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学校教育方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育方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育方针

第1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

一部好的电影,一本好的小说或者故事,人们在欣赏的时候,往往会沉迷其中,设身处地,融入故事情节而不可自拔,充分感受故事的曲折离奇,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台上台下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语文虽然不同于电影故事和小说,但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却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同样能给人以一种艺术享受。

小学语文教学,要紧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求知愿望。这就要求教学要有趣味性。

一、课文故事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所学的东西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学会讲故事,根据课文的特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自己首先进入角色,真正把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给人以入迷之感。教师要在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主角,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好像唱歌一样,加上节奏使故事具有可听性,语言亲切,又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象声词,各种动物的叫声的模拟词,把角色的对白进行扩充,适当重复,适当提问,让孩子们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老师的,自然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讲故事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契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要比说一些大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讲故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文音乐化,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一些儿童歌曲和律动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玩中学,效果会很好。在教学《小小的船》时,笔者没有布置学生背诵,而是把歌曲《小小的船》教给了学生,边学歌曲边做运动,学生们在快乐的音乐享受中很自然地记住了课文。学习《雪孩子》一课,笔者唱《雪花》,学习《借生日》一课,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边唱边表演,兴趣很高,学生非常投入地学习,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三、课文艺术化,提高课堂的活跃性。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绘画把内容再现出来。

画精彩的景物,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喜画乐画的特点,把绘画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踊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富有表现力的对话用表演的形式,动作描写用肢体模拟。课堂经常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四、课堂游戏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中,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自参加,亲自体验,寓教于乐,寓学于玩。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是为了认识一个事物而去主动观察,而是由于情绪的激动,兴趣的导引不由自主地去观察,使学生入情入境入理。绕口令游戏,造句接力游戏,指令游戏,传话游戏,猜字游戏,听音辨音游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从而勤思考,大胆说。这种活动化的教学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做中学,从玩中学。

既增强了教学情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小游戏在大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

五、开拓学生视野,推荐课外读物。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有关的读物,或及时介绍报章杂志上的好文章,注意开拓他们的眼界,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博览是应用,如果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嗜好,那就等于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寻求知识的泉眼。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嗜好,找到了这个泉眼,就会广泛觅取,学而不倦,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六、语言趣味化,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教学时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拨动学生心弦,及其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会像童话中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讲话一定要有趣味。规范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教之以情,教之以情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凡是对自己思想有所触动的事情,最容易记住。自己的思想无所动,就不容易记住,就会像过眼云烟,飘过去了,不能留下痕迹,学生听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七、教学悬念化,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第2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全方位;立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37-01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媒现代化的进步,使得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广播、广告、多媒体软件、信息高速公路等传媒作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的扩充辅射,几乎把整个世界的古往今来都呈现在人们面前,所有这些构成了“大语文”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就是从“大语文”环境出发,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实施多方位、多起点、多层次、多联系的立体化的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时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社会的调整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识一些字,能读一些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能说会写的要求已日渐有了新的内涵。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能说会写,更要求人们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说到点子上,说到关键处,卓有成效地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社会的发展更要求人们能写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慢差费的现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2、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育是建立在旧经济体系之上的,而教育改革提倡新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新的经济体系之上。因此,旧经济的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而新经济的教育是以终生学习为目的。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

3、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是适应人才任用制度改革的需要

现在用人制度虽然还没有彻底地改革,但是,引人公平、公正的竞争制度势在必然。例如,招考公务员要考试;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英语等级证、各类计算机证的取得都要通过考试。这些考试,都要求应试者有较好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重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正好适应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升学考试制度、考试形式也在不断改革,改革的趋势就是对学生读写综合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升学考试中,就是读写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适应升学考试改革的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的实施办法

1、转变语丈教学观念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不仅在于要使学生识多少字、读什么程度的文章、写多少字的作文,更要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授之以渔”,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驱动力,使学生主动发展,以达到低耗高效的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建立“大语文观”,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而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扩大视野,多渠道学习语文,多渠道获得信息,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要实施师与生、生与生多向的信息传递方式,提倡主动自学、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甚至辩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学会为会学,变评价学生单看考试分数为看全面发展、是否学有个性。要实施语文教学立体化,首要的条件就是转变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要落实到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上。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立体化,适应了教改形势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制订了《语文课程标准》,大纲精神的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都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建立以培养学生主动自学观念、主动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主动式”教学、“自学辅导法”、“导探教学法”等,体现了新教育思想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主旨。

