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教育方针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方针基本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方针基本内容

第1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一、地理课堂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有关考试大纲中均有明确的规定:的指导地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地理课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显而易见,上述内容要求我们的地理课堂必须以人为本,把塑造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四有新人对地理课的要求铭记在心,不忘历史使命,主动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地理教学相融合,这既是地理课教学的必然,又是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核心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需要我们下工夫去深挖其内涵,主动融合其精髓,发扬其精神

1.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出发点,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归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正确的资源观既是地理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3.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辅相成,地理课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我国资源丰富的一面,又要理解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资源有限的问题,树立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既要看到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功,国力日益强盛的一面,又要不忘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失去动力和自信心,而应该发愤图强,立志成才,为中华的强盛而努力。

4.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认识世界发展,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合作意识,增强开放精神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中增强竞争能力。例如,面对最近的中日关系,教给学生怎样表达合理的爱国诉求,怎样面对历史,全面认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5.因地制宜的思想。与哲学上的重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一脉相承,道理相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应该成为地理课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6.将世界与中国的民族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相融合,让学生体会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领略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三、强烈的“融入”意识是每一个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现代教学理念把塑造人,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塑造人就需要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需要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大目标中规定我们的教育行为,向青少年传输这种理论,这绝不仅仅是政治课或政教处、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这种教育绝不能脱离我们的课程,必须看得到、摸得着,只有有形有神,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各个学科尽管各有特点,但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涵,就可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形成强大的合力。

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研究教育方针,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需求,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主动从“融合”的角度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整合教法,影响教学行为,检查教学效果。

四、要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过程的

融合

时代变了,教育对象的特点变了,教师要有强烈的“融合”意识,从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实现“融合”。

1.切忌生硬、牵强和一味地说教,它不但不能体现教学的美感,更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教育行为的失败。

2.在一定条件下,形式影响内容。所以好的“融合”应该是寓教于乐,不是填鸭式教学;是自自然然的点滴渗透,和风细雨式的润物细无声,而不是大水漫灌和狂风暴雨式的喷洒。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以找好切入点,适当的提高是应该的,简单地、盲目地蛮干绝不可取。

3.要善于“发挥”。就事说理,小问题可讲大道理,善举一反三,用事实说话,透过现象看本质。

4.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融合本属一体,为了实现成功的融合,一定要克服“应试教育”“分数第一”的干扰。最起码要实现情感、过程和价值观的目标与应试能力的融合,而不是被替代。

第2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一、 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矗

三、 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 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 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第3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各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继续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一人两课”、课题研究教研活动,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学困生辅导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上好一人两课。

4、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

(1)认真开展“一人两课”,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第4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1.关于"办学特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它的含义。

从微观认识来看,"办学特色"可以认为是学校的教育特色。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把办学特色界定为: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相对稳定的教育特征和风格。或者可以概括为:一所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但严格说来,学校的教育特色并不等同于"办学特色",因为虽然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重要的中心工作,但无论从内容和范围来看都不能与"学校特色"相提并论。

第二.从宏观认识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其阶级属性来看是属于社会主义教育范畴,因而才有了关于我国教育方针的规定和具体阐述。这种认识是站在高维度上看问题,把"学校特色"的概念理解得相当宽泛,并把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思想。

第三.从中观认识来看,把学校特色看做学校办学的特征和学校整体的风貌,因而可将"办学特色"界定为:学校在较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自己独特、稳定、优质、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这种从中观认识的"办学特色"的含义,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首先它是学校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二是学校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三是学校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实际上它是一所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

很显然,对"办学特色"这三种不同的认识,主要是由于认识倾向和责任归属不同而产生的。宏观认识立足于基础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发展基础教育的整体思路,其主要责任归属是教育行政部门;中观认识是从学校办学中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格出发的,其主要责任归属是学校的领导者;微观认识则从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特征和风格出发,其主要责任归属为学校的教师。作为学校领导而言,要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的"办出各自的特色"的要求办好学校,固然应有宏观认识的指导,然而更多的是要从中观认识出发,并结合微观认识去界定"学校特色"(或"办学特色")因而,我们可以说"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办学特点,它是校长的办学意图和管理风格的体现,是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状况和教学特点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个体特性的形成及学生群体特点的综合反映。只有这样认识"办学特色"才有助于我们按照《纲要》的要求,把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来。

2."素质教育"的概念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办学主张和运行机制,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取向,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当前教育界有许多不同的提法,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在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简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根据这一理解,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的教育:1)"主体性原则" 即素质教育是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2)"全局性原则"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的教育;3)"全面性原则" 即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片面、畸形的发展;4)"发展性原则"即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教育。

