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初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

第1篇:初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一、调研活动概述

调研内容与领域主要有:1.课程方案执行情况,包括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2.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3.教学管理情况,包括模块学分的认定、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工作量计算;4.校本教研情况,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情况,组内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的开展情况;5.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情况,包括教材、教参、教辅使用情况及网络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市作为样本地市,每个地市选择三所全日制高中作为样本校,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城镇普通高中和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调研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现场听课、交流访谈、听取汇报等形式。调研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步,调研小组与当地教育局领导、校长代表、地市教研员进行座谈,听取课改情况汇报;第二步,深入到样本校现场听课,组织问卷调查,并与教师、学生随机访谈,实地考查课改实施情况;第三步,分学科召开座谈会,与各样本校的教师座谈,了解课改信息。

二、音乐课改概况

(一)音乐课程开设

音乐学科应修满3学分,其中“音乐鉴赏”作为必修模块一般是在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一节,学时为36课时,修满可获得2学分;选修模块包括“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可选择其中任一模块学习18课时,可获得1学分。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的学校能按要求开足音乐课,这20%的学校集中在省级示范高中这一层。开课的基本方式如上所述,个别学校高二下学期继续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另有20%的学校只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课,每周一节,共36课时。开课的方式有:高一年级两学期都开设“音乐鉴赏”模块;高一年级上学期开设“音乐鉴赏”模块,下学期开设选修模块。再有半数学校是高一年级同时开没“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音乐和美术分单双周轮换上课,高一学年共开设音乐课18课时。还有极个别学校只在音乐高考班开设音乐专业课程,如视唱、练耳、乐理等,在普通班级根本就不开设音乐课,或以“上大课”(几个班集中上课)方式开课。

另据“音乐学科模块开设情况”调查显示,仅有3%的学校开设了三个以上模块,36%的学校开设了两个模块,46%的学校只开设了一个模块,还有13%的学校没有按模块开设。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两个模块,选用了一本必修模块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但是由于多数学校只在高一开课,于是占有2学分需要36学时予以保证的“音乐鉴赏”只安排了一半的课时量,另18学时上选修模块。

总的看来,能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足开齐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只有少数省级示范高中。一般高中普遍没有按要求开设音乐课程,尤其是选修模块往往被束之高阁。

(二)音乐教材选用

调查发现,各校在音乐教材的选用上呈现出以下共同特点:其一,不管学校是否开设了选修模块的课程,学生一般都有两本音乐教材,即一本《音乐鉴赏》教材和一本选修模块教材。选修模块教材的选择少有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甚至个别学校为每个学生订有三本或更多的音乐教材。其二,学校在没有征求音乐教师意见、不了解学生选课情况、不考虑学校教学条件,甚至不明了音乐学分结构的情况下,笼统地选订音乐教材。其三,按照常理,学校一般按开课的顺序逐步订购和发放教材。然而实际上,很多学校的音乐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模块)都是在高一上学期一次性到位,由于暂时不开课或保管不善等诸多原因,多数学生的教材还没到开课时就弄丢了。

教材的选订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专业特长,而是由学校相关负责人做主选订,最终结果只能是学校订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表现为学校课程管理的独断与随意。

(三)音乐教学实施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本省高中音乐教学的实施有如下几方面值得肯定:其一,教学中能凸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聆听,观照音乐教学的文化性,在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美的同时积累相关文化,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其二,教学中体现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主体性,力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唱、一起奏、一起演,进行互动交流与探讨,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式、朋友式的关系。其三,教学中注重音乐实践,或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赏析音乐;或设计参与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其四,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们的音乐教学中也表现出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多数音乐教师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不能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思维的特点,组织适合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教学的特点,流露出效仿小学和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痕迹。二是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教材施教。调查问卷显示,只有20%的教师能基本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80%的教师只选用了教材中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为教师自组,反映出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一些非省级示范高中,教学基本不按教材实施,而以教师自组内容为主:或根据学生兴趣组织专题欣赏,或欣赏流行音乐,或选择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电影进行赏析,或偶尔学习演唱一些流行歌曲。三是选修模块的开课仍然以原有班级为组织形式,并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欣赏内容或自组内容实施教学,难以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由选择权。如有的学校虽订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材,但基本是在普通的教室里上成舞蹈欣赏课和戏剧欣赏课。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如何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做得很不够。

(四)音乐学分认定

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实行学分制,《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也对高中音乐学科实施与评价做出了明确规定。本

次调研活动所抽样的学校,基本没有严格按照学分认定要求实施。个别实施情况稍好的学校,必修模块将卷面测试、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分;选修模块的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学生修满18课时,就能获得1学分。部分学校因选修模块的教学没有按课标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主要依据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如参加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校内艺术团体或参加校园歌手赛表演活动等,只要学生参与了上述活动就获得1学分。教师调查问卷显示,有40%的学校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没有实施学分认定,教师普遍反映:“学校没有制定学分认定相关细则”、“对各模块学分认定模糊不清”等。

