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投资决策成功的项目,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失误的投资决策,其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一些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三边”工作较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超过资金筹资能力,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一些项目投资可研深度不够,项目一建成就开始亏损,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节约工程建设资金,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和项目投运后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水平。下面我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进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和所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对于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投资活动规范,改进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1、有利于促使投资方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2、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造价,通过对批准概算审计、概算执行情况审计、投资效益评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控制工程造价起到积极的作用;3、通过对项目投资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全面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正确性。4、总结建设管理和经验,通过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找出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设。有利于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原则。
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其风险程度、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同,应当采取相应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真实反映项目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项目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投入与产出的观念。评价时不能只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还要考虑相关投资,大型项目还需考虑主体项目的配套是否同步建设,以发挥综合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的最终目的,
2、建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不同时段其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可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及行业平均收益率来计算项目的投资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以正确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其投资风险。
3、建立项目机会成本及边际收益的观念。机会成本就是投资本项目放弃其他项目投资的损失,边际收益就是考虑项目建设所需材料和设备及生产稀缺的主要原材料和主要产品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波动对投资成本和经营效益的影响,这对于选择投资项目决策时十分重要。
4、建立合理的判断标准。在进行投资审计效益分析与评估投入与产出时,应以国内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同时还应考虑供求关系、销售运输方式、建贷利率、营销方式等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
5、要考虑投资风险。任何投资决策都有风险,一般来说项目投资风险越大,投资收益率越高,我们要通过趋势分析进行概率测算,估算项目投资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
三、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
运用专门的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对项目投资经济指标、批准根据的合理合规、概算执行情况、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投资收益率及投资控制效果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全面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项目投资经济指标审计。
通过计算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及投资偿还期等经济指标,审查投资效果是否可研报告中预测的经济指标值,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研报告编制的正确性。
1、复核净现值。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和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该项目实际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2、复核现值指数。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与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其现值指数,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3、审核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现值与实际投资额现值,计算其实际报酬率,判断实际报酬率是否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同行业投资收益率。
4、审核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在不考虑现值的情况下计算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实际投资额之比,投资利税率为税前利润加其他应上交税之和与实际投资额之比。
5、审核投资贷款偿还期。一般投资项目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项目投运后,财务现金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通过对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在考虑贷款利息的情况下如实计算项目贷款实际偿还期。
上述五项目经济指标是评价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方面,净现值和现值指数反映项目方案的可行程度,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贷款偿还期反映项目偿还贷款的能力。通过上述审核和计算,并与项目可研报告所预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实际投资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评价可研报告的编制水平和预测能力。(二)、项目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
批准概算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价格指数和费用标准,根据建设内容在项目开工前计算编制的,它是确定项目投资规模,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对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可以用好管好建设资金,购置适合的设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还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改善管理,防止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概算的合理合规性审计主要内容:
1、概算合规性审查。审查批准概算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概算的编制是否与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相符,有无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的现象,概算编制所依据的定额、指标、收费标准及设备价格是否符合规定。
2、概算经济合理性审查。审查项目设计是否按生产和工艺的要求作了合理的全面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大的设计变更对投资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影响,主要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否配套,对“三废“的处理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项目建成后是否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3、概算调整合法性审查。批准概算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材料设备的调价、汇率的变动等原因,需对原批准概算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调整概算的审查,重点把握调整的理由是否充足,调整概算的范围、幅度、金额是否适当。
加强概算的审计,核减高估多算部分,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核算,同时合理的概算加上必须的考核措施能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的审查,对于控制项目投资总额,提高投资效益起到直接作用。
(三)、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批准概算是控制项目投资造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审计署关于《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规定,重点对建设成本、资金使用、设备材料的领用、其他费用的列支等对照批准概算,审查其开支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1、审查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及使用。重点把握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建设资金是否存在转移、侵占的挪用的问题。
