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幼儿园管理运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管理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管理运营

第1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公立幼儿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97-01

近年来,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在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越凸显,所以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受到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纵观公立幼儿园的发展历程,我国公立幼儿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文章就所提问题给出了明确公立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投入及保障师资力量等对策。

1 公立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初设立幼儿园的初衷是为了让女性能够独立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是带有福利性质的政府机构,但是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幼儿园的需求就变得多样,面对制度的保守和外部条件的冲击,公立幼儿园在管理上暴露了诸多问题。

政府在设立公立幼儿园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幼儿园的管理变得模式化和系统化,多级管理层级的设置,使管理机构变得冗杂和繁重,层级划分的不明确或重复不利于责任的区分,致使管理出现漏洞;同时,管理人员的繁多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使整个系统运营的周期变长,效率明显降低;此外,与很多的私立幼儿园相比,公立幼儿园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面对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政府对公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力度也远远不够;幼儿教育行业较其他教育行业相比进入的门槛较低,所以师资力量也有待加强。

2 国外公立幼儿园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都较为发达,且具备各自的普遍优势,以欧洲的匈牙利为例,其在公立幼儿园的发展中,不仅十分重视普及学前教育,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规来确保公立幼儿园的健康发展;在公立幼儿园办学体系方面,政府推行学前三年免学费的制度体系,推动了学前教育的普及。政府也始终将公立幼儿园的完善发展作为政府的首要目标,从而建立了一种健康、发达、完善的公立幼儿园体系。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3 公立幼儿园管理的建设对策

3.1 管理机制的适度协调

在很多公立幼儿园的内部管理中,由于管理机构的层级较多,使上下级信息的流通变得滞后,下级对上级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管理效率普遍偏低。而政府对公立幼儿园的监管力度较大,不时有下达文件的指令或不定期的检查,致使内外管理不协调,导致公立幼儿园的管理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外的管理上,而忽略了最本职也是最重要的对幼儿园内部的管理。所以,管理者应合理地协调内外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内部的管理机制,使上下级信息的流通变得高效和及时,并明确管理机构中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真正确立一种内外平衡的管理机制。

3.2 明确公立幼儿园的主体地位

学前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持久发展,离不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所以,学前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前教育的立法上。但是,目前我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立法仍无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学前教育的立法。从2012年初开始,教育部就已经对学前立法这一内容有所重视,并已展开相关的工作。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大公立幼儿园的发展力度,借鉴民办幼儿园的优势,创建一种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并举的制度,教育部虽明确了此种办园制度,但还应强调公立幼儿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学前教育的进一步普及。

3.3 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公立幼儿园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政府全部出资以确保其正常运营。所以,公立幼儿园的健康持久发展是与政府的财政投入密不可分的,随着教育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政府每年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也确实对公立幼儿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面对艰巨的任务,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仍需加大,以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物理设施和基本保障,建立健全的幼儿园体系,从而为学校输送人才,着实起到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3.4 确保公立幼儿园的师资保障

作为政府出资的公立幼儿园,其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加大公立幼儿园的发展力度的同时,师资保障容易被忽视,所以保障公立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也是关乎一个公立幼儿园质量提升、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经验,政府应提高幼儿教师的门槛,将学历作为首要要求,最好是招聘一些具备学士学位的师范毕业生;除此之外,在教师入职后,在职培训和业务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完善公立幼儿园的办园体系。在此两手准备的前提下,才能使公立幼儿园的办学得到保障,从而发挥其先锋带头作用。

4 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公立幼儿园体系虽不够完善,但若政府能够确保财政投入、师资力量、及公立幼儿园的主体地位,幼儿园的管理者能够以身作则、明确责任,公立幼儿园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海平.解析公立幼儿园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下旬,2013(7):123-124.

第2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式;创新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管理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它决定了幼儿园运营的情况和发展,其管理意识的发展应该成为所有管理者思考的命题。目前幼儿园管理缺少规范化和创新性,部分幼儿园虽有较长的办园历史,但在管理中仍遵循常规,导致幼儿园队伍缺乏生机和成长,幼儿园创新性的管理意识与方法需求迫在眉睫。本研究基于幼儿园本身的实践,以一线管理的真实事例与实践探索为基础,思考在幼儿园队伍建设、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家园工作等方面运用创新意识形成新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成效的实现。

二、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创新管理

以幼儿园组织结构和体制上的创新,确保整个组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物质、新方法成为可能,通过决策、计划、指挥、组织、激励、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和组合,为社会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管理的创新是社会组织为达到科技进步的目的,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实施的管理活动。

(二)“园本式”创新管理

基于对幼儿园环境、文化、资源、特色以及幼儿园幼儿、教师团队等情况的分析,采取创新有效的管理行为,优化管理效能,有效实现幼儿园发展。根据园本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和筛选是关键,探索适宜各自幼儿园的独特管理方法。

三、运用与实践

(一)创新一:制度建设与“人”本建设融合

以往的幼儿园管理中都比较注重常规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常常将制度摆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特殊内涵。在园所的管理中应该加强制度与“人”本建设的双融合,以增强意识为主,让幼儿园焕发真正的成长动力。1.强化班子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班子成员应不断强化“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整体意识、服务意识,弘扬“四种精神”,即真抓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领导班子还要坚持做到以正直廉洁的品格影响人,以民主严谨的作风感染人,以团结进取的精神激励人,以扎实娴熟的业务带动人。班子成员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努力勤奋工作,大家既能按各自分工要求落实管理目标,又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在重要事情上都能在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作决定。大家本着“原则问题统一、细小问题互补”的精神,起好单位的核心、首脑、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注重精神建设和精神引领,树立班子统一思想,同舟共济、超前创新,形成发展合力。园领导在工作中有预见性和超前思想,具有求新、求异、求特的意识,能站在未来的角度考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拓宽幼儿园发展的空间。整个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奋廉政,好学上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2.理顺管理网络,发挥奖惩功效幼儿园内部应进行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改革,进行人员结构的改革,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各教学班人员采用优化组合,如由领导班子指定各教学班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与教师、保育员自由双向选择,调动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保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对各类人员定岗、定职、定责。在幼儿园内部管理中注入竞争、超前要素,是内部改革关键的一环。在工资、奖金上应拉开分配档次,实行效益工资浮动制。解决幼儿园的“大锅饭”、“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管理弊端。因此,必须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奖惩要分明,优质优酬,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方式灵活多样,即按时间计算奖励、按工作效果计算奖励、按工作量计算奖励。每一层面的内容相互对应,如表1所示。案例:某园是聘任制的民办园,制定“聘用合同制方案”,成立核心小组,由每位教工填写本人志愿。意愿书中提及:“你的第一岗位意向是什么?如果不能满足你的第一意向,你的第二岗位意向是什么?你是否愿意承担你岗位以外的工作?”最后根据本人意愿,核心组全面平衡,由园长作为法人代表同教工签订大合同以及岗位合同。这样的岗位合同每年签订一次,这都是反复宣传、学习、讨论的时机,学职责、评实效,各班组长之间,各特色教师之间,班主任与配班教师之间展开了积极的岗位竞争。在竞争中让每位教工找到了充分发挥优势的岗位,不断从“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促进了教工队伍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创新二:以队伍建设为主要突破口

幼儿园的最终竞争力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在管理中不能只关注幼儿园财物、资源,而忽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打造和培养。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对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漠不关心,不关注教师的心理调试和专业成长,造成了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低、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队伍难管难动的现象。将创新意识融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可以有效激活教师的动态性和生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1.倡导敬业、乐业、专业的精神精神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整体素质和一个人的面貌、风范。幼儿园应把敬业爱岗、求实创新作为提高教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除了必须具备保教工作需要的特殊素质,还要善于针对园内教工每个成员心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园长的品德、能力、知识、情感等因素的非权力影响来引导和施展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总体目标。使教职工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内驱动力下,不怕困难、开拓创新、求实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各项工作。2.抓好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创新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教职工队伍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的自培,建立让新手教师、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打造一支全面加特长的教工队伍,把幼儿园作为提高教工素质的重要基地。(1)确立“名师名园”思想,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推优选拔,重点培训,树立典型,“铺路架桥”等措施,力争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行列,并做到一切从幼儿视角出发。(2)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教法子,使更多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3)抓好教工整体素质提高。切实加强领导,严密组织,改进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师德建设新局面。在师能培训上,继续强化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能为主的基本功训练;鼓励保教人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学习;加强对教师教研的指导工作。努力营造一种“比能力、赛水平、求发展”的环境氛围,促进广大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4)提供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让教工扩大视野,吸取信息。根据不同的对象,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考察。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自培,尽快提高教职工队伍的素质。根据幼儿园的性质提出“全面+特色”的目标,鼓励教师在自身的基础上求进步、求发展、讲特长、有特色,电脑、英语应作为全体教师的必修课,并分层次逐步进行培训。

