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

第1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1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总目标的总的管理,学校管理者(主要是校长)要围绕着这个总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校管理活动,具体来说,学校管理是对学校工作中的全部因素(包含人、财、物、环境等)进行统筹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控制等的整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具有不同于普通学校管理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提速,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特殊教育管理的复杂性、时效性、时代性等,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要有信息技术的介入,要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管理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为主要特征,代表着先进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者决策者需要对学校管理进行重新认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学校各项工作,主要是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学校各种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物质信息、科研信息等诸多项工作。综上分析,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核心优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管理须臾离不开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符合和标志,标志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因此,以信息技术融入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最新方向。

2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构建特教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从本质意义上说,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系统是“人-机-对话”系统。这一系统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点的系统。系统平台的建立依据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媒技术为主。这一系统的构成也并不复杂,它由软、硬件两部分构成。软件部分,顾名思义是常用的各种与特殊教育管理相关的管理软件,如系统的、管理的软件以及其他软件等。硬件部分,更容易理解一些,硬件由各类服务器、网络管理、终端平台等组建而成。这一系统功能强大,实用性强,能够实现学校的全局化管理和局部化操作,从而减轻学校相关管理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涉及教学管理、党务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多个方面,每个小的系统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平台上的子系统,子系统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部门系统管理工作。就学校人事管理而言,可以购买、开发并使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学校人事管理只要是对教职工的管理,这里包含教师静态的基本档案信息(如年龄、参工时间、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原始学历、家庭情况等)和动态的成长档案信息(如,职称晋升、荣誉获取、年度考核、进修培训、任教情况、业务成绩等)。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快捷对以上内容进行登记、分类、查询、输出等。如工作中需要查找某位教师的信息,管理者直接打开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省去了查找纸质原始档案的麻烦,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另外班主任管理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学生基本信息、考核、奖惩、出勤等情况,系统能对以上信息进行查找、统计、排序、输出等,该系统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图书室管理系统、康复培训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党团队管理平台、财产管理系统以及工资合算发放系统等子系统对特殊教育学校整体管理系统化形成了保障。

3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是学校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优势明显。如在教师业务管理系统上,教师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进度等都能在管理系统平台上直观地反映出来,教导主任可以检查考核,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参考借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与批阅、学生测验成绩等均可通过管理系统平台反映出来,规范便捷。再如在财务账目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可使得财务管理透明规范,实现财务管理的公开民主。二是学校管理实现科学化。科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方向,信息技术管理的科学化源自于信息技术内在的智能化。学校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由其构成的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总平台的应用,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方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全覆盖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来言是一个质的飞跃。

4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

第2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习惯了在手机端和电脑端获取信息,在这种大数据的趋势之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因时而动,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管理模式,使企业人力资源模块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当下人力资源发展的背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面对的困境以及人力资源模块发展怎样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为企业管理提供适应新时代的良方。

关键词 人力资源 发展现状 困境 移动互联网发展

一、当下人力资源发展的背景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全球的智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20亿人次之多。在智能手机爆炸式发展的同时,手机端的各种智能APP软件也随之兴起,瞄准移动终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虽然互联网的便捷性并没有催生出根本变革的新型人力资源工作模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仍旧以传统的模式为主,但是,与互联网发展趋势相融合的、更加快捷便利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模式的人力资源新模式正在悄然产生,传统的HR正在向“移动”HR发展,这种“移动”包含着两层含义:思维的移动和位置上的移动。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能总是坐在办公室里等待其他职工对其提出工作需求,也不应局限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模式中开展工作,而是应该以“管理者”的思维,主动发挥自身角色,顺应时代和社会潮流,随时随地、更加灵活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传统人力资源和互联网人力资源的特点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静态化、固定化。也就是说在传统模式之下,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事为中心,侧重于近期或当前的人事工作,就事论事,只顾眼前,缺乏长远,属于战术性管理和静态管理;对于人员方面,也只是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按照规章办事,机械呆板,多为被动放应型;管理手段上,以人工为主,手段单一,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

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时动态性、先进性。其动态性的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其对各种办公软件和客户端的有效运用,并充分贯彻落实人性化、激励化的管理方法,实现情感链接、互动沟通,提升人才价值体验;另外,其数据化人力资源决策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管理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即时反馈,从周期激励变为全面认可激励。

三、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面对的困境

虽然大多数企业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还是传统化的,并且也能够暂时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但是,在这种对比之下,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正在日渐凸显。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对求职者的行业细分不足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之下,不管是对于新进的求职者还是在职的老职工,都缺乏一种人员背景资料的细分,导致企业在筛找相应人才时,面对着大海捞针一样的窘境。这种缺陷导致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和职工管理的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没有明确的人才目标市场和精准定位,导致人员岗位混乱,专业不对口,员工才能不能发挥的现象。

(二)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互动性较差

传统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整个企业的人员管理,涉及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考评结果、薪酬的多少,但是往往由于工作模式死板、工作量大的原因,避免不了工作上的一些疏忽,部分从业人员往往力不从心,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侵害他人切身利益的行为,加剧了部门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都是反馈型绩效管理,一般都是定期进行,而且往往以一个月为周期,在过去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当中,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反馈控制。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多方面经营,这种绩效管理已经显现出了颓势:类似AP1000核电项目的建设企业中事务庞杂,人员流动性和工作内容的变动很大,传统人力管理模式绩效的考评结果记录不够及时,导致很多遗漏现象发生,失去了员工的信任;另外,由于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过程,给新入职员工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不利于员工潜力的发挥和人才的发掘,提高了企业的人才流失率。

(三)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造成培训困难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员工的定期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比如建筑施工企业、AP1000核项目建设企业等等,工作模式和方式不同于其他企业,总是跟着工程的流动而流动,因此往往由于人员众多,地域分散,培训内容跨度大,增加了企业培训的困难,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带来难题。

