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事业单位考核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考核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考核流程

第1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涵盖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环节,是基于具体目标而实施的管理过程。在新时期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其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正视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探究改善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以此保障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具体目标的完成。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凸显出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来源上,主要依靠国家财政部门的财政拨款,然后行政事业单位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部门预算编制,最后财政部门根据批复的预算拨付经费。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来源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由此也导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强,造成部门间在预算使用计划及预算执行过程上难以同步,从而制约了预算执行效果及目标的达成。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涉及到众多的职能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一方面是进行预算控制及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另一方面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有效调配预算资金的重要环节。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由于预算管理意识不强,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将预算编制简单划归到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编制时间也极为有限,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于简单化,无法全面系统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整体状况,预算编制形式化过重,实效性及针对性不强。

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强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具体执行环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集中反映在了预算执行规范性不强,随意性过大等现象上,导致预算资金在执行及支出上与原有编制计划不符。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强化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偏离了批复的预算。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在相关的责任落实上也跟进不力,同样制约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流畅性和规范性。

4.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流于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是对预算执行及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价,其是预算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一方面存在预算考核缺位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预算考核机制上也存在完善度不高,机制运转不畅的现象,两方面共同制约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的正常开展。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考核不够完善,在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上就无法确保科学准确,又会反过来制约到后续阶段的预算编制工作。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环节,要注重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认识到预算管理在辅助其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及监督上的作用,然后由此及彼,在行政事业内部对预算管理的地位及重要性加以宣传普及,一方面增强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意识;另一方面使单位全体员工转变原有的预算管理单纯划归财务部门的狭隘观念,增强其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借助岗位培训学习,岗位竞岗等途径,强化预算人员的素质能力,以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水平。

2.注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质量的提升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要给予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编制人员能够对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加以总体把握,并做好预算编制参考数据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论证单位预算项目,在确保项目可行的基础上再制定出具体的编制计划,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在编制预算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在参考原有数据资料的同时,做好预算使用的前瞻预测,使预算编制与后期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相匹配。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采用更加高效的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法,复式预算法等,保障预算编制准确可行。

3.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及控制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保障预算效果实现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第一,针对本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将预算指标加以分解并落实,从而使预算执行流程更加清晰。第二,完善各部门间财务预算执行的制度规定,做好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从源头上杜绝预算资金被私自挪移占用的现象。第三,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对于单位内部职能部门中出现的预算资金超标现象,要加以严格查处,对预算资金需要继续追加的,要通过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核报批。

4.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是衡量预算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其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及优化上,一方面要健全考核管理制度,将预算考核与岗位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要实行考核的动态化和综合化。动态化考核就是对预算资金的实时使用情况加以监督,确保资金的流向及使用符合预算目标,对出现的偏差及时加以纠正。综合化考核就是对预算编制执行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状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加以综合分析,借助奖惩措施的有效跟进,以提高预算考核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结语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凸显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从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力度、预算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加以完善强化,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稳定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晖.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18):231.

第2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共性

(一)管理目标一致

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预算绩效管理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有直接关系,不仅可以优化资源,同时还可以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管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达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与成本的控制的目标。

(二)全程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贯穿每项决策的实施的全过程,而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则需要对预算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绩效评估考核。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具有全程化管理的特性。

(三)全员参与

只有事业单位各部门的人员积极配合,才能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预算管理同样也需要全员参与,如预算编制都是以从上到下、上下结合的编制模式,这就决定全员都需要参与到预算管制中;再如在执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会将预算管理目标拆分为各个小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都需要全员参与。

二、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

众所周知,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只有科学的预算编制才能为预算执行提供保障。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涉及到的部门非常的多,内容与工作量也就非常的大,这就对预算编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无法胜任这项工作,这就无法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而对预算执行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当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采用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的编制方法。虽然这样的预算编制方法快捷简便,但是该编制方法未将非正常影响因素对预算管理造成的影响考虑在内。此外,该预算编制方法的主观性较强,这也会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率。

