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

第1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投资主体对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缺乏了解,投资行为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不仅浪费了投资资源,而且对环境和能源造成较大压力,不利于投资结构优化。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投资政策说明会等形式,做好国家投资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投资主体把握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

做好项目论证和审核批复工作。按照项目建设程序,项目建设之前要进行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对项目建设地点、市场前景、投资效益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等进行论证分析。从县市情况看,有些项目前期工作过于简单化,项目仓促上马和缺乏市场论证的现象比较严重。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较少环境污染,我们将会同县市区,严把项目审核关,对投资较大的项目聘请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努力从源头上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多渠道融通建设资金。一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载体,力争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二是激活民间投资。落实上级政策,放宽投资领域,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吸引民间投资参股企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合理用好我市300多亿民间资金。三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研究好国家政策资金投向,及早动手,筛选项目,落实各项配套条件,确保资金争取的把握性。四是积极推进直接融资。按照企业上市规划的目标,力争企业上市有大的突破。

第2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 规模以下 固定资产投资 统计

一、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将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列入统计对象。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总投资小于500万元的投资(不含没有登记注册的农户等投资)项目,一般包括:(1)城镇、农村5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2)单纯装修装饰投资;(3)大修理性质的支出;(4)单纯的旧房屋和旧设备购置支出;(5)单纯的土地拆迁补偿费;(6)土地平整开发项目;(7)500万元以下的单纯设备购置项目,单份固定资产购置合同金额达到500万元投资起点才能上报,不允许打捆上报。

规模以下投资虽然单位价值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但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不可轻视。假如投资额的大小非常分散,且呈正态分布,则规模以下投资项目平均额应为250万元,如果投资项目的数量按单项投资金额的大小呈正金字塔式分布,即投资金额越小,投资项目数越多,用第1个四分位代表平均投资额,也应达到125万元。而根据我们对欠发达地区江苏省盐城市的初步调查,在乡镇以下投资项目中,规模以下已建成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以上,而中西部落后地区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因此,无论是投资价值总量还是对社会经济特别是县以下地方经济的影响(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规模以下投资都必须纳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对象。

(二)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价值下限。在明确规模以下投资项目统计价值上限(500万元)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界定其价值下限。现行统计制度是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统计的。投资项目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所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投资单位。一般以投资单位或独立工程作为一个投资项目。也就是说,一个投资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单项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内单项固定资产的价值之和应小于或等于投资项目的总价值。本项目试图将单项固定资产统计价值下限界定与会计标准界定一致。凡投资项目中符合会计界定的固定资产,都应纳入规模以下投资统计范围。这一界定不仅与现行统计制度按项目投资统计不矛盾,而且可通过会计资料获取有价值的统计资料,从而降低统计工作量,并发挥会计与统计结合的监督作用。

(三)降低统计调查的工作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第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实务中,对于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如果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因此,相对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而言,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对象更不固定,行业门类更多,分布范围更广,各投资单位的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如采用现行统计制度的调查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准确性差,因此,必须探索一条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新路。

二、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重新寻求规模以下投资数据来源,降低数据采集难度,提高规模以下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实现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方法转变。

(二)设计原则。(1)遵循“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让调查对象容易填报,填报数据有据可依、有据可查。(2)遵循与会计制度相结合的原则。会计制度是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固定资产已形成科学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完全能够满足规模以下投资统计的价值统计要求。(3)遵循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县以下地方政府管理需要的原则。

三、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制度设计

(一)调查对象。将规模以下投资统计对象转变为法人单位,调查对象包括规模以下工业、资质外建筑业、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小微服务业法人单位。有完备会计账簿的法人单位规模以下投资价值实行全面统计,而建设规模及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等建立抽样调查制度。

