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农资经营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资经营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资经营管理办法

第1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一、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一)切实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严格实行强农惠农资金备案制度,建立强农惠农项目资料档案,并对项目进行跟踪问效。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资金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市农经网》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平台,及时将强农惠农资金有关信息向群众公开。深入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严查处贪污、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私分强农惠农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安全、规范、快捷、高效运行。

(二)切实加大涉农乱收费的专项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涉农收费的规范管理,广泛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监测,及时掌握和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和行为,着力查处和公开曝光一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努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在认真梳理现行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基础上,根据当前新形势和新任务,会同县纪委监察局、纠风办等单位,研究制定涉及农民负担违纪行为的处理办法,健全农民负担监管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稳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努力构建村级公益建设投入新机制

(四)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认真贯彻《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2007〕4号)和《省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湘政发〔2005〕17号)规定,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所议事项不超范围,所筹资金和劳务不突破限额,保证议事程序符合法律要求,申报审批做到严格规范有序。

(五)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监管。要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全部纳入乡镇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中心进行集中交易,防止暗箱操作和钱权交易。进一步加大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防一些地方通过虚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骗取国家奖补资金问题的发生。强化工程质量监管,项目竣工后,及时督促村民委员会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组织做好验收。

(六)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操作。认真执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严格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标准和程序。切实加强项目审核工作,把好奖补项目复审验收关。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监管,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专项审计,确保奖补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七)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制定出台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和问题责任追究等制度,构建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长效机制。

三、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夯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八)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和流转合同的指导、鉴证、备案工作,大力推广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合同文本,强化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和履行管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台账,并且按照“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要求,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按照县“民生100工程”分解的目标任务,着力建好3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常态化。

(九)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深入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设立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确保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法定机构受理、有专业人员审理、有固定地点办理。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依法开展仲裁员选聘工作,制定仲裁员培训规划,开展仲裁员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建立仲裁工作制度,提高仲裁工作规范化水平,确保仲裁工作依法、公平、公正进行。

(十)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奖扶政策落实。大力宣传《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永办发〔2009〕17号),进一步协调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力争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有新的、更大的突破。

四、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

(十一)加强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公共资产资源集中交易工作,指导各个乡镇组建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中心,将交易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农村公共资产资源出让、发包、租赁和村集体工程建设及财产物资采购等项目全部纳入乡镇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制定出台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制度。开展农村公共资产资源交易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和水平。

(十二)巩固和深化村财乡代管改革工作。全面推行村级财务收支计划管理,增强村级财政预算约束力,确保村级收支平衡。切实加大对村级收入的清查力度,从严查处“坐支”和收款不入账行为。从严把好支出凭证审核、审查关,规范报账手续,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做好新一届村民主理财小组选举和成员颁证工作,完善民主理财机制,切实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确保农民群众决策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开展农村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村财乡代管工作水平。

(十三)加大村级财务审计力度。村级财务审计坚持常规审计、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村级财务常规审计以乡镇为主,由乡镇纪委牵头组织农经站和财政所等人员实施,全年村级财务审计面要达20%以上。对财务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实施重点审计,全年完成20个以上村的财务重点审计。加大对农村征地补偿费和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专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从严查办贪污、侵占、挪用、私分和挥霍浪费农村集体“三资”案件。

五、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化”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十四)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引导农民依托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大力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帮助指导各个乡镇至少发展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消除农民专业合作社空白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的意见》(郴政发〔2011〕1号),积极引导烟区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全面提高烟农组织化程度和烟草产业化水平。

(十五)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宣传力度,扩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产业基地和生产规模,创建加工实体,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销售收入和利润。积极引导同类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壮大生产规模,增强实力、带动力和产品竞争力。切实加大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落实信贷优惠政策,解决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十六)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建立成员帐户和台帐为重点,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健全生产流程档案,完善安全生产记录,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大力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商标注册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年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6-8个、市级示范社5-6个、省级示范社1-2个,争取国家级示范社项目2个。着力抓好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创建工作开展。

六、加强农经体系建设,强化农经工作基础

(十七)着力抓好农经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农经发〔2010〕9号)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意见》(郴发〔2011〕2号),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农经队伍,切实落实乡镇农经职能,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专人理事。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三农”工作必备知识,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农经干部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精的农经队伍。

(十八)加强农经管理调研和宣传工作。要围绕减负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业产业化建设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农村开展调研,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成绩,分析当前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做好农经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大力推介我县在完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好典型、好经验,提高农经工作社会影响力,推动农经管理工作开展。

第2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一、抓发展,改革社有企业

推进企业改革。着力抓好社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效制衡、规范治理、强化激励、硬化约束、促进发展”的制度体系,打造企业发展新体制机制,促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盘活资产。结合城镇建设规划、企业整合发展、为农服务网点建设等,因地制宜搞好统筹利用规划,通过与其他工商企业合作开发、改造、资产置换等形式努力盘活资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潜力、效益潜力、增值潜力。

强化企业监管。积极探索社有资产管理新模式,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并严格执行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直属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有控股企业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建立社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加强风险管控,防控重大资产损失。积极推进惩防体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廉洁从业规定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二、抓创新,拓展经营业务

狠抓“新网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中、省财政“新网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政策,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创新农村传统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农资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为服务“三农”搭建好平台,增强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拓展传统经营业务。做好购销经营业务是供销社发展需要,是为农服务的重要手段,要努力拓展重点传统业务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切实保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加强与省内外化肥生产企业衔接,适时组织农资商品调运,做好科学用肥供应服务,确保农业生产对农资商品的需求。深入推进城乡可利用垃圾回收利用网络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的“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合理布局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努力构建符合环保要求,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一体化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城乡环境治理。

