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市场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包括对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更强,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新的机组(或电厂)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这对电力规划来说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
2电力市场对电力规划的影响
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力规划、投资和建设是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垂直一体化国家电力企业的内部行为。国家电力企业是电网的投资者。传统的管理机制保证电力企业能安全地实现投资回收,并获得一定的利润,电网投资风险较小。电力改革前,电力工程(包括电源和电网)建设的时间、地点、进度等等,自始至终都有很好的规划,统一性比较强。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
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新的机组(或电厂)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
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电网规划要适应这些不确定因素,使电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规划来说要困难得多。随着网厂分开、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电网管理和规划组织方式、投资方式、输电定价体系、监管机制、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关系以及可靠性准则将对电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影响到电网规划的方式方法。
综合起来说,电力市场化对电力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的关系。改革前电网所有权、规划权和经营权是一体化的。改革初期电力市场中电网仍然是垄断经营的,是运营企业同时扮演着输电网所有者、规划者、系统操作者和市场操作者的角色。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相统一的模式操作简单,有利于保证电网充足投资、合理规划和技资。当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分离时,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电网使用者之间的合同和商业的复杂性使得规划问题、利益问题变得很复杂。因此,在电力改革初期,采用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统一的模式是可取的。
2.2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电力体制改革前,电网规划是在己知电源规划的条件下进行的,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是统一的、协调的。改革后,随着厂网分离、电力市场的建立,发电厂、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经济上和行政上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所决定,电源与电网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是电力供应共同体的两个部分。总体上看,电力需求分布和和大型水电站开发、煤电基地开发和核电站开发决定了电网网架,电网引导负荷中心电厂和一般性电源的布局,因此电源与电网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统筹关系。双方应在进行规划时本着互利原则,相互提供信息支持,使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能在双方协商下完成。
2.3对电力规划的评价。传统的电力规划属于行业规划,其目标是使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市场化条件下,除电网的行业规划外,还需要进行公司(企业)规划。进行这两种规划时,由于某种出发点不同,规划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也不完全相同。
行业规划是政府或代表政府的调控机构用于指导市场竞争主体的纲领性和政策性文件。其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需求、引导投资方向和做好综合平衡,使社会总成本最小。因此规划思路上,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充分体现全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国际和和国内的宏观环境中研究解决电力工业发展问题,使市场潜在的投资者能够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其经营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另一种是公司(企业)规划,是企业为谋求长期发展和生存,在对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基础上,对企业的主要目标、经营方向、重大决策做出长远的、系统的和全局的谋划。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规划主体发生变化,评价方法也将发生变化:评价行业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社会总成本的高低:评价公司(企业)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规划对其所有者权益大小的影响。
3市场条件下电力规划的基本准则
3.1适度超前原则。电力发展速度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称为电力弹性系数。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一般应保持在0.8-1之间。但是电力弹性系数的多少,是与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的,如果耗电大的产业占有较大的比例,相应的电力弹性系数也就比较大。近几年凸现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充分说明了前一时期的电力规划工作脱离了实际,预测的电力需求与实际的电力需求偏差较大,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且对电力弹性系数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在进行电力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电力是国民经济先行的重要性,要着眼全局,加强前期工作,适度超前地进行电力规划。
显而易见,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发明显。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开放电力市场是迟早的事。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们的国情和电力现状看,从打破垄断到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与加入世贸后的适应期相差不多,所以打破电力垄断迫在眉睫,决不能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将电力改革放一放。推迟电力改革,将会错失电力可持续发展机遇。
电力现存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有人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实际上机制和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没有体制的改革,机制创新不可能实现,没有机制创新和新机制的运作,就不可能使体制改革切实到位。怎么能说电力的问题是机制而不是体制的问题呢?实际上这种说法,说到底是要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管理方法的问题。电力系统的问题大致有:在电力建设方面建设成本过高,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在发电方面,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过粗,管理有广度无深度;在供电方面,可靠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经营观念淡薄;多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有人说“这些问题属于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不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逐步解决的问题”。这样回避电力体制存在问题,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都存在,由于它的自然垄断性,其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更显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多经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绝不仅仅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体制问题。电力部门长期以来既是经营企业,又作为政府的行政管电部门,政企不分,电源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决策都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有的不是专家集体决策,而是长官意志决定,决策不当,重复建设也不鲜见。电价虽由国家控制制定,但是电价制定的基础和建议权在电力企业,同时电力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的价格制约因素。电力成本高,电价确定的基数就高。电力建设成本和发电、供电成本高,单纯归结为管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电力服务
质量水准低,管理也并非是根本所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并没有放松管理和少抓管理,企业整顿、企业升级、创一流企业接连不断地进行,为什么总是不能彻底地解决电力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体制是根本所在。没有竞争,不愁市场,谁会长年自觉地去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别无分店,没有对手,用户求电力,不养成门难进脸难看的习气那才不正常。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无论你怎么加强管理,都难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相反,倘若抓住体制和机制创新,能够展开有效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电力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
实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有多重目标,而且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些目标包括:
---用户希望低电价、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稳定供电。
---股东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电力公司希望公司获得发展和采用新技术。
---员工希望工作有保障和高工资。
---政府希望实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发展方针。
---环境保护组织希望减少污染。
---监管者希望能够通过竞争实现最优选择,通过监管实现价值最大化。
