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校;建设;特色;发展
几年来,我市涌现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校,也积累了一些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开发区一中作为我市首批特色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败的教训。
一、特色学校建设模式
1.整体考虑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区域整体推进。即县区教育局在各校原有特点基础上做整体考虑,实行区域整体推进,实行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青龙县和开发区对此就作了有益的尝试。
2.学校自主建设。即学校从教师、学生、历史沿革等实际出发,自主选择、挖掘、提升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特色学校建设呈现的特点
1.不平衡。(1)区域间不平衡。(2)同一区域内校与校之间不平衡。这两个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基础、发展程度、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
2.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特色领域窄,深度浅。
3.有潜力。即特色学校建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只要规划合理,措施得力,特色学校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如何理解特色学校。词典对特色的解释:“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学校:“有独特色彩、风格的学校”,即有个性的理念和思路,有个性化的管理举措,被全校师生所认同并形成传统。对特色学校的误解:(1)特色学校就是学校特色;(2)特色学校就是学生一刀切发展同一特长;(3)特色学校就是有一批课外兴趣小组,拥有一批特长生;(4)特色学校就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特色。
2.学校办学思想在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要有个性。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个性化理解,是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又符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思想,而不是只有对教育方针的注解,没有符合学校实际的思想。
3.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学校要有整体规划。学校领导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召开多种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论证学校有哪些特色、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建设特色学校的突破口选在哪里等,在此基础上出台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制订后,学校领导要带领全校教师认真执行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
4.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压担子、铺路子、开方子、搭台子、结对子”的方法。“压担子”即把有培养价值的教师安排做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做体现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主持人;“铺路子”即派有培养价值的教师外出学习相关内容;“开方子”即帮助教师挖掘特色和改进不足;“搭台子”即给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结对子”即把有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让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5.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即学校的价值文化,价值文化在学校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应体现学校的价值文化。注重营建文化氛围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校在“国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从“楼道墙壁展示经典、校园橱窗宣传经典、花坛围墙诉说经典、开设讲座介绍经典、课前时间诵读经典、组织活动表演经典”6个方面营建了学校文化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健康教育的目的:
1、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2、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一年级学生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
(1)培养学生在饮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卫生习惯。
(2)懂得均衡的营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帮助。
(3)初步了解感冒、眼结膜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的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
4、了解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并且知道运动前、中、后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健常识。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培养爱清洁、讲卫生,不偏食、挑食、不过多吃零食的好习惯。
一、主要工作
1、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对照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爱卫会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 》,学校分管领导、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医务室,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师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 普及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提高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定期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定期更新健教橱窗与黑板报宣传内容;继续开展学生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疏导及执行学校环境卫生检查、竞赛制度。
3、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与未然”;加强春季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做好对患龋齿、近视、沙眼、贫血、疥疮等常见病学生的矫治工作。
4、 加强学生用眼卫生的宣传,培养正确的坐姿,劳逸结合、多做户外活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质量。
5、 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红十字宣传活动;迎接防疫站本年度对我校的卫生监督和区教委督导的检查,规范爱国卫生档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 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拟订《20xx年度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联合教务处落实健康教育课课时和教学人员。
2、召开健教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责职。
三月份:
1、 期始大扫除。
2、召开各班健教宣传员会议
3、 第二周开始各班进行卫生检查。
4、 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知识宣传活动
5、 配合绿色学校的创建,开展系列活动。
6、安全宣传周活动
7、学校体育节系列活动
8、配合“光明工程进校园”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测。
9、做好传染病晨检及上报工作。
10、 制定爱国卫生月活动计划。
四月份:
1、 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
2、配合卫生防疫站做好春季预防接种工作。
