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导员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辅导员自查自纠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员自查自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辅导员自查自纠报告

第1篇:辅导员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教育青少年取缔烟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阻断烟民后续队伍,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百年大计,我校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好控烟工作,为后代的健康成长而努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自查报告资料,欢迎阅读,提供参考。

创建无烟学校是社会、政府的一件大事,控烟工作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学校是开展青少年吸烟危害教育的最好场所。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宣传教育,积极进行吸烟危害的宣传,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保护自己,并提高了我校师生对烟草危害的进一步认识,全校师生养成了自觉抵制烟草危害、在校园内不吸烟的良好习惯,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就学校创建无烟学校自查自纠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我国吸烟历史悠久,近年来吸烟人群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一些青少年也先后加入了烟民行列,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它不但严重影响国民的素质,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对师生进行反吸烟教育,将控烟教育与德育教育、校风校纪相结合,将控制吸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把各项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成立了控烟领导小组,由吴地安校长担任组长,全面主抓控烟工作;谭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控烟工作的落实检查;教导处主任、安稳办主任、大队辅导员负责学生控烟工作;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负责教师控烟工作;各项工作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控烟工作、卫生工作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以制度为保障,不断规范个体行为

(1) 建章立制,奖罚分明

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师生行为、确保学校控烟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我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控烟制度,如《xx控制吸烟规章制度》、《xxxx办法》等,并将"遵守学校控制吸烟规章制度"作为教职工评优评先和学生评"三 好"、"学习标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教职工第一次违反者采取教育的手段,对多次屡犯者,扣除奖金,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对学生第一次违反者采取教育的手段,对多次屡犯者,则采取警告、记过处分。这些规定奖罚分明,有力地约束了师生吸烟的不良行为, 我校300多名师生中, 地面鲜有烟蒂,学校成了"无烟区"。

(2) 领导垂范,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尤其在学校控烟工作的问题上,领导的带头作用是一般人无法代替的。从我做起,从行政做起, 自觉控烟、禁烟,对外来来访人员谢绝敬烟,做到办公室不抽烟,领导干部不配烟,更无招待烟,并在会议上反复宣传。由于领导以身作则,影响带动了其他人员自觉控烟;由于教师为人师表,不吸烟,所以学生也无吸烟的现象, 全校形成了一个上下齐心、全方位控烟的大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开展形式多样的禁烟活动是确保禁烟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做法是:

(1)开展控烟宣传活动,3月底,吴校长召开全校师生控烟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争创"无烟学校"的目标,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号召。为了营造控烟氛围、掀起控烟宣传,我校以舆论为引导, 多渠道进行宣传:我校广播站、宣传栏、板报均成为宣传控烟的工作宣传阵地;学校向教职工、学生和家长举行宣传吸烟危害健康的教育活动;学校在各科室、走廊等公共场所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语、禁烟标志,形成禁烟控烟的大环境。以人为本,多渠道的宣传教育,使控烟知识深入人心, 我校100%的教师和98%的学生知晓"吸烟可导致心脑血管疾 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科学知识,养成自觉控烟的良好习惯。

(2)、举办控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近年来,我校聘请乡卫生院有关人员向全体师生作了控烟知识讲座。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就目前烟草的流行趋势、 吸烟的危害、烟草依赖及行为干预,以及戒烟知识与技巧 进行了主题讲座。通过学习,全校师生对控烟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了增强教职工中吸烟者的戒烟决心,为了丰富全校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为了使我校的控烟工作广泛深入到每个教职工的生活中,我们开展了主题班会、社会调查、游戏、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开展了" 给家长一封劝烟信"的活动,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我校针对一部分家长吸烟的问题,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给家长一封劝烟信"的征文活动等。

第2篇:辅导员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现状评价 校园环境 安全意识

如何有效化解和应对危机,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重大课题。通过对高校安全稳定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摸索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方某省20所高校学生对所在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情况的现状评价,对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意识及对协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态度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和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实证依据和数据支撑。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南方某省20所高校的三、四年级学生,随机抽取500名,开展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及与面向部分学生的预调查和座谈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四个方面:一是对所在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情况的现状评价,项目包括:对所在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评价,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评价,对校园安全稳定影响因素的评价;二是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项目包括:对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情况的评价,以掌握火灾逃生能力为例评价自身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三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意识,项目包括:所在班级组织外出集体活动前是否讨论过安全问题,遇到生活难以适应、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失恋及就业压力等情况时的处理方式;四是对协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态度,项目包括:当发现校园内的违法行为或预先知道将发生较大纠纷时是否会向学校反映,当在校园内发现有安全隐患时是否会向学校反映。

