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管理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管理;管理实践;团队建设;改革创新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取得较大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因此,对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改革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
目前,随着市场经营化的发展,逐渐出现公办幼儿园幼儿数量减少、私立幼儿园数量增多的现象。虽然幼儿园幼儿数量众多,但是配备的教师与保健人员人手不足,不仅如此,教师队伍素质水平较低,人员变动频繁,而且教师群体中男性偏少。此外,缺乏先进的教育方式也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二、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实践
1.履行服务理念
随着教育社会化的发展,教育更加需要体现其服务性,幼儿园要想得到发展,必须坚持服务理念,也就是说,要全身心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与学习。教师要做到将幼儿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关心每一个幼儿,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为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服务质量,教师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每个家长的需求,善于倾听家长的意见。
2.幼儿园团队建设
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的优秀幼儿园团队对幼儿园的管理十分重要。要想提升管理效能,建立工作积极负责的保教队伍,一个好的班子必不可少,这就需要一个有远见、有大局观的领导,组建领导班子。在幼儿园管理中,只有具备科学的能力结构,才能完成高效率的领导班子的创建。幼儿园领导班子需要重视学习,并制订相应的任务计划和相关制度。园长需要做好自身的领导工作,对幼儿园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决策,并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关注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园长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高教职工对制度的认识,提高教职工遵守规制的自觉意识,强化制度教育,从而使制度规范机制能够发挥作用。园长也应树立威信,以自身的威信力实施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园长应以身作则,才能得到教职工的信服与尊重。园长同样应该追求创新,凭借先进的创新理念,在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提升。在条件允许下,园长应和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提高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的管理创新。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要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达到更高层次,就需要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调查表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职业素质是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实施管理。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第一,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及内容;第二,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思想观念;第三,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灌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四,构建广阔的教师平台,教师作为主人公,以开放和自由的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教育改革。管理者需要营造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循序渐进。
3.教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1)教师对幼儿进行合理评价。教师不应将幼儿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而应当全面评价,如幼儿的个性特征、思想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等,特别是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给予格外关注。
(2)构建和睦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观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加强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此外,幼儿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需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在制订教育计划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和年龄特点,在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教育内容和幼儿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受到高度关注,社会也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幼儿园管理者必须加强教育管理研究,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积极创新,勇于进取,才能促进幼儿园管理向更高层次提升。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幼儿园的内部工作环境对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价值取向、动机受度、持续时间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儿园管理者要优化内部管理,为教师创设宽松的人丈环境和民主的工作氛围,形成有效的交流机制,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关注教师的个性化穷求,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激发其教学动机。
【中图分类号】G615
一、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加强幼儿园文化的人性化构建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把握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幼儿园管理者要尊重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投人工作。
其次,形成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在相互促进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大家互相信任、合作学习的教师群体。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幼儿教师相互之间可以密切联系,分享经验,共同反思,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最后,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建立园内的民主生活机制。幼儿园应建立起民主生活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教师对园内重要事情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工作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增强幼儿园的整体凝聚力,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提高工作效率。
二、多方交流.形成幼儿教师有效交流的机制
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也增强学习动机。各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并借鉴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种交流机会,促使教师在多方的交流互通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专业成长与教学动机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改革教师评价机制,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把管理者“言堂”变成“公众批语”的形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各项教师评价结果出来以后,可以独立使用,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本人的参考,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断做出合理调整,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在此,我们需特别突出幼儿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的自我评价,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二)实施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L37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不断适应环境和调整自己。发展性教师评价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这种评价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更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相应的机会。这种动态的评价让教师把评价的视点转到自身的教育行为中来,辩证地看待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成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
