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质量管理计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计划方案

第1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质量控制

由于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均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直接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防止对河道土方工程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全面提高整体的工程施工效果,从而使质量控制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1项目技术的质量管理

1.1科学的准备工作

为了使河道土方疏浚整治工程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避免对各项生产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施工作中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加强对河道土方疏浚整治工程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以此来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为了防止对工程技术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管理时,需要科学地编制好施工技术管理计划,为后续技术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在实际编制计划时需要控制好技术管理的总体方向,了解施工的特点以及作业条件等等,同时还需要和周边情况相互地匹配,避免对工程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质量管理人员要更加客观的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全面的论证以及分析,保证各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另外还需要根据项目开展的特点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有计划安排不同的施工技术,并且要设置相对应的弹性方案,灵活的应对在实际施工时所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在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和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地沟通以及交流。同时还需要经过疏浚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人员的指导以及审批,保证质量管理方案编制本身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为后续技术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1.2技术计划的检查与跟踪

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制定完技术管理计划之后需要进行施工技术计划的检查以及跟踪,防止和预期要求出现偏离的问题,逐渐地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在施工技术计划一旦确定之后,需要质量管理人员严格的参照技术计划来进行现场的科学管理,尽可能地和施工要求相互的匹配,以此来增强整体的施工水平。另外还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实际技术和理想化技术所存在的偏差,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快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落实动态化跟踪的原则,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在进行技术管理时,需要根据合同工期的内容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不影响成本和质量的基础上,全面的增强技术管理的工作水平,从而使工程施工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河道土方数据工程施工中,在面对多条河道土方同时疏浚时,要先加强对工期较强河道土方施工方案的科学调整,和工期要求相互的比对,明确整体的管理重点之后,再科学地调整好设备和资源的投入力度。同时增加相关的设备使用频率,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保证工程施工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

2河道土方疏浚工程项目资源的质量管理

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项目资源质量管理时,要划分好人力资源质量管理以及设备资源质量管理等不同的工作措施,逐渐的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本身的应用优势。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中,主要是依靠人员的操作来完成当前的作业,相对于其他的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非常的突出,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及时发现在人力资源调配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资源的科学利用。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原则,通过调动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突出质量管理工作本身的优势,同时还要督促施工单位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核对人员的标准来实现资源的科学整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在人力资源鉴定工作中,要从人员规划和人员组织等不同的角度参照项目计划书来进行现场的全面监督,其中包含了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等不同的工作内容,要按照之前所制定的组织人员要求进行细节性的调整,有效提高整体的质量管理效果。最后,由于河道土方疏浚工程线路较长时间较短,在质量管理时要充分地考虑区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组织架构以及质量管理模式,防止由于质量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而对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全面提高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其次质量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做好设备资源的管理,设备属于河道土方疏浚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设备层出不穷。质量管理人员要先加强对各种设备操作技术的有效了解以及认识,并且还需要掌握主要的施工要点,和设备功能相互的匹配提出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避免对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需要保证各个人员在使用设备之前经过科学的培训,掌握设备使用的方法,解决在设备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之后需要全面的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中所存在故障问题,和施工单位相互地交流,提出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案,修复在设备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各个设备能够正常地运行,提高后续的施工效果。

3项目质量管理

3.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在河道土方疏浚工程中,质量管理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项目整体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关质量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完善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为后续施工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实际质量管理时,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前期和设计单位进行良好地沟通和交流,反复确认设计图中的内容,保证现场和图纸中内容是一致的,以此来提高后续的施工效果。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掌握好河道内部的各种管线以及垃圾的规模,全面的检查当前的施工方案,避免对后续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需要有序的监督当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凭借较高的技术水平解决在交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还需要质量管理保证各个工作的顺利实施,以此来为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基础。在完成技术交底之前,还需要全面地检查各个设备的使用特点,保证其能够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之后,再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合理的编制质量管理文件。优化质量管理模式,在部门内部落实责任制度,从而保证各项施工可以更加顺利的实施。

3.2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中进行质量管理时,需要全面地落实质量管理的计划,并且还需要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对后续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图1)。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有不同技术交底任务,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来完成当前的施工,避免对后续工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实际施工时需要质量管理人员做好动态化的监督和跟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现场的管理,避免出现欠挖和超挖的问题,每天要对施工的工作量以及土方进行统计,做好相应的数据归纳以及管理工作,并且定期完成自我性的检查,和质量计划进行相互的比较,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偏差,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调整现有的工作方案,从而使工程施工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要完善当前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在产生安全问题之后,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安全管理模式的落实,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现场巡视,及时完成危险源的识别,并且还需要判断其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前进行科学的预防,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3.3严格控制施工图的质量

为了减少在以往河道土方疏浚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发生次数,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施工图质量的有效控制,和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的比较,避免产生诸多的矛盾因素而导致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施工图纸是目前施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管理时需要重视施工图纸的细节性管理,督促相关人员完成设计图纸的讨论以及分析,之后再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来调整现有的施工管理方案,落实精细化的工作原则,从而增强质量管理的效果。另外在实际图纸审查过程中还需要掌握河道土方疏浚施工的主要细节问题,明确技术准备的相关部分,以此来规避在后续施工时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之后还需要结合以往管理工作经验预测在后续施工时常见干扰因素,提出更加科学的应急管理方案,减少对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影响。依据施工图的内容,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实施,充分地发挥施工图的指导作用,以此来解决实际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3.4合理优化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流程

