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财务规则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财务规则制度

第1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关键词】 制度;财务学;平衡的公司概念

制度财务学是我提出的一门新的财务学科,历经几年的研究和演讲,有关制度财务学的一些思想和观念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在我看来,公司财务问题的研究应该有多个视角,而主流的公司财务学理论仅仅选择了价值的视角,并且在研究时把制度作为外生变量和既定前提来对待的。然而事实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制度急剧变革的中国,制度及其变迁的财务效应是很显著的。本文是在研究报告《制度财务学研究》的基础上整理的,集中了这份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现发表出来供同行讨论。

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公司财务学在数理的框架内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其思想、结构和方法在财务学家们看来已趋于成熟和稳定,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为了科学的事实。尤其是那些在财务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给所有学习过财务学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强烈印记。这些印记无疑是很多的,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比尔・麦金森(William L.Megginson)教授曾归纳为十二项,即:20世纪初期费希尔(Fisher)提出的完善资本市场下的储蓄和投资理论、1952年马科威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和股利政策理论、1964年沙普(Shap)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70年法玛(Fama)提出的有效资本市场理论、1973年布莱克(Black)和 斯科尔斯(Scholes)提出的期权定价理论、1976年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提出的理论、1977年罗斯(Ross)提出的财务信号理论及利兰(Leland)和派尔(Pyle)提出的金融中介理论、1980年布雷德利(Bradley)提出的现代公司控制理论、1985年格洛斯顿(Glosten)和米尔诺姆(Milgrom)提出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正如许多好的理论模型一样,这些基本原理既容易理解又形象直观,也就是说,它们既合乎常理又能为解释现实问题提供有用的工具。并且,这些可以用来解释客观事实的理论还经受了实证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成为了财务学核心理论的组成部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财务理论及以此为核心要素构建的公司财务学体系,创立了信息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解释了期权定价及其衍生工具,描述了现代公司管理理论,解释了无摩擦市场条件下如何评价公司债权证券及权益证券,确立和发展了投资风险的量化技术,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可预测性从经济上解释了普遍存在的关系。现实中,财务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来分析并规划出具体方法和工具,从而解决公司实际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显著地增进了公司的效率和社会财富。

财务学体系和方法真的已经成熟了吗?这个被公认为合理有效的数理财务学体系真的能够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吗?

当人们热衷于去讨论具体的财务热点问题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总体上把握数理财务学的特征并审视和评估这个学科迄今为止的发展状况。而一旦我们沿着整体主义而不是局部主义的思路来思考和审视数理财务学科的发展时,也许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但却很有意义的现象,那就是这个学科目前仍处于贫困化的状态之中。

从整体看,数理财务学体系框架的核心要件是由一个目标函数、四个模块的内容和一个财务工具箱组成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四个模块的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或资本结构)、股利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财务工具箱里有四把工具,即会计报表与比率、现值、风险收益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 。如同在其他学科所看到的情形一样,这个学科框架也是建构在一系列基本性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财务学者爱斯华斯・达莫德伦(Aswath Damodaran)曾将支撑财务学体系的基础性假设归纳为如下四组,即:(1)有关股东与经理相互关系的假设:经理会根据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函数制定决策,即使该目标函数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冲突;(2)有关股东与债权人相互关系的假设:为防止股东牟取债权人利益而产生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我们假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3)有关经理与金融市场相互关系的假设:目标函数如何确定为股票价格最大化,我们必须假设存在一个价格能有效反映信息的金融市场;(4)有关公司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假设:一般当确定公司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时,我们假设因此而产生的社会成本像其他成本项目一样可以向公司追索和收取补偿费,或者相对财富最大化所产生的价值,社会成本很小。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并不要求市场效率和保护债权人的假设,但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增加了保护债权人的假设,假设最严格的是股票价格最大化目标,它以金融市场效率为基本前提。此外,正如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有时会假设自然界不受重力、压力和能量损失等摩擦因素的影响一样,财务研究人员也常常假设公司财务所面对的是无“摩擦”的理想的经济环境或完美市场环境①,并且不受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这些“摩擦”因素包括诸如税收和交易成本等。尽管达莫德伦认为这些基本假设还远离“现实世界”并已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严厉批评,也尽管他试图想寻找一种新的目标函数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活生生的这样或那样的财务冲突,诸如经理与股东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公司与社会的冲突等,但迄今为止仍没有找到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假设仍是构建现代西方财务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基本前提。

进一步地考察,以这些基本假设为前提建构的数理财务学体系,其显示的公司财务和财务学的一系列总体特征,也正如它赖以建构的基本假设一样远离现实世界。这些总体特征至少包括:以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为前提,强调参与者的自利性价值取向;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强调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股东价值取向;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侧重分析资本交易及价格;以决策为重心,侧重投融资决策的技术和方法;用工程学方法建构,强调定量分析,尤其是强调成本效益分析工具在决策中的应用。对数理财务学的观察不难发现,它是一门面向股东的、旨在借助有效决策实现股东净现金流入最大化的定量科学。如同麦金森所指出的:“财务学是一门定量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财务学更倾向于数学化。”②

数理财务学的这些假设和总体特征,背后蕴涵着一系列的财务思想和理念。特别重要的是:第一,公司及其股东均系独立的有自身利益和预期的社会个体,只有通过对这些社会个体的分析才能理解或解释社会现象,因而个体主义方法论是最适宜的选择;第二,公司系股东的公司,公司的所有权归属于股东,因此包括财务行为在内的公司全部行为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股东的利益,股东的现金净流量也就成为惟一的决策标准;第三,公司系纯经济的组织,因此公司财务行为也是纯粹经济行为,不受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也不受社会结构的影响和限定;第四,公司是良好的公民,其行为不会产生破坏法律和公共利益的后果,因而公司财务行为不存在负面的外部性问题,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成本为零。尽管这些思想和理念可能并不是出自他们的本意,也尽管现实世界里公司决策者的决策及行为事实上也并非如此,但财务研究人员仍然在构造理论体系时固守这些基本的思想和理念,所以如此,就达莫德伦所描述的那样:“仅凭许多社会问题都带有主观性、难以量化这一点就可以推出永远不存在目标函数,从而也不存在充分考虑了社会因素的决策规则。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公司财务理论假定决策者将不会做出带来巨大社会成本的决策。”

在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中,我们能够经常地看到“贫困化”一词,那么,同样的概念是否也适用于财务学领域呢?我的看法是,虽然数理财务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看,内核相对确定和稳定的数理财务学理论同样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由于数理财务学与相关学科及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相隔阂有关,并且其结果事实上已经大大削弱了描述数理财务学和预测财务学的基础,削弱了数理财务学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数理财务学的现实偏离性。我不否认数理财务学所关注且努力解决的问题都是现实世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困惑的是,这些问题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和揭示现实世界的面貌了呢?!我的看法和评价也许过于悲观,不过现有的数理框架下财务学理论及方法与现实世界的严重偏离性则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内容上的错位。数理财务学所重点关注的投融资问题③,对多数企业来说(即使是上市公司)其实并不是经常性事项,多少带有些“偶发事项”的性质。而实际中企业经常关注的财务事项,更多地可能要集中于预算、资产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现金流管理、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事项上,公司财务学未将这些经常性事项作为其关注的重点,而将重点定位在投融资决策及其所派生出来的股利决策等偶发性事项上,是否意味着内容安排错位了呢?!二是流程上的缺位。数理财务学对财务事项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决策上,虽体现了管理的重心之所在,但仅仅关注决策仍不能完整地把握财务管理的整个循环,决策之外的预算、控制、分析、评价等环节的缺位,无疑会误导那些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并将其付之实践的人们。三是方法上的越位。出于目标函数设置方面的考虑,数理财务学在设定其决策规则时,选择了惟一的价值标准,并且价值的衡量是基于现金流量而非会计利润。这样做虽能体现决策规则与目标函数的逻辑一贯性,并能比较容易地构建数理模型,但由于在目标函数和决策规则的设定时忽视了与“人文关怀”有关的动机和因素的考虑,也使得财务学的体系严重地偏离了实际。检查一下学术杂志和著作,我们可以看到连篇累牍的复杂的形式推理与经济计量技术,完全将人、制度、伦理道德、文化、情感、利他主义等社会要素游离于财务学之外,财务学因此就好比“没有血液循环的躯体”。而观察现实,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诸如人、制度、伦理道德、文化等,内生于公司的财务行为,公司财务因此而成为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伦理的忽视、对非理性因素的忽视、对社会结构的忽视、对利他性动机的排除,对制度的忽视以及对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忽视等等,使得数理财务学远离了我们所看到的生动的公司现实。

数理财务学的学科断裂性。如同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存在状态一样,财务学也是存在于一个学科群或学科域之中。在这个学科群之中,有财务学的上游学科或下游学科,也有它的旁侧学科,这些学科都直接关联着财务学,形成学科影响互动的关系。历史地看,财务学的发生和发展曾深受它的上游学科诸如数学和经济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近一、二十年显著地弱化了。可以说,财务学的上游学科在近一、二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大部分没有在财务学得到应有的响应,财务学对它的上游学科变化的反应有些过于迟钝了。比如,经济学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学的“绿化”或“生态化”趋势,社会学中的社会成本问题,社会学中的冲突问题,管理学中的战略导向和战略联盟问题,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网络结构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目前都还远离财务学。相对于它的上游学科,财务学的发展可以说已经严重滞后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曾将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出现的隔阂视为经济学贫困化的标志④,而类似的特征又何尝不是出现在财务学领域?!

数理财务学的环境滞后性。近一、二十年,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如市场结构的转型、客户需求模式的改变、新技术的冲击和阴影、战略联盟的出现、高度流动的资本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商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关注、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视趋势以及众多降低成本的压力等,都需要公司财务职能和模式转型,也就是“从传统的专家控制职能转变为着眼于未来的公司增值职能”。专家控制职能强调公司经营业务的财务历史数据,而公司增值职能则在运用财务技术的同时,强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公司业务,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转变后的财务职能将在经营框架的构建和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经营框架将卓有成效地将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等内容连接起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⑤转变后的财务职能,能够有效地将经营与财务寓于一体,并得到现代信息技术(如ERP系统)的支撑。很显然,财务学还没有对这种事实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财务职能和模式转型有所反应。

财务学的现实偏离性、学科断裂性和环境滞后性,构成了这门学科贫困化的三个重要的表征,说明标准的数理财务学还处在贫困化的状态之中。值得强调的是,本文所说的贫困化,意在指出迄今为止的财务管理学体系在面对相关理论发展和实务变革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是说,意在说明财务管理学体系应在现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扩展,并非是要全盘否定西方财务管理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标准的数理财务学所存在的理论与现实缺失及其贫困化状态的形成,源于其多年一贯沿用的理论传统和方法论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个体主义方法论;二是理性经济人假说;三是形式主义传统。

在方法论上,个体主义强调社会的所有行为都是个人或个体的行为,强调从个体的内在属性或内在驱力上解释个体行为。尽管个体主义方法论被普遍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并在数理财务学的研究中位居主流地位,但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在数理财务学研究应用中的局限性和困境。由于个体主义方法论将公司财务行为视为纯粹个体的、完全意识性和目的性的、追求主观效用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以此为出发点研究的结果必然会忽视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限定性、结构嵌入性以及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性,忽视公司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冲动、羡慕、悔恨等情绪状态在投资和理财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其次,个体主义方法论把个体的目的性放在首位,却拒绝或不能够对这种目的本身的形成过程给出充分说明,并将目的形成和行为过程的制度、文化等因素排除在理论架构之外,按照这种方法建构的公司财务理论必将削弱对现实的公司财务行为的解释能力。

