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日常运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运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常运营管理制度

第1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运营管理;共享;管理效率

1运营管理的概念

运营管理是对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运行、控制和优化的活动。通过对操作流程中各项活动进行整理和分析,提高单位运作效率,协调各项活动不断优化。目前,兖矿共享中心运营管理主要负责对公司内部服务。

2兖矿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职责

第2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机电设备 维护

中图分类号:TP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135-01

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概述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高速公路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高速公路设施交通功能的主要辅助系统,也是对高速公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工具。它是以电子、电气、控制、通信、机械和交通工程等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大系统,由监控、收费、通信、照明、供配电等子系统组成。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种类繁多、复杂,且大多为全天候工作,对其实行科学、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是保障良好运营的必要工作。如何使该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仅取决于设备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设备运行中的维护管理,规范的维护管理工作可以增强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备维护模式

目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自主维护:采用自主维护模式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有自己组建管理的专业技术维护部门,人员配备需要考虑到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结构框架熟悉,要配备足够的维护人员、车辆、备品备件设备、仪器仪表等,其特点就是初期投资较大,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年维护费用不好控制,但是具有利于统一管理,便于考核、监督、方便协调等优点。

(2)专业外包模式维护:就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借助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与他们签订维护合同,并在合同内规定维修时限和维护目标等内容,通过日常预防维护和即时维修等保证整个机电系统正常运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只需配备系统维护管理员,负责与外包服务公司的联系和管理。此模式虽然减少了人员、车辆、仪器仪表等投资,但是与外包单位需要每年签订维护合同,外包维护费用一般按照设备数量和路段长度等比例支付,后期需求资金较高。

(3)自主维护与专业维护相结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配备很少数量的技术人员,经过设备厂家培训后,他们可以对一些日常简单的故障系统设备维护维修,而对于部分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系统设备则外包给专业公司和厂家维护,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系统维护资金。目前,我处即采取这种维护模式,总体效果不错。

自主与专业维护相结合以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自己的维护人员为主,以专业维护公司为辅,采用中心、分中心、收费站三级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中心级维护为管理层,主要负责建立和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从机制上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与到位,负责总体系统状况的掌握和需求,组织实施或协调各分中心、收费站、设备厂家等相关单位部门。分中心级维护是整个维护体系的核心部分,承担了绝大部分机电设备维护维修具体工作。由分中心专业的机电工程师组成,主要负责所辖路段及收费站、服务区所有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能修复简单设备故障,联系专业维护公司维护专项设施,建立完备的技术档案,有针对性地对设备故障进行预防维护,并负责对所辖收费站设备使用和管理,以及对站级日常维护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收费站级维护由各收费站监控人员、收费班长或兼职维护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规范操作所使用设备设施,保证工作场所的正常秩序,保持机房、车道内设备外表清洁卫生,检查设备日常运行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向分中心上报故障设备,并可在分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设备维护工作,使整个机电系统运行优质、低耗、高效、安全地开展。

3 机电系统设备维护策略

3.1 日常维护

对维护范围内机电系统及其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使系统保持完好状态,它通常由分中心和收费站级维护人员按日、周编排计划,进行环境卫生清洁、保养等日常工作。

3.2 定期维护与故障处理

对维护范围内机电系统及其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管理,以恢复原状的小型维护项目。它通常由分中心维护管理人员按月、年编排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参数状态检测、调试、校正维护等措施,按计划对机电系统设备预防性维护。

故障处理是指在维护范围内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修复处理的过程,具有突发性和不定时性。

3.3 升级改造

对维护范围内的机电系统及其设备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设计标准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重建。它通常由管理机构根据批准的年度计划和工程预算来组织实施。

4 机电系统设备维护经验做法

根据多年来的维护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4.1 人员配备合理,业务培训制度化

维护人员配备充分,熟悉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业务知识,是自主维护模式下保障机电系统设备良好运转的先决条件。我处自实施自主维护以来,重视维护人员的培养,分中心配备专职技术人员,通过组织集中业务培训、技能考核及经验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本中心技术人员维护水平。技术人员及时总结设备故障情况,交流维护经验。同时与相关设备厂商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获得实用、可靠的技术支持,以解决设备运行维护中发生的故障与疑难问题,并对收费站维护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从技术保障层面保证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转。

4.2 设备管理科学、规范化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维修管理和库房管理。

(1)设备维修管理。维护人员对设备不能仅仅停留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工作上,应该把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设计、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等全过程作为管理要素,尽可能消除故障产生原因。还要对设备采用的维修方法和措施进行系统化总结,把信息系统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管理,以求得设备最佳效益,形成完整的维修体系。

(2)库房管理。鉴于信息系统设备种类繁多、功能不一的特点,设备需明确分类,设备放置合理规范。对于设备的出入库管理,要实行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制度,对每件设备详细登记在册,经办人和出库员同时签写出入库单,保障设备合理规范使用。

高速公路对机电系统设备的电子化管理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充分利用自主编写开发了《信息设备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微机管理对信息设备的入库、出库、库存及运行状态等实行电子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3)维护“预防为主,重点控制”常态化。