(二)预算绩效管理脱离内控制度

新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指出:单位与业务两个层面有效开展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并且要求内部控制应体现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然而,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割裂开,这就导致内部控制无法与预算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经济的有效开展。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仍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就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出台,事业单位实施该项规范促使经济活动管理力度有所提升。但是在构建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过程中对预算控制制度执行指标考虑不足,致使项目申请与批复中采用的评价指标不一致。此外,在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中并未引入流程管理、风险评估等指标,这样就不仅可能出现预算超支、管理松懈等现象,甚至很可能出现财务风险,最终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各种改变,如引进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办公设备,提升办公效率。然而,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仍采用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很多数据、资料都是通过原始单据获取。这样不仅不便于保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同时也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的效率。此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年龄较大,计算机水平低等因素都对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程度的提升造成影响。

三、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流程

众所周知,预算编制工作不仅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同时也事业单位开展内控工作的基础。所以,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另外,在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单位的特点与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历史数据,同时也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数据。在这个过程章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目标。此外,在完善与细化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还应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细化预算管理流程,提升预算编制人员的素养,加强部门科室之间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为完善预算编制各个环节奠定基础,从而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在预算管理中体现内部控制,这就需要结合内部控制构建预算绩效控制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制定预算执行追踪监督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督,并对预算制定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其次,制定预算调整制度。当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偏差情况,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既定的调整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再次,制定预算问责制度。当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中出现严重的偏差情况,就需要对预算偏差的较大部门进行分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且要求该部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顿。最后,制定预算通报制度。对于预算绩效考核优异的部门进行通报表扬,绩效考核成绩落后的部门则通报批评,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预算管理监督管理的作用,同时还增加了预算驾校管理的公开透明度。

(三)构建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应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实行)》中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制定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标准宽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性,就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进行细化与完善,如风险防范指标、流程指标等,这样可以更全面的评价预算绩效成果。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大对经济项目决策的控制力度。如在进行经济项目可行性分析时要综合专家、财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建议,同时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中还要引入政府采购标准,这样可以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全面的发展出来。

(四)提升信息化程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实行)》中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流程与经济活动都必须嵌入到单位信息系统,减少人为影响因素,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众所周知,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广,内容、数据繁多,人工汇总与分析庞大的数据信息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信息化的办公设备可以在短时间内精准、有效的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转变预算绩效管理方法,积极升级办公系统,引入信息化办公设备,为实现信息化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基础。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发展不仅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还可以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实时监督。

四、总结

综上所属,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然而,当前在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控力中仍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预算绩效管理脱离内控制度等,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若想解决上述问题,事业单位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完善预算编制流程,构建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提升信息化程度,保障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参考文献:

[1]韩淑芹.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7):90-91.

[2]朱克文.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15):256.

第3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全面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基本上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绩效考核、价值管理五个方面。第一,在战略管理上,必须将预算制定与事业单位战略紧密结合,制定始终如一的方针指导设计高效、合理的战略性配置资源的流程。全面预算管理是辅助事业单位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各事业单位在策划前期,将预算编制与各事业单位战略紧密联系,能更好的贯彻执行各事业单位战略,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缩短日期方面,能优化资源配置。有一个高效不变的流程,能保证各部门能明确任务,相互协作与交流,减少执行期间因变更带来的矛盾与混乱。第二,在风险控制上,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各事业单位计划工作的开展与完善,减小各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预算以计划为基础,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上一年度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计划与预算,规避各事业单位因盲目发展而遭受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也可以根据预算结果,在执行中预先采取防范措施,进行日常的监控和决策,从而规避和减轻风险带来的危害。第三,在成本控制上,必须将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紧密结合,降低预算的复杂性以及预算制定周期。预算制定人员在制定各事业单位战略新预算时,可以根据以前业务量及成本的准确信息,筛选重要的信息,作出高效合理的预算,监控业绩。降低预算的复杂性,可以减少预算操作的复杂度,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降低预算制定周期,能够提高预算的质量,减少预算部门的成本。第四,在绩效考核上,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公司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在各事业单位管理中,考评和激励是管理控制预算松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严格把考核与奖惩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生命线,建立与期终总结有关的业绩评价与奖惩体系,将预算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实现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利用预算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各事业单位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使预算真正成为约束各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则,实现预算与绩效考核之间的良性循环。第五,在价值管理上,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变动最终都会反映为财务指标,每一项的调整都会在它的系统里面反映为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是进行价值管理的过程。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增强事业单位员工的责任感。明确各种支出的规章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支出用在刀刃上,提高成本的利用效率,实现用少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避免出现大手大脚,有钱花,没钱要的现象。同时,加强员工们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影响各事业单位员工的行为,让员工们积极地支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运用,严格按照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办事,为全面预算管理在各事业单位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从各方面优化各事业单位管理,提高各事业单位效益,有助于各事业单位实现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增强各事业单位风险防范,减轻危害。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准确有效的预算,更好更快地促进各事业单位计划工作的展开与完善,通过采取防范措施,有利于避免各事业单位的经济风险与经营风险。同时,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寻找出公司在财务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制定相应的机制,建立适当的流程,防范于未然,在完善财务制度的同时,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对应的训练,促使其更好地执行履行的责任。第二,有利于协调各事业单位内各部门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利于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运转情况,减少各事业单位内部的冲突与矛盾,各事业单位的宏观目标只有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才能实现。此外,能有效避免各事业单位某些部门片面追求狭隘的部门利益,而忽视各事业单位整体的发展的弊端,这对于各事业单位的发展建设来说极其重要。第三,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目标。在各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环节中,最重要的意义则体现在其促进各事业单位管理目标实现。每个事业单位都规定在哪些季度实行某项项目,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减少执行期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从而促进各事业单位目标按期完成。

