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现代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管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管理技术

第1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1中国早期监理技术的应用

“工程监理”其实具有鲜明的中国的特色。工程监理其实就是项目的管理,这个词义也突出了监督的性质,渐渐成为全部管理殊的部分。工程监理是偏重建设实施这一阶段。在个体手工业时期,只需要劳动者进行自我管理即可。在而后的体力脑力分离早期,出现了由工匠进行管理的现象。但是由于小型的生产规模,这个职位基本没有现在所谓的全职的。随后,生产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步步扩大,监工也由此出现。并且由一开始的一个向多人转变。随后,监工长的出现,管理组织出现了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趋势。但是仍然没有质的变化以及对专业的明显的划分。

2现代管理技术在工程监理中多方面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前进,我国现代管理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着。新的技术呈现出了价值分析的理念,即,经由有组织的活动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使其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好的价值。将现代的管理技术应用于工程监理中,也是有效杜绝诸如上述桥梁悲剧发生的有力手段。现简要阐释如下:

2.1严密的建立规章制度

首先必须先让承担施工的公司对设计图纸进行熟悉,要做到在工程还未开始的时候就消灭安全隐患则尤其需要明确工程的主体部位的要求。各部门必须明确自己责任所在,例如,总监理工程师作为项目的最主要的负责人必须要全面把握项目的监理工作,从对设计图纸的仔细、反复的审阅到对施工方案辩证合理地提出意见等等,在施工的过程中更要组织监工对资料进行审核,而专业的监工必须要服从总监工的指导,仔细检查设备的情况以及其运行的情况并实时检查和记录好相关的情况。总监工在工程结束之后要对监理工作进行总结等等。

2.2现代安全保障管理技术

首要的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还要依照相关的规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和审查制度的建立都是现代安全管理技术中重要内容。为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进行,就必须要求进行科学的施工方案的编制———是否将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是衡量设计方案的重要指标。方案的细节要进行仔细的斟酌,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改完善,并依据操作的规程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在施工过程中,明确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做到施工现场的协作以及合理的分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绝对不允许进入施工的现场,并要做好种类以及材料数量的严格登记。各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要做到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施工的现场是动态的,不排除随时会发生各种安全问题的可能。除了正常的安检(包括安全技术的实施情况以及制度的落实状况,季节性的安检和用电工具的使用等等),全面的安全检查也是必需的。其次,要对安全法规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加强,要充分利用网络以及宣传标语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3工程监理信息网络系统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疑是不二的选择。工程监理如果与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相结合必然会改善其实施效果。工程监理信息网络系统可经由对监理方的专业的管理来制约承建方和业主方。关于这一点,该项目可以这样进行简述:建设框架经由业主方提出(包括范围、要求、估算等等),然后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进行承建方的选择,并协助其进行谈判。监理在招标时,要对投标的单位的方案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审查,在评审时,要对其方案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评审。

二结语

第2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桥梁工程监理;现状;存在问题;现代管理技术

在我国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国的道路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道路交通网日益完善。桥梁建设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桥梁工程的监理具有重大意义。桥梁工程监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费用,管理工程合同和工程信息,组织协调桥梁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

1 桥梁工程监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桥梁建设在整个道路交通建设投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各地随处可见桥梁建设。桥梁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关系到当地交通的流畅以及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在质量上必须达到相关标准的规定。

桥梁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授权和委托,根据双方签订的监理合同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后续文件、来函等的相关内容,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监理,以保障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重大施工事故的发生。

各地的桥梁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相关工作人员未树立正确的法律法规意识。桥梁工程的设计方案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施工现场没有完全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分项交底在形式上往往过于单一,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没有落实造成施工现场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第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桥梁工程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数量较多,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有所差异,因此,要有效控制和管理到每个施工人员是不可能的。施工现场还存在着一些施工工具和材料随意摆放、施工步骤、计划不按照标准和规章制度进行的现象。第三,对于质量的控制过于宽松。桥梁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工序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的专业面非常广泛,因而对于每个层面的全面检查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对于施工进程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监管,不利于整个桥梁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

2 现代管理技术应用于桥梁工程监理的思考

现代管理技术是管理技术由单凭个人经验上升到运用科学知识和技巧的科学管理,强调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目标是使生产组织和生产秩序科学化、标准化,提高劳动效率。现代管理阶段企业的管理模式增加了新的元素,企业的价值观、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现代管理技术融入到桥梁工程监理工作中,采用现代科学的管理理念对施工质量、进度、费用等重要环节进行改革。

