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建绿色社区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广泛动员市卫生系统各单位深入开展为老服务,推动落实老年优待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大力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各项活动。
二、创建目的
开展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是在全社会开展的一条爱心绿色通道,是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为主题,以优化为老服务环境为目的,以行业、岗位为老服务管理规范为标准,以行业、岗位为老服务创优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服务性竞赛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敬老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为老服务社会氛围。
三、创建范围
符合“敬老文明号”创建标准和条件的局属各单位。
四、创建条件
“敬老文明号”先进集体(单位)的基本条件:
1、积极开展老龄宣传和尊老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宣传“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2、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创建活动,开辟老年就医、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绿色通道,专门设立老年人就医、挂号、收费窗口,导医人员积极主动为老年人服务,帮助和解决老年人就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推进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各级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病相关医疗机构专科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医疗、护理、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
4、积极开展老年疾病预防,依托社区服务机构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老年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和干预,提供健康指导。
5、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老年痴呆、抑郁等老年精神疾病做到早期发现,发现率达到40%以上。
6、二级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护服务。
7、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家庭为广大老年人进行医护、健康咨询等各项有利于老年人服务的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包括本单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他们进行义务体检、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8、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和报道敬老爱老助老方面的先进典型。如先进窗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9、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第五届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和开展全国第三个重阳“敬老月”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6月—2012年7月)各单位要把创建活动纳入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将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作为一项日常性老龄工作内容,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召开创建活动动员会,设立“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创建推进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创建活动管理办法,落实活动方案内容,完善制度要求,制定措施办法,开展各类活动,掀起创建热潮。并结合创建新形势、新情况,广开思路,总结经验,营造氛围,形成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规范运行,保证这项活动的广泛、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
(三)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12月底前)。各单位规范完善典型做法,总结推广经验,点面结合,自评与点评结合,扩大创建成果,创新活动载体。适时对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涌现的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六、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制定本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内容,制定工作措施,成立相关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
今年大浮社区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全力展开创建省级绿色社区活动,滨湖区环保局也多次来我村检查、指导、验收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半年来大浮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带领社区全体居民,积极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下面就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山水城(雪浪街道)大浮村(社区)位于太湖风景区内,中视aaaaa三国水浒景区就坐落在我社区。全社区总面积8.5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3000亩,园地面积4000亩,绿地1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81%,人口2860人, 9个自然村。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83名党员。XX年全村完成工商纳税营销4.94亿元,国、地税收770万元,社区集体收入1493万元,连续四年位列全区前茅,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6345元。大浮村先后被无锡市委、市政府授予“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无锡市一村一品特色村”、无锡市“绿色家园”示范村、“农业特色旅游村”、滨湖区“财力十强村”和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辖区内有淡水渔业、南洋学院企业事业等驻区单位23家,有宝界山庄高档别墅区四个。自XX年9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在山水城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无锡市、区环保局的精心指导下,党建工作、经济建设、社会事业一齐抓,生态保护、太湖治理、示范社区、绿色社区等创建热点同建设。XX年1月启动“创建绿色社区,建设旅游家园”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太湖新城西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实现了持续发展、和谐幸福、生态文明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建设大浮一方山水营造氛围。
一、狠抓组织领导,规范管理,为绿色社区建设夯实基础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社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大浮、幸福大浮”的需要,是环境管理深入社区生活的深动实践。自成立社区以来,社区就确立了“生产与生活并重,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把环境改善工作列入了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大力开展环保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成效,使环境保护工作和社区工作走上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轨道。
(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组织机构健全
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顾家明同志为组长、居委会主任朱建华同志为副组长,社区干部、共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55人的护绿志愿队,25人的清扫保洁队,18人的文化宣传队。山水绿色自愿者135人。共计233人的“绿色志愿者”服务队,为“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确保了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围绕创建工作,社区制定了针对居民和单位实行的门前“四包”责任制:一包环境卫生;二包市容市貌;三包绿化美化;四包公共秩序。即每个单位、每栋楼房、每个摊点、每个门面、每家住户必须实行门前四包。制定了《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安置小区装修制度》、《志愿者培训制度》、《生活噪声管理制度》《居民文明公约》等,建立了环境卫生检查记录,从而保证了绿色社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同时,严格按照创建绿色社区实施方案的时间要求,把任务细化、量化责任到人,由社区书记总负责,居委会主任牵头,聘请辖区12名老党员老干部做义务环境监督员。他们发挥各自力量,为创建工作尽心竭力。辖区内无论哪有脏乱现象,他们都能够及时反映。无论哪里有破坏树木、践踏绿地、噪音污染的,也都有有人能站出来制止或向社区反映。同时落实2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创建台账上报等工作。