在正统的或主流的财务学理论中,每个理财人都是既理性又自私精明的,由此而得出的财务理论,如今已成为指导我们认识公司财务问题的最有影响力的分析工具。财务学的这个理论前提,在经济学传统上源自于从斯密那里继承下来的“理性经济人”假说。经济学之所以选择理性经济人假说并被财务学研究所继承,一个基本的观点认为,人的自利本性是生存竞争和社会进化的结果,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至少是经济行为研究者的)出发点,是最符合“众数原则”的现象。但是无德性的经济人毕竟不是“现实人”,因为“现实的人”或多或少的总是具有一定利他主义精神的、讲究道德的二重人。其次,正如希勒(Shiller,2000 )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所描述的,即使是资本市场,也是非理性的运行,也会受到那些“尚未被经济理论的理性分析验证过”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就是说,公司理论研究的前提是偏离现实的,那些在此基础上推理演绎的结论自然也就难以接受现实的检验。

形式主义与实体主义的选择曾是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论战的重要议题。形式主义经济学将经济行动视为是一种与市场和价格相关联的最优化选择过程。很显然,主流财务学对公司财务问题的分析是承袭了形式主义经济学的传统。根据这个传统,公司财务问题被设定为一种理想状态,并对这种理想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基本结论。鉴于标准财务学的这个传统,本书把标准财务学描述为“形式主义财务学”。整体看,形式主义财务学的框架结构还存在许多为自身逻辑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或“死穴”。正如实体主义经济学所批评的那样,形式主义财务学完全没有把公司财务问题嵌入到社会结构中来研究分析,同时也必然把影响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排除在财务学的理论框架之外。由于认同了既有的制度,没有把制度纳入财务行为的解释框架,因而对制度与财务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入地分析,无法为财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见解,结果使理论的构建趋于保守。由于形式财务学往往假定所有公司的财务行为都具有共同的内核,结果忽视了对公司财务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的历史相对性,忽视了显示“特殊主义”的公司理财环境的差异性。

走出数理财务学的困境,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和数理财务学的整个体系,而是要在继续完善数理财务学的同时,扩展财务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并开拓数理财务学之外的新的财务学科。

不过,在数理财务学之外建立新的财务学科,需要我们改变对公司及公司财务性质的看法,并确立起“嵌入性”的公司及公司财务理论。“嵌入”(embeddedness)是社会学广泛使用的概念,意指各类主体及其经济行为都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限定,这种社会结构决定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果。公司及其财务行为的结构嵌入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财富生成主体的公司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它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之中,同时又与社会结构之间产生影响互动的关系。公司是社会经济机构而非纯粹的经济组织;另一方面,作为公司财务行为的参与者实际上也是社会人,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公司的财务行为,受到参与者的社会价值观的指引和约束,他们在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同时,往往还夹杂着对他人的赞同、个人地位及权力的渴望,这些都与其他社会成员有关。完全不受限制的纯以个人为中心的最大化行为是不现实的。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即使是不受限制地对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必然受到建筑在社会互动之上的互惠性期望的限定。因此,公司及其财务行为实际上是“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学中的“嵌入性理论”给财务学研究的重要启示就是,财务学应当像经济社会学那样,把社会结构及其所包含的制度、伦理、文化、非理性的情感等要素纳入公司财务行为分析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嵌入性的制度财务学、财务伦理学、财务社会学、行为财务学等新的财务学科。其中,制度财务学将制度视为公司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变量,分析研究影响公司财务运行的制度结构及其变迁、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作用等。财务社会学将公司的财务行为视为社会行为而非纯粹经济行为,研究分析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结构嵌入性和社会限定性、以及公司财务行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影响互动关系。行为财务学把公司财务行为视为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研究公司财务活动中人们认知偏差对公司理财的作用和影响。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和发展为行为财务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借鉴。财务伦理学则将财务学与伦理学有机结合,探究内生于公司财务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要素及其对公司财务行为的影响。与标准的数理财务学所不同的是,这些新的财务学科将公司及其财务行为的参与者视为非完全理性人或有限理性人,也就是普通的正常人或现实人,并将公司及其财务行为的参与者视为非同质的社会人,并运用个体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制度、社会、心理、情感等在公司财务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在建立新的财务学科的同时,数理财务学自身的框架也需要调整和扩展,一系列新的视角需要确立起来,这些新的视角至少包括:供应链或价值链视角。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将把我们对公司财务的关注点扩展到价值创造的整个链条,并考虑供应链上的利益冲突和平衡问题;战略视角,对战略导向作用的关注将引导我们将公司财务与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衡量有机地联系和整合在一起;利益相关者视角,也就是把公司的全部利益相关者纳入分析框架,探索和反映利益相关者整体对公司财务目标函数及决策规则的影响。

在诸多可能的新学科之中,值得关注的只是其中的制度财务学。在嵌入性的公司财务理论中,制度是内生的而非外生的因素,是解释公司财务目标函数及决策规则的重要变量,这一点与数理财务学显著不同。在制度财务学看来,公司财务分析模型是有制度类别的,它在许多情形下对制度约束的变化非常敏感,对这些约束的自觉认识不仅对财务理论建设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公司财务政策问题的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制度变量的考虑将使公司财务分析模型更逼近真实。

其次,制度财务学的研究范式显著区别于数理财务学。个体主义是数理财务学的方法论基础,而这个基础在制度的财务分析中已被动摇,制度内生的公司财务理论将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视为有着“许多规定的综合”,而选择制度整体主义来把握它们的多种规定性及其结构限定性。在数理财务学看来,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只是循着一个设计好了的追求价值最大化和最优化模型来对资本市场环境作出理性反应的经济动物,而在制度财务学的视野里,他们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公司的多种属性及所肩负的多重责任和使命,需要参与者进行有效地平衡。因此,“平衡的企业概念”是制度财务学的一个起点,也是贯彻始终的主线。在制度财务学的框架内,公司财务被视为以公司这个法律实体为主体展开的涵盖它的利益相关者的一种网络化行为,公司财务网络与社会结构网络的密切关系,需要我们借助社会学中通行的“弱嵌入性”概念来进行分析。此外,被数理财务学所拒绝的“外部性”或“社会成本”,又被纳入制度财务学的视野和分析框架,对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决策规则的设定,将充分地考虑外部性效应及其影响。

再次,如同数理财务学和制度经济学一样,制度财务学的研究内容无疑也是很丰富的。诸如:(1)制度视角的公司财务目标研究。在数理财务学的框架内,目标函数是作为预设的前提或先决条件而存在的,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目标或目的的最初产生,在数理财务学的界限内是不需要回答的。而一般把制度纳入公司财务分析框架,则公司目标或目的形成机理的解释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因为个体行为深受制度性质的影响,只有把制度作为内生变量来分析才能把握目标的形成机理。就如同凡勃伦所指出的:“个体行为的要求和愿望、目标和结果、方式和手段、变动和趋向,都是制度变量的函数,是高度复杂的、具有整体不稳定特征。”⑥英国经济学家G・M・霍奇逊也有类似的见解:“制度和文化极为重要:它们在影响和形成目的方面确实在起作用。诸如制度结构和常规、社会规范和文化这类因素,不仅影响我们的重要行为,而且也影响到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们追求的目标”。⑦(2)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结构。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并决定公司财务目标函数的制度变量的结构是复杂而多元的,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本体性制度和关联性制度、产权制度与非产权制度、宏观制度与微观制度等等之分,究竟其具体结构如何,以及各类不同的制度是如何影响公司财务目标与行为的,制度财务学显然要给出合理的解释或答案。(3)内生于公司财务价值链的制度分析。财务价值链和业务价值链是两个相关联又相区别的概念。在普华永道的《首席财务官:公司未来的建筑师》一书的描述中,财务价值链是由财务战略、投资管理、融资与税收管理、成本计划和预算、财务控制、业绩管理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循环,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运作,都离不开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换句话说,制度是内生于并对这些财务价值链发生实际作用的。制度财务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这些价值链要素所内涵的制度因素,并分析制度对财务决策与运行的具体影响。不过,对嵌入财务价值链的制度分析,还要结合公司类型、行业差别、寿命周期阶段等因素,并揭示公司治理及所体现的权力配置模式及其运作对具体财务事项的实际影响。(4)财务网络、财务网络内部的制度性冲突及基于冲突的制度性安排。公司财务是以公司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网络化的行为,基于目标、风险和信息上的一系列差别,网络内部的财务冲突是显而易见且复杂多变的。一致与冲突,是公司财务存在的基本形态。如同社会学家们所描述的,制度导致了冲突,而冲突的协调或化解又需要另一种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制度视角的公司财务理论,就需要把作为冲突成因和协调手段的制度安排纳入分析框架。(5)公司财务伦理及其维护。嵌入社会结构的公司财务行为是以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而所有社会公司都内含伦理道德的因素,因此,伦理道德实际上也是内生于公司财务决策及行为过程的,这是制度财务学关注伦理分析的重要基础。此外,公司财务行为的政府管制、制度变迁的财务影响及财务制度本身的变迁历史和规律、与产权相关的制度财务分析、与资本结构相关的制度分析、与投融资等具体财务事项有关的制度分析、与公司类型有关的制度财务分析、与公司成长阶段有关的制度财务分析、与制度变迁有关的财务分析等,当然也属于制度财务学的考察范围。可以肯定的说,制度财务学肯定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内容非常丰富。

对制度财务学的研究势必会有一系列思想和理论上的创新。归纳起来,主要的思想性创新包括:

(1)将标准的财务学归入数理财务学的范畴,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整体上重新审视数理财务学的发展路径、研究范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处的理论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所得出的数理财务学处在贫困化状态的结论,无疑是国内外第一次如此鲜明且大胆的判断。不管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如何,都将为我们扩展财务理论研究领域并建立新的财务学科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2)借鉴社会学的“嵌入性”概念,确立了与数理财务学完全不同的公司财务观:公司财务实际上是一种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的、受社会结构限定的网络化行为。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其自身多元化的属性、动机和责任,需要我们用“平衡”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公司及财务行为的参与者。“平衡的企业概念”作为制度财务学的一个主线贯彻始终,并在认定公司性质、构造目标函数、配置公司财权、设计决策机制、转换控制体系、建构业绩评价模型、解析财务冲突和设计基于冲突的制度安排等研究内容上得到充分地、逻辑一贯地体现。与“平衡的企业概念”的倡导者、美国圣母大学教授乔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所不同的是,本报告确立了基于资本、属性、契约、行为、责任和主体等六种视角的“平衡的企业概念”,并分别在不同的场合适当地得到了应用。对这个概念的适当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公司财务理论框架。