2.2.2问卷调查的实施

首先,以打印文本的方式在某高校随机选取2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情况对问卷个别选项进行修订。随后,以打印文本的方式开展正式调查,问卷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语,及时收回,进行统计处理。实施正式调查时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98份,有效率为99.6%。

3.研究结果

3.1学生对所在学校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现状的评价

3.1.1对所在学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评价

认为非常满意的有21人,占4.22%;比较满意的有247人,占49.60%;一般的有198人,占39.76%;比较不满意的有25人,占5.02%;非常不满意的有7人,占1.41%。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总体评价主要是比较满意和一般,不满意的占6.43%,非常满意的仅占4.22%。

3.1.2对所在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评价

认为非常安全的有7人,占1.41%;比较安全的有195人,占39.16%;一般的有221人,占44.38%;比较不安全的有68人,占13.65%;非常不安全的有7人,占1.41%。学生对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总体评价主要是一般和比较安全,不安全的占15.06%,非常安全的仅占1.41%。

3.1.3对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因素的评价

校园安全稳定的首要决定因素方面,在五个选项中,按百分比高低依次是“本人或同学未受过违法犯罪侵害”,为217人,占43.57%;“自我保护能力强”,为111人,占22.29%;“治安、消防、监控等防范设施完备”,为94人,占18.88%;“校园安保人员、辅导员工作到位”,为73人,占14.66%;“其他”,为3人,占0.60%。

校园欠安全稳定的首要决定因素方面,在七个选项中,按百分比高低依次是“校内外来人员繁杂”,为161人,占32.33%;“校园治安、消防、交通安全防范措施差”,为114人,占22.89%;“校园周边秩序混乱”,为97人,占19.48%;“师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行为安全不够”,为84人,占16.87%;“食堂秩序及卫生状况不佳”,为23人,占4.62%;“心理障碍人员影响及威胁”,为11人,占2.21%;“其他”,为8人,占1.61%。

3.2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效果的情况

3.2.1对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效果的评价

认为非常满意的有7人,占1.41%;比较满意的有92人,占18.47%;一般257人,占51.61%;比较不满意的有128人,占25.70%;非常不满意的有14人,占2.81%。学生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一般,不满意占28.51%,非常满意的仅占1.41%。

3.2.2对自身掌握火灾逃生方法的评价方面

认为完全掌握的有52人,占10.44%;认为一般了解的有401人,占80.52%;认为没有掌握的有45人,占9.04%。结果显示学生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不足。

3.3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意识

3.3.1所在班级组织外出集体活动前是否讨论过安全问题

“会考虑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的有467人,占93.78%;认为“校外环境总体安全,没有必要讨论”的有11人,占2.21%;“从没有讨论过”的有20人,占4.02%。

3.3.2遇到生活难以适应、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失恋以及就业压力等情况时处理方式的选择

选择“寻求心理咨询老师帮助”的77人,占15.46%;“向周边同学们倾诉”的298人,占59.84%;“不求人帮助,自己调整”的123人,占24.70%。

3.4对协助学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态度

当发现校园内的违法行为或预先知道将发生较大纠纷时,选择“会向学校反映”的426人,占85.54%;选择“不会向学校反映”的72人,占14.46%。

当发现校园内有安全隐患时,选择“会向学校反映”的276人,占55.42%;选择“不会向学校反映”的61人,占12.25%;“不知道报告给哪个部门”的161人,占32.33%。

4.研究结论

4.1学生对所在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现状的评价不高

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对所开展的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二是学校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所开展的安全稳定工作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在影响学生对学校安全稳定评价的因素方面,43.57%的受访学生将“自身及同学没有受过违法犯罪侵害”放在肯定校园安全稳定影响因素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安全稳定情况的重视。同时,32.33%的受访学生将“校内外人员繁杂”放在危害造成校园的首位,显示了学生对校内外人员繁杂对自身安全造成危害的担忧,提示高校应加强对校园内流动人员的监控和管理,防止破坏校园安全稳定的事件发生。