为减轻企业负担,制定企业“一张表”制度,这可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和减轻企业的负担。以企业基本单位调查表为基础,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指标体现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账户上,无论哪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指标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就能实现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不重不漏”,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量。财务与统计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检验、纠正和弥补,一条线到底,一张表通用,各相关部门在一个载体(报表)上摘取本部门所需的项目投资信息,实现会计核算与项目统计的有机结合,做到报表填报统一、项目口径统一、数据上报统一。

(二)调查内容。设立“规模以下投资情况表”(见下表)。

(三)编制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编制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调查指标来自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原价”、“土地使用权”等科目。

财务支出法下投资额=“在建工程”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购置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器具”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土地使用权”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购置旧设备及工器具”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财务支出法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建造、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费用支出。

在建工程:是指调查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该指标根据会计“在建工程”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全部支出金额。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购置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器具:是指不必固定在一定位置或支架上就可以使用的各种设备,如电焊机、叉车、汽车、机车、飞机、船舶以及生产上流动使用的空压机、泵等。工具、器具指具有独立用途的各种生产用具、工作工具和仪器、办公及生活用家具、器具等。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中相关明细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购置旧设备及工器具:是指从外单位(或个人)购入的已经使用过的设备、工器具所发生的支出。该指标根据会计“固定资产”科目中相关明细科目填报年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年借方累计发生额。

第3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审计障碍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投资审计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且该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投资审计时,应强调审计内容的与时俱进,分析其因时间的变迁而改变,这时的审计内容陈旧且浅显,会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强调的是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全面监督投资项目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其主要是开工前的合法性审计和建设中的监督审计,再是建设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审计,工程竣工之后的效益性审计。往往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效益实现周期较长,这时就应展开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这是国家发展的需求,亦可促使企业资金利用率提升。审计工作应强调全方位展开,强调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审计,还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展开效益审计,从而强化项目管理,以便提升投资效益,加深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范围小,且力度缺失。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并未强调审计机构的重要性,且其监管权力非常分散,这时的审计监督力自身极具限制性;且审计人才知识结构不完善,能力缺失。往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涉及内容极多,复合性知识是审计人员必不可少的,不过此类人才较少,审计结构亦不注重此类人才的培养与积累;审计工作不系统,其间存在的问题很难搞清原因。审计工作中的任何漏洞都极易使得系统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投资经济性及其效率和效果;计算机审计亦是十分匮乏,效率偏低。电算化审计十分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缺失,审计成本偏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完善对策

(一)增强审计经费投入

应不断加大审计经费投入,以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开展,还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渗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阶段,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工作充分结合,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基于施工图预算展开事前审计,基于经济合理性展开事中审计,基于项目结算展开事后审计。全方位审查项目招投标工作,严格预防其间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且应对项目建设之前的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合同订立等进行全面审计,务必做到事前预防。

(二)增大审计人员培养及人才引进

要不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展开各种培训,引导审计人员学习财务知识,使其更加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与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可以相应的手段来激励和引导审计人员自学,以便提升其学历水平;让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置于不同岗位进行锻炼,使其能够了解各种业务流程,习得所需的技能,让投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得许多隐性知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持续深化。加强人才引进,可于人才市场中引进各种复合型人才,亦可培养工程造价师或是计算机人员等,均可将其引进审计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时,工作小组中的人员则可技能互补、知识互补,从而充分提升组织运转效率。

(三)增强领导重视度

未来的审计工作一定是基于计算机而实现的,这时就应加快设计信息化建设,促进计算机审计技术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应用,加强硬件配置,且大力推广审计软件,使得审计人员以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大量数据,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整理,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及其准确性,且不断扩大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范围,加强审计人员对相关软件的掌握程度。要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以便及时获得各类数据信息,且展开详细的动态投资分析,再对其进行严格的复核,要合理降低运行成本,将审计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水平,这也说明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简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并探讨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完善对策,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单位:山西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

参考文献:

[1]江松.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3):65-66.:

第4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贵州省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一、前言

