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粮食市场化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充实地方粮食储备,确保市场粮食供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地方储备,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同时结合本地情况储备适量的能应急供应的粮食品种。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各级粮食储备将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粮食库存虽仍保持较高水平,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特别是粮食主销区商品周转库存普遍比较薄弱,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极易引发粮食市场波动。因此,各地要抓住当前粮食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粮价较低的有利时机,主销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28号)规定的“6个月销量”的要求,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已经实行购销市场化的地区也要比照粮食主销区“6个月销量”的要求充实地方粮食储备;未实行购销市场化的粮食主产区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地方储备,增强省级人民政府对粮食调控的责任和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打好物质基础。同时,各地还要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农业发展银行按有关规定对各地充实地方粮食储备所需信贷资金积极给予支持。
二、加强对粮食供求和市场形势的分析预测和跟踪监测,并抓紧建立粮食宏观调控预警系统。目前我国粮食供过于求只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是供求偏紧的形势。对此,各地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粮食流通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区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储备和市场动态的分析预测和跟踪监测,切实做好本地区粮食总量平衡工作,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建立粮食宏观调控预警系统,形成信息搜集、反馈和网络。要研究确定调控预警指标,实施先兆预警,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引导粮食生产和消费。
三、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快速反应机制。“非典”期间,各地按照国粮电[20**]4号文件要求,已制定了本地应对突发性事件、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我国粮食流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粮食流通的多元化将增加粮食宏观调控的难度。同时,近几年我国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较为频繁,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粮食市场波动的因素。因此,为保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各地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着眼于防范各种市场风险,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特别要注意做好成品粮油的市场供应。各地粮食部门要根据粮食应急加工的需要,掌握和联系一些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作为应急加工指定企业。要根据城镇居民、当地驻军和城乡救济的需要,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销售或发放网络,在充分利用现有国有粮食系统的零售网点、军粮供应站(点)作为应急粮食供应点的同时,也可选择一些经营信誉好的连锁经营超市、商场及私营粮食零售企业,委托其承担粮食供应任务。
四、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28号)明确的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请各地计委(发展改革委)、粮食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本地粮食生产、消费、储备和库存情况,分析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主动向省级人民政府汇报,做到未雨绸缪,当好参谋。
请各地按照本通知精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认真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并及时将有关落实情况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局
财政部
中国参加WTO已成定局,无疑,今后的粮食进出口贸易将对国内的粮食区域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根据WTO的特点与国内有关资料表明影响有三:
一是从流量看,粮食产销之间的区域流通数量将不断扩大。由于目前中国除大米、部分杂粮以外,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的国内资源成本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粮食进口数量将会有所增加。同时随着粮食生产布局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各地越来越多地按经济比较优质原则配置资源,粮食的区域流通数量也会逐渐增加。
二是从流向上看,加入WTO可能带来粮食区域格局的新变化,这里主要是东南沿海省份及京津等大城市的进口数量增加将影响区域流通格局,这些地区的饲料玉米有可能更多依靠进口,而使东北主产区的玉米扩大对日本、韩国及俄罗斯出口;小麦主产区也可能减少国内省份的调入,使小麦主产区增加向西部地区的流量。
三是从体制上看,加入WTO对粮食区域流通的最大冲击是对市场流通体制的影响。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要与世界接轨,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粮食市场化的改革,并且它还将会打破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经营的格局,冲击地方保护主义,衔接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实现粮食贸易的规范有序竞争,促进粮食市场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
目前,国务院决定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和北京、天津等产销区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由市场调节。可以预见,粮食主产区也将按照市场化的取向,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产销区之间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增强,国内粮食市场和国际粮食市场的整全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最后形成既与国际接轨也符合国情的、比较完善的粮食流通体制。
今天,这次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夏粮收购工作电视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动员部署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徐市长就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夏粮收购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徐市长的讲话指导思想明确,针对性强,工作措施有力,既是今后粮食工作的总指针,也是今年夏粮收购的总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就这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我再强调以下两点:一、加强学习,吃透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上来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政策措施。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期,国务院、省、市又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对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__]17号)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等配套文件中。这些文件的主要内容以及上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会议精神,是我们做好下一步粮食流通工作的指南。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学习研究,真正吃透精神,切实做到把政策把握准,把帐算清楚,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这次粮改的政策措施,努力把我县的粮食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
现在夏收已全部结束,夏粮收购工作即将展开,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抓住时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发挥好主观能动性,落实好收购资金,确保完成好今年的夏粮收购任务。
(一)正确分析当前粮食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的重要性。20__年是我省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由于粮食市场放开,经营主体增加,资金供应政策变化,加之粮食连续几年减产,社会粮源减少,夏粮收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去年省里下达给我市收购任务3亿斤,今年增加到5亿斤。市里今年下达给我县的夏粮任务比往年增加,在8000万斤左右,加上我县要建立县级储备,今年的夏收任务相当艰巨。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各有关部门要逐级分解落实收购数量,严格责任,完善措施,努力打好夏粮收购工作的“争夺战”。
