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政府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我国政府现行的会计体系是具备核算、反映及监督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以预算执行作为中心的一系列财政资金收支管控的专业会计,以为国家预算执行服务为目的,作为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国家财政职能,成为了执行预算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政府部门现行的会计体系又被叫做预算会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于1998年1月1日,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预算制度。近几年来,伴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国家根据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备了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在制度的不断实施和改进的过程中,将使我国政府各项经济活动实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概述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政府预算执行以及财政周转金,具有核算、反映、监督等作用。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资金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仅要完成自身的会计核算及监督工作,还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当地整个的预算会计工作。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采用借贷记账法,其主要职责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反映预算的执行;二是会计监督,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三是合理调度财政资金。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预算的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资金来源。根据机构建制以及经费领报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二级会计以及基层会计三级。负责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是主管会计单位。负责向主管会计单位或者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同时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是二级会计单位。负责向上一级或同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且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但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是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以及基层会计单位都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和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相关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都会纳入会计核算。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关系
1.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财政总预算的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它的执行机构是各级财政机关。各级财政机关负责组织国家的财政收支,办理国家的预算决算,它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核算。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则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2)预算会计的对象不同。财政总预算的会计对象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收支结余。行政单位的会计对象是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和收支结余。事业单位的预算对象是业务收入、业务支出和收支结余。
(3)分级不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按照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分为中央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省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市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县(区)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乡(社区)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五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分级,根据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的领报关系分为:基层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
2. 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紧密的业务联系,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职能上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是同级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总预算中,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基金、行政性收费和发行债券收入;财政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生产投资、大型基建、储备和国防。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单位收入包括:国家拔入经费、单位自创收入和借款;单位支出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开支和经营活动开支。由此可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存在着财政资金的缴拨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向同级财政领报经费,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应缴财政的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同样会上缴财政。
(2)业务上的监督和指导关系。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会计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进行独立核算,但在业务上,财政总预算会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执行本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合理检查意见。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关系。行政事业各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平时就要向主管部门以及同级的财政部门报送月度会计报表或季度会计报表,到年终时,要报送年度会计报表。财政总预算会计要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月报、季报及年终决策报表进行审核,形成一个报送与审核的关系。
(4)财政总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共同服务于国家预算管理。在国家预算管理中,包括了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的集中及分配的全过程,同时还包括行政单位的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的业务资金的取得及运用。提供的预算资金的运动信息既有全面总体的概括性要素,又有具体的客观细节,恰当地反映了政府预算执行中的实际效果,从而为国家的进一步预算管理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两者是服务于预算管理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5)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资金活动同样不具有完全的周转性。财政总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不同于企业,他们的资金的取得和运用都较为稳定,所以预算是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保证。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成为了判断各级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经管水平高低最直接、最有效的硬性指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改革 思考
一、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于1997年制定,于1998年开始正式实行。一方面适应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