3、 春季田径运动会
4、 初三学生体检
五月份:
1、 爱国卫生月活动总结。
2、 组织学生参加红十字宣传活动。
3、 健教委员例会。
4、结合“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活动。 六月份:
1、 期末健康教育课期末测试,测试身高、体重各项测试。
2、 学期卫生工作总结,卫生档案整理
九月份:
⒈健教员培训:
培训内容:新学期工作职责要求
⒉强化眼保健操,对初一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
⒊开展9月20日 “爱牙”日宣传活动,
十月份:
①开展沙眼防治工作
②广播讲座:怎样预防沙眼
③各班办一期板报:预防沙眼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一月份:
⒈营养膳食讲座:
①发放宣传题:全校各班人手一份
②组织初一、初二年级看录相
③答卷,写感想
④各班办一期板报:什么是合理的营养膳食
十二月份:
关键词:以人为本;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一、概述
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各大高校的发展可谓是百家争鸣,民办高校在其中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在摸索中逐渐完善。“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中是一个过渡,对教育思想的完善具有极大意义,新的理念往往伴随着一批批改革热潮。“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缺失的状况,也是当今教育理念的主旨之一,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引导着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出发点,从人的利益着手展开教育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中心。
二、“以人为本”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实施意义
1.体现了教学的初衷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教学的初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体现其人生价值,该管理理念关系着国家未来的根本。民办高校在执行教育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了解、尊重和关心等条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打造一批批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
2.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多年高校教育体制的研究,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已经落实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并且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落实,但是仍旧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少部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的内涵,仍旧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体,以学校的根本利益为中心,忽略了学生这个核心群体,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和培养。
3.改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不足
民办高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难度比公办高校大,其招收的学生良莠不齐,在管理上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其对突况的承担能力也比较弱。因此,只能强化学生的管理力度,通过权威性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约束,从而导致学生的不满,对教育制度的实行加大了难度。随着大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抗压能力越来越好,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希望独立的特点,民办高校需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状况,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方针,以学生为教育中心,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改善民办高校学生中的心理缺陷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能改善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缺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的学费比公办高校要高很多,学生的家境大都比较优越,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伴随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比如说娇生惯养、自尊心强、依赖心强等。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或是志愿填表失误等原因,而与公立高校失之交臂,在心理上带着挫败感。此时此刻,民办高校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学生呈现的心理缺陷。
三、“以人为本”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实施途径
1.与学生多加沟通,优化师生关系
老师跟学生缺乏沟通是教育遇到挫折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不擅长或不愿意与学生有过多的交往,造成教育过程中很多冲突现象的产生。老师需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从自己开始改善,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秉持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教学原则,将教育工作做深做透,让学生从心底上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完善自己。
2.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
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需要民办高校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队伍,从而更好的应对各种挑战。一个高素质、高涵养的学生管理队伍对学生学习和人格修养有很好的带动作用,需要管理队伍的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在学生的管理上取得高成就。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了很多新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需要与学生建立共同语言,改善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实施管理工作。
3.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所谓育人,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民办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避免很多被动管理的冲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今教育制度的主题,在进行教育的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教育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民办高校的教育制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管理工作有深远影响。民办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切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考虑,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秉持对学生宽容、理解、关心的原则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展。民办高校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培养一批批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秀琴.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J].大学时代,2006年04期.