(3)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公司财务目标及行为是制度变量函数的观点,并以完全不同于数理财务学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系统分析和展示制度对公司财务目标、决策及行为的内生性影响。对制度影响性的分析,始终关注其背后蕴涵着的社会整体结构,而不是孤立地就财务论财务、就制度谈制度。因此,对制度整体主义方法论应用的结果,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与社会结构相互动的、呈现国际差异性的公司财务体系,这个体系显著地不同于按形式主义传统所构造的数理财务学体系。因为后者所展示给人们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从制度的视角来分析把握公司财务目标及其形成机理,显然也是已经超越了数理财务学的能力。本报告对主流的公司财务目标函数理论――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从制度视角进行系统评价和批判的基础上,从平衡的公司概念出发,提出了平衡的公司财务目标函数概念和理论,这在财务学界显然是独具创新意义的。在契约论的视角下,本报告将公司定义为经济性契约网络与社会性契约网络的集合,也就是等于把公司看成是社会经济机构。其中,经济性契约网络的平衡目标是公司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而能够体现这种平衡的公司目标函数是有效增加值最大化(主要目标)和价值分配合理化(延伸目标或辅助目标);社会契约网络的平衡目标是公司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经济性的公共利益内含在有效增加值之中,以法律和道德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非经济性公共利益作为经济性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较为适宜。这样安排,等于是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纳入到了公司财务目标函数。很显然,这是主流经济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数理财务学所不提倡也不愿看到的做法。然而,我一贯的意见是,公司财务既要做蛋糕又要切蛋糕,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合理分配蛋糕。值得关注的是,当我们选择公司财务目标函数时,已经不再把公司视为纯粹的“合法虚构”而是事实上的“法人实在”,这既是与20世纪法学界流行的法人实在说的观点相吻合,并且也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支持。其次,制度财务学是从价值主义而不是工具主义的角度看待公司利益相关者的。

(5)被数理财务学所拒斥的权力范畴,被我们作为从制度视角理解和研究公司财务理论时所绕不开的话题纳入公司财务学的框架体系,并且我所提出的权力理论是建立在资源观点之上的,也就是说,是把资源作为权力的来源和配置基础来看待并以此为基础来构造公司财权配置理论的。与主流经济学所坚持的资本强权理论所不同的是,基于资源的财权配置理论将现代企业视为多种资本或资源的集合性契约,并认为各种资源的提供者都是公司财权的分享主体,在此基础上所构造的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财权共同配置体系和共同决策机制体系,打破了以资本强权理论为基础的股东至上的逻辑。历史地看,伴随公司资源结构的变化,公司财权配置结构也在转移和调整。以资源为主线的财权配置理论,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要求,也为我们分析判断公司财权配置状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对策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6)自伯利和米恩斯的开创性工作以来,相关文献主要关注的有关问题,即公司的资金提供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詹森和麦克林于20世纪70年代将模型引入公司金融研究,被视为公司财务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转折。问题是,被人们广泛引用的模型在西方世界并未获得一致地认同,本报告的研究还发现,经典的理论的分析前提是把公司视为一个仅起“合同关系纽带”的“合法虚构”而不是一个 “人格化”的法人实体,而一旦我们修改了经典理论所依恃的基本假设,确立起公司的独立人格地位和独立目标函数以后,就会发现公司权力分置所带来的冲突问题和成本问题更加复杂了。经典理论实际上是把这复杂的关系通过公司虚化而简单化了,原本复杂的链条经过对中间环节的省略而被简约成股东与经理的委托关系。

(7)依照数理财务学的逻辑,是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司决策的标准而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和计算仅仅是考虑了股东的利益,也就是对股东有意义的现金流量,这明显地体现了数理财务学所认定的目标函数的逻辑要求。而一旦我们超越数理的框架,站在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的立场、并把公司视为一个经济契约与社会契约的集合时,公司决策的标准就需要做相应地调整。数理财务学的决策标准是以净利润为基础确定的,而制度财务学提出的决策标准是以有效增加值为基础计算的;数理财务学的决策标准只考虑了股东利益,本报告提出的决策标准是基于相关者共同利益的。这个新的决策标准是“利润 + 折旧 + 员工薪酬性现金流出 + 利息现金流出 + 税收现金流出”或“营业现金流入与总价值中的转移价值部分(C)相关的现金流出”。在考虑了公司行为的外部性影响后,社会成本还必须作为现金流量的一个调整因素纳入决策模型。并且即使如此,也不能把现金流量折现标准绝对化。现实中,总有许许多多的财务决策违背了现金流量标准。

(8)国际的比较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中引入“独立人士”是一个共同的惯例,但独立人士的角色都是非决策性的。无论是美国的独立董事还是日本的独立监事,在公司中所起的作用都是监督性的。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国将独立董事置入起决策作用的董事会是否适当的问题。鉴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力推“双独立制度”,即独立董事和独立监事并存的制度,同时调整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角色定位。考虑到平衡的公司概念,我主张结构多元化的董事会制度,并赋予独立董事的使命是维护公共利益而非中小股东利益或股东利益代表。这也是我多年一贯的看法。

(9)在公司财务价值链中,内部控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受正统教科书的影响,人们已经习惯于从审计学的视角看待内部控制,然而实际上,内部控制更是一个管理学的范畴,并且管理学视角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学视角的内部控制是有差别的。从管理学的视角来考察,内部控制应当是价值创造导向而不是财务报告导向的。研究报告所构筑的正是国内外没有人尝试的价值创造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与预算编制、风险识别与应对、控制程序和方法、信息及沟通、绩效评价与激励、监控七项要素。尽管仍称为内部控制,但已经超越了COSO,也超越了公司“内部”,将内部控制置于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价值创造导向的内部控制是以公司价值创造为主要目标、以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为出发点、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体现控制全过程的一个开放型系统。

(10)围绕公司的业绩平衡,人们提出了很多的见解,部分并已付诸于行动。但问题是,多数的见解都是体现股东至上逻辑并与主流的公司目标函数在逻辑上一贯的。既然目标函数仅仅包括了股东的利益,那么业绩的评价也只能围绕股东利益的实现程度来展开,这就是主流的业绩评价模式(包括普遍受崇的EVA)的逻辑。不同的是,研究报告从平衡的公司概念出发,提出了一套平衡的业绩评价模式,而其中的主导性或核心指标仍是前面提到的、体现在新目标函数中的有效增加值。

(11)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数理财务学因把公司视为“合法虚构”而将公司客观存在的财务冲突网络给大大简化了。研究报告把冲突作为重要的课题纳入制度财务学的框架,并从公司的实体性而非“合法虚构”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公司所存在的各种财务冲突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对整合性财务制度安排的研究虽仅仅局限于决策机制和分配机制上,但其中的创新见解是很明显的,尤其是我提出的基于价值创造的广义收益分配理论,将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及供应链纳入了收益分配的框架,这个框架在流行的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扩展。对冲突的数量分析人们习惯于借助非合作博弈模型,而本报告的研究支持了青木昌彦的观点,将合作博弈作为一个普遍的解释框架。所不同的是,我认为博弈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并且以公司为连接点的契约集合内的单个契约间又是相互影响的。这也就是说,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囚徒困境”式的博弈,而是一个与契约网络相对应的博弈群。不过,尽管我试图清晰地表达我的思想,但限于目前的条件,还没有将与这种思想相匹配的数学模型体现在报告中,这正是我下一步需要补充的内容之一。

在跨学科的整合和互动式发展方面,本报告无疑也是极富创造性的。报告试图在跨学科中寻求融通点,使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较大的系统框架中进行多学科思考。

注 释

① 许多财务理论都假设存在完美资本市场,其特征是:(1)存在许多充分了解信息的买者和卖者,但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市场价格;(2)没有市场“摩擦”,比如税收、手续费、获取信息及其他交易成本等;(3)市场参与者对有关资产未来价值、利息率及其他相关经济因素的认识一致(此项假设通常被称为“相同预期”);(4)存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始终保持均衡;(5)所有潜在的买者和卖者可以无成本并快速地进入市场。当然,理论研究人员先假定存在完美市场,不是因为他们认为现实市场没有“摩擦”,而是因为只有在理想情况下才能导出基本的结论。参见[美] 比尔・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② [美] 比尔・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③ [美]爱斯华斯・达莫德伦:《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现代财务学在内容上的特点是:“注重投资而不是筹资”。现代资本市场中,由于竞争的存在,仅凭英明的筹资策略来创造财富的机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尽管成功的金融创新的确发生过,但对全部公司的筹资总量来说,也只占极少的一部分,而且由于竞争而迅速失去盈利机会。公司高层管理者应集中精力,创造和利用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击败市场。”参见[美] 比尔・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中译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27页。

④ 按照阿马蒂亚・森的解释:“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困化现象。”参见[美] 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3页。

第2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实现途径

[DOI]10.13939/ki.zgsc.2015.44.095

近段时间,股票市场的大幅下挫使得人们寝食难安,无论是政府出台何种对策,股市仍然处于低位徘徊。此类现状的产生当然是属于诸多原因共同作用引发的,但诸多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不足所造成的投资者信心危机,某种意义上而言同样属于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1]由此可见,研究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及实现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财务透明度的含义

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指的是与上市公司关联的财务及可能造成财务发生转变的所有信息能够为投资者所获悉,此处获悉不单单是对财务相关信息表明进行了解,而是可自信息表层渗透进入掌握上市公司财务实情,从而进一步帮助投资者作出决策。财务透明度便是对该获悉程度的有力体现。换而言之,倘若企业财务信息可准确生成为人们所易懂的透明化形式,并第一时间详细地披露,以便帮助投资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则说明了企业有着较高的财务透明度;相反,财务透明度则较低。

此外,财务透明度受信息很大程度影响,信息有着传递性特征。自信息形成至为投资者所获悉,往往要历经一个逐步传递的步骤,倘若形成传递的信息与投资者所获悉的信息是一致的,以通信学理论而言,便是最佳通信状况。具体而言,倘若上市公司所发出的信息与投资者所接收的信息为一致,便一定意义上说明上市公司达到了自身财务透明度的目的。

鉴于此,可将财务透明度理解划分成三方面含义:一是财务信息自身透明度;二是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三是财务信息透明度步骤。财务透明度属于一个全面系统的概念,为各式各样要点因素一并协同的结果。

2 财务透明度目标

2.1 保护投资者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致使信息不匹配,导致投资者面临信息方面不对称的不利态势。财务透明度的根本目标便是对该信息方面的不利态势予以消除,换而言之,就是经改善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以实现保护投资者的目标。投资者通常要通过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这一常规依据作出投资决策,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具备足够的透明度,投资者方可作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倘若企业财务信息可准确生成为人们所易懂的透明化形式,并第一时间详细地披露,以便帮助投资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则说明了企业有着较高的财务透明度;相反,财务透明度则较低。鉴于此,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的根本目标即为保护投资者,确保全部投资者均能够一视同仁、平等公开地尽可能获悉左右其作出投资决策的财务信息。

2.2 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主要研究内容为证券价格与信息相互的关联性。市场效率可界定为对相关利益信息系统的广泛融入。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唯有在证券价格伴随各个人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而形成反应情况下,该相关利益信息系统才会与市场产生有效关联。现阶段,关于市场效率方面的研究大多被定义为公平博弈属性的市场效率。倘若市场对些许信息为有效的,如此,投资者便会与该部分信息进行公平博弈。于市场效率公平博弈背景下,将该部分信息作为作出交易决策的超常回报通常是零。[2]于全面、准确、及时以及平等信息披露机制前提下,有效资本市场理论方得以构建。资本市场以财务透明度作为重要基础,资本市场效率会伴随财务透明度提高而提高,由此可见,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属于财务透明度的又一重要目标。

3 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实现途径

3.1 财务信息生成

3.1.1 财务信息生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务信息生成的因素多种多样,不仅有人为因素,还有规则、制度因素,某种意义而言,即便是规则因素、制度因素,往往也是经由人的行为得以体现的。鉴于此,为了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分析何种因素影响财务信息的有效生成,应当从了解信息生产者为何产生提供过低透明度信息的动机着手。[3]市场经济背景下,财务信息生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安排因素、特殊股权框架因素以及内部控制因素等。