二、现行会计制度改进的必要性
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核算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整地反映单位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不利于准确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不利于实行绩效考核。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充分、不完整。基建会计单独核算,游离于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也造成单位会计信息不完整。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需求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绩效预算管理,都对现行会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三、改革要遵循原则
1、适应收支分类改革的需要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有助于主要来自一般会计预算会计和行政机构建立中国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支出经济分类对支出类别作出了细致的划分,统一了标准,便于相同条件下不同行业的比较,有助于实现财政资金的绩效考核。新的经济分类侧重支出的具体用途,通过测算分析得出定额,这为财政直接支付创造了条件。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2006年全面启用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以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省级预算单位全面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分类管理、明确责任、激励约束”的原则,实施消化财政赤字工程。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提出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适应改革的需要
在公共财政框架中,着手四个预算制度改革,通过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预算信息的范围,分类,匹配口径,以反映政府采购资金的物料货币流通和财产。基金的运作以每个单位按照国库收付的要求,目前亟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我国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进行集中收纳管理;对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支付过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
四、改进的基本设想
1、建立支出约束机制
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财政预算案发出后,必须严格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完善金融行为具有约束力。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和充分地反映经济活动。控制电子信息技术,以提高开发和维护,以减少操作因素。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职位划分,以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并严格遵守的任务和权力,建立一个大型的集体审批制度的会计问题。会计系统控制并提请会计制度和问责制。财产清单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定期盘存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内部审计部门也应定期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弱点检测,以发展改善。为加强金融管理制度这样,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如综合管理体系,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费,单一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和其他相关管理制度。这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支出约束机制,使有章可循,依法办事的制度,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在运行费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2、引入收付实现制
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收付一体化的行政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收付制度是金融部门改革,公共支出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资金的统一管理,减少金融资本运营成本。因此,这两个主要和改革的目的是完全符合的会计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实施相一致,合并是可行的。与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稳定的系统运作顺利实施执行了良好的基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收付制度在统一,规范机关职能必要的,以便为客户简化行政程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执行情况的库房收集,所有资金都在预算国库集中单位,无效的政府营运资金数目宏观调控变得更加方便和的能力。通过基础库务署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解决了国库,会计,银行中心,资金之间的频繁转移。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和建造的固定资产损失,进行了使用现金基础会计,采购和支出的时间,作为所有建设费用,不计提折旧,消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完成行政任务、开展业务活动和实现事业计划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管好用好这部分固定资产,使之能够不断地保值、增值,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对于促进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琐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妥善的解决,日积月累,使目前这个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且日益严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因此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合并制定会计制度
国有事业单位属于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其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财政拨款,而且随着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深化和国有资产“非转经”管理的改革尝试,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逐渐趋于统一,没有必要再分设两套会计科目。现有的内容和性质,大多数会计机构和会计帐目管理制度是一致的,但名称是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制度的分离。但是,随着行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深化,现行的会计制度的会计不能满足需要的行政机构。在许多政府部门重叠的职能,包括行政部门,而且是商业管理。在另一个业务部门管理成本为案件的资金,为此,会计是难以确定,这样,就导致具体单位在选择执行的会计制度时大相径庭,由于执行情况不规范、不统一,影响财政年终决算报表的数据统计和对比。
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在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姜文胜,于振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帐凭证的改革[J].财税与会计,1994年01期
[2] 姜文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帐方法的探讨[J].广西财务与会计,1993年06期
[3] 赵常宾,唐树君.关于预算会计问题的思考[J].广西财务与会计,1992年08期
[4] 雷进福.试谈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关系[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7年11期
[5] 李星照.我们是怎样对单位会计进行预算外资金业务培训的[J].广西财务与会计,1991年06期
【关键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9-0054-02
1引言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背景下的一项必然进程。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会计体制加以完善,正视现阶段存在于会计工作之中如未能建立完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未能设置与预算会计改革工作相适应的会计科目以及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充分理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于自身产生的影响,采取科学策略对会计工作进行改进,力求适应改革趋势,提高会计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影响
