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农田水利管护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田水利管护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田水利管护办法

第1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相关概念的基本定义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主要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2运行管护

用制定管道运行计划的方法,以及运用管道运行状况分析和调度等手段,充分发挥管道和设备的输送效率,实现管道安全、平稳、经济的最优化运行。

2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田水利

2.1设计方面

在国内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偷工减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现象,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这一问题的出现,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各方面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对设计人员具体的设计内容与环节进行更为详细的分解,帮助其他人员进行深入了解,还可以使农田工程自身得到更为深化的设计。

2.2施工方面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的质量水平对其后期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影响,对其安全问题与整体效益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要想使我国当前存在的施工质量水平低等多方面施工问题得到解决的话,就需要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进行提升,使其达到高目标高层次的质量水平。

2.3管理方面

管理工作是各个行业领域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的话,很容易就会让其整体的建设方式不到位,在日常使用过程当中的维护工作也很容易受到阻碍,不利于人们进行日常的生产活动或是生活用水需要。对于国家而言,即使在资金短暂周转不过来的情况下,也应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扶持,因为这一工程是属于国家向前发展的基础部分。在当前国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工作当中,管理部分缺乏的主要是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从而也就不能够明确工程具体的归属权,这也就对之后的许多管理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对策

3.1落实建设与管护人员

运用水利工程中同一水源的农户,构建农人用水统治组织,作为部分工程的申报和建造职责人,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当选用对技能指导和思维引导的办法,而不是直接运用“公办民助”的形式。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支撑农人用水统治组织能力建造,将管理运转费用列入用水本钱,团体获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可移送农人统治用水组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遵从“出资―收益―管理”的全线标准。“管理”不是指运营,而是指对工程运转办法和处置的最优化决议计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当让获益农户具有一起的所有权,其办法或许多种多样,比如用水统治组织的所有权、获益农户的共有权等。

3.2合理的水费计收和水价标准

水费应依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转管护本钱,充分发挥用水统治组织的效果,让获益农户一起商议决议,水费由用水统治组织计收和监察管理。跟着农人全体文明涵养的提高,其自我防护认识、民主认识也不断增强,以及农人用水统治组织的逐步完善,末级渠系有关的水费规范拟定和管理应当由农人用水统治组织自主决议,逐步完成农人用水自由化。在有条件的当地,应逐步构成灌区管理单位和农人用水统治组织的供用水联络,将国有水费归入农人用水统治组织运转本钱,构成“农户+用水统治组织+国家供水单位”的供水和收费形式,充分发挥农人用水统治组织在农户和国家供水单位之间的联络效果。

3.3联系地区树立不一样的用水计量规范

北方的干旱地区应大力推广计量到户的水价标准,实施了用量、单价、费用的公开化运转形式。现在此标准的实施主要是国家供水单位,今后应当充分发挥农人用水统治组织的效果,假设没有农人用水统治组织不实施此标准,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难以完成计量到户的。

南边大部分地区湿润多雨,因而根本水费能够归入到财务补贴中,仅收取农户计量水费。有必要加强国家供水单位和用水统治组织之间的计量,按水量收取水费的一起,应当要做到计量公正、公正,统筹全体的利益。关于一些施工条件较差,输水进程长,导致下流用水户按水量收费不利,这是能够考虑依据面积收费。

3.4坚持技能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造是具有长时间效益的工程,在陕西小型农田水利建造方面也要有久远的目光。因而,坚持技能推广和人才培养成为了建造计划中有必要予以注重的一大板块。作为西安市临潼区水利作业队,有必要具有一定的开展眼光,能够为作业队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当地水利部门能够采取大范围的技能推广,宣扬《水法》,增加短期培训数量等办法。

3.5树立健全的工程管护技能服务体系

当地水利部门能够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施短期培训等办法,做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一起要抓好工程建造中的新技能的推广应用作业,让农田水利建造与日益开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计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此外,及时高效地引入专业人才也是工程管护中的重要环节,这方面需求政府的资金投入。当今社会,农业的开展更需求技能,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也需求有关高素质人才,在及时有用地避免不合格工程呈现的一起,对已有的工程进行合理的管护,充分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效果。乡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应实施统治管理,合理计划计划,完善建造程序。此外也需求广泛宣扬,科学管理。提高广阔农人在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方面的素质,加快农田水利设备建造的管理标准改革,联系当地实践情况树立农人参加农田水利设备建造管理机制或形式,活跃倡议农户参加农田水利项目计划。使农人明白他们才是乡村水利工程建造与管理的主体,提高农人自觉管理水利工程的认识。只要树立合理高效的管护标准、清晰管护职责,才干完成乡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开展。

3.6多方面保证乡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足够

国家应当从小型农田水利设备的特殊性和粮食安全的视点动身,加大财务搬运支付力度。这方面,国家和省财务除了持续对大中型水利设备投入以外,应划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对乡村的水坝、水沟、自来水体系等进行建筑计划,保证有一定的份额资金用于改建农田小型水利设备建造。各级当地政府应从实践动身,列出重点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有重点、分进程地处理乡村水利设备建造的杰出疑问,保证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备配套条件有新的改进。增加对小型田水利工程建造投入,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此外,关于群管水费疑问,一定要落到实处。按水量收取水费,有必要要做到计量公正,统筹上下流的利益。是不是按水量收费,有必要要考虑工程条件。假如工程条件较差,输水进程又长,计量口以下至下流用水户的水损过大,按水量收费对下流用水户不利,这种情况下按面积收费更能被大众承受。此外在例如自来水收费疑问上,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规、私自改造线路的偷水漏水疑问,另一方面保证收费及时、有用。把取之于民的钱敏捷投入到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作业中,构成良性循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主要是从管理方面的工作来进行加强,需要的是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管理者应当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小型水利管理工作,多做调查研究,更多的关注民情民生,从而为现代化社会中农田的建设工作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维护管理的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