合理优化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流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河道土方疏浚施工时由于要通过多个部门共同的配合,因此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细化不同的施工任务,从而使不同部门能够明确自身工作重点,更加一丝不苟地开展河道土方疏浚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地保证河道土方疏浚工程本身的品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使施工流程能够变得更加科学以及规范,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状态和施工材料科学调整,完成人力资源和材料的科学调配,并且还需要整体把控要点,避免对后续的河道土方疏浚施工产生诸多的影响。与此同时还需要落实动态化的工作原则,及时地发现在河道土方疏浚施工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并且根据施工流程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另外在出现施工变更时,要对与之对应的施工流程进行科学的调整,贴合于现场的施工要求,从而避免出现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3.5加强监管力度

在进行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过程管理时需要完善当前的监督机制,并且还需要协调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完整的合力,共同提高河道土方疏浚的施工效果。在河道土方疏浚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不同施工状态的严格监督以及管理,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存在着技术和操作方面的失误,要马上停止当前的施工,并且还要督促现场人员制定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减少对工程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利用临时挡水围堰创造干地施工条件,采用挖掘机进行施工,要实现各个技术之间的相互协调并且明确质量管理的工作要点,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现场的管理效果,优化当前的施工流程。在后续工作中要做好工程质量的科学验收,调整其中所存在质量问题,并做好数据记录工作,为后续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实际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从局部和整体方面做好科学的规划,快速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目标,尤其是在实际施工时,要做好隐蔽工程的有效验收,和设计方案相互地比较,明确质量缺陷问题之后,再经过各个部门的商讨,提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从而使河道土方疏浚施工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推动建设行业的稳定发展。

3.6宽度和深度的控制

在宽度和深度控制方面要配合测量设备随时进行高程复核防止超挖或欠挖。为了实现重物能够具备较强的稳定性,需要严格的控制好其中的挖槽尺度,例如不要超出设计方案中的允许值,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实际疏浚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方案中的内容做好有效的测量,并做好反复的核对,在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可以开展后续的施工。其次,在实际深度控制过程中,要做好有效的测量检查,及时发现其中的遗漏问题,并且提醒人员注意这一环节的施工。另外还需要使挖槽条与条之间能够相互的衔接,避免出现任何的遗漏,要做好全面的检查,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节性的问题,挖掘机每前进10m左右,需要在周边进行有效的测量,根据最终的检测结果确定最终的施工方向,避免出现任何的遗漏问题,从而使疏浚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突出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思路。

4结束语

在河道土方施工中,为了保证河流本身的基本功能,需要根据改善城市面貌的要求进行河道土方疏浚整治施工,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模式,并且还需要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及时解决质量问题,全面提高整体的施工效果,并且落实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思路,逐渐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本身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宇,河道治理工程土方填筑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J].技术与市场,2020(08):120-121.

[2]胡建平.河道整治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对策探讨[J].地产,2019(17):103.

[3]刘艳艳.基于河道清淤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0):268-270.

[4]孙立锋.刍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周刊,2019(50):6.

第2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质量目标;风险管理;控制要素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为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特性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工作,使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设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文章针对工程项目建设当中质量控制的共性特点,通过对质量管理各大要素的阐述分析,明确了在项目建设各阶段质量管理所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内容

项目质量管理着重于质量控制,控制范围上要做到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控制阶段上要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控制方法,注重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针对实际工程,从项目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具体的,有操作性的质量管理程序,主要的质量管控流程如下几点:①明确质量目标;②质量风险识别;③确定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④过程质量管理;⑤质量验收和改进。

2质量目标

确立项目管理质量目标,要求满足并执行以下要求:①贯彻执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②满足委托合同及合同附件规定的各项具体质量要求和规定;③满足相应的标准、规范及强制性规定等文件要求;④结合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使各工作目标和质量目标结合起来。

3质量风险识别

为保证工程项目建造全过程的质量,应事先对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建立质量风险源清单,确定风险控制对策和措施,做到事前控制。工程质量风险分类:(1)设计质量风险、由于设计错误而造成的质量不合格,如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计算错误,地质勘查不准确,存在较大偏差等。(2)制造质量风险。由于制造厂原因而造成的材料,设备的质量问题,如加工制造缺陷,材料或设备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等。(3)施工及监理的质量风险。由于施工、监理原因导致的质量结果,如质量通病,运输过程中材料、设备损坏,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导致偏差过大,材料进场检验不严,采用不适宜的施工方法或工艺,单位自身的质量体系不完善等。(4)运行管理质量风险。由于运行的误操作等原因导致的质量结果。质量风险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建造全过程当中,质量风险是多方面的,而任何一个质量风险因素,都可能使项目质量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在工程质量策划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编制质量风险清单,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大质量风险。

4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

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完善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和组织构架:①建立必要的管理职能部门,明确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职责及分工;②确定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及质量控制流程图,编制具体的质量计划;③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组织机构,将各层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能层层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实行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

