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第1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勘察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探讨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保障,为了发挥其最大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勘察企业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机器设备在野外露天下作业,震动大,流动性强,在使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更应加强对勘察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在新的经济体制下,要转变管理理念,但许多勘察企业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勘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在勘察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中,由于企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将其管理由其他部门兼管,造成责任不清、程序不明、管理不严的现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购买随意性大,空置率高;对固定资产认定不明确,出现漏记、漏报现象,对有限的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一)实际的固定资产和账面不符合

勘察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财务各部门衔接不力,未及时向财务部门进行信息反馈,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情况不符,比如新购买的固定资产未进行登记入账和验收;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的进行冲减;更新改造的机器设备未按重新确认的价值入账,还有的固定资产没有建立资产的分类明细账。绝大多数的企业只是使用流水账的方式进行记录,没有对明细账、总账和实物建立紧密的核查对比关系。在进行账面登记的过程中,等级类型和等级明细没有按照资产的类别和性质进行登记。只注重了有形损耗,而忽视了无形损耗。由于长期未对实物数和账面数进行核对,出现了账实不符和账账不符的情况。

(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在勘察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内控制度不完善,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考核体系,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没有形成资产管理责任制。没有严格的固定资产审批制度,缺乏固定资产预算和合理配置,购买随意性大,甚至对购置后不适用的设备弃之不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三)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缺乏监管

由于勘察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管理责任不明确,部分资产使用部门不明确,没有明确具体的保管责任人;没有收、发、领用制度;没有形成定期清查盘点制度,甚至有些部门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自作主张的对固定资产进行低价出售和强行报废、擅自挪用国有资产,造成有账无实,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在对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责任不明确,不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出现野蛮使用设备,对固定资产不注重平时的保养和维护,维修率高,利用率降低;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工程项目部之间设备配置不平衡,加之没有加强固定资产的流转,资源独享,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等,也导致很多的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未使用,这些因素都造成资产的利用率不高。

二、加强勘察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勘察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要根据相关的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并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和长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奖惩制度,把相关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意识

要加强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严格执行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要认真的遵守国家的相关的财经法律规定,规范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节约资金,合理配置资源。当固定资产出现毁损、报废、变卖等情况时,要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审批和申报,加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上到下,层层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从下到上,及时反馈信息,树立全员及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思想。

(三)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力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和财务各部门要互相配合,落实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固定资产从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为了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要对资产资产定期盘点,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对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应按重新确认的价值入账。将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分级管理明细账,落实具体的使用管理责任制,做到及时保养和维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是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和探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提高固定资产周转和使用效率。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利用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核算技术对账务进行规范化处理,严格计提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做好设备更新的资金管理,把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认真做好,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资产的一致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勘察企业的固定资产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出现损毁和减值的情况出现,会给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勘察企业要尽其所能的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建立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更加科学、精细、规范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资产控制 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重要的劳动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一个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大小反映了该企业技术装备的程度和生产经营潜能的大小。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一般占到60%以上,因此,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使其发挥综合效能,提高使用效率,对于保证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的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企业生产中主要存在的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认识不足、措施不利,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家底不清、闲置浪费严重,流失、被侵占、购置质量缺陷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部分固定资产资金积压,不仅影响了资金的周转,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体制。

由于员工意识的薄弱,在部门之间配合的时候就不够细心,固定资产的增加、调拨和报废工作,等单据流转速度慢,造成入账时间之后,或重复进帐、漏进、产生账实不相符合等现象。另外,由于人员的调动,交接手续不完善,使固定资产的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在清查工作中,执行人员往往只根据资料作了统计,而很少实地逐项清查,清查的力度远远不够,未能找出管理上的漏洞。

员工之所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强调教育的不够,企业也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多么重要,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教育,没有就具体原因、如何进行资产管理等向员工做充分的讲解。

(二)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以前,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总体来说比较松散,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太多灵活性,因而对这项工作就存在难以真抓实干,落实到企业头上的时候,又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台了一些公司的文件,一步一步地灵活下来,就造成了对这项工作的不够重视,有关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制度自然也就没有很认真地制定和实施。

