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

第1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一、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发展基本概况

***镇共有19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作为青浦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镇区内企业多,外来人口大量导入。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的来沪常住人口均数倍于本地常住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19个村户籍常住人口32426人,但是来沪常住人口达到148323人,来沪常住人口占全部行政村总人口的82%。镇区内企业2000余家,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目前约80亿元人民币。这一方面带动了各村经济的增长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大量的来沪人口导入和大量企业的进驻给村级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带来巨大和严峻的挑战。

1、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委会组织建设情况

我镇共有19个行政村,19个行政村中符合“空壳村”条件的共有7个行政村,多数为满足“80%以上土地已被征用或使用”及“80%以上村民农转非”。其他不符合“空壳村”条件的行政村也存在“土地被征用或使用”及“村民农转非”的情况,只是80%的标准还未达到。因我镇无撤制的行政村,故我镇不存在“城中村”现象,辖区内亦无“村改居”情况。

在村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镇近年来各项村级制度也日趋完善,我镇19个行政村都有村民代表、户代表例会制度、各村都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与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较好,各村都开辟专门的村务公开栏和党务公开栏,将村里发生的重大事务、资金使用情况、村干部待遇情况、党务情况等各项重大事项每月进行公示,镇纪委、党群办公室、经管中心、社区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定期对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栏进行抽查。应该说,随着一方面村民自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农村社区自治的热情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此类事项逐步纳入考核范畴,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和暗查,两股力量共同“逼迫”着各行政村两委班子将本村的事务公开化、透明化,将其放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另外,每年镇党群办和社管办两部门分别对各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进行班子及个人的述职评议和民主测评,参加评议的人员包括了各村的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户代表等,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评议结果也作为年终对各村考核的重要依据。

2、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来沪人员基本现状

上文已经提到,我镇19个行政村户籍常住人口3万多人,但是来沪常住人口达到14万多人。由于镇区内对房屋管理较农村相对严格,不允许群组及违法分割房屋情况,且镇区内房屋的租金价格相对农村要高出许多。因此,大多数来沪人员都租住在离工作场所较近的村民家中,而本地村民也将自己宅基地房屋分割出租给多位来沪人员,甚至搭建违章房屋出租给来沪人员租住,租金价格相对便宜,但是总量相当可观。据保守估算,每年这些来沪人员的房屋租金收入可为每个行政村的村民带来至少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额外收入,对于那些厂房集中、来沪人员多的行政村,这一收入可达上千万元人民币。作为当地政府和所在行政村,一方面我们感谢这些来沪人员对全镇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这些来沪人员学历层次不高,文明素养不强,给我镇及各行政村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违章搭建、计划生育、环境治理、治安管理等方面。但是对于有房出租给他们的本地村民而言,来沪人员无疑是这些村民的“衣食父母”,每年能带给村民们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房租收入。这也助长了违章搭建、动拆迁补偿等工作的难度,可以预见,对这些村民在今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动拆迁工作将变得十分难以开展。

3、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我镇历来十分重视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虽然村民委员会是由各村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但是镇党委政府还是通过对各村党支部人员的考察和任用,达到了对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套班子的有效管理和组织监管。

目前,我镇农村干部队伍主要表现出“二高一低”的特点:收入较高、年龄较大和学历较低。

收入较高。由于我镇经济实力和各村经济发展较快,各村干部收入水平较高。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收入根据各村经济水平和年终考核确定,再根据各村党支部书记的薪资进行打折发放。各村党支部书记的每年薪资为20万—30万元左右。村主任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70%,村党支部副书记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55%,村委会副主任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50%,村党支部委员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45%,村委会委员薪资为村党支部书记的40%。

年龄偏大。目前我镇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但是随着近年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和干部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70后和80后加入到村两委干部的队伍中。

学历较低。我镇各村大多数村干部的学历都是高中、在职大专等,较高文化学历的非常少,这给目前和今后越来越沉重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管理脱节”,很多老方法、老经验变得没有以往有效。

由于目前各村的工作量持续增大,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我镇各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现状。从2006年起,市、区选派了多批大学生“村官”到各村任职,至今共计选派了近20人大学生村官。由于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较大,镇组织部门又从2011年开始对每个村选派了年轻干部到各村进行挂职锻炼,确保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年轻干部,有效地帮助各村缓解人才缺乏的困境。