(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薪酬管理缺乏激励效果

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是针对个人的,每个人的薪资待遇水平都是秘密,不能彼此讨论和分析,一旦有员工提问他人的薪资,都会被看做是不礼貌的表现。虽然个人收入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没有薪酬待遇之间的对比,薪酬工资就只是冷冰冰的数字,没有任何的激励效果。

四、AP1000核电项目建设企业人力资源模块发展怎样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如果想要做好人力资源模块的更新发展,使之更加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且更好地为企业的进步服务,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大数据进行求职者和在职者的行业细分

第3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硬件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122-01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停车难等问题。在城市的中心城区或者商务办公楼集中区域,停车场的面积较大、车位多,但是存在着找车位困难,出来时找车难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停车场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造成的。这不但使得停车、找车困难,而且还容易使得停车场的收费流失、管理成本增加、管理劳动成本偏大等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停车场对车辆停放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需要。因此,设计一套高效的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1、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

所谓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就是指应用与现代停车场的停车收费及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统称,它通过将机械、计算机和自动控制设备与智能IC 卡技术融合起来,实现计算机管理之下的车辆图像对比、自动收费、信息自动存储等功能,同时能够保证该管理系统在脱机状态下运行,在电脑出现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车辆的正常出入,是现代化小区建设及物业管理的理想设施。其主要特点包括如下:

(1)收费合理,管理质量高

与普通的人工收费管理方式相比,智能停车场的收费管理系统克服了人工收费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人工收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乱收费、资金流入私人口袋等问题,降低了停车场的运营损耗;有效的控制了收费过程中存在的失误率,能够解决传统收费管理过程中的作弊情况,有效的维护了停车场的利益。

(2)更好的保障车辆安全

当使用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之后,任何进入停车场中的车辆都有一张专属IC卡与之一一对应,这客观上能够提高车辆停放在车场中的安全性。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相比,智能停车场的收费管理系统在保障车辆安全方面具有的优势:① 克服传统人工发卡、收卡可能出现的疏漏情况。因为智能停车场中的任何一辆车出入停车场都需要进行实时记录;② 智能停车场的收费管理系统还能够在车主遗失IC卡之后,依然能够从计算机中获得相应的车辆信息,保证车辆安全。

(3)IC卡具有更好的信息安全保障

IC卡中存储的关于车主的个人信息都是通过特殊的加密技术处理之后获得的,具有良好的信息防卫性,难以被不法分子窃取、仿造,有效的保证了车主信息的安全。

2、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2.1 车辆信息识别功能

车辆信息识别是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智能停车场可以采用识别车辆的感应IC卡的方式来实现。在IC卡中存储持卡人的相关信息,从而确定车主信息。可以将IC卡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室中,当设置有IC卡的车辆通过对应的感应区之后,IC卡将自动读取卡片中的相关信息,并将之传递给控制器,有中央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核对,若能够与数据库匹配,则车闸将自动开启,同时摄像头开始摄像,将车辆出入的信息,例如车牌号、时间、驾驶员姓名等记录到计算机中。

2.2 临时车辆的收费功能

临时车辆收费功能句式当临时车辆进入停车场时,通过向司机发放临时用的IC卡,而在离开停车场时,车主向管理人员缴费,返还IC卡之后,方能离开。临时收费功能实现的具体流程为:当临时车辆来到入口时,设置在入口位置的地感线圈获得临时车辆到来,并在自动出票位置提示车辆驾驶人员领取临时卡,临时卡在读卡器位置读取之后,车闸将打开,车辆能够进入到停车场中;当车辆需要驶出停车场时,在出口票箱位置设置有对应的读卡器,将读取车主的相关信息及需要交纳的停车费用,车主完成缴费,并通过管理人员确认之后再打开车闸,车辆驶离停车场。

3、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设计

3.1 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按照上文停车收费管理系统的设计实际需求,管理系统应该采用分散控制与集中管理的方式。为了实现该方式,将因特网引入到信息分享与监管当中,将系统管理分为:管理中心、过程管理及现场管理三个级别。在该三个级别中,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中心;控制管理站的则是停车场出入口的计算机;现场控制的则是SPASS 主机和相关的控制设备。通过这种三级管理相互结合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分布管理系统的优势。

因此,智能停车场的收费管理系统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SPASS 主机、IC卡发卡设备、IC卡自动识别装置、车辆检测设备、监控摄像设备和电子信息提示牌等,一个完整的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硬件构成如图1所示。

3.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该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是根据停车场的具体功能需求来进行设计的。通常,收费管理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水平将影响车辆出入停车场的顺畅程度,对提高停车场的运行效率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将出入停车场的车辆用IC卡分为月租卡、时租卡和特殊卡三种,在软件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IC卡类型进行具体设计。

(1)月租卡设置

月租卡主要用于停车场中的固定出入车辆,月租卡的计费方式为按照时间进行标准收费。月租卡中包含了车辆信息、车主信息卡中的金额和对应的有效时间。当用卡超出了有效时间后,车主即使使用该卡也不能进入停车场。

(2)时租卡的设置

在设计收费方式时,时租卡的计费方式包括按时计费和按次计费两种方式。其中,按时计费就是计算机记录车辆出入停车场的具体时间,当车辆驶离停车场时将获得车辆的总停车时间,然后乘以对应的计费标准即可计算获得停车费用,所有过程均由程序完成;按次计费则是指计算机记录车辆进入停车场的时间和入场的具体标识,而驶离停车场时将按照预设的计费标准对车辆征收对应的停车费用。

(3)特殊卡的设置

特殊卡就是停车场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而发放的卡,例如对于部分进入停车场的车辆不予收费,但是又必须对车辆的出入信息进行记录,便于后续的统计和查询,这时就需要用到特殊卡。

参考文献:

[1] 刘宁.智能停车场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

第4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销售管理;C/S模式;数据库;.NET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Car Sales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Based on C/S Model

Yang Chen

(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Tianjin300270,China)

Abstract:In automotive sales management system enables the business part of a coordinated marketing,and simple,clear accounts.Inquiry by the accounts,the company can obtain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sales information to develop appropriate decision-making.Therefore,the system is mainly based on actual demand,divide the system management,data management,information inquiry,sales management,contract management,statistics,customer relations,common tools eight modules,and use Visual Studio 2005 development tools and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using C/S mode to achieve the sales management,records and other aspects of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o track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large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utomotive sales management.

