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红楼梦大结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名着中的一本,使我受益匪浅。《红楼梦》主主要记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富贵顶端的上流社会到灭亡的整过过程,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突出作者曹雪芹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不满,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崭新的画卷,让我们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悟出正真的道理。
翻开此书,每一回的故事都使我刻骨铭心。然而,从这本书中我也读出了作者曹雪芹十年之间创作的艰辛。当我读到第十三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我真惊了!我为作者的伏笔震惊,也为当时的富贵人家震惊。大观园,不知有多少个馆楼,连吃一顿饭都如此讲究,难道不令我们震惊吗?当我怀着急迫的心情读大结局时,我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感到悲哀,同时我也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而感慨。被逼无奈的林黛玉病绝身亡,贾宝玉因林黛玉之死,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然而,因为社会转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生动形象地衬托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作者的心声。
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绘声绘色的千古流传。
千古情仇,红楼一梦!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小学六年级:肖延秋
一种让人流汗的艺术
在网络还不那么发达,网友还不那么神通广大的时候,影视圈的导演们喜欢故作高深地扮演一个为大众普及版权意识的导师形象,他们会在八卦记者和狂热影迷们想要得知一点与电影有关的信息时,镇定自若地说:“买票去电影院看了就知道,如果看碟要买正版哦,亲。”这句话背后的玄虚真是让人心痒。不过,网友智慧发展的速度绝对比影视创作者们加强保密意识的速度快很多,在导演们还没有好好享受卖关子的乐趣时,剧透凶猛来袭了。本想吊足观众口味的大片首映当天就被公布了结局;本想靠俊男美女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吸引眼球的偶像剧刚一开播就有人将大团圆结局的照片挂在了网上;本想靠比赛悬念赢得高收视率的选秀节目还没开赛就有人断言冠军肯定是某某……剧透如此无孔不入,让导演们如临大敌,难怪有人大呼:“这年头,剧透猛于虎也!”
有人说这世界有许多种艺术,有的让人流泪,有的让人流血,有的让人流汗,而对影视剧导演们来说,剧透是让他们既流血又流汗的艺术。没有了他们最看中的“悬念”,这样的艺术让人情何以堪?就像那年的《风声》,话说它真是一部在剧透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的片子,剧透党们挚爱这种悬疑情节,因为只需要俯在别人耳边轻声呢喃一句“某女是老鬼,某男与另某女也是”,就可以彻底摧毁受害者的心智。
妖魔化的剧透
你是“反剧透党”还是总想依靠剧透来“解近渴”的急性子呢?如果反对,那自然有理:当你想要搜索《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时间时,搜出来的却是“四强”名单;当你想要看看《绯闻女孩》中那一群富二代们如何纸醉金迷时,搜出来的却是最后一季的大结局外加一幅详细的人物关系图,本来有趣的剧集被剖析得像电路图一样清晰明了,这样索然无味的“透”让人无奈。究竟剧透是为了什么呢?有些人是善意的,只想和心急的观众们提前分享结果;也有些人是提前知晓结果拿剧透来显摆的;最令人不齿的是故意拿剧透来伤害观众的好奇心,以打压竞争对手的。如果是后两者,“剧透”当然不如“拒透”了,给自己一些未知的乐趣和看到紧张处心跳加速的机会也很不错的。于是,防火防盗防剧透成了“反剧透党”们的必备技能,豆瓣、时光网等影视网站纷纷亮起红灯:剧透者勿进;微博上大家也义正词严地表明“剧透可耻;各大论坛上的剧情简介也被网友自觉屏蔽……
剧透真的那么可怕吗?谁在看新版《红楼梦》时不知道湘潇妃子的凄凉命运呢?谁在看3D版《泰坦尼克号》时不是对每个情节都了如指掌呢?可它们还是吸引了太多人心甘情愿去“热剩饭”!谁说知道了结局就不会再有人去关注影视作品的精彩情节呢?剧透,是不是被妖魔化了?