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充分利用供销社经营网络,加快推进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建立采购关系,增强对接能力,提升产销对接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培育农产品经营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完善冷藏、仓储、运输、零售终端设施,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搭建好农产品交易平台。

三、抓基层,完善组织体系

完善基层供销社组织体系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供销社改革发展重要工作,也是市政府《意见》要求,今年,要把建立和完善基层供销社组织体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按照开门开放办社原则,合理布局基层供销社建制,完善经营服务网络。要“打造亮点、一网多用”,把“农超对接”网点、城乡可利用垃圾回收处理网络、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与健全基层组织结合,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做到建一个网点,成一个亮点,建立一个基层组织,壮大一个企业。积极参与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基层社组织乡镇覆盖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向村级延伸,提高覆盖率。

四、抓提升,增强服务效能

提升专业合作社档次。经过多年发展,全市供销社系统创办、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一定规模。今年要在提升档次,提高带动力上下功夫,着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将服务链条延伸至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农产品仓储、加工能力、流通网点建设,规范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增强带动力。

第3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原则,上下联动,打假扶优,进一步强化农资打假执法监管和护农服务措施,着力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放心农资市场体系。

二、工作目标

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构建放心农资市场为目标,加强农资市场执法检查、质量抽检和检打联动,依法查处一批侵犯品种权、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限用农兽药、不合格农机具及违反安全用药规定的行为。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一)开展种子执法检查活动

强化品种管理。及时查处非法制售未通过审定的品种以及已经退出推广的农作物品种等行为,坚决将不适宜种植的品种淘汰出我区种子市场。

强化纠纷调处。妥善处置种子纠纷事件,积极帮助受害当事人开展田间现场鉴定、品种真实性检测和损害赔偿调解工作,维护好农民群众和新品种权利人合法权益。

(牵头单位:区农业局;责任单位: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二)开展农药市场整治活动

加强农药标签检查。开展农药登记证号真实性和标签合法性检查工作,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监管,查处违法经营虚假标注登记证号、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等行为。

加强农药质量抽检。开展蔬菜、果树、玉米、花生等重要农作物防治用药、地下害虫防治用药、除草剂等质量抽检工作,严厉查处非法制售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含有非标明成分农药产品的行为。同时,严格执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落实高毒农药实名购买规定,严禁限用农药进入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强杀鼠剂监管。认真做好毒鼠强等违禁剧毒鼠药的清缴整治工作,严肃查处非法经营未取得登记证杀鼠剂的违法行为,杜绝毒鼠强等违禁剧毒鼠药的流通和使用。

(牵头单位:区农业局;责任单位:工商分局、公安分局、区安监局)

(三)开展肥料专项检查活动

以复混肥、复合肥、有机肥料、含中微量元素肥料和水溶性肥料为重点,加大质量抽检和标签标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肥料、肥料标称农药功能等利用肥料标签虚假宣传的行为。

(牵头单位:工商分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公安分局)

(四)开展兽药专项整治活动

规范兽药经营行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非兽药GSP经营企业清理活动,采取暗访、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未通过兽药GSP验收、未换发《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经营单位监管,依法取缔非兽药GSP经营企业。以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标签标识、兽药购销记录等内容为重点,开展兽药市场拉网式执法检查,不断整顿和规范兽药经营行为。

加强违禁兽药整治。认真贯彻农业部第193号及第560号等公告规定,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兽药行为,防止禁用兽药流入动物养殖环节。

强化兽用生物制品监管。针对未取得产品批准文号、假借中试名义、走私进口等未经审查批准的兽用生物制品,加强对兽药经营单位、兽医诊疗单位和规模养殖场的执法检查,严格按照《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全面整顿和规范兽用生物制品市场秩序,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牵头单位:区畜牧局;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区商贸局)

(五)开展饲料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学习宣传条例。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将于起开始实施。实施后,将积极做好新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饲料生产经营者和养殖者的质量意识,严禁在饲料生产或饲喂时使用违禁添加物。

加强日常监管。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重点检查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购销台帐、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对养殖场重点检查进货台帐和使用记录,督促养殖场妥善存放饲料,不得使用过期或霉变的饲料,同时做好监督检查记录。

加大抽检力度。针对“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主要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坚持“抽样检测和执法监督”相结合,在抽样的同时,加强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检查,对检测不合格产品及发现的违法行为和举报案件,依法严厉查处,触犯法律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追究其刑事责任。

(牵头单位:区畜牧局;责任单位:区海洋与渔业局、公安分局、区商贸局)

(六)开展农机市场监管活动

以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为监管重点,积极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督导、质量调查、质量投诉和打假工作,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及时处理重大、突发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事件。

(牵头单位:区农机局;责任单位: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七)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活动

进一步完善农资打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资打假的组织协调和行政执法能力。引导和推动农资经营企业发展区域性产品配送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连锁经营方式,培育一批连锁化、集约化经营的农资企业,创建一批放心农资示范店,以示范带动农资市场规范发展。

(牵头单位:区农业局;责任单位:区畜牧局、区海洋与渔业局、区农机局)

