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对商业银行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商业银行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商业银行的认识

第1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随着管理会计在国内的兴起,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本文简述了银行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银行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和对象,并着重介绍了管理会计相比于财务会计的不同点并予以阐述。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本文就此浅谈几点对管理会计应用的认识

【关键词】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1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两者之间就会有差异,管理会计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内部管理者,为其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在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和业绩评价等多方面。之所以银行纷纷开始实施管理会计,是因为银行要想取得突出的业绩,实施管理会计是必经之道。

不同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为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报告。以单位的经营管理为出发点,运用现代的各种技术、方法编制管理报告。目的在于为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对决策有用的所有信息,有助于控制银行的经济活动和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

2)管理会计主要是针对银行内部的各个责任单位的成果,进行控制、评价和考核,宏观上协调和综合平衡各项决策,让银行保持好的经营成果长期发展。

3)管理会计受限于经济决策理论和成本效益的约束,不受统一会计制度的约束和限制。

但是,需要服从于管理人员的需要。

4)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有选择有目的的管理信息,业务报告只对内使用,不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

5)管理会计的核算程序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涉及财务会计上常规的核算程序。

2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和对象

2.1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目标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进行一切经营控制活动的起点,其目标主要是提供对银行内部管理有用的各种信息,以便协助银行管理层完成其管理职能。重点在于协助管理层进行规划和控制银行经营活动。

2.2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职能

基于管理会计的目标,商业银行的职能在于建立各种控制制度,对搜集来的各种数据、材料进行加工,最终来提供对银行内部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由于管理会计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银行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能够达到控制经济过程、预测银行未来方向和考核业绩指标等目的。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必须涵盖银行所有的信息,无论是对历史信息的分析还是对有助于预测未来的经济资料的加工,都要囊括到范围之内。

我们还是需要把管理会计所需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加以对比。相比于会计系统产生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解析的信息是基于财务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财务信息只是在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而管理会计所解析的信息不仅仅只有财务信息,还需要非财务信息,并对这所有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处理,使其更好地为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需要的信息,为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由于管理会计可以借助多种方法,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目的是在于让这些信息符合银行内部管理要求的特定数据资料。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各种信息不受任何来源、形式和内容上的限制,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的形式和内容。再者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需要依据不同的目的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总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把所有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做一个整合、加工、改制,甚至延深到更广、更深的领域,使之成为更加系统全面的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使其在管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3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对象

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本人认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对象,就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现金流动。会计科学发展的总趋势足以决定现金流动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特定对象。近些年来,由于银行会计内部职能为适应现代化管理而加速扩展,其工作重点也发生转移,慢慢偏离原来的以收益为中心,转向现金流动的分析。现在,现金流量表已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报表,从观念的转变也足以反映出现金流的重要性。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和敏感性,现金流的流入和流出能够同时反映出资金数量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差别,这一点也恰恰是产生以上变化的重要原因。

3 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但是,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部分的应用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综合经营计划的应用

商业银行最核心也是最主要的工作是对财务资源的合理安排,以便实现银行经营目标。而综合经营计划恰恰是商业银行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之一。面对日益变化的外界经济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都开始编制综合经营计划书,并将其运用。但是,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以及管理水平都不尽相同,最终编制计划也纷繁芜杂,执行情况更是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指导原则,对其编制框架、基本内容也没有统一的规定。经调查发现,我国各大银行普遍采用的编制方法是零基预算法。

综合经营计划书的编制内容的详实程度,以及编制计划与经营目标的吻合度,都需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支撑。为了核定商业银行的各项主要财务指标以及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就要以综合经营计划为总依据。并在经营活动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情况,逐年对经营计划书调整。使综合经营计划书和银行的财务预算融合,确保计划的实施。

3.2成本核算与费用管理

利益最大化是每个商业银行都在追求的目标,各大商业银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是每个商业银行都会采用的方法。他们依据自身的特点,会制定最有利于这个目标实现的政策和方案,其中,强化成本核算和费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在各大商业银行中,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分散化管理、财权不集中、财务审批权限不明晰、费用化支出控制力差。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商业银行最常用的措施就是制定适宜本银行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加强成本控制,费用管理,可以在权限内设立专款专用的账户,不得乱用专户里的资金,并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程序,分类授权制度。不管采取哪种措施,其终极目标就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3.3业绩考核

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的有效性是银行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为保持商业银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热情,挖掘工作人员的潜力,每个银行都设立了一套适合本银行的激励政策,以此来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做到奖惩有据可依,而不失公允。为此,银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业绩考核指标,通过此指标可以全面的反映出工作人员业绩信息,基于这一点来说,其业绩指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个人认为,激励机制是一把双刃剑,一个良好的激励政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其积极作用的,相反,一个无效的激励政策便会制约银行业务的发展。所以说,银行无论是在选择业绩指标还是建立本银行的激励机制都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不仅仅是对经营成果的考核,还需要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许金叶.管理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9.

[3] Henry Mintzberg. The Nature of Manaderial Work[M]. New York: Harper &Row, 1972.