Keywords:Sales Management;C/S mode;Database;.NET technology

一、引言

传统的汽车销售管理,基本上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管理销售的环节,不仅耗费企业资源,而且容易出错[1]。记录、修改相关的汽车销售记录很繁琐,效率低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节约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专门的销售管理软件来管理销售[2-3]。。汽车销售管理系统对汽车销售公司来讲意义重大。它不但能使各业务环节协调一致,而且操作简单,账目清晰,通过账目查询,公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销售信息,从而制订相应的决策[4-5]。

二、J2EE概述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Java语言以其完全面向对象的设计风格和良好的平台无关性,已经超越了语言本身的功能,成为了开发web应用的理想平台。Java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平台无关性[6]:在一个操作系统下开发的Java对象可以不做修改的运行在另外一个操作系统上。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封装了各种底层操作系统在体系结构和语义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Java对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运行环境。因此,只要是100%纯Java语言实现的对象可以被各种具有相应JVM的操作系统所支持。

J2EE平台由一整套服务(Services)、应用程序接口(APIS)和协议构成,它对开发基于Wbe的多层应用提供了功能支持,主要包括JDBC、JNDI、EBJ、RMI、JavaIDL/CORBA、JSP、JavaServlet、XML、JMS、JTA、JTS、JavaMail、JAF等13种技术,其中EBJ组件体系结构是JZEE平台的主干。一个J2EE应用的核心由一个或几个EJB组件组成,这些EJB组件执行这个应用的业务作业并封装业务逻辑。J2EE平台的其他部分,例如JSP,是对EJB体系结构的补充以提供呈现逻辑以及客户交互控制逻辑等功能。

三、系统总体设计

通过对汽车销售给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基本可以确定系统的需求规格,根据分析可以设计系统方案的系统总体流程图。

从系统总体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系统接收的数据主要包括:员工资料、汽车资料、

客户资料、汽车销售信息、销售合同、潜在客户管理。

系统最终生成的数据流主要包括:潜在客户管理、业绩统计、销售情况、打印合同、汽车信息、客户信息、员工信息。

系统在工作流中将会产生以下数据库表数据,其中包括:潜在客户管理数据表、汽车信息数据表、客户信息数据表、员工信息数据表、合同管理数据表、综合数据表。

其中数据的流动过程如下:(1)普通员工获得汽车销售管理系统相应模块的服务功能,在汽车销售过程中记录、删除、修改数据,并把相应的信息存入数据库。(2)管理员除了拥有普通员工的服务功能外,主要的是为普通员工销售的汽车,与客户签订相关的合同,然后存储数据。(3)超级管理员看以拥有的服务功能是整个系统,主要的对销售业绩、员工绩效进行管理。

根据对系统的数据需求的分析,设计实体联系图,其中主要包括实体有登入、潜在用户、汽车信息、合同、员工信息、客户信息、综合。

四、结论

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能使销售业务环节协调一致,而且操作简单,账目清晰。通过账目查询,公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销售信息,从而制订相应的决策。因此,该系统主要根据实际需求,划分了系统管理、资料管理、信息查询、销售管理、合同管理、数据统计、客户关系、常用工具模块,并选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采用C/S模式实现了销售管理、汽车信息记录等多个环节数据的跟踪管理服务,基本上满足了汽车销售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Will Liam Walters.Practice of Real Estate Management for Experienced Property Manager[J].McGRAW,2003,83-86

[2]岳付强,罗明英,韩德.SQL Server 2005从入门到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3]萨克,朱晔,金迎.SQL Server 2005范例代码查询辞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6

[4](美)埃克尔著,陈昊鹏译.Java编程思想(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5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投资项目;C/S模式;B/S模式;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1808403

Study on Enterprise Investment I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y

Integrate Method of C/S Mode and B/S Mode

LI Chuanxiu1,TIAN Dong2

(1.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Dongying,257061,China;

2.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dong,266033,China)

Abstract:Based on users requirement,using integrate method of C/S mode and B/S mode,enterprise investment i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From prestudy,project proposal,criticism,achievement verification,benefit analysis,estimate cordiality and so on,the whole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 investment items is realized.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ir connection,it realizes not only safety and efficiency restrict,but also convenienc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th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e betimes.And the quality and benefit of enterprise investment i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re improved.

Keywords:investment item;C/S mode;B/S mode;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解决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改进产品质量,或增强自身技术储备,越来越多的企业拿出大量的经费投资于切合自己实际需要的技术研究项目。随着项目数量以及项目资助经费额度的增大,如何提高投资项目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并取得最优化的投资效益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实行计算机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为全面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达到全面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提高管理者的业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投资项目的预研、立项、中期检查、成果验收、效益分析、诚信评价等全过程综合信息管理,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有必要研究开发企业投资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1,2]。

1 C/S模式与B/S模式介绍

长期以来,在信息管理系统程序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 (Client/Server,C/S)结构模式。C/S结构模式具有强壮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较高的数据安全性约束。它包含客户端应用程序、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3层: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服务器数据的界面,应用服务器实现系统大部分的事务功能并向客户端提供服务,数据库服务器提供数据。因此,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将工作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上去执行,使整个系统的处理负荷得到平衡,减少传输的数据量,较大地提高了应用程序开发的效率。但是,C/S结构模式复杂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不便于移植和升级,较高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限制了它的应用和推广。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B/S)是相对于C/S模式而言的另一种新的软件结构模式,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通过内置于客户端的浏览器,方便地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信息交换,增强了信息的浏览和传递,使浏览器本身的强大功能得到继承。在开发企业投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时把C/S和B/S两种模式[35]