(三)统一的评价标准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要有明确的标准,这对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是必要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努力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但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具有不同的背景,在职业素养、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教学风格、师往类型等方面均表现出个性差异。我们需要在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中检验统一性、标准适用性,在统一的标准与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四、关注幼儿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幼儿教师的自主化发展
(一)要关注幼儿教师的生活
幼儿教师承担了家庭、工作团体和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角色:家庭中的配偶、父母、子女,工作团体中的教师、同事、班主任或园领导,社会生活中的亲戚、朋友等等。幼儿教师角色身份的多重性使得她们的工作繁忙、紧张,很可能引发角色冲突,进而影响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动机下降。管理者应适时适当地关心她们的生活,为她们排优解难,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调动她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学动机。
(二)要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满足
一项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与其他行业人员相比,成就感的需要更为强烈。教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教师比男教师具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女教师的教学动机强于男教师。而目前幼儿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管理者应依托幼儿教师的性别优势,帮助她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在职业满足感获得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
(三)关注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程建设 领导力 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25-01
我国幼儿园普遍实施园长负责制,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教学开展工作,其课程领导力的高低直接界定了一所幼儿园的办学质量。长期以来,幼儿园园长普遍对于课程领导力重视不足,由此导致在此方面其能力偏低,难以满足幼儿园优质高效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于幼儿园教育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课程建设领导力,从而为园所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每一个幼儿园管理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领导力
对于课程领导力的概念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不仅仅承担着联系上级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纽带职责,同时在幼儿园的具体教学中,园长还要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责任,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教材以及课程设计,如何进行课程的选择与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园长这一幼儿园的直接管理者,而园长的课程领导力的高低自然也就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幼儿园工作规程》对于园长在课程建设领导力方面的规定如下,园长应坚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统筹一切教学资源,科学制定并实施课程计划。园长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引导教师队伍实施课程计划,为教师实施课程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由的、合作的教学氛围,从而将教师队伍凝聚在一起,实现课程教学有序推进。根据此项规程对于园长课程建设领导力的阐述,结合笔者自身的理解,本文将课程建设领导力的概念界定如下:课程建设领导力是指幼儿园管理者全面负责课程的选择、设计、实施、评价中,所具有的将课程教学各个主体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领导能力。
课程建设领导力是幼儿园园长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园长领导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来讲课程建设领导力是幼儿园园长贯穿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的一种领导品质,课程建设领导力与其它的领导能力相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对于这些特征进行很好的认识,更有助于园长课程建设领导力的一个提升。一是课程建设领导力是课程专业知识、领导意志、领导行为的一个综合体,上述几个方面内容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到课程建设领导力水平;二是课程建设领导力的形成来源于行政权威以及专业权威,行政权威是指园长这一个职位所赋予的权利以及权利所带来的威严,专业权威是指其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专业能力所带来的认可以及尊重,如果没有专业权威的话,那么园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力就会大打折扣;三是课程建设领导力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它与课程建设相关的一切主体的合理,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园长一个人是难以推进课程建设的有效开展,需要园长通过有效措施来施加对这些主体的意志影响,从而获得合力。
二、提升课程建设领导力的具体路径
根据课程建设领导力的具体内涵以及特征,结合幼儿园园长在课程建设方面所承担的职责,本文认为要想有效的提升园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力,促进幼儿园的高效发展,需要幼儿园园长在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提升自身的能力。
1.加强课程专业技术能力的建设
专业权威以及影响力是园长课程建设领导力的重要源泉,课程建设一般都涉及到设计、选择、实施、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专业能力,在课程的规划方面,需要园长利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统筹规划,在课程选择方面,需要园长来根据教学发展以及学校的实际来选择最合适的课程方案,在教学实施方面需要园长来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园长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园长应注意在上述几个方面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确保上述几个环节能够科学的推进,进而带来自己的专业权威以及影响力,为课程领导力建设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2.注重教师队伍领导力的锤炼
一所优质高效的幼儿园不在于这所幼儿园有多豪华,硬件设备有多好,给你更多的在于一支职业素养良好的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幼儿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对于园长来讲课程建设领导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锤炼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体来讲,幼儿园园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招聘具有良好胜任力的教师,在招聘中注意考察教师的胜任力,严把进口关,从进口层面来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针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综合采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的做法来提升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保持一个饱满的工作热情;三是培养教师的团体意识,让教师队伍和谐团结,在具体的教学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3.重点强化自身的沟通能力
课程建设中需要与教师、家长、上级等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在课程的建设中园长作为负责人无时无刻不受到上述各个主体的影响,面对这些主体,园长应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建设。调查发现,课程建设中大部分的阻力都来自于沟通不畅导致的各个主体处于一个信息的不对称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主体必然从最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行为的调整,从而阻碍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园长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与各个主体打交道,通过良好的沟通来使得各个主体处于一个信息对称的状态,为课程建设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幼儿园园长加强课程建设领导力是促进园所高效优质发展的必然需要,是顺应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幼儿园园长来说应树立危机意识,在认识到课程建设领导力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来加以改进,从而领导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燕.幼儿园课程管理的释义及其模式分析[J].学前课程研究,2007(8).
【关 键 词】农村;民办幼儿园;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42-02
近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除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功能,民办幼儿园仍然是承担学前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当前农村民办幼儿园在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隐患,为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必须抓紧时间着力进行整改。