国民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增长,投资是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突出的数量和品种优势。近年来,贵州省建设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重点投资交通、水利和能源等领域项目,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其经济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和探索贵州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对优化贵州省经济结构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兴黔富民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90―2009年数据,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运用协整理论,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对贵州省GDP在长期和短期内的影响。

二、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主要选取了两个变量:1990―2009年贵州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相应年份的GDP。众所周知,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而固定资产投资是反映该国家或地区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总量的一个指标,它能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的建造和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数据产生的影响,将所得数据以1978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基准计算,得到调整后的数据。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降低数据的波动程度,先将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两个序列取对数,分别记为lng和lni,将lng和lni差分后的序列分别记为■lng和■lni。 文章中的数据来自1993―201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二)协整分析

1、序列平稳性检验

分别对序列lng和lni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运用SAS统计软件,其输出结果表明三种类型单位根检验的ADF统计量的p值均较大,因此可以认为贵州省实际GDP对数序列{lng}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数序列{lni}为非平稳序列。贵州省实际GDP对数序列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数序列均为2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

单整检验表明序列lg和li都是2阶单整序列,在建立协整模型前,先对序列lg和li进行协整检验,即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平稳。用基于Engle和Granger的回归残差EG两步法协整检验,检验其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如果残差平稳,则两序列具有协整关系。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贵州省实际GDP对数序列{lng}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数序列{lni}构造回归模型如下:

lngt=2.7216+0.60983lnit+εt

实证检验得出其残差序列为类型1(即零均值)1阶单整的结果(约为99.8%的置信水平)。于是证明了序列lng和lni确实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不会产生虚假回归问题。

3、拟合协整回归模型

上述模型即为协整回归模型。

lngt=2.7216+0.60983lnit+εt

t=(22.22)(22.53)(模型1)

R2=0.9657R2=0.9638F=507.41

模型各个变量参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模型F检验的P值小于0.0001,通过检验。且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657)和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638)都很高。

模型1揭示了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投资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社会总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长期产出水平的快速增长。lnit当期系数0.60983,表示从长期来看,贵州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实际GDP将增加0.6098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可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对消GDP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很大。

4、拟合误差修正模型

为了定量的测量GDP当期波动受固定资产投资当期波动和上期误差的影响,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即ECM模型),模型结构为:

来解释序列的短期波动关系。带入实证数据得到ECM模型口径为:

t=(8.31)(-1.33)(模型2)

R2=0.8095R2=0.7871F=36.12

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水平下,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固定资产投资的当期波动和上期误差对GDP的当期波动有显著性影响。方程检验结果显示,F统计量的值为36.12,对应的P值非常小,整个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可绝系数R2也较高为0.8095,说明模型解释的信息量达80.95%。

误差修正模型(即模型2)揭示了贵州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实际GDP的短期波动特征。本期GDP主要受本期投资的影响,本期固定资产投资变化1%,引起本期GDP同向变化0.55655%。除了当期投资的影响外,GDP还受上期误差的影响。模型2中误差修正系数为-0.14581,表示误差修正项对当期波动的修正力度,单位协整比例为-0.14581。即当上期真实GDP比估计的大,这种误差反馈回来,会导致下期GDP适当压缩。

三、结论

(一)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近10年,贵州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到GDP的一半以上,2009年甚至超过60%。投资间接引起的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乘数效应”虽然目前还不能对其进行数量上的测算,但投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因此投资从需求角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公式计算出的投资贡献率所显现的大一些。

(二)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实际GDP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性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GDP的主要成分,在没有产生乘数作用之前,投资可直接转化形成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成为当期GDP的一部分,直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投资增加使生产能力及社会有效需求相应增加,促进了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刘金全.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2(1)

②龚曙明.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相互动态决定的实证研究.经济纵横,2007(5)

③De Long J B.Summers L H.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6):445―502.