2.1 编制科学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是指导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性文件,它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安全、顺利进行。各个工程在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施工场所的自然经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其施工方案是各不相同的。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能够将资源合理配置,保证项目效益的最大化。为了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和部门、材料管理部门、施工人员代表组成小组,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该方案应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明确编制依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等,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批有关材料、设备、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进度计划以及临时设施布置情况等内容。监理单位应该重视对工程图纸的审核工作,通过反复的审核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疑点和错误,从而避免这些内在因素对于工程工期和质量的影响。需要审查承接桥梁工程施工的各分包单位是否具有安全资质和施工资质,资质不足或存在造假现象的分包单位绝不能进入现场施工。在单项工程开工前,严格根据操作规程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2.2 公平公正进行监理

在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监理工作的交底,明确监理工作的程序,规范各个施工的环节。工程监理单位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要站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立场上监督管理桥梁工程的施工,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各方抛来的诱惑,始终以严格的标准监理桥梁工程施工的进行。要做到真正的公正、科学、廉洁,监理人员就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要经常性的到施工现场巡查,在现场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对于工程项目中的关键工序和薄弱环节则要进行旁站监理。只有真正的深入施工现场,才能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做到科学决策,发挥监理的作用。科学高效的监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施工单位的效益,而且可以提高施工单位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3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高质量的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需要依靠严格的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和可行性强的管理程序来支撑,实现整个项目现场施工的合理分工协作。规章制度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思想和科学管理的要求来制定,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对于违背规章制度施工的现象,一定要严抓严打,让所有施工人员意识到任何关系到项目质量的问题都不会被忽视。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合理高效完成施工任务的关键。

2.4 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材料的入场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进度。太快入场会导致材料堆积,不方便管理且容易在堆存中产生损耗,太慢入场会导致材料供应不足,影响施工进度且会增加人工成本。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入施工现场,以免使用后造成整个桥梁质量不达标,危害到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遇到不合格材料要及时联系材料供应商,将不合格材料退回,更换新一批质量合格的材料,不能因为材料不到位而影响到项目施工进度。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再次检查质量,然后合理的堆放在规定的位置,方便取料,也能避免因违规堆放而造成的材料损耗。施工现场内的材料要及时做好分类和数量登记,施工人员凭借材料出库单方可领取材料,严格管理现场材料,减少材料丢失等现象的发生,节省项目的施工成本。

2.5 协调管理施工组织

项目施工现场人数庞杂,必须加强施工组织的协调管理,才能保证项目施工的高效有序进行。建立从管理层到各个班组的逐级责任制度,以严格的标准进行考核。为了实现预先消除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各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检查项目的施工状况。对于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追究到具体负责人身上,监督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出现互相推脱责任,损害项目利益的现象。

3 总结

桥梁建设在整个道路交通建设投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桥梁建设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桥梁工程的监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可以解决当前桥梁工程监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障工程施工高效有序的进行,提高项目施工的质量,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德金.浅谈现代管理技术在桥梁工程监理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6).

[2] 刘俊伟.浅谈桥梁工程监理的几点体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1):92-93.

第3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 经济管理 发展

社会长足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完善化的程度决定着社会整个经济体制的发展走向与发展速度,如何建立完善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让其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生产力实现高收效益的持续增长是当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化经济管理现状

在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经济已经实现多年稳步持续的发展,经济管理体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开始被普及应用,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科学化、人性化、自主化的管理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国情,经济的发展受到地域差异、生产力水平、文化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制定特色化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需要结合各个制约因素,具体的分配、经营方式来决定,因地制宜才能符合各地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

(一)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内容

1.组织形式与经济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管理理念与传统理念的矛盾冲突,在组织形式上存在众多不符实际情况的分配矛盾,因此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步伐形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体的管理方式与活动需要与整体的经营目标,经济指标相吻合,需要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更多的借助现代化的方式与工具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2.现代经济管理方式的自主、科学、合理等性质。社会生产力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奠定了国家经济飞速稳步发展的主旋律,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很好地规划辅助经济走向。经济水平的提高让社会生产对经济管理方式有了新的高要求,更多地需要自主、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化经济管理的特点

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由之前的GNP单一重视转变为更多的考虑方向,在兼顾GNP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等新鲜理念。

(一)注重以人为本

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讲究的科学化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合社会劳动,与之相悖的便是科学化带来了诸多的不人性化,因此,现代化经济管理更为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广泛深入地应用在现代化经济的核心管理体系中。

(二)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性的经济管理往往忽视了生产对于环境的影响破坏,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现代化经济管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可持续性的发展,合理节约地利用资源,实现可循环利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之后的修复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一环。

(三)科学化资源、劳动力分配

现代经济管理更为注重科学化的分配模式,这与人性化的管理不同,在生产力组织结构需要有合理科学的分配才能最大地发掘生产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更多地鼓励自主创造而优化了管理的繁琐与流程。