三、结束语

第4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目前,我国共有事业单位120多万个,在职人员3,000多万人,离退休人员900多万人,事业单位集中了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高知识群体。

我国把事业单位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参考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比如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等。这些单位行使法律赋予的公共权力,为社会提供服务;二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如中小学、大学、医疗卫生单位,也包括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图书馆和一些科研单位等;三是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比如出版社、设计院等。

绩效考核是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执行力建 设的关键环节。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的投入往往难以量化,事业单位的产出是“非市场产出”等原因,事业单位绩效的评估就比较复杂和困难,而运用平衡计分卡技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就可以清楚地向主管部门和公众说明有关项目带来的效益,运用有意义的、以结果为基础的指标对实现的价值进行追踪,有利于衡量工作人员完成工作的成功程度。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一)平衡计分卡的由来及概念。1990年美国诺顿研究所进行了一项题为“衡量组织的未来绩效”的课题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美国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P・诺顿参与其中,并提出的一整套用于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紧接着,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1993年和1996年先后在《哈佛工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平衡计分卡:提高绩效的衡量方法》、《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将平衡计分卡用于战略管理系统》等论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一些企业应用计分卡的实施经验和新的研究进展,分别出版了《平衡计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和《战略中心型组织》两本专著,系统阐述了平衡计分法的中心原理,提出了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发展四个维度来观察组织和分析战略,每个维度都包含战略目标、业绩指标、指标值、行动计划四个部分。

(二)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及其精髓

1、财务维度。财务指标是企业股东、投资者关注的反映企业绩效的重要参数。这类指标能全面、综合地衡量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2、顾客维度。为了满足股东,企业必须关注企业利益的相关者――顾客。只有向顾客提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才能生存。

3、内部运营维度。为了满足顾客,从内部运营的角度思考,企业擅长什么?一个企业不可能什么都擅长,但是必须在某些方面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必须把需要提高竞争优势的方面找出来,制定考核指标,督促在这些方面越做越好。

4、学习和发展。为了提升企业内部运营的效率,持续提升并创造价值,企业必须不断成长,围绕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对“人”的管理设定学习和发展类指标,培养组织中的人员竞争力。

平衡计分卡的精髓是追求在组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外部关注和内部诉求等重要管理变量之间的微妙平衡,追求过去的经营结果考核与将来业绩评价之间的平衡,外部组织满意程度和客户满意程度之间以及内部的经营过程、激励机制、职员知识的学习和产品服务增长之间的平衡。