2、审查已安装设备和不需安装设备(含辅助生产设备)。根据批准概算的设备清册,逐项核对已安装设备与设备清册和一致性,对多列支的生产设备要作调整,审查设备价格是否按中标价加合理的运杂费列入决算,有无存在乱加价的问题;对辅助生产设备按台数和金额两个方面进行控制,重点关注以套为单位进入决算设备的明细,防止夹带便携机等个人用品。
3、审查建设成本及收支的合规性。重点在建设成本的归集是否按规定执行,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将不合理费用挤入建设成本,重点审查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和合法,有无存在“帐外帐”和损失浪费的问题,清点剩余物资,评价物资采购计划的正确性和物资管理水平。
4、审查其他费用列支的合理合规性。重点把握建设单位的费用开支、前期工程费、生产准备费的列支手续及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建贷利息的分配是否按规定分摊,动用基本预备费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及相关手续等。
通过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可审减不合理和不合规的费用,达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审计。
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会影响投资效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其结果将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建贷利息支出,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控制工程造价。而综合生产能力的形成对项目的盈利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进度的审计主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建设工期的审查。应将实际建设工期与计划工期、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相比较,并分析单项工程计划进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作出公正的评价。
2、未完工程的审查。它反映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效果,应将在建项目累计投资额与已完项目累计投资额相比。
上述二个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效益,审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综合生产能力审计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1、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的审查。生产是指项目投运后新增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相比,它反映项目建设形成的生产能力和是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
2、这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间的审查。大型项目投运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消缺完善,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若在时间上提前达到设计能力,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项目盈利能力提前。
对达不到设计能力的项目,审计要查明其原因,并计算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五)、项目投资风险的审查。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时间长,涉及方方面面,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或建成投产后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需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我们在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时,除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机会成本、物价指数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如市场供求关系、供货及运输方式、贷款利率、营销管理机制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对我们计算的一些基础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时需对不确定因素进行计算。
1、盈亏平衡分析。即项目投运后,对产品产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国定成本及利润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确定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分析项目创利能力和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2、敏感性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和投产后,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率的变化因素影响,由此而造成对项目投资收益的影响等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其变动对项目投资效益的影响程度。
四、结束语。
【关键词】投资;适度规模水平
投资需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需求。固定资产投资是扩大再生产规模,提高社会生产力,构建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增强经济实力,提升竞争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基本途径。
固定资产投资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从生产的角度看,投资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活动,通过投资建设可以直接创造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效益,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直接使生产总值增加。同时,通过投资创造出来的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形成新的增加值,通过多层次的传递方式间接推动经济增长。从使用角度看,投资增加会使社会有效需求增加。扩大投资会拉动原材料、生产设备、劳动力等的需求,从而拉动与投资活动相关行业的产出的增长。
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规模和速度对舟山经济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把握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对于确定舟山合理的投资规模,保持舟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采用回归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总量之间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十二五”期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作了初步预测,并就如何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从而促进舟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思考。
一、改革开放以来舟山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攀升。全市GDP从1978年的3.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3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从1978年的0.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1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由1978年的0.24:1上升到2010年的0.65:1。
分析舟山30年多来投资与经济运行的轨迹,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紧密关联,舟山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
1999年以前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趋同性”,1999年以后出现明显的“滞后效应”,滞后期为1年。从二者的环比名义增幅曲线图可以看出,1999年以前(除了1985年和199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点异常外),舟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上下波动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它们之间具有几乎相同的波动方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GDP也相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经济增长速度相应放缓。两者波动的波峰、波谷也几乎同时出现,1985年两者同时到达波峰、1990年和1998年同时到达波谷。1999年以后,两者出现滞后期为一年的“滞后效应”,当年投资增长上升,次年GDP增长也相应上升,当年投资增长放缓,次年GDP增长相应放缓。如2000年投资增长放缓,2001年GDP增长跟着放缓,2001年投资增幅上升,2002年GDP增长跟着上升。分析投资对GDP滞后期出现的原因,跟投资项目的规模和项目完成跨越时间长短有关。1999年以前,舟山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普遍较小,当年投资当年完成当年即可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1999年以后,随着投资项目规模的逐渐扩大,建设项目跨越时间延长,当年的投资项目也许在一年或几年后才能有相应产出,所以,产生一定的滞后效应。
3、投资结构的变化使其对经济的促进方式有所改变