(四)现代化经济管理的专业自主化

现代化经济管理强调人员的专业化。专业化的提高也相应的激发了自主化,以便经济的组织管理,这是现代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三、现代化经济管理实现的途径

现代化经济管理需要迎合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历史,遵循小调小改的原则,借鉴原有的管理实践的宝贵成果与经验,以此作为现代化革新的参考对象,认真实地调查,全面深入的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加以现代化的工具与技术,将现代化经济管理稳步推行。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可以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督、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式。

四、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结构组织的扁平化

传统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分布,任务分工由上至下,层层传递,权利则层层减弱,这种管理方式一定程度限制了下层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现代化经济管理将朝着人员平等,职责平衡的趋势发展。

(二)民主化、自主化

现有经济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决策都是由上层人员决定,下层人员只有执行的权力,随着经济市场的日渐宽广,经济体制遭遇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需要集思广益,发挥民主化与自主化的最大效益。利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优化合理经济管理,其经济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而变化,而人性化、民主自主化的管理方式符合了经济发展形态。

(三)强调团队协作

现代经济管理体制追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因此团队协作力变得尤为重要。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人才知识结构现代化,使企业所有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

(四)软件结合的管理方式

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主动性,包括科技研发、高新应用等方方面面,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一直以硬件设施与人工来管理经济,使得这项工作繁重而复杂,充满了不合理性与缺点。在时代进步的大潮流下,科学合理性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员工谋求,现代经济管理方式强调将软件管理硬件辅助的形式加入到实际应用中,省去了平时耗时耗力的员工工作。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整个管控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核心理念,这样有利于合理规划,发挥最大的价值效能。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信息处理的发展阶段是以处理手段的不同来划分的。当今,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反映了管理现代化的程度。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现代化的整体内容,也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桥梁。所以,前面所论述的管理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正是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五、结语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内容有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方法以及其手段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其遵循的科学合理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使经济管理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而调整,使得管理方式达到符合事情的最佳状态,时代的历史的进程在稳步进行,管理体系也会渐渐的逐步完善健全,届时能够完全适应每个地域每个特殊的发展现状,能够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与经济。

参考文献

[1]郝青.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2012,(3):17.

[2]彭静.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4,(1):113-113.

第4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一、超媒体技术及其特点

(一)超媒体技术概念。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据化、存储管理、查询和集成在一起,并将这些信息在网上传播。超媒体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的结合,它既有超文本灵活、非线性的信息管理优势,又有多媒体生动、自然的表现特点。超媒体与其说是一种新技术,不如说是信息管理的一种新思想的体现。

(二)超媒体技术的特点。1.科学性。超媒体技术合理应用主要依赖于科技水平及计算机运营速度,因此,在运用超媒体技术时主要体现出档案管理部门整体工作网络及计算机系统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同时超媒体技术自身具备的较高科学性系统及运行方式也体现出该技术的整体科学水平。2.多元化。超媒体是在超文本的基础上加入多媒体形式后形成的一种文本处理技术,其形式多元化、丰富化,与传统文本技术相比较而言,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及各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与要求,因此,该技术不仅是科技时代的象征,也是当今社会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文本处理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3.形象化、动态化。上文提到,超媒体中包含多媒体技术,因此其自身能够对多媒体文件及档案进行处理及管理,同时也能够利用其多媒体优势,将现代档案更加形象地利用动态形式表现出来,使其更加结构化、形象化,满足现代档案管理形式的基本需求,同时也因其自身具备的网络一体化使具有大容量、实时交换以及高度集成等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逐渐变为可能。

二、有关超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现如今我国部分企事业单位已经广泛应用超媒体技术,而该技术中的音频、多媒体及超文本等内容的应用不仅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了提供便利,降低了工作压力,同时也使整体管理效率水平及准确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也使我国整体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档案的处理及应用。首先,该技术能够对音频等多媒体档案进行处理。在现代档案管理中,早已不再大范围使用纸张档案,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档案进行数据管理,但由于部分档案内容较为抽象,部分部门难以直接使用这类档案,因此可将其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档案形式。其次,通过利用超媒体技术,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精致的图像转换为具有动态效果的影音视频信息,而通过增加声音等使其成为声像档案,而档案部门在对其管理时只需归类、保存、备份即可,其他部门或本部门需要调用时可直接将其播放出来,快速且便捷,符合现代企事业单位工作速率及需要。例如博物馆中的部分展品如果只利用文字档案难以将其完美地展现出来,而通过对超媒体技术的投入使用,可使档案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且因其完美配音使档案内容更加清晰,同时也使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并使档案库房拥挤的局面得到改善。