第2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制约发展原因 促进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96-01

一、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个人理财业务国外银行起步早,业务发展比较成熟。国内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迟,业务发展不够成熟。同国外相比,存在许多差距:在金融政策方面,由于国内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管理体制,存贷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国内商业银行受到政策及法律的限制,个人理财业务、品种比较单一,如温州银行目前只有委托贷款和代销基金两个品种,以及理财顾问等方面,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机制保障方面,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金融业务部,而具体理财业务通常由多个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性,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一站式”服务。在业务支持系统方面,国内银行的数据系统是建立在账户基础上,客户信息极为有限,难以确认目标群体。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相互间不能共享,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在理财人员素质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后大都没有相应的专职的客户经理,高素质理财人员的稀缺已成为制约国内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在市场定位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理财门槛偏高,大众化的个人理财业务相对不足。在理财思维方面,理财的核心是在合理、安全的资产管理基础上,科学分配资产和收入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目标,但相当多的国内民众仍简单地将个人理财等同于个人投资,从而出现保守型、急功近利型理财思维方式,居民理财思维和意识的不成熟,影响到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原因分析

1.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表现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产品的创新范围和创新深度受到局限,难以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分业经营使得银行无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合作,难以开发复合型的理财工具,根据客户自身赢利要求、风险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条件制定个性化的理财管理计划,实现客户资金在银行、证券、保险各领域的不同配置。另一方面表现为客户对理财知之甚少,不少客户到银行理财就是单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误认为银行理财一定是风险低、收益高,忽视了风险和收益平衡的客观规律,客户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解偏差,大大阻碍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应是一种有偿的金融服务。对个人理财业务收费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客户对有偿金融服务还很难接受。

2.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比较缺乏。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了解个人金融业务的各项产品及其功能,还应掌握股票、基金、保险、外汇、税收等知识,并具备良好的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目前国内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大多是原来的网点柜员、信贷人员,理财技能局限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对证券投资和保险业务了解不深,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限制了理财业务的发展。

3.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目前,各家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基础仍停留在银行内部产品或服务上,差异比较小,目前能提供的理财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财方案的设计。为客户计算和整理相应的投资组合,向客户推荐最能适应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二是理财计算。如股票买卖计算、基金买卖计算、保险计算、个人存款计算、个人贷款计算、个人(公积金)住房贷款比较,个人消费贷款比较等。

上述理财业务只能为客户提供浅层次服务,多数表现在服务便捷、环境优雅、成本让利等方面,真正的投资增值功能处于弱势地位,且此类业务技术含量及壁垒相对较低,一家银行的理财业务,会很快被同业复制,各行间的业务大同小异。

三、个人理财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

1.培育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个人客户经理素质对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商业银行要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高理财水平,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必须培养一批精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知识的人才。其职责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理财建议,客户只需把自己的资产规模、生活质量、预期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关信息告知理财客户经理,由他们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客户个人特征和需要的理财方案。客户经理通过不断调整客户存款、股票、债券、保险、动产和不动产等方面的各种投资组合,实现个人资产增值的目的。客户经理培养途径:一是提高现有客户经理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二是通过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提高个人客户经理的整体素质。

2.加快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经营理念创新;产品形式和功能创新;产品组合创新;借鉴外币衍生产品创新方法开展创新;加强与保险、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合作,开发新的理财产品。

3.加大科技投入,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整合银行内部的客户资料;建立客户跟踪和分析系统,加强理财服务产品的品牌建设。

4.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理财策划。随着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理财策划服务也日趋规范化、系统化。优化理财策划流程,实现客户生活目标(投资目标)的明确化和数值化;加强客户信息的收集,准确分析客户信息,制定详实的理财策划报告书;定期优化理财策划报告书。

第3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企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存在一定的责任审计,主要是为了确保全面有效履行作为委托人的责任。根据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体系,并特别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要求和制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审计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较广,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与难点,根据不同的难点,给予不同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责任审计效果,保证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

一、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制度以及一些金融体制在不同的环境变迁改革。各种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也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运而生,经济体制对商业银行的政策也逐渐变化,但商业银行作为盈利企业,可能会存在一些人员或资金管理不当,所以中央银行要求对商业银行加大监管力度,对经济审计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商业银行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指出,对商业银行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加强自身内部经济的管理体制,强化对高层人员的监管,开展有效的经济风险管理与业务创新开拓[2]。对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也不断提高,主要加强对高层审计人在任职期间的经营方式进行监管,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保证银行的稳定快速发展。

二、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难点

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企业,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不断变革,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责任审计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包括审计资源、审计成果、审计对象以及审计任务等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上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有经济学者认为,对于如何建设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难点。由于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较为复杂广泛。因此,进行合适的责任审计是必不可少,但在进行经济审计的过程中,要制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审计证据,并给予合适的评价结论。针对以上的内容显示,对经济责任审计要根据审计内容、方法、对象、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来进行风险管理。以保证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三、采取的应对对策

(一)完善高层的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对高层的免职、调任以及退休等应该进行严格的考核,并给予及时的补充人员,以填补空缺。同时还要按照中央五部委的要求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纪检、人事部门及审计人员等定期召开会议,在进行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向组织提交审计报告以及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归档,可以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纠正和处理,建立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对任职期间的高层人员进行管理,设立奖惩、升迁的考察制度,加强审计奖罚的规定,让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进更好更有效的发展。