二、立足活动,注重培训,有序展开
创建绿色社区不单单是栽花种树,而最本质的工作是教育发动居民积极参与。为此,我们立足活动,注重培训,广泛开展了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年来,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350余份,举办居民环保知识培训(讲座)12次,受教育人数3250人次。每逢元旦节、五一节、“xx”世界环境日、中秋节、国庆节等,社区都要组织开展环保志愿者队伍和部分居民参加的“全民动员,美丽大浮,建设旅游家园”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培养绿色消费意识,让居民过上一个舒适的、干净的节日。每年3月12日,社区还要利用“植树节”这个特殊的节日,组织居民和单位种草植树,打造我们的“绿色”天地。发放“创建绿色社区,建设旅游家园”专题宣传资料1380余份,专门制作了创绿工作宣传栏,将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让居民人人皆知,共同遵守。今年5月,社区与山水城环保办在山水广场上共同举办了健康环保公益活动,大力宣传创建绿色社区的有关内容和环保生活常识,普及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调动社区居民创建绿色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激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社区组建舞蹈队和太极拳队,吸纳了许多退休职农民和老年人。
接着社区加大投入,先后投入资金850万元用于环境美化、绿化等活动。一是对三国水浒景区停车场进行改造,新增绿化面积1.50万㎡。二是重点对谢古和董坞里两个创建亮点进行美化,种植花草,大大提升该地区的整体面貌。三是结合果品种植业发展,对空地荒地鼓励居民种植杨梅醉李等果树,即美化了环境又增加居民的收入。四是加强山水西路景观路段的绿化,进一步完善节点改建,完成羊岐路段的美化工作。五是结合漆塘安置小区的综合改造,新建五块绿化园地,提升小区的绿化率。
其次在社区重大节日期间,广泛向居民宣传绿色社区的概念、创建绿色社区的好处,鼓励居民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践踏花草,培养居民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不吃野生动物,不吃被污染的食物,培养居民绿色消费和环境价值观念。使广大居民珍惜大浮今天的优美环境,认识到好山好水对大浮每个人甚至子孙后代是多么重要,起到了共同关心爱护大浮旅游家园的效果。同时在居民中我们还大力倡导“做大浮文明人,创绿色社区”的思想理念。通过会议中心户学习、专题讲座、村民代表会议等机会组织居民群众学习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绿色社区居民基本要求、居民公约等,倡导居民家中都要自觉使用清洁能源,增强节水、节电的意识。在社区教育和带动下,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从而使广大居民由被动的转到主动参与,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社区的良好氛围,绿色社区、绿色消费的观念逐渐在我社区形成。
三、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实施绿色家园工程。
近年来,社区围绕着山水城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一流的旅游度假区、生态休闲区、富裕和谐宜居区的目标,以打造美丽大浮优美人居环境为宗旨,以营造绿色文化为手段,在进一步加强大浮社区整洁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
我们首先开展了资源再生工作。在全社区内,垃圾点分别设立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居民将废弃物按类投放,并统一组织回收;为充分利用水资源,特别倡导一楼的住户将水综合利用,浇水养花,提高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噪声污染,让社区远离噪声。商业网点的噪声和社区车辆的噪声污染已成为一种公害,为使广大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休息环境,噪声污染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分类排队,登记造册,对社区景区、学校、景点等周边商业网点的噪声污染源和停放在小区内的所有车辆逐一登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各饭店在营业期间,机器设备必须达到环保局所规定分贝以下,并且运行的设备必须是环保产品,车辆通行不准鸣喇叭。着力做好大浮地区污水接管工作,先后完成饭店、企业、自然村、驻地单位的接管工作,完成董坞里点源式污水处理工程,投入75万元对漆塘浜清淤,同时大力开展山水西路环境整治一期工程。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有关环保的规章制度,要求所有居民群众遵守。社区工作站敢字当头,严格管理,把环保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现在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动辖区居民群众和绿色志愿者队伍,以创建洁美家园为契机,清理好自然村、楼道内、辖区外的小广告,乱涂、乱贴小广告185余处,组织党员团员开展卫生大扫除,重点开展保护母亲湖活动,在暑假中组织中小学生捡拾白色垃圾23余次,发动环保志愿者做好爱护花草保护树木,植树活动;严格执行门前“四包责任制”,责任到人,做到天天有检查、时时有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了处处有人清扫,处处有人监督的局面。辖区内如果有脏乱现象发生,社区最先知道情况,进行登记,社区能解决的尽快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报有关部门;通过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进一步调动居民创绿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创绿工作的良好局面。社区逐步树立了良好的文明形象,群众对社区环境和工作态度满意率达96%,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态强区建设为重点,以“最清洁城区”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积极优化城乡环境,通过开展“美化家园工程”和做好“艺术节”工作,全力提升人民群众环境生活品质,展示美丽城区风采,提升美丽指数,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提供一流的环境支撑。
二、工作目标
区“美化家园工程”和“2011中国杭州首届艺术节”是大力提升城乡“四化”水平,积极筹备“首届西溪花朝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项目实施力争将更多的绿色和鲜花引城入乡,统筹城乡环境与自然绿色空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建设多样化、高品质的绿化美化系统,形成“见缝插绿”、“开门见花”、“四季有花”的城乡景观生态化和人文化,积极实施特色街区、居民小区、窗口单位和家庭美化工程,提升全区绿化艺术性和观赏性,努力实现美化环境品质走在全市前列。
三、实施原则
(一)体现地方特色。实施“美化家园工程”要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彰显特色。重点要结合“花朝节”活动实施生态建设,从“增彩”、“增色”入手,体现我区绿化的特色和个性,因地制宜的开展示范点建设,按照“一点一景、一街一品”要求,努力做到建设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精品、增添一个亮点,大力提高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
(二)丰富四季色彩。按照四季有花的要求,增加球宿根花卉、四季花灌木、秋色树木及时花等植物,以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使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园林绿化的艺术美感。
(三)创新配置模式。按照绿化、美化、彩化的要求,在构建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合式绿地理念指导下,创新配置模式,通过悬挂、攀爬、缠绕、摆放、生态墙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墙面绿化、栏杆绿化、灯柱绿化、棚架绿化、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增加绿视率,扮倩城市立体空间。
(四)增添科技含量。要加大对新优绿化植物品种的引进筛选,推广滴灌、微喷技术应用,提高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栽培养护等方面科技含量,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以最少资源和资金投入,实现城市绿化最大综合效益。
四、组织实施
(一)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完善方案设计阶段
时间:2011年7月至8月25日。
工作内容:一是完成“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设计方案审查、完善;二是完成“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三是落实“美化家园工程”四问四权,确保方案科学性、可行性、示范性。四是组织“艺术节”方案设计工作。
2、第二阶段:方案招标实施阶段
时间:2011年8月26日-9月31日。
工作内容:一是进行“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施工招、投标;二是加快推进“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施工;三是确保“十·一”前完成“美化家园工程”示范点建设工作。四是实施“艺术节”方案评估和确定工作。