(二)应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超媒体档案浏览。超媒体载体在Internet中使用流式(Stream)传输技术传输音频、视频等连续性的多媒体数据。这些数据经高清编解码和流畅的多媒体编辑操作,用户对这些数据进行解码后,便可在线利用。

(三)交互式远程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在线利用文本、图像、?D形、视频等档案数据时,运用异步通信技术,对实时数据进行异步通信输入、查询、刷新等信息操作。数据进行实时交互,提高了利用和服务之间的数据交互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5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科技管理模式;优势;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32

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突破,且其应用向各个领域不但延伸渗透,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现代管理体制中去,推动科技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计算机科技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产生的效能也越来越明显。应用计算机技术服务企业管理,能够降低各种经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企业管理高效快捷,对企业发展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

1 计算机技术在科技管理模式的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现代化不断推进,计算机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力量。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更为突出,而最能代表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我国积极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和管理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前进。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化最为重要的元素,成为科技发展的代名词。计算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由此衍生出更多的新技术与新发明。科技管理技术就是新时期计算机应用于管理融合的体现,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技术。科技管理模式产生之前,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认识相对狭隘,仅仅当做一种一种辅助计算工具,管理工作很多都是依靠传统的手工模式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没有统一的数字习系统,缺乏规范的应用模式,在进行科研管理中很多的资源和信息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也不能保障工作的客观准确性,工作效率非常低下,无法保障工作质量。而计算机与科技管理的融合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科技管理变得更为简洁高效,尤其是在各种应用软件不断更新的背景下,科技管理更加成熟和完善。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科技管理中去,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除部门之间的通道阻碍,减少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隙,大大提升管理的效率。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应用技术相融合,实施信息化管理,尤其能够通过稳定的管理系统,借助统一规范的管理程序和软件,实现统一的模式,减少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又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资源共享,大大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能。在科技管理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系统能够对各个实验室和科研室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各种数据的零障碍共享,这样的模式进一步将管理渠道大大拓宽,还能大幅度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更多的强大对手,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工作,根据成本做出科学决策,依照成本基础做出合理的市场定价,结合成本合理安排各种生产 ,这些需要管理者进行快速高效地分析。企业部门越来越多,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参与成本分摊的部门不断增多;进行成本控制的环节也不断细化,每天都会呈送海量的生产和经营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传统人力计算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也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尤其不能快速给出具体的数据,以便及时灵活调整。鉴于这种情况,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引进计算机技术,推动企业管理技术手段升级,服务企业全面发展。发挥计算机的技术和信息处理优势,确保各种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能够根据企业经营做出合理分析,为企业进行合理决策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为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和发展升级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科技管理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现代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的今天,各个企业重视财务管理,重视企业综合管理,更重视企业的科技管理模式构建。

计算机技术本身具有非常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模拟分析能力,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模拟技术能够很好地研判各项科学的应用和发展,各种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能够在虚拟状态下对各种理论进行验证,对各种设计进行分析,降低企业用于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还能有效低效各种实物设备采购安装过程的中时间成本,极大地提升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效率。

2 计算机在科技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应用分析

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不断进步,芯片的处理运算能力不断提升,各种辅助设备也在快速进步,计算机科技本身也在快速发展,无论是普通PC端,还是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不断加快,运算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单个芯片处理的电脑已经能够达到非常高的运算速度,更不用说高性能计算机不断进步。我国的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最新的“神威太湖之光”是全球第一台运行速度超过10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高达12.54亿亿次/秒,持续性能达到9.3亿亿次/秒,接近“天河二号”的3倍。体现出我国计算机制造能力的显著提升,各种超级计算机在航天、气象、大数据等方面的应用作用日益明显,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越来突出。

计算机在科学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革新传统科技管理模式,成功摆脱传统人为管理的束缚,实现手工管理向技术管理、高科技管理的成功转变,也推动科技管理工作更阿基规范、科学有序。