二、构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

构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要本着运用平衡计分卡既便于操作又有较强的理论支持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应我国事业单位的制度、经济和社会环境及事业单位管理具体情况的指标框架体系,从而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科学和平衡的评估。事业单位所做的工作及价值创造过程中具有隐性、模糊性、专有性等特征,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价值不能完全在绩效评估体系中体现出来,因此,必须设计出一些合适的指标来反映他们的工作成效,并对之进行评估。

(一)经济指标层面(财政与税收)。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赚取的利润,必然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用于扩大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即事业单位的收入、利润与财产不能分配给其员工或管理人员,对于经营活动所得收入和盈利只能用于完成组织工作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从其运营中盈利。因此,财务指标的设立可以衡量投入是否在组织的运转过程中获得了应有的回报或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能力。

(二)社会公众层面。事业单位是以提供公共物品、产生社会效益为目的而设立的,其基本功能是向社会提供难以从私营企业获得的对公益性物品和服务的需求。所以,从事业单位的性质来看,其对社会效益的追求高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履行其一般社会职责,提高社会效益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其社会声誉;二是通过提供优秀的服务,达到利益相关者(公众)的满意;三是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所以,社会绩效的评价指标包括一般社会职能、服务绩效和政治绩效三个方面。

(三)内部组织流程管理层面。此层面着眼于事业单位完成目标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即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包括领导的决策和控制能力、组织的创新能力、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及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等。只有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把它们转化成具体的评价指标,才能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所以内部组织流程管理层面是事业单位改善绩效的重点和起点。

(四)学习和成长层面。该层面反映了事业单位发展壮大的潜力。只有持续不断的知识更新,通过人员培训、轮换、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人员素质,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事业单位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经营效率,才能保持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活力。这个层面重点考察事业单位本身的学习成长能力和员工个人的学习成长能力两个方面。

四个层面的绩效评估指标确定好之后,各事业单位在实施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和战略管理时,可通过召开会议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结合本单位的客观情况和特点,建立一套自己的实施路径,在实施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跟踪并完善评估指标和权重。

三、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应用

(一)明晰事业单位战略。战略作为平衡计分卡能否取得成功的确定性一环,无论是在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还是行政部门中都应该处于核心地位。在我国事业单位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时候仍然要坚持这一原则。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关键和难点在于,要知道关注什么和不关注什么。只有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略重点,才能找出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才能把握真正重要的问题,解决关键问题。

(二)制定执行有力的战略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针对组织的管理流程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一致性的问题,整合各个分散的管理制度成为一体化的体系,使各业务部门统一到全局角度考虑如何与组织的战略意图相匹配。具体明确实施的领导机构与执行机构,如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平衡计分卡实施小组组长或专门委员会领导,由这些人作为上级考核的主体有助于解决绩效考核问题。

(三)推动决策层全面参与施行。一方面只有决策者才能较好地描述实施的战略,决策者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组织的价值取向缺乏深刻认识的状况,帮助其他人员参与;另一方面决策者具备战略选择的决策权,可及时权衡取舍,确定组织战略,而且决策者对平衡计分卡实施的认同感是真正决定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四)合理设置评估重点及相关指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应根据不同组织、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变更。比如,以经济取向优先的事业单位可直接采用经典平衡计分卡的板块;非经济部门可考虑分为客户、内部经营、自身建设三个角度或组织目标、服务对象、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财务五个角度,等等。

(五)推动组织文化变革。这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事业单位的平衡计分卡强调对社会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回应,将外部公众作为评估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组织及其员工必须改变封闭、特权意识,强化客户、服务、开放意识,等等。

四、对事业单位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核的建议

(一)平衡计分卡将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以一种明确而又简单一致的责任描述让战略在组织各个层面得以具体体现,使组织整个上下焦点都集聚在战略上。这种通过战略图和计分卡来描述战略的方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各个部门和员工的平衡计分卡代替预算成为了管理过程的核心。因此,平衡计分卡从实质上来看首先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其次才是业绩评价系统。

(二)平衡计分卡将事业单位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绩效管理。传统的业绩评价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指标(如利润、投资回报率)为主。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揭示业绩的动因或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财务指标主要偏重于组织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如社会公众、社会外部环境)的分析。平衡计分卡则弥补了上述不足。它通过财务、社会公众、内部组织流程管理、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做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财务结果和这些结果的执行动因之间的平衡。

