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投资项目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随着该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看好。为确保县委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面完成,县政府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建设规模进行了专题研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实施单位和主管部门及各乡镇,县领导亲自检查投资项目落实工作,抓进度,抓质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显著。截止11月底,全县完成全社会投资723249万元,同比增长25.5%。调研的十六个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263827万元,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的36.48%,在所有投资项目颇具代表性。
从数据上看,十六个投资项目有十二个数据质量较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投资进度,报表数据与会计帐、统计台帐一致,报表数据填写规范,负责人签名、统计人员签名完整,报送日期准确,数据构成与项目进度相符;有一个项目单位提前上报了没有安装的设备;有一个项目单位开工未进行统计登记,且由于手续不全,还没有进行报表;有两个项目出现明显虚报,把没有建成的厂房提前上报,并且上报了部分订购设备。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安排县局投资统计与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及时采取了补救、修正措施,并要求他们在以后的统计工作中,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办事。
二、当前虚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字的原因
在调研中了解到,数据出现问题,除一些统计人员业务不熟、不精,不能正确掌握报表方法外,其中还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其中不乏夹杂着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欠科学,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为政绩而不惜虚报投资。目前,市、县都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评价地方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制订考核方案时,未能全面考虑各地现有基础、资源优势、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是按照上年完成基数,简单地按某—相同的增长速度分配任务,脱离了一些弱势地区的实际,导致一些弱势乡镇不能完成分配的任务,甚至差距较远。同时,因有严肃的考核办法制约,某些完不成任务的领导为完成任务,便想法设法虚报,以达到完成任务而不受处分处罚的目的。另外,个别镇为达到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目的,用投资数据为政绩服务,以骗取荣誉、奖励,导致投资数据人为拔高。
二是基层投资单位统计机构不健全。与工业、服务业等单位有固定统计人员不同,投资单位大多是临时抽调人员或材料员、会计员兼任,充当统计,他们业务素质不高,既没有娴熟的业务知识,更谈不上对统计法律法规甚至统计制度的了解,基本上是赶鸭子上架或临时报佛脚学点统计知识的皮毛,造成所填报的投资数据失实。
三是个别项目存在代填代报现象。由于一些项目单位对投资统计认识重视不够,认为统计部门不能有效制约他们,根本不配统计人员或者采取不配合态度,难于取得投资进度数据,迫使乡镇统计人员代填代报。可想而知,代填代报的数据肯定质量不高,绝不会与项目进度相吻合。
四是有些投资项目原始凭证缺失,造成凭印象估算。个别项目单位不注意保管原始凭证,不能准确地按进度如实上报,只好主观估计投资进度和投资统计数据,影响了投资统计质量。
三、建立防止虚报长效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制定科学的投资考核方案。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全面考虑乡镇基础、地理优势、招商优势、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分配投资任务,使分配的任务与乡镇能力相匹配。进一步完善考核县乡经济实绩的办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是实行严格的开工竣工登记制度。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都要实行开工竣工登记。项目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到县统计局办理开工登记手续,领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登记证》;项目竣工(下转第51页)(上接第49页)验收后15日内,项目建设单位要到县统计局办理竣工统计登记。
三是严格执行建设单位报表制度。规范好原始凭证,严禁代填代报。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逐级上报,即各镇区辖区内项目单位把报表报送到所在辖区统计站,经过统计站审核把关后,再由统计站上报县统计局。对投资建设单位要求建立健全包括项目核准(或备案)通知书、用地许可文件、环保评价文件、项目开工通知单(或报告)、施工单位报送的验工计价单、建筑安装工程预算书、投资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提供的工程进度情况表、设备验收单、财务拨款凭证等内容的原始记录(或凭证),作为计算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各项指标数据的基础依据。原始记录(或凭证)必须资料来源准确,填写清楚完整,必须注明发生日期、经手人及审核人姓名。严格依据实际完成的投资上报进度。
四是严格按项目进度和实际投资上报。严格遵守统计制度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投资项目统计工作。只要项目已经实际开工建设,一律按实际进度统计。
五是加强对基层报表的审核。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标准、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认真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况和进度统计台帐》,并据此填写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要认真做好统计报表审核工作,包括对原始凭证和统计报表的审核,做到表表衔接,表与实际相符。
六是定期对新开工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是核查项目实际进度与上报的基层表数据是否一致;对没有平衡关系的新增固定资产、应付款、规划用地、实际购置土地及购地单价、生产能力等指标,要加强人工审核力度;同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 行业类别、建设地址、注册类型、建设阶段、开竣工时间等属性指标的审查力度。
七是加强投资单位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定期集中培训,系统全面地学习投资统计知识和投资程序,提高投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各基层单位统计人员能准确掌握投资统计的各项基本技能,确保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稳定性。
[关键词]系统化方法;项目管理;固定资产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齐轨道装备公司)是中国铁路货车研发、制造的骨干企业,“十二五”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巩固提升既有技术优势,改变基础设施和装备保障能力落后难以支撑重载快捷技术发展、难以提升研发中试需求的现状,公司突出战略引领,抓住中国北车上市机遇,实施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及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项目是公司适应铁路货运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社会对铁路运输更高要求的现实需要。当前,世界铁路货运已经进入重载、快捷时代,对中国铁路货运而言,比肩美国的重载运输和欧洲的快捷运输,我国在产品研发制造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发展趋势要求货车制造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研发手段及制造保证能力,为中国铁路货车的技术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就现状而言,当前公司固定资产设施厂房陈旧老化,本部90%以上的厂房为50、60年代的建筑,很多厂房的结构强度、跨度已不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有些属于超期服役,已不能满足大型工装设备安装,难以支撑企业生产制造、品质提升、流程理顺、降低运营成本的需要,需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系统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企业。
公司按照“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制造技术、提高企业规模效应、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实现领跑货车目标”的战略定位,目标是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铁路货车研发试验、整车组装制造及关键部件制造基地,适应铁路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企业核心业务拓展创造更为有利条件。
(二)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是中国北车上市融资的重点募投项目。项目获得中国北车立项批复,获得环保、安全等专项批复和省、市发改委备案,是黑龙江省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黑龙江省“双百工程”。项目是齐轨道装备公司“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体打包项目,下含起重机新厂房、仓储物流中心库等21个子工程项目,规划投资20亿元,其中工程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项目起始日期为2010年3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生产实际原则,每年完成若干子项目,总体建设周期5年。
项目的投资额度、建设规模、时间跨度在整个铁路货车制造行业内前所未有,厂房结构形式、大型设备基础施工以及大批量设备安装调试的复杂难度在区域内尚无经验可借鉴,项目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性和属性,不同于一般的地产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内容复杂、子项目较多且分散、新建与旧有改造同步进行,涉及的专业技术面广,对技术、质量及项目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实现每个子项目的设计纲领及建设目标,管理幅度大,管理难度高,需要系统谋划,稳步推进。
二、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过于职能化
公司既有组织架构属于典型的直线职能制,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过多,带来的业务流程过长,计划、协调、指挥、控制难度较大,各部门各管一段、各管一块,不能形成制度合力、流程合力,同时管理职能存在着重叠或缺位的矛盾,经营层次低,管理粗放,特别是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机制以及人、财、物的调配上束缚较多,缺乏自主性,这种组织结构不利于形成最佳协同氛围和工作机制,不利于项目实施。
(二)项目资源要素管理过于分散
公司工艺、规划、设计、工程组织等专业及人员配置较为齐全,归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各方相对独立,工作方式各不相同。虽然各参与方都为同一个项目服务,但各方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存在行政化的管理割裂,使各类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起来,同时也增加了内部信息沟成本。以致工程管理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目标责任主体完全分离,加之部门分立,价值工程观念意识淡薄,其结果是标准难以落实,建设工期、建设成本难以控制。
(三)项目管理方式落后
公司工程管理还没有与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接轨,未建立起项目管理的整体化流程,一些项目实施上虽然也成立领导机构或推进组,但往往分工不明确,任务不具体,时间不细化,监督控制过程不连续,问题处理方式方法不系统,尚未形成体系式或支撑性的管理流程。工程的管理上还未引入第三方监管,完全依赖于自身管理。在工期管理上,仍侧重于合同工期约束,未制定严格的工期控制标准。成本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成本估算、核算、结算还未综合运用弹性或强制纠偏手段进行精细管理。既有条块式的质量管理运营体系对项目的支撑作用十分有限,也很难实施有效的管控,部分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制度约束,不适应规模项目管理。