2.1 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企业精确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要,管理越来越精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每个企业在常规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财务会计管理对企业科学决策、成本控制、市场判断和把控意义重大。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精确管理模式能确保企业各个部门、所有环节都能做到精确管理,实现资源信息贡献,做到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新品研发设计能力,及时跟进市场变化进行各种调控。很多时候,人为的管理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很多的问题不能快速解决,尤其是出现一些问题,容易相互推卸;遇到棘手问题,相互推诿,造成管理上的松懈。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企业精确管理能够让企业管理中快速实现管理协同,推动企业管理精准化,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确立责任主体;遇到问题处理停滞或者工作效率低下,能够第一时间定位具体环节,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科技管理,作用更为明显,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科研的快速转化,还能推动企业进行做好分析比较,找出企业在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引进。另一方面,企业科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构,尤其是大型企业,企业科研部门责任重大,不仅关系到平时的科技研发,也关系到企业的科技应用,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设备都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并且通过计算机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整体监控。计算机在企业科研和科技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传统的割裂式管理处于分割状态,不能做到系统管理,更无法实现智能化管理。计算机应用科技管理体系之中,能够实现各种技术设备应用和生产的智能化控制,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而且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置,遇到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停止运转,并制动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这是传统处理和应急方式无法完成的,甚至还可以根据预案自动处理,消除问题,保障正常运转。例如,银行金融企业计算机应用于科技管理,出现突然断电,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备用电源或者启动自动发电设备。遇到网络终端,能够第一时间保存数据。

2.2 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科研管理高效工作

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效率,还能实现更大规模的协同科研,做到科研信息共享,实现合作研讨。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能够将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将科研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从而保障科研工作更加连续性,研究更具完整性和整体性,实现更大范围内研究突破。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能够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既能做到个体的工作自由,更能实现合作的共进,方便科研工作随时随地在自我研究实验的同时,关注合作伙伴的进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的进步,网络安全不断加固的新时代,各种科研成果与科研信息能够实现加密传输,工作起来更为方便。

2.3 利用计算机实现网络化科技管理

随着我国网络建设规模不断加快,计算机性能和网络速度不断提升,我国陆续产生了很多的网络管理机构,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围绕教育科研这个根本性问题,实现科研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通过成立相应的网络科技基金管理机构,受理各种科研项目,进行相应的立项和结题评审,最后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科研项目的重复性,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升科研项目质量。还可以通过网络招聘的方式,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随时成立各种科研小组和评审小组,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科研项目公示,确保科研研究的积极性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增强科研创新综合实力。

总之,计算机是科技进步的突出代表,应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管理能够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构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科技管理模式,能够真正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促进科技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质量提升,促进科研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剑.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控制管理要点之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8).

第6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苗木;管理;现代苗圃

1.苗圃地的规划

首先,苗圃地的选址要具有长远观念。应选择深厚、肥沃、具有浇水条件的沙壤土为佳,而荒地、板结、漏肥、漏水或盐碱含量过重的土壤不宜选用。其次,要科学规划。区域性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培育苗木长期获得稳定收入的重要条件。区域性生产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地方,根据当地立地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发展前景和地方特色的农作物,固定生产,长期种植,发展客户,形成大市场。规模化经营是指一个苗圃,在坚持区域性生产的前提下,所生产的品种必须具有一定的面积和规模。品种不一定很多,但主要培育品种在面积和产量上要占绝对优势。要在以生产商品苗为主的同时,规划出一定的土地,培育自己下一个生产周期需用的繁殖材料,形成周期性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要保证资金、土地和劳动力3大要素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个要素,势必会增加投入或影响发展规模。

2.苗圃地的管理

2.1春季管理

2.1.1防冻害。早春气候多变,升温与降温变化幅度很大,尤其是在雨雪初晴的夜晚,常还有霜冻天气出现,很容易导致逆温伤害苗木。

2.1.2防湿害。春季雨雪多和地势低洼的苗圃,一旦土壤含水量过多,不仅降低土温,且通透性差,严重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苗木烂根死苗,影响苗木回暖复苏。

2.1.3防肥害。有些苗木可在早春播种或扦插,为了培肥苗圃地,施入基肥时应采用腐熟的有机肥料;若施入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随着气温回升,肥料发酵时易造成伤种伤根伤苗;对刚开始生长的苗木,在追施肥料时,也应注意切忌过浓过多,最好用稀薄的、腐熟的人畜粪尿水浇施;切不可过量施人浓肥或化肥,防止烧根。

2.1.4防病害。春季苗木常见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等,特别是猝倒病和立枯病,随着气温回升和雨量增多,发病率高、蔓延快,是苗木生产的大敌,常造成苗木成片大量死亡。

2.2秋季管理

2.2.1及时灌溉。苗木速生期灌溉要采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灌溉要灌透、灌匀。在苗木生长后期,除特别干旱外,一般不需灌溉。

2.2.2清除杂草。在每次降雨或灌溉后要松土、除草。撒播苗不便松土,可将苗间杂草拔掉,再在苗床上撒一层细土,防止苗木露根透风。人工除草结合松土进行,用除草剂灭草前要先试验,以免发生药害。

2.2.3防涝。秋季雨水较多,一旦苗木受涝,对苗木适时出圃影响很大,因此要挖好排水沟。

2.2.4科学追肥。追肥要用速效肥料,在行间开沟,将肥料施于沟内,然后盖土。也可将肥料稀释后,均匀喷施于苗床(垄、畦)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植株。追肥可在苗木生长侧根时进行。针叶树种在苗木封顶前30天左右,应停止追施氮肥。

