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企业效益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效益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效益的重要性

第1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 经济效益审计 内涵 重要性 途径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依照市场需求来组织企业生产活动,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要依赖于企业内部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审计监督,即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构建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框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的经济监督活动。企业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这不仅符合国家有关科学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主要针对企业资源利用经济性、经济活动效率性和目标执行效果性进行审查,全面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审计与一般的审查和分析工作具有明显的区别,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需要执行专门的审计程序,并对审计范围内经济活动所体现的经济效益的优劣进行评价,更深入的挖掘企业潜力,全面提升企业经营运作效率。

二、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一)依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济效益审计要以审计监督全覆盖及充分发挥审计评价作用为其工作纲领。企业内部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使其在“医治”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经营风险的防范。经济效益审计要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决策活动为出发点,并对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提高企业事前控制的高效性,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履行审计评价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正确认识和选择企业行为的能力,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及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错误行为进行修正,促使企业增收节支,努力提高企业自我发展与调控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经济效益问题日益增多,企业需要通过经济效益审计来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进行审查评价,以选择最优方案,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评价和监督职能,提出公允的审计结论和意见。

(三)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有效途径

审计目标是审计履行监督、评价、鉴证职能应当达到的最终结果,即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在当前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需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同时还要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效益性。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范围从财务审计扩展到企业决策、生产、销售等方面,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为审计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经济效益审计观念

经济效益审计实施过程中,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及综合性的审查与评价,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审计全局意识和宏观意识,理论结合实践地创新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全方面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评价,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支持。

(二)有重点的选取经济效益审计项目

当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施过程中,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要重点关注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比如企业筹资、投资以及企业决策行为,将选择重点放在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战略选择等方面,并且要在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视角下选择审计项目。

(三)规范经济效益审计流程及程序

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并符合企业现实情况的审计流程,并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广泛收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资料,详细编制审计计划,明确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结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审计效率,有效规避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风险。

(四)制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

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细致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可以为审计人员的主观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减少差错,有利于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过程中要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按照影响效益的大小分别设定权重,以构建科学有效的效益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通过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每个阶段效益及经济活动总体效益做出评价,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开展过程中,通过转变观念,有重点的选择审计项目,规范审计流程和程序,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完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使审计人员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状况,为进一步审查分析提供重要的思路支持,从而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毛雁.健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指标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1-05-25

第2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1.商务英语的概念

“商务翻译就是指与商务活动有关的翻译。一般来说,这些活动都是国际性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或商,内容涉及技术引进、对外商业宣传、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商业保险、国际投资、国际运输等各个方面”[1]。商务英语翻译之所以在企业国际贸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有着其他日常英语所没有的特点。“由于我们所处环境的限制,商务英语翻译集中了商务文化知识与普通英语翻译两大主体,与我们学习的日常英语相比,商务英语学的知识面更广,其词汇更具专业性”[2]。概括的来说,商务英语翻译就是当前企业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的现状下,商务英语翻译成为了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2.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商务英语源于普通英语,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但又是商务知识和英语的综合,因而又具有独特性。

2.1商务英语词汇的专业性

“商务英语中含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对专业词汇的精确运用是商务英语的最大特点”[3]。比如CFR,CostAndFreight…NaredPortofDestination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运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丢失或损坏的风险;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2.2商务英语词汇的严谨性、正式性和灵活性

“在商务活动中大多具有正式、庄重的特点。与之相适应,商务英语翻译用词一般也要求较为正式、严谨”[4]。比如说,在企业的交易合同中,严谨、正式和灵活的用词就能够确保企业双方利益得到保障,共同促进发展。

2.3商务英语词汇的多义性

英语词汇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商务英语词汇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商务英语的书面文件当中,商务英语词汇不仅具有词汇基本意义,具有特定的专业内涵,而且在不同场景下具有不同含义”[5]。因此,从事商务翻译的译者在语言实践中,就需要根据文章或者具体的实际应用中的内容辨别所译词汇是在一般意义上使用还是专业方面意义上的使用,这样可以有助于译者精确地把握其含义,给出恰到合适的译文,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4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语句

“商务英语翻译的句子往往具有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表达效果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逻辑性”[6]。

3.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商务英翻译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如今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已经有六百多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随着东盟区的发展,与各个国家贸易的不断加强,广西也相应在不同高校中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专业。针对不同的商务英语翻译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力开发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才能。同时各高校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商务英语翻译的经验,为商务英语翻译走向成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都在加强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建设,无论在哪个国家,商务英语翻译都是需要被关注的部分,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剖析。特别是对于广西而言,更应该积极发掘人才,挖掘出其中潜在的价值。