(八)开展农资打假宣传培训活动

充分利用农业网站和新闻媒体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积极为农民群众和农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营造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举办咨询培训、诚信承诺、现场演示、产品推介等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印发科学选购、识假辨假与依法维权等知识的宣传资料,增强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牵头单位:区农业局;责任单位:区畜牧局、区海洋与渔业局、区农机局、工商分局、区商贸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成员单位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形成强大的农资打假合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4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__土地面积为__平方公里。20__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__万亩,主要分布在__、__、__、__等农灌区,种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向日葵、棉花、瓜类、蔬菜等。这些农作物种子的供应一部分来自自繁,一部分来自外调,如玉米种子,除了__号和__号是自繁的,其他品种__号、__8,正__、__号、__等是外调的;小麦__号一级良种一部分是自繁的,一部分是外调的,其原种是外调的;向日葵、棉花、瓜类、蔬菜等种子全部是外调的。近三年来,全__玉米播种面积平均达12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7%,居第一位;向日葵播种面积平均达10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1%,小麦播种面积平均达5.8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18%。根据全*种植情况,每年最少需玉米种子约30万公斤,向日葵种子约 4万公斤 ,小麦种子约145万公斤,还需一定数量的棉花、瓜类、蔬菜种子等。种子经营单位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种源优势,将种子自繁与外调相结合,需种与供种相平衡,基本上满足全旗广大农牧民的种植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__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要求,20__年全__作物种子经营企业注册资本达300万元以上有一家——__种业,200万元以上有一家——__农技开发有限公司,100万元以上有两家——__棉花有限公司和__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50万元以上有26户;经审核到自治区办理农作物玉米种子生产许可证6家;经我中心审核批准发放《农作物原包装种子销售证》29家,《农药经营许可证》15家。目前,全旗种子、农药市场秩序良好,虽然存在一些违规现象,但是种子大案重案事件未发生过,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事件未发生过,通过种子、农药的强化管理,逐步规范经营,净化市场。

二、上半年前期工作情况

20__年春耕备耕期间,我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精神,积极开展全旗农作物种子、农药各项管理工作。

(一)、加强培训学习,规范市场经营

3月8日 ~9日,我中心在*、__农牧局和盟农技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全__农作物种子、农药经营管理培训班。培训学习内容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__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等,参加培训学习的种子、农药经营人员有31人,中心执法人员有17人。通过培训学习,使执法人员学法懂法,依法行政;经营人员学法知法,合法经营;促进全旗农作物种子、农药市场经营步入规范化。

(二)、加强经营许可证管理,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1、严格审核办理《农作物原包装种子销售证》经营能力和从业资格条件。经营单位和个人,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销农作物常规种子注册资本达10万元以上,经销农作物杂交种子注册资本达50万元以上),并固定的经营场所和盟农牧局考核合格的资格证书。今年我中心新批准发放《农作物原包装种子销售证》7户,年检22户,注销5户。

2、严格审核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能力和从业资格条件。今年我中心新批准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2户,年检12户,注销4户。

(三)、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消费者维权

结合“3.15”法制宣传和科技“三下乡”活动及新型农牧民培训,我中心在__镇、__*镇、__镇和__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__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新编农药手册》、《农牧业法律法规汇编》等宣传资料5000多份,并进行讲解,让广大农牧民学法知法,依法维权。宣传培训期间,我中心出动车辆4次,人员25人次。

(四)、开展市场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1、3月14~20日,我中心执法人员和左旗工商局执法人员一起,深入到____等农区,检查农资经营26户,农药经营12户,抽查农药10种,农药标签16个批次。

2、3月23~25日,我中心执法人员深入到__等四大农区,进行种子、农药市场检查。检查种子经营16户,农药经营8户,抽查玉米新品种12种、油葵新品种2种、食葵品种新1种、多个蔬菜种子和农药11种。

3、4月2日,我中心执法人员在__镇检查种子经营2户,农药经营2户,抽查玉米新品种3种、油葵新品种2种、食葵品种新1种及农药11种。

三、存在问题和处理措施

通过市场检查,目前均未发现种子质量问题和禁止销售剧毒高残留农药,但是,种子、农药市场经营中存在以下不规范现象:

1、个别无证经营现象还存在。__有1户无证销售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我们要求他将种子下架不得销售,责令当场立即改正,如经销必须到__种子管理站申请办理《农作物原包装种子销售证》,经批准后方可经营;__有1户无证者在集市上销售蔬菜种子,我中心执法人员在当地工商所配合下当场给予没收处理。

2、个别经营者种子和日用百货在同一店面内销售。__*和__各1户,我们给予责令限期改正,要求他们在一周内必须分设店面经营。

3、个别经营者种子、农药和和食品在同一店面内经营。这一严重问题出现在__*镇__市场内一户种子、农药经销商,我中心执法人员曾多次检查并责令改正,但一直未见成效。 4月2日 ,我中心执法人员在左旗工商局的配合下,当场进行种子、农药下架入库处理,并取缔该经营者种子、农药经营权。

4、个别地方玉米新品种多、乱、杂,尤其是__比较严重。另外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滞后于农民生产所需。

5、个别农药标签不合格率较高。我中心两次农药市场检查中,共抽查农药标签22种(除草剂较多),其中农药标签合格的有14种,占抽检总数的64%,农药标签不合格的有8种,占抽检总数的36%。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从业能力,规范经营行为。

3、加强种子、农药市场监督检查工作,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4、做好种子、农药质量抽检工作。

