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第1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是否有助于护理对象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1]。广义讲,还包括护理工作效益[2]。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疗体制不够完善:由于政策的关系,医院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尽量减少护理质量管理投入,使护理质量管理战略和方针目标不明确,护理质量管理惯性地由几个业务部门自己去管,认为不出事就万事大吉[3]。

护理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疗市场的严峻性估计不足,缺乏现代质量管理的市场意识[4]。对患者的质量要求尚不够重视,对质量的有效需求能力尚不够理解。轻视了医疗服务的满意。

管理知识专业培训不够:缺乏全面性现代护理质量教育,很多管理人员是从“保证不出事”的角度来抓质量,很多操作人员也是为了保证不出事和保证奖金来执行质量要求。可见,全面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护理质量监控中过分追求考核结果:近年来频繁的上级检查,临床实际工作繁忙,护士均感到压力很大,在护理质量管理目标设定上产生了偏差,过分追求指标值,重视考核分值,而不是针对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和特点进行全面监控。

社会群体对护士的工作及人格不能正确评价:大多社会群体认为护士的工作就是输液、打针、发药,缺乏正确的认识,疾病康复与否关键在于医生,甚至对护士的人格不尊重,恶语中伤,管理者也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造成医患缺少沟通。

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为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医院应设置专门机构,例如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护理质量专项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分工到位,实施有记录,奖惩严明。定期与不定期对院、科、病区三级护理质量进行效果评价;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历讨论制度。

加强护理管理教育,提高质量意识:①进行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意识到体系运作涉及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是全员参与的过程,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护理质量管理要适应社会进步与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②使护理人员明确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必要性。卫生制度的改革,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抓好护理服务质量:护理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的护士,就是说护士长或者护理管理人员要在充分考虑护士的生理、精神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工作。二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亲情化的护理服务。同时,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理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医学,护理学的相关知识,还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5]。

完善专科护理管理体系建设:①制定专科护理实施制度。制定专科护理常规、专科标准护理计划、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及专科护理人才培训计划。坚持做到每天业务提问,每周进行专科知识学习,每月至少组织1次操作及理论考试,每月重点患者护理查房。②成立专科质量管理小组。为保证护理质量管理起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作用,设立专科督导管理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内护理质量的监控、改进和落实工作。

建立多部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协调机制:医院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组织实施全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指导、监督、考核、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并注重各部门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把握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管理者的中心任务,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护理质量管理思想没有体现现代质量管理思想,传统质量管理认为,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质量问题是作业线的恶果,这过分强调工人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对质量的影响,不能追求“零缺陷”。比如危重、一级护理病人合格率95%,即是允许出现5%的护理缺陷可能,这无形当中就使护士会认为5%的护理缺陷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以质量标准适应现行状况,留有余地的管理方法,不仅使病人得不到100%的优质护理,也容易增长护士工作出纰漏习的惰性,有碍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质量意识。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应该吸取先进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护理质量的概念应该从满足患者健康需要的角度去定义,而不应该局限于对患者日常活动的服务上,也不应该将其简单的定义为服务态度的优劣。护理质量的评价主体应该从护士做了什么转向患者实际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否是他所需要的。护理质量的控制应加强前馈控制的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得积极而有效。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临床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服务中各环节的管理,增强护士的质量意识,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爱萍,孙红,姚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2 陈穆媛,郑燕花,方建玲.如何确保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中外医疗,2009,9:103-104.

3 崔晓薇,李江,张顺英,等.完善现代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71-72.

第2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知识;护理态度

众所周知,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1]。手术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本地区要求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而手术患者应配戴标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志以便核查[2-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临床护理的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变得更加广泛而深刻,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参与,为此对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更高。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县级医院也不例外[4]。本文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6月~11月,选择我院的24名护理人员纳入调查,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10名。年龄19岁~45岁,平均年龄(34.39±2.2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6.57±2.19)年。

1.2 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从2013年6月开始,我院加强了护理质量管理,①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等管理组织,定期研究手术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及时制定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并在职能部门督导下落实。②认真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常规。③重视院感管理,加强对手术室的监管,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建立以手术室为中心,各部门联动形成整个集中化的管理。通过信息标准的调整,或者确认,来确定手术室是否正常运行。手术科室也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加强设备维护、检查和功能确定,通过维护来确保手术室大型设备、精密设备正常的运行。积极进行病房相互核对记录,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不要接错患者,不要开错手术部位,核对后做好记录,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开展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在术后回访时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的医德医风、医疗服务、医疗技术操作等进行满意度评估,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重视,不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

