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的教育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教学;防震减灾;实践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世界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由于我国处于这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所以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面对灾难我们不仅要全力做好防震救灾工作,还要痛定思痛,尽量做好以后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地理教学中,地震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教育统称为灾害教育。我认为地理教学对今后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在防震减灾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而且具有地震发生频度高、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所以在我国进行防震减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加强防震教育对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地理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与众多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等为基础内容的学科。它不仅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且与实际的联系更是紧密,通过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价值观,而且可以直接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灾害意识教育。地理教学的目标是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灾害意识教育本来就是地理教育的一大任务。
二、加强地理教学中防震减灾教育的迫切性
在汶川地震灾害中,有一位老师紧急采取措施,让学生躲在附近铁质椅子下使得全班学生无一遇难,最严重的学生也只是受了一点轻伤。据媒体报道这是由于教师的经验丰富,临危不乱。但是也有的学生“地震未伤人,无知先自残”,表现在慌乱中的人员踩踏,失措中的跳楼避险等。更有让人气愤的是有一段学生自拍的震后视频中,有些高中生还幸灾乐祸,而且有一名学生还表示希望天天都发生地震,原因是他们可以不用上课!
但是相比之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一位10岁的英国小女孩运用自己的地理知识拯救了数百人的性命;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广东汕头市和福建漳州市距震中均约200千米,汕头市有6000多人受伤,而漳州市无一人伤亡,原因是漳州市从1989年就开始了在地理课程中对中小学生的灾害意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学生的面对自然灾害知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而地理教学也是责无旁贷的。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防震减灾教育
(一)丰富课程中关于防震减灾的内容
地震的知识虽然是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们在初高中的地理教学课本上只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地震概念、分类、成因、分布等知识。我们对于灾害发生的缘由讲的比较透彻,对国家宏观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何进行灾后防护工作讲得比较细致,但是对于具体到学生个人应该如何在灾害中拯救自己进而拯救他人,我们却没有一处地方提及!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地震地理教学中拓宽课本内容,增加防震减灾知识。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回归地理知识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与实际,补充书本知识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丰富书本中关于地震灾害的知识。把自救办法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切实有效地进行一些地震应急对策训练,要求每个学生经过训练后,能表现出良好的防震意识和应急素质:在听到地震警报后都要迅速、紧张、有序、准确地做出应急躲避动作;在听到疏散信号后,楼上楼下的学生从教室的前后两个门有序撤离,在安全区内排列好一个个方队。从而使学生具备一般的自救能力和生存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急技能,把单纯的知识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二)注重地理发展性思维的培养
面对自然灾害,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没有更多的更有效的预测手段和设备,但是我们可以联系实际地理现象对自然灾害做出初步的判断。以地质灾害这一节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就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征兆做细致的总结,并且联系其他学科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与实际地质灾害的正确联系几率有几层,这种现象放到其他地区是否有效,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首先做出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是否有效。比如:汶川地震前是绵竹有明显的大规模的蟾蜍异动,这种现象与地质灾害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联系生物知识说明这种关联性的几率,发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等。
(三)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数控;仿真;实践教学
