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财务预警的指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预警的指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预警的指标

第1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我国煤炭企业从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完全依赖国家投资,政府计划生产、定价、销售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国有煤炭企业与乡镇小煤矿并举发展,煤炭供不应求,再到近些年的整顿时期,政府为保证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发展,再次关停小煤窑,进行行业整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动,当今的煤炭行业呈现出以下特征:(1)行业门槛提高,这保证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抑制了小煤矿的运营。(2)煤炭企业产业综合化,煤炭企业不仅仅是开采原煤的企业,而是涉及煤炭、煤变油、煤基合成油、光伏、金融等方面,形成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并行发展的高端化、低碳化、创新型、循环经济企业。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来实现对煤炭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风险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财务综合分析。我国煤炭企业经过其特殊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年来煤炭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体现出其专有的行业特征与其自身的财务特性,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等。如果依然套用经典的制造业实证分析后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其财务预警结果必然与实际不符。鉴于此,结合煤炭企业特殊性,建立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成为必需。财务综合评价是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风险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分析。煤炭上市公司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具有冥想的行业代表性。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一般都为相对大型的煤炭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在主营业务方面具有鲜明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讲,煤炭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整个我国煤炭行业的绩效和财务质量。所以本文针对上市的40家煤炭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提炼出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将我国传统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与煤炭行业的财务特色相结合,补充财务预警指标,形成既满足煤炭行业一般特征、又突出其特色的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关注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等。

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场调查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文献检查法、问卷调查法、流程图法等多种方法,从煤炭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将煤炭企业风险因素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建的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这两项指标不可或缺,它们直接反映煤炭企业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状况。这两项指标用来评价煤炭企业投资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企业收益增加额中的贡献是多大,通常来讲,指标越大越好,如果很小或出现负值说明企业面临固定资产投资回报困难的风险,严重者则可能出现负债。

建立合理的煤炭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可以使煤炭企业定量的分析、预测企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使管理者提高财务风险意识,通过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管理基础,发挥公司的ERP优势,发现管理失误,采取正确措施提高营业利润。从而大大加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公司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作者:张静瑜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第2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财务预警;指标权重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9-0111-0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时常发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本力量薄弱,自身内部控制紊乱,缺乏大中企业完善科学的财务预警机制,加之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人工、材料成本不断的提高,融资愈加地困难,致使小微企业频频发生财务危机,难以健康稳步地发展。然而财务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于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上,通过度量这些敏感性指标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就可以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因此,有必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做好事前的控制,促使经营者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自20世纪初,国外频繁爆发经济危机,推动了对财务预警的研究,至今,已产生了大量有效的预警模型,影响较为深远的预警模型有:Beaver(1966)提出的单一变量模型;Edward I.Altman(1968)首创的多元变量模型――Z值模型;Ohlson(1980)提出的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Odom与Sharda(1990)等将人工神经网络(ANN)引入财务预警系统中,实现对传统模型的拓宽和突破。相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作出了许多贡献,比较有影响的是陈静(1999)年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使用了1995―199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建立Z计分模型分析;杨淑娥(2003)提出的Y分数模型。

上述模型是随着企业财务预警理论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变化的,在财务预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这些预警模型所要的前提条件不同,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缺少财务预警模型的系数确定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因此,本文尝试用层次分析法来弥补此不足之处。

1 层次分析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于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来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分析方法,因此它能有效处理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复杂问题的手段,可以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它是一种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已被广泛地用于尚无统一度量标尺的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用纯数学模型方法难以解决的决策分析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直到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利用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通过加权的方法递阶归并,求出最低层、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对最低层各元素进行优劣等级排序。

2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如下图所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可以由财务指标体系与非财务指标体系构成。财务指标体系主要有体现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发展能力五个方面的指标;非财务指标是通过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体现的数据,有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等。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优势互补,克服传统财务指标预警方法的重财务层面轻非财务层面、重内部因素轻外部因素等弊端,做到相辅相成,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3 运用AHP设计指标权重

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本文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总目标层,是所要达到的目标,即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第二层次是准则层,主要包括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状况和非财务因素六个方面;第三层次是措施层,是具体的指标反映,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十八项指标。如表1所示。

3.2 构造判断矩阵

一般采用1~9级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表示其重要性。如表2所示。

3.3 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的几何平均数

其中Xi是各项财务指标的指标值。Y值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反之,企业可能处于陷入财务困境的状况。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需要企业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财务危机止于萌芽之时,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4 结论及局限性