一、农村民办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可以说,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是办好幼儿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根据调查研究,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安全隐患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所设施简陋,多数未达到办园标准
《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举办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另外,还规定“举办幼儿园必须具有与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园舍和设施。”但是在农村,很多幼儿园开办者由于缺少资金,或对自己能否长期办园存有疑虑,他们大多利用自家住房或租用他人住房、店面房进行简单改建后作为幼儿园园舍。而这些房屋很多并不符合办园要求,比如采光和通风条件不好,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染、流行。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桌椅、午睡床比较破旧、不合规范,高度、大小都不适合幼儿的身高,还有可能划伤幼儿。《幼儿园工作规程》还规定:“幼儿园应设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办公用房和厨房。”由于大多是原有民房住宅改建,所以很多民办幼儿园并不具备上述设施,有些幼儿园的园舍没有围墙和栅栏,生均室内活动室面积小,幼儿进行活动时十分拥挤,容易互相碰撞,进而产生安全问题。走访中,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室外活动场地,即使有也多为水泥地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容易造成磕碰,农村民办幼儿园在园舍和设施上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园内卫生条件差
经实地走访发现,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卫生条件差,卫生防疫方面的工作做得也很不到位。幼儿使用的口杯、餐具随意摆放。调查中,所有的幼儿园都没有购置消毒设备,正所谓病从口入,让人十分担忧。另外,幼儿园由于面积有限,生均占有面积小,导致空气质量不佳;幼儿午睡的床单、被褥也没有专人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晾晒,所以较脏且潮湿,这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厨房卫生条件都很差,幼儿园没有专门为幼儿搭配营养餐,基本上是幼儿与教师一起吃大锅饭,饭菜质量无法保障,营养搭配也不均衡,无法为幼儿身体的良好发育提供合理的膳食,同时为了降低采买成本,一些幼儿园购买无卫生检疫的食物,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
(三)师资不足,素质未达标
目前,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很难吸引优秀师资,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幼儿园招聘的教师在学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并不严格。有很多老师没有经过职前培训,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进入幼儿园工作后,职后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基本上没有。师资素质低下使得民办幼儿园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很多教师在应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时,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是采取恐吓、体罚幼儿的方法对其施以管教,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
农村民办园还存在人员配置不全的问题,很多幼儿园是由一人担任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或是存在一人身兼保育员和厨师等职务。这使得教师在工作中往往顾此失彼,再加上孩子活泼好动,不仅教育质量无法保证,安全隐患也藏于其中。在走访的农村民办园中,都没有专职保健医生,也不对幼儿例行晨检,在一些疾病高发季,非常容易造成幼儿间互相传染。另外,民办园没有专职门卫,也无安全监控设施,对幼儿接送、外来人员进入园内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控。
(四)幼儿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农村幼儿园为了扩大招生范围,每天提供车辆负责接送儿童,而这些专用接送车大部分是面包车,为了节省经费,一些幼儿园购买二手车或报废车,这些车的性能不良,容易出现故障,存在不安全因素。另外,园内司机多不固定,多是由园长或本园教师的亲属兼职或是“帮忙”,司机的驾驶技术难以保障。很多民办园为了节省开支,只用一台车接送幼儿,往往出现超载现象。有的幼儿园为了能装载更多的幼儿,不派教师跟车接送,车上只由司机一人负责几十名儿童,这些都极易造成在接送幼儿途中的安全事故。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应对学前教育应承担相应责任,在政策制定中体现公共性诉求。“政府作为公共制度的首要供给者要保证所有幼儿园的发展外环境都是优越的,制度安排都是理性的,不存在政策取向上的偏颇,强势幼儿园要进一步发展,薄弱幼儿园也要具有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
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民办园的办园条件。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完全依靠政府对民办园进行资助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政府应有计划地加大对农村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力度,抓好农村乡镇中心园的建设,确保每一个乡镇至少有一所质量较高的公办园,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更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如“以奖代补、减免有关税费、土地使用上的支持等。设立民办幼儿教育奖励基金,健全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一些优质的、标准化的民办园,为其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使民办教育在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中发挥更大的公益性。
(二)加强对农村民办园的监管力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尽快制定农村托幼园所建筑设计规范及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标准的缺失是造成农村幼儿园安全隐患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特殊境况,各级教育部门应结合地方实际,尽快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办园规范和标准,在学前教育的监管中做到“有法可依”。乡镇政府要负责将教育局、卫生防疫站、消防队等多部门联合起来,对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办园条件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办园条件差,教育质量不好,应限期整改。同时,要特别加强对未经审批私自开办的“黑园”的打击力度,杜绝恶性竞争,保障农村民办园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同时,要明确幼儿园安全管理相关责任人,幼儿园安全防范应该做到职责清楚,责任到人。乡镇政府、教育局、卫生防疫站等相关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各项检查和督导工作,将安全防范责任细化到各个单位、个人身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追究有关单位与个人的责任,并予以严惩。
(三)提高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
首先,规范农村民办园的幼儿教师队伍。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现有在岗的无证幼儿教师,相关部门应组织对其进行培训、考核,达到标准后颁发教师资格证,在规定期限内未达标者一律辞退。在培训中,应帮助幼儿教师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时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通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杜绝教育过程中出现损害儿童健康成长的体罚、心罚等行为的发生。同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应指导幼儿教师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够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其次,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观念和管理水平,组织幼儿园管理者认真学习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幼儿园本身特点制定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始终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教师的聘用要严格,严禁聘用无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在工作中,管理者要注重保护教师的各项合法权益,尽可能地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安心工作,减少流失。在幼儿园食品、玩教具的采买中,要严把质量关,杜绝侥幸心理,始终将儿童的安全问题作为办园的首要问题,定期对园内的房舍、水电线路、大型玩教具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曲正伟.论民办幼儿园安全事故中的制度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北京市幼儿教师,采用多段整群抽样法,先把所有幼儿园按办园体制分类,再分出一级一类园和非一级一类园两部分。抽取幼儿园22所,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8份,回收率为90.86%,其中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92.14%。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修订完成的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量表,包括关心利益、工作支持、个人发展、价值认同四个维度,共24个题项。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一致性系数为0.93,分半信度为0.85。除此之外,问卷中要求被试填写一份人口统计学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是否在编、教龄、职称、月收入、办园类型、园所级别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的总体特征