2.1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合理化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提高预算管理成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适应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而言,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1]。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政府的管理,而且还能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资源配置合理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核算以及绩效评估水平,进而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与作用。
2.2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现阶段,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是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一项财务管理问题,这一问题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有力执行预算,因而财务管理能力无法满足自身发展要求,其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正是促进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一项重要途径,其不仅能够切实弥补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与财务管理实践之中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适应会计工作的全新环境,进一步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步伐。
2.3有利于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
区别于其他性质的机构与一般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承担重要公共职能的单位,因而其在展开预算会计工作时,需要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实现从管理型职能向服务型职能的重要转变[2]。在这一过程之中,预算会计工作由于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需求与管理以及内控工作,因而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与能力将获得显著提升,能切实改善预算质量,明确各项资金的具体用途与去向,从而增强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督效力,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3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具体策略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对于社会各个行业均具备高度约束性与权威性,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应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应用法律来实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约束与规范,充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下正常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各类预算会计问题。与此同时,应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意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主动学习和全面掌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从而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步伐,全方位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3]。
3.2构建健全预算制度
制度在规范与约束人的行为方面具备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健全的预算会计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效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保障。因此,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思想认识,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出发看待预算会计工作,做好相应顶层设计与全面规划,构建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预算会计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对预算会计报告体系进行完善,建立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对预算会计项目进行细化,明确具体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责任,从而打造权责统一的预算会计工作氛围。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建立与预算会计管理制度相配套的责任制度与监督制度,以此形成对于预算会计工作的全方位制衡,增强预算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预算会计执行主体作用,进一步促进预算会计工作与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实现全方位接轨。
3.3优化会计科目设置
现阶段,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会计工作问题,在费用支出方面尤为突出:传统预算会计制度在费用支出方面设置了“专款专用经费内容”这一会计科目,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无法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资金使用状况。因此,为进一步适应预算会计工作改革进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科目设置加以优化完善,去除现阶段部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合理确定会计科目类型,分类有序设置资金管理、费用支出管理、收入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管理项目,从而切实提高预算会计工作效率,减少预算会计整体工作量,最终实现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引入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会计科目管理系统,实现对于会计科目的全方位高效管理,从整体上统筹各类预算会计管理数据,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挖掘,进一步提高预算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同时,通过全方位的会计管理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财务风险。
3.4增强资产管理能力
财政是行政事业单位获取资产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金,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通过财政工作来获得。针对现阶段存在于资产管理之中的内部虚报固定资产这一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与责任机制,严格规范固定资产上报行为,从而使得預算会计报表能够完整反映固定资产所具备的真正价值,有效防范与应对财务风险,提高预算会计工作的整体安全性与实效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预算会计的主要核心就是预算管理。而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在1998年1月1日才正式施行,主要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由于这些制度的实施,能够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得以提升,也能避免事业单位中腐败现象的出现。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主要是改革会计体系以及预算会计制度等。随着预算法中对会计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能够向服务型身份转变,能够合理接受来自全社会的监督,从而得到来自人民的肯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才建立起来,在后来的发展中为了达到财政体制与改革的要求,其中实施了两次改革,而且在二十世纪末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确定下来。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尽管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与调整,然而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在预算会计的体系构成方面缺乏合理的秩序。预算会计体系应该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然而现实中仅仅存在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等,达不到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要求;另外,当前的单位预算会计在划分方面与国际会计接轨不够。而科学、合理的会计预算制度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方便政府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另外,目前单位内部的发展与维护决定了要进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要向服务型功能进行转变,需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应该对自身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效率加以规范,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制度的灵活性不够