5过程质量管理

加强过程质量控制,质量过程控制主要有:人员、图纸、施工方案、质量检验、材料工机具、成品保护等几大要素。应对工程项目建造过程每一过程和环节的质量要素进行严格管控,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每一过程和环节的实施进行检查、检验、评价,发现有不合格项及时整改纠正,消除质量问题和隐患。5.1人员。在项目开工后,承包商和监理单位所有必要的管理人员都必须到位,且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资质,现场施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组织质量安全和技能相关教育及培训。项目质量安全部门须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质量员。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由施工部门及质量部门共同负责,施工部门负责过程中实施,质量部门负责过程中检查验证,最终结果都要满足要求的质量合格标准。5.2图纸。在各子项目及各分部分项实施之前,设计、监理及施工各方应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及时发现设计图纸问题及对图纸进行相应的施工优化,并对具体的实施者做好技术交底工作。5.3施工方案。在项目实施前,须编制通用施工方案,对一般分部分项的施工工艺、过程进行具体描述,对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整体项目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施工项目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如通用施工方案一般包括土方开挖、测量工程、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等;专项施工方案一般重点关注深基坑施工,降排水施工,吊装施工,大型钢结构组安装施工等。方案内容都要求体现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技术标准,方案须经各主管负责单位审批通过后实施,施工单位须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来进行现场施工,严格执行相应的质量技术标准。5.4质量检验和试验。为保证过程质量控制具有实施操作性,在项目实施前,根据设计图纸、规程、规范、验评标准及相应施工方案的要求,制定质量检验计划表并确保其可操作性。施工质量检验计划表(见表1)内容要求:①质量检验计划表应体现从工序,分部分项,到单位工程的详细具体的关健施工步骤,应明确规定各控制点的性质、参验单位、检验所需提供资料等事项;②确定质量检验计划表的质量控制点,根据质量控制需要,对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等定为主要见证点(W点),对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关键重大施工过程等定为停工待检点(H点);③根据质量控制点对各施工当中关健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实行工序交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绝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施工单位施工部门和质量部门应严格按此质量计划执行,按要求进行实施和质量控制,确保包括隐蔽工程在内的质量控制点得到检验和见证。对于检查验证当中出现的不符合项,坚决按有关标准和要求处理。5.5工机具、材料和设备。现场工机具、材料和设备的检查和检验是关乎施工质量的前提因素,必须从最开始就要严格管控,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①对需要送相关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的材料、工机具和设备,严格按现行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的要求及时送检,确保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和设备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用到工程上;②参与自行采购的关键类工程物资的验收,未经检验合格或未经授权人批准的材料和设备不得投入使用。5.6成品保护。各级承包商须及时做好已完工程和设备的成品保护工作,杜绝应此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制定成品防护实施细则,落实成品防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宣传,提高全员成品防护意识。承包商项目职能部门负责监督各单位的成品防护实施,定期进行检查。

6质量验收和改进

6.1验收控制。主要内容:①对质量验收和评定进行控制,保证所有施工项目都经过验收,并符合标准要求;②根据质检计划中的验收和评定权限,施工单位应该在内部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再申请验收;③验收后及时统计分析,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不准进行竣工验收,不准投入使用,并要切实作好隐蔽工程的检查工作;④各专业应在项目质检计划的基础上针对各自范围的特点编制详细质检计划,确保专业工区内的自检正常进行,保证施工质量;⑤及时完成记录资料,在检查验收时,施工单位必须出具对该质量控制点已经自检并且合格的文件记录。资料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可靠,每次质量检验合格后检查人员应在该质量控制点记录资料的相应栏目签字确认。6.2质量趋势分析及改进。掌握质量趋势情况,要求承包商质量控制部应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对质量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质量控制部门定期编写“质量趋势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质量数据统计、质量趋势分析、产生原因分析、纠正和改进行动要求等。

7结束语

文章在分析土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共性的基础上,阐明了质量管理当中的确立质量目标、质量风险识别、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过程质量管理、质量验收和改进等阶段性的质量控制要点,并着重阐述了在项目施工过程质量当中所应重点关注的质量控制要素。在土建项目建设当中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阶段质量管理制度,根据质量管理要素细则,确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按要求严格执行,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

作者:吴志鹏 石建标 单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3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字] 建筑质量 PDCA 安全管理 循环

0.引言

建筑质量及安全管理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建设工程计划和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和安全目标,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建筑质量是建设工程安全问题中的关键性因素,建筑质量的性能日益成为解决工程建设中不和谐因素的首要问题。建筑质量及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本文提出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应用于建筑质量管理中,对建筑安全及质量管理的全新方法和操作过程进行了分析,从而降低建筑过程中的安全质量事故率,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率,增加效益。

1.建筑质量的重要性

建筑质量及工程安全是多学科的综合科学, 其管理是多方面的, 要做到安全施工和质量保证,需要参与建设的各方均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 各负其责, 综合治理, 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等对工程建设都应该负有各自的安全责任, 都应该积极参与建设工程安全及质量管理。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 建设单位往往是连接项目参与各方的纽带。建设单位处于各个环节的核心, 积极参与安全管理能够为其自身和在建项目带来众多收益。如防止人员伤亡;提高施工现场工人的势气和劳动生产率;保证工期;防止由于事故造成的法律责任;避免负面的公众效应;减少政府部门对项目的干预。由此可见, 建设单位在工程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的积极参与, 更能给安全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 建设单位应积极参与工程安全及建筑质量管理。

2.PDCA循环法

PDCA 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 E. Deming ) 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又称为“戴明环”,即计划( Plan)、实施( Do)、检查( Check)、处理( Action)四个阶段:

P( Plan) 阶段:主要制定计划、方针目标,拟定对策、措施、管理要点等;

D( Do) 阶段:主要按拟定的计划实施执行;

C( Check) 阶段:主要对照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A( Action) 阶段: 处理检查出来的问题, 并肯定成功的经验,把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移到下一循环中去解决。

PDCA,周而复始的活动,每一次循环过程都要确定新的目标,解决新的问题,进而形成一种大环套小环, 阶梯式上升的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PDCA戴明环有三个特点: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不断前进、不断提高;门路式上升。

3.PDCA循环法在建筑质量中的应用

如果将整个建筑质量管理体系看做一个过程的话,那么该过程的PDCA循环应包括四个方面。

3.1 P(Plan)计划阶段

P 阶段就是发现问题, 确定问题, 分析问题, 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的阶段。该阶段包括房间施工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质量管理计划;分析房建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系统的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质量措施计划四个方面。选定房建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

在工程进行的前期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尽可能的全部罗列出来, 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制定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如: 对设计单位要让其在设计阶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关于安全的强制性规定, 并给出相关安全施工的建议或方案; 对施工单位要在招投标时严把安全关, 除严格审查相关资质外, 可根据需要增加对投标单位的安全建设信用核查条款。在工程开工前, 作为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循建筑质量相关规定。

