的表达,是对该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认识、观念的综合,也可是个人或团体对旅游目的地整体的信念、想法及印象。形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政治经济状况、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工具。在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中,形象的塑造是核心问题。

在日益重视形象和品牌的今天,如果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独特的品牌形象及精彩的宣传推广口号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具有突出的形象包装和过目不忘的宣传识别口号的目的地,在竞争中往往享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因此,如何塑造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是各级旅游市场开发推广部门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二、旅游目的形象的构成要素

Pike(2002)的研究指出,从1973年到2000年总共有142篇研究报告探讨目的地形象。由此可知,目的地形象对于旅游地区、国家的旅游业者与政府的重要性。因为目的地形象可以影响旅游者对于当地旅游的认知与目的地选择行为等,所以旅游营销者一直很注意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Reilly,1990)。目的地形象具有复杂性、多重性、相对性与动态性等多种特质,可以作为旅游区管理实务的有效工具(Gallarza et al.,2001)。

Mayo(1975)在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方面较早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在旅游客心中有三个基本重要的维度,包含景色(scenery)、拥挤程度(congestion)与气候(climate)。他认为对大部分旅游客而言,理想的目的地应要有很多优美风景、不应挤满太多人与工业、最好不要有污染、能提供很舒适的气候。

Moutinho(1987)指出形象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知晓(awareness),指游客对旅游产品知道的所有信息;态度(attitude),指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感觉和信念;期望(expectation),指游客希望从旅游产品中所获得的利益。同时,Moutinho研究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即是消费者对该旅游地的态度。并且该态度形成的来源特别是根据消费者的感觉,而不是知识。若以函数形式表现即I=f(AW,BA,EX),其中I=旅游目的地或服务的形象;AW=对该旅游产品智晓的程度;BA=对该旅游产品的信念与态度;EX=对该旅游产品的期望。

Gunn(1988)提出形象包含原始形象和诱发形象,而Fakeye、Crompton(1991)则根据Gunn的理论,再加入复合形象的概念。其中包含了内定性(desingative)和评价性(appraisive)的形象。1989年,Embacher和Buttle提出形象应包含认知和评价二个组成部分。

后来,Gartner在1993年将其扩展,他认为形象应该是由认知、情绪和意向三种相关因素发展而来,认知组成部分是所有的信念和可评估旅游目的地属性总和所形成的概念,情绪组成部分则依据游客个人所追求的旅游动机或利益而定。若游客感受到他所追求的价值,便会为旅游目的地提供旅游意向(Gartner,1993)。

Echtner、Ritchie在1993年利用文献搜集及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将原先360项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描述缩减为最后衡量的属性的35项测项,由较具功能性形象属性至心理性形象属性,从而建构了其概念架构发展图(如图1)并归纳出构成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组成部分:旅游目的地应该具有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以个别属性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及非属性为基础的整体性旅游目的地形象。此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涵了较实体的功能性特征与较抽象的心理性特征。旅游形象的范围可以从一般性的功能与心理性特征到较具独特性的特征、事件、感觉以及气氛。另外,Echtner和Ritchie建议在衡量旅游目的地形象时,结构与非结构问卷同时使用能够较完整衡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属性。

Milman与Pizam(1995)回顾Reuland、Coudrey及Fagel在1985年的研究,认为旅游经验是一种综合各种不同产品与服务体验的混合物,所以一个旅游地的形象可说是对构成旅游经验的个别要素或属性的形象总合。为了研究的方便,他同时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由三个组成部分组成:产品(景点的质量、成本、独特性)、行为与态度(旅游地的居民会与游客有所互动)环境(气候、住宿质量与类型、安全)。

Baloglu和Brinberg(1997)以情感形象(affective images)来衡量各旅游国家的旅游形象,并以愉快―不愉快、放松―苦恼、新奇―疲倦、兴奋―苦恼等情感成分针对11个国家进行多元分析,以平面空间展现前述概念,即如图2。

后来,Baloglu和McCleary(1999)指出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测量,必须至少要对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知觉的/认知的评估(perceptual/cognitive evaluation)、情感的评估(affective evaluation)以及整体的形象(overall image)。因此在构建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给游客带来的感受。