(三)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一直以来,各级部门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不够,也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各级机构之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执行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再加上企业人员的流动以及管理人事的变动,造成交接上的问题不够清楚以及企业内部政策的变动,都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了隐患。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的措施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我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相应的改进:

(一)加强对员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教育

任何工作,如果只是强行的去摊派,那么效率是不会高的,在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那里以后,我想这样的工作效率才会高。

同样地,员工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企业首先要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企业、对企业里的员工有哪些好处,让员工由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到主动承担工作任务。

(二)完善企业各级资产管理制度

为了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应制定出全面、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是总则。明确目的、意义、使用范围、原则、任务。

二是责任制。分别有总公司,各级中间部门、车间办公室三级固定资产的职责范围;部分分口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

三是固定资产范围、分类、来源、价值、使用年限和折旧。

四是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对新增、调拨、报废、租借、出售以及置换、盘盈、盘亏等,特别是设备的报废。

五是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更新。对固定资产使用中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大、中、小修的部分,主要固定资产的检修周期,固定资产的更新条件等。

六是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编号与管理。建立房屋及建筑物、各种工具、交通运输工具、通讯设备等通用专用卡片,明确卡片内容、卡片登记依据、卡片登记办法、编号,价值、实物管理和实物使用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将企业的资产管理落实到人,考核到人

企业可以就固定资产的管理专门成立一个组织,由该组织负责具体落实,也可以由某个职能部门牵头负责这项工作,但是,首先一定要有总负责人,权责要明确,不能大家都管变成最后成了大家都不管。另外,具体的工作一定要具体落实到个人头上,让每件固定资产都有专人负责,并将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

公司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使用地点又很烦三。要管好固定资产,应当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使用单位,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各级单位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应当根据管用结合、权责结合的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口分级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正确安排各方面的权责关系。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管理的好坏、取得的效果不象实现多少利润、清回多少欠款那样明显,但它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早日与国际现代企业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医院

我们大家都知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精神的追求越来越多,人们更加注重追求有质量的服务。为了适应社会新形态,我们国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医改来顺应时展潮流,卫生部也要求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不仅仅弥补了原来的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面的不足,也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了相应的管理,这不仅仅让人们对于医院的固定资产有了一定的理解,也从另一个层面对我们国家的国有资产进行了维护,是一个全新的改革,以下就是我们做出的探讨。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们国家进行医改的时候,它与旧的会计制度有很大的改变,新制度中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提高到了1000元以上,而专用设备单位价值提高到了1500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增长,以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量明显低了好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那么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现状的分析如下: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在我们国家,一般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人们对于钱财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医院的领导也是这样,他们对于医院的资金管理比较重视,到对于医院的大型设备等管理意识不强,再加上一些医院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因此,他们在参与工作的时候就比较懈怠,这就导致了医院部分固定资产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这是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之一。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

医院是一个比较大型的机构,也是长久运作的一个机构,因此对于它的管理相对而言就比较复杂,医院必须有统一的机制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是,由于旧的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固定资产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医院的不同部门都有响应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就使得医院内部出现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的状态。医院有专门的财务部对医院的流动资金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分析,但是对于固定资产却不够重视,聘请的往往是一些门外汉,他们在对医院的一些大型设备进行管理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很容易造成对固定资产的破坏,这也是旧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的表现。

(三)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起点偏低

从本质上来说,新旧会计制度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划分,旧的固定资产的划分标准是“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形态的。还有就是单位价值未能达到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一年以上的同类物品都可以被划归为固定资产”。这些标准从现在的经济发展形态来看明显是非常低的,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水平也提高了好多,因此以前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显然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划分的起点偏低。

(四)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不够完善

大部分医院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因此它们内部保存的固定资产就是相当多的,但是由于医院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固定资产被损坏。还有就是人们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他们一般简单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核算方式。比如管理者外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时不是按照其价值把相当价值的物品放在一起,而是随性分类,使得部分固定资产价值降低,还有就是对于那些损害的资产他们采取直接扔掉的方式,也使得固定资产总价值量降低。因此,旧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是十分不完善的。