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是一种优化的软件程序结构模式。

2 企业投资项目及其管理

企业投资项目是由企业投资、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而进行委托研究的一种项目课题。它的主要特点是研究时间短、快速攻关、针对性强,大都在1年内完成,一般不超过2年。随着科技兴企意识的增强以及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高等院校或外部的研究院所等外部研发力量的作用,通过设立投资项目的方式委托他们进行合作研究,以解决其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些受托的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被称为企业的“外脑”。利用“外脑”为其服务,既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又节省了研发费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传统的项目管理主要是手工的方式。在对内进行技术需求难题征集、对外进行技术征集和标书评选、立项信息通告、项目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成果转化与项目评价等全过程管理中都是书信通知以及有关人员来往交流的方式。在此过程中要消耗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从事事务性的工作,且差旅费和通信费用掉不少的项目经费。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设立投资项目数量的增大,传统的利用项目卡进行人工登记、手工信息录入、人工信息传达与交流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益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大企业的投资项目一般采取由其自己的研究院所牵头组织,其它多家单位参与研究攻关的模式进行工作。参与研究的单位多且比较分散。为便于项目的组织管理、节约管理费用,以及企业领导和下游生产部门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有必要基于网络系统开发企业投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项目信息的快速远程共享,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效率、保障企业生产流程的连续性。

3 企业投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设计开发企业投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6]的主要原则有3个:一是实现信息传达的快速便捷,二是实现信息的分层次共享,三是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3.1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根据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特点,本系统采用以C/S体系结构与B/S体系结构相结合的混合软件技术架构。系统内部采用C/S结构模式,实现强大的数据维护、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而对于项目信息浏览功能则采用B/S结构模式,实现管理平台上项目有关信息的快速浏览和查询。这种浏览和查询通过客户机上的浏览器实现。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见图1所示。

3.2 系统总的工作流程

首先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设计技术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任务。然后向外界技术征集和招标公告,根据应标情况,聘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应标单位并组成项目组,进而开展研究工作。根据计划和需要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到期进行结题验收,并进行项目成果评定和转化,最终形成项目信息和负责人诚信记录档案。总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3 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系统开发工具采用Delphi程序语言结合ASP网络程序语言。客户端服务器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网络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Windows系统中的IIS,并采用TCP/TP网络通信协议。

Delphi程序语言适合开发C/S结构的应用系统,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功能,通过其封装的BDE以及数据库对象组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各项设计功能[7]。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和B/S模式来实现网上信息的、浏览和查询。通过共用的SQL Server数据库,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3.4 系统功能概述

根据工作需要,把用户分为4大类:系统管理员、项目负责人、内部一般用户、外部一般用户等。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一般由具有经验的企业科技管理部门人员担任,他可以设置项目以及项目负责人用户、对系统负责维护和管理、有关信息等功能。项目负责人用户可以对本人负责的项目的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并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系统发送的指令(系统通过邮件发送)和系统管理员进行交流。内部一般用户包括企业领导、项目的应用部门、与该项目有关系的下游生产部门等,他是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需要设置,他可以浏览该项目的一些内部信息,如财务审计部门可以随时查看项目经费的支出情况,并根据需要提前或推迟划拨经费。外部一般用户是企业外部的用户,例如根据企业的招标信息应标的单位或个人。外部一般用户注册时需要在系统中提出申请并通过系统管理员确认才能获得访问权限。

3.5 系统安全防护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2种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防护。

(1) 采用用户分类方式。如前所述,根据工作需要把用户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权限。且除系统管理员外的所有用户均需注册,只有经过系统管理员确认的用户才能根据合法的用户名、密码,以及惟一的随机验证码进行登录访问。

(2) 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通过网络防火墙技术来控制进出的通信,防止外部非法用户的未授权访问[8]。

4 结 语

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把C/S和B/S两种结构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的高效管理。该系统在某些石油企业的应用证明提高了企业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节约了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等管理成本。

参 考 文 献

[1]何凌燕.浅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力及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7(35):7.

[2]严霄蕙.煤炭企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5(9):3840.

[3]文远保,冯莉.运用C/S模式与B/S模式相结合开发MIS系统[J].襄樊学院学报,2002(5):6971.

[4]Richard Anderson,Chris Blexrud.ASP3高级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谭浩强.Web数据库开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6]任永昌.项目投资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福建电脑,2004(9):4344.

第6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ERP 系统风险 内部审计 影响及对策

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ERP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主流管理手段。ERP为企业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提高,竟争力的改善;但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实施ERP管理,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预期,甚至是惨痛的教训。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管理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风险,给内部审计带来很大的影响。

1.ERP系统管理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ERP系统管理的内涵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中文意思企业资源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公司加特纳(GartnerGroupInc)提出的概念。他预测在今后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变革。 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ERP的应用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从最高的领导层到最底层的操作人员。其主要目的是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管理,从而提高经营管理绩效。

1.2ERP系统的主要特点

1.2.1系统集成性

ERP系统是个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财务、供应链、生产、HR、CRM(销售)、BI(领导决策)、PDM(产品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子系统,其最大特点是信息集成,实行财务与业务、财务与供应链、销售链的一体化管理。

1.2.2可定制性

ERP要通过“定制”,才能形成适应特定企业业务处理所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所谓“定制”,就是在系统中设置很多控制系统运行的参数和一些关键数据,如企业结构、计划策略、财务科目表等。一个标准 ERP 实施完成后,它将变成“量身定制”的适应特定企业当前业务处理需求的专用系统。