3.1.2 财务信息生成的改善措施

自财务信息生成的影响因素制度安排因素、特殊股权框架因素以及内部控制因素等角度出发,一是明确财务信息生产者行为动机,找出财务信息生成透明度不足的原因及强化信息生成透明度的一条有效渠道,生产者、消费者行为受相关制度安排很大程度影响,并进一步左右财务信息生成质量,因此,应当结合市场发展实时动态及自身实情,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二是股权分置改革前,诸多上市公司存在特殊的股权框架,国有股权过于集中同时无法有效自由流通。鉴于此,应当逐步规范后股权分置公司治理机制,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生成透明度。三是内部控制作为制约财务信息生成透明度的又一重要因素,规范内部控制,应当自上市公司内容角度着手,有效防范不全面、准确、及时以及平等的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可靠性,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生成透明度。

3.2 财务信息披露

3.2.1 财务信息披露的供给分析

①公共产品与财务信息的公共产品特征,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往往被作为一类公共产品,而并非私人所属产品。各个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消费过程中,并不会缩减意外投资者对相同财务信息进行消费的数据,也就是说将财务信息视作公共产品是较为科学的。②财务信息提供的正外部性与财务信息提供缺失,财务信息公共产品特征自身并不会造成信息提供缺失,然而倘若财务信息披露者难以防止财务信息非正规人员消费信息,如此便会引发提供缺失,这便是外部性。受上市公司未获取非正规人员对消费信息给予的报酬影响,使得上市披露信息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被削减,再加上随着提供信息的增加,此类外部经济状况便显现的越发明显,财务信息提供的该类外部经济特征导致财务信息提供缺失成为必然。[4]

3.2.2 财务信息披露的适度强制

财务信息提供的该类外部经济特征导致财务信息提供缺失成为必然,鉴于此,为了应对财务信息披露缺失问题,应对采取一定的强制性财务信息披露对策。与自愿性财务信息披露相比较,强制性财务信息披露能够一定程度抑制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信息消费需求相互间的不断拉开的距离,与不缩减信息提供数量、质量的基础上,强制性财务信息披露可有效缩减投资者信息获取成本,可有效强化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提供透明度,有效规范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配置要素,进一步促进构建更为高效率的市场经济系统。[5]值得一提的是,强制性财务信息披露切忌无止境的扩张,务必要认识到财务信息披露的适度强制。

3.3 财务信息透明

3.3.1 财务信息透明的外部评价

评价财务透明度,一方面可从上市公司自身层面出发,另一方面可从投资者等相关外部利益层面出发。前一种评价属于财务透明度的内部评价,后一种评价属于财务透明度的外部评价。就外部评价而言,多衡量的是财务透明度的社会、经济价值,即外部评价属于一类价值论评价手段。外部评价转变自我评价的状况,强度体系外第三方评价的重要程度,突出评价内容的可外审性及评价指标的非独立性。鉴于此,外部评价应当作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评价的首要关注点,透过问题看本质,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的根本目标即为保护投资者,就算某一上市公司有着十分高的财务透明度内部评价,然而,倘若财务透明度外部评价难以达到投资者相关外部利益的需求,便会引发投资者相关外部利益作出对上市公司不利的举动。

3.3.2 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财务信息透明度十分依赖法律责任,尤其是民事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属于财务信息透明度实现的重要保障。换而言之,法律责任就财务信息透明度而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证券市场并不十分成熟,再加上道德缺位问题,对法律责任予以有效明确,是促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的一条重要途径。法律制度借助法律的广泛适用性及权威性,经全面约定权利与义务,达到对人们行为进行引导的目的,并可通过承担法律责任来制约个人的不正当行为。[6]明确法律责任主体,确定法律责任形式,规范民事责任机制,有效实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

4 结 论

总而言之,虽然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的问题现阶段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点关注,然而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其的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促进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全面分析财务透明度的含义,充分认识财务透明度目标,自“财务信息生成”、“财务信息披露”、“财务信息透明”等层面出发,有效实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

参考文献:

[1]Leuz,C,F.Oberholzer-Gee.Political Relationships,Global Financing,and Corporate Trans-parency :Evidence from Indonesi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81):411-439.

[2]朱晓婷.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信息含量分析――基于 2002―2004 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6):16-23.

[3]洪涛,吉利.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评估[J].会计研究,2005(9):26-31.

[4]ENG L,MAK T.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3(22):325-345.

第3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财务集中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化,规范约束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的日常管理,会计核算制度是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集团公司应以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化、规范化为起点,依据《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实际要求,制定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具体包括《集团公司会计制度》、《集团公司财务系统管理规定》、《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公司财务企划工作管理基本方案》等,在集团公司内部形成统一的会计报告、预算编制制度,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减少集团公司内部信息传递和使用的成本。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应以规范集团公司会计核算,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其中,财务报告是集团公司控制、评价子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应实行财务报告工作质量考核制度。要明确集团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各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规定不同会计事项的计量方法,这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框架。要根据具体业务形成具体的核算办法,使得会计核算能够覆盖到整个集团公司、明确到所有业务事项,不仅要包括日常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还应规定固定资产处置、会计调整、企业合并等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效指导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要明确公司财务部门的组织构架,规范公司财务部门的名称,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能权限和任务分工,例如,按照公司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分为预算管理科、会计核算科、财务报告科等,各子公司的科室设置应当统一、规范,子公司、新设置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责任应由集团公司批准,组织结构与职能权限、责任分工的统一规范有利于业务信息、会计信息在公司的准确、快速的传递,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进行有效管控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

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一)会计核算管理机构设置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职能集中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通过设置集团财务中心来负责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中心下面设置集团公司财务部、资金管理部、企划发展部等。为了确保公司各项财务规则制度的落实,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力度,有效控制公司财务风险,集团公司财务中心制定了针对下属分支结构的考核制度,以确保二级财务部门(子公司、的财务部门)能够有效履行职责,子公司、对其下属单位制定财务考核细则,形成逐级考核制度。财务中心作为集团公司财务主管部门负责各子公司财务部门年度财务工作评价工作,从财务报告、财务管理、财务系统、资金管理等方面制定考核细则,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人事部门薪酬发放的重要内容之一。二级财务部门根据公司发展要求,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单证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对下属财务机构或者财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采用考核评分制,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分值、评分标准和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汇总的方法计算各部门的最终得分。表1是集团财务中心制定的集团资金管理部考核指标和权重情况的一个示例。

(二)财务委派制与轮岗制 财务委派制是由集团公司总部向子公司、委派财务人员,根据委派人员类型可以分为财务主管委派制、财务人员委派制。财务主管委派制是由集团公司委派财务主管人员,财务人员委派制是由集团公司统一负责子公司财务人员的聘用和考核,全面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单证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两种方式下财务主管都是整个委派制的核心,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财务主管负责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子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并对集团公司总部负责。财务主管应按照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根据本公司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本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资金使用计划、费用开支计划等工作,做好公司财务运行状况的分析与预测,组织公司成本支出控制,参与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定期向公司管理层和集团公司汇报本级公司的财务成果及经营状况。财务轮岗制是在委派的财务主管之间实行定期调动制度,一般以三年为周期,其他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动,以此来规避财务主管的道德风险。

(三)财务集中办公 集团公司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之后,集团公司的主要会计核算业务由公司财务中心负责组织财务部、资金部、企划部等部门完成,因此,实行财务集中办公就成为一种必然。财务集中办公一是财务人员的集中,二是会计业务的集中。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为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撑,集团公司在财务中心设置各子公司的会计核算账系统,全面负责子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子公司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收集、整理会计凭证,审核单据是否完整、合乎规定,然后将合法、有效的数据录入会计业务数据,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提交集团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由集团公司会计人员在各子公司账务系统上记账。公司下属子公司、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直接归公司财务中心管理,其业绩考核由公司总部根据会计核算工作情况来进行,与子公司经营状况不挂钩,保持财务核算部门的独立性。

三、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

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是根据集团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而逐步改进和完善,调查发现,多数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在初期一般将三、四级业务核算集中到二级子公司、财务部门,即成立省域或者大区财务部,在三、四级单位的财务部门只保留出纳收付款、单据收集等业务,主要会计核算工作由二级机构来完成。随着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的增加,由集团公司统筹领导集团公司会计业务核算变得越来越必要,在集团公司设立财务中心(或财务公司)来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成为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的选择。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凭证集中处理、总账集中核算、费用报销审核集中等。

(一)系统自动制证 在公司普遍采用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之后,凭证整理、汇总和录入、记账工作成为整个会计日常核算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在会计核算、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实现自动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凭证处理自动化成为广大会计人员的诉求。自动制证根据集团公司业务流程来设定凭证的生成规则,由财务系统技术服务部门在开发过程中设计好财务接口。近年来,集团公司自动制作会计凭证水平不断提升,会计凭证自动化功能不断完善,经营业务收入、成本支出会计凭证自动化功能臻于完善,并在固定资产核算、薪酬管理、现金、银行存款收支等方面形成比较健全的凭证自动生成系统。

(二)总账集中核算 (1)系统自动制证业务。系统自动制证为实施总账集中核算提供了可能,分支机构财务部门成为集团财务中心的具体岗位,能够在业务活动发生的同时,在集团财务中心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例如车险保险费用的缴纳,地区保险业务部门制作电子客户保单,集团公司审核后保险业务所在地区的财务部门收取保费,生成电子记账凭证一式三份,一份交客户,一份留地区财务部门,一份由集团公司财务中心保留,第一至二联由地区财务部门打印,第三联由集团公司财务中心打印,由于所有部门共用一个数据库,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凭证单号进行记账、对账等,解决了子公司、分支机构向集团公司寄送记账原始凭证的问题。(2)手工制证业务。系统自动制证不能实现的业务仍然需要子公司、分支结构手动录入凭证,子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部门根据业务发生情况将凭证数据录入系统后,由系统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终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但是,各种原始单据、原始凭证仍然需要集团公司进行审核,为了解决原始纸质单据传递速度慢的问题,可以先扫描各种原始单据,将扫描文件上传至财务中心,由财务中心进行复核审批。对于这类业务活动,集团财务中心与子公司、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分工可以用图1进行概况。(3)总账集中的核算内容。一是资产类。资产核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入、折旧、调拨、处置的相关账务处理,存货的入库、存量、出库核算,地址易耗品的新增、摊销等,以及税金计提、缴纳、代扣代缴个税手续费返还、代缴个税手续费返还等,一般可以由系统自动制证。二是负债类。核算应付账款、应付薪酬福利和其他应付款等内容。应付账款以及社会统筹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奖金预提等应付薪酬的内容,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比较规范,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处理,适用于系统自动制证。其他应付款的内容不固定,更适合采用人工制单。三是收入。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活动内容比较固定,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设计凭证自动生成系统,对于罚款、资产清理净收益或其他情况下的转营业外收入的事项等产生的营业收入,由于内容不确定,更适合采用手工制单的方式。四是支出。集团公司的日常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购买等常规性活动均可以自动制证进行处理,而部分赔款、费用分摊、损失分摊等营业外支出项目目前还不适合于采用自动制证。