2.2.5控制侧根。对阔叶的扦插苗,要控制其少生侧根,对其及时摘芽、除蘖。

2.2.6防病治虫。苗圃地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对已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防治。

3.苗圃的病虫害防治

3.1苗木病害

白粉病类,在大叶黄杨、月季上发生较多,可用50%多菌灵300~4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倍液防治,一般2次即可。间隔7~10天喷液1次;叶斑病类,在大叶黄杨、月季、红叶李、日本樱花、金叶女贞等许多苗木上都可能发生,可用50%托布津80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液防治,连续喷2~3次,间隔7~10天;当年移栽的芽苗,应进行2—3次喷药预防,主要用多菌灵、托布津或百津清等药交替喷施。

3.2苗木虫害

介壳虫类,此类虫害如不抓住时机较难治,本地在雪松、月季等苗木上发生,一般在冬季或早春发芽前用3~5°Be的石硫合剂或若虫盛孵期用50%杀螟松800倍液+少量洗衣粉喷雾喷湿效果较好。红蜘蛛在柏树上常发生,可用杀螨类药物来防治。蛀干害虫本地主要发生在柳树、山杜英、红叶李、等苗木上,可用敌百虫嵌入蛀孔中,毒杀幼虫。蚜虫类主要在红叶李等苗木上常发生,对于袋蛾类、刺蛾类的虫害在许多苗木上都可能发生,应在幼虫期加以防治。

总之,病虫害防治是苗木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苗木生长影响极大,特别是移栽大苗,如连续2次新叶被虫食光,就会致死,因此应经常检查,及时及早防治。

第7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施工;管理人员;管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是建筑施工者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建筑企业应加大对施工管理的控制力度,加强管理能力,从而使施工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能力。

一、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便成为了施工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环境因素等,通过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制度、严格监督建筑材料的采购与管理过程以及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等方式,可以明显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使用安全。

2、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有助于控制建筑项目的造价、节约工程的成本,并能够起到增强建筑单位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工程建设施工周期往往较长,对人力物力的消耗较大,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便成为了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建筑材料采购过程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与管理、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财务审计与成本核算,同时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简化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降低工程的成本,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3、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

确保建设项目能够按时完工并交付使用,对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力度,对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与调控,细化不同建设阶段对工程进度要求,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的时间分配,在缩短工程的工期同时,也避免了因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而造成的工程质量下降的现象,最终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工并交付使用。

4、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能够有效的减少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将可能发生的损失最小化,从而起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工期的作用。因此,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减少施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二、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措施

1、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分析——判断。

2、施工项目的进度管理

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涉及的因素多、变化大、持续时间长,不可能十分准确地预测未来或作出绝对准确的施工项目进度安排,也不能期望项目施工进度目标会完全按照规划日程实现,在确定项目施工进度目标时,必须留有余地,以使项目施工进度控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3、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形式。随着施工项目管理在广大建筑施工企业中逐步推广普及,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可以说,项目成本管理正在成为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项目成本管理体现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成本管理应体现在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施工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实际也是成本活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既是施工项目管理的起点,也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终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反映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同行业平均成本水平,取得最大的成本差异,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提供衡量施工项目管理绩效的客观标尺。施工项目管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所在。建筑施工企业必然要对所属施工项目实施有效的监控,尤其要对其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管理素质和社会声誉。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给建筑施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施工现场施工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要从安全教育、检查、生产责任制与管理保证体系等方面展开。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资料;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考核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隐患整改工作。

5、 后期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整个项目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后期施工管理面临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机械多、劳动力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等问题。做好后期施工管理,以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为此,可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方面采取措施。建立有权威、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以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方面,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各参与方管理目标始终保持统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此外,还可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促进管理工作。

总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施工单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运用现代的施工管理理念,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同时要细化管理工作,要抱着严谨的态度,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对于不足之处要不断地总结,创新出更加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赵赞.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大科技.2011(4).