3.2 D(Do)实施阶段

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施计划中的内容,对建筑企业来说,根据质量管理计划,将这些技术方案细化后,落实到个人,经过一个施工段后,企业质量管理计划的总目标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技术方案落实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实施进展进行分析、协调,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3.3 C(Check)实施阶段

C 阶段就是检查阶段, 当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 应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特点, 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建筑质量及安全和计划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突击性的和专业性的检查。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教育、查现场、查台账、查隐患、查整改等。检查是监督各项制度与计划落实情况的有效手段,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检查制度, 切忌任何其他因素对检查的影响。

3.4 A(Action)实施阶段

PDCA 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以标准化,或指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参照;对失败的原因要总结,引起重视。在实践中,应该对实施情况检查并评估,安全及质量管理负责人召集与质量安全有关的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将有效的经验用书面形式写下来,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存在问题,研究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如果人人有质量忧患意识,真正认真地去做,就能防治质量通病,质量才能再上台阶。

4.结束语

把质量管理中的PDCA 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可以解决安全及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工作质量水平,使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俊霖.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要素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Vol 27(1).2006.

[2] 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R] . 2005.

[3] 黄世国,徐丽. 基于PDCA 循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J].山西建筑,2007, 33( 4) : 219- 220.

第4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信息系统的集成,不只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共享的功能,而是要通过网络的建立,将复杂的硬件、软件、业务、信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用户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决策、发展规划提供帮助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信息系统集成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计划、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系统的质量建设目标,让客户满意。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目标不仅仅是系统运行正常,而是在系统运行正常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需要,出发点是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

    1 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的因素

    项目实施之前,首先要对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的因素,按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质量预防、控制措施。

    1.1 干系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

    干系人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系统集成商、施工分包单位、软件设计分包单位、软硬件及其其他配件供货商、软件设计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

    (1) 系统集成商要对项目经理资质、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进行评审,确定能胜任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除了必须了解项目团队成员包括网络设计和调试人员、软件开发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特点、经验、技能外,还应了解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管理。

    (2) 系统集成商包括项目经理及其项目团队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多沟通,了解其执行的标准、规范和质量要求、流程,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计划。

    (3) 对于施工分包单位、软件设计分包单位、软硬件及其其他配件供货商应纳入合格供应商评价体系,对其资质、质量体系、产品质量、施工质量、供货期、售后服务进行评审。

    1.2 现场环境勘察和系统需求分析因数

    自然环境、作业环境、管理环境、系统接入服务环境、供配电输入环境和防雷接地环境都会对系统质量形成相当影响。

    现场环境勘察和客户需求的调查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数据库定义是否合理、适宜、完善,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1.3 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软件开发设计因数

    系统规划设计将直接影响项目硬件和应用软件、数据库的可靠性、正确性、充分性、合理性和系统运行效率。

    软件开发设计将影响程序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代码逻辑与效率、函数(模块)接口正确性、可测试性。

    1.4 设备材料和系统开发、运行平台

    设备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的标准直接关系到项目硬件系统的质量。中间件、系统开发、运行平台、数据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软件产品质量标准将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发应用软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可测试性。

    1.5 质量计划应强调的质量因素

    质量计划对影响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明确和落实。

    (1) 质量目的是为确保项目完成的工期、实现系统的功能和达到的性能指标以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规定质量保证措施、资源及活动应具有的顺序,确保产品的实现过程受控有效,完成的项目满足用户的要求。

    (2) 落实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职责分工、工作程序、项目实施顺序、质量控制点以及技术工艺、方法、工具等。

    (3)风险控制及预防。

    2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

    2.1 质量计划编制

    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数,所以质量计划首先是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并根据工作分解结构(WBS)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工作包,并按职责分工将工作包的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每个工作包的输入和输出都必须予以明确。工作包根据项目情况不同,一级WBS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规划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设备材料及软件采购、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售后服务等。

    对于项目分包,必须建立对分包方的管理制度;同时,分包方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计划和实施方案,经过总包方审核后实施。

    建立与项目目标相一致的项目管理组织,明确各工作包的质量责任人。

    2.2 质量保证

    建立质量保证组织。质量组织和项目管理组织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主要是执行质量计划(质量管理方面),质量保证组织是组织实施质量活动、检查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

    制定质量活动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制定质量活动计划,如:系统需求报告完成后进行需求评审、设计完成后进行设计评审、现场施工的质量检查、各个阶段质量记录的检查、质量整改闭环检查等。

    2.3 质量控制

    对于在质量计划实施、质量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必须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改进。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从不同侧面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质量控制点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涉及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的质量管理、深化设计的质量管理、系统实施的质量管理、集成运行测试的质量管理、变更控制的质量管理、收尾及验收的质量管理、保修期的质量管理、保修期后的质量管理。

    3.1 需求分析的质量管理

    需求分析是系统实施方案的输入,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最困难、对项目成败影响很大的过程。有几种原因使需求分析变得困难:

    (1)用户需求不明晰,理解有误;

    (2)需求自身经常变动;

    (3)设计人员理解有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有必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渠道明确客户完善的、真正需要实现且能够实现的、符合可行性方案确定目标范围内的需求。

    (1) 必须按照项目计划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沟通组织和沟通机制;

    (2) 获取客户需求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如调查表、直接与客户交谈、实际参与客户的业务工作、聘请专家、构建摸型等;

    (3) 需求分析必须收集足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必须要有熟悉客户业务流程、规则的专家和系统分析人员参加分析评审以保证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尽可能地分析清楚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确定了项目目标,即确立了项目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为质量管理计划提供了依据,也提高了客户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4)  需求分析必须最终形成系统需求文档;

