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

第1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节能发电调度 电力市场 改革 电价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寻求新能源、可替代的清洁能源之外,另外就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的能源产业,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在电力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电力市场机制改革,对提高电力工业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节能发电调度的内涵及意义

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的提出,表明当前电力市场改革和电力市场构建面临诸多新的变化,即不仅要考虑市场化配置资源,实现成本与价格最优,还要考虑能源资源的社会总体最优和长期可持续。在此背景下,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连续供电为前提,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研究如何对各类发电机组实施优化调度,并与电力市场改革工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机组发电排序及组合

节能发电调度有利于促进能源和电力结构调整,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节能发电调度的主要依据是机组发电排序表,可按以下顺序确定:(1)无调节能力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2)有调节能力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3)核能发电机组;(4)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5)天然气、煤气化发电机组;(6)燃油发电机组。

对于本区域内各省(区、市)发电机组发电组合方案的制定,除了参考电网运行方式、电力负荷预测和发电机组实际运行情况,还需要考虑安全约束、发电机组启停损耗等各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本区域内发电机组发电组合方案,提出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引导电源合理开发和用户合理用电。下面给出一个利用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的典型应用:给予有调节能力的电厂以经济激励,在丰水期将发电量让给调节能力弱的电厂,减少了无调节能力水电丰水期的弃水。火电厂则尽量减少丰水期发电,而集中在枯水期发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得火电和水电都有了生存空间。这表明节能发电调度将会改善了电源的结构,在实现成本和价格最优的同时兼顾能源资源的社会总体最优和长期可持续。

三、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电力市场改革

电力市场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出台,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特征的电力市场改革和电价体制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国家安排,“十五”期间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

电价制定理论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和话题,电价改革也是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现行发电和输配环节定价已经不适应新的行业重组和市场化发展趋势,与此相对应,即使是具有完全分段体现的销售电价体系也已经不适应改革的要求。我国至今没有一套对整个电力产业价格链价格体系的约束机制,尤其在用户端销售电价管理环节上更加失控,迫切需要对电力产业价格链各个环节的价格(上网电价、电网传输电价、终端用户购买电价)的全过程控制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使得电价及电价形成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节能发电调度的要求对电力产业价格链各个环节(发、输、配、售)价格的全过程控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 8

[2]曾 鸣:电力工业商业化运营与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2002,2

第2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发电企业;电力市场;意义;策略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作为发电市场唯一法定购买方,其市场营销情况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影响较大。但由于电力企业存在工作管理上的漏洞,容易造成电力过剩等问题,阻碍了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进程,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需要提升竞争力度,改善电力市场的建设情况。

2.火力发电企业参与竞价的意义

由于电力生产的垄断性较强,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除了用电结构缺乏合理性等主观因素,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较高要求,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着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生存发展更加艰难。企业只有主动参与市场竞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先进发展技术的领先性。企业能够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以服务全社会的发展理念逐步改善企业内部的市场营销机制,防止盲目跟风,使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围绕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良好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实践性,从而为发电企业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建立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机制的考量

发电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在充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满足更多用户的利益要求,在电力市场改革的新形势下,笔者提出以下两点主要内容为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机制的新考量:

3.1发展策略的新考量

传统的发电企业市场营销方法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电力市场存在的矛盾性问题,发电企业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营销手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投入使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挖掘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改善企业的生产方式,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积极探索新的战略发展方法,同时使社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拓宽企业在市场中的销售渠道。

3.2价格控制的新考量

由于电力商品的质量标准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和检测,在电力商品进入不同企业的电网管理系统前没有任何差异。而在不同企业内部,各种类型的电力价格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发电企业在进行电力商品的改善与销售时,都要确保电力的清洁、高效,同时注意发电成本的监控,根据不同经营销售方式所反馈的利润情况进行调整,使企业在注重抢发多发电量的基础上提升经营效率。

4.电改9号文后,电力市场建设的方向及建议

电改9号文件对于电力市场发电等级、能耗水平以及产业政策的区域化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改革后,电力市场形成了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电力市场朝着电力行业发展迅速、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的有序化特征方向发展,公益性质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电力市场逐步形成,辅助服务分担共享以及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等新型营销机制进一步深入完善,形成了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就此,电力市场建设的发展方向对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与推广,并提出类似于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功能、提升以需求侧管理为主的供需平衡保障水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以及全面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市场等创新性措施,从而切实加强发电企业的统筹规划,积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氛围推进企业稳妥发展。