第2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绍兴市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包括水源工程,蓄水工程,引水管网工程等在内的众多民心工程,年投入资金呈逐年递增之势,2006年至2011年,绍兴建成50至100年一遇标准海塘30公里,完成两江流域干流堤防和中小河流堤防加高加固180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2座,山塘加固整治1423座,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具备了“防大汛、抗大灾”的能力。其他渠、桥、涵、闸、水窖不计其数,建成工程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防汛抗洪、灌溉供水、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在工程的建设及后续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普遍存在争取建设积极,建设管理不力,建后管理空白的现象。为保证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挥效益,是我们亟待解决和认真思索的紧迫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部门配合意识不强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某乡(镇)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农综办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工期伸长,完工后无人过问,该渠道内沉积大量淤泥。

2.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不被重视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进入到了大工程,但对农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小农水”,这对山区农田很重要,大旱旱情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山区,这是因为“小农水”缺水。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设施需要集体行动,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的,做起来了,也不是一家一户去使用的。所以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但自从分田到户以后,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就没有人管了。

3.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4.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

目前我国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主体依然是以政府为主,很难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来调动农民自身的资源投入,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参与。在目前县乡地方财政普遍吃紧的投入约束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1.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

一是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实施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水利工程为单元,成立水业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合作制,按照股份合作制方式制定章程,并不断改进、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群众要求水利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2.合理筹集严格管理管护经费

经费是管护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各乡村根据“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合理筹集资金,制定管护费用的筹集和使用办法。要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筹集管护费用,对不同功能的工程设施制定不同的筹集标准,使工程设施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 管护经费必须用于工程设施的维修、支付管护人员的报酬,严禁挪用和浪费。经费筹集方式采用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收取会费等形式 。

3.创新管护运行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肋、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严格执行“自筹起步、先干后补、报账拨款”的办法。县财政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兑现。 由“要”变为“我要干,我受益” 决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用性,广泛性,多样性。同时工程管护运行方式也具有多样性,需要不断总结完善。

4.搞好项目建后管护的宣传工作

各项目乡村要利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对项目管护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认识和管护自觉性,做到家喻户晓,项目工程竣工之后,坚持“谁所有、谁负责、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对所有的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管护、维护,保证工程正常、永久使用。分步骤将工程管护责任制度落实到人,形成人人爱工程管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设施的利用率。

5.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规划设计、竣工验收、资金账目等全过程的档案资料都要保存完整,留存归档。档案资料要按照省二级管理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各有关单位和项目乡村都要规范整理档案,确定专人,专门管理。

6.严格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各项目乡镇都要对项目工程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目标,确保工程进度、质量标准、管护制度的落实。主管部门要严格督查指导,确保工程的高标准实施,是保证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

7.鼓励全民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

农田水利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给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和打好基础。各级水利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水利部党组在管理中提出的政策和方针,调动各个阶层中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这也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做好引导、扶持和监督服务,各级政府要从资金和政策中支持,用法律来保障资金的补助,广泛吸纳社会上投入的资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总之,只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在采取承包、租赁和股份合作等方式,能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也有利于工程资产的增值保值,更加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第3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一、泰州市区农村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泰州市区现有耕地面积39.4万亩。市区水系大致以老328国道及其沿线控制建筑物为界,以北属里下河水系,以南属通南水系。市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电灌站、排涝站、圩口闸、田间硬质渠道等建筑物为主,其中:电灌站、硬质渠道主要分布在通南地区,排涝站、圩口闸主要分布在沿江圩区和里下河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市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一)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多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等项目的建设,市区现有小型电灌站1055座(含灌排泵站),流量208.5立方米/秒,装机容量20650千瓦;硬质渠道1287.5公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成,健全了农田灌溉网络,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目前,市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有效灌溉面积28.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4.8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2%和63%。

(二)农村河道功能基本恢复。市区现有县级河道22条、157.66公里,乡级河道180条、406.25公里,村庄河1840条、1151.72公里。2003年以来,按照省统一部署,市区共疏浚县乡河道221条(段),总长521公里,完成土方1104万方;整治村庄河道1602条,完成土方1134万方。河道疏浚后,沟通了水系,增强了引排能力和滞蓄洪水能力,累计改善灌溉面积14.83万亩、排涝面积20.72万亩,复垦土地0.19万亩,同时配套绿化植树造林83万株。

(三)防洪排涝标准显著提高。目前,市区共建成排涝站125座,流量153.63立方米/秒,装机容量3746.6千瓦;圩口闸152座,通江闸10座。沿江圩区“长流规”标准得到进一步巩固,长江沿线的堤防和小型通江建筑物基本达到抗五十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标准、中型建筑物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里下河地区圩堤基本达到“四五四”标准。通南地区排涝能力基本达10年一遇标准、里下河区域排涝能力基本达5年一遇标准。

二、市区农村水利工程现行管护模式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行管护模式。

1.电灌站及田间灌排沟渠等小型建筑物。村(居)集体所有的电灌站由村集体安排人员负责运行管理,费用由受益农户分担。个人所有的工程由产权所有人负责运行管理,费用由所有人向受益农户收取。田间灌排沟渠等小型建筑物基本上以粗放式管理为主,由村(居)集体或所有人负责维修保养,但因经费不足,大部分渠道处于失管状态。