一、引言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服务于制造业和其它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教学模式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设备配制与布局也应尽可能真实,这就对实训条件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开始对职业教育大幅度扶持,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为了解决该矛盾,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仿真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同时避免对其过度依赖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取其精华,以达到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适应性的要求。本文以斯沃数控仿真软件为例,分析了其在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二、软件简介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在90年代源自美国的虚拟现实技术,是模拟真实数控机床的操作,学习数控技术、演示讲解数控操作编程、工程技术人员检验数控程序防止碰刀提高效益的工具软件。
软件本身操作简明,不学即会,无须使用者浪费精力去学软件本身;使用软件时只须结合各厂家的机床操作说明书和机床编程说明书使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
三、仿真实例
下面以数控车削加工中的一个典型轴类零件(图1)为例,来演示其在斯沃数控仿真环境下的加工过程。
(1)打开斯沃数控仿真软件选择FANUC 0iT系统,打开电源,进行机床回原点操作,然后选择毛坯,装夹工件。
(2)选择机床操作―刀具管理,选择加工过程中多需刀具,并按顺序安装在刀架上。
(3)以01号刀为基准刀,选机床操作-快速定位功能,把01号刀定位到工件坐标系原点处。在MDI方式下,输入G50 X0 Z0建立工件坐标系。用同样方法依次把T02、T03、T04定位到工件前端面中心处。按OFFSET键修改各刀具刀补。
(4)编辑方式下,新建程序,点击“打开”按钮,调入事先编写好的工件左端外圆加工程序*TXT文件。
(5)自动方式下,运行该程序,可把单步开关打开,单段运行,加工工件外圆。
(6)重复步骤(4)、(5)完成钻孔和镗孔。
(7)工件掉头装夹,重复步骤(2)-(5)加工工件右端外圆、槽和螺纹,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图2)
四、利弊分析
通过以上实例,对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已有大概认识,现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利弊进行分析。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可解决实践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随着扩招的进行,很多高职院校都面临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这时仿真软件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仿真软件上学生可模拟操作市面上几乎所有数控设备和数控系统,很好的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与学生人数增加的矛盾。
(2)提高了学生实习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刚开始接触数控设备的学生,初学时让其在仿真软件上操作,即使发生一些违规操作或危险情况都不会对学生的安全产生影响,也不存在经济损失,提高了安全性和经济性。
(3)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与交互性。仿真实习能创造一个与实际近乎相同的特性环境。通过软件,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加工的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及其走刀路线历历在目,仿真过程形象生动。同时,仿真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实习对象能进行交互,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可节约实训耗材。通过仿真实例可知,整个仿真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毛坯、刀具、冷却液均为虚拟,并不存在实际损耗,极大程度的节约了实训耗材,降低实训成本。
(5)学习过程高效化。仿真教学过程中,机床的操作、工件的加工都是通过软件高效模拟进行的,其效率是实际加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同时避免了材料、仪器或工卡量具的准备过程。在仿真实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对实习过程进行初始化,对没能完成的实习进行状态存贮,对已完成的实习进行调入回顾,极大的提高了实习效率。
仿真软件由于它是模拟实际加工而体现出了很多优点,但同时也是由于它并非是实际加工也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要使其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其胜任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而仿真软件由于是模拟,操作中一切行为均不会造成实质上的影响,因而会导致一些同学养成随性、粗心的习惯,最终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酿成事故。
(2)工艺参数的随意设置。实际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是根据所加工对象、精度要求、刀具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而仿真过程中所有参数都可以随意修改和配置,与实际加工不符。
(3)对刀过程与实际脱节。实际加工中对刀是加工前调整的一个重要工作,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而仿真软件中一个“快速定位”功能就能完成,与实际严重脱节。
(4)不能真正检验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精度和表面质量达到要求这是检验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能否投入使用的硬指标。而仿真加工只能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却不能检验所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数控仿真软件作为新科技下的一个先进工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灵活、形象的优势,对初学者进行仿真教学,同时也可用于验证程序的正确性。但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提醒学生仿真与实操的不同,以避免其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同时不能过度依赖于仿真软件,要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实际操作是数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而仿真软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而使用的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1] 陈秋鸿.职业教育中数控仿真软件应用的利弊分析 [J].职教论坛,2014(8):84-85.