(二)完善计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转变,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也应运而生。不断建立健全完善审计制度,转变审计模式。根据蔡春等人提出的审计关系理论中显示,作为审计委托人应该将审计评价结果报告受委托人的第三关系人,并履行经济责任人的责任,对所发生的经济状况,给予相应的解释和确认。所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由该银行的在董事会、行长以及监事会等进行进行审计工作。而且商行内部也要进行审计,且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行“上审下”和“同级审”的双重责任审计。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并提高责任审计的质量[3]。

(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专业和综合素质均较强的监察人员进行审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使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该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完善审计人力资源制度,对专业人员进行优秀人才的选拔,并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质量。同时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学历,主要发展硕士以上的工作人员,壮大审计队伍,提高人员综合能力与经验积累,强化人员的的专业意识。同时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开展再教育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能力,加强企业内部间的交流,让审计人员对专项业务更熟悉,使审计人员能够把理论与实际业务变化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商业银行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加大监察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将审计从“对事 ”转换成“对人”的监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企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促进了责任审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炜.浅议如何写好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5):278-279.

第4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1.1银行营销中的以服务为导向

以服务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取决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也是一种服务类企业,但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都是涉及金融方面的,货币和银行的银行的金融产品作为银行提供服务的一种载体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如果将商业银行看作是服务型企业那么银行的营销就是服务营销,而传统的营销服务可以分为三种:支持、便利和核心服务。现在的商业银行以主客户关系营销模式为主,这种服务导向从另一方面决定了商业银行营销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把握服务的质量,但是在服务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因为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客户,而这种庞大的客户群体中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对服务质量的把握和控制。

1.2银行营销中的关注重点客户

有学术报告指出,在很多的行业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盈利定律,企业80%的利润是来自20%的客户群体,而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服务类企业也存在这种盈利定律,所以商业银行开展的营销行为一定要对重点客户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且要尽最大的努力与这些重点的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应对合作关系,银行要积极的提高重点客户的满意度这样才能换来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在与重点客户的合作中要注重双向沟通,不能一味的去重视加深对客户的认识和了解,还要向他们介绍商业银行的现状和经营理念,这样加深重点客户对银行的认识才能确保双方能够建立一种高度的信任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商业银行在与重点客户的合作中一定要是实现银行和客户共赢,在提高银行利益的同时也要提高客户的利益,这样才能与重点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

1.3银行营销中的团队力量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银行的单人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多元化需求,而商业银行又拥有强大的服务团队,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发展这种团队所具备的的综合竞争优势,将银行营销模式向团队营销过渡,打造团队服务重点客户的营销方案。

1.4银行营销中的以技术为核心

商业银行的服务类型都带有数字产品特征和金融产品特征,在以客户为主的营销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例如银行所拥有的综合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在线分析处理技术等,这些核心的技术都可以为商业银行制定完善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这样银行就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一个面向主要客户的服务方向,如此才能确保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取得成功。

2、我国商业银行现行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商业银行虽然也在积极的进行营销活动,但是里面存在着三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观念不足、体制不完善。

2.1商业银行对营销观念认识不足

很多商业银行虽然是在主客户的营销模式之中,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管理中并没有将经营理念和服务观念完全转化到客户的身上,他们对银行营销理念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字面含义中,根本没有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是要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要认识到满足客户的需要比推销银行产品对银行的发展更加重要。银行不能只是要求工作人员微笑的面对客户,要将银行营销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结合起来,可以定期的开展员工对银行营销的学习活动,也可以组织员工到其它营销管理较好的商业银行进行限时的学习,真正的做到银行每一位员工不仅仅了解以客户为主的营销理念,更要掌握以客户为主的工作方式和内容。

2.2商业银行营销组织体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若想要真正的实现银行营销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银行营销组织体系。国内的很多商业银行虽然设立了营销组织体系,但是体系之中各个部分的职能不够明朗,严重缺乏专业的统一化服务标准,这种低效率的服务现象直接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在设置营销组织的时候要对客户群体分类,不同类型的客户全设置不同的部分和主要负责人,要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且要提前了解各个类型的客户群现在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方向,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服务银行所有客户,为银行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切实的起到推动作用。

3、结束语

第5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在竞争中发展,己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构建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还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层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不足

优化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加快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很大一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未清晰的认识到资产负债管理的意义,大部分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都是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简单地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另外,管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也比较片面,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金融监管和法律约束力度不足

从外部监管角度来说,缺乏完善的金融监管和法律约束机制也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相对较差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逐渐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商业银行很容易积累大量的不良债权,一旦爆发金融危机,银行不良债权的大量积累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中小商业银行在长期积累大量的不良债权后,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运营,且还会加大银行经营、发展的危险性,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非常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就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营运情况来看,要想在短时间内降低其不良资产,并达到国际相关标准是非常难的,而这正是阻碍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是以信用为纽带的,但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不健全,不利于完善的信用系统的构建,一旦信用链断裂,将会爆发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制度非常不健全,相关的商业银行法颁发时间很短,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信用贷款多、担保贷款少”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容易成为不良贷款。此外,我国当前仍未出台与《证券法》、《政策性银行法》、《社会保障法》等信贷制度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之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性较差,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居高不下。