3、第三阶段:工程验收布展阶段
时间:2011年10月1日-12月30日。
工作内容:一是迎接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示范点项目的验收;二是参加市“美化家园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巩固试点成果;三是全面做好“美化家园工程”工作总结和推广工作,及时规划下一阶段实施方案。四是组织“艺术节”景点施工、布置和展出及参加评选工作。
(二)具体内容和实施主体
1、“特色街区”—省府路,由区城管办负责实施,北山街道配合;
2、“居民社区”—翠苑一区和二区,由区建设局负责实施,翠苑街道协助;
3、特色“家庭”共三户,分别由区建设局指导、辅助,家庭自行实施;
4、“窗口单位”—西城广场,由区建设局负责实施,文新街道协助。
5、“2011中国杭州首届艺术节”区景点布置由区建设局负责实施,我区参展的项目为“室外景点”,占地约250平方米左右,位于杭州植物园七号点(市统一组织抽签确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美化家园工程”和“艺术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为切实加强工作领导,确保完成任务,建立区工作领导小组,在西溪花朝节组委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分管城建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政府办联系城建、城管的负责人和区建设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农业局、风景旅游局、建设局、城管办、城管执法局、爱卫办、教育局等单位及有关镇、街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建设局局长担任,区建设局、区城管办分管负责人为副主任。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已确定“美化家园工程”的特色街区、居民社区、窗口单位、家庭的试点项目和展参照景点布置,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各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相互协作,积极推进方案设计、专家会审、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
2、强化管理。为确保工程质量,区绿化部门应加强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注重整体景观效果,重点把好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关,确保工程安全、有序、高效、优质。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障“美化家园工程”进度,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2014年,对于东莞环境保护来说也是锐意进取的一年,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契机,东莞不断创新环境管理,强化环保调控,深化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各项环保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
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在万众期待关注中,东莞朝着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新目标一路前行……
加快转型升级
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顺应新常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为创建生态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创建生态市的重要内容;反过来亦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是广东转型升级的探路先锋,是打赢转型升级这场硬仗的主力军。 2009年以来,东莞经济增速连续4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2012年第一季度,东莞经济增速在全省垫底,着实让这个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四的城市“吃惊”不小。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外界的质疑,东莞市委、市政府咬定青山不动摇,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推动高水平的崛起,并将生态市建设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以“三重”建设为引领,大力培育发展低碳、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市三分之二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形态转变,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增至7家,超50亿元企业增至33家。环保部门通过细化重点项目信息库管理,积极推行“立项-建设-运营”模式,全过程提供环保咨询和指导服务,全力保障这些省、市重大项目的建设。2014年全市164项省市重大项目、68项投改试点项目,分别完成环评审批144项和40项。
另一方面,发挥环保倒逼机制、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淘汰污染产能、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构建高产高效与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严格落实“三个不批”,即采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项目不批;位于东江流域等敏感区域的重污染项目不批;已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不批。2009年以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但东莞坚持不为追求速度而随意上马项目,共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产业政策的项目3802项,累计淘汰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污染企业646家。加快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入园,大力推行集中供热、供气等集约资源利用方式,推动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的生态化建设和生态化改造。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累计完成投资约24.0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63%。其中,麻涌、沙田、长安、虎门、常平、大朗基地已基本建成,具备接纳企业搬迁入园条件,基地内企业总数达142家。
以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为示范,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2014年10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位于该市西北部,是东江北干流和南支流流经区域,包括10个镇街和虎门港,总面积51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0%。这里原是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在维护全市生态系统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不但经济滞后于其它地区,民生较为薄弱,而且污染严重,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占全市的60%。针对水乡地区的特点和现状,东莞决定把整个片区作为示范和试点,积极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着力把水乡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市新的重要增长极,使水乡地区不仅成为东莞的水乡,而且成为珠三角的水乡、广东的水乡乃至全国的水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实施重大招商项目统筹布局,严控土地无序开发利用。2014年环保部门一方面以监管执法为主、财政奖励为辅的手段,在区域内开展“两高一低”企业整治和退出的攻坚战;另一方面对175项水乡地区统筹建设项目提供环保咨询服务,提前介入,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凸显山水特色
建设宜居宜业家园
大自然良好的馈赠,为东莞生态市创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保护这里的青山绿水,建设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正是东莞生态市创建的最大目标和最大亮点。
走进东莞,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翠绿总是随处可见,一改不少外地人对这座“世界工厂”的印象。一个个绿化广场宛如绿宝石镶嵌在城镇中央,一个个森林公园犹如绿色屏障保护着城市,再加上延绵东江边的绿道串联起城市的绿色纽带,蓝天白云下,“东莞绿”正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色彩。
谈及自己的城市,除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本地人更津津乐道东莞的环境,这里有山有水有湖有海。便利的交通位置、良好的生态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建设美好家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工业闻名的东莞,却在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先后获得2005年、2010、2011年度冠军。东莞能蝉联冠军且三次夺冠,森林公园是张“王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60195.1公顷,有林地面积58367.3公顷,森林覆盖率37.1%。