4.商务英语翻译对广西小微企业的重要性

根据广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首次对全区小微企业进行的普查,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未,广西拥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4.26万家,占全国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的1.7%。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第18位,占全区企业法人单位的95.6%,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比重在全国排第10位。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等四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各项指标合计均占全区小微企业总数的50%以上。“其中南宁市居全区之首,全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数3.88万家,占全区小微企业的27.2%,在全区经济舞台林林总总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据着半壁江山,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7]。除此之外,“广西北部湾”规划的获批也标志着中国区域经济的第四次飞跃。这意味着广西将从一个狭隘的省区经济,转变为对接国际的经济前沿和桥头堡,并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广西小微企业对于商务英语需求将成为其发展路上的踏脚石。对于广西小微企业来说,拥有一个高效的商务英语翻译团队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东盟市场中取得领先地位。在与东盟或其他地区国家贸易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能够帮助众多的广西小微企业及时正确的获取对方国家最新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了解各个国家市场是同类产品发展的新动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商务英语翻译作为桥梁,为广西小微企业提供平台,通过学习、推广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实现分享和共赢,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共同推动东盟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总而言之,商务英语翻译起着沟通广西小微企业与外商的媒介作用,并且渗透到双方贸易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双方企业贸易发展有辅助和促进作用。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商务英语翻译在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各大院校都在努力加大培养卓越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与此同时,广西小微企业也在国家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帮助下与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迎来了极佳的发展机会。在这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环境下,商务英语翻译对于广西小微企业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广西小微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

作者:苏臻 杨静洁 许婷婷 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彭萍.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英汉双向)[M].2009:2.

[2]翁凤翔,辛瑞娟.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2012(4):43-47.

第3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计划生育政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金融研究》刊文指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确对储蓄率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影响并不一致,在不同的时间影响不同。1991年至1997年间,由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储蓄率,1998年至2007年间,独女可生二孩政策与二孩政策混合的地区尽管相对于二孩及以上政策的地区,存在储蓄与孩子的互替,储蓄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的婚姻市场挤压。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的家庭对孩子的性别、质量和婚姻进行了理性选择,独生子女政策与独女可生二孩政策混合的农村地区,性别比例失调,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对婚姻女性的拉力,造成婚姻市场挤压,有儿子的父母更容易偏向婚姻而不是教育,为了儿子成功娶妻,储存比其他家庭多的财富,导致竞争性储蓄,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储蓄率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择校意愿的心理机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刊文指出,通过根据满意度理论提出义务教育满意度的假设模型,并在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教育满意度的评价及择校意愿的数据基础上,采用模型检验方法对义务教育满意度模型进行验证,得出了满意度对择校意愿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的人口学变量对满意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教育满意度评价是影响家长择校意愿的心理变量。尽管家长是否最终作出择校行为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家长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是具有显著作用的预测因素,学历、职业等人口学变量影响家长的满意度。从满意度的角度来分析家长的择校意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微观的视角来理解择校意愿的心理机制。基于此,建议如下:第一,在管理上提高弱势家庭选择教育的能力,从而降低社会资本对教育公平的伤害;第二,家长对教育的预期可能带来非常强的独特性,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教育背景可能会有不同的教育预期,因而政府和学校应提供满足家长对教育期望的多种择校学习的方式;第三,从本质上来看,对于择校而言,政府的职能不应该是限制和提高择校的成本,而是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最后减少择校发生的可能性。

工程文化研究的着力点

《江苏大学学报》刊文指出,工程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针对工程特征的工程文化定性定量结合研究的完善。通过深度访谈法、民族志方法、现场描述法等方法,挖掘、描述工程文化的特质,然后再提炼和设计能涵盖工程特征的工程文化模型和量表,对不同的工程文化进行比较评价。二、中国情景大型工程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不仅在地理气候上有差异,地方文化和行业环境也有不同。不同地域工程文化的特点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三、运用将复杂性科学与工程管理理论相结合的新范式研究工程文化的动态演化机理。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工具建立大型工程的工程文化的系统演化模型,不仅可以加深对工程文化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认识,还可以成为工程文化变革的推演和学习平台,提高工程管理者塑造符合工程需求的工程文化的能力。