2.排涝泵站、圩口闸。市区的排涝泵站、圩口闸主要由工程所在集体负责运行管理,部分镇(街)、村(居)委托水利站进行管理,管护经费主要由镇(街)、村(居)在集体收入中支出。

(二)农村河道现行管护模式。

1.海陵区。区级河道按河段所在地由区水利分局委托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乡级河道和村庄河道由各镇(街)、 村(居)负责管理,水利分局成立河道管理督查小组,对全区农村河道管护进行考核奖惩。各镇(街)、村(居)管护模式各不相同,部分委托水利站聘用河道保洁管理人员,负责农村河道管护工作;部分直接由镇(街)、村(居)聘用保洁人员,进行河道管护。管护经费来源,每年海陵区财政安排150万元左右补助款,其余由镇(街)、村(居)承担。

2.高港区。区级干河和城区河道由区江河堤防管理所通过招投标落实专业队伍管护;乡级河道和村庄河道由各镇(街)、村(居)落实管护队伍,区堤防管理所负责督查考核。管护经费上,区管的区属干河和城区河道管护经费由区财政每年纳入部门预算;乡级河道区财政按照河道长度每公里补助1000元,不足部分由镇(街)负责;村庄河道管护经费以村(居)为单位由区财政每村补助3万元,不足部分由镇(街)和村(居)负责筹集。每年高港区财政安排374万元左右用于全区农村河道的管护工作。今年,高港区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以村为单位成立了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了集保安、保洁、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四位一体的管护模式,区财政每年拿出一般预算收入的1%,设立“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在各村(居)组建物业管理队伍,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和长效化管理机制。

3.医药高新区。区级河道按河段所在地由水利分局委托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乡级河道由镇(街)委托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乡镇水利站通过聘用专门管护人员,成立管护队伍进行管护,村庄河道的管护主体为各村(居)委会。管护经费上,每年高新区财政安排84万元补助款,其余由镇(街)、村(居)承担。

三、市区农村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不健全。

建市以来,泰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里下河圩堤管护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整县级机电排灌职能部门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管理范围和职责,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政推动明显不足。目前,虽然各区级政府均已出台了相应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但工作不平衡性较大。部分地区管护机制尚不健全,项目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完工、产权移交镇村之后,往往就不再过问,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基本上由基层自行解决,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经费投入依然不足,河道管护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河道的管护制度仅是虚设,没有真正落实管护经费和人员。不仅如此,水利工程管护同样出现了“招工难”问题,从事农村河道管护工作的多为老人和妇女,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制约了管护水平的提升。

(二)农村水利工程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点多,后期管护难度较大,加之管护工作不到位,使得一些水利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工程完好率低。不少水利设施长期处于失管状态,致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据统计,市区小型电灌站(含灌排泵站)的完好率在49%左右,排涝站的完好率在80%左右,硬质渠的完好率在60%左右。二是使用寿命短。由于农田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维修、保养不及时,致使工程设施老化加速,使用年限远低于设计年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部分河道特别是高沙土地区由于后期管护不到位,出现护坡坍塌、淤积加速,淤积期缩短的问题,增加了河道疏浚的成本。三是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由于渠道破损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出现漏水问题,加之部分农民群众节水意识淡薄、灌溉方式不当,造成水资源浪费,提高了农田灌溉用水成本。

(三)农村水利体系破损严重。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以及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的不断延伸,市区农村水利体系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水利体系破损严重,面临点破、线断、网散的困局,造成局部农田旱灌涝排非常困难。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大多归集体所有,加之来自一产的收入占市区近郊群众收入的极小一部分,农业成为“副业”,造成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水利工程缺乏爱护意识,人为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常因机器设备被盗而无法使用。

(四)产权制度改革效果不理想。

1998年,我市进行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出售、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对电灌站及渠道进行市场化运作。但是由于改制后续配套工作不到位,监管工作缺位,使得电灌站经营管理存在不少问题。部分经营者为了尽快收回投资,舍不得投入资金维修保养,原计划从改制回收资金中提取的大修基金也没有着落,电灌站不能保证正常供水,有的甚至为了节省电费,借口有故障,不按时按量供水,引发供用水矛盾;部分经营者因经营不善,要撂挑子,故意不正常供水而引发矛盾;有的因开发园区或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灌溉面积,达不到经营者购买时的效益期望值而引发矛盾;有的是部分农户或特困户拖欠水电费,引发矛盾。村组干部认为电灌站已进行产权改革,是一种经营行为,存在着顺其自然、任其自由的想法,不肯介入处理,导致供用水矛盾激化,影响了农业生产。目前,市区仍有179座电灌站产权属个人,占总量的17%。

(五)农村水利工程管护投入不足。

近年来,各地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但在工程管护上投入不足。区级财政除在河道管护安排补助资金外,在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上没有任何扶持,运行管理费用靠镇(街)、村(居)及受益群众筹集解决。尤其是取消“两工”制度以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更加受到影响。农村排涝站、圩口闸等工程为公益性工程,不具有经济收益,管护费用全在集体收入中支出。农村电灌站虽然有一定经济收益,但不少也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如部分电灌站因经济发展或农业结构调整,其灌溉面积减少,泵站运行成本增加(受益农户不愿承担),造成运行管理费用收取不足。管护经费的不足,又导致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力度不够,甚至无人管理,水利工程运行情况每况愈下,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各区在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投入上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人员工资上涨较快,因此,相对于管护实际所需经费,部分地区的财政补助经费已明显不足。