(二)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这次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部门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职能不是弱化了,而是进一步强化了。粮食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承担起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重任,引导国有粮食企业发挥好主渠道作用。20__年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放开后,夏粮收购价格由市场形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照“随行就市、依质论价、优质优价”和“购得进、销得出”的原则自主确定收购价格。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张榜公布粮食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要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做到质价相符、储存安全。要认真做好粮食收购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收购方式,千方百计方便农民售粮。
(三)认真落实好信贷资金,保证夏粮收购资金需要。粮食市场放开后,农业发展银行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需要,调整信贷管理思路,积极支持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搞好夏粮收购。对充实地方储备粮所需收购资金,要按现行政策规定,确保贷款需要;对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经营商品粮所需收购资金,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给予贷款支持。农业发展银行要切实做好资金供应工作,支持粮食企业多收购夏粮。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将应拨付的各项政策性补贴逐级拨付到基层粮食企业,支持企业搞好夏粮收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加强对粮油收购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钱随粮走、库贷挂钩”的规定,及时回笼货款,按时归还贷款本息,严禁发生新的挤占挪用。粮食购销企业在用足用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的同时,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筹措收购资金,以满足粮农卖粮的需要。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挤占挪用责任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四)积极完善地方储备体系,提高政府调控能力。储备粮是各级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质手段,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县将建立县级储备体系,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省级储备。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仓储设施好、技术人员多等优势,抓住夏粮收购的有利时机,搞好地方储备。要加强储备粮管理,严把入库质量关,确保县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政策措施。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期,**、省、市又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对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17号)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令第407号)等配套文件中。这些文件的主要内容以及上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会议精神,是我们做好下一步粮食流通工作的指南。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学习研究,真正吃透精神,切实做到把政策把握准,把帐算清楚,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这次粮改的政策措施,努力把我县的粮食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
现在夏收已全部结束,夏粮收购工作即将展开,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抓住时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发挥好主观能动性,落实好收购资金,确保完成好今年的夏粮收购任务。
(一)正确分析当前粮食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的重要性。**年是我省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由于粮食市场放开,经营主体增加,资金供应政策变化,加之粮食连续几年减产,社会粮源减少,夏粮收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去年省里下达给我市收购任务3亿斤,今年增加到5亿斤。市里今年下达给我县的夏粮任务比往年增加,在800×××万斤左右,加上我县要建立县级储备,今年的夏收任务相当艰巨。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各有关部门要逐级分解落实收购数量,严格责任,完善措施,努力打好夏粮收购工作的“争夺战”。
(二)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这次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部门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职能不是弱化了,而是进一步强化了。粮食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承担起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重任,引导国有粮食企业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年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放开后,夏粮收购价格由市场形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照“随行就市、依质论价、优质优价”和“购得进、销得出”的原则自主确定收购价格。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张榜公布粮食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要认真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做到质价相符、储存安全。要认真做好粮食收购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收购方式,千方百计方便农民售粮。
(三)认真落实好信贷资金,保证夏粮收购资金需要。粮食市场放开后,农业发展银行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需要,调整信贷管理思路,积极支持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搞好夏粮收购。对充实地方储备粮所需收购资金,要按现行政策规定,确保贷款需要;对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经营商品粮所需收购资金,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给予贷款支持。农业发展银行要切实做好资金供应工作,支持粮食企业多收购夏粮。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将应拨付的各项政策性补贴逐级拨付到基层粮食企业,支持企业搞好夏粮收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加强对粮油收购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钱随粮走、库贷挂钩”的规定,及时回笼货款,按时归还贷款本息,严禁发生新的挤占挪用。粮食购销企业在用足用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的同时,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筹措收购资金,以满足粮农卖粮的需要。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挤占挪用责任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四)积极完善地方储备体系,提高政府调控能力。储备粮是各级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质手段,根据省政府要求,我县将建立县级储备体系,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省级储备。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仓储设施好、技术人员多等优势,抓住夏粮收购的有利时机,搞好地方储备。要加强储备粮管理,严把入库质量关,确保县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聂振邦局长充分肯定了广东省粮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地方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军粮供应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亮点。聂振邦指出,当前粮食部门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政策措施,全力做好粮食流通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与粮价平稳,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管理好通胀预期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要确保粮食供应,这是粮食部门的首要职责。一定要备足粮源,搞好品种调剂,特别是主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粮食应急需要,组织好货源,适当增加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数量,确保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市场粮价基本平稳,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同时,要严把进货关,确保粮油质量,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地方粮食部门要抓紧对本地粮源供应、加工及运输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保证粮食供应不出问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粮食应急预案的相关准备工作,遇有紧急情况,及时启动预案。