---燃料供应商希望保护其市场和投资。
电力改革必须使上述目标相互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电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根据各国的经验,成熟的电力市场的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用电客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有限的用电需求增长;有限的筹措资金的需求。而发展中电力市场的标志是:在电价方面交叉补贴现象较为普遍;用电客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对建设和扩充电力设施所需的资本具有很大的要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电力设施的扩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需要有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电力工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容量):系统中要有若干的竞争主体,而且每一主体都能达到其经济规模。
---系统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之一(追求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保证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供电)。
---要有高质量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要有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电力法和完备的基于激励机制的监管法规。
---要有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输电配电过网费的计算原则和办法。
---要有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一次),并明确组织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及办法。
---要有保证发、输、配电设施发展的措施办法。
---要明确系统运营机构负责发、输、配电间运行调度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明确现货市场和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关系及管理办法。
---改革过程中原有电厂沉淀成本(因执行国家能源政策致使造价较高,缺乏竞争力)处理办法。
---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水电等)发电补偿办法。
---要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要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灵活的进入退出。
周密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
一、电力立法。审查现有的电力立法、准备立法咨询文件、起草修改后的电力法、通过修订的新电力法。
二、经济财务分析。建立详细的经济模型,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准备过渡期合同,制定输配电价格。
三、批发市场设计。制定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力库定价,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市场,检验电力库规则,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和结算系统。
四、形成具体监管法规。界定监管的范围,起草监管法规,通过监管法规,正式组建监管机构。在经济和财务分析方面要做更详细的设计:要检讨国际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批发市场/电力系统模型;完成电力各环节的财务模型;建立供电价格对用户经济影响模型,包括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确立和处理过渡期主要问题,包括补贴、沉淀资产、各环节收入的重新调整、过渡性的供电协议、新投资的需求;对电价结构和监管法规的详细设计。
电价核定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虽然各国在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价核定的原则有所不同,比如正处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原则要与改革的首要目标相一致,电价水平要使股东有较高的回报,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建设;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让用户分享提高效率的成果。但各国在电价核定中都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
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股东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电价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交叉补贴。在正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竞争环节的电价,由市场决定;垄断环节的电价,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核定并受监管。定价原则是否正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加州管死了销售电价,而放开发电批发电价,因供不应求,批发电价猛升,造成两个电网公司破产,发生了严重危机。
建立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本行业的任何一家经营者,被充分授权监督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定或改变价格。对电力行业有效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具有详尽的专业知识:有能力获取详细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能克服监管者和市场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均衡性;能了解本行业中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竞争行为等;能吸引合格的职员。
基于上述要求,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比多头分散的行业监管结构更可取。为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履行职责,要有明确和清晰的法令法规;要有开放和透明的监管程序;要有由所有本行业经营者参与的监管程序;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要固定;要有完善的申诉机制。
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发电市场
首先,厂网分开,有利于电力系统清晰产权。比如,以往电厂与电网之间的联络线由电厂投资建设,无偿交电力公司经营,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资产,延续这种作法只会造成新的产权不清和输电价格的成本失真。而实践证明,只有产权清晰,才能方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专家认为WTO首先是一个体制概念,它对企业的制度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又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包括产权的清晰性、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的可流通性和交易性、产权制度的设置要有利于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等。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WTO对我们来说首先是个体制问题,然后才是一个产业概念。实际上从这里又可以说明电力的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
第
摘 要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既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体制变革。文章在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电力市场改革 电价改革 电力市场体系 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出现,传统的国家所有、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电力体制所固有的――企业缺乏活力、管理效率低下、电价居高不下和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2001年我国制定了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正式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中。
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电力工业进行了3次重大改革,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由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公司和四家辅业公司组成,同时成立了一个新的行业监管机构――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会)。电力市场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①电力“政企分开”改革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国家、大区和省级层面上的政企分开,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基本到位。
②实现了厂网分开,打破了电力工业长期以来垂直垄断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③发电环节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调动了各方投资电力建设的积极性。
④两大电网公司和5家区域电网公司的组建,从体制上打破了以省为实体的组织形式,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
⑤形成了一套电力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制度,除出台一系列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指导性文件外,对于不同的区域电力市场,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保证市场建设的顺利实施。
⑥为适应区域电力市场运营的实际需要,东北、华东两个电力市场试点地区,在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则,进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还存在很多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1.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二位,但运营成本较高,资源消耗大,电能使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据统计,单位发电量所支持的GDP,美国、法国是我国的3倍以上,意大利、英国、德国是我国的4倍以上,日本则是我国的5倍以上[1]。
