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医院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医院建设方案

第1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通信管道;管孔分配

一、工程概况

广医新造校区选址位于新造镇东侧,番禺氮肥厂南侧,谷围新村以北,思贤村以西,与大学城华工、广药校区隔江相望。建设规划用地约为40.08万平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9.43万平米。依据招标方案,整个本项目按教学实验区、生活区及体育活动区共划分为五个房建总承包标段,各房建总承包标段实施范围包括有各对应建筑单体内的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系统等专业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及其对应的室外通信光缆的敷设。

为满足广州医学院新造校区一期工程内各类通信、信息业务的需要,在本项目市政范围和各房建组团接入范围均建设有通信管道。通信管道内敷设各的光缆包括:1、电话主干光缆;2、计算机网络系统主干光缆;3、视频监控系统主干;4、火灾报警系统主干光缆;5、公共广播系统主干光缆;6、室外LED系统主干光缆。

二、管孔使用的系统及要求

(一)通信管孔使用系统

本项目房建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综合布线系统(含广州宽带接入)、室外视频监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室外LED大屏幕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线缆、视频线缆均可穿入通信管道。为防止信号干扰,原则上安全电压的线缆(电压≤48V)才可接入通信管道,电压>48V的线缆如要接入通信管道必须经管道设计单位同意,并报本项目市政监理及建设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

(二)实施工作要求

本项目房建施工单位及施工专业承包单位在室外通信线缆敷设前,须完成如下工作。

1.向市政监理单位提交开工申请及专项施工方案,其中施工方案须包含敷设室外光缆专业类别、敷设工艺、起始位置等;并经市政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2.各家房建施工单位须向市政监理单位缴纳通信管道成品保护押金。待线缆敷设完成后,经市政监理单位验收合格且确认实施过程中未出现成品损坏,押金予以退还对应施工单位。

三、本项目的室外通信系统的实施界面

(一)按本项目房建、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约定,本项目室外通信管道、通信线缆的实施界面,具体如下:

1.房建与市政工程部分:以本项目各建筑物外第一个手井为界,该手井(含井,至市政部分)以外的通信管道工程属市政工程实施范围,接线井以内(至建筑物内)属于房建工程实施范围。

2.各房建施工单位室外光缆部分:以教学实验楼网络数据中心的网络机柜进线端为界,各单体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及连接至实验楼网络数据中心的网络机柜进线端的光缆敷设及端接、对应管道敷设属于本项目该单体建筑物所在房建施工单位的实施范围;教学实验楼网络数据中心的网络机柜进线端之后的综合布线系统以及教学实验楼内的光缆管道敷设属于本项目房建施工单位的实施范围。

3.各房建标段消防火灾报警系统:各单体建筑物内的消防分控中心分控设备及连接至F3服务用房消防控制中心机房的光缆管道铺设、光端机安装属于本项目该单体建筑物所在房建施工单位的实施范围;光端机接收终端安装之后的消防火灾系统以及F3服务用房内的光缆管道属于本项目房建施工单位的实施范围。

四、管孔分配原则

(一)管孔分配原则的适用范围包括本项目市政和房建组团接入的通信管道。

2.备用管孔使用原则,施工单位须向市政监理单位提出申请,经建设单位批准同意后方可使用。

3.大于D24的管孔分配原则:前24孔与D24相同,其余的管孔均为备用。

4.如管孔类型未包含在上述范围内的,根据管道设计图纸,管孔使用的次序参照上述分配办法。

(二)管孔编号方法:

1. 进入建筑物内的第一个手井通信管孔编号原则

以各房建组团建筑物外第一个手井为站立位,背向建筑物,管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依次按1、2、3…的顺序编号。

2.市政道路范围(含道路A、B、C、G、H线道路)的人(手)井截面定义及编号原则:

(1)面向道路里程号递增方向,所对应的截面定义为a截面,其它的按顺时针方向转180°定义为c截面(如图所示)。

(2)a、c截面管孔编号原则:面对a截面,取此截面最靠左下角位置的管孔为起始编号1,从左及右、从下至上依次进行管孔编号(如图所示);c截面的管孔排列顺序与a面成镜像对应(如图所示)。

3.合并说明:人(手)井若超过两个以上截面、管孔编号根据上面要求排列,根据镜面原理,在合并人(手)井的各截面后,管孔必须一一对应。

五、施工过程要求

(一)本项目室外通信管道采用硬质双壁波纹管,其管身无伤痕,管孔无变形。

(二)管道段长:直线管道允许段长一般限制在120米以内,弯曲管道段长应相应缩短,管道弯曲的曲率半径一般不宜小于36米,曲线部分所夹圆心角不应大于90度,且在一段弯曲管道内不应有反向弯曲。

六、标识要求

由于本项目室外通信管道内各种线缆类型较多,为便于线缆敷设和日后检修,具体的标示要求如下:

(一)市政施工单位:按展开图所示要求,须在每个人(手)内的a、c截面的管道末端,用红色油漆标示管道编号,同时,须在a、c截面处贴示管孔编号示意图。

(二)房建施工单位:凡线缆进出两端和人(手)井处必须挂牌标识:线缆的系统、类型、路由(始端、末端)。

七、结束语

本项目通信管道管孔分配管理实施方案通过了实践检验。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两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在群体性建设项目且参建施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统一且有效便捷的管孔分配方案保障了室外通信工程有序、高效的进行;二是通过管理手段提高了室外通信管道的利用率,并为日后通信扩容管理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GB50373-2006.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2]GB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2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应该说,“看病难”与社区医疗长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关系极大。如果说,将门诊功能从大型医院剥离,下沉到社区是“理想”,那怎么下沉、如何避免带来更多问题,则是“现实”。

如何保证社区医院的首诊质量?没有足够的社区医生,社区医疗谈何发展?如果社区医疗没有完善,取消大型医院的门诊,会否导致医疗秩序的更加混乱?门诊病人数量减少后,综合医院的利益能不能得到维护?

就三甲医院医生而言,降低门诊比重没什么不好。此前曾有多家医院宣布“周末不再提供门诊服务”,让不少疲于应对超负荷工作、日益严峻的医患矛盾,还要身负科研任务的一线医生们借“双休”得以喘息。此外,腾挪出精力,可以促使医生们回归本位,主攻疑难杂症和医学研究。

理解万岁。

但需要正视的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这是普遍现象。无论是普通感冒发烧还是慢性病,只有让医院的专家诊疗过才能安心,对大多数中国患者来说,这就是“路径依赖”。

这是令人无奈又无语的现实。怎么破?

取消门诊倒逼患者回归社区医院,显然不是最优选择。除非广东之外,全国其他省市的三甲医院门诊也集体关停,否则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看病的情形将不会消失。

大医院门诊可以“瘦身”,但不要轻言“取消”。医改政策设计牵涉甚广,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为地“制造”出更多问题,得不偿失。

比如,大医院门诊取消后带来的缺口如何补。如果通过医疗服务调价来补窟窿,必将引起患者不满;如果降低医务人员薪资以期“节流”,医疗服务水平也势必会受影响。

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填补缺口,住院费用便会提高,将引起患者不满;若通过降低医务人员薪资或是裁员以节约成本,又可能降低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引发患者抱怨。

再比如,当如潮水般的患者涌入,社区医院能不能“接得住”?患者肯定是不想折腾的,如果能在家门口解决问题,如果社区医生能在第一时间给患者较为准确的建议,并能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谁愿意任黄牛“宰割”,一定要跟专家们聊可怜的三五分钟?

取消大医院门诊,靠行政命令不行

周昭远(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兼大内科主任)

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取消大医院门诊吗?

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就诊体验差,确实该解决,但为什么病人都往大医院跑?回答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各级医院各司其职,病人就近就医,社区(地段卫生院)医院和区医院专业较齐全,有些专科医生的水平甚至不低于省市大医院,病人就诊率和医务人员收入也和大医院相差不大。

后来推行医院等级评审,同样的病在三甲医院治疗收费就高,这种不合理的竞争导致三甲医院急剧扩张,而非三甲医院逐步萎缩、人才流失加快、人才培养失衡,才导致今天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局面。

近年来,广州市通过提高社区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促使部分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回流到社区医院,但如果是初发病或急性病、疑难病,谁愿意去社区医院?

如何提高社区医院的首诊质量?从头开始培养社区医生周期太长,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可以考虑改变现有机制,让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自己开诊所或到社区医院出诊。配合舆论宣传和政策配套,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就会逐步改变,病人的就医体验将很快改善,这是行政命令所不能做到的。

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利国利民不利官,关键是各级官员能否放下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变管理为服务,出台有利于医生、病人和社会的政策,让每个医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病人也能够就近就医,尽快找到合适的医生看好病,让社会资源充分得到公平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一句话,要减少大医院门诊病人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应该出台鼓励医生自由执业和愿意到社区医院出诊的政策,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医院盲目“做大做强”

伴生“越位医疗”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和计生委巡视员)

门诊是医院决胜千里的主战场,因为门诊病人的多少决定了现有和潜在的市场份额,这就是当今中国的医院为什么要有门诊的一个最大原因。

然而,从经济学角度看,医院扩张后就要千方百计地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沉没成本无需增加或增加不大时,多收一个病人就多一份利润。那么,医院又有什么理由使一张病床空着呢?