1.2.3开放性

ERP一般都要开放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同时也要提供二次开发的必要条件。一般商品化ERP产品源代码是全部开放的,因为这样才能使客户充分理解和掌握 ERP 系统,给客户提供二次开发的充分支持。ERP作为企业核心信息处理系统,通常要和工程设计,办公自动化,自动控制设备,质量检测设备等连接,所以ERP系统通常要提供标准接口。

1.2.4灵活性

ERP面对企业经常发生的业务改变,唯一不变是以灵活的定制手段辅之以二次开发,满足各类单位管理业务不断变化的需要。一个企业的结构难免要随着业务发展和经营环境变化而进行改组,一旦改组,处理业务的ERP管理信息系统也跟着修改和调整。因此,ERP 系统只有具有巨大的灵活性,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1.2.5普遍适用性

ERP的适用性,建立在系统功能的高度可“定制”性上。而这种可“定制”性,又是建立在对社会上广泛的企业和业务内在规律的理论认识基础上。ERP的设计思想抓住了企事业等大量组织实体的业务处理任务的共性,辅之以定制手段,就可以普遍适用于大量不同类型的企业和非企业组织机构。使他们能够利用ERP系统协助他们完成特定的业务信息处理任务。

2.ERP应用现状、原因及系统实施风险

ERP在我国发展已有20余年,在目前拥有的15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1000多万家中小型企业中,多数已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据统计数据表明,ERP成功实施的也仅占10%―20%,约有30%―40%的企业只是实现了系统的部分集成。在ERP实施过程中,企业自行开发系统实施的占4.33%,企业委托开发自己实施的占23.16%,企业找软件开发商实施的占35.25%,通过管理顾问制定实施的占37.26%。企业选择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主要是成本相对低廉,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系统局限性、升级困难、程序人员变动空缺等系列问题,不能适应标准化管理要求。后期较多企业选择软件供应商实施也遇到了难题:如何选择软件企业,什么样的系统是适合的等问题。

据赛迪顾问调查报告显示:在部份ERP应用不成功的案例中,因软件选择失败的占67%,因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的占13%,因实施步骤过急而失败的占9%,因人才流失而失败的占8%,因软件厂商服务支持不够而失败的占3%。从中看出,选择软件是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但是信息技术复杂,企业适用各异,单凭企业自身或者软件厂商都是无法做到的。除此而外,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失控导致ERP系统失败。这些对ERP的实施产生重大风险和隐患。

2.1技术风险

ERP系统的用户无论在企业的哪个角落都能因其高度集成的功能获得访问和控制或改变重要业务参数。ERP高度集成的功能模块使得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同时传统ERP系统所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使系统管理的难度增大,系统更容易遭受攻击。基于WEB的B/S技术的ERP系统支持异地登录和访问,由于通过因特网登录,任何不正当的用户授权都能导致对系统的非法访问。ERP系统使用单一数据库形式,这有利于ERP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信息共享,但如果对不合适的访问权限,缺乏有效控制,那么系统中的一些机密数据将有导致企业重大损失的可能。

2.2管理和项目规划风险

ERP实行流程化管理,导致组织结构改变,甚至是对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因此必然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影响。ERP系统的使用会改变员工的职权,这种工作角色的转变和适应过程因其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流程化的管理密切了部门之间的关系,系统用户必须对自己的业务行为负责,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其他部门的业务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整个企业运作的秩序。在ERP系统的规划实施过程中,企业往往重视流程和技术因素,而忽视对人的重视,最终导致令人失望的实施结果。

2.3组织变革管理和培训风险

组织变革管理和相应的培训在ERP项目初期的预算制定和业务特征定义阶段,往往被忽视。由于ERP的实施会给企业或组织带来相当程度的变革,而在变革管理和培训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ERP项目的实施需要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岗位职责,所以员工在参与ERP项目实施方面缺乏积极性。另外,员工需要接收大量的培训去熟悉新的业务流程,并且通过对系统的熟悉来获得使用技能,而这些是整个企业或组织适应新流程和新系统的关键。

2.4BPR(业务流程重组)对业务运作的风险

BPR在优化流程、提高流程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岗位变动的潜在风险。这是由于许多ERP系统实施商通常用业务流程重组(BPR)来描述ERP实施的第一阶段。流程化的管理确实需要对岗位做出一定的调整,但这种调整更多的是对原有岗位特征的重新描述或者调整。对于习惯过去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要求的人来说,新的岗位角色可能会造成很多的不适应,其特点就是在ERP系统使用前期某些业务职能不能很好地实施。

3.ERP系统实施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3.1ERP系统实施对内部审计的影响

ERP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其通过流程重组,实现了企业管理变革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1.1内部审计风险增大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通过统一的ERP系统平台进行处理后,传统的审计线索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及员工的工作习惯、思维方式、信息载体、控制手段和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舞弊和失误均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变成了机器和系统程序操作,不留任何纸面痕迹;远程联算的应用致使某些原始凭证不在本地存放,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不在一起存放等。ERP使企业经营风险层次提高、隐蔽更深,风险识别、评估的难度更大。

3.1.2内部审计重点发生了转移

传统审计主要重点是在财会部门,业务的发生都由财会部门来记录;而当企业实施了ERP之后,业务的发生则是由生产部门开始与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是紧密相连的。所以ERP软件的其他功能模块,对于核实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性、交易过程的合法性,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传统单纯的财务审计需要向财务审计和业务审计相结合。

3.1.3内部控制环境发生变化

在ERP环境下,企业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按照面向客户、面向信息网络、面向软件应用的要求进行了重组,原有明确职责分工的作用被削弱,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点已建立于系统的应用程序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各种检验、核对、判断、监督以及对系统各功能的权限控制等。企业的内部控制已转变成以整个业务流程实时控制与决策为核心的全方位综合性控制,内部管理权限的严密性以及关键风险点的设置成为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