[2]林正游.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李宁.谈高校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创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丁睿.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大家好!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我们愉快地结束了短暂的寒假,高兴地迎来了新的学期。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开始新学期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生活。
本学期,我校要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完成好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本学期,我校要深化全方位的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尤其要在以往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将“幸福教育”理念进一步落实到实践当中,大力构建“幸福教育文化”,营造精神家园、幸福课堂、理想乐园和美丽校园,一方面引导教师树立正确幸福观,培育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幸福能力、生活能力,使广大少年儿童拥有幸福的童年,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终身幸福奠基;本学期,我校要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坚持用教育科研统领学校的全面工作,逐步落实《学校科研工作整体规划》,抓好1个总课题和6项中心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以此来带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学期,学校还要继续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将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力争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的殊荣。
老师们,本学期可以说我校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打造品牌的关键时期,“幸福教育”的一系列思路、策略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教师去践行、去摸索、去完善,大家承担的工作和任务相当繁重:比如,我校既要保证教学质量(成绩),又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让学生体验到幸福;比如,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优化教学过程,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符合“幸福课堂”的标准;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强大课间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等等。这些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扬“敬业、奉献、进取、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实验精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度的事业心投身到工作中去;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学习,紧扣教改脉搏,提高业务能力,充实完善自己,顺应时代对教师素质的需求;要求我们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提升师德修养,等等。
同学们,今年的寒假比较长。假期里,大家欢度新春佳节,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但同时也打乱了生活规律,各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为了尽快步入正轨,更好地适应学校节奏,在这儿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希望:一是马上收心,迅速从假期相对宽松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调整好心理状态,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地迎接学习任务和挑战。二是制定计划,包括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努力方向等,做到有条不紊、目标明确。三是讲究方法,要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积极参与,同学们要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本领,锻炼能力。五是珍惜时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转眼已经进入了3月中旬,距离放暑假仅4个多月的时间(如再除去双休日和其它法定假日,在校学习时间就更少了)。同学们一定要加倍珍惜这大好的春光,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学习。
一、能发挥它的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教室里的文化墙上大都是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优美的作品,也是孩子们自己最喜欢的、最得意的作品。所以在孩子们自己认为这是最优美的班级,而优美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优美的班级环境、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向上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优美的环境对于孩子们的行为有很好的规范作用。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班级文化建设是以班级集体为单位,注重学校的集体形象。在设计班级文化的时候我们是有一定的要求以及规范和主题的,不是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就已经插入了学校、班级以及个人的形象。而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学生就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
第四,真正的起到培养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的作用。在我们设计的基础之上,孩子们会自己介绍班级文化然后再展示我们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其实就是在展示我们的精神文化,孩子们的自信、精神、团结、以及他们对艺术文化的魅力的追求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所以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从这里就体现出来了。而此时也是孩子们最自信的时候,是觉得自己最优秀的时候!
二、发挥它的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优良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感受到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三、发挥它的实践功能
师德内容求新
社会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提高,道德规范,包括职业道德也是不断更新、发展、完善的。多年来形成的师德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些内容历久弥坚,具有永久
的历史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内容也必须不断更新,及时吸收体现时代和教育发展要求的新内容。
党的十六大修订教育方针时,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条文后,明确增加了“为人民服务”。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根本在教师。因此,新时期师德建设在内容上,应特别重视和强调为人民服务。
2005年《人民教育》第8期刊发了教育部长周济的文章《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该文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教育界多年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责任”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把“责任”提到师德之魂的高度,认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从而提出了责任教育这一师德建设的新内容。
具体要求求实