(三)平衡计分卡将事业单位业绩的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统一。财务指标描述的是已经完成了的事情,而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对于指导和评价信息时代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内容,组织管理者可以计量和控制组织及其内容各单位如何为现在和未来的客户进行创新和创造价值,如何建立和提高为社会公众更好地服务的能力,以及如何为提高未来社会效益及部门经济效益而对员工、系统和组织程序进行投资。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刘俊勇译.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第5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一是完善登记监管制度。针对事业单位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台《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规范》,严把法人资格准入关、程序合法关和时限要求关,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处罚、现场核查、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明确岗位职责任务。明确业务办理的流程,设置受理人、审核人、负责人岗位,对不同岗位职责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严格按照规定,把好受理关、审核关、核准关。积极落实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健全监督举报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12310”举报电话、网络、报纸等监督平台,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管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管理、运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事业单位的透明度,实现了事业单位外部监督与自我约束的有机结合。

四是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登记档案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对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资料进行统一规范、装订和分类,按照“一户一档”的档案管理要求,分户、分类、分件对各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进行整理。对档案内部使用、查阅、借阅的要求、程序、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档案的作用,提高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利用率。积极探索档案管理新模式,做好历史登记档案电子化采集工作,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系统为社会提供信息公开的平台,提高监管效能。

二、抓日常监管,加强社会监督

一是严格规范登记年检工作。按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做好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把好“三关”,即法人资格准入关、程序合法关和时限要求关;实行了“三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进度。对年检对象、年检时间、年检程序等都做了科学系统的安排,制定印发了详细的年检说明,规范了办理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会同公安、质检、国税、地税等15个部门出台《奎文区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依照制度各履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事业单位活动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其法人资格的监督。定期召开座谈会,对登记管理工作现在及前期联席会议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分析目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共同做好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各部门整体联动、相互配合的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公益服务水平。

三是探索开展事业单位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办法出台后,区编办对照办法要求,到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领导、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交谈,实地查看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现场了解在履行职责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真听取事业单位的意见建议。对事业单位的住所、人员配备、财务状况等登记事项进行了现场核实,使审核工作更加直观和准确,确保了登记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为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和保障事业单位合法权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备案制度,明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等事项,规范登记管理信息公开的方式,严格登记管理信息公开的时限,在信息公开的形式上可选择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单位公开栏、宣传栏等多层面、多渠道予以公开,做到了“网上能查到,宣传栏能看到,报上能读到,广播能听到”,保障公众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抓工作创新,完善监管机制

一是规范部门履职行为。以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情况为抓手,开展事业单位履职情况检查,确保权力边界勘得准、职责理得清,完善职责监督检查的相关制度,将检查结果纳入监督检查的日常工作中,加强面上检查、不定期抽查,逐步建立起监督部门职责履行的长效机制,使各项行政审批流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减少权力灰色地带,确保部门依法履职、正确履职、规范履职、高效履职。

二是探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成立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对全区事业单位考核工作进行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试点,逐步完善考核体系后,适时全面推开。去年,由编办、卫生、财政、人社组成联合考核组,对全区四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绩效考核。在考核工作中,登记管理局负责完成对事业单位法人监督管理内容的考核,区卫生局承担以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业务情况考核。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挂钩,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机构编制管理和日常运营,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第6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平衡积分卡 意义 策略

一、绩效考核和平衡积分卡的内涵分析

(一)绩效考核机制

在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绩效考评机制,能进一步优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建立良性竞争关系,强化日常管控的实效性,也是提升执行力的基本手段。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劳动力投入量化结构不是特别明显,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绩效考核过程中借助有效的运行策略和机制,保证能在数据收集的基上对公众和主管部门说明员工实际创造的效益,而这种方式就是平衡积分卡,将结果和实际意义作为基础,建立有效的价值跟踪,从而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的运行实效价值。