当前,传统的预算方式仍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而且不能进行积极的更新与换代。另外,预算制度对理论建设的重视比较多,而对与现实工作的联系有所忽略。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预算编制,而且一些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够,造成单位的新一年度的预算只能根据上一年度的标准来实现,也就是对上一年度预算的简单重复,对新一年度新的工作情况考虑的不到位。单位中各个部门的工作得不到预算的积极指导,相应的参照性不能合理发挥出来,而且每个部门配合预算编制与执行度都不高,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二)受到收付实现制的约束
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都是运用收付实现制,受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业务类型的影响存在着较少的会计往来,就会造成在核算过程中存在着简单的收付实现制。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收付实现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方面,一些款项没记录在帐,而要通过后期发生的款项收付时进行核算,因此对资产负债核算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成本计算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单位就不能参照成本做出决策。收付实现制对控制单位的负债风险也具有不良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淘汰这种核算方式。
(三)会计信息缺乏良好的公开性
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以及执行情况,需要向上级部门报备与报批,然而对单位内全体人员与社会大众的公开程度还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方面的公开性不够,但是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单位管理部门有责任公开自身的预算执行情况,才能够积极得到来自全社会的监督与评价,才能获得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另外,当前预算制度中存在着不够完善的设计报表种类,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状况的反映不够,造成对会计信息完整性的削弱。
(四)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中积极提升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也集中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人本思想。当前财务会计队伍中存在着人员素质水平不高,而且单位中财会人员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尽管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年龄长的老干部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但是相应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也比较缺乏。除此以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够积极,造成人员素质能力不高,对会计的核算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出现一些财政疏漏的问题,以此为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会计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
改革预算会计制度,相应的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事业单位会使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建立起来,而且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会以不盈利为目的,能够为社会提供专门的公益活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中能够将责权发生制逐步引入进来,使国际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起来。但是变革会计制度需要对政府的会计核算范围加以扩大,才能使政府会计核算国有股权与固定资产等作用加大。
(二)开展政府采购制度带来的影响
采购项目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比较多,而且都向财政部门集中,而且主要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以此会出现预算单位的资金向财政部门流动的问题。政府采购制度中,政府采购计划中的商品都会是政府的相关采购部门集中向外采购,而财政部门就会借助国库对商品的款项进行直接支付。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不断进行扩大规模,财政总预算能够以财政向供货商直接进行拨款,来列报大部分的财政资金支出数,从而对财政预算进行控制。
(三)部门预算改革带来的影响
对于部门预算改革来说,应该对部门所有收入与支出情况,以及预算资金的全部进行真实的反映。改革以后,部门预算中包含了部门所有收支的综合预算。因此在改革以后应该重设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对明细核算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就是零基预算,对各类支出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等进行取消。根据预算年度的所有因素,重新预算每一科目与款项。
(四)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实施带来的影响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实行以后,对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进行了改变,而且由于财政收入与总预算会计对行政单位拨出经费,造成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经费转变,这就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资金能力的提高,也给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带来一定的挑战。改革以后,传统的行政单位人员的工资支付由银行向行政人员支付,转变为会计人员要进行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使行政单位的运用受到了一定的控制。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首先,应该积极明确职责,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根据会计法中的规定,对预算管理职能进行依法行使,加强对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其次,可以将权责发生制引入进来,这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相符合,使监管公共财政资金的力度得以提高,还能帮助分析与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在财政资金收支核算与管理国库支付方面都要采用权责发生制,运用从下到上的方式,主要从基层单位的收入核算开始,再向上进行扩展,但也不要忽视预算会计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监管作用。最后,应该努力建设合格的财务队伍。会计改革有效性的保障基础就是财务人员,因此强化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能够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应该对会计队伍年龄问题的优化加以重视,积极引进年轻的财务人才,形成老中青的会计队伍,以此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
五、结语
综上,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认真分析改革对单位带来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举措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分析[J].中国市场,2015,(40).
[2]巩丽红.关于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一些思考[J].时代金融,2013,(27).
[3]张延山.浅议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内涵和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
[4]兰艳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4,(09.
[5]鲍艳.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对行政单位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6]周莉莉.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照旧制度的改进及对实际工作影响[J].商,2013,(24).