4.2当前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本调查以火灾逃生为例,考查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从学生的自我评估结果可知,学校安全教育亟待加强。同时,当发现校园内有安全稳定隐患时,有32.3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报给哪个部门,这从侧面显示了学校在安全维稳宣传教育上的不足。学校应当在学生中开展针对性强、有特色的安全教育工作,如开展校园安全文化节活动[1],建设短信平台发送安全提示短信,开通平安校园微博等,为学生提供安全咨询,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4.3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绝大多数学生所在班级都会考虑安全问题,但在一些班级中仍存在对该问题重视不够,应进一步加强专题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组成和前提。同时,学生借助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待增强,甚至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自我调整,容易产生因自我调整效果不理想而产生的极端事件,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2],帮助学生正确消除各种心理压力。

4.4部分学生协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不强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安全是校园平安建设的主题,学生的参与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构成,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地使“平安校园”深入人心,才能切实保障校园平安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培养[3]。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增强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意识,加快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建立科学、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校园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除了常规的安全稳定评估外,各高校一定要在深入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周详的、行之有效的前馈控制机制,通过加强预警,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成长成才环境。

参考文献:

[1]唐俊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性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77-79.

[2]宋明钧.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88-91.

第3篇:辅导员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道德 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房三虎(1977- ),男,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体系构建”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G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是学术研究和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后备军,提高和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研究生入学比例逐年提高,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却屡屡发生。不良的学术道德不仅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损害高校的学术声誉,同时影响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学术道德成为影响与制约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1.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实验结果符合预设结果,有的研究生不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而是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使实验数据满足主观判断的需要。导致实验数据看上去很“完美”,实则掩盖了原始数据反映的客观问题,严重违背了科研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2.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现实生活中,盗窃他人财物是一种犯罪行为,在学术研究领域,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也是一种犯罪行为。为了出成果,部分研究生把他人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署上自己的名字投稿发表或添加到自己的学位论文中,更有甚者用剽窃来的学术成果用于申报课题和参与评奖。

3.找“”论文。在利益至上、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等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下,论文成为部分不良分子的“职业”,并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等产业化特征。部分研究生不愿潜心搞学术,而是花钱找“”论文,“市场”损害了学术的纯洁性与高尚性。

4.一稿多投或多发。为了又多又快地发表学术论文,部分研究生在投稿时采取“全面撒网”的方式,将一份稿件在同一时间段投递给多家刊物,无视刊物投稿要求中提出的“不得一稿多投”的规定,甚至同一份稿件被多家刊物采用后,将文章稍作修改或不作修改,也不发表情况说明就公然发表在多个刊物上。这种缺乏学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仅扰乱了期刊秩序,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刊物资源。

5.采取不正当手段毕业。按时顺利毕业是在校研究生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而有的研究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科研上,贪图学习轻松、生活逍遥,懈怠导师安排的实验任务,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放任自流,只想“混”个学位了事,到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部分研究生利用、物诱等不法手段贿赂导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获取毕业。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

1.主体因素。在建设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稳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力度日益加大,在校研究生规模逐年增大。从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的组成来看,其来源主要包括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大专院校;从研究生的年龄结构来看,涵盖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历届生、结婚成家的在职工作人员等,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可见,高校研究生的生源成份比较复杂,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学术修养良莠不齐,部分研究生将社会的不良风气带入高校,侵蚀高校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在社会转型期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当下,高校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价值观亦呈现出功利化、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倾向。具体而言,有的研究生确实对科研感兴趣,并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立志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为国家、社会和民众服务;部分研究生读研则为了将来谋求一份好工作;有的研究生读研仅仅是为得到一纸文凭;有的研究生为了逃避本科毕业后就业的压力被迫选择读研。不同的学习动机,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引导研究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摒弃狭隘的、不当的学习动机;应注重引导研究生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道德行为,增强自身学术道德“免疫力”。

2.客观环境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高校的办学生态,冲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底线。社会中制假售假、投机取巧、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权力腐败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对高校的学术环境和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变得充满功利性色彩。