5.发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价的几点策略

在较为深入地对发电企业市场竞争的特征与现状后,笔者对电改9号文后的电力市场建设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在此基础上,只有更加针对性地提出发电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竞价的策略,才能始终保证企业以顾客为本,通过提升营销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1掌握电力市场规则,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只有充分了解自身企业所在环境的发展情况,才能了解电力市场的规则制度,从而强化企业对电力市场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精准地把握企业自身的发电成本与价格控制。企业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分阶段地对电力市场技术系统的投运以及报价信息等内容进行掌握,尽量全面收集市场竞争的相关信息,从而帮助企业适应竞争环境,切实有效地制定价格策略。

5.2拓宽市场竞争渠道,提高电力营销能力

电力市场竞争中存在其他企业在正常购售电外的销售渠道,因此,本企业应主动发现其他方式或区域的电力商品需求,学会与其他用户或资源型企业合作发展,运用新的手段改变电力商品的销售形式,提高电力附加值。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企业在拓宽新的营销渠道时应当保证在国家政策的规定下进行,不得为了提升营销水平而做出违反法律规定的销售事件。

5.3加强市场竞争管理,降低市场营销成本

随着发电企业销售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的工作量会逐步加大,生产情况也会更加复杂。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政策并落实,严格加强市场竞争监督,规范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运行。同时在市场监督的过程中反馈情况,探索新型经营方式,在不影响电力商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与材料费用,从而在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计算调节的过程中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5.4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创新市场竞争手段

一个发展良好的发电企业离不开一组高素质的企业人员,企业在注重营销手段与竞争实力的同时需要保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与鼓励,制定适当的赏罚措施与先进技术的交流学习机会,定期调节企业内部的人员配置,促进企业人员创新潜能的发挥,保障工人主动、积极、负责地对待企业不同阶段的工作,统筹考虑市场竞争的新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电企业的电力市场竞争与营销工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存在机遇与挑战,只有全面转换企业发展理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才能不断提高电力营销工作的综合效益。相信在国家、企业几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会得到改善,企业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在电力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能够生存、发展并不断壮大。

作者:黄川 单位: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

参考文献:

[1]袁晓奎.发电企业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J].经营与管理,2013.

第3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市场;电力企业;战略管理;

1.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概念

当代管理学者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对电力企业而言,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从国情出发,从行业特点出发,从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出发,对企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市场定位、目标定位、体制定位、文化定位,确定企业的价值观、目标、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电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但与正在发生变化的客观环境相比,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电力企业在企业发展战屡规划方面,没有很好的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面向市场的营销体系

目前的电力企业不具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条件,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债权利不明确。农电体制改革也没完全到位,许多部门还延续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营业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按行政区划设置,造成营业站所数量过多,管理不到位,劳动效率低下。面向电力市场的营销体系尚未建立或正在考虑之中,难以应付迅速变化的电力市场的发展。

2.2管理思想上市场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电力工业,电力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界,一个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一个供应商(电力局),客户不能自由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不能跨越自己的电力范围电力。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徘徊。大多数企业从以计划用电为主,到以电力营销为主的转变,重发轻供不管用、官商作风、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依然存在。

2.3企业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落后

电力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以产定销,有多大能力就供多少电,而不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和供应。目前的电力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无论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的运用,都难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

3.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战略面临的选择

我国电力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体制转型的重要阶段,电力企业如何正确地选择和有效地实施发展战略,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电力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有两类转换型战略,也叫创新型战略或横向战略。就是转换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体制,打破原有的规则,开拓和创造新的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战略主动性强,力度大,不确定因素也多,风险较大。经营型战略,也叫提升型战略或纵向战略。就是通过规范管理,挖掘自身潜力,以降低消耗、控制成本为重点,提升管理效能和企业综合素质,它不改变原有的体制和规则,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为目的,这种战略循序渐进,以守为攻,风险较小。而这两大战略都可归纳为以市场为核心的前提下对电力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电力工业的未来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电力企业管理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以市场为核心的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途径

电力企业要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战屡体系,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