2.电力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新增发电装机中火电达到88.2%,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不足7万千瓦,火电装机中近30%为10万千瓦及以下小机组,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较小。而电网普遍存在着“中间大、两头小”的问题,即220kV、110kV系统较强,500kV超高压和35kV及以下配电系统较弱。50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网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主干网架,常与220kV系统电磁环网运行,限制了500kV系统的输送水平[2]。
3.电力垄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目前的电力市场改革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一家垄断变为寡头垄断。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占全国超高压电网的80%和20%。约占县级售电量的89%[3]。虽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这对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4.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价管理体制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管理电价,地方主管部门协助管理,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很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因此国家的有些电价政策难以落实。另外,上网电价一机一价,缺乏形成竞争的基础。销售电价分类和定价不合理,难以反映用户需求,用户用电缺乏选择性[4]。
5.监管缺位
我国电力建设市场目前不完整,只有运动员没有裁判员,缺少市场的监管者。虽然成立了电监会,但政府部门赋予电监会的职能不清晰。电价监管的两个核心内容――电价权和处罚权,电监会实际上都无法正常行使,其行政执法权也不完整,这直接影响到监管的效果和权威性。
6.地方壁垒
我国电力建设市场目前还不统一,全国统一的市场形态还没有形成。部门、省际间市场分割,壁垒严重,严重阻碍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区域间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大了环境污染程度。
三、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建议
1.明确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竞争性电力市场充分运作和有效地配置资源。从中国的电力市场改革现状看,目前还只是走完了分拆的第一步,即把发电厂从垂直一体化的模式中分离开。接下来还有如何进行输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形式和顺序的问题。
2.做好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正确认识三级电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虽然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在实际运行中,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所以电力市场建设必须要做好总体规划,逐步推进。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主要限于发电侧并且局限在各个省内进行,这不利于市场的有效竞争和长远发展。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后,不仅可以打破省间壁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让电价进一步走向市场化,最重要的是能解决各省份的电量紧张问题。但同时省级电力市场和国家级电力市场建设也不容忽视,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3.电力市场改革必须政府主导,立法先行
电力市场化改革首先要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支持政策或法律法规,这是由电力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从而遭遇种种阻力,因此,改革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进行。虽然国外先立法、后改革的经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很难做到,但是立法的意识应该贯彻于电力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改革对看准了的东西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或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电价改革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而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是否科学最终将影响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目前电价改革的关键不是电价水平,而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5.改革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所涉及各方的利益关系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不仅仅只涉及到电力行业本身。电力市场建立后,地方政府将会失去对省级电力市场的控制权,原来受地方政府保护的电力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一些由地方政府定价的独立发电企业,将面临能否收回投资的问题。随着三峡电站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完成,部分高成本的燃煤发电厂在与水电和天然气发电站的竞争中退出电力市场,这会对煤炭行业产生影响。另外,随着发电市场的放开,国有发电企业在重组后必然会进行产权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并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管理机制,部分国有发电企业的职工将面临下岗,这会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为了妥善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电力改革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仔细的权衡。
6.必须慎重选择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电力市场改革不仅仅受到电力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且还受到资源拥有量、经济体制、甚至社会和文化价值差异的影响。我国电力管制体制改革目前选择的模式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竞争性的电力库市场作为电力市场的运行模式,但是对电力库市场的缺点,以及如何防范电力库市场上的电价波动风险和电力短缺风险似乎不够重视,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7.加快电网建设,为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个坚强的电网网架,是电力市场能够正常运转和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我国进行电力市场建设,要通过构造更加合理的电网架构来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提高系统稳定运行水平,发挥坚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区域、省级三级电力市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成为运作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6]。
四、结束语
组织和建设规范的电力市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立法部门、政府机构、电力企业等多方的协调合作。我们应该在积极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集思广益,共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晋自力.电力市场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与现实选择.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3):88-96.
[2]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06).
[3]章顺华.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与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11):160-161.
[4]禹红,李付亮.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问题的探讨.电气制造.2007(4):40-42.
[关键词] 节能发电调度 电力市场 改革 电价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寻求新能源、可替代的清洁能源之外,另外就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的能源产业,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在电力发展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电力市场机制改革,对提高电力工业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节能发电调度的内涵及意义
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的提出,表明当前电力市场改革和电力市场构建面临诸多新的变化,即不仅要考虑市场化配置资源,实现成本与价格最优,还要考虑能源资源的社会总体最优和长期可持续。在此背景下,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连续供电为前提,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研究如何对各类发电机组实施优化调度,并与电力市场改革工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机组发电排序及组合
节能发电调度有利于促进能源和电力结构调整,确保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节能发电调度的主要依据是机组发电排序表,可按以下顺序确定:(1)无调节能力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2)有调节能力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3)核能发电机组;(4)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余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5)天然气、煤气化发电机组;(6)燃油发电机组。
对于本区域内各省(区、市)发电机组发电组合方案的制定,除了参考电网运行方式、电力负荷预测和发电机组实际运行情况,还需要考虑安全约束、发电机组启停损耗等各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本区域内发电机组发电组合方案,提出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引导电源合理开发和用户合理用电。下面给出一个利用价格的经济杠杆作用的典型应用:给予有调节能力的电厂以经济激励,在丰水期将发电量让给调节能力弱的电厂,减少了无调节能力水电丰水期的弃水。火电厂则尽量减少丰水期发电,而集中在枯水期发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使得火电和水电都有了生存空间。这表明节能发电调度将会改善了电源的结构,在实现成本和价格最优的同时兼顾能源资源的社会总体最优和长期可持续。