    (5)  需求分析完成后,系统需求必须进行评审和确认。系统需求评审应有用户规划人员、使用者、系统设计人员和业务专家等参加,并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在客户确认用户需求说明书以前,不能进行系统规划设计;

    用户需求说明书应符合以下条件:

    (1)  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2)  需求说明不可有二义性,更不能前后相矛盾。如果有二义性或前后相矛盾,则要重新分析此需求。

    (3)  每项需求均是可实现的和符合可行性方案确定的目标。

    (4)  说明哪些是稳定的需求,哪些是易变的需求。以便于系统设计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5)  最好为每个需求注释“为什么”,这样可让设计人员了解需求的本质,以便选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此需求。

    3.2 系统深化设计的质量管理

    系统深化设计是把需求转化为系统实施的最重要的环节。系统设计的优劣在根本上决定了系统的质量。它要求系统设计人员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说明书为依据,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结构及可维护性良好的高质量的系统实施方案。

第5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摘要:施工企业的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已经成为了施工行业的热点,如何在信息化系统中融合“精细化管理”思想势必影响到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本文围绕施工管理的关键业务展开精细化管理的融合应用构思研究,并根据调查提出中天信息化系统继续优化完善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精细化管理;企业知识系统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hot spot, how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fine management" thought will be affected to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key business on the fusion of fin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design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nformation system continues to optimize the perfect measures, to have th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Fine management; Enterprise knowledge system

1前言

目前,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运用已经成为企业资质审核的一项硬性指标。从国内外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上来看,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天集团的信息化系统发展较早,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变革,但是其核心业务管理功能的运用还是相对不足。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因为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制约,还不如说是因为信息化系统与各层管理的融合程度不够。要想提高信息化系统与综合项目管理的融合程度,笔者认为信息化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到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与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融合上来。因此,本文进行了如何展开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系统的融合进行构思研究。

“每建必优,精细管理”的管理思想是中天集团的核心管理理念,是各种管理行为和思想的基础。即要求在工程的投入、开工到竣工交付的过程中,处处以“精细管理”为要求,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以达到“每建必优”的管理目标。

2精细化管理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体现

2.1客观关系管理精细化

(1)客户关系处理流程精细化。包括客户接待工作流程、客户开发工作流程、客户关系维护流程、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客户评估流程,客户满意度调查评估流程等

(2)融合客户关系处理方案。首先要建立客户开发方案、客户接待及费用方案、客户档案管理方案、客户关系维护方案、客户投诉处理方案、客户评估管理方案;其次是将客户关系处理方案内容可以在信息化系统界面上进行简单的输入,达到推广学习及应用的效果。

2.2合同管理精细化

(1)合同内容全面

信息化系统中的合同管理功能不仅要包括合同的登记、查询,工程量及预算费用分解,变更及签证管理,合同双方资料及合同资料档案,还应当包括合同的执行情况,包括收付款款的处理、查询、汇总情况,合同到期未付款、到期未收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实现合同变更、合同结算、费用支付及相关信息的全面动态管理。

(2)合同规范及标准的融合

首先,信息化系统要涵盖并规范合同管理内容,例如合同资料档案得包括:合同信息、工程信息、来往文档、工程照片、施工日志、会议纪要、采购清单、工程量清单、业主供货一览表、竣工决算一览表、合同变更、索赔资料等。

其次要制定标准的合同范本、内嵌翔实的法律法规及参考资料上传信息化系统,用以规范内部合同控制管理行为。

2.3技术管理精细化

(1)技术资料管理形成体系文件

针对工程技术资料复杂性的特点,需抓取重点,包括“各种施工方案审核,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实行情况,图纸深化设计情况、重难点技术服务、各种技术交底、技术创意及创新管理”等进行动态管理,对与技术资料管理,例如技术交底,可在信息化系统中创建体系文件来指导和规范项目的技术资料管理。

(2)形成知识交流平台

针对中天集团技术力量分散的特点,利用知识交流平台,集思广益,利用信息化系统定时组织远程培训、技术难点攻关及重大技术任务的人员集成编制等。

施工方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首先,要规范化一些基本的施工方案、比如施工组织设计、脚手架方案、支模架方案等,制定一些方案范本及现场执行情况实例来规范指导项目施工。其次,优化方案审核流程,在信息化相应界面制定审核及方案评价标准,为方案制作者及审核者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方案中的重要控制点执行情况记录要及时上传,内容包括检查结果及相应照片。

2.4质量管理精细化

质量管理信息化子系统需按ISO90001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涵盖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需贯彻实施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过程管理思想及PDCA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具体细化为以下几个信息化模块:

企业知识信息库:包含质量标准规范、质量通病信息库、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施工方案范本库,同时包括《文明标化工地细部做法汇编》、《精品工程细部做法汇编》、《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创优工程作业指导书》、《大模板安装工序作业指导书》、《脚手架搭设作业指导书》等一些列具有中天特色的用以规范中天质量管理的文件。

事先质量计划管理:包括质量验收结构划分、质量计划书编制、创优计划书、质量技术指标等子系统模块。

事中质量控制管理:包括质量动态跟踪检查记录、不合格信息登记表、质量控制点管理、质量事故快报、质量奖罚记录、整改通知单、整改回复单等子系统模块。

事后质量评价管理:包括交付成果技术报告、交付成果质量报告、任务质量报告、项目评审验收报告、质量验收实施情况等子系统模块。

2.5进度管理精细化

第6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施工;质量控制;工序;竣工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also the focus of socie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oject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must be strict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whole process, to promot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first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comple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前言: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建设中,建筑工程施工就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企业中最经常、最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一、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开展中,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企业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目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针对企业质量管理架构、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具有针对性、符合企业与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从整体上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和内容进行计划和统筹,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工程施工按照具体的计划进行以及最终达到所制定的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详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合同是工程施工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工程的设计图纸是综合性的考察完工程的实地情况以后进行绘制的,期间既考虑了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又考虑了实地的环境条件。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有助于在合适的地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合同是工程开发单位与施工单位就工程施工达成的协议,期间包含了工程施工的每一个方面。了解施工合同有助于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标准以及合同要求来具体的选择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方式。