第5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经济增长,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灰色关联度

通讯作者与地址:邱福林,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08政府经济学,430079

联系方式:、qqlin8354@yahoo.com.cn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科研、财政支农、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农村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但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AIFS)与农业经济增长(AEG)关系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规范研究上。倪心一通过对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国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比,得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农业固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应具有的规模水平。雷锡禄等从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历程指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指明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战略。国外的农业发展史也表明增加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倾斜。通过绘制1985—2008年全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散点图(因篇幅大,省略),可以发现,随着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农业经济也随之不断增长,但两者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和因果关系呢?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两者关系做实证研究能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对促进农业发展而言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分别选取全国农林牧渔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农林牧渔经济总量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指标,基于1985—2008年的数据并建立时间序列。全部数据来源于相关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了避免数据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影响,对所有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并分别用LAIFS和LAEG来表示取自然对数后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

研究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需建立两者的回归方程。为防止回归方程出现伪回归现象,需要先做协整检验,以保证方程的有效性。而在分析两者是否具有

协整关系之前,首先要进行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只有序列是同阶单整的平稳序列才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如果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则进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去除残差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以上检验分析将采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5.0来完成。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出两者的关联度。两个系统或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度量称为关联度,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它的分析过程一般包括如下过程:在原有数据基础上,计算关联系数,求关联度,而这些过程将采用灰色系统分析软件DPS9.50来完成。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的均值或自协方差函数随着时间而改变,那么这个序列就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一般地,如果时间序列经过d次差分达到平稳,则称为d阶单整序列。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如果检验t统计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那么拒绝原假设,认为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反之,则认为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分别对序列LAIFS和LAEG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检验结果表明,序列LAIFS和LAEG在二阶差分后,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零假设,即为二阶单整序列,此时满足协整检验前提,说明两者可能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表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经济增长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

( c, t, k)

ADF统计量

临界值

1%

5%

10%

LAIFS

LAEG

(c,t,0)

(c,t,1)

(c,t,0)

(c,t,1)

(c,t,0)

(0,0,1)

-2.562954

-2.420803

-4.168030

-2.745512

-6.659964

-4.205198

-4.416345

-4.440739

-4.440739

-4.467895

-4.467895

-2.685718

-3.622033

-3.632896

-3.632896

-3.644963

-3.644963

-1.959071

-3.248592

-3.254671

-3.254671

-3.261452

第6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平稳性检验:调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因果检验

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导致其经济疲软,无论从持续的时间上、还是从衰退程度上都超过二战以来美国所发生的两次最大的经济衰退。这不仅影响了美国消费者需求,而且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混乱之中,中国的经济也充满迷雾――中国股市持续下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沿海地区有数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多个国家都纷纷推出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措施挽救经济、拯救市场。例如欧盟各国推出了总资产2万多亿欧元投资计划: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的政府投资计划。这使得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话题在新的经济背景下焕发了新生机。本文选取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FXI)作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解释变量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协整动态计量经济学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寻找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及短期效应,做出适当的模型修正,在模型中加入投资的滞后效应研究及GDP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更准确地对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一、模型建立理论依据

在用传统的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关系时,通常假定它们的时间序列都是稳定的,但在现实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都是不稳定的,用两个不稳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变量线性回归,不能全面反映两种之间长期变动的关系,仍然通过经典的因果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不能体现序列间的真实关系,没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试采用协整模型、VAIL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采集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研究,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包括生产总值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FIX。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选择1978―2007年数据,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在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前对各变量进行了对数处理,为简便处理后数据我们仍然记为GDP和FIX,其一阶差分变量分别记为DGDP、DFIX。

(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采用ADF检验对变量DGDP、DFIX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是DGDP、DFIX的单位根检验:

由表1可知在5%的水平上DGDP、DFIX都具有良好的平稳性。这就是说GDP和FIX均服从I(1)过程。

(三)协整检验

GDP、FIX均是一阶单整变量,按EG两步法做如下协整分析

回归并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用GDP对FIX作回归,结果为:

GDP=3.091+0.675*FIX

利用Eviews调整后的R=0.96说明拟合的非常好,常数项C与FIX通过了T和F检验,D.w.值较小,说明存在强的正自相关。加入适当的滞后项,得GDP与FIX的分布滞后模型:GDP=0.192+0.299*FIX+0.821*GDP(-1)―0.187*FIX(-1) (1)

(1.32) (5.81)

(19.89)

(-4.44)

加入滞后项后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D.w.=1.56不存在自相关性。F、T值都通过了检验。可初步认为GDP与FIX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然后对回归残差-e。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值为5,29在1%的水平通过了检验。可知GDP与F均是r(1,1)协整的。变量GDP与F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矫正,从而得到他们之间长期趋势及短期变化的规律性。方程(1)即为其长期变化的协整方程。

(四)建立ECM模型

以稳定的时间序列e为误差修正项ECM,可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由模型的参数可以看出此模型拟合DGDP=0.01+0.34*DFIX+O.68*DGDP(-1)―0.11*DFIX(-1)-0.31*ECM(c―1) (2)

10.59 9.25

3.46

-1.87

-2.04效果比较的好,误差修正项的系数通过了检验,检验模型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从意义上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解释。ECM系数为负,符合误差反向修正机制,说明误差项能对变量的短期波动起到修正的作用。

三、结论

由①式知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关于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约0.63,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生产总值增长0.625%。式中表明江苏省本期GDP的变化与上期GDP同向变动,同时上期固定资产投资与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反向变动,正是体现了投资与经济产出的相互影响。从②式分析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之间短期均衡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短期效应系数为0.339,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每变化1%。国内生产总值的当年增量相应变化约0.339%。由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与长期均衡值的差约有300%到调整,系数相对来讲比较有力,说明江苏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均衡机制。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能否继续保持对GDP的高贡献率,我们将进一步做相关研究。

第7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协整检验;VEC模型

1 文献综述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问题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快速稳定增长,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李其保、周勉之、孙栩瑜,张岳恒等学者研究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我国目前的投资仍然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投资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余兴、张豪、吕连菊、张腊凤分别研究了山东省、湖北省和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本文在鉴戒前人的基础上用利用最新数据,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对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以其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1985-2010年度数据均来自历年《河北省统计年鉴》及《2010年河北省统计公报》,由于缺乏1991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取当年值,未对价格变化进行调整。为了消除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分别用LY和LX表示。

在1985-2010年间,河北省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上升状态,在2000年以前比较缓慢,近十年增长十分迅速,总的来看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1980年的396.75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2019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也由1980年的110.66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15082.50亿元,可见河北省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且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于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1988年之前几乎平稳的变化,从1988年开始下降,到1990年降到最低,然后又回升,1993年到1999年微弱的上升,1999年又开始滑落,到2002年降到最低,此后直到现在一直处于显著的递增阶段,2010年达到了最高0.747。导致这一剧烈变化的原因是政策改变,可以看出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因而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 实证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可以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通过绘制散点图,来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从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LX)与地区生产总值(LY)的散点图可以看出除了个别的几个点外大部分年份的散点都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判断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3.2 平稳性检验

建立VAR模型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为了达到两个时间序列平稳化的效果,对LY和LX进行一阶差分处理。显示了ADF的检验结果。从检验结果看,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变量原序列ADF检验值都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LY和LX都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次差分后的序列的ADF检验值都小于10%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因此,这两个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一阶平稳的,即一阶单整I(1)。

3.3 协整检验

估计VAR模型需要选择适当的滞后阶数,笔者依据五种准则对滞后期进行选择,五个评价指标均认为建立VAR(2)比较合理。另外,在建立VEC模型之前必须确定序列LY和LX是否是协整的。笔者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均存在1个协整方程,因此,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所对应的具体的长期均衡关系通常可以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估计出来,估算结果如下:

LY=2.3780+0.8089*LX。

(17.78872)(43.50308)R2=0.9874注:方程下的括号内为t统计量值。

根据各项统计量指标可以看出模型很好地刻画了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恰好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增长弹性,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每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08089%,说明河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4 建立VEC模型