在广东民间,东莞森林公园远近闻名,且森林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据各森林公园管理处统计,每逢节假日,森林公园除了迎来本地游客,还会迎来深圳、惠州、广州、中山、佛山等地的游客。在东莞,选择在周末一家人去森林公园登山健身、户外休闲更是成为一种低碳的生活时尚。
东莞市提出了“2015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并喊出了“建设生态之城、品质之城、幸福之城”的口号,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根据《东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2020年,东莞全市将建成20个森林公园、20个湿地公园和200个森林家园,实现多数市民出行500米见休闲绿地的愿望。
不仅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地处岭南水乡、境内水网纵横的东莞还要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2014年1月2日,东莞市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动员会议召开,东莞市长袁宝成在会上指出,东莞水道水系发达,水文章大有可做,东莞将为水资源注入水文化,努力让东莞“显山露水”,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东莞的乡愁。
会议特别强调,要让市民感受到水的变化。首先要严格控制污染增量,最起码不要产生新的污染,同时污染存量逐渐整治消化,东莞的水文章才有得可做。建立“河长制”,由污染河流区域内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加强对河涌整治的绩效考核。“要加速治理水污染,关键要让市民感受到水的改善,每年都有一点新变化。”
构建六大体系
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2016年,东莞力争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市;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向环境保护部申报验收。
2013年9月18日,东莞市委、市政府召开“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会议”,印发实施《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吹响创建国家生态市号角。
按照路线图,至2016年,东莞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创建成为广东省生态市;至2017年,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向环境保护部申报验收;至2020年,全面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安全格局,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培育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奠定基础。为实现创建生态市目标,东莞将着手构建六大体系,不断巩固已有成果,持续优化相应指标。
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已经明确,2014年东莞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推动全市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
――全市统筹,部门联合,共同推进创建工作。2014年2月,市创建国家生态市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确定2014年要重点推进119项工作任务并分解到各镇区、各相关部门。这些工作任务同时被确定为东莞市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重点,作为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
――改革创新,建章立制,不断提高创建水平。环保局牵头联合发改、经信等14个部门,制定实施了《东莞市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4-2017)》,部署推进27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全市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要求。其中,《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全面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8个方面共49项改革和强化管理措施,明确未来4年全市环保领域改革创新的方向和要求。2014年重点推进了25项改革事项,包括推动设立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开展服务型环保监管、开展社会化监测试点等多项工作,环保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国家及省、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为指导,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树立健康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培育健康文化,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行动,创建全民健康环境,打造健康型社会,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人民群众成为活动主体,形成人人注重健康、人人追求健康的浓厚氛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把创建“健康城市”活动作为民心工程,紧紧围绕全民健康来开展,真正让全县人民身心受益。三是坚持立足实际、注重特色。从与广大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关键环节和具体问题抓起,深入开展针对性、操作性、现实性强的活动,充分体现群众意愿,体现地域特色。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兼顾城乡人群的实际特点和不同需求,统筹安排实施,逐步缩小城乡健康距离,形成城乡联动,共促共进共享的居民健康发展格局。五是坚持开放创新、全面提高。加强交流,引进先进的健康理念、健康行为模式,全面提高健康水平。
二、活动目标和主要指标
通过5年的努力,到年,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全县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健康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指标为:
(一)健康环境指标
1.环保指标:全年二级及二级以上天数(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0%;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2.绿化指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进一步提高。
(二)健康服务指标
1.县、乡(街道)、村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服务能力达到B级,具备职业卫生监测、评价服务资质;
3.建立比较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形成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网络;
4.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
5.城乡社区有较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
6.建立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7.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
(三)健康人群指标
1.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左右;
2.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继续下降;
3.慢性病防治知识人群知晓率、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率、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
4.人群吸烟率明显降低;
5.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6.居民保持中等以上强度运动的比例、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大幅度提高。
三、主要任务
实施六大工程、25个重点项目。
(一)健康教育工程
1.健康教育进家庭项目,向每户居民免费发放《居民健康指南》,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营养膳食、居民健康素养等内容。(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负责)
2.健康教育进校园项目。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学校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橱窗,开展健康知识竞赛、有奖征文、阳光体育运动、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追求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的健康氛围。(县教育局、县卫生局负责)
3.健康教育进医院项目。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引导活动。医学专家面向社会举办健康知识、卫生救护讲座,提高目标人群对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县卫生局负责)
4.健康教育宣传项目。各乡村、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举行讲座。(县卫生局负责)