[2] 冯淑华.高职教育特点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87-8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因此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事业同样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早期正确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某个方面的落后,正确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正确的认识态度早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幼儿及以后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就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情形分析对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应策略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家庭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其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行为方式必然对儿童产生很大的影响,儿童的生活习惯、性格、品德等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就已经在家庭的塑造下有了大致的雏形[1]。虽然儿童的秉性在未接受学前教育之前就已经被家庭环境塑造出了大致的雏形,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孩子就已经定型了。所以孩子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幼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小伙伴之间的互动,儿童又会产生很多新东西,比如与他人分享、合作。
二、师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师素质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首先民办幼儿园教师没有固定编制,工资的高低也是和学校的生源多少和办学效益相关,因此民办的教师的质量和待遇基本没有良好的保证,故而在学前教育民办教师通常待遇远远不如在公办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由于这种待遇较低,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教育机构级别不同,再加上教师本身素质的不同,教育质量也就不同,有的时候差别很大。特别一些落后地区和办学薄弱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往往得不到保障,城乡发展差距大,出现严重师资短缺,日常使用的教材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孩子们的监管都是很大的问题,不用提游戏娱乐了,从而根本不能保障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三、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因素分析
由于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各级政府自己设计本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这就容易使得他们的工作出现偏差和不妥之处,同时又没有科学的标准和依据来规范各级政府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前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学前教育的主要经费资源,只有政府在经济上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大力扶持,才能使得办园人员放开手干好自己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政府也要调控合理的收费,随着公办园的减少,民办性质的幼儿园大幅度增加,最后出现“入园贵”“入园难”现象,由于此种现象的出现,导致入园率也出现下降、入园延迟等现象,所以政府在经费和收费方面的投入和调控对学前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四、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概括学习内容及总结规律的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为师之本,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说”的流畅,语意清晰,内容准确。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反应与倾听能力。训练“说能力”时教师应注意:
(1)提前提出合理建议,如讲述内容重点突出,语言表达规范,声音清晰洪亮,与听众交流并反馈教学信息等;
(2)要求学生精心准备,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个别辅导,鼓励其发言;
(3)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用富有鼓励性、充满幽默感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
2、“练能力”,是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检验
经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将实践的自放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在经验交流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实践可以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的,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站在教室的角度去亲身体验教导学生的感受,应用教导学生的方法,同时作为接受者的学生也能在配合中体会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从而找到教学方法的不足和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存在的缺失,为下一步的学习找准方向。舞蹈的学习有其特殊性,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练习一定要有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也是一个辛苦的环节,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能够吃苦耐劳。特别要注意在练习之前一定不要错过“说”的环节。确保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正确理解,这样的练习才有意义。舞蹈的常用练习步骤有:
(1)单一动作练习;
(2)舞蹈短句的练习;
(3)舞蹈组合的练习。
3、“编能力”,即提高学生的创编与组织能力
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语汇后,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幼儿舞蹈的编排与创作。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方法有:
(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面对的是幼儿,所以幼儿舞蹈的教学和创编是非常重要的;
(2)学习一些创编幼儿舞蹈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还要理论联系实践舞蹈创编有其规律和特点,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育性 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 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31-01
在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如何发展教育成为了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于此,有人想到了进一步拓展学前教育。在国家政府、教育部、财政部及各级政府的统筹之下,近些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教育不当、教育不均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各地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归根究底,学前教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主要诱因便是学前教育的教育性和公益性被广大相关从业者认识和重视。
1 学前教育的教育性
2000多年之前,儒家学派代表“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一教育原则,而这也是最早的素质教育理论。1983年“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再次被部分教育工作者提及。从此,素质教育也成为了我国一切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学前教育教育性的根本就是:全面提升一个幼儿的素质。
1.1 素质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支撑
从量的成长方面分析:一个呱呱坠地的儿童随着时光的退役,他的骨骼和肌肉不断成长,在语言表达方面,从只会啼哭,到咿呀学语,再到口若悬河……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老师会给儿童讲解各类故事,当然,这其中也蕴含着诸如:“善小而为可以成大圣,恶小而为以成大奸”的人生道理。从质的方面分析,随着儿童身体的茁壮成长,他们的心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认知,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素质就好比蕴藏在儿童身体中的种子一般,它会随着儿童的成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见,一个人是否有美好的前程,作为人类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素质教育保证儿童的可塑性
所谓儿童的可塑性,就是引导儿童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摒弃不良的品性和生活习惯等。普遍现象告诉我们:即便是同一种生活条件之下,儿童的素质品质并非是一层不变的,即:在谆谆善诱之后,不良的素质会更正;而在不利的引导之下,良好的素质也有变坏的可能。因此,学前教育就好比雕塑家雕塑一件作品一般,只有德、智、体三块“石膏”一同并用,才能引导儿童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起航。
1.3 学前素质教育无终点
