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

第1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公德 道德素质 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拥有的基本品质。

实际上中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但遍看各种公共场所、大街小巷,人们素质低下、文明欠佳之举屡见不鲜。例如,乱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买票、付款、上车等不排队;年轻人公交车上不让座;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说明我们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不尽如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果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健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甚至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危害。总书记曾强调,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不打算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全面深入的分析,这里主要想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道德素质修养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表现

尽管我国的教育体制已逐渐由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过渡到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但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力度比较大,而对于做人做事、行为规范方面的基本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

在大学里,仍然能够看到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上课迟到、早退,还不懂得向老师赔礼道歉;课堂上大声说话,接听电话;卫生间乱涂污言秽语,用后不知道冲水;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打架斗殴;校园里搂搂抱抱等等……这些本不该发生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东西,却在校园里时有发生。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将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当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对大学生重点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过去我们的教育方针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在讲以德树人、德育为先。在2009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曾任教育司司长的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在答记者问时曾说过:“德育是基础,无德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把你的知识、能力奉献给国家,为国家和人民造福。所以强调了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1.加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

讲文明、讲礼貌是体现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联系当前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行为礼仪教育。

“礼仪”,是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所需要共同遵循的符合“礼”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它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素质的体现,也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任何的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优雅地展现自我形象和自身的才华魅力,轻松地开启各种社会活动的大门,顺利地铺就走入社会之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所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循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 从而推进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

2.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考验。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多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得偏低。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除前面所述的迟到早退、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外,还常有以追求金钱、享受为目的的恋爱,个别女大学生为了个人的私利、私欲,无视公德、道德,打着爱情的旗号,甘愿当“小三”,成为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祸首,而且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羞耻、愧疚和不安。如此道德意识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观念、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的话,那将是教育的悲哀。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加强管理,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自觉抵制庸俗,低俗的不正之风,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大学生的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3.加强教师自身道德素质涵养

“德”字要求不光对学生,也对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前提。教师应在不断补充适应时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师德、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以增强其教书育人的有效性。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能对学生产生行为上和心理上崇高的影响力,教师榜样作用越完善、越崇高、学生效仿的可能性就越大,感染力就越大。

三、对大学生首要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和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根本”,“是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人生观的发展、确立的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调整品德结构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而树立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对大学生首要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只有培养出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担当起来历史赋予的使命,推动社会的发展,否则,他们不仅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而且可能成为害群之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坐标和航向,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走向社会,用人单位无不重视大学生的德性和品行。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无论是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德华.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分析.才智,2011

第2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国民素质;作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08-01

一、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群众文化是一种反映文化的活动形态,人们通过这种文化活动形式,使参与者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又感受了文化的影响。例如:在群众书法艺术展览中,参与者不但展示自己的文化艺术成果,同时也在学习和感受其他参与者的文化艺术作品,从而达到相互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举一反三,其它门类与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众所周知,科学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人们是通过文化知识来认识科学的,也就是说只有文化知识的不断提高,才能带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群众文化既然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繁荣与发展必然会带动科学水平的提高。例如:某地农民欲发展养殖业,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学习和掌握科技养殖书籍介绍的科技知识,而通过当地文化站举办的文化实习班的培训,文化水平有所提高,进而能够读懂弄通科技书中的养殖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结果取得了事业的发展。这样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确促进了人们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

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群众文化对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人类的思想形态是世界观的体现,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国情要求国民应具有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水准,我们的群众文化也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开展活动的。用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去引导人们的思想道德观点向正确方向发展,是群众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同志所说:“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如果我们不是用积极正确的观念去教育人民,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去引导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那么一些有损社会进步的不良思想道德行为就会泛滥。应该说,思想文化领域是影响人们思想道德观念最为突出的领域,群众文化则是这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活动方式。因此,群众文化对于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体现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具重要性。而群众文化又是以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而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为方便有效的手段。文化活动能够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已是不争的事实,一首《国际歌》能够唤发起世界上无产阶级的奋斗精神,一曲《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激励起中国人民保卫祖国、浴血奋斗的爱国热情,都有力地证明文化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至整个世界发展与进步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是参与对象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文化活动方式。因此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前对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也是有着现实作用的。