三、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下的电力市场改革
电力市场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出台,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特征的电力市场改革和电价体制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国家安排,“十五”期间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
电价制定理论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和话题,电价改革也是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现行发电和输配环节定价已经不适应新的行业重组和市场化发展趋势,与此相对应,即使是具有完全分段体现的销售电价体系也已经不适应改革的要求。我国至今没有一套对整个电力产业价格链价格体系的约束机制,尤其在用户端销售电价管理环节上更加失控,迫切需要对电力产业价格链各个环节的价格(上网电价、电网传输电价、终端用户购买电价)的全过程控制展开研究。
四、结束语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使得电价及电价形成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节能发电调度的要求对电力产业价格链各个环节(发、输、配、售)价格的全过程控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 8
[2]曾 鸣:电力工业商业化运营与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2002,2
显而易见,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但对社会和百姓有利,对电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利的。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越发明显。因为中国入世以后,开放电力市场是迟早的事。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不打破电力垄断,就不能建立电力市场;不建立现代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们的国情和电力现状看,从打破垄断到建立开放的电力市场,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与加入世贸后的适应期相差不多,所以打破电力垄断迫在眉睫,决不能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将电力改革放一放。推迟电力改革,将会错失电力可持续发展机遇。
电力现存的问题决不仅仅是个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个体制和机制问题,应该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有人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实际上机制和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没有体制的改革,机制创新不可能实现,没有机制创新和新机制的运作,就不可能使体制改革切实到位。怎么能说电力的问题是机制而不是体制的问题呢?实际上这种说法,说到底是要说电力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管理方法的问题。电力系统的问题大致有:在电力建设方面建设成本过高,成本控制手段落后;在发电方面,电源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过粗,管理有广度无深度;在供电方面,可靠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经营观念淡薄;多产业包袱重,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差。有人说“这些问题属于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不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是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可以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逐步解决的问题”。这样回避电力体制存在问题,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可以这样说,国有企业在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都存在,由于它的自然垄断性,其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端更显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电力建设成本高、电源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多经产业竞争力低等问题,绝不仅仅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个体制问题。电力部门长期以来既是经营企业,又作为政府的行政管电部门,政企不分,电源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的决策都没有完全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有的不是专家集体决策,而是长官意志决定,决策不当,重复建设也不鲜见。电价虽由国家控制制定,但是电价制定的基础和建议权在电力企业,同时电力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偏高,是一个重要的价格制约因素。电力成本高,电价确定的基数就高。电力建设成本和发电、供电成本高,单纯归结为管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电力服务
质量水准低,管理也并非是根本所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并没有放松管理和少抓管理,企业整顿、企业升级、创一流企业接连不断地进行,为什么总是不能彻底地解决电力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体制是根本所在。没有竞争,不愁市场,谁会长年自觉地去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别无分店,没有对手,用户求电力,不养成门难进脸难看的习气那才不正常。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无论你怎么加强管理,都难以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相反,倘若抓住体制和机制创新,能够展开有效竞争,通过加强管理,就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电力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
实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有多重目标,而且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些目标包括:
---用户希望低电价、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稳定供电。
---股东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电力公司希望公司获得发展和采用新技术。
---员工希望工作有保障和高工资。
---政府希望实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发展方针。
---环境保护组织希望减少污染。
---监管者希望能够通过竞争实现最优选择,通过监管实现价值最大化。
---燃料供应商希望保护其市场和投资。
电力改革必须使上述目标相互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电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根据各国的经验,成熟的电力市场的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用电客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有限的用电需求增长;有限的筹措资金的需求。而发展中电力市场的标志是:在电价方面交叉补贴现象较为普遍;用电客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对建设和扩充电力设施所需的资本具有很大的要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电力设施的扩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需要有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电力工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容量):系统中要有若干的竞争主体,而且每一主体都能达到其经济规模。
---系统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之一(追求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保证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供电)。
---要有高质量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要有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电力法和完备的基于激励机制的监管法规。
---要有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输电配电过网费的计算原则和办法。
---要有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一次),并明确组织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及办法。
---要有保证发、输、配电设施发展的措施办法。
---要明确系统运营机构负责发、输、配电间运行调度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明确现货市场和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关系及管理办法。
---改革过程中原有电厂沉淀成本(因执行国家能源政策致使造价较高,缺乏竞争力)处理办法。
---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水电等)发电补偿办法。
---要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要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灵活的进入退出。
周密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
一、电力立法。审查现有的电力立法、准备立法咨询文件、起草修改后的电力法、通过修订的新电力法。
二、经济财务分析。建立详细的经济模型,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准备过渡期合同,制定输配电价格。
三、批发市场设计。制定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力库定价,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市场,检验电力库规则,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和结算系统。
四、形成具体监管法规。界定监管的范围,起草监管法规,通过监管法规,正式组建监管机构。在经济和财务分析方面要做更详细的设计:要检讨国际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批发市场/电力系统模型;完成电力各环节的财务模型;建立供电价格对用户经济影响模型,包括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确立和处理过渡期主要问题,包括补贴、沉淀资产、各环节收入的重新调整、过渡性的供电协议、新投资的需求;对电价结构和监管法规的详细设计。