第二,粮食主销区要抓住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的有利时机,积极加强与粮食主产区合作,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增加粮食库存,充实地方储备。经过多年的努力,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调控地方粮食市场、保证当地供应的重要物质手段。今后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与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地方粮食储备的作用,建立上下联动机制,更加有效地调控市场粮价。
第三,扎实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粮食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在地方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安排和组织好秋粮收购工作,引导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入市收购,把握好收购节奏,注意控制风险,引导农民均衡理性售粮,把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银行、交通运输等部门沟通,为粮食企业在贷款、运输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纵览千年历史,济南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文化韵味浓郁的泉城;济南又是“舜耕历山”下、慷慨义士多、历史积淀厚重的古城;济南还是“水脉丰、文脉长、人脉旺”的千年名城;自迈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来,济南这座充满慷慨悲壮“英雄气”和淳厚悠长“文人气”的历史文化重镇,又成为一座随着时代步伐阔步前进的新城。
举措急则天下乱,举措慢则天下难
在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济南市粮食流通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谱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探索和创造出“济南模式”。解读这个模式,可简要表述为:“以民为本,以安为先;面向市场,整合资源;转换机制,强化监管;联合制胜,有效发展。”如果加以阐述,“济南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在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优先目标,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联合制胜谋发展,以全面转换机制为中心,以加强监管为保证,建立健全保安全、保民生的粮食现代流通产业的完整体系。
在突然降临的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袭击下,我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迄今最严峻的考验,呈现一片“平安绿洲”。然而,面对空前的经济海啸国人绝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也不可自扫门前雪,做岸上观。我们需要做“指向经济制度、经济秩序,乃至经济思想”等深层面的反思,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谋求治标治本的必要举措和共同生路。举措急则天下乱,举措慢则天下难。唯一可行之路径就是科学治理、科学发展。那么,我们从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中应该吸取些甚么经验教训呢?以及从中长期和更深层次上观察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持续保障粮食安全呢?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重大问题,有助于我们共克时艰。
有为才能有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济南市粮食系统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以多种形式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革、改制和改造,“退中求进”,“破中求新”,“衰中求兴”,并取得根本突破。适应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需要,以及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济南市粮食系统以保障粮食安全、保障民生和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为目标,勇于“三创”。
一是,勇于脱胎换骨改造国企,创新粮食微观主体。济南市粮食部门“不认为改变所有制就是改革的一切”,更从这一理念出发,不是把所有粮食企业资产卖光变成私人企业,而是采取股份制企业的形式。其实质是通过彻底改革体制、全面转换机制、面向市场、综合主动,把过去旧体制、旧机制下企业丢失的效率和效益再重新寻找回来。
二是,勇于摒弃传统粮食零售体制和机制,创新主食品快餐连锁经营网络。济南市粮食部门既决心彻底改造传统的粮食零售体系,但又不是把老粮店卖光让职工下岗,而是引进农村“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改革路径,再造出一个崭新的粮食主食品供应网路:工厂化、集中化制作;综合化、分散化经营;统一化、标准化配送;优质化、人性化服务。
三是,勇于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途径。济南市粮食部门从系统工程论出发,把居于中游的粮食加工企业的“产业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形成“产供销”有机连接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这既是经营方式的转变,又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革新。济南市粮食企业在这种转变和革新中,既为“三农”服务开辟了广阔途径,又为自身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的不竭力量。
济南市粮食部门的“三创”,是他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丰硕成果。通过创新、创业,济南市粮食流通系统建立健全了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的体系,并初见成效:建立健全了粮食购销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建立健全了粮油供应体系,充分满足民生多元化需求;建立健全了粮食加工体系,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了粮食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粮油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了粮食行政执法体系,规范社会粮食流通秩序;建立健全了粮食市场体系,确保粮食高效有序流通;建立健全了社会粮食统计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有为才能有位。济南市粮食局肩负着管理粮食收购、粮食储备、粮食宏观调控、粮油市场监管、粮食经营资格审核、粮油质量检测、社会粮食统计、粮食产业发展、粮食行业管理等多项重要行政职能。全局机关行政人员正式编制42人。下辖若干企业、事业单位:4个国家粮食储备库;“济南金德利”集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5个子公司;“济南民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10家附营企业。此外,在业务上还领导和指导郊区6个县(市、区)粮食局的工作。全市粮食系统从业人员7300余人,资产总额22.51亿元。
事实最具说服力
济南市粮食流通产业“挫中求进”,“创中求新”,“置之死地而重振”,今昔对比,真的是沧桑巨变,绩效突出,在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城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粮食流通等方面都有不凡的建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其一,把粮食安全置于更加稳定、可靠和有保证的基础上;其二,把粮食购销市场化提到更高、更成熟的水平上;其三,把为民服务扩展、提升到生产与生活的新的广度和高度;其四,把各类粮食企业推进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轨道;其五,把粮食统计和管理置于现代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形式推进粮食企业联合制胜,把粮食流通产业推进到一个新水平:粮食机构更精干、职工素质更高了;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更强了;对城乡居民供应和服务质量改善了;粮食宏观调控更规范和更有效力了;粮食安全和城乡民生更加有保障了。
事实最具说服力。大量的数据有力体现出“济南模式”之效果。
首先,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绩效。在2005年以前,粮食购销企业数量为67个,其中市级企业24个,县级企业43个;国有粮食企业职工为8882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其中市级企业职工为2930人,县级企业职工为5952人。到2009年5月,现有粮食购销企业47个,其中市级企业20个,县级企业27个:
现有国有企业职工为3779人,其中:市级企业职工3180人,县级企业职工599人。目前,全系统从业人员7300余人。老职工都得到安置,同时吸纳了一批新职工。
其次,看粮食企业经营网点、营业面积和储备能力。在1992年以前,粮食零售网点为80个,总营业面积为24000平方米,到2009年5月,粮食零售网点增加到310个,总营业面积为48200平方米。同期,济南市国有粮食加工业总产值由1.9亿元猛增到4.75亿元。
再次,看国家粮食储备设施和储备能力的变化。在1991年以前,济南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的总仓容为43.62万吨,到2009年5月,粮食总仓容猛增到86.50万吨。更重要的是,粮食储备条件大大改善。粮食储备达到先进水平,储存损耗率严格保持在国家标准以下:储存起在半年以内,粮食损耗不超过0.1%:存粮1年以内不超过0.15%:存粮1年以上不超过0.2%。
最后,看粮食流通产业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近年来,“济南民天”公司在粮食产区发展优质专用粮订单面积100万亩,为农民增收1.28亿元。“济南金德利”快餐连锁公司增加新就业岗位2000余个,为50家企业、单位、学校代办食堂、送餐;发展农副产品基地两个,每年为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