加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采用以日常巡检、定期维护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对重复性故障,认真查找影响设备的关键因素;对因使用或保养不当造成设备故障的,则引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加强日常保养,以防同类故障再次发生,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实行“重点控制,兼顾全局”的维护思想,区别设备在运营、质量、成本、维修及安全方面的不同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维护与维修措施。对系统关键设备实施重点保障,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维护和重大故障的应急抢修和备件器材准备工作。

第3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灌区泵站;经营管理;改革原则;任务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4-0145-02

1 泵站概况

宝鸡峡北昌泵站位于陕西省乾县王村镇任家村境内,1971年7月建成投运,管理机组 7台,装机总功率1900kW,设计总流量6.38m3/s,年均运行6000台时,控制灌溉面积13.4万亩,年完成抽水总量约1300万m3,现有职工20名。泵站为正向进水出水,进水池、主厂房、输水管道、出水池呈直线布置;主厂房为砖混结构,水泵电动机组呈一列式布置,厂内设5t单梁桥式起重机;出水管道采用拍门断流,压力管道为单机单管;35kV输电线路全长4km。

2 泵站运营管理现状

北昌泵站属于事业性质管理,目前实行三级管理、一级核算。泵站日常技术修配管理由局机电管理科负责,礼泉总站设机电技术员负责泵站的运行管理指导,北昌泵站负责机电设备的日常运行及管理。

北昌泵站主要职责是:(1)搞好水量监测和泵站抽水工作,为灌区农业灌溉及时提供抗旱水源。(2)负责管护输、配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满足灌区抗旱用水要求。(3)规范内部管理,制定具体管理规则和操作规程,负责泵站设施的日常监测、检查和资料整编存档。(4)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全站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工程效益。

在40多年运行管理中,由于长期维修改造投入不足,泵站工程老化失修、功能衰减严重;单位编制偏紧,近年来人员内退、调出较多,岗位出现缺员状况,熟练技工青黄不接,影响正常抽水和安全生产;职工日常兼职多,岗位分工不细,工效挂钩不紧,制约泵站管理规范化建设;因工程设施老化、输水渠道为土渠且淤积严重,造成灌区部分面积失灌,消弱了泵站经济社会效能。为此,宝鸡峡管理局从2012年4月起组织实施泵站工程改造,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改革,努力为恢复泵站最大效能提供设施和管理保障。

3 加强泵站经营管理改革措施

3.1 指导思想

以精干、高效管理为原则,以服务“三农”富民强站为目标,以优化配置、引入竞争、激发活力、创新制度、提高效率为出发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水利现代化要求和泵站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努力降低泵站运行成本,充分发挥工程设施效益,为灌区经济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3.2 改革目标与任务

目标:通过改革,不断提高泵站科学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设备安全,充分发挥泵站功能,提高工程管理运行效益,使灌区水资源发挥更大效能,增强单位经济实力,增加职工和灌区群众收入。

任务:主要是建立5个方面的高效管理机制。即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制;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3.3 改革原则

(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提高泵站管理经济效益。

(2)坚持工程建设与日常管理并重。既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重视工程日常管理,通过工程设施改造促进工程日常管理,切实解决“重建轻管”问题,提高工程投资管理效益。

(3)坚持责、权、利紧密结合。结合泵站实际,努力在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把管理责任、工作绩效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实现双方共生双赢。

(4)坚持改革、发展与灌区稳定相统一。既要从水利行业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和步骤,确保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5)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协调一致。既要齐心协力,多方并举,加快实现水利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型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生产管理改革

按照泵站管理改革要求,规范各项管理,明确权责利等,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完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深化泵站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实现泵站经济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站内原有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水管单位实际的新制度、新规定,进一步提高泵站人、财、物科学化管理

水平。

(2)推行管养分离,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加强工作考核奖惩,提高工程设备维修水平,降低泵站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3)借鉴企业经验,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在供水管理上,坚持水权集中、统一调配、分级管理,有效夯实各级责任,严格考评与奖惩兑现,努力提高灌区供水生产

效益。

3.5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积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精神,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以用人用工聘用制度。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泵站站长、副站长由上级部门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2)职工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按照部定标准,对管理人员定职定岗定编。加强干部德、能、勤、绩考核,打破职务终身制,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年度综合测评考核中,建立末位淘汰制。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和公开、公平、公正和考试、考核、考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3)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新的工资分配模式,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灌区经济快速发展。

(4)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以创建机电示范站、标兵站为目标,制定班组、职工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按照责任大小、工作实绩,每年对职工进行两次考评,区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个档次,分别制定兑现奖惩政策,确保泵站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4 结语