我们知道,学前教育又被人称作为“启蒙教育”,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引导儿童走进“学海”这一扇大门之中。俗话又说“活到老,学到老”。基于如上所述种种,我们可以得出一样一个结论:幼儿素质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事业。
现行的“幼儿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由此可见,幼儿保育教育,不是让儿童成为儿童健将,而是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兴趣;智力开发,并非是让他们成为小文学家或是数学家,而是开拓他们的智力;音乐、舞蹈、美术和剪纸课程,并非是让他们成为艺术家,而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总之,“起步”、“萌芽”、“兴趣开发”等关键字,才是当下我国学前教育保证教育性的根本。
2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委员会”就一个名为《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的研究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从19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步入20世纪以来,学前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和社会公共事业”。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公益性却渐行渐远(或者说从未实现)。
2011年岁末,北京市社会科学调查院了《北京法治发展报告(2011)》,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常住人口中的3岁儿童将从2009年的12.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7.6万人。届时,三年内适龄入园儿童将达到54万人左右。扣除现有的8132个教学班,按照每班30人测算,届时缺口为9800余个教学班,远远不能满足高峰期的入园需求。”就全国总体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供不应求现象不仅发生在北京,而是全国多数城市和地区的普遍问题。而也正是这一巨大的缺口,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出现了诸如:抬高入园价格(主要出现在教学质量较好的学前教育机构)、靠关系入园(主要出现在公立幼儿园)等现象,可见,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在无意中忽略了“公益性”和 “平等就学”等教育方针。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ter)曾提出:“资源、需求条件、产业表现力、战略和政府及机会构成一项事业在某一地域是否可行的‘钻石体系’”。而借此理论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问题滞后的原因,不难看出:政府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譬如:早在2010年,有专家指出:“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应不低于7%。”,但在当年年末,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的《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却只字未提学前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除了经费问题,儿童无园可就的另一个诱因便是民间幼儿办学优惠政策的缺乏。故此,要保证学前幼儿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国家和各级政府完善政策法规,以及加大民间投资力度是为一条捷径。
3 结语
以上,就学前教育的教育性和公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性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公益性是保证我国学前教育广泛实施的关键,在当下这一时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这两个特性,值得每一个从业者和社会人深思。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美感教育;幼儿
一、引言
美感教育就是美育。多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是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以及自然、社会生活等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生活情趣,从而给学生在进入学前教育的工作岗位之前对美感教育打下深厚的基础。
尽管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一直提倡进行美感教育,但是美感教育被重视的程度并不高,总是排在德智体之后。同时,虽然近些年来,一些孩子的家长不断送孩子去美术班、钢琴班或者舞蹈班等,但是大多数家长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技巧或者为了升学时可以加分,并不是真正注重孩子的美感教育。众所周知,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因此,幼儿教师在孩子的美感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重大责任。然而,要想在学前教育中有很好的美感教育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美感教育,让学生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技能,从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并且树立良好的造型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二、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实施美感教育的方法
(一)美的欣赏教育
欣赏美可以说是美感教育的第一步。只有懂得欣赏美、会审美的人才能发现美的存在。对于什么是美,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前专业美术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美术欣赏”。在美术欣赏课上,美术教师的指导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对美感之于人的重要性有所感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美在人类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让他们培养出审美的情操和素养,能够让人们看到美的存在,欣赏美,享受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做好美的欣赏教育,才能够给幼儿以美的欣赏教育,才能够引导他们自己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与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找一些切合教学内容的著名作品,和学生一起进行鉴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是自己创作的话会如何去画,与原著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做那样的改变,或者让学生阐述为什么会认为那样更美。这样细节的鉴赏过程非常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美术欣赏水平。
(二)美的创造教育
除了美的欣赏教育之外,美的创造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感教育的过程中,仅仅欣赏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幼儿去创造美,让他们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启迪他们感受美的心智。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训练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在此方面要下足功夫。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练好美术基本功,对于幼儿绘画常用的简笔画、蜡笔画、彩笔画等绘画的基本功要多加练习,对于幼儿绘画的基本技巧也要掌握牢固,为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美的传播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都将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肩负着将美传递给幼儿的艰巨任务。因此美的传播教育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比较天真无邪的,他们愿意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将看到的事物画出来,表达自己最无邪的真实情感。只有充分认识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他们的感受,才能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才能有利于将来在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中,指导孩子能以其自身的丰富想像力,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以其独特的构思、生动的造型、古朴稚拙的表现手法,走进艺术的乐园,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结束语
总之,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人生活在自然、社会之中,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随处可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抱定的宗旨是让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判断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去理解艺术、感悟艺术,培养其对美的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将来更好地从事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引导者,因此他们美术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对以后对幼儿的美感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美感教育是教师必须重视并落实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337.