由此看来,医院扩张所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经济效益,而是伴随着过度医疗、资源浪费以及分布不均。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院盲目地扩张和开设门诊,实际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高。目前我们还没有如此感觉,只是因为我们支付系统的效率、医院人力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核算都没有实现精细化。

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医生价值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支付部门和医院就不得不认真思考“怎样的支付制度才是合适的”以及“医院的规模究竟多大才合适”。

其实,“抢了别人的角色”正是当下造成患者无序就医,阻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一大原因。例如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也普遍开设“体检中心”。财政补偿机制不足导致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此外,技术准入制度和医院等级评审制约“小医院”的发展;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等也是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重因素。

科学医改方向不是“分级”,

是“分工分类”

朱恒鹏(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在于不再以行政等级制配置医疗资源,而非加强政府管控之手。

部分三甲公立医院难能可贵地在做“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仅靠“学雷锋”是不行的。现有分级诊疗的做法,体现的都是政府主导的思路:政府希望(医院做“医联体”)、政府要求(大医院取消门诊,倒逼患者首诊回社区)。

事实上,分级诊疗不应是“分级”,而应是“分工分类”。老百姓和医生都明白,社区就是底层,三甲医院是高层。不管是从资源、职称、工资标准,还是设备配置、药品定价,都是越往高层越高。

如果我们依然保持分级的思路,优秀的医生就永远不会去基层,患者也不会去基层。一味说要患者怎么办、劝患者怎么办,显然没有用,即便医保对在基层首诊的患者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实行在基层给报销、去三甲医院不给报销的做法,其效用也不大。

第3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改造项目:年计划继续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改造项目,主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

三、年底完成年合疗筹资,努力使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参合人数不低于上年度。

四、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动态监管,使广大群众能够用上安全便捷、质优价廉的药品。

五、深入推进基层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招聘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为区级医疗机构引进高级人才,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专科/全科医师、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特别是区医院迁建后的人才储备工作[建成后需专业技术人员960人;缺口59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68人)],着力提高学科带头人的临床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及服务监管,强化内涵建设。严格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大型医疗设备准入管理,做好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工作,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推行医疗技术项目分类管理,严格申报审批程序。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内涵建设,重点加强全科医生、乡医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合疗、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卫生法律、法规等),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和卫生监督网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对美容美发、旅馆、游泳场馆、洗浴场所实行100%量化分级管理。

七、实施九大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开展孕产妇补服叶酸、降消项目,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0-6岁儿童及孕产妇免费体检,落实社区“五免”(普通门诊挂号费、普通门诊诊查费、门诊肌肉注射费、住院诊查费、Ⅱ级护理费)优惠政策。

八、在中心卫生院按照“编制人事一体化、管理运营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原则继续深化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试点工作。至年底从管理、服务、医疗技术、业务培训等方面,试点医院与区级医院形成统一规范的分工协作机制,较为完善的分级医疗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互为依存、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总结经验,为全区推广打好基础。

强化卫生服务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落实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责任,明确管理职能和范围,加强督导,严格奖惩,最终有效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九、大力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医院。在中心卫生院、东大街道卫生院试点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医院,规范医院服务投诉管理机制,强化医务人员廉洁从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4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如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管理,真正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是当前医疗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川。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体制上、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资金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有限,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都是从街道卫生所改建而来,资金紧张、底子薄。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用房、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营运资金,而街道卫生所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新型改制局面。

1.2 转诊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难落实,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患者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而从实际情况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

1.3 体制不合理 医保的体制不合理,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医保保住院不保门诊,保治不保防,难使预防工作前移,“预防为主”变成“治疗为主”。

1.4 人力资源缺乏 医师队伍建设艰难,目前全国全科医生数占医生总数仅为3.5%,一方面要求社区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与普通的临床医生有很大不同,他们必须具备处理各种基本情况的能力,这就涉及人员的培训,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规范培训需脱产4年,转型培训需脱产5个月或半脱产2年。一方面社区医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经费少,收入低、评职称难等原因,医学毕业生都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导致人手紧缺。

1.5 硬件配备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备落后或者是配发设备但却苦于受人员素质或维护经费所限而束之高阁,难以满足群众的诊疗需求,结果是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信任。上述问题最终指向了民众最关心也是最关键的社区医疗质量问题之上,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让很多市民“望而却步”,致使大多数民众恐怕宁愿多花钱也不愿去社区医院。

2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的策略

要真正实现“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愿意回社区”和“预防、保健落实在基层”,目前来看,就必须依托大医院。由大医院整合或承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利用大医院的信息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人员优势。创新“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和以医院、社区信息流程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有效、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

2.1 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利用综合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网络系统连接技术,建立覆盖大医院和社区医疗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医疗中心实现远程医疗、电子病历、转诊等数字医疗功能,达到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医学资源共享,双向交流。同时带动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的管理、传染病的预报等。例如:社区医疗中心不具备某些化验项目、B超、放射、CT等这些检查的设备、医生和技术,也不需要再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投资购置这些设备。这就需要建立网络联接检查远程申请,建立医疗检查远程预约、检查结果报告、图像浏览等功能,做到医院与社区之间患者检查结果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实现在社区医疗中心做相关检查,通过网络传输到由医院专科医生出报告,社区医生工作站浏览报告。