第4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对策

Abstract: Th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s a core competence of commercial bank,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banking services supply capacity, determine the level of bank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ffect the bank's business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easy to form their own uniqu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80 years since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perations,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the realities of operational risk exists; operational management with international bank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problems; evolution of operational risk in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perational risk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losely linked to th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f this stage of intensive reform, put forward a "efficiency, quality and safety" as a number of basic ideas and principles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onal risk;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更加凸显出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粗放式经营、粗放式管理和拼存款、拼人员、拼网点的竞争模式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如何运用有限资源,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服务效率,有效控制好风险,加快集约化经营转型成为了现实的焦点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从运营风险管理实践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布范围广,涉及人员、产品、环节多,成损率高,发案频率大。例如,临柜业务系统信息录入错误,账务记账反方,金额错误,未经审批授权办理业务,挪用资金,柜员离岗未退系统、未收起印章凭证现金被他人恶意使用,信贷业务中篡改客户信息,外汇业务审查不严形成外部诈骗,票据业务中逆操作办理贴现等等。所有的这些操作风险都属于银行业务运营风险,是一种最为基础、最为普遍的风险。从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看,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服务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实现和金融产品的生产,操作风险分散、不易被量化、复杂多变。因此,运营管理决定着一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保证了银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演变过程

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运营管理部门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会计部门演变而来的,履行会计结算的职能。人员依旧是那时的师傅传帮带培养出来的员工,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行,运营管理工作主要是本行操作性前台业务及相应的后台服务,与现行的国际银行的“公共+专业”、“1+N”式的运营管理组织模式还有相当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享受着丰厚的利差收入,存贷款利率没有进行市场化,市场融资渠道窄、金融脱媒率低,竞争压力和研究管理的动力不足。

20世纪80年代,欧美商业银行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业务转型和业务流程再造,服务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主要体现指标如下表。

表1 运营改革前后的指标比较 单位:%

主要经营指标 改革前 改革后

平均资产收益率 1.0 1.5

平均资本收益率 14 20

平均风险率(成本/收益) 63 50-55

资料来源:Paul.H.Allen. Introduction in reengineering the bank[J].McGraw-Hill Compunies,1997.

然而,同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正在搞临柜业务会计板块和储蓄板块的电子化研发、测试和推广。当时的运营管理工作仅限于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内容比较单一。

20世纪90年代,欧美商业银行尝试使用了影像技术、工作流程技术以及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运营管理工作开始了前后台分离,集约化改革。例如,当时英国汇丰银行成立了5个环球服务后台中心,主要负责清算、会计、外汇单证、数据信息等业务处理。从业务处理流程上统一了基层行业务处理标准,禁止了基层行的违规操作、逆程序操作、超权限擅自办理业务等。然而,同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进行银行业务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研发核心业务处理系统代替原始的手工处理。临柜业务处理经历了从纯手工操作到单机机器操作,再过渡到联机版临柜业务系统。当时,出现了“自动取款机”、“凭密码支取”、“事后复核制”等运营管理的新内容。

进入21世纪,欧美商业银行开始推行运营业务外包、六西格玛管理、虚拟银行改革,目的是降低运营成本,突破金融服务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提高创效效率。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将核心的运营业务在内的整个银行基础服务外包给了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简称TCS)。据相关统计,此项外包服务节省了花旗银行的95%的业务咨询、80%的投资业务、54%的交易业务。瑞典银行是欧洲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最好的银行。1996年时,平均每周新增客户5000至6000名,19.5%证券交易是通过网上交易系统进行的,此一项带来营业收入占瑞典银行总收入的5%,扩大了市场份额,减少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然而,同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数据大集中运动。将分散在各县市省的运营数据集中到总行一级,形成了全行一本账,实现了跨网点业务通存通兑,开始开办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POS等电子银行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开始尝试运营管理管控分离的实践,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中后台业务大集中,运营风险集中监督监控。例如,民生银行2004年建成了3个区域后台处理中心,工农中建四大行正在实施后台集中作业、后台集中授权、后台集中监督工作的试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现存形式

一是人为因素产生的道德风险。通过对银行业每年的大量的内外部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发现“十个问题九违章”、“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运营风险主要存在形式。例如:某行制度要求员工执行 “一日三碰库制度”,实际情况是部分员工只是在业务系统中记账清点,未实际履行实物碰库核对;员工离岗后未退操作界面、未收起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未加锁入箱保管或虽加锁但钥匙未妥善保管;操作失误或越权操作;代客户保管有价单证;内外勾结偷窃或欺诈等。

二是规章制度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是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未能及时跟进,未经实际工作的检验,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严密,不易于实际操作。旧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废除,新的制度还在试行,新旧制度之间不衔接存在着相互矛盾,产生了基层行员工办理业务时,无所适从。有些新规章制度是在旧有的基础上打补丁,形成补丁政策,易导致整个规章制度不完整、不成体系,补丁政策传达到基层行容易丢失和遗漏,导致操作风险。政出多门,不同的部门、条线、板块之间存在利益之争,相互沟通有难度,制度制定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业务不同的规定之间存在分歧,甚至冲突。例如,工农中建四大行长期受到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呈现出“倒金字塔”形,越是上级行部门越多,处室分的越细,真正到了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的基层经营行,只有营业室或分理处,曾戏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三是流程和系统引起的突发运营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探索实践中,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流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业务系统的研发、推广、使用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和缺陷。例如,交易的获取、执行错误,支付清算失误,系统运行超负荷,业务流程设计不完善,设备故障,黑客攻击造成网络瘫痪等。