3.1.4内部审计技术发生改变

在ERP环境下,由于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线索、安全控制和内部审计内容的改变,决定了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利用计算机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对电子化的经济信息进行抽样、检查、核对、分析、比较和计算,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扩大审查范围、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3.1.5审计线索隐蔽化

在ERP信息系统中很多纸质信息转换成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编码,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存储趋于磁介质化。很多单据、凭证、报表等都可在ERP系统自动生成,经济业务隐性化和数字化。不同于传统的涂改方法,舞弊者一旦非法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程序的篡改,不仅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修改、复制或销毁,还可以消除行动轨迹,不会留下操作痕迹,传统的审计线索就会中断甚至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

3.2ERP环境下的审计对策及建议

ERP实施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整合,对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ERP环境下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重新确定审计切入点。

3.2.1对业务流程的审计

ERP系统是建立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的基础之上的,它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分配模式,系统实施后能否按既定的模式运行以及运行效果如何,关系到系统运行的成败。业务流程会因实施后运行环境的变化而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这样才能使业务始终运行于相对较优的流程环境中。对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审计大体包括以下方面:应该在系统中运行的业务是否全部通过系统运行;信息是否及时录入系统;录入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系统运行是否正确;流程是否通畅,有无缺陷或舞弊的可能;识别、评价和应对流程风险的效果如何等。

3.2.2 对关键控制点的审计

ERP系统是由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模块高度集成起来的,每一模块都有相应的关键控制点,对企业的经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销售模块中的信用控制点,是根据用户的信用程度控制发货的关键点,如控制不严,有可能使公司财产遭受巨大损失;销售结算中的定价控制点,是根据发货时间来自动划价的,若销售价格调整,而发货时间控制不严,公司的效益损失将非常巨大。因此,对关键控制点的风险管理审计要关注以下问题:是否对关键控制点进行了识别及建立风险评价体系;是否建立了关键控制点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及其适应性和有效性如何。

3.2.3对系统监控的内部审计

ERP系统的优点之一就是对业务和绩效能够进行动态监控。就关键控制点来说,如果随时进行了动态监控,其风险将大大降低,即使偶有异常,也会因及时的动态监控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系统监控功能进行内部审计,审查和评价企业是否利用ERP系统进行了业务和绩效的动态监控、监控点及其风险如何识别和评价、监控的效果如何、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应对风险的效果如何、有无监控盲区或监控不力的区域、监控结果的利用情况如何等。

3.2.4建立健全、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及操作平台

在ERP系统环境下审计软件应具备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通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审计软件应具有直接取数的功能、财务分析及测试功能、计算处理功能、报表及附注合并功能、自动生成部分审计底稿的功能、网络访问功能和审计项目参数设置功能等工具功能;同时,还应具有包含被审计单位资料管理功能、人事管理功能等管理功能。在开发和编制软件过程中,内审人员应积极参与进来;在投入使用后要注意对软件不断进行优化。审计信息系统要能与ERP系统有效链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帮助企业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瑞君编著.e时代财务管理[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赛迪顾问专题报告.ERP应用现状分析[R/OL].百度文库,2011,10.

[3]陆培炜.ERP系统实施和应用的风险管理[EB/OL].中国会计视野,2003.05.

第7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 关键词 】 文献管理;数据库;

【 中图分类号 】 TP391.9 【 文献标识码 】 B

1 引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科研人员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调研。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文献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越来越普及,通过网络获取的方式造成了信息的海量性,使得传统的文献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文献资料的存储、检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造成用户查找困难,甚至因管理不当造成丢失等,从而需要建立文献资料数据库对文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Internet,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电子文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数据库文献全部以PDF格式进行存储和管理,为电子文献资料提供了科学、高效、安全的管理方法。

2 系统功能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根据用户需求,该数据库系统需对各种类型的文献进行存储管理并实现几个目标: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管理员可对用户及文献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不同类别用户可根据自身权限进行相应级别的文献搜索与查看并进行打印;具体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2 模块功能说明

2.2.1用户管理

添加用户:录入用户的基本资料,生成一个新的系统账号。

用户修改:选中要修改的用户,可在用户资料详细对话框进行修改,用户数据表将做相应的更新。

删除用户:选中要删除的用户,删除用户表中已经存在的账号。

2.2.2文献管理

添加文献:录入文献资料信息,包括了文献名称、文献类别、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机构、国别、出版日期、出版刊物、关键字、摘要、文献重要性、文献密级以及文献内容(PDF格式)。

文献修改:选中要修改的文献,可打开该文献资料的详细对话框,进行逐条修改,文献数据表将做相应的更新。

删除文献:选中要删除的文献,文献数据表将删除该条文献。

2.2.3文献查阅

不同类型用户可根据自身权限可以通过标题、关键字、发表时间、文章属性、作者姓名等查询方式检索文献,查询后符合条件的文献以PDF格式供用户浏览。

2.2.4打印管理

根据用户权限打印PDF格式文献。

2.2.5系统管理

系统登录:根据用户名和密码决定用户是否有权限登录,防止非法用户进行登录。

密码更改:输入原始密码进行身份确认,再输入新密码进行更改。

日志管理:记录用户登录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IP地址、用户Mac地址、登录时间、登出时间。

2.3 系统流程分析

根据定义的系统功能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整理出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登录后的简要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电子文献管理系统分为三类数据表:用户表、用户访问日志表、文献资料表。根据文献专业的不同,文献表又可分为许多子表。用户表用来记录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户ID、用户名称、用户单位、用户级别、用户密码;用户访问日志表用来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户ID、用户IP地址、用户Mac地址、登录时间、登出时间;文献资料表用来记录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的字段有文献ID、文献名称、文献属性、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机构、国别、出版日期、出版刊物、关键字、摘要、文献重要性、文献密级。