(二)平衡积分卡内涵分析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用来衡量未来绩效的工具,借助财务理论、顾客反馈、内部运营机制以及学习发展四个方面对人员或者是组织进行分析,并且,每个方面都包含着战略目标、基本业绩指标数值以及行动计划等参数,能最直观的体现出绩效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四个层面分析过程中,财务理论要对创收经济价值的能力进行评估,顾客反馈是对顾客需求的调研和汇总,内部运营机制是在分析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后建立的具体指标和敦促方向,学习发展是对运营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估。

二、应用平衡积分卡进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意义

(一)从经济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要从基本的服务结构出发,扩大社会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实际利润能有效的供给企业内部人员的实际收入。也就是说,借助平衡积分卡对员工的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就是衡量投入资金是否能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实际收益,从某个层面上分析,利用平衡积分卡模式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管控力人员的实际管控效率和能力。

(二)从社会公众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事业单位最基本的功效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从其发展性质分析,事业单位建立的优化目标就是要保证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以服务大众为基本依托,不仅要维护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也要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同时,建立有效的社会职能框架和服务绩效框架,确保从社会公众层面实现绩效管理的实际价值。

(三)从内部组织管控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内部组织管控层级式直观化体现管理单位管理能力的路径,不仅包括管理层的实际决策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包括建立的规章制度以及事业单位内部团队的协作精神。在项目指标建立的过程中,主要是将评价指标具象化,从而确保组织目标的完整,建立优化的内部组织管控结构。

(四)从学习成长层面优化项目指标

要想实现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就要建立动态化的发展机制,不仅要开设有效的培训课程,也要建立学习型单位小组,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经营实际效率,确保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助力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结构的优化。

三、应用平衡积分卡进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路径分析

将平衡积分卡机制应用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践行和落实必要的管控机制,才能建立其最优化的控制框架。第一,要强化对于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认知。在平衡积分卡中,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结构,事业单位要强化对于战略目标的认知,确保管理人员在实际管控措施推进过程中,能助力战略目标的达成,针对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行为,只有把握住战略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提升绩效指标的完成效率。第二,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框架,深化分析管理流程,从全局角度分析组织结构和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贴合程度,确保执行机构在平衡积分卡实施过程中能对实际的绩效问题进行处理。第三,管理人员要在提升管控措施的同时,建立完整单位实施方案,确保决策项目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满足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管理人员对组织价值取向的认知,在实际绩效评判过程中,强化权衡取舍的实效性,提升对于平衡积分卡实施流程的认同感[4]。第四,管理人员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提升分项模块的运行机制。例如,在事业单位对经济效益要求不高时,利用平衡计分卡结构中的客户反馈、内部经营机制以及学习发展模块,建立有效的数据。另外,在运行平衡积分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平衡积分卡运行框架中事业单位短期绩效评价和长期绩效评价的统一,也要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和组织战略管理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实效性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应用平衡积分卡机制,能在提升企业运营管控机制的同时,确保最大化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顺利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王华燕,陈翔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用平衡积分卡的绩效管理研究[J].体育科技,2015,(03).

[2]张蕊.战略平衡积分卡: 衡量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新指标体系[J].当代财经,2014,(10).

第7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当以以人为本和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推进单位的现代化管理进程。本文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理论出发,分析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基本现状和问题所在,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状的策略。

关键词 :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现状 策略

很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管理投入了很多的人力与物力,可是却鲜有能够凭借绩效考核实现单位预期目标的单位。目前的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的工作形式化较为严重,由此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具体效果,特别是大多数事业单位实行的秋后算账的考核和评价模式是制约单位绩效考核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怎样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问题是许多单位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1.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内涵

一般认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以既有的考核方法和程序性规定,对单位员工的素质和实际业绩进行考察和评价,这些考察和评价结果将是其职位发展的重要依据,并直接决定员工的晋升、奖惩、薪酬和辞退与否等重要利益关系。所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考核方法程序以及考核的标准和内容。

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点

(1)考核对象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员工大多是技术性人员,而单位性质也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因而劳动性质上具有创造性。所以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应当以工作质量为重点,同时基于职工业绩量化的困难度,绩效考核并没有多大的明确流程,针对事业单位的职工的绩效即劳动性的成果,绩效考核工作需要以公正合理的标准,实施深入的定量考核。