透过上述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的探讨可知,目的地形象因研究出发点不同而各异。总的来说,游客必需先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所知觉,才能形成对于旅游目的地态度、期望与形象。我们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应该包含产品质量、整体环境(自然及社会环境)以及游客个人认知情感等部分构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旅游决策

Crompton(1979)指出,当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形象间差距越大,游客会选择此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越低。他同时也指出游客是否重游旅游目的地,也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而且,Ahmed(1991)进一步指出很有可能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而不是实际的信息,影响游客选择参访某个旅游目的地。

1、旅游行为与旅游决策

旅游行为由一连串的决策所构成,如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型态、停留时间、食宿方式等。Mathieson和Wall(1982)提出一种模式来说明游客决策过程,他们认为游客社经特性(如年龄、教育程度、收入、个性和经验等),常常影响个人的态度、需要及动机,因而左右了他们的决策行为,而旅游特性和旅游目的地特性则为影响整个决策过程的两大变量。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正面与否和信息寻求量的多寡,二者间有密切的关系。最后获得的满意程度评估,则将影响以后的决定(如图3)。

Foster(1985)认为旅游决策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旅游目的地特性、推广刺激和其他影响变量等。由此四个影响因素产生旅游欲望,游客便开始着手收集信息,再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各种方案的评估,最后做出购买或订购下一游程或是假期的决策并产生旅游行为(如图4)。

由上可知,旅游行为的发生必然经过一系列的决策,而影响决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必须考虑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其旅游行为产生的作用。

2、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决策的影响

Gartner(1989)指出,游客是基于某个特定目的地是否能满足其本身所需利益,而在众多的旅游地中选择一特定目的地前往旅游,是旅游目的地形象所形成的经验期望。因此,拥有有力、显著的,与良性的形象的旅游目的地,会受旅游者喜爱,将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

Um、Crompton(1990)的研究也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特征与游客决策的互动关系(见图5)。其架构除涵盖外在环境与内在个体因素,在个体不同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外,亦强调不同分段所产生的不同选择群,同时其认为游客可能会经由一套对属性认知的简化过程(由抽象化至具象化)筛选并决定其最终之目的地。

游客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游客心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这个影响起于选择假期旅游目的地的阶段(Johnson、Thomas,1992)。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乃受其对于旅游目的地之感知、整体的熟悉度与/或是特定的知识所影响,较为游客所喜好的目的地感知,从其他竞争的旅游目的地中,被游客选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更高。因此有力与清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可以增加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属性的信赖,与增加选择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倾向。Milmand、Pizam(1995)指出,当游客对旅游过的目的地有正向形象时,会驱使游客重游该地。Kolter、Bowen和Maken(1996)则是更进一步思考,形象是否会影响游客对于质量的感知与满意度,且形象是否会透过对于质量与满意的影响,进而影响游客的相关购后行为。

McClellan(1998)提出游客参访旅游目的地的决定不只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可能表现,也取决于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属性与形象的感知。Berendien(1998)认为旅游目的地的质量不是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推动力,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如何满足潜在游客的需要与期望才能促使游客前往该旅游目的地。Binge、Sanchez、Sanchez(2001)更对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否对旧地重游造成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其研究结果指出形象除了对游客旧地重游直接影响,也会透过游客对于质量的认知结果与其满意度所造成的影响,间接地影响顾客是否旧地重游(图6)。所以,旅游目的地良好的综合形象,尤其是高满意的服务必将为旅游者决策提供有力的判别依据。

四、结语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要素因研究目的地不同而说法多样,我们认为必须具有产品质量、整体环境(自然及社会环境)以及游客个人认知情感等部分构成部分。正因为目的地形象要素中强调游客的知情意,这也是游客在进行旅游决策行为时最先会考虑的要素,所以要使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促动旅游者进行证明评价,进而做出旅游决策,产生旅游行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完善必须考虑各构成要素,尤其要注重对客过程的优质服务与环境营造。这样,优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必将成为旅游品牌,推动游客做出旅游决策,使旅游行为产生良好的综合效应,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属2011年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后续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Baloglu,S.,Brinberg,D.Affective image of tourism destina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spring,1997.

[2] Baloglu,S.,McCleary,K. W.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

[3] Bigne,J. E.,Sahchez, M. I.,Sanchez, J.Tourism Image,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 Behaviour: Inter-relationship[J].Tourism Management,2001(22).