三、基于系统化方法应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主要对策措施
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将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的行业特性、项目资源及项目管理目标和管理范围相结合,才能实现项目管理的价值创造。
(一)进行管理资源整合,建立项目流程、机制,形成项目工作合力
1.建立项目法人领导下的项目管理实施团队
按照D BB模式进行矩阵制组织设计,变职能式管理为项目法人领导下的项目团队负责制。成立跨职能部门的项目组织团队,强化各部门矩阵式管理和协同,减少管理层次,在企业法人与项目团队之间建立项目主导、矩阵管理、目标导向、团队配合、过程管控的工作联系。用系统思维,在工期、成本、质量、风险、合同、对外报建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实现既定规划目标,使各项管理要素环环相接、实时受控,有效发挥项目管理职能,项目管理围绕对内、对外“两条工作主线”同步推进落实开展21个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工作。一条主线是对外做好工程报批、报建、招投标、政策争取、档案归档及产权办理等工作,为项目早开工、及早投入使用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另一条主线是对内做好项目的组织推进,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的管控,以及成本造价管理、项目验收等工作。
2.明确职责及任务分工
在统一项目目标的指导下,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参与工作分解(WBS)过程,可以使项目团队成员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整个项目内容,实施任务矩阵管理。项目部按照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原则对21个子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管理、资金控制、设备安装调试、政策争取等进行管控,负责项目总计划、专项计划、资金计划编制以及项目变更审批,制定工程招标、施工计划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计划等并组织实施,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程信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项目报建、工程量清单编制、装备采购、工程招标、施工图设计组织、施工方案审查、施工预算、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图像资料档案等管理,保证项目的技术、经济、环保指标的先进性。
3.确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及标准
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制定了《工程管理办法》、《公司技改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取消了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流转的技术联系单,统一为技术通知单,并围绕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工艺变更、施工方案审批、图纸会审、现场经济签证等工作内容,进行了重新明确和流程固化。以流程图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工程管理中的计划任务书流转、合同、变更签证、付款管理等工作事项。建立项目责任矩阵,明晰任务流程。项目管理流程按照“项目一任务一事件”的方式,自上而下地进行工作部署和资源分配。项目实施中所有涉及的信息按照“事件一任务一项目”的方式,自下而上地进行汇总和数据化传递。严格履行招标程序标准。所有21个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选用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为保证工程既定管理目标,严格实施总包负责制。
(二)以目标为导向,坚守项目管理原则,形成项目目标支撑体系
1.建立项目目标管理体系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投资、进度、质量控制以及合同、安全、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三控三管一协调”任务,形成项目目标管理体系。
工期进度:强化里程碑计划目标管理,实施与计划关键节点偏差15天为优秀,偏差25天为良好。
工程质量:设计交付质量合格率100%,设计错误导致的变更低于5%痪施精品工程战略,确保项目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95%以上,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造价按照“预算保概算,结算保预算”的原则,项目造价与设计概算偏差率-10%为优秀,-5%为良好。
HSE(Health、Safety、Environm ent)管理体系及组织机构健全,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杜绝重大火灾、设备、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杜绝重大及以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生产安全事件,“三违”行为处理率100%;
2.坚持的管理原则
标准体系覆盖原则: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同时将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覆盖到工程过程管控之中。
持续改进原则对于每个子工程项目的里程碑节点,都要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和教训借鉴。
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原则:目标管理按照目标设定、分解、落实、执行、评价和修正的思路进行逻辑推演,同时对目标过程控制执行PDCA循环。
集权加分权原则:集权式与分权式组织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在分权模式中,行动、解决问题的速度较快。公司层面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资金筹用、项目后评价组织等进行集权决策,而对项目的招投标、工期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分权给项目团队负责。
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综合考虑与分析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索,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计划、核算、控制等达到降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效益的目的。
(三)强化计划牵动,突出系统化工具方法应用,确保项目工期目标
1.总分目标结合的工期控制
实施工期目标导向,分级目标管理的五级网络工期控制计划。一级网络计划为公司级的里程碑进度计划,是公司项目的总体安排。二级网络计划为项目团队控制性计划,是里程碑计划的分解和保证性计划。三级网络计划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的工程详细施工总进度计划,须经项目团队与监理单位批准。四级网络计划为施工单位的执行性月滚动作业计划,是对三级计划的进一步分解,并作为施工单位内部施工和监理工程师评价进度的依据。五级网络计划为土建、钢构、公用工程等专业分包的专项实施计划,执行周滚动作业,由监理工程师监督落实。
2.做好计划跟踪控制
实施周例会制度,总结上周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计划落实情况,安排下周计划,对其实施周检查、月考核、总目标控制的办法,保证合同工期的实现。项目实施中,如果实际进度与目标计划有差异时,由项目部决定是否纠偏,并提出未来项目总体控制要求。同时,利用经济手段,顺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并进行经济处罚。
3.系统化工具方法在项目工期管理的优化应用
通过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网络图和关键路径(PDM)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平衡优化资源,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突出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保证工期目标。按照关键路径法、关键链计划和缓冲区管理,平衡相关任务逻辑关系和资源约束关系,最后根据其实际工程量对比施工单位资源调度计划,对关键工序的起止时间及持续时间进行合理压缩,缩短关键线路,减少总工期安排。在总进度计划的审核上,还要看工序的平行、搭接、立体交叉作业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误工、怠工现象。此外,部分工序可从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缩短工期安排。
(四)强化标准落实,严格过程控制,确保项目质量目标
1.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为明确工程质量责任,保证21个子工程的工程质量,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尝试建立了符合制造企业工程要求的质量标准文件和控制程序,使参建各方明确质量责任与目标,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监督参建各方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改进措施,同时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按照体系进行工程质量管理,明确施工各部门、人员职责,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明确造成的推诿现象,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强化施工质量规划审批。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要针对项目的特定条件编写项目施工质量规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及公司项目部审批,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
2.严格贯彻质量控制标准
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黑龙江省建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系列以及双方合同、协议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要求,强化勘察、设计、建设项目负责人以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贯彻落实。建立评审标准,严格执行设计质量内审制、专业之间会审会签制,改变设计审核、图纸会审走过场,专业间相互撞车以及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强化设计现场服务制度,实行设计质量事故经济赔偿责任制,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开工前各施工单位必须有经项目部审查批准的分段或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否则施工方不能开工执行下步工序。落实监督检查标准,坚持样板引路,采取封样、样板墙、样板构件等方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关,通过施工自检、互检、交接检、监理平行检、建设抽检、省市质量监督站强检,确保工程质量受控。
3.强化实施过程管控
分析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从施工角度出发,事前强化人、材料、方法、设备、环境五大因素的管控,降低或避免施工质量风险。过程中的基坑施工、砌体、装饰工程等关键工序管理严格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所有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项目部现场代表检查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抓好工序和物料检查,做好质量通病的预防控制,控制方法主要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厂房钢结构的制作过程中,项目部、监理单位要赴厂家进行监造封样把关,钢结构入场时执行入场二次检验,监督施工单位履行工序验收手续,对出现的质量隐患或事故者将予以停工整改并进行经济考核。
(五)对立项目管理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强化项目成本费用控制
1.强化费用计划与费用支出平衡
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贯穿着投资控制和管理。公司21个子工程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国北车上市融资及公司部分配套资金,公司设立财务专用账户,对项目建设资金实施专款专用。项目部对整体项目的费用计划、资金筹措、工程款支付、降本增效等进行总体控制。每季度项目部要进行项目财务分析,提出资金投入数量,分析投向、投入时间的合理性。在项目资金的支付上,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需项目参与方严格按合同相关条款,提出付款计划,并由监理单位和项目部结合项目实际进度进行审核。