(三)费用集中审核、核算和支付 费用集中核算是费用集中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整个费用集中管理由费用报销单据集中审核、费用集中核算、费用集中支付三个部分组成。费用报销单据集中审核将下属单位的费用报销凭证通过自动制证、手工制证扫描,由集团财务中心在系统上进行审核,下属单位财务部门不再进行费用审核。费用支出由财务中心根据凭证核算费用支出科目与金额,进行账务处理,同时,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将付款信息传达至合作银行统一支付,在规范费用支付操作,控制风险方面效果显著。首先业务部门费用事前申请。子公司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各项费用支出活动需要在费用签报系统(EPO)中预先提出申请,在经相应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相关业务活动。在取得相关活动的发票后,由部门将发票作为附件填写报销单,交由部门负责人及公司领导签字,由经办部门和经办人负责单据的真实性。然后集中审核。子公司及下属机构财务部门不需要审核费用发票、费用报销单的真实性,但需要及时将费用报销单及相关发票扫描上传至财务辅助系统(FAS),财务中心的财务人员根据机构上传的扫描影像文件审核发票内容是否完整,报销单信息填写是否正确,实现费用报销业务的双重复核。然后集中核算。集团财务中心会计人员根据经票据审核通过的报销单,根据各业务部门的费用支出预算进行签报,匹配之后运行PORA系统会在AP中生成发票,在签报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核算部门费用支出预算项目是否超支,出现超支时系统会提醒是否继续进行,一般情况下,不得继续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在经公司预算管理部门、财务中心负责人签发批准文件后可以先调整预算支出金额,再进行相关业务处理。AP系统生成的发票同时会自动导入Oracle 系统的AP 模块。最后集中支付。负责资金支付业务的会计人员根据系统AP模块中的支付信息在资金管理系统中按照银行支付格式要求批量制作付款单据,在经财务中心资金支付负责人授权后,资金支付岗位的会计人员将支付信息提交银行,银行完成支付后返回付款信息,会计人员根据付款信息在系统中生产费用凭证和付款凭证,各级机构根据需要可以从系统上查询相关凭证并打印,财务中心需要打印费用凭证、付款凭证并与费用报销单一起装订归档。

参考文献:

第4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关键字】 会计准则体系 确认及计量准则 财务信息 披露准则

一、 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总体来看,这次的企业会计准则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目前我国已公布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从其表述的实际内容中看,已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而公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基本都是属于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准则;新准则体系中缺少对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具体规范。笔者认为,完整的会计准则规范体系应该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确认和计量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三部分构成,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是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信息披露是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的必备内容

财务会计是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程序所组成的。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说,对于经济事项的记录主要应该解决的是针对符合会计要素的事项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所以具体会计准则也正是围绕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制定的,这些准则就其特征而言可称之为“确认及计量准则”;对于符合会计要素的企业经济活动及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后会形成相关的帐簿记录,这些帐簿记录是对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事项和经营活动的货币化记录,为了直观地表达和反映企业的这些经济事项及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就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反映。所以,产生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目的,也是它的重点。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主要是指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表内的确认(recognition)和表外的披露(disclosure)或表述(presentation)。以公开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为例,通常情况下,公司对外公布的年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其他报告等。其中,财务报表属于财务信息中的表内 “确认”,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属于财务信息中的表外 “披露”,而其他报告主要是指公司对外公开的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的“非财务信息”。应该说,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满足财务报表的需求,而信息披露准则主要是为了满足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的需求。从企业财务信息形成的过程来看,确认和计量准则与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紧密结合,不可分割。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应作为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具有与会计确认及计量准则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信息披露是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据以决策的重要依据

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企业财务信息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据以评价企业目前及未来价值的最直接工具,他们期望能够获取更多的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作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部门,在拟定公司投资计划或安排经营工作时,都将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中的财务数据作为其进行可行性论证或经营预测的测算基础,进而作为其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企业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满足政府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的需求,就迫切需要对于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详细的规范,制定出专门的“财务信息披露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作为防止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安排,对于满足投资人获得投资所必要的信息,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真实与公允被视为现代会计的“生命”。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则会严重的危害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甚至给整个社会带来诚信危机。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日益明显,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分析,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没有遵循会计准则制度及政策而造成会计核算结果的严重失实;二是在对外进行信息披露时,人为肆意夸大企业经营业绩成果和对财务状况的严重不实叙述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被误导。前者主要是对于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恶意使用,而后者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准则规范制度滞后所致。因此,通过对财政部、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的有关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则制度进行必要的整合、补充和细化,正式颁布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并在企业中强制执行,则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途径

(一)梳理整合我国现有财务信息披露相关规则制度

我国对于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和制度,散见于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部门和机构的相关规则制度中,还没有上升到“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层面,由于政出多门,缺乏整体规划与协调,所以这些零散制度规定缺乏完整性和一致性。建立我国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准则较为便捷的一条路径就是从梳理和整合现有相关规则制度入手。

我国现行的零散的企业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规则和制度,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分别制定的。中国证监会主要制定的是适合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则,比如:《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1993年6月)、《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21号》(自2001年3月至今已)、《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号—20号 》(自2000年11月至今已)等;财政部主要制定的是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则,比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民间及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等,其中都对编制报表附注及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规范性的要求。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这些对于信息披露的规则制度,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分别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制定的,相互之间并无明确的权限划分,对信息披露规定的一致性缺乏相互协调,从而造成了部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无所适从。所以应该对于上述规则和制度进行适当的整合,按照不同的企业类型和行业特征,对于其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编报规则等,以准则的形式进行具体的规范,并具备相当的强制性。

(二)分部门和职能制定财务信息披露准则

建立信息披露准则的目的,主要是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除了财务报表以外的,有助于投资者或管理者决策的财务信息。由于信息披露准则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较确认与计量准则更为宽泛,除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满足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及对国有资产监管的需求,因此,由国家的有关部门来直接制定和公布相关的信息披露准则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的建议是:一是将企业划分为一般性企业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两种类型,将信息披露划分为财务信息披露和非财务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仅包含对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而不包含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二是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信息披露准则主要由中国证监会制定,而一般性企业的信息披露准则主要由财政部制定;三是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应对现行的已颁布的有关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和办法,进行必要的整合,以系列的“一般性公司的信息披露准则第x号”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准则第x号”形式,进行统一的规范。这样有助于建立出责任划分清晰,内容完整规范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体系。

三、结论

整合和细化我国现有企业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则制度,尽快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将是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样就可形成一套包括基本会计准则(行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职能)、确认及计量会计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包括非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等三部分构成的,适合我国国情并符合国际惯例的较为完整的会计准则规范体系。笔者设想的我国会计准则规范体系的制定部门应该是:由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基本准则和确认及计量会计准则;由财政部负责制定非公开发行证券公司(包括企业及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由中国证监会负责制定并公开发行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公开发行证券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由中国证监会负责制定并,但这些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准则不包括在我国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2003,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第一版,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2004(中译本),2005,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5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控制

Abstract: the gem companies from listed with greater growth since although space, gained greater chance of financing, but as the company's development, there appear company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o gem companies facing greater financial risk. So, we must to gem companies financial risk control problem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 gem companies, financial risk, financial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是公司风险的一种,是用来衡量公司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一种风险。通常理论界对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观点认为:公司财务风险是指在公司的各项财务活动中间,由于各种不确定、无法控制的因素以及内外环境的变化造成财务系统的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财务活动结果包括收益(财务活动成果)和财务状况(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因此财务风险也指收益减少和财务状况恶化的可能性。

狭义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则是指举债经营给公司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股东权益收益率(ROE)或每股收益(EPS)的变动(标准差、财务杠杆等)描述财务风险的大小。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利率、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负债比重的大小。如果公司的经营收入到期不足以偿付利息和本金,就会使公司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一般情况下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符合人们的理解,便于人们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分析财务风险,所以笔者采用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大,所以我们应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寻找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方法,以保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健康、长久的发展。

1、创业板市场监管制度要统一

对于具有高风险的创业板来说必须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监管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从监管入手,转变监管理念,真正贯彻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办事,接纳符合规定的公司进入创业板。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创业板公司制度创新功能,在创新中发挥创业板疏通资本市场渠道的功能,引导和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确保投资市场的稳健发展。

2、防范我国特有的政府管制风险

创业板市场应认真贯彻市场机制和市场原则,尽可能减少政府部门的干预行为。在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一己私利,通过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支持公司上市,并将部门意见强加于公司和股市,造成公司运作机制和股市运作机制双重扭曲,从而影响了创业板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在整个上市公司的发行与上市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办事,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防范政府管制风险。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

1、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

加强现金流管理。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处于创业期,在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首先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用于量化公司的现金流量,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其次,建立有效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模式,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这四方面来分析,预测公司的现金流风险。

寻求最优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所以寻求最优资本结构仍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应该重视的问题。应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合理安排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 使其达到最优组合,即在资本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提高负债比重,进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加大对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的投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也是加强投资风险控制的方法。通过投资组合来降低长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实现收益的稳定性;公司也可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处置等环节的严格控制,用于控制公司投资风险。对于公司的短期投资,则可以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加强存货的流动性以及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同时选择适当的长、短期投资数量也是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方法。

2、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阶段管理

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尤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各个阶段的管理。

事前控制。一方面要求公司建立完善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等提前预测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人员建立和管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专业能力,从各个方面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事中控制。包括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筹资活动、资金分配活动。建立健全各种风险防范制度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时调整财务策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降低财务风险的影响。

事后控制。首先要在经营管理者的带领下及时认真的总结公司风险管理的经验与不足,以发生过的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指导公司未来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档案,记录和分析已发生的财务风险,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王芳云,2005)。

3、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散化

分散化是管理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财务风险的分散化是指公司采取多角度经营、多方位投资、多方面筹资、资金多样化、吸引多方供应商、争取多方客户以分散财务风险的方法。

例如投资资产的分散化能够减少由于一个发行者失败而导致的损失程度。客户供应商和资金的多样化能够减少企业受到管理层控制范围之外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虽然损失的风险仍然存在,但是分散化能够减少不利结果的出现机会。

参 考 文 献

1、丹阳《创业板投资》

2、房四海《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第6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第一条 为加强对广东海印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公司 )子公司的管理控制,规范公司内部运作机制, 维护公司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 , , ,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指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 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控股子公司指公司持有其 50%以上股份, 或者持有其股份在 50%以下但能够实际控制的公司;参股公司 指公司持有其股份在 50%以下且不具备实际控制的公司。 第三条 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旨在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 对公司的组织,资源,资产,投资和公司的运作进行风险控制, 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 公司依据对控股子公司资产控制和规范运作要求, 行使对控股子公司重大事项管理,同时负有对控股子公司指导, 监督和相关服务的义务。 第五条 控股子公司在公司总体方针目标框架下, 独立经营, 自主管理,合法有效地运作企业法人资产,同时应当执行公司对

控股子公司的各项制度规定。 第六条 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同时控股其他公司的,该控股子 公司应参照本制度,建立对其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制度。 第七条 对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下属分公司,办事处等分支 机构的管理控制,应比照执行本制度规定。

第二章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委派和职责

第八条 公司派往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重要高级管理人员 及股权代表实行委派制,其任职按各子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控股子公司除可委派董事,监事及股权代表外,原 并委派财务负责人或副总裁 则上由公司委派出任董事长或总裁, 等重要高级管理人员;参股公司根据情况委派董事,监事或高级 管理人员及股权代表。 第十条 派往子公司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 必须符合《公司法》和各子公司章程关于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 人员任职条件的规定。同时,应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具备一 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第十一条 董事,监事及重要高级管理人员的委派程序: (一)由公司总裁办公会议推荐提名人选; (二)报董事长最终审批; (三)公司人力资源部以公司名义办理正式推荐公文; (四)提交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股东大会(股东会) ,董事