(三)创新三: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第3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政府为主,多元投入,办园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前教育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新诉求,成为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话题。

“发展学前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一定要把这件惠民利民的事情办好做实。”子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全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把解决“入园难”作为改善民生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着力完善以县办园为龙头和示范,乡镇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园并举的学前教育体系,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协调发展,并健全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县采取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具体举措。县政府成立由主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土地、人劳、经发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加强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部门参加学前教育联席会议,汇报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政府负责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内部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县教育局具体负责公民办幼儿园的各项常规工作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指导,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财政、人劳、经发、土地、经发等单位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部门职责。

按照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秀延幼儿园投入993万元,李家岔镇中心幼儿园改造投入54万元,马家砭镇中心幼儿园改造投入40万元,杨家园则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投入590万元,瓦窑堡镇中心幼儿园投入576万元。制定了《子长县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学前一年免费条件。2011年全县享受免费人数累计6322人次,免费资金达275.48万元;困难幼儿补助累计946人次,补助资金达35.475万元。根据上级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每年200元/生的标准,县财政积极落实配套资金。

为了充分调动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推动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突出“民办公助,公民结合”的特点,子长县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制定了《民办幼儿园管理考核细则和奖励办法》、《子长县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明确每年考核奖励幼儿园的比例60%,其中一类园1所(每所3万元),二类园3所(每所2万元),三类园10所(每所1万元),授予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年奖励资金29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民办幼儿园进行标准化幼儿园改造,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结合统筹城乡发展,本着“科学规划、适度超前、适当聚集,公办园示范引领、强化乡镇中心园建设、扶持民办园规范”的原则,该县力争到2013年全县新建、改扩建乡镇幼儿园15所,幼儿园数达到42所,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安全为先,科学管理,全面规范办园行为

在加快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子长县不断加大学前教育监管力度,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水平。

按照《陕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和“316”督导评估体系,县教育局全面检查公民办幼儿园,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民办园坚决不予批准。集中清理整顿无证办园现象,提高审批园的办园标准,2010至2011年先后整顿停办幼儿园13所。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加大对全县接送幼儿校车的监管,取缔非法运营的“黑”校车。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加大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对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幼儿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县纪委、纠风办对幼儿园收费和免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严防违规办园,进一步强化幼儿园的资金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办园实际,县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的文件,组织各园大力宣传,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好科学保教工作。

通过不断规范管理,指导幼儿园依法办园、加快发展、提升办园质量,促进了全县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幼儿园27所,基本形成“以城区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服务意识强、环境优美、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的幼儿园。

注重培训,提升素质,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子长县在全县幼儿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园长的办园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快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

随着布点调整,县教育局对小学教师实行转岗培训,服务学前教育。外出培训方面,公办幼儿园积极参与国培计划安排,加强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园长培训;民办幼儿园联系省内师范类大专院校加强园长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及管理培训,提高持证上岗率。2011年参加省级培训58人次,市级培训32人次,县级培训96人次。依托职教中心培训平台,启动了县级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培训工程,目前已完成园长培训26人次,教师培训408人。

遵循“专业匹配、按需招用、资质合格,学历达标”的原则,规范招聘程序,严格园长及教师准入制度,全县幼儿教师准入逐步由师范类大专院校毕业生向幼师专业倾斜。民办园以县人才库提供信息为主,以面向社会招用为辅,不断强化幼儿教师业务培训。

子长县以前瞻性的眼光和胆识,不等不靠,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4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治理;资助;管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34-04

学前教育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逐渐由“家庭私人责任”转为“国家公共责任”,〔1〕被视为一种公共物品〔2〕,普及学前教育是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教育的重要趋势。〔3〕2010年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出台,明确了学前教育普惠性与公益性的战略发展目标,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但在我国现有学前教育资源中,民办幼儿园占较大比重,因此,仅依赖公办幼儿园是无法实现上述目标的。

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共有幼儿园181251所,其中注册的民办幼儿园124638所(占68.8%)。事实上,我国还存在着数量可观的未注册的民办幼儿园。〔4〕因此,通过对民办幼儿园的治理来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与公益性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

一、民办幼儿园的治理:理论视角与分析维度

根据戴尔(Dale)〔5〕 及纽曼(Neuman)〔6〕有关教育治理的理论,我们尝试从两个角度分析民办幼儿园的治理:一是资助(funding),即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资助;二是管制(regulation),即什么人通过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或行业标准对民办幼儿园的哪些方面进行管理和规范。

资助可分为对服务提供方的资助(supply-side funding)和对消费者的补贴资助(consumer subsidy funding)两类。对服务提供方的资助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提供运作经费,提供人员工资(或专项的工资提升资金),提供设备,提供针对有特殊需要儿童服务的专项资金,提供质量提升专项资金,等等。对消费者的补贴资助可通过为家长提供学券来实现。

管制涉及管理主体及管理范畴。管理主体有单一主体和多主体之分,如果是多主体,需分析多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管理范畴涉及学前教育准入、学前教育政策定位、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儿童发展指南及其实施等。

二、我国民办幼儿园治理:现状及问题

本研究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资助和管制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民办幼儿园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1.民办幼儿园的资助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对民办幼儿园的资助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形式实现。从实际情形来看,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资助仍是相当匮乏的,国内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资助(参见下表)。以贵州省的216所民办园为例,笔者调查发现其中的92%未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另有对22个省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调查发现,仅有13.6%的省份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列入学前教育发展行动目标。〔7〕大多数民办幼儿园仍然依赖保育费维持运转。〔8,9〕

从下表可见,现有对民办幼儿园的资助,主要是政府对学前教育提供方的资助,资助方式更多的是“减免”。这些资助与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运营管理、师资结构等关联度〔11〕不大。

2.民办幼儿园的管制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来看,由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涉及部门较多,很多国家都曾面临学前教育管理上的协调问题。〔12〕我国同样存在部门协调问题。一方面存在多部门共管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管理缺失问题。民办幼儿园管理定位以及各部门责任界限不清,譬如民办幼儿园业务归属教育部门管理,而资助与奖励又由专管部门实施,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民办幼儿园的资助和奖励与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关联度不大。

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民办园准入方面的专门法律,相关的规定散见于《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中。这不仅不利于规范民办园的办园行为,同时也导致了执法主体开展监督与管理时法律适用上的困难。〔13〕

对民办幼儿园的管制,较少涉及对其办园质量的监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规定,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地位。然而,现实中尚有很多省份还未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类定级标准,也没有清晰的指南指引民办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评估定级或升级。可以说,很多地方的民办幼儿园尚处于一个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教师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目前我国尚缺乏关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监管机制,更谈不上对其专业成长的支持。笔者调研发现,与公办园教师相比,绝大部分民办园教师没有参与教师职称评定的途径,参加培训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加上待遇低、工作量大,很多民办园教师看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前景,频繁跳槽的现象非常突出。

三、关于改进民办幼儿园治理的建议

学前教育的入口(access)、覆盖面(coverage)和质量(quality)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14〕也是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与公益性战略发展目标必须考虑的三大基本要素。基于民办园在我国学前教育总体资源中所占比率较大的基本国情,要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普惠性与公益性的战略发展目标,必须将民办园与公办园统合起来考虑。笔者认为,紧扣三大基本要素,通过资助与管制,对民办园进行治理,是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普惠性与公益性战略发展目标的关键。