3、读、说、写结合

第3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所谓品行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所谓学校教育是指教师在遵循我们的有关法律和教育方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遵循我国的有关法律,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知道下,同学校密切配合,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青少年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认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甚至是重要的作用,但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判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主要,我提出了五个标准,即:方向上谁主导,内容上谁更全面,教育者的素质谁更高,方式上谁更有效,环境上谁更优化。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其理由是:

1、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原属于家庭的生产功能、抚养功能和教育功能正逐渐由社会的专门机构来作为主要承担者。因此,由学校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的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学校教育在方向上占主导

①学校教育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 “四有”新人,而“四有”就是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既是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②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把传道作为首要职责。

3、 学校教育的教育者素质更高、方式上更有效

学校教育有专职的教师。他们不仅懂得教育理论,而且懂得教育心理、教育方法、教育技巧。①他们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地去雕塑学生的灵魂。不是吗?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他们能懂得教育心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身努力,决不是生硬的说教。试问,在目前中国有多少家长能深谙此理呢在?③他们能用自己言行一直、表里如一、热爱学生、敬业乐教的优良品德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暗示学生。大家知道,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生话在学校里,教师的优良品德每时每刻,无孔不入地渐移默化着学生起到此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试想一下,对方辩友也是从青少年过来的你愿意听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呢?还是喜欢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呢?④教师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他们还具备父母的形象。

4、 学校教育在内容上更全面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祖国、崇尚民族文化的崇高的情感,热爱真理、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讲求奉献、热爱劳动的思想境界,讲文明、懂礼貌、有纪律、守信用的行为习惯,热爱自然、崇尚艺术、身心健康的精神风貌。

5、 学校教育在环境上更优化

学校教育可以排除社会不良环境、社会传媒的消极影响,对社会传媒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健康向上的东西去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所有这些,,是家庭教育根本不具备的。

6、家庭教育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而最好的家庭教育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学校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必须具备:良好的家庭环境、尊重民主的作风和家长的较高素质。和睦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尊重、民主、理解、协商的家庭氛围,的确能对子女良好品德的形成带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问题是现在围城危机,家庭离异、竞争压力、下岗情结,都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消极影响。据统计,占48.6%的位成年人犯罪是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的。着难道不触目惊心吗?

其次,有人作过调查,民主家庭不到1/3,而且这种家庭的双亲文化素质较高,而较高文化素质的家长有几个是自学成才的呢?无论是爱迪生还是肯尼迪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归根到底还是靠学校培养出了高素质的爱迪生妈妈和肯尼迪母亲,离开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哪来这些具有优良品德的好妈妈呢?

作 者:石小庆

通讯地址:浙江省新昌新昌中学

第4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会计仿真实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应不断加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当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需要。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会计实验教学软件,将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从而把会计专业知识与实务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直观地接触会计实践的教学方法。作为连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同时作为学生接触会计实务的一种最便捷和最适用的途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实验教学仍然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课时偏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不足,教学内容也仅仅是限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和编制报表等一些基本操作,而很少开展报表分析、审计及税收等方面的仿真实验教学。而且仿真实验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也不够全面,一些复杂的业务基本上都没有涉及,使得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足。

(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不足 会计职业道德体现在会计人员日常的工作态度中,这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而很多高校在开展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时,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目前高校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大多只注重了学生个人的业务操作,忽视了岗位协作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并不是自己独立完成套账,而是需要与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相互协作,共同进行。目前的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缺少职业技能训练和会计职业判断方面的内容,如凭证审核需要会计人员能够识别凭证的真伪,辨别经济业务的合法性等,而这些职业技能在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中被忽视。

(三)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都包括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两部分,以期能够相互补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关系基本上被割裂了,计算机实验基本上成了学习财务软件的操作课,这使得手工实验的结果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基石的作用,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实验得到验证,无法让学生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还有的高校则完全用计算机实验取代了手工实验,这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实务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于他们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更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讲,手工操作和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手段不同,其账务处理过程以及之间的内部控制都是相同的,而手工操作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并且与具体的账务处理紧密相连,更便于学生理解,而对手工操作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实质。因此,对于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来讲,手工实验部分仍然必不可少。

(四)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实验指导教师是保证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关键。目前,高校会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擅长会计理论教学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高校会计教师队伍中只有少数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绝大多数会计教师并未亲身经历过具体的经济业务环境,这使得他们对具体经济业务的解释往往脱离实际,缺乏权威性。因此,实验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是导致实验效果不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五)实验教学考核环节单一 实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仿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对学生考勤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简单考核,而并没有把学生进行实验的工作态度、独立性和协作能力等作为考核内容,也很少有机会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使得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并不注重实验过程,从而可能出现抄袭等不良现象。因此,把过程性考核也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手段之一,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作用。