(六)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乡镇水利站直接服务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承担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的农田水利基层组织。但部分地区的水利站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后备力量不足、专业人才偏少且青黄不接,从而使基层管理服务体系职能弱化、服务缺失,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另外,一些基层水利部门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在工程建设完成移交后,却因维修无经费、产权不明晰及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原因疏于管理,特别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长期以来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

四、加强市区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工作事关民生,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建议,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集体负责和农民民主参与为主体,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一)加强行政推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必须从行政推动、建立制度、界定职责、落实资金、考核奖惩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长效化。为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各区要因地制宜,制订农村水利工程管护长效化管理办法,按照工程类型、规模及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工程管护主体和管理内容,落实各级管理部门责任。在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工作内容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立奖补机制,多渠道增加管护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的实际困难,建议设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市级奖补资金”,对集体所有的农村河道、电灌站、排涝站、圩口闸、硬质渠道等农村水利工程管护进行专项补助,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化筹集资金的投入机制。各区要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农田水利投入的政策,并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二是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镇、村对于本级负责管理的工程,应在集体收入中安排管护和维修经费,保证工程的运转。同时可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将水产养殖、植树绿化等方面结合起来,通过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增加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三是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上争项目,利用项目中的管护经费,弥补工程管护资金的不足。同时,建议省级以上财政设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资金,切实加大农村河道管护奖补力度。四是完善水费征管方式。在充分考虑供水成本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的水费计收、使用和管理监督体系,并加强基层服务,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益,保证水费及运行成本费的征收到位,促进水利工程管护的良性循环。

(三)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一般划分为部门管理、乡镇管理、村级管理以及个人管理四级。各级管理主体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制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队伍,合理配置农村水利管理员,形成切实有效、适合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各类农村水利工程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水利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工程资产要明晰产权归属,政府应适时对已经改制的小型机电泵站进行逐步回购,由集体统一管理。管理部门可采取承包、租赁、建立用水协会等多种形式,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护责任,保证工程正常运转。有经济收益的工程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同时,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涉及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交通、农工办、财政等多个部门。其建后管护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为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建议市、区政府分别成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水利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定期召开例会,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共同对基层的农村水利工程管护工作进行指导、督查、考核,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管护能力。

按照“机构健全、职能明确、政策落实、队伍精干、能力提升、服务到位”的要求,全面理顺市区水利站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管理机构,核定人员编制,落实经费,优化人员结构,加快提升乡镇水利站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全面提高农村水利管护水平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发挥基层财政所就地就近的优势,将农村水利工程管护资金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防止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切实提高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六)注重舆论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第4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前言:小地方可见大智慧,小型农田水利工作可以反映出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不存在技术难关,需要的是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管理者应当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小型水利管理工作,多做调查研究,更多的关注民情民生,相信小型农田水利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终将有大发展。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问题

1 .1造成环境破坏

1.1.1空气污染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中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比如各种工程机械排放的烟尘,在工作区域内有些有害物质的燃烧等,都会对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1.2水污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所带来的水污染主要是生活和生产污水,这些生产和生活污水严重影响了地面水质,并且一定程度上对地下水产生了污染,而值得反思的是,在农村,很多相关政府或者村部没有充分重视对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对设备使用和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并没有进行妥善处理,甚至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水质发生变化,产生严重的水污染,许多农民往往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不经过上级部门的同意,任意进行放水和开挖,以及堵坝和截流,造成破坏渠道和水线的现象出现,经过岁月长时间的累积,水资源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供水能力就会下降,致使大量的地下水被浪费,从而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流失。

1.2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维护意识薄弱,业务水平较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最初是由国家和政府本门进行推广,并且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补助,所以在工程开始时,各个部门是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然而,相关部门对后期的管理维护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致使很多地方部门忽略了后期维护工作,使工程运行管理出现空缺。事实上,在项目开始实施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后期维护工作和费用以及管理人员的经费以及设备的问题。项目建成后没有专门的人去维护,当需要用到项目的时候很可能项目已经有所损坏,从而出现了盲目建设的现象。在管理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加上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偏低,都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后期维护得不到保障。

1.2.2 设计方面

在国内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有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各方面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对设计人员具体的设计内容与环节进行更为详细的分解,帮助其他人员进行深入了解,还能够使农田工程自身得到更为深化的设计。

1.2.3施工方面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其施工的质量水平对其后期的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其安全问题与整体效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将我国的施工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解决措施,就需要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进行提升,使其达到高目标高层次的质量水平.

2.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2.1针对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

2.1.1对空气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管理举措

首先,可以对水利工程运行中的机械设备等安装净化尾气设备,以降低设备排放的烟尘对环境造曾的污染。第二,在工程区域范围内,对于可燃性的物质进行整体控制,尤其是对于那些产生污染气体的各类物质,尽量避免焚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最大努力降低因燃烧带来的环境空气污染。第三,对废物的综合利用-比如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用来修路和造田,既妥善处理了污物,减少了对耕地和河道的占有,又方便了造田,修路工作,着从另一方面也是节约资源的表现。第四,生活垃圾要尽量采取袋装处理的方式,最好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统一清运和处理,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

2.1.2对水污染的防治控制措施

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措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国家水资源保护中处理水污染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在处理水污染过程中,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确保其排放的总量及污废水浓度达

标-第一,生活污水要先经过粪池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到农田中,不可直接施与农田作物;第二,机械生产中的废水及废油需要经过专业的设备进行过滤和处理,或者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和过滤掉其中有害物质,之后再进行排放或用作其它用途;第三,对开挖"堵坝以及截流的现象要严加管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做好保护沟渠的工作,使之具有永久性的灌溉功能,以有效避免大量开采地下水情况的出现,对地下水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2.2运行管理上采取的措施