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弥补了单纯地进行定性分析的不足,能比较全面揭示问题。其次,这种方法分析成本较低,使用灵活、科学,特别适合中小微企业等的使用,通过预警关系式的计算,能够一目了然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

然而,这种分析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指标体系的设计,因为每个公司的规模、财务管理状况等不同,所以指标的选取也有差别,一个公司的指标体系并不一定能使用于另外一个公司。对于数据的获取,一方面是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目前我国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所得的财务数据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因此可能导致预警的偏差;另一方面,利用AHP分析时,矩阵的建立是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构建的,这也就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每个专家的意见看法不同得到的数据可能就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警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徐文学,杨绪强.AHP在财务预警指标权重设计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

[2]李长永,陈玉萍.AHP在财务预警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

第3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非财务指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物流业是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作为服务领域唯一的产业振兴规划,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测迫在眉睫。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突发的,在财务危机形成的过程中会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分析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物流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寻求对策与方法。引入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一种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概述

财务危机一般是指企业现有资产价值不足以偿还负债价值或企业经营现金流量难以偿还现有债务的情形。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对预警指标的收集与量化、预警方法的选择、财务危机警戒标准的确定、财务危机相应对策与建议的制定等,在分析企业财务预测结果和财务风险原因的基础之上,对企业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防范措施的制度方式。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致力于基于财务指标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很少有学者从非财务信息指标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研究,而非财务信息对物流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基于风险预警机制的要求引入非财务指标,可以提高预警机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指标数据失真影响财务预警机制的有效性

物流企业财务指标数据虽然可以从公开披露的年报中获取,但是管理层常为了不同目的操纵报表、掩饰问题,加上现行的监督机制和独立审计机制还难以保证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因此财务报表未必是公司财务真实状况的反映。再加上国内目前对研究指标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选取指标的口径不一,后来者很难继承研究,无法保证研究变量选取的规范性及研究结论的继承性,而当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绝大多数偏重于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因此很可能影响其在运行中的有效性,导致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失败。

(二)忽视非财务信息导致预警机制指标选择不够全面

国内学者大多数以ST公司被“特别处理”的前三年数据作为样本选择的时间范围,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选取财务预警指标,选取的财务指标难以涵盖与财务风险相关的所有信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得到的预警机制是不全面的,无法预测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此外,物流企业的外部因素也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全局性风险影响,可通过物流财务系统渗透到企业各环节,遗漏这些非财务信息将导致预警机制指标选择不够全面。

(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难以推广应用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可行性取决于其子系统的运行状况与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需要各管理部门系统之间数据资料充分共享,物流人员对系统经常进行监管与维护,这必然要求企业有相对成熟实用的预测方法和高技能的操作人员。而大多数研究预测模型给定的实施条件约束太紧、勾勒出的模型适用环境过于复杂、物流操作人员专业水平整体不高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的不足,使其难以被物流企业采用。况且,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尚未就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出完善的规定,这使得管理者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缺乏主动性。

三、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在物流企业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衡量,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和重点预警指标的变化,监控和预测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制度方式。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对财务风险及时准确地预警,就必须在指标上包含非财务信息,从既能预警又易被企业采用的角度出发,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运用模糊数学变换原理将定量、定性的问题综合研究,实现收集、监测、诊断、处理等功能。

(一)构建非财务信息收集处理子系统

从财务风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尽管不同物流企业的规模和管理制度的完备程度不同,但物流企业发生危机往往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根据目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的理论研究结果,综合考虑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特点,以及依据敏感性、代表性、关联性、对比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等预警指标选择原则,同时借鉴了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中普遍采用的指标,代表物流公司的非财务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预警指标和财务风险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正向型指标、逆向型指标和稳定型指标。具体来讲就是正向型指标数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小;逆向型指标数越小风险越小;稳定型指标数在某一点上最好。

(二)构建非财务指标量化处理子系统

由上述选取的预警指标体系可知,可以根据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各项因素从两级指标来衡量,确定的指标因素集如下:一级非财务指标因素集为X={X1,X2,X3,X4,X5}={文化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公司治理因素、获取资金支持的能力};二级文化因素集为Xi={高层领导对物流的风险意识、物流人员文化素质及专业水平、企业物流风险文化意识},依此类推,可确定其他二级指标因素集。

非财务指标根据设计的专家调查表,依据表1中确定的指标性质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从而得出各层次指标间的相互重要程度。通过专家对因素集所包含的各项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将比较结果转化为定量的判断数据,形成判断矩阵。可以用1-9标度法对二级因素集的重要性程度来构造判断矩阵Ai(i=1,2,3,4,5),判断矩阵的标度及其含义见表2。通过判断矩阵求此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即得出各因素的权重Wi=(w1,w2,...,w5)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要求一致性检验指标CI=(λmax-i)/(i-1)≤0.1,即通过逻辑上的一致性检验,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同理可得第一级指标组成因素集的权重向量W=(w1,w2,w3,w4,w5)。