会审议,按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章程规定予以确定; (五)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十二条 公司派往各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 重要高级管理人员及股权代表具有以下职责: (一) 依法行使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义务, 承担董事,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 (二) 督促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认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之规定,依法经营,规范运作; (三) 协调公司与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间的有关工作; (四) 保证公司发展战略,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决议的贯彻执 行; (五) 忠实, 勤勉, 尽职尽责, 切实维护公司在控股子公司, 参股公司中的利益不受侵犯; (六) 定期或应公司要求向公司汇报任职控股子公司,参股 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及时向公司报告 《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 所规定的重大事项; (七) 列入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股东大 会(股东会)的审议事项,应事先与公司沟通,酌情按规定程序 提请公司总裁办公会议,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八)承担公司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十三条 公司派往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 重要高级管理人员及股权代表应当严格遵守法律, 行政法规和公 司章程,对公司和任职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不得利用

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不得利用职权收接受别人的贿赂赂或者其他非法收 入,不得侵占任职公司的财产,未经公司同意,不得与任职公司 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上述人员若违反本条之规定造成损失 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公司委派的董事应征求公司的意见,在任职公司 的董事会上对有关议题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控股子公司,参 股公司股东大会 (股东会) 有关议题经公司研究决定投票意见后, 由公司董事长委派股权代表出席控股子公司, 参股公司股东大会 (股东会) ,股权代表应依据公司的指示,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 决权。 第十五条 派往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 因工作需要也可 管理人员或股权代表原则上从公司职员中产生, 向社会招聘,但须先聘为公司职员后方可派往控股子公司,参股 公司。 第十六条 公司委派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股权代 表在任职期间,应于每年度结束后 1 个月内,向公司总裁提交年 度述职报告,在此基础上按公司考核管理办法进行年度考核,连 续两年考核不符合公司要求者,公司将提请控股子公司,参股公 司董事会,股东大会(股东会)按其章程规定程序给予更换。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十七条 控股子公司财务运作由公司财务会计部归口管

理。控股子公司财务部门应接受公司财务部的业务指导,监督。 第十八条 控股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由公司委派。控股子公司 不得违反程序更换财务负责人,如确需更换,应向公司报告,经 公司同意后按程序另行委派。 第十九条 控股子公司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章 程规定,参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其财务管理制 度并报公司财务会计部备案。 第二十条 控股子公司财务会计部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 建立会计账簿,登记会计凭证,自主收支,独立核算。 第二十一条 控股子公司财务部门应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 定,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负责编制全面预算,对经营业务进 行核算,监督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控股子公司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采用的 变更等应遵循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及其有 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内控制度适用控 股子公司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事项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控股子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和 对外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 以及公司财务资金部对报送内容 和时间的要求,及时报送财务报表和提供会计资料,其财务报表 同时接受公司委托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第二十五条 控股子公司向公司报送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报表,损益报表,现金流量报表,财务分析

报告,营运报告,产销量报表,向他人提供资金及提供担保报表 等。 第二十六条 公司委派的参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员或股权代表应负责于每一个季度结束后 1 个月内,向公司报 送任职参股公司该季度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等, 或应公司 要求及时报送最近一期财务报表。 第二十七条 控股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应定期向公司总裁,财 务总监和财务会计部报告资金变动情况。 第二十八条 控股子公司根据其公司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的 规定安排使用资金。控股子公司负责人不得违反规定向外投资, 向外借款或挪作私用,不得越权进行费用签批,对于上述行为, 制止无效的可以直接 控股子公司财务人员有权制止并拒绝付款, 向公司领导报告。 第二十九条 控股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不得隐瞒其收入和利 润,私自设立帐外帐和小金库。 第三十条 对控股子公司存在违反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公司 和控股子公司财务制度情形的,应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并按 国家财经纪律,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有关处罚条款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 控股子公司应当妥善保管财务档案, 保存年限 按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第四章 经营及投资决策管理

第三十二条 控股子公司的经营及发展规划必须服从和服务 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在公司发展规划框架下,细化和 完善自身规划。 第三十三条 控股子公司应依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 理政策,接受公司督导建立起相应的经营计划,风险管理程序。 第三十四条 公司管理层根据公司总体经营计划,在充分考 虑控股子公司业务特征,经营情况等基础上,向控股子公司下达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等经济指标,由控股子公司经营管 理层分解,细化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并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报公司总裁审批后执行。 第三十五条 控股子公司应完善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和管理 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投资决策必须制度化, 程序化。在报批投资项目之前,应当对项目进行前期考察调查, 可行性研究,组织论证,进行项目评估,做到论证科学,决策规 范,全程管理,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三十六条 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投资应接受公司市场拓展部 的业务指导,监督。 第三十七条 公司市场拓展部应对公司投资控股,参股的公 司,逐个建立投资业务档案,加强对控股,参股公司的跟踪管理 和监督。 第三十八条 控股子公司的重大合同(涉及金额超过控股子 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 30%的) ,在按审批程序提交公司 董事长,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前,由公司法律事务部,财务会计部,市场拓展部对合同内容进行会审,在合同签署后报送公司 行政办公室备案。 第三十九条 控股子公司进行金额超过其最近一期经审计的 净资产 30%的对外投资,资产的购买和处置等交易行为,应经过 控股子公司股东大会(股东会)审议。控股子公司在召开股东大 会(股东会)之前,应按审批程序提请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或股 东大会审议并派员参加控股子公司股东大会(股东会) 。 若上述应经控股子公司股东大会 (股东会) 审议的交易事项, 其交易金额不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 10%,须经公 司董事长审批; 若上述交易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 产的 10%,不超过股份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的 30%,须 若上述交易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 经公司董事会审议; 净资产的 30%,须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第四十条 控股子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应遵照公司《关联 交易管理制度》 ,经过控股子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股东会) 审议,并经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控股子公司在召开股东 大会(股东会)之前,应提请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该关联 交易议案,并派员参加控股子公司股东大会(股东会) 。公司董 事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董事应当回避表决。公司股东大 会审议关联交易事项时,关联股东应当回避表决。 第四十一条 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应遵循《深圳证券交 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 , ,经过控股子公司的董事会或 股东大会(股东会)审议,并经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控股子公司在召开股东大会(股东会)之前,应提请公司董事会或 股东大会审议该担保议案,并派员参加控股子公司股东大会(股 东会) 。 第四十二条 在经营投资活动中由于越权行事给公司和控股 子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对主要责任人员给予批评,警告,直至解 除其职务的处分,并且可以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重大信息报告

第四十三条 控股子公司应依照公司《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 度》的规定,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报告制度所规定的重大 信息,及时向董事会秘书报送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股东会) 决议等重要文件, 通报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 生重大影响的事项,确保公司能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 披露管理办法》 ,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的规定, 及时, 公平地披露所有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 大影响的信息。 第四十四条 公司委派的参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员或股权代表, 应当及时向公司董事会秘书报告任职参股公司发 生或可能发生的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 大影响的事项。 第四十五条 控股子公司应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审议程 序,及时向公司财务总监,总裁,董事长报告重大业务事项,重大财务事项以及其他可能对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 重大影响的信息, 并严格按照授权规定将重大事项报董事会或股 东大会审议。 第四十六条 公司委派的参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员或股权代表,应当在每一个季度结束后 1 个月内,向公司总 裁报送该季度的任职参股公司情况报告, 内容包括任职参股公司 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日常管理工作等内容。参股公司的 重大情况应及时向公司财务总监,总裁,董事长报告。

第六章 内部审计监督与检查制度

第四十七条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对控股子公司的审计监 由公司内部审计部负责根据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开展内部 督, 审计工作。 第四十八条 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 审计,工程项目审计,重大经济合同审计,制度审计及单位负责 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 第四十九条 控股子公司在接到审计通知后,应当做好接受 审计的准备,并在审计过程中给予主动配合。 第五十条 经公司批准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送达控股子 公司后,控股子公司必须认真执行。 第五十一条 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实施检查制度, 具体工作由公司内部审计部负责。 第五十二条 检查方法分为例行检查和专项检查:

(一)例行检查主要检查控股子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性,独 立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合规性。 (二) 专项检查是针对控股子公司存在问题进行的调查核实, 主要核大资产重组情况,章程履行的情况,内部组织结构设 置情况,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股东会)会议记录及有关 文件,债务情况及重大担保情况,会计报表有无虚假记载等。

第七章 行政事务管理

第五十三条 控股子公司行政事务由公司行政办公室归口管 理。 第五十四条 控股子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公司应参照公司的 并报公司行政办公室备 行政管理文件逐层制订各自的管理规定, 案。 第五十五条 控股子公司的重大合同,重要文件,重要资料 等,应按照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向公司行政办公室报 备,归档。 第五十六条 控股子公司公务文件需加盖公司印章时,应根 据用印文件涉及的权限,按照公司《印鉴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 审批程序审批后, 持印鉴使用审批表到行政办公室印章管理人处 盖章。 第五十七条 控股子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在其经营场所中

使用公司的商标及图形标记。 第五十八条 控股子公司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和企业文化应 与公司保持协调一致。在总体精神和风格不相悖的前提下,可以 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五十九条 控股子公司 VI 系统参照公司 VI 手册规定(包 括名片,信纸,信封,LOGO,展版等)实施,费用自行负责。为 保持和统一公司形象,控股子公司应按集团公司 VI 手册规定规 划门面,招牌,接待区等。 第六十条 控股子公司做形象或产品宣传时如涉及公司名称 或介绍,应交由公司行政办公室审稿。 第六十一条 控股子公司开办时的工商注册工作由公司法律 事务部协助办理,之后的年审等工作由控股子公司自行办理,并 将经年审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交由公司行政办公室和法律事务部 存档。 第六十二条 控股子公司有需要法律审核的事务时,可请求 法律部协助审查。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六十三条 控股子公司人力资源事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归 口管理。 第六十四条 控股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备选人员由公司负责 招聘,其他人员由控股子公司自行招聘。

第六十五条 控股子公司直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单立 社会保险账户的,由控股子公司直接办理,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 案。 第六十六条 控股子公司的职称评定由其人力资源部门办 理,部门主管以上管理人员职称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六十七条 控股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安排组织新员工入 职引导培训,内容包括公司背景,发展历程,业绩,组织架构, 公司的制度规范等。 第六十八条 控股子公司可自行组织员工培训,控股子公司 每年初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交培训计划,年终提交培训实施总 结,如需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应及时与公司人力资源部确认。 第六十九条 控股子公司招聘人员入职手续及员工离职手续 由控股子公司办理和审批。 控股子公司每月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汇 , 总上月《新进人员统计表》《离职人员统计表》及《转正人员统 计表》 。 第七十条 控股子公司独立进行考勤,考勤规定应尽量与公 司保持一致。薪资政策应以公司的薪资政策为参考,结合当地同 行业水平制定,并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七十一条 控股子公司须每月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供上月 《人事系列报表》(表样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提供),以便公司人力 资源部统计相关数据。 第七十二条 为保证公司整体人事政策和制度的一致性,控 股子公司应根据公司人事政策和制度建立其各项人事管理制度,并经公司人力资源部确认后实施。

第九章 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制度

第七十三条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公司董事会既定的发展战 略,逐步完善控股子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控股子公司 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应建立对 各控股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制度。 第七十四条 对年实现目标利润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高层管理 人员,实施以目标利润为综合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对 其履行职责情况和绩效进行考评。 第七十五条 对年实现目标利润以下的控股子公司高层管理 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办法, 对其履行职责情况和绩效进行 考评。 第七十六条 控股子公司应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对高层管理 人员实施综合考评, 依据目标利润完成的情况和个人考评分值实 施奖励和惩罚。 第七十七条 控股子公司中层及以下员工的考核和奖惩方案 由控股子公司管理层自行制定,并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十章 附 则