(作者单位: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建议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能起到制度保障作用,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良性发展,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的会计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还有很多和实际相背离之处。
我国现阶段执行的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制定的,并在1998年开始执行。这部会计制度在当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状况相对吻合,有利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制度上需要完善和更新。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会计的核算基础有一定的限制性。它的执行体系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产品的成本核算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这种会计制度也不利于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完整信息。所以,现在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客观需求上对我国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三、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
1.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改革必须选择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路线进行。应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只有建立这种制度,才能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预算体系提供规范的制度保障。所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政府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和监督。
2.对会计核算基础进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采用权责核算基础,有利于将行政事业单位大量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计量并进行客观、科学的处理,有利于解决各种会计因素在执行期间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成本使用情况;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序、科学进行,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3.实践证明,国库集中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健康发展,并能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合理的财政预算体系,有利于单位的财务管理高效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库集中制度过程中,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预算体系还不够完善,或者不能严格进行核算、预算,致使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混乱。所以,在资金使用方面,应按照预算执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预算体系建设,控制好资金运转,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全面完善内部控制内容,并且严格执行有关的内部控制机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良性的内部控制机制,控制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4.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合并制定会计制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政府机构,并且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它的收入来源基本上是靠财政部的直接财务支撑。经过很多形式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尝试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已经比较统一,所以,在现阶段已经没有必要再将会计制度分设为两套会计科目。现在很多会计部门和账目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相容,但是各有各的名称,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应该合并制定会计制度,避免会计工作的重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顺利运行,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23-02
1 前 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创建于20世纪 90 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按照法律,按照规定使用公共资金,有利于加强国家的预算管理。随着各国民主政治的程度、新型公共管理体制的推广,各国政府的会计制度逐渐向透明化方向发展。我国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政府会计体系和准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的发展,推进公共财政政策的建设,我国要加快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在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透明度建设。2010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为发展成员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经济和政治往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成员国之间的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南作为成员国,与我国毗邻,对两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具有深远的意义,并能够得到相应的启示。[1]
2 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2. 1 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形式对比
1998年,我国建立“一则三制”的预算会计体系,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这标志着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纳入一个制度。
越南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纳入一个制度后,虽然经历了前后三次的较大变革,但没有改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一制度体系。与我国不同的是,越南只有这么一个制度,没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2]
2. 2 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略程度对比
(1)我国详细规定了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简要规定了科目的设置及财务报告。为了有利于会计人员的理解,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国行政职业单位会计制度详细规定了各会计科目的借贷方记账原则、核算范围、账簿设置等。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却仅做了简单的规定,只对一级会计科目的设置予以明确并要求编码,对能够统一的明细会计科目予以规范,没有对不能统一的明细会计科目提出规定,也没有要求二级会计科目进行编码。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发挥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但降低了规范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仅设置了一般情况下需提供的财务报告,如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附注等,没有设置能够提供各种具体信息的财务报告,如越南设置的固定资产增减情况报告、国库预算经费对照表等,在设置财务报表时,也没有区分单位层次。[3]
(2)越南详细规定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财务报告,未规定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与我国正好相反。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七大要素,将反映债权债务的清算要素进行了整合,将资产要素分为现金和固定资产、物资,增设了表外科目要素。表外科目的设置丰富了科目平衡表的信息。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二级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了统一,并要求编号,提高了明细核算的规范化,同时,也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级会计科目,增加了灵活性。越南的财务报告具有分层次的特点,有针对基层会计单位的一般性财务报告和针对I级、II级会计单位的综合性财务报告。越南的财务报告还具有类型多的特点,在基层会计单位的财务报告中,反映单位年度收支总体情况的报告,就分为经费综合情况报告、经费决算情况报告,项目经费明细报告及活动经费明细报告四种类型,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反映单位的年度收支详细情况。与我国不同的是,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不利于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4]
2. 3 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方向
(1)我国将实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并。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政府会计改革,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包括政府总会计制度和政府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针对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多、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提出了整合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初步思路是: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合并,建立起普遍适用的、统一的政府单位会计制度。因此,我国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为:整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政府单位会计制度。
