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贴近安全生产实际,以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基本要求,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伤害为目的,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稳妥推进,全面提升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为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强基固本、提供支撑。
二、任务目标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安排,“十二五”伊始,全省都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省有400-50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300个建成省级安全社区,200个建成国家级安全社区,安全社区数量覆盖全省乡镇(街道办事处)20%以上。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区十三个街道办事处都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12年度的任务是:路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要申报创建国际安全社区,其余十一个街道办事处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安全社区。
三、创建程序
(一)安全社区分为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安全社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的街道办事处,根据要求申报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安全社区,达到国家级安全社区标准后可继续申报国际安全社区。
(二)安全社区建设实施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行业标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
(2)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
(3)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全国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
(4)其他有关要求。
(三)申请省级安全社区的街道办事处应经区安监局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印章后向省安监局提出评定申请,由省安监局组织现场评定,达到省级安全社区标准的,颁发“省级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四)申请创建国家安全社区的应按照《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在向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递交创建备案表时一并报省安监局备案。申请评定时,由区安监局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市安监局印章、向省安监局备案后,向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提出评定申请,经专家组组织现场评定,达到国家级安全社区标准的,颁发“全国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五)申请创建国际安全社区的街道办事处经区安监局审核同意,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市安监局印章,向省安监局备案后,向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提出创建申请。经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现场评定达到国际安全社区标准的,颁发“国际安全社区”证书和牌匾。
四、工作措施
(一)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是全区“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中“四个创建”之一。各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创建规划和计划,安排专项资金,落实责任和措施,广泛动员参与,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二)为鼓励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省政府安委会将安全示范社区的评选作为“四个创建”之一给予表彰奖励;省、市每年的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只在取得“安全社区”牌匾的街道办事处中产生。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充分运用政府、社会的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源头管理,形成公众参与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社区安全状况,提高社区人员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保障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和谐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三、基本任务
试点镇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本方案组织开展工作,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整合各方资源,健全工作网络。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各行各业,镇政府要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充分调动各种优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协调的运行机制,形成统一的工作网络。
(二)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工作。要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各专项工作的岗位职责;建立定期例会、宣传教育与培训、信息交流、安全巡视与隐患检查、事故应急管理、安全奖惩等制度,并严格落实。
(三)加强危险辩识与监控,做好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危险辩识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环境及公用设施,通过辩识确定容易引发事故的各种危险源,并设置安全标志,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同时,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和计划,并针对社区内危险源的特征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排查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宣传与培训,营造良好的社区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安全宣传栏、板报、挂图、广播、向居民发放社区安全知识手册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种安全知识。同时,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卫生防疫、生产安全、居家安全、学校安全、旅游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专业安全培训。
(五)建立“三库”,完备安全信息资源。“三库”即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社会单位综合信息数据库、环境和基础设施数据库。通过对这些安全信息数据的分析,确定高风险环境、部位和人群,并采取有效的监控和防范措施。
(六)积极参加安全社区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安全社区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总结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交流建设成果,并结合本地实际加以运用,提高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办副主任、柳城镇党委书记、安监局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试点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开展交通、生产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学校、机关、家居、治安稳定等专项安全工作,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为确保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重点用于社区安全基础设施的完善、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创建活动的宣传培训等方面。试点镇要根据本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加强社区自身建设的需要。加强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广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和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要求。在社区建设中产生大量的文件材料,如党政管理、社区服务、文化教育、治安、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活动中产生的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经验介绍、登记表、统计表、合同、协议书及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这些档案材料是社区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的一部分,是宝贵的历史财富。三是做好新领域档案工作的需要。社区是新生事物,是市场条件下的产物,对档案工作来说是个新领域。为做好新领域的档案工作,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本着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指导思想,抓好社区建档是我们档案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
怎样开展社区建档工作?