第7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治理目标 财务治理本质 企业理论研究范式

一、财务治理目标理论研究范式概述

目前国内财务学界关于财务治理目标的代表性提法主要有股东至上财务治理模式下的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及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笔者认为,上述财务治理目标理论存在着共同的逻辑缺陷:第一,未从概念上严格地区分财务治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未能充分揭示公司财务治理目标质的规定性;第二,颠倒了治理结构与治理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治理结构决定治理目标而不是相反,从而使得财务治理目标无法有效地发挥对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与优化的指导作用;第三,混淆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从而缺乏学术意义上的严谨性;最后,均未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理论观点的科学性予以充分的论证。科学的理论取决于科学的研究范式,对于财务治理目标理论而言亦是如此。结合对现有理论的评价,笔者提出关于财务治理目标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该范式如(图1)。首先,财务治理本质理论是确立财务治理目标的直接依据。所谓财务治理本质,是公司财务治理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解决什么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是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独立存在(即独立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客观基础。其次,财务治理目标的确定还应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参照。由于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相对成熟,鉴于财务治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间的内在一致性,在研究财务治理目标时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参照是理论研究中可以接受的策略。再次,由于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石是企业理论,因此,建立在新制度经济学基础上的现代企业理论就构成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经济学基础。最后,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也必须从现代企业理论中寻找依据。

二、基于经济学的财务治理目标的构建

(一)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一个参照 相对于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理论而言,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较为成熟,但国内财务学界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解仍存在不少分歧。因此,有必要对国内主流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进行分析,从而为确立财务治理目标提供科学的参照。国内学术界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是:如同从利润最大化向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一样,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上的又一个重大飞跃。形成这一理论观点最重要的理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扩大了考虑问题的范围并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并且这些结论被认为是建立在企业的契约理论的基础之上。近年来该观点还受到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理论的支持,从而出现了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同起来的新观点。国内学术界质疑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由主要是:在参与企业契约的若干主体当中,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什么仅体现股东的价值诉求,但股东对于价值的诉求有着足够的理论依据。首先,依据企业契约理论,企业只是一个法律虚构物,是个人间合同订立关系的连结。在企业的契约模型中,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个经济角色,其自身并没有目标和动机,在诸如“企业目标函数应该是什么”等问题中所隐含了企业的人格化是一种严重的误导。相反它只是一个舞台,自发的经济主体在这个舞台中按照相互的协议或隐含的规则去表演,以实现各自的目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质上是契约主体目标的显在化。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表述应能够清晰地体现契约主体的价值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提法符合这一要求。其次,作为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企业的产出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与协作的结果,任何成员的个人贡献都不可能精确地被分解和观察(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中必然存在着低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督和激励成为必要,而这又取决于企业所有权的最优配置,包括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固定收益权而言,在固定的或特定的收益权实现之前,企业剩余索取者什么也得不到,即剩余是不确定的。由此可以认为:第一,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即为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第二,人类经济行为的本质就是追求最大化的剩余收益或剩余价值;第三,既无法保证企业契约的每个参与人都同时享有固定索取权,也不可能让每个当事人都同时拥有剩余索取权(因为剩余索取权的界定必须以固定索取权的存在为前提)。哈特、张维迎等论证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对称配置对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企业产权契约具有最优性。其中哈特论证了两者对称配置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而张维迎则论证了两者的对称配置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制度基础,即这种所有权安排能使“加总的”每个参与人行动的外部效应最小化。因而,为实现企业所有权的最佳配置,股东应同时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企业所有权配置实质上是风险与报酬的权衡过程,那些没有能力承担或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企业参与人,为获得一份固定有保证收入的代价就是将剩余控制权让给企业权益资本的提供者――股东。由于经济学家将企业所有权理解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简化说法,而至少在正常经营的状态下,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应该对称地配置给企业的权益资金提供者股东,因此股东是企业经济意义上的所有者。这体现了股东价值追求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有着其内在的产权动因。国内财务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取代股东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研究中的又一飞跃。然而,股东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上述观点错误地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对立起来,从而将股东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立起来。首先,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受到有关法律和契约的约束,此种约束旨在一方面对企业固定收益索取者的利益予以特殊的保护;另一方面确保有关社会责任的履行。因此,将股东价值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对立起来的观点忽视了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种种法律和道义上的约束。其次,由于股东权益的性质是剩余权益,因此企业在有意识的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然会促成其他契约主体利益的满足。即“看不见的手”在企业范围的价值创造及分配中仍然发挥作用,这是私人产权制度在企业制度中得以延伸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确保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的手段与工具,而非目的。最后,企业经济行为最大化的本质只能是追求最大化的剩余收益,因为固定收益无最大化可言。

从理论上讲,在财务目标中考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的方式有两种:其一,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直接纳入财务管理目标函数;其二,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作为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由于相应目标函数的难以规划性以及产

权意义上的限制,使得第一种考量方式不可行也不科学。而第二种考量方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科学的、可行的。张维迎(2000)运用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剩余收入(即股东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做过深入分析。由于企业收入可以分为固定的合同收益和不固定的剩余收入,因此最大化剩余收入也等价于最大化企业总价值。因为在数学上,如果y=F+x,其中F是常数,x是变量,最大化x等价于最大化y。但是他忽视了上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余绪缨(1995)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剩余收入最大化是完全相同的。MM理论的提出者莫迪里阿尼和米勒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1956)中提出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是一致的。既然股东价值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科学性,那么,鉴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与公司财务治理目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因此,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也应内在地统一于股东价值最大化。但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做法是简单而不可取,因为这一做法尚未考虑财务治理本质理论对财务治理目标的约束。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财务治理目标并不能很好的引导公司财务治理模式以及机制的选择与优化。即对于公司财务治理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并不是一个优良的决策标准。经济学中“效率最大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这两个形式的效率导向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股东价值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效率导向,因此,要保证公司财务治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则要么是利润最大化导向,要么是成本最小化导向。

(二)财务治理本质理论:一个依据 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财务治理产生的基本前提就是现代企业内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亦即问题的存在。财务治理的重要功能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由于问题而引起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财务利益冲突,因此,财务治理目标的本质必须从关系的角度进行认识。根据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效率配置,因此,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公司财务治理的本质是财权的效率配置。从公司财务治理本质的角度看,公司财务治理目标应该是效率导向的,即要确保财权配置的外部不经济性最小化。财务治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即财权的配置与运行)都会直接导致交易成本,即治理成本,而对公司收入的影响却是间接的,并且无法被精确地界定。因此,可行的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只能是成本最小化导向的。这一结论也可以利用作为财务治理本质以及目标理论渊源的现代企业理论予以论证。与标准经济学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分析导向不同,交易成本经济学(即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分析导向。即新制度经济学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把交易和组织交易的不同制度形式相应地匹配在一起以实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这一分析导向也适用于严格建立在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财务治理目标理论。为最终确定财务治理的目标,还需要对与财务治理相关交易成本的类型与性质进行研究。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公司治理产生的前提是所有权与控制权(或管理)的分离所导致的问题,这也构成公司财务治理产生的基本前提。财务治理是试图从公司财务的角度有效地(即以最小的成本)解决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对股东价值(或企业价值)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詹森和麦克林(1976)的经典分析,由于公司中存在的关系所导致的成本(即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股东价值带来的不经济性的具体表现)包括三类: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人的保证支出以及剩余损失。其中监督支出中的“监督”一词不仅仅指测度和观察人的行为,还包括委托人(即股东)通过预算限制、报酬政策和经营规则等“控制”人行为的努力。保证支出指人(即管理者)通过花费资源向委托人保证其不会进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动,或向委托人保证进行了这种行动委托人将会得到补偿。由于在一般情况下委托人或人不可能以零成本保证人做出的决策从委托人看来是最优的,因此,在所有的关系中,人的决策和那些最大化委托人福利的决策之间存在着某些偏差。由这种偏差导致的委托人福利的下降的货币等价被称为剩余损失。詹森和麦克林将上述三项成本统称为成本。根据公司财务治理本质论,可以得出:所有成本都构成了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相关成本。虽然关系的存在是成本中的监督成本与保证成本产生的基本前提,但是两者都是由财务治理机制和行为直接引致或驱动的,因此,可以将监督成本和保证成本均定义为财务治理成本。至于成本中的剩余损失,则是直接由在存在关系的环境中的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所引致或驱动的,其产生根源虽与财务治理机制及行为无直接关联,但其金额大小却受到财务治理强度的影响。具体而言,监督支出与保证支出(即财务治理成本)与公司财务治理的强度正相关,而剩余损失与财务治理强度呈负相关。这一数量关系参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财务治理强度上存在一个均衡点g’,在这一点上,成本(即财务治理的相关成本)总额达到最小值。我们将处于这一均衡点上的强度称为最优财务治理强度。这一均衡点的存在恰恰体现了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取向。因此,我们将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定义为优化公司财务治理机制以实现成本或财务治理相关成本(包括财务治理成本以及剩余损失)的最小化。由于遵循了效率最大化的原则,成本最小化目标与财务管理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内在统一的。在严格遵循上述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目标的一般表达式。令:A表示总成本;G表示财务治理成本;R表示剩余损失;g表示财务治理强度(由财务治理机制所决定),则有关函数可分别表示为:A=A(g),G=G(g),R=R(g)。由于A=G+R,所以,A(g)=G(g)+R(g)。为使A取得最小值,对g求导,并令其等于零:dMdg=dG/dg+dR/dg=O。整理可得:dG/dg=-(dR/dg)。式中构成了最优财务治理(或成本最小化)的数学条件。在现有财务治理机制综合作用的前提下,当因某一新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引入所导致的财务治理边际成本的增加额与边际剩余损失的下降额相等时,公司便实现了最优的财务治理。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最优的公司财务治理将是一个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建立在理论分析和正式分析基础上的财务治理目标理论为公司财务治理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引,使得人们能够运用数学工具来评价某一具体财务治理机制的效率,从而为治理机制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依据。由于财务治理强度最终由具体的财务治理机制所决定,因此在这一目标模式下的财务治理机制选择与优化的基本逻辑可用(图3)表示。这一逻辑与现有理论有着显著的不同。现有理论认为治理结构是确立治理目标的前提。与之相反,笔者认为是财务治理目标对财务治理模式起着引导作用,目标引导模式(或结构),而模式(或结构)呈现目标。

作者简介:

第8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摘要:上市公司运作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公司绩效的管理就应该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公司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并贯穿于治理活动的全过程。可以说公司财务治理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上市公司的绩效。

关键词 :财务治理结构;公司绩效

一、内部财务治理对绩效的影响

内部财务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部财务治理的主体拥有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并且主要是通过对控制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来实现。

1.大股东对绩效的影响

大股东也就是控股股东,是内部治理最重要最关键的主体部分,因此这些股东也就会更加注重公司的长久的利益和发展。大股东由于利益需要会致力于找出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经营者施加压力或是更换新的经营者,借此来维护股东们的利益以及公司的利益,可以这样说,大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监督作用,如果公司的股权比较分散,那么就会增加公司的成本以及监督成本,而且如果大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力度不强,就容易出现内部人员控制不力的问题,不易于控制经营者。