(2)越南将行政事业单位合并为一个会计制度的现象,将长期存在。为争取与国际接轨,缩小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制度的差距,越南正在进行国家会计制度改革。作为国家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直以一个制度的形式存在,即使在2006年越南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颁布了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仍以一个制度的形式存在着。但是,越南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有些规定与国际上其他国家还存在差异,越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内容上,缩小与国际的差距,建立起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共会计准则体系。[5]
3 在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1 会计科目设置方面的启示
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借鉴越南的做法,规范明细科目的设置,并增设表外科目,丰富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为了全面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将重要的财务信息有效地反映出来,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多方需求,应适当设置表外科目。就拿预算资金来说,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会计科目的设置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与项目、活动预算有关的会计科目,具体反映各项目、活动的预算执行情况。建议借鉴越南的做法,提高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设置常用的二级会计科目,并进行编码,在会计科目表中同时呈现一级、二级科目,使会计人员一目了然,方便使用。[6]
3. 2 会计报告方面的启示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承担起了向外提供信息的职责,并随着需求方的增多,提供的信息量逐渐增加。目前,我国财务报告种类较为单一,会计信息不能完全满足使用人员的需求,因此,要增加财务报告种类,增加会计信息量,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借鉴越南的先进做法,改善财务报告体系,增设预算经费使用报表,真实反映预算经费使用情况,方便相关人员对预算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此外,根据不同单位的编制需求,适当增加财务报告类型,下级单位搜集一手资料,编制基础的财务报告,反映详细的财务信息,上级单位汇总相关内容,并编写综合财务报告,反映其汇总的综合财务信息。[7]
3. 3 编制及报送报告方面的启示
在报告编制方面,可借鉴越南的做法,充分考虑财务报告的各个方面及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对报告的编制进行分层次、分情况规定,如按照单位是否使用预算经费,规定其按季度或按年编制财务报表,从而进一步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规定了统一的财务报表报送期限,如在月初、季度初、年初几号报,但是,不同级别单位编制报表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统一规定报送期限是不科学的。因为下级单位需要报送本业务领域的报表,而上级单位需要汇总下级单位报表,通常情况下,上级单位编制报表的时间一般长于下级单位。因此,我国应借鉴越南的做法,按照单位等级规定财务报表报送期限,以进一步提高报表质量。[8]
参考文献:
[1]陈乐忧. 中国政府会计 60 年变迁[J]. 财会通讯,2009(12).
[2]梁长敏.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相关探寻[J]. 商业经济,2009(5).
[3]郭剑涛. 关于完善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探讨[J]. 魅力中国,2010(28).
[4]李华丽. 中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5]越南财政部网站:http:// mof. gov. vn/.
[6]财政部会计司. 政府会计研究报告[R].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李定清,刘东. 中美政府会计比较研究[J]. 经济师,2003(8).
[8]罗朝晖. 构建中国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行使行政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主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在国家法律层面,会计法与预算法对其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提出具体要求,部门规章层面,财政部分别针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颁布实施相应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具体规定,同时,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亦颁布相应制度,提出相应要求,这些都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专门要求,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抓手。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加以识别,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促进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发挥,实现国家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情况
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反映职能,通过会计核算可以记录反映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根据会计法与会计制度规定,通过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以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与计量,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亦非常高,需要会计人员有较专业的职业判断,正确记录与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实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管理,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管理基础,在会计部门中进行符合实际的人员分工与职责安排,并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基础设置,同时会计人员在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判断与识别,完成会计核算,反应准确的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核算客观性、及时性、可比性等信息质量要求的落实与提升。
2、有利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相关职能发挥
行政单位是我国政府的主要组成单位,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单位,两者是国家公权力的主要执行部门,肩负着国家治理重任,需要以过硬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会计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是经济组织的基础管理工具。监督是会计的另一重要职能。会计核算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数据,是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要求,披露相应信息的基础,需要接受第三方的审计和国家审计部门的审计。因此,会计监督的职能发挥,不仅是对本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同时也是外部相关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的基础信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管理,将通过会计、预算、内控等方面的管理,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对于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相关职能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高质量高水平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将直接提升老百姓对国家政府的信任程度与依赖程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公共资源在全国各地的分配并不均衡,如何运用好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需求满足感,是各级政府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水平至关重要。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将直接通过会计数据反映出国家公权力实施的有效性,在会计核算质量提升的同时,亦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会计信息,通过对比与分析,发现自身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制定与实施改进措施,以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改进与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关键在与会计核算基础的建设与提升,这一点是最为基础且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中,往往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会计基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制度建设不完备等问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认为会计的计量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将会计视为报销的部门,没有认识到会计部门的实际重要作用。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人员较少,且满足于日常会计机械式的记账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缺乏判断与识别,会计核算模式难以突破。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长年保持原样,没有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全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在预算和内部控制对会计核算的提升方面制度,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与定期修订。