(六)实验室建设不足 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研究环境,实现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会计仿真实验室,但是由于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高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电脑难以更新,软件无钱购买等问题,使得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在场地和环境布置等方面与真实情况有很大距离。

三、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第5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健康教育;龋病患病率;龋齿充填率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儿童时期乳牙的龋齿,也直接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2]:2002年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患龋率为65.40%,龋齿充填率乳牙为6.62%,恒牙为13.15%。我院与罗湖区教育局联合于2005年起连续3年对罗湖区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观察小学生的龋齿患龋率和充填率,评价群体防治龋病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深圳市罗湖区泰宁小学、布心小学、锦田小学、翠茵小学、南湖小学5家口腔疾病防治试点小学1~6年级、年龄在6~12周岁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每年定期对试点小学学生进行口腔调查,所有的调查均由医院口腔科专业医生实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镜,辅以问诊。普查后计算患龋率及充填率。

1.2.2 患龋率及充填率计算方法 患龋率=患病人数/受检人数;充填率=充填牙数/龋、失、补之和。

1.2.3 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1)学生教育:①给学生印发口腔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②口腔专科医生到学校进行口腔知识讲座,讲解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结构与功能、龋病的预防与治疗、正确刷牙方法等;③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专题宣传栏;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如“9.20爱牙日”活动等。(2)家长教育:①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②开设家长课堂:讲座口腔疾病预防相关知识;③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等。(3)干预治疗:给口腔调查发现患龋病学生发放“口腔治疗通知书”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疗卡”,并督促家长带小孩到牙防网络医院治疗。

2 结果

2.1 学生乳牙、恒牙患龋率逐年下降 见表1。

2.2 学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 见表2。表1 不同年份学生患龋情况 表2 不同年份学生龋齿充填情况表

3 讨论

3.1 干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经过3年口腔健康教育与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龋齿充填率有明显上升,患龋率逐年下降,说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儿童龋齿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体会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强卫生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基础,对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积极作用;(2)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是防治儿童龋齿的关键: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学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为是防治龋齿的保障。

3.2 问题及对策

3.2.1 存在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5家试点小学的小学生不同年份患龋率虽有下降趋势,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干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2)深圳流动人口多,该类人群工作压力大,居住和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家长卫生知识缺乏,对儿童龋病防治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龋病较严重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特别是乳牙龋坏,认为乳牙迟早要更换,龋齿不治也不要紧。可见家长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

3.2.2 对策 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教育,劝导儿童少吃酸甜食品,养成饭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预防龋齿的发生至关重要。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儿童龋病防治应纳入卫生保健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全社会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第6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市场经济;考试;弊端;淡化

在传统观念中,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的方针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经济利益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客观上已发生了为教育界主观意识所不可回避的深刻变化。人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已经不是“德、智、体、美、劳”这五个字所能概括,中、小学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内容,也不应再受这五个字的局限,而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求作出与时俱进的延伸和拓展,以适应时代对教育的期盼。正是为了使教育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党和国家多年前就指出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正面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实质上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项号令。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有识之士作出响应外,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情况看,这一号令没有得到落实。落实不了的主要因素,不在社会,不在家长,而在学校。因为,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直到今天仍在或明或暗地实施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严重缺陷在于只面向少数学生的提高而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的特征是:教育追随教学,教学追随考试,考试追求考分,分数主宰教育,形成了一个以考试为锁链的怪圈。这个怪圈不仅扭曲了传统的教育方针,而且使素质教育没有容身之地,从而造成素质教育至今得不到真正落实的不良局面。中、小学教育要破除这个怪圈,必须打开怪圈的锁链。打开锁链,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淡化考试。只有淡化考试,让考试回归本义,使考试不成为铁链,怪圈才会破碎,素质教育才能进入中、小学校园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一、考试偏离本义的历史渊源

学校教育包含教学与培育。检查教学成效有多种方式,考试只是检查方式之一。考试的本义,是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检查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成效,结合试卷分析,对教、学双方作出阶段性评估,进而完善教育要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全校各年级、班的学生能够同步前进。中、小学的学年考试与升学考试,其含义有所扩展,但含义的扩展仅限于敦促学生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考试的本义决定了考试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工作由国家分配。一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升入中专、技校,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升入大学。能不能升级要考试,能不能毕业要考试,能不能升学要考试。升学―毕业―分配成为教育的轨迹,考试不由自主地成了铺就这条轨迹的铁链。考试的地位与作用在偏离考试本义中得到了升华,应试教育逐年成型,应时顺势地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一九七七年全国恢复高考,这是一个令多达570万、在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时期内失去学习机会的青、中年学生欢欣鼓舞的年份。也正是从这一年起,“考试”这两个字不但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关注,而且其关注的炽热度一年甚于一年。从编印大批复习资料开始,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复读班、家教、电教、升学指导、摸底考试、模拟考试充塞了整个中、小学教育空间。最初几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逐渐被“一心一意要过考试关”的行为所取代。