四、有益身心健康增强人民体质

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健康状况如何,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强盛与否的重要因素,试想一个病弱的民族怎么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何谈国势兴盛呢?早在日寇侵略中国时期,就曾以“东亚病夫”来形容中国人,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吗?既然一个民族的体育素质对于国家的兴衰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而群众文化又是如何促进人们体育素质的提高,其作用是怎样体现的呢?首先从群众文化在性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无论是唱歌、跳舞、写字、打球、参与者都是在运动之中),即是活动,就是有运动的本质,运动就具有健身的功能,这亦是被科学证明了的道理。同时,群众文化又不仅仅是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它又给参与者以精神与心灵的陶冶,所以,从群众文化的整体功能上说则具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人民体育素质的作用。

第3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一、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表现

尽管我国的教育体制已逐渐由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过渡到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但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力度比较大,而对于做人做事、行为规范方面的基本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在大学里,仍然能够看到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上课迟到、早退,还不懂得向老师赔礼道歉;课堂上大声说话,接听电话;卫生间乱涂污言秽语,用后不知道冲水;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打架斗殴;校园里搂搂抱抱等等……这些本不该发生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东西,却在校园里时有发生。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将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当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对大学生重点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过去我们的教育方针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在讲以德树人、德育为先。在2009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曾任教育司司长的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在答记者问时曾说过:“德育是基础,无德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把你的知识、能力奉献给国家,为国家和人民造福。所以强调了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1.加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

讲文明、讲礼貌是体现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联系当前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行为礼仪教育。“礼仪”,是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所需要共同遵循的符合“礼”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它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素质的体现,也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任何的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优雅地展现自我形象和自身的才华魅力,轻松地开启各种社会活动的大门,顺利地铺就走入社会之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所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循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从而推进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

2.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考验。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多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得偏低。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除前面所述的迟到早退、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外,还常有以追求金钱、享受为目的的恋爱,个别女大学生为了个人的私利、私欲,无视公德、道德,打着爱情的旗号,甘愿当“小三”,成为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祸首,而且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羞耻、愧疚和不安。

如此道德意识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观念、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的话,那将是教育的悲哀。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加强管理,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自觉抵制庸俗,低俗的不正之风,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大学生的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3.加强教师自身道德素质涵养

“德”字要求不光对学生,也对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前提。教师应在不断补充适应时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师德、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以增强其教书育人的有效性。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能对学生产生行为上和心理上崇高的影响力,教师榜样作用越完善、越崇高、学生效仿的可能性就越大,感染力就越大。

第4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创新人才;素质

面向新世纪,我们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又是分不开的。如何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二者的关系。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这一切中最根本的是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各国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党的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作了大量总结和描绘,在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说到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等等。可见,我们国家已经将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人力资源的开发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作为高校积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时展的要求。

二、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重大

大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至少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首先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主要表现在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居于首要的、核心的地位。正如古人所说:“德者,才之帅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主要通过拥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创新人才出色的智力和才能来表现。出色的智力和才能与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积累各种经验具有密切关系。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对人们有效地进行创造十分重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进行继承性学习的同时,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既要注意学习中的创造,更要注意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中的学习,努力开发智能宝库,特别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过去,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面,忽视了智能的开发和培养,使智能开发成了知识传授的负过程。在知识爆炸的现代社会,传统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现代人要着重于自己智能的开发和培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虽然从理论上讲,大脑这个知识信息库可以储存巨量的知识,但即使如此,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消化、吸收它们。一个学生即使是拼命地攻读,也读不完、记不住他专业范围内的全部知识。因此大学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多地通过其出色的智力和才能来表现。优良的智力和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现代人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应用知识使之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柔性智能系统,适应人类知识量激增的现状,充分发挥创造力,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素质。