电价核定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虽然各国在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价核定的原则有所不同,比如正处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原则要与改革的首要目标相一致,电价水平要使股东有较高的回报,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建设;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让用户分享提高效率的成果。但各国在电价核定中都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
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股东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电价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交叉补贴。在正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竞争环节的电价,由市场决定;垄断环节的电价,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核定并受监管。定价原则是否正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加州管死了销售电价,而放开发电批发电价,因供不应求,批发电价猛升,造成两个电网公司破产,发生了严重危机。
建立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本行业的任何一家经营者,被充分授权监督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定或改变价格。对电力行业有效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具有详尽的专业知识:有能力获取详细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能克服监管者和市场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均衡性;能了解本行业中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竞争行为等;能吸引合格的职员。
基于上述要求,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比多头分散的行业监管结构更可取。为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履行职责,要有明确和清晰的法令法规;要有开放和透明的监管程序;要有由所有本行业经营者参与的监管程序;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要固定;要有完善的申诉机制。
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建立发电市场
首先,厂网分开,有利于电力系统清晰产权。比如,以往电厂与电网之间的联络线由电厂投资建设,无偿交电力公司经营,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资产,延续这种作法只会造成新的产权不清和输电价格的成本失真。而实践证明,只有产权清晰,才能方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专家认为WTO首先是一个体制概念,它对企业的制度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又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包括产权的清晰性、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的可流通性和交易性、产权制度的设置要有利于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等。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WTO对我们来说首先是个体制问题,然后才是一个产业概念。实际上从这里又可以说明电力的问题不单纯是一个管理方法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管理体制问题。
第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出现金融危机,在此期间,电力市场遭受了巨大冲击,这意味着电力行业将要面对更多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对电力市场做出了前瞻性的及时分析,分析显示只有不断拓宽电力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才能拯救电力市场。近几年,我国电力部门越发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且尽可能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对电力市场进行调整和改制。就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而言,仍旧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客观问题,还远不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相比。基于此,本文就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完善电力市场的不足之处,实现电力的有序正常供应。
1 电力市场的现状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在金融危机的风暴中供电需求大幅缩水,各个行业不同程度的停产和倒闭使得电力供应数量在一瞬间迅速减少。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2009年期间,部分电力企业的供电量连续下滑接近10%。究其原因很多,比如在同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减产严重,最为明显的是钢铁企业受以重创,一度出现停产滞销现象,相应的水泥产业和建筑产业也在减产。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电力市场必须对自身原有的营销发展方案进行反思和研究,以努力拓宽电力市场为目标,制定出有效对策。
2 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市场营销意识淡薄
电力企业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而是一个庞大的运行系统和机构。而电力系统是依赖营销生存的,也就是说营销业务便是电力企业的核心所在。电力的生产活动围绕着营销运作,这就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若是存在不健全的营销体制,或者供电服务存在质量问题就势必会导致电力产品出现销售困难的问题,无法扩大供电范围,使得市场对电能的需求量增大而供应不足,与电力企业产品出现滞销两者之间的矛盾性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电力企业过分重视电力生产的管理,却忽视了电力市场营销方面的管理。企业在营销意识上表现出薄弱的劣势,势必会导致电力生产和社会供给不足的矛盾。
2.2 目前的营销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以及各个领域都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条件。而作为在国家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力产业来说非常有必要将日常的管理与信息化和现代化融合在一起,实现信息接收和处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而现实的状况却不令人乐观,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仍在使用较为传统的用电营销体制,这样的体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运行管理程序繁琐、营销方式复杂等。再加之基础工作管理的不严密,营销档案和资料不完备,也使得很多业务上的资料来往和传票无法有序开展,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共享。
2.3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存在风险和缺陷
就我国目前电力系统在营销管理方面来看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电力企业始终缺乏对营销信息管理的关注和重视。首先,是表现在技术方面的隐患,电力营销系统在设计初期就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系统在传输数据时会处于不稳定和漏洞较多的环境中。有部分企业出现过黑客入侵系统变更相关数据,导致电费的统计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是系统控制不严密所造成的。其次,是操作人员的手动误差所造成的风险,系统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正确操作。然而因为工作人员的缺乏责任意识,工作过程中开小差,低素质的工作态度常常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4 电力营销调查不真实
任何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都必须要做相关的营销调查和分析,从而对企业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做出相应的调整。电力企业在营销调查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样的营销调查结果不能和真实有效的信息作对接,轻则使企业不能做出准确的营销方案,重则直接导致企业向反方向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实现了计算机的配备和使用,但仍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尚在建设阶段。得到利用的企业也会因为人为因素或者其他技术原因设备得不到有效利用。尤其是边远或者基层单位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手动运作模式,这就给大范围调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和困难。
3 电力市场的营销方案的改进措施
3.1 转变观念,培养市场意识
电力企业常常被认为是垄断行业,而这都是多年的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旧观念。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根本。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把客户放在首要位置,以销量为目的作为工作重心和观念。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市场竞争的意识,那么员工也会自觉的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这不仅关乎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让自身企业的效益获得稳步提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电力系统的服务人员必须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让客户感受到真诚和品质,从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2 加大投入力度,使技术支持得以完备
过去的用电模式较为单一,人工的记录和运作基本上能满足生产需求。而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生产中,用电的需求和方式都在变化和提升,传统的人员操作已经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庞大的数据输入和存储必须依赖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实现对营销信息的准确及时分析。所以,电力企业要统筹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在原有软件上进行维护和改进。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还原数据,让营销分析更具说服力更让人值得信赖。
3.3 加强人员培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