1.完善民办幼儿园资助政策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园的资助,通过资助鼓励优质民办园提供普惠性和公益性的学前教育服务。同时,强调获得资助的竞争性。一方面,可探索资助“消费者”的方式,赋予“消费者”选择权,以建立优胜劣汰的民办园发展机制,提升民办园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对民办园的资助中,要引入有管制的市场机制,以提升资助的有效性。要完善民办园资助政策体系,在经费资助与普惠性和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入口、覆盖面和质量上建立一致性。可以项目的方式调动民办园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通过引导性竞争来推动民办园服务质量的提升。

政府除提供竞争性资助外,还可提供专项经费资助,以确保特殊需要儿童、贫困地区儿童等弱势群体儿童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为确保学前教育公益性通常采用的重要举措。

2.改进民办幼儿园管制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OECD成员国家的经验,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即在中央层面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机制,同时,中央与地方要相互协调,以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15〕例如,地方政府应设立对应的责任机构,要明确民办园的归口管理问题以及具体监管职责等。

其次,应通过立法和制订一系列政策来确保民办园在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普惠性和公益性战略发展目标过程中的地位。地方政府应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的精神,制订相关政策,将对民办园的治理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目标。

最后,政府可根据民办园的不同定位〔16〕,建立结构性质量标准与过程性质量标准,以规范和促进民办园的可持续发展。结构性质量标准,指支持教职员工推动儿童学习的各种条件,具体包括师生比、班额、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员工工资及工作条件、员工的稳定性及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办学条件等。〔17〕过程性质量标准,指在学前教育环境中支持儿童获得有益经历的环境创设、人际互动及关系,其中包括园所文化环境创设及其对儿童经历的影响、成人与儿童的互动、儿童之间的互动等。〔18〕并根据结构性质量标准和过程性质量标准,制订民办园办园指南,开展办园质量评估,指导不同类别的民办园升级,并将评估、升级与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及国家资助或奖励联系起来。

总之,民办园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民办园的资助、管制与学前教育的入口、覆盖面和质量密切地结合起来,建立标准并提供专业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与公益性的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12〕KAMERMAN S B.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s in the OECD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33): 7-29.

〔2〕CLEVELAND G,KRASHINSKY M.Financing ECEC services in OECD countries〔R〕.Paris: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3.

〔3〕OECD.Starting strong II: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M〕.Paris:OECD Publishing,2006.

〔4〕〔15〕王海英.试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制度设计〔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514(6):1-5.

〔5〕DALE R.The state and the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state-education relationship〔M〕//A H HALSEY,H LAUDER,P BROWN,et al.(eds.)Eduation,culture,economy and socie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7:273-282.

〔6〕NEUMAN M J.Governan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Recent developments in OECD countries〔J〕.Early Year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5,25(2):129-141.

〔7〕庞丽娟,夏靖,孙美红.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研究〔J〕.教育学报,2010,(10).

〔8〕郭宗礼.当前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9〕李伶,唐海花.我国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1).

〔10〕郑富芝.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1〕王海英.当前民办园发展的政策环境〔N〕.中国教育报,2011-05-05.

〔13〕穆艳,陈恩伦.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探析〔J〕.教育导刊,2012,(2):61-64.

〔14〕BENNETT J.Early childhood services in the OECD countri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urrent policy in the early childhood field〔M〕.Florence:UNICEF Innocenti Research Center,2008.

〔16〕PRESS F,HAYES A.OECD thematic review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policy:Australia backgroud report〔R〕.Sydney: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Macquarie University,2006.

第5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一、我区民办幼儿园的存在现状

截止2011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共有公办园幼儿数5401人;民办园幼儿数23833人;每年城区范围内约有20000名幼儿要入园,而只有2000多人能进入城区的公办幼儿园就读。从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了公办园幼儿数与民办园幼儿数的比例不均衡。

就我区而言,公办幼儿园的教师245人,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有1574人,其中公办园教师本科80人,专科123人,中专或职高42人,高中及以下0人,而民办园本科41人;专科335人;中专或职高1034人;高中及以下164人。同样,由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教师的职称评定没有保障,许多民办幼儿园还存在大班额现象,教师少、幼儿多、福利待遇差等,导致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明显,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

不少民办幼儿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家长的压力,变学前教育为学前学习,小学化倾向严重。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办园的经费来源渠道相对狭窄,经费来源除了举办者的部分投资外,基本上完全依靠保育费维持运转,这也造成办园经费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幼儿园难以发展和壮大。

二、改善民办幼儿园的策略和建议

针对以上民办幼儿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促进民办幼儿园的良性发展,以发挥它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的作用,是每个致力于学前教育事业人士职责和义务所在。

1.改善民办幼儿园的政策引领,创设良好的文化、经济和管理环境

首先,我们大众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民办幼儿园。在当今入园难、主园贵的现实背景下,民办幼儿园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引导民办幼儿园健康、良性发展,政府要加大财政的倾斜,改善民办幼儿园的师资、教学设备等。最后,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的监管机构。为民办幼儿园的老师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估督导,使评价标准科学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的指向健康发展。

民办幼儿园要建立科学民主的领导决策层和层级明晰的管理运行网络。同时民办幼儿园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营体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应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确定办园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要以幼儿发展为最终目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建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提高民办幼儿教师业务能力

首先,准确定位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内容。在培训中需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并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内容,以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和老师大练兵。其次,灵活调整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民办园需要不断完善已有的培训形式,争取更大的投入,创造条件,突破原有的培训模式,集教师培训、教学与研讨一体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有效地提升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质量。建立民办幼儿园管理网络,以示范性幼儿园为核心引领周边民办幼儿园;建立明确的培训制度,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拓展培训资源,共同保障民办幼儿园培训质量的有效提升。

改进民办幼儿园教研方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是提升民办幼儿教师的教

育智慧,进而改善班级环境和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教研方式应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能依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判断和识别幼儿的需求与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教方案。与此同时,要将教研活动引向深入合作研究与探讨。

3.开展民办幼儿园联动教研,为民办幼儿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搭建平台

根据我区民办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在活动成员上进行筛选,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参与教研和培训。其次,我们深入参与联动的民办幼儿园一线,与执教者进行手把手、一对一地指导。再次,定期开展民办幼儿园联动教研开放活动,一般有环境布置展示、早操观摩、教育教学研讨、示范园送教、名师讲座、教研反思、互动评价、业务培训等多种活动穿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会后的反思、研讨、互动也非常热烈。

4.制定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保障民办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严格规范民办园的聘任制度和用人制度,保证民办园进好人、用好人和留住人的必要条件。同时,给民办园与公办园同等的地位,一样引入老师评价和奖励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老师们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综上所述,改善民办幼儿园现状不仅需要政府重视,园领导重视,教师重视,更需要民办幼儿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幼儿教师师资等方面的工作,上下合力,积极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欲上下而求索。

第6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部分都市居民率先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科教兴国”的战略和科学普及措施的实施,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优质教育。在幼儿教育方面,家长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选择让孩子进入名园、特色园,造成了这些幼儿园教育供不应求的现象;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幼儿园自身管理运行机制等内部因素的制约。通过集团化的自主经营管理,运用品牌效应,扩大优质幼儿园教育的规模,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园体制改革的趋势。

1994年9月,上海科技幼教集团的前身——上海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成立,这是上海徐汇区第一家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20__年9月组建上海科技幼教集团以后,为了尽快提高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以科研为先导,确立了“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以建立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幼儿园发展目标,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学前教育特点的幼儿园集团管理体制。

在我国,教育集团迄今仍是一种新生事物,关于教育集团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教育集团成因的探讨”和“国内外教育集团成功因素的分析”等方面;绝大多数只是对现有的综合性的教育集团的运营状况、发展模式等进行描述,而对学前教育这一相对特殊领域的幼儿园教育集团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至于对其内部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及理论成因等进行综合性研究更是付之阙如。

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以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经营管理路径,合理配置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大规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际都市开放式的学前教育体系相结合的幼儿园集团管理模式,以促进幼儿园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纵向:组建集团的思路、组建集团的原则、集团管理的调控和对于集团管理模式的评价等方面;横向:在集团化模式管理下的各所幼儿园的内部运行体制,包括环境创设、师资培训、教育实践等,从而研究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是否高效。