4.1正确定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旧的总体战略思路下,电网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安全运营情况下能够实现成本最低的能力。但在新的总体战略思路下,电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一种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也应该是一种信息获得能力,可以为电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整合价值链莫定基础;还应该是一种品牌经营能力,能够保证电网企业打造的平台更有价值。

4.2走专业化道路,注重电网基础业务服务

受到国家严格管制,电网企业很难采取多元化战略。另外,相比于配电企业,输电企业的范围经济不明显。因此,电网企业应当坚持采取以电网业务为基础的“专业化”战略,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向着信息服务商为主、平台提供者为主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网主企业转变。具体来讲,电网企业应当做好电网规划,集中力量将电网业务做强、做精,然后扩展市场范围和服务种类,例如为电力企业、配电企业和最终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其他服务等。

4.3注意相关产业链的一体化建设,加强合作

随着主辅分离以后,原来的一些辅业不再属于电网企业了。但是,在电网企业的价值链体系中,辅业、多经企业往往处于上游价值链和下游价值链的地位,从事电网建设及抢修维护、电力物资商贸、电表抄核收等业务。此时,电网企业与辅业、多经企业建立没有资产纽带关系的战略联盟,实现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优化电网企业价值链,降低成本,提高电网企业的执行力和市场竞争力。

5.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改革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力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改革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我们只有以务实的态度,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更新管理理念,大力推进电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一、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分析

 

从率先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日、美、欧各国历史经验来看,促成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电力工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发生了改变。传统意义上,电力工业具有自然垄断性,然而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尤其是电力科技创新,人们逐渐对电力工业的自然垄断性提出了质疑。事实上,在发电环节和售电环节都能引入竞争以提高效率,特别是新的发电技术如联合循环机组(CCGT)技术的推广,将发电厂的最有规模下降到150MW~300MW之间,自然垄断的性质已经不明显,因此在发电和售点环节竞争是可以引入的。

 

2. 电力科技创新和通信技术,使得电力工业解绑和开放后的开放运营、信息交换成为可能。

 

3. 社会各界对打破电力垄断的呼声和高质低价电力产品的呼唤。电力用户希望通过改革,引入竞争,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从而享受低电价、高质量的服务。

 

二、 日、美、欧各国电力改革模式和经验

 

(一)日本——引入有限竞争的单一买家模式

 

日本《电气事业法》自1996年l月1日起施行,这个修改后的法律加大了竞争力度,开放了电力趸售市场,废除了趸售企业许可证制度,放开了局部电力零售市场,修改了电价管理办法,由以往简单的电力企业成本加利润确定电价改由通商产业省制定标准电价。新法律还建立了新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减少了政府对电力企业的检查次数,而更多地让法律去约束企业行为。日本的电力改革被经济界和理论界称为“先立法,再依法改革”的良性改革模式。

 

日本的电力改革虽以自由化为目标,但坚持谨慎原则,在保证有稳定的投资,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这是适合日本资源依赖进口、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的。

 

(二)美国——纵向整合模式

 

美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四个步骤:一是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实行输电、发电和销售功能分离;二是建立独立的输电机构和电力交易市场;三是开放销售市场,取消批发价格的规制,允许消费者直接选择电力供应商;四是区域配电网公司基本上保持垄断经营。

 

美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从成本控制入手,趸售业务引入竞争,实行输电和发电功能分离,电网分散所有,企业重组靠市场机制,跨州管制从控制价格和限制进入转向促进竞争、限制垄断。

 

(三)英国:从POOL到NETA,再到BETTA

 

1.私有化和电力库(POOL)交易模式

 

1990年4月—2001年3月,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措施是将原来的发、输、配电统一经营的中央电力局分解,并相继使各发电公司、配电公司不同程度地实现私有化。与此同时,建立了电力联合运营中心,即电力库(POOL),通过竞争性电力批发市场来打破原来中央电力生产局对电力批发的垄断。

 

2.NETA模式

 

2001年3月27日英国开始实施“新电力交易制度(NETA)”的详细文件。与电力库模式相比,NETA模式更具有市场化的交易特点,其基础是发电商、供电商、中间商和用户之间的双边交易。通过分别申请、颁发配电和售电执照,英国电力市场目前已实现了配电、售电业务的彻底分开,出现了若干个地区配电系统运营商和售电商。所有用户,无论其规模大小,均可自由选择售电商,从而实现用户侧市场的完全竞争。