[2]叶永烈.走近钱学森[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10.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政府责任;演变;趋向
对于整个教育系统来说,学前教育属于重要的组成内容,公益性极强。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使我国基础教育获得了巨大进步,然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工作,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短板”。这就需要政府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职责,助力于学前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从教育权角度出发对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责任进行分析
在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承担的责任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教育权利时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具有对他人的作为或不作为行为加以要求的权利,因此我们从教育权角度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政府责任进行探讨。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总是对应的,在享受某一权利的同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及义务。我国教育权不仅是在教育工作中政府对具体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及权利的体现,同时也对政府责任范围及履行方式有所限定。因此,从教育权角度对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责任进行探讨,可以更为直观的对其责任进行充分认识。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责任的演变过程
对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责任演变进行分析,需要对各阶段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征及我国教育权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幼儿园教育中政府的具体责任。从幼儿园教育总体发展过程来看,政府责任的演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领导与管理幼儿园办学阶段、规划并引导幼儿园办学阶段和规范并监督幼儿园办学阶段。
1.领导与管理幼儿园办学阶段
这一阶段起始于1958年我国首次提出幼儿教育方针。在这一阶段,很多幼儿园都由某些单位出资为其职工创办,幼儿教育更多的是部分单位职工才能享受的权利及福利。国家在行使教育权时,采用的主要手段是行政管理的指令性管理方法,行政化及政治色彩极强。在这一时期,政府部门和幼儿园之间属于上下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国家教育权。政府将所有私立学校予以接管,并在之后的30年时间内不鼓励私人办学。在这一阶段,幼儿园教育中的政府责任是举办幼儿教育机构,利用财政投入的方法实行政府的办学责任。
2.规划并引导幼儿园办学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转型成功,政府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实现了分离,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方式和职责也发生了变化。自1986年起,政府开始对教育附加费进行征收,很多职工的幼儿教育福利被取消,民办幼儿园得到了快速发展。在1991年年底,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全国幼儿园数量的7.4%左右。在社会教育权最初兴起时,政府并未建立完善的幼儿园福利化引发问题的预警机制,对社会办学缺乏支持,导致这一时期在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职责有较大欠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园办学发挥了一定引导及规划作用。
3.规范并监督幼儿园办学阶段
自1996年以来,公办幼儿园中学生大幅减少,且自2004年起,我国民办幼儿园机构数量已超过公办幼儿园数量。在这一阶段,政府责任及管理权限更侧重于监督性及规范性,通过监督的方式行使国家教育权。
三、在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责任的发展趋向
社会公平在教育界的体现与延伸就是教育公平。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及学前教育发展中社会与国家教育力量的差异对比可知,在幼儿园教育中,政府下一阶段的责任是为所有幼儿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提供保障。也就是说,在下一阶段,政府将侧重于幼儿园教育在全社范围的普惠工作,实现社会教育权和国家教育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在未来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重点应是利用政策倾斜、财政扶持等多种手段补偿公共利益,实现幼儿普遍入学的公共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社会公平中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教育中,这一问题的表现形式就是在个体间、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一形势下,政府必须承担起对教育公平予以维护、对区域不平衡予以调节、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照顾等职责,在政策倾斜的基础上,加大对幼儿园教育这一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刘洪昌,徐建平.从政府责任的视角看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1,17(2):3-7
关键词:新西兰 日本 教学改革 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54
1 引言