三.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系统地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内教育集团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文献资料,理清在管理体制上,教育集团是如何运行的;收集并整理科技幼儿园集团内部的管理文献资料,包括教职工人事制度的管理、科研教育活动的管理、后勤保障的管理等。

2.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较全面地了解幼儿园集团下各分园的管理执行情况,并对教职工在人事制度改革及分配制度改革上的困惑和管理行为方面的摩擦与冲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在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实践,不断完善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幼儿园管理模式。

3.规范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选择的幼儿教育办学模式和集团管理模式,研究幼儿园集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稳定性形成的内在机理,探寻可供参照和借鉴的集团化管理规则与管理模式。根据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管理要求,全面剖析幼儿教育集团的经营管理中的教育质量、教养品质的保障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特色园品牌创建与提升相融合的关系,为正确阐释传统公益性的幼儿园教育领域内如何有效运用市场机制与规则,提供若干理论依据和实施要求。

四.研究结果

1.构建了集团化内部管理组织结构

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认为,“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架构”。就是说,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和科学,直接影响到组织能否高效地运转。教育集团下有多个幼儿园,其组织架构决定了集团与各幼儿园的管理关系,也将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现代企业(集团)组织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因此教育集团有条件有选择地借鉴了企业(集团)组织的某些管理形式,并且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构建了自己的组织管理形式。

在集团化管理运行中,我们注重管理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重视制度先行,强调制度的量化管理,各类制度力求透明、公开、公正、规范,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集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原则、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如:科技幼儿园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科技幼儿园聘用合同制实施方案、科技幼儿园教育评价实施方案。科技幼儿园整体优化模式、科技幼儿园教师研训一体化模式。在人、财、物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上,尝试突破传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式,建立和推行各项适应集团化经营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如:集团与下属园的园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带薪休假制度、质量奖惩制度、非在编聘用合同的

劳动用工制度、品牌教师培养发展制度、财务预算制度等;设立劳动争议小组,为教师处理劳动争议事宜。在实践中,增强了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依法办园、以法治园,切实保障集团内各幼儿园的发展。

2、构建与实施新型劳动人事制度

几年来,幼儿园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引入了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用人机制,推进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首先,我们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的原则,采用按需设岗、双向选择、个人申请、民主评议、择优聘任的管理原则推行聘用合同工作,使教师明确聘用的目标、责任、权益和义务。教师每年根据个人意愿填写了“岗位竞聘意向书”和“聘用合同签订意向书”;然后由集团管理层讨论决定聘用情况,当单位和个人意愿不一致时,立足与受聘人友好协商,直到达到统一意见为止。

其次,集团内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使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使教师地位和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严把教师“入口关”,从源头上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引进对象、引进策略、引进方式、引进手段等方面,推出了招聘、引进、培训、上岗等一系列规范操作措施。近几年我们引进有相关专业职称的留学归国人员2人;外区、本区骨干教师10人;向社会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教职工20人。

3、将分配制度改革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坚持优质优酬、多劳多得,重贡献、重实绩的分配原则,根据集团的具体实际,对有关制度作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如“关于国家工资调整问题”、“关于教师病事假扣除标准”、“关于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关于骨干教师人选标准问题”、“关于骨干教师子女入托入园问题”等。

我们不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后的工资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其中加大岗位聘用和考核、分配相结合的力度,实行动态分配制度,拉大岗位工资差距,向一线教师倾斜,真正实现了“上岗靠竞争,管理靠合同,收入看贡献”,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新局面。

首先制定绩效计划,分层逐步递进适度调整和实施。在新的分配方案中,绩效工资占了整个工资中的25,为能使绩效工资和绩效考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确保教师和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实际绩效与集团发展战略期望的绩效相吻合,集团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动态的绩效管理。第一阶段(20__.10—20__.6)考核重点项目:①计划制定,要求有质量、有特色。②教科研,要求人人有课题,并且争取课题被列为集团以上的项目③骨干教师,分为集团骨干、区级骨干、市级骨干。

第二阶段(20__.9—20__.1)考核重点项目:①创新教案,要求教师每月有1~2篇创新教案,即:科学教育、环保教育、创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②家长工作,要求各岗位全面做好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进行互动交流。我们对各个层面的要求也有所侧重。班主任、助理教师岗位要求每月有1~2次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互动交流;保健岗位每月1~2次将体弱儿童跟踪观察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帮助家长解答疑义。营养员岗位要求每月有1~2样烹饪特色菜肴,每学期1~2次向家长展示幼儿营养菜肴点心。由于家长的参与、资源的互动,园本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不断新颖。第三阶段:(20__.2—20__.6)考核的重点项目同样是①创新教案②家长工作中每月有为家长服务创新项目、每月有1~2次家长参与教育,进行互动交流的活动;保健有1~2次家长参与幼儿健康饮食专题互动交流、营养员每月向教职工、家长推荐健康饮食菜肴1~2样。

其次,加强绩效考评的主客观衡量。绩效考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实际的绩效进行客观衡量或主观估价。如在第一阶段中,“骨干教师”被作为了重点考核项目,集团内实施对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专家教师、品牌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周期。但在具体考评过程中,我们感到这一项目只是针对一部分骨干教师而言,对大部分教师来讲都不可能拿到这一项的分值,也就很难确保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失去了达到预定考评目的的有效程度。因此,我们在第二阶段计划考评项目时就取消了“骨干教师”考评这一栏,单独设立了骨干教师和品牌教师的考核标准。

第三,形成绩效考评反馈修正网络。集团每次有新的重点考评项目出台,首先与执行园长沟通,让大家了解意图和可操作性的环节,取得一致意见。同时集团还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包括存在的问题、难处、批评和建议,记录和积累有关资料,及时地做出改进。如在

第三阶段“为家长服务创新项目”作为家长工作重点项目来考评,起初大家认为服务项目一般包括的就是一些生活方面的照顾,即为幼儿剪手指甲、为幼儿洗尿湿的衣裤、为幼儿开设早餐、设立病号饭等等,要做到创新好像很难。于是,集团各园所教师展开广泛的讨论,大家意识到:我们现在应该从广义上来理解服务,服务就是让家长满意、让幼儿开心。具体的理解就是:友善热情的教师仪态、健康宽松的教育环境、新颖特色的教育课程、方便灵活的家园沟通、科学优质的生活养育、诚信规范的管理模式等等都是我们要极力打造的创新的服务项目。有了一致的共识以后,教师们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去实践。各园所也相应地制定了各自符合社会家长需求的服务细则、服务项目。

绩效考评的动态管理,推动和完善了集团新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优质优酬,重贡献、重实绩的原则,作为调整薪酬、升迁、奖惩等有关人事工作的依据,使成绩与效益紧密联系;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调整和完善集团发展目标,帮助全体教师根据组织的目标来改进自己的绩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形成“整体建构—分层推进—综合评价”的集团自培

自集团成立以后由于发展的需要,人才中心陆续从社会和其它教育部门引进了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志于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人才和其他幼儿园在职教师。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来源相对比较分散,很多人对教育领域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缺乏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为此集团制定了“以人为本、扬长避短、注重个性、全面提高”的自培宗旨,以及“整体建构—分层推进—综合评价”的园本培训框架。

所谓整体建构既培训方案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过程。包括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管理网络、组织形式、基本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特点是:广,涉及学科主要包括科学、艺术、数、语、健康;涉及人员主要包括科学家、专家、教授、技术人员、领导、特级教师等 等。全,整体培训:涉及教育思想、观念、各类知识:科技培训:包括理论、实践。新,更新:观念新、内容新、形式新;创新:活动角、环境创设、教育活动指导、评析等培训形式。

所谓分层推进既培训过程是一个体现层次性、阶段性和选择性的操作过程。特点是:常规培训,规程、教育纲要、新课程、二期课改精神;岗位培训,师德、职责、操作规范;特色培训,园本课程、科研专题、新技术、新信息等。