2、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各类经济活动的依据。近年来,我国对预算法进行了专题的研究,并进行了专门修订。新预算法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事项均纳入预算管理,实现了全面性与全周期性。这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管理提供了抓手,同时会计管理也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提供了工具。但在财政预算管理过程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机械编制预算,没有与实际情况结合,造成很多费用不该支出而支出,也造成有些必要的支出,无从开支。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将预算完成,在每年年底集中进行费用开支,使得财政支出不均衡,同时形成资金浪费。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预算缺乏分析,没有将财政预算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依据,使得会计核算与财政预算脱节,没有形成有机的联合系统。
3、内部控制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当前我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措施,国家先后下发了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对于会计核算质量提升非常重要。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联系到一起,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缺乏对会计核算环节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建设,使得会计核算质量难以提升。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将内部控制的管理思想应用到会计管理中,使得会计核算的实时性较差,特别是我国将逐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将对于会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需要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不断提升质量。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主要措施
1、持续加强会计基础建设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认真执行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按月及时进行会计核算。规范设置账簿(账套),正确设置、使用新的会计科目,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分类要求,对相关资金进行详细、正确的会计明细核算,保证资金安全、运行高效。加强对“三公经费”的核算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保证记账凭证金额与原始凭证金额一致,附件规范、完整,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能力提升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实现会计核算基础的夯实与提升。
2、持续提升财政预算建设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进行财政预算管理设计与实施,充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有全面的考量与把控,将全面预算贯彻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中去。以会计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并进行适度修订,同时,在预算实施过程中,以会计数据监督财政预算的完成进度,对于超预算及亏预算的情况应及时预警,在年度终了,应对财政预算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与会计核算数据结合到一起,分析其存在的主要不足,以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3、持续提升内部控制建设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应按照国家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并有步骤的实施开来,以环境建设为起点,通过流程梳理与风险识别,建立控制活动,并通过沟通交流与持续评价改进,提升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特别在会计核算管理中,应与内部控制充分结合,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以内部控制促进会计管理活动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进而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是国家公权力的主要行使者。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工具,也是外部监督的主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各项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结合预算法和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将会计核算管理与预算和内部控制有机结合,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涛:试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财会研究,2006.
[2]李秀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核算和反映,其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先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尤其是新《会计法》的实施,更是极大了提高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已经不能真实、全面以及准确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各种会计活动。因此,加强对其研究,加快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质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在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单位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简单的认为内部会计制度并没有什么用,而且费时费力,从而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二是内部会计制度执行不力。
2.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行政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其主要体现在:
(1)缺乏透明性。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往往只会向上级部门报告,而很少向社会公众公开,即使向公众公开,其内容在透明度方面也相对较差。
(2)内容的滞后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准备的公布自身的相关会计信息,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公众的需要。
(3)报告数据失真。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报告数据一方面是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各项活动指标,是社会各界对进行监督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需要。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都存在着数据失真的现象和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不重视等原因,导致在财务报告上进行与帐表不符的编制,从而使得财务会计报表信息毫无用处;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形象或者迫于社会压力等,往往会粉饰自身的会计报告数据,从而导致真实的数据没有体现在会计报告中;三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往往“内外有别”,给上级和内部的会计报告可能数据是真实的,但向外公布的会计报告数据却有相当的水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看法
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会计活动,更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充分认识和肯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只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保证制度得到切实落实的制度和机制。只有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
(1)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是服务公众的,在每年的财务报告公布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向社会各界提供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透明度,而不是只提供半成品的财务会计报告。
(2)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都希望可以及时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准时公布自身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
(3)加强监督,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会计数据才是有用的。为了保证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准确,就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督。具体而言;一是加强相关的立法,并且严格执法,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是使得会计监督的职能制度化、明确化;二是加强社会各界的监督。不管是国家还是单位应该鼓励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相关单位弄虚作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203-02