5.媒体健康宣传项目。在媒体开设创建“健康城市”活动专栏,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在县广播电视台播放健康知识公益广告片,开办健康知识大讲座;开设“就医指南”、“健康讲坛”等专栏,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宣传活动,扩大健康教育引导覆盖面。(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负责)
6.禁烟、控烟项目。从在校生和青少年抓起,广泛开展禁烟、控烟干预活动,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广大烟民禁烟、控烟自律意识;大力实施“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餐馆”、“无烟家庭”等创建活动,在禁烟场所设置专门吸烟区。人群吸烟率在现有基础上逐年递减。(县爱委会、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负责)
(二)健康服务工程
1.居民健康信息管理项目。为每人制定一个健康计划、建立一个电子健康档案。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到年为全部城乡居民建立起健康档案。每年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科学分析和全面掌握健康现状。调查数据录入微机数据库,撰写和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报告。进一步强化政府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计生局负责)
2.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建设任务。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筑20—30分钟的医疗服务圈。支持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个标准的卫生室,一个能看病的医生,建立起基本药物的保障机制,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基本实现一般疾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建立完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县级医院的紧急救援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实现科学化管理。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制定居民慢性病报销办法,引导居民到社区看病就医,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县卫生局、县人社局负责)
3.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保障项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通过对口支援、定向培养、转岗培训、在职教育、社会招聘等多种途径力争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县发改局、县卫生局、县人社局、县教育局负责)
4.慢性病干预项目。开展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干预措施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等活动。(县卫生局负责)
5.职业相关疾病防治项目。对工矿企业管理者和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做好有毒有害岗位工人的体检和健康培训工作。职工健康体检率、建档率逐步提高。(县卫生局、县人社局负责)
6.精神卫生项目。深入学校、企业、社区,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及时心理咨询,实施早期干预策略,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恐惧、愤怒和成瘾等异常心理行为,引导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加快精神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建设功能比较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县卫生局、县教育局负责)
(三)健康饮食工程
1.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项目。对所有食品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相对集中食品加工作坊、销售企业、餐饮(集体食堂)单位、仓储场所进行全面集中彻底清查,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实行“五个一批”,即关闭取缔一批、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派监督员入驻企业监控一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工商局负责)
2.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机制、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机制、食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六个机制;在药品安全方面,建立药品安全质量保证机制、药品安全检测预警机制、药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药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药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等五个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质监局负责)
3.放心饮水项目。加强城乡居民生活饮水卫生安全监测,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监测机制。集中式供水单位建档率达100%。(县卫生局、县水务局负责)
4.安全饮食项目。以治理抗生素、雌激素、农兽药残留超标为重点,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饮品、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检测,倡导食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食品经营单位的管理。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办法,A、B等级餐饮单位逐年提高。(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负责)
5.平衡膳食促进项目。倡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实现“吃动两平衡”。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倡导食用低钠盐、植物油。倡导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对盐油实行总量控制、总量递减。倡导适量饮酒不过量,文明饮酒不劝酒,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控制能力。为全县每户家庭免费发放一把定量盐勺和定量油杯,发放控盐、控油、控体重和酗酒有害健康的宣传材料。(县财政局、县卫生局负责)
(四)健康信息服务工程
1.医药卫生信息化项目。加快以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为重点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卫生行政管理水平。突出抓好居民就医“一卡通”,为每个人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县人社局、县卫生局负责)
2.医院信息化项目。积极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广患者满意度电子评价系统,加快远程诊疗服务系统建设。(县卫生局、县人社局负责)
(五)健康文体工程
1.全民健身项目。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切实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加快城市社区、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年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明显提高。倡导累加式、镶嵌式等多种形式的运动方式和工间操,在公共休闲和锻炼场所设置体育运动量的标识。(县教育局、县文广新体局负责)
2.文化活动项目。每个乡镇、农村和社区都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普及到每一个社区、乡镇和农村。创作健康教育剧目,定期举办农民秧歌大赛、社区居民歌咏大赛、中、小学生街舞、健身操比赛、国际标准大赛和交谊舞大赛等活动。(县文广新体局、县教育局负责)
3.民间组织健康促进项目。以现有各种类舞蹈、歌唱等群众健身团体为依托,发展一批新的有益健康的疾病康复类社团、健身中心、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全县民间健康、文体活动组织覆盖更多人口。(县民政局、县教育局负责)
(六)健康环境工程
1.碧水蓝天项目。以我县节能减排、企业治污减排、饮用水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攻坚行动等专项行为重点,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改善我县城乡大气、水环境质量,使环境、绿化等主要指标达到环保目标要求。积极推广利用天然气等清洁和准清洁能源技术,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普及,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9.1%以上,管道燃气使用率达到83%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县环保局、县住建局负责)
2.厕所改造项目。大力推行“三格式”、“双翁式”、“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县卫生局、县农业局负责)