关于妇女干部的培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了“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我镇也大力宣传,积极落实此项政策,目前全镇19个行政村中有18个村都有妇女在村委会中担任职务,各村的妇女干部也都由妇女担任。

4、撤制和村改居

我镇共有19个行政村,224个村民小组。在这224个村民小组中,生产组人均耕地少于0.2亩的共有87个村民小组,接近总量的40%。共有4个行政村全部生产小组人均耕地少于0.2亩,符合撤村条件。上文也已经提到,我镇共有7个村符合 “空壳村”条件,其他不符合“空壳村”条件的行政村也存在“土地被征用或使用”及“村民农转非”的情况,只是80%的标准还未达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可以预见,我镇在未来“十二五”期间和不远的将来将掀起撤村和大量村改居的热潮。

二、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存在问题和困难

1、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瓶颈

城镇化必然带来大量村改居和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

我镇属于青浦工业重镇,目前农业生产在我镇经济规模中所处的比重相当少。而且由于务农辛苦,收入也不高,我镇本地村民中务农人口非常少。为了便于集中管理,各村都将耕地打包出租给外来人员进行种植。随着我镇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未来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村民居住区和大量耕地难以避免地会走上商业化开发的道路。由于本地村民基本已经不再务农,耕地的存在和中央18亿亩的红线会在政策上制约各行政村的撤村和村改居进程。出现城镇化建设中“道路一面是高楼大厦,另一面是水稻农田”的情况。

城乡结合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困境的另一大原因是动迁难度大。上文已经提到,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带来大量村民的动拆迁。而一方面随着土地价格的持续走高和房价的快速攀升,村民对于动拆迁的补偿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许多村民每年把房屋出租给来沪人员,每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遇到动拆迁情况,他们对于政府的额外补偿也会提出很高要求,这会对城市化进程带来很大阻力。

2、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日常社区管理难度日益增大

虽然目前各行政村还是将经济发展摆在村级发展首要位置,而且村干部的薪资与本村经济相挂钩。但是随着来沪人员的持续增加,社会管理所带来的难度和问题正在持续增大,集中表现在来沪人员计划生育管理、环境卫生治理和治安管理、违章搭建等多个方面。基层干部将越来越多的工作精力投入到这些工作中去。

3、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较差

目前,我镇农村社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社区建设缺乏硬件,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道路狭窄坑洼、公交线路匮乏、商业配套较少、房屋年久失修与新建住宅区形成巨大反差等。村容村貌的脏乱差也是农村社区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较难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同于街道的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中的社区居民区,由于辖区大多封闭,小区内环境卫生由物业进行管理。小区外就是人行道、沿街商铺和马路,环境卫生由社区居委和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协同负责,另外城市居民的素质也相对较高,对他们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小。而我镇各村由于大量来沪人口的导入,人员素质较低,且环境卫生由各村自行负责,这给无疑给原本就基础设施较差的农村地区的管理“雪上加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环境状况和城市无法相比。

4、辖区内城乡结合部地区干部与工作者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首先,现任农村社区干部及工作者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解决社区建设各种问题的方法不活、招数不多,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缺乏应对能力。而另一方面,政府对其培训过于形式,且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不能很好地帮助基层干部有效地提升素质。往往是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系统培训,任职后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

三、相关对策建议

1、寻找农村社区管理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方式

随着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模式向纵深发展,如有更加有效地管理好农村社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我镇各单位、村、居都在积极探索。2012年,我镇杨家庄村民委员会推出的“讲理堂”项目获得了“喜迎十——2012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的第十八名,也是全区唯一进入到50强的项目。我镇的叙中村,在去年创建“上海市自治家园”的过程中,推出了“道德坊”项目,让村民在“道德坊”中熟悉本村事务,参与到本村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工作中来,达到了“自治”的目的。但是,这些项目所带来的借鉴价值毕竟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过大的治理难题。这要求全社会集思广益,并借鉴国外城乡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城市化进程惠及更多的百姓。