(2)考核内容较为宽泛。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多与政府行政机构的层级相对应,所以与政府行政机构横向与纵向幅度宽广一样,事业单位涉及到的领域很广,一般涵盖文化、教育、医疗等行业,同时地域和服务对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内容的广泛性。

(3)考核评价标准不一。事业单位大多属于公立性质的,其基本价值在于其服务社会,所以衡量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就在于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然而这样的价值衡量在实践中很难被具体化实施,因为服务很难被量化和准确评价,这种复杂性使得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不统一并很难形成有效的模式。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基本现状

1.绩效考核理念的缺失

目前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考核不是十分重视,并且缺乏对绩效考核重要性的认识,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大多形式化比较严重,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考核的理解十分片面。许多领导为了照顾单位内部的和谐,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都是临时选择的,考核指标也很宽松,甚至年终考核大都只是应付了事。所以在绩效考核理念普遍缺失的情况下,绩效考核的形式化程度严重,使得绩效考核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

2.绩效考核内容模糊不定

事业单位大多具有行政机关的某些属性,其行政管理相对稳定,因此也难以量化评价,此外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并不能对工作业绩进行描述,被考核者也不能完全掌握考核指标。绩效考核内容的不确定和和模糊性使得事业单位在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并不能实现其最初的目的,因而使得考核的实际作用有限。

3.绩效考核指标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是很完善,其标准和量化测评都不是很科学和明确,在这些指标体系下的考核所产生的结果不能真正体现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会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绩效考核指标的不完善会使得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而这将会使得绩效考核在具体的操作中忽视其他员工的评议,同时这种带有领导主观色彩的评价也会对考核结果的公平造成负面影响。

三、改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策略

1.增强单位绩效考核的意识

针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理念缺乏的现状,提高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理念是很有必要的,绩效考核的效用在于其有助于管理者形成较好的管理习惯,并激励职工发挥能动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其应当积极增强自身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促进职工与企业目标的双重价值实现。

2.明确绩效考核的内容与程序

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当明确绩效考核的考核目标和程序方法,建立规范化的考核链条程序,形成既有短期考核又有年末考核、任期考核,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考核制度。此外还需要以工作的实际业绩为重点,确立合理的考核内容,规范绩效考核的基本程序,使得考核内容更加规范化和具有针对性。

第8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难点以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绩效考核已不是企业的专利,也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早在2006年国家就在行政事业单位推广绩效考核管理,并在2010年起,具体地推出了绩效考核制度。几年过去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面对这样的客观事实,我想谈谈个人看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含义及作用

1.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综合考评的工具。是通过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循序渐进。具体流程包括:指标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具体的实施、过程的跟踪、结果的反馈等阶段。

2.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具有双重作用,一是从员工的角度说,给公平竞争提供了场所,给员工业绩的提升提供了机会,也给员工提升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二是从单位来说,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最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水平与能力的提升,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公共服务的宗旨。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考核的难点

行政事业单位以公共服务为目的,从事政府机关、事业、科技、医疗、卫生等工作,所以绩效考核中的量化管理比较困难。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薪酬一般都是财政部门核定,浮动的空间不高,所以关注的人群不多。再有评价过程中缺乏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让考核没有可比性,让人难以信服。考核体现不出层次感,平均主义比较严重,影响员工的考核情绪。

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全面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考核用“德、能、勤、绩、廉”这些内容概括考核的标准,这样的标准过于笼统,考核也过于原则性,缺乏针对性。我们也知道,绩效考核是指挥棒,它既能带给员工正能量,也能将员工带进歧途,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笼统的指标体系下,指标的设置也不全面,同时与具体业务也不是很相关,这样让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2.考核的可信度不高

考核不够准确,以及考核流于形式让大家对考核不感兴趣,这样的考核由于没有啥效果,所以考核的可信度也不高。具体表现在考核的目标制定缺乏沟通,让员工没有准备;考核的手段与方法陈旧,让员工失去兴趣;随意打分,没有拉开档次,让员工不够重视;考核完成后秘密装入档案,让员工对考核失去信任感。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庸者没有危机感,让能者失去动力感。