1.3 观察指标所有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管理前后进行相关知识与态度的评价,结合我院护理人员具体的特征自行设计。其中护理知识包含21个条目,满分46分;而护理态度包含10个条目,满分为38分。得分越高,越趋于积极的知识与态度。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知识与态度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观察,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分别为(40.26±3.38)分和(24.25±4.16)分,而护理管理前分别为(34.26±4.45)分和(19.28±3.56)分,护理前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中,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为此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发挥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特长,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护理服务,也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但是当前很多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由于思想和思维功能出现偏差,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工作失误,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也会导致护理风险增加[5]。

护理工作是由护理人员执行的,要想提高护理质量,就要调动护士主动参与到护理质控工作的全过程,根据护士的能力和职责要求进行重点管理,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岗位必须重点管理,根据实际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优化组合,做到强弱搭配,新老搭配,以保证手术配合及护理质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加强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新的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慎独”精神[6]。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工作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只有提高质量管理的认识,才能使护理质量迈上更高一层次。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区域,保证各项措施和制度的实施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新毕业或调入的护士,从上岗的第1d就必须有计划地组织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将其纳入培训计划中,使她们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操作按规范进行[7]。当发生偏差或差错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属于制度不完善的,要及时修改和完善,属于手术或新业务、新技术方面的要及时请专科医生讲课,属于新仪器、新设备的必须请厂家技术人员讲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知识,做到每项工作,每个操作都有章可循。才能使质量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才得以提高。

在我院实行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医院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体系,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法制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心,重视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工作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常提醒,警钟长鸣,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只有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才能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本文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分别为(40.26±3.38)分和(24.25±4.16)分,而护理管理前分别为(34.26±4.45)分和(19.28±3.56)分,护理前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基层医院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45.

[2] 王彦,廖金萍,晁云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临床与实用医学杂志,2008,10(5):88-89.

[3] Sen L I, Ling W, Ying Z.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J].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2012, 11: 026.

[4] 樊兵.护士能级评分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9,4(3):101-102.

[5] 林少芬.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讨论[J].临床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87-188.

第3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护理工作是为病人服务的职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护理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展,人们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过程控制提供了保证[1]。质量是医院生存的前提,没有质量医院就无法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质量求发展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是坚持持续改进。我院在经历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2000版ISO9000标准的认证,从中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持续改进具有更重要意义,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在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持续改进工作过程中,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质量意识

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理质量要适应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要想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抓好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及质量目标的落实。

1.1使护理人员明确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是以需求为起点,以患者感觉满足为结果,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医院经济效益。

1.2卫生制度的改革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2增强服务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涉及每一位护理人员,它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培养护理人员树立集体意识,自觉维护医院及科室的利益,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服务意识[3]。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建立每月一次护士综合素质考评,收到较好效果,从而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业务培训、技能训练,以满足病人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同时规定了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对病人要求进行识别、评价、充分理解病人要求,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病人的投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达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宗旨。

3规范护理质量管理

3.1完善护理质量监控网络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逐级控制。通过ISO9000标准的认证工作健全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院科控制[1]。科室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定期组织行政和业务查房,定期质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护理部主任每周跟随主管业务院长各科循环查房,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建立起自控与互控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护理质控网络,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管理质量控制上,科室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自控的重点是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同时每月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3.2建立质量管理三个环节(PDCA)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抓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是我们工作重点。我们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循环(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1]。通过及时质控、评价、反馈,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将它转移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3.3建立各项质量管理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根据医院质量及目标要求,护理部制定质量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了护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管理规范、护士行为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

3.4制定护理工作作业规范对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急救物品、无菌物品等管理程序化,提高运作效果;规定对住院病人护理服务过程的控制,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了医疗质量;制定中心药房药品配发作业规范,规范中心药房药品配发流程,真正做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避免差错发生等。

3.5注重培养提高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护士长轮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

3.6规范排班规范全院护理人员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有利于各层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以提高工作效率。

3.7激励机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个人综合能力量化考评制度,每月测评考核一次,每月评审一次,实行末尾淘汰制,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效果评价

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是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中心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建立起适合我院规模发展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通过ISO9001标准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一年的运用,使我们熟悉管理体系的方法、体系文件管理、护理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确立、护理服务过程的质量策划和运行的步骤及实施过程方法,增强了责任与过程的透明度,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通过再次外审,对护理质量方针目标审核,使我们对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才能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141.