二、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建议

不得不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与旧的会计制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新会计制度明显有很大的优势,以下是我们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从旧的会计制度来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显然没有得到健全、完善的管理,没有行成较为完善的规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资产安全的基石,每个医院都应该对自己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有序的管理,不管是从人事安排还是平时的设备管理,都应该招聘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同时建立一些有关的预算机制,从而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很好的管理,这也是保护我们国家国有资产的一种表现。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的保护,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不让岗位相分离,各环节相互制约、监督,从而是固定资产可以得到一定的保护。

(二)建立内部定期核查和外部专项审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是一个全新的改革,它对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完全的改革,逐渐以制度化的方式在医院内部制定了定期考核,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可以更加负责的为医院开展工作。在内部建立定期核查,可以让医院内部的各个部门慢慢做到相互联系,改变以前的岗位间各司其职的尴尬局面。对于外部而言,还应该建立专项审计制度,适时的对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专项审计,让外部人员可以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通过内外部的相互联合,让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保护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这对于发展我们国家医改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三)推进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一般比较少,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认识就特别少,因此为了推进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可以使固定资产的流程设计合理,结构更加完整清晰,也使得人们对于固定资产的了解有了一个更加好的平台,简化劳动,做到使用状况一目了然,方便核算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运用,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了资产分布及使用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这使得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方便,更加容易引起医院领导的关注。

三、结束语

新旧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等管理方面的不同,分析了新制度下的新要求、新规范所带来的影响和新措施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益处。并在新制度背景下,有针对性得提出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化建议,为医院理解贯彻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因此,新会计制度的出台对于维护我们国家的国有资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医院的制度更加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了更加充分的重视。医院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制度措施,从而保证我们国家医院的固定资产可以被很好的保护,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更是对国有资产的维护。

参考文献:

[1]于薇,杨静,谷佳夫.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8

第4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在高校的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的物质基础,是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依据。财政部于2013年12月30日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其中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就是要求高校会计确认基础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此举措导致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一、高校固定资产历年管理状况

在高校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是重中之重,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事实上,账实不符、账账不符是固定资产管理历年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高校内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脱节,财务部门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只要购置就给予报销;资产管理部门只是购置和发放资产,不管资产的价值和使用情况,更不管资产是否有闲置现象。固定资产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出现了重购置、轻管理的局面;二是在资产核销、报废及清查环节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资产处置时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不与财务部门核对账目,出租、出借、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办理相关手续或不进行账务处理,造成固定资产数据不实,账实不符。

二、高校会计制度的新修订、新变化

(一)单位价值标准和类别的变化

新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从原先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专用设备800元)以上提高到单位价值在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另外对固定资产的分类重新进行了明确,分为以下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将原其他固定资产类别进一步细化为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将档案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新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确认基础应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除文物、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和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要合理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按月计提折旧。

(三)对基建账的规定

新制度规定高校为扩展办学规模而专门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属于筹建期间发生的,应计入建设成本内。另外,基建账与学校“大账”按月进行并账处理,在“大~”中设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基建账目的在建工程成本。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一)全面真实的反映学校固定资产存量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各高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此项举措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同时为预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还可以促使高校及时报废已经过期的固定资产,为重新购置固定资产提供可靠依据,避免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二)强化固定资产清理力度,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就要对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由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共同组成清查小组,以部门为单位对各类资产进行清查,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列出固定资产明细清单及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为计提折旧做充分准备。通过全校上下核实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势必从学校领导到各学院、职能处室及广大教职员工,都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予配合和支持。

(三)创新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该紧跟新会计改革制度的步伐,创新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从固定资产购置、入库、验收、清查、处置等流程的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有序运行。

(四)加强会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此次新会计制度改革是一次重要变革,各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对新制度的学习,领会新制度要领,将新制度改革落到实处。此外,要加强对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五)强化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高校的固定资产价值,少则上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要摸清家底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必须借助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等信息化系统,上级主管部门应为高校选择一个统一的资产管理软件,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系统定期对接工作,保证两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同步管理,解决长期以来账账不符的难题。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程度,以便其端正工作态度、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使工作效益得到大幅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新制度