2.严格控制工程量变更
在建设项目整个周期内,将工程变更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是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的关键。尽量避免频繁的工程变更带来的投资失控,杜绝低价中标后可能存在的高额工程变更、索赔现象发生。一是控制设计深度不够引起的工程变更,这就要求设计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二是有效控制项目范围。通过工艺设计、规划设计、设计院、项目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系统评审、综合决策把关进行工程变更控制,避免因设计更改导致的工程费用增加。三是提高施工的符图性,施工单位不得随意更改工程施工图,降低项目部在工程费用控制方面的风险。
3.强化降本增效方法手段应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且定资产投资之后不易发生变动。因此,中小企业固定投资面临着大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内容,需要中小企业认真管理。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投资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完善策略不仅能够降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风险,而且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
(一)债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要开展筹资活动,保证资金支撑。筹资活动中,负债形式是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较长,借款种类不固定,需要根据借款数量与借款种类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也要考虑还款的本金和利息。如果中小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不能保证长期的还债能力,会面临资金周转失灵的状况和批产的风险。
(二)投资总额变动风险。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和最终投资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给企业带来投资总额变动风险。资总额变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预算不准确,企业在开展投资预算的时候,缺乏科学的预算方法,导致投资预算与实际投资之间存在着差异;二是投资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投资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导致投资总额下降,与预算存在差异;三是筹款渠道变化。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如果预期的筹款渠道发生变化,投资计划和投资总额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估算风险。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会运用经济数据对投资项目进行估算。但是,这种估算处于一种假设状态,会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固定资产投资还需要对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进行预测,一旦某一项预测不准确,便会导致估算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四)投资期变动风险。固定资产的投资都有一定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投资期。并且,固定资产的投资期可能会发生变动。例如,当投资项目未能计划进行将会严重影响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引起投资时间和投资收益的变化。另外,如果固定资产未能使投资到位或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也会造成投资的变动,引起投资期变动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矛盾。一是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大多数中小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的发展问题,探索企业快速发展的方法。但是,在发展程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将投资作为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进而引起了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矛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短时间内扩大投资。但是,资金限制要求中小企业合理分配固定资产的投资。二是投资成本和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投资成本与效益是成正比的,投资成本越高,收益越大。但是,由于资金限制,中小企业虽然期望较高的投资效益,但是却难以接受较高的投资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投资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三是投资风险和收益。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投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收益越低,风险越小。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投资风险最小化而投资收益最大化。因此,当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关系时,才会吸引中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也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矛盾。
(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战略眼光。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倾向于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和较小的投资规模。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方法很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没有将固定投资是否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很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盲目化和简单化。二是投资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筹资困难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他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难度,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无法顺利实施。三是缺乏科学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投资管理团队,没有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专业化管理,使得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并且,缺乏专业化管理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无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明确管理原则。一是明确投资方向。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导作用,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的常规工作,明确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制定出明确的企业行动计划和行动纲领。另外,企业应正确处理好投资风险、投资效益和战略发展的关系,寻找投资风险和效益的最佳平衡点,积极遵从战略优先的原则,注重固定投资的战略发展;二是坚持筹资活动先行。中小企业应积极重视筹资困难的问题,保持对待筹资的谨慎态度,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筹资。并且,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坚持筹资活动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筹资的数量和途径,对于成本过高的投资项目要慎重考虑,避免造成资金损失。另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投资决策和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提高投资决策质量。
(二)做好前期评价。一是分析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主要指投资项目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环境。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所处的政治背景、经济趋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另外,中小企业应积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环境,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市场、技术、资本、硬件设施、政策等因素,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查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二是分析投资必要性。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固定投资影响,使固定投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另外,中小企业要重视固定投资对资产结构的影响,重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固定资产过剩的现象;三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小企业在投资之前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和投资总额进行估算,并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根据对投资项目的预算选择合理的投资总额,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现象。
(三)科学设计投资决策分析指标。一是投资决策分析指标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性。为此,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和投资的安全程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金状况选择较为安全的投资项目,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应坚持效益优先,充分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获利规模和投资效益,从获利角度出发选择效益较好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陈立棍.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刍议[J].浙江金融,2007,1
[2]马宏,刘银凤,于敬礼.企业投资理论中的投资—金融关系分析[J].经济问题,2006,11
一、免征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以下简称“两金”)的资金包括:
(一)各企业和事业单位自管住房提取的折旧。
(二)经财政部门核定,企业从缴纳“两金”后的留利中提取的住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从缴纳“两金”后的预算外收入中提取的住房资金。
(三)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缴存的公积金。
(四)直管住房和自管住房的租赁保证金。
(五)住房债券收入。
(六)政府统筹的租金收入。
(七)政府、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以集资合作建房等形式筹集的住房建设资金。
二、应征收“两金”的资金包括:
(一)公有住房租金收入按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计征)。
(二)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出售房改之前投入使用的公有旧住房,其取得的收入,按全额计征。
(三)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缴存的公积金的经营收入,按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计征。