3.考核的结果不能得到很好应用

我们前面说过,考核不是目的,将考核的结果加以正确的应用,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目标的实现才是真正的用意。但是看看事业单位由于考核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员工的具体工作面貌,所以考核的结果也无法应用到具体实际中去指导工作。将考核的结果做为一项工作,为完成工作而完成,装入档案,以备联查而已,这样的考核结果刺激不到员工的兴奋神经中来,使得考核成为空中楼阁。

四、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转变观念,提升意识,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真正地与工资、岗位、业绩、晋升挂钩,让绩效考核得到全员的认可,让绩效考核有声有色。具体如下:

1.要有完善的指标考核体系

既然说是考核,就要可以量化处理,并可以具体衡量。行政事业挝痪哂蟹怯利组织的一面,所以考核要体现出服务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有公益性的一面同时,还要有节约财政资金,努力创收的义务,所以还要体现在投入与产出的一面。二者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完整、最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德、能、勤、绩、廉详细地展开,并且配上科学的权重,同时还要与人员自身的岗位紧密相连,即不同的岗位,所配的权重各不相同。最后引进最新的平衡记分卡、360度绩效考评法,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考核,改变过去的、静态的、片面的考核手段。

2.强化考核过程中的透明度,提高可信度

绩效考核要想让人信服,就必须提高透明度,这个透明度是站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要想做好三公开活动,首先就要号召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通过宣传教育,让全员参与监督活动。另外要成立内审机构,让内审渗透到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中来,并对监督的过程及时加以公布,以提高透明度,提高可信度。

3.充分运用考核结果

首先考核结果是对本次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从设计到安排以及再到运行过程全面监督的反映,并将这次结果应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加以对比,总结本次结果,对不足之处要查找根源,对成功处要发扬光大。另外将本次考核结果要不断地加以提炼,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像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增加值,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绩效考核,也起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以及不足,但是我们仍然有勇气、有决心、有信心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让绩效考核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刘振夏,柳大伟.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0,3.

第9篇:事业单位考核流程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内部控制 薄弱环节 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分析

(一)相关工作人员对内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内控流于形式

在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很多工作人员及领导者对于会计内控的意识相对薄弱,认识不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不足之处,有些单位甚至将财务部门的资金预算控制与会计内部控制同等看待;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还常常认为会计内部控制仅仅是一堆文件、一堆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仅仅流于形式。

(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缺失或设置不合理,滋生了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良好的监督和管理环境中保证单位各项工作稳定进行与发展。但是,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一些工作人员利用岗位之便满足自身的私欲而置集体的利益于不顾,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财产的损失,另外,由于单位部分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没能自觉地、更好地参与到会计内控活动中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低,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涉及环节较少、核算相对简单,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低,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及先进的计算软件,很容易导致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影响财务数据的质量,导致财务运算的结果和真实的数据结果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依然存在“一言堂”和作风

目前在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其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会计内控监督机制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单位往往存在“一人说了算”的不良现象,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实施及实施的有效性缺乏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监督体系。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忽视将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结果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了重考核、轻内控的不良现象。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研究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内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较高的会计内控意识是保证会计内控工作顺利实施开展的基础,增强单位管理层对会计内控的认识及重视度,并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另外,提高财会人员的主业水平,加强对其培训工作,提升其综合素养及专业技术水平,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更准确地、更及时地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工作。

(二)e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为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减少错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单位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和措施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

(三)完善内控制度及监督考核机制,提高会计内控执行力度

首先,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的发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使各项规章制度上墙,相关工作人员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严格按流程办事,才能使其责任分明、严于律己,减少或避免单位内部出现一些不良事件。另外,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于规模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较小的单位设立稽核岗。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定考核和期客观评价,以引导和约束其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利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外部监督的力量,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构建严密的外部监督网络。

(四)加强预算管理

在预算编制环节应当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加以落实,建立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于预算的执行申请应当严把审核关,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应当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的审核。另外,还应当搞好预算执行的分析工作,研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是根本,完善内控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预算管理是手段,完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是保障,其中提高人的意识是重中之重,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得不到提高,则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只能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

[2]武燕.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4):169-16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