是毒药还是兴奋剂
有人说剧透是整个时代变浮躁的直接体现,从前的人看电影到精彩处,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什么,而现在的年轻人看电视剧都总想上网搜出大结局先睹为快。是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自从有了网络,还有谁会每天傻乎乎地守着电视机去追心爱的剧集呢?可是仅仅这些就能说明剧透不是合理的存在吗?恰恰相反,有些影视作品正因为有了剧透,才更加吸引人:听说《绯闻女孩》第六季中女王S因为情感受挫堕落了,听说小B要结婚了,听说……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的剧透不但没有让苦苦追剧多年的影迷们失去兴趣,反而更加疯狂地让那颗追剧的心跟着女王们飞向了曼哈顿的上流社会。剧透让我们想知道心爱的S为何再次沉沦,想知道娇纵美丽的小B会将芳心允诺于何许人……而另一部美剧《迷失》更是需要剧透来给点刺激的典型,有网友在追看《迷失》之前,特意去恶补了剧透:“面对众多的线索,一度迷失的你找不到思路,是不是?这个时候,你还真希望来点儿剧透,因为只有靠它,才能理清思路。这时欣赏故事的过程才会更加愉快,也能体会到故事的深层意义。”
一边是有人严防剧透,而另一边,越来越多的人控诉电视剧太过拖沓,像《甄传》那样的电视剧,你若不提前“剧透”一下,准会被菀娘娘三起三落的命运堵得心慌。有时候,即使知道结果,情节的吸引仍然远比结局大,我们想看曼哈顿女孩如何恋爱,想看后宫嫔妃如何步步为营,想看野史中的四爷如何追求穿越时空的美女……这些都与结局无关,却能牵动观众心弦。
小月月是否真有其人?作者是否自我炒作?由此引发的谣言四起、人肉搜索,彻底打乱了帖子作者蓉荣的正常生活,重压之下,这个25岁普通女孩选择公开自己的身份,昨晚,蓉荣在本市田林地区某咖啡店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新闻话题
小月月是否确有其人?
新闻人物
天涯原帖发帖人蓉荣
蓉荣想对小月月说
我希望你能够认识到生活当中的压力,然后能够调节好,最好看看有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些心理方面的帮助,这个我会私底下想想别的办法,比如说旁敲侧击的跟你的亲朋好友去问一问。我已经很委婉的建议小W该如何去和你相处这段事情,怎么去帮助你,不再给你更多的刺激。因为目前来说,小W还是你的精神支柱。
谈热帖效应
搬家、换号、辞职防网友人肉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网友都对你的身份很好奇,能否介绍一下你自己?
蓉荣:有人说,走的远,才能看的远。我的经历相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算丰富,但也多彩多样。学习不算优秀,但爱好广泛,工作不顺利,但刻苦努力。总的来说,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原先平凡到对于生活的憧憬仅仅是该吃饭时可以好好吃饭,该睡觉时可以好好睡觉。
记:为什么此刻选择站出来面对大家?
蓉荣:小月月事件发展到现在,已超出我的预料,我应该直接面对读友,将谜团解开。勇于面对一切舆论是我现在的宗旨,站出来可以避免无辜读友被炒作团队所蒙蔽。
记:一开始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个帖子?
蓉荣:有这样一句话一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那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最近各个BBS上总有一些吐糟帖、诉苦帖,展示身边让人难以忍受的极品人物。刚好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极品人物,就找个地方来诉苦来吐糟。
记:现在你已经更新到十几万字了,之前想过会有那么长吗?
蓉荣:没有,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我10月5日开始写的时候连word文档都没建,是在对话框里直接写的,回头去看,错别字一大堆,一开始前面好几段没发出去,我还重新写了一遍。
记:什么时候注意到帖子红了?
蓉荣:我刚更新半天,就上了热帖榜,点击量有一百多万,在天涯算热帖了。第二天晚上天涯就通过站内短信联系我,让我在线做一个访问。
记:你认为这个帖子爆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蓉荣:这么高的关注度是我原来没想到的,当然,文笔和人物精彩是一方面,但我觉得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记:更新帖子的过程中,关注度越来越大,你的生活、心理有哪些变化?