5、做好种子、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

6、建立、健全种子、农药案件

档案。

第5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形势下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根据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东大门的若干意见》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意义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围绕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按照资金集中、产业集聚和经营集约的要求,以高新技术的集约投入和有效转化为特征,通过行政推动、企业主导和农民参与的形式,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传统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有利于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实行典型引路,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集成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提升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发挥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引导农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吸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推广机构等到园区创业发展,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机制。

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今年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计划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00个,使全省各级各类农业园区数量达到2000个以上;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从今年起,力争全市每年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3-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若干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先后创建了四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通过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农业园区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三化同步”和“再造一个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功能集成的原则,坚持“特色鲜明,规模高效、循环生态、示范带动”的基本要求,在现有农业园区发展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一步提高物质装备水平、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组织体系和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畜牧产业、蔬菜产业和水果产业,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力争早日把我县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按照规模适度、产业集中、种养结合、组织完备、服务完善、体系健全、产出率高的要求,从今年起,力争每年创建1-2个省级、2-3个市级、命名8-1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到“十二五”末,全县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每镇建立县级以上(含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使全县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20%以上,形成试验、示范、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一体化的综合产业基地,带动农村休闲、旅游、观光等服务业发展。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

1、规模较大,集中连片,配套完善。园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省级园区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市级园区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县级园区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园区规划布局合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2、主业突出,产业聚集,体系完整。省、市级园区重点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县级园区重点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产业聚集度高,形成相对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体系。

3、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生产。省、市级园区配套大中型养殖场建设,大家畜存栏不少于500头,猪、羊存栏不少于5000头(只),家禽存栏不少于2万只。县级园区配套中小型养殖场建设,猪、羊存栏不少于1500头(只)或肉鸡年出栏不少于20万只,家禽存栏不少于1万只。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和有机肥生产。农产品生产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主导农产品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大力发展“菜(果)-畜-沼”生态循环生产模式,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

4、龙头带动,组织健全,运行规范。园区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积极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产业化格局,园区经营运行规范。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战略,努力打造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力强的知名品牌。

5、装备较好,起点较高,示范引领。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装备等设施农业技术,农田机械化综合水平较高。大力推广生态创新技术和集成技术,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园区显著位置设立明显标示牌,表明运行规程、规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6、功能齐全,服务完善,运行高效。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用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发休闲旅游功能,配套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开发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

四、现代农业园区的验收认定与运行管理

(一)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命名认定

按照园区建设标准,由园区所在镇提出书面申请,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园区办)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意见,报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后,予以命名,建设完成后认定并授牌。具体申报认定程序如下:

1、现代农业园区所在镇政府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并向县园区办提出审批申请;

2、县园区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上报的规划方案进行初审,通过专家评议、质询论证后予以批复。园区建设规模达到规划内容60%以上的,报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命名为“县现代农业园区”;

3、已命名的园区按照各自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年度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建设;

4、县园区办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园区年度建设计划进行指导督查;

5、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全面完成并达到标准后,由县园区办组织评审验收后报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正式认定为“县现代农业园区”并授牌。

(二)省、市现代农业园区申报

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在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础上,园区建设规模达到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标准的,由各镇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向县园区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园区办审核并报县园区领导小组同意后,统一组织上报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三)运行管理

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园区管理和考核办法,对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园区继续保留称号,对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其称号。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运行管理,按照上级相关文件执行。

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重点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在全面落实中、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县级命名授牌的“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园区奖励50万元;对认定为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按照省、市要求,县财政每个园区分别配套扶持资金200万元、100万元。扶持配套资金用于园区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补贴,实用技术培训、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补助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工商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园区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2、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园区发展水平。一是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争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的建设,由各个区域站具体负责区域内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指导工作。二是积极推广农资农技双连锁、农资农副双流通、政府企业双推动的经营模式。三是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家服务团,形成“产、学、研”联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推广队伍,进驻园区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四是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果-畜-沼”、“菜-畜-沼”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提高沼气使用效率和安全水平。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园区内“渠、井、路”三网配套建设,巩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基础设施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相关职能部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安排在现代农业园区,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合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

4、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园区建设规模。学习高陵经验,2013年6月底之前,组建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切实解决农业园区建设的瓶颈问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和引导园区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资本化运作。同时强化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指导服务,让承包者流转放心,让流转者投入放心,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5、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支持园区建设。一是土地政策。扶持和保障综合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用地,对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休闲观光等农业项目用地,凡不破坏耕作条件的,按照农用地进行管理;对高效农业建设中的办公用房及配套服务等附属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二是财政政策。国、省、市、县的农业投资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优先安排在园区实施。三是金融政策。对于进入农业园区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支持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四是税费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三农”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进入园区的企业发展。五是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为园区培养、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对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园区工作的,在工资待遇、晋升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六、保障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成立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农发办、科技局、国土局、经发局、工商局、质监局、交通局、移民局、电力局、金融、保险等部门负责人和各镇镇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做好园区建设的协调服务和组织实施工作。各镇也要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负责本区域园区建设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县级领导包联、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6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 措施 创新制度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42-01

金城镇地处金坛市城郊,是经过两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的金城镇,第一轮区划调整是2000年1月4日,是由原金城镇、城东乡、城西乡、后阳乡和白龙荡乡合并而成。第二轮区划调整是2007年3月26日,是由第一轮区划调整后的原金城镇、洮西镇(由原洮西乡和涑渎乡合并而成)、白塔镇合并而成。镇域总面积169平方公里、总人口18.5万人,南北里程跨越32公里。