1、依靠档案部门和民政等部门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由于社区建设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城市体制改革的产物,开创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崭新的管理模式,与很多部门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开展工作不可能是单枪匹马式的一头热,而要统筹兼顾,宏观思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如主动与民政部门、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出面协调,使档案部门能够介入社区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有权参与对社区建设的竞赛评比,并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考核目标列入到社区建设的达标竞赛中。这样,便于下一个阶段开展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在开展建档过程中,由于社区职能的广泛性,涉及到劳动就业,医疗保险、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许多政策敏感性很强的问题,也必须得益于民政等部门的协助指导。所以要想做好社区建档工作,只有全社会多方面的通力协作,齐心合力,紧密配合,才能呈现出对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好势头。
2、加强培训和指导。社区干部担负的社区工作复杂多样,事无巨细,且一般社区只有干部三、四人,人员少,任务重,兼职做档案工作的一般是党支部书记或社区副主任,不可能拿出大块时间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培训,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街道自行组织培训,培训时档案局派人去讲课等形式。
3、制定社区文件材料归档案范围和档案分类办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区建档也要有规范。社区产生哪些文件材,哪些需要归档,哪些不需要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怎样分类编目,这些问题是社区建档的基本问题,必须首先抓好。
4、社区建档也要注意利用。建档用档是档案工作的目的,社区档案工作也是如此。比如,居民楼冒漏水,邻居纠纷,扶困助残,拥军优属,青少年教育,暂住人口管理,最低生活费管理,物业管理,计划生育,人口普查,再就业工程等。通过查阅档案帮助解决居民困难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某户忘记关水龙头,造成严重漏水,查阅居民登记表后,一个电话过去就能找到漏水户,很快解决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社区档案的利用工作。
社区建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地制宜搞建档。如条件好的社区可以建立专门档案室,可以采用密集架管理档案,用微机荐储和检索档案等。而条件一般的社区可以在办公室用档案柜来保管档案。
解放舟山55周年的盛大庆典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沙头社区的隆重成立。这是全乡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新型社区的成立必将对**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立渔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市委、区委在新的形势下贯彻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一项重要内容的深化,是一项让发展有好环境、让群众得新实惠,以实际行动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工程。
建立渔农村新型社区,就是在渔农村数个村为单位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引进城区有效服务模式,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发挥村级集体资产在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把改革发展成果与渔农民得实惠相结合,把渔民得实惠与遵纪守法和建文明城市相结合,从而建设"社区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民主文明、社会平安"的渔农村新型社区。
我乡渔农村新型社区的成立,标志着我乡向城乡一体化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得到了全乡广大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全乡5000多群众对我们寄予厚望。面对建立新型社区的新形势和新机遇,我们要找准方向,勇于实践,把握机遇,努力把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好。
一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新型社区建立后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当前,新型社区建设刚刚起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确定新的工作目标,采取新的工作措施,形成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和动力。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渔农民群众。
二要以服务为主,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做好社区党员的管理教育和发展工作,使社区群众有好的带头人,有可以信任的主心骨。抓好社区管委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管理、服务职能。这是建立渔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首要目标,也是关健问题。社区管理委员会是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基层组织细胞,主要从事公共服务、民间调解、治安维护、帮贫扶困、民意表达、监督协调等方面工作,要集中精力,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社区发展的服务、指导和帮助。
三要提高新型社区居民文明程度,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竞赛活动。新型社区建立后,要配合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竞赛活动。要切实改变原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热闹有余、流于形势的弊病,做到扎实有效,持之以恒,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按照"以奖励代保障、以奖励代福利"的指导思想,经社区管委会审定,凡拥护党和政府、爱国爱乡,遵纪守法的家庭,经乡政府批准,均可获奖,按月发给家中60周岁上老年人一定数额的奖金。奖金随当地经济社会展状况逐年递增。
三要坚持顾全大局,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新型社区的建立涉及到职能和利益的调整划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党性观念、全局观念,进一步理顺新型社区与行政村的关系,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创建工作上来,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渔农村新型社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需要广大社民的理解、支持、共同呵护,与社区干部同心同力,共同创造我乡新型社区建设新局面。
四要做好社区干部管理工作。社区干部的素质是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制能不能顺利运转的关健,要切实加强社区干部建设。各位新任的社区干部要认真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在短时间内达到工作所需的各项知识水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坚持热爱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宗旨,切实维护社区居民的根据利益。要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合力推进社区建设。
五要妥善处理村级集体资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是建立渔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点、难点,也是避不开的问题。村级集体资产是由全体村民共同创造的。建立新型社区后,村帐由社区托管,原则上村集体资产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处理方案必须经过多数群众同意,方可实施。
同志们,建立新型社区任重而道远。成立仅仅是个开局,今后我们将面临更多新问题的考验。为此,我们要树立必胜的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奋发努力。
今天召开全区社区消防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社区消防和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区今后的社区消防建设工作。刚才,消防大队教导员对全区的社区消防工作作了详细部署,区民政局局长就如何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搞好社区消防工作作了发言,两位同志讲得很全面,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社区消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区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积极推进社区消防工作,努力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既是各级人民政府、基层政权组织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应当承担的职责,也是新形势下消防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要求、新任务。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消防工作,强化城市消防安全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城市防范火灾的能力,从而确保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社区消防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按照省、市、区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社区消防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社区消防工作取得实效。