本研究考查了幼儿教师在组织支持感及其四个维度,即关心利益、工作支持、个人发展、价值认同上的得分。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平均数为2.84,略高于2.5(2.5为问卷中的平均水平);各个维度的平均分都在中点以上,说明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略高于中等水平。组织支持感各维度得分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个人发展>工作支持>价值认同>关心利益。并且,在四个维度中,幼儿教师得分呈现三个不同水平:个人发展的水平最高,工作支持和价值认同处于第二个水平,关心利益处于最低水平。
2.不同年龄、教龄的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差异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组(25岁以下,26-35岁,36岁以上三个组别)幼儿教师在组织支持感及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幼儿教师只在工作支持这一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26-35岁的教师工作支持得分明显的高于“25岁以下”和“36岁以上”两组,呈现一个“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同样,对四个不同教龄组(2年以下,3-10年,11-20年,20年以上)的幼儿教师的分析发现,不同教龄组只在工作支持上有显著性差异,“3-10年”和“11-20年”教龄的幼儿教师工作支持得分高于教龄在“2年以下”和“21年以上”的,这种分布状况基本与不同年龄教师工作支持得分分布相吻合。
3.不同学历、职务、职称的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差异
不同学历(中专或相当、大专、本科及以上三个组别)幼儿教师只在工作支持的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大专学历教师得分明显的低于学历为本科以及以上的幼儿教师。不同职务幼儿教师在个人发展上有着显著差异,助理教师的个人发展得分显著低于主班教师。在关心利益和个人发展上有无职称有显著性差异;在工作支持和整体组织支持感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有职称组幼儿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无职称组。
4.不同收入、编制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收入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5个组别)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差异显著,在三个具体维度上即关心利益、工作支持、个人发展差异极其显著、价值认同方面差异显著。多重比较分析以后发现,在组织支持感总分上,工资在“1000元以下”和“1000-1500元”的幼儿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工资在“1500-2000元”水平的幼儿教师,且极其显著低于工资在“2000-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的幼儿教师。这说明1500元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工资分界点,幼儿教师工资高于1500元的组织支持感显著提高。
有编制和无编制的教师,在组织支持感和关心利益、工作支持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有编制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无编制教师;在个人发展和价值认同方面有显著差异,有编制教师得分高于无编制教师。
5.不同级别、类型园所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差异
本研究中园所背景包含园所级别和园所类型。不同园所级别(一级一类和非一级一类)的幼儿教师在组织支持感和关心利益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工作支持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且一级一类园所的幼儿教师得分均明显高于非一级一类园所。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园所类型(教育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单位办园)幼儿教师在关心利益、工作支持和组织支持感差异极其显著。在关心利益维度上,教育部门办园显著地优于单位办园和民办园;在工作支持维度上,教育部门办园优于民办园;在组织支持感总得分上,教育部门办园最高,民办园最低,而集体办园、单位办园居于中间。
三、讨论与建议
1.提高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有利于队伍稳定
组织支持理论为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幼儿教师离职倾向严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从幼儿园为个人提供支持,而非单方面强调教师个体对幼儿园的组织承诺。本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略微高于中等水平,与其他学段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第一,幼儿园与中学的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学的横向、纵向组织较为体系化,管理较规范,而大多数幼儿园组织结构简单、松散,相关的管理制度要求较低。第二,幼儿教师较其他学段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低、社会认可度不高、政策支持较少,这都可能影响组织整体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一级一类园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达到较好的水平。一方面是因为一级一类园有着更加丰富的物质环境资源,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这类园所领导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园风的重视。访谈发现,这类园所更注意调动全园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给教师更多空间发挥自主性,并提供有效的支持。有教师提到:“幼儿园给我很多支持和帮助,为老师搭建平台,使大家共同进步,总是帮助分析自身不足,还鼓励我参加区县里的科研课题的研究,使我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刚参加工作,幼儿园会在新教师培训中了解我的难处,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在主题活动中,领导会给与我非常中肯独到的建议;当有新想法要付诸实践,领导会全力支持。”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幼儿教师离职率,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思考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入手,为幼儿教师提供包括利益关心、工作支持、个人发展等方面的组织支持,而根据互惠原则,幼儿教师也将以更高的忠诚来回报组织,从而实现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
2.转变幼儿教师“职业人”角色,增强管理的人性因素
提升幼儿组织支持感要抓住关键因素。在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的四个维度中,“个人发展”得分最高,而“关心利益”“价值认同”较低。这反映出当前幼儿园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作为“职业人”的现状,即给他们提供的支持更多体现在职业发展空间、学习和培训机会上,而非对他们利益保护、价值认同等方面。在管理中较多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的提高等,而较少地真正关心教师作为“人”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们首先是要满足生存和尊重的需要,即“关心利益”和“价值认同”,最后才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个人发展”。因此,幼儿园管理者不能片面强调教师作为“职业人”所应有的忠诚和贡献,而应该加强幼儿园对教师的利益关心和价值认同。如园所管理者应尽所能关心幼儿教师的利益,并适当给予教师福利或奖赏,或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会使教师对园所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在工作上也会更积极和投入。某教师提到:“我家老人生病时,幼儿园能让我休假照顾老人,并且多次关心,这让我很感动。”幼儿教育管理者,增强管理中人性的因素,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降低离职倾向,还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园所的长远发展。
3.关心幼儿教师中的“弱势群体”,注重公平组织氛围的形成
当前,幼儿园管理者在管理中存在许多有意无意的“盲区”,形成各种层面的“弱势群体”。首先,是年龄、教龄处于两端的教师,他们组织支持感往往较低、离职倾向较高。幼儿园管理者容易较少关注这一部分人,使他们成为“弱势群体”。其次,是大专学历的教师。目前幼儿教师队伍里以大专学历为主。但本科及以上学历幼儿教师工作支持得分明显高于大专学历教师。幼儿园领导给予高学历幼儿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期望他们能够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却相对忽略幼儿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人。另外,助理教师、无编教师更是“弱势”。幼儿园管理者在分配有关利益,如加薪、发放补助和福利、外出学习上,对他们极不公平。某助理教师说:“每次学习或外出培训都是主班老师,根本不给我们机会。”一位无编教师说:“我们的工作没有什么分别,但是我们不仅工资低,无劳保,过节费用也只有有编教师的十分之一,而我们的子女上这个幼儿园还无法享受优惠政策,这有太大的区别了。”组织支持感理论指出支持性的工作条件和程序公平是组织支持感的重要前因变量,这种组织层面的“不公平”现象,容易造成这些“弱势群体”的组织支持感较低,离职倾向较高。要提高园所组织支持的整体水平,在管理上应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形成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尽可能发挥所有教师的作用。
4.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待遇,解决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
幼儿园教师组织支持感在月收入、编制及职称三个变量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因而,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解决幼儿教师编制、职称评定等问题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对这三个方面的调整,仅仅依靠幼儿园组织管理的完善是很难以实现的,需要依靠政策上的调整与支持。
本文为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学术科研基金课题“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Eisenherner R, Huntington R, Hutchison S.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71.