近年不少地方在对教师日常师德的具体要求上,有过高过严的倾向。在师德形象的树立和宣传上,也有脱离真实,追求高、大、全,过分拔高、美化、神化的倾向。过高过严的师德要求,脱离教师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与广大教师的心理相差甚远,只能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并不能见诸于实际行动。刻意拔高的师德形象,不但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反而因损及教师的人权、人性而被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敬业奉献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理应大力提倡。然而凡事走向极端就会走向反面。例如为了倡导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常常宣传这样的师德事迹要求教师效法: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某教师夜以继日地备课、讲课、辅导、批作业,一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也不回家和亲人团聚;为了做到不缺学生的一节课,父母病危、弥留以至去世,也不去探视、照顾和奔丧;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某位优秀教师把自己10万元奖金全部用于所在的山村小学建设,自己却过着比当地农民还艰苦的生活,甚至连一本像样的词典也没有,等等。这些形象貌似高大,但极难引起教师的真正赞同。教师是人之师表,但首先是普通的社会公民。教师也有父母子女、夫妻恩爱、家庭生活,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享受天伦之乐。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水势情急恐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今在安定平和的校园中教书育人,加班加点搞好教学固应提倡,但成年累月不回家,放弃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享受姑且不谈,不尽赡养老人、扶助配偶、教育子女的责任,连一个合格的公民也不够,还怎样去为人师表呢?教师捐资建校固应提倡,但因捐款搞得自己连一本像样的词典也没有,现代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用品、用具更谈不上,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教书育人?过分拔高和倡导敬业奉献精神,只能使师德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高调。
教育方式求活
首先,集体学习的形式应当改变。年复一年地组织教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宣读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不仅不为教师喜闻乐见,而且已无多少实际效果。如何改变?可对师德规范的各方面的内容,如对“爱与责任”这一核心内容举行专题论坛,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系统的讲座辅导,提供正确的导向,再由教师广泛参与,讨论评说,见仁见智,互相交流,获得师德理论水平上的提升。也可举办案例分析活动,利用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或本校发生的案例,包括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组织教师以法律和相关规范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规”析案,以案说“规”,使教师明确师德规范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各种情况从师德的角度应当怎样想、怎样做。
首先,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及人本身的终极关怀,要求着力培养学生一种能使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更好地不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用。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有利的教育模式,它要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一是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走向社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思想意识及心理的基础。
其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应试教育只面对少数学生,是一种被扭曲的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是有层次、有类别的,每个人的才能及其所获得的成就自然存在差异,社会需要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人才,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他就是一个事业的成功者,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宋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都能成为基本素质合格的毕业生。
第三,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适应与创造相统一的素质,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应试教育用考试一种模式来铸造学生,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整天埋头于作业之中,其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满足,创造能力受到压抑,个性得不到发挥。与此相适应,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较多地强调受教育者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则重视不够。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一切创造潜能,主动地改造环境与社会,从而使环境、社会与人处在一种充满创造的良性互动的适应状态。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适应与创造的一致性,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着力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倾向,重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语文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几乎全被灌输语文知识、讲题解题、考试辅导所占用,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培养。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以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语文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思想性的教育。语文教材“文以载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语文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是要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的趋势,语文教学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提高其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交往,促进个性语言品质和个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达到“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一个大教育概念,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但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仍然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尝试,是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直接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操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教育,造就健康的人格。这一目标即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来实现,同时也要贯穿和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许多曲目的表现内容,也体现了艺术教育与道德情操教育的相融性,通过对这些曲目的讲解、分析,可以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像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的有《沂蒙山小调》、《浏阳河》、《山村新歌》、《松溪河水盘山流》等,颂扬革命传统、表现革命斗志的有《子弟兵与老百姓》、《共产儿童团变奏曲》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有《花鼓》、《阿拉木汗》、《绣荷包》、《送我一枝玫瑰花》、《采茶扑蝶》、《湖南花鼓》、《陕北民歌变奏曲》等,表现爱国情操、歌颂祖国的有《歌唱祖国》、《满江红》、《保卫黄河》等。
比如我在教《保卫黄河》时,特别抓住《黄河大合唱》的产生背景及对当时革命斗志所起到的伟大作用,结合具体音乐讲解作者如何运用附点节奏,主题变化重复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游击健儿抗日英雄端起洋枪土炮,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的光辉形象。同时再根据作品原形式的轮唱,给学生分析轮唱中此起彼伏的音乐,好似咆哮的黄河、翻滚的浪涛,象征全中国人民的怒吼与觉醒,随着声部增加,音乐的气势更加宏大,如同人们纷纷拿起武器,从四面八方加入抗战的行列,形成了民族的巨浪。通过对全曲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受到启迪和震动,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第一导师。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制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渠道之一。”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更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本途径。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本途径,才能真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之一。
兴趣的培养既不是孤立的活动,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不断的引导、渗透和影响,使学生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愿望和热情,养成主动学习、以学为乐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