一、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分析

(一) 提升资产账面价值反映真实性

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高校教育投资,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资金渠道扩大,固定资产购入能力增加。随着高校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加,管理难度必将增大,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及闲置过程中,固定资产难免发生损耗减值,在技术更新周期短的社会现状之下,高校固定资产价值很可能发生骤减现象。按照旧制度,固定资产只在购入登记时记录原值,且报废处置也是一次性完成,进行清账,并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这就会导致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偏离问题,账面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及真实状况,固定资产购置、处理不科学。

(二)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当前,信息化手段已经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起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效率得到提高,信息记录便捷性增强。但是,由于旧制度并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固定资产科学性及严谨性不高。在管理制度建设上,各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性普遍不高,系统性、规范性不足,权责制约体系存在缺失。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高校各院系通常只是按照需求购置,很容易发生固定资产用途重复问题,容易导致资产闲置,降低资产效益。新制度推行后,高校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这就会促使高校强化对自身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加大对院系、科研项目固定资产购置申请的审核,制定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同时,计提折旧的处理方式下,高校固定资产价值会随着时间不断降低,并体现于账面之上。因此,高校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在购置、处理固定资产时更加谨慎,促使高校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约束,明确各部门权责。此外,由于计提折旧的存在,高校可实行资产的有偿使用,可以减少资产闲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 提升教育成本核算的精确性

旧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仅限于购置环节,一次性计入教育支出中。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价值会逐渐衰减,价值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那么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会与账面价值发生偏离。固定资产如建筑、大型设备的使用周期通常为多年,存续期间,因用途、使用方式发生的价值改变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如果不进行计提折旧,那么固定资产支出会集中于某一年度,该年度的教育成本会大大增加,且仅为该年度。新制度将固定资产按平均年限与工作法进行计提折旧,可以将折旧费科学地分摊至各个年度,能够实际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提高教育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尤其在高校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成本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利用新制度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将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性。

二、 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旧会计差异

(一) 固定资产分类标准

在固定资产的分类上,固定资产的分类更加规范和明确。新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有明确的规定,分为:通用设备类,图书、档案类,家具、用具、装具、动植物类等。新的固定资产分类打破了原来笼统地按照一般设备、通用设备、其他资产来分类的管理体制,分类更加规范、明确和细致。

(二) 固定资产价值认定标准

在固定资产的确认上,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起点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的变化受经济发展,整体物价水平上升的影响,原有的会计制度无法准确确认经济环境变化后的固定资产价值,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设备的单位价值普遍提高,如一般设备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了1000元及以上,专用设备则从800提到1500及以上。

(三) 固定资产折旧

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新的会计制度实行“虚提”折旧。“虚提”折旧主要通过“累计折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两个科目进行。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应严格把握固定资产的性质,并确定折旧年限。计提折旧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消耗,避免了原有制度下固定资产虚增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弊端,而且能有效将资产实物和价值准确匹配。

(四)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

新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和员工绩效评价挂钩。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执行,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创造了参考条件,固定资产管理和员工绩效评价结合可以刺激和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中。

三、 新会计制度过渡建议

(一) 重新认定资产价值

高校大部分成立时间都较长,固定资产存续时间长,总量庞大,且分布上较为分散,管理难度高。同时,固定资产的使用上,与各个院、系都有关系,这样的特点将会加重资产管理与使用的分离程度。因此,在新旧制度衔接过程中,高校当对自身固定资产全面清查,收集资产购置、损耗、使用、报废等情况。对于盘点清楚的固定资产,要按制度,对价值进行重新认定,将报废处理等不属于固定资产范围的资产提出,按现有资产状况登记。同时,高校还应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资产价值认定及清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二) 明确固定资产折旧具体方式

新制度只将四大类进行折旧,盘点中,当注意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方法及年限。主要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两种。此外,新制度没有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规定,因此,固定资产具体折旧年限当另行执行。