2.2.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完善严密的建设运行管理制度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效益发挥,引起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早在2002年制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201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从政策层面来说,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已有了较为明确、清晰的思路,也是十分符合工作实际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是关键,途径则是建立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由乡镇或集体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当前处于管理盲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健全、不严密、难操

作等。各地应根据本地实情,制定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管理办法,不能照搬照抄别处的管理办法。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农民用水协会管理模式,笔者认为该模式并不是解决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也不是放之全国皆有效的,该模式需要建立在农民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自我权利维护意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显然还不适合全面发展农民用水协会等管理模式。

2.2.2提高主体的责任意识

国内相关的水利工程工作者们都要充分地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是农民群体]由此,提升广大农民群体的主体意识也成为这一工作当中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提升这一主体意识,有助于农民群体更为完整地认识到真正受益与管理的对象是他们自身,并将这一责任意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当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使农民群体承担起自身管理主体的责任,帮助他们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当中完成优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使水利工程的基本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结束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农田水利管理,就难以实现农业的腾飞。农田水利管理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建设好农田水利工程,使其正常运行和维护,使运行和维护工作扎实开展,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崔世彬、马静、曹三海.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4)

第5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1.1电力投资缺口大

每年发改、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土资源、烟草等多部门投资农田水利资金达100多亿元,而每年全省电力部门用于项目电力配套的资金只有1亿多元,电力配套需求缺口大,导致部分项目电力配套不到位,势必影响工程效益发挥。

1.2经济因素制约

由于农业灌溉用电不稳定,年际和季节用电量变化大,网络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等,电力部门考虑自身经济因素,对农村灌溉电力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机井灌溉使用柴油作为动力的现象。

1.3规划不衔接

电力部门的规划,一般是当年10月向上级报下一年度的电力发展计划,第二年按计划实施,而水利部门实施的小农水工程或采取竞争立项、或属于应急工程,在实施项目前无法确定项目县、无法确定项目区具置,就无法提前向电力部门提交灌溉设施电力配套计划。因此,小农水工程建成后,由于电力配套不到位,往往闲置1-2个灌溉季节无法发挥效益,成为群众反映和媒体曝光最多的问题。

1.4建设费用加大

一是水利部门在农田灌溉项目设计中,按照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的通知(豫电农〔2009〕159号)”规定进行设计,但在实施阶段,电力部门还要重新设计,由小农水建设单位重复支付设计费用。二是为加快农田水利项目电力配套建设,往往协调工程建设单位将小农水工程中的配套电力工程部分交给电力部门实施,完成井电配套。在实际操作中,电力部门的造价比水利部门的造价高出30%左右,造成价格问题协调难度大。三是由于小农水建设计划与电力建设计划不同步,项目建成后,低压变压器和地埋线由小农水项目投资,电力部门施工,否则接火难度大。

1.5运行管护权责不明晰

一是由于水利部门投资建设的低压配电设施标准低,项目建成后,电力部门不接受,项目建设主体只好将电力配套设施移交给村民委员会。二是大部分村农田灌溉设施变压器以下部分由村民自主管理,运行管理费用从电费中分摊,管理效果较差。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动力配套分布在田间地头,管护难度大,盗窃、破坏事件时有发生,电力部门不愿对系统外建设的电力设施进行运行管护。

1.6灌溉成本高

小农水项目不支持高压部分,电力部门又没有高压与低压联通投资计划,水利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电力配套难以到位。为尽快发挥效益,只好将低压变电设施布设在远离负荷中心的部位,部分项目区单眼机井通电距离超过1000m,造成灌溉高峰时电力不稳定、电损多,推高灌溉终端电价,增加农民灌溉成本,农民意见大。目前大部分村农田灌溉设施变压器以下部分由村民通过自主管理的方式解决,所定的电价中都包含一部分管理或维护费用,缺少具体的核算机制。没有通电的区域,农民灌溉只有使用柴油发电设备作为动力进行灌溉,灌溉成本比用电高出一倍以上。

2解决途径

2.1积极与电力部门衔接

做好尚未配套电力设施的小型灌排泵站和机井的统计,与电力部门衔接,积极协调,根据现有电网布局,加大“油改电”工程的投入,尽快完成这些工程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2.2适当补贴

针对地块分散、架线距离远,油改电投资比例偏高的区域,进行柴油补贴,以减轻当地群众的灌溉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2.3统筹安排电力配套资金

各个农田水利建设主体掌握的电力配套资金,全部交由电力部门统筹安排,工程建设到哪里,电力部门配套建设到哪里,发挥资金效益。“油改电”动力配套建设变压器及变压器以上输电和配电设施部分,由电力部门承担建设和运行管护。变压器至灌溉泵站部分(主要是地埋电缆部分和配电房部分),由项目实施部门或灌溉受益主体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由受益主体负担。

2.4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近年来,由于井电不配套问题,引发的、媒体曝光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在解决动力配套问题的同时,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十分必要。一是依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的通知(豫电农〔2009〕159号)”,井电通规划变压器以上由电力部门投资建设,变压器房和一井一线地埋电缆部分由地方配套建设的规定,各个农田水利建设主体运用项目资金建设变压器房和一井一线地埋电缆部分,变压器以上由电力部门建设。二是根据电力部门的现行运行管理体制,变压器以上部分已经普遍配备了专职运行维护人员,由电力部门聘用的专职电工运行维护,受益主体只对变压器以下至机井通电部分进行运行维护。三是鼓励电力部门投资建设农业生产电力设施的积极性。电力部门现行的建设管理体制能有效解决动力配套的建设管理问题,但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支持,从根本上解决电力部门因投资农业生产领域带来的经济负担。四是在解决变压器以上建设管理问题的前提下,规范各地按用电量提取运行管护经费的做法,受益主体只要对最后半公里实行有效管护,完全能够保障动力配套设施长效运行。