(三)现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能满足资产负债管理需求

近些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服务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商业银行的服务手段必然会发生根本性地变革。国内商业银行为了迎接这场变革,正在进行全面的准备,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更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而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目的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计算机系统。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不能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需求,这也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四)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小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都比较少、涉及到的领域也十分狭窄。因此,其资产负债的品种和结构都十分单一,尤其是一些非信用业务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很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相对集中,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利益,就必须拓展业务经营空间,积极发展多元化商业银行,同时要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寻求新的利润来源。

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

当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不足,结合管理实践,本文认为应该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深入认识:其一,资产负债管理是借助于若干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进行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相关指标并不仅限于存贷比例和备付金比例,对其余指标也要进行下达和考核,银行不能只片面追求存款否则很容易形成亏损;其二,金融资产多元化趋势客观上要求资产负债管理多元化,在融资投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多渠道、多种类,与之相适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银行存款外,也不能对股票、债券以及中间业务所的证券买卖、国际投资等业务的忽视;其三,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统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资产负债的管理要求。资产负债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指标体系,都离不开资产负债的支撑以及比例管理的实施,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数据的采集、分类以满足比例计算、监测分析、考核、预测的要求,但是传统的统计报告制度无法将比例管理所蕴含“质”的方面的要求体现出来。因此,结合实践经验和需求改革统计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构建

想要有效提升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构建。一方面,我国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环境,尽快出台并完善商业银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及金融法实施细则,这样中小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才能有法可依,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我国要进一步加强信用制度的构建,这样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才可以显著降低。

(三)改进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

改进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之满足资产负债新型管理模式的需求,也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构建高素质的信息建设团队,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高素质IT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必须要尽快引进和培养一批这方面的人才,这样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构建质量才能有效提升。因此,改进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首先要注重复合型IT人才的引进工作;其次,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服务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和经营工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必须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管理手段,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以及业务的操作流程还处于不断摸索的进程中,这就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在建设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将经营管理作为基础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对较为完善,我国可以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管理和建设经验。

(四)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为了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还要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首先,中小商业银行要对消费信贷业务以及个人理财业务大力的进行开展。私人业务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建立起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风险均衡机制,让银行与客户的金融交易从原来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降低银行对客户的过度净负债,使银行和客户在社会融资的风险中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有效的对银行的经营风险予以分散;此外,中间业务的运营风险相对较小,获利也相对较多,中小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中小商业银行要以批发性中间业务产品为主体,将业务的重心放到中高级业务上,从而实现中间业务集约化经营的格局,通多元化的手段走出一条具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效益之路。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加复杂,运营风险不断提升,注重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加强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层及负债管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其次,一定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构建,通过增强金融监管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最后,还要改进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另外,还要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参考文献:

[1]杨丽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36:40.

[2]李达山.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131-133+161.

[3]梁环忠,梁博恺.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管理与经营策略[J].青海金融,2014,07:46-50.

第6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1 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 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 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策略选择

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培养客户忠诚度

现代银行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及消费者的日臻成熟,争取新客户的成本在不断上升,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可能是保持现有客户满意成本的5倍,一家银行只要比以往多维持5%的客户,则利润可增加25%-85%。这是因为银行不但节省了开发新客户所需的广告和促销费用,而且随着客户对银行的某种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的增强,可诱发客户成为你的其他相关产品的拥有者,同时通过带动和影响他周围的人成为你的客户,尽管有时你的金融产品可能比别人的“价格”高,但由于你的服务周到、具有亲和力,客户在你这里会觉得舒服,所以会继续使用你提供的产品。

2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注重市场细分

在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需求不断演变的今天,银行应强化市场细分工作,实行针对性强的服务。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根据年龄分为不同的组别,按照各年龄段的具体需要向个人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提供全面、终身服务。以储蓄为例,为小朋友推出儿童零用钱账户,这项业务虽不会为银行带来多少收益,但这能使客户从小认识、了解银行,随着小客户的成长不断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减轻了银行拓展新客户的压力,节省了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对青年人设立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为老年人保留最原始的储蓄存折。

3 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形成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0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结束语

第7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零售业务;发展现状;策略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信贷长远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进行创新,开辟出一个新的金融市场道路。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农村商业银行就开始尝试走零售业务市场,通过零售来提升信贷的利润。因此,笔者以某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策略,希望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带来帮助。

1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服务意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处于传统的发展时期,其自身内部的运作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零售业务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性、完善性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加上银行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与客户管理意识不够强烈,因此,银行在零售信贷业务发展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同时,除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外,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不够理想。很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让客户感受到服务的质量,因此很多客户由于业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原因渐渐流失。最后,再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管理不够完善,很多客户资源都在银行中流失,自身的客户维护与管理体系不够先进,这对于银行的服务与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1.2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营销能力薄弱