第8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关系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工程技术主要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技术,是人类将科技成果、知识、智慧等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达到生产目的的一种手段。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是按照客观的经济学规律,并联合各种资源,将其使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种管理活动。主要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及控制的一个系统过程,并包括从立项到交付单位使用和涉及售后维护等的具体事宜,且在此过程中项目的投资、工程设计、准备及具体实施和工程竣工等,都要进行合理、全面的管理。包括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和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等,而此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能够达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和其所带来的利益。由于建筑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其工程管理在实际操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为建筑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现实、可靠的理论根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并确保了成本的合理使用。

二、建筑工程管理引入现代工程技术的必然性

创新、改革、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建筑工程企业走改革、创新、发展一体化道路是一项艰苦而关键的任务。管理、资本、体制、制度、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优势,企业才能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另外,随着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国内建筑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建筑施工管理引入现代工程技术的要求更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逐步转变,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渐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市场,建筑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因责任不明、关系模糊、约束不严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项目管理的正常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引入现代工程技术,通过创新使项目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中出现很多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的过度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承包商地位被动,合同中出现不合理要求;设计、监理不同意,职能错位;国有建筑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主义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壁垒存在,影响市场健康发展;法律法规不健全。总之,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运行,存在许多人为因素,但是无论怎么样,市场经济的总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工程管理应逐步完善和引入现代工程技术,在管理中不断创新。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很多工作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是很困难的或是效率很低,因此要采用现代工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进行管理。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很充分,但是,就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来说,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层次还是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大部分建筑企业对现代工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没有深刻的理解,认为能够收发邮件、简单上网就是实现信息化管理,而对于工程的实时监控、流程规范、协调组织的强化、资源的统筹调度、工程变化预测、工程成本监控、工程预警和风险识别等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没有概念理解。总之,他们的态度是,一方面愿意采用现在工程技术,另一方面担心技术的采用会造成额外工作量的增加。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很多建筑企业在硬件上已经进行一些改进,建筑工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采用电脑办公,还组建了局域网络,使用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但是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例如:做个报表,有些人把各种数据都算好了,然后再录入电脑,似乎用电脑做是为了美观,这样使用信息技术反而降低了效率。而电脑Excel软件本身就可以完成报表数据计算,有很大的计算、数据库、判断、分类汇总、排序、形成图表等功能。这种例子,只是对单项程序运用不到位,部门之间的共享就更加谈不上了。

地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信息来源丰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现代工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认识较为深刻,而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较为薄弱。从行业上来分析,市政建筑工程中推广和使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水平要优于公路建筑工程、铁路建筑工程。

国内外差异。与国外现在工程技术使用水平相比,国产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工程管理软件不够成熟,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国外软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单位,软件使用范围也不同,软件维护、软件购买都存在管理、资金问题。

四、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需具备以下几个因素:对项目认知,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实施,将建筑工程羡慕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对项目进行整体认知和把握,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同归对项目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对自身职能和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有利于分工合作。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资源共享和及时反馈,可以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

立足长远,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引入现代工程技术,不能贪大求全、照抄照搬,应该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立足现有资源,主要是硬件、软件人员,通过一些局部的改进,将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另外,大型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投入巨大,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

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筑工程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熟悉业务流程。短期之内很难做到完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领导足够重视,增加各方面投入,才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进行统一规划,理顺业务流程。运用数学中的反向推导,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反向寻找需要什么条件去实现该结果。以投标过程为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方法,说明如何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提高效率。首先拿到图纸以后,进行工程量计算。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计算软件,输出工程量,导出表格。然后运用宏业清单计价专家等软件进行套价计算。将工程造价进行输出。商务标和技术标也是如此。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就是使各项工作的信息传递更为顺畅,各个工作环节的信息能够存储下来,方便随时调用。

事实上,建筑企业所实施的三标一体化已经为现代工程技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今后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成果,推进专业业务系统的流程优化;另一方面能够享用社会公共资源,参加社会电子认证体系、现代金融支付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在社会资源的支持下,推进建筑工程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进程。

五、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代工程技术应用,要特别注意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化论坛,2010

[2]陈金保.浅析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1

[3]张冬枚.试论新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第9篇:现代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成本管理 图书馆 现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过知识创新来提高技术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已逐渐成为各企业追求的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主要存在于商业、企业领域中,随着人们对知识的不断重视,很多图书馆朝着市场化、多元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在无形中扩大了图书馆的运行成本,也增加了我国财政的负担。可见,与其他产业一样,图书馆也在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的紧缺、人工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读者用户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成本管理需要思考的问题。图书馆的成本管理对象主要是指图书馆在保证图书馆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所消耗的各种资金,图书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花费较少的费用来支持、提高现有的服务与运作水平。图书馆属于财政拨款的单位,在面临着成本管理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上级管理机构的财政拨款压力、绩效考核压力。因此,研究目前我国图书馆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图书管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措施是我国图书馆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1、图书馆成本管理的概念

在了解了商业领域的成本管理概念后,那么什么是图书馆成本管理呢?图书本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图书馆在开展业务时,进行的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也就是图书馆经费如何进行合理分配?如何使用图书馆经费?如何建立相关制度,保障经费的合理、科学使用。有的人简单的将图书管馆成本管理看作只与钱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殊不知图书管理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图书馆内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都与成本管理密切相关。