四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偶然运营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由声誉风险引起的商业银行日常业务不能正常开展以及外部的政治因素、自然灾难性事件引发的运营风险。例如,2012年,某银行中午12:00服务窗口减少,排队现象严重,客户抬进危重病人进入大厅办理挂失销户业务,被多家媒体报道,形成了严重的运营风险,对整个银行业服务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是“重经营,轻管理”、“重发展、经内控”,使得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制度不完善,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未能真正形成合规文化建设;根本原因是层级管理体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与当下运营风险管理模式不匹配,使得营销的经营者享受了业务快速发展的收益而不承担风险,使得运营的操作者承担了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风险暴露而不享受发展的好处。

(一)运营风险管理的制度问题

业务运营系统发展滞后,规章制度建设重形式轻落实,未能把合规文化建设深入人心。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组织分散在各个板块的不同部门,管理手段相对于世界上一流银行落后,灵活性差,针对性低,协同性弱。所有操作系统和配套的操作制度几乎都是不完善的。大张旗鼓地倡导合规文化建设,未能形成合规文化、合规制度自我实施的动力机制。当前,商业银行紧紧围绕着“规模和效益优先”大力发展业务,运营风险管理投入不足,银行的规模冲动无法抑制,助长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短期观察,风险对收益的影响较小,管理者往往愿意冒风险拓展业务,导致了规章制度贯彻难。

(二)运营风险管理的绩效问题

层级式管理不能对经营者构成有效的风险约束,绩效管理制度中未充分考虑风险管理因素,导致了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继续发展的瓶颈。尤其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三级管理(总行、省行、市行)两级经营(支行、分理处)共五级,层级管理线条过长,规章制度在传导贯彻执行中,往往走样。基层经营行不会自觉地向上级行反映负面情况,而是根据自身利益需要有选择的执行上级行政策。高管人员的任命是由上级行决定,任命方不必为他所任命的高管未来的风险行为和风险后果负责;高管人员的即期风险行为对自身远期收益的影响被忽略,即使未来暴露了风险,被追责的可能性很小。绩效管理制度中,运营管理处于保障和支持的地位,没能体现价值增值。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观念:银行运营只是单纯消耗资源以保障银行业务的开展与产品销售,是一个成本部门,而不是创造价值的部门。认为银行营销部门创造价值,忽视了运营生产创造价值的核算与统计。激励管理制度倾向于发展业务,一旦风险管理制度束缚了任务指标的完成,管理者易突破制度的约束以追求市场份额和短期收益,形成“州官放火,百姓点灯”状况。

三、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运营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从制度上,理顺权责利的匹配,深化合规文化建设

在干部任免、员工成长、薪酬考核中,充分体现出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如,风险暴露终身制、问责制、举报制。完善的规章制度,既要做到有规可依,又要做到有规必依,包括制定基本业务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业务手册并建立有效沟通平台和及时的后评价、跟踪修订。加大对运营管理的资源配置,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运营操作人员的薪酬收入,建立临柜人员的成长通道,如操作岗定期评先评优制度、管理领导岗要有临柜经历强制要求,定期脱岗培训制,增强其责任心和归属感,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不愿违”。

(二)从组织上,实现“公共+专业”运营模式

建立运营与科技结合的作为全行后台集中支持的组织部门,基本覆盖全产品全业务,集交易处理、账务核算、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及业务支持于一体“大运营、大后台”格局。实现运营管理由注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向服务保障和价值创造型的根本转变。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优质作业服务,有效控制操作风险,有效节约运营成本。借助影像采集传输、工作流程再造等技术剥离营业机构非现金柜台业务,集中到后台,规模化作业,成立集中作业中心。通过作业的分离和作业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操作人员“一手清”、“全流程”作业模式,形成多岗位上下制约机制,减少人为的操作风险。建立集中在线监督中心,通过上传凭证影像、自动比对、自动预警,有效提升事后监督效率,改变目前的手工翻票式滞后复核方式。成立远程集中授权中心,统一业务授权标准,到达“背对背”监督效果,有效杜绝先授权后审核或只授权不审核的现象。建立营业机构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中心,全程24小时不留死角柜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定期下载正反两方面操作录像,形成培训的“活教材”,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不敢违”。

(三)从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上,打造核心系统的升级版

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研发新业务系统,改革目前的“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作业模式,通过前后台分离作业,重构“多岗位异地流程协作”,最终形成“中心化、工业化”业务处理格局,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运营风险控制能力。基于Java、.Net等先进的编程语言,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研发业务新系统,用于满足金融产品的快速创新、更好的服务客户、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例如:指纹签到系统、客户身份认证系统、反洗钱系统、影像档案管理系统等,在“忠实的”操作系统面前,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不能违”。

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融资脱媒趋势加快的挑战面前,运营风险管理工作也在经历着持续的变革。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方式,逐渐向“公共+专业”运营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运营管理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姜文瑞、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金融论坛,2007年第12卷第1期.