保民生、保安全是粮食流通优先战略目标
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粮食改革是一次严峻考验。这一次世界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狂飙是对中国粮食改革的更严峻的考验。迄今的情况表明,我国的粮改经受住了这次严重考验。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总结的经验。仅就从济南市粮食流通产业改革和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业绩和绩效,以及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和启迪:
一是保民生、保安全是粮食流通产业的优先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避免在粮食“五连增”,和储备充裕条件下放松粮食安全,放松粮食生产(如最近出现“增产粮食得不偿失”的论调),防止和避免放松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倾向。
二是兴创业、兴新业是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创业促就业,把结构调整与产业提升结合起来,防止和避免出现放松粮食增长方式的转变、造成低水平重复扩张和无效发展的唯GDP倾向。
三是强市场、强监管是粮食流通产业走向成功的关键。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市场特别是实体粮食市场体系;同时,加强监管,把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防止和避免忽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与歧视粮食多渠道作用的思想。
四是重诚信、重服务是粮食流通产业不竭活力的源泉。以高尚价值理念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要把粮食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避免只注重企业物质文明(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和价值取向等)建设的倾向。
还有一点更重要,更具有本质性,即必须创立具有自己特点的粮食市场经济模式。30年风风雨雨,我国粮食流通改革沿着市场化的取向步步推进,取得了稳健突破。我国基本上探索出了一个具有本国特点的粮食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模式。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成长和发展,力图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理念、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结合、兼容起来。基于这一原则,我国要创立的粮食市场经济模式肯定不同于其他国家,必须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取向。但是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国家对主要粮食品种的调控;不应该、也不可能放弃政府对主要粮食品种的监管,必须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第二,必须坚持建立多元化流通格局。继续发展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粮食流通,但是应该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把主渠道与多渠道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刚才,白县长全面部署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明确了我县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宣传读了《府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配套文件,这次会议时间短,任务重,政策性强,大家要认真学好会议文件,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抓住重点,全面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粮食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经济工作,而是一项涉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市场管理、财政金融、人员安置、供应流通等多行业复杂的经济工作,也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所以各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切实搞好我县的粮改工作。一是保证种粮面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努力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能力。二是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做好我县供求总量平衡,保证市场供应。三是管好县级粮食储备,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要求落实好储备粮食,要做到管理规范,品质优良,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四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我县粮食市场秩序,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五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历史包袱和人员分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县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协同作战,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不负责任,工作不力,影响粮改不能正常进行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切实把粮食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在全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的变化,粮食流通体制处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省、市政府多次召开了较大规模的会议,相继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具有很强的法规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省市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流通市场化后,我县面临着产销平衡和品种串换的压力,粮食产需结构矛盾突出,面粉、大米主要靠外调。随着我县能源基地的大开发和人口的快速增加,粮食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加之退耕还林补贴由粮食改为现金补贴,更增加了粮食的交易量。为此,建设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这不仅是实现我县粮食余缺调剂的重要载体,也是组织、引导我县名小优杂粮外销和吸纳产区粮食经营企业来我县直销粮食商品的通道;不仅是实现产销区广泛合作,粮食顺畅流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各级储备粮油、政策性供应粮油以及陈化粮公开交易、有序竞争的平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粮食批发市场对于保障我县粮食顺畅流通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县政府制定的有关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市场配套设施及相关功能建设,可实行政府投资,实现独资经营,或通过社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实行股份制运营。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粮食批发市场建设,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和优惠政策,有关的建设费用,能减的减,能免的免。县粮食局要切实做好市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要全力提升市场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发展粮食期货贸易,创造畅通有序的现代粮食物流通道。要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粮食市场管理交易服务机制,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市场交易的开放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县政府从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现有布局和规模的实际出发,决定集中优良资产,组建户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企业,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承担政策性供应的主要载体,实现规模经营,发挥主渠道作用。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全部进行改制,整体退出国有序列。新组建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建立新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按需要定编、定员,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保证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以适应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和银行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任何形式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和安插调入人员。所有国有粮食改制企业,从今天起,对人事进行冻结,严禁在此期间提拔、调入人员。
(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三老”问题。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较为突出的是“老人”和“老帐”问题。关于“老帐”问题,省市文件规定的比较明确,县粮食局在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现已完成了审计任务,要做进一步的认定工作。县粮食局、审计局、农发行一定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认定工作,要实事求是,能宽则宽,能挂则挂,努力为企业改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我的意见是由县粮食局集中管理,以便于新组建的企业不背包袱、轻装上阵。财政、粮食和农发行要认真研究,积极寻找消化解决的办法。