一、基本情况

全镇32个行政村,村村建立档案室,村组两级财务及文书资料都交村立卷归档,要求村级自行政村合并(2001年4月)、组级自村民小组合并(2002年5月)财务全面建档,行政村、村民小组合并前财务可以分原村、原组归村捆扎保管,有条件的村(档案室大,档案柜多)档案(财务、文书)追溯至80年代立卷保管,村级财务镇会服站只保管当年财务资料。2007年第二次区划调整前只有原城镇组级财务、资金交村代记代管,原白塔、洮西组级财务分散在各生产队会计家中保管,资金分散在生产队保管员、生产队队长或村民代表保管。乡镇合并出台了《金城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后,组级财务都能实行村记村管,每村组级只设一本联组账,实行资金分开账合并的财务核算形式,组级财务通过村会计指导和监督,资金交村或经管站代管,月末库存现金严格控制在300元以内,组级费用支出、资金使用实行村支书一支笔审批。经济合同统一由村委会签订和完善,集体资产资源、专业承包、工程项目严格实行公开招标,组级财务、文书和印章交村专人保管。每村只设一名村会计和一名联组会计,32个村有8个村联组会计由村会计兼任,有7个村联组会计由村其他干部兼任,只有14个村设专职联组会计。

二、主要做法

1.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有序运行

1.1组建会计队伍。在镇村两级设立了会计服务站,从镇机关选拔业务骨干担任会服站会计,村干部中选择文化高、责任性强、有会计业务基础的人员担任村出纳、报账员,我们结合《金坛市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从2004年起每年对全镇村组两级出纳、报帐员、会服站的人员进行轮训,使农村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1.2开展财务会审。每年开展一次财务会审,每月组织村会计实行财务集中记账,对村组集体的现金、存款、债权、债务、资产等进行清理核对,对不合法票据严格按规定操作,做到边审核边规范,对工作中发现了各种违法违纪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做出妥善处理。

1.3推行会计电算化。依照《金坛市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金城镇2003年全面实行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通过电算化,有效地解决了手工操作中存在的农村会计科目设置、使用、核算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建立起了合理的人员分工责任制,使操作规程明细化、责任化,确保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通过网络技术对全镇农村财务账目进行即时监控,2007年对原有的财务会计软件进行了更新,对原白塔、洮西两个镇并过来的17个村的财务在科目和核算上又进行统一,创出了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1.4健全完善财务制度。自2007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我镇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办法、规定(金城镇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农村财务管理“十不准”规定)。今年依据新颁布的《金坛市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又出台了《2010年金城镇农村财务管理制度》、《2010年金城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2010年金城镇农村财务纪律“十不准”规定》。农经办每年还对32个村进行农村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目标考核,并将条线考核纳入镇农村工作考核。通过近几年一系列制度、办法和规定的实施,我镇农村财务基础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

2.村级财务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全面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村“如何管好财、用好财”的问题,成效显著。

2.1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财务集中和村帐民理,使群众关心的涉农资金补贴、拆迁安置费用、救济优扶资金等项目开支,群众“看得清”,“放下心”,干部“说得清”,“讲得明”,消除了干群之间猜疑,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2.2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实行村级财务后,财务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核算管理,既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又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会服站”对专项资金实行直达制度,确保了国家涉农政策落实到位,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3.村级财务管理稳步协调发展

目前,我镇农村财务管理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果,为保证该项工作的稳妥协调发展,总结前几年的工作,我们有几点启示:

3.1领导重视是前提。村级财务、资金双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村的一次大改革、大动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尤其在2007年组级双改革中,村组干部顾虑较重,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发动组织,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实施。

3.2制度规范是关键。为了规范我镇村级财务管理,我镇做出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自2004年就统一制订出台了《金城农镇村财务管理制度》、《金城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年金城镇农村财务纪律“十不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逐年修改、完善和提高,以强有力的制度、规定、办法来指导和规范村组财务管理工作,实行村级会计持证上岗制和会计证年检制。

3.3加强监督是保障。为确保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我镇大力推行农村审计,强化监督机制。一是群众监督。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随时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到村或会服站查询。二是业务监督。镇会服站经常对村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三是审计监督。定期搞好“四审计”,即结合财务公开,对公开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组织专项审计;今年我们完成了5个村的村支书离任审计和7个村主要干部的任期责任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崔国平.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第7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区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年,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关心支持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强动力,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不利影响下,积极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保障重点支出,推进财政改革,财政总收入顺利完成了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调整任务数,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年,经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收入调整任务为45,000万元。截止到20*年12月31日,我区共实现财政收入45,038万元,占调整预算数(以下简称预算)的100.1%,剔除上划基数影响,比上年增长12.5%,净增5,004万元。其中:

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8,662万元,占预算的97.7%,比上年增收1,446万元,增长8.4%。其中: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1,654万元,占预算的93.6%,比上年增收1,954万元,增长20.1%;上划中央企业所得税完成5,424万元,占预算的1*.8%,比上年减收550万元,减少9.2%;上划中央个人所得税完成1,584万元,占预算的94.8%,比上年增长41万元,增长2.6%。

地方收入完成25,106万元,占预算的102.3%,比上年增收1,941万元,增长8.4%,其中:

增值税(25%部分)完成3,861万元,占预算的93.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636万元,增长19.73%;

营业税完成9,953万元,占预算的104.3%,与去年同期相比减收163万元,减少1.6%;

企业所得税(40%部分)完成3,616万元,占预算的1*.8%,与去年同期相比减收367万元,减少9.2%;

个人所得税(40%部分)完成1,055万元,占预算的94.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28万元,增长2.7%;