3结语

第6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建设目标,现就推进我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重点县项目建设,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地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强化基础,讲究效益”的原则,健全完善全区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灌排设计保证率。

三、建设时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三年,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各年度建设任务原则上要在当前完成。

四、扶持政策

结合上级专项资金,整合各类小型农田水利补助和农业综合开发补助等,对有关乡镇、街道重点县建设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且建设成效显著并通过省级验收的,按照工程建设实际进行“以奖代补”,重点扶持小型水源、渠道、机电泵站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与改造,具体项目以省核定文件为准。区政府将对各建设项目实行定额补助,对于重点、亮点或有示范效应的项目另行奖励。按照工程量进行定额补助的项目,需跟踪审计并出具相应审计报告。

五、工程管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国家及省、市水利建设有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格工程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

(一)统一设计标准。重点县建设项目必须请有资质、信誉好的专业设计单位设计,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并报请区水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统一招标程序。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单项工程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必须由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公开招投标;5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以由乡镇(街道)自行组织进行公开招投标。同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和跟踪审计制。

(三)统一技术标准。重点县建设项目须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泵站设计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国家技术规范要求建设。

(四)统一验收标准。重点县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后,有关乡镇(街道)应及时编制竣工资料并进行自查自验,自验合格后报请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

(五)统一长效管理。有关乡镇(街道)要按照“分级分类管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落实管护组织、管护人员、管护经费,并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农水设施的管养和运行,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了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具体负责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建管工作。有关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确保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

第7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关键词:唐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TV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2010年和2011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共新修渠道衬砌 171㎞,建筑物2482座,疏浚排水沟127㎞,维修加固堰塘32座,投资3457.51万元,其中中央1600万元,省1200万元,县级配套28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377.51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实现了项目建设目标。唐河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连片规模大,建设水平高,内在质量硬,外观形象好,经省市绩效考评,在全省名列前茅,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表扬。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政府县长为指挥长,县委、县政府“两办”、县水利、财政、发改、审计、监察等部门和各有关乡镇政府为成员的唐河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为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唐河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县水利局长兼任管理局长,具体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县委书记和学民、县长刘明杰亲自过问并具体安排项目工作。副县长赵阳多次主持召开指挥部协调会议、项目乡镇工作会议和现场会,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严格项目管理,铸造精品工程

一是严格建设标准。根据《河南省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细则》的要求,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外观标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项目工程。

二是科学规划设计。在县政府批准的《唐河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基础上,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河南省江淮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设计人员按照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认真勘测,论证技术方案,根据工程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使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是精心工程施工。经招投标,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建设项目工程全部由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及三级以上资质、实力较强中标公司承担建设任务,落实三检制度,严格施工程序,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精品工程。

四是严格质量监督。所有工程统一由有资质的监理公司时行监理。监理人员吃住在工地,跟班旁站。每个效益村选派2—3名农民义务监督员,全程跟踪,现场监督。实行多部门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统力协作,发挥优势,齐抓共管。县水利局抽调技术骨干,巡回检查,指导工程施工。县财政局、水利局定期不定期组织督查组进行工程督促检查,保证了施工质量。质量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开创了工程建设新局面,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

五是严格工程验收。由县财政、水利等部门组成联合验收小组,细化工程验收程序,一项一项检查,登记造册,不合格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杜绝了“半拉子”工程、“花架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发生。

三、创新管护机制,发挥长期效益

出台小农水工程建后管护新举措,逐步建立小农水工程管理新机制,推行社会化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理顺体制,大胆改革,形成灌区骨干工程由灌区管理单位管理,斗农渠等小农水工程由用水专业合作社管理的管护新机制。

1、因地制宜实行竞争上岗、承包经营

工程完工后的灌区管理单位借改革东风,实行竞争上岗、承包经营。按照不同渠道与建筑物的情况,划分管理渠段和管理区,由管理所制定水费收缴基数和工程维护费基数,因此,管理服务水平、质量大幅上升,群众比较满意。通过建立工程管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水费征收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制度、水务公示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促进了经营建设、节约了用水成本、扩大了灌溉面积,充分发挥了灌区“最后一公里”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

2、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护机制

灌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群管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成立了唐河县润唐农作物灌溉用水专业合作社,把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作体制改革、解决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理顺水利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形成干支渠由灌区水管单位管理和维护,斗渠及斗渠以下的田间工程由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和维护的管护新模式,大大调动了群众管水用水的积极性,斗农渠及其建筑物得到及时、有效管理和维护,促进了灌区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灌区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也为进一步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借鉴。

四、严格县级报帐,强化资金管理

唐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是中央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及增收的有效途径,对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农民增产增收,确保粮食供给,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严格资金管理,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在县财政局农财科设立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保证了资金安全使用,确保了资金效益的发挥。

五、深入宣传发动,农户全程参与

第8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2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目前,水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及水生态恶化是水利工作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应围绕解决这三大问题开展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做好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在采取必要的水利工程措施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非工程措施。

1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方面

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1.2 施工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3 管理方面

目前财力投入不足,导致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维护管理不足,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由于资金短缺,虽然我市大力扶持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难有较多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管理粗放,后短期内出现井淤积、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等问题,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4 资金投入问题