解决“老人”问题,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是这次改革的难点,也是事关社会稳定和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环节。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有多名职工要实行身份置换,按上年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的倍计算,需支付的安置补偿金达多万元。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资产可变现的和折价量化外,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部分缺口,由县政府统筹考虑,在粮食局自有流动资金、省补资金中调剂解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
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要善于寻找落实政策的途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从事特殊工种的粮食企业职工,按有关政策实行提前退休。
国有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保障军需民食、保障全社会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大粮食职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为政府和社会付出了改革代价,这完全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的。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身份置换,又是一次巨大的利益调整,涉及到几百户家庭的切身利益,补偿问题敏感,触动面大。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国有粮食企业置换身份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四)依法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去年月份,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粮食管理走向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条例》是全国规范粮食流通体制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对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制,发挥市场机制在粮食资源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转变粮食局职能,改革粮食行政管理方式,规范政府管理粮食流通的行政行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管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粮食流通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贯彻《条例》规定,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县粮食局要依照《条例》赋予的职能,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条例》赋予的权利和职责,落实粮食经营主体市场准入、仓储规范、经营者最高最低库存及统计台帐制度。指导督促粮食市场监管机构、粮油质量检验机构依照县政府《实施意见》确定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各类粮食企业的监管和服务,依法查处违反规定、破坏正常粮食流通秩序的各种不法行为。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推行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粮食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查制度,依法保护粮食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质检、物价、卫生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分工与粮食行政部门一道,做好粮食市场的监管工作。
(五)逐步建立规模适度的县级粮食储备,进一步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粮食市场建设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实现供需平衡的充分条件,而建立地方储备则是保证粮食安全,保证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应该看到,我县的储备规模,确实微不足道,与国务院、省政府销区建立六个月销量的粮食储备要求,相差甚远。一旦发生全局性突发性事件,就难以保证市场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经过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因此,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储备费用补贴的落实工作。县粮食局要落实好储备粮管理制度,切实做好粮食的采购、储藏、轮换的管理工作,确保储备粮管理规范,品质优良,储藏安全,保证政府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三、抓组织落实,确保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量大面广,出台的改革措施多,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使粮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扛死责任,按期完成。要严格制止工作敷衍拖拉、推诿扯皮的无组织行为,要防止各种腐败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不受损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县政府将定期召开粮改调度会,各有关部门要按时报告粮改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粮改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确保粮改顺利进行。
二是成立县粮食流通稽查大队,明确工作职责,使其尽快开展粮食市场监管工作。粮食流通稽查大队是粮食局实施对全社会粮食市场管理的实体,建立这个机构是保证市场监管到位的必要手段。
三是成立县粮油质量监督监测站,加强对市场粮油的质量检验,确保粮油质量监管有机构、有技术、有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构筑我县粮油“放心工程”,确保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的质量安全。
四是成立县粮油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履行市场信息服务、现期货交割、商务结算、中介仲裁、合同履约、商业诚信等服务和管理职能。
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机构的组建工作,要尽快落实三个机构的编制和人员、设备经费,确保粮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抓任务落实,全面完成粮改各项工作任务
这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面宽、任务艰巨,历史积累矛盾突出,既要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又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入市关;既要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搞活粮食流通,又要规范、强化粮食市场管理,规范粮食经营行为;既要转换企业机制,加快“国退民进”步伐,又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既要解决“三老”历史包袱问题,妥善分流安置职工,又要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粮改工作是在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粮食局一家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抱着必胜的信念,打好这场粮改攻坚战。一是认真学习会议材料,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把握好“放开”与“管理”、“搞活”的关系。要采取多种措施,想尽千方百计,解决现有粮食流通体制下的遗留问题,尤其要解决“三老”问题。按照中省市的要求,建立新的粮食流通体系,政策性强,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一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放开粮食购销市场,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品种、高质量的粮食产品,确保粮食安全。二是粮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政府的要求作为第一任务,把职工的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顾全大局,高效运作,改进作风,改善服务。政府决定把粮改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量化到部门,扛死责任,按期完成。属于哪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哪个部门要主动做好工作,不得推诿、扯皮。
粮食问题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1974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概念先后作出过三次表述。从本质上讲,粮食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满足粮食需求以及抵御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测事件的能力,其决定性因素是粮食生产及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外贸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粮食安全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质保障能力和水平。包括粮食生产自给能力、进口能力和储备能力等,进一步讲,还应当包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粮食品种结构和安全营养等方面的保障能力。二是消费能力和水平。包括粮食的有效需求总量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等。三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途径和机制。包括粮食流通体制和供应机制,以及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价格政策等。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粮食购销体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点在以往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被忽视。