2.董事会对绩效的影响

①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规模是指董事会里董事的数量。董事人数如果较多那么就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提供不同的决策意见和观点,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协调各方的利益,获取更多外部资源;董事还可以监控经理层的行为,减少风险,维护利益。相反,人数过多会导致财务决策很难达到一致,决策线路太长容易影响决策的效率。但是无论董事会人多还是人少,在特定的环境肯定会有一个最优的董事会规模,这得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②独立董事的人数。独立董事具有专业的能力和经验,且在董事会中保持中立,因此在参与重大决策时所处的角度更客观。如果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则可以使董事会知识结构多元化,提高决策质量。但是这并不是人数越多越好,因为独立董事对企业的经营以及信息获取的不多,在公司事务中花费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不会深入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决策也就不一定是客观有效的。

③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状况。董事长主要负责监督和决策者这两个角色,总经理则扮演执行决策的角色。如果两职都兼任,董事长的权利就很充分,决策效率会提高,但也会导致权利滥用,为了谋取私利而损害公司的利益,不易于其他监事对财务决策的监控。若是两职分离,则会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有利于决策的全面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财务治理的结构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而且对治理结构有很大的反作用。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从原有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权所有者的空缺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的集中控权,将控制权、执行权还有监督权集于一身,操纵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这样会偏离公司原有的经营目标,甚至会产生因个人私利而损害公司的利益。

2.董事会的财务决策和操作程序不规范

董事会财务决策和操作程序不规范主要是由于外部独立董事缺乏、缺少必须设立的由独立董事们组成的财务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绩效评估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虽然有的上市公司有设外部独立董事,但是这些董事在选拔、任命、职责以及待遇等方面缺少相关的法律以及规则,缺乏对小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人的保护措施,所以会很难发挥其本身具有的财务监督作用。这就会导致董事会缺乏严格的决策制度与会议程序,董事对公司财务责任与权力认识不深刻,无法保证公司财务决策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3.财务监督机制效率低

因为公司的股权的结构不合理比如“一股独大”,还有因为股东和债权人缺位而导致监督者多由公司的内部人即被监督者来充当,致使外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减弱。主要的表现有:监事会的监督不力导致对董事会以及经理层的约束不够,监事会里面基本上都是自己人,所以监事会在管理层中就没有多少自主权;其次是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导致其作用受到限制,也就是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掌控审计委员会;原本属于内部审计的外部化致使公司内部的人容易与会计师合谋来谋取私利。公司有权决定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这会导致内外合谋造假,损害公司的利益。

三、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建议

1.适度控制董事会规模

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无法忽视,董事会人数多和少都有利有弊,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应把董事会的规模放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可以持续发展上来衡量。董事会的规模和绩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要建立合理的董事会规模,这样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应该根据公司的规模来进行具体的划分,如果公司规模较大那可以选择人数多一点规模的董事会,反之,若是公司规模属于中小型则应该选择小规模的董事会,更好的发挥董事会的治理的作用。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虽然很多公司都有设立独立董事,并且很多公司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里的比例有所提高,也拥有了一些监督权,但是这并不代表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很完善了,还是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可以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继续规范董事任职的标准、设置合理的独立董事的比例、拓宽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渠道等。通过这些措施促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促进公司财务治理的合理化、提高公司的绩效。

3.完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合理完善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是对经营者所获得的报酬的设计而对剩余所有权进行分配的一种制度的安排。这个制度可以制约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以及剩余控制权的对应。在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存在内部控制不力的问题,这说明公司应该增加风险报酬以及长期激励制度,这样才能使经营者的目标、利益和所有者一致。对经营者激励的方法主要有增加报酬、升迁和在职消费水平等。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可采用多元化的模式,不仅仅是基本薪酬,还有奖金、股票股权等风险收入以及养老金部分,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结合起来,会有更好的激励作用。

上市公司财务的合理治理与公司绩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提高绩效不妨可以从财务管理着手,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绩效,促进公司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中信,朱焱.论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企业采取治理体系的构建[J].当代财经,2006,(10):79—81.

[2]吉彦平.基于财务治理的财权配置的静态和动态分析[J].商业会计,2010,(6 ).

第9篇:公司财务规则制度范文

财务新年工作计划范文财务新年工作计划范文新年过后作为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又开始准备新的工作计划,以我熟悉的工作经验,面对公司年度工作目标,今年我要求自己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

公司财务下半年工作计划精选财务工作是公司收支的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及工作计划是公司工作的办事章程,严肃财经纪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司财务下半年工作计划20xx,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公司财务下半年工作计划精选20xx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

财务新年的工作计划财务出纳工作计划对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订年财务工作计划 。

2020施工企业财务工作计划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财务管理工作同样迫切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施工企业财务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公司财务部2020工作计划范文财务工作在企业的管理者占据很重要的部分,那在20xx年的工作中,财务部是怎样进行计划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公司财务部20xx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公司财务部20xx工作计划范文公司新领导层接手公司的第一年,根据公司全

企业年度的财务工作计划财务工作的小伙伴们是否还在为写财务工作计划而犯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企业年度财务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企业年度的财务工作计划为全面搞好xx年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20xx年里我们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

财务部工作计划书范文3篇财务部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会计核算、计划分析和内部控制。在实践中,财务部的组织架构除按上述职能划分外,通常还包括资金、税务等按管理对象划分的科室或部门。

2020公司财务部员工的工作计划财务部作为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肩负着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各部门的费用支出、以及对销售工作的配合与总结等工作任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司财务部员工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2020公司财务工作计划为全面搞好今年全面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司财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公司财务工作计划(一)时光飞逝,转瞬间已进入20xx年7月份,回顾上半年,财务部全体人员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公司赋予的各项任

公司财务工作计划精选做好工作计划,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公司财务工作计划20xx,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公司财务人员工作计划财务管理要科学化,核算要规范化,费用控制要求全理化,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压力是极大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财务人员工作计划(一)作为一名公司的财务人员,我手中掌握的财务情况是公司最需要的。

财务五月工作计划范文在工作前做个工作计划,在工作中都会事倍功半,做起事来也井条有序,盲目的工作只会白忙活,只有做好工作计划,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财务六月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财务部下半年工作计划精选工作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以下是由查字典PQ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财务部下半年工作计划精选,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财务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1、规范财务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根据年初召开的《201x年科技馆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对本年度全馆经费开支进行了分解预算,合理确认各项支出数额,在财务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专项经费支出,规范了财务审批程

幼儿园财务工作计划通用范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17大精神为指导,以财务规范学校为准绳,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幼儿园财务收支,严肃财经纪律,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安全、高效、规范、民主、阳光、廉洁的幼儿园财务,为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财务工作计划范文2019年,公司财务科在**供电公司财务部、**公司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财务预算,紧紧围绕公司四型一流发展规划,以加强财务核算、提高会计素质为主要工作内容,以精细化核算、数量化考核为工作

财务主管工作计划范文精选工作计划是一个好的工作的开始,做好了工作计划,就能在工作上减轻了不少,合理了安排时间和工作内容,不仅事倍功半还能省出不少的时间。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财务主管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最新财务月度工作计划一、加强规范管理、做好日常核算1、根据公司核算要求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财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2、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第七年度的年终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完成会计报表的汇

财务经理工作计划范文好的工作计划是成功的一半,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财务经理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参考。财务经理工作计划范文一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承蒙公司领导信任,让我在财务管理岗位上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财

财务人员工作计划范文精选盲目的工作只会白忙活,所以制定一份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由小编推荐的高中新班主任工作计划。以下是由查字典PQ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财务人员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财务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有了工作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主管或领导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主管或领导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到整体的统筹安排,个人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财务员工工作计划一、理顺工作思路,做好财务基础工作。1、搭建集团公司财务组织构架,明确岗位及职责。岗位职责:财务部长:对公司的财务管理负全面责任,拟定筹资,投资方案,编制财务预算。

财务工作计划范文四篇XX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订XX年的工作计划。

财务工作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财务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方案各部门同事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财务部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出色完成了财务部各项日常工作,较好地配合了各分公司及合作方的业务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公司领导、有关政府部门提供财务数据。当然,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协会财务工作计划范文新年的脚步伴随着清脆的钟声和优美 的乐声,悄悄向我们走来。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魅力四射的日 子里,我们迎来了新的学年,下面将财务部在本学期工作作如下 计划:3 月份一、组织本部门XX 级成员认真学习社团联合会和财务部相关章程规则

新公司财务工作计划第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局组织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今年我将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参加继续教育后,汇报学习情况报告。

教育局财务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教育局的总体目标,加强计划财务管理,加大经费筹措力度,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为建设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服务。

税务局财务工作计划范文20XX年,全市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各项制度要求,紧紧围绕夯实征管基础和强化队伍建设这两条主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

烟草财务工作计划范文20XX年的总体工作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会议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局“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的推进“三大战略”,夯实管理基础,全面提升工作,始终坚持“全省先进、国

新学期财务工作计划财务工作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新学期财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新学期财务工作计划一一、树立正确服务思想:根据阳谷县教育局计财科2019年的工作计划,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加强财产管理,勤俭节约,科学合理

新年度财务工作计划新的一年就要来了,下面小编整理了新年度财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新年度财务工作计划一XX年财务科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公司的财务统计工作,下面是我们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以质量贯标为

新年财务工作计划财务是核心部门,下面小编整理了2019新年财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2019新年财务工作计划(一)财务部作为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肩负着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各部门的费用支出、以及对销售工作的配合与总结等工作任务,在领导的监督下财务部各工

度财务工作计划2019年就要到来了,下面小编整理了2019年度财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2019年度财务工作计划一1、进一步巩固会计核算改革工作搞好会计核算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巩固会计核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

公司公司财务工作计划财务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公司公司财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公司公司财务工作计划一在上级财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年初支公司提出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成本治理和资金治理

学校财务工作计划范文财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及工作计划是学校经济工作的办事章程,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保证,为了使财务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于全体师生,更好的

高校财务工作计划2019年学校财务工作计划 送走了一个胜利的奥运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又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一个新的开端。尤其是在财务工作方面,学校也根据一些实际情况,不浪费一分钱的理念做出了学校财务工作计划: 我校

大学财务部工作计划自xx年x月开始,我兼任学校的财务工作。工作期间,本人尽职尽责,一心为学校利益和教师利益出发,顺利完成了xx年学校的财务工作任务。现就这一阶段的财务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小结:一、资金筹措、内外协调方面的反映,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

公司财务部工作目标及计划一、加强规范管理、做好日常核算1、根据公司核算要求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财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2、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第七年度的年终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完成会计报表的汇

学校财务出纳工作计划范文在新的一学年里,各种工作复杂而多样,为更好地做好功山中心学校的财务工作,新学年里我计划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的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

财务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xx年是机关服务中心全面实施项目管理的一年,我在中心党委及各级领导的正确率领下,在全体同志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地工作,有必要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利于在新的一年里扬长弊短,不

财务度工作计划财务部作为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肩负着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各部门的费用支出、以及对销售工作的配合与总结等工作任务,在领导的监督下财务部各工作人员应合理的调节各项费用的支出,保证财务物资的安全;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员工、服务于客户

财务工作计划范文参考20XX年是公司发展中的关键一年,集团公司成立后,一切都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站在新的起点,财务部将一如既往地围绕公司的总体经营思路和发展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财务预算,以加强财务核算、提高会计素质为主要工作内容,以精细化核算、数

公司财务员工工作计划xx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公司财务个人工作计划XX年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拟订XX年的工作计划。

小学财务工作计划财务工作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编整理了2019年小学财务工作计划,欢迎阅读!2019年小学财务工作计划一财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及工作计划是学校经济工作的办事章程,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

财务工作计划范文xx年,公司财务科在**供电公司财务部、**公司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财务预算,紧紧围绕公司“四型一流”发展规划,以加强财务核算、提高会计素质为主要工作内容,以精细化核算、数量化考核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