在银行的市场营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他们所采用的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仍然过于传统和陈旧,和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背景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从银行的营销渠道来看,当前市场上,很多银行都已经将营销渠道转向各个营销网点,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地区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网点化营销的优势,他们在推广时,往往都是各点之间进行独立的营销活动,很少会将各个网点进行整合,实施综合化营销。这样的营销方案,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营销过于单点化和片面化,缺乏完整性、全面性和统一性,对于客户的营销后续服务体验带来不好的影响。

1.3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科技性

农村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和产品科技化开发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缺陷,银行端自身对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投资不足,也缺乏独特的创意。虽然近几年来,关于新产品的开发开始逐渐推出,但是设计的产品都缺乏竞争力,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其核心品牌特色也不足,难以给用户选择的原因与理由。例如,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其设计的零售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以车贷和房贷为主,这种信贷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化,缺乏一定的创新。

1.4人力资源不足,缺乏行业所需人才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不断增加,范围逐渐扩大,每个网点所涉及的业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零售行业的开发到营销手段的设计到服务的落实等,这些都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每日的必要工作。这也就间接提升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数都坐落在农村地区,当地自有的可就业人才本身不足,加上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现有的农村就业人员能够符合条件的少之又少。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素质就业人才严重缺乏,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策

2.1转变经营观念,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

随着农村金融的不断改革,各种新的金融模式和金融产业不断诞生,近几年来,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它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更加长远的发展,经营人员就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思维,提升对零售行业的信贷业务重视程度。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模式的学习,深度了解与认识国外的相关信贷政策、零售业务发展模式、经营理念和思路,以此来提升本市农村商业银行领导以及员工的零售业务发展意识、信贷服务意识,为后续自身内部的发展带来帮助。其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结合每个地区银行实际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情况,根据不同的特点与状况,制定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以此来让自身的银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环境。再次,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建设完善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考核标准,加强对考核的重视,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奖励制度,来提升内部人员对零售行业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改变内部人员对零售业务的认识与观念。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引进更多其他银行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对更多优秀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银行特色进行适当调整。总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从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内部人员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重视对零售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

2.2强化银行客户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2.2.1对银行客户群体进行分类管理

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银行的相关客户进行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先对客户群体进行详细的分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进行分层,对每个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此来让银行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分类时,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划分。首先,可以从客户的金融资产进行划分。金融资产,是区分客户的关键因素,根据每个客户金融资产不同,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与产品,这样能够让客户更加具有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如对于高端客户,资产一般超过100万,或者是对于主要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100万。这两部分是银行的主体客户,他们每年为银行贡献较多,信贷资格与信贷偿还能力较大。对这两个类型的客户进行服务时,银行可以加入服务投入和产品投入,给这部分客户建设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的零售业务信贷渠道与信贷产品,并且可以让客户从信贷、理财两个方面发展零售业,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对于基础类的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以内。这部分客户自身的信贷欲望相对不强,自身的信贷偿还能力不足。对这部分设计零售业务信贷服务时,主要以提升客户的便利性为主,提供更加低成本的服务与产品,提升客户的购买能力。其次,对客户的年龄进行分类。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大多数坐落在农村地区,因此服务的客户年龄多数以中老年为主。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信贷更长远的发展,银行就必须开发更多的青年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信贷的渠道和形式,让更多外地青年用户参与到业务中,以此来均衡业务的人数分层。

2.2.2做好已有客户的维护工作

除了要对客户尽心分类管理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的客户进行维护,只有将客户维护落实,才能够不让客户不断流失,以此来拓展客户群体,提升银行信贷流水。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客户维护。首先,根据银行内部客户的年龄以及存款的金额,将客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制度的后续服务制度,通过后续服务制度进行客户维护。其次,是建立客户的详细个人档案,在档案中将客户的需求、客户的资金状况、客户的零售业务了解程度、客户的信贷资格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在后续的跟踪与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客户档案,通过客户详细档案为服务带来帮助。最后,农村商业银行为了提升零售业务的信贷质量,需要对客户进行零售信贷业务推广,可以逐一到农村的各个点进行地推,让更多客户认识与了解零售信贷业务,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客户,还可以给工作人员制定计划,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每星期必须挖掘3个潜力信贷客户。

2.3以客户为中心,强化零售业务营销推广

很多农村客户由于对零售业务信贷的认识不足,所以缺乏参与欲望,这对信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就必须对该业务进行极大地宣传和推广。通过有力地宣传和推广,让农村更多用户认识到零售信贷业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需求,积极投入到信贷业务中,为银行发展以及客户自身发展带来价值。

2.3.1建立交叉型的营销模式

在交叉型营销模式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发挥考核与监督体系的作用,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引导内部人员积极推广和销售零售信贷业务,让全民参与到业务推广中。并且对内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推广技能进行不断地培训与教学,加强内部营销人员的信贷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这种多人员、多角度的交叉营销,来有效提升银行内部的营销推广效率与质量。

2.3.2加强零售业务的推广

首先,可以依据现有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推广,在介绍传统业务的同时,为客户介绍零售业务信贷模式,挖掘有潜力发展的客户,通过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客户指定信贷方案。其次,银行可以加强对农村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与激励政策,激发农村小型零售企业的信贷欲望。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中间商进行推广,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客户认识与了解到零售信贷业务,不断拓展零售业务信贷市场与规模。最后,银行可以加大POS机的普及和运用,设定更多小额支付的方案并进行适当推广,可以先对几个优良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推广,以此来检验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3建设社区银行,推广银行文化