判断投资对经济促进作用,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指标,即单位投资产出的GDP增量,称之为投资产出率,又称投资效果系数,简称投资系数。引起投资效果变化的原因比较复杂,这跟市场的需求、产能利用率的高低等等因素紧密关联,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结构的变化。1994年前,舟山投资效果总体较高,投资效果系数1981―1985年达到71.9%,1986―1990年为36.7%,1991―1994年为53.9%,这与当时由于投资总量小,一个较大的投资项目就可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投资以生产性投资为主,一般是当年建设,当年或第二年就见效,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直接快速。但1995―2010年投资效果系数为24.1%,似乎与投资率出现了“背离”,这与舟山投资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1994年以来,全市在水利围垦、城市建设上的投资急剧增加,2000年后的大桥、港口建设在全市投资中所占份额也大幅提高,可以说,近几年舟山的投资结构呈现出大项目多、长期项目多、基础设施项目多的特征。这些项目对舟山经济实现全面跨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也存在着投资回报周期延长等情况。这一阶段的投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从短期向长期、从快速见效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舟山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在投资领域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二、舟山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间的量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投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2010年,投资率一直保持在64%以上。高积累高投资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舟山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舟山经济在全省的地位,也为舟山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初步实现工业化时期,无论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是结构的转换,都需要巨额的投资作为支撑。就今后舟山经济发展而言,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仍需要一定投资规模的支持和推动。高投资率是经济起飞的必然现象,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发展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投资规模到底该多大?诚如上面所述,不同时期投资对经济的促进效果是不一样的,新增同样的GDP在不同的阶段对投资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总量的GDP在不同的阶段所要求的投资规模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舟山不同历史阶段GDP和投资之间的总量关系逐一进行分析,力求能找到最适合舟山现阶段及未来几年GDP和投资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供参考。
1、两者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指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在数量上表现为不固定的相互依存关系。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相关系数绝对值越接近1,两者关系越密切,绝对值越接近0,两者关系越不密切。对相关程度的测定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测出来两者相关程度不高,建立出来的模型效果就大打折扣。根据舟山1978―2010年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资料,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自变量X,以GDP为因变量Y,对不同年份到2010年之间的两者相关程度进行逐一测定,两者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表明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度正相关,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
2、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i=a+bXi(其中,Yi为历年GDP,Xi为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a和b为回归系数)。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年份到2010年之间逐一建立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回归模型,对建立的回归模型逐一进行检验,最终确定,选择2002―2010年这9年样本量最能反映舟山现阶段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回归方程:
=696973+1.268Xii=2002,2003,……,2010。
上述关系表明,每增加1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带动GDP增加1.268万元。
对该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以α=0.05进行假设性检验,回归系数a的T统计量值是4.3,回归系数b的T统计量值是20.6,两者均大于临界值1.96,可以认为该模型通过了假设性检验,即有95%的概率可以保证,该模型是可以接受的。
对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可决系数R2=0.984,显示模型拟合程度极好。
[说明:T统计量是在假设检验中,用于检验回归系数是否等于某一特征值的统计量,T统计量检验的是某个系数是否为0(即该变量是否不存在于回归模型中);可决系数又称决定系数,是衡量在样本范围内用回归来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好坏程度。该系数越接近于1,说明回归拟合得越完美。]
三、预测不同总量GDP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再造一个新舟山的宏伟目标,若单从经济总量翻一番来看,到2015年,全市GDP总量计划达到1267亿元,要达到这个目标,根据上述回归模型进行测算,同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须达到944亿元。
四、下阶段舟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路径思考
舟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点在上世纪80年代可概括为发展集体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90年代是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布局和开发区建设,舟山水产加工业迎来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新世纪以来,舟山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主要是以常石、中远、欧华、金海湾、和邦化学等为代表的临港工业投资和以洋山港、大陆连岛工程等为代表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十二五”的舟山投资的增长点将在哪里,如何在现有投资项目陆续完工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再能有适度规模的增长。这不仅关系到舟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赶超沿海发达地区的现实需要,更是决定舟山下阶段发展方向的一个重大课题,不能不让人深思。
1、加大港口物流体系等投资力度。与国内各大港口相比,舟山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未来一段时期是舟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寻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港口开发是舟山下阶段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舟山要大力发展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继临港工业后拉动舟山经济增长的又一新的支柱产业。要按照货源结构的变化趋势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核心港区建设,构建现代港口物流体系;要加快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发展的基础支撑和服务能力。要努力把舟山港打造成煤炭、矿石、石油、粮食、化工品、集装箱等大宗战略物资储备中转基地;适应修造船、海洋工程装备、重化工等发展的临港工业基地;适应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物流基地。
2、大力加强海岛开发。舟山沿海岛屿众多,分布很广。绝大多数岛屿还是处在封闭、单一的岛屿经济状态,与外界联系较弱。这些海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有“位”无“区”,即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但是没有强劲的经济区位带动因素。随着舟山港口建设时代的到来,将从整体上改变这一区域的经济区位格局,从现有封闭落后的“边缘地带”,成为开放现代的海洋经济的前沿区。对舟山港口建设的周边海岛来说,应抓住港口建设的契机,实现由封闭的“岛屿区位”向开放的“海港区位”的转变,围绕港口建设的市场需求,通过海上补给和海洋旅游发展商务、旅游、房地产、度假休闲、娱乐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投资建设。
(一)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继续扩大和落实企业投资自。
(二)扩大区县投资项目管理权限,推动投资管理重心下移。
(三)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进一步完善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五)加强投资项目监管,进一步改进投资调控方式。
二、扩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范围,落实企业投资自
进一步放开企业投资,将《北京市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目录》(20*年本)中的如下内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项目备案全部交由项目建设地点所在地的区(县)投资主管部门(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理。
(一)国家产业政策非限制类的中央在京建设项目。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各类高新技术专项项目。
(三)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企业引进技术项目。
(五)随路建设的信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管线建设。
(六)公园及生态绿化建设项目。
(七)大气治理项目。
(八)不改变主体结构的装修改造项目。
(九)不增加建设规模的房屋翻建项目。
(十)原规定由市发展改革委核准的电信、邮政基础设施项目。
三、扩大区县投资项目管理权限,推动投资管理重心下移
(一)进一步下放内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