2.2 合理规划 拓宽社区医疗服务思路,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特色社区医疗服务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格局为目标,利用资源优势,将现代医疗技术和优秀医务人员投入到社区医疗服务中,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

2.2.1 社区医疗开展“家庭病床” 依托大型综合医院资源,社区医疗除了有贴近社区居民,方便常见病就诊的优势之外,对于居民的慢性病,社区医疗也不乏优势。现实中,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正在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综合医院却不可能对居民提供慢性病的长期跟踪观察与治疗,这也是很多猝死病例发生的关键原因所在。而社区医疗由于贴近居民,完全可以实现对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长期跟踪治疗。并及时对患者发出预警。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实现对于杀手型慢性病的最有效治疗,一方面降低医疗费用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

2.2.2 准确定位,明确重点服务对象 如今人口流动频繁,家庭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也越来越孤独。对他们而言,自己到医院排队看病取药,简直就是一场大战役。大多数老年人也就是一些常规性、季节性的老年病、慢性病,只需及时诊疗、拿药、打针、输液调理等,多数情况下是用不着大费周折上医院的。另一侧重点为儿童。儿童期健康是成人期健康的基础,社区医疗服务侧重于预防保健,包括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生长发育体检、心理卫生及常规性疾病防治。

2.2.3 借助强大的医疗资源优势 一是医院可以通过返聘优秀老专家到社区医疗中心坐诊、巡诊,对疑难疾病会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既节省了看病费用,又缩短了看病时间。二是提供培训提高社区医生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免费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和管理人员进修,安排社区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帮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2.3 开展特色医疗服务,打造社区卫生新亮点

2.3.1 建立健康档案 首先确定为社区中的重点人群比如60岁以上老人和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然后逐步为社区内每个人都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可以对居民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并对每个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指导。对于老人侧重于健康评估和医疗诊断,记录以往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等,例如对于突发疾病,医院可以调取健康档案中的个人资料,确定治疗方案,正确及时实施救治。对于儿童,从胎儿期就对孕妇进行调查,从婴儿期开始建立档案,定期随访,个人的健康记录是终身追踪的,便于对儿童早期不易发现的疾病例如龋齿、斜视、发育不良、小儿贫血及早的发现、干预、治疗。

第5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LIN E1,2 LIANG Yaoming1,2ZHANG Yalan1 ZHANG Manjie1 ZOU Zhihui1 KONG Yingwen1(1.KingMed Colleg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2.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Abstract:Based on explaining the reason why we conduct the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business model of 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ies―the innovation of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It clarifies this topic from two aspects: 1.Construction of Medical laboratory center based on medical alliance; 2. Opening community medical examination.

Key words: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ies;Cooperative construction;KingMed Diagnostics;Practice

一、相关概念

第三方医学检验又称医学独立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ICL) 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下,专业从事医学检测和服务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医疗机构[1]。

合作共建一种是指完全的合作共建,由医院提供场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提供所有其他的包括物力、人力、财力等;另一种是部分的合作共建,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只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以上。

二、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共建方案探讨

(一)政策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政策放开,出台了较多利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发展的政策。如《“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2];《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4];《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15〕45号)[5];《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0号)[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3号)[7]。这些政策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为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医院检验科的结合提供了机会。合作共建在不影响产权这一敏感问题的条件下实现了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与方式[8],合作共建成为第三方医学实验与医院检验科较理想的结合方式,已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医院检验科的现状与矛盾

我国乡镇卫生院及以上的医疗机构都设置了自己的检验科,作为独立的科室进行管理。各级别医院检验科在人才、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参差不齐,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9]。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医疗资源投入往往重视大中型医疗机构建设[10]。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和分工协作机制,加上医院评审政策上的一些不良导向,有的大型公立医院不能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情况以及自身的技术水平,片面追求功能的齐全和科室的齐备,一味追求扩大规模,购置高精尖设备,医疗资源共享程度低[11]。因此三级医院检验科购置大型仪器设备、配备相应技术人员,也往往因为标本数量有限造成资源闲置[12]。而二级医院仪器设备相对三级医院没有那么齐全,对于临床常规项目都能开展, 基本上能够满足临床的需求,但是对于少见的项目和特殊的项目,往往因为人才、设备的制约而未能开展。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因为规模比较小、地理位置的制约、人才的缺乏、仪器设备的落后,往往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常规项目。

(三)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医院检验科的有益补充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可以弥补医院检验科在资源配置上的不足,其检测项目是医院检验科的有益补充。由于其面向各级医院检验科能提供的项目都一样,从而能缩小各级别检验科诊断水平的差距,实现资源共享和集约化经营,这样更能减少仪器的重复购置,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标本集中检测也更利于质量管理,减少错误率。