(四)从当地房改之日起,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公有住房,其出售收入,按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计征。
(五)对房产经营单位,按其经营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余额计征。
三、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房产经营单位,按标准价出售新、旧住房取得的收入;住房建设单位,按标准价销售给集资、合作单位或个人住房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以高于标准价的价格出售公有新、旧住房,按规定征收营业税。标准价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价。
四、从当地房改之日起,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住房合作社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公有住房,以标准价向个人出售,其个人出资部分;房产经营公司向个人出售的商品住房部分,在计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时,按零税率,给予照顾。对单位向个人出售住房中单位出资部分,以及由住房合作社建成的住房,实行出租或出售等经营的部分,均按适当税率计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房产经营公司向单位出售的职工住房,按5%的税率计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五、个人以标准价向单位购买公有住房,以及通过集资建房等形式取得住房,用于自住的,免征该住房个人出资部分的房产税。单位出资部分,以及个人按标准价购买住房不用于自住的,均按规定计征房产税。
六、单位向个人出售公有住房后,其土地使用权仍归单位所有的,按规定计征或免征土地使用税;其土地使用权归个人所有的并用于自住的,从当地房改之日起,三年内,可免征土地使用税。
七、全民、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按标准价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可以免交契税。
但每户只能享受一次免税照顾。
八、按本规定征收的“两金”和税收,原则上由财政部门安排用于住房制度改革。
【关键词】投资  ;消费  ;出口与经济增长
一、引言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资产投资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关系。首先,投资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结构和需求总量产生直接影响。再次,投资又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投资能够增加生产资本,从而扩大社会生产能力,由此增加社会总供给。需求拉动作用通常直接表现在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同期数值中,供给推动作用则在时间上有一定滞后性。投资波动会导致经济同向波动,它与总产出之间存在着乘数效应。当增加投资时,需求就会增大,企业产量随之增加,推动就业,居民收入提高,从而导致社会总产出成倍增加。反之,缩减投资,社会需求减少,企业生产产量减少,增加失业率。因此,投资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现状分析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领域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主要有这样一些模型:资本积累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哈罗德―多玛模型。哈罗德和多玛提出了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因素,即储蓄率与产出量与所需资本量的比例,并据此提出一个旨在解释社会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循环理论。根据哈罗德―多玛模型,经济要维持稳定的增长,社会中有保障的增长率必须等于投资者合意的增长率。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指出,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由于专业化和分工,国民产出的增长主要由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有效配置两个因素决定,而资本形成率(即投资率)是经济增长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凯恩斯在《就业、货币和通论》中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并试图通过它来分析、增加投资对促进经济繁荣、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的作用,以得到投资等于储蓄下的国民产出均衡,但是凯恩斯均衡并没有考虑时间、人口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国内许多学者对其的进行了研究,投资与GDP是高度关联的两个不同类别的概念,投资反映社会资金的使用,GDP反映价值的创造,当时间足够长、空间足够大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反之亦然。固定资产的价值是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上去,企业同时又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间接影响到一个经济体的产出。
三、实证分析
(一)建立模型
根据GDP的核算方法,首先在模型中引入三个变量,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1),最终消费(X2),出口总额(X3),通过查阅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得到1995年-2012年共17年的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表1
表2
表1数据查找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通过SPSS软件对表一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表2数值,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被解释变量与三个解释变量的相关性,首先先设定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μ,对模型进行spss检验的结果见附录图表,依据图表数据整理模型得:Y=798.014+0.693x1+0.347x2+2.798x3,预测值μi标准差可用剩余均方估计:μi==±254.96。
(二)模型分析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1)模型分析:模型表达式:Y=798.014+0.693x1+0.347x2+2.798x3,这表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一单位值会影响云南GDP总额增加0.693亿元,云南省最终消费增加一单位会影响云南GDP总额增加0.347亿元,云南省出口额增加一单位值会影响云南GDP总额增加2.798亿元。
(2)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常数项是798.014,t值为4.780,sig=0.000<;0.05,显著;固定资产投资额系数是0.693,t值为0.138,sig=0.003<;0.05,显著;最终消费系数是0.347,t值为2.525,sig=0.024<;0.05,显著。出口额系数是2.798,t值为1.318,sig=0.209>;0.05,不显著。
结论: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可知,云南GDP年度值受到社会会固定资产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受最总居民消费影响,受出口额的影响一般。
四、结论
(一)投资增长展望及路径思考
在乘数加速数模型作用下,投资增长的上限受制于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总量,投资增长的下限受制于在乘数原理作用下的固定资产折旧。在现实生活中,投资增长的上限往往低于理论上限,而投资增长往往高于理论下限。这是因为,为了防止投资大起大落,以及投资剧烈波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政府往往在投资接近下限时增加政府投资,在投资接近上限时努力防止经济过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社会基础建设还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建设,必须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从而带动全民消费,直接对供需产生影响,从而加快经济发展脚步,跟上全国经济进程。
(二)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路径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影响很大,如何更好地完善固定资产的投资体系,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为此,我提出三个建议:
(1)推进投资方式的转变。转变投资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追求“有效投资”、“高效投资”与“绿色投资”,即发展能有效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投资,力求避免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发展乘数效应高、经济效益好、有利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投资。
(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投资增长活力。从根本上加大投资,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消费需求,以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带动投资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建立扩大投资自主增长的内在机制,以充分带动全民投资主体,扩大投资范围。
(3)保持投资长期稳定增长。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引入竞争机制,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信息咨询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全面启动民间投资。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引进市场化机制募集资本和吸纳社会资金,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运用市场手段推动国有资产流动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聚集,同时,着力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刺激;消费与投资;税收政策
经济萧条时期实行减税政策,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促进经济的复苏,是西方经济理论的政策主张之一,也是某些西方国家在经济萧条时期经常采用的政策手段。从理论上讲这一政策主张是正确的,从西方国家实践看这一做法也往往是有效的。但我国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我国税收税率税负并不高,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没有减税空间,经济相对过剩,居民有钱不花,因此不主张实行这一政策。对此笔者认为,减税不一定减总量,虽然总量上没有多少减税空间,但按这一原理进行结构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税收在刺激消费和投资方面还是有所作为的。
一、税收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选择
老百姓为什么不愿多消费呢?一是一部分人没钱多消费;二是一部分人不敢多消费,强忍着把钱往银行里送。当然也有少数大款们,该买的该置办的都差不多了。总之,要不特没钱或仅有小钱,要不就特有钱,但大家都不愿多花钱。
近两年多,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不好,使一部分人确没钱多消费。还有一部分人虽有一定的积蓄,但与预期消费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担心。曾记得10多年前“万元户”就已是很富有了,而现在存有几万元,仍是心中没底。改革开放2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日渐好了起来,但与此同时,过去习惯了的那些理所当然应该由国家包下来的待遇和福利,慢慢地都就变得无法确定了。人们疑虑着,但又无可奈何地面对现实:有关部门不断甩财政包袱,社会不断地接包袱。哪些包袱是应该政府背的?哪些是可以不背或少背的?说不清楚。但老百姓的钱渐渐地往四个方面攒:住房、医疗、孩子上学和养老,也就是咬紧牙关存起钱来对付四大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刺激消费,扩大居民内需的税收政策调整,应对症下药,将主要措施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针对地扩大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