2、合理的组织安排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是保障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其中既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管理人员。比如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连续性的作业,提前组织施工人员并实施明确的分工和划分质量责任有助于建筑工程的连续作业和按期交工。在关键性的工序上还应该安排技术素质过硬的施工技术人员并且行使严格的监管,这也能很好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3、编制好施工技术方案以及施工计划

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内容主要有质量检测、组织策略、工艺流程、施工的技术方案等等。工程施工方案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于工业建筑工程来讲是一个核心部分。因此,在编制施工方案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存在的经济效益以及难题等,要在施工方案设计的环节给予正确地控制,实施有效的技术、经济、管理、操作、工艺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管理计划是专门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的管理计划安排,具体的做法主要为对施工的环节进行细分,并安排具体的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期进行质量上的监督与控制。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施工计划也能切实的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三、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2、采取措施,加强施工技术方面的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的敲定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待方案审完后,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才能执行。同时还要对技术方面的进行准确控制,包括熟悉和审查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工程重难点部位施工技术、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在工程施工中要建立严明的交接班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相应标准对部分项目及单位工程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对于那些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工序检测手段或检测技术比较复杂的,一定要在交工前把好质量检验这一关。材料的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创造正常有序的施工条件,也是实现造价和进度控制的前提;要对供应商所提供材料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同时,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的质量达到相应标准。当该工程竣工以后后,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

3、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责任制,明确自己的责任。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个工程均要全面实施管理到位。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相应工程的特点,最终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该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施工质量,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4、严格按方案施工

对每个方案的实施都应通过方案提出、讨论一编制一审核一修改一定稿(审批)一交底一实施几个步骤进行。施工中有了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就能保证全部工程整体部署有条不紊,施工现场整洁规矩,机械配备合理,人员编制有序.施工流水不乱,分部工程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极有力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5、实行“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为了能够使“三检制”充分发挥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Z原则, 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以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做好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检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洞。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建筑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的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第7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示范;PDCA循环管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78-03

一、PDCA循环管理及其对

“国示范”项目建设的借鉴价值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实施;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置。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见图1。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通过PDCA循环实现预期目标。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在一次一次的滚动循环中逐步上升,不断增强质量能力,不断提高质量水平。每一个循环的四大职能活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的系统过程。[1]

“国示范”项目建设过程是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监测督查――评估验收,与PDCA循环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有异曲同工之处。“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申报立项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计划P(Plan),“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组织实施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实施D(Do),“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监测督查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检查C(Check),“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评估验收相当于PDCA循环管理中的处置A(Action)。显然,这是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国示范”项目建设大循环管理。

二、“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P(Plan)阶段

P阶段即制订计划阶段。计划由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组成,计划是一条“目标―手段链”。质量管理的计划职能,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和制订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方案。质量计划的严谨周密、经济合理可行,是保证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2]

“国示范”项目建设计划包括《项目建设规划方案》、《项目建设方案》、《建设任务书》。这些计划方案是由“国示范”项目参与各方根据其在项目实施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范围和质量目标,分别制订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或特色项目建设计划而形成的。

“国示范”项目通常设立创建办公室,代表学校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规范方案;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实施步骤,建设思路与目标包括主要问题、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目标等,主要保障措施包括机构设立、保障机制、过程管理、经费保障等四部分;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学校基本情况表、学校基本情况及项目进度情况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特色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编制“国示范”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国示范”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以上计划方案制订类似于建设单位制订的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包括确定和论证项目总体的质量目标,提出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除“国示范”项目创建办公室外,“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参与方主要是3至5个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1至2个特色项目组。根据“国示范”项目建设规划方案,各项目组在明确各自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制订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

重点专业建设计划、特色项目建设计划包括建设目标、建设思路、预期效益等。其中需求论证包括产业背景、社会需求、专业定位、专业现状等;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

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特色项目组制订的计划类似于工程项目中设计方、供货方和施工方,在明确各自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制订实施相应范围质量管理的行动方案。两者都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经过审批后执行。

三、“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D(Do)阶段

D阶段即实施阶段,按照预定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国示范”项目方案和任务书制订完成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等审定后就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为保证建设质量或形成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各项目活动实施前,要根据“国示范”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部署的重要方式是制订实施手册,将“国示范”项目任务书中的各项任务进行落实,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预设成果呈现,规定起止时间,落实建设团队,分解资金预算。实施手册制订后,需要进行任务交底,首先是创建办主任向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和特色项目负责人进行任务交底,然后是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组和特色项目负责人向本项目组的子项目责任人进行任务交底。任务交底包括建设内容交底、操作技术交底、资金分配交底等。交底的目的主要是使项目负责人和子项目责任人明确方案、任务书的意图和要求,掌握质量标准及其实现的程序与方法。

在建设策略上要推行“面上推进,点上突破”的战略方针,面上推进就是要按任务书和实施手册上的计划安排,形成系列课题,全员启动,全面推进,高质量完成规定任务。点上突破就是要在面上推进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特色和亮点,如成立工作室和研发中心,进行产品开发、创新发明专利、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在“国示范”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要求各项目组严格执行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规范建设过程,把“国示范”项目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安排落实到具体的资源配置和操作技术活动中去。配套系列工作表予以“国示范”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的软件支撑,如项目责任书、目标责任书、媒体宣传统计一览表等。