第4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本地区5家医院的妇产科,其中护理人员350人,女340人(97.1%),平均年龄34.1±8.7岁;男10人(2.9%),平均年龄23.2±3.6岁。学历:本科130人,大专200人,中专20人。职称构成:护士200人,主管护师60人,副主任护师45人,护师40人,主任护师5人,护师40人。

护理质量管理:①认识管理:认识问题是指在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护士操作不规范或态度不认真所造成的问题,由调查人员指出,整理后上报护理部。在护理部组织的培训实践中,护理技术操作专家组在评分的同时就出现的问题向护理人员提出,并将问题整理后上报护理部。根据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一些护理人员的个别问题通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督促个人整改[3]。②实施管理:护理部制定全院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计划,成立护理技术操作专家组。选派技术操作骨干外出学习技术操作标准,回院后与相关专家组成员分批次进行操作示范。强调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三个关键环节的处理。护理部设专人管理技术操作,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操作骨干现场指导,并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4]。③检查管理:护理部每季度随机抽查1次护理人员,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试,现场计分,并由护理技术操作专家组给予现场指导,对出现的共性问题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统一培训。科室护士长每个月对本科护士考核1次,对护理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在考核中及时解决,所有护士统一参加考试,统一打分。④处理管理:护理部对检查出来的共性问题进行处理,统一组织培训,并启动下一个检查。技术操作质量依据《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每项操作满分100分,≥85分为合格。

统计学处理:调查问卷资料利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X2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本次护理管理前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7%%(300/350),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后,技术操作合格率达100%(350/350),护理管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46.62,P<0.05)。

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文护理管理前共随机发放患者满意度量表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满意率80.0%(240/320);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后,发放患者满意度量表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0份,满意率93.9%(310/330)。表明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33.70,P<0.05)。

讨 论

护理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人员是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管理方式是以服务为主,强调的是每个护士的作用[5,6]。还有护士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了解工作日程和计划,主动提高工作质量,明确工作目标。结果显示,本次护理管理前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7%(300/350),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后,技术操作合格率达到100%(350/350),护理管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46.62,P<0.05)。同时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33.70,P<0.05)。

总之,妇产科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平,卢岩,徐朝艳,等.护理质量管理循环在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9,20(4):47-49.

2 张文丽.护理质量管理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25-27.

3 时富芝.护士职业礼仪作为护理质量管理内容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与健康,2009,21(5):793-794.

4 刘海菊.护理部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J].河北医学,2009,15(1):126-127.

第5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理质量要适应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需要,护理人员应把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要想抓好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抓好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及质量目标的落实。

1.1使护理人员明确了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是以需求为起点,以患者感觉满足为结果,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医院经济效益。

1.2卫生制度的改革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和护理技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控制必须要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标准来督促实施。

2增强服务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涉及每一位护理人员,它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培养护理人员树立集体意识,自觉维护医院及科室的利益,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服务意识[3]。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训,建立每月一次护士综合素质考评,收到较好效果,从而激发了护士工作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业务培训、技能训练,以满足病人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同时规定了护理人员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对病人要求进行识别、评价、充分理解病人要求,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病人的投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达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宗旨。

3规范护理质量管理

3.1完善护理质量监控网络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逐级控制。通过ISO9000标准的认证工作健全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实行院科控制[1]。科室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月定期组织行政和业务查房,定期质检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护理部主任每周跟随主管业务院长各科循环查房,检查护理人员职责执行情况,动态掌握科室工作。建立起自控与互控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护理质控网络,护理部实施院控重点放在管理质量控制上,科室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自控的重点是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同时每月进行质控讨论分析,及时总结反馈。

3.2建立质量管理三个环节(PDCA)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抓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过程是我们工作重点。我们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循环(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1]。通过及时质控、评价、反馈,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将它转移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以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3.3建立各项质量管理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根据医院质量及目标要求,护理部制定质量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了护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管理规范、护士行为规范、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

3.4制定护理工作作业规范对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急救物品、无菌物品等管理程序化,提高运作效果;规定对住院病人护理服务过程的控制,确保病人在住院期间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保证了医疗质量;制定中心药房药品配发作业规范,规范中心药房药品配发流程,真正做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避免差错发生等。

3.5注重培养提高护士长护理管理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护士长轮流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护士长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

3.6规范排班规范全院护理人员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弱互补,有利于各层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以提高工作效率。

3.7激励机制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个人综合能力量化考评制度,每月测评考核一次,每月评审一次,实行末尾淘汰制,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效果评价

2000版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是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中心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建立起适合我院规模发展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通过ISO9001标准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一年的运用,使我们熟悉管理体系的方法、体系文件管理、护理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确立、护理服务过程的质量策划和运行的步骤及实施过程方法,增强了责任与过程的透明度,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我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通过再次外审,对护理质量方针目标审核,使我们对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才能进一步规范我们的医疗行为。

【参考文献】

1杨英华.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141.