将《北京市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目录》(20*年本)中由市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如下内资项目,下放给项目建设地点所在地的区县投资主管部门(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核准:
1.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建设项目。
2.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会展设施。
3.各远郊区县5万平方米以下的商业设施。
4.在规划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的仓储物流项目。
5.在国家及市级各类工业开发区(产业基地)、乡镇产业基地(工业用地)内由区县政府实施的工业用地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6.在国家和市级各类工业开发区(产业基地)内由区县政府实施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7.区县政府组织实施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集中建设项目。
8.总投资1亿元以下的区县属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养老院、老年公寓、殡葬设施、广播电影电视、电子政务等公共事业建设项目。
9.社区管理中心业务用房。
10.总投资1亿元以下的电子游戏厅(室)、网吧建设项目。
11.在区县风景名胜区、区县文物保护区范围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和资源保护设施。
12.电压等级110千伏以下电网主体项目,以及区县内可独立实施的电网辅助项目(包括220至10千伏和低压各电压等级)的新建、改扩建。
13.由区县政府组织实施的主干路及以下的城市道路项目。
14.由区县政府组织实施的三级公路及以下的公路项目。
15.水环境治理、污泥处置项目。
16.区县属城市供水工程及配水管线项目。
17.不在水源地建设的区县属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线建设项目。
18.区县属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建设项目。
19.区县属燃气设施及配套管线建设项目。
20.区县属热力管网、地热采暖设施、水源热泵采暖设施。
(二)进一步下放外资项目核准权限。
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下放给项目建设地点所在地的区县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的核准项目,要向市投资主管部门报送项目信息。
四、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手续办理,提高工作效率
(一)压缩核准办理时限。
实行核准制管理的项目,将市与区(县)投资主管部门办理核准的时限,由受理后2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
(二)简化项目核准前置条件。
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除有特殊要求的外,不再要求提供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二级立项前,应办理完成交通、环评、能评、安评的审批意见。
五、完善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一)建立市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指导制度。
依据国家规定的行业建设规范和本市实际,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资项目综合造价指导目录,完善各个行业领域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装修标准等方面的合理建设指导标准,相应确定其工程造价指导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2009年先从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启动。
(二)加快市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
1.对市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在暂不具备立项审批的条件下,先行下发《重大项目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通知书》,同时安排部分项目前期费,促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
2.对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有明确任务分工、限定期限的分散小额资金项目(如全市标准化建设项目、“一揽子工程”、国家农业产业化等),市投资主管部门只审批专项建设任务,按照“制定任务、下达资金、检查验收”的方式管理,实现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尽早形成实物工程量。
六、加强投资监管,进一步改进投资调控方式
(一)利用网络化方式改善投资管理手段。
进一步完善市发展改革委与各有关部门共同建立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月报系统”、“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市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系统”、“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库管理系统”、“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咨询任务委托管理系统”、“北京市房地产项目动态管理系统”等,加强对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等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提高综合分析和投资管理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投资项目监管。
1.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谁批准、谁监管”的原则确定市与区县的监管责任。
2.加强对市政府投资项目中介咨询机构及专家的监管。通过成果质量验收、定期综合考评、业界通报批评、承担责任损失、动态选聘中介等方式,促进评审工作客观公正。
3.加强对市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监管,建立“严审批、重监管”的监管机制。
(三)进一步改进投资调控方式。
(一)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和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3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规划、新、改、扩建工程),其它需要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包括节能篇(章)。
(二)属于节能评估和审查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业主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中编制节能篇(章)。
(三)节能篇(章)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1号)执行。
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项目各工艺流程或主要耗能设备所消耗的能源种类和数量;
(2)项目各工艺流程或主要设备能源加工转换情况分析;
(3)项目各环节中可回收利用的能量分析。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1)项目所在地的能源概况;
(2)项目所在地的能源需求情况预测;
(3)项目所需的能源供应情况;
(4)项目实施后对地方能源供应的影响。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措施:
(1)主要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公用设施、建筑等方面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措施;
(2)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及可燃气体情况;
(3)对炉窑、工艺装置及热力管网系统分别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5、能耗指标分析:
(1)能源消费实物量,综合能源消费量;
(2)单位产品(产值)能耗、可比能耗;
(3)主要工序(艺)单耗,编制单位产品能耗表;
6、节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分析
按照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量造价、投资预算以及投资回收期等。
(2)社会效益分析
7、结论和建议。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要求
(四)节能篇(章)的评估,应本着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原则,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进行项目评审时,同时对项目的节能篇(章)进行评估,并在项目的评审报告中单列节能评估的内容。
(六)节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1、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省有关规定,有无采用限制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
2、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本省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
3、项目用能总量及能源结构是否合理;
4、项目能效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制的单位产品能耗表是否合理;
5、项目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情况;
6、节能措施是否科学、有效。
7、项目节能评估结论意见及建议;
8、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
(七)省发展改革委依据节能评估意见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项目批复中应包括节能审查意见。
对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
(八)用能工艺、设备及能源品种等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更,应重新编制节能篇(章),并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九)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能篇(章)、节能评估意见及项目核准和备案批复中提出的节能对策措施,委托工程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节能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节能措施和技术要求的落实。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达不到节能设计要求的工程内容,应及时向节能监察机构通报。