2、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营造学习氛围

应该说,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是基层的干部,各项工作落实的程度,执行的优劣都与基层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息息相关。在目前城镇化建设加快的过程中,更需要这支中坚力量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两年的工作中,我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对基层干部能力的建设,每年都会开展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小组成员以及条线干部的各类培训。着重培养他们对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民生保障、村(居)务公开以及民主管理、民主自治的各类知识。通过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工作态度和大局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从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培训情况来和实际效果来看,培训的效果还是有限。这也给我们今后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训毕竟比不上个人的主观学习,如何营造我们几十年来所喊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学习氛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3、破除旧观念,服务好新时代的“新居民”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正向城市居民所转化。但是正如城乡存在二元结构,目前的转化也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中,他们和居民之前始终还存在“一层窗户纸”的距离。他们对社区管理、基层民主、社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社区的各项工作,为这些“新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对此,我们要时刻鞭策自己走在时展的前沿,破除旧观念,使自己的理念“新起来”,符合时展的方向。

4、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和法规

目前,针对农村地区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多,但由于全国各地农村的差异很大,许多法律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在我镇去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第十三条中规定了“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可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但是这一规定目前我区各乡镇都将外来务工人员从实际操作中排除在外。因为一旦允许他们参与选举,那么数倍于本地村民的来沪人员势必将“夺取”我镇各个行政村的村委会行政职权。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来沪人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据理力争,并且我们无法给出拒绝其参选的正当理由,可能会发生不稳定因素,这一点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根据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妥善研究。

另外目前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选举,基层干部也纷纷建议将换届周期延长至五年。因为目前每三年中就要进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次大范围的选举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占用了基层干部很多精力,而且以三年为周期,对于一个新当选的干部来说,今年当选,明年适应工作,后年又要选举,会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应该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城乡结合部地区正逐渐向镇区化、城市化方向过度和发展。转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给全社会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许多问题是以前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其中的许多问题还可能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这些都是对我们党和政府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期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希望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第2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关键词】方家山;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

0 前言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是核电站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保障工作人员和广大公众安全的重要方面。方家山核电机组属于百万级压水堆双堆机组,辐射控制区包括反应堆厂房、核辅助厂房、燃料厂房、检修热车间及各类放射性废物贮存厂房和实验室等,存在各种人工放射性物质。辐射控制区边界的确定,主要考虑预计的正常照射水平、潜在照射的可能性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的性质和范围。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的任务主要在于两方面,一、避免放射性物质向外界转移和扩散,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二、限制进入控制区的人员和物项,保障控制区内的作业安全,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

1 辐射控制区边界构成

辐射控制区边界是指辐射控制区所有进出通道与保护区的分界区域。辐射控制区边界不仅是指各类实体边界门,还包括辐射控制区边界开口到保护区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区域。辐射控制区边界一般由设备出入边界、人员出入边界和边界过渡间三部分构成。

1.1 辐射控制区设备出入边界

辐射控制区设备出入边界主要是由实体隔离门控制,实体隔离门的种类有很多,包括R厂房20m圆形设备闸门、K厂房0m平拉门、N厂房0m设备移门,以及AC厂房西侧含过渡间的内外设备闸门等,辐射控制区边界的实体隔离门在管理上采用钥匙控制。

1.2 辐射控制区人员出入边界

辐射控制区人员出入边界没有实体隔离门控制,主要依靠KZC系统各类设备仪表进行检查控制。考虑到辐射控制区出入边界同时涉及到人员和物项的出入,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离开辐射控制区前接受体表污染检查,所携带物项接受放射性污染检查,所以保证各类设备仪表在可用、可靠的状态是首要因素。

1.3 辐射控制区边界过渡间

控制区边界过渡间是指控制区与非控制区之间指定的区域,作为控制区与非控制区之间的缓冲区域。运输车辆或工具可以从控制区外直接进入过渡间,司机可以在不更衣及不下车的情况下进入过渡间,在控制区内工作的人员可以穿控制区工作服进入过渡间工作。为了防止放射性污染扩散,过渡间应始终保持无污染。辐射防护科应定期对过渡间地面进行污染检查,以确保过渡间无松散污染。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外溢,过渡间对非控制区开放后,过渡间气压应不大于非控制区的气压,且过渡间与非控制区之间的大门和过渡间与控制区之间的大门应避免同时打开。