二.关于"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弄清了上述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既联系又区别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两者的指导方针相同。无论是创建学校特色,还是推进素质教育,都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大前提下,形成办学特色,推进素质教育;

2.遵循的规律相同。即两者都必须遵循教育的各种客观规律;

3.培养的目标相同。创建"特色学校"和推进"素质教育",都必须以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

4.实施的原则相同。即无论是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都必须执行主体性原则、全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然而,"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概念所强调的重点不同。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办学特色的提出主要是从各学校的差异为起点,强调的重点在显示学校的办学个性;

其次,概念涵盖的范围不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不仅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办学特色则是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特点等软件出发,其概念涵盖的范围远远不及前者广泛;

第三.实施的主体不同。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上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至每个学校的各科教师,都需要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体现出来。而办学特色是从学校层面上提出的,因而其实施主体自然突出了学校领导的重要位置,作为学校的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校长,在形成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起者主导性的作用;

第四.评价的标准不同。素质教育的评价是以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状况为基本内容,它着重考查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思想文化素质。而办学特色的评价则主要由学校独特的办学主题思想、教育行为方式和教育环境氛围三大要素构成。

第5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教师评价是指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学校的目标、要求、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及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工作的改进给予指导的过程。

(一)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教师评价,可以了解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素质及工作状况,找出不足,为制定师资培训计划、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供依据;可以强化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规范、约束和指导,促使教师按照评价标准要求自己;可以发现和宣传先进人物及先进经验,促使教师之间交流与竞赛,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全面提高。

(二)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素质和教师队伍结构更加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与改进及时、准确的依据。

(三) 有利于教师管理的科学化

教师评价是教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首先,教师评价是遵循教师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技术和方法,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其次,对教师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论,可为教师的使用培养、奖惩调资等管理工作提供正确、可靠、全面的依据。另外,教师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及效果、评价方法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教师管理科学化的研究。

二、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模糊评价流程图

整个评价工作可按照评价流程图1进行:

图1

三、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是对受多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所以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又称为模糊综合决策或模糊多元决策。

模糊综合决策的数学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其步骤为四步:

四.评判指标参照标准及评判表

评判指标参照标准是评委们评判时所依据的等级标准,也是制定评判表的基本内容之一。

1.评判指标参照标准的等级确定是评判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

评判指标参照标准的等级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采用四级或五级。若等级太少,则评判结果拉不开档次,失去评判意义;若等级太多,则评判结果不宜集中,给结果分析造成很大麻烦。

2.评判表的编制

编制评判表就是将要素体制和指标的说明以及评判标准等级汇集到一表上的过程,编制具体如下:

3.评判等级打分

本文将评判等级分为四等,即项基本原则,我们将四个等级的标准定量化,分别给它们打分,这一工作可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最后得到的评判等级行向量为:

四.评判的实施与处理

1.评判的实施

在进行评判时,应从有关各班级、科室开始对各自管理范围内进行资料整理、调研、汇报、将资料汇总交于评委小组,评委小组还可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况,并可请对情况熟悉的同志到评判组介绍一下各单位的情况,回答评判组的提问,使评判组能更加全面了解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评判。

2.数据的处理

(1).数据的统计

首先要将评判小组各评委划过勾的评判表,按各评判指标相应等级进行统计,评判统计表式样如表2:

注:每个rij的值是评委对第i个指标在第j个等级上划勾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

(2).按层次写出模糊评判矩阵,应用多层次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

五.结果分析

可以按最大隶属原则得出相应评判等级,并得到相应分值。还可由各层次得到的评判等级找出被评价者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可对症下药。以便今后得到改进。

第6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大家好!

首先,我想代表今天参加竞聘的教师对各位评委、各位领导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谢谢大家为竞聘工作而付出的辛勤劳动。

我校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参与了这次活动,走上了竞聘的舞台,因为参与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参与的经历本身也是一种财富的积累。本人竞争的职位是定小教导处主任。希望通过竞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导主任,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导处主任是教导处的负责人,在校长直接领导下,领导和团结全体工作人员,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经常组织管理工作,具体的来说很多很多,每个教导处都有张贴,在我看来,主要有:一、做好校长的助手,充分发挥协助作用。比如协助校长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学任务,协助校长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和计划,考核制度等,经常进行检查,定期进行总结。还有协助校长做好教师和有关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等。二、处理日常教务行政工作,组织学生入学,做好师生考勤考绩,组织学生考试,督促阅卷,指导质量分析;进行排课、管理好学生的学籍等,还有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三、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全面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业务专长和教学水平。协助校长选配教研组长。审查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学计划。检查教师备课及教学情况、组织观摩教学,通过听课,参加教研组织活动,检查学生作业、分析试卷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等途径,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组织教师的文化和业务进修等等。