(十)项目节能竣工验收作为项目总体投产验收的组成部分。在项目投产前,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机关的同级节能主管部门申请节能验收,节能验收要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批复要求进行验收。凡节能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予通过工程投产验收,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十一)省节能监察机构依法组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措施和能耗指标等落实情况进行节能监察。
(十二)节能评估单位(专家)在工作中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致使节能评估意见失实的,对单位通报批评,并取消节能评估意见,对专家个人取消节能评估资格;对严重失实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相关法律追究责任。
〔关键词〕辽宁;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
一、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19年1—9月,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同期出现负增长1.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4%,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出现负增长8.1%。另据最新统计数字,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6.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而从全国来看,2019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3718亿元,同比增长5.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1%,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3%,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9%,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7%。从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来看,当前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8%,远远低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二、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从产业结构看,辽宁省第二产业占比相对较高,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对工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相对较高,但同时第三产业优势不足导致该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限。2019年1—9月,辽宁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幅为58.5%。从城乡结构看,辽宁省一直以来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相对有限,加之辽宁省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影响了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地区结构看,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前五个地级市GDP占比约70%,其他9个占比仅约30%,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在省内地区间不均衡,相对落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大。从企业规模结构来看,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低,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力量不足。
2.严峻的金融环境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供给。一是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对辽宁提供新增贷款越来越少。二是本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偏低,服务地方能力有限。严峻的金融市场环境抑制了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能力。
3.预期增加的财政压力将进一步抑制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供给。近年来,辽宁省财政在“保民生”和“促发展”之间艰难权衡,而在2020年国家逆周期调节、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辽宁省的财政压力将更大,进而影响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供给能力。
4.营商环境差异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省内和省际间的营商环境差异影响了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的选址,进而影响了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目前,虽然辽宁省沈阳和少数地级城市营商环境有较大改善,但多数地级城市的营商环境仍不容乐观。浙江等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省际间的营商环境差距,影响了社会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选择。
5.政策红利消抵将进一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港珠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政策优惠,从一定程度上消抵了东北振兴战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优惠政策。
6.体制和思想观念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潜力的实现。当前,辽宁省干部中不担当、怕问责的心态较为普遍,对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过少,对干部出错问责的惩戒过多。直至今日,干部因素依然是制约辽宁振兴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7.抓外部机遇不够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开放性增长。辽宁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深入,与东北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不够,互联互通不够,影响了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潜力释放和开放性增长。
三、提升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1.以经济结构优化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一是提升生产业比重,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二是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加速推进“突破辽西北”战略,扩大相对落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整体效率。四是政策手段与市场手段兼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结构。
2.分类施策,提升金融机构的信心和风险管控能力。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当务之急是帮助其降低信贷风险预期和提升其盈利性预期,从而恢复其对辽宁市场的信心。建议突破点:妥善处理原有失败投资项目的善后事宜,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损失;做好大型重点项目的推荐和招商。对于本地商业银行来说,政府帮助其渡过难关的方式是扶持和激励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议突破点:利用与先进兄弟省份的帮扶关系,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提升本地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后来居上,发展PPP模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当前,辽宁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在全国都相对落后。在2020年国家继续减税降费、逆周期调节的趋势下,亟需大力推广PPP模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满足基础设施投资的大量资金需求,同时也为社会资本找到了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渠道。对辽宁省的PPP项目数据调查显示,几乎全部地级市的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占政府预算内支出的比重都远低于规定红线,辽宁省大力推广基础设施PPP投融资模式相对具有较大潜力。
4.通过分层学习,缩小地区间营商环境差距。从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到个别省份的“一次不用跑”,各省在行政审批效率层面上的营商环境竞争可谓白热化。对于辽宁省整体来说,在学习先进省份的经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同时,一定还要高度重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从省内来看,朝阳、阜新等相对落后地区要学习沈阳等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加快一体化、全覆盖的线上行政审批体系建设。
论文关键词:湖北省,GDP,固定资产投资
一、湖北省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情况
1、全省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995-2007年,湖北省GDP从2109.38亿元增长到9230.68亿元,年增长率达13.2%;固定资产投资从1995年的785.09亿元快速增长到2007年的4330.40亿元,年均增速接近15.52%,成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表1:1995-2007湖北省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年份
GDP
固定资产投资
2001
3880.53
1486.55
1995
2109.38
785.09
2002
4212.82