第4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层次结构模型

21世纪,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只是“配角”的中小企业,科研成果不断增加,甚至有超越大型企业之势,带给经济的推动力也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自主创新势头,带动落后企业摆脱落后,必须形成代表自己特色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表现不足。黄丽,罗锋(2008.6)通过对广东顺德家具产业的实地调查,归纳出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几点原因:创新融资环境不佳,法律支持不到位,企业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信息沟通脱节,社会创新服务网络还未搭建起来等,还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周晓红(2009)论述了江西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资金不足、创新服务缺失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由于中小企业的拥有者同时又是企业经营者,所以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面临着更大的资源限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下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于上述四对策进行排序,让中小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能力。

最低层的四个方案是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中间层分为企业发展和社会效益的理由是,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济规模小,许多公共基础建设都比较薄弱。从社会效益出发与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表现在AHP上就是具有不同的判断矩阵;最高层就是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就是此研究的目的。

二、判断矩阵的获得与分析

层次分析法的关键一步就是判断矩阵的获得,判断矩阵给出的信息就是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比较,这些判断比较的结果用数据表示,各个因素的数据共同组成一个矩阵的形式,此矩阵就称作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形式如下:

M1 N1 N2 … Nj … W

N1 n11 n12 … n1j … w1

N2 n21 n22 … n2j … w2

… … … … … … …

Ni ni1 ni2 … nij … wi

… … … … … … …

表1 判断矩阵

表1判断矩阵表示相对于M1准则来说,Nj之间的相对重要性,Nj属于同一层次的因素,nij即为经过判断比较所得出的相对重要性。当nij=1,表示Ni与Nj一样重要;当nij=3,表示Ni比Nj重要一点;当nij=5,表示Ni比Nj明显重要;当nij=7,表示Ni比Nj绝对重要;当nij=2,4,6,具有类似的意义。采用1~7的比例标度的依据是:7个标度在正态分布图形上可以达到平滑而又不繁琐;心理学实验也告诉我们,1~7可以被人们清晰地分辨;科学研究经常采用1~7的标度,人们比较熟悉。wi表示相对于M1而言,Ni所占的权重,根据Ni所占的权重来决定其重要性次序,wi由判断矩阵中nij矩阵计算得来。

从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言,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两个因素的重要性比较如下:

A C1 C2 Wi

C1 1 3 0.750

C2 1/3 1 0.250

表2 判断矩阵A-C

由于判断矩阵A-C为2阶矩阵,在层次分析法中根据定义,2阶判断矩阵总是完全一致的。从表2的C1和C2的权重数据可以看出,对于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而言,企业发展更重要一些,社会效益次之。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得到了发展,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才会更有意义,相反,如果企业发展没有起色,更别提社会效益,自主创新能力自然不会得到提升。

相对于企业发展,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种对策的重要性比较如下:

C1 P1 P2 P3 P4 Wi

P1 1 1 5 3 0.399

P2 1 1 3 3 0.357

P3 1/5 1/3 1 1/3 0.083

P4 1/3 1/3 3 1 0.161

表3 判断矩阵C1-P

λmax=4.117,CI=0.039,RI=0.90,CR=CI/RI=0.043

由CR

相对于社会效益而言,P1、P2、P3、P4的重要性比较如下:

C2 P1 P2 P3 P4 Wi

P1 1 3 1/3 1/3 0.159

P2 1/3 1 1/3 1/5 0.077

P3 3 3 1 1/3 0.263

P4 3 5 3 1 0.501

表4 判断矩阵C2-P

λmax=4.201,CI=0.067,RI=0.90,CR=CI/RI=0.075

判断矩阵C2-P也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重要性次序依次为P4加强产学研结合,P3政府支持,P1吸纳自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意识,P2建立研发部门,加大研发力度。P4表示加强中小企业与社会中的科技顶尖力量,也是智慧聚集的机构合作,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最大,而P3紧随其后,对于社会进步承担管理者的作用,也把握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接下来是P1和P2,P1的人才也会推动市场变化,而P2则是单纯的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加强,故重要性排最后一位。