3.教育与管理因素。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本科生要求的较多,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全面负责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而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主要由导师承担。高校导师不仅承担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担负一定的社会服务职责,导师往往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指导,无暇顾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的培养表现出重“智”轻“德”、只“教”不“育”、只 “知”不“行”等学术道德教育缺失和人才培养失衡的现象。此外,随着研究生导师规模的不断增加,导师队伍素质高低不齐,难免存在学术不端的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现实中,由于部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过多,采取“放羊式”指导,无法真正指导和监督研究生的学业和学术道德。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监督不力及部分导师自身学术道德失范助长了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在研究生学术评价体系中,部分高校偏重研究生的数量而忽视论文的质量,注重研究结果而缺乏科研过程学术诚信监督,成为研究生评优的硬性指标;再者,部分高校不顾研究课题的客观性和特殊性,刚性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给予毕业。有失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研究生学术评价体系,导致“一稿多投多发”“伪造数据”“找人论文”等学术不道德行为滋生。同时,在高校研究生管理中,欠缺针对研究生学术作假的鉴定、处罚等相关规定。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对策

1.思想建设。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的学术品德。辩证唯物主义因果分析理论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就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客体因素而言,虽然外部存在复杂多变的客观因素,若研究生自身能够主动净化思想、排除杂念、提升修养,坚决抵制外在不良诱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则可以迎刃而解。为此,在研究生入学教育、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学术道德教育,将其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思想上端正研究生学术态度。同时,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课程建设,开设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专题,内容包括“科学精神”“学术诚信”“科学伦理”“研究规范”等,系统地教育引导研究生正视学术道德,践行优秀的学术信念,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定期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自查自纠活动,及时清除研究生中的不良风气。

2.导师建设。导师的一言一行对研究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导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然而,导师队伍中学术失范、学术腐败者屡见不鲜,严重损毁了导师的学术声誉,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生导师应树立正确的学术观、金钱观、权力观,以身作则,为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典范。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应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不仅指导研究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育研究生如何做人,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真正负起责任。导师应以学术追求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不断增强自身学术能力,提高指导水平。

3.制度建设。注重学术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惩治力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巩固思想、作风、预防学术腐败等各方面建设成果的保证。如果说思想教育可以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的自律性,那么制定法律法规则可以增强研究生学术行为的他律性。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应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办法,严明学术行为规范,严惩学术行为不端,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同时,要加大制度宣传,让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等人人皆知,并以学术行为管理制度为蓝本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规范教育,做到入脑入心、知行统一。此外,期刊、杂志、报纸、网站等学术成果发表终端,应建立科学、严谨的学术成果发表审查制度,对审查中“一稿多投”“论文剽窃”等行为及时反馈给作者单位,并给予处罚,同时,建立学术不端黑名单,实现刊物之间互通互报,对有学术不端前科者重点审查。在监督学术成果发表者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对各类期刊、杂志、报纸、网站等媒体终端开展监督检查,净化学术刊物市场。

4.社会建设。首先要净化社会风气,建设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传承文明的高校逐步受到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蚀,学术腐败、学术造假、不正当交易等不正之风难禁,高校的育人环境、教学环境、学术风气等办学生态受到极大冲击。治理学术环境的小生态,必须整治社会环境的大生态。司法、行政、工商、公安等国家职能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建立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实现风清气正之风常兴,污浊不正之风常抑,为学术文明生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积极挖掘、树立学术道德典范。先进的榜样能够把高尚的学术精神具体化、生动化、人格化,对树立和弘扬优秀的学术精神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要深入挖掘在学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体与集体,树立学术道德典范,把优秀的学术精神通过先进的人和事展现出来,引导广大研究生学习典型、响应典型、践行典型,培养研究生积极向上的学术精神,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文明守法、勇于创新。

5.文化建设。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摒弃抄袭文化。创新是学术研究的主要特点,没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载体,科学研究难以产出有价值的好成果、大成果。然而,在社会中一度流行“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错误观点和不良文风,致使抄袭风气盛行。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弘扬创新文化,杜绝抄袭文化,搞科研、写论文、实践调查等,应以抄袭作假为耻、创新诚信为荣。

[参考文献]

[1]马革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根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

[2]王绪本,向玉凡.科学研究生视域下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