社区银行,指的是包含了多种银行业务的固定小型银行,它们没有固定成专门的规模与形式,但是却在运作上有很多的共同点。通过建设社区银行,可以对零售业务发展带来以下帮助:首先,能够为周边的小型企业和公司提供更加细致的金融服务,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这完全符合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客户类型。其次,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为当地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周边的人们无论是生活、金融、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咨询银行,这样优质的服务体系,为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与客户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客户在信任的前提下,更容易接纳零售信贷业务,积极尝试和探索该业务,为业务推广带来有力帮助。推广银行文化,指的是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发展文化进行适当的推广和渲染。农村商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大小城市、乡镇都有网点,每个农村商业银行都和当地居民的感情深厚。这些都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文化优势,银行方可以通过网络宣传、当地推广等形式对银行文化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信任银行,以为后续的信贷业务推广提供帮助。

3结语

综上所述,零售行业信贷,成为近几年来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因此,农村商业银行也需要加强对零售行业信贷的重视,通过强化零售业务营销推广、转变经营观念、提升银行服务质量等形式,不断完善零售业务信贷规模与体系,以此来帮助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突破和进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长远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王雅雪.监管科技助推商业银行信贷监管模式转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1):39-42.

[2]黄潜.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商场现代化,2020(04):98-99.

[3]张春阁.如何明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责任认定[J].科技经济市场,2020(05):138-140.

[4]段军山.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02):124-128.

第8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会计对于银行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是银行制订经营管理计划的依据。银行业会计的工作必须做到公正、公允、真实才能避免银行会计风险的出现,而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所暴露出来的会计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探究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将简述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现状,探究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提出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建议,希望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防范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

会计工作主要由银行核算、业务发展预测以及银行经营等方面工作组成。作为商业银行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为保障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针对管理与经营进行优化,其中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风险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以难度最高的会计操作为例,其作用是对商业银行资本与资金运动的基础与重要环节进行反映。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指的是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银行实际收益达不到其要求,进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软实力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竞争内容,为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商业银行就必须对风险意识进行强化,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现状

1.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银行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银行没有做好自身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银行缺乏透明度。有的银行为了对自身经营不善的现实进行掩饰,或者为了谋取局部利益或私人利益,在会计信息管理中采用违规行为对会计信息进行调整与更改,进而导致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实现。例如,有的商业银行虚增利润、没有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等以实现非法盈利。

2.内控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尽管各家商业银行加强了内控制度的建设,在经营管理中将其视为重心,然而许多银行在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表现在缺乏对实际经营情况的考虑与分析,没有合理配置内控制度资源,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具有较强的原则性,而缺乏完整性,在操作方面相对滞后。如此一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等应用的不断深入与推广,再加上银行对各方面的改革,原有的一些制度、管理流程、监督方法难以匹配现行的核算方法、业务处理流程,各部门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自行开展,导致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的独立性过强,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造成严重影响。

3.现行规章制度尚未落到实处

只有充分执行银行内控制度,才能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内控制度建设基本成型,然而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性,许多方面并没有落到实处。就现行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而言,金融诈骗以及挪用客户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规章制度没有充分落实。商业银行许多营业网店或机构在内控制度的执行方面有待完善,有的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风险意识薄弱,在业务处理中难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存在许多违规操作行为,进而引发银行会计风险。

4.内部监督制约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是保证商业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商业银行存在内部监督制约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的问题,其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商业银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全面、及时,就必须针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进行强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会计信息的核算不够深入,大部分都只是进行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审核,而其他方面的审核则被忽略。此外,商业银行的监督体系也不健全,导致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功能缺乏实际意义,其监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5.会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会计队伍建设方面有待提升,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数量与规模上得到了很大提升,而有的银行在会计队伍建设方面却没有跟上发展脚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些银行的新员工缺乏充分的岗位培训,对银行各项制度与操作认识与了解不充分,专业水平较低,同时其会计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相对薄弱,在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而引发会计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1.中央银行监管不力

中央银行监管不力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成因。目前我国银行管理模式并不完善,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的是总分行制。其指的是商业银行将总行设在大城市,并在国内或国外设置分支行的制度,且各分支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以总行的要求进行。与其他银行不同,商业银行的组织构架的作用是对银行经营情况、资源配置以及风险控制进行反映,这也是银行市场竞争力与盈利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这一管理制度显然存在一定不足,包括管理层级、管理人数过多,管理人员冗杂,银行经营理念落实不到位,业务程序周期较长,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2.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

我国相应的会计制度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其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公平竞争、缺乏健全的准入标准等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严重,使得各地方金融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进而增加了违规经营的可能性。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监管时,大部分都属于事后处理,其有效性难以实现,进而无法保障对风险的有效防范。

3.社会监督不够

社会监督也是促使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性监督实施在商业银行上的力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我国的相关评估与审计机构的发展起步较晚,对商业银行的外部审计与信用评级体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至今我国许多企业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关注度非常低,难以实现对其的监督,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动力,难以树立良好形象。