(三) 区分计提方式实现制度对接

计提方式区分,简言之即:旧制度补提,新制度月提。对于新制度实施前的固定资产,高校不仅应该进行全面清查,还应确定资产状态。对于新规定中已经达到折旧标准的固定资产,在继续使用过程中,应当继续提足折旧。对于2014年之后仍然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应当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及办法,按月计提,此时可以通过系统,完成折旧工作,且工作重点当为折旧汇总。

四、 关于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 强化意识及制度建设

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必须首先得到事业单位高管的重视,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前提。通过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将新会计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制定新的管理规则。如,建立规范化的资产购置程序,购置前做足分析、购置中信息完整真实、购置后入账准确及时;建立资产清查小组,定期全面清查固定资产状况,做好固定资产使用记录和固定资产分析。在管理者重视的前提下,下达新管理理念和相关制度至各个部门和每个员工,使每个单位成员成为“管理者”,做到使用和维护的统一,业绩和管理相统一。此外,建立专项监督团队,此团队独立于所有部门,直属事业单位高层,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账、使用、报废申报等进行直接监督和控制。

(二) 利用现代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度、精准化、大容量的优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通过 信息化的管理实现资产信息共享,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具体使用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可连成一线,达到及时准确了解和控制固定资产信息的效果。此外,与信息化配套的是“标签制”,即将每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标号并附上基本信息,制作成条形码,然后贴到相对应的资产上,便于信息化统计和清查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6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对于我国县市卫生系统而言,具备综合性的县级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意义非同小可,它既承担着培养科学应用类人才、卫生应急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重要责任,还承担着公益性的社会责任。一般而言,县级疾控中心都属于事业型单位,它的运转主要依靠于财政部的拨款,进而管理好固定资产对疾控中心的发展十分必要,同时,提高固定资产的利于率也有利于提高县级疾控中心疾病预防的水平。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型财政制度是事业单位为更好管理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而采取的财政策略,它不仅重新划分了固定资产,还使用了新的相关折旧核算标准,这些措施能够优化县级疾控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工作更有效、更科学、更规范性,这样一来就能够使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保值和增值。然而,再进行这些措施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疾控系统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财务相关部门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有些县级疾控机构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将其进行了分割,交于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实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由于负责的部门是相互独立的,在工作就就会出现工作不协调甚至是脱节的情况,而后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如未能在购买新的固定资产时做到及时入账;没有消除那些报废处理完毕的固定资产账目,导致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拥有量不符;实物部门的盘点工作不及时或者盘点后两方又未能及时对账进而导致账目不实的情况;卫生专项资金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项目,一直对其进行资金投入,而疾控中心的设备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疾控中心的挑拨手段比较陈旧,不能及时将很多固定资产入账,导致账面上固定资产的价值被掩盖,同时账面上也没有及时消除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从而影响了账面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2.疾控中心资源配备不合理

资源配备不合理是疾控中心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各地因为各种因素时常会发生各类疾病,对此,我国财政部门会给予疾控中心资金支持,让其能够做出紧急应对,但是包括县级疾控中心在内的疾控中心都存在着财务问题,如医疗设备紧缺和资金紧缺,设备使用效率低等,这些都会影响疾控中心的工作,而导致这一情况出F的主要原因就是疾控中心固定资产资源配备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相应的部门并不清楚自己单位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且进行资产预算时也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配置,再者疾控中心未能全面监督资源配备的过程并及时反馈处理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个人主观判断也是影响资源配备的因素,如在未能做实地考察又没有相应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进行资源配置,导致配置的资源和实际需求出现偏差。