一方面,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基础建设,井、泵、闸、涵、桥、沟渠等需投入大量资金,平整土地、渠系配套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但国家补贴与群众自筹匹配均有难度。我市地域辽阔,适宜发展水浇地的耕地多,地下水资源也不匮乏,因而更显得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投资主体单一,渠道不畅,落实难度大。上级拨款年初下不来,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农民前半年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待6-7月拨款下发时,农民农时已过,且打井配套工程还需一段时间,迫使效益向后推延。

1.5 产权方面

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兴修农田水利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 几点对策

2.1 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

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利用工程监理制度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对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可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保证设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2.2 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因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失误。因此,应明确管理范围和职责,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确保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2.3 施工管理

在工程项目招标时,选用具有施工资质的工程建设单位。一是施工队伍人员构成。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的业务水平。二是施工设备。考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完成该工程所必须的主要设备。三是施工经验。了解施工单位建设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业绩。四是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要对投标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在同等条件下,选用经济实力和信誉较好的单位,按招投标程序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技术规程。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总负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阶段要履行相应的程序,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部门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等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

2.4 依靠体制创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个人投资打井配套,开发水浇地。国家应提供政策优惠和信贷优惠,使投资者能在3-5年内收回成本,且有利可图。受益群众应配合搞好土地平整和渠系配套工作,以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应尝试建立绿色水利基金制度,为水利事业募集更多的资金。金融、信贷、水利、电力、扶贫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方便。扶贫资金应集中使用,做到人随项目走,款随项目用。群众集资应严密组织,严格管理,防止损失浪费,保证工程需要,力争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2.5 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在落实工程管护主体时,―是可以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股份制、租赁等形式落实管护主体;二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对较大型的工程产权、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移交给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对田间水利工程,由村统一管护或农户分散管护。在农户分散管护中,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办法,把工程管护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其责任感。

2.6 搞好政策引导协调工作

当前进城务工经商农民较多,有利于土地的相对集中。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水源定机井,以机井定地块,打破乡村界线,拆除农户壁垒,有井就用,有地就浇,最大限度地扩大水浇地面积。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协调解决好农灌用电和人饮用电的费用负担,实现一井多用。同时,协调组织,真抓实干,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从而扩张数量,提升质量。

3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最基础的条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参考文献

第9篇:农田水利管护办法范文

2020年7月24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接到审议意见后,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水利、农业等部门,对所提建议积极推进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做好农村供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灵宝市“十四五”农村供水保证规划,共规划66处工程,覆盖11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农村供水人口301175人,其中新增集中式受益人口237703人,新增自来水入户人口57900人。设计供水规模25382.43m3/d,其中新增地表水供水规模11547.4m3/d,新增地下水供水规模8628.52m3/d。工程估算总投资15742.38万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川区、塬区、山区不同地形区域,着手编制了五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规划面积25万亩。

二是实施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7950万元,修建田间道路19.218千米,铺设管道284.245千米,新打机井93眼,架设高压线路31.65千米,平整土地120亩,田地施肥翻耕18053亩,修建270亩滴灌区,修建溢流堰1座、蓄水池11座,种植侧柏936棵等工程,积极推广喷管、滴灌、渗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提高水利用系数。

三是紧盯国家“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谋划了3个项目,其中:窄口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6.18亿元,计划争取政策性资金3-4亿元,改造提升灌区干、支渠,配套渠系网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实行智能化控制,精细化管理,恢复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沟水坡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库大坝防渗加固、溢洪道加固、尾水渠修复、新建输水洞及防汛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初步设计已经完成并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窄口-沟水坡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地生态恢复及库岸防护林工程、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监控信息系统、警示牌和垃圾处理池等,形成水源地和供水渠道“治、管、保”一体化格局,实现水库水质持续改善提升,水源地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实施方案已经过评审。

四是做好函谷关引水隧洞应急抢修,投资2260万元,新修施工及管理道路450m、开凿断面2.0×2.3m支洞355m,对9153m引水隧洞进行清淤和除险加固,解决310国道南移工程施工造成隧洞大坍塌问题,同时提升函谷关隧洞建设标准。

五是加强对跃进渠、太平渠综合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行渠长制。乡镇(区)设渠长1名,每个村设分渠长1名,负责各自辖区渠道日常巡查管护、用水计划、环境卫生、汛期安全、拦污栅看护、淤积打捞等,明确管理职责,健全完善渠道管护与巡查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大巡查力度,加密巡查频次,通过监控,随时掌握渠道运行状况及环境卫生情况,渠首、牛庄回水池及入河口拦污栅安全派专人看护,守好水源头,及时打捞垃圾漂浮物,彻底杜绝垃圾入河,确保正常发挥作用,汛期安全。

二、关于“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力度”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机遇,利用国家深化农田水利改革有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向上争取水利建设项目3个,其中:朱阳佛山烟区水源工程,以灌溉烟叶和农田为主,灌溉范围涉及朱阳镇9个行政村2.75万亩基本烟田(烟叶采用轮作),投资1.2亿元,修建拦水坝2座,铺设压力钢管35公里,蓄水池7座,水利局联合朱阳镇前往省烟草公司进行对接。双桥河太张村至文底村段治理工程,治理长度7.10km,新建护岸0.9km,河道整治宽度10.43m~52.92m,项目造价2923.91万元,完成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和评审,2021年5月开工建设。函谷关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268万元,治理水土保持面积13.88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156.9hm2,经果林39.9hm2,建设蓄水池17座,沉砂池3座,生产道路3.516km,排水沟0.514km。项目计划2020年12月开工,四季度计划完成投资100万元。