3 数据库功能编程实现

本文献管理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进行开发,它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响应速度快、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利于大量数据的处理。所以基于C/S模式的文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方便的实现文献信息的共享交流。C/S结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与用户的交互任务。在该文献系统中,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8进行编程,客户机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

3.1 用户权限

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文献管理数据库系统时,首先进行用户登录,通过权限控制模块进入文献管理数据库,并获得不同的操作权限。其中,系统用户分为管理员、一般用户、特殊用户以及超级用户。不同的用户类型在查阅系统中的文献时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具有最高的权限级别,对所有密级的文献拥有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等各种操作权限,同时具有用户管理、口令修改、系统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权限;一般用户拥有查询公开文献和内部文献权限;特殊用户在一般用户基础上还拥有查询秘密级文献权限;超级用户可查询包括机密级文献在内的所有文献。

3.2 系统编程设计

本系统采用C#编程语言进行开发,C#在数据库编程方面采用作为访问接口。在本数据库的设计中主要包含了四个步骤。

1)与服务器数据源建立连接。通常使用Connection对象创建和连接数据库。SqlConnectionwxzl=new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定义文献管理系统连接对象。

2)对数据源执行SQL语句或存储过程。通常使用中的Command对象执行SQL命令。SqlCommand wxzll=new SqlCommand();//创建SqlCommand类对象,对文献管理系统数据库执行 Transact-SQL 语句。

3)在数据源和数据集(DataSet)之间进行交换数据,进行数据填充。数据集(DataSet)是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表(DataTable)的集合,一个数据集可以包含多个数据表。为实现文献资料的入库, 使用DataApater对象写入文献系统数据集;同时根据用户需要,将被修改后的文献数据集通过DataApater对象实现数据集的改写。

4)使用DataBind方法将数据集DataSet中的数据表绑定到各种显示控件中进行显示。wxzl. AuthorText.DataBindings.Add("EditValue",ds,Table+"."+ds.Tables[0].Columns[0].ToString().Trim());//将文献资料中的作者信息进行绑定显示。

3.3 文献资料查阅

该文献管理系统通过文献名称、第一作者、出版刊物、发行日期、关键字、摘要、作者国别等属性查阅文档资料。根据用户权限控制,对于不在该用户查询权限内的文献,不在查询结果中显示。当用户点击主界面中显示列表的任意一项,打开该PDF文档。可通过PDFView控件阅读PDF文档。PDF文档阅读界面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系统实现了电子文献管理的基本功能与需求,操作方便简洁,通过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即可实现对远程文献数据库的访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该文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便了对海量文献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同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 梁春燕等.基于B/S模式的科技文献管理系统的策略和初步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6:24-28.

[2] 范佛全. 基于SQL Server的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安全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2):66-68.

[3] 黄文博.C/S结构与B/S结构的分析与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56-58.

第8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V355;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52-01

前言:近年来,科学和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进我国民航业整体规模及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壮大。民航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最核心的力量来自于空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效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的民航管制员班组资源相对紧缺,然而我国已经构建起了专业的学校,积极进行人才的培养。本文在对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中,从现有资源建设状况入手,以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民航空管系统的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一、民航空中管制现状

综合性、技术性强是空中管制工作的主要特点,管制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责任和风险,其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应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一来,在工作中才能够兼顾空中、地面等多个角度现状,因此管制人员需要能够灵活、动静结合的面对多种现状,并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有效进行信息的传递,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1]。现阶段我国民航规模不断壮大的背景下,传统的由个人负责管制工作的现状得以转变,现阶段需要多个成员,通过配合和交流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弥补互相的不足,并提升管制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我国各个大型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都构建了较大的管制扇区,也逐渐完善了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如上海和北京等,同时还存在一些小型空管系统,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两个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

二、加强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民航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加强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空管系统最主要的职能就是保证民航运行的高校性和安全性,这一现象的实现同管制员班组资源的质量具有直接关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管制工作人员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加强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促使该班组组成更加具有科学性,促使成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缺陷弥补,能够促使相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始终保持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民航运营的安全性[2]。

三、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措施

(一)将整体资源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

管制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职责,在通过话筒进行空中指挥工作的过程中,是在代表整个班组命令。同时,一旦了错误的命令,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然而,人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错误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想减少错误的产生,必须将整体资源的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注重空管班组凝聚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弥补个人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3]。管制员日常工作中,如果由个人来承担一个席位的整个管制内容,其无法在犯错误时及时的觉悟,而在整体班组的帮助下,能够及时弥补错误,保证工作顺利、安全。

同时,要想空管系统当中的管制员班组能够在最大程度的发挥职能和优势,就要对该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促使各个成员的优势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并互相弥补不足,提升安全性[4]。从事该项工作的任意两名管制人员,都是拥有不同性格、特点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劣势互补,在工作中能够以较高的协调性和合作能力提升工作质量。因此,在加强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过程中,民航单位应当在招聘工作人员过程中,不仅考虑其专业能力,还应当对其性格、特点、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充分的考察,从而保证整个班组在和谐的环境中,相互团结、合作和监督,提升工作质量,为民航顺利经营保驾护航。

(二)构建有效沟通机制

良好的沟通是促使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新时期在积极加强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不同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促使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平等原则,只有明确整个班组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是需要平等承担相关失误责任的,才能够有效维护班组工作中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平等的关系,能够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互相帮助,而不是只在乎自身工作内容;同时也能够对组内分工更加明确,合作更加顺畅[5]。在构建有效沟通机制的过程中,加强了整个班组内部的交流,提升了班组的活力和工作效率,其在工作中能够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时效性是民航空管系统的主要性质,其也是沟通机制建立的主要原因,因为日常工作中所的信息通常具有及时性,管制工作人员如果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会导致信息产生障碍,而管制员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其思想和态度都将影响信息传递的质量,因此加强沟通机制建设,促使管制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和和平的环境至关重要。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民航业发展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积极加强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能够提升民航日常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能够促使民航逐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加强民航空管系统管制员班组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科学选用班组成员,促使班组内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并实现劣势互补,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提升信息传递质量,为民航安全运行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月华.华东地区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 以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为指导 推动民航空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王利亚作民航空管系统工作报告[J]. 空中交通管理,2010,02:11-19+10.