2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方法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就是运用行政管理制度(如进入控制区的工作许可制度)和实体屏障(包括门锁和连锁装置)限制进出控制区。

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人员出入管理和物项出入管理两部分,从电站机组状况上主要分为正常运行期间和机组检修期间。但是人员的出入和物项的出入无法严格区分,物项的出入必定涉及到人员出入的管理。

2.1 物项带入

带入辐射控制区的物项的类别一般可以分为防护用品和设备工具。对于进入控制区必须使用的一次性防护用品,严格执行使用多少,带入多少的原则,避免浪费和增加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的处置费用相当昂贵,这也是节约增效的一个措施。

带入辐射控制区的物品尽量去除外包装物,以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比如在役检查、水池冲洗等工作使用的设备工具需要重复使用,存在固定污染,本身带有放射性污染,这些物项必须经过便携式仪表进行测量、登记后方可带入控制区。

2.2 物项带出

所有带出控制区的物品必须经过污染检查,如污染水平超过控制标准,则去污至合格;不能去除,有固定污染则需按要求严格包装,保证包装外污染水平低于控制标准,否则不得带出辐射控制区。带出物品表面污染(包装外)控制值:α≤0.04Bq/cm2,β≤0.4Bq/cm2。带出辐射控制区的物品经表面污染检查合格后,必须由测量检查人员填写《辐射控制区物项带出登记表》方可带出辐射控制区。

3 方家山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实践

从调试生产准备至今存在以下问题:

3.1 调试期间边界管理难点

方家山属于双堆机组,1#和2#机组有多个公用系统,并且在厂房布置上存在公共部分:N厂房(核辅助厂房)和L厂房(电气厂房),对于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的难点发生在1#机组临界商运而2#机组依然处于调试的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段内,人员构成复杂,运行、维修、调试各工种交叉作业,辐射控制区边界极易遭到破坏。

方家山机组在调试生产准备期间主要采取临时隔离,实行强制管理、加强巡检等措施,以保证辐射控制区边界的动态完整性。

3.2 大修期间R厂房20m设备闸门管理

大修期间R厂房20m设备闸门何时开启由主线计划确定,R厂房设备闸门如果不按规定开启,将破坏第三道屏障。

机组在RCS模式(换料停堆)下,在进行必要的设备运输时,应严格限制设备闸门的开启时间。只有机组到达RCD模式(反应堆完全卸料),才对闸门开启没有限制,而此时,往往是人员物项进出最频繁,边界管理工作任务最繁重的时期。物项进出包括各类设备、工器具和材料。

方家山机组目前采取的管理办法是将设备闸门外作为临时控制区管理,并安排专门的辐射防护人员进行监督和污染测量解控工作,并搭设污染隔离区,此举虽然增加了部分废物量的产生,但对于降低污染扩散风险有着显著效果。

3.3 BOP厂房边界管理

厂房辐射控制区卫生出入口是人员进出辐射控制区的唯一通道,但在转运例如主泵、假盖或者螺栓拉伸机等大型设备时,由于配合工种多、大型专用设备使用等因素,会有控制区外人员短时间通过设备闸门进入控制区情况的发生。特殊情况下人员必须从控制区设备边界通道进入,事先必须征得辐射防护科同意,由辐射防护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4 管理经验与改进

方家山机组的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方面有中核运行秦二厂的成熟管理制度可以借鉴;另一方面,从事管理的辐射防护人员已经在秦一厂30万机组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辐射防护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带入辐射控制区的所有物项必须尽量去除外包装,但是在放射性废物收集中,仍然发现有部分纸箱等包装物带入了控制区,增加了放射性废物的同时也增加了核电站的运行成本。

要在庞大、繁杂的大修中做好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就要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减少“特殊情况”的发生,不以时间紧、人员不足等为借口简化程序,甚至违反制度。只有把制度转变为习惯,才能真正的杜绝人因失误,使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万无一失。

此外,增加报警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可以提高边界管理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例如在主要的辐射控制区边界外增设固定式辐射监测设备并纳入KRT系统的报警管理,并在各辐射控制区边界加装摄像头,实施全程记录跟踪。相信上述改进会对辐射控制区边界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GB 18871-2002.北京:中国国家质检总局,2003.