二是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做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5亿元,其中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治理河道水系总长度45.279km,新建水系连通河道2条,长2.81km,新建水源拦蓄工程11处,新建淤地坝3处,谷坊群8处,林草措施治理面积1659.56 hm2,新建污水处理厂4处。项目于5月8日开工,目前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3900万元,其中弘农涧河牛庄段潜坝、护岸工程正在施工建设;川口乡吴家村水源拦蓄工程已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寺河乡段工程10月28日已开工。我们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进度,确保2021年完成项目建设,保障河道两岸防洪除涝安全,防洪受益10.8万亩,保证农村供水安全和5万亩果园灌溉。

三是多渠道筹措农田水利改革发展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同时充分运用BT、PPP等建设模式,用活我市市管投资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另外足额配套地方投入,严格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水资源税地方留成部分足额用于水利事业。以及激活民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以奖代补政策,采用市场化运作,调动农民自建五小水利工程、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四是摸索建立资金长效使用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引进外地企业投资农业项目,不断完善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费收缴管理制度,要按照工程管理维护资金由乡镇、行政村、供水管理小组、用水户分级筹措的原则,制定维修养护资金筹措方法,合理确定水价,足额收缴水费,建立完善的水费收缴机制及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确保维修养护资金到位,工程能够及时维修,正常发挥效益。建立管护激励机制,落实以乡镇为单元的农村供水工程财政补助资金,发挥“济困”和“激励”作用。对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水资源条件较差,远距离引调水、高扬程输配水、净化处理工艺复杂的“特殊工程”以及贫困户、五保户等低收入的“特殊群体”,给予财政支持,促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维持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用水需求。对于水费收入不能覆盖供水成本的工程,落实财政足额补齐,兜住底线。同时要建立补助资金与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和管护机制创新的挂钩激励机制,对于不收水费的工程,原则上不得再安排使用上级补助农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资金。

三、关于“明晰产权,创新模式,积极构建农田水利工程建管并重、用护结合的长效机制。”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建立工程监管体系。实行项目主管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促进会、分析会等,落实工程安全、进度、质量。加强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现象的发生;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大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和处罚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对不同类型的工程,确定不同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适当提取维修、折旧费用,定期收取水费,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使工程达到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积极推行“量、价、费”三公开,使农民用上放心水、明白水、幸福水。

三是建立用护长效机制。以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为重点,建立台账。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基本情况、工程概况、管理状况、运行状况逐类分项,将工程数据全部进行归纳整理,整理编辑农村饮水安全手册,装订印刷成册,分发到相关人员手中,做到胸中有数。加强管护。以水费征收为手段,落实管理人员补助、筹集维修养护资金,确保工程正常持续运行。今年我们狠抓了水费征收,对落实水管员、按时收取水费的行政村,在项目安排、工程维修等方面予以倾斜,目前水费征收率已达96%,有力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强水质检测。建立水质化验室,配置了专门检测人员及快检设备,按照水质检测指标及频次要求,联合市疾控中心对全市366个村的供水工程进行了水质检测,完成季度水质检测和日常水质检测任务,确保水质安全。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将山区村基础薄弱列入重点解决问题,加大对南部山区零散户、偏远户的资金倾斜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各口的项目资金,优先对其实施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和巩固提升工程。

四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卫家磨灌区和窄口灌区的农业水价改革项目为依托,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用水过程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系数。推进简政放权,在资金投入、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工程用地、末级渠(管)系产权移交、材料供应及计量设施和水价核定等方面提供保障。减少行政手续审批环节,足额配套资金,兑现投劳折资;依法收费,实现计量收费到户;核定批复终端水价;协调土地,保证渠道(管道)施工顺利进行。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水权分配计划,核定农业用水总量,明确用水总量上限;按照耕地面积将用水总量分配至用水组织,确定农业水权。根据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制定灌溉制度,实现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全面实行终端计量供水,推广节水措施,针对田间末级渠系状况,修复维护项目区的田间泵站工程和渠(管)系工程,在泵站提水干(渠)管进口和支(渠)管进口设置量水堰或水表实现田间灌溉计量。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推行差别水价,根据工程水费和管护运行费用核算供水成本,联合物价部门制定农业用水价格。根据作物种类,实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类价格政策。在定额管理基础上,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从落实补贴渠道、明确补贴对象、制定补贴标准和确定补贴方式,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探索利用超定额累进加价、高附加值作物和财政的多渠道筹集节水奖励基金,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对采取喷灌、滴灌的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给予奖励。。

四、关于“整合职能,健全制度,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一是整合全市农田水利相关行业机构力量,充分发挥农业水土资源优势。借鉴王牌智库关于解决多头管水问题的建议,基于现状,由农业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统一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建立农田灌溉水管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逐步解决多头管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问题,统筹协调各涉农单位及住建、环保、城投等与农田水利相关市直部门的人员、技术和项目资金,发挥整合效益。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工作实践证明,素质高、眼界宽、思路长远的村班子,谋划农田水利项目科学,项目争取积极,建设质量高,运行管理好。我们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充分调动村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能人大户等领头人兴水治水的积极性。同时采用政策补贴、购买社会服务、合同制雇佣等方式,配强配齐乡镇水务技术人员,留住乡村水管人员,用好管好基层水利设施。

三是注重人才引进,结合机构改革,加大农田水利工程人才引进力度。以连续几年的引进实践为基础,适当给予自主聘任待遇灵活度,以专业技能为导向,以紧缺岗位为需求,选强配齐专业人员,优化技术队伍结构,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职能,为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