[4] Crompton,J. L.An assessment of the image of Mexico as a vacation desti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upon the image[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9,17(4).

[5] Echtner,C.M.,Ritchie,J.R. B.The Measur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3,31(4).

[6] Embacher,J.,F. Buttle.A Repertory Grid Analysis of Austria’s Image As A Summer Vacation Destina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9,27(3).

[7] Fakeye,P.C.,J.L.Cromption,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First-Time,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2).

[8] Foster,D.Trav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Z].Houndmills: Macmilla Eduation Ltd,1985.

[9] Gartner,W.C.,& Hunt,J.D.An analysis of state image change over a twelve-year period(1971-1983)[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7(26).

[10] Gartner,W. C.Tourism Image:Attribute Measurement of State Tourism Products Using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Techniqu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9,28(2).

[11] Gartner,W.Image Formation Process,In Communication and Channel Systems in Tourism Marketing M. Uysal and D. Fesenmaier,eds[M].New York: Haworth Press,1993.

[12] Goodrich,J.N. A New Approach to Image Analysis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7,16(3).

[13] Gunn,C. Vacationscapes: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8.

[14] Gallarza,M. G.,Gil,I. S.,Calderon,H.G., Destination image to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9(1).

[15] Hunt,J.D. Im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5(13).

[16] Johnson,P.,Thomas,B.The Analysis of Choice and Demand in Tourism,In:P. Johnson, & B. Thomas (Eds.),Choice and Demand in Tourism[M].London:Mansell,1992.

[17] Lynch,K.The Image of the City,Textbook,M.I.T,1960.

[18] Mathieson,A. and Wall,G. Torusim: 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2nd edit,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1983.

[19] Milman,A.,Pizam A. The role of awareness and familiarity with a destination:The central Florida cas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5,33(3).

[20] Moutinho,L. Consumer Behaviour in Tourism[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87,21(10).

[21] Phelps,A. Holiday destination image-The problem of assessment:An example developed in Menorca[J].Tourism Management,1986(9).

[22] Pike,S.Destination image analysis-A review of 142 papers from 1973 to 2002[J].Tourism Management,2002(23).

第8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__年12月,太原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智慧旅游第二批试点城市,这既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新的挑战。为此,市政协把“加快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列为今年常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8月上旬,由市政协张政副主席带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调研组吸纳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委员,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智慧旅游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我市智慧旅游建设进展情况,并深入到新晋商联盟国际旅行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公司太原分公司等单位视察,观看我市智慧>!总结提炼,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是推进旅游消费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经营科学化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化服务业转型,建设“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发展“智慧旅游”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__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20__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20__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等18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12月,又批准天津、广州、杭州和太原等15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解放思想,大胆试验,改革创新,摸索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需求

从全球看,在线旅游因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已在旅游市场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在线旅游市场所占的比例越大。20__年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为9100亿美元,其中线下交易额为6260亿美元,线上交易额为2840亿美元,已占到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的31.4%,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在线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空间巨大。可以说,智慧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智慧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目前看,传统的旅游产业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和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只有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便携式上网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批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信息化水平,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了在线旅游人数,改进了旅游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增加了旅游收入,凸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

二、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去年经国家批准我市为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来,更加激发了我市旅游管理者和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责任,迈出了积极的探索步伐。先后建立了太原旅游信息网、整合了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资源,使旅游信息得到有效链接和充分延伸;自主研发了旅游电子合同,已在全市旅行社推广使用,得到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肯定和赞同;在48家星级酒店安装了旅游触摸屏,将全市所有旅游信息延伸到酒店,向游客提供了方便;策划拍摄了以反映太原市

文化特色的微电影《太原印象》。与此同时,市旅游局还组织专人赴杭州、武汉、南京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具有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四大功能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实现“尝并州美食,住清凉圣境,行汾河两岸,游锦绣龙城,购三晋特色,享唐风晋韵”的美好愿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与其他试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有差距

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唤起各级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然而调研中我们感到,有部分领导、旅游行业职工和群众,对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对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认识还不够统一,在领导层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在企业层面、社会组织与个体的认知上,还没有实现很好的普及,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共享有差距