2郎志正,翟亚军.医疗卫生组织如何实施2000版ISO9000族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73-77.

3马晓华.护理管理操作实务.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59.

第6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8-01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1]。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通过运用PDCA循环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2]。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计划(P):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2.2 实施(D):

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切实有效地实施。

2.3 检查(C):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2.4 处理(A):

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上述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3 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3.1计划阶段

首先是完善组织建设,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其次是制定管理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最后是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信息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及,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查找病房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的计划。

3.2实施阶段

组织全体科室护理人员学习PDCA循环的相关知识,使全科室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质量控制得标准以及考核的方法,形成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的良好氛围。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计划 ,以便更加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整改计划。组织质控组组长认真学习质控标准及考核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检查的能力;引进激励机制 ,进行考核奖罚。采取组长对责任护士实行定位循环管理;护士长对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相互制约机制。对质控问题整改计划定项定位切实执行。

3.3检查阶段

按照制定的质量监控计划,每周定项检查1―2项质量控制检查的内容,对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强化进入再实施再评价阶段。每月对本周期所有质控内容进行评价。

3.4 处理阶段

护士长定期(每周、每月)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将各级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每件问题明确到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保证当事人明白,人人知晓,形成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分级分层采用不同的方式,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总结1次,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结果

5 讨论

5.1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形成了实效性的管理文化通过导入PDCA循环[3] 。 PDCA的运用,使护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主动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要求,解决病人的问题。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不但重视护士工作完成的质量,也重视护士完成工作的过程,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管理文化。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各人所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5.2 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建立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通过不断循环的信息反馈环,形成了人人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局面,持续促进了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4]。

5.3 PDCA循环的运用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增加护理管理途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改进是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突破[5]。

参考文献

[1]叶政书,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6.

[2]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3]赵 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1998,11(4):487-488.

第7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是否有助于护理对象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1]。新时期随着管理学理念的不断变化,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成为医院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对急诊科护理进行管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笔者现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浅谈如下:

1注重建章立制

1.1建立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体系的管理精髓[2],质量管理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全过程的管理和所需配备的人力资源。为保证急诊护理质量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有效控制,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将科内护士按管理内容分成由主管护师为组长的若干质量管理小组,管理内容包括:①出诊、接诊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急诊、就诊患者接待、检查、转送;②突发、重大事件的应急,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③急救物品、药品,抢救器械保管、使用、检查、补充;④急诊护理文件书写记录规范、检查;⑤专科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⑥护患纠纷、矛盾、投诉的处理;⑦输液安全管理。各小组成员除日常的急救护理工作外,还应对自己管理的内容进行检查,并每日进行自评;质量管理小组每周进行1次评价、总结、改进;护士长每天进行重点检查、专项检查,每月开展1次护理质量总结,查找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分析、讨论、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1.2健全护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护理服务技术标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体现“服务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运用全面的质量管理观点,建立质量管理考核体系,通过全员、全项监控,使护理工作始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1.3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根据我院急诊工作特点、实际要求、临床需要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要求及标准》,科内分治疗、抢救、留观3个区域,设出诊班和病区班2个排班方式,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为服务宗旨,制定各个班次的工作程序、质量考核标准及量化考核细则,突出“安全、质量、服务、改进、绩效”的护理管理主题,同时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和真实。

2提高护理人员对岗位职责及安全护理的认识

2.1提高急诊护士对急诊岗位职责的认识急诊科具有病人多,病情急、危、重,病情复杂、种类繁多,医生口头医嘱多,用药范围、种类多,涉及科室广,输液治疗病人多,多发因素、社会因素多,以及时间性强、应激性强、随机性强等特点,护士工作忙闲无预见性、工作压力重、精神压力大,与病房护士比较无工作成就感,护士易出现工作疲劳感、厌倦感。因此,应加强急诊护士对岗位职责的进一步认识: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代表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亦代表医院的整体形象,急诊护士是患者入院时首先接触到的医务人员,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品德素质都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急诊护士亦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护士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位患者体现出高尚医德、准确诊断、亲切和蔼的态度、及时有效的急救抢救措施、过硬的操作技术等,以免因语言或行为上的不慎或不周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甚至耽误抢救时机造成死亡。