(三)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综合评判子系统

定义评估等级标准所对应的决策值集R,R={r1,r2,r3,r4},ri表示第i个评价等级所对应的决策分值。评判者根据评判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指标因素的情况进行评估,决策分值便为该指标的考评结果。根据评判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判结果为元素组成评估集,评估集可定义为四级:V={v1,v2,v3,v4}={安全,基本安全,风险,重大风险}。

首先对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构造单因素评价矩阵,即从U到V的模糊关系矩阵,一般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对于U1有

B1=b11 … b1m ?埙 b41 … b4m(1)

其中,bij表示第i个指标被评为j等级的程度。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到R2,R3,R4,R5,再分别求出Ui到V的模糊变换:Ri=Ai·Bi=(ri1,ri2,…,rin)。其中,i=1,2,3,4,5 n表示Ui中第n个指标。

然后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以U1,U2,U3,U4,U5为元素,构造单因素评价矩阵,用ri构造它们的单因素评判矩阵B。然后是U到V的模糊变换:R=A·B= (r1,r2,…,rn)。经归一化处理得:R'=(r1',r2',r3',r4',r5')。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所属各类警限的区间,从而判断物流企业风险水平的高低,实现综合评价。

(四)构建财务风险警度分类子系统

根据警情强度在数量上的强弱确定警度,该机制依据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由低到高将警度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四个级别。警度对应的风险等级为:无风险,无警;低风险,轻警;中等风险,中警;高风险,重警。具体划分标准是:R∈[0.9,1.0]为无警;R∈[0.7,0.9)为轻警;R∈[0.4,0.7)为中警;R∈[0,0.4)为重警。根据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确定的风险等级可以预报警度。

(五)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方案子系统

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策方案需要事先制定。具体而言,当警情处于无警状态,说明财务状况正常;当警情处于轻警状态,管理者应寻找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实施风险信息追踪监测;当警情处于中警状态,管理者应根据风险因素状况和警情动态发展趋势,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当警情处于重警状态,管理者必须立即寻找警源,找出使企业财务状况陷入危机的关键指标,确定风险处理方案。在每次财务危机处理完毕后,需要对预警机制及预警对策方案做出动态调整,确保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预测准确性。

五、结论

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对于加强物流企业风险管理意义重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预警机制不仅要注重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计量分析,还应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五个子系统入手构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机制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艳宁.基于非财务视角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财会研究,2012(14).

[2]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06).

[3]贾于露,乔静.后危机时代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商业会计,2012(03).

[4]田芬,吕永波,刘凌霄.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预警研究[J].物流技术,2009(11).

[5]刘永胜,唐波,杨嫘.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流,2010(02).

[6]林秀端.财务预警机制完善构想[J].财务会计,2010(05).

第4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现金流;指标体系

一、现金流指标在财务预警中的优越性

洪森(2002)认为,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应计制下的利润指标更重要。会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条件下的资金运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倒闭不完全取决于盈利水平。换句话说,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所核算的资金运动和会计盈利,不能真实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企业能否维持,不是取决于盈利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大小。现金流是财务预警的对象和内容,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在国外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的企业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这些企业虽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最终破产清算。传统的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流动比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作为流动资产主要部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变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而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并不能转变为现金。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看,毫无疑问,现金流量指标比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更具有说服力。

(二)现金流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叫财务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当企业的现金流量超过支付现金的需要,有剩余的现金时,企业适应性就强。因此,通常用经营现金流量与支付要求(指投资需求或承诺支付等)进行比较来衡量企业的财务弹性。通过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了解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而这一信息从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指标是无法获得的。

(三)现金流量有助于评价上市公司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三个方面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现金流量的总体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在不依靠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获得现金的能力;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所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代表了企业筹集资金及筹资成本的有关情况。通过对现金流指标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从而帮助投资者分析企业未来股价的走势、股利的分配,以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实用信息。

二、现金流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当前,对于如何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现金流指标评价体系,我国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在目前已有的现金流指标中到底哪些指标在预测企业财务危机中能起到较好的预警作用,也没有实证。笔者认为,从现金流的角度预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应构建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现金流量结构和企业规模几个方面来选择关键性现金流指标。

(一)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适者生存乃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若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经营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存能力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其中,“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扩充所需的资金。