三、结论

对于我们所得出的层次单排序,我们需要求出综合权重,进行总排序。综合权重要通过下边的矩阵来进行。

C1 C2 综合权重

0.75 0.25

P1 0.399 0.159 0.339

P2 0.357 0.077 0.287

P3 0.083 0.263 0.128

P4 0.161 0.501 0.246

表5 层次总排序

CI=0.75*0.039+0.25*0.067=0.046,RI=0.75*0.9+0.25*0.9=0.9,CR=CI/RI=0.051

可见,我们的层次总排序结果也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总排序的结果显示,P1、P2、P3、P4的综合权重依次为0.339、0.287、0.128、0.246,重要性次序为P1、P2、P4、P3。从排序结果来看,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优势。高旭东(2007.9)也曾强调只要有创新意识,资金不足的问题是一定可以想办法解决。其次要建立研发部门,Frédéric Bougrain, Bernard Haudeville(2002)通过对法国300多家中小企业的实地调查中发现,建立专门的研发部门,会促使企业进入正规化、标准化,易于衡量创新的成本,也会提高创新的效率,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合作与创新的成功。接着,产学研结合可以增强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外部依赖大。最后,政府的支持属于客观环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能动部分太少,故重要性次序在后。

参考文献:

[1] 黄丽,罗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网络化服务体系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6):44~49

[2] 周晓红.江西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求实,2009(11):53~55

第5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定义目标

1.成本会计定义。成本是生产一种产品或经营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它是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内容在经营活动中一般服从企业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是企业财会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企业的经营,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性有效的经营决策,并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力措施和手段控制成本的方法、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成本与改良产品品质。成本会计是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以及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为企业的工业生产、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2.成本会计目标。成本会计的目标是指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成本核算,并且将目标重点指向基本原理,其最终落脚点是经济效益。成本会计的目标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产物, 在特定环境下,集中反映企业实际情况为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要制定适应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科学可行的、先进的目标,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其最佳功能。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成本计量、计算、监督等方面的过程,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服务,并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

二、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1.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工业企业成本会计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它体现在成本会计的各个具体工作细节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①直接分配。直接分配主要是指各个辅助生产部门支出和使用的生产经费,其中包括辅助部门给其他工作单位的费用,以及辅助生产部门内部的生产经费,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工作人员的薪金。直接分配的计算方法简单方便, 把繁琐的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简单化,是重要性原则的主要体现。

②计划成本分配。计划成本分配法就是以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为主要根据,来计算各种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品投入生产之前成本会计会对生产成本做全面系统的统计和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③顺序分配。按照顺序分配法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合理的分配,也就是是按照受益的多少,先将受益少的费用支配出去,以此类推,最后分配出去的费用一定是受益最大的。这种顺序分配法就体现了重要性原则,其实质就是按照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影响大小来计算,受益小对成本来说相对的影响就要小,而受益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就会稍大,只计算对其影响大的,忽略对其影响小的。这种顺序分配方法简化了成本会计计算生产成本的程序,许多影响对于生产成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企业之间的实际情况不同, 企业应该有所选择的使用。

2.在账户设置中的重要性原则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成本中每一笔的经费支出和使用成本会计都必须做明确的实事求是的记录。企业产品的制造加工费用同样如此,它主要是在基层工作部门支出,但是在实际支出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一套完整严格的程序,如是基本生产部门,则首先必须通过专门的账户对费用进行细致精确的成本核算之后,按照企业成本会计制定的分配标准将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费用打入到“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是辅助生产部门的一些活动, 可以直接进入到工业企业生产成本账户中。

三、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6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煤炭能源需求的增多,煤矿生产开采问题日益凸显,煤矿事故灾害事故频发,导致了难以估算的经济、财产损失,这些事故归根结底还是安全和安全文化本身的问题。因此,研究煤矿生产中安全文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推动作用

1.1 安全文化本质性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由于煤矿生产危险源多、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到位,所以安全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现实性因素和实践观点。良好的安全文化应该是让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职工能够主动认识安全,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注重个人安全,同时也珍惜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安全,从而真正地为实现煤矿生产“零事故”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并控制人身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从而间接地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安全文化的本质性内涵对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安全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减少伤亡损失,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还在于它相对于其他的管理、技术、法规手段有更广泛的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1)从安全文化作用对象而言,它包含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的各层次群体。除了企业内部环境的人员具有安全文化,对于煤矿企业外部人群也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安全文化素养和诉求。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人们对于安全文化素质的范围要求往往也是不同的。(2)安全文化的作用范围说的是安全文化的影响范围和领域,不仅仅指煤矿行业、企业、地区自身安全状况和形势,更包含深层次的生产方式、职工对待安全的素质、生产作业环境特点和因素,以及家庭和社区的安全氛围程度。