多年来我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存在着多头管理、职权交叉等现象,虽然在旅游景区的条块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和智慧旅游的新要求,原有的体制壁垒和障碍逐渐显现出来,不仅影响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旅游产业的科学管理,更不利于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有差距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每年用于旅游事业的预算经费仅400万元。相对于郑州市每年6000万、武汉市每年5000万,长沙市每年3500万和南昌市每年2500万元旅游经费,差距比较大。因此,我市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仍没有专用机房,没有防火墙和安保认定,不具备软件研发的条件。与同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南京、武汉、杭州等相比,基础条件相差甚远。

(四)启动相对缓慢,整体推进有差距

我市既是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智慧太原”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旅游”,已滞后于“智慧太原”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智慧太原”的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核心项目已启动,特别是“数字太原”建设已取得可喜成果,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公交、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而“智慧旅游”的规划方案目前仍未经专家评审和政府批准,核心项目也未启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

三、加快太原“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我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必须紧跟全国试点城市的步伐,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市智慧旅游建设速度和质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共识

发展“智慧旅游”在当下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也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也比较肤浅,行动还不够自觉。因此,我市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宣传“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使人们明确“智慧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服务智慧,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管理智慧,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营销智慧,为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要宣传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的发展形势,明确国家推动智慧旅游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各试点城市的发展态势及经验成果,增强我市完成试点任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宣传创建“智慧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明确“智慧旅游”是我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市对外形象,扩大我市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智慧太原”的重要组织部分。从而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智慧旅游”,积极支持“智慧旅游”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交通、金融、气象、通信等多个部门,因此,工作中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对我市多年来形成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进行重新审势,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发展,有利于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分管副市长负责,由旅游部门牵头,吸纳有关县区、市直部门等组成智慧旅游建设领导组。明确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太原智慧旅游建设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构建智慧旅游数据中心等服务平台,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要广开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积极申请项目扶持经费。三要重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旅游业集聚。以“三网整合”、云计算和应用系统开发为依托,组建太原市信息发展投资公司及智慧应用专业运营公司,构建起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广泛/!/合作,探索开发新型的旅游金融产品,增强 银行的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建立政策性专项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鼓励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给予智慧旅游建设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旅游信息化建设,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

(四)纳入整体规划,把握建设原则

要把“智慧旅游”建设纳入“智慧太原”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这样可以有效整合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协作共赢”的理念,指导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形成合力的原则。要针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对《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力求做到起点高、实用性强。二是坚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要深入分析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先重组资源,再定位市场群体,以大手笔、强分贝打响我市“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的旅游品牌形象,着眼于建设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充分发挥黄河中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彰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晋文化特色,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当好全省旅游产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探索总结,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减少盲目性,提高试点的科学有效性。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把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着力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企业和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我市特有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这就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旅游云),打造“五大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宣传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统计服务平台。”四是坚持融合服务,提升体验的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打造整合服务体系,提升游客友好体验,着力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第9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范文

一、政府职能在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回顾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在政府的扶持下,旅游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了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云南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实施,在旅游发展前期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行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制定和完善旅游政策法规

政府通过制订财政、金融、税收、价格、工商管理、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产业政策[1],扶持和鼓励旅游业优先、快速、可持续地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建设“云南特色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试验区”框架方案》、《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纲要》、《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见》、《进一步推进全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分析国内外和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提出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部署具体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政府在依法治旅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制定旅游法令法规,建立行业管理体系,设置必要的执法机构(云南省旅游执法总队),规范了旅游市场交易行为。目前云南省已经制定的旅游行业法规主要有《云南省旅游条例》、《云南省导游人员管理规定》、《云南省导游服务规则》、《云南省旅行社门市部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等。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对旅游业实行监督管理,为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编制和执行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政府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规范、指导和调控。200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聘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并与云南省旅游专家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地州市先后编制了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县市区及重点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国家、省级、地州、县市四个层次的旅游规划体系。在具有宏观意识、科学精神与发展步骤的旅游规划指引下,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塑造旅游形象,突出各地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总体优势,使云南旅游业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发展。