在目前扣除标准之外,应考虑增加如下因素的费用扣除:一是住房购建费用扣除。国家为了加快住房制度改革,鼓励人们购买住房,但购房费用对一般家庭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一些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购房,攒钱才能买房。对房屋的购建费用给予一定的扣除,如对基本房款按一定比例分期扣除或定额扣除,再配合住房信贷的推行,对刺激居民住房消费肯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医疗费用扣除。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肯定要逐步上升,手里攥点钱应付个病灾的,是老百姓普遍心理。因此,进行医疗费用扣除,不但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而且对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后顾之忧,有一定的作用。三是教育费用扣除。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现在不但是子女教育费用大增,就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人们也开始自费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为了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鼓励人们主动掌握科技知识,包括缓解子女教育费用压力,应对纳税人及子女实际发生的教育培训费用进行必要的扣除。
上述三项费用扣除,主要是应当前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之急,如从全面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角度时,还应包括伤残者扣除、老年人扣除、遣孀扣除、学生勤工俭学扣除、抚养扣除等,这些扣除对减轻纳税人负担,鼓励消费也有一定的意义。
2将医疗(包括制药和药械)、房地产和私立教育行业定为微利行业,对其超额利润加重征收所得税
医疗、住房和教育在低收入国家是人们消费的重心,维持低价才有利于人们消费,特别是缓解人们在这方面的消费压力,来促进其他方面的消费。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医疗、住房和教育方面,不能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搞成高附加值的产业。我们是穷国要办大医疗、大教育和要解决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住房问题,如果这些方面占用了人们大部分消费支出,那么怎能还顾及其他方面的消费呢。如果一个工薪阶层的居民,积攒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钱,才能购买一套住房,再加上供孩子读书花费和人人都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的消费,那么他们还能再消费什么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从长远看这几个行业应国家和社会共同经营,以解决大众和少数高收入阶层各自的需求。就我国现实情况看,国家应将这几个行业规定为微利行业,实行低价政策,由国家统一规定其最高利润率,如民间因利低不愿经营,则由国家接过来经营。在税收上应积极配合国家这一政策,对其超额利润加重征收所得税。
3开征社会保障税和遗产与赠予税
此二税在我国从理论上已探讨多年,其开征的经济条件已经成熟,应抓紧研究开征。开征社会保障税对完善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意义。它对免除在职劳动者后顾之忧,促进内需消费,稳定社会经济运行;卸去企业的社会包袱,使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开展竞争;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改善;配合我国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贯彻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以及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征遗产与赠予税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限制私人财产的积聚,缓解因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矛盾,刺激消费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继承人因继承大量的财产而养成奢移浪费的不良生活习惯,鼓励公民勤奋自立。它有着其他税种难以替代的作用。
4加重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我国目前税收占GDP比重过低,从税收总量上看,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减税空间几乎没有。当然总量上没有减税空间,并不排除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结构性调整。对上述因扩大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和限制医疗、房地产及私立教育等行业盈利等而减少的税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增加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办法来弥补。我国个人所得税担负着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调节个人收入水平相差悬殊的矛盾,促进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的任务,但从日益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来看,这一任务远没有完成。以基尼系数为例,198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6和024,到1995年却上升为031和033。这说明现行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不足,作用有限,因此建议要加重个人高收入者的税负。其做法可有两种选择:一是提高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二是对高收入者实行加成征收。因现行个人所得税模式是分类课征制,实行多种税率,所以单纯对高收入者提高适用税率不好安排,只能是待以后对个人所得税模式进行调整时再通盘考虑。而实行对高收入者加成征收则较好安排,因此建议除稿酬所得外,对各项应税所得凡一次或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一定数额的一律实行加成征收,其中对劳务报酬所得加成征收的规定应降低现行的加成起点,如从现行的一次取得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开始加成,降为超过10000元的就开始加成。这样通过对高收入者实行加重税负的措施,不但可以解决保证财政收入问题,而且对加强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刺激消费等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税收刺激企业投资的政策选择
税收刺激企业投资,一种是建立全方位的刺激投资机制,如实行消费型的增值税和普遍的投资性减免税;另一种是建立刺激投资向一定方向的投资引导,如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有方向的投资性减免税。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双管齐下同时进行。
1增值税向消费型转型
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已初步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中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投资价值的重复征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投资资本支付的增值税得不到抵扣,相当于多支付一笔“投资税”,不利于产业政策的实现;在出口方面,由于产品出口成本中固定资产价值部分所含税款得不到退税,出口退税不彻底,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扩大我国产品出口。因此,将我国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允许抵扣购入固定资产中的所含税金,对刺激企业投资,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鼓励出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人担心增值税转型会有一定的风险,如国家财政收入的保证问题,企业的承受问题,以及会不会刺激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对此笔者认为:第一,选择消费型增值税由于税基中没有了固定资产价值,相对税率则要调高一些,如将现行的基本税率从17%提高到20%左右,其增加的税收可以弥补新增固定资产抵扣税额的大部分,剩下部分可以通过转型后刺激企业生产投资新培植的税源中弥补。第二,关于企业承受增值税转型能力问题,由于转型要提高税率,各行各业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将因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不同而发生增减变化。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因资本有机构成高,税负将下降;加工工业、一般传统技术的企业因资本有机构成低,税负将上升。一般来说税制调整涉及一部分纳税人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是正常的,但为了避免对财政和经济带来过大的振动,转型后税率提高不能一步到位,宜采取稳步渐进的方法,据1994年税制改革时测算,新税制中的增值税基本税率选择生产型为17%,选择消费型为23%多,两者相差6个多百分点。转型后若将税率提高到20%左右,使新增固定资产抵扣税额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共同承担,国家承担的部分就是上述所说的用新培植的税源中弥补的部分。从原理上讲,增值税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是同步提高的,因此企业若能以原不含税价格实现销售,就不会增加负担。至于提高税率后随着“税负转嫁”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这在目前商品价格连续下滑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并对遏制价格下滑的势头起一定的作用。第三,对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会不会刺激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问题,这是经济过热时的一种担心,现在看是不存在的。且不说国家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来控制企业投资方向和规模,就是在国家大力鼓励企业投资的情况下,企业会不会投资还要考虑对市场前景的预期。尽管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存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但企业怎能对库存积压,销售困难的老产品进行投资呢,因此仅是增值税的转型就会对企业投资形成“矫枉过正”是不可能的。相反一些产品销售不畅是由于面孔老,在人们生活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不适用或不先进。老百姓不愿花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啥稀罕玩艺儿可买,而要造稀罕玩艺儿企业就得技术改造,因此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刺激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造出多一些稀罕玩艺儿,来适应扩大消费的需求。
2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有人认为:这是我国近年来税制建设中最坏的一个税种,它本身设置了极为繁杂的税目税率,完全是计划经济中计划的内容,是计划经济思潮在现在的集中反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对此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此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控经济运行,控制和引导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规模和结构,是必要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基本建设活动领域里,政府直接投资的范围将进一步缩减,基本建设大部分以民间为投资主体,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与结构主要靠市场来调节。但由于基本建设活动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给它造成的不良后果会比其它经济活动严重得多。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加强对基本建设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不过在通货膨胀时期,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可以起到抑制投资膨胀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在通货紧缩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要适当加大投资力度,刺激需求,可以适当地降低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特别是对于国家确定的投资重点,对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大影响的投资项目,社会各方面资金只要用于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投资方向的项目,都应该有明显的倾斜政策,甚至应该减免投资方向调节税,以促进投资和市场的启动,减少商品库存积压,促进经济增长。