蓉荣:生活变化很大,因为有些信息暴露了,我只能尽量改变原来的生活,比如换手机号码、更改家庭住址,我这几天还辞职了。心理上从原来被雷到恶心,到与网友交流的欢乐,再到私生活扰后承受的强大压力,直到目前收到读友鼓励后的振作,变化很大,但我会调节。在这里谢谢所有读友的关心和厚爱!
记:你辞职是因为同事知道你是帖子的作者吗?
蓉荣:我同事猜到了,但也没确定,他们每次问我,我都是敷衍过去。选择辞职和搬家,是热心读友建议的,他们认为或许有人会用科技手段干扰到我的生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尽量脱离原来的生活,也不要给周围人带来压力。目前周围的朋友并不清楚我是作者蓉荣,但可能隐约感到,网络上人肉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虚构的,大家也是在模糊的猜测中。
记:你很多更新帖子是在凌晨甚至黎明时,为什么要熬夜发帖?
蓉荣:事发到现在一直没好好睡觉,刚开始发帖的时候睡觉少,是因为内心有一股冲动,想把这个写完,后来是因为受关注的速度太快,第二天就有媒体要接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更睡不好了。
记:后来为什么想到注册微博?
蓉荣:当时这个帖子已经热了两天了,我QQ群里的朋友就建议,水帖太多看不下去,让我去注册一个微博发些声音,我也想建一个和大家交流的平台。
谈小月月
小月月和芙蓉姐姐、凤姐有本质区别
记:小月月从一个你所说的正常人变得如此极端,你认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蓉荣:像她这样年龄的人也属于比较敏感的年龄段,要面对比如说从学生转变为工作者,从工作者转变到一个要结婚的人,可能这中间的很多转变是学生时期碰不到的,所以外界给她的压力很大,她自己对这些身份的转变也很茫然,对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加上几次感情的受挫,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而且你也知道我们这一代是压力比较大的一代,面对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回应,比如像高房价和高物价,年轻人买房买车都是很大的问题,结婚呀谈恋爱呀这些东西都是个人很难去控制的。
记:80后如何排解社会压力不仅是小月月的问题,你是怎么减压的?
蓉荣: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很快,导致我每次回家与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总被说为什么做事怎么快,连走路都如此急速。我排解的方式更多的是选择倾诉,与朋友倾诉,与网友倾诉,藏在心里会很闷,说出来就缓解了。
记:有专家概括小月月是娱乐时代的审丑现象,你怎么看?
蓉荣:美丑的定论自古以来就不明确,审丑也仅是社会现象的一种,无论美丑,只要我写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欢乐,能解除掉生活中的压力,就足够了。
记:有媒体拿小月月和《山楂树之恋》里的静秋比较,认为两者有共同点,都是为了得不到的爱而作,你觉得呢?
蓉荣:《山楂树之恋》我看过,一定程度上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电影可能使用另外一种方法去诠释这种心路历程。只不过两者的行为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吧。
记:你如何评价芙蓉姐姐和凤姐?小月月与她们有可比性吗?
蓉荣:芙蓉姐姐和凤姐只是一个敢于自我牺牲,迎合一些恶趣味现象的公众性人物,小月月仅仅是我笔下的人物,有原型而已,更多的娱乐性来源于我的倾诉方式,她们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芙蓉姐姐和凤姐仅仅是固定人物,而在我笔下,有可能有一个小月月,有可能有更多小月月。
记:有批评说你这个帖子三俗,你如何理解?
蓉荣:三俗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虽不认同但不能否定其存在。小月月不是三俗,仅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我更想说的是,文学作品无法定义其三俗的可能性,大家开心就好。
谈网络炒作
想做回热爱写作的小白领
记:帖子爆红被很多所谓的“职业网络炒手”指为炒作痕迹明显,你如何解释?
蓉荣:小月月事件只能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从发帖到爆红,完全是一个偶然。背后没有任何团队,是我个人行为,我可以负法律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一个人的战斗,只是为了大家欢乐更新帖子而已。至于事后如何发展,我就不能确定了。现在我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了广大的读友支持,会更加努力。
记:关于你的人肉搜索每天更新,你关心吗?