[3]张文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财经界,2011(3).

第5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1.1功能单一,场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目前很多高校的游泳场馆均存在功能单一,场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由于高校的游泳场馆属于国家体育教育资源投入的一部分,其初衷是为了满足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以及运动训练的需求,因此,很多高校受目的定位的限制,往往将学校的游泳场馆作为教学和训练的场所,而却忽略了在教学训练之余,游泳场馆的经济效益等众多功能的开发,即使有些高校的游泳场馆已经对外开放,但却没有意识到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开展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至于高校游泳场馆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

1.2成本高,可支配的资金不足

由于游泳馆自身的特点,不但需要确保常年及时的更换池水,而且在一年中的三个季度,都需要进行供暖和给池水加温,而这就导致了高校游泳场馆的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再加上,目前高校普遍都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可支配的资金不足,从而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因此影响到了场馆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使得高校的游泳场馆设施水平和设备配备率均较低,无法发挥场馆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1.3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说,目前很多高校的游泳场馆都已经实行了市场化运营的方式,但是多数都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至于在进行高校游泳场馆的管理工作时,往往会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出现管理模式与经营权责不明晰,经营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进而影响了高校游泳场馆的运营管理成效。

1.4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高校游泳场馆经营管理人员缺乏的情况非常常见,尤其是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尤为普遍。我国普通高校游泳场馆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体育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这其中懂经营而同时又懂体育的人才寥寥无几。以至于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也比较落后,从而限制了高校游泳场馆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科学开展高校游泳场馆运营管理的策略

针对高校游泳场馆的特点和上文所分析的目前高校游泳场馆运营管理过程中所常见的几个问题,特提出了如下几点科学开展高校游泳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策略。

2.1确保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是在开展普通高校游泳运营管理时所应遵循的两个重要的基本原则。首先是“安全第一”。“安全是游泳馆的生命”,对于任何游泳场所来说,安全问题均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在高校游泳场馆的管理中也不例外。而对于游泳场馆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又以水质的管理尤为关键,因此,在开展高校游泳场馆的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制定严格的水质管理、检测和自查制度。通过勤检测、勤记录等方式来不断提高水质处理的业务水平,确保场馆水质的安全性。其次是“以人为本”。高校游泳场馆作为学校的公共体育设施,“以人为本”指的主要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运营管理工作的根本。对于高校来说,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游泳场馆的管理工作,同样也应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上来认识和把握,切忌为了经济效益,而影响学生的教学训练工作。

2.2制定科学的场馆管理监督制度

在开展高校游泳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时,为了提升管理的成效,确保场馆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对相关的工作进行制约,同时更要有严密的监督机制来监管。例如: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均应进行科学的制定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校游泳场馆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够使得管理的责任与权力得到明确,并最大限度的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3注意开源节流,提高效益

首先是开源。通过“开源”的方式来提高效益的方式非常多样,而在简单的对外开放之外,要实现高效率的“开源”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注意高校游泳场馆所特有的优势积极进行运营项目的拓展。例如:高校拥有一支学历高、业务能力强,而且又懂体育技术理论、熟悉训练竞赛业务的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开展高校游泳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和举办各种类型的游泳培训或是有偿训练,以此来向市场要效益。其次是节流。除了要通过“开源”的方式来提高效益之外,在开展普通高校游泳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时,还应注意通过“节流”的方式来加大对运营成本的控制。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和能源越来越紧张,而其又与高校游泳场馆的日常运作息息相关,所以,通过“节流”的方式来控制成本的就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因此,在开展普通高校游泳场馆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节流”措施的探索和应用,例如:加盖保温盖膜、安装踏板式节水装置等措施均可以根据本校游泳馆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2.4注意构建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第6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收费 管理系统 运营保障

随着国家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收费已成为建设和维护公路投资回收的主要来源。而收费管理系统在收费站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它大大简化了人工收费的繁琐,强化了内部监督,增强了实时监控能力,简化了收费管理的程序,规范了收费秩序。

公路收费站一般所在郊区,设备所处环境较为恶劣,易受风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老鼠、蟑螂等小动物活动猖狂,加上机电设施种类多,型号复杂,收费管理系统中的机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品种纷杂,按其所属方位分为:广场设备、收费车道设备、收费亭内设备、监控室设备、收费管理中心设备等,按其所属功能又分为:监听对讲设备、视频传输设备、收费设备、通讯传输设备、道口通行控制设备、报警设备、防雷设备等;按其工作原理又包含:电学设备、光学设备、磁学设备、机械等多个门类。

如何减少收费设备使用故障,如何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做好系统维护与管理工作从而确保收费数据的正确、及时、有效的传输,提到了每一个系统管理人员的面前。笔者从实际出发,就收费系统中设备的运营保障谈一些经验与体会。