这一阶段除按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外,还须对过程进行测量,确保工作能够按计划进度实施。同时建立起数据采集,收集起过程的原始记录和数据等项目文档,拍摄专题短片,撰写典型案例。

四、“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C(Check)阶段

C阶段即检查阶段,确认实施方案是否达到了目标。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确认采取的对策后,对总结分析采集到的证据比较,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3]

“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检查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检查有相似之处,主要有子项目责任人的自检、各项目之间的互检、各项目组的专检、创建办的抽检、省国示范校项目建设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数据监测、省教育厅等三部门的中期联合评估、教育部等三部门的终期评估。检查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检查是否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产生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建设目标的达成度创新点、示范点等。

检查过程中需要有相关的制度约束。检查制度有“国示范”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国示范”项目建设质量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制度,“国示范”项目建设现场督查制度等。配套系列工作表予以“国示范”项目检查评估的软件支撑,如“国示范”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检查表、统计表、分类表、“国示范”项目成果评估表、“国示范”建设计划检查验收评价表等。

五、“国示范”项目建设中的A(Action)阶段

A阶段即处置阶段,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对于质量监控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建设质量形成过程的受控状态。[4]

“国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处置分为纠偏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前者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的进度偏差、质量问题;后者是将目前进度和质量状况信息反馈到“国示范”创建办等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为今后类似进度和质量问题的预防提供借鉴。

笔者所在学校“国示范”项目建设工程中采取的处置办法有建设进度调整、建设资金调整、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等。对已被实践证明有成效的项目成果,要进行成果评估鉴定,形成工作经验模式,并加以推广辐射,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国示范”项目建设,也适用于项目建设中的各个阶段,还适用于各项目组、各项目、各建设团队以至个人。如在申报立项阶段,编制“国示范”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时,要经过调研、编制、上报、复核、反馈、修改,再上报、再审核、再反馈、再修改等三次循环过程,最终得到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办公厅等三部门组织的专家认可,予以项目建设。

“国示范”项目中各单位、各环节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围绕着“国示范”项目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PDCA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项目成果,建设工作就前进一步,建设水平就提高一步。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都要进行总结,提出新目标,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确保“国示范”项目建设的成效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第8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动态管理;进度;造价

中图分类号:TV5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5)06-0242-02

作者简介:李逢(1980-),男,布依族,贵州兴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0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性极强,是一项系统的、完善的项目工程。该工程不仅施工条件极为复杂,并且规模还很大,和其他工程比起来,水利水电工程的工期一般都会更长。除此之外,在具体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可变性因素。无论是在工程的设计过程还是决策过程中,甚至是施工过程中,都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投资和进度等管理,并且对这些管理的要求还很高。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现代化的动态管理,以使工程的决策水准、建设水平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简述

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就是说要将工程建设作为其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中心,阶段性管理与全程管理并重,在运筹学以及相关的系统理论指导下,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控制管理制度,并且这一制度的主体必须是水利水电工程。如此一来,便能够随时对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反馈和处理,对施工的进度进行控制,对工程的造价加以平衡,以实现对项目质量的检测,进而保障施工安全。由此可见,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这些控制和管理都是动态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该工程中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管理时,应当将着眼点放在工程项目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之上,对这些资源加以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的质量。所以,需要对整个动态管理系统的各种内外状态的变化予以高度的重视,不仅要随着任务完成的情况适度增减施工资源配置,还要根据合同的变化对工程投入作出相应改变,以使其预测调控的能力不断加强。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之进度管理

2.1进度管理概念简述

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进度管理就是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阶段性工作的内容和程序、持续的时间以及彼此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编制出与之相适应的施工计划,并将该计划付诸于实践。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及时检查,看其是否能够符合施工计划的各种要求。如果出现了一定的时间偏差,就应该对出现偏差的原因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以纠正施工的错漏。也可以对原来的施工计划作出一定的修改或者调整,使施工的进度能够保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当中,这一过程要一直到项目竣工并得以交付使用之后才能结束。

2.2保证进度管理的相关措施

第一,组织措施。施工合同文件签署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就应当迅速地按照合同要求组建起施工项目部,按照相应的程序提出开工申请,准备施工机械、材料等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做到快进场和快开工。第二,技术措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仔细地审核施工图纸,并解决图纸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尽量避免各种因图纸表意不明而引发的问题出现。其次,根据总的进度要求,以“年-月-旬-日”为周期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并尽量保证这些计划能够按时完成。最后,就是要做好相关工序网络计划的相关工作,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和管理加以重视,同时也不能忽略非关键工序的施工状况。定期检查必不可少,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第三,经济措施。要根据进度的计划编制出相应的资金需求计划,使各时段的工程实施所需要的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反映。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则需要对进度计划进行一定调整,必须要在保证资源供应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工程的进度要求。

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之造价管理

3.1招标阶段造价管理

第一,将工程项目进行划分,编制出相应的工程量清单,并对其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其中的项目重项、错项和漏项等。而清单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必须严格既定,不能有任何模糊、歧义存在。第二,充分理解招标设计图纸,准确严谨地对工程量加以计算,避免因计算错误而造成的各种后续麻烦。第三,严格谨慎地对招标合同进行编制,不能使用那些有歧义或者含义较为模糊的文字。为了规避风险,也可以对合同进行专门的管理。所编制出合同的内容必须明确,条款也要齐全。另外,明确双方的权责也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发包方式的选择。发包方式不同,其所导致的成本和风险也就不同。就工程量清单发包方式来说,其发包人与承包人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工程量清单发包方式是绝大部分的工程的首选。而就“成本价+利润”这一发包方式来说,承包人所承担的风险相对更小,投标报价也会随之而降低。