蓉荣:围绕着这个事情的传闻很多,我有时候拿来当笑话看,人肉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错误的,只希望不要给无辜的人带来困扰。至于现在冒出来的各种大神们,我表示不解释不认同,这可能是别人策划出来借鸡下蛋的,。如果真有人与此事件有关,与我有关,躲避还来不及呢,为什么要站出来演出呢?这样的人,选择无视就好。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有一个身份挺严谨的人说,写这个帖子的肯定是个男的,我当时就感觉很无奈。网上说蓉荣是山东的也有,是河南的也有,我换了一个QQ后瞎填了一个自己来自呼和浩特。
记:有没有网络营销公司找过你包装这事?
蓉荣:不否认有很多网络营销公司希望找我包装这个事情,我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小月月成功了,也许会有下一个小日日,小明明,小王王,但一切以我的读友为基础,参与进更多的其他事情,我觉得娱乐价值可能会降低。
记:这是你第一次在网络上发帖吗?
蓉荣:我是一个资深的网络潜水党,网上也有很多痕迹,发帖很多,但不是用这个名字写的,反响还可以,纯粹是写着玩的。我对各种网络用语都非常熟悉,无意中就会应用在发帖中。我是标准的宅女,除了工作,便是网络,对各种类型的话题都有兴趣。最喜欢的是一些怀旧的帖子,包括老歌曲、老电视等等。
记:你是从小就喜欢写作?
蓉荣:小时候我妈把我房间的电视机锁了,我只能看书,看了很多很多书。工作后,写作就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平时我遇到一些事情都会把它写下来,更多的是自己写给自己看。遇到特别愤怒的事情或者一些社会上的事情,我也会在网络上发帖给大家看。
记:有没有哪个作家是你比较欣赏的?
蓉荣:我说实在话,目前来说比较喜欢看《红楼梦》,可能对古文方面特别喜欢,其实我古文写的也还可以。
记:未来有什么打算?是否想过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些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蓉荣:暂时只想完成这个帖子后,睡几天安稳觉,回归以前的生活。我只是一个爱写作的小白领。至于未来,还在计划中,没有落实到实际,目前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也许会做一些其他的规划,当然我考虑的宗旨是以社会意义以及娱乐价值的观点出发,尽量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
今晨最新
4:01拜月族熬夜迎来“大结局”
记者结束对蓉荣的采访已过了零点,“我马上回去写完这个帖子的结尾,算对网友也对自己有个交代。”蓉荣告诉记者。结尾会有多长?面对这个问题,蓉荣摇起了头,“我每次更新都没想过会写多少字。”
从昨晚到今天凌晨,天涯原帖始终保持极高的人气,不少熬夜的拜月族一边刷屏等待蓉荣,一边讨论着与小月月有关的各种问题。终于在3:27等到了蓉荣的帖子更新,一直到4:01的短短三十多分钟里,蓉荣共更新了4段,近4000字。
“小月月淡淡的告别,凌晨四点一分准时结局。用这个ID这个时间纪念风华绝代的哥哥。4月1日,4点1分。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相逢在灿烂的季节!”随着蓉荣今晨这条最新的微博,《感谢小月月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深度八做留恋》这个诞生于10月5日的最红帖,终于和拜月族说再见了。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相比无比给力的帖子开头,蓉荣这个帖子的结尾却犹如浮云一般温情,表达了自己对小月月的祝福,也印证蓉荣接受专访时说过的“帖子本意并非轻视某些特殊群体”。
蓉荣最新更新“小月月”大结局
事情发生一直到这个时候,他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号线到上海火车站下。LZ一直沿途尾随……
等到他们进站,LZ的心仍旧是怦怦跳的。
小月月并没有如同我想象中会再来一句再歪!上海之类的话。
而是平静的与小W离开了上海,离开了LZ的视线。这样的一切,来的那么汹涌,来的那么真切,却又离去的那么刹那。
跟梦一样,那样分别的场景虽然不够震撼,虽然欠缺力度,但是却给我视觉上精神上强烈的冲击源源不断,持续力长远。
挥手道别,不知何时相见。
离开的时候,虽然莞尔一笑,但是充满悲沧的水气仍旧试图冲破阀门……是的,说过不哭。
小月月就这么告别了我,也许就这样告别了我的世界。
也许回忆起来的时候,我会觉得,世界真美好,世界真灿烂,多少落寞多少豪杰也不过就一瞬间。
小月月,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也许是所有人……
那小时候的尿床,长大的人际交往,都是学问,都是艺术,都是成长的过程。
也许有一天,也许有一年,我存在过,小月月存在过,大家的热情存在过,那么,记忆便永不会褪色。
不论结局是喜是悲,不论未来是近是远。
LZ只希望小月月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反思,一些希望,一些感恩的心……那么多的人事纠纷,那么多的感情褪色,如同浮云一般,飘过生命又走出生命。
不光是爱情,不光是爱人,那么多东西,那么多回忆,都是过客,不是归人。
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浮躁的心,还有更多值得深思的东西。成长,也许就是一个磨炼的历程。
蓉荣,再见!小月月,再见!