1、建立健全收费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对收费系统要有一个全面、高度的认识,收费系统设备繁杂,其系统故障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紧迫的时间要求,而且工作脏、累、难,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为此,对收费系统的运营管理必须用制度来进行约束,而且在运营中更应强调落实制定的各种相关的制度和维护规程。建立全员设备管理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以及爱护设备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严格贯彻设备使用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认真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设备标识要清楚,做到铭牌清楚,责任人清楚、工作状态清楚、编号清楚。另外检查记录要清楚,运行参数记录要清楚,处理总是的情况记录要清楚,变更记录要清楚,缺陷记录要清楚。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根据不同种类的设备性能和使用情况制定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和使用标准。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把操作人员严密地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严格遵守岗前培训,凭操作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检查,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和附件,不得遗失,发现故障立即停机,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检修;认真贯彻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时间明确。

2、掌握收费系统的特点,落实维护工作手段

收费系统是提高通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道路交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的标志。收费系统具有技术化、智能化,集成化等点,涉及通信、电子、计算机、网络、软件、机械、仪器仪表等多门学科。要让收费系统正常运行,管理程度的难度和责任也将越来越大。由于设备种类多、较复杂,就必须将收费系统细化,如与收费数据有关的,包括网络系统、软件系统、车道工控机系统等;与监控图象有关的,包括工控机系统,CCTV系统,照明系统、供电系统等等。

3、完善人员配置,加强各类专项系统专业培训

收费系统是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收费设备的维修,必须归口于专门的维修管理机构,需要技术全面的维修人才作支撑。根据它跨学科、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必须选择专业性强,高素质的人员负责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在专业性强这方面,维护人员所学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及机电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等。设备管理员工应树立全局观念,应具备一定的维修技术和经验,并应具备一专多能、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维修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维修工作的需要,为降低维修成本做出贡献。

4、健全日常运营管理制度

在日常管理中,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条例,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制度的条例对收费人员和相关系统维护人员起到制纸和规范化作用。

首先,结合收费站的日常清洁情况,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完善交接班制度做到班班清洁,以保证收费亭、系统室的清洁卫生和设备清洁。其次,实行日常巡查制度,包括日巡查,周巡查,月巡查等,其中日巡查采取由收费员来完成,周巡查和月巡查由专业系统维护人员来完成。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实行日常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应按照制定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参照随机附带的设备维修手册进行。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使用人员要及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到现场维修调试。如维修人员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负责与厂家联系解决。

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还要加强收费系统安全化管理。具体分为人员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三个部分。第一、人员安全管理。规定非维修人员禁止拆卸、调试各种设备;并为保证操作安全,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必须换拖鞋,严禁在机房内吸烟。第二、设备安全管理。规定各收费站有关人员加强线缆的安全检查,经常清理穿电缆的人手井中的污水与淤泥,防止因为线缆外皮产生腐蚀而引起的短路及断路;并加强设备的管理,不允许收费员将与工作无关的东西放在工作台上,如水瓶、水怀等物品,这些措施的制订,为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第三、网络安全管理。严格禁止任何人员进行与系统无关的操作和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玩游戏和播放影碟,并禁止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进行系统维护。

5、收集技术资料,强化运营保障中的台帐管理工作

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是运营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设备技术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为技术维修工作提供保障,应由专人负责保管。相关技术资料分为四类:(1)商务性文档:设备申请购买文件、项目论证报告、采购合同、验收报告、发票复印件等;(2)技术性文档: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图纸、光盘和保修卡等;(3)使用与维护文档:设备的使用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维修记录等;(4)财务文档:设备登记表、设备分户台帐、设备分类台帐、设备调拨明细表等。设备的文档完备不仅是现代管理的需要,而且技术资料完整对维修极为有利,同时文档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文档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文档整理可以促使设备使用部门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6、提高收费管理系统的突发应急能力

第7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涉及众多因素的工作,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乃至基业长青,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从大的方面来说,经营管理者的自身素养、对外界环境的认识、企业战略的抉择、企业自身的运作效率及规范性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牢牢把握。

(一)经营管理者队伍是企业的核心

企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人,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能够确保企业的人、财、物实现优化配置,发挥最佳效果,做出科学的、符合企业实际的战略决策,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出路和未来

企业经营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目标有赖于战略,战略服务于目标,这是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因而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有了一个很好的经营战略,使得所有的人都能按照经营战略安排自己的日常经营活动,才能保证企业既充满活力,又能有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经营战略实际上是企业的行动纲领。

(三)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优、取胜,就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决定性因素。作为经营管理者,个人能力应该超凡绝伦,但这还远远不够,其主要的一项工作能力或者工作业绩还在于他能不能带出一支招之能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生产经营管理队伍。

(四)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离不开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持,规范性的管理着日常活动,保证工作流程和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营的前提,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优化运营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二、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分析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站在更高起点上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就必须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采取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理念,做好科学规划和布局

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企业经营者只有摆脱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才能走在时展前列,实现做大做强目标。树立科学发展理念,?Y合企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找准突破口,谋求跨越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并明确合理的路径,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树立战略思维理念,重点研究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着力培育“百年企业”,当前要抓住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寻找新市场,培育新亮点,创造持续发展的技术、产品和市场优势。