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426万元,占预算的9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128万元,增长9.9%;

车船使用税完成50万元,占预算的248.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36万元,增长289.31%;

房产税完成451万元,占预算的89.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1万元,增长0.2%;

资源税完成7万元,占预算的33.9%,与去年同期相比减收10万元,减少59.3%;

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387万元,占预算的102.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222万元,增长134.8%;

印花税完成168万元,占预算的107.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36万元,增长27.6%;

土地增值税完成892万元,占预算的90.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76万元,增长9.2%;

其他各项收入完成3,240万元,占预算的111.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717万元,增长28.4%,其中:罚没收入完成681万元,占预算的115%,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94万元,减少42%,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1,243万元,占预算的11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13万,增长70.3%,城市教育费附加完成588万元,占预算的117%,与去年同期增长30万元,增长5.45%,排污费完成66万元,占预算的132.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万元,增长55.8%,其他收入完成662万元,占预算的100.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3万元,增长3651.7%。

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270万元,占预算的93.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216万元,增长20.6%。

2、基金收入情况

20*年我区基金收入入库1,01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1,006万元,残疾人保障金11万元。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根据人大常委会通过的20*年我区支出预算调整数,加上上年结转支出、结算补助、专项补助等,本年财政总支出32,446万元,占预算的95.8%,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30.2%,增支7,517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1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88.5%,支出未达进度的原因是预留一次性奖金及津贴822万元、税收相关挂钩经费230万元、计生事业费6万元、城市医疗救助26万元等结转下年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2,511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教育支出4,88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科学技术支出115万元,占年初预算10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49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9.4%,支出未达进度的原因是民政事务、社会保障、就业补助3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4,07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5.3%,支出未达进度的原因是城市医疗救助76万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转移支付12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181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288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9%,支出未达进度的原因城市维护建设补助经费3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农林水事务支出36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1,55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5.8%,支出未达进度的原因是产业技术升级资金6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13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其他支出43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

2、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年基金支出共1,924万元,其中:彩票公益金支出11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8万元,文化事业基金支出5万元,土地支出1,900万元,土地出让金支出主要用于城东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根据20*年实现的25,106万元的一般预算收入,按照现行的财政体制结算办法计算,20*年我区可用财力为26,983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69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资金4,300万元,全年总的可用财力为33,977万元。20*年的一般预算支出32,44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41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净结余112万元。20*年基金收入1,017万元,上年结余68万元,专项补助收入543万元,结算补助收入300万元,基金总收入1,928万元;基金支出1,92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净结余4万元。

以上均为预算数,待上级财政部门对我区年度决算批复后,还会有一些变动,届时再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20*年全区财政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良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支出总量逐年增加,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继续保持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目标。

(四)二00八年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年财政收入形势极其严峻,受自然灾害、宏观经济形势逆转、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存量减收在1.2亿元左右;为弥补损失,区政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交通运输业和对房地产行业税收清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45,038万元,剔除上划基数,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41,79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92.8%。

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始终是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做到“五个确保”的同时,集中财力保障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和其他公共事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一是个人部分共投入11,054万元,保证了全区干部职工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保障了全区干部职工的福利和生活水平,特别是今年安排了部分资金用于补助单位津补贴的发放以及住房公积金的调标;二是公用部分共投入2,700万元,保证了机关正常运转,改善了办公条件;三是保证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到位,今年我区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投入1,576万元,在医保、再就业、义务兵优待、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对象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投入2,180万元,增加了我区社会公共保障能力;四是保证了社会稳定资金的需要,保证检察院、法院、消防大队人均办案经费的足额到位,加大了对公安机关办案的投入;五是重点项目支出投入大,保证了社会公益事业和政府重大项目资金的需要。在文化、教育、科技、宣传方面投入1,688万元,在市容环卫和市容硬件建设方面投入660万元,在城市建设和社区建设方面投入435万元,在社区卫生建设方面投入400万元,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352万元,在城东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建设方面投入3,629万元(其中在基金中支出1,369万元),企业挖潜改造方面投入182万元。以上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及重点项目投入,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建设首善之区的指导思想,使全体*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3、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成立了机构,为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成立了国库股和*区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二是规范了制度,制定了《*区财政账户管理办法》、《*区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意见》、《*区房屋门面公开租赁办法》、《租金收缴办法》等文件,对规范账户管理和经营性资产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做好惠农资金“一卡通”改革,20*年我区已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补贴项目共18项,10,133人享受惠农资金,各项惠农补贴资金达186万元,惠农资金通过专户直接送到农户手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到达速度;四是做好政府采购改革工作,全年共进行了253次集中采购,采购金额达951万元,相对于同期市场价格节约150万元,节约率达到15.8%。

4、加大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监督力度,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一是加大财务检查力度,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样检查,发现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较好;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等资金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等机关管理制度和限时办结制等服务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对重点项目资金、上级下拨资金、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今年,我们对2007年就业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资金、计划生育经费等五项经费和涉及强农惠农的11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及时做好整改和监督检查调度工作;四是加大非税收入的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五是对国有资产进行产权划转,在经营体制上进行改革,从各单位分散自主经营变成政府集中经营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各位代表,20*年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是好的,财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第二产业基础薄弱,收入过于依靠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各种减收因素依然存在、增长缺乏后劲,财政支出还存在一定的压力,各项改革工作进展较慢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基础工作等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

2009年,我区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财政综合实力;加强公共财政建设,坚持“四个倾斜”,巩固完善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提高财政工作效能;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实现*崛起新跨越作出贡献。