一所好的学校,好的管理理念必不可少,作为教导主任,立足定小的实际,我个人觉的,要树立以下的管理理念:一是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质量始终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二是教学秩序、教学常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一所好的学校严格的教学常规必不可少),三是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观念主要有:以人为本、以农为本、均衡发展、知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学生为本,从制度到活动组织,再到评价体系,一一显现。以农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学校的阶段性培养目标主要不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材生”,而是造就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新型农民”;二是课程管理不是以主科为中心,而是文化课与活动课并重,强化劳动技术教育,让劳动技术教育由一般性课程跃升为特色性课程,成为国家农村教育政策实施的突破口,展现其朝气蓬勃、活力无穷的真面目,走出当前不利的学科歧视困难;虽然我们小学能做的很少,但是我们可以树立这样的理念,我们桠小校本课程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三是均衡发展,我理解的并非城乡的均衡,那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做到学校内部的均衡发展,教师均衡发展,避免骨干流失的人才欠缺;学科均衡发展;学生均衡发展首先要合理分班,另外学生本身的科目要均衡;知识管理就是对存在于组织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地捕捉,以使这些知识和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注重学校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文化的建设,强调培育和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使学校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知识管理就是要形成“创新-----共享------共同发展”的有序过程。

基于以上的理念,我的教育管理措施主要有:

一、建立详细的各类管理制度,从师德考核到教科研活动安排,再到考勤等,力争做到有章可循,有则可守,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结合中心校的竞聘,做好教师的竞聘上岗工作,同时合理分班,减少差异,做到量才使用,发挥教师的最大能动性。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教学、发展机制坚持稳定和适当调整优秀学生、后进学生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分班;今后教师执教镇级及其以上公开课、评优课,除上级指名外,一般都要遵循“自愿申报——说课——推荐上报”的程序,以确保教师公平竞争的机会。

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课程改革方面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可以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多种形式的说课、赛课活动、看教学录象、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形式。适当的时候,也要组织中老年教师上实施新课程的研究课、示范课,进一步总结中老年教师课改的经验。

四、加强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反思的力度。学校鼓励教师以研究课题为先导,进行教学研究,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尤其是个人课题,对于作出成绩的教师在评优、考核、竞聘中给予优先。另外还要加强教学反思,组织教师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成功之处,特别是要加强单元测试、调研测试、期末考试的反思工作,通过反思、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在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对教学成绩的考核以外,关注教科研,辅导学生,课堂教学等,也把学生评价、家长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六、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教导处组织开发校本课程,合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在各学科中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搞2项综合实践活动。

七、发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优势,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机制与管理。提倡教师制作个人网页,宣传自己的科研成果。教导处带头使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八、设一个教导处主任意见箱,定时开箱,加速信息反馈,有问必答。

第7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初中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关注初中教育,加强初中教育,从长远来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初级中学的管理者应通过与教师的心灵交流,体味教师工作的艰辛,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宽容和理解。

宽容和理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对于和谐社会人们耳熟能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样,构建一个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与人为善、互帮互助、遵纪守法的和谐校园,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初中生中以自我为中心,待人冷漠,动辄聚众以暴力解决纠纷,公德心、公益心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校校风建设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造成以上现象有社会影响、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无须赘言。如果从学校教育角度看,在对待学生方面,我们是否更多地强调了纪律量化,以严格的校规、冷冰冰的数字来约束、教育学生,而忽视了创设一个被信任、被尊重、被宽容和理解的教育氛围?一个充满信任、尊重、宽容、理解的教育氛围,可以培育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培育学生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品格,而不是冷漠与暴力。这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这样的教育氛围需要学校管理者:来培育。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如果校长与教:师多些交流少些官僚、多些沟通少些误会、多些热情少些冷酷、多些鼓励少些指责,那么教师从校长那里得到的就是更多的信任、尊重、宽容和理解,进而,学生也会从教师那里得到更多的信任、尊重、宽容、理解。这是教育的延伸。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这种教育的延伸。