[3] 王利亚. 深化五个体系建设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全面提升民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服务品质――2011年民航空管系统工作报告[J]. 空中交通管理,2011,01:4-12+1.

第9篇:传统管理的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ERP(企业资源计划)会计信息角色转变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人类社会也由工业经济时代步入了网络经济时代,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毫无例外,作为企业重要职能部门的财务部门也同样受到来自网络经济的猛烈冲击而发生深刻的变革。而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则是这场变革的一个突出趋势。ERP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导致了传统会计作业模式向新模式的转移,必然带来会计人员角色的重新定位,本文主要探讨国内企业导入ERP系统后,会计人员所发挥的功能和角色转变趋势。

一、ERP的主要特点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的目标是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确立企业全面竞争优势。ERP系统是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子系统。ERP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财务和企业内部各业务的协同、与供应链销售链的协同。与企业内部各业务的协同是指对于企业内部信息可以通过企业网络传递实现内部的协同,如采购和销售部门的业务员可以使用手持信息设备输入各种商品或劳务数据,并实时或批量送给财务系统;公司职员借助联网的信息终端进行考勤、申请借款、填报各项收支;财务人员可以坐在计算机前等待各种经济数据传过来,自动生成各种账表,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与供应链、销售链的协同是指通过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实现供应商、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和电子商务,如网上订货、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的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瞬间传递到财务系统;网上服务、网上咨询使供应链的协同更加默契等。

二、ERP环境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

企业导入ERP,实施ERP系统管理,对会计人员角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资料收集和键入等基础工作被ERP系统取代ERP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集成,实行财务与业务、财务与供应链销售链的一体化管理,从信息的采集方式来看,ERP环境中的信息是由完成业务过程的各部门一次采集完成并通过网络实现自动化传递,企业中的全部业务活动的全部数据,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都不需要人为干预或人为干预很少,这样,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

(二)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传输基本实现自动化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凭证大多都有会计人员自行填制和输入,而在ERP环境中会计凭证不是都由会计人员填制,各部门在完成各自业务的同时,ERP系统会根据事先的设置,先由有关业务人员完成相应的业务(原始)凭证填制工作,再传输到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人员只是对这部分会计凭证进行审核。

(三)账簿、报表等信息输出的自动化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据此填制会计报表,工作量非常大,会计人员的核算角色在此体现很充分,但在ERP环境中,会计数据大多以原始的、不经处理的方式存放,在需要输出时就可以按照用户的信息需求,任意组合,准确地报告会计信息,基本不需要会计人员做什么工作。三、ERP环境下会计人员职能转变趋势从表面上看,ERP的导入对会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或者说是一种“会计人员无事可做”的危机。但从深层次看,ERP的导入,本质上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的重心转移。会计作为一种高知识含量的工作,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会计人员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是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多方面技能,将只对会计问题的重视转移到企业业务问题上来,实时、动态地为用户提供信息。笔者认为,企业导入ERP后会计人员的工作或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收集、加工、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发挥自我优势,实现会计的记录、报告等基本职能。企业导入ERP后会计所需的原始信息由各业务部门填制并通过网络适时传递给财务系统,由财务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格式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按选定的会计政策和报告格式自动生成不同类型的会计报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可以完全被ERP系统所取代,仍有许多重要的“后台”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例如在信息收集阶段需要会计人员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与确认;在加工与披露阶段需要会计人员面向信息使用者,按需提供信息产品(会计报告),也就是说除提供通用会计报告外,会计人员还要按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提供适合不同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专业优势和主观能动性。

(二)针对企业管理的需要,突出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辅助经营决策的职能。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只注意会计的记录和报告职能,而忽视了其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职能相比,ERP时代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的重心也相应发生转移。会计人员除了发挥会计的基本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职能。会计人员要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中。

(三)在ERP环境下,更多的会计人员将改变工作场所,直接进入生产经营部门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按传统观念,会计人员在远离生产经营部门的会计部门工作,但随着ERP的导入,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均有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走出会计部门,进入生产经营部门工作,作为这些部门的重要成员。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分析能力与其它技能(预算、预测与成本会计等),在生产经营部门中扮演领导者、组织者、顾问、规划与业务整合方面的专家等各种角色,促使各部门人员协调工作,保证过程有效,决策正确。

(四)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在系统开发初期,会计人员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经济业务与管理活动发展的需要,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兼顾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性与专用性。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应由专职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此外,ERP时代加强内部控制具有更加紧迫和现实的意义,ERP中的财务带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而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ERP时代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全局观念,要从企业战略全局出发,实现财务与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协调一致,发挥财务战略与研发战略、采购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的协同效应。会计人员将主要从事:长期战略计划、过程改进、产品与顾客的盈利分析、会计系统和财务报告、短期预算、合并与收购、财务和经济分析、外部财务报告、计算机系统运作等工作,为实现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一体化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

(六)最后,随着ERP系统的不断运用和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将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工具和管理思想,同时企业联盟、虚拟企业等组织形式不断的出现,未来的企业决策形式不断呈现出动态的、个性化的决策,这不仅带来企业组织理论与管理理念的巨大变化,而且对传统会计与审计理论和方法都带来巨大冲击。这些变化和冲击都为会计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安全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无形资产会计、R&D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诉讼会计等都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和学者来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