1605.06
1996
2499.77
935.22
2003
4757.45
1809.45
1997
2856.47
1023.50
2004
5633.24
2264.80
1998
3114.02
1156.76
2005
6520.14
2676.60
1999
3229.29
1239.14
2006
7581.32
3343.50
2000
3545.39
1339.20
2007
9230.68
4330.40
表2:1996-2007湖北省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
年份
GDP增长率
固定资产年增长率
2002
8.56%
7.97%
1996
18.51%
19.12%
2003
12.93%
12.73%
1997
14.27%
9.44%
2004
18.41%
25.17%
1998
9.02%
13.02%
2005
15.74%
18.18%
1999
3.70%
7.12%
2006
16.28%
24.92%
2000
9.79%
8.07%
2007
21.76%
29.52%
2001
9.45%
11.00%
2、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变化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波动是影响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直接的、物质性的主导因素,固定资产投资也成为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诱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此外,经济增长曲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曲线具有明显“时滞效应”,经济增长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大约为1-2年。
图1 湖北省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二、相关性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
1、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其主要目标是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依存关系杂志网,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如果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很高,还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有无明显线性关系。
从湖北省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的散点图(图2)可见,多数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基本判定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
图2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的散点图
对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必须通过相关检验获得,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等方法对1995-2007年GDP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2、因果关系检验
(1) 数据与变量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性,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FI和LnGDP表示取自然对数以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
(2)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分析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存在非平稳性,直接对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可能引起伪回归,因此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查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在这里采取的检验方法是ADF检验,滞后阶数的选择由AIC准则决定。
表3 ADF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类型
ADF
临界值
结论
LnGDP
(c,t,3)
3.274963
-3.2127(5%)
非平稳
LnFI
(c,t,1)
2.861689
-3.1449(5%)
非平稳
DLnGDP
(c,t,4)
-3.780768
-3.4033(5%)
平稳
DLnFI
(c,t,3)
-4.299737
-3.6122(5%)
平稳
注:本表中检验结果采用Eviews软件计算得到,其中,检验形式中的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是否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从表3可以看出LnGDP和LnIFA的ADF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表现为非平稳,而对LnGDP和LnIFA分别进行一阶差分后的DLnGDP和DLnIFA则通过了检验,因此可以认为LnGDP和LnIFA两者均为1阶单整向量。现在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检验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
首先对LnGDP和LnFI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
LnGDP=1.946746+0.863484LnFI
(15.13) (49.72)
括号内为t值,再对上述方程的回归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由于残差均值为0,所以选择无截距项,无趋势项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表4回归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ADF统计量
5%临界值
10%临界值
-2.029896
-1.974028
-1.602922
由表4可知:由上面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杂志网,ADF的统计量为-2.029896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时的临界值-1.974028,因此可以认为估计该残差序列属于平稳序列,表明LnGDP和LnFI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回归系数0.863484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总值增加约0.863484,从回归系数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影响很显著。
(3) 误差修正模型
检验结果表明,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变量的这种长期均衡与其短期波动之问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LnGDP=0.025080+0.679490LnFI-0.307375Ut-1
(5.292946) (0.975624)
在误差修正模型中,解释了因变量的短期波动是如何被决定的。一方面,它受到自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Ut-1。由上式可见,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动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动0.679490%;误差修正(Ut-1)的系数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弹性为-0.307375%。从该模型可以看出,上一年度偏离均衡的误差以-0.307375%的比率对本年度的LnGDP作出反向修正,这一调整系数说明湖北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均衡机制。
(4)Ganger因果检验
Ganger因果检验实际是考察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导-滞后关系,对湖北省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进行G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5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滞后期
原假设
观测值
F值
P值
结论
1
固定资产投资不是GDP的Ganger原因
12
4.13578
0.0725
拒绝
GDP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Ganger原因
2.16950
0.1749
不拒绝
滞后期选取考虑了投资完成所需时间和SIC指标。由表可知: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不是GDP原因的原假设,P值为0.0725,表明在95%的置信条件下可以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GDP的Ganger原因;对于GDP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原因的原假设,P值为0.1749,不能拒绝原假设。这表明湖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显著原因,而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杂志网,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必然会引起GDP的增加或减少,而GDP的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三、结 语
如上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然能够带动GDP的增长,但如果不顾客观可能,一味盲目地追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则由此所带来的GDP的增长可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还可能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是不可取的。GDP虽然是考察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比GDP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福利的不断改善。时下愈演愈烈的房地产热其实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某些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崇拜和难以克制的投资冲动,显然,这是与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应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会计信息 规模以下 固定资产投资 统计