所谓综合评价既是对参与培训的教师及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影响集团及教师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评价。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不看一时一事,而看其长期发展的潜力;不看暂时的表面文章,而看其基本素质内涵;不过分强调现有的水平,而要关注其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不仅重视影响其发展的主观因素,更关注影响其发展的客观的因素。培训组织形式多样,有小组、个别带教;集体、小组研讨;刊物、网络沟通等。我们的做法是:

(1)有针对性地实施动态的园本培训

集团化幼儿园园本培训是一项育人工程,需要注重教师和人员素质的整体建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学识水平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完善;保教能力的提升等。培训的基本内容是以教育实践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为主线,研究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培训课程。如:常规岗位培训、研究能力培训、特色项目培训、教师基本素质培训等等。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集团化幼儿园园本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可塑性的、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培训人员根据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方式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操作。教师可以自己选择、自定自我成长的规划,集团根据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特长,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运用不同的管理指导方法,以获得不同的培训效果。如:对经验足、能力强、主动积极的成员,可以运用启发式、探讨式、委任式等管理指导方式。对于能力弱、经验不足或缺乏主动性的成员,可以选择指导式、关怀式、监督式等管理指导方式。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多纬度地衡量和分析集团、教师和幼儿的发展特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原方案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使集团化园本培训能紧紧围绕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发展这一目标。

(2)园本培训推进了集团化幼儿园的发展

首先,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功,使教师们增强自信。在园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很清晰地感悟到培训工作者的人才观、育人观和培训理念,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影响。因为有“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潜力、都能成功”这一理念的支撑,培训工作者对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产生一种宽容、期待的心理,使教师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得以实现自我调整、自我感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集团培训中,我们积极营造一种使优秀人员脱颖而出的空间,鼓励青年冒尖,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所长,并且互相取长补短,使集团内的优质资源得以共享。

努力为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创设条件。集团推出了“让科技的教师成为幼教最体面的教师”、“上海科技幼教集团品牌教师培养、发展计划”、“幼儿园科技教育师资培养实施方案”、“集团‘小骏马杯’竞赛”等活动。我们以尊重和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为前提,鼓励教师自定发展目标,自愿报名参加活动,给教师自己选择教材和安排活动的空间和权利。我们还通过编撰集团刊物“探索者”,为敢于尝试和勇于实践的“探索者”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并设立教科研奖励基金,实行对成绩突出的教职员工给予奖励、颁发证书、奖状、推荐出国进修等制度,使每个教师在活动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自信、自主、赏识、被人尊重的满足。目前集团内基本形成了一支积极向上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区骨干教师、集团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许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实践研究领域,善于积累、善于反思、善于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她们积极主动地活跃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已经成为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

其次,“承认每一位教师发展轨迹的不同”,使教师们各得其所。以前我们总感到园本培训中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面对培训对象在学识、态度、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存在的差距。如今,我们通过探索发现:如果培训工作者能坦然地接纳培训对象的这种距离,那么,我们的培训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每个人的发展轨迹是不相同的,即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和短,由于时机、环境、机遇、个人素质、努力程度等不同,教师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承认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轨迹是不同的,培训才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每位教师的需要。在教科研中心内,各教研组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舞台,大家一起反复研究、归纳,总结得出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五大关键经验,集团把研究与培训融为一体、把促进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作为园本培训的追求目标,鼓励和帮助教师人人参与课程教材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改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年内,集团即将出版第三本幼儿科学教育的课程教材。目前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热情高涨,使幼儿园的教科研成果显著。集团教职员工正承担着六个教育科研和培训实验基地的研究任务。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成员学校、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师资自培基地、上海科技教育实验幼儿园、徐汇区“启慧——开迪”亲子活动基地等实验课题。集团内教师独立承担的市级立项课题二个,区级立项课题7个,集团立项课题7个,教师优秀论文获全国、市区级多个奖项。基本作到了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目前,集团拥有市级骨干1名、区级骨干5名、集团骨干数十名。

近年来集团内幼儿园分别荣获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幼儿园、科技教育显著成效实验幼儿园、上海市示范幼儿园、先进职工之家、徐汇区绿色学校、文明单位、花园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结论与思考

(一)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是集团运作的基础

在集团化幼儿园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集团化经营管理的特点,开发整合幼儿教育的优质资源,降低建设高品质园所投入的时间与成本,形成教育品牌效应,满足现代都市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优化集团内各园所内部资源配置及运作规则。

我们系统地分析幼儿园集团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从提高幼儿教育机构运行效率,降低幼儿园运作成本入手,加快扩大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大规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充分实现幼儿园内部资源共享。我们引入了市场上的专业服务公司,将保障部内的保洁中心、维修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中心四个中心社会化运作。每年,集团有步骤地集中精力、财力对园所进行维修、升级;每天,专业人员根据菜单从事着保洁、维修、配送、工作,使集团内的全体教师全身心的专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指导。租赁的面包车则每天固定一个园所,接送幼儿外出参观、学习,在“科技节”、“艺术节”期间,车辆保证孩子们参观自来水厂、消防队、电影美术基地、面包房、图书馆等等。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真正的“走近名流,走进社会,融入自然”,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 与幼儿教育自身特点相适应相融合的教育基地。

2.扩大幼儿教育优质品牌的社会效益。

在多元、速变的现代社会中,集团不仅关注教师的自身学习,更让教师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适时地宣传幼儿园自身的形象和教育特色,并与社会各界建立起互动的支持系统,创出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各园所充分利用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管理效应,适当利用家庭、社会等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在积极组织各种有趣、有意义的亲子活动的同时,针对家长来自各行各业的特点,让家长当一天义工,布置环境、参与教学,组织游戏。还开展了“当一回清洁工”、“自制运动小器械”、“我为科技添点绿”等富有新意的家长活动。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扩大孩子知识面,又使家长过了一把“教师瘾”。植物研究所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介绍并提供了色彩艳丽、易成活,又适合孩子种植的花草;声控研究所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讲述、传递有关“声的趣事”,使孩子们对声音的控制及噪音的防治有具体的了解和认识;“爸爸老师们”来园还给小朋友们讲述了关于生命起源的“宝宝出生记”、保护环境的“重返家园的小鸟”等科学知识。中班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去参观报业集团,让孩子们对制作报纸的整个过程有了了解;大班孩子带着各种疑问走进小学,和小学生、小学老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还去薯片工厂“探密”,对流水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讯的发展”、“人体的奥秘”、“各种各样的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热情不断高涨,同时也不断丰富幼儿课程资源。

“科技”的品牌代表着专业,以不断地超越社会对“科技”教育与服务的期望为最大快乐,十分珍惜自己的品牌,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质量标准,去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同时致力于不断提高、不断拓展,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丰富、更加多姿多彩。为了让幼儿园生活成为孩子们童年美好的回忆,老师们集思广益,铆足了劲,想法设法为孩子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孩子们大胆地表达和表现。中大班的“做一天妈妈”,让他们体会了做母亲的辛苦;小班的“穿脱衣服比赛”也终于让那些“小皇帝们”动起了手;体验生活的“超市购物”、“六一爱心小天使”的义卖活动、“母亲节”的“街头采访”、“百米长卷画”;“福利院里温暖多”、“话说‘119’”、“民族风‘中秋节’”等活动让孩子们一次次成了活动的主角。“爸爸妈妈活动日”改变了以往以家长观摩为主的开放形式,而是以互动的形式把我们的幼儿活动推向了。每一次活动日,使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家长的参与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周围的一群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追求品牌共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随着二期课改深入人心,教研活动也进行了“专人负责制”——“今天我主持”的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老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近期目标,每周轮流寻找材料、捕捉信息、策划主持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于是谈论的主题更贴近孩子,内涵更丰富。“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探索型主题与我们”、“看体验教学中的孩子”等交流活动以录像、板报、经验小结、心得体会、主题观摩等形式进行,并自创了首届“铁齿铜牙杯”辩论赛,在一番唇枪舌战之后,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思辩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正是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使得我们的教研更为有实效,每一位老师变得更自信!“区域活动中老师是否需要‘救火’”、“幼儿常规和兴趣培养哪个更为重要?”、“满足家长要求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吗?”等争议性的问题常常是我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老师就是这样,对于任何问题都不会轻易下结论,总是在不断反思后再探索。

如今,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照搬,教育应是立足现实的探索和因地制宜的创新。作为具有科技特色的园所,教师们意识到:环境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的课程。于是开发了与科技环境的相关的教案、活动案例,积累了较多的课程资料。小班级组利用公共走廊的墙面,展开了“春天的体验”、“宝宝的成长”等形象生动的画展;中班级组师生共同布置了“春天来了”、“环保小卫士”、“名字的故事”的板报,大班的孩子们更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投身到校园的绿色种植活动,而且还了解了神秘的恐龙。从画到做,从收集的相关资料到课程的展示过程,我们都和孩子们一起把它布置在墙面上。孩子们在看看、讲讲、画画、贴贴的过程中,社会性情感、认知、语言、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在管理运行机制上面,虽然我们集团取得一定的经验;但是我们在管理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不足和困惑:

1.对社会人员申请教师资格认定后从事幼教岗位的人员,如何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怎样在严格的成本核算条件下合理使用时间、精力与培训人员。

2.在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中,如何充分理解和把握相关政策和条例,处理和解决好发生的问题,实现规范有序地进行操作,以避免新旧体制与机制运行的摩擦。

3.集团已推向市场化运作,按成本收费引发的家长对园所办学条件的期望,与现有教师资源以及设施设备的制约。

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幼儿园集团化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幼儿教育机构运行效率,降低幼儿园运作成本,加快扩大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充分实现幼儿园内部资源共享,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办园水平。

参阅主要文献

(1)秦平著.《企业集团论》.企业管理出版社,20__年

(2)孙班军等编著.《企业集团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__年版

(3)曲恒昌等著:《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年版

(4)罗珉著.《组织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__年第1版

(5)胡雄飞著.《企业组织结构研究》.立信

会计出版社,1996年版

(6)[英]托尼·布什著:《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JamesTooley,丁笑炯.发展中国家集团办学的成功之道.民办教育动态,20__(11)

(8)陈浩,马海泉,朱振岳等.全新的体制独特的模式——浙江万里学院探索国有改制新路纪实.中国高等教育,20__(17)

(9)董秀华.国外教育集团发展与运行简析.开放教育研究,20__(2)

(10)范洁梅,李哉平.关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__(4)

(11)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高等教育研究,20__(6)

(12)胡庆芳.美国新兴特许学校的现状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__(4)

(13)黄河清.南洋集团办学经验探索.民办教育动态,20__(4)

(14)黄兆龙.现代学校制度初探.中小学管理,1998(7-8)

(15)李哉平,张丰.论教育股份制的运行及其机制.江西教育科研,20__(1)

(16)彭正新,李传昭,李华.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的若干问题探析.中国软科学,20__(3)

(17)盛昭瀚,陶向京.我国经济组织的机制选择与演化——从市场、企业到企业集团.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8)孙惠敏,王翊士.让大红鹰教育翱翔蓝天——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的探索前进之路.民办教育发展研究,20__(7)

(19)吴瑞祥,何鹏程.国外教育公司运营研究.民办教育动态,20__(6)

课题组组长:高一敏

课题组成员:何蓓、李莉、张微熹、宣艳、张莉丽、费静芝、凌福惠、戴美晶、江敏之、李慧、阮惠莉、郑艺、阎岩。

第7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据统计,1993 年企办园数量占城市幼儿园的 87%,在园幼儿人数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 70%。从 1995 年国家提出主辅分离、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政策后,大部分企办园被企业剥离、转让甚至停办,现存的企办园则陷入了发展困难的境地。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将采取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但可惜的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生存艰难的企办园并没有得到关注。笔者以为分析和探讨企办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促进企办园的良性发展仍然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集体和个别访谈、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等方法,对西安市 6 所规模较大(入园幼儿在 500 人以上)的企办园作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为了解企办园的发展状况提供了翔实而全面的资料。

一、企办园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责任与权利不对等

从所调查的企办园来看,有两所园招收了 14—16 个班,入园幼儿分别达到 500 余名;有两所园招收了 20 个班,入园幼儿分别达到 600 余名;还有两所园招收了 23—27 个班,收托幼儿分别达到800 余名。其中,本企业职工子女仅占本园入托幼儿的 25—33%,其余均为社区适龄儿童。从企业的角度看,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许多大中型企业为了转换经营机制、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而逐渐将幼儿园从企业分离出来。企办园自负盈亏、自谋出路,部分企办园由此走上了民办或联办的道路,部分企办园则被关闭。现存的企办园可以说只是名义上属于公办园,在运营机制上采取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模式。由此可见,现存的企办园作为公办园的各项权利并未得到保障,其公办性质可谓“名不正,言不顺”。

(二)经费短缺,生存艰难

由于改制后的企业不愿意或无力再给予附设的幼儿园经费支持,政府部门也未给予企办园财政支持,企办园的保教费、教学公务费、人员经费以及扩大事业规模所需资金等正常支出全部依赖于幼儿园的收费。目前西安市幼儿园执行的是 1999 年陕西省物价局等部门颁发的《关于加强我省幼儿园收费管理适当调整收费标准的通知(陕价费调发[1999]3 号)》确定的收费标准,企办园必须按照公办园的标准收费,省级示范园月保教费 180 元,本单位职工子女 130 元。而 1999 至 2009 年陕西省的GDP 总额增长了 4.5 倍,人均 GDP 增长了 3.87 倍。对于没有任何财政支持和收费自的企办园来说,如此低的收费标准已经无法维持园所的正常运营,部分规模较小的企办园由此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本调查显示,81.25%的幼儿家长和 66.67%的企办园教师都认为目前限制企办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资金不足。因此,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企办园不得不采取其他手段满足其生存需要,从而催生了乱收费的问题,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侵犯了幼儿家长的合法权益。

(三)教师待遇低,与公办园教师同岗不同酬

企办园办园资金的不足导致企办园教师工资低,福利待遇差。企办园教师属于企业在编,其工资标准和企业职工一样,退休后各项待遇和企业退休职工相同,无法享受教师待遇。本调查显示,6 所企办园教师月工资基本集中在 1000 至 2000 元之间(占 60%),这在西安市属于中低水平,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月工资低于 1000 元的教师(占 21.67%)更是仅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月工资在 2000 至3000元之间的教师仅占 18.33%。同为公办园教师,企办园教师不能享受相同的教师待遇,显然是有背公平原则的。

(四)教师身份定位不明确

既是教师又是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给企办园教师带来了较大困扰。从理论上而言,企办园教师肯定属于《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该享有公办教师的各项待遇与权利,但企业却仅把她们当作普通职工来对待。学前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企办园教师在这一领域奋斗、奉献一生,却得不到合理、合法的地位,这对她们而言实在是无限辛酸的。此外,由于企办园教师身份定位不明确,无法参与各种评优,这就使得企办园教师即使有能力,也难以获得相应的荣誉,这对她们而言又是极大的不公平。

(五)教师自我效能感差、归属感不强,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教育事业需要教师对教育事业倾注极大的热情。由于教师身份得不到落实、待遇差、社会保障无着落,企办园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大大降低,企办园教师队伍由此极不稳定。[1]她们的热情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消磨,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本调查显示,6.67%的教师有强烈的职业倦怠感,40%的教师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企办园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办园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教师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企办园待遇低,不仅难以吸引高水平、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还容易造成优秀教师的流失。企办园为降低成本而采取压缩教师编制、降低教师工资,甚至辞退合格教师而低薪聘用缺乏专业训练的人员等措施,更是严重影响了企办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由于企办园资金紧张,教师培训经费不足,企办园教师普遍缺乏继续深造的机会,进一步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制约了企办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企办园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企办园的权利

自 1995 年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印发 《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之后,企业逐步分离办社会职能成为当时的流行趋势。随后,国家又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具体规范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分为两类:一是公益型的社会职能,包括企业自办的中小学校、自办的卫生机构等;二是福利型的社会职能,包括企业自办的食堂、浴室、托儿所、招待所等后勤服务单位。”[2]此后各项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了企业如何具体分离自办的中小学、医院以及后勤服务等职工福利型机构,但是却没有政策对企业自办幼儿园的分离工作作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通知》(2004)明确规定“企业自办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工资和退休教师的基本养老金加统筹外项目补助等均不得低于政府办中小学同类人员标准,差额部分由企业或政府补贴”。[3]显然,这一规定也根本没有考虑企业自办幼儿园教师的权益。由于缺乏政策层面上的支持,企业在分离自办幼儿园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诸如融资渠道不健全、经费来源紧张、退休职工待遇难以确定等,从而严重影响了企办园各项软硬件的改善,制约了企办园的进一步发展。“现有涉及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也十分)零散、不系统,散见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不利于其真正、有效地发挥规范和保障作用。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只有学前教育没有专门立法。”[4]这就使得已有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位阶最高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根本无力解决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此外,目前有关学前教育的各项政策一般都是关于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没有给予企办园这类具有公办性质却以民营形式生存的园所以应有的重视,使其成为幼儿园中的真正弱势群体。

(二)社会缺乏关注,各级政府对企办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前,学前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过于强调幼儿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而忽视了其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征,忽视了学前教育对个体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作用,从而没有真正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由于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理解国家有关学前教育坚持“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各级政府承担学前教育的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更有甚者,直接将幼儿园推向市场,政府不再投入,主办单位不再支持,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普遍认为企办园的发展由企业决定,与政府部门不存在任何关系。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本企业职工子女占企办园收托幼儿的比例不足 1/3,其余均收的是社区适龄儿童,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社会责任。由此可见,企办园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三)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对企办园重视不够

企业管理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生产、销售与管理上,也就必然只能将较少一部分精力用于企业所办的社会福利事业。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更使得企业办教育受到忽视。不同阶段的教育受忽视程度又有所不同,幼儿园由于没有硬性考核指标而最不受重视。与此同时,企办园的教育责任主体不明,也是导致企办园发展艰难的重要原因。1995 年以来,企业纷纷要求分离出原来所办的幼儿园,一些企业在还没有解决好幼儿园归属问题时更是单方面决定将所办的幼儿园分离出去,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企业办幼儿园还处在责任主体不明晰的状态之中,其管理上出现不稳定和混乱的状况也就在所难免。在本研究所调查的 6 所企办园中,有 5 所园在人事任免方面要受企业的领导和管制,其他方面的管理则已完全脱离企业。企办园的责任主体是谁,谁应该为企办园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也没有相关政策给予明确的答案,这使得企办园在管理体制上不知道何去何从,与之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在观望和等待中。

(四)企办园自身发展的热情与积极性不足

由于资金有限,企办园的各项开支都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在维持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才可以考虑园所建设,这极大地限制了企办园硬件设施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企办园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很多教师从未参加过园所以外的培训,致使教师专业提升和发展的积极性大大受挫。由于国家各项政策都没有给予企办园具体明确的支持,企办园属于被忽视群体,企办园的领导们普遍存在着辛酸感与委屈感,很难找到归属与幸福感,这也严重地挫伤了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总体来看,目前企办园的自身建设很难进一步深化,师资力量很难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得企办园的整体保教质量不尽如人意。

三、企办园的发展出路

(一)确定企办园的办园主体

1.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行差额补贴。在企办园现有运营基础上,除了继续依据公办园收费标准收费外,为保证园所设施及时更新与配备,实现企办园教职工与公办园教职工同工同酬,企办园所有的经费支出应由企办园自身承担一部分,企业承担一部分,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企业和企办园各自承担的经费可依据自身财政状况确定不同的比例,政府补贴部分则由国家与各省市区(县)地方政府按比例分担。

2.将企办园移交给地方政府。将管理相对规范,具有普惠性、公益性的企办园移交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全权负责企办园的规划和管理,将能有效地扩大公办园所占比例,从而让更多的公办园引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移交后的企办园管理将更为规范,设施配置更新更为迅速,师资队伍容易稳定,收费较同等水准的民办园更为合理,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让孩子上公办幼儿园的愿望,也就有利于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这一事业发展难题。

3.企办园民办化,将之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园。将企业确实无力承担、地方政府暂时也无力接管的企办园直接转为民办园,可使企办园真正告别“名不正,言不顺”的公办性质,实现完全的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这种转制后的企办园在人事制度、软硬件投入等方面都将按民办园的政策和标准来衡量,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该由企办园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二)落实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

陕西省《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规定》(2011)第五条提出“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园,具备办园条件的企业要积极举办或继续办好幼儿园,并向企业员工和社会提供公益性、普惠。企业不得随意停办或撤销幼儿园,不得向幼儿园收取租赁管理费及其他费用,不得利用幼儿园营利。”[5]这一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企办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见,立法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为企办园提供法律保障,即通过地方性法规明确企办园的相应权利与义务;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把国家宏观政策同地方性法规结合起来,保障企办园的各项权利得以落实。财政部门要尽快改革现行幼儿园收费制度,保证企办园的收费标准能够与当地 GDP 水平同步增长;保证幼儿园相关设施及时更新,教职工工资水平及福利待遇不低于公办教师平均水平。人事部门要按照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核定其教职工编制,解决好企办园幼儿教师退休后的归属问题,解决多年来遗留下的“在岗不在编”和“在编不同酬”等问题。教育部门应承担起主管责任,统筹协调各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依法对现存企办园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使其成为公办园的生力军;给予企办园幼儿教师相应的培训、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机会,促进各类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三)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

企办园在企业改制前后一直遵循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企业不能完全通过主辅分离将幼儿园抛向社会,而应积极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扶持和协助企办园的发展。为此,企业要在经费、人事、管理等方面给予幼儿园更多的权利和支持,使其能够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第8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关键词]政策 幼教师资 城乡

高质量的幼教师资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需加强和改善硬件设施,更应全面加强软件建设,尤其是人的建设,即建设一支合格的幼教师资队伍。如果没有分布相对均衡的生源,没有合格的教育管理人员队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达到学前教育均衡是不可能的。

一、我国城乡幼教师资配置不均衡现状

中国学前教育的焦点在农村,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焦点在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我国教师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城乡幼儿教师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包括专任幼儿教师的学历、职称、编制及其他待遇等各个方面,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2007),我们将从幼儿园的专任教师的数量、师幼比、学历、职称等方面来作具体分析。

(一)城乡幼儿园教师逐年递增,但农村师幼比远未达标

2007年全国城市幼儿有5914651人,比2001年增加了1274140人,增长了近27.5个百分点;农村中由2001年的15577860增加到17573640人,增长了12.8个百分点。学前儿童的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增加以及幼教工作者的增多。就师幼比来说,城乡差距依然很大,2006年农村师幼比为1/38,城市为1/17,约是农村的2倍,这将会影响到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

(二)高学历幼儿教师所占比例的城乡差距并未缩小

从总体上看,2001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不断提高。2007年全国幼儿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54.9%,比2001年的32.5%提高了22.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农村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普遍低于城市。2007年,全国学前教育农村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6.7%,比城市低了近20个百分点。从近几年内变化发展情况来看,城市与农村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的比例都在提高,但城乡的差距并没有缩小。

分区域看,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较高,为57.9%,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出4.8和1.4个百分点。这一比例,东部农村为44.2%,比城市低20.6个百分点;而中部和西部农村分别为48.1%和51.3%,分别比城市低19.8和16.9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是逐渐缩小的,即东部地区的城乡差距最大,而中部和西部则相对小一些。另外,从省域来看,2007年农村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低于城市20个百分点以上有天津、山东、辽宁、江西、江苏、湖南、浙江和陕西等8省;其中这一比例农村低过城市25个百分点的有天津、山东、辽宁与江西等4省市。

(三)城乡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差异明显

从总体上看,具有高级职称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的城乡差距在逐渐缩小,2007年差距为4.5个百分点,比2001年的7.1个百分点缩小了2.6个百分点。分区域看,2007年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要高于东部,中部为17.4%,西部为17.9%,分别比东部地区高1.8和2.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省际差距较大,2007年幼儿教师具有小高及以上比例在30%以上的省市为天津(48.6%)、上海(40.5%)和内蒙古(30.7%);而海南(9.1%)、广东(8.O%)和浙江(7.6%)等这一比例较低。分城乡看,东、中部地区城乡差距较大,西部城乡差距较小。2007年东部和中部城市学前教育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8.8%和20.2%,分别比农村高5.6和4.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城乡差距较小,城市仅比农村高1.7个百分点。分省市看,城乡差距超过8%的有:天津、上海、山东和江苏等4省市。

无论城乡,虽然差距在缩小,但学前教育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都呈现出上升态势,到2007年,全国学前教育未评职称教师比例为57.2%,比2002年提高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上升最快,比2002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其次是西部地区,比200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地区未评职称教师比例最高,为58.9%,分别比中部和西部地区高出3.1和4.7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农村未评职称的教师比例约占60%,且普遍高于城市。2007年,全国农村未评职称教师比例为61.1%,高出城市9.3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农村高出城市11个百分点,城乡差距最大;东部和西部农村分别高出城市10.5和4.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2007年幼儿园未评职称教师比例在60%以上的省份有江西、广东、浙江、海南、湖南、山东、辽宁和四川等8省;未评职称教师比例在40%以下的省市有北京、河北、天津和上海4省市。其中,江西、广东、浙江和辽宁4省农村未评职称教师比例高达70%以上。

二、促进城乡幼教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导向

从以上一系列数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幼教师资存在着城乡之间分配不合理,差距明显,幼教师资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差异的存在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幼儿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受我们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支持、教育政策保障、幼儿教师自身的求职意向及价值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经济政策转向农村及贫困地区

学前教育属于地方政府管理,教育经费(尤其是教师的工资)由地方政府筹措、分配,而财政税收又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学前教育在未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情况下,采取成本分担的措施,也就是说,国家、地方政府与儿童家长共同承担幼儿的教育费用,家庭收入的多少,决定了城乡幼儿家长投入幼儿教育的比例以及总量。总体上讲,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和待遇吸引了很多学历和能力较高的教师,而且,地域本身的优越性也给地区经济乃至个体发展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遇。

据调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实际增速已超过城镇居民,但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差额仍在扩大。中国社科院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指出,过去的1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

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为36.3%,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后者比前者高近7个百分点。农业部提供给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材料称,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近年来,为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已作了很多努力,如农业税的取消,各种农副产品补贴的发放,以及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等,这些措施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毋庸讳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至今尚未扭转。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的发展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农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比如“减税补贴”政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以城市的先进条件为依托,带动并辐射城镇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外出打工和致富之本,如农业部组织的为提高农业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阳光工程”,并且中央财政有专项拨款给予补助。最近,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并且地方政府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优惠。这些都是帮助农民致富脱贫的有效方式。推进贫困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本身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政府也可以更有力地投入,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

1.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幼教投入。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既然是公共产品,就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研究也表明:面向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投入效益是最高的。很大程度上,政府投资幼儿教育都集中在办园,且多是一些示范园、重点园,普通园除在办园伊始一次性支出办园经费外,仅仅支出在编幼儿教师的工资,至于幼儿园的其他开支则由幼儿园自身筹资支付。农村民办园的比例逐渐增加,而他们却没有得到政府的分文资助和支持。对于幼儿教师,无论在学历、职称,还是待遇,公立园与私立园、城乡之间都存在很大差异。我们的教育不是一味地“锦上添花”,应更多时候是“雪中送炭”,尤其是面对城乡幼教师资差距如此之大的现状,政府更应加大财政投入幼儿教育的力度,这并不意味着对已有示范园、重点源投入的“缩水”,也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增加投入,增加的那部分教育经费用于投资农村学前教育,包括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将未入编教师纳入教育编制、招聘具有相应资格及学历的教师进入学前教育师资的队伍等。同时,对于幼教师资的来源,地方大学要肩负起培养当地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的重任,对于部分家庭贫困的师范类幼教专业学生可以减免学费,开通绿色通道,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对于生源地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以及其他志愿服务农村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这对于稳定教师队伍意义深远。

2.给予政策支持,确保公正、公平。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学前教育的规章制度的出台与实施都表明了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向着规范化的轨道行进。虽然说有些法律、规定适用于我们整个教育系统,也包括学前教育,但是相对其他教育阶段而言,唯独学前教育缺少全国统一的自己独立的立法,对于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让很多利欲熏心的人钻了空子。北师大教授冯晓霞就提出,幼儿教育必须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按市场的规则运营才能实现幼儿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同时,政府也有必要给予民办幼儿教育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取消公办园与民办园以及教师、家长身份地位不同的儿童之间的壁垒,并建立得到各方认同的相对较公平合理的竞争规则,以实现幼儿教育内部的人、财、物的自由流通。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也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及地区的补偿,逐步缩小因客观因素导致的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对于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应当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鼓励、支持优秀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给予一定的安家费、路费补助以及相应的福利待遇,至少和城市的幼儿教师待遇没有太大差别,这不仅仅是对幼儿教师本身的一种人文关怀,更是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益且影响深远。

第9篇:幼儿园管理运营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逐渐面向大众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制度也逐步进行社会化改革,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遇到的难点?这一问题值得党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人员深思。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工作;问题难点;有效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不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系统中的一个社会化环节,同时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不仅能够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和环境,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的压力。因此党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等都要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体系,逐步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系统更加明确化、层次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的具体内涵及其意义

我国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具体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为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作生活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广义上还包括总务后勤、财务管理、教学科研后勤、基本建设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的具体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现阶段它具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日常的吃、住、行方面的生活服务和管理;水、电、暖、天然气的正常供应;小区清洁卫生、治安管理、设施设备修缮、网络通讯、卫生院、、幼儿园管理以及学校举办的招待所、餐厅、浴室、理发室、商店等商业机构的运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利用行政管理的有效手段把原来的物业管理制度与经济效益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简化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程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水平,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另一方面能够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服务的规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应用而生,但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作为一项朝阳产业,仍是在不断摸索、发展、调整的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发展市场。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遇到的不足

1.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体系不完善。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和待遇不断提高,但仍对于物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物业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体系不完善,直接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生活水平的提高。

2.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很多房子都是很久之前建设的,由于建设时间较早,并没有统一的进行物业管理,或者有的之前有物业,但新物业与老物业之间的对接工作做的并不到位,这就会出现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管理落后的情况,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工作很难进行。

3.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体系不明确。行政事业单位有很多小区建设时期较早,但是缺乏明显的房屋产权的划分,这样会出现新的物业管理很难对房屋产权进行明确的划分,而且还想不到相关管理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体系的不明确,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加。

三、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工作开展的难点

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单位所在的小区进行物业管理,具体包括住宅小区的绿化、住宅小区的卫生、住宅小区的交通等进行统一有效地管理,然后根据负责管理的方面向广大住户收取相应费用,与之前的无偿管理相比,有偿管理的工作更难开展。

1.居民对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的认识水平较低。很多居民对新型的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认识水平较低,难以接受有偿的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模式,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因此物业管理单位在管理水平和理念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居民的不理解因此很少缴纳物业费,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举步维艰,这种滞后性和落后性,必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2.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备。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由于资金缺乏,因此在建设初期基础设施不完善,只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满足目前居住在小区业主的需要,没有做长远打算,基础设施老化,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水平,一方面,应该构建一种面向居民、面向市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物业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应该更新观念、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物业管理方法,建立一种能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居民的各项活动的体系。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应该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进行宣传,然后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物业人事管理,为物业管理提供专业化、高素质人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后勤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这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物业管理提供了更多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存在难点,但行政事业单位的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朝阳产业和新型行业,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尽管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起步较晚、但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今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必然会发挥其积极作用。总之,行政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隋伟伟.试析机关单位物业管理的难点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23:199.

[2]曾梅.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难点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33:174+234.

[3]庞声琴.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物业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现代物业,2003,02:58—59.

[4]杨安队、陈本敬:物业管理新模式: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3,6.

[5]倪建发,物业管理社会化与学生宿舍管理,广西社会科学[J],2003,5.

[6]张德俊高厚礼.国外高校后勤运作模式对我N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借鉴.广东1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6一29.

[7]郑祖发.物业公司的管理定位[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0一91.