[2][3]冯晓霞,等.聚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6).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幼儿园管理;教师管理;以人为本
从管理学角度讲,人是所有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人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管好人是管好财、物等其他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管理者必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通过民主的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位教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开拓优良业绩,教育幼儿,促进自我和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幼儿园是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思考的现实问题,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才能实现幼儿教师资源的最大优化,才能激发起潜能,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
作为管理者要了解当代年轻人的特点,特别是“80后”“90后”的一代,他们更加对自身的工作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希望能在一个体现自己价值、自我尊严得到尊重的环境中工作。
1.民主管理,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
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多采用聘用制的形式,只有当幼儿教师们将自己当作幼儿园的主人,才能发挥其特性和潜能,给幼儿园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开展民主式管理,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自身的特征,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时,多听取他们的建议,并让他们参与其中,多考虑教师的利益,这样既兼顾他们的利益,又有他们参与的制度,也最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2.用心用人,以情感人
用现代企业的理念分析,一个真正能留住人才的企业,不是以薪资的高低来衡量的,而是以感情留人。民办幼儿园要想聚集人才,也必须以情感人,用心用人。作为管理者只有真正做到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用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才能让每个教师觉得有归属感,有成就感,才能发光发热。
3.建立激励机制
园长要在幼儿园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教职工的工作情况及时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对出色完成工作的教职工要予以奖励,让他们知道哪些工作做得好并能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没有完成或目标完成不好的教职工应及时纠正、帮助,让他们知道哪些做得不好,以后怎样做才对。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奖励和惩罚时,园长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奖惩分明。
二、满足幼儿教师的需求
人的需求简单来说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存;二是精神;三是发展。我们也只能满足幼儿教师的需要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动力。
1.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
物质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是人获得发展的前提。民办幼儿园首先不能出现拖欠、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我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哪怕在资金最为紧张的时期,也第一时间保证教师的薪资,并且还尽可能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逐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设立激励机制,有劳有得,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2.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
精神需要分为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自我内心的需要。幼儿园每年都应该在不同季节、不同日期,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既满足幼儿教师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投身幼儿教育事业的精神。如,我们每年都评出园区的先进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等,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热情。
3.满足幼儿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个成熟的企业,不仅要自己得到发展,也要让自己的员工得到发展。每位幼教老师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很好的培训,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发挥自身的特长。为此,我们经常开展各类乐器、美术专题比赛,让大家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们还开展专业培训,聘请专家讲课,让新老教师都能学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我们不仅要让幼儿园发展,也要让我们的教师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开展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
幼儿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作为教学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就要注意提高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幼儿园软件设施的主要标准,有一支强有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完成、发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开展培训活动,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师德教育和园风建设
各类虐童事件的发展无不与幼儿教师的师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类思想相互碰撞,加强幼儿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说刻不容缓。让教师明白幼儿园一切都是为了儿童,儿童是我们全体工作的中心。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总之,要先实现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就要关注幼儿教师队伍,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管理方法。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满足幼儿教师的多种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能激发园区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最终提升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原清香.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2).
[2]王艳华.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2013(0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履行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幼儿园管理办法》规定,幼儿园必须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保育、教育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现状分析
目前,闵行区幼托机构普遍存在着班级多、在编教职工人员紧缺的现象,尤其是保育员、营养员不能纳入事业编制,制约了保教员、保育员和营养员“三大员”队伍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而现在幼儿园的后勤人员中大多是从社会上招聘的非在编人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综合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而幼儿园保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育人员素质的高低和人员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合理配备有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稳定队伍建设,提升保育工作质量与保育管理力度。
三、目标内容
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品德行为,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保教并重,教养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特征,保育和教育均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无法独立开展的,只有与教育工作的相互渗透才能完成,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保育工作更应围绕幼儿一日活动等环节,开展各项后勤工作,体现保教结合的内容。而保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在稳定后勤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以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㈠保教结合,使保育工作科学化
后勤人员的工作也是儿童教育工作,在不断的学习探讨中,保育人员要充分认识儿童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在工作过程中指导要注意个体差异,生活护理中应注意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㈡分类培训、掌握整体的专业技术
根据后勤工作要求制定保育员、营养员的规范、操作细则标准、组织保育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与专业技术的自培。