一、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将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列入统计对象。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总投资小于500万元的投资(不含没有登记注册的农户等投资)项目,一般包括:(1)城镇、农村5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2)单纯装修装饰投资;(3)大修理性质的支出;(4)单纯的旧房屋和旧设备购置支出;(5)单纯的土地拆迁补偿费;(6)土地平整开发项目;(7)500万元以下的单纯设备购置项目,单份固定资产购置合同金额达到500万元投资起点才能上报,不允许打捆上报。
规模以下投资虽然单位价值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但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不可轻视。假如投资额的大小非常分散,且呈正态分布,则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平均额应为250万元,如果投资项目的数量按单项投资金额的大小呈正金字塔式分布,即投资金额越小,投资项目数越多,用第1个四分位代表平均投资额,也应达到125万元。而根据我们对欠发达地区江苏省盐城市的初步调查,在乡镇以下投资项目中,规模以下已建成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以上,而中西部落后地区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因此,无论是投资价值总量还是对社会经济特别是县以下地方经济的影响(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规模以下投资都必须纳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对象。
(二)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价值下限。在明确规模以下投资项目统计价值上限(500万元)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界定其价值下限。现行统计制度是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统计的。投资项目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所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投资单位。一般以投资单位或独立工程作为一个投资项目。也就是说,一个投资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单项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内单项固定资产的价值之和应小于或等于投资项目的总价值。本项目试图将单项固定资产统计价值下限界定与会计标准界定一致。凡投资项目中符合会计界定的固定资产,都应纳入规模以下投资统计范围。这一界定不仅与现行统计制度按项目投资统计不矛盾,而且可通过会计资料获取有价值的统计资料,从而降低统计工作量,并发挥会计与统计结合的监督作用。
(三)降低统计调查的工作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第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实务中,对于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如果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因此,相对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而言,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对象更不固定,行业门类更多,分布范围更广,各投资单位的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如采用现行统计制度的调查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性差,因此,必须探索一条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新路。
二、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重新寻求规模以下投资数据来源,降低数据采集难度,提高规模以下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实现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方法转变。
(二)设计原则。(1)遵循“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让调查对象容易填报,填报数据有据可依、有据可查。(2)遵循与会计制度相结合的原则。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定资产已形成科学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完全能够满足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价值统计要求。(3)遵循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县以下地方政府管理需要的原则。
三、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
(一)调查对象。将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对象转变为法人单位,调查对象包括规模以下工业、资质外建筑业、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小微服务业法人单位。有完备会计账簿的法人单位规模以下投资价值实行全面统计,而建设规模及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等建立抽样调查制度。
为减轻企业负担,制定企业“一张表”制度,这可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和减轻企业的负担。以企业基本单位调查表为基础,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指标体现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账户上,无论哪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指标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就能实现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不重不漏”,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财务与统计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检验、纠正和弥补,一条线到底,一张表通用,各相关部门在一个载体(报表)上摘取本部门所需的项目投资信息,实现会计核算与项目统计的有机结合,做到报表填报统一、项目口径统一、数据上报统一。
(二)调查内容。设立“规模以下投资情况表”(见下表)。
(三)编制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编制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调查指标来自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原价”、“土地使用权”等科目。
财务支出法下投资额=“在建工程”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购置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器具”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土地使用权”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购置旧设备及工器具”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财务支出法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支出。
在建工程:是指调查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该指标根据会计“在建工程”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金额。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购置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器具:是指不必固定在一定位置或支架上就可以使用的各种设备,如电焊机、叉车、汽车、机车、飞机、船舶以及生产上流动使用的空压机、泵等。工具、器具指具有独立用途的各种生产用具、工作工具和仪器、办公及生活用家具、器具等。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中相关明细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购置旧设备及工器具:是指从外单位(或个人)购入的已经使用过的设备、工器具所发生的支出。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中相关明细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审计障碍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投资审计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且该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投资审计时,应强调审计内容的与时俱进,分析其因时间的变迁而改变,这时的审计内容陈旧且浅显,会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强调的是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全面监督投资项目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其主要是开工前的合法性审计和建设中的监督审计,再是建设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审计,工程竣工之后的效益性审计。往往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效益实现周期较长,这时就应展开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这是国家发展的需求,亦可促使企业资金利用率提升。审计工作应强调全方位展开,强调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审计,还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展开效益审计,从而强化项目管理,以便提升投资效益,加深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范围小,且力度缺失。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并未强调审计机构的重要性,且其监管权力非常分散,这时的审计监督力自身极具限制性;且审计人才知识结构不完善,能力缺失。往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涉及内容极多,复合性知识是审计人员必不可少的,不过此类人才较少,审计结构亦不注重此类人才的培养与积累;审计工作不系统,其间存在的问题很难搞清原因。审计工作中的任何漏洞都极易使得系统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投资经济性及其效率和效果;计算机审计亦是十分匮乏,效率偏低。电算化审计十分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缺失,审计成本偏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完善对策