宽容和理解是人本管理的需要。一所学校要实现校长的办学思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靠的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激情需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思想是由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提出来的,其思想内容是: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组织的员工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组织的高效益。其核心说到底,就是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导。管理最首一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要对学校教师所需要的东西有所了解。按照需求层次理论,一般的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它们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生理、安全需要是指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社会需要包括友谊、归属及接纳: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主、认可、关一注等,自我实现需要是指发展、实现理想方面的需要。然而事实上,对教师需要的渴求,能给予完全的满足是不可能的。当校长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时,教师往往会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慰藉,这种精神慰藉可以使教师的需求得到部分满足。而当需求得到部分满足时,教师会将其化为工作上的动力和激情,高效地去完成既定的任务和目标。

宽容和理解,需以合理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为前提。制度即规范,学校制度不仅规范着教师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还规范着教师的习惯和意志,没有合理、科学的制度,没有严格的管理,是不可能造就一支有良好行为习惯,有良好工作作风且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离开制度,离开严格的管理,所谓的宽容和理解将是一种放纵,是一种无原则的迁就。好多事实表明,有的校长疏于严格管理,而过分地强调气量、不计教或不追究,导致赏罚不分,队伍涣散,工作效率不高。宽容和理解与制度、严格管理应是教师管理的辩证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强调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片面的。总之,合理的制度加人文的关怀,是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化、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是一种艺术化的管理。

第8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1.1需要树立良好的成人教育质量观

过去,我们往往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量来确定其教育质量,确定方法则是通过试卷测试。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人教育不仅需要向社会学生教授全面的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够向社会输送高技术、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未来的发展急需一批创新型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在成人高校办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的啊质量,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

1.2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成人教育质量观

在成人高校办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在高校的不断学习,只有让成人学生达到所制定的质量评价指标,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需要不断加强成人学生的自我意识,将其价值观与人生观充分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决定成人教育质量关多元化的因素。

2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之路

2.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甜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同时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成人教育的培养方案要依据成人办学形式,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三育”并重、德育领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融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刨新能力及创业精神的养成,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贯穿、渗透、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另外,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到成人学生是业余学习,学习时间往往较少,又由于成人学员一般都有较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弱。因此,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有所侧重,保证主干课程基本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非主要课程可视培养目标适当删节。

2.2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拥有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基础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如何做好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使之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成人学习的需求,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对成人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和丰富有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使任课教师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到对教学过程策划、组织和监控上来。教学方法中,多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或到学生的单位现场教学,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着重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创新制度,从严治教,建立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聘请教育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教学督导小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督导;完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聘任管理,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聘任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懂得成教教育规律的教师任课或兼任班主任;建立完善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同时加强对函授站点的巡检制度、年度工作会议制度和年度评优制度等,提升站点管理水平。

3结束语

第9篇:教育方针基本内容范文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cont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chieve our country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university sports realization scientific style and socialized. From the angle of modern curriculum, the outdoors experience type activ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the system knowledge criterion, the life effectiveness criterion, the interest oriented criterion, the society develop criter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the outdoors experience type activity" curriculum content has specific practice and theory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begins on the outdoors experience type training concep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outdoors experience type training introduction university sports option class, designed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he teaching way, at last carried on the summary to the sport teaching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大学 体育选修课 户外体验式培训

Key Words: Universitysports elective courseoutdoors experience training

一、引言

传统的基础教育采用封闭式的,单一的课堂教学,这种应试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对社会认识的盲目以及心理的脆弱,虽然能培养和增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提高知识水平,但对素质的培养却作用不大。户外体验式活动是在自然中有组织、有计划地持有一定教育目标而进行的自然体验活动的总称。200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大学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课题组组织7所大学的大学生开展了把“户外体验式活动”作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研究、探讨户外体验式活动训练作为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一种完整的课程内容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理论依据

2.1 户外体验式培训与体育教学的特点相近

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一种在户外进行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它是根据培训对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可以说户外体验式培训其实就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和延伸。

2.2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目标基本一致

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户外体验式培训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户外体验式培训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2.3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培训过程和与体育教学的过程基本相同

户外体验式培训是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一次户外体验式培训一般会包括四个环节:“团队热身、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回顾总结”。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反馈调控与与评价等环节组成。而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团队热身也相当于体育实践课的准备部分,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相当于基本部分,回顾总结相当于结束部分。可见户外体验式培训的培训过程及基本环节和体育教学的过程和环节是基本相同的。

三、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大学体育选项课的课程设计

3.1教学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设计

3.1.1、教学内容、目的、时数的确定应符合《纲要》的要求。

3.1.2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能充分反映户外运动各项目所共有的技术、技能,充分体现三基本的原则。

3.1.3、技术、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应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3.1.4、课程设置应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实际,便于普及。