1.3 安全文化的层次性对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对于煤矿企业控制事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性上。安全文化从层次结构上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安全行为文化,三是安全制度文化,四是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者、管理者及基层职工共同认可和应当具备安全价值、标准、意识和理念,它是安全文化体系的内核,在建设及发展行为、制度和物态文化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行为文化,它是指在生产开采和日常活动中,煤矿生产和管理人员人们对待危害和事故在安全观念的指导下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行为文化受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和改变,煤矿企业生产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通过科学的强化安全思维和安全教育学习、科学领导、指挥掌握和运用应急自救技能和安全操作等。安全管理文化,它是通过建立规范、约束性制度、规范和标准对煤矿企业组织人员意识和行为产生改变和影响,以此树立、强化和端正法治意识和态度。严格地执法行为为辅,自觉的守法行为为主,必要时合理有效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奖惩措施系统也是必要的。安全物态文化,它作为安全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形成观念、行为和制度文化的必要条件,它往往能够反映折射出煤矿企业生产领导和管理层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认可态度、应对措施和安全成效。

2 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对安全文化发展及建设的积极作用

2.1 经济效益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

基于现实因素出发,煤矿企业并非单一方向上的追逐生产经济效益的获取,煤矿生产企业决策层和领导层也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每年的经济收益,科学地以一定的比例分配安全指标和安全经费,用于构建安全文化,发展安全文化,以此来反哺经济效益。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更能使企业领导层提高安全观念,注重安全经济投入,发展安全文化;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员工经济物质的奖励会激励员工注重行为安全。

2.2 经济效益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

经济效益所增加的安全投入不仅表现在文化的建设方面,也表现在安全文化的发展方面。经济投入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态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在硬件设施,井上运输、井下开采和提升等生产作业方式的本质安全性;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及其相适应的安全检测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制度)文化。表现在软件措施上:煤矿企业操作层员工“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煤矿行业政府监管部门制定安全部门规章、安全法规、标准,煤矿行业企业制定行业标准、企业规章制度。

3 安全文化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制约作用

3.1 安全文化对经济效益的制约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建设的完整性和企业安全的高效性,各方面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一方面改变煤矿企业在生产两方面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的改变和倾斜,显然煤矿开采生产是谋求经济利益,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为了减少生产事故所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二者相互作用使得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追求。所以说,安全文化建设会制约甚至削弱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而安全文化建设本身需要慎重考虑经济投入的比例和幅度。投入过多会占比生产设施和企业发展扩大所需的资金量,从而造成经济总效益的减少,同时也会造成安全设施的过量。相反,如果安全文化建设经济投入过少的话,又会由于安全设施、安全组织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生产事故发生率增加,事故损失增大,经济效益也必然减少。

3.2 经济效益对安全文化的制约作用

煤矿企业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其经济效益的多少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影响因素多。一方面,当煤矿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稳步增长、销售渠道、市场需求良好时,经济收益充足,这时企业就有充沛的资金投向安全领域,发展安全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一旦企业生产下降、市场销售渠道不通畅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时,即便企业决策经济投入在安全文化方面比例不变,由于经济总额的减少,安全经济投入也势必会相应地减少,毕竟物质和经济文化的条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4 结束语

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本身的所得及效益的增加使得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所得,用以反哺企业安全生产获取更多的客观的经济收益,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安全文化建设愈加完善,经济收益也逐渐提升。可见,安全文化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是一种双向关系,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两者彼此之间关系重大,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蒋飞.新疆煤矿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2]余喜军.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7.

[3]何国家.国外煤炭行业管理和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煤炭,2007(1).

第7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材料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头戏,这是因为建筑工程材料往往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甚至更多,因而必须实现全方位、多视角和全过程的材料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在中标之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加强施工预算的编制,待施工预算审核通过后,使其成为整个企业编制材料需求计划以及实施限额领料的重要依据,将施工预算上报材料部门,而材料部门则结合项目经济制定的采购计划及奇特的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超额领料的行为,必须对其原因即是进行查核,若由于过程变更需要多领料的,必须开具相关书面证明方能领料,以确保原材料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在采购材料时,还应采取招投标制度,结合各分项分部上报的施工材料预算,由采购部门统一招标采购,并始终坚持总量订货但分批采购的原则,最大化的避免材料的浪费和积压,对于所采购材料的单价和数量必须认真核实,以最大化的减少材料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效益。