(一)增强审计经费投入
应不断加大审计经费投入,以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开展,还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渗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阶段,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工作充分结合,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基于施工图预算展开事前审计,基于经济合理性展开事中审计,基于项目结算展开事后审计。全方位审查项目招投标工作,严格预防其间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且应对项目建设之前的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合同订立等进行全面审计,务必做到事前预防。
(二)增大审计人员培养及人才引进
要不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展开各种培训,引导审计人员学习财务知识,使其更加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与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可以相应的手段来激励和引导审计人员自学,以便提升其学历水平;让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置于不同岗位进行锻炼,使其能够了解各种业务流程,习得所需的技能,让投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得许多隐性知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持续深化。加强人才引进,可于人才市场中引进各种复合型人才,亦可培养工程造价师或是计算机人员等,均可将其引进审计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时,工作小组中的人员则可技能互补、知识互补,从而充分提升组织运转效率。
(三)增强领导重视度
未来的审计工作一定是基于计算机而实现的,这时就应加快设计信息化建设,促进计算机审计技术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应用,加强硬件配置,且大力推广审计软件,使得审计人员以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大量数据,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整理,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及其准确性,且不断扩大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范围,加强审计人员对相关软件的掌握程度。要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以便及时获得各类数据信息,且展开详细的动态投资分析,再对其进行严格的复核,要合理降低运行成本,将审计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水平,这也说明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简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并探讨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完善对策,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单位:山西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
参考文献:
[1]江松.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3):65-66.:
1.确定最大滞后阶数。滞后期的大小关系到模型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和模型自由度问题,本文选取常用的LR、AIC、SC三个指标,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滞后期p=1时,LR、AIC、SC三个指标同时取得最优值(数值带*),此时既能有效消除残差中的可能存在的自相关,又能使得模型自由度达到较优,保证了模型估计参数的有效性,即滞后期p=1是最佳选择。
2.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小而拒绝假设“lnFI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都因为F统计量概率较大而接受假设“lnGDP不是lnFI的Granger原因”。其经济学意义为:不论滞后期为1阶还是2阶,lnGDP和lnFI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作用不明显。
3.建立模型。
(1)模型建立。应用Eviews6.0软件建立滞后一期向量自回归模型。lnGDP和lnFI两个模型的R2(0.9981)和Adj.R2(0.9979)值都较高,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F值较大(6284.143),AIC(-2.7638)、SC(-2.6198)较小,说明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即该模型较好的反映lnGDP和lnFI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VAR模型的回归方程为:lnGDP=0.6637×lnGDP(-1)+0.2864×lnFI(-1)+0.4057方程表明,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身滞后一期因素lnGDP(-1)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一期因素lnFI(-1);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lnFI(-1)和lnGDP(-1)。由估计系数大小可知,lnGDP(-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lnFI(-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学意义为: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和GDP滞后因素的影响,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下一年经济增长就会增加0.2864%。
(2)模型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对VAR模型进行AR根检验,由图1可知,模型两个特征跟绝对值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即在一个单位圆内(或上)。这说明该VAR模型是平稳的。图2表示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一个标准差新息扰动的动态反应路径,由图2可知,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冲击导致地区生产总值波动在第一年达到最大,之后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西安市投资增量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的时效比较长,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推动的衰减速度并不快,应该再采取除投资以外的方式来快速推动西安市经济发展。依Engle定理,假如一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协整回归可以转化为误差修正模型。描述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为:DlnGDP=0.151427EC-1+0.109157DlnGD(P-1)+0.461981DlnF(I-1)-0.003485EC-1是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应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本误差修正模型中修正系数为0.151427,说明经济增长受多种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期非均衡误差调整的模型自身修正能力较弱。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来研究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将西安市生产总值的单位增量分解为一定比例的自身贡献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结果(见表5)。由分析结果可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西安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随预测期的增加,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逐渐变小,在第一期时取得最大值72.64%,即使第十期依然达到40.62%,这有效地支持了前面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
主要结论及建议
1.长期内西安市经济增长同时受到自身滞后因素和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的影响。由VAR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6637,影响显著,说明西安市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当年对经济的预期。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2864,影响也较为显著。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增加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乐观预期,从而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
2.短期内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单向推动作用。由VEC模型可知,西安市经济增长的滞后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系数为0.109157,影响的显著性不高,说明短期内人们不会轻易改变对经济的预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461981,影响显著,说明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针对这种状况,建议相关部门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拓宽固定资产投资渠道。政府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会减少民间投资;同时,政府投资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因此,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给予民间资本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