第三是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这主要表现为优良的创造个性品质,如优良的意志品质;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较强的责任感;坚韧顽强,决策果断;勤奋努力,严谨细致;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向权威挑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或自主性,能独立自主地提出问题和设想,并进行验证;有着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对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活动有强烈的兴奋感和情感倾向;敢于冒险,富有献身精神,对新事物很敏感,不满足现状,兴趣高雅广泛,有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所有创新人才一般都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类创新实践已经证明,人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对其创造性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否有所创造而成就一番事业。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正是以培养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个性品质为目的的。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或优良的性格与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不可分割,彼此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且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或优良的性格是基础。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关系重大。

三、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

思想道德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塑造,个性心理的健全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 思想道德教育对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献身精神、探索精神是推动人们去从事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是从事创造活动的直接原因。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不可能自发的产生,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主要的是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这是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形成的根本途径。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必然产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追求真理的思想境界。开发世界上第一部袖珍翻译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机译成果产业化的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陈肇雄博士,在他和他的课题组取得创新成果后,曾动情地说:一种献身科学,为国争光,造福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坚如磐石地树立在每个人的心中。正是这种宝贵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我们走向成功,两年时间便研制成功智能型英汉机译系统。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几乎所有创新人才都具有这样的品质:追求真理而不顾一切。正是这种勇气和决心,使得他们敢于去开拓任何新的领域。爱因斯坦就说:对真理和知识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种勇气和决心,这种优秀的思想品质源于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认识,有赖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 思想道德教育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建构性的作用。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道德品质既包括人们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人们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它是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一个人的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是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主观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对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因为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必然产生高尚的道德观和正确的道德认识,这是优良道德品质形成的前提,也为优良道德品质形成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优良道德品质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德性品质。在创造活动中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非常关键。可以说,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有德厚而才丰才是“合格品”。现实生活中就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没有德性的人,其知识越多、才能越大,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也越大;一个德性不好的人,即使再有才干,也很难为社会所接纳。创新,用于造福于民,大功大德;用于祸害人民,其害无穷。没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其创造才能的实现,造成的只是破坏而不是创造。

第三, 思想道德教育对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内化的作用。

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一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性质、情感等。在人的个性品质中,并不是所有的品质都有利于创新,如懒惰、骄傲、自卑等,就是阻碍创新的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排除的个性心理品质。而充满激情、自尊自信、敢于冒险、坚韧顽强、决策果断、勤奋努力、独立思考、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心理品格是成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在悼念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时曾说: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过人们通常的认识。这里智力上的成就就是创新的成果,是创造力的发挥;性格的伟大既包括品德的高尚也包括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对人们的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除了进行健康的心理调适之外,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人的思想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活动,最终还是受着其核心部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对世界、对事物、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做人的标准,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就能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社会、人生和世界,就能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养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教育对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内化功能和作用。一个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人,必能锻造出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是高素质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总之,爱心、奉献、坚强、自立、进取、开拓等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备品格。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对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极为重要。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和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第5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可以依托的起步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种属于义务教育,指小学、初中阶级的教育;另一种则是非义务教育,指的是高中阶段教育。由于基础教育的“出口导向”是升学,这必然会导致学校和家长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

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出口导向”是就业。这便要求大学生必须参与到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人单位的相关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以往的重视文凭变成了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这样的用人机制必然使校方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家庭也会降低对“高学历”的追求,希望子女能够学到有用的技能。可见,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应选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若能率先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将极大加快我国素质教育整体推进的步伐。

一、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高校教育应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思想道德素质好比人的灵魂,决定人们行动的方向。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要改变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感和政治品德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师资质量,因为教师的高素质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切实的保障。另外,高校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组织有关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讲座,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讨论,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理论水平。

2.注重心理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就业、个人发展等多重压力。遇到了挫折后,大学生容易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给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可能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精神失常和自杀。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与否不但会对其学习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其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代大学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少有高校专门开设针对大学生心理的课程。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式,往往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过于简单,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此外,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专业人才不多,高校很少引进专业的心理教育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往往被边缘化。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高校采取很多措施,主要包括引进专业的心理教育人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加强心理辅导,利用各种大众平台加强心理教育宣传等。