二、加大质量管控力度

当前,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过分注重成本控制而忽视工程质量,从而增加由于质量未达标付出的高额费用,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降低企业的社会效益。因而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降低质量的行为十分可耻,但同时也不能为控制质量而不够成本,不仅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还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施工时,只有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的降低工程成本,尽可能地实现一步到位,且在发展过程中紧密关注新的工艺和新材料,加强对新工艺材料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

三、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不足及其对策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那么成本管理与建筑经济存在什么关联呢?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做出以下几点分析。1.成本管理与建筑经济存在的关联。首先,建筑经济与成本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才能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建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同时,建筑经济涉及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经济在指导这成本管理的方向,为成本管理提供思路,所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次;建筑经济与成本管理之间又各具独立的一面。从建筑经济来看,其主要是建筑行业内有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在经济方面取得成效的预测和决策、分析与实施和评估等,其对有关问题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能否顺利的进行。而成本管理,则是针对某项工程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的过程,因此建筑经济具有广域性,而成本管理具有局域性。2.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建筑事业中,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企业为了降低建筑产品即工程项目或劳务、作业等的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概括。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创造利润的多少,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重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而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为建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企业在注重成本管理的同时,还应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导致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尽可能地建设智能、生态和低碳的环保型建筑,才能更好地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第8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基层;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2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入有据可依的时代。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企业内部控制,很多基层管理者及员工觉得那是上级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检查的专用名词,觉得这是高层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专门机构的事,觉得自己与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多大关系,对企业内部控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内部控制漫无边际,防不胜防,有很难把握的感觉,觉得企业内部控制与中层或基层没大关系,仅需按照规定,照本宣科就是了,人家让咋干就咋干,就习惯于照本宣科,找资料,找制度、按规定去执行就算是履行了内部控制,这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差甚远。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世界上有著名的专业企业内部控制COSO报告,我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有些大企业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书有1000多页,要想全体员工共同学习掌握并执行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是不现实的,不是专业搞内部控制工作的人,没法全面学习掌握。因此,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基本原则,为实现内部控制要素的有效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管理层与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五项原则。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有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必须嵌入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动态的管理,没有一个理论上最系统、最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只有是更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内部控制才是最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适合企业生产经营并随企业经营发展变化随之优化、变动与发展的。再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资料也无法涵盖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角落,每一个环节、细节,另外,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对象也应随之改变。可能原先业务很少,金额较小,不构成重要性,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原先认为很重要的事项,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萎缩,退出重要控制范围,书本、制度上也无法与时俱进,跟上所有业务的发展步伐。因此,只有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基本原则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得到真正有效控制。

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个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必须以诚信守法做基础,在合乎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求发展,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把握住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即把企业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企业内部控制空白点。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论重不重要、性质怎样、涉及金额大小,整体都要在企业内部控制范围内,不存在疏漏,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看企业内部控制控制了那些,还要看是否存在没有控制到的内部控制空白点。

(二)重要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的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比如,企业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 、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等要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这是对于一个企业整体来讲重要性应该重点控制的,但是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的各个层面,对于同一个企业层面来说有重要控制部分,也有一般控制,对于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一个事项、一个岗位、一种操作都有其需要重点控制和一般控制,要管理好企业,一个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文化,要让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环节都在有重点的全面控制之下。例如:大连某石化企业在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年油罐起火爆炸,造成数人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作为几十年老石化企业,该企业肯定有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操作规章及防火制度,但是落实到具体执行、具体岗位、具体操作上就有不足之处,导致火灾事故连年发生。作为石化企业生产经营易燃物品最大的风险点就是怕起火,可是该企业真就是没能控制住这个火,说明该企业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中各个岗位、各个操作环节安全生产、合规操作没有实实在在落实或者有内部控制空白点。

(三)制衡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劳动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备有良好的独立性。例如,企业不相容职务、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什么样的岗位要分离呢?就是那些由一个部门或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或岗位。例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如果对于这些职务不相互分离,就可能在发生错误或舞弊,且不容易被发现,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的核心是要做好内部牵制,两个不相容岗位之间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例如现金收入与记账,如果岗位不分离出纳员收了现金后,不记账,所收到的现金可能归为己有,别人无法得知,给企业带来损失。岗位分离又要兼顾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对于有些岗位业务少、且涉及金额、不重要的岗位也可以不分离。