(一)2009年财政预算收支安排计划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拟定2009年我区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1、财政总收入确保5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力争56,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

2、一般预算收入确保2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9%,力争30,665万元,比上年增长22%。

3、按照现行的财政体制和实现的预算收入计算,2009年可用财力为26,711万元,初步安排如下:

个人部分11,810万元(包括工资、社区干部生活费、公费医疗经费等);

公用经费14,100万元(包括业务费、公务费、汽车经费及专项支出等);

预备费801万元(按可用财力3%提取)。

2009年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情况待预算编制完成后,再向区人大常委会作详细的报告。

(二)2009年财政工作安排

1、培植税源强化征管,不断增强财政综合实力。

在收入方面,今年将更加突出的实体经济下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低迷,特别是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使税收增幅相应下滑;国家为帮助企业渡难关出台的一系列减税政策,如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都会明显减少财政收入;一些保障民生的财税优惠政策,也将减少收入。因此,2009年我区收入任务相当艰巨,为顺利完成收入任务,我们必须在调整和发展中全方位抓好财源建设,积极开拓思路,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手段,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培植重点税源,扶持新兴税源,挖掘潜在税源;要围绕我区发展经济工作的重点,在规范运作,严格执行税收法规,坚持依法治税的基础上,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安排好企业扶持和挖潜改造资金,落实好工业园区建设、招商选资过程中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及经济奖励等措施,推动适合我区实际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培植和涵养新的税收增长点;落实街道护税、协税激励机制;强化税收收入征管,提高征收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防止漏征漏管,做到应收尽收。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继续做到“五个确保”,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足额发放,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及时落实到位,确保维护社会稳定支出需要,确保法定增长要求;二是加大整合使用政府资金力度;三是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新型运行机制;二是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三是完善“一卡通”支付方式改革。

4、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第8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村经济经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方向,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是三个创新:一是组织创新,培育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市场主体,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二是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要求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制度,重点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民负担监管制度、农村纠纷调解仲裁制度;三是体系创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经济经营工作体系,重点是构建农村集体产权托管体系、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农村集体经济监管体系。

工作目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培植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0个,开展“三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2个,创办明晰集体“三资”产权试点1个,建立土地流转乡镇级市场1个,农民负担控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四个“进一步”:

(一)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一要依法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二轮延包以来,各地已向农户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依法确认了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要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把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证书等管理工作统筹安排,重点做好移民、高速公路、高产农田改造等重点工程的确权确地工作;要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认真开展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二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流转,流转促进发展,发展维护民权”的要求,以建设乡镇土地流转平台为重点,构建“村组服务、乡镇交易、县市监管”的服务体系,促进土地向种养能手、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现代市场主体集中。不提倡工商企业大规模、长期流转土地。三要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调解仲裁体系,做到村村有调解员,乡乡有调解室,县县有仲裁庭。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农村资产、资源和资金管理是农村经管的最为基础性工作。在继续抓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明晰集体产权上,区、市可先办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一是坚持依规确权。集体资金,按照“委托双代管”制度进行清理确权;集体资产,参照“三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中清产核资的办法进行清理确权;集体资源,根据不同权属,尊重历史和群众意见,采取不同的办法清理确权。二是促进规范操作。集体资产、资源的评估作价,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一步评估到位,也可以经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县市区主管部门批准后登记入账。清理的结果要张榜公布。三是建立监管制度。按照民主公开、成员受益的原则,制订“三资”监管制度。建立托管制度,集体“三资”所有权、处置权权证,原则上由乡镇财经所托管,实施全程服务和监督,确保实现保值增值。四是继续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区、市、各办1个试点。

(三)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实施“五大工程”:

开展“推进工程”。继续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回归创业农民工等创办和领办专业合作社,支持社会各行业、各产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其中45个、区25个、市27个、风景名胜区1个、市经济开发区2个。

开展示范工程。开展特色合作社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发展的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

开展人才培训工程。利用多形式、多层次对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经管干部、村级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社员等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高合作理论、合作技巧,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辅导员队伍。

开展“农超对接”工程。要大力组织合作社产品进入农夫子生鲜超市,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与中百、中商等大型超市对接。

开展品牌培育工程。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认证。对获得有机食品证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四)进一步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和涉农收费监管,落实‘笼子管理’及‘一票否决’制度,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重点检查督办粮补“一卡通”、政策监督卡到户情况,确保惠农资金一分不少地送到农民手中。

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1)治理农民建房乱收费。对农民利用集体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除按规定收取证照工本费外,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其他任何行政事业性费用,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接受服务并收取费用。(2)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只能按规定向自愿在校就餐的学生收取伙食费,严禁学校强制学生统一着装并收取费用,严禁学校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接受社会服务类项目,严禁学校组织学生统一征订购买国家和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3)治理通村公路乱摊派。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筹资筹劳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修建通村公路。修建通村公路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严禁向农民乱集资。

第9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信用联社;信贷需求;信贷资金

农村信用联社要深入开展调研,突出信贷投放重点。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就春耕备播及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督促各农信社重点满足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膜、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信贷需求,保障特色养殖业、种植业及农业生产的信贷供给,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产业化升级以及农区流通体系和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投放,保障支农资金供给。针对春耕备播生产资金需求大的实际,督促各县农信社制定资金筹措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压缩、收回非农贷款,及时调度资金,保障支农信贷资金供给。简化贷款程序,满足农民贷款需求。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及时核发贷款证件,方便农牧户贷款。对因自然灾害等外力因素造成当年不能偿还贷款的农户,采取收息换据或展期的方法,年内继续发放新的贷款。