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一)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发展趋势
1、耕地资源
耕地是决定粮食供给的基础。我国属于人地关系紧张的国家,同时又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逐步推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将继续面临较大的耕地占用压力,耕地减少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强调的是,保护耕地问题已进一步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并规定对占用耕地实行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这些法律规定无疑会对遏制耕地减少的势头发挥重要作用,再考虑到复种指数的变化等因素,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可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水资源
水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整个用水总量的60%以上。全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也很大,大部分集中在雨季,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今后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并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从另一方面看,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且浪费比较严重。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地表水的开发利用率仅为总水量的15.9%,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不足40%,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耗水1吨,是先进国家的4倍。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和节约用水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和各种节水措施的逐步推广,已经为此开辟了广阔前景,也预示着我国完全有可能把水资源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控制在一个较低的程度。
3、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综合影响着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及产品质量,对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气候条件总体来说比较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适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但气候条件中也有不利因素,如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年际降水变化大,旱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等。近几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损失每年都在300亿公斤左右,这说明我国至今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如果能够提高实际光能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幅减少损失,就可以有效地增加粮食的供给量。因此,从气候资源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4、科技进步因素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科技进步在我国粮食单产增长中的贡献率为41%,而发达国家一般在60%―80%。我国的化肥、农药利用率以及微生物农业、精准农业、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均落后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增产潜力很大。袁隆平培育的超级稻和一些专家的研究都表明,我国的粮食单产还有约1倍的增长潜力。如果加大投入,开展技术攻关,改良品种,我国有可能在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不变或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粮食总量翻番。
5、其他社会经济因素
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统一,因此,粮食生产除受以上自然、技术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生产管理体制、流通体制、价格政策、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以农村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革,1995、1996年国家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定购价格,以及2003年底2004年上半年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成为粮食增产的强大动力。在粮食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时期,市场粮价下滑,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双向的,也是可以加以引导和调控的。今后,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粮食价格将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市场需求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增长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生产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措施得当,我们就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的供给,并把自给率保持在确保粮食安全所需要的较高水平上。
(二)影响粮食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1、人口增长
粮食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人口增加将推动粮食消费量刚性增长,因此人口因素是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国内一般认为,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6亿人,而一些人口学家则认为届时我国人口的峰值可能只有15.5亿人。这样,我国的人口增长将在2.5亿人以上,由此带来的粮食消费增长量也是巨大的。按人均消费400公斤推算,由于人口的增加,届时粮食消费量将比现在净增1亿吨以上。
2、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经验表明,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都将大幅度提高,粮食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口粮的直接消费比重会逐步下降,间接粮食消费(由粮食转化的动物性食品消费)比重会逐步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将会有所增加,特别是饲料粮的消费会有较快增长。
3、未来粮食消费增长趋势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未来二、三十年内,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会大幅度增加,但各方面对未来粮食需求量预测却存在着较大差距。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约为6.97亿吨;而国内一些学者曾预测我国202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6.4亿吨。国务院新闻办1996年10月发表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预测,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到13亿人时,按人均占有385公斤计算,粮食总需求量为5亿吨;2030年我国人口增长到16亿人峰值时,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6.4亿吨。而前两种预测结果明显高于白皮书所做出的预测,主要原因是对人均占有量的估算值较高造成的。从目前的实际消费情况看,我国2000年的粮食消费总量为4.75―4.8亿吨,人均376公斤左右,比白皮书中对2000年人均占有量的预测值低9公斤左右,这说明白皮书中对我国未来粮食需求的预测并不保守,且最接近于实际。因此,可以把白皮书中的预测值作为我国未来粮食需求的上限。
(三)粮食流通发展趋势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流通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发展变化具有引导、促进或抑制作用。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的粮食流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其发展变化趋势将对粮食安全带来直接影响。
1、购销市场化对粮食流通的影响