对保健岗位业务的培训:
1、学习幼儿园规章制度。
2、卫生保健。
3、保健员操作常规。
4、对丰富膳食研究和进行带量食谱的调配。
5、对特殊儿童的矫治方法的探索。
对保育岗位业务的培训:
1、学习幼儿园规章制度。
2、卫生保健。
3、保育员操作常规。
4、幼儿常见病及意外事故护理。
5、保教配合等。
对营养岗位业务的培训:
1、学习幼儿园规章制度。
2、学习《学习卫生食品管理法》,在工作中规范操作程序,合理安排操作流程和时间。
3、学习并落实《营养员一日操作细则》。
四、具体标准
经研究,拟对我镇各公办幼儿园所非在编人员的相关福利待遇作如下规定:
㈠津贴标准
1、工资待遇:按每人每月标准发放(随市最低职工工资标准调整)
职称
2、考核奖励:人均每年2500元
根据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工作表现及学校考核情况进行奖励。
3、培训及体检费
对保育员、保教员、营养员进行保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参加上岗资质培训,同时为保障幼儿在园的健康安全,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每年一次的体检。
㈡其他有关问题说明
1、对保育员、营养员的录用,各幼儿园所均应以从严从紧的原则,人员控制在定额标准之内。
2、保育员、营养员的津贴作为专项资金,学校必须专款专用,按工资待遇标准及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3、幼儿园必须按照国家、市、区相关法律、法规,和所聘用的后勤人员签定劳动用工合同,合同期限由双方自行拟定,同时幼儿园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
4、学校每年初将所聘用的相关人员的资料送交镇教委办,由镇教委办核定后,一次性发放。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梳理近十年来记载四川省民办幼儿园发展轨迹的相关文献,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民办幼儿园在硬件设施、管理权限、职责分工、师资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此外,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系课题组自行编制的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共调查了四川省17个市的250家民办幼儿园(成都及各地市州的民办高端幼儿园除外),发放《四川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园长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为89.2%。问卷包括:幼儿园基本情况、政府扶持、管理职权、机构设置、幼儿园的规划与发展、教师队伍情况、保教工作、幼儿园面临的困难等内容,共30个题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政府宏观管理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政府宏观管理层面看,政府对民办园的支持、监管不足。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监管与扶持,在本次调研中,对民办幼儿园存在的最大问题以及如何获取进一步发展,园长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40.2%的园长认为缺少政府部门的有力扶持是经营民办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有36.2%的园长认为民办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政策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使民办教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但分析四川省223所民办幼儿园发现,政府仍然停留在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和办园合格与否层面,存在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缺乏规划、支持力度不够、投入薄弱且不均等问题。本次调研中,223所民办幼儿园的举办经费和运行经费来源主要由学费、合资、政府投入、政府补助等条目组成。如表1所示:举办幼儿园依靠自备、合资的67所,占30.0%;政府投入11所,占5%。运行经费145所主要依靠学费,占65.0%;44所有政府补助,占19.7%;179所无政府补助,占80.3%。可见,民办幼儿园依靠政府行为所获得的经费较少,政府对民办园的补贴微薄。农村民办幼儿园得不到中央财政性经费支持,因此,幼儿所缴纳的保教费用成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支柱。
(二)幼儿园中观管理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从中观角度,对幼儿园内部管理状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1.办园背景多样,办园条件参差不齐本次调研中,民办幼儿园创办时间最长的已有55年,最短的仅为1年,平均办园年限达13年,民办幼儿园在场所条件、投资模式、园长专业层次等方面各异,办园条件参差不齐。首先,场所条件不同。本次调研的223所幼儿园广泛分布在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以及工矿企业内,有40.2%是租用单位场地或他人私宅,22.4%是租用公办教育场所,22.8%是举办者投资兴建的教育场所,而在自己私宅内创办的占11%。进一步调查显示:市区民办园办园条件总体优于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的民办园,而处于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以及工矿企业内不同类型的民办园在园舍面积、教玩具投放上都条件各异。其次,投资模式不同。幼儿园在投资模式上主要采用的类型包括:个人独资占55.3%,股份合作占20.3%,企业(公司)投资占8.1%,国有民办占4.1%,社会捐资或集资占4.1%,银行借贷占3.7%。在这些幼儿园中,有78%是全日制,还有半日制、寄宿制、全日制兼寄宿制等办园形式。可见,随着民办幼儿园不断发展,四川省民办幼儿园承办人员的背景也越来越多样。第三,幼儿园园长专业层次各不相同。由表2可见,从城市到农村,园长年龄呈下降趋势;园长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普遍较高,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园长数占83.4%,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7.9%,也有极少数园长(0.9%)学历在初中以下,并未达标,还有部分园长是非教育类专业,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被调查对象中有6.3%的园长未参加过与教育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在被调查的园长中,平均任职年限是9.66年,有92.4%获得了教师资格证,有86.1%取得了园长岗位资格证。但也有个别幼儿园园长从事教育管理年限较低,最低的仅任职1年,管理经验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办幼儿园管理和办园水平的提高。不同成长背景的园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同,以致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办园者能认识到民办学前教育在我国学前教育和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提升保教质量作为追求。而有的则是把办民办幼儿园作为一种商业投资,只追求经济效益,对教育规律和社会效益关注不够,未充分理解民办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重要载体的特殊性。综上,民办幼儿园办园背景多样,基于不同的办园背景,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也参差不齐,且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监管,将难以保证保教质量。2.内部管理体制不科学,缺乏民主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23所幼儿园中,有41.9%的幼儿园是园长垂直管理,其管理体制为“园长集权制”,29.7%的幼儿园是“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11.8%的幼儿园是园务委员会负责制,10.2%的幼儿园是企业(公司)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还有6.5%的幼儿园是家庭式管理。可见,管理体制为“园长集权制”的幼儿园占据很大比重,这些幼儿园未设立董事会、教师工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幼儿园内部管理成为绝对的“人治”,所有决策权由园长行使,缺乏民主和有效监督。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如果管理者缺乏专业能力、决策失误或忙中出乱,将会导致幼儿园管理效率低下,甚至使幼儿园受损。“家庭式管理”也缺乏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以“人情”管人而非以“制度”管人,难以保证工作的实效和确保工作的科学开展。3.财务管理需进一步规范被调查幼儿园在财务管理上:仅46.7%的幼儿园设置财务机构,聘请财会人员,执行会计制度;56.9%的幼儿园能主动接受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56.5%的幼儿园坚持增收节支,勤俭办园;57.3%的幼儿园伙食费做到专款专用,增加透明度;49.0%的幼儿园建立结构工资制;42.7%的幼儿园将幼儿园的结余主要用于设立专项基金或发展教育上;34.1%的幼儿园将经费预算和决算提交董事会审议。而其余幼儿园则难以在财务预算、开支、监察、报账等方面做到规范。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均由园长负责财务管理,部分园长甚至无法出示管理细目,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人自办的幼儿园收支随意、不建账。部分规模较大的民办园中虽然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但其专业性不足,且以真实、详尽的财务票据建立财务管理档案的很少,致使财务管理在预算、开支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例如,仅能清楚说明幼儿园用于发放保教人员工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而对其他保教经费投入(如玩教具投入、教师培训、硬件设施改善等)所占的比例非常模糊等。因此,部分民办园财务管理在预算、开支、监察、报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4.教师聘用和职后管理有待优化教师是民办幼儿园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一支高质量、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园长在调查中回答“在经营民办园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得出的第三大困难是“教师队伍不强”。除我国民办园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外,目前,四川省民办园在教师聘用、职后管理和培训及专业成长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教师聘用和职后培训等方面管理不科学,民办幼儿园的师资质量更难得到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聘用不参加统一考试,教师招聘途径多样且把关不严,难以确保教师质量。