 

3.BETTA模式

 

为了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市场有效配置电力资源, 英国提出将NETA推广,在整个不列颠地区建立统一的不列颠电力交易与输电制度(BETTA),让不列颠三大地区所有市场实体在同等条件下进入统一的市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被允许在整个英国进行自由电力贸易。

 

三、 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总结日、美、欧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纳出以下可供我国借鉴的改革做法:

 

(一) 立法保证,政府推动:日美欧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均是有政府组织和主导的,这是由电力工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性决定的。而电力法规体系的建立,能够保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秩序,避免改革引起的混乱。

 

(二) 统筹设计,渐进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对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全过程的整体改革,因此在改革设计时要有统筹各方情况,然后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推进。日、美、欧各国在实施改革之前都设计了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在不断尝试和鼓励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经过艰苦探索,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立起了电力监管制度,发电侧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道路,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在借鉴他国电力工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我国需要用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去解决电力工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伯强.现代能源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井志忠,刘月君. 日、美、欧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4,13(1).

第5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差异化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88-02

引言

随着电力市场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被作为经济主体推向了市场经济的前台。它们必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资源,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走向市场。但是由于电力产品是一种差异性相对较小的商品,电力市场的同质性相对也较强,所以如何有效地实现电力企业的优质化服务和差异化服务,就成为电力企业和学者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国外,从1998年开始,英国所有用电客户可以自由选择电力供应商,竞争促使各个供电企业改变了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大大提高了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电力公司往往与客户签订长期合同,打包售电;而政府则通过税收的方式,给予财政支持及行为指导。价格已成为决定用户如何使用能源的最主要的因素。

在国内,电力用户细分主要有五种方法。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电价必将逐步走向开放,电力公司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充分预测电能质量、服务、电价与用电量之间的关系,并将客户分类运用到电力客户服务中,对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本文首先介绍了差异化服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电力企业进行差异化服务的策略和意义。

一、差异化服务理论

所谓差异化服务,其基本思路就是要按照客户的主要特征、需求特点及客户贡献度的大小等,确定需要稳定与拓展的优质客户群体。对优质客户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和牵头营销机制,在营销策划、业务流程、服务机制、服务定价等多方面为其提供区别于一般性客户的产品与服务。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服务层次的差异化、业务流程的差异化、资源配置的差异化、服务价格的差异化、服务产品的差异化、服务人员和技能的差异化。

二、供电差异化服务及其意义

电力企业所涉及的差异化服务,即供电服务差异化,是指电力企业首先必须对现有的电力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目标市场,根据细分市场,也就是目标市场不同的用电特点和用电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和具体措施,提供不同的服务,此即电力企业实施差异化服务的策略。供电企业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加,电能质量也日益提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电力市场的改革,供电企业从以往的生产型逐步向生产经营型过渡,服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此同时,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客户不仅限于满足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还提出了价格需求和服务需求(如图1所示):

从目前来看,供电企业在服务水平上与客户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在服务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差异化服务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满意客户。

2.有利于提升供电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中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供电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能的同质性、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决定了供电企业必须在服务上下工夫,取得服务竞争的优势’,而推行差异化服务就是对服务的深层次开发,有助于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3.有利于供电企业留住大客户。大客户,特别是生产经营状况好、信誉好、电费支付能力强、用电量大的用户将是未来各电力销售商抢夺的重点。该类用户售电成本低、利润高、电费风险小,属于优质高价值客户,必将是后来进入者的首选目标市场。供电企业应通过差异化服务,对优质大客户提供区别于一般客户的、更高规格的优质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保留住这部分客户。

4.供电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电力企业是公用事业单位,服务性是公用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方面。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是电力企业应尽的社会职责。

5.有利于供电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行差异化服务要求供电企业能不断去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实施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的创新,开发出更多、更具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从而保持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

三、供电差异化服务策略

1.基于客户需求的不同提供差异化。不同的客户或不同类别的客户可能对电能质量、可靠性、服务方式、信誉需求、时间要求、关心的事物等都会有所区别。如居民用户与生产型用户就会有不同的需求,生产型用户对供电质量、安全性要求更高,而居民用户更为关心的是交费的方便程度。因此,供电企业可以在辨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措施。如对于出租用户可采取定期派送电费通知单,采取多种途径通知电费情况;对高耗能企业可以提供节能产品、技能技术信息,或帮助企业采取节能措施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提供上门安全技术培训、定期安全检查服务等等。