三、解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强化财务人员管理

财务人员的素质对疾控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县级疾控中心,所以在进行强化财务人员管理工作时要重视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最好选择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人员管理县级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同时,疾控中心还需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是从专业技能方面,组织其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当家社会发展的速度,可以快速接受新的管理办法,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水平,不断培养其现代意识,让其认知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其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管理者应该知道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不过,制度的构建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科学的方法,且确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具备原则性。县级疾控中心在构建管理制度时需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的流动价值,严格监控固定资产的流入与流出,如管理固定资产流入时要确保其产品名称、出产地、编号等相关信息一应俱全,同时所有程序都要有负责人员签字确认,确保账目的真实性;进行固定资产流出管理时要及时上报上级部分并及时妥善保管固定资产,得到上级部门批准后根据报废流出仔细处理,及时上交残值,做好账目对接和销账工作。

3.完善资源配备

资源配置涉及多个方面,若想完善资源配置,管理者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并综合设备操作环境、单位基础配备情况、工作人员工作能力、设备的使用效率以及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来分析,科学配置,争取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发挥设备的价值,如科学操作设备并减少后期维护所花费的其他费用,这对县级疾控中心长久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四、结束语

疾控中心是以固定资产为运作基础的,而且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其日常工作的开展,还能为民众健康应急提供给物质基础。其中,财务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应更加重视,努力构建完善的财务人员队伍,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争取提高固定管理工作的质量,让疾控中心更好的运转,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闲置浪费 计划体制 随意管理

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证。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突出问题,如何直面这些“问题”,进一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课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盲目采购或多头采购,物资闲置积压,资产使用效益低;领用手续不完备,领后用途不清,公物私用等现象大量存在。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账外资产增加,存在“物随人走”现象。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往往流失个人手中,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资产类别划分机械,缺乏“折旧”项目,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现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划分,既要以财务规则为依据,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如普通型照相机,未大批购买的办公桌椅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去按固定资产类管理。而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使用几次后,就物易其主了,为个别人侵吞造成可乘之机。一些单位负责人只知产权登记这个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没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对资产管理主观随意,常常会“随意变卖低价处理”单位资产。比如,为了使自己能坐上好车,把原来不太旧的小车随意变卖,低价处置等造成资产流失。

3、重视实物形态而忽视货币形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拨付性所定,在会计核算中以当年批准的实际支出列为费用直接冲销了财政拨款,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在管理上只重视实物形态而不重视货币形态,造成价值上的流失。

二、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计划性”投资体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根本原因。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仍保留着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事业单位的投资体制,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仍维持由国家包揽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对国家一直存在依赖思想。结果是:单位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追求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的产生,也就有了某种“必然性”了。

2、“随意性”管理机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出一套适合事业单位的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国家对事业单位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事业单位自身并没有多少自主权。造成事业单位仅是将其管理的固定资产作为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手段,并不关心资产的使用效益。甚至“仅仅是为了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惜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和资产的大量闲置”。

3、“缺位、空位”的内部管理监督体制是导致资产闲置、浪费的内在原因。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缺乏制约。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是资产的价值形态由财务部门管理,实物形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管理。由于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制约,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等普遍现象。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方面,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忽视管理,形成“有投入无回报,高投入、低回报”等突出问题。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也重视不够,责任不清,影响了资产的正常使用。 三、应采取的措施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

2、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的观念。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加大前期论证力度,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保值与增值。

3、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分布广泛,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必然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

4、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5、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

(2)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3)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性改革包括房改、企业改制等,主管部门或权威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和实施细则,便于操作执行。

第8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资金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重视,部分设备利用率低下

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财政拨款,二是科研经费。利用财政拨款购置的固定资产,由于本身属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具有无偿占有及使用的特点,且按照原有高校会计准则规定是不用计提折旧的,因而导致对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普遍缺乏重视;而对于科研经费购置的实验专用设备来说,由于在编制预算时对某些大型仪器或精密设备的购置缺乏严格的论证程序,导致所购置的设备功能闲置或效率低下,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在账务上是由学校的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具体使用往往分散于教学、科研、行政等各个部门,固定资产的实际购买者,使用者及其管理者都是分离的,因此造成固定资产的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致使固定资产管理松散。