另外,在被调查的223所民办园中,部分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在职学习关注不够,不愿将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内外交流,教师难以获得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在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对“教师思品教育”和“业务培训”方面的认识,有60.6%的幼儿园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应形成制度,制订出具体、科学的中短期培训计划;24.4%的幼儿园表示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视,但有关部门提供的机会太少;而有8.5%的幼儿园认为业务培训、学历提高是教师自己的事情;还有4.9%的幼儿园觉得园务工作太忙,无暇顾及。此外,部分民办园重盈利而不重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未充分考虑教师利益,也是其园所师资流动的一大原因。5.保教水平差别大据调查数据显示,民办园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和安全管理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日光、空气、水)对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定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幼儿餐具做到一餐一消毒”、“定期检查幼儿园的园舍、设施、设备的安全”等选项符合率达80%以上,“做好幼儿的生活护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建立并严格执行接送制度”等选项的符合率基本在50%以上,“与幼儿园所处的社区和单位经常联系加强周边环境安全”这一选项的完成率只有47.6%。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上,51.6%的幼儿园遵照上级颁布的课程标准并选择统编教材内容;有28.0%的幼儿园立足于本园实际,研发园本课程;11.4%的民办园允许教师自主制定课程标准和选择课程内容。可见,使用上级规定教材,整齐划一的保教模式占较大比重,该模式难以推动幼儿园办出教育特色,也不利于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发挥。此外,不少小额投资的民办幼儿园把提高生师比作为节约开支、降低办园成本的重要手段,师资有限,造成保教工作中教学管理模式单一、难以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等问题。可见,民办幼儿园之间保教质量差别很大,整体保教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民办园保教水平存在差异主要由不同园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水平造成。一些规模较小、硬件条件较差的民办园既无法提供宽敞的环境和丰富的教玩具保证保教活动的开展,更难以吸引优秀教师来园工作,以致一些专业化程度低的教师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违反教育规律,为求入学率,片面迎合一些家长的需求,实行算术、识字等文化课的超前教学,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就有8.1%采用学前班的课程内容,以识字、计算教学为主。相反,在少数资金充沛、规模较大、硬件条件好、师资水平高的民办园中,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能够科学、顺畅地开展保教活动,保教质量明显较高。
三、对策与建议
民办幼儿园在整个学前教育中占据半数之上,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私立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2]。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是需要尽快地完善和规范的。因此,国家应明确学前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加强政策支持,为其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确立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完善相应的教育规章制度、做好督导评估工作、落实民办园与公办园一视同仁的政策等,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各项权益,使民办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走上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国家需优化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外部大环境,幼儿园更应自力更生,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幼儿园管理体制
在调查中我们认识到,四川省民办幼儿园中多有采用“园长集权制”,该管理体制以人管园,缺乏民主,无疑不利于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因此,民办幼儿园亟待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首先,需要厘清政府、承办方与园长三个层面的管理框架,建立科学民主的领导决策层和层级明晰的管理运行网络。作为出资方和承办方,应对幼儿园的发展蓝图和方向享有知情权与决策权。而作为合资或个人独资的园长,并非是幼儿园的“掌控者”,而是教职工的引路人、支持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是教职工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呵护者和激励者。就幼儿园而言,应制定章程,将“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明确管理权限,完善各机构组织,建立政府、社区和家长参与管理保证制度。可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搭建发展平台;可设立董事会,负责筹集办园经费,聘任园长,审议决定民办幼儿园的重大事项;可设立园务委员会,园务委员会重点承担起园内监督的职能,对园内管理者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维护园内教职工的权益,还可为幼儿园的具体工作提供各种决策方案;可设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可对幼儿园的内部工作进行监督,也可利用家长的资源来服务于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帮助民办幼儿园增强园所的宣传力度和辐射力度;可建立财务监管制度,设立专门财务职能岗位,规范财务管理。小规模民办幼儿园可视情况设定所需职能部门,以“科学”、“民主”作为管理准则。此外,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还可充分借鉴公办幼儿园或相关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丰富经验,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切实做到解放思想,抓准实际问题兴利除弊,建立科学、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招生制度、财务监管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使得幼儿园的管理做到有据、有序、有效。
(二)优化教师招聘和职后管理工作
一支专业、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关系民办幼儿园能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确保幼儿园保教质量,民办幼儿园还应保证教师招聘工作和职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首先,严格教师招聘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本研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聘用教师时,被调查园长最看重的教师的素质依次是品德修养、业务素质、学历水平、第一印象和外貌,其所占比例依次是41.5%、20.7%、18.3%、8.9%和4.1%。在招聘新教师时,用人单位应该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严格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进行资格审查,确保没有“外行人士”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其次,幼儿园要加强对新教师的入职和职后培训。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加强对教师入职、职后的培训是保证新教师顺利入职,不断吸收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四川省也要自上而下,切实加大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培训创造条件。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如幼儿园教师国培名额分配给民办园等;各幼儿园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详尽培训计划,并通过多渠道沟通合作,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使新老教师不断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看齐。最后,幼儿园应积极与教育管理部门沟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改善和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以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此外,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主要管理者要讲究管理的艺术,推行人性化管理,与教职工进行平等的沟通,帮助教职工找到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只有增强教师队伍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学历与专业实践能力同步提高,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三)改善办园条件,提升保教质量
改善办园条件包括改善物质环境、创新办园理念、健全服务网络、推进课程开发、优化发展模式等内容。改善办园条件,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园理念,因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管理者都能认识到必要的投资和办园条件的改善对于提升保教质量以及保证民办园长久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必要的资金,这需要幼儿园自筹,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必要支持。改善办园条件绝不是盲目追求幼儿园在规模上的扩大、速度上的提高,而是以幼儿发展为基础,追求环境的适宜、理念的科学、管理的先进、教育模式的完善、质量的提升以及教育效益的卓越。这还要求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的园长切实关注幼儿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改进办园理念。同时,着手建起一个扎实把稳的教师科研班子,经常开展环境创设、互听互评活动和教科研活动,集集体智慧,促民办园发展。