3.除害灭病项目。全县城乡每年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卫生整治和“消杀”行动,将蚊、蝇、鼠、蟑螂等虫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有效控制各类传染病和虫媒疾病的发生。(县爱委会、县卫生局负责)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年6月-年8月):制定方案。根据市《实施方案》,制定我县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年9月-年12月):组织实施。全面启动实施创建“健康城市”活动,年12月底前,六大工程、25个重点项目实现阶段性目标。推选出一批样板项目、精品项目、特色项目,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阶段(年1月-年):深化成果。巩固和深化前阶段活动成果。推广先进健康模式,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的长效机制,推进此项工作持续向更深层次迈进,实现五年活动目标。
五、组织实施
(一)开展创建“健康城市”活动由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县医改办会同卫生、财政、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对开展创建“健康城市”活动实施具体指导。
(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对本部门开展“健康城市”活动作出相应部署,相应开展“健康县(单位、乡镇、村)”活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把“创绿”工作当成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对照庐江县“绿色学校”创建测评细则,认真及时制定创建计划和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并将创建与学校品质定位、课堂教学、文娱活动、未来发展规划等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将我校创建工作具体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注重宣传力度
1.学校一贯重视环保工作,由校长亲任组长,各部门具体分工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2.利用晨会、班会课、黑板报、宣传窗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绿色学校”的内涵,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各项有益的环保活动。
3.学校把教师参与环保教育的情况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之一。
4.注重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环境教育的有关资料,课堂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二、规范有序,开展环境教育
1.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环境教育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了《庐江县同大镇修德小学绿色学校创建计划》、《同大镇修德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我们开展环境教育的努力方向。
(2)各项环境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学校对各项教育活动进行详细讲解,并制定了各活动的相关评估方案,把这些活动落实到班级管理中去。
2.渗透环境教育,丰富校园生活。
(1)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地上好环保主题班会课。
(3)每个学期进行环保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
(4)每个班级每学期刊出1至2期环保知识的黑板报。
(5)每个班级负责刊出一期环保手抄报,并分发给其他班级阅读。
(6)每学期开展一次拟撰并设计制作绿化标语警示牌比赛。
(7)每学期进行2至3期的环保宣传图片展。
(8)每学期进行一次环境征文比赛。
(9)每学期举行一次环保知识竞赛。
3.注重学生参与,引导自我管理
环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面比较广,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成效,我校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环境教育的管理。以少先队中、小队长为核心各班级班干部积极配合,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如教室卫生管理组、卫生责任区及绿化带评分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组等。学校还设立各种环保小组,如环保兴趣小组、环保小卫士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1)开展美化、优化校园环境的日常活动。学校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把环境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将校园划分为各班级的绿化区、卫生区,以班为单位实施卫生绿化监管,教室卫生定期检查,作为文明班评比的内容。 学校制定详实的“爱国卫生运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爱卫活动周”、“爱卫活动月”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让花草与我们一块成长”活动。
(2)结合环保纪念日及一些公共假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每年结合“3.12植树节”、“4.22世界地球日”、“4.30 世界无烟日”、 “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日,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专题墙报、读书活动、专题讨论、提环保建议、绘制环保宣传画、征集环保宣传语、观看宣传片、社会调查、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现代意识。
(3)结合“艺术节”、“科技节”开展特色活动。每年一次的“艺术节”和“科技节”,精心设计比赛项目和各项活动,寓环境教育于活动中。如:环保手抄报、绘画评比、生活废物再创造等等。
三、存在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在经绿色学校的创建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此不足之处:
1.在“绿色学校”档案建设上,平时对一些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不够。
2.在环境教育的研究上力度不够。
一、突出治污减排,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任务目标
去年底,经上级考核认定,全年共实现cod净削减量为8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95%,列潍坊市各县市区第一;实现so2净削减量为1400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40%,超额完成责任目标。在已建成银河、舜河两大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0.6万吨的基础上,分别扩建二期工程,辛兴镇建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去年共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5万吨。新建设的4处乡镇污水处理厂,相州、林家村、舜王已破土动工,*土地调整和地质勘查已到位并完成工程招标。这4处污水处理厂将在今年11月建成运行。密州、龙都、贾悦、皇华4处乡镇(街道)通过铺设排污管网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等8家热电企业全部建成炉后脱硫治理工程,并安装在线监控与省市联网,实现全程监控。大力推行集中供热,对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800余台锅炉等进行取缔。
二、严格执法,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去年以来,先后组织环保、城管、市政、水利、建设、畜牧等部门4次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潍河、扶淇河、涓河、铁沟河的53个入河排放口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复查,对16个雨污混流排放口落实了部门整改责任制。去年7月份,组织七部门联合对市区饮用水源地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莎沟水库、引涓干渠周边的工业企业、养殖户、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了《诸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将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到乡镇(街办)部门,明确了整改时限。同时全面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监测,对潍河的枳沟、九台、古县等断面严密监控,对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口和古县断面的监测,达到每天一次,确保污水处理厂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