(四)适应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业务的情况变化加以调整,适应性原则要求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例如:一个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规定一切经济业务都由企业老板一人签字。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业务量大大增加,老板的业务越来越多,根本无法顾及给公司里每一笔经济业务签字,说明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及时给予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该老板就应当按金额大小、性质将部分权利下放到经理层,老板只要把关键领域、重要事项抓好就行了。如果企业再发展或成为上市公司,那就应当利用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五)成本效益原则

第9篇: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木材检验;重要性;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木材在各个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建筑工程建设,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木材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支撑,这就要求做好木材检验工作,但是,当前木材检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检验手段落后、检验管理不到位、检验队伍建设不完善等,做好木材检验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木材检验管理到位。

1 木材检验在木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企业的木材生产量,加强木材检验工作,从而合理分配森林资源,以减少木材的浪费,使森林树木得到有效保护。木材检验主要是确保木材质量,木材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木材检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木材检验,是指对树木采伐、造材、保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例如,若检测出木材有虫害等问题,则可以发现木材没有合理保管,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应及时反馈信息给上级部门,从而及时改善木材质量问题,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加强木材检验,并做好数据记录,从而确定企业木材产品的生产数量,使木材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木材检验是木材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木材检验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价值,也可以提高木材企业的经济效益,木材检验工作做到科学化、技术化,从而减少木材检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木材检验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要点分析

以林业企业为基础,不断开展木材检验工作,采用综合性工作模式,并做到木材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对木材产品的树种、名称、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提高木材材料的利用率和价值,开展木材检验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木材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森工企业无论是在生产管理方面,还是在经营管理方面,森工企业都面临着严重挑战,这就体现出木材检验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据了解,木材检验工作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木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木材检验过程中,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木材具有资源分布广,生产范围广的特点;第二,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导致柔韧性木材产品涌现在市场中,致使木材企业形成了一种综合性木材工作模式,综合性木材工作模式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木材检验存在的常见问题

木材检验手段较落后,虽然木材企业早已实施木材检验工作,但是,木材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以尺子为主要工具的木材检验手段,传统的检验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导致木材检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检验队伍素质较低,检验人员是木材检验的主要实施者,检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木材检验质量,因此,检验人员在木材检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木材企业的检验人员普遍存在道德品质低、业务水平低的现象,导致木材检验工作难以顺利实施,由于检验人员工作不到位,致使木材检验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木材检验管理不到位,由于木材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员工奖惩制度,导致检验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能认真做好木材检验工作,这就导致木材检验工作效率不高,木材检验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

4 木材检验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

4.1 加强木材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木材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做好木材检验工作的关键,只有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检验人员才能有效的完成木材检验工作,进而才能提高木材企业的经济效益。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应加强木材检验人员的培训,并且要求木材检验人员持证上岗。特别注意的是:培训活动应注重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样才能确保木材不会出现流失的现象;木材检验人员的培训内容应根据测树学造材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学习测树学造材理论,提高木材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检验人员对木材检验工作落实到位。另外,树干解析也是木材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林学知识,加强树干解析教学,使木材检验人员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以达到木材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分析传统的木材检验手段,可以知道,检验人员对木材计测理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想提高木材检验的水准,木材检验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森林计测学、树木计测理论等知识。对于伐区木材的检验,木材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木材的检验,若检验出不规则的木材,检验人员应做好木材的归类扫描工作,严禁不合格的木材投入使用,提高木材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木材检验工作落实到位。

4.2 采用先进的木材检验手段

在木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不仅仅局限于人工检尺的使用,也应采用地衡检尺的方式进行木材检验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检尺不能准确进行木材的检验,所谓地衡检尺,是指由重量系数转换成体积的一种检验方式,其可以精确检验木材的质量,将人工检尺和地衡检尺两种方式综合运用在木材检验工作中,从而做好木材检验工作。

4.3 制定完善的木材检验管理制度

完善的检验规章制度是规范木材检验人员行为的主要措施,在制定木材检验规章制度过程中,应根据木材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规章制度,使木材检验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木材检验工作,若木材检验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检验人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从而规范木材检验人员的行为,避免因不负责行为而影响整个木材检验工作质量。

5 结束语

木材检验是木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木材检验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合理造材、合理保管木材等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木材检验工作,尤其是木材检验人员、检验手段的管理,提高木材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改善木材检验手段,从而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和价值,使木材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宏良.贮木厂木材检验的意义与对策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3,10:176.

[2]曹维利.浅议木材检验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3,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