2.2提高急诊护士安全护理的意识安全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它始终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并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由于患者在急诊科呆的时间短,一旦发生问题难以弥补,安全护理尤为重要。对此,对急诊科护士加强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训和教育,树立和增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持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位病患和每一项操作,以避免急诊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急诊救治中的护理安全。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观念,在保护病患的同时做好自我保护。

3强调急诊护理工作的连贯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急诊病人由于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常需多科共同协作进行诊治,因此,应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和持续维护,加强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处理好与相关科室的衔接,加快急诊病人的检查和转接过程,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1制定急诊服务流程针对我院急诊科囊括院前、院内、重病人急诊服务环节中的各种衔接制定“急诊各环节控制流程图”,包括两部分。①出诊服务流程:接听120出诊电话,做好相关记录→通知相关人员出诊→到达现场评估,做出简要判断→现场急救处理→转运→电话通知院内人员、相关科室做好接待病人准备→到院。②接诊服务流程:对就诊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用平车或轮椅接待,并进行初步判断→根据判断结果送入相关诊室,进行救治→电话通知各相关部门做好急诊检查、接待病人准备→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处理,明确诊断→将病人转送相关住院科室→做好相关交接并登记。

第8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持续质量;儿科;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探讨

在儿科中,护理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儿科中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当前在实际的护理管理中,主要方法为常规护理管理,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可对儿科患儿进行较为完善的护理,但常规护理管理仍然会导致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意外事件,导致护理质量不佳,甚至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影响[1]。基于这一特点,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已经无法起到较好效果,需要找出更加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该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患儿,分析在医院儿科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对象上,为该院在儿科中收治的住院治疗患儿,数量为200例。男女分别为116例和84例,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为(6.58±2.47)岁。其中支气管肺炎66例、急性胃肠炎26例、支原体性肺炎10例,上呼吸道感染58例、喉炎26例,过敏性紫癜14例。将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数量均为10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为(6.13±2.06)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5例、急性胃肠炎11例、支原体性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27例,喉炎15例,过敏性紫癜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3~12岁之间,平均为(6.69±2.75)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1例、急性胃肠炎15例、支原体性肺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31例,喉炎11例,过敏性紫癜8例。两组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完全知情并且同意。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管理方法

该次研究中需对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常规护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临床护理。对观察组患儿需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方法如下。

1.2.1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对患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质量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为了较好地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其前提就是需要有着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护理操作标准、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工作奖惩制度以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能够保证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让护理工作起到有章可循的效果,因而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该次研究中针对当前儿科的实际护理情况和患儿的疾病相关情况,进一步制定出了合理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能够更好地对儿科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事件和疏漏等进行较好的解决,更好地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1.2.2对护士进行培训

持续质量改进对护士的要求也较高,而由于和常规护理工作方法的差别较大,为了更好地实现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也需要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尤其是需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和儿科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士培训制度,让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得到系统性的培训,改善由于对理论和操作的不熟悉而导致的持续质量改进实施效果不佳的情况[3-5]。而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护理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指标、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让护士对这些标准和制度进行完善和系统的学习后,可更好地帮助护士熟悉儿科护理工作,尤其是持续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要点,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1.2.3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实施

在儿科护理中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处理,保证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正常实施[6]。该次研究中,使用了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了管理,尤其是可以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小组工作进行反复性的改进。首先是根据当前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改进计划,并且需要根据当前该院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在对改进计划制定完成后,可对改善计划进行有效实施,在实施中护士可随时对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中的问题进行收集,针对这些问题可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儿科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效果。

1.2.4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由于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的特点,和常规护理管理有着较大区别,要求护士使用改进过的护理方法对患儿实施临床护理[7-8]。但由于常规护理方法的深入人心和长时间的应用,有很多护士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过程中,会导致患儿家属的不理解。这些患儿的家属认为只有使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会出现不支持持续质量改进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护士可告知患儿家长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意义和以往在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后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患儿的实例,例如告知患儿家属在治疗后症状缓解的大概时间,让患儿家属能够放心。另外就是可以让患儿家长参与到临床护理管理中,对临床护理的疏漏和缺陷等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报告,以期更好地改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

1.3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收集。收集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评分,该次研究中使用该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44,P=0.007),观察组患儿的意外事件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78,P=0.016)。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4.59±1.57)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9.56±3.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51,P=0.000),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8.85±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5.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02,P=0.000)。

3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当前医院中的护理质量已经成为了衡量医院或是科室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护理质量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身体各项技能和抵抗力发育并不完全的儿科患儿而言,护理质量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对儿科的护理质量管理有着较多的研究和关注,但在实际的儿科护理中,其护理质量管理仍然是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的。但有较多研究显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的效果并不佳。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可在儿科中使用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即为这样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能够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各项细节要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尤其是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疏漏进行较好的改善,从而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儿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该次研究显示,在儿科实际的护理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其护理安全性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取得更佳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36):4585-4587.