对于三级医院检验科而言,可以把一些成本高、数量少的标本给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检测,从而可以节约用于开展这些项目的资源;对于二级医院检验科,可以把一些还没有能力和技术开展的高端项目和数量少的特殊项目交给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提高诊断服务;对于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检验科而言,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合作可缓解政府为快速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其多数检验结果24h就能在网上查到,很多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得到诊断,减少了病人向上级医院转诊的百分率[13],助力于分级诊疗的落地。总而言之,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强大的辐射能力可有效推动区域内医学检验技术、设备和人员等卫生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最大程度避免重复购置和资源闲置等资源浪费问题。

目前国家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鼓励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为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医院检验科的结合提供了机会。合作共建是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医院检验科开展的一种新的合作形式,我国不同级别的检验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由于其面向各级医院检验科能提供的项目都一样,从而能缩小各级别检验科诊断水平的差距,实现资源共享和集约化经营,这样更能减少仪器的重复购置,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因此对合作共建模式的探讨十分有必要,可以为合作共建检验科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让其创造价值,也可以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三、金域检验合作共建方案实践

(一)医联体案例――从化构建医联体医学检验中心

2014年广州从化妇幼保健院和金域检验共建成立从化金域医学检验中心,2015年从化召开了2015年医联体工作会议暨检验资源共享签约仪式,正式确立以从化金域医学检验中心为医联体的区域性医学检验中心。在从化医联体中,所有医疗机构成员分别与检验中心签约,以实现区域医学检验资源共享。

此次共建检验中心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上级医院与第三方医检中心的检查和诊断合作机制。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各医疗机构对有需求但在本单位不能完成的检测和诊断相关项目,可以委托检验中心,为居民提供检验“高速通道”,不用再往返奔波至大医院。

(二)社区案例――广州、深圳、海南开通“医检直通车”

2014年,金域检验与广州海珠区社区卫生发展指导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和辖区内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社区医检直通车”,全面开展医学检验外包合作;同年,与深圳福田妇幼保健院签约,共建社区中心实验室,为其下属的11家社康卫生服务中心开通“社区医检直通车”;2015年与深圳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签约,共建社区中心实验室,为其下属的31家社康卫生服务中心开通“社区医检直通车”;截至2015年11月,海南金域已与海口市4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社区医检直通车”,并即将在儋州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

四、讨论

无论是构建医联体医学检验中心还是开通社区医检直通车,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有相关政策的鼓励,合作共建的方案可以更加顺利开展;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合作共建的实践也可以促进政策的落地。如社区的案例,通过第三方医学实验室与社区的合作共建,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社区的卫生服务水平,使更多的居民可以在社区解决卫生问题,助力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如构建医联体医学检验中心也是顺应国家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的政策,而这些实践也可以为构建医学检验中心提供借鉴经验,有利于政策的落地。

医联体案例,构建医联体医学检验中心,能为各医疗机构对有需求但在本单位不能完成的检测和诊断相关项目提供解决方案,但是对于各医疗机构本身的检测技术提升可能帮助还不太大,应为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提供检验技术帮扶、检验质量控制指导、检验人才培养、检验信息化推进等服务,辅助从化医联体医疗机构的检验学科建设,助力医疗水平的提升。

社区案例,开通“医检直通车”,对于政府而言,是在目标的达成的基础上减少了投入既避免重复投入建设,对社区而言,社区医院无需添置仪器,也避免了仪器闲置,有利于提高基层诊断水平,居民的检验结果可直接传入健康档案,做好疾病预防等更多的前瞻性工作,并与大医院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对老百姓而言,则是可以就近拥有检验服务,不用往返奔赴大医院,享受“一级医院收费、三甲医检直达”,因此这是“三赢”,值得在全国推广。

第6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一、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市现拥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9家,其中政府办医院29家(三级2家、二级3家、一级17家,未评级7家),另有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结防所、中心血站各1家。社会医疗机构(含医院、门诊部、诊所等)87家。病床数5571张,每千人口病床3.9张;每千人口医生数2.37人。我市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0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20人,中级职称人员1427人,高、中、初级比例日趋合理。博士15人,硕士147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市XX医院开展的多种器官移植技术、心脏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等技术、市XX医院开展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市XX医院的骨伤科都已达到省的先进水平。从城市到乡村,形成较合理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群众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在15分钟内即可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非典”过后,我们协助市政府,制订了《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按照市政府《XX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工作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架构不断完善,并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建设,市政府斥资2.3亿元新建市疾病防控制中心和市XX医院(市传染病院),新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在20__年完成,将于20__年初投入使用。在镇区建立了21个相对独立的防保所和3个卫生监督分所,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含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为加快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监督所编制由20人增加到50人,另有178名卫生监督员分散在各个镇区医院;市疾病控制中心人员编制由153人增至203人,为稳定镇区医院公共卫生队伍,市政府根据服务人口数,特设252名镇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在镇区专司公共卫生服务。而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已设立了专(兼)职防保员256人。20__年,完成延伸各镇区医院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由此自上而下,公共卫生服务架构健全和队伍稳定,从而使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医疗急救体系和血液管理不断完善