3.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还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形成和内化的过程。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加强大学生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优化课程结构,多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的选修课,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当前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4.增强身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高校在培养社会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利用相关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社会提供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体育锻炼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强迫锻炼是不够的,还要从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入手。因此,高校体育课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高校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结合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大学生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高校要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物质生活创造了条件,但人的精神风貌不能自动提高,生产力作为人在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中所呈现出的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是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是“自由个性”的现实基础。自由个性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共同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个“志”就是要激励人们下定决心要品德高尚的人,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作为道德主体,自身思想道德的提高,不断的推动着自身的发展,在人的全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德、智、体”三个不同层次的进步。德是其他两个方面的基础,没有思想道德的支撑,再好的智力和体魄也将一事无成,甚至危害社会的正常发展。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的力量推动着人向着自由美好的一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社会思想道德发展的最终目标。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鲜活力量。道德是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剂,道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大家都按一定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整个社会才会有良好的秩序和风气。国家的建设和人际关系的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处处洋溢着美好道德的国家,处处充满真善美道德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八荣八耻”的思想道德根本在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例如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表彰的重点是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在校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借以刺激人的尊重感、荣誉感、使命感、成就感,从而调动其他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创造力和动力。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必须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3]

2.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思想道德的发展起到环境支持作用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汝入鲍鱼之肆,久而臭之。”说的是好的环境能够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不好的环境中久了,人就会变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者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或者同时代的个人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4]人的全面发展是各项的发展,对人的思想道德的发展起着环境支持作用,对整个社会风气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我们要实现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社会道德环境陶冶个人的高尚情操,在个人利益与集体中结合,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反,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他一切特性而单方面的发展某一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个特性材料和时间,那么这个人就不能超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任何道德说教在这里都不能有所帮助。[5]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什么样,人也就是什么样,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同他直接接触或者间接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社会关系既是人们接触的环境,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能达到什么程度。这个“人”所接触的到的人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么这个人也将是自己的思想道德不断提高。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建设好了就会使人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自觉进步,在懂得道德的真善美过程中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总结

第7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在这里,思想道德素质规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与方向,如果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人的发展将会是畸形的,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一个道德素质低下的人,绝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甚至是一个有害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而思想道德教育就应该成为贯穿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全方位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和灵魂。“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尤其在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的社会,人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对人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也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新的客观环境。在高校,青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际交流中带来的不同文化的撞击,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大众传媒手段的广泛运用,都猛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上现实社会中多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个人奋斗,实现自我”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片面强调社会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的倾向,其教育方式和内容的理想主义、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等,不仅违背道德建设的基本精神,而且有悖于当今时展的潮流。因此,不论是从适应时展潮流的角度,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要求来看,不断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教育,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本取向”已势在必行。

    二、“人本取向”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人本取向”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观,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坚持“人本取向”必须以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必须建立在重视德育的价值功能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主动地发展。第一,“人本取向”理念具有价值导向作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本取向”理念将能保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引导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同时,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也会在这一目标的作用下,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成为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自觉意识和共同行动。第二,“人本取向”理念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价值判断作用。在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工作效益,很难确定一个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实施过程与考核体系没有统一的质量要求。“人本取向”理念的确立,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与实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判尺度。按照“人本取向”的理念,可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标准,克服过去在评价体系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操作。具体而言,就是以是否有利于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第三,“人本取向”理念对于更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坚持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更新教育内容,讲求工作方法,使之更具有时代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人本取向”的价值理念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要增强时代性,关键是要改变以往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政治化、缺乏层次、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倾向,使教育内容不断创新,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确立“人本取向”的目标,努力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做到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一元性与层次性、广泛性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将一元化价值导向和多元化价值取向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在充分发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取向”价值功能的过程中,还必须在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本取向”的原则,并认真贯穿于整个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与过程之中。首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任务,其教育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双重任务。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坚定对的信仰,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预期成效,其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则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其次,思想道德教育确立“人本取向”的理念,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只是教育工作者机械地和教条式地讲授或灌输,其结果只能是所传授的知识和理论停留在形式上,没能真正进入学生的思想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取向”理念,就是要由以教育者为本位向以学生主体转化,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思想道德教育的任何感化与教化,任何奖励与惩罚,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并失去意义。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关心受教育者的利益,把关心学生的利益放在一定的位置,并以此作为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本手段。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理解人就是要了解人的需求,对大学生来讲就是要充分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积极开发他们的知识潜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人本取向”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就是要为大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张扬营造宽松的环境,使之具有开放的视野、改革的观念和竞争进取的创新精神,敢于突破陈规,标新立异,挑战权威,探求真理。再次,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人本取向”的理念,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一方面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关注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感受,妥善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在社会转型、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加大的今天,更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疏导工作,促使大学生增加感情素养、兴趣爱好,培养和塑造他们开朗的性格、谦逊的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认准成才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我。