相见不如不见,相见不如怀念。当真正成长起来的我们,拥有了一个包容的心,对待每一件身边发生的事,才会拥有更美好的将来。
关键字:喜剧片;悲剧片;悲情基调;
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悲喜剧与社会喜剧,40年代讽刺喜剧与风俗喜剧,50年代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幽默喜剧,80年代家庭喜剧,90年代诙谐喜剧,世纪之交贺岁喜剧等变化。零八岁末贺岁片《非诚勿扰》和喜剧片《海角七号》如火如荼的上映,又给身心疲惫的国人呈上了一道可谓是“心灵鸡汤”的温馨慰藉。冯氏幽默和经典台词依旧使我们乐滋不疲,魏德圣执导的激情爱情剧更是令人沉醉。试问,我们的收获只是感觉到幽默感和情感冲击带来的喜悦吗?试问,它们留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余味,我们有思考过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书写本文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悲情的美学基调
喜剧是世界电影通用的类型,喜剧电影类型以实现笑为标准。中国电影发展中,30-40年代的喜剧片的出现,把中国喜剧片推到较好的水平上。尤其是40年代喜剧片的形态比较完整,既有的很热闹会风俗式的《太太万岁》等悦众化的戏剧作品,也有《乌鸦与麻雀》式的隐喻化讽刺喜剧,80年代“荒诞”哲思的《阿Q正传》,90年代形式到观念创新的《甲方乙方》等,“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剧因子的,特别在政治形态化的喜剧中极为明显。”①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②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积淀生成了“凄婉”、“哀怨”、“悲凉”的特质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一审美结构以强大辽远的影响力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屈原《离骚》的哀怨气绝,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清照词的忧愁伤感,曹雪芹《红楼梦》的楚苦悲切,都体现出悲情情怀的审美风格。有人评价张爱玲说道“她认为苍凉的悲剧美,并不属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而属于一种普遍而永恒的个性,苍凉的悲剧美才是人生朴素的根底,富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和回味悠长的启发性”。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精神消遣方式主要由文字文本转移到影像文本,自从影像文化的诞生,大众娱乐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影像艺术波涛汹涌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悲情基调也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例如本文将要分析的两部新电影。
悲凉情怀的抒写
有“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之称的冯氏电影,《非诚勿扰》无例外的又成为他的佳作之一,影片一贯延承冯氏的幽默和经典意味的台词,唯一升华的内容是将“情”的根源追溯的更加深刻。与其同时段上映的台湾影片《海角七号》,也为我们呈现出一段段愈演愈烈有关“情”的世界。这两部影片都堪称是喜剧片,但是透过它的外相向内透析,我们将会感受到两部影片中的浓浓的悲凉情怀,正体现出“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情因子的”。