[2]辐射防护大纲(RP-QS-1)Rev3[S].浙江: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2014.

第3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病人 管理与防治 社会问题

本文资料源自本中心近5年来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现将管理与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管理对象为本辖区中发现并管理的重症精神病人患者,全部病例临床检查与观察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26~55岁。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理化检查结果与饮食情况选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因对病人的家庭情况及以前是否有过重大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均不了解,在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发生过敏几率低的精神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氯丙嗪从12.5mg开始,在病人无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再逐步加大治疗量。因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控制病人情绪时则加大安定或氯硝安定的日治疗量,以使病人处于镇静状态,达到减轻躁动情绪、避免意外发生的目的。

1.2.2 心理治疗 经药物治疗1~3个月后,当病人情绪基本稳定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时,与病人进行沟通。首先向其讲明治病的目的就是使其早日康复,重返社会,与家人团聚。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与医生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逐步询问病人的家庭情况,是否有工作单位以及病人的姓名、年龄、学历、住址和婚姻状况等。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最终达到病人要求治病、主动叙述自己的内心体验与要求,这就是心理治疗的目的所在。

1.2.3 工娱疗法 当病人阳性症状完全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基本自理时,对病人进行工疗与娱疗训练。首先让病人学会整理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此后让其从学习简单的手工劳动到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如择菜、洗菜、切土豆丝等,与此同时根据病人爱好与特长让患者参加工娱疗活动,从听音乐到学习不同的乐器,以及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充分发挥病人的潜在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从中逐步掌握社交技巧,以便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经过12~24个月的治疗管理,经我中心与病人住地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及病人家属多次沟通、联系、观察,所有病人病情稳定,2年内无肇事肇祸,无关锁现象发生。

2.2 效益评估

2.2.1 社会效益 本资料中的83例病人在管理前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冲动、毁物、影响交通、赤身露体、致人伤亡或残暴异性,给一方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心理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病人纳入管理后不仅得到了很好的有效治疗,而且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建设祥和快乐、团结奋进的社区做出了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贡献。

2.2.2 经济效益 本文中83例病人纳入管理,病情稳定,大大减少了住院治疗次数,减少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与全国各地的有关报道相似,精神疾病患者给医疗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对政府交办的收容治疗任务理当坚决执行,可长期下去难以负重。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这些病人也难以完全由政府包干一切费用。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一条社区管理与治疗相结合的新途径。

第4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关键词:心理 和谐 虚拟社区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家庭复杂,再加上传播媒介的影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20.5%的人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职专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具有一般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具有职专生的特有的心理,他们从应试教育下转为职业教育,心理上面临着更大的困惑。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减少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产生,是学校实施各项教育活动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成为职专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很多学生反感教师的说教,同时有了心理方面的困惑又不好意思求教别人,致使心理冲突益加严重。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信息产业部介绍,我国上网人数过亿,而中学生常常流连于网吧和用手机上网,作为职专老师和心理辅导员要重视网络的影响,利用网络,尤其是利用虚拟社区,来构建学生的心理和谐。

一、利用虚拟社区来构建学生的心理和谐对学生主要有以下优点:

1、解除了学生面对他人进行咨询的紧张。职专生心理上各方面的困惑,例如,学习上的压力,因为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责备、嘲笑、歧视,不愿与人交流;情感上的困惑,怕个人隐私受到侵犯,也不愿对人坦露。而利用虚拟社区就可以使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得以解除。

2、更加保证了学生心理问题的真实性。因为在虚拟世界里,不用担心他人的看法,不用看别人的反应,不受别人的拘束,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就可以坦诚相待。例如,职专生的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因为不受现实的约束,不用担心对号入座,而可以畅所欲言。

3、保证了学生心理发泄的随时性。在现实社会里,有了心理问题,要找人倾诉,首先要看别人的时间;要找人发泄,要看别人能否接受。而利用虚拟社区,有了心理问题,只要有了一台计算机或是手机,你可以随时上网,发表你的言论,发泄你的情绪,而不用把你的烦恼转嫁给别人,或是等待他人的时间。

4、利用虚拟社区,更加保证了人与人的民主、自由。在网络里,你就是一个符号,不分地位学识的高低,只要你不违反条例,你随时可以灌水,也可以潜水,不存在强迫与被强迫。

二、利用虚拟社区来构建学生的心理和谐对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主要有以下优点:

1、利用虚拟社区,缓解了学校里心理辅导人员配备不足的状况。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大多老师的工作重心是教学,对心理辅导不很精通,像我们学校五六千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只有四名,学生的心理状况层出不穷,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转贴于

2、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在学校里可以利用校园网建立心理咨询的虚拟社区,心理辅导人员负责虚拟社区的管理与应用。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个“符号”,和学生打成一片。心理辅导人员的身份不再固定,可以是版主,可以是楼主,更多的可以是建楼的。辅导人员及时浏览虚拟社区里的帖子,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同时利用帖子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3、利用虚拟社区,心理辅导教师符号化,排除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虚拟社区里,心理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混迹于符号之间,学生不知道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同学,能比较理性地看待别人的说法,对心理老师的辅导更容易接受。

4、虚拟社区功能强大,丰富了心理辅导人员的辅导渠道。利用社区通信,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有目的地对学生准确地进行心理辅导;利用聊天服务,可以实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根据张贴讨论,心理辅导人员进行跟贴,可以纠正学生的心理偏执;根据某一问题进行投票,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真实地把握学生的心理。

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虚拟社区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因为在虚拟社区一切都是符号化的,什么都是可以的,有些学生的发言就漫无边际,太自由散漫,有时会无意地夸大或缩小现实,给心理辅导老师造成一些困扰等等,这些都需要心理老师有甄别地对待。

总之,虚拟社区在学生的心理辅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同时还要维护虚拟社区的正常运行,引导虚拟社区健康向上,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

参考文献

1、郭茂灿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2期。

第5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4―D076―02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见于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昭示了“防重于治”的医学思想。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大方面,内容和方法涉及饮食、起居、劳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和避邪护身诸多方面。而我国的社区防护工作主要是以“三级预防”的形式开展的,两者有着相近之处。中医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居民健康保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又易被大众接受。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在社区卫生预防和护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治未病”与三级预防保健的关系

《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指摄生防病、预病防作、有病早治,整个过程强调一个“防”字。社区卫生防护不同于临床护理,其中一个组成要素就是预防,其工作方法是三级预防,通过对个人、家庭、社区的评估,实施防护干预,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工作的场所不局限于医院,而是深入到居民家庭、社区当中,和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社区防护和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是一致的,都重在一个“防”病的过程。

2 “治未病”在社区卫生防护中的应用

2.1 未病先防――第一级预防防护措施第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在易感受期,无病防病,包括非特异性预防和特异性预防,未病先防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因此,社区医务人员的防护对象也由病人扩大到了尚未生病的人群,这可以通过居民生活条件、饮食调养、体育保健等多方面对居民进行防护干预。

2.1.1 生活条件《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必须通过内部调节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防护工作也应顺应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社区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方面应加强宣传保健知识,让居民了解居住的生活环境的标准,如最适宜生活的温度是22℃左右,室内的湿度在60%是最舒适的,在夏季空调房内不能把室温调得过低,如果室内潮湿应及时除湿。

2.1.2 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根据五味对生命的作用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清代《蠢子医》指出“纵然适口莫乱食,只食八分便已是”;《金匮要略,禽兽鱼虫并治》言“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社区居民饮食防护的原则应该是均等膳食,拥有合理的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社区医务人员应向居民宣传正确健康的饮食防护知识。