在实践中为了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以及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之间的关系,需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在上述建模的基础上,可以得到LY与LX的VEC模型如下:

其中ECM(-1)=LY(-1)-0.542*LX(-1)-4.313为误差修正项,反应了LY和LX的长期均衡关系.从结果中

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短期变动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期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项ECM(-1)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第一个方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0.091表明,当波动发生致使地区生产总值LY相对于其长期均衡水平低估时,将以9.1%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第二个方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0.009表明,当扰动发生致使固定资产投资LX相对于其长期均衡水平高估时,将以0.9%的调整力度拉回到均衡状态。由此说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调节作用比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要大。

3.5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检验因果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是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解决了x是否引起y的问题,主要看现在的y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解释,加入x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x在y的预测中有帮助,或者x与y的相关系数在统计上显著时,就可以说“y是由xGranger引起的”,检验结果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LY是LX的格兰杰关系,反之不成立。说明近些年来河北省随着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额也因此增加,但基于预测意义上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基于此河北省应该调整投资结构。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整个模型的分析可以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河北省要合理转变投资结构来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滞后性,因此在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率时应该根据上一年投资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而不应该盲目的增加;可以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来优化投资结构,更大的发挥信贷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来降低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重“量”更要重“质”,要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在增加投资额的同时必须重质,要选准投资的方向,使固定资产投资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李其保,周勉之.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

[2]孙栩瑜,张岳恒.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惠州学院学报,2010,30,(2).

第8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公共品; 财政支出; 实证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至取消农业税以来,国家在对农村财政支出也越来越多,已安徽省为例,2006年,安徽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投资总额为188.3亿元,2010年安徽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投资总额达到654.5亿元。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投资的力度,扶持了一些有关安徽省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尽管如此,但安徽省的农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1]因此,研究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增长增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巴罗模型为基础,分析安徽省非农户固定投资也就可以说是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安徽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建立模型的理论基础

(1)农村公共支出和农村经济增长内涵的确定。 公共支出又称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责而支出的费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本文以安徽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作为具体的度量指标。

(2)计量模型的选择及其相关变量的含义。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是通过分析各种要素贡献来解释经济增长问题。在实证分析中大家广泛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文也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生产形势,基于巴罗的模型的基础上。则包含农业财政支出要素的农业生产函数随即回归方程就为如公式1-1所示。

Yt=AtLαtKβtGλt(1-1)

其中,At表示第t时期的技术进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是用常数和时间的函数关系来表示技术进步。Yt表示第t时期的农业生产总值,Lt,Kt,Gt分别表示第t时期的劳动投入量、农业资金投入量和安徽省农业财政支出量,α,β,λ为待估参数,α表示就业的产出弹性,β表示农业资本的产出弹性,λ表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本文是通过估计这些参数,考察农业劳动投入量、农业资金投入、政府农业支出量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本文采用双对数模型来建立安徽省非农户财政农业支出总量与安徽省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在先不考虑技术进步影响的情况下,公示如1-2所示。

lnYt=C+αlnLt+βlnKt+λlnGt+ε(1-2)

若令MPG=YG表示安徽省非农户固定投资G的边际生产率,根据巴罗的理论,当MPG=1时,非农户投资的生产达到最优水平,也就是政府投资达到最优水平。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最优的政府边际收益也为1,若MPG>1,则会出现财政支出不足,若MPG

本文的数据样本以安徽省2006-2010的数据位样本区间,数据来源于2007-2011的《安徽统计年鉴》,以安徽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产业值代表Y,以乡村从业人员数代表L,以安徽地区农村固定资产代表K(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安徽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代表安徽省财政农业支出总量G,如下表3-1所示。