依托市XX医院的市“120”急救中心,下设包括市XX医院、市XX医院在内的28家医院急救站,形成市、镇(区)二级急救网络,覆盖全市各个区域,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了现代化的指挥调度系统,中心与28个急救站之间实行微机联网,全面实现微机化调度。全市现拥有“120”救护车50辆,从事急救医疗的医务人员共有393人,整个医疗急救体系实行统一调度、统一医院救护车标识、统一车载急救配置、统一急救人员服装、统一急救质量标准的管理模式。“120”急救中心依据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各网络急救站的紧急救治情况实施监控和动态考评,以保证整个急救体系快速、有效、安全、有序运作,全面提升了我市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市__血站自1991年成立以来,严格采供血管理,至今从未出现因采供血失误而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98年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后,共有14多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年供血量约6-8吨,无偿献血连续六年100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并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拓展

我市从20__年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部门合作,逐年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0个(规划建站272个),建站完成率为47.79。社区卫生服务人口__1879人,覆盖率为81.09。其中东凤镇已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这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我市城乡居民人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就能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__年,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95.8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96.8。目前,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已达10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5.9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97,已经覆盖全市24个镇区和所有行政村。提前实现了省对__三角州地区提出的要求。

(六)、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

目前,我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已创建国家级卫生镇9个,省级卫生镇18个。全市城乡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98,全国提出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要达100。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20__年的80.7和81提高到20__年的96.7和100。

(七)、医学科教成果显著

市卫生系统坚持实施“科技兴医”战略以科技逐步促进医疗卫生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市《科技兴医“十五”规划》我市目前共建有10个市重点专科(实验室),并完成13个重点科研项目。为促进科研工作发展,市XX医院还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__年以来,全市卫生系统获局、市、省科研立项项目874项(其中市卫生局441项;市科技局367项;省中医药局14项;省卫生厅52项),获资助项目共486项,金额为301万元。获市科技技术成果奖励108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63项)。其中,市XX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课题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获XX市科技重大贡献奖。__医院“XX__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防治系列研究”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八)、中医工作进一步加强

截至20__年底,我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一间,市级综合医院、镇区医院共设中医科28个。全市中医床位达457张,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327人,其中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112人,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33张。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市年中医诊疗人次821892人次,住院服务量9783人次。

(九)、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20__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24岁,比“十五”期末提高1.22岁,比全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1.45岁;全市婴儿死亡率(4.26‰)和孕产妇死亡率(13.30/10万)分别比“十五”期末降低38和52,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8.83‰和20.73/10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十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费平均约占年度财政支出的3,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2、病人过于集中到大医院就诊,城市大医院被迫不断扩大规模。卫生资源投入的整体成本效益比相对不高。

3,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影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和卫生监督专业人员配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口状况不相适应。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规范尚不健全,尚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等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5、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压力仍较大。

6、卫生监督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主要工作思路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从而提升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注重体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形成政府投入的卫生资源与民营资本投入的卫生资源共存共荣的良好卫生资源配置环境。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根据《XX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的新建或在建项目,进行积极跟进,确保市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在农村则大力推进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加快农村基层网点的改造,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建站率(明年争取达到5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卫技人员培训,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运行机制,与社保部门协商将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范围。

(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现在有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组织部分统筹保障水平较高的镇区尽早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加快完善有利于人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根据即将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深化医疗卫生体系管理体制,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服务意识。

第7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医疗;药物配伍;预防措施

5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16-02

1药物配伍禁忌的分类

药物配伍禁忌指的是某些药物在一起使用时,由于药物物理或者化学作用等,例如沉淀、变色、水解、氧化、中和等,破坏了药物的原本属性,而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药物配伍禁忌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物理性药物配伍禁忌、化学性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理性药物配伍禁忌。

1.1物理性药物配伍禁忌物理性药物配伍禁忌主要指的是有些药物在一起发生了物理变化,外观表现为分离、沉淀、潮解、液化。例如在输液时,溶剂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不同的注射用针剂需要选用特殊的溶剂进行溶解,然后才能够使用。例如,乳酸林格氏液不能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钠,会沉淀,影响使用。

1.2化学性药物配伍禁忌化学性药物配伍禁忌主要指的是某些药物在一起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变色、产生气体、沉淀、水解,甚至爆炸或者燃烧。发生化学反应的药物不仅性状发生改变,其药效也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毒性作用,危及患者生命。化学性药物配伍禁忌十分常见,例如,维生素K1是一类氧化剂类药物,而维生素C则是一类还原剂药物,若两者一起使用,则由于维生素C的还原性,维生素K1与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维生素K1性状发生变化,失去止血功能,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再如,奥美拉唑钠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会变色,过一会会变淡棕色。

1.3药理性药物配伍禁忌药理性药物配伍禁忌十分常见,某些药物配合使用会产生药效抵消等现象,因此,使得药效降低。这种药物禁忌类型较为常见,例如泻药和止泻药、氧化剂和还原剂等,都属于药理性配伍禁忌。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明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避免发生药理冲突影响治疗效果。