(二)完善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科学的设计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清晰明了的职能分工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流程,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制定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权责利的协调统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性质和特点,建立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执行程度和执行时限,实现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三)持续创新,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

在做好现有运营管理的同时,要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材料,加快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推陈出新,提高科技含量。拓宽技术创新渠道,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结合,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

(四)找准定位,搭建品牌价值

找准打造本企业品牌的立足点,扎扎实实抓好品牌建设。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以高品质及品牌战略取得竞争的优势。积极拓宽发展空间,树立品牌意识,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系列合理有效的品牌策划,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全方位推广,让受众对企业品牌产生足够的认识和认同。着力塑造企业诚信形象,把质量和信誉视为自己生命,增强诚信意识,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讲诚信,重质量,德行并重,奉献社会。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规范自身行为,改善售后服务,依靠诚信赢得消费者信赖,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实现公司、员工、社会的共赢。

(五)注重人才,不断提升员工素养

健全人才选聘机制,开放式选拔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对现有核心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人才。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对企业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优秀人才,通过薪酬机制、促进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等方式予以激励。

(六)聚合资源,推进跨越发展

研究实施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资本运营方式,加快由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的转变。借助资本运营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资本运营促使主业增创优势、做大做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科学对待多元化经营,避免盲目投资陌生行业,以免导致战线过长,首尾不能兼顾,陷入被动局面。

(七)重视文化,凝聚向心力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以昂扬向上、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推动创新发展。构建企业浓厚人文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内以员工为本,对外以顾客、用户为本。把实现人的价值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统一,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增强员工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8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站;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速公路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运营成本一度成为社会舆关注的焦点;同时,国家审计署对18个省份的高速公路收费进行专项审计,结果发现部分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运营成本较高,因此控制高速公路运营成本已经成为适应社会进步、回应社会关切,保证高速公路长期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几点见解。

一、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根据交通运输部的《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缺口达1571.1亿元,平均每天的缺口为4.3亿元,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瓶颈,控制运营成本,增加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成为解决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其次,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每收取10元通行费,有1.25元用于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成本甚至已经超过了公路养护费用,占支出总额的第二高位,运营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再次,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的基本单元,其运营成本控制对整体高速公路运营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控制收费站运营成本,提高收费服务水平,是树立高速公路的良好窗口形象的必然要求。

二、新形势下,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重视收费站成本控制体系建设。建立收费站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和考核激励机制等。站领导、收费班、监控室、票证室、办公室都要有控制成本的相应职责,收费站每一名员工都要对控制成本任务目标心中有数,并认真贯彻执行,对工作完成出色,成本控制到位的个人和部门要予以适当奖励。

(二)科学合理的配备工作人员,减少人员经费支出,是降低运营成本的首要措施。一是收费站要根据收费车道数量、车流量合理配备收费一线收费员,并本着的务实高效原则设置机关科室,严格控制非一线收费人员数量,防止机构臃肿、人员浪费现象;二是要严格控制司机、厨师、清洁工、保卫人员等工勤人员的数量,可以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降低用工风险;还可以采用保卫人员同时负责清洁工作等灵活方式用工,从而降低用工成本。

(三)实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控制日常办公过程中不必要的开支。收费站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尤其是水、电、暖、办公用车等开支较大的环节,都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减少浪费。用水、用电方面,要坚决摒弃落后的思想,树立节约意识,办公室人员要时常巡查楼道内照明灯具关闭情况,水龙头是否有“滴、漏、跑”等现象,并做好台账,收费广场照明尽量不要使用自动开关功能,要根据天气等具体情况,由收费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开启和关闭;要管理好取暖锅炉,合理划定取暖期,温度不能设置过高,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温度,防止资源浪费;要制定夏季空调使用的详细管理规定,防止开窗户使用空调、空调温度过低、室内没人不关空调等现象;有条件的收费站可以实行食堂、办公楼层、班组宿舍分设电表用电等方式防止浪费;要建立办公用车派车制度,控制汽车用油、保养、维修等成本。要认真梳理收费站日常办公涉及的各个环节,重要环节要建立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的专门制度,实现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

(四)建立收费站各种设备使用规定,定期保养,减少故障和维修次数。收费区域内机电设备大都是高科技产品,大多价格较高,要做好使用和保养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折旧成本。收费亭内收费电脑、卡机、打印机等要倍加爱护,经常擦拭,定期保养,对于不按规定操作或人为损坏收费设备的要有惩罚机制;收费广场栏杆升降机、光栅、动态称重设备要做到每个班组都要检查,并及时擦拭、清理杂物等,监控室要经常对监控设备、ups机房进行检查,保证机房温度适中,防止设备损坏;对锅炉、发电机、水泵等设备要定期保养,防止保养不到位和设备小毛病不及时发现造成的设备损坏,甚至导致安全生产事故,以至于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通过保障收费站设备的规范使用、合理保养增加设备使用周期,降低设备全寿命使用成本。