注:安徽第一产业值Y数据,乡村从业人员数L数据,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G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农村固定资产总量K的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现在运用表3-1所示数据,运用EVIEWS计量软件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数据分析。降分析结果写成标准形式如下公式1-3所示。

分析以上回归方程的详细结果,我们发现由于D.W=2.29,接近于2,所以,我们断定其中三个自变量基本上不存在自相关。拟合优度R2=0.999,说明这三个解释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解释程度达到99%,解释能力较强。F=15203,因此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模型从整体上是显著的。三个变量的T值均比较大,可知这些值都是显著的。此外,我们还可发现:

(1)农村从业人员即农业劳动投入量的产出弹性α==19.235,这表明农业劳动投入量的变动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动的影响为负,也就是说,在当前农业资本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和农业财政投入(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一定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美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将会降低19.235%。这可以反映出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前安徽农村劳动力人均资本和人均政府财政投入过低;另一种是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剩余太多,其实这两种情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可以判断有两种方式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一种是增加投入资本以改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另一种也可以通过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提高劳动力过剩带来的对生产率的影响。

(2)农业资本即安徽农村固定资产投入量的产出弹性β=1.009,表明安徽农村固定资产投入量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动的影响为正向的,并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固定资产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将会增长1.009%。因此,增加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产出弹性λ=0.088,表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就平均增长0.088%。由前文讨论的MPG=YG,且我们知道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产出弹性λ=YG·GY,所以可以得知λ=MPG·GY,我们可以令S=GY,即S为非农户固定投资量占安徽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此,我们可以得到MPG=λS,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表3-1中的数据计算得到MPG的值,根据巴罗的理论,MPG=1时财政农业支出达到最优规模,所以此时λ=S,固定λ=0.088,我们可以得到理论上财政农业支出(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最优规模,并将MPG的值列在下表4-1。

由表4-1所示,我们能够得到理论上理想的财政农业支出规模,从理论上可以得知安徽省非农户固定资产投入量还不够,在不考虑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刚性约束和其他财政等约束的情况下得到的理想值。但我们应该尽量向理想值靠拢,设定目标,逐步实现。

四、结论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06-2010年农村从业人员人数、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安徽省农村经济等数据,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安徽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eviews回归的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了如下结论:

1、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产出弹性λ=0.088,表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就平均增长0.088%。

2、我们能够得到理论上理想的财政农业支出规模,从理论上可以得知安徽省非农户固定资产投入量还不够,如表4-1所示,所以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农规模。(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

一、引言

一般而言,利差包括商业银行贷款与商业银行存款的利差、中央银行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的利差、国内与国外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就影响来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最为重要和关键,直接影响投资和储蓄规模的变化,进而影响微观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在管制利率的背景下,中央银行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利率的绝对水平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也可通过调整存贷利差(后文提到利差如无特别说明均指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对宏观经济发挥作用。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从利差的决定因素角度展开,而以利差为解释变量,宏观经济变量为被解释变量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对银行存贷利差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各种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其关系的稳定性,探讨存贷利差对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等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机理和传导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信贷政策宏观调控理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FA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它能够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造和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投资主导的特点,因此在研究中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容纳到模型中。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率的程序是先定出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再推算各期限档次的存款利率,最后定出各档次贷款利率。由于所有官方利率都由一年期存款利率推算出来,利率体系是计划性和封闭性的,所以本文选用一年期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差作为代表性利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存贷利率的数据以持续时间为权数计算出1991-2010年的加权平均利差(表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和GDP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处理过程是将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按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991=100)进行调整,从而将名义值转换为实际值。为了消除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并能够反映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对调整之后得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用Ln(FAI)表示。GDP数据统一处理为以1990不变价格计算,同FAI一样进行自然对数变换。