首先,要组织相应的培训时间和地点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应在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增强责任感方面多下工夫。让员工充分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意义,只有从自身做起,把服务理念和竞争意识与日常工作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是在招聘环节设定严格规定,招聘要求要相应提高,在人员的分析性和专业知识的储备方面要有较高要求,让分析更为专业和准确。最后,是提高营销团队的素质建设,让员工在提高业务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水平。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是我校电力生产技术专业群龙头专业,水利部示范专业,重庆市级骨干重点建设专业。几年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紧紧依托相关电力企业,坚持走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教育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从而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同时,实训基地建立了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实训基地提供了现代企业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程素质形成的实践氛围。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
通过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习,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与实际岗位“零距离”接触,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快速融入社会和企业,为今后求职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优秀企业把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水平作为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以学校进行基础教育,以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新型产学合作培养高职特色人才模式,由于企业既是使用人才的场所,又是磨练人才和造就人才的优良环境,因此合作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免除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开销,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家很清楚: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受惠最大的还是企业。我们的毕业生顺利了进入了实习企业就业。
基地采用“生产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两种形式。“生产管理模式”是指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企业的有关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同时工作任务完成之后,还要按照“学校管理模式”要求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手段加以思考,与学校所学的知识相联系,争取在理论上更有深刻认识。
同时企业与学校每年都会抽出各方面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完善了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实训培养方案、学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建设。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学校与企业双方真正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产学合作,校企将形成“双赢”的局面。而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2 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思想稳定,能正确理解顶岗实习的目的,能服从单位管理,服从工作分配,认真学习,积极实践,经过近半年或半年多顶岗实习的锻炼,学生大多能独立作业。普遍说来,他们的吃苦精神、进取意识、团队意识、技能水平乃至文明礼貌等方面,受到了单位的好评。
小部分学生的表现有令单位不满意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他们比较贪玩,迷恋上网,培训时不专心听讲,培训后收效甚微。二是实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工资待遇”低,与单位“讨价还价”。三是缺乏组织纪律性。个别学生无视学校规定和单位纪律,学生中有不辞而别,有学生因不守单位规定、不守作业规程,而被单位辞退。四是极个别学生缺乏诚信。
3 顶岗实习单位的建议
用人单位从巩固顶岗实习成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给学校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学生在校期间要得到较为充分的学习和锻炼
学校应尽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和锻炼的时间,这样,学生到顶岗实习单位后,就会有较为扎实的电力知识和电力技能,上手就会更快,学校教育与单位培养之间的衔接就会更加顺畅。
(2)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个别学生不够诚实,找各种理由向单位请假,给单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还有个别学生,在单位为其买了保险或租了房子之后,不辞而别,至今也不知去向,单位很不满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自觉遵守单位的规定,服从单位的管理。
(3)希望学校能尽快提高办学层次
这一愿望多来自我校往届毕业生。他们热切期盼学校能早日提高办学层次,希望学校拥有更好的生源。这些年,举办电力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宽,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后,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会有更好的保障。
(4)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比如沉迷于上网;有的男同学生活习惯不好,宿舍卫生很差,且不注意个人物品的整理,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应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担当相关责任、共同监管、共同作为的原则, 还要实行校企双方共同签署合同的方式明晰双方的义务与责任。
这里包括,企业方面的管理人员,要明晰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培育等事项,比如:指派思想政治素养高、技能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担任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贯彻校企双方明确的课程教学标准实施顶岗实习的现场传授和技术拓展,躲开因为责任混淆出现管理不到位和扯皮踢皮球;给学生们传达企业的各项规程规章和工作的各种操作规范制度、进行安全安规教育;保证顶岗实习学生的伙食住宿和保障补助以及合适的工作薪水等。对于学院方面的管理老师,要确证顶岗实习的统筹工作事项,比如:指派学学院专任教师担任实习指导组长;联合企业对实习学生实施常态管理和组织职业技能教育;依据技术技能传授需要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联合企业完成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监督考察;最后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实施系统的考核以及学分学时的确认。
(6)注重岗前培训
他们把对学生的岗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培训制度,一方面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培训,学生在培训中进步,很快就能达到上岗要求。比如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培训,学生在老职工手把手的指导下,进步很快。一是入职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商务礼仪、保密制度等;二是职业素质培训,主要包括积极心态、项目计划与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三是岗位技能培训。
(7)加强人文关怀
单位领导或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同志,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4 结语
4.1 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立顶岗实习专页
要通过顶岗实习专题网页建设,为接收顶岗实习的单位、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搭建互通信息的平台,同时,要通过这个平台,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电力技能型人才的好经验、好做法,促使接收顶岗实习的单位及顶岗实习的学生“见賢思齐”,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更好开展。
4.2 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教育
学校要把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一是要面向顶岗实习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习态度、团队意识、法制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二是把对学生顶岗实习教育贯彻在专业课乃至文化基础课等各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教育中不断深化对顶岗实习的认识,遵守顶岗实习的规范;三是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4.3 进一步加强与电力企业单位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一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回访调研工作,了解电力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经常组织专业课老师到电力单位学习观摩,掌握本专业技术水平及设备、软件的使用情况,以不断增强专业课教学适应电力生产的能力。三是邀请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单位,派技术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到校,面向专业课教师开办讲座,面向将要开始顶岗实习的学生举办报告会,使专业课教师熟知本专业知识与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使学生提前了解电力生产单位的有关要求。经过“预热”,学生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顶岗实习后,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单位的继续培养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及适应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李家坤.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01).