3.2构建教学体系的目的设计

3.2.1、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方针。

3.2.2、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实现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纲要》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要求。

3.2.3、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荒原等条件,把课堂设到郊外。

3.2.4、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3.2.5、使学生掌握参与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户外运动的能力。

3.3户外运动课教学大纲设计

优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搭配。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的信息,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从原有的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16学时、教学考核2学时的课程安排逐步变化成理论课10学时、实践课22学时、教学考核4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及能力的培养。

四、大学体育选修课引入户外体验式培训的教学方式

开展怎样的活动必须按照预定的目标做出选择,可根据活动的场所、设施、用具、指导老师、预算等综合考虑制订活动内容。

4.1户外运动教学准备

4.1.1、课程安排为一学期。课前在校内媒体介绍户外运动教学内容及管理办法。

4.1.2、学生以选项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报名参加学习,适当交纳所需费用。

4.1.3、统一组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践课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理论课合班进行教学。

4.2 教学方式及相关内容

4.2.1、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作为课程的延伸,安排在周末或假期进行。

4.2.2、理论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讲授户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的基本知识;实践课则注重学生户外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术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放在理论、实践课后进行。

4.2.3、实践课、综合训练,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分组(5~ 8人1组,男女生搭配),学生自选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进行练习,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

4.2.4、身体素质练习贯穿于实践课的全过程。一般安排在 课程结束前进行,练习时间一般为20~30 min。 适当调整训练计划和要求。

4.2.5、综合训练应选择复杂多变的山区,采用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和特殊式4种不同的方式。没有条件的可选择公 园、城市周边农村进行训练。

4.2.6、综合训练时各小组自行安排食品计划。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有条件时让学生识别采集一些可食植物。我们不赞成教学生捕获动物的方法,除了捕鱼。教学中应注重培养 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大学体育选修课引入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策划

露营是伴随在野外住宿的户外体验活动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从制订活动计划到活动结束后的评价,都应该具有科学性的整体策划。

5.1活动计划

基于上一次的活动记录和总结,制订本次活动的方针、内容,大型活动最迟应在三个月前决定活动的场所。其次,指定组织体系图,确定指导体制和明确任务分工。

5.2现场调查

野外休闲娱乐进行的场所一般都是非日常性的自然环境,因此活动实施前,必须对开展活动的场地进行仔细的考察并根据场地特点制订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排除不安全隐患及提高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区域内适合开展野外休闲娱乐活动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设施条件、交通、物品的采购等也要和现地的工作人员直接交流沟通得到确认。从安全面考虑,应在现地调查时对所制订的活动计划进行预习,例如计划徒步的路线亲身走过,掌握所需时间。隐藏危险因素的场所,区域内气候特征和最近的急救医院或避难场所等。

5.3行前会

在行前会中,组织者应将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具体内容等向参加者介绍讲解,并强调个人携带物品及分组情况,决定各参加者的任务分配。同时,如果参加者大多是初次参加时,还应在行前会上简要讲解帐篷的搭建和撤收、野外做饭、地图和指北针的使用等野外活动基础知识。特别提醒的事还有出发前的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管理及急救措施等方法和技术要在出发前简单掌握,对于健康状态临时欠佳的参加者要与医师商量,最终决定是否参加。

5.4现场指导

活动进行中,每天活动结束后开队长会议,准确把握每名参加者的状态,是否有身心的不适或不满情绪,指导老师应谦虚听取参加者反映的各种问题,寻求良好的解决方法。队员的健康状况、小分队中的人际关系、对于活动的评价等都是每日队长例会必要的内容。听取以上报告后,指导老师再次确认次日的活动计划和准备情况,做出可行的指导方针。

5.6评价

活动结束后3至4周内,举行总结会。总结整理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极其原因;还需改善之处极其对策。并从个人和小组及全体参加者的不同侧面分析总结。将活动的整体评价加上活动的照片、参加者的日记摘要、作文等综合整理,制作出活动总结书,才是一次活动圆满结束的最后句号。指导老师的总结会也必须及时召开,讨论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合各种记录制作报告书,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参考。

六、结论

户外体验式活动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同大自然的接触中,加深对自身和自然的了解,去学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动手、创造、创新、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等方面的能力。户外体验式活动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打破了体育课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等体育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慧丽,高校体育教育开设野外生存训练课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3期

【2】许方龙、宾洲,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可行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5期

【3】张惠红、陈作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意义[J],体育学刊-2002年6期

【4】任长江,“体验式培训”为什么能够兴起? [J],人才嘹望-200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