(2)全部现金流量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流出+投资现金流出)。其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是偿还债务、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投资现金流出包括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以及进行其他投资所需支付的现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金流指标,可以衡量由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和筹资现金需求的程度。

(3)再投资现金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固定资产+长期证券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其中,长期证券投资包括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营运资金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用于重置资产和维持经营的能力,体现了企业的再投资能力。国外学者认为,该指标的理想水平为7%~11%较为合理。

(二)获现能力分析指标

现金流在企业资产循环周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长期看,一个企业若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现金来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各项开支,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才是企业偿还债务的基础和根本保障。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源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股东权益获现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股东权益。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

(三)反映企业规模指标

严格意义上,反映企业规模指标并非现金流指标。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企业规模是预测其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Ohlson(1980)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1970年-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和2058家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发现利用公司规模、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6.12%。Chen和Lee(1993)利用生存分析法(survivalanalysis)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天然气行业,研究样本包括1980年-1988年间的75家企业,结果表明,流动性比率、营业现金流、开采成功率、企业历史和规模对企业能否存活影响巨大。(作者单位: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财控部)

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关键词:环境会计;财务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传统会计,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将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主观地分配于各会计期,并将已耗用设备和原材料的原始成本归属于产品成本,不考虑已耗用资产的现时成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会计体系的缺陷日益凸显。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注重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不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会计已无法准确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在分析过程中根据环境会计提供的各种数据,建立一系列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情况的财务分析指标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二、环境会计简介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与会计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系,将企业与整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都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从而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绩效,进而客观地反映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利支撑。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在环境保护活动中产生的资金运动,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具体来说包括:清除在目前生产水平下已经形成的环境损坏;通过节约、合理使用、再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自然资源的损耗;预防未来生产活动会造成的环境损坏。

新准则下会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环境会计继承并发展了原有会计原则。同时,依据环境会计的特点,环境会计还遵守以下原则:

1、全球性原则。环境会计要揭示企业对环境的义务和任务,评论环境对企业将来发展的反应,以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全球环境管理的协调和融合为最佳尺度。

2、政策性原则。环境成本和环境资产、负债的确认计量要受法律法规约束。

3、强迫性原则。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政府会计治理与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最低界线的环境信息编成明确和强迫的规定,支持并鼓励企业显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

4、最小是非原则。因为环境会计计量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在处理过程中,应遵守最小是非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三、环境会计下财务分析指标的设计

(一)设计目标。环境会计目标是环境会计研究最基础的概念,居于环境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是环境会计目的的具体化,本文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设计目标。

1、通过向政府部门提供环境财务信息,有利于政府政策制定部门根据企业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环境问题逐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弥补现有法律、法规的漏洞。

2、通过向投资人、金融机构、供应商、顾客、社会管理机构、社会公众、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等提供以利于他们对企业环境问题做出恰当反映的环境财务信息,使他们可以结合企业披露的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取得的环境保护效果等非财务环境信息,对企业的环境问题做出适当的决策。

3、通过向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环境保护机构、职工及工会组织提供环境财务信息,方便企业对自身行动进行合理评价,保证环保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果,支持企业高效率、高效益地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二)设计内容。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环境会计下财务分析指标的设计内容。

1、环境污染排放指标。环境污染排放指标是用于考核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污染及破坏种类、程度及现状等情况,如企业在生产中造成的固体废弃物质、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水平的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有害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废旧物质排放水平,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越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失就越少。同时,要说明企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如因污染造成的负债、罚款、赔偿等支出。许多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污染物的治理,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失,无形中也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资源消耗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反映的是完成某种规模的生产量所消耗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量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企业在生产实践中,要尽量控制资源的消耗,提升科技能力,增加单位生产能力,提高生产力水平。比如,耗电量大的企业可以考虑多采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尽量少用煤电等,有效地减少生产对环境资源造成的负担,实现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3、环境治理资金投放及耗费指标。环境治理资金投放指标也就是用于反映企业环境治理资金投放水平的考核指标,说明企业对自身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治理的措施、投入以及预期效果情况,如企业治理污染或降低污染而在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资支出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对环境治理是否持积极的态度,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占用了多少资金。环境治理资金耗费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是资金耗费方面的,属于成本或支出的范畴。比如,企业可以致力于进行水资源的循环、有效利用。回收制造工程中使用的水,通过使用高度的排水净化技术进行循环利用。虽然短期看,利用这样的水循环处理技术会需要一定的资金,但从长期来看,将会对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