[2]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作者简介
侯德明(1981-),男,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县人。硕士学位。现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以及价值规律开始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种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越来越看重市场的因素。因此,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开始被人们提上日程,也就是由市场开始在利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是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也充满了各种问题与风险。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风险 经济理论 金融危机
一、引言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受到管制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终于破冰,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崭新的一步。时隔一个月,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5日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由此前的0.8倍进一步下调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些举措均标志利率市场化改革正进入提速阶段。利率市场化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助于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并开展差异化竞争,推动经营模式从同质化向多元化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风险。因此,接下来本文将从经济理论的基础,以及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入手,对市场化改革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的自由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之所以推动利率市场化,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管制条件下利率无法完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而当前扭曲的利率形成机制并未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二是管制条件下利率未能准确传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需要有一个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并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由于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存在,利率水平无法真实反映资金供求,在一定程度上使货币政策“失灵”,利率工具“失效”,这不利于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进行调节。
三是“金融脱媒”愈演愈烈,银行改变传统业务模式亟需利率完全市场化。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经由10年前的92%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53.7%,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则导致大量资金从银行表内流出。据有关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理财产品发行规模高达3.57万亿元人民币,已相当于同期存款余额的4.5%。
这与当前利率管制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从保护存款人利益、促进银行转型发展和真实传导资金供求的角度看,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
三、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本次存贷款利率的进一步放开,我国距离利率完全市场化的目标越来越近。为避免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带来的不良后果,建议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立法层面应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维护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均在利率市场化前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面对大批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情形,存款保险机构有序清算破产银行,避免破产传染,进而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和安全。
二是监管层面要把握好改革和监管的进度和力度,保障银行业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监管层面应尽快确立达标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为避免出现高息揽储、搅乱市场等问题,对于软约束的金融机构,或者一些“病号型”、“重病型”金融机构,暂时不要给予过大的定价权。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并为其实现财务硬约束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提供正向激励机制,促使其健康地朝这一方向发展,更好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三是银行方面应尽快完成经营转型。当前形势下,我国以行政手段为银行长期维持了3%的利差水平(一年期),一旦利率管制完全放开,我国银行业短期内必将出现存贷利差收窄的问题,传统的盈利模式必将受到严峻考验。因此,具备财务硬约束、定价能力强的银行应尽快完成经营转型,拓展理财服务、理财咨询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类业务等这些不受利率波动影响且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并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模式,比如进行资产管理、增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力度,逐步推进以非息收入为导向的综合化经营战略。
四、结语
由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所以要求我国相关管理部门不断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借鉴他国先进经验,保证改革工作开展的顺利有效。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必定要走的一条道路,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结果,但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风险,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改革之路,在改革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也要进行积极的合作,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赵晓娜.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当代经济管理.2012(06).