另一方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责任人不明晰,未定期进行盘查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出现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情况,进而出现固定资产存量不明,购置报废状况不清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落后,无法真正实现系统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就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往往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即便固定资产的增置,改造,报废等在账务处理环节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在其实物处置环节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保持传统的手工卡片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不利于资产使用状况信息的搜集和查询,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一旦其中某一环节出现纰漏,就有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会计学、统计学等知识。但我国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往往并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其总体素质不高,在思想认识上也缺乏高度的责任感,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规划和评估,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现。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面对高等院校现存的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其措施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全局观念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其中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必须转变观念,严格按照准则的相关要求,一方面通过大力地宣传,让领导层和普通的教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要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通力协作。另一方面要梳理大型专用仪器设备的论证程序,加强可行性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预算,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归口管理控制

高校必须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无论在实物资产的取得验收还是运行维护和清查等环节,都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不同部门分管的各类固定资产,应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对于贵重资产,保密性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和使用。此外,对于固定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等都必须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必要时还可借助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三)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实现网络化管理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今网络化管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就必须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从而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化和网络化。可行的方法是在固定资产增置时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进行登记和审核,明确资产分类及保管责任人,在通过管理部门审核后进入财务系统进行账务处理;在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发生变化时也必须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进行处置申请,以实现固定资产实物的动态跟踪管理。此外,可定期或不定期通过该系统对续存的固定资产进行核查工作,以保证资产的有效利用率。

(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是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一方面,高校在选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时,需考核备选对象是否具有管理学,会计学等专业知识,以及备选对象是否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快对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对职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式,努力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

总之,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认清自身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不断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高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主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史爱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第9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目前,武警部队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实物供给制的影响下,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使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失真,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一、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问题,以便有针对性、有目标地研究对策,从而保障部队资产有序管理、优化部队资产配置、提高部队资产利用效率。

(一)分析方法

通过资料法、工作经验法、调查问卷法、情况比对法,在查阅部队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1]和各项研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资产管理工作实践,对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的获取途径、构成比例、管理结构、制度法规、报废处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地研究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供量化依据。

(二)分析过程

笔者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惯性问题、难点问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3个武警部队的总队、支队、中队三级部门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8%。调查结果显示有84.8%的人认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低于对资金管理的重视度,59.3%的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46.7%的人认为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同时有91.9%的人表示应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并自愿参与到管理中。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管理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同时,笔者在工作期间,利用总队统一组织清查固定资产之机,对总队机关、支队机关、基层中队固定资产实地清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机关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在用、留用、闲置以及待报废资产保管较好,资产处置程序恰当,捐赠物资入账及时,资产账簿登记完善,帐物基本相符。此外还发现地理位置距支队机关较近的中队、距总队机关较近的支队管理普遍好于距离较远的单位,机关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普遍好于基层中队。调查结果说明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在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之下进行。

(三)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武警部队现阶段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资产管理的基础还有待强化,资产管理方式的改革还有待创新,资产管理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由于武警部队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决定了资产编配的分散性和不合理性;资产规模较大,分布地域广,数量较多,种类繁杂;资产的区域价值差异明显,贬值较快;高科技含量的资产规模随信息化、正规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增长迅速,且变动频繁;同时资产的优化配置不合理,闲置资产较多,如领导常去、地理位置较好、接待任务较重的单位固定资产配发齐全,偏远单位则勉强凑合着用;重复购买、无预算或超预算购买现象严重,废旧资产报废处置不够科学,资产核算体系不完备。各级机关在指导基层把握资产购置规模,盘点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以上分析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弊端突出表现在责任意识淡化、制度法规薄弱、监督机制弱化、资产处置混乱等方面。由此提示,武警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各级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使用部门以及单位领导对所属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负有全部责任。由于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等内容相比,处于边缘化,认为资产管理效益与直接经济责任和升迁晋职不挂钩,各级从工作安排到日常管理,重钱轻物、敷衍了事、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比较普遍。调查显示,80%的基层官兵未参加过关于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教育,说明各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在工作中,有些领导及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偏差,责任心不强,且常常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和个人生活,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相关的维护保养、操作技巧、保管方法等知识,惰性较强,从而产生领导不问我不管、领导过问我装傻的思想,使得资产管理混乱。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