[2]董健.浅析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396-397.

[3]颜斐斐,潘继红,刘宴伟,等.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查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12-15.

[4]宋庆莉.儿科采血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效果的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3):207.

[5]王春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9-141.

[6]吕顺丽.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2016,10(1下旬版):193-194.

[7]卢世敏.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3):306-307.

第9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手术室; 应用效果; 临床价值

doi:10.14033/ki.cfmr.2016.30.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96-03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实施相关治疗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决定手术的成败与否,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1],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控制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保证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根据质量要求完成各项护理[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完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f直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12月在完善质量管理前的护士作为对照组,这一阶段科室共有9名护理人员,年龄22~41岁,平均(32.89±7.67)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将2015年1-12月完善质量管理的

9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33.89±7.90)岁,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专科6名。两组护理人员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以下质量管理。

1.2.1 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 建立质量控制监督体系,由护士长、管理员建立质量管控监督组,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对护理成效进行监督及效果分析,同时监督组长对护理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1.2.2 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查,有纪可循,明确岗位职责。将手术室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如院内感染又分为学习培训、监测、术中监控、保洁清扫的管理,质量控制又划分手术配合、标本管理、抢救车管理、无菌物品准备等,指派各层级护士分管,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1.2.3 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 制定合理科学质量管理标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3],据手术室质量管理目标和要求,按照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制定完整的手术室质量标准和定量评估规则,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要确定的内容是:无菌物品管理、药品器械与设备管理、无菌技术操作与手术配合、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卫生与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

1.2.4 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 有计划的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以配合手术的需要,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业务学习计划,指定人员讲课,并结合实际,示范操作,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新手术的配合,开展新手术、使用新设备和新仪器前请专人讲课,手术室护士参加术前讨论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在手术配合过程中要有风险识别能力[4]。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手术医生对记录单确认记录无误后签全名,随同病案归档,使之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根据科室人员紧,手术任务重的局面,适当增加手术室工作人员,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根据手术量合理调配,注意分层使用护理人员,手术排班尽量做到能力高低搭配、老少结合,使年轻护士有充分学习机会并得到锻炼,保证手术配合质量,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5]。

1.2.6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 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6],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召开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2.7 实施监控改进方案 质量抽查主要由护士长按照护士职责和质量标准进行抽查,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抢救物品、手术间物品定位、清洁卫生、各班职责等;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价、监测护理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质量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发现质量隐患时,及时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然后形成制度。

1.3 观察指标

(1)手g室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考核、护理理论考核、护理文件评分,各项满分100分。(2)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调查两个不同时间段临床手术患者各100例对手术室工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医院的整体水平往往会从手术室中得到体现,所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水平对提高医院的整体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7],然而在目前随着外科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外科病床扩展手术量增加、低年资护士进入、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护士“慎独”精神欠缺、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不精等各种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8],因此如何做好管理过程控制,保证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核心[3],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的形象,作为手术室管理者,应该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质量管理中重点管理工作,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并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使每位护士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实行自我控制,不断改行工作流程[9-10]。本文通过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明确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实施监控改进方案等措施完善质量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操作考核(94.89±4.22)分、护理理论考核(93.55±4.87)分、护理文件评分(96.34±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4.67±10.32)、(82.34±9.23)、(89.34±6.2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室由于环境因素、患者特点、护理人员等众多因素导致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质量问题,实施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手术室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邹树玉.应用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用[J].天津护理,2013,21(6):293-294.

[2]霍丽民,高深.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探讨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396-6397.

[3]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4]夏庆梅.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1(21):16-17.

[5]吴琦,黄丽华.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9):831-833.

[6]张丽娟.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7中):78-79.

[7]张梅,刘海霞,姚见玉.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分析报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419-420.

[8]白洁,吴福丽.绩效管理在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上旬版),2012,10(19):1791-1792.

[9]郑艳.高效安全管理手术室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29-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