2.1.3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扶助正气,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传统的五禽戏、太极拳、气功、推拿按摩等,以及现代的各种运动项目都是社区居民体育锻炼不错的选择。医务人员在防护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人而宜,选用适当。比如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且动作比较柔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同时还要告知居民注意遵循运动规律,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2.2 已病防变――第二级预防防护措施 当疾病已有先兆,或是已经发生,就应该早诊断,早治疗。一般来说,病邪入侵人体都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引起的疾病也会由轻转重。然而在疾病的初期,因为病情不重,有的人会出现病人行为角色缺失的现象,这时候如果社区医务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病情可能会被延误,导致疾病的加重。《素问,八正冲明论》中“上工救其萌芽”就是指此。在防护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中医相生相克的规律防止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谓“先安未受邪之地”。 医务人员要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多维全息防护的思维,及时收集病情资料,全面了解病情变化,做出防护诊断,制定合理的防护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或减轻疾病的后遗症。医务人员可以采取针炙法、拔罐法、刮痧法、推拿按摩法等中医防护手段,如中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防护,采取针灸推拿等防护手段,半身不遂、口齿不清等后遗症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在药物治疗方面,社区医务人员应掌握中医用药的常规、用药方法及用药原则,给居民正确的用药指导,如寒证者用热药应热服,热证者用寒药时应冷服,以达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功效;对于时行感冒,常用板蓝根、贯众、大青叶等煎汤口服;痢疾流行之时,多食大蒜、马齿苋等品以防感染;麻疹猖獗时节,常以紫草、贯众和三豆汤(绿豆、赤小豆、黑豆)等予以预防;若逢冒雨涉水或不慎受凉,每用生姜红糖汤或葱白、豆豉煎汤饮服以祛寒邪防感冒;孕妇分娩之后,即以益母草汤内服以利于子宫复旧,对预防产褥感染有较好效果;食用羊肝防治夜盲症,薏苡仁粥防治脚气病;如慢性气管炎、哮喘等采取“冬病夏治”等,均不失是简便廉验的方法。

第6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3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管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干预一年,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率及控制率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综合管理 高血压 治疗效果

高血压属于人群健康中常见的高发疾病,同时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照2004年我国进行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指出,目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已达18.9%,接近1.6亿的患者,其控制率仅为6 .1%左右[1],因此,社区综合管理对于控制高血压患者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能从认知率、服药率、控制率、戒烟酒率、体重降低率及运动量增加率等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干预,本文通过观察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380例高血压患者,男240例,女140例,年龄在34~78岁,平均年龄在40.5岁,按照实际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测量水平进行分级,其中I级高血压(轻度)180例,II级高血压(中度)134例,III级高血压(重度)66例,根据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及其它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类,低危223例,中危94例,高危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给予社区综合管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分级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社区综合管理干预,按照高血压的分级进行针对性管理干预,I级高血压及低危患者的管理:主要为健康教育和改善生活行为的相关干预措施,包括有心理疏导、运动指导及饮食指导,在患者的生活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并将其血压有效控制在6个月以上,再加用药物治疗。II级高血压及中危患者的管理:除了给予健康教育,还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以对脑、心、肾的益处来强调对血压进行长期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III级高血压及高危、极高危患者的管理:针对此类患者的特殊高危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并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随访和沟通,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酌情选择2~3种或以上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降压,对并发症进行延缓及控制[2]。每个月至少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并常规测量血压,记录病情发展。

1.2.2 对照组 实施常规门诊随访,定期上门采用经专家论证的调查表进行统计的随访调查并针对病情进展给予药物与生活的口头指导,并将每次随访后的结果,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药物、用药情况、血压情况、生活习惯变化等信息进行统一建立电子文档,一般以半年为随访期。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以P

2 结果

随访干预一年,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率及控制率方面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社区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率及控制率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多种重要因素及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高血压的患者的治疗一般都建议先将其生活行为全面改善,然后再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我在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是个难题,其具有明显地域流行特点,仍以“三高”、“三低”为主要特点,“三高”为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病率高及死亡率高,“三低”为服药率低、检出率低及控制率低。因此,社区的综合干预能有效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的病情进展。

社区综合干预控制高血压的优势在于其健康教育易于被群众接受,社区健康教育和随访通常以通俗和亲切的语言与群众进行沟通,以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并组织各种健康教育活动,有指导性、针对性及实效性地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加强,并进行定期随访,全面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本文统计发现,给予社区综合管理干预的190例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率、服药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并且干预后患者的戒烟率、戒酒率、体重降低率及运动量增加率均明显上升,表明综合性社区干预手段对于防治高血压疾病能起积极的作用,干预前后的效果对比差异显著。但社区干预高血压工作和相关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皆为一项长期的困难度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经费,还需要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投入经费支持,目前,随着各种新医改政策的陆续出台,社区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全面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铺开,并且成为了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点。

综上所述,社区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高血压的社区慢病管理[J],中国临床实用医药,2010,4(10):257-258