4.外部经济犯罪活动猖獗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这些活动不仅使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声誉,甚至有可能破坏正常的金融秩序。

5.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会计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这一问题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难以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操作性失误,造成银行损失。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此外,一些银行不重视老员工的培训,没有促使其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与管理手段,很多老员工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开展会计工作,难以满足现代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要求,导致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低下,在诸多方面存在缺陷,进而引发会计风险。

6.利益驱使

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薄弱,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过于随意,时常存在违规操作。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其造成的影响,这些会计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扩张业绩,追求局部或者个人利益,在进行会计工作时采取违法手段,严重侵害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在业务办理中粗心大意,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7.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动态调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犯罪案例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到位,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尽管有的银行对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进行了强化,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会计内控制度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银行没有对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充分考虑与细致分析,进而导致采取的措施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难以实现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动态调整,使得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最终导致会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严重的会计风险,给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8.稽核和检查监督不力,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会计监督职能指的是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实现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的考核与评价,并以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使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然而,目前许多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会计核算趋于成熟,然而会计的监督职能却没有跟上时代脚步,其主要任务仍然是简单的账实核对。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必然越来越强,进而就会存在更多的会计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手段显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没有与日益复杂的会计风险相匹配,大部分风险控制手段比较落后,难以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建议

1.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为实现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首先从思想上就必须高度重视。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强化对会计风险管理的认识,了解其对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分析,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此外,银行领导应起到带头作用,调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会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应积极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对会计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针对可能引发会计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以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2.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商业银行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达到这一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加强会计内控制度流程的建设,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确保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应从管理、监督、操作等多个方面,提高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并在整合现有制度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内控原则,促使银行经营管理过程朝着程序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第二,优化与改进风险管理流程。应优化业务流程,使重点控制环节得以明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业务流程得以加强。同时,还应全面排查业务流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并分析与判断风险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此外,还应加强会计分级授权体系建设,确保其严密性与完整性,根据业务重要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授权。

3.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对于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要强化人员管理,建立相关责任制度与检查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加以约束与规范,使内控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4.建立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

目前,电子化、网络化设施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并没有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的跟进。而目前会计行为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应基于电子化网络,进行预警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立预警与核算同步进行的平台,以实现对会计行为风险的有效控制。

5.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披露与揭示

商业银行还应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披露与解释,提高银行透明度。应基于现有会计报表,对会计报表体系加以完善,一方面要规范各类会计报表的使用、保存等过程中的各项步骤,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对会计报表进行改进,完善其职能和功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引发了各种会计风险,对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必须针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细致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对会计风险的有效控制,进而提高银行竞争力,为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荆楠.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194-195.

[2]张丽媛.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商,2014(10):114.

[3]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332.

[4]丁勇.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外资,2013(8):68-69.

第9篇:对商业银行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措施及对策

2007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颇具实力的欧美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严重打击。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老店雷曼兄弟也不例外。其破坏力之大、影响面之广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各国都在极力扭转乾坤,其效果却是戚微。危机仍在不断蔓延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们的惊呼中迎来了“第二波金融风暴”。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我国想要置身其外是不可能的事。而事实上我国也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如扩大内需等。由此场全球金融风暴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最基本的便是金融市场上的最基本、最古老、最危险的金融风险——信用风险。信用带来的危害可大可小但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济运行的风险最终都会集中反应或表现在信用体系上,一定程度上信用风险决定了金融体系能否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一员,信用风险对其的影响自然不能被忽视。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主要形式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者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使人们常说的最为复杂的风险类型。而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受经营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导致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包括两中形式:一种是违约风险,一种是结算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可以针对个人来说、也可针对企业来说。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却违约的风险。常在外汇交易中出现。

二、研究信用风险的必要性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银行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国著名银行家爱德华费拉斯也曾指出“银行是因为承担风险而盈利,是因为没有有效管理风险而亏本”。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没有很好的管理风险能力银行的生存能力就要受到质疑。也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就是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因为信用风险管理好了,银行能顺利的运行,获得自己应得的利润;管理不好,亏本是自然严重时甚至是银行倒闭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说风险管理是银行的价值所在。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发达,这就意味着对银行的贷款依赖程度很高,从银行贷款是企业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不论国内国外,这种现象都不足为奇。同时这也是银行发展的一种动力,银行要想健康、平稳发展,也需要业务来支撑。一般来说银行的利息收入是总收入的3O%~上甚至达到70%。有着这些业务的往来,风险就应运而生。信用风险也在贷款中潜伏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旦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合格,那么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承担了信贷者的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还有宏观风险。在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客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按合同偿还本息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一个客户可能不能造成致命损失,但是多个客户就难以想象后果。所以研究信用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起来在个人或企业、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和司法失信。下文就从这四个方面描述现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1.企业失信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注册资金上作假。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一些审核,符合条件者银行才能担当~部分风险贷款给企业,这其中就包括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企业主投机取巧通过临时拼凑资金来当做注册资金。一旦通过了银行审定,就把拼凑的钱还掉。这样一旦企业出现危机,银行的承担的风险就将无形中增大;第二,在财务会计上作假。为了蒙蔽银行,企业会做家长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这样就使得银行无法清楚地掌握企业的运行状态;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逃菲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这样银行追不到贷款也只能自认损失;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下表是各大商业银行同期不良贷款比较表:从表中也能看出不良贷款对银行造成的损失程度,同时也表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中介机构失信。有些会计事务所为谋一举私利帮助企业出具假验资,作假帐、一些虚假财务信息迷惑银行管理者而错将款项贷出;有些资产评估机构故意高估借款企业的资产或抵押物的价值,给银行错误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作出错误判断,造成最后信用风险提高。