二是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按照省级环保部门关于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河流监管的“四个办法”的要求,对新星纸业、兴贸玉米、润生淀粉、金安热电、恒阳热电、泰盛化工、良丰化学7家国控、省控企业每月监察不少于4次,对10家潍坊市控企业进行旬查,对全市69家重点企业本着从严从细、不留死角的原则,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监察频次,发现问题,依法处理。去年以来,共开展环保专项行动8次,对13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罚,罚款79万元,对23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严格按照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对土小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在去年排查和取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防止反弹。全年共排查土小企业20家,对死灰复燃的5家小电镀厂采取断电措施予以取缔。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行使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所有项目都进行了现场勘察,去年以来,共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248件,环保验收20件。
三是加强在线监测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实施的“三级五大网络”要求,在环保局建成了“环境监控中心”,对10家水污染治理设施和7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控。目前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并入“三级五大网络”,使在线监测设备与省、市联网,实行在线监测、远程控制,环保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抓好综合整治,生态市建设突破实质性进展
一是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农工办、环保、发改、农业、林业、规划、市政、城管、卫生、水利、财政、国土、经贸、畜牧、广播电台、统计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准,统筹整治农村“脏、乱、差”。按照“三清”(清理粪便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的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定了“村集、乡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办法。在进一步提升城市两大水厂运营质量安全的同时,抓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扫尾和提升改造,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以水土保持、退耕还林为重点,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加强了对全市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二是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创建“生态市”的决定,加强创模工作。目前,在创模考核指标的32大项指标中,已有26项达标,向国家环保部报送创模申请的相关材料已经定稿,正在编制创建规划。积极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工作。去年以来,皇华镇已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辛兴正在实施创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辛兴、贾悦、*、林家村、枳沟、桃林6处乡镇已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建成9个绿色社区、5处绿色学校。
一、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重落实,注重管理抓机制
加强生态街道建设是提升街道品位、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推动四个文明建设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顺利推进生态街道创建工作,街道结合上级部门生态建设要求,科学设置生态建设标准,出台工作方案,并紧紧围绕既定工作方针,全面构筑起生态建设工作的网络框架,为创建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资金保障。
1、建立组织,完善机制。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分管农业、城建、社会事务副主任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机关各部门资源,组织精干力量,设立了工作办公室,制定了生态街道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办公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措施,领导小组再按照汇报内容在街道班子会议上进行研究和协调,做到人员、物资、精力三到位,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按阶段、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从而使整体创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2、广泛动员,加强宣传。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利用各种载体,努力营造并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一方面,在街道主要路段通过公益墙绘,大力宣传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工作,有效开展创建省级生态街道的宣教工作。另一方面向各行政村、社区等有关单位下发系列宣传标语,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意义和价值的宣传,切实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3、加大投入,专款专用。建立财政投入机制,街道财政每年都会安排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并实施了街道卫生设施建设补助办法、绿化补助办法等政策措施。近两年来,街道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切实保障了污水治理、卫生保洁、节能减排、生态绿化等生态工程的顺利推进。
4、科学规划,持续发展。鉴于我街道面临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现状,我街道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高站位、谋长远、出精品”的思路,编制出一系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城乡建设规划,有力地促进了街道城建可持续发展。委托大学编制完成《街道生态建设规划》,并于七月份完成省级生态街道创建材料申报工作,十月份完成了市级生态街道、五个生态村、两个绿色社区创建材料申报工作。
(二)完善功能抓建设,改善生态大环境
1、开展辖区畜禽整治工作。我街道经过前几年的拆迁、整治,已关闭大部分的畜禽养殖场。今年街道采取一次性补偿永久关闭的方式对外漕村三家和湾头一家养鸭户进行整治,整治面积6000平方米,鸭两万余只,支付补偿金70余万元。
2、大力推进“排污网”建设,不断改善水质。完成工业区二期污水管道项目,这是在一期兴甬路排污管道工程基础上的提升,将工业区排污接入329国道污水干管,排至北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进一步做好河东村排污管道改造工程,将村民排污直接接入下水道,再接入世纪大道污水总管。
3、开展清水河道整治工程。今年以来完成黄龙河整治650米,投资60万元,畈里塘河整治2100米,投资200万元;夏家河整治1500米,投资100万元,均已通过竣工验收。
4、建设新型村民居住社区,打造园林式小区。以村民联建房和安置小区建设为契机,在提高村民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几年来,已建成村民联建房12万平方米,已经竣工交付的柏树桥村民安置小区6万余平方米。一方面,在村民居住小区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轻质砖、节能型路灯等环保材料,并对每个居住小区建立了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或是把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排污大管网,解决了以往粗放排污模式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除此之外,对每个新建的村民居住小区设计了绿化园林景观,且绿化率都在30%以上。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助和宣传教育,引导搬入新居的居民使用太阳能电器和节能灯,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5、努力打造“绿网”,提高绿地面积。以街区绿化和农村绿化为重点,分类建设,加强街区绿化建设,增加村庄绿化面积,有效改善了街区生态和人居环境。街道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海运园配套道路绿化3亩、柏树桥安置小区绿化10亩、河西村绿化6亩、孔浦村绿化3亩、永红2、3#地块安置小区绿化26亩、329国道沿线绿化10亩,湾头景观绿化70亩、永红村木场围墙修补以及绿化种植,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年度平原绿化任务,大大改善了街道人居环境,为生态街道创建打好基础。街区内铁路、主要公路两侧全部种植了绿化带,大大增加了街区绿量。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