4、环境收益情况指标。在现阶段,企业的环境收益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大类。企业的直接环境收益主要是一些直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环境管理效率之后减少了支出而形成的收益,以及由这些收益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的其他收益。如,企业加强了环境保护而获得的奖励、额外补助以及企业商誉等信息。所谓间接环境收益,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企业事先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或者造成环境的事件采取了预防措施,或者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重新利用,从而取得的收益。

四、结束语

环境会计下的财务分析不论是理论还是实务,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财务工作人员应当正确认识环境会计的目标,明确环境财务下的财务分析报告。运用环境会计下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环境活动的情况,从而使外部使用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环保活动状况,也使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只有这样,环境会计实务才能不断趋于规范和成熟。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主要参考文献:

[1]于玉林.现代会计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第6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舞蹈表演;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25-01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舞蹈作为一门集艺术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高雅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舞蹈成为一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专业。舞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舞蹈表演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舞蹈功底,而且要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本文就高职教育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使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学习兴趣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既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下工夫,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天赋,能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领悟,进而对舞蹈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将舞蹈的深意展现出来。而舞蹈学习者的天赋来自于哪里呢?除了一些先天的条件之外,想要使舞蹈学习者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灵性”,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是学生产生灵感的源泉。

学生选择舞蹈专业,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就是对舞蹈怀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想要通过舞蹈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然而舞蹈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尤其是舞蹈表演人才,想要在舞台上更好的展示自己,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也许本来对舞蹈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了困难,就打退堂鼓,同时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也淡化。作为一名舞蹈教师,要具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要使原来对舞蹈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继续保持这种浓厚的兴趣,使原本对舞蹈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能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舞蹈表演学生进步,使学生在舞蹈表演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

二、鼓励学生打好舞蹈表演基本功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表演真实的体现了这句话。舞台上演员优美的舞姿扣人心弦,然而想要跳出优美的舞蹈,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打好舞蹈基本功。很多学生说到舞蹈表演基本功可能都会想到基本的舞蹈动作练习,实际上舞蹈基本功除了基本的动作之外,还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打好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掌握好基本的动作。学生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只有有了理论的指导,学生的动作才更科学、更优美。

实际的舞台表演方法与技能也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很多优秀的舞者将自己的实际舞台表演经验提升到理论的层次,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学生也要积极的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更好的开展实践活动。当然学生打好舞蹈动作的基本功也是十分重要的,不管多么优美的舞姿,都是由基本的舞蹈动作组成的,因此只有学生将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的将舞蹈呈献给观众。为了打好舞蹈动作的基础,学生一方面要把握好课堂,另一方面在课余时间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将工夫下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舞蹈虽然是由一个个的形体动作组成,然而其内涵却是表现生活中的事物,或者表现人的情感等,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找到舞蹈的灵性,并将生活的感悟蕴含于实际的表演过程之中。例如我国杰出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被誉为“孔雀公主”,其舞台表演能够将人带入孔雀的世界,使人们能够对孔雀的美以及生活方式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舞台表演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杨丽萍经常去体验生活,去观察孔雀的动作等,这就使“孔雀公主”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将孔雀真实的美与舞蹈表演结合起来,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活是喜、怒、哀、乐的综合体,想要将这些情感通过舞蹈展示给观众,舞者就必须首先有深入的个人领悟,才能给舞蹈以情感。为了使舞蹈表演者的舞蹈更加具有表现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捕捉一些与舞蹈息息相关的素材。

四、为学生创造更多舞台表演的机会

为了有效提升舞蹈表演者的表演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的舞台表演机会,只有在真实的舞台上,学生才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才能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由于高职学生不是专职的表演团队,因此在练功房练习的机会较多,而上台表演的机会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

1、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实践对舞蹈表演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些以学校为单位的表演活动,为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登台表演的机会。例如:在周末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活动,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献舞,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娱乐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一举两得。在各种节日或者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都可以安排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献舞。

2、组织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作为一个班集体,舞蹈表演专业可以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为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更多的机会。例如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舞蹈表演比赛,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个人奖,同时也可以设团体奖,学校也要积极配合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等基础设施。

第7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各区县财政局、民政局: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贯彻“北京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的通知》(京办发〔2000〕12号)和《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贯彻落实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加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京城改办字〔2000〕2号),无固定收入的退离居委会干部定期生活补贴标准应随着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而提高。按市政府决定,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273元提高到280元。我市无固定收入的退离居委会干部定期生活补贴从7月1日起按新标准发放,即每人每月增加7元。

    按照新的财政管理体制,此项支出应由各区县负担,请各区县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做好补贴发放工作,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第8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第9篇:财务预警的指标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