2.基于企业对市场细分而提供的差异化服务。企业对市场的细分一般是从成本上、客户对企业的重要性上、企业的经营风险或基于社会公益等因素来进行(如图2)。

(1)基于用电量大小。可以根据用户用电量的大小分为大客户、中型客户和小型客户。一般来说,用电量越大,一方面客户选择的地位越高,而客户流失对企业的损失越大,另一方面用电量越大,单位供电成本也较低。因此,必须对于大客户需要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2)基于客户信用情况。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良好的信用可以减低交易成本。客户信用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对客户所处行业、产品竞争力情况、资产负债、以往的诚信数据,特别是欠费记录情况等进行综合加权计算得出的指标。根据信用指标可以将用户划分若干等级,如A、B、c、D等。(3)基于社会公益。社会公益上的细分主要是体现供电企业的社会公益性、增创社会效益、回馈社会、树立形象以及取得社会和政府的好感。如对社会公益(福利)性质的单位给予较低的电价或给予折扣,无偿进行设备检修和安全检查,对鳏寡孤独的老人、烈士家属给予电费补偿或实行较低电价、上门服务等。

4.实施差异化服务应注意的问题。对客户实施“差异化服务”,在国内的银行业和通信业实施的比较广泛,但在供电系统还是较新的概念。由于中国电力系统在经济体制、经营理念、赢利渠道、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其他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客户实施“差异化服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客户的细分及提供差异化服务必须考虑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供电成本。细分程度越高,管理难度越大,成本会相对上升。(2)细分方法不是绝对的,有时需要将几种细分方法结合起来。(3)差异化服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而不是拉开差距,供电企业市场细分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客户的需求特性,有针对性地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4)实施差异化服务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必须能对客户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挖掘分析。(5)供电企业应注重提高服务的柔性,以适应差异化服务的要求和降低成本。如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扩大员工工作权限,提高员工综合技能,多运用柔性高的服务设施,如互联网、增加业务流程的灵活性等等。

结论

电力公司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提供差异化服务能使电力能源在能源竞争市场上逐步取得垄断地位,提升自己的实力。可以说,差异化服务策略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它对电力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要求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将导致电力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此,本文在研究供电企业差异化服务原理及意义的基础上,给出了供电企业进行差异化服务的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供电企业在今后差异化服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Lawrence BeI1.Research into Load Forecasting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M].London:Prentice,2000:82-84

[2]Chi-Keung Woo.What Went Wrong in Californias Electricity Market[M].Washigton:Washington Square Press,2002:102-103.

[3]罗纪宁.市场细分研究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2003,(6):6-9.

第6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力营销 精细化 管理 需求

一、概述

电力营销存在的意义在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供求关系,保证客户使用的电力产品足够的安全、可靠,与此同时还能提供热情的服务给客户,由于电力市场在不断的变化与改革,精细化策略被运用于各大供电企业当中,包括促销策略、服务策略、价格策略等等,只有不断优化和改进并运用到实际营销策路当中去,才能有力地提高市场占有率,满足电力客户的需求,完成企业的设定目标。如今社会上的电力营销侧路扔存在众多的问题,各大供电企业必须在充分了解市场机制和形势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策略。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

目前,电力市场营销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如下:1.市场营销直接营销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在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销售电价前提下,电力市场营销部门进行合理的电能销售,同时需要负责电费回收和线损管理,公司的经营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工作的质量。2.市场营销关系到电力企业规划发展。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为广大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功能,为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充分的指导依据。3.市场营销有利于维护电力企业的形象。电力市场营销需要面向市场,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方面快捷的服务,在供电企业营销工作中不断健全与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制,力求为广大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合理缩短业务周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三、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及地位

现如今,电力市场营销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关系供电企业生存与发展

电力市场营销部门负责按国家统一制定的销售电价进行电能的销售,并担负着电费回收和线损管理的重要任务,营销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公司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市场营销电力企业规划方向