关健词:隔离开关、故障分析、处理对策、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M411+.4 文献标识码:A
1绪论:变电站高压隔离开关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设备之一。它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隔离带电运行设备与停电检修或处于备用状态的电器设备、母线或线路,确保运行的可靠以及检修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还可与断路器配合,可方便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本文先分析隔离开关特点,然后从导电回路过热、瓷瓶断裂、传动系统的故障、锈蚀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就缺陷的现象提出处理对策和改进措施,以便最终达到减少隔离开关故障率的目的。
2 常见缺陷及分析
经过多年运行的经验统计,变电站高压隔离开关通常有导电回路过热、瓷瓶断裂、传动系统的故障、锈蚀几个方面的缺陷,现将各类缺陷进行分析。
2.1导电回路过热
隔离开关的导电回路是由带有条形触指和柱形触头的导电杆及两副座组成,如右图。主要的接触部位是由触指组成的中间触头和接线座内的滚动接触。在运行中这些接触部位均发生过过热现象,严重影响了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
(1)触头弹簧:触头弹簧与触头之间未采取绝缘措施或采取了措施但已损坏,导致电流流过弹簧使弹簧退火失去弹性;如35kV稔村站35kV布稔线刀闸在2012年8月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导致触头严重发热,直至烧毁。
(2) 条形触指与柱形触头接触不良。从检修中发现出现该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A、水平开启式动静触头水平度偏差大就会造成合闸后动静触头偏向一边接触而导致接触不良,单边接触,接触面减少了一半,引起大电流通过时过热;B、分、合闸过程中,触头间产生的电弧烧损接触面造成接触不良;C、条形触指与触头块之间固定的螺栓松动,引起该触面接触不良而进热。
(3)使用凡士林或导电膏等导致触头接触不良等都会影响隔离开关的导电性能。由于表面氧化及脏污物的作用在接触面上形成电阻率较高的覆盖层,使合闸后造成触头过热。
(4) 接线座触头采用滚动接触,发现转动轴芯和滚轮间的接触面已氧化导致发热。
(5)触指或导电杆镀银层的厚度、硬度及附着力不足是造成镀银层剥落、露铜而发热的原因之一。
2.2瓷瓶断裂
变电站高压隔离开关,其2个支持转动绝缘子由于受到操作和引线的机械负荷等作用,常发生断裂事故。造成断裂的原因如下:
(1) 瓷瓶质量差是造成瓷瓶折断的直接原因。从大量已经折断的瓷瓶断面上可以发现,有许多瓷瓶内部有生烧现象和气隙,这使瓷瓶的抗弯和抗扭强度大大降低。
(2)瓷瓶和法兰的水泥胶装部分存有空隙、偏心和开裂使瓷瓶受力不均也会导致瓷瓶断裂。
(3) 瓷瓶由于直线度、同轴度和平行度偏差过大也是导致瓷瓶折断的重要因素,它会造成支持瓷瓶和旋转瓷瓶长期承受一个额外的弯距作用,同时也会造成操作力矩的加大,对瓷瓶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4)瓷瓶老化也是造成瓷瓶断裂的原因之一。
(5)安装质量是影响高压隔离开关操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瓷瓶安全使用的重要因素。
2.3传动系统故障
根据我单位情况的统计分析,变电站高压隔离开关传动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原因如下:
(1) 在合闸时柱形触头顶住条形触指,使隔离开关不能合闸;
(2) 在合闸时,两导电杆中心不是在一条线上而是呈“八”字形,使柱形触头与条形触指单边接触。
(3) 操作费力,有不平衡、卡滞和严重晃动现象。
(4) 操作传动系统部件损坏,如接头脱焊、拐臂断裂,连杆弯曲等。设计选用的材料强度、硬度或刚度不满足要求,管壁薄、焊接处粗糙且有缝隙,并有进水锈蚀现象,经常发生损坏变形故障,如右图所示为110kV天堂站飞天线1944刀闸2011年发生操作传动系统部件损坏,连杆弯曲,机构扭麻花的现象。
(5) 主隔离开关与接地刀闸之间的机械连锁失灵。
2.4 锈蚀
由于锈蚀会导致转动和传动连接卡滞而分合闸不到位,操作力增大,造成瓷瓶损伤和断裂;产生锈蚀的主要原因是由设计、材质选择、表面处理和涂敷工艺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1) 结构设计。转动轴承内部锈蚀,除采用的脂原因外,关键是没有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
(2)连杆、轴销、弹簧、螺栓、螺母、法兰、底座、支架、机构箱、防雨罩等金属部件发生锈蚀的原因主要是制造厂对部件防锈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部件仅简单进行表面清洁处理。有的部件虽然进行了热镀锌工艺处理,但是镀层质量差,薄厚不匀,容易脱落。
(3)金属部件的选材不当是造成锈蚀的一个主要原因。
(4) 检修维护。高压隔离开关不按时检修维护,甚至长期不修是造成锈蚀故障的原因之一。
3防范措施与改进建议
3.1导电回路过热
(1) 制造厂应保证条形触指有一定的强度,触指弹簧采用不锈钢或不易锈蚀的材料制造,进行触头组装时必须对触头弹簧进行挑选,要使得在一个触头装配中所使用弹簧的长度和弹性基本相同。对弹簧的材料质量和热处理工艺必须严格控制。
(2)每年至少应对这种系列的隔离开关检修一次。重点检查导电回路触头弹簧的弹性和锈触情况,更换失去弹性或锈蚀严重的触头弹簧;另外应重点检查触指有无变形、过热及变色等异常现象,并清扫接触面;对于烧损严重的条形触指及柱形触头应用砂纸修平,变形严重或因过热而退火变软的触指应予以更换。
(3) 对新安装的、特别是大额定电流的GW4系列隔离开关,应对接线座进行抽样解体检查、清洗或整个接触面并重新涂中性凡士林,更换变形的滚轮弹簧。对运行年久的隔离开关应更换老化和破损的密封罩的密封圈,以防止进水。
(4)对接线座进行改造,把滚动接触改为铜辫子分流接触。
(5)严把设备的验收关,确保镀银层的附着力差和厚度不均的设备流入电网。
(6)采用新型的材料及改变触头的接触方式,如所用的新型的导电臂。
3.2瓷瓶断裂
(1) 制造厂应提高支持绝缘子法兰根部的浇注等工艺水平,杜绝产生生烧现象,提高抗弯和抗扭强度。运行单位在浇注处,涂抹防水胶,杜绝胶装部分进水。
(2) 安装单位应保证安装质量。防止出现安装完成后机构传动不畅、操作力矩大,运行中安装基础的变形、移位,从而使隔离开关承受外的弯距作用。
(3) 运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倒母线操作,减少对瓷瓶的冲击应力;检修时应尽量采用手动慢动操作。
(4) 因为法兰根部断裂是逐步发展的,所以应加强对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法兰根部的超声波探伤检查。
(5) 高压隔离开关瓷瓶质量水平是保证开关运行可靠性的基础,必须严格进行瓷瓶的出厂试验和进厂试验验收,杜绝不合格的支持和旋转瓷瓶进入电力系统。
3.3传动系统
(1) 制造厂应提高各部件的制造质量,对隔离开关进行完善化的改进,消除转动轴承和传动连接设计不合理。
(2) 新投运的隔离开关应严格按厂方安装要求安装。如三相间的水平传动拉杆应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相间的传动拉杆还应保证在同一中心线上;对于接头焊弯曲的连杆应重新割焊;对由于制造或运输造成弯曲的同相间的水平传动拉杆应进行校直;对不在同一中心线上的接地开关相间联运转轴应重新割焊;当支持绝缘子弯曲时,应用垫片调整到正常,如仍不能达到调度要求时则应予以更换,这些问题应彻底解决。
(3)检修时,应着重检查、调整传动系统,检查各传动部件有无变形和损坏的情况,一经发现即应及时修整和更换。应调整磨损的轴销及限位螺钉,检查各紧固螺母有无松动,给各传动部位加油。
3.4 锈蚀
(1)加强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检修。
(2)在设备招标时,要求厂家连杆、轴销、弹簧、螺栓、螺母、法兰、底座、支架、机构箱、防雨罩等进行防锈处理。
(3)采用防止生锈的材质,如热镀螺钉等。
4结语
通过对变电站高压隔离开关的故障分析及采取的各项防范措施,云浮新兴地区的刀闸故障率近年来有了明显的降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高压隔离开关的全过程管理。对于安装时应加强工艺质量管理,根据设备自身结构进行灵活处理;对于日常巡视,应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发现故障尽快查明原因并排除隐患,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