(四)重视和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民办幼儿园的开办与发展不仅和国家政策、地方管理部门相关,还和幼儿园的园长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园长就意味着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一所好的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园长在幼儿园的发展中处于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在办园目标明确、政策到位和办园条件合格后,起关键和决定作用的就是园长,园长的理念、行为和决策影响幼儿园的全局。一个合格的园长要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有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和能力,有公正廉洁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3]。这些园长该具备的品性和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积淀的。因此,要重视、加强园长培训工作,搭建民办幼儿园园长工作交流平台,采用参观、访谈、观摩、互动等方式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园长队伍,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开展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考察和任职合格评估,合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搭好交流桥梁。
(五)优化家、园、社合作发展的管理工作
在学前教育事业中,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保教队伍。她们带着自己的教育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入幼儿教育这块园地。但有些“90后”幼儿教师面对具体而繁琐的保教工作时时常显得无助和无措。有幼儿园园长就忧心忡忡地表示:“‘90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感觉像大孩子在带小孩子”。事实上,幼儿园各级管理者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90后”幼儿教师是园丁的同时,她们本身也是花朵,需要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绚丽地绽放。“90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应该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完美的体现。因此“90后”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人性化的管理。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员群体,来源于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时使用的一个代名词,以此讨论中国1990年以后所出生的独生子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发展问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90后”在人们眼中总体呈现一种负面的印象。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的确体现出一些消极特征,例如心理素质相对较差,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弱、危机处理能力低;另外就是个人主义较突出,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识问题容易片面,沟通适应能力弱;还有一点就是社会责任意识低,表现出来就是依赖性比较强、法律意识淡薄且缺乏对基本信仰的认同。但客观地说,“90后”也具备很多积极的特质,比如说信息储备量较大,表现在各种传媒手段为我所用、学东西快、接触新鲜事物快;其次大多数的“90后”拥有发散性思维,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是中规中矩的东西少、通常不按套路出牌且思维敏捷;最重要的是他们往往具备发展的眼光,敢于突破、批判旧事物,乐于接受新事物。
在文化环境方面,“90后”的社会思潮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理念和思维产生了叛逆思维,传统道德标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新的道德标准尚未建立,喜欢挑战权威与自我意识的强化,导致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在家庭环境方面,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他们在成长环境中养成了较为自我的个性特征。从这个时间开始,独生子女成为了家中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受到外界过多地呵护和关注,很少经受打击和磨练,这导致他们形成了自我、任性、脆弱等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让他们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当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中长大的“90后”进入职业生涯时,势必会有一些不适应。
当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成为生力军,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就更应该关注她们的成长和发展。“90后”幼儿教师的人格特质共性体现为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价值取向多元化,追求前卫,看重当前;注重平等,喜爱友善的人际互动和平等自由的沟通,厌恶传统的说教方式;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价值,习惯被关注,责任感与合作意识较弱;情绪稳定性较差,面对压力和挫折心理承受韧性较弱,自我管理能力欠佳;思想活跃,才思敏捷,给幼教事业带来新的力量。对其鲜明的个性,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要适应“90后”幼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顺应时势变化,重塑管理理念,做好“90后”幼儿教师的管理。
当这批“90后“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后,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自我期望高、充分自信,期待被认可,有时为此感到焦虑。在刚接触幼教工作时,他们展现出对工作环境的期望高,但一有挫折就手足无措。有位年轻的“90后”幼儿教师就抱怨:“一大群孩子在面前吵吵嚷嚷,感觉心里烦躁得很。”同时,她们往往缺少人际理解、妥协的特征。有的老教师私下抱怨:“有些‘90后’年轻教师太自我,完全没有一点虚心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自以为是。”最让“90后”幼儿教师苦恼的是面对幼儿园的各种规范和规章制度他们往往感到困惑,面对幼儿园老教师或管理者的指导与要求等容易感到压抑。有一位“90后”幼儿教师就讲到:“我带一个小班。我很喜欢孩子,平时上课还不错,和孩子们的沟通也挺顺畅的,但只要有老教师或园长来听课,自己就显得很慌乱,总是出错。”另外一方面,不少幼儿园园长也在抱怨“90后”带来了创新思维、满腔激情的同时,也给幼儿园带来诸多管理的挑战。他们反映大多“90后”的幼儿教师职业定位模糊,敬业度、忠诚度较低,责任心较弱,抗压性较差,缺乏团队精神。有一位幼儿园园长就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幼儿园的一位‘90后’幼儿教师,完全批评不得,当受到一点委屈和挫折时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多批评她几句,她就嚷着转换岗位,甚至动不动就提出要辞职,真是轻不得也重不得啊。”
因此,在对“90后”幼儿教师进行管理时,幼儿园管理者要注重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对有责任心的,进取心强的年轻幼儿教师主动关怀与爱护,帮助其成长,最终能够培养和锻造出一支有向心力、战斗力和忠诚度高的幼教队伍。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沟通,让“90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发展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逐步产生认同,使她们认清自身个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领导,让其适应幼儿园工作并扎根于幼教事业。
针对“90后”直接干脆的人格特质,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在和“90后”幼儿教师的沟通中,要改含蓄的表达方式为直接沟通,有话当面讲清楚,不拐弯抹角,采用开放式沟通和集体讨论式沟通,采用尊重、平等、关爱的方式进行,则很容易赢得“90后”幼儿教师的信任和好感。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他们愿意表达观点的个性,布置任务需要及时给予反馈,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当理顺了教师的心态,最终受益的还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当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
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90后”幼儿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针对“90后”幼儿教师责任感与合作意识较弱这一人格特质,管理者要帮助她们认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提醒他们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和探讨,学习老教师的奉献精神,并从她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中获得启示。当“90后”幼儿教师融入教师团队以后,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快速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
针对“90后”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和各级管理者要改变管理方式。根据其工作实际情况采取以结果为导向、以沟通为手段、以教导为基础的开放式管理。幼儿园管理机制要透明化,并按透明的绩效考评方式去执行。工作奖励即时化,适当调整原有的马拉松式激励方式,把即时奖励、即时兑现常态化。日常管理要弹性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采用自由式的管理。幼儿园管理者要有耐心,对“90后”幼儿教师要做好压力管理,关怀、理解、包容她们,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幼儿园文化环境,尊重、体谅、了解她们,加强管理技巧的运用,多采用鼓励性而非谴责式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