我国十分重视对英语的学习,我国教育体系规定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必须学习英语,我国不断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和科研机会。但即便是如此重视,我国的外语教学依旧是不完美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新西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邓亚庆等2014),其教育成效也远高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其健全的教育体系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高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日本,其教育体系虽在不断发展着,但总体来说也是问题重重,但与我国的困难不尽相同.因此科学分析日本教育的不足,对我国的发展作深刻的反思。
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南针,科学的教育体系是我国外语教学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
2 文献综述
大多研究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文章都科学的指出了我国教学发展的不足,如有些英语教师只懂英语但缺乏专业知识,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种种闲难,有的甚至无法适应工作需要。(文旭等2007)卢姝姝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将重心放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上,忽略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卢姝姝2012)除此之外,我国主要的教学问题还有如应试目的明显,学习态度不明确等。引起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国家教育政策的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
对于新西兰的教育体系,邓亚庆等人持肯定的态度,并指出其外语课程标准总目标主次分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语言知识的对比和迁移等做法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邓亚庆等2014)
对比分析日本教育大纲,不难发现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马秀枝等人在研究中指出日本外语学习起步晚,设备不完善,教师普遍缺少英语教学经验等问题。(马秀枝等2014)
3 新西兰的外语教学体系分析
同为农业大国的新西兰在教育发展的速度和成效上远超过我国,新西兰官方网站指出新西兰的教育体系建立在以下几个主要监管原则的基础上,它们包括:文化包容性强的幼儿早期教育,给予新西兰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免费初级和中级义务教育,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以及高质量的学历文凭。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政府倡导力度和投入的精力是呈正相关的,新西兰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达的典型国家,从根本而言,这与其重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理念密不可分。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政策,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顺利进行。(李慧2013),但一项好的政策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是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的。新西兰教育发展历史悠久,经历过多次变迁,作为英国曾经殖民地之一的新西兰在教育方针政策上向英国吸取了很多经验,保护人民的受教育权,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真正做到将教育看作是兴旺发达的源泉。
4 日本外语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日本人大多外语水平不高、英语口语不流利并且有较重的口音,日本在外语教育方面存在有较多的问题。作为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发达国家,日本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支持教育的发展,但正是因为政府政策的不成熟不完整以及政策实施的阻力大,其教学成效一直呈现不理想状态。直至2013年12月13日才公布“新计划”将英语教育从中学提前至小学阶段,并且方案一公布立即引起社会不少学者、专家的发对意见。(马秀枝等2014)与新西兰、中国等大多数国家相比,日本对于外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对英语学习的总体意识不高,导致学生忽视对英语科目的学习,英语教师缺乏相关的职业训练。
5 我国外语教育改革启示
大多研究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文章都科学的指出了我国教学发展的不足,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寻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从心理角度、基于相关数据的研究或部分教育专家代表的讨论中来制定相关政策。然而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力量是微弱的,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做到顺应民心,我们需要团结所有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教育部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境、清楚教师对于这份工作的诉求并结合其他政府部门的力量,共同为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献计献策。除此之外,一个好的政策若是缺少相关部门有力的监督,其效果将会大大降低,我国应在教育主管部门中单设一个专门监督教学制度使用,收集民间意见反馈,提高办事效率,而不是空设虚职,浪费人力。我国虽有政策支持外语教学的发展,但具体实施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原因就在于政策制定前并未很好的动员大家共同商讨提供宝贵意见;我国也不缺监督部门,但其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邓亚庆,裴荣荣,姚宝梁.新西兰中小学外语课程标准目标体系的分析及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2014,(7):2-6.