3实行投资性减免税
投资性减免税具有国家投资的性质,它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政策的需求,对向一些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地区投资的企业给予的特别优惠,但是作为减免税要依靠企业自己去实现。投资性减免税不是国家在项目投资前的拨款,而是对项目投产后实现的税金进行减免,以保证投资者能得到较快的资本回收,达到鼓励投资的目的,故也有人称其为国家追溯性投资。如对新办企业减免税、减税还投资贷款、及投资抵免等,均属于这类性质的税收优惠。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固定资产投资 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概念及必要性
增值税转型是指将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生产型增值税变为可以抵扣外购设备类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消费型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转型允许在当期的销项税额中全部扣除当期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颁发的文件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均能抵扣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只有满足相关要求的外购固定资产才得以抵扣其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且从增值税全面转型开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开始实行的是“全额抵扣”,而不再是试点地区的“增量抵扣”以及退税的办法。其中只有满足下面条件的固定资产才能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
(1) 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2) 使用年限超过2年并且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金,此类增值税的征收具有以下的弊端。一方面,其造成了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不利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重复征税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中所含的增值税不予以抵扣,提高了企业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成本,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不利于产品的出口。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外购固定资产时,将其所含增值税金作为进项税额一次性抵扣。虽然消费型增值税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增值税,但是从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过程来看,法定增值额的总和等于理论增值额的总和。另外,由于我们可以使用发票来衡量购进固定资产的多少,在进项税额的计算上更为客观且便于操作和管理。于是消费型增值税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也成为我国增值税的改革方向。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影响
l、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加,升级产业结构
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能抵扣,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不仅包括纳税人创造的新增价值,还包括己纳税增值税的固定资产折旧,因而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资本有机构成越高的行业,重复征税越严重。生产型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的积极性,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增值税转型消除了重复征税因素,使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得到更多进项税额的抵扣,减轻了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所带来的税收负担,从而有利于刺激企业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引起投资方向的改变,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消费型增值税对投资的刺激力度较大,这可能导致企业通过对外增加筹资或者依靠企业内部积累而减少利润分配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最终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权益负债率的上升。在“生产型”增值税下,高新技术企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会受到较大的抑制,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彻底消除因固定资产含税而导致的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明显地起到鼓励资本向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流动的作用。
3、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增加效益
任何一种生意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如此,可能亏钱也可能盈利,因此它也具有风险性。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盈利是和投资风险成正比的,如果盈利多的投资肯定风险也比较高。相反,如果盈利比较少的投资风险也就比较低。在增值税转型以来,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因为两种不一样的增值税模式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不相同。两种不同模式的增值税产生的投资收益差额不相同, 自然企业投资的风险也不一样。经过理论研究证明,消费型增值税的政策对企业的投资带来的风险比较小。
4、增强企业出口贸易的竞争力
在改革之前,我国出口产品中蕴含了部分来自于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的增值税额,即在国际市场中,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中仍然是含税价格,从而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另外,对于国内市场,由于进口产品在进口国家实施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下已经得到彻底的退税,而国内企业的同类产品却没有同样待遇,同样使我国企业处于行业的不利地位。综上,可以看出在现行的增值税制下我国企业处于全面下风,但是,在改革之后,我国出口产品就实现了彻底退税,从而具备了与同行国际企业平等进入市场的资格,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促进企业扩大出口贸易,推进我国整体出口贸易的发展。当然,国内产品也因此扩大了进项税的抵扣范围,降低产品成本和企业税负,同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国内产品与同行国际产品间的竞争力。
三、应对增值税转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议
增值税转型对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税收影响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对于需要购进大量机器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的行业和企业,税收减负作用显著,而对于其他行业和企业来说,增值税税负就不会有明显变化。
1、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计划
增值税转型是我国当前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减税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定固定资产长远投资规划,要从战略的高度,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以构筑核心竞争能力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为目标,长远计议、精心规划。首先,要对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存量固定资产的配套情况和技术水平进行深入而系统地分析,准确理解和把握增值税转型的税收优惠政策,掌握好固定资产投资的轻重缓急节奏,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谋取市场优势;其次,明确投资方向,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投资资金要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倾斜,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给予优先投资。对效益低下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不鼓励发展的项目要减少投资或不投资。
2、采购时尽量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转型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正效应,使企业存在扩大投资和设备投资的政策激励,从而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除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动产以外的购进固定资产(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用于自制固定资产(含改扩建、安装)的购进货物或增值税应税劳务,只有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享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政策。如果购进时不能分清固定资产用途的,也必须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明确购进固定资产的用途后,再最终决定是否能够进行增值税迸项税额的抵扣。因此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尽量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才能获得新增机器设备投资中所含增值税的进项税金的抵扣,才能享受此项政策所带来的优惠。
3、完善企业增值税的管理体制
短期内,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中央财政收入的影响更甚于地区财政,中央财政收入将大幅减少。然而从长远发展和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国家财政减收则对应着市场流动资金的增加,允许企业加大生产资料的投入,刺激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逐渐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然而,其积极作用将在一段时间后得以发挥,并逐步增加财政收入,消除其短期负效应,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使转型效果能长久稳定的作用于市场经济,实现其长远正效应。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河北省
本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协同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改革视角”(课题编号:201604020211)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6日