粮食购销市场化意味着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价格,放开粮食经营,粮食收购主体将实现多元化,粮食价格也将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首先,由于没有了收购保护价和粮食购销企业敞开收购的政策,农民卖粮必须直接面对市场,粮食生产的市场风险将大大增加,这无疑会增大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其次,流通主体多元化和多渠道激烈竞争,可能会使市场粮价波动的频率加快,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走向市场后,也使政府对粮食流通的控制力减弱。最后,现有的保护价粮食库存逐步销售处理后,企业的粮食商品周转库存会大大降低,这将进一步削弱政府对粮食市场的控制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三年内粮食供求出现紧张,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能够动用的手段只剩下国家粮食储备和进出口。因此,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必须对今后的粮食储备政策和规模及早进行研究,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城市化对粮食流通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不到40%,如果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上升到55%左右,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吃商品粮的人口和比重大幅度上升,一方面带来粮食消费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买粮群体的迅速扩大,也可能成为市场粮价波动的推动因素,从而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同时,粮食流通量会成倍增加,大量的商品粮集中进入流通领域,对流通渠道和流通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粮食流通不能及早适应这些变化,就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粮食市场的稳定,进而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四)粮食进出口发展趋势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进出口能否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影响程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国内粮食供求能否保持基本平衡,以及我国的粮食生产是否具有竞争力。目前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高于国外,实际上这里面存在着一种误解。因为国外粮食的低价格是以巨额补贴为支撑的,而我国粮食生产不仅没有补贴,还要支付农业税和各种负担费用。如果美国、欧盟取消补贴,价格就会高于我国;如果我国取消了农业税费负担,国产粮食价格优势就更大了。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国的粮食产不足需,必须依赖进口解决,那么问题就会变得比较复杂。因为目前世界粮食贸易量大体保持在2亿吨左右这个平衡点上,如果我国大量集中进口,受世界粮食增产潜力的限制,将会引起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这样,一方面将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制于国际市场,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另一方面粮价上涨也会增加所有进口国的经济负担,结果必然是害人又害己。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地把粮食进口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且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测,那就不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大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是否进口粮食,主要应看比较效益如何。如果能用进口粮食腾出的土地生产劳动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供应出口,那么选择进口就是明智之举。对于粮食进口问题应当采取既谨慎又积极的态度,因为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就意味着高风险;而把外贸依存度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并能主动把握时机,适时适量组织进口,可能意味着双赢。
三、关于粮食安全的对策选择
粮食安全受自然技术和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粮食供需将是偏紧的趋势,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压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五个统筹”的要求,为今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指明了方向。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统筹当前和长远,生产、流通和消费,国内和国际,来考虑保证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把严格保护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控制人口增长,作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人口大国,必须始终把保护耕地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首要政策目标。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特别是要切实搞好基本农田的保护。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继续抓好“种子工程”,努力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切实保护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逐步减轻人口压力。要把这些措施作为从长远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治本之策,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要把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粮食供给,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将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明显增强。要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尊重市场法则,使种粮有利可图。要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产区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好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要逐步降低、取消农业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改善流通设施,为农民卖粮提供便利,保证货畅其流。
(三)继续完善粮食储备政策,充分发挥好储备粮在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各级粮食储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等新情况,重新研究确定各级粮食储备的合理规模。要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和改善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确保在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要督促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强地方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责任和能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打好物质基础。
(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为调节国内粮食市场服务
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进口调剂余缺”的方针,根据国内粮食供需和市场变化情况,根据国内品种调剂需要,及时采取不同的进出口政策,灵活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实现国内粮食总量平衡服务。同时,要鼓励产销区之间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合作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促进粮食有序流通。
(五)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工作,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机制,保持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对粮食市场的分析预测工作相对薄弱,粮食流通管理部门作为联系生产和流通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预测工作。要定期分析和粮食供求及市场价格信息,引导生产和流通。要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确定调控预警指标,实施先兆预警。要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粮食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
从总体看,国家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它有利于拉动粮食价格的合理回升,能够逐步实现顺价销售;有利于产区扩大粮食销售;扩展营销市场;有利于产区资源优势与销区市场优势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粮食职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因此,粮食企业应该真正在做到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正确看待自身的不足,更要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满怀信心地大胆创新,创造企业美好的前景。在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形势下,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县国有粮食企业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关头,各种矛盾交错,历史的包袱和现实的问题纠缠在一起,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面对这一新形势和任务,本文结合××县粮食企业实际,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针对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对国有粮食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思想和对策。