【2】文旭,张绍全.当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外国语言文学,2007,(7).
【3】卢妹妹.高职一年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及其英语水平的关系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2,(8).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和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教育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在不断改革,从精英教育、应试教育、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到目前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整个改革都是为了发展。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当中,又有多少以科学发展观看待教育呢?教育的目的大家都明白,但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全面发展之中,德育占30%、智育占30%、其它占40%。而教育的现行评价只重于智育,以智育的成绩进行评判,难道智育的成绩能代替其他教育吗?当然不能代替,我们应该改变评价方式,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还继续以智育成绩代替其他教育。那么,首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不公,然后对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民族地区,如何避免此种局面,下面笔者谈一些观点。
1 抓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以树立孩子正确地生活习惯,提高品德为主,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生活习惯,正确的饮食习惯,因为现在有不少的孩子出现老年人才有的疾病,很多情况都是因为家长不了解什么是正确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这些方面应该得到重视,列入日常学习之中,才能让身体素质得到快速转变。
学前教育花费也是家长的一个很大的经济压力,一年的费用6千元以上,条件好一点的教育场所更贵,这样的教育费高于大学的教育费用,这种学前教育收费过高的问题是政府保障不到位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造成的,政府应该要满足财政对学前教育的基本投入,同时要鼓励社会办园、鼓励多样化的办园体制,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虽然现在是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时期,但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该纳入义务教育的行列,这样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民族地区,与此同时,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应把教师纳入公务员行列。
2 让家长正确地参与教育
在教育环境中,家长有一定的官职、地位、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部分教师有可能给这些孩子更多关注。那么,家长没有官职、地位、家庭贫困的学生怎么办?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这么势利?难道我们的家长就这样无奈?为了避免这种趋势,应该把我们教育阳光的一面搬出来,而且这一面必须要大于消极的一面,让社会看到更多阳光的一面,只有能看到阳光一面的家长,才有更好的心态引导自己的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家长,才会更好地激发自己和孩子的上进心,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有生机,教育事业需要有远见的教师,更需要有远见的家长,一个有进取精神的家长,一个能正确认识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
3 加强体能教育
社会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人类在进步,但学生的体能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不仅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且还取决于学生自身,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学生的体能为什么得不到上升,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体育有明确规定和要求,把体育纳入中考项目,但是很多学校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场地、体育器材不全、没有懂体育知识的教师,学校只能把德、智、体三育中的体育充当配角,不能与前者同日而语,有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牺牲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而上级主管部门只关注于学校管理者的纸质材料,并没有认真地考核,更甚的是教育部门评一所学校的好坏仅着实于三育中的智育,其它明显成为全面发展中的列席代表。这种好坏之分直接影响到家庭,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只管学习上的事,其它事不让孩子插手,还讲究一些补品,导致孩子形成偏食的习惯,与全面发展歧道而行。
4 给孩子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革,虽然离不开“分数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框架,但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是试卷上冷冷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是什么呢?教育就是教给孩子学会幸福地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在能力和成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我们知道考试是孩子不得不经历的成长洗礼,但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生活。这是教育的核心,他们有没有能力接受生活的挑战,有没有意愿造福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这些都取决于他们今天所接受的教育,在教育中如果出现能力上不达标的情况,我们搞教育的工作者给他机会——留级,九年义务教育提倡的是孩子在未满法定年龄期间进行义务教育,无条件地接受义务教育,而没有提倡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一并升,既然没有这个规定,那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机会呢?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一次机会,他大有可能从一个后进生转变中等生、甚至优生,孩子的上进心、竞争心、自信心都会相应的得到提高。如果不给机会,对孩子的今后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为了孩子的将来,给孩子一些机会,何尝不可呢?孩子有个好成绩,难道不是大人的共同愿望吗?