(三)支持和加强旅游基本建设

多年来,云南省把加快旅游基本设施建设作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旅游交通及通讯条件的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的兴建,都是依靠地方政府强大的行政职能来完成的。对于一个山区省份来说,交通是制约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政府的资金扶持下,云南省建成并投入使用机场12个,基本形成连接省际、省内区域出入通道的高速公路网,加快了国省干线的二级公路改造和乡村硬化路的建设,加大澜沧江等内河水运建设力度,初步建成公路、水路、航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从1994年起,省市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旅游线路的建设,这在当时是全国力度最大的,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各重点景区间的通达性。此外,通信、水电、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也得到根本改善,从而全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

(四)保障和增加财政投入资金

云南省各级政府有效发挥了在旅游投资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提高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比例,在政府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增加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比重。“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完成旅游投资近620亿元,共建成60个旅游重大项目。同时,加大对旅游开发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旅游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和予以贴息补助等。云南最大的旅游购物中心“七彩云南”就是由政府贴息贷款1.3亿元建成的。另一方面,政府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外部资本投入,促进旅游产业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成立了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全省每年有1.5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如在迪庆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开发建设中,政府就投入了大量的旅游发展基金。

(五)积极拓展区域旅游合作

云南省政府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致力于通过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断完善云南旅游市场的多样性。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加深了与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金四角旅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旅游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国内,云南先后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西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书》等合作协议,在打造旅游品牌、宣传促销、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旅游线路、保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加深与四川、贵州、重庆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达到互补、互利、互动、共赢的效果。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进,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相对成熟的云南,已经成为很多地区首选的旅游合作伙伴。

(六)策划和宣传旅游形象

21世纪是形象时代,“形象力”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形式之一。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省在旅游形象策划、塑造与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发挥“云南旅游媒体联盟”的牵头和带动作用,集中策划一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全面提升“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旅游整体形象。通过实施旅游精品名牌建设工程,目前已培育了石林、世博园、民族村、大理三塔、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腾冲地热火山、罗平九龙瀑群、陆良彩色沙林、抚仙湖水都、元阳哈尼梯田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和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展示云南旅游形象,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云南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云南各级政府在争取相关部门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与配合,协调和加强旅游与公安、计划、交通、工商、物价、园林等众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育一种和谐、健康、舒适的旅游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管理职能。

二、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政府凭藉其崇高的社会威望、强大的管辖能力与雄厚的财政实力,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初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在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角色错位

政府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在旅游业发展中,用倾斜性政策扶植相关大型旅游集团,甚至投资兴办骨干旅游企业并直接管理,政府、企业和市场在分工上不清,把“政府”的意志强加于企业和市场,严重影响市场主体的培育,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阻碍旅游市场的正常、有序和健康发展。同时,政府既经营又管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弱化了监督、保护资源的职能,反而导致政府微观运作的低效率。

(二)管理缺位

由于行政壁垒的存在,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和封闭性,导致省级层面的旅游战略难以实施,宏观调控失效。有些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对破坏性开发、资源浪费、企业负盈不负亏等现象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眼前利益,固守门户之见,各自为政,实行地方保护,宁肯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愿进行区域联合经营,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3]。在云南,很多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看到相近似的民族歌舞表演,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遍地开花,一些著名景区可以买到的旅游商品也随处可见。

(三)职能越位

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经营、旅游投资决策等方面统包统揽,充当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从目标确定、人员配置、使用经费到开发及计划供给的数量和类型等方面,政府全权负责,热衷于直接管钱、管物、管项目,出现了职能越位的现象,致使旅游企业丧失了发展旅游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的干预,遍及旅游产业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政府并不是天生的旅游专家。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直接干涉具体产业活动,即使是好的动机也多是越俎代庖、事倍功半。不仅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反而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并不是万能的,那种什么事情都靠政府解决的观念已经是旅游业发展的误导,应从这种错误观念中摆脱出来。

(四)协调不畅

云南省的旅游资源或旅游景区,根据其性质不同而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如“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辖,“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属于林业厅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隶属文物局,“江河湖泊”和“水利交通”归口于交通、水利部门等。往往一个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涉及旅游、林业、建设、文物、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由于条块分割、分头多管等出现各种矛盾冲突,难以协调,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旅游业的经营管理。由于管理关系复杂,各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争功诿过,相互扯皮,权利分配不均,责任主体不明,而与其平级的旅游主管部门难以有效监督,形成管理空白,严重制约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目前,云南省旅游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伴随云南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变,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各级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与云南省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培育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相适应,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的政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4]。