长期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机器设备更新改造等,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等重要问题,尤其是要转变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但是应当明确,经济新常态并不是要求“不投资”,也不是简单地“少投资”,而是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对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各界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马克思认为投资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扩大再生产决定了经济增长水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都将投资或资本列入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Delong和Summers(1992)、Alfred和Willi(2001)、Podreeca和Carmeei(2001)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数据,先后证实了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但也发现各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存在明@的差异。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做了很多研究。刘金全(2002)、沈秀双(2003)、李红松(2004)等采用计量模型证实了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后,叶春玲(2005)、张蕊(2009)、段虹霞(2011)、刘伯酉(2012)分别以我国某省市为例,分析了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但是,近几年国内外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在短期内能明显地拉动内需,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的过度投资无法持续,且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结构不平衡。而且随着一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应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因此,本文立足于河北省,分析当前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利用河北省1978~2015年的数据,对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河北省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为河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提出建议。
一、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2015年末,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365亿元,平均增长率17.6%。综合来看,近几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明显。河北省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2.6亿元,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448.3亿元,增长2390%,显著高于国内其他省市。(图1)
二是省内各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石家庄、唐山两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2016年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3。秦皇岛是河北省11市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少的地级市,2016年仅为892.5亿元,远低于其他地区,这也与秦皇岛以旅游等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图2)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上升的趋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一产业的比重依然很小,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从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2016年建筑业增速268.3%,房地产开发投资4,285.3亿元。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2016年增长84.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大的依然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足。(图3)
综上,近年来,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增长,但是省内各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较大,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一)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1、数据的选择。本部分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作为衡量投资的指标,数据样本为1978~2015年的年度数据。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利用消费价格指数(1978年=100)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进行调整,换算成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in)。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变量的关系,并能消除趋势因素的影响和时间序列的异方差问题,因此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形式变换,即用Lngdp和Lnin分别表示进行对数变换后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
2、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法对Lngdp和Lnin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变量Lngdp和Lnin的一阶差分的ADF检验值都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变量为平稳的时间序列。(表1)
3、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用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时间变量只有同阶单整时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首先,对Lngdp和Lnin进行线性回归,得到Lngdp=2.678983+0.711625Lnin,其中R2=0.986889,DW=0.473201,F值=2709.814,回归参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得较好;其次,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残差序列的ADF值明显小于1%、5%、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Lngdp和Lnin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711625%,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4、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用来判断Lngdp和Lnin的短期变动关系。(表3)
D(LNGDP)=0.071306+0.146785×D(LNIN)+0.001759×ECM
可以看出,短期固定投资的变化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的变化,即短期内LNIN变动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化0.15%。误差修正项的系数较小,对非均衡误差的修正作用较小。
(二)河北省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本部分数据选取2001~2015年河北省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1、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n3作为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分析河北省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合理性问题。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其他平稳性检验等同上。
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发现各量是一阶平稳,然后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Lngdp=5.521479-0.039889Lnin1+0.239133Lnin2+0.279074Lnin3,其中R2=0.995161,DW=1.589970,F值=754.0188,回归参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得较好。随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减少0.04%;河北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4%;河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8%。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711625%。短期固定投资的变化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的变化,即短期内LNIN变动1%,将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同方向变化0.15%。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是,河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过大,且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差异也较大。河北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4%;河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28%,河北省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而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GDP减少0.04%,原因可能是用于第一产业投资就会减少二三产业上的投资,从而使得增加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导致GDP减少,这也反映了河北省投资效率的差异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二)建议
1、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放力度。尽管河北省面临经济调整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仍较为明显。应当继续加大固定资产的投放力度,尤其是投资一批对河北省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项目,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增强河北省经济发展后劲。
2、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由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同,对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河北省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推进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提高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合理推动河北省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第一产业,河北省尽管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业利用率不高、农产品增加值较低,农业发展仍处于薄弱环节,仍需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河北省农业的发展结构。此外,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市县的合理投放,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宋丽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年[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2]沈秀双.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3.1.