在市场经济中,电力市场营销担负着电力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和为广大客户服务的功能,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导向作用。

3.市场营销反映供电企业形象

电力市场营销涉及千家万户,建立面向市场、便捷高效、以客户为中心、协调统一的电力市场营销体制是供电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缩短业务周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用电要求是营销工作的根本目标。

四、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电力营销的现状

1.1 市场营销手段有限。首先,如今电力营销的手段还是局限于派发传单、标语宣传等,使广大民众感到乏味,不愿过多的关注。设施也没有定期更新,导致设备老化,出现停电甚至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其次,对用户的个人信息统计得还不完善,出现资料错误、信息不及时等问题,不能及时了解用户的消费需求、心理预期、用电潜力、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及设备的增减容量情况,导致对社会电力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1.2 供电企业不满足用户需求。很多终端的客户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供电企业往往不能对用户的具体特点进行研究,不能达到用户的要求,对用户的服务也不能够善始善终,使很多终端用户对此很不满,因而影响了电力市场的销售业绩,妨碍了整个电力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用户需求与电力销售市场之间的饿矛盾,无法满足正常的用电需求。

2.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营销观念落后

随着电力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多数的电力企业都需要经历优胜略汰的过程,但是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观念都比较落后,缺乏营销意识,缺少对于用户的服务意识。电力营销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用户提供多种优质的服务,才能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实力,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落后的电力营销观念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2.2 电力营销模式单一

电力营销模式直接关系者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效果。由于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比较单一,不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电力产品服务模式,没有充分掌握电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于电力市场的分析调研不够深入,没有有效地开发电力市场的潜在客户,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的实际效果。

2.3 缺少必要的市场管理

多年来,由于电力行业属于国家的垄断行业,电力企业不需求考虑市场需求,只需要根据国家政策为社会提供电力服务即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电力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电力市场,很多电力企业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发电力市场,缺乏对于电力市场的全面认识,缺少对于电力市场需求的了解,导致电力企业的营销效果很差。

2.4 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第7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煤电 关系 建议

一、继续推进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完善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计划经济时期,电煤的供应量、价格和电价都是国家说了算。从1992年7月试点放开煤炭价格,到2002年1月国家完全放开煤价,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之中。每年的电煤供应量,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于是,在煤炭行业中就有了“计划内”用煤和“计划外”用煤的概念。1992年国家放开煤价的同时又对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实际上是放而不开,电煤价格水平一直很低。煤炭产品的主要需求者是电力企业,电力企业用煤是煤炭消费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煤炭消费中,火力发电用煤占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60%以上左右,因此电煤价格对煤炭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实行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明了政府彻底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但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发电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协商确定煤炭价格的机制并未形成,与其它行业用煤炭价格相比,电煤价格最低。2003年1-4月,我国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为170.74元/吨,但同期销售给电力行业的平均售价只有137.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54元/吨。另在电煤价格上应充分体现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和资源的稀缺性价值的煤价形成机制。如同煤集团的侏罗纪资源属于煤炭稀缺资源,产量逐年减少,安全投入和环境损害成本都很大,但由于其特有燃烧性能好,电厂都需配烧以提高效率,为电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电煤价格更应充分体现价值。从2004年以来,煤炭产运需衔接坚持改革方向,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本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较有利于煤电双方的稳定发展,从而促进和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2.树立煤炭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应逐步清理取消各地区、各部门现行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征收的各类收费和基金设立的收费和基金,整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权针对煤炭企业性质相近、重复设置的行政收费和基金,推进涉及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改革也许会带来一些代价,中国的历次改革都是先付出代价,最终以丰厚的收益得以回报。彻底改革中国电力的供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无论电力供求形势如何,政府也不可能放任电力企业竞相降价导致亏损甚至破产倒闭,更不可能允许电价大幅上涨,使用户受损而电力企业牟取较高利润,这样发电市场的竞争状况虽然难以真实反映,也不能有效传导到用户,最终使竞争大打折扣,难以持续。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必须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从供应方看,电力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电网为国有独资企业,产权单一。电厂尽管大都实行了股份制,但基本上是国有资产一股独大,外资、民资只占较小比例。从消费方看,我国企业、居民等电力用户自行承担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还未成长为真正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同时,社会各界对改革期望值较高,大都希望通过竞争降低电价,对困难和风险估计不足。在此背景下,电力市场的供求、价格等信号及风险难以正常传导,终端用户电价与市场竞价联动来共同实现。因此形成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要途径。