2社区常用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社区医院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联合使用十分普遍,通常来说,配合使用多种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从而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但是,考虑到药物配伍禁忌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药物在混合使用时需要注意搭配,药物种类越多,对于医护人员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社区医院是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医护人员更应该提高警惕。现将常用的社区常用药物配伍禁忌总结如下:

2.1常用抗菌类药物配伍抗菌类药物时社区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同时药物配伍禁忌的多发类药物,使用过程中更加需要谨慎,现就常用的几种抗菌药物的药物配伍禁忌进行总结:

头孢类药物:头孢类药物广泛用于抗菌治疗。例如:头孢唑肟钠与热毒宁不能连续输,中间应用生理盐水隔开。头孢克肟片与呋塞米等强利尿药、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应用,可增加肾毒性,有配伍禁忌。

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在临床仍有使用。例如:左氟沙星,为喹诺酮类药物中的新型药物,具有光化学活性,在临床上与止血药物联合使用时,影响左氧氟沙星含量和酸碱度,从而影响使用。同时,左氧氟沙星不能与丹参类药物联合使用,两者联合使用会产生不可逆的沉淀反应,降低使用效果。

2.2常用中成药配伍中成药是社区常用药物之一,而中成药的药物成分较为复杂,尤其是中成药注射用药物,十分容易受到溶剂PH等因素的影响,或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或者发生凝聚。因此,中成药最好单独使用,若需配合使用,需要必要的文献支持。

例如:丹参中成药注射液,属于常用中药类注射液,由于丹参注射液为一种复合药剂,成分复杂,十分容易发生药物配伍反应,使用时应当格外注意。丹参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不饱和碳碳键,容易与物质发生反应,出现沉淀物质影响使用;丹参还容易与一些药物发生聚合反应,例如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物质,从而影响药物疗效。除了丹参注射液外,社区医疗中常用的痰热清、双黄连等药物同样面临相同问题,使用时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说明。

3预防药物配伍反应的对策

社区医院是老百姓求医问药的第一选择,与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也正是基于此,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药物配伍反应如何预防?发生药物配伍反应应当如何应对?是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然而,基于药物使用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要切实做到避免药物配伍反应的发生,需要社区医院各个部门所有成员的共同配合,从源头、中间环节和最终环节逐渐控制药物使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做好药物安全使用工作。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实践体会,现将预防药物配伍反应的对策总结如下,希望能够为药物使用工作提供借鉴。

3.1完善医务科工作,完善药物管理制度建设医务科是社区医院的制度制定部门和监督执行部门。药物的使用关系不仅仅关系到医院治疗方案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因此,医务科影响出台相应的药物配伍制度,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在用药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熟悉药物属性,并将由与药物配伍错误造成的医疗纠纷明确到责任人,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药物准备工作。同时,医务科还应该将此项目加入到医务人员的考核项目中,做好考核工作,用制度保证药物安全。

3.2规范药材科工作,从源头上规范药物使用社区医院的药材科是药材使用的源头。首先,应当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药剂师队伍,从根本上提升药材科工作水平。社区医院应当针对药剂师定期举办药物使用讲座,介绍当前的新型药物,帮助药剂师及时掌握最新的药物使用知识,提升药剂师个人水平,增强药剂师工作责任心,最终增强药剂管理软实力。同时,社区医院还应当加强对药剂科的考察工作,严格把关药物的流通环节,及时发现药物流通各个环节上的漏洞,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而保证药物使用安全,避免发生药物配伍禁忌现象。

3.3加强护理措施,预防药物配伍反应护理人员是患者使用药物的最终环节,也是预防药物配伍反应的最终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环节。为了预防药物配伍反应,医护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护理观念,以用药安全为己任。转变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做好药物安全工作的第一步。以往涉及到药物配伍问题,护理人员自然而然地认为单纯的执行医嘱就可以了,忽略了护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转变旧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为患者切身利益着想,主动帮助患者排除药物禁忌反应,降低用药潜在威胁。

第二,做好用药准备工作,控制好用药各个环节。以社区医院输液操作为例,在输液准备工作时,首先,应当明确用药顺序,避免由于药剂输入顺序颠倒造成要成药物配伍反应;遇到抗生素类药物和重要药物同时使用时,应当提高警惕,确定用药无误后在进行操作;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说明书说明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剂,在配药过程汇总,应当注意观察药物外观是否发生变化,若无异常变化再进行下步操作,全部工作完成后,应当观察药物一点时间,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降低药物配伍反应风险。

第三,密切观察用药过程,及时处理药物配伍反应。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定期对用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用药是否出现特殊反应,一旦发现药物配伍禁忌反应,应当及时通知医生,着手进行处理,调整用药方案,防止造成更大损失。同时,将药物配伍禁忌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汇编成册,并将情况汇报药材科,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降低药物配伍禁忌发生概率。

第四,严格遵守制度,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护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院相关药物使用制度,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熟悉社区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储备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学习常见的用药错误。同时,医护人员之间应当增加沟通渠道,就发现的用药错误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并合理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共同努力提高社区医院的用药水平。

4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区药物治疗过程中,除了应用联合用药来增强药物疗效外,还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带来的危害,在保证药物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避免药物反应带来的损失,一旦发生药物配伍禁忌,应当立即处理,保证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唐梅.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73.