音乐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学分认定很不规范,多数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没有采用学分制,即使实行了学分认定也流于形式。学校对课程实施及评价疏于管理,尤其对音乐学科各模块学分认定缺乏必要的监控。

(五)音乐学科师资

调查表明,高中学校拥有一支数量足够、专业良好且相对稳定的专职音乐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方面的薄弱环节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结构单一,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师资配备。本次调研所到学校大多配有三至五名专职音乐教师,少的也有两名。从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上来说,完全能够满足音乐教学的需求,不少学校还存在专职音乐教师富余的现象。按一般标准,高中音乐教师正常周课时量在14节左右。据调查显示,80%的高中音乐教师周课时量在10节以下,周课时在6节左右的现象还很普遍,只有15%的音乐教师能达到满工作量。

2.专业素养。参与本次调研的专职音乐教师中,90%以上毕业于正规音乐院校,80%92上达到本科学历,甚至绝大多数称得上是“科班出身”。音乐教师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器乐和舞蹈三个领域,而专门修习过“戏剧表演”和“理论作曲”的基本没有,可谓专业高度的趋同。面对课改后高中音乐课程的六大模块,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必然导致“不缺教师缺专业”的问题。 3.师资培训。调查显示,实施新课程以来,所有的高中音乐教师都参加了至少一次以上的学科教学培训,其中16%的教师参加过两次,20%的教师参加三次以上。但是,由于每次培训时间较短,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课改理念认识和音乐教材介绍等方面,接受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相对较少。大多数教师认为师资培训力度还要加大,且应多倾向课堂教学研讨方面,多给教师们提供一些示范课例的观摩,在交流与探讨中提高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可喜的是,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比较好,近90%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教研组或艺术教研组,50%的学校做到1至2周开展一次常规教研活动。

(六)音乐教学设施

音乐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硬件的支持,音乐教学要有基本的教学设施,如钢琴、音响设备以及丰富的音像资料等。此次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是,95%的学校设有一间音乐教室,多数有两间专业音乐教室,部分省级示范学校有四间专业音乐教室。

各学校的音乐教室主要是适于“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如要开设选修模块课程,则还需舞蹈排练室、器乐排练室和合唱教室。据调查,除个别省级示范高中建有艺术大楼,设有以上专业教学场地外,绝大部分学校暂时缺乏。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所听的三节选修模块的音乐课――“音乐与舞蹈”、“演奏”和“歌唱”,都是在音乐教室或本班教室完成的。一般高别是农村高中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音乐教学设施相当缺乏,根本不能满足音乐课程教学需要,亟待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省高中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各地市教育局基教(普教)科、教科院(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学条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基础的不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认识存有差异,各地各校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水平上表现出不均衡,多数学校离我省高中课程实验的预期还存在很大差距。音乐学科与其他高考学科相比较,仍然是弱势学科,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呈现出诸多不足。

(一)学校没有按标准开足开齐音乐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实施高中课程改革,音乐学科的课时量比课改前增加了三分之一,由原来的36课时增加到最低开课标准为54课时,音乐课程的内容也由原来的一个模块增加到必修和选修的六个模块。而调查了解到的情形却是,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时量反而减少了,可以说音乐学科在课改后成了“重灾区”,连原有的基本课时都被挤掉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考文化课程内容增加,而课时没有相应地增加,学校为了追求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成绩,则优先保证高考科目的课时量,压缩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另外,有些学校为了通过艺术特长生(或专业生)考试提升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音乐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音乐特长生培训,尽量压缩普通班音乐课时,甚至不在普通班开设音乐课程。

(二)教师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施教

在高中音乐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不依据课标教材内容教学的情况,特别是非省、市示范高中,音乐教学基本由教师根据学情自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现行的课标音乐教材内容过于深奥和专业,且音乐教材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较广,而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如严格按教材内容实施教学,有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成课标要求。于是许多音乐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舍弃课标教材的内容,仅根据学生们的喜好组织内容实施教学,或听唱通俗歌曲,或观看音乐电影等。其二,选修模块基本上是以班级形式开设,受到教学场地、学生人数、学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按课标要求实施教材内容,只能选取教材中部分适合大班额集体上课的欣赏内容实施教学。其三,由于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音响资料)不能及时到位,致使不能正常施教教材内容,音乐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拥有的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三)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

造成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流于形式的原因:一是不重视,学校对于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不重视,没有明确的要求;音乐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不愿按要求实施学分认定。二是不适合,大部分学校没有按课程标准开设音乐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没有完全按课标教材内容施教,音乐学科的学分认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不好实施学分认定。三是不相关,音乐学科为非高考学科,学生音乐学科的学业成绩与其升学没有直接关系,加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校非高考科目的