一、基本情况现状。
xx县粮食企业的改革,也同全国、全省一样真可谓走过了艰难的历程,从年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开始,粮食企业开始“断奶”到年实行国家定价和粮食部门统一收购粮食后,又重新回到了吃“大锅饭”的粮改政策,到了年,粮食企业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四分开,一完善”和二项政策一项改革为内容的粮改政策出台后,同时对粮食企业进行了收储与附营业务的分离,组建了收储公司和经贸公司,将政策性业务与附营业务完全分离,从而完成了改制的又一个阶段,但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仍然没有走出困境,走出瓶颈大多数企业仍然没能脱贫,而且陷入了新的困境,老包袱未卸,新包袱又背起,严重困绕企业的发展,直至今日,粮改步入新的从阶段,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粮食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粮食局下设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粮油经贸公司、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军粮供应站四家企业。截止年,拥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固定资产万元,资产负债率。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退休人,离休人。年共收购粮油万公斤,实现商品销售收入万元,亏损万元,其中:收储公司实现利润万元,经贸公司实现利润万元,米业公司亏损万元。通过近年来各项增盈措施的落实,xx县粮食企业基本走出低谷,为进一步深化粮改打下了基础。
二、粮食购销市场化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收购放开后,xx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在缩小,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粮食,市场主体地位由主动变为被动,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各种类型粮食经营者的参入,市场是活跃了,但竞争对手多了,竞争更加激烈了。同时对原有已建立的经营关系户受利益的趋使,难以保持正常的交往,由于个体私营户的大量参与抢购,外地客商直接同私营户直接接洽,尽量压低收购价格,坐收鱼利,粮食部门经营亏损。
(二)粮食价格的放开,粮食经营购销体制受到冲击,消费者利益难于得到保障。由于粮食市场、粮食收购、价格的放开,交易的自由化,xx县国有粮食企业面对收购资金、经营费用和成本的只高不低,很难应对私营个体的粮食价格战。即使私营个体户的收购比粮食部门的高,但都有一定盈利。同时农户售粮,只看中价格,私营户不管粮食质量均进行收购,只要有销路就干,虽然量小,但一年经营量是可观的。而粮食企业购销体制又决定了收购粮食必须保证质量,并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才能确保粮食的安全存储,同时各项费用都要比个体经营要高,粮食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由于粮食部门是执行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老企业,职工素质偏低,难以推行市场化,三老问题比较突出,几年来,虽然进行了多次粮改,但改革不到位,改革没有真正从产权制度入手,仅只是主附营在形式上的分开,人员转岗分流不下岗,离退休老职工负担重,支出大,加之职工劳动技能单一,很多专业业务素质高的职工,眼看企业一日日沉落,另谋出路,造成技术人员紧缺影响了粮油工业后继无人。
(四)资金紧缺,运作困难。年粮改时,各项政策性补贴款万元没有到位,没有及时归还贷,资金严重短缺,运作上带来困难,使龙头项目,
日产吨优质米生产示范线和xx地区唯一的一条日处理吨油脂生产线,难以发挥规模效应。没有充足的原料,产品脱销,错失商机,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拖欠职工工资的事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经营正常开展。政策性造成的陈化粮处理销售价差万元,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增加了企业负担,增大了亏损。
(五)把一个购、加、销为一体的粮食企业,人为地分割成首尾不相顾,各自为阵的主附营企业,收购时互相抬价抢收,销售时为争抢客户又人为地把价格降低。加之发行的贷对象只是收储企业,名誉上的附营企业,还得自筹资金到收储购买原料,各种成本增加。粮食部门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活到风险抵押贷上,丢失了效益较好的粮油清深加工,现在这种单一的,小而全的互相内耗,互相封锁,互相制约的小企业经营方式,制约着整个粮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由于粮油经贸公司设施不足,窗口行业市场占有率低。同时由于销售品种的单一,窗口建设没有得到较多的投入和根本的转变。
从以上粮食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加以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三、新的改革思路、对策和意见建议。
(一)人是决定一切的主要因素,因此改革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是粮食企业每位职工应加强的道德思想意识观念,要求干部、职工树立平等竞争意识,去除等、靠、要、依赖思想,破除求稳怕乱的观念,适应市场,树立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的观念,正确认识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困难,找差距,克服困难,主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充分发挥优秀专业人才的作用,强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粮食企业的改革改制,用制度和机制激励人、鼓励人、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制、聘用制,全面实行企业年度考核制度和罢免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竞争机制,企业对职工实行定岗定员,岗变薪变,彻底打破原有固定工资级别,实行工资和完成任务工资挂钧奖励制。
(二)深化粮食管理机制的改革
开展国有粮食企业机构改革,应建立以粮油贸易总公司为龙头的集团企业,缩减和合并现有企业,资产重组,形成“小机构,大动作,大服务”的企业经营机制,向规范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壮大粮食企业。
企业内部的改革、采取、抓机制、强管理、促活力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面对新的形势,大力开展企业的两个置换(产权和身份置换),做好职工下岗分流工作,有效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鉴于粮食企业一直以来,管理体制的整体性,不分收储和附营业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的办法,一是拍卖部份闲置固定资产,用于职工自愿与企业改除劳动合同的补偿;二是妥善解决老职工问题;三是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做好置换工作,盘活资产。
(三)xx粮食企业市场化改革应以下几方面抓好粮食营销和管理。
抓住xx是全地区产粮大县之一,粮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就必须做大原料收购,一是采取所、站点收购和下村设点收购相结合,增设收购网点,品种兑换,上门收购等服务手段;二是实行订单农业,与农户稳定购销合同;三是下收购任务到人,与工资挂钩。激励收购以量取胜,使粮食企业掌握足够的粮源,赢得市场购销主动权。
提高粮食制品的精深加工,改变过去产品单一形式,注重开发前景好的项目,一方面,企业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省、州、县的支持下,经多方论证,在原有的食用油脂生产上建成了日处理油料吨的预榨车间,日处理吨枯饼的浸出车间和日处理吨的精炼车间,全套生产线设备精良,工艺先进,已达到国内油脂加工工艺的先进水平,产品(国标一级、二级)食用油和精制包装的高级烹调油脂,获省优质食品奖,是xx地区唯一的一套油脂精深加工设备,也是××地区主要的油脂供应企业,产品“金穗”牌食用油,在广大客户中声誉较好,基本上形成了地区性的油脂、销售龙头企业,树立了企业的品牌,达到较好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和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投资万建成了拥有国内较为先进的“多机轻辗,抛光选白,分级包装”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是××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日处理吨优质米生产示范线的龙头企业,生产的“xx”牌xx香米,深受消费者亲睐。年产品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年产销率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增效发挥了龙头作用。现已着手研制、开展“xx”牌产品及副产物精深加工,使消费者对“xx”牌产品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夯实企业向品牌化,名牌化方向发展的基础,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营销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优质的产品要转化为优质的效益,营销是关键,必须抓好营销队伍的建设,完善营销机制,改进营销策略,健全管理制度,把对营销工作的管理作为公司科学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使其发挥应有职能,做强销售。
①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销售激励机制,定措施,下任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经营。
②强化营销队伍,将素质高、责任心强、文化层次高、善经营、懂业务的人充实到营销队伍中,实行内部考核,营销业绩与效益挂钩。
③利用部门的有利条件,有效地捕捉市场信息,以便逐步适应加入后,应付对国际国内繁荣的粮食市场经济。
④建立销区,粮食经营网点,开展粮食直销,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互利互惠,以市场为主导,以质量为保证,以信誉求生存,有效地树立粮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