3.2评标阶段造价管理

在评标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编制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底。其次就是要对投标的报价进行严谨地复核,以避免各类不平衡报价的出现。最后就是要结合技术和经济,严格审核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性,选出最为合理的方案。通常情况下,最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最经济的效果,因为技术的追求必然会使经济投入增加,所以,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直至挑选出最佳方案。

3.3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1)应对资金的使用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实施项目成本管理。按照资金的使用计划实施造价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将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之后找到偏差,并加以修正,而是要将工程的质量目标与其施工进度相结合,深入分析已完成工程的实际投资与之前所做的计划投资之间的偏差,反映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解决。

2)对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核。在这一阶段,各种突发性因素都有可能改变方案的实施情况。但是,方案是不能够随意被改动的,就算要改,也一定要在保证方案经济性的基础上进行,不然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仅有可能会面临索赔,还使得造价管理失去了本应有的意义。

3)减少设计变更,完善现场签证制度,尽量做到按照图纸施工。在开工之前所做的图纸审核不能够仅仅流于形式,否则便很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面临变更,进而影响施工进度,严重时甚至有可能使工程质量降低、使工程造价失控等。在现场也需要制定和完善签证制度,签证单只有经过各方确认之后才能够生效。同时,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也不容忽视。

4)严格把控材料价格。造价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材料成本管理,要把控好材料价格,不仅要随时关注不同地区同种材料价格、半成品价格等相关信息,还要能够绘制出材料价格变化曲线图,掌握材料价格的变化规律,研究材料的价格走向,以用较低的成本采购到较高质量的材料。

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之质量管理

4.1事前的质量管理

要细化事前的质量管理,就事前质量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前瞻性和防范性,其主要目的是将各种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时期。一方面,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预警机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特征,对工程的重点及复杂部位采取施工预案。另一方面,对工程中所要使用的原材料及其相关的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出具相应证明,严格把控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分类储存那些使用期限较短的物质,以防止其发生质变。

4.2事中的质量管理

要强化适中的质量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项目的施工阶段决定的。因此,要想其质量得到提高,就必须对这一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影响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机械、材料、方法和人这五个,所以需要分别对这五大因素进行质量管理。对人的质量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既包括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又包括其信心行为和身体素质等;而对材料的质量管理主要就是要做好对材料的审核工作,一定不能让那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不符合施工条件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对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而言,主要体现在对机械设备的选择和管理维护之上,那些高效率的、操作简单的、安全系数高的机械设备自然应当成为首选,机械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后,必须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4.3事后的质量管理

要重视事后的质量管理。对质量管理的事后控制应当着重强调其借鉴性和规范性,要将各种监督和检查落到实处。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检查、分析以及考核制度对在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整改,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质量管理。

5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动态管理是一个复杂性较高的工程,应当从进度管理、造价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使各子系统能够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进而使其动态管理的准确性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仲崇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周玲红.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4,36(7):251.

[3]段海玲.浅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动态管理[J].山西水利科技,2013,43(3):88-90.

第9篇: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机电工程;质量管理

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eng Juan

(Shaanxi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omputer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00)

【Abstract】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a key factor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works or bad, from 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oints of departure, the preparation phase on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works during construction phase and the lat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threeaspect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Quality management

1. 建筑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1 机电工程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为了便于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要设立现场的项目经理,作为该环节的项目机构,对整个机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进行服务。并设立办事处,必要时可以对该机电项目进行全面服务。将项目经理部作为现场指挥及控制中心,全面负责该机电项目从设计采购到试运行、验收、缺陷责任期等具体的工作。项目经理部要设有施工管理组、技术支持组、合同财务组、质量安全组以及材料供应组等五个主要的职能部门,下设专业施工队伍。

(2)施工设计管理。机电工程的总体设计目标为:设计符合实际施工环境的施工计划,为工程施工与采购提供技术数据要求;与工程设计单位以及业主进行沟通,优化工程系统方案,从而形成优化方案清单;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想施工单位提出相关施工要求;组织采购进行设备的订购、到货方案,并将相关的清单、技术衔接等报告到总公司。

1.2 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对于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施工人员进场计划控制;负责机电工程软、硬件设备以及施工工艺图的全部设计,同时,保障在现场实际环境下可以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为既定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施工工序控制、工序间交替检查以及工程隐蔽项目的质量控制;设备的采购与监督;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对设备进行机械固定、电器连接以及加电测试工作,为机电系统的调式做好准备;设备以及建筑材料的进场控制;现场实际环境与施工条件的控制管理等。

(2)施工方案与工艺控制管理。机电工程的施工方案是引导工程准确开展的必要环节,在其施工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安全技术措施。一般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机电安全,首先必须进行预期的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与事故,从而实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其中方案的控制包含整个机电工程建设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措施、工艺流程以及检测手段等的控制。

1.3 机电工程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管理。

(1)完工运行测试。完工运行测试包括了再次进行相关检测以及对全部或者是部分设备有选择性的进行技术检测管理,施工检测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招投标文件与国家相关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在工程监理部门与业主的监督下进行,其中的测试内容包括了对单项设备功能测试、通电测试、分系统功能测试以及整个机电系统的系统功能测试等,但是不单单的包括这些测试。并要开展对关键的设备以及大宗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检测文件等的审查工作。

(2)完成机电系统的联网测试。在完成机电系统各个环节的工程设备安装固定、电器连接以及通电测试之后,现场的检测人员还应该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以及技术规范等,进行子系统的联网调试与检测并进行系统联调论文。

(3)机电工程系统的试运行。早机电工程系统的试运行过程中,施工建设单位要保证将机电设备中任何存在缺陷的地方进行修复。

2.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