[2]李小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沐舒坦使用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065.

[3]郑美英.夫西地酸钠与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J].临床军医杂志,2011,6(01):45.

第8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汇智区域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系统在充分结合我国国情的的基础上,对减少医院科室备包存放量、缩短备包周期、提高器械的使用率、降低器械损耗起到重要作用。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也大为降低。

汇智区域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追溯系统由安徽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立医院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发。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级大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及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对消毒供应中心各种器械包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使用(术前核对、术后清点)等业务环节进行信息化、自动化的流程控制,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器械包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及工作量进行记录,在发生院内感染后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溯;帮助大型三甲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为周边小医院及社区医院(无能力建立标准化消毒供应中心者)提供器械包的消毒灭菌服务。

第9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决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就医观念的改变,使得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社区医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社区医院主要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主要内容。更加贴近广大社区居民。但是社区医院必须加强以患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全方位竞争能力,才能拥有病人并留住病人,使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医院开展人性化的社区病人随访工作非常必要。不仅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又能提高医疗水平,为科研、教学积累一定的资料。由于查找一些特定病种和有随访价值的病案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随访后的人工记录不断增加,使随访管理工作非常混乱。让随访工作难以开展…。病人随访的数字化管理有效的改变了这种状况,大大提高了随访的工作效率,也让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1 医院随访的定义

医院随访是指追访性的诊疗服务,是对患者的病情追踪及健康指导。医院根据患者病情的医疗需要,进行临床教学、科研的需要,对诊断治疗后的患者约定定期或不定期来医院复查,到病人家中访视或用信件等方式调查了解病情,进行健康指导。随访按疾病、治疗方法等因素分为近期随诊与远期随诊,它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延伸,具有重要的诊疗意义、科研学术意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

2 社区医院病人随访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病人随访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让随访的目的更明确、内容更丰富。随访后反馈的数据能全面、及时的进行汇总、分析,为医院寻找扩展新业务、维护现有的病人资源、开拓新的市场、改善为患者服务的手段、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患者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对医院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

3 社区病人随访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与信誉度,维护现有的病源,提高复诊率,吸引更多的新病源。同时也是建立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通过病人的反馈意见,让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也促进医院的管理。扩大社区医疗的服务范围,扩充电子病案中医疗信息的来源。促进电子病案向电子健康档案的方向发展。可以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动态的了解,跟踪病情的发展,预测疾病的趋势,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为医院的发展方向、医疗研究诸多方面提供依据。分析医院的病源分布、病种分类、年龄层次、医疗费用、用药效果、转归等情况,为医院的医疗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 社区病人随访信息化管理的流程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从网络信息系统获取有效信息十分方便快捷。首先做到HIS系统与病人随访系统的无缝连接,另外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联网,获取更多病人资料。将随访的数据存至独立的数据库中,并相应的返给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的数据。做到双向资料传输,也为建立社区病人电子健康档案做充分的准备。具体流程如下。

4.1 病人资料的获取 从合法的途径取得病人资料,其中主要来源于HIS系统的门诊医生站与住院病案首页,另外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联网,建立中间库,将社区病人资料导人随诊系统独立的数据库中。

4.2 病人资料的检索、查询 将采集的各项数据按需求条件检索、查询出所要的内容。例如按疾病种类查询: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病、传染病、孕产妇、外伤等不同类型的病人;按病人转归情况、出院时间、地域范围、年龄、性别、费用、用药、主治医生、手术种类、历次随访记录等查询,可以单项、多项组合查询,操作人员依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库、ICD-9手术及医疗操作分类编码库,可自行维护疾病种类及手术种类,针对不同类型来对病人进行检索、查询。

4.3 病人随访 从程序中查找出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病人,根据病人信息进行家访、电话访问、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社区调查、咨询台、问卷等方式,依据随访记录,录入或导入到病人的信息资料数据库中。

4.4 随访内容分类汇总根据随访的内容及病人反馈意见,按不同内容汇总。例如:预约复诊、指定医生、有待解决问题、建议、投拆等。

4.5 汇总结果报送相关部门

报送给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药房、质量监控部、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等待答复或处理结果。

4.6 结果反馈及执行各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答复或处理问题,并制定出改进方案,公示并反馈给病人,把对病人反馈相关内容存入病人信息中,以便日后查阅。

4.7 业务统计 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统计、部门及个人投诉率、部门及个人问题解决率、随访率、失访例数、未复电(复电)、未复信(复信)例数等,病人信息等情况的组合查询统计、疾病的地域分布、疾病的年龄分布、预测、单病种的用药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