6、着力完善“垃圾网”,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近两年来,街道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保洁。在全区范围内率先购买三辆环保垃圾清运车,投资18万元,该清运车可减少二次污染,降低劳动强度,彻底解决了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滴、漏、洒现象;新建垃圾房20座,维修垃圾房137座,维修公厕86座,总投资约140万元。在全街道范围内实施垃圾桶装化,主要道路实行16小时动态循环保洁。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同时,引进市场保洁机制。建成区保洁、各行政村与保洁公司签订保洁合同,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加强对卫生保洁的管理。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7、积极编制治理方案。按照《省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已编制完成上海聚波城北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设计方案,现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已经开始实施改造相关设施设备。
8、开展清洁空气行动,优化城区能源结构。配合完成了市元光家禽制品加工场、市建筑安装集团总公司构件公司、鑫宝木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市甬新洗涤厂、康尔绿色日用品有限公司、市干祥根米面加工店、广天构件股份有限公司、市元光家禽制品加工场、迪赛花园酒店等10家企业的蒸汽锅炉淘汰整治工作,完成了区环保区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街道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开始,湾头、北高教项目、轻轨二号线、梅堰路以及屠家沿、地洋漕五个区块相继拆迁,涉及8个行政村。受街道拆迁地块的影响,街道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幅减少,难以达到生态街道建设的考核指标。
2、我街道属于城市建成区范围,但卫生保洁、绿化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均由我街道自行承担,由于大多数村农居混杂,且外来人员居住相对集中,所以街道一些环保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生态建设的要求。
3、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众多,破烂王、茶水房屡整不改,给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三、明年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组织机制,加大生态区建设宣传力度,使生态区建设家喻户晓。
2、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在有条件的村实施污水管道改造;完成区下达的平原绿化指标120亩(朱家安置小区绿化、海运园地块绿化、湾头景观绿化、村庄零星绿化等)。
一、指导思想
认以“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为主题,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行业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带动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文明交通和绿色出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利用2021—2022年两年时间,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服务体系以及管理机制,在行业内部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无私奉献,不断完善规范客货运输经营行为,提高队伍文明服务整体素质,带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文明绿色出行,进一步树行业文明新风,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道路运输发展中心,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完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一是加快城际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通公路为基础,民航有效衔接的多层次、高效便捷的城际客运网络。在成渝城市群、成都平原都市圈内利用高铁、城际铁路等构建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加快退出跨省800公里以上的道路客运班线,优化城际客运供给方式,提升服务品质。二是提升现代化客运服务水平。完善客运产品体系,创新空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客运产品,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优势互补。优化进出站流程,推进铁路、长途客运旅客进站安检及身份查验流程标准化,提高进出站效率。三是推进实施旅客联程联运。加强和完善铁路、道路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及管理。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规划、同步建设、协调运营、协调管理,引导推进立体换乘、同台换乘。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客运等运营时间的匹配衔接。加快实施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推动中转换乘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导向标识标准化。完善旅客联程联运票价优惠政策和多人套票优惠政策,引导公众和家庭出行选择集约化运输方式。
(二)大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一是提高公交供给能力。加快推进通勤主导方向上的公共交通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枢纽、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众出行规律和客流特征分析,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降低乘客全程出行时间。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多种方式网络的融合衔接,提高换乘效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将公交线网向郊区、全域及毗邻城市(镇)延伸,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优先在城市中心城区及交通密集区域形成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加大对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行为的执法力度。积极推行公交信号优先,全面推进公交智能化系统建设。优化地面公交站点设置,提高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比例。因地制宜允许单行线道路上公交车双向通行。三是改善公众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空调车辆和清洁能源车辆的比例,提高无障碍城市公交车辆更新比例。推广电子站牌、手机APP等信息化设施产品,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公交车实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服务。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推广普及闪付、虚拟卡支付、手机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推进实施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鼓励运输企业积极拓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等多样化公交服务。建立与出行服务质量挂钩的价格制度。
(三)促进新业态融合发展。鼓励运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引导巡游车通过电信、互联网等方式提供电召服务,减少车辆空驶。加快推进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鼓励汽车租赁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机场、车站等客运枢纽发展“落地租车”服务,促进分时租赁创新规范发展。
(四)推进绿色车辆规模化应用。以实施新增更新节能和新能源车辆为突破口,在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分时租赁、进一步加大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车辆。
(五)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结合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深入机关、社区、校园、企业和乡村等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积极倡导公务出行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推进将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优先纳入工会会员普惠制服务。制作绿色出行公益广告,弘扬传播绿色出行正能量,让低碳交通成为时尚,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
五、创建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又是赢得广大市民信赖的民心工程。局属各单位和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大对文明绿色交通活动的投入,确保绿色出行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二)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按照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责任到人、到岗;要结合单位内部管理工作,采取全面检查和抽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等方式进行考评,确保把文明创建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