3.地方政府的失信。地方失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上一任领导欠下的银行债务,新任负责人不承认以致搁置一旁不予治理,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坏账;第二,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发展,出面给企业连线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贷款下来后就不再管理企业或个人是否已还银行贷款,不从中协调双方的事物进展。

4.司法失信。在受理银行诉讼案上相关司法部门以立案条件不符合、政府干预大等理由不立案,不出面处理;对一些有胜算的案件不认真执行,导致商业银行在赢了官司的情况下还要赔钱这一现象,而这一事件也已司空见惯的事;有些司法部门的考核制度也间接地影响了银行信用风险,在有的部门以个人的业绩与结案率直接挂钩,显而易见,银行诉讼案一般需要处理的时间都是较长的,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自然就会潦草结案来处理一些案件,而不管最后的双方利益如何。

从上述这些现象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在不断地提高,而信用风险又是所有风险中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风险。从银行的长久发展来看,找出信用风险问题的所在是很有必要的。

上文中信用风险的现状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遗留下了很多问题。随着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不断地深入,商业银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相关监督机构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逐步加强和完善了。虽然已经在降低信用风险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其中一些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的根源所在。

(1)资本不充足,风险资产规模较大。由于我各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并不高,资产补充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商业银行要想提高资本充足率就必须要努力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敞口规模。由于我国现行的评定制度不严明,商业银行没有对企业评估的内部评级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的评级。这样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降低信贷存量规模,甚至是减少了一些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来降低风险敞口规模。

(2)风险意识不强。我国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并没有在全体员工中普及.没有将这一基调贯穿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中去,不能形成全行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其中,也不乏某些管理人单纯的认为风险就是控制,对一些风险认识还只停留在理性认识,谈不上统筹考虑。

(3)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不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还不能完全满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满足银行监督的需要,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控制制度和操作规则。对客户的资料不能做到完全共享。无法保证对客户的严格审查,这就使得了客户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造成风险的提高。

(4)法律制度环境不健全。信用制度的建立是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破产制度尚未建立,无形中就保护了借款人或保证人的权利而忽视了银行债权人的保护。这也给银行的利益带来啦一定的风险。因此,要从法律层面上对风险进行控制。

(5)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只是停留在定性管理阶段,很大的依赖专家管理,形式主义更为趋向。而忽视量化分析,缺乏对信用风险识别、度量与监测方面的管理,与国际上先进银行的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等方法上我国商业银行也是逊色一筹。

四、化解信用风险的对策措施

1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文化。对于各个企业文化都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也不在例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经营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一种管理理念和银行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形成了一种对信用风险的统一认识,那么在处理信用风险问题上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提高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内容,银行工作人员都树立起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经信用风险意识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就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完善贷款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针对我国现行的贷款体系风险系数的确定,其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上的确定,很大依赖认为因素。我国应该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风险指标,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的分析,运用数学模型、金融工程技术对这些指标系数得出科学的计算公式,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贷款进行相应的调整。对缺乏专业评级机构,商业银行自身要设立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不管对外对内企业,都要用自身的内部评级体系去评定。我国现行的评级体系不全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完善。

3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在信用风险现状中,有的企业就制造一些假的资料来蒙蔽银行而造成信用风险提高。信用评级主要就是根据企业公开的信息资料来评定的。企业制造的一些假账、假会计凭证等必然会影响大到评级的结果。所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是很必要的。制定制度保证银行能得到企业的全部真实信息,银行自身也要培养人才去辨别真伪、取精弃粕,提高评级水平。

4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虽然在金融风暴过后,某些国外先活跃银行也受到了或重或轻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先进管理思想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首先,我们要承认信用风险具有普遍性。一般情况下,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回报自然也越大,银行要经营日常业务就必须要全面认识这点,而认识风险不是说去竭尽全力去杜绝所有的风险,而是通过认识风险来如何经营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和技术,将潜在的信用风险转化为未来的收益。其次,学习国外活跃银行的灵活高效的信贷执行机制。人不是万能的,在工作过程中总会出错的,在银行工作者,一时的疏忽可能造成对银行的巨大损失,就要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在审核材料作出准确判断是基本技能,不是主观意识错误时可以不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采用“双线授权、双线监控”手段降低犯错率。再次,权责制。权责不分也是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一大原因,实现权责制时,工作人员会清楚考虑各个方面,一旦贷款出现问题自己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在处理业务时也会全面尽量去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权责制内人员不超过三人。实行“三签制”因为连带责任,每个人都会认真做好本分工作。降低因认为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