[3]周腾,杨煜.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0.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建设前期的调查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手段对建设投资前进行技术及经济论证。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综合论证项目技术、经济、经济效益是否可行,但是我们在前一阶段中表现出:事先对市场情况缺乏研究对产品的需求情况没有科学的预测,厂地选择不当,规模定的不恰当;工艺技术缺少竞争能力;目标效益与实际效益差异较大等等。因而,是我国当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迫切需要深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固定资产投资与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如建设周期长,要占用和消耗较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不能很快提供有效用的产品和手段,其建设地点固定并且建设过程中,关系纵横复杂,外部审查层次较多,因此,如何将项目选择得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使其建设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试将当前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在企业或者是其他单位组织在决定进行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进行的投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通常包括有新增固定资产、扩建、技术改造等等。不管是任何一种形式都要求投入确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达到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目标。如此的话投入的资金就会有风险的产生、根据生产的需要扩建还是新增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效益怎样。那么都要求依靠财务数据以及一定的方法来对其进行预测分析,由此产生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个环节。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在具体的投资之前,为了保证投资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避免资金风险的发生而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提出的一系列预测分析以及评价。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这是项目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地方,主要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可以预测投资之后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经济效益,为投资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有:机会研究、立项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评价报告。在这之中评价报告是可行性研究的重点,而只有在技术上以及经济上都得出统一的结论,才可以给下一步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决策的信息。
2、固定资产投资中可行性论证的步骤
2.1、分析材料的收集。在材料的收集工作中,要做到材料的真实性、针对性、指导性,这样才能确保收集工作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收集工作中,需对企业产品的研发及工艺水平等现状进行收集。而关于厂址的选择、商业网点、环境、交通运输等基本的分析元素,要强化收集的力度。同时,产品成本、费用,以及资金流动,要做好前期的材料准备工作。关于投资资金来源及金融的动态资料,都是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分析因素,在材料的收集工作中,需要认真完善和落实。
2.2、分析预测。分析预测的工作开展,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预测涉及经济、社会等领域,是优化决策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预测对于整个项目的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2.1、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主要是财务内部的收益率分析,对决策计划中的各资金流进行相关折现率的控制,以反映资金流向的盈利率。分析的动态性是指对各现金流的折现系数的计算,以量化出财务现金表的资金流入和流出量。同时,财务的净现值也是动态分析主要对象,关于收益基准率,以及折旧率的计算。
2.2.3、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为对投资周期、投资利率及清偿能力等内容的分析。在投资周期的分析中,利用财务的现金量化表求得现金投资的回收期限,且期限都小于规定的日期,说明投资方案切实有效。同时,投资利率的分析,是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旨在分析企业投资利率的计算及财务盈利能力的有效评估。
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问题
3.1、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在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之中,除去主要使用与之相关的财务指标、技术指标进行评价之外,建筑节能、环境评价、风险和社会评价等等这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应该是一个整体评价报告,而不只是简单的为了经济利益的实现,进而忽视了固定资产项目有可能导致的对于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3.2、评价方法选择不当
在当前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之中,较为注重通过使用各种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来分析投资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和经济收益。诚然,数量模型分析方法比较客观,能够抛开一些主观因素的干扰。不管是在固定资产的概预算阶段,或者是结果评价阶段,都要求通过使用一些数学定量分析方法来实现分析预测的目的。在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之中,通常使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期权法、净利润法以及贴现法等等。
4、提高可行性研究质量对策与建议
4.1、要设立权威性,能脱离“行政干扰”的社会专门评价机构这一机构主要是由学者,中高级技术人员,多年从事投资管理的技术经济专家和企业领导组成,他们主要受国家的委托和企业的要求对建设投资项自进行科学评价,作出结论应当是实事求是的,不带任何成见的,要经过这一机构的技术经济论证和银行评估,主管部门才能批准立项,可针对项目投资大小及重要性划分若干个评价程序(要在评价时着重帮助建设单位修改完善可行性研究的文件)主管领导部门特别是综合计划部门要尊重评价意见,不能凭主观意志办事,若不尊重科学评价意见必须承担投资责任必要时追究法律和行政责任,确实起到保证投入产出的最佳效果。
4.2、要进行投资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完善决策程序。正确的决策程序应是:(l)对投资的机会进行鉴定,这是首要的。根据企业或地区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和市场的调查预测,找出投资方向和选择项目以便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主要靠定性的指标进行估计;(2)对投资项目进一步做初步可行研究。判断投资机会是否能有希望并找出几个关键问题要深入进行研究,对投资和成本估算要求大部分接近。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关键程序,要进行多方案比较,主要内容均要计算准确,数据可靠,归纳提出倾向性方案的结论(包括不可行方案),经过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论证,银行的经济评估,并征得当地环保,市政等部门的审查同意才能正式上报,计划部门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审核后批准或不同意此建设项目。另外建设做到按审定的项目和项目的作用分配投资,建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能运用经济杠杆和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保证投人与产出的正常比例,逐步由条条下达投资的管理形式转到以银行管理监督投资为主的做法上,当然也同时改革目前不合理的税前还贷方法。
5、结语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在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通过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来逐步实现规模效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确保研究结论的准确与科学,不但需要数据的真实与可靠,而且还需要参与人员的高素质与高能力的发挥,在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下,才能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获得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田庆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工程与建设,2013,02:276-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