5 加强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学校优化发展,但很多教师只有一时地激动,而没有持续地行动,他们每天除了忙于当天的作业,忙完“大家”,开始忙自己的“小家”,根本没有人认真考虑怎样改变理念,怎样避免出错,这种平平淡淡,周而复始,教师们出现职业倦怠、身心俱疲,陷入“和尚撞钟”的圈子,越来越没有把掌、越来越没有提高意识、越来越累、越来越觉得人生乏味,得过且过的心态占了上风。这些现象都是源于教师自身的“我应该”和“我想要”之间的矛盾,太多的“我应该”覆盖了“我想要”,结果就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现实的追求,更谈不上自身专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改变呢?我们教师要有平静的心,淡泊名利,因为生活的动力不在于它的激情,而在于它的平静,在教师生活中追求职业幸福就必须有颗宁静的心,弃掉急功近利、远离浮燥,将专业发展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在主动自觉地内审外视中感受进步,要学会自我反思、注重积累,并学以储定。一方面从理论上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坚持把自己所感悟到的,有利于发展的写下来,给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受到激荡,要自我激励,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不能满足于做好教育工作,还要给自己不断施加压力,促使自身持续不断地提高,我们要保持职业的情怀,坚持一种淡定的生活姿态,进行科学地教育实践。这样,教育发展的趋势不可挡。
6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着力制度建设,构建“常修为师之德”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与社会改良的关系,学校是社会改良的转站,师德建设不仅影响到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总体道德建设,建设好了教师这块精神文明的“试验田”,就能带动其余推动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其次,教师要认识清楚,“人师”和“经师”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形成这样一个信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既要“授业”也要“传道”,做到道德文章“甚为师表”,不做“教书匠”,争做教育家。社会上对教师的偏论很多,有人说,教师的本事在舌头,这是耍嘴皮的浅溥之言。我们说,教师不仅善于舌耕,更善于心耕、智耕。有人说:教师面向的是黑板终生与黑色作伴,这是悲观者沮丧之言。我们说,教师面向的是青春、希望、未来,教师终身在播种光明。有人说,教师是穷秀才、贫道士,做教师是命运的不幸。这是物质富有的观念,我们说,教师虽然欠缺物质、金钱,但拥有无法计量的精神财富。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这是平庸者肤浅认识。我们说,教师从事的是崇高的职业,伟大的事业,任何辉煌的事业都从这儿起步……
第三,在反驳的同时需要认识和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师道修养必须强调“内修”与“慎独”,没有教师的内审作用,师德建设就难以落到实处。但是,光靠教师的“内省”或“自修”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他律”的作用,教师只有勤于“自律”,加强师德修养,才会对自己及所担负的工作,有充分地“自信力”,才会带动其他教师及学生的他律,才会培植出广大师生的他信力,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的道德建设氛围。
第四,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现代教育应以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为主体,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应持民主、尊重和爱护的态度,应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
第五,要处理好以法执教与以德育人的关系,师德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构建,法律也具有道德性,不同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一定历史的时期也可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的,使师德规范成为实实在在、切实可行,具有强而有力的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最后,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知”与“行”的关系,爱岗敬业是所有教师、所有行业中都应当遵守的公共性职业道德准则,教师应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心甘情愿地在这一行业扎下根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业中去,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对学生负责,以身作则,做好“人师”,只有我们真正做到“人师”,我们才算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光荣。
7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我们中国教育在不断改革中,对教师的地位问题提倡与教师行为进行联系,尊师重教在现实中成为一种响应教育方针的口号。在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受教育对象越来越迁就,这样我们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很多胜任的教师离开教坛,从离开教坛人员的口中探得,他们很愿意做教师,但教育部门严格的要求根本符合不了当前的教育,既使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结果给你评价的是你们领导有方,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无人提及,这对教师是一种变相的打击,现在能承受这种打击的人很少,改变这种局面的办法只有提高教师的地位,多给教师一些地方权力。否则,我们的教育很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