(一)在行使职能的范围上,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对其自身在旅游产业中的位置作出重新定位,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宏观调控,作好引导工作,放权于市场,使政府成为保护良性市场环境的灯塔,构建“小政府、大市场”的旅游业生态系统。政府应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还企业,不再直接参与旅游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将职能主要集中在制定政策、完善旅游法规、协调关系、引导投资方向、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宏观方面[5]。政府要从长远、战略的高度,以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等手段,有效地引导云南旅游产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在行使职能的属性上,转向以公共服务为主

政府必须适应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转变职能,切实把政府的主要职能由行政审批型转向公共服务型,为旅游市场主体服务,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带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发挥旅游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旅游资源开发资格审定、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调节经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政府要强化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职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构建集旅游咨询、旅游预订、旅游集散、旅游医疗、旅游公共信息、旅游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旅游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行使职能的方式上,转向以监督管理为主

政府应从直接“办旅游”的角色中退出来,运用行政直接手段、法律强制手段以及经济间接手段,对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构建旅游监督与预警系统,完善旅游法律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经济行为,监督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审计与会计制度,科学监督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确保其保值增值。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等,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检查,实现旅游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在行使职能的角色定位上,转向以协调者为主

旅游业联动性强、涉及的产业和部门多的特性决定了旅游管理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应从“大旅游”的角度,正确处理旅游部门管理与农业、林业、城建、财政、交通、文物、国土、工商、税收、环卫等相关部门管理的关系,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建立“大管理”的机制。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逐步由规制者转向协调者。各部门要在立足自身职能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政出一门,行业协作,产业联动的施政格局。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政府在更广泛的地区间、部门间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间组织协调,理顺管理关系,使旅游业发展从无序开发、规模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效益型的有序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此外,应充分认识到,旅游发展的利益协调绝不只是协调当代人的利益,它还包含对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利益协调。因此,政府在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和相应制度时,要注意协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四、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途径

(一)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客观条件,决定旅游者体验的满意程度。良好的旅游环境能够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能力,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优化云南省的旅游环境,首先要树立和推广良好的政府形象,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具备良好的行政作风和行政执行效率,加强旅游调研和评估工作,探讨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旅游扶持政策意见;其次,解决和改善云南旅游在基础设施、旅游交通、旅行社、餐饮业、饭店业和服务要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行旅游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公共信息、咨询服务、紧急救援、旅游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旅游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形成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第三,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保持云南原有广泛接纳各民族文化的包容态度,传承淳朴、和谐的人文文化精髓,提升整个云南的人文素质。把优化旅游环境作为一个着力点,“软硬”兼施,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全力营造一个安全便捷、文明舒适、宽松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创新旅游产品,重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目前,云南省旅游产品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资源类型的多,高层次的、文化提升型的相对较少。产品供给只能满足初级化、大众化市场,个性化、舒适性明显不足,成为影响云南旅游产业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高层次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是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势在必行。要创新旅游产品,首先,政府与旅游企业要共同努力,进行市场分析,根据旅游市场新的发展动向来培育新的旅游产品,注重对潜在旅游需求的激发和对市场消费潮流的引领,打造新的旅游业态,如温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探险旅游、高尔夫球旅游等,推进云南旅游产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型转向休闲度假型;其次,整合传统观光型旅游资源,深度挖掘资源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旅游区,鼓励社会资金以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的经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

(三)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它的发展要与许多产业相互融合,这就决定了旅游业不可能脱离或独立于其他产业自行发展。加快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可以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条件,延伸产业链,形成新型产业集群。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旅游与农业、文化、商务、信息、交通、金融、环保、体育、医疗卫生等部门的合作,加快发展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信息服务、旅游航运、旅游金融、旅游健身、旅游专业服务等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形成新兴的交叉优势产业。

(四)推进科技兴旅战略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寻求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探讨以科技创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首先,建立和完善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兴旅的组织和指导,培养高科技人才,引导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基地从事旅游科技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工作;其次,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强化技术引进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推动云南旅游技术化、数字化、网络化,用现代科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第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重视在旅游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活动过程中及时申报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第四,创办科技兴旅示范区,与高科技企业、高科技基地沟通协调,使更多的企业走向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道路。

(五)完善云南旅游产业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