(五)引进收费工作新设备、新工艺。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引进先进设备代替收费员发卡、收费,可以为高速公路收费站节约一定运营成本。近年,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发展迅速,使用客户大幅增加,2015年底,仅河北省ETC用户就达到200万户,并预计在今后几年有大幅增长。随着市场的认可和用户的不断增多,引进TEC不停车收费系统,对于降低收费站运营成本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六)重视管食堂管理工作,实行成本核算,节约成本,提高饭菜质量。食堂管理看起来是小事,却是收费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重视食堂管理才能让职工吃的又好又实惠,既减少了收费站对食堂的投入,又增加了职工归属感,从而增加工作积极性,为做好其他工作打下基础。总之,要克服一味的依靠收费站办公经费贴补食堂经费的做法,向食堂的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实现既节约经费,又满足职工需求的良好效果。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站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对于降低高速公路整体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只要重视成本控制体系建设、科学配备工作人员、实行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好现有设备并不断引进新设备、新工艺等,就一定能够实现收费站运营成本的控制,提高收费站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

第9篇:日常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者在确定自己的职责范围时,必须要分清哪些工作与外界相联系。同时,还应强调对内的职责范围,要明确和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一、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工作的目标

(一)水质管理的目标

在进行生产质量的管理时,污水处理厂不仅仅只是对出水水质的监测化验与记录,还应该分析参数根据环境情况而变化的原因,做到在确定科学合理的工艺运行参数时,要考虑来水的水量和水质,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优化和出水的达标。同时,在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管理中,还要求摸索出水质变化的规律,以及实验和研究水质的可生化性,寻找出提升COD、TP等指标的去除率和水质的可生化性的有效操作方式,最后还要统计出水量并及时地汇总上报。

(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操作管理目标

首要目标就是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熟知系统运行的紧急情况处理手册,并能在故障或紧急情况下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想尽一切办法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以确保出水的水质符合标准。与此同时,为了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还要尽努力,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减少能量的消耗,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以及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确保操作人员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及资金管理目标

确保污水处理设备、仪表,以及构筑物的完整性和良好运作,当设备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故障时,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地进行维修和处理,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维护成本符合预算标准。

(四)污水处理厂的检测与化验管理目标

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它的检测与化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检测和化验,可以有效而又准确地得到污水处理厂的适时运行状态参数。而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检测和化验的管理,就是要使得该项工作开展的正规化,以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保证化验员以及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工作的安全。

二、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水质管理的策略

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管理,包括水质正常时的管理和水质异常时的管理。当水质正常时,水质的管理主要是针对水量状况、污泥状况以及空气状况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同时,出水的相关参数的检测化验也要按照原来的检测计划继续进行检测,并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其变化情况。当水质异常时,则应首先考虑水处理核心设备生化反应池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如果对水、污泥状况、空气状况的管理不到位,很可能就会产生污泥膨胀、D0不足等各种异常状况。在仔细地排查,并找到发生异常情况的原因后,技术人员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来采取措施或启动异常情况应急预案,进而确保微生物一直保持良好状态,且出水的水质符合标准。

(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操作管理策略

改善生产车间环境,以及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建立生产车间的整洁制度,以保证生产车间的整洁度。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整改,杜绝拖延和推诿的现象,努力营造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在醒目的位置贴好现场的生产标识,使得操作人员及时地了解工作情况。与此同时,严格对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保证其拥有污水处理工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岗前测试后才允许上岗。在工作中,也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以强化其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感,重视新上岗人员的现场实习,以及在职人员的异常情况仿真演习。对于经过理论培训和考核的新上岗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其到生产车间进行现场实行,在实践中掌握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和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对于在职人员,也要不定期地进行各种可能出现异常状况的仿真演习,使得操作人员提升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污水处理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专业对污水处理系统编制操作维修指导手册,并组织员工进行指导手册的培训。同时,还要定期根据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对指导手册进行更新和完善,使其能真正地给员工的操作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

(三)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及资金管理策略

应用专业的培训以及生产车间现场讲解的方式,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机制以及原理,并掌握设备的维修管理和系统的操作运行,要求以避免不当操作。同时,组织一支由专业人员构成的设备维修小组,在生产车间及各个设备的醒目处,张贴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方便设备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管理责任制度,对设备的维修,建立专门的档案并做好维修记录,设备管理人员要做好各项设备的验收入库、造册登记,以及保管和报废的工作,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生产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工作。

(四)污水处理厂的检测与化验管理策略

对于检测工作,要编制科学合理的作业指导书和检测计划书,并对需要检测的内容进行明文规定。用于水质检测的设备和化学药剂,要由检测化验员亲自配备,化验员在进行日常化验和分析时,要严格按照指导书上的科学分析方法,并对化验分析结果负责,进行化验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上岗证书。同时,污水处理厂也要定期的培训化验员,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检测化验结果的公信力。化验员要对每天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上报给上级部门,同时还要对每个月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示意图。

三、结语

污水处理厂的经营管理部门对职工健康和安全环境的管理、风险管理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为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