三、变量关系的计量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利差、固定资产投资和GDP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但是模型的建立是以时间序列平稳为前提的,因此,首先要对利差、Ln(FAI)、Ln(GDP)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采用广泛应用ADF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Lc、Ln(FAI)、Ln(GDP)三个变量原序列的ADF检验值都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而且概率p值也较大,因此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Lc、Ln(FAI)、Ln(GDP)都是非平稳。而经过一次差分后的序列的ADF检验值仍大于1%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而且伴随概率p值仍大于1%,说明Lc、Ln(FAI)、Ln(GDP)三个序列经一阶差分仍不平稳。经过两次差分后的序列的ADF检验值仍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而且伴随概率p值小于1%,说明Lc、Ln(FAI)、Ln(GDP)三个序列经二阶差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二阶单整I(2)。协整理论指出:如果变量都是单整变量而且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那么这几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表明这几个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显然,Lc、Ln(FAI)、Ln(GDP)三个序列满足这一条件,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意义在于揭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有些时间序列,虽然它们自身非平稳,但其某种线性组合却平稳,这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称为协整关系。本文采取Enger和Grange于1987年提出的两步检验法――EG检验。

第一步,用OLS对变量进行回归,即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

以上统计量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显著性和方程总体的显著性水平均较高,拟合优度达到0.997,回归效果较好。

第二步,对模型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知,ADF统计值小于在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应该拒绝原假设,认为,Lc、Ln(FAI)、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根据上述各项统计量指标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较好地刻画了利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Lc的回归系数的估计值约为0.0615339574303,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差每提高1%,GDP将增长0.0615339574303%;Ln(FAI)的回归系数的估计值约为0.573899292928,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GDP将增长0.573899292928%。

四、利差、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利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经营存贷款业务为主,存贷利差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到目前为止,息差收入仍是中国银行业的盈利主力。从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情况来看,利息收入所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超过80%,我们可以看出存贷利差对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所做的贡献。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调控首先影响其主要业务的利润空间,调节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提供信贷的积极性,利差越高商业银行提供信贷的动力越大。市场经济的主要经济主体是各种类型的企业,而在我国间接融资占主导的企业融资中,商业银行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企业的融资阀门,利差对信贷的影响会通过企业传导至实体经济。

在我国投资推动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下,利差变动引起的信贷变动还通过影响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1991-2010年全社固定资产投资中资金来源为国内贷款的比例一般在15%-25%之间,国内贷款比例远高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利用外资。

利差变动还会影响消费信贷,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种类有:短期信用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旅游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1998年以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消费贷款特别是住房抵押贷款成为银行业质量最好的一块资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利差变动对消费信贷的影响会更大。

总之,中央银行对存贷利差的调整首先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影响,继而银行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调整信贷供给调节自身业务构成,对企业、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最终对整个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上文GDP增长对利差变动的反应系数为正的计量分析也验证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利差对实体经济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为固定资产的建造和购置的活动,固定资产投资使我国经济能够实现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改造,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国民经济新兴部门,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生产力地区分布的优化,从而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供给能力。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五、结论

通过上述计量分析和机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银行存贷利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差每提高1%,GDP将增长0.0615339574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GDP将增长0.573899292928%。二是银行存贷利差确实可以作为宏观经济的一个解释变量,中央银行进行利差管理可以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新思路和新工具,通过调节利差以达到调节商业银行信贷,影响投资和消费,调节经济增长的目的。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短期内我国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不会减弱,依然需要保持合理、优化的投资规模和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虽然利差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但是利差管理必须使利差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然面临不断增强的国际同业竞争,不能单纯依赖传统业务维持发展,而需要开拓新业务、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2.固定资产投资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造成了一些领域简单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现象,我们在发挥投资的推动作用时更要注意投资方向和结构的优化,提高投资效率。3.上述模型是建立在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之下,随着中国兑现“入世”承诺,中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利率市场化程度将大大提高,对利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还需要面对新背景,采用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

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朱微亮,吴晓光.利差管理的经济含义[J].中国金融,

2010(24).

[4]张莉莉,谢康.利率政策中调整存贷利差的效应分析――

以中国为例[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5]高同裕.加强贷款用途的管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J].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