第7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关键词:喜炎平 社区获得性肺炎

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eftazidime combined with Xiyan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Ceftazidime combined with Xiyanping. The control group only used Ceftazidime, course of 7 to 14 day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94%;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82%.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Word :Xiyangping injection ;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炎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难度加大。现将我科头孢他啶联合喜炎平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与头孢他啶治疗50例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2014年我科收入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男39例,女11例,对照组50例,男42例,女8例。

1.2病例标准: 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 2 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 症状、 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根据病情选用吸氧、退热、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2克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250毫克(江西青锋药业公司)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用药后观察到体温下降、呼吸道症状改善为有效,维持原有治疗,一般疗程7-14天。若判断无效停止治疗,根据痰培养选择其他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或CT表现,痰培养和药物不良反应。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上述项目中部分未完全恢复。有效: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无效:用药后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

2.2疗效观察

注:与对照组比较,P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2组在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

3.讨论

目前社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仍然是我国呼吸道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等。但今年来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不典型病原体在中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随着 抗生素的大量应用 , 细菌耐药性也不断增加,面对混合感染以及耐 药性的增强,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而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喜炎平注射液经国家中药指纹图谱检测标准批准上市,是穿心莲提取物,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主要包括穿心莲内酯、异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及穿心莲宁等成分[2] ,喜炎平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尤其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十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喜炎平还有舒张气管、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浆液分泌及祛痰镇咳的作用。

本组观察组在使用头孢他啶的基础上增加喜炎平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咳嗽、肺部湿罗音等症状缓解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喜炎平既可控制感染,又有解热、凉血、祛痰、镇咳作用,因而联合使用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人-机结合管理模式;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24-01

近年来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1]。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病的防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利用电脑化的管理使得管理人员根据电脑的提示按时对患者进行访视。为了更好地规范社区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工作,特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大型社区采用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为期3年的综合防治,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大型社区选取300名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0名,女性患者140名,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6~6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50±1.25)岁,对病人的管理时段为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2011年底对300名高血压病人进行摸底调查,将患者资料输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使用的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所选取的患者均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有精神病史和精神病家族史患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选取的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分片责任制,将患者分为若干片,分属不同的全科医生管理。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将高血压病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态、生活习惯等资料详细的输入电脑。医生针对高血压病人在心理、生理、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给予合理的建议,经过反复沟通使患者接受所提出的建议。医生还要经常组织患者参加适宜的娱乐活动,给他们定期进行健康讲座,让患者定期参加体检。医生每次将患者的相关资料输入电脑,电脑会得出高血压病的分级,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医生按照电脑的提示按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对症用药,及时处理问题。

1.3疗效评定标准[2]:对患者在防治前和防治后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进行比较,评定标准分为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达标:患者血压稳定;基本达标:患者血压基本稳定;不达标:患者血压波动大,其中达标率=达标率+基本达标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对患者在进行防止前和防治后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在防治后的血压达标率(91.67%)明显好于患者在防治前的血压达标率(53.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者在防治前、后的血压达标率比较 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3]。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将患者的资料输入电脑,电脑对患者自动进行分级和制定防治方案,每位病人的病情、诊疗过程、高血压的等级评估等多种指标都能在电脑中显示,能够体现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极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4]。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通过向病人传授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着更好的了解,从而更加注意自己的病情。

造成高血压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则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还应该多指导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疗法,还要多鼓励病人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从而降低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5]。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持续、有效的落实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从而降低疾病高发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俊清,安莉.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实施和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0):176-178.

[2]李俭,侯惠凤,张璇.镇村一体化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J].华夏医学,2013,26(3):496-500.

[3]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第9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范文

各区县政府房改办、社团办:

    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强住宅合作社管理的要求,现就区县住宅合作社登记、监督和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市房改办是全市住宅合作社的业务主管部门,全面履行对全市住宅的管理职责。各区县成立住宅合作社,须经区县房改办审查并由市房改办复审后,到本区县社团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前仍报市社团管理机关统一平衡。重大变更及注销登记和年度检查均按此程序办理。

    二、在这次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工作中,住宅合作社的审查也按前述程序办理,即先由区县房改办提出审查意见报市房改办复审后,再到社团管理机关按照清理整顿要求和程序进行审查,并办理相应手续。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