《消防法》规定:各级政府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消防工作的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消防法》还规定:社区居委会应当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指导和监督。为此,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职责,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切实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各镇、场、办事处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以镇长(主任)为组长,分管消防工作领导、社区居委会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领导、监督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各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消防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也要相应成立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领导机构,按照社区消防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具体负责筹划和组织开展社区消防工作,要积极做好组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组、制定健全社区消防工作制度、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和保护、建立消防档案等社区消防工作,确保社区消防工作落到实处。民政部门作为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要把社区消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工作和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管理和社区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社区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安机关、公安消防职能部门要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和助手,强化社区消防业务指导,帮助社区建立健全消防工作组织、完善消防安全制度,督促检查社区消防工作,保证社区消防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各物业管理小区要充分发挥对本小区有效的管理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消防建设。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各镇、场、办事处要加强联系和配合,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共同督促指导社区开展消防工作,从而确保社区消防工作取得实效。
三、广泛宣传,强化教育,着力提高广大居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社区消防宣传要以普及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为重要内容,从提高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出发,充分发挥居委会和物业管理的优势,建立消防教育阵地。通过设置宣传栏、《社区防火安全公约》和《家庭防火公约》牌,悬挂消防警示标志以及向居民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消防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接受消防教育的机会,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市民自防自救及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四、突破难点,稳步推进,确保实现工作目标。
一、统一思想,明确认识,高度重视社区档案工作
社区把做好档案工作作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着社区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精神,把社区档案工作摆上了社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发展建设规划,多次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端正思想认识,调动了社区干部做好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邀请区档案局业务骨干指导培训了1名业务熟练、责任性强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者完成了档案管理、归档、装订等工作,制定了考核办法,明确职责,靠实责任,形成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的良好氛围,保证了社区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确保社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投入5000余元,购置档案柜5个、档案盒200余套、档案影集册、配置了防火、防盗等设施,使社区档案工作做到了5个统一,即:统一铁柜装具,统一档案卷盒,统一整理方法,统一集中保管,统一规定制定,特别是利用微机管理社区党建、计生、卫生、综治、民政、社保、社区服务等专项工作的档案资料,基本达到档案安全保管、查阅方便的要求。
三、抓好培训,提高社区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档案业务水平,我们先后4次邀请区档案局业务骨干对社区开展培训工作,并指派社区档案管理专干到区档案局边学习理论,边整理档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业务培训方式使社区干部熟练地掌握了档案整理归档保管技术,为社区建档任务的全面完成和社区档案工作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规范管理,强化社区档案规范化整理。
社区居委会干部经过培训后,依据《社区档案归档范围》和《社区居委会归档文件整理办法》的要求,对本社区成立以来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实物等档案,按照党务工作类、行政事务类、民政工作类、文化卫生工作类、社区服务类、文件科技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类、劳动保障服务类、人口与计划生育、照片类、实物类等进行重新整理,排列有序,编目准确,检索方便,卷盒整齐美观的标准,累计共整理各类档案92盒,档案起止年代从*年至20*年,文书档案24盒,其中(永久7盒173件、长期5盒142件、短期12盒164件)计生档案26卷,文化卫生档案11盒,(永久5盒38件、长期2盒66件、短期4盒61件)民政低保档案卷26盒,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5卷,禁毒档案78盒,各类图书资料125册。目前已累计保存各类照片档案3册119张,收集报刊186期。
五、建立健全制度,为搞好社区档案提供方便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档案的作用,我们根据社区的实际,制定了《社区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社区档案整理归档制度》、《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档案保密制度》、《社区档案查借阅利用制度》等,突出了为群众服务的主题,建立了民政低保档案、老龄人员档案、离退休人员档案、下岗失业人员档案、困难职工档案、残疾人员档案、育龄妇女档案、“两释”人员档案、涉毒人员档案、人员档案等,全面掌握辖区居住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教育、法律、卫生、就业、社保等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档案在处理经济纠纷、邻里矛盾、司法调解、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接待查阅档案的群众55人次,并根据辖区特困家庭、下岗职工的择业推荐档案,先后安排下岗职工和特困居民再就业58人,社区居民从帮困服务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也看到了档案的作用,社区指定专人坚持每月将社区党建、文明建设、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社会稳定等有关档案信息记录下来,为社区各项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进一步深化以“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畅通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根据青四办发〔**〕47号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倡导绿色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维护群众权益、开展便民服务为主线,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机制建设,改善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步骤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5月下旬,召开街道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动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和全面部署,各社区根据全区的总体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创建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6月起,组织开展宣传培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年底有六个社区参加。以后逐步推开所有社区。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1月至12月,迎接对创建工作进行的验收。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是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落实责任,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绿色消费社区”创建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方面配合。各社区、市场要履行各自职责,落实好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各创建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的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创建载体借力造势,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