首先,《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都是讲述关于追求“爱情”的故事。《非诚勿扰》探讨的是关于爱情本真的缺失问题;《海角七号》展示的是爱情过程中历经艰辛的人们所经历的迷离过程。《非诚勿扰》影片的主线是一大龄海归剩男通过网上征婚,与一个又一个女性见面串联起来的故事,影片故事单一,男主人公“秦奋”在与一个个应征女郎的交流中,她的形象愈发的明朗起来:人到中年,没事业,有些闲钱,为人善良,满脑子不切实际,非常乐观,更重要的是,关于结婚这事,他有诚意!在他一次次失败的约会中,观众兴奋的沉浸于影片中的经典对话上和葛优表演的魅力之中,主人公性格中的乐观精神和影片的整体格调,让我们很难定位这部影片的悲凉之处。但是却始终感觉得到残余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就是主人公秦奋在一次次与应征女郎的交流中,可以看到在寻觅真爱的过程中,应征女郎们陷入了物欲或者是真我之外的条件枷锁中,使爱的真我得以迷失,甚至缺失。《海角七号》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是几段或凄迷或沉醉的爱情,阿嘉与友子相愛;60年前的那段愛情;马拉桑与柜台小姐若有似无的关系;禁忌的曖昧,水蛙与车行老板娘;老马对妻子的思念;洪国容与阿嘉母亲的感情;隐含的女清洁工的爱情。这些爱都展现出他们正在历经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艰辛,在爱的路程中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悲情情感。
次,透视关于友情、亲情的问题。友情的往昔怀念和逝世,亲情的隔阂和淡漠。《非诚勿扰》中主人公秦奋和邬桑的友情,他们分别那动人一幕令人心酸,看到远离故乡的剧中人回想起年少岁月痛哭流涕时,谁又不能为“这些年钱多了,但朋友少了”的经历一同感慨,观众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苍凉之感便油然而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人的悲伤。《海角七号》阿嘉与代表会主席的继父子关系;女清洁工与奶奶之间的矛盾;阿嘉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这些囤积的矛盾难以释放。其中的各色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面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他们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狭小而封闭的的圈里,投射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凄凉。
无声的美和力量
喜剧片是电影的较早的形式,通常我们理解的喜剧就是笑,有完美的大结局,“从生存艰难的角度说,也是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抗形式”。④可见,更深层面的理解,它具有讽刺性、批判性、反抗性,讽刺性、批判性本身就具有了“悲”的含义,反抗中带来希望和力量。往往我们忽视了喜剧中夹杂的悲情世界的重要性。影片《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的喜剧效应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上面内容的分析,隐含在影片中的悲情世界使影片的审美情感顶上添花。
喜剧影片中的悲凉情节是沉默、无声的,它似绽似隐的犹如暗暗散发着清香的花蕾,是无声的美,美的哀婉、悠远。《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中的爱情真我的缺失、爱的路程的艰难、友情和亲情的遗落,都体现出淡淡的苍凉感,这悲情感是无息的美,正因为它的凄凉给整部喜剧片含射出丝丝回蕴的空间。
同时,喜剧影片中的悲凉情节是有希望的、有力量的,他们带着点滴的失落依然能背着行囊踏上前行的路航。《非诚勿扰》中秦奋不断地受挫后,依然不放弃、不抛弃,女主人公笑笑经历情感的磨难后能够重新找回自我,他们找回了真我,获得了真爱,所以我们看到了前进的力量。《海角七号》中的各色人物,阿嘉的颓废、友子的委屈、茂伯的执拗、大大的骄傲、洪国容的坚持、劳马的失意、马拉桑的勤奋、水蛙的顽固,他们虽然失意彷徨,但是都在为生活争取一份希望。一封迟到的信找到了主人,一份把握住的爱情,激情演唱会的演绎可以燃气他们的情怀,那么等待他们的依然是下一个希望。
对于喜剧与悲剧的重要性和深刻性的辩解笔者认为是无意义的。它们各有千秋,只有艺术创作人员很好的掌握他们的特征,尽可能准确定位、整体把握,把各自的特点发挥到极致,那么,一部集传统美学和观众审美情趣相结合的艺术佳作可诞生。
参考资料:
①④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二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