拓宽小额信贷范围,扩大支农服务领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由传统的种养殖户向加工户、个体工商户、科技示范户等扩展,全面拓宽农牧区小额信用贷款对象、范围、金额、期限、利率等要素。对专业户、致富能手、青年创业带头人、特色农牧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扶贫开发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农户小额信贷,引导贫困农户逐渐参与产业化过程,支持农户提高持续增收能力。

明确目标,健全机制。依据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确立了“垂直管理、封闭运行、单独考核、风险可控”的运行模式,循序渐进组织实施小额信贷工作。一是改革人员选聘机制,实行全员公开竞聘,实现信贷专营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二是制定单独的管理办法,完善了小额贷款操作流程和业务办理手续。三是逐步推行“垂直管理、利率优惠、风险补偿、绩效考核、信息保障、适用适拔”等六项机制,确保长效发展。四是严格实行新老划段,逐笔签定清收责任书,加大对现有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保证新增贷款质量,确保存量贷款风险可控。

强化服务,规范运作。确立了“单独授信”与“批量授信”相结合的授信营销方法,逐步扩大经营,使效益与风险共担。一是摸清底数争取主动,按照成熟一户发展一户,成熟一村发展一村的策略,深入辖区集中开展走访授信。二是小额信贷客户经理明确A、B角分工,协调配合调查,有效防控风险,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着力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延伸内涵,站稳阵地。面对部分农民合作社规模日益扩大,一些经济联合体快速增长的局面,对小额信贷工作进行延伸探索。一是及时修正小额信贷营销与绩效办法,撤销对大额贷款营销的限制,实行正向激励措施。二是修正了客户经理的营销范围,充分发挥了小额信贷品种齐全、方便、快捷的作用,实现了贷款产品的延伸。三是完善信贷管理模式,统筹制定市场细分远景规划,促进主动营销,抢占金融市场。四是不断创新信贷品种,满足县域农业产业化需求。

强化对农村小贷公司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各地要加强农村小贷公司监管队伍建设,充实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水平。既要严格防控农村小贷公司的政策风险,严防吸收和变相吸收存款、暴力收贷、违规放贷、账外经营、抽逃资本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又要高度关注农村小贷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强贷款集中度、股东贷款比例控制管理,加强贷款发放与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检查,避免农村小贷公司在负债经营的情况下把经营风险传递到金融机构。

各级金融办要认真落实农村小贷公司监管责任制。要认真执行农村小贷公司年审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积极探索对全省农村小贷公司开展监管评级、分类管理,根据各农村小贷公司评级情况,在融资比例、业务授权、检查频率等多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通过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把我省的农村小贷公司真正建设成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服务“三农”的队伍,获取社会各方广泛认可,取得加快普及和推广的机遇。

督促各农村小贷公司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各级金融办要组织农村小贷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帮助农村小贷公司提升信贷技术和业务创新能力。各农村小贷公司要积极建立和落实较为完善的员工薪酬制度、福利制度,探索员工激励机制,增强员工投身农村小贷公司事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小贷公司业务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村小贷公司进村入户、全员营销,把贷款业务做精、做细、做优,不断提高在县域农村微贷领域的信贷技术,成为面向“三农”和县域中小企业的专业化信贷机构。在此基础上,推动农村小贷公司依托面广量大的客户资源优势,与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提供融资性担保,并通过信贷资产转让、保险、租赁、信托等多种方式把农村小贷公司打造成为金融外包服务的平台,为广大县域农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提高自身的中间业务收入,逐步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稳步扩大农村小贷公司主营业务规模。对农村小贷公司实行负债总额管理:实际负债(包括银行贷款和经各级金融办批准的大额定向借款等)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0%;或有负债(对外提供担保等)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300%。各市金融办可根据各农村小贷公司合规经营情况,分类、逐家核定负债比例。一方面,各级金融办要加强对农村小贷公司的融资管理,确保农村小贷公司按照规定的渠道、比例融入资金,严防农村小贷公司吸收和变相吸收社会公众存款;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农村小贷公司的融资途径,探索通过农村小贷公司大额定向借款、保险和信托资金注入等多种方式,优先支持服务“三农”、运作规范、风险可控、利率较低的农村小贷公司提高支农能力。各地要认真研究已有的农业专项资金、专项贴息政策,对发展较好的农村小贷公司给予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农村小贷公司经营发展的整体合力。采取多种举措发挥农村小贷公司整体合力,提高支农、惠农的效率与水平。建立完善农村小贷公司资金调剂机制。鼓励农村小贷公司在自愿的前提下加入全省统一的资金头寸调剂系统,落实风险防控制度措施,稳步提升农村小贷公司资金归集后的使用效益,使资金调剂业务能够真正发挥提高农村小贷公司资金使用率的作用。

切实加强农村小贷公司业务系统建设。要深刻认识全省农村小贷公司业务系统联网运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业务系统上线联网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确保系统使用不流于形式,真正为各级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监测平台,为农村小贷公司的业务创新构筑技术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小贷公司业务系统加入人民银行金融局域网和信贷征信系统,帮助农村小贷公司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充分发挥农村小贷公司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省辖市组建农村小贷公司行业协会,制定服务公约,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提升全省农村小贷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怀来农信联社畅通小额信贷支农绿色通道中国金融界网,201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