三、全面推进煤电联营

从宏观战略意义上讲,煤电联营对构筑稳定、安全的能源体系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历年来电煤合同量始终占总合同量的75-85%左右,可见煤电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战略意义上讲,煤电联营就是实现煤电双方“唇齿相依”向“骨肉相连”的转变。

第8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力职工;思想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职工思想现状调查及分析

1、在电力市场的新形势下,广大职工树立了坚定的自信心。实施电力市场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化管理,形成全面开放的电力市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举措。为此,职工必须从原来传统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电力市场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中,有55.6%的职工对实施电力市场管理的内容只是简单了解,有39.5%的职工很了解,为此,电力市场管理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用电专业职工范围,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电力市场的宣传力度,使全局每个职工都深刻了解电力市场的管理方式、运作手段及实施结果。面对严峻的形势和任务,82.4%的职工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69.6%的职工能够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也有13%的职工担心企业效益下降。在新的形势下,99.2%的职工认为实施电力市场管理,安全生产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也有信心为开拓新的电力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

2、新体制模式下,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日愈增强,竞争上岗的用工制度对职工触动很大。我局自2002年实行新的体制模式后,企业改革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已收到明显效果,职工从竞争激励机制的大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加积极投入到新岗位工作中。在2011年中层干部换届中对拟提拔新的干部时采用部门推荐或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支部考核、任前公示、局委会研究等程序,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为电网建设提供新鲜血液。每年对变电、用电等重要岗位每年进行定岗考试,按照理论和实践操作成绩进行定岗,通过人事改革,有89.5%的职工在改革中增强了危机意识,86.7%的职工认为引进竞争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只有0.8%的职工认为目前企业效益不错,没有必要实行改革。

3、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加强。企业的深入改革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应不断完善和借鉴思想政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指导企业实践。广大职工认为,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73.7%的职工认为召开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展研讨活动、演讲赛、座谈会等活动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82.4%的职工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活动才能树立企业新形象。

4、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广大职工投身企业改革的源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工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以及技术水平必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调查中看出,有73.4%的职工迫切希望多学习一些专业技术知识,98.4%的职工对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感到不满意,还要继续学习,只有1%的职工感到满意,不用深造。随着微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已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重点,目前我局对使用微机管理达到应用自如程度的只占74.6%,79.2%的职工只能做到简单操作,还有1.3%的职工对微机应用技术和Internet网不太了解。在调查中发现,广大职工认为只有增强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企业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但一些职工却不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自身出发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调查表明,只有65.2%的职工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大部分职工把业余时间用在看电视、看小说杂志、文体娱乐。这说明,职工虽有危机感,但认为改革未落到自己头上,就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二、思路与对策

1、从电力走向市场教育入手,进一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实施电力市场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适应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发展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效益意识、竞争意识、节俭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首先,开展电力市场的形势任务教育。利用局域网络,宣传橱窗、业务学习等宣传实施电力市场管理的重大意义,教育引导职工学习电力市场的具体内容和管理方式,认清形势,找准位置,明确责任感,培养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职工队伍。其次,开展电力市场的理论教育。利用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帮助职工增强对市场经济的理论性认识,引导职工适应市场规律,逐步树立发展才有出路,竞争才有市场的危机感,变企业的压力为每个职工的压力,激发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机制建设。我们在征求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中,广大职工集思广益,各自提出了观点。了解到广大职工迫切希望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不适应改革的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从机制建设入手,狠抓管理,在改革中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强化培训机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练兵、业务技术大比武等形式,加强职工对专业技术知识和电力法、市场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强化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市场调查要进行充分论证,尤其对损害企业利益、对企业造成危害者要从重处罚,从严治局。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关心职工疾苦,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把企业内部奖励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奖罚分明。