按理说,如果对考试的关注仅限于高考,确也无可非议。因为,高校培养高级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终端环节,高校招生数虽然每年有增无减,但终究名额有限,对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通过考试进行必要的选择,应该被认为是一项理所当然的举措。关键是对高考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其特殊在于他的功能和目的是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中、小学教育,不论属于义务制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一切教育举措、教学手段都要对全体学生有利,为全体学生服务。如果中、小学的各种考试也以选择少数、淘汰多数作为考试的功能和目的,考试显然偏离了考试的本义,教育、教学也因此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偏离本义的考试使考试堆成了一座金字塔,应试教育是塔基中、小学各类考试是塔身,高考是塔尖。考试的金字塔,象征了应试教育以不断发展壮大,达到根深叶茂。

第7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意义方法

早在16世纪西欧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17世纪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自此就有了班级这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就出现了负责管理这个基本单位的人也就是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班级是把学生按照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级的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大致相同。由于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家庭教育,有不同父母的遗传基因。因此,他们在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这就需要班主任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班集体共同学习和生活。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决定这个班级的状况。同一个班级.不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班主任应通过组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年龄小,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和塑品德的时期,知识经验少,自理能力较差,各方面都不成熟,因而特别需要别人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答各种疑惑,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由于班主任担负这一个班级学生的全面教育管理工作,经常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对班级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了解,能够针对班级情况和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经常而直接的教育和引导、细致而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因此,班主任最适合“班级的服务者”的角色。学生的成长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粗放的家庭教育、诱惑的网络游戏等。它们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不仅要组织好、管理好、服务好学生,还要帮助学生排除他们成长中的不利因素,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成果不是仅靠哪位教师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晶。在同一个班级中有好几位教师授课,他们担负着几个不同班级的教育教学任务,面对的学生多,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低,需要与班主任相互配合,步调一致,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学校除了各科教学之外.还需要班主任配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把课堂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统一协调起来、妥善安排,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都是通过班主任来进行的。由此可见,班主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其他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者,是社会理想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者,是政治工作者。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同班主任工作直接相关。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办好学校的骨干力量。

(三)班主任是多方关系的协调员,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加上班级工作本身的社会性、整体性、复杂性,班主任必须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有班级与学校各行政部门,如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之间的关系.有班级与学生团体之间的关系,有班级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就班级内部而言,有学生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必须由班主任加以协调和处理。此外,还有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配合和联系。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总能协调好班级与学校行政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意志得以贯彻,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总能协调好班级与学生团体等组织的关系,使各项组织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总能协调好班级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更融洽和谐;总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任。

二、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

有位教育家说过:“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于新接任的班级尤为重要。要了解学生,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班主任可通过观察、调查、谈话、家访等方式全面地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学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更要了解与同学、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既要了解学生,更要研究学生。只有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

第8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吴佩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阀,他从小饱读诗书,也极其重视子弟教育,受以来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独具特色的地方。

具体说来,吴佩孚的教育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三大方面,即社会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以及家庭教育方面。

一、社会教育方面强调忠孝为本、忠君爱国

吴佩孚认为忠是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原则,不仅仅是忠于自己的国家,还要忠于自己的师长、朋友,这是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同样的,他也极其注重孝的作用,他曾经说过“教之道,首重在孝双亲”①、“孝为忠之本,忠为孝之用”②,即教育的根本在于忠孝,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乃至于家庭教育,忠孝都是最基本的,最为重要的。在《吴佩孚文存》中,吴佩孚多次对忠孝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如他说忠是“吾人心中最初之一点天良也,即中心由静而动之一点始基也。扩而充之,推而广之。忠于人,则人服且悦。忠于事,则事无不成。忠于物,则物无不格。故忠者,包万事万物,而为中心表现实行之道也。”③“千万要注重忠孝二字。因孝者是本忠者是用。从全能尽忠尽孝,何患天下不平?”④并且他还认为,只有做到忠孝二字才算是真正爱国。“忠由孝出,才算真正爱国,倘以为有利于国,有益于民,不可顺应潮流,与人同污,必须砥柱中流,挽回乾坤,方算大忠”,⑤“如求国家之治,天下之平,须从孝字做起”⑥。这些话都足以说明吴佩孚对忠孝的重视。吴佩孚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有助于唤起国人的觉醒,增加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有助于全体国民统一起来共同抵御外侮,是有着极为积极的进步作用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他强调“中体西用”,中西互补