(三)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权利保障、服务测评、便民服务、激励约束等工作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抓好队伍建设,在社区建立高素质的创建工作队伍,包括社区工作者队伍,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社会监督员队伍等,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四)抓重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加强市场建设,改善优化社区消费环境;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维护居民合法消费权益。进一步扩大社区创建范围,年内街道开展创建活动的社区达到6个,创建集绿色消费、公共卫生、社区建设等为一体的精品社区3个,各社区要成立创绿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绿色消费工作,及时上报绿色消费工作信息,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加强绿色消费工作的硬件建设。以兴电社区创建典型,各社区加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办事处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创建中的好经验,进行推广。按照**区“绿色消费社区”建设考核表的要求,每月进行检查,落实考核指标。真正使“三绿”工程建设深入社区、深入千家万户。
(五)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星光老年之家”、文化活动室等社区资源开办“绿色消费课堂”,并以社区黑板报、宣传栏、社区报等为载体,开设“绿色消费橱窗”,同时要发挥好“绿色消费e线通”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食品消费信息资源,为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咨询服务。根据社区目前的状况,需要区发改委在财力、培训、宣传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区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7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和谐社区的建设对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和谐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通过对群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将其有机地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中,为社区建设带来创新,推动其再上一个台阶。
一、群众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对此,群众文化在此关键上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为和谐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支柱,而和谐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赖以体现的基础。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要通过导引导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打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理论,通过强化群众文化工作,创建和谐文化,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发展群众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改革开放首先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建设的步伐。但是,对于内地以及西部一些山区来说,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这种情况下,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依旧残留,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并且在缺乏引导的前提下,不文明现象有可能滋长。尤其是农村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一些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在农村推行的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规划,一步步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从而多方位地、全面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发展群众文化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精神生活需求
生产力的发展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科技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以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精神文化的享受,更多的人宁愿沉迷吃喝玩乐、追求奢侈品,不愿意投资高品位的文化精神享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以及在信息时代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除了读书看报外,人们还需要通过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理念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已经成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必要手段了。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
一个国家是由多个地区组成的,而一个地区又是由多个社区组成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社区的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
(一)和谐社区的定义。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论断是这样定义和谐社区的:和谐社区是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居民和谐相处的有活力、有秩序的社区。它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居民的民主意识,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这样的和谐社区的构建,最终将推动和谐社会成为现实。因为社会是建立在社区的基础上的,只有从点上和局部上把握好,才能实现全局的优化。和谐社区的建设不仅依赖于社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有力领导以及居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依靠群众文化的建设,来不断完善。
(二)和谐社区与群众文化的关系。群众文化是一种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群众文化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多元化等特点,而对于这些特点,它们也具有双面性。群众文化的对象是广大人民,而群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行动,则是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行为。一个社区需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支持才得以兴盛,而群众文化更是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必要条件,而社区里的群众文化会一直影响着社区是否达到和谐的要求,这是直接关联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和谐社区建设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关系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发展群众文化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群众文化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和根本。失去了群众文化的支撑,构建和谐社区的工程尤如无本之木,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中心。
(一)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群众文化是群众所集合的一种文化表现,要创建和谐社区,必须从群众文化中着手建设。搞好群众文化,有利于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能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