2、图书管理成本的构成

与其他企业相比,图书馆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要通过对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最终实现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目的。结合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可以将图书馆的成本分为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主要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支出,如:基本工资、福利、奖金等;公用支出,例如:图书馆办公费支出、差旅费、水电费等;固定资产成本,例如:计算机或网络等;科研支出,例如:专项课题的调研与成果费等。隐性成本主要包括:知识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著作权成本。通过对图书馆成本的构成内容也能看出,图书馆并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三、图书馆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各图书馆所采取的成本管理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多数都存在一些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淡薄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数字图书的兴起,数字图书馆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我国大部分图书馆的成本管理方法都不能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步伐,大部分图书馆都沿袭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来完成对数字图书馆的成本管理。由于图书馆作为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机构,资金来源单一、有限,产出效益难以定量衡量,不能在短期得以计量,在人们的意识中只是消耗性的机构,看不到其社会效益,因此其成本管理并不受重视。图书馆的机械化简单动作,谈不上有效的成本管理,没有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2、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就我国目前图书馆成本管理现状来看,很多图书馆的成本管理意识十分淡薄,主要表现在:首先,缺乏对图书馆资源配置,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加。其次,缺乏成本预算与控制的主动性,图书馆属于事业型单位,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很多图书馆总是被动的接受各种现实,并没有将成本预算、成本控制与管理提到应有的高度予以重视。再次,图书馆的工作缺乏方法性,很多图书馆由于其自身特性,在工作时并不讲求方法,对各项成本的消耗浪费并不重视,这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损失。最后,图书馆员工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很多图书馆员工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使得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环节,有的图书馆即使制定了成本管理计划,但是由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在计划的执行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图书馆并未建立起合理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造成的,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制进行约束,员工也就缺乏降低成本的主动性与责任感,造成了成本的增加。

3、图书馆人员结构缺乏合理化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功能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图书馆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的岗位分配不合理,缺少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图书管理人员。很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仍然局限在对书本、资料的归类整理的机械化劳动,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与那些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高素质的情报检索人员相比,图书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读者对知识与书籍的需求方向。例如:当遇到有的读者提出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时,很少有管理员能对其提供馆藏资源的检索建议,更谈不上信息整合推送服务。而对信息的整合检索,提供信息咨询,正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困难与机会。现代科技发展之下,机械化劳动被机械取代,而图书馆的人才管理仍然停留在简单劳动,人才不能尽其利,图书馆对读者的利用价值不大,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增加。

4、缺乏自己的网络等技术支持

随着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我国图书馆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为图书馆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图书馆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员,他们从数据的存储、搜索、身份的识别、防火墙的设计技术,到审计与跟踪等技术,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遗憾的是,这些新技术大部分是依靠外部网络技术支持的,图书馆并未站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来考虑自己研发,这对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四、解决图书馆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树立图书馆成本管理理念,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这就要求我国各图书馆必须更新观念,建立并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求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成本管理中。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制约,奖罚分明的制度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热情。

2、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方法

如前所述,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数字图书馆的成本管理要求,这就要求各图书馆必须借鉴企业的成功经验,采取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是目前各企业使用最广泛的成本法,并已经被推广到其他领域。作业成本法能够准确的、科学的反应产品的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依据。图书馆可以借鉴这一方法,将其运用到图书成本管理中。值得注意的是,借鉴并不是完全照搬,各图书馆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该方法。

3、科学合理配置人员、合理规划资源配置

目前各图书馆人员管理已经造成图书馆成本管理的增加,例如:人员的冗余增加了工资、奖金、福利的资金投入。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引进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合理分配工作岗位,改变过去“图书管理员”的人才结构,重视信息资源的综合提炼、加工能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人们对信息的深层次需求。对图书资料的简单管理不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对成本的一种浪费。只有在固有成本下提供具有二次生产力效益的知识产品,发掘人才的专业创造力,才能使人员成本变为有效的生产成本,产生效益。

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在应用软件领域中并不很受重视,可选的范围不大,因此购买的成本相对较高,使用中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训较薄弱,导致软件发挥效益受到局限。图书馆引进相应的计算机人才、对员工进行计算机能力培训,加强系统开发人的沟通以提高软件的适应性,都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成本效率。各个图书馆应当以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为契机,建立强有力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产品推送机制,减少冗余馆藏,提高信息成本、管理成本的产能效益。

总之,虽然图书馆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但是它与企业一样具有成本,因此应当重视效益管理机制。适应知识经济对信息的深加工需要,必须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社会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为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丽华。高校图书馆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