吴佩孚在学校教育中主张首先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即“中学为体”。但同时,也应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即“西学为用”。他认为“中国学说,向来注重根本,西方学说则以应用为主”⑦,而“学生之好坏,全视国家对于教育所定之方针如何。余向来主张教育方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清教育方针尚属不错,但读书者偏重文章,不重实用。及至民国,又空谈技艺,不重根本。若能以《四书》《五经》为本,以各种科学为用就好了”。⑧在学校中,这种中体西用、中西互补的教育思想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更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吴佩孚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以及他个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太深,思想难免受传统礼教束缚,因此在他的主张里,对于西学的认识与倡导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对于西学的认识还是有着很深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的。

三、家庭教育别强调女子教育,提倡男女并重的教育思想

吴佩孚尤为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女子教育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不容忽视。他说:“大凡教育事业,向来男女并重。且国家之治乱安危,关系女子之事迹甚多,不胜枚举。”“家有好主妇,家庭即兴;如无好主妇,家庭必日就衰败。如居高位者,有好主妇,国家即可兴盛,否则国家必至灭亡。女子之贤否,关系国家之兴亡。”⑨“女学生对于国家,尤为重要”。⑩“女子为家庭教育之本,相夫教子,责任重大。如文王之后妃,幼时为好女学生,故后能母仪天下,佐兴周室。”……不难看出,在这里,吴佩孚将女性教育上升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其重视女性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反响极为强烈。(虽然这种男女并重,提倡女子教育的教育思想里,对女子的教育还是以能成为“贤妻良母”为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吴佩孚于1924年9月8日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这其中固然也有很多僵化的、封建的思想,但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他在教育问题上的独具慧眼,如男女并重、重视女子教育等。也应注意到的他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这也是客观评价吴佩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第9篇: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1、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诚信是儿童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孩子在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父母身边度过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和熏陶。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到四岁左右,是其智力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的教育对其身心发展,学习、思维、诚实守信、生活习惯及成长发展等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儿童少年尚未定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对家长的依赖性极大,父母的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及诚实守信无以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

3、家庭教育的作用:(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子女教育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2)感染作用。父母与子女拥有血缘亲情,息息相通,对子女具有天然的感化作用;(3)长效作用与学校、社会相比较,家庭教育具有永恒性,连续性,有利于子女牢固思想品质的形成;(4)针对性作用: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知子莫如父母"。父母对子女思想道德品质、诚信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随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4、实践证明:家庭教育不同,子女成长迥异,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以情交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心情舒畅的催化剂,师生的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学生就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情动情是力量的源泉,融合的开端,教师只有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用柔和的语言激励学生,与学生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心心相融,方能不断增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才会如小溪流水,常流不竭,滋润学生的心田。

2、尊重学生人格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消极现象,培养学生识美丑,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崇尚科学,拒绝一切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消除学生自卑感,自觉遵守纪律,自觉管理自己,自觉讲诚信,培养学生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3)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心境。

3、强化自身修养,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面对个性独立、思想鲜活的个体,他们时刻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只有教师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正确的言行教育学生,方能保证儿童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因而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自我修养,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自觉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

三、社会教育

社会的"大气候"影响着"小气候",良好的社会教育能够提高家庭、学校政治思想道德的功效;社会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受教育者可以经过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自由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按照自己的愿望参与教育活动,正是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培养了受教育者的识别和自我教育能力;社会教育扩大了儿童少年的人际交往,丰富课余生活,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增强社交能力,发展智育都有促进作用。

四、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学校、社会是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整体环境,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占据了儿童少年的整体生活环境。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关键是这三个方面(教育方向,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上保持一致,形成共识,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五、学校在"三结合"教育合力中起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统一的教育计划,有较完备的教育场地,设施和图书资料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学校是对儿童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学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他们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懂得教育规律和技巧,了解儿童少年的特点,并能帮助引导家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者根据儿童少年道德发展的阶段特点,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诚信道德的提升和发展。

再次,学校可依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及儿童少年发展的特点和心理活动,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中有利于教育儿童少年积极的因素,为儿童少年终身成长,发展奠定好的基础,对儿童少年施加正面教育的影响,广泛开展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儿童少年提供参与多种诚信道德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诚信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