第8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其次,很多家长包括教师观念的陈旧以及中国当代教育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教育不能很快地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家庭是独身子女,大多数的家庭从小就养成了孩子依耐性强、自私心严重、心胸狭隘等性格,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争强好胜。一家人围着孩子团团转,要什么,给什么,只要能做到,就一定会满足孩子的需要,生怕孩子吃半点苦。很多家长及教师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的就不管那么多,而很多人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仅仅是从他的成绩去判断,这就导致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以及为什么犯高级罪的人和自杀的人往往是那些有很多知识的人。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精神文明,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这也必然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再加上现行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倾向,片面强调“智力开发”的偏向,更导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下降。

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认识和警惕。再次,当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劳动素质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我不知道是我了解的太少还是怎么的,观察了很久,在我所接触的范围里,在公交车上,极少有学生起来给那些极其需要座位的人让座,而恰恰相反的是,很多学生是上车赶紧抢座位,生怕自己没座位;在公共场所学生随地乱扔瓜果纸屑、乱涂乱画、随地吐痰、满嘴脏话是随处可见,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在升旗仪式上,讲话、做自己的事的人也大有人在,就更别说什么站姿了,我不知道我们的教师从小就教我们的要爱国,这“爱国”两个字跑到哪儿去了。在美国,我很欣赏他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在看到本国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歌曲奏响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在集会时,上面有人讲话,下面的人讲的更厉害。其实这些种种的行为,在我们的成人身上都有,又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在劳动素质教育这一块,我相信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大多数都是重视的最少的。在家里,父母很多会做完一切的家务,每天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在学校,除了会打扫一些教室和公共地方的卫生之外,似乎就不会有其他的什么劳动了,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多留些时间给学生学习,连打扫卫生也是请清洁工来完成。孩子们根本不会从劳动中体会到什么或有什么收获。因此,在了解了美国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父母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我感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劳动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孩子通过劳动从中可以学会的很多———独立、自强、节约、勤俭、责任感等。要加强素质教育学校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对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的劳动力———人来说,单单去提高他的智力素质是不行的。而没有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保证,这种智力素质的提高和有效发挥也是要受限的。学校教育的过程,是学生道德理想、道德感情和道德习惯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全员抓德育,全面育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给学生做出表率,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二是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各科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传授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如文科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的熏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等;理科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等;艺术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等。

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主要方面。一名称职的教师,除了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之外,重要的是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心理品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如果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就会在学生面前丧失自己的威信,学生对教师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应时时记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加强“自塑”意识,严于律己,做到自尊、自重、自爱,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影响。

第9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学生

墨子曰:“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意思是说,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却是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德的修养。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状态,可谓“优优大哉”。“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先贤早已如是说。“修身”之重要自不待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在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很重要的。

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着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因此,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要求。

2006年3月4日,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使之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义精深,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反映了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树立大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引导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尚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一个人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故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使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要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认真做好每件事,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引导大学生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引导大学生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就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要引导大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遵循客观规律,透过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学凡、王焕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兰州学刊,2005.05

[2]杜志明、张仲国,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民网,2005.12

[3]周贤君,跨越与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