3、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确保电力市场稳步实施,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我们将逐步抓好“三个创新”:一是抓好职能创新。我们认识到电力市场实施以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必须更直接地参与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把企业的中心工作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团结鼓劲、化解矛盾、调整心态、理顺情绪上的作用,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供服务。二是抓好领域创新。电力走向市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领域就必须拓展和延伸,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出现了许多重新组建的单位及群体,如营销人员、稽查人员、抄表人员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到这些新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引导和教育。如针对用电营销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加强对咨询服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认真接待和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使客户得到满意答复。三是抓好方法和手段创新。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延续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方法和手段,还应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转变,即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由“灌输型”向“吸引型”转变;在手段上,重视现代科技成果,如对微电子技术和Internet 网的应用等,以拓宽思想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第9篇:电力市场改革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电力需求;营销环境;营销渠道

一、近30年来我国电力消费总体概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1980~2002年,我国电力消费迅速增长,由1980年的2952亿千瓦·h上升到2002年的16386亿千瓦·h,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8.1%。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一份数据表示,中国2010年电力消费总量为4.19万亿千瓦时,同比2009年增长14.56%。其中,第二产业对于电力的消费量为3.13亿千瓦时。同比2009年增长15.41%。可以说近30年以来,电力消费增长进一步加速,总的呈上升趋势。

而从结构上来看,第二产业的耗电量比重最大,增长最快。20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19万亿千瓦时,较上年增长14.56%。第一产业用电量9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8%,增幅降低2.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增幅最大,全年为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1%。第三产业44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2%,增幅提高1.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51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2%,与上年基本持平。

人均电力消费量高的省份大多位于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而人均电力消费量低的省份均位于西南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化水平高的省份,它的第三产业和城市居民耗电量也较高,从而拉升了人均电力消费量。第二,青海、宁夏、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电力消费攀高,主要源于当地高耗能产业的飞速扩张。第三,人均电力消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紧密的联系,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人均电力消费量也低。第四,第四,人口密度也是影响人均电力消费量大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人口密度大的省份人均电力消费量相对较小,人口密度小的地区人均电力消费量反而大。

二、我国电力企业运行的宏观环境分析

美国著名营销学家菲力普科特勒这样定义渠道,渠道是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经过的途径就是营销渠道。研究电力营销渠道,目的就是企业以最有效的方式把电能产品转移到它的目标顾客手中。渠道结构因产品的特点、渠道成员的多少和渠道的长短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现行电力市场分销渠道层级结构呈现金字塔式。由于电能产品的特点决定了电力销售分销渠道。经过各发电厂(公司)电力上网、区域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省级配电公司、地区供电公司分销渠道,最终销售给广大电力客户。整个渠道经历了电厂(公司)电力上网区域公司总销省级电网分销—地区供电公司零售,经过三级销售中介机构,其渠道长度自然为三层。

电力市场销售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现阶段一个区域只设一个经营商,每一个渠道层次(纵向)中间商只有一个。电力作为基础能源,产品属性单一,消费群体广泛,市场容量大,需求的面很宽,销售渠道密集。因而电力分销渠道的宽度为l,随着售电市场的开放,有可能为2或者2个以上;横向比较,全国电网经营企业结构模式基本相似。所以电力分销渠道的宽度简单唯一。

三、我国电力企业运行的微观环境分析

从微观环境来看,电力企业运行机制近些年来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第一,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正在向深层次推进,厂网分开已基本结束。第二,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如机构设置从电力工业局到电力公司、从用电管理处(科)到市场营销部、从收费大厅到客户服务中心等,这一切都预示着电力工业已经并正在从“电官”向“电商”转变,内部职能构架正逐步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移。第三,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供求已达到低水平下的平衡,局部出现过剩,电力已在一定条件下具备市场化的条件。

尽管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深入,但按照市场导向水平的评判标准,电力企业还远未达到市场化运营的条件,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营销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题目有2个,一个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电力体制改革,另一个是需求侧管理和综合资源规划。虽然这两种改革的结合点是电价,但他们对电价的要求是不同的。电力体制改革最终是要实现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分开,形成相应的发电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售电电价;而需求侧管理要求电力工业对客户售电实行分时电价、可中断电价、两部制电价等,并要求发、输、配电的电价也实行类似的电价并形成连动机制。目前,虽然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框架已经形成,两种改革都在同步推进,但由于市场化的电价机制还没有建立,现行体制还只是一种改革期间的转轨体制。

其次,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还没有完成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还是少数职能部门的事情,而不是企业各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计划、检修等等各个职能环节以及服务功能的延伸上都还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