前言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在部门预算中的资金支出部分,与会计核算中的信息总结相差较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协调一致发展,从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进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一、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的时间较短,没有完全形成一定的体系,所以,有关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出现许多问题[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预算以外的资金,很多资金的支出并没有在预算的范围之内,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的时候,有一些资金支出是要规避正常的监督管理的,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经常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因为这种不在预算之内的资金运作不受到任何条件的束缚,因此,这就产生了会计核算中与部门预算中的资金不协调一致的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带来损失。第二,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中,预算人员工作的细致程度不够细腻,其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工作量比较多是一部分原因,预算的工作量大,预算的工作时间比较短,所以部门预算管理进行的比较粗糙,一些预算也并没有按照现有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预算,很多内容都是预算人员的主观臆断,进而导致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制度为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措施,但是会计核算本身工作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首先,并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记核算中有两项支出的总结,分别是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但是在具体的会计结算,并没有对这两项进行严格划分,也没有相应的数据作为指引,所以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常常出现项目支出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范围本身包括经费的支出和拨出经费,但有的时候,这两项支出却都在专项支出下进行,使得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出现不一致的地方。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约束力差,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和会计制度相适应,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并没有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设计存在误区偏差,以至于会计核算的环节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2]。
(三)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间不协调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当中,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并不协调,首先,部门预算改革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具体反映,而会计核算是对自己运作情况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当中,根据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比如所在基础建设资金的核算工作当中,部门预算单独地对它进行核算工作,而并没有从资金上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所以二者之间并不协调,而且,部门预算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许多不相一致的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决,再次,在进行部门预算时,必须要有准确的会计记录作为根据,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和预算改革不相协调的问题使得部门预算工作无法使用到会计核算,进而进一步增加了部门预算工作的难度[3]。
二、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的重视,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结合各事业单位的审计的具体情况特点来设置合理的预算改革机制,在预算改革中,对不同的资金支出加以分类管理,分化各类支出到各下属部门,及时完善各项预算改革制度,当预算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请专业性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损失,对部门预算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选择,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预算改革工作中的严肃性,在事业单位进行招聘的时候,招聘具有专业化知识的各部门预算工作人员,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使预算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对预算工作人员设置合理的考核体系,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部门预算工作能够促进行政事业的发展[4]。
(二)解决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学习,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内涵,加强会计的专业化知识,对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适当地对会计制度进行调整,相关会计核算部门要定期地进行沟通交流,快速发现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对有关资金的监督核算力度,还要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体制,加强对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防止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5]。
(三)加强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一致
政府部门要发挥相应的政府职能,不断更新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相关的有关法律政策,对现有的不适应新时展的法律相应地进行修改,根据国家制定并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有了法律作为相应的保障手段,部门预算改革更加正规地进行,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系统的调整力度,分清相关的责任制,使会计系统更加科学正规,对不合理的规则加以改变,及时修改与会计核算中相关的条例,因此,要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将出现的资金支出考虑到预算的范围之内,从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而行政事业单位不是营利性机构,对资金的支出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提高从事相关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从而促进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一种相应的奖励处罚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年终奖金、平时奖金同考核制度相统一,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和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工作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监督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我国事业单位内现有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许多缺陷,无法完全满足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的需要,因此,发展并完善我国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机制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强监督管理改革制度,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增加会计制度向公众的透明性,加大对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力度,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大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监督审查力度,并且要充分发挥全体人员乃至全社会的监督管理作用[6]。
三、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内各部门的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还是有许多问题的,而且二者之间并没有协调发展起来,如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发展,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表现,不断改进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加晔.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5:56+67.
[2]周宇程.试析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12.
[3]黄爱莲.基于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的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2:60-61.
[4]李伟.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90-91.
[5]邹德俊.基于预算制度改革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