(二)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力量与智慧,一个社区的建设成果不能只靠管理层的行政人员或者街道办事处来完成的,它是一个集体,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去维护和创建。群众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采用的经验,社区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优秀文化的总结和宣传,并加强对群众文化中的不足之处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
(三)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平台,而社区作为这样一个平台既能支持群众文化建设的进行,又能从中得到熏陶,群众文化的建设给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使社区里的群众能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和谐社区建设有积极作用。
四、发展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多作贡献
目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社会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文明素质相对较低、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群众文化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巩固,例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传统文化工艺技术,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等等。和谐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下重要的社会政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介质。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社区;社区建设
当前,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城市社区建设应当以城市化为核心,以推动城市化发展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要确保南宁城市化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让社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城市化背景下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丰富通辽市的城市品牌
根据“社区系统理论”,社区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系统,与周边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生着相互作用。社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的食品、水、能源等自然资源,同时也向外界输送各种物品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在现代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社区持续进步也日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因此,全面建设节约型、紧凑型社区是走集约型城市化之路的必然趋势。创建“生态型社区”、“节约型社区”等文明城市社区活动可以让社区居民清醒的认识建设现代节约型城市的现实和长远性意义,参与到共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2.有利于提高社区自治能力,推动和深化政府职能的改革
社区建设是对城市原来的基层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社区自治是我国最基层的群众性组织兼具地区性质的自治。推进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城市文明民主程度,推动南宁市的城市社会发展。
二、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的模糊认识
1.对城市社区的界定不足
目前我国的社会现实是,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地社会经济与管理体制的变革。计划经济时代,人们都要进入单位,单位是城市人获取资源的几乎唯一的渠道。现在单位的作用越来越弱,社区成为社会控制的新平台,并正在成为城市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城市正在经历从单位制的属人管理到社区制的属地管理的转型。因此,城市社区就是在一定城市地域范围内,发生特定的社会关系,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城市社区是社会秩序调整与重构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才是目前城市社区建设应该关注的本质特性。
2.对城市社区建设目标的阶段性认识偏差
在对城市社区建设目标的认识上,目前普遍的是引用十六大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这一指导思想。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必然的结果与要求,进而提出要在国家权力结构体系层面追求现代化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社区自治的主体多元化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自治。其立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促使当代中国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新的变化。这就要求社区建设的目标中,确立起以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化的主导方向,城市基层政府要及时充分授权给居民,培植“草根民主”,从而顺利建立起社区居民的自治体系。这一观点从理论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并且我国民主进程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在于此,但是,把终极目标混同于不同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就超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因而对城市社区的建设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这一新型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三、城市化背景下内蒙古通辽市社区建设的创新举措
1.推动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模式是指以社区地域为基础,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它体现出社区范围内的不同主体依托各自资源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的模式。如何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界定国家权力控制和社区自理、自治之间的界限,是当前社区建设和社区研究中一个颇具根本性的问题,是社区治理模式确立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开始蓬勃发展,并涌现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等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的改革思路,以辖区管理、事权下移和责权利一致为原则,把创新型的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结合起来。在加强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发展中以城市化的需要来制定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大胆探索,以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2.培育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参与城市社区
在多元化的社区参与模式中,城市政府依然是城市管理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非政府组织及营利性企业则是配合政府为城市管理提供服务和物品的组织;社会公众则是城市管理主体中的基础细胞,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动力。社区的参与有赖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更有赖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国际经验表明社区非营利组织在沟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联系,缓解社会冲突方面起着重要的剂作用。
3.建立系统长效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机制
通辽市可以借鉴上海、北京等先进城市的作法,依托地处全区教育、文化中心的优势,由民政部门与高校教师配合,制定长、中、短期的系统培训方案与授课内容等。从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技巧抓起,加快社区发展的步伐。第二,开辟途径,吸引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有志于社区建设工作的各种专业人才。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如由地方人事部门和民政部门联合颁发关于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关于社区工作者管理等方面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秉达,孟临.社区论[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3
[2]韦克难.论社区自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3].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J].江海学刊,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