学分认定缺少必要的监督,学分认定便不能有效实施。四是不得法,由于教育主管和业务指导部门对音乐学科等非高考学科的学分认定缺乏有效的指导,音乐教师根本不清楚如何按要求认定学分。

(四)音乐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一般学校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别,在音乐教学设施方面尤为突出,多数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除了教育经费的紧缺之外,重视不够、认识不深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有的学校每间普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且与互联网相连,唯独音乐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和音响设备;有的学校在征订学生教材方面舍得花钱,音乐选修模块的学生用书人手一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以及配套的音像资料却相对滞后或不征订。

四、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行政领导

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确立艺术课程的应有地位,通过教育行政的手段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课率。就高中音乐学科而言,必须对开课时数、教材选定作出明确要求,并加强督察与监管。将开齐开足音乐(艺术类)课程纳入示范性高中、合格高中评估验收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凡不按照省颁教学计划开设课程或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二)建立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我省高中阶段要求开设的课程共有15个学科,其中,音乐、美术等六个学科(实际11个科目)作为考查科目,考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考查科目指导纲要。这虽然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但是也为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迫使考查科目给考试科目让路提供了便利。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考查科目水平测试的监管,否则,考查科目的开设和评价都必然会流于形式。

(三)开展研究培训活动

研究培训活动应该从三个层面得到加强:一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要形成制度,要求人人参与,并将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评的范畴。二是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以示范性高中为龙头,带动本地域高中课改教研,要把在课改领域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纳入示范高中评估范畴。三是要加强省、市级教育科研院所的业务指导职能,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和学科专家的资源优势,提升研究培训活动的水平和层次。

(四)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目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做到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均衡,特别要加大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议县(市、区)教育局对职权管辖范围内所有学校的艺术教育设施做一次普查,根据艺术教育规程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争取专项资金,配齐最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

第2篇:初中音乐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声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05-02

有人说初中生学声乐会不会对嗓子有影响。男孩变声期还没有过,学习声乐要特别谨慎,如果方法不得当嗓子就容易受伤;女孩稍好,因为女孩变声期不明显。这些对初中生学习声乐的种种猜测阻止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脚步,也影响了他们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幻想与理解。

初中生学习声乐最关键的是:纵然是变声期,科学的训练仍然不会伤及声带,比如练习状态的建立和气息基础、适当的练声等。下面浅谈一下初中生声乐教学。

1.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要有新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兴奋性,使其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组织一堂音乐课的时候,首先应注意使教学方法有新意,以新取胜,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是增加情趣感,提高兴奋性的有效手段。如讲授五线谱时.学生不容易记住音名位置.我就借此编了个顺口溜:"五线谱呀五条线,高音谱号起二线,四个间中一张脸(face),F、A、C、E、Fa.La.D0.Mi。"这样.学音名(C.D.E.F.G.A.B)与英语单词相联系,使学生感觉有新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其次,教学内容应难易适度。所谓“难易适度”.与赞可夫提出的高速度、高难度的原则并行不悖。每一教学内容都应有适当的新的难度。使学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进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如练声曲.经常练习老一套,学生难免有厌烦感.那么每次提出新的要求.增加一定难度.学生就会有新的兴奋点。例如.练唱2/4 l 3l 5 311一,那就可以先唱连音,然后唱有断音的.或加上各种节奏、节拍、力度、不同的母音等。

2. 教师要“科学”的审视声乐教学

首先改变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然后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为基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3.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要紧凑

教学环节应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教学过程不紧凑、不严密.教师在上课时就抓不住学生的心,吸引不了学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认真钻研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系统安排好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这是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将教学过程和环节安排合理紧凑,环环相扣,才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教师走过46分钟。如今的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每一课内容都有歌曲、音乐欣赏、音乐知识、听唱背、练习与思考五个栏目,每一课时教学时将二、三个栏目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好教学丑程-使能成功地完成教学。

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当具有艺术的魅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恰当地使用课堂用语,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如高兴时,面带微笑,语调喜悦;悲伤处,丧情严肃认真,语气哀伤;紧张时,紧锁眉头,语调紧急;害怕处,瞪大眼睛,语气惊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因“嗓”施教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5.重视观摩欣赏教学

欣赏课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材中的欣赏作品一般音乐形象比较鲜明,有的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我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紧张的船夫号子表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性格;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颂了像巨人般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以凄楚悲愤的曲调控诉了日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雄壮昂扬的歌声表达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必胜的信心。要使学生们懂得,今天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伟大坚富强。

在介绍作者冼星海时,给学生讲冼星海的小故事,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冼星海以优异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抛弃了优厚的待遇依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

介绍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我多年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体会,音乐课上,一些同学对欣赏民歌、民族乐曲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更不愿昕。针对这一情况,先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这不仅是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再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的光荣传统.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音乐方面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的音乐财富。再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作品。欣赏各类不同风格的民歌,让那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民歌